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个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2:44:26

成功个性

成功个性范文篇1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二、个性特征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后,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马克思主义为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勤学多思使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选集》,2版,第3卷,799页。)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成功个性范文篇2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二、个性特征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后,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马克思主义为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勤学多思使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选集》,2版,第3卷,799页。)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成功个性范文篇3

是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使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卓尔不群,不仅开辟了一条举世无双的中国革命之路,并开创了古老中国的伟大新时代,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人生业绩。研究成功的个性因素,有助于我们在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管理人才开启一些思路,找到一些启发。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个性特征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后,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马克思主义为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勤学多思使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选集》,2版,第3卷,799页。)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成功个性范文篇4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二、个性特征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后,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马克思主义为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第二,勤学多思使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选集》,2版,第3卷,799页。)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成功个性范文篇5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二、个性特征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后,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马克思主义为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第二,勤学多思使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这一科学体系。公务员之家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选集》,2版,第3卷,799页。)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成功个性范文篇6

一、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

当年纪稍长时,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年谱》,上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成功个性范文篇7

关键词:成功学美术教学

成功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名词,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不断地被运用在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如何将成功学应用在美术高考班的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给学生营造成功环境、增强自信;倡导自由、体验成功;发展个性、成就自我等尝试,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美术班学生当初进校时文化成绩的平均分比普通高中班文化成绩低43分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高考时本科进线率达到了95.1%,比普通班高出了27%。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成功学的几点心得。

一、营造成功氛围,增强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的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考班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进这个班之前,只知道自己的考分比别人低,只要学美术就可以进重点中学,至于美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甚至到高二下学期,有位学生回家画画时,还被他母亲指责不用功读书。

因为文化课比其他班差,又是学画画的,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一开始,这个班学生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被称为“糊涂班”。他们觉得,其他班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个别文化课老师也看不起他们,甚至连校工都看不起他们。有的学生开始后悔进了美术班,而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美术教学。

要带这样一个功底薄、自尊心又受到伤害的美术班,凭心而论,我没有什么绝对成功的把握,但我知道要提高他们专业成绩,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所以我就来了个现身说法,我对学生说:我也来自农村,当初也是误入美术班,开始看着别人的画,自己只有羡慕的份。但一年半之后,我就保持了全班第一,直到大学毕业。当然,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好自己所选择的路,尽力而为,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们,你们一定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肯付出,我坚信总会有收获,总有一天,你们会向那些看不起你们的人证明,你们并不弱智!

当然,自信心的提高不是靠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两个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绘画的基本常识外,还特别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的学生会因为画不下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苦闷、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画画的料?每当这时,我们就会和他们交流思想,让他们有信心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用进步较快学生范蕾前后习作进行对比,找出其进步的原因,告诉学生绘画技艺的提高来自于“悟性”,而“悟性”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画画是一门情感艺术,没有好的心情,就不可能去画好画。我们两个教师就特别重视调节好学生的情绪,注重教师的情感投资,注意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和他们一起野餐,放风筝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融洽了师生关系,更能有机会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波动。再如在专业高考期间,由于各大学的专业考试日程时有冲突,我们亲自为他们去买车票,订住宿,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除去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考试中去。我们时时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所学的专业。尽管他们开始画的并不好,但我们反复地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到底,成功就一定会降临,总有一天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变得特别自信!一个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学生,那他已经开始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二、倡导“自由”,体验成功

现代教学不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轻松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和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首先我们将言论的自由还给学生。做法是定期把学生的作业贴在画室的墙上,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开始,有的学生不敢要这样的自由,我们就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会分析、评判一张画,吸取他人画中的优点,避免同样的缺点。渐渐地,每个人的胆子都大起来了,教师只在他们说不下去或者有说错的时候给以帮助。评画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正确审视自己及他人的能力。在这种“自由”的言论氛围中,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体验中,学生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近半数的学生担任了各种班干部和学生会的工作)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帮一”的自由搭配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多教师少和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自己,我们采取了“自由”搭配的一帮一活动。之前,我们还担心学生会碍于面子,不愿意配合。结果好多成绩在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要求要找个“小老师”,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大家一起探究问题的所在,各自把自己成功的体验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方式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得到别人承认的荣誉感,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发展自己。(到美术全省统考的时候,一个被帮助过的学生,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187名,居全班第五。)

