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6:54:36

产业关联性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1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性;影响力;感应度

Abstract:Thisarticlerestartstocalculatetheinput-outputtablesof122sectorsin2002andgettheinput-outputtablesof15sectors.Thenwecalculatethedirectconsumptioncoefficient,Leontiefinversematrix,directindexofforwardlinkageandbackwardlinkage,effectcoefficientandsense(degree)coefficient,andoutputrequirementcoefficientofallsectors.We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Chineseinsurance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andgivesomesuggestions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eseinsuranceindustry.

Keywords:Input-output;Linkage;Effect;Sense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据统计,2000—2005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保险业务收入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全国保险业在“十五”期间赔款和给付4286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092.7亿元,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存在风险,因而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可见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学术界对保险业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保险业的运作、改革、竞争与规制、价格等方面展开的。这些研究,其实是关于保险业外部如何表现,以及政府如何操作的问题,而保险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内在依据应该是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量上揭示保险业与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保险业的产业波及效果,给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做合理的产业定位对于保险业改革及其政策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投入产出分析在研究产业关联性及其波及效果以及产业定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目前为止,国内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运输邮电业、[1]体育业、[2]旅游业[3]等的产业关联情况,但对我国保险业研究并不多见。一来因为我国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保险业归为金融保险产业,给专门研究保险产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4][5]也只是针对省金融保险业展开,并未就全国保险业展开分析。本文正是研究我国保险业产业关联状况的。基于我国2002年的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我们进行了大量繁琐的计算与分离工作,把国民经济分成15个产业部门,得到其投入产出表。以处理后的投入产出表为对象,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产业间相互联系关系的类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综合就业需要量系数和综合资本需要量系数并对保险业产生变化的波及效果预测等,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保险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结论。

一、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表1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从表1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从表4的结果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①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注释:

①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和总需求之比。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2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表1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从表1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从表4的结果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①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注释:

①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和总需求之比。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4]赵尚梅,王平生,陈曦.山东省保险业同其他产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5(3).

[5]金德环,田大伟.上海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度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6(12).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3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性;影响力;感应度

Abstract:Thisarticlerestartstocalculatetheinput-outputtablesof122sectorsin2002andgettheinput-outputtablesof15sectors.Thenwecalculatethedirectconsumptioncoefficient,Leontiefinversematrix,directindexofforwardlinkageandbackwardlinkage,effectcoefficientandsense(degree)coefficient,andoutputrequirementcoefficientofallsectors.We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Chineseinsurance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andgivesomesuggestions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eseinsuranceindustry.

Keywords:Input-output;Linkage;Effect;Sense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4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表1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从表1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从表4的结果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①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注释:

①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和总需求之比。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4]赵尚梅,王平生,陈曦.山东省保险业同其他产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5(3).

[5]金德环,田大伟.上海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度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6(12).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5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性;影响力;感应度

Abstract:Thisarticlerestartstocalculatetheinput-outputtablesof122sectorsin2002andgettheinput-outputtablesof15sectors.Thenwecalculatethedirectconsumptioncoefficient,Leontiefinversematrix,directindexofforwardlinkageandbackwardlinkage,effectcoefficientandsense(degree)coefficient,andoutputrequirementcoefficientofallsectors.We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Chineseinsuranceindustryandotherindustries,andgivesomesuggestionson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Chineseinsuranceindustry.

Keywords:Input-output;Linkage;Effect;Sense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据统计,2000—2005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保险业务收入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全国保险业在“十五”期间赔款和给付4286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092.7亿元,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存在风险,因而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可见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学术界对保险业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保险业的运作、改革、竞争与规制、价格等方面展开的。这些研究,其实是关于保险业外部如何表现,以及政府如何操作的问题,而保险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内在依据应该是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量上揭示保险业与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保险业的产业波及效果,给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做合理的产业定位对于保险业改革及其政策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投入产出分析在研究产业关联性及其波及效果以及产业定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目前为止,国内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运输邮电业、[1]体育业、[2]旅游业[3]等的产业关联情况,但对我国保险业研究并不多见。一来因为我国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保险业归为金融保险产业,给专门研究保险产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4][5]也只是针对省金融保险业展开,并未就全国保险业展开分析。本文正是研究我国保险业产业关联状况的。基于我国2002年的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我们进行了大量繁琐的计算与分离工作,把国民经济分成15个产业部门,得到其投入产出表。以处理后的投入产出表为对象,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产业间相互联系关系的类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综合就业需要量系数和综合资本需要量系数并对保险业产生变化的波及效果预测等,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保险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结论。

