城市突发事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0:12:32

城市突发事件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1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

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

。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2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

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3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

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4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

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5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

2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6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保障公共突发事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县城市综合管理局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二、总体要求

公共突发事件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是我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局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切实做好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的充分准备。

(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对本单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对隐患及时整改,对不可预见的公共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具有快捷灵敏的应急机制和应急措施,确保能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

(二)严格加强值班工作,局值班电话:,局属各单位也要明确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位,不得擅离职守。

(三)值班人员必须保持每日24小时手机开通,随时保持联系,确保上通下达。一旦接到公共突发安全事件紧急通知,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指定位置。

(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抢险队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迅速到位,进入应战状态,无条件服从“县政府”和“局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配。

(五)对有令不行、玩忽职守和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工作不利、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队所(股室)或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应急措施

1、成立“综合保障分队”,由办公室、综合股、法规股、政务服务中心和大队办公室组成,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统一要求,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协调、情况综合及宣传报道工作;随时为应急队伍提供各种保障。

2、成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一分队”,由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各中队组成,人员30人,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事件发生地秩序的维护。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7

1.1编制目的

为适应区旅游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政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行业整体防护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旅游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旅游局《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旅游突发事件及其类别

旅游突发事件是指在本区或区外发生,危及或损害到来区或本区外出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或影响本区旅游业正常运行的紧急事件或状态。

旅游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重大活动事件等5类:

(1)自然灾害类。主要包括旅游景点、景区暴雨、洪水、暴雪、冰雹、台风、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重大灾害。

(2)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等旅游交通事故,影响或中断城市正常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等城市事故,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类。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游客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血吸虫、肺炭疽、○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游客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类。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影响较大的针对性破坏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5)重大活动事件类。区政府或区政府旅游部门主办的大型旅游节庆、会展、赛事等相关重大活动突发事件。

1.4事故分级

按照旅游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大事故(Ⅰ级)。指一次事件造成旅游者3人以上(含3人)死亡的,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的恶性事故、影响重大的,或游客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

(2)重大事故(Ⅱ级)。指一次事件造成旅游者1至2人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的,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的重大事故,或游客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至100万元的。

(3)较大事故(Ⅲ级)。指一次事件造成旅游者重伤,或游客经济损失在1万元(含1万元)至10万元的。

(4)一般事故(Ⅳ级)。指一次事件造成旅游者轻伤,或游客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区或区外,影响来本区或本区外出游客的各类旅游突发事件。

本预案指导全区的旅游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6工作原则

协调配合,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救援第一;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属地救护,就近处置。

2组织指挥体系

2.1领导机构

本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市旅游委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决定和部署本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区旅游局是区应急联动中心的联动单位,要充分发挥区应急联动中心作为区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平台作用,建立并加强与区政府外办、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区卫生局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

2.3指挥机构

成立区旅游应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作为区政府预防和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协调机构。区旅游应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区经委、区民宗侨办、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府办、区卫生局、区政府外事办、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分局、区旅游局、区建交委、区合作交流办、区安监局、区绿化局、区市容局、区消防支队、区信访办、区文化执法大队等成员单位组成,组长由区政府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在区旅游局(以下简称“区旅游应急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略)

2.3.1区旅游应急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略)

区旅游应急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内设联络员若干,分别负责政府部门间的沟通、与相关单位企业的沟通、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媒体信息)。编制联络员通讯录,明确各联络员主要职责。

2.3.2成员单位及职责

(略)

2.4工作机构

2.4.1区旅游局

区旅游局是区政府主管旅游行业的职能部门,也是本区旅游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主要职责是:在特大和重大旅游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中,负责牵头落实旅游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措施,负责信息沟通;在较大和一般旅游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中,及时收集整理有关危及旅游者安全的信息,适时旅游预警,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为旅游者提供救援;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报告救援信息;处理其他相关事项。

2.4.2区旅游应急机构

区有关部门相应建立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构,根据旅游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兼职人员,对有关突发事件进行监测,负责处理由本区负责的旅游突发事件,协助和落实处理涉及本区的特大和重大旅游突发事件。

2.4.3旅游企业应急机构

各类旅游企业都应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根据旅游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预警网络,配备专、兼职人员,对有关突发事件进行监测,负责处理涉及本企业的旅游突发事件。

3预警

3.1预警信息

为实现旅游的危机预警,应重点对以下信息源进行信息收集:旅游接待量和流量情况的信息、公共安全信息、公共卫生信息、旅游投诉信息、灾害或灾害预警信息(气象、水文、海洋、地质等)、国务院相关单位信息(外交、安全、民航等)、市应急联动中心的相关信息、国家旅游局的相关信息、市旅游委的相关信息等。

3.2旅游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

区旅游局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配合旅游突发事件常规数据库建设。

3.3预警级别

按照市旅游委预警级别,根据旅游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预警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提供相关信息)、黄色(提示注意事项)、橙色(劝告不要前往)和红色(警告不要前往)进行预警。法律、法规对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区旅游局根据有关规定,对旅游突发事件预警级别进行研判,必要时上报市旅游委和区人民政府进行研判。

区旅游局在进行研判的过程中应当听取有关管理专家的意见,并且参考国内外以往旅游危机预警及处理案例,力求进行准确的预警。

区旅游局应当协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及时、持续地跟踪旅游危机的发展和演变,对旅游预警工作的得失及时做好记录和备案,对于目前的旅游危机识别模式、预警机制和预警手段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整。