第三、放飞“自由”,感悟秋天。秋天是美好的,因为她是收获的季节。但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那么也就谈不上秋天的收获。高三了,当其他班的学生静静的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做各种试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在有着“江南小长城美誉”的虞山门“自由”的玩乐,看着火红的日落与虞山脚下金黄色的稻子交相辉影的美景而欢呼雀跃。当然,我带学生去爬山并不单是为了娱乐,而是去感悟秋之韵,去感受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馈赠。上山之前我规定,可以三五成群,但不可以走有石阶的路,只要注意安全,达到目的地就行。所以,当学生们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就兴奋的交流着各自看到的不同景色,体验着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回校后,当我布置了以《秋》为题的命题创作时,学生们有的用树叶做了剪贴画,有的画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有的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各自对秋的感受。

三、发展个性,成就自我

经济学家说过,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个性化的人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事实上就是我们美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首先,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分别帮助他们确立不同的专业目标,因为成功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按照一定的计划去努力,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在确立各自的目标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把各自的参考书拿出来共享,并在网络上寻找适合他们看的各种资料,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专业。当然,我对学生各自的特长有所了解,因此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专业。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我就建议他们去报考注重创意类的学校;有的学生感情细腻,有耐心,我就让他们选择服装或染织专业类学校等等。我学的是普通师范美术教育,对各种具体的专业设计并不熟悉。设计教学开始,我就坦率地告诉学生,设计课程的种类有很多,每个学生只能够选其中相近的一到两类,老师也不是万能,但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学。学生们觉得老师和自己一样,从头学起,就有了一种要超过老师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就学得开心,各自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有位名人曾经讲过:“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到高考时,全班有十个学生去参加比较难考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考试,就有三名通过专业考试。当然还有许多学生顺利的通过全国各地的各种专业设计考试。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三年的美术高考班教学结束了,三年来,这些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氛围里,在人为营造的成功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克服了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后,养成了一种较好的成功心理,从开始对绘画一无所知,到高考前基本能够领悟了绘画要领。由此可见,我的“成功学”教学方法在美术高考中已初见成效。在2002年度的江苏省美术统考中,我校美术高考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省艺术类统考中,最高分达到了370分(总分400)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第三十四名,最低分也比全省艺术类本科分数线高出了近二十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疾,要培养学生走向成功,教师首先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有可能会扼杀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成就自己。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走向了成功。

2002/12

成功个性范文篇8

人的个性是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构成的复杂的整合体。个性教育则是着眼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个性教育,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也只有通过个性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个性教育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积极的发展,其内容包括:①培养良好的个性;②纠正不良的社会品质;③使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个性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地方,就在于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试图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

要行之有效地开展个性教育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其以下六大特征:

1.个性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就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个性教育强调学生个人的价值、需要、性趣,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必须视学生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尊严、地位和个人经验,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一代新人。

2.个性教育的针对性

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人的差异性又源于个体的特殊性,没有独特性就无所谓个性。个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在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形成独特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做到有针对性,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注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3.个性教育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在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活动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要素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心理结构特征。创造性是人主体的充分表现。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不安于现状;才能面向未来,勇于进取,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才能目标明确、思维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个性教育要求每个学生优化创造环境,形成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机制,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和动机,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等认识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格品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个性教育就是一种创造性教育。

4.个性教育的系统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性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结构,诸如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这三个结构及具体内容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呈现相互渗透的综合状态。个性教育要求三个结构要素的发展并重,而不是只重视智能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全面发展或整体发展。

5.个性教育的未来性

个性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有个性品质的全面塑造,更强调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增进学生自我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6.个性教育的活动性

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性是个性教育的显著特征,个性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优化活动环境,提供实践机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

根据以上特点,要全面实施个性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要探索教育行为的方式,即解决“采取什么方式、手段来培养人的个性”这样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供借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七种:

1.创造教育模式

创造教育是一种新颖、有趣、独特的教育模式,它力图以新颖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机动地组织教学,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积极发展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以开发潜能,培养个性。

2.愉快教育模式

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寓教于乐,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发展,从而乐于发展,主动发展,顺利发展。

3.成功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强化成就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

4.激励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在运用时就是要采用强化原理,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多以激励为主。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成绩或进步,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促使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5.层次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活动和作业布置时分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充分发挥。