一、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aij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所示。

从表1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从表1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从表4的结果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①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注释:

①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和总需求之比。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化;产业经济增长;关联性

一、前言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产业经济与信息资源不断融合的过程。在信息时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能够使生产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并对产业经济的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信息化水平仍有明显不足。本文将研究信息化在产业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信息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信息化的情况

我国信息化的起点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衰落之时,即工业化后期,就开始了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体系和技术,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持续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着领先地位。我国的信息化,是在工业化中期开始,紧随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开始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现今信息产业依然是我国重点发展领域[1]。在国家的支持下,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化门类齐全、信息产业链完善,规模居世界前列。然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产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自主创新等方面仍需加强。

三、信息化的作用

(一)信息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能够表明,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完善。现今,通过信息化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动力。信息化对产业结构的带来的变化有:一是促进了新型产业的形成。比如网络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二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生产、市场、服务、公司制度等方面不断的同其他产业出现交叉,产业边界不断的模糊,从而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2]。三是使资源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二)信息化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市场因素来看,信息化使企业能够迅速高效地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动态,从而使企业及时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对市场需求做出回应,最终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而企业的领导者为保持企业的良性高速发展,也必须不断的学习和创造,这些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持续获取,即离不开信息化。从企业内部看,信息化促进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企业不是各个部门相加,而是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彼此配合,才能够使工作成果最大化。信息化使企业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加强,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创新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能力。总之,信息化是现今产业创新的基础和条件[3]。

(三)提高了产品附加价值。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既促进了新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促使传统产业不断的将信息化应用到产品上,利用信息的控制与加工实现产品的信息化改造。各个行业的产品的智能化、信息化推动着整个产业不断向前快速发展。以前的产品样式功能都比较单一,而现在的高端产品则集成了更多的高科技含量,利润较以前的产品明显增高。而同时,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动了产业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终端服务和增值服务,也直接或间接的提高的产品的价值。(四)信息化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随着产业的增长为了适应其发展而进行的边界收缩和消失的状态叫做产业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产业融合的问题,不同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从而可以取得更大收益。各产业间不断的融合实现了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各种资源不断的优化配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在产业融合的同时产业模式不断重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增长[4]。信息化的到来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直接的和间接的:首先,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产业融合迎来了数字化时代,促使原来分割的产业更加快速紧密的融合。其次,信息化的进步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创新,模糊了各产业的边界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

四、信息时代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一)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对于各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相对落后,缺少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才能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同时科技创新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赢得竞争的必要措施。所以,必须深入挖掘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第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信息产业的指导,大力扶持并鼓励信息产业发展。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研究其核心技术,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新产业快速发展。第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变。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更明确生产力转化的目标和方向。所以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这样才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第三,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从而维护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提升国家的信息服务能力。在信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占据着重要的内容和地位,可以说信息服务业对于其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信息服务业的进步可有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是现阶段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服务规模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为推动产业发展国家应该重点调控信息服务业,鼓励和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信息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从而更好的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良好融合[5]。

(三)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各种产业的生产销售、工艺流程和资金流转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时也要区别对待。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必须坚持合理、时效原则。比如对农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加强农业的信息化,同时通过培训教育让农民具备信息意识[6]。对工业进行信息化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也就是行业不同就要采取不同措施,不能犯一刀切的错误。对于服务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最重要的是降低企业的服务成本,促进企业的服务创新。目前国家已经将服务业作为信息化的重点发展内容。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我国信息化化水平和西方国家比仍然落后,并且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完整、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经济政治的关键力量,文中介绍了信息化对于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信息时代推动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作者:吴晓丽

参考文献:

[1]陈琪琪.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2]张敏,马泽昊.信息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政研究,2013,08(21):39-42.

[3]李飒.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4.