3.4预警的

旅游突发事件的预警,根据《市旅游条例》由市旅游委负责。

预警内容包括:级别、区域或场所、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等。

旅游突发事件预警公告、调整和解除在市旅游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告知方式,必要时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等旅游企业要对本企业接待的相关游客和员工逐人通知。

区旅游局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在市旅游委的指导下适时调整预警的级别,在有关情况证明旅游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后,应当宣布解除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5预警响应

进入预警期后,有关应急和监测机构、区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监测、防止不利事态的发生、发展;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坚守岗位,积极履行职责。

可以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向社会宣传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知识;

(2)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发旅游事件危害的游客和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3)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4)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

(5)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4应急响应

4.1信息报告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1小时内向市和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或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旅游突发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单位或个人报告旅游突发事件可以采用电话报告、传真报告等形式,选择报告形式一定要以报告信息的及时、准确为前提。

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其它与旅游突发事件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设立并公布受理电话和传真,必须受理旅游突发事件报告。

区旅游管理部门或旅游应急机构接报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核确认,同时组织力量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对于特大和重大旅游突发事件要在1小时内向市旅游委报告。一旦发生特大和重大旅游突发事件,区旅游局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分别向市旅游委、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在1小时内分别向市旅游委、区政府总值班室书面报告;特大、特殊情况信息,必须立即报告。

4.2信息报告内容

4.2.1受理责任主体信息报告内容

受理责任主体在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旅游突发事件时,应包括信息来源、时间、地点、范围、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4.2.2旅游企业信息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后的首次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情况;事故接待单位及与事故有关的其他单位;报告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2)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报告内容包括:伤亡情况及伤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团名、护照号码;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原因的分析;有关方面的反映和要求;其他需要请示或报告的事项。

4.3响应分级

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市旅游应急办对接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与判定,1小时内作出等级判断和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决定,特大(I级)和重大(II级)旅游突发事件的确定和预案的启动须报请市旅游应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区旅游局做好协助有关配合工作。

4.4分级响应

4.4.1特大(I级)和重大(II级)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略)

4.4.2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略)

4.5分类响应

4.5.1发生旅游交通事故后,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略)

4.5.2发生游客食品中毒事件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略)

4.5.3发生旅游火灾事故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略)

4.5.4旅游重大活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按《市旅游重大活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5.5处理外国旅游者重大伤亡事故时,还应当注意下列事项:(略)

4.6现场处置

4.6.1旅游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

旅游应急预案启动后,可以成立旅游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按照旅游突发事件的等级,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相应旅游应急机构的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应急机构、联动单位、事发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部可下设综合协调、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由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4.6.2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略)

4.7信息

(略)

4.8应急结束

4.8.1区旅游应急办确认旅游突发危机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应明确应急结束。特大(I级)和重大(II级)旅游突发事件应向市旅游应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由市旅游应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后,明确应急结束。

4.8.2应急结束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主要旅游企业应在1周内向市旅游应急办提交突发事件处置情况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概况、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初步分析、善后处理情况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等。对重特大旅游突发事件处置情况专题报告,由市旅游应急办分别向市政府和国家旅游局报告。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在市旅游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旅游应急办和相关企业单位负责旅游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恢复旅游正常秩序。

5.2保险

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应按照保险合同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和保险理赔工作。

5.3调查与评估

区旅游应急机构会同事发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单位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保障

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医疗卫生、水上搜救等抢险救援专业队伍是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救助力量,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无条件携带相关设备赶赴现场施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精干旅游预警和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各类旅游企业也要有专、兼职的旅游预警和应急救援人员。

6.2紧急安置场所保障

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紧急安置场所纳入旅游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旅游住宿能力信息库,确保发生旅游突发事件时游客能得到临时安置。

6.3旅游交通运输保障

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区交通部门、旅游交通企业合理储备、配置和使用应急运输力量,建立旅游交通运输能力动态数据库,掌握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形成快速、高效、顺畅、协调的应急运输系统。

6.4社会动员保障

建立和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形成以管理部门、专业队伍为骨干,旅游企业应急力量为主体,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为补充的旅游应急动员机制。

6.5经费保障

区财政根据区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需要和《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有关规定,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为旅游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用于旅游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保障重特大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支出需要。

旅游突发事件中抢救费用由事件相关方先行无条件垫付,待事故责任确认后,按规定由相关责任方承担。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应急突发事件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制定本省行政区域的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应急实施预案。

应急预案和应急实施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

第八条应急预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理、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纳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监测规范,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发现的突发事件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急救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其配备相应的现场快速检测监测、实验室检验、交通、通讯、医疗救治仪器、设备、工具及药物、试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一所医疗机构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与隔离治疗。

传染病医院和被指定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国家对传染病门诊和专门病区的要求,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接触病人或者进入污染区时,所有人员均应当按规定等级着装、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保证本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每三年接受一次培训;定期组织由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必要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紧急培训。

第三章报告与信息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建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县、乡、村和城市社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并向毗邻的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毗邻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突发事件通报后,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突发事件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隐患,应当及时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可以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指挥部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军事机关有关部门组成,总指挥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

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一)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或者自行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和地域范围、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二)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现场控制,防止事态扩大;(三)组织救治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四)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保障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二十一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工具停靠场所设置临时卫生检疫站、留验站,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二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传染源预防控制工作;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村民、居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二十四条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医学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对在家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有关单位为其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不得拒诊,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补助、保健津贴、抚恤和奖励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要领导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二)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四)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五)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第二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三)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二十九条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拒绝、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散布谣言,哄抬物价,非法阻断交通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9

1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城市突发事件范文篇10

1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