6.活动教育模式

个性主要是在活动中形成并逐步发展的,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活动课建设,充分利用活动课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促使他们解决问题,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发展个性。

7.审美教育模式

美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处于身心发育较快,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尚来定型阶段,老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美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对美与丑的鉴别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成功个性范文篇9

关键字移动商务移动应用个性化服务成功因素

1移动商务的驱动因素

1.1社会发展的驱动

移动商务是基于Evernet理念的应用,使随时随地进行商务及秘密通信成为可能。尽管传统的通信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市场细分和顾客细分将不断增长。而移动通信界面的个性化设计为用户简化了服务与信息的接入,从而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技术进步的推动

我们不仅经历了比固定线路质量更好的语音传输,同时也将把移动接入Internet和其他基于协议的服务与应用中。第三代网络实现了带宽的激增,蓝牙技术使个性化的带宽分配极为高效,多媒体网络的融合使各种通信十分便利。

1.3经济的需求

良好的外部网络环境、引人注目的内容、低廉的成本、合理的移动服务价格以及其它因素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市场的增长。鉴于UMTS服务在价格、网络容量及传送速度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固定线路连接正在被移动连接所替代。同时,人们也期望移动电话供应商低额定价法的采用能够产生更强的替代作用。

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移动环境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市场,吸引全球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参与其中。

2移动商务的特点

2.1无处不在

由于移动电话天生的设计特性,便于人们携带,可随时与人们相伴。这将使得用户更有效地利用空余时间间隙来从事商业活动。如用户可在旅行途中利用可上网的移动设备来从事商业交互活动,如商务洽谈、下订单等。

2.2以定位为中心

不仅移动电话可到任一处,GPS也可以识别电话的所在地,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知道因特网用户的地理位置,给移动商务带来有线电子商务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这项技术,移动商务提供商将能够更好地与一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用户进行信息的交互。

2.3便利性

人们在接入电子商务活动时,不再受时间及地理位置的限制。然而,移动商务的接入方式更具便利性,使人们免受日常繁琐事务的困扰。例如,消费者在排队或陷于交通阻塞时,可以进行网上娱乐或通过移动商务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消费者的舒适体验将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移动服务的便利性使顾客更忠诚。因此,移动商务中的通信设施是传送便利的关键应用。

2.4定制化

由于移动电话具有比PC机更高的贯穿力,因此移动商务的生产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为不同顾客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跟传统媒介类似的,开展具有个性化的短信息服务活动,要依赖于包含大量活跃客户和潜在客户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库通常包含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喜爱的体育活动、喜欢听的歌曲、生日信息、社会地位、收入状况、前期购买行为等。利用无线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人口统计信息和基于移动用户当前位置的信息,商家可以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短信息服务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2.5可识别性

与PC机的匿名接入不同地是,移动电话利用内置的ID来支持安全交易。移动设备通常由单独的个体使用,这使得商家基于个体的目标营销更易实现。通过GPS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以十分准确地识别用户。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更而进行语言、视频的变换,移动提供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发送个性化信息的机会。

移动电话的使用让电子商务的开展摆脱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商家对客户的服务无处不在。在预先定位的基础上,广告商可以选择用户感兴趣的或能满足用户当前需要的信息,确保消费者所接受的就是他所想要的。通过对广告的成功定位,广告商可以获得较高的广告阅读率。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产生或巩固虚拟社区,以满足客户进行社交、与人沟通的需求。

3移动商务应用的形式

3.1内容传送

在内容传送模式中,移动网页用于通知和报告重要的信息内容,如体育新闻、个性化的财经报道、有奖品派送的游戏以及移动贺卡等。所有的内容提供商必须确保他们提供的服务是对移动渠道的最优化,真正达到质量可靠及可用性的最高层次。

3.2进行交易

在交易模式中,公司用无线因特网来运行商业交易。移动商务的顾客可以通过产品目录及在线订购来实现交易。尽管这依然有一些潜在的障碍,如交易的安全性、速度、易用性等。但通过无线因特网,大多数的公司能直接从交易中获益,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事实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On-payMCS,它能胜任与外部在线商人进行交易,包括购买机械、订票等业务。

移动商务为因特网增加了移动性及便利性,从而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机遇。移动设备的易携带性突破了固定范围内的、基于台式机的因特网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商务应用。然而,由于移动商务目前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移动应用还不能得到移动用户地广泛实施及采用。