[4]吴颖.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7

关键词:投入产出;关联性;影响力;感应度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据统计,2000—2005年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保险业务收入的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全国保险业在“十五”期间赔款和给付4286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092.7亿元,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存在风险,因而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可见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学术界对保险业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保险业的运作、改革、竞争与规制、价格等方面展开的。这些研究,其实是关于保险业外部如何表现,以及政府如何操作的问题,而保险业的发展与改革的内在依据应该是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量上揭示保险业与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保险业的产业波及效果,给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做合理的产业定位对于保险业改革及其政策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投入产出分析在研究产业关联性及其波及效果以及产业定位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目前为止,国内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运输邮电业、体育业、旅游业等的产业关联情况,但对我国保险业研究并不多见。一来因为我国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保险业归为金融保险产业,给专门研究保险产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也只是针对省金融保险业展开,并未就全国保险业展开分析。本文正是研究我国保险业产业关联状况的。基于我国2002年的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我们进行了大量繁琐的计算与分离工作,把国民经济分成15个产业部门,得到其投入产出表。以处理后的投入产出表为对象,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产业间相互联系关系的类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综合就业需要量系数和综合资本需要量系数并对保险业产生变化的波及效果预测等,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结论。

一、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一)保险业的依存度分析

由系数构成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数据。依据公式(1),我们计算2002年我国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保险业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强(0.1375),即每生产1万元的保险产品,需要直接消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1357元,其次是工业(0.1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0.1052),房地产(0.0926),租赁与商务服务(0.0569)。最弱的是农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旅游业以及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产业。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保险业发展处于数量扩张,营业网点的建设需要房地业的大量投入,另外也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

其他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看出,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大,说明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保险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为0.0314。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分别为0.0253、0.0196、0.0175、0.0160。其他各产业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直接消耗系数基本都不超过0.01。这也从侧面说明,要发展保险业需要引导各产业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需求。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

因为完全消耗系数主要是建立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的,所以保险业的完全依存度与直接依存度基本一致。

(二)保险业的直接关联效应分析

保险业既是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者,又是市场需求方。作为供给者,它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要素的投入(保险产品)来确立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而作为需求方,它则通过对其他产业产出的消费来显示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在依存度的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通过计算,得出保险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为1.1189,直接后向关联指数为0.6208。保险业为前向关联效应大而后向关联效应小的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这与现实是相符的,保险业属于客户依赖型产业。

(三)保险业的完全需要系数分析

(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记为[AKB-],其元素称为完全需要系数b。完全需求系数

从完全需要系数表(表2)中可以看出,保险业增加1单位最终需求对保险业本身带动作用最大(1.0420),其次是工业(0.671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2103),而对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00)。相反,其它各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也是保险业本身(1.0420),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0.0320)、租赁与商务服务(0.0272),旅游业(0.025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0.0245),农业的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带动作用最小(0.0050)。

通过对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发展对各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意味着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经济部门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扩大,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同时,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消耗需求将大大增加,保险业将成为推动力量更大的重要产业。但要使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充分发挥,目前情况下,除了必须依赖市场经济内在力量之外,还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是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业保险、针对农村人口的保险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保险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这就是波及效果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某个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时而对其它产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某个产业生产活动受到其他产业生产活动变化的影响。二是当某个或某些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三是当某个产业的毛附加价值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部门需要提供的投入量,因此,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第i产业部门受其它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即该部门受其它部门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重要,因而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公式(5)、(6)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工业(5.5851),说明工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这是合情合理的。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0.5458)处于第10的位置,相对而言,保险业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挥的瓶颈因素。同时我们注意到,保险业的Ei<1,说明保险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761),仅次于建筑业(1.3339),工业(1.274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550)。这说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保险业的Fj>1,说明该行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可见,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虽不及建筑业和工业那么明显,但从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来看,随着保险业的快速深入发展,其影响力也必然得到增强。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说明,保险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

(二)最终需求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是,其生产水平由最终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过计算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生产诱发额指的是某项最终需求构成项目(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的变化引起某产业生产总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因为生产诱发系数反映各最终需求项目诱发各产业生产作用的大小,可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分别为:0.2237、0.7479、0.1144和0.2966。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但总的来说,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作用都比较小,这可能与保险业的最终需求率低有关,通过计算,保险业的中间需求率为1.1189,而最终需求率只为0.6208。

从表中我们还知道,一单位最终使用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9535),其次是建筑业(0.7676)。其中,消费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6737),资本形成对工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2.5265),出口对工业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大(0.3886)。公务员之家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业,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保险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险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性最弱,有必要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其它各产业对保险业的直接依存度以保险业本身为最大,其次是科研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保险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要高于和上游行业的关联。保险业对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拉动作用,这跟政府倡导的加大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的政策是一致的。但是,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不能等待国民经济发展之后,依靠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来发展保险业,而应该采用主动发展的模式力求自我发展。保险业感应度比较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突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以及最终使用对保险业的生产诱发都比较小,其中,保险业用来为消费过程和最终使用服务的份额都不大,而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份额相对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

[2]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4).

[3]刘思.中国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8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经济;第三产业;西部地区;其他服务业

文献回顾

王飞航等(8)在针对西部地区专门的研究中发现,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的效应,并且随之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在各项影响因素中,来自研发的影响居于首位。郭冠清(0)指出,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反超;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天然的关联性。雷玉桃等(0)以珠三角城市为例,从产业经济的视角研究了城市群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影响后,城市群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作用依旧存在。金浩和刘肖(1)进一步地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聚集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吕平和袁易明(0)在明确了技术创新中介效用的同时,也通过非线性检验反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线性的。周立和赵秋运(1)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能够正向促进地区经济的真实增长率。通过文献回顾能够发现,现有研究虽然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有部分缺失。对产业经济的定义集中于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未拓展至第三产业,亦未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探讨,未针对西部地区单独讨论。本文着重讨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文将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具体到西部地区,根据相关定义,选取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十一个西部省份为研究样本。需要注意的是,内蒙古部分地区亦属于西部,但由于无法拆分具体城市的数据,故而研究样本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综合已有研究,本文使用多元回归和VAR自回归模型检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预测,技术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具体体现为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不存在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即产业结构升级不能显著影响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国泰安(CSMAR)区域经济数据库,根据各类相关统计年鉴对缺失数据进行人工补齐,取得0-年共二十年11个省份的22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基于稳健性考虑,本文从两个方面设定产业经济发展指标。第一,结合当下产业升级背景,使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占比来衡量产业经济发展程度;第二,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具有突出意义的是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的现实背景下,第三产业或服务业自身的GDP贡献可能存在上限与溢出效应,所以使用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占比作为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衡量指标。解释变量: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在专利数量方面有申请数、受理数和授权数三种衡量指标。有学者认为,专利申请数代表了当地的创新活力,应当使用专利申请数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本文考虑到:第一,专利申请数是20年披露的指标,利用专利申请数会损失一半的样本量,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偏误;第二,只有经过授权的技术创新专利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故而,借鉴相关文献(周少甫等,1),本文使用该地区当年度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控制变量:本文从区域经济层面选取了四个可能影响产业经济发展的控制变量,分别是当地人口因素Population、当地高等学校数量School、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verage和当地平均工资Salary,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控制了省份和年度的固定效应,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使用面板固定模型进行估计,关注α1的估计系数;在VAR自回归模型中使用面板VAR模型估算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本文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0-年分省份的描述性统计。从最小值来看,各地区差异不大,青海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3%,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高,为.1%。从均值来看,陕西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38.33%,最高的依旧为西藏自治区,为.8%。从最大值来看,陕西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8%,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高,为.%。其他服务业占比GDP_other的分布情况与GDP3基本一致。技术创新Innovation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从均值水平来看,四川、广西、重庆和陕西四个地区的均值在上下,处于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云南、新疆和贵州,第三梯队为宁夏、西藏、青海和甘肃。第一梯队地区的专利授权数量远大于第二和第三梯队。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从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GDP净贡献来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专利技术授权(e=2.件),就可以为第三产业GDP贡献增加2.405%,为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增加0.012%。z值分别为11.3和.,均为1%高水平显著。在考虑了其他控制变量的协同影响后,技术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对第三产业GDP贡献下降至1.%,对其他服务业的GDP贡献下降至0.007%,仍具备正向的显著性,符合本文的预计。控制变量方面。当地人口对第三产业GDP贡献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为-17.7,西部地区产业转型较慢,甚至部分地区的第一产业都未成熟,从而当地人口越多,越不利于第三产业的GDP贡献,人口数量对其他服务业的影响为不显著的-0.044,负相关系依旧成立。在本文的模型设定中,高等学校数量既作为控制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地区技术创新的能力。School的系数分别为6.30和0.028,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西部地区省份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高等学校数量(e=2.所),就可以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6.3%,同时使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增加0.028%,这两个数字均大于专利授权量的估计结果,说明高等学校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强、更显著的拉动作用。人均生产总值Average均为高水平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6.6和-0.0,表明当前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GDP贡献越低,该结果说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是偏向于第一第二产业,亟待技术创新带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均工资Salary均为高水平的正相关,系数为2.和0.011,说明西部地区民众存在消费需求,当人均工资增加时,以服务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为GDP贡献更多的增量。当西部地区年人均工资增加一个单位时(e=2.万元),则能够使第三产业GDP贡献增加2.%,使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增加0.011%。