4运用移动服务的关键成功因素

4.1确保可靠的传送速度

从因特网诞生开始,数据包的传送速度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用户的增加,传送速度变得更为重要。在移动通信中,对于需额外交费的服务,传送速度必须是可靠的。假如用户通过固定线路可以定制的服务比通过移动网络更快捷、方便,那么移动应用的存在也就无优势可言。在不久的将来,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专业化,例如,视频点播或网上冲浪将通过固定网络,而地区交通信息或交通新闻的发送将会成为移动网络的专利。

4.2提供个性化服务

内容传送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个性化的信息。与个性化相关的因素有:用户的前期交易或偏好,与交互的时间及地点相关的当前选择。例如,促进一位顾客进行在线预订餐厅的可能是一个移动引导地图或吃饭前的一件事。所有这些都基于顾客的前期行为。然而,个性化将意味着顾客暴露自己的偏好及行为。如果对自己有利,顾客是十分愿意向公司提供个人信息的。因此,公司要明确强迫顾客接受与对顾客有用之间的界限。

定制化战略可用于缓解移动交易中对安全及隐私问题的担忧。如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安全及隐私的设定来满足他们的个人口味及关注。这种功能与在电子商务网页中设定Cookies是类似的。

4.3尊重消费者隐私

由于移动电话具有内置的ID,在增加交易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为了防止宣传活动在第一声手机铃声响起之前就被搞砸,商家必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隐私,要有配套的、详尽的自愿选择加入邮件列表计划。同时,为了发送定制化的信息,商家需要收集数据,这也会涉及到消费者的隐私问题。因此,商家要在实现个性化和尊重消费者隐私之间进行权衡。

4.4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时间敏感性及使用的简单性是交易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为了使消费者享受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移动交易的魅力,移动服务提供商可从以下方面努力:只设定肯定及否定选项;为顾客自动地提供无处不在的计费交易服务;在出售机器、票务、汽车时,利用小额支付技术;提供实时的无处不在的在线拍卖活动;为移动游戏、娱乐等找零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实时交易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FranzBuellingen,MartinWoerter.Developmentperspectives,firmstrategiesandapplicationsinmobilecommer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4(57)

成功个性范文篇10

关键字移动商务移动应用个性化服务成功因素

1移动商务的驱动因素

1.1社会发展的驱动

移动商务是基于Evernet理念的应用,使随时随地进行商务及秘密通信成为可能。尽管传统的通信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市场细分和顾客细分将不断增长。而移动通信界面的个性化设计为用户简化了服务与信息的接入,从而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技术进步的推动

我们不仅经历了比固定线路质量更好的语音传输,同时也将把移动接入Internet和其他基于协议的服务与应用中。第三代网络实现了带宽的激增,蓝牙技术使个性化的带宽分配极为高效,多媒体网络的融合使各种通信十分便利。

1.3经济的需求

良好的外部网络环境、引人注目的内容、低廉的成本、合理的移动服务价格以及其它因素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市场的增长。鉴于UMTS服务在价格、网络容量及传送速度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固定线路连接正在被移动连接所替代。同时,人们也期望移动电话供应商低额定价法的采用能够产生更强的替代作用。

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移动环境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市场,吸引全球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参与其中。

2移动商务的特点

2.1无处不在

由于移动电话天生的设计特性,便于人们携带,可随时与人们相伴。这将使得用户更有效地利用空余时间间隙来从事商业活动。如用户可在旅行途中利用可上网的移动设备来从事商业交互活动,如商务洽谈、下订单等。

2.2以定位为中心

不仅移动电话可到任一处,GPS也可以识别电话的所在地,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知道因特网用户的地理位置,给移动商务带来有线电子商务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这项技术,移动商务提供商将能够更好地与一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用户进行信息的交互。

2.3便利性

人们在接入电子商务活动时,不再受时间及地理位置的限制。然而,移动商务的接入方式更具便利性,使人们免受日常繁琐事务的困扰。例如,消费者在排队或陷于交通阻塞时,可以进行网上娱乐或通过移动商务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消费者的舒适体验将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移动服务的便利性使顾客更忠诚。因此,移动商务中的通信设施是传送便利的关键应用。