(三)面板VAR模型

在经济研究中,通常会考虑时间序列因素对模型估计的影响,克服时间序列估计偏误的主流方法为使用自相关VAR模型。使用面板VAR模型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第三产业GDP占比GDP3具有高度的时间序列特征,与滞后期的相关系数高达1.0,并且在1%水平显著,技术创新Innovation亦如此,本期与滞后期相关系数高达0.,在1%水平显著。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对第三产业GDP占比为%水平的0.,显著为正,与基本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而滞后一期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与地区技术创新Innovation为不显著的0.06,说明技术创新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对其他服务业GDP占比GDP_other的系数为1%水平显著的0.0087,与基本模型一致,而滞后一期的GDP_other对Innovation的系数则为不具备显著性的1.,说明与对GDP3的影响一致,技术创新对其他服务业GDP的贡献也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面板VAR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回归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证据。

结论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与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省份的技术创新力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技术创新的增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而非后果。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第一,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刺激,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利的申请、受理与授权数量,激活地区创新活力,形成辐射与叠加效应;第二,发挥西部地区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设的基础优势,优先发展能够服务于第三产业应用的技术创新;第三,正视西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点与局限,利用国家层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措施,增强自身第三产业的经济实力,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郑晓舟,郭晗,卢山冰.环境规制协同、技术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1(3)[1-06-01].

2.马彩虹,袁倩颖,文琦,李学梅.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1,40(5)

3.陈娜,林军.剥离环境因素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0,40(6)

4.周少甫,陈亚辉,袁青青.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1(5)

5.张欣,崔日明.西部地区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8(3)

6.肖泽锋.内外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集聚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基于西部地区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1(8)

7.韩瑞龙.物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实践启示——以山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1(8)

8.刘汝浩.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1(4)

.秦晓静.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0(1)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9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因子分析;综合评价;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金融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具有凝聚资本的功能,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是我国金融服务发展涉及的主要四大方面。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的发展相对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经济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促进了产能结构调整[1]。近年来,金融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离的步伐加快,金融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日趋紧密[2]。江苏作为经济大省,2018年实现了生产总值92595.4亿元,迈过了9万亿元的门槛,全国排名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6.7%。但是,根据区域经济和金融服务发展的整体表现,该省出现了区域金融发展与需求不均衡等问题。当前,苏南经济发达,资本市场活跃度较高,金融行业由竞争激烈渐趋平缓。于是,金融发展的主力圈将进入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融资需求较大的苏中和苏北地区[3]。(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金融业是经济体系中的“血液”。1873年,Bagehot基于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经济增长通过投资的转变而实现,而这个过程靠金融体系来完成。现有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1];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产生的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2];金融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且其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效率的贡献率[3]。(二)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服务业融合发展中,有效深化了供给侧改革,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核心技术和金融规模投入,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4];金融相关比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产业结构将达到最优状态[5];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能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6]。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中大多数基于省级地区,未考虑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特殊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对宏观层面的研究结论对特定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有限,并且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标贴近产业结构的分析还没有人探究。因此,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隶属于江苏的9个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盐城)进行实证分析,先通过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再根据综合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样本选取

(一)产业结构指标。(Y)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分别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代表的三大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服务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占比逐步超过工业部分。经济市场日益繁荣,金融服务业也获得了良好的资源市场和资本条件。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是: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优化率:Y=3i=2ΣgdpiGDP其中:gdpi为第i产业生产总值,GDP表示该地区该年份生产总值。当第二、三产业占总GDP比重越大时,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率越高。(二)金融发展水平。(F)现有研究中一般是以金融相关比率或金融深化程度、银行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代表金融发展水平,这些指标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本研究选用改进的金融发展指标F,由因子分析对人均GDP、人均保费收入、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上市公司数量、实际利用外资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得分。该指标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衡量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证券市场作为金融中介对资金调度融通的作用,并加入人均保费收入、金融机构人均存款额和贷款额展示金融活性。

三、实证分析的模型构建

(一)指标标准化与因子得分。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泰安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6—2018年。在以往的文献中,学者们都采用了因子分析对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许多代表性变量中,提取代表性高的主要变量作为首要因子,目的是起到降维的作用,并且根据各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到最终综合评价得分。由于因子分析中主成分法累积贡献率比极大似然法多,所以通常采用主成分的因子分析。为了避免选取的原始指标因量纲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若变量之间彼此独立,则无法提取公共因子。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盐城的概率值皆为0,说明不接受原假设,能够进行因子分析。然后,进一步检验选取变量的偏相关性,基于KMO检验对此进行判断,各城市的KMO值都大于0.7,说明用该数据进行的因子分析效果好。经模型检验后,根据上述的因子累计和特征值方差两个贡献率提取成分一、成分二。在金融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联研究的因子分析中,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3%,与旋转后完全相同,充分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按照Kaiser标准化正交化方法,提取两个载荷值较大的公因子:在成分一中,提取的变量有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上市公司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人均保费收入、金融机构人均贷款额和人均存款额;在成分二中,载荷值较大的变量是实际利用投资额。因此,将成分一、成分二分别作为金融内力指标、金融外力指标。金融发展因子F通过加权计算可得出:F=因子1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金融内力因子+因子2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金融外力因子(二)各城市2006—2018年的金融服务业指数情况。1.苏南地区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序,健康有效南京的金融服务业在高效发展。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846,到2013年的0.051,化负为正;2016年从0.719增加到0.996,增速为28%;2018年突飞猛进,金融服务指数达到了1.48,发展速度高达33%。南京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表明金融供给的增加和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该市整个资本市场活力焕发。无锡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稳中求进。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1.138,到2012年的0.087,再到2013年的0.324,增长速度高达73%,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2018年,金融服务业继续稳中有序、健康有效地发展,平均增长速度稳定在25%左右。常州的金融服务业发展速度先慢后快、厚积薄发。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903到2013年的0.065,相对较缓慢;2015—2018年,金融服务业发展速度基本保持在30%。苏州的金融服务业发展速度相比于其他几个城市最慢。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1.069起步,2012年达到0.012;近几年稳定发展,2018年金融服务指数达到了1.368,相比于2015年的0.672增加了0.696,平均速度达到17.5%。由于苏州的金融供给和金融服务市场的资金链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因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较缓慢。镇江的金融服务业整体发展态势在苏南地区居于首位,区域不大却潜力无穷。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1.070攀升至2013年的0.146,2014-2018年实现了从0.291跨越至1.555的突破,居于苏南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前位。2.苏中地区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后劲十足,潜力巨大南通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一路上扬,实力较强。该市的金融服务业从2006年的整体发展水平最低的-1.378,跃居苏中地区2018年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首位,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高达1.603,增加了2.981。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0.079至2014年的0.306,增长速度高达74.5%,后续相对平稳降至17%左右。南通这座沿海城市,近几年经济形势发展迅猛,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金融高效运转,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改革都将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扬州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快速前进,态势可观。该市的金融服务业从2006年的-1.194增长到2012年的0.018,相比于其他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增长速度较快。该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在2013年达到了0.272,相比于2012年增长速度达到巅峰,约为93.4%。随后从2014年的0.56稳定有序地增长到2018年的1.579,平均增长速度在20.8%上下浮动。泰州的金融服务业发展中规中矩,速度趋缓。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887到2013年的0.03,发展趋势平缓,增速整体较慢。2014—2018年增长速度连翻两倍,显示了该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但是从2018年来看,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相比于其他城市暂居后位。3.苏北地区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有条不紊,快速有序盐城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苏北区域城市,虽然其金融服务业发展相比于其他地区起点不高,但是后期发展速度较快。该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1.09到2013年的0.17,增加了1.26;2013-2014年高达93%;2015年达到了0.253;近几年整体发展较快,2018年实现了1.519的新高。在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需求都较庞大的发展中地区,金融供给的增加有效地衔接了市场的资金链条,充分展现了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巨大能量。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能够有力地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和改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了经济新常态的规律有效发展。各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走势,如图1所示:图1各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走势从图1可看出,横向比较表明,整体上各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数是波动上升的。南京的发展态势趋于平稳,这几年一直中规中矩,处于中间位置。