2.4定制化

由于移动电话具有比PC机更高的贯穿力,因此移动商务的生产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为不同顾客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跟传统媒介类似的,开展具有个性化的短信息服务活动,要依赖于包含大量活跃客户和潜在客户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库通常包含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喜爱的体育活动、喜欢听的歌曲、生日信息、社会地位、收入状况、前期购买行为等。利用无线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人口统计信息和基于移动用户当前位置的信息,商家可以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短信息服务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2.5可识别性

与PC机的匿名接入不同地是,移动电话利用内置的ID来支持安全交易。移动设备通常由单独的个体使用,这使得商家基于个体的目标营销更易实现。通过GPS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以十分准确地识别用户。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更而进行语言、视频的变换,移动提供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发送个性化信息的机会。

移动电话的使用让电子商务的开展摆脱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商家对客户的服务无处不在。在预先定位的基础上,广告商可以选择用户感兴趣的或能满足用户当前需要的信息,确保消费者所接受的就是他所想要的。通过对广告的成功定位,广告商可以获得较高的广告阅读率。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产生或巩固虚拟社区,以满足客户进行社交、与人沟通的需求。

3移动商务应用的形式

3.1内容传送

在内容传送模式中,移动网页用于通知和报告重要的信息内容,如体育新闻、个性化的财经报道、有奖品派送的游戏以及移动贺卡等。所有的内容提供商必须确保他们提供的服务是对移动渠道的最优化,真正达到质量可靠及可用性的最高层次。

3.2进行交易

在交易模式中,公司用无线因特网来运行商业交易。移动商务的顾客可以通过产品目录及在线订购来实现交易。尽管这依然有一些潜在的障碍,如交易的安全性、速度、易用性等。但通过无线因特网,大多数的公司能直接从交易中获益,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事实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On-payMCS,它能胜任与外部在线商人进行交易,包括购买机械、订票等业务。

移动商务为因特网增加了移动性及便利性,从而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机遇。移动设备的易携带性突破了固定范围内的、基于台式机的因特网服务,提供了全新的商务应用。然而,由于移动商务目前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移动应用还不能得到移动用户地广泛实施及采用。

4运用移动服务的关键成功因素

4.1确保可靠的传送速度

从因特网诞生开始,数据包的传送速度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用户的增加,传送速度变得更为重要。在移动通信中,对于需额外交费的服务,传送速度必须是可靠的。假如用户通过固定线路可以定制的服务比通过移动网络更快捷、方便,那么移动应用的存在也就无优势可言。在不久的将来,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专业化,例如,视频点播或网上冲浪将通过固定网络,而地区交通信息或交通新闻的发送将会成为移动网络的专利。

4.2提供个性化服务

内容传送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个性化的信息。与个性化相关的因素有:用户的前期交易或偏好,与交互的时间及地点相关的当前选择。例如,促进一位顾客进行在线预订餐厅的可能是一个移动引导地图或吃饭前的一件事。所有这些都基于顾客的前期行为。然而,个性化将意味着顾客暴露自己的偏好及行为。如果对自己有利,顾客是十分愿意向公司提供个人信息的。因此,公司要明确强迫顾客接受与对顾客有用之间的界限。

定制化战略可用于缓解移动交易中对安全及隐私问题的担忧。如消费者可以通过改变安全及隐私的设定来满足他们的个人口味及关注。这种功能与在电子商务网页中设定Cookies是类似的。

4.3尊重消费者隐私

由于移动电话具有内置的ID,在增加交易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为了防止宣传活动在第一声手机铃声响起之前就被搞砸,商家必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隐私,要有配套的、详尽的自愿选择加入邮件列表计划。同时,为了发送定制化的信息,商家需要收集数据,这也会涉及到消费者的隐私问题。因此,商家要在实现个性化和尊重消费者隐私之间进行权衡。

4.4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时间敏感性及使用的简单性是交易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为了使消费者享受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移动交易的魅力,移动服务提供商可从以下方面努力:只设定肯定及否定选项;为顾客自动地提供无处不在的计费交易服务;在出售机器、票务、汽车时,利用小额支付技术;提供实时的无处不在的在线拍卖活动;为移动游戏、娱乐等找零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实时交易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FranzBuellingen,MartinWoerter.Developmentperspectives,firmstrategiesandapplicationsinmobilecommer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