2010年,该市金融服务业之所以处于最低水平,是因为当年4月调控新政出了差别化房贷,导致房价出现环比下降,间接地对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无锡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上升式的后退,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速度缓慢,2008—2012年是最高水平,2013年发展速度突然下降,从2015年开始便处于最低位置。2013年,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非法集资32亿元,给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无锡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常州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处于中上水平,未受外界市场太大的干扰,一直是持续上升。苏州的金融服务业2007—2009年处于最低位置,但后发蓄势上升成为“龙头”,因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苏州。大量金融机构集聚是保障金融业稳步发展的基石,再加上金融业本身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其发展。南通的金融服务业走势威猛,虽然起点是最低的但后来居上,这是因为南通市政府出台了很多举措,大力支持金融业服务业的发展,再加上与上海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该市金融业服务业的未来发展不可估量。镇江、扬州、泰州、盐城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没有太大的波动,稳定上升。(三)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和解释。1.数据的处理与检验。学者们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采用面板数据较少。而在实证分析中,面板数据具有较少的共线性和更多的自由度,使得模型设定更加合理。因此,本研究采用9个城市2006—2018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考虑纵向演进和横向差异因素,全面考虑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金融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两者的关联性。在一般的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中,设有k×1维的解释变量向量xit=(x1,it,x2,it,…,xk,it)'和因变量yit,满足线性关系:yit=αit+xitβit+μit,(i=1,2…,N;t=1,2…,T)上式是考虑K个经济指标在N个截面成员于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xit为解释变量,N表示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间总期数;、αit、βit为代估参数,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t=β1it,β2it,…βkit,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xit的k×1维系数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μit为随机扰动项。面板数据模型为:yit=αit+βitFit+μit'(i=1,2,…,9;t=1,2,…,13)要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必须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防止虚假回归或伪回归。首先,对模型所选取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得到变量之间是非同阶单整,其中,面板数据Y是一阶单整I(1)、F是二阶单整I(2),对数据进行序列变换,采取对面板数据F差分处理,对变换后的序列DF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Y与DF都为一阶单整I(1);然后,进行协整检验,通过Kao检验得到t统计量为-3.067,P值为0.0011<0.05,拒绝原假设H0为p=1,证实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F)与产业结构升级水平(Y)这两组数据中存在协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2.回归模型的确定。第一步:确定回归模型影响形式,是选用固定影响还是随机影响。用Hausman检验该模型是否是具有随机影响,通过检验,结果表明:HausmanTest统计量(W)是1.283184,P值是0.2573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原假设,说明该随机模型中,个体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第二步:确定模型形式。模型有三种形式:变系数模型、固定影响模型、不变参数模型。通过构建F统计量得知,F2=76.7197>F0.05(18,90),F1=1.046<F0.05(18,90),即拒绝假设H2为α1=α2=…αN,接受假设H1为β1=β2=…βN,所以模型选取变截距形式:Yit=αi+βDFit+μit(i=1,2,…9;t=1,2,…12)结论显示,金融投入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系数和关联度高达0.0405;模型设置的影响因子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选取江苏省9个城市2006—2018年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基于单位根和协整检验,证实两者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Haus-man检验并采用F检验进行参数估计,金融投入规模扩大对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正向关联影响高达0.0405。金融的深化融合能够刺激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和产业资源配置;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对应着促进了金融的发展。如果金融发展水平低、资本流通不顺畅,必然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二是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持续性。目前,第三产业与新兴产业存在占比低、效率低、生产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等问题。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需要调配资金流向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和收益较高产业,提升产业协调发展市场竞争力;完善资金形成、资金导向和信用催化机制,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建议。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金融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提出几点政策建议:1.加快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会涉及大量的新型金融合作,会带来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也为我国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2.积极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无锡、苏州、南通位于上海大都市“1+7”城市群中,搭上上海的高铁,可以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也可以担负其上海港口的重任。3.继续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证券市场投融资功能由于我国证券市场量的扩张较为迅速,以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欠发达等,证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当前的经济市场背景下还无法承担市场资源配置和资本条件的主力军角色。随着网络金融和小型金融的整体发展,直接融资将成为未来的重心,证券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愈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万寿桥,李小胜.中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J].财经研究,2014(6):104-113.

[2]卢伦慧,陈相臻.重庆市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30-36.

[3]刘茜.河北省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经济论坛,2012(1):39-41.

[4]周孝坤,杨晓.房价、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1990-2009年的数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3):60-61.

[5]彭志良,胡荣才.金融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5):83-94.

产业关联性范文篇10

1.1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从1985~2012年河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动情况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在三次产业中占GDP比重最低,而且与二、三产业差距不断拉大;第二产业基本保持稳定,比重持续上升,始终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在河北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带动下,1988年,超越第一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二、一、三”型到“二、三、一”型演进,标志着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进入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段。2012年,河北省三大产业比重达到11.99∶52.68∶35.32。

1.2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结构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高等院校就业数据的统计调查,我们发现,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部分带动了大学生就业结构的转变。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整体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部分行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于第一产业的大学生比例较低,且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就业吸纳人数最多的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软件业等,虽然在就业结构中所占比例最高,但第三产业整体吸纳就业的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与建筑业及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中持续增长。

2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2.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是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处于协调状态的指标,反映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对称或均衡状况。计算公式为:结构偏离度=某产业占GDP的比重/该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1。通过公式可以看出: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接近于零时,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相协调;反之,偏离度绝对值越大,则意味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不均衡。

2.1.1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通过表1,我们发现2000~2011年第一产业的偏离度均为负数,且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达到最高的-0.7,2001年最低也达到-0.66,12年间结构偏离度平均值是-0.67,说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相对于该产业产值而言过多,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和隐性失业。具体到该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因其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即便目前科技兴农的政策正逐渐实施,但由于从事农业劳动在工作环境、心理预期、待遇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结构偏离度为负数且绝对值较大,因此,第一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2.1.2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第二产业的偏离度均为正,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但绝对值仍然较大。这说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并未很好吸收第一产业的转移劳动力,从理论上讲,伴随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第二产业完全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但由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增加,加之第二产业自身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从而增大了就业壁垒,导致第二产业不能很好地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由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很高,产业自身对劳动力需求还很大,待遇相对比较高,所以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仍然很大。

2.1.3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第三产业的偏离度,从2000年的0.39下降到2011年的0.14,虽然其间个别年份略有上升,但总体的下降趋势是明显的。这表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日趋均衡,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强,且在未来仍有继续接纳劳动力的能力,对大学生就业也会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

2.2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结构偏离度指标只能大致反映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具体的吸纳能力则需通过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弹性是指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主要用来衡量经济增长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通常,就业弹性是由就业弹性系数具体反映的。计算公式为:就业弹性系数P=就业人数增长率/该产业GDP增长率。通过公式可以看出,当P>0时,就业弹性越高,意味着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越大,反之,则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越低;当P<0时,通常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发挥“挤出”效应,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无法增强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且面临劳动力流出的情况;当P=0时,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没有拉动作用。

2.2.1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除了2000年以外,均为负值,考虑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率,再与第一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对比,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其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增加。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性要求提高,一方面该产业原有劳动力会继续向其他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空间吸纳掌握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学毕业生。

2.2.2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2000年后均为正值,且上下波动,表明第二产业拉动就业的效果较好,但波动较大,这与第二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稳定有关。河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争做工业强省,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为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河北省工业企业数目增加和企业吸纳大量人员的结果,同时也是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要方向的。随着工产核心地位的确立,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所以第二产业会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2.2.3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虽为正值,但受第三产业自身结构层次不高的影响,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不稳定,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平均值更高,说明第三产业升级促进就业的能力最强,而且从河北省的整个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幅上看,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拉动就业潜力,加上该产业中的金融、信息等服务行业技术含量高、待遇优厚,因此对吸引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优势。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3.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

①尽管传统农业吸引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限,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仍有可能促进大学生进入第一产业。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参加“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待遇,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②第二产业的复兴不但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对大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对于第二产业,应将新型工业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利用第二产业中的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现阶段较好的就业弹性和增长趋势,发挥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③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最终扮演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动力。因此,短期内适当调整政府支出比例,向第三产业倾斜,将有效带动大学生就业。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河北省第三产业目前发展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须进一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3.2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设置学科专业

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不仅需考虑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而且要参照社会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使专业结构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设置学科专业时,主动适应产业转型的趋势,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人数上要随产业结构升级而调整,提高大学生专业就业适应度,引导学生了解产业结构变化对专业知识的新要求,使学生及时掌握适应经济发展的就业技能。

3.3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