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2:39:38

茶范文篇1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公务员之家:

茶范文篇2

对于宋代龙风团茶形制的成型,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其与福建的石岩白茶还有一段佳话,石岩白茶产于福建建安的能仁寺,茶树生于岩石缝隙,又是白叶茶,在宋代崇尚“茶以白为贵”的背景下,是上等名品。宋人彭乘《墨客挥犀》卷四记载:蔡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寺有茶生石缝间,寺人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石岩白虽是名品,但数量极少,幸有蔡襄此段佳话,才得以借人传播,为后人知晓。由于饮用建茶需要点茶法,即将茶碾制成末茶粉,然后再进行冲点,还有更重茶色比拼的斗茶法,对茶器的要求更高,出于实用功能的考虑,斗茶的参与者极重黑釉盏,因为只有在黑釉盏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分辨茶汤、茶品以及水痕。况且宋代茶色以白为贵,宋代斗茶非常重视黑釉茶盏,正是由于黑釉盏最适合斗茶所需。斗茶时汤花似雪,与黑盏相互衬映,黑白分明,相得益彰。宋代自北宋初期直到南宋,皆以建安建阳窑所烧制的黑釉盏为贵。宋初陶榖《清异录》就提到“: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⒁《,茶录》亦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⒂。而《大观茶论》中提及的盏,虽未说出具体何地所出,但据其“盏色贵青黑,玉毫條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徹,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之描述,亦可以推断为建盏。结合陶榖、蔡襄以及宋徽宗对黑釉盏的论述,与建窑出土的及流传存世的建盏实物来分析,建盏的特征与诸人的描述一致。建盏胎厚、釉厚,内外壁上釉,圈足稍往上一部分不上釉,故而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导致独特的挂釉滴现象。

宋代其他窑厂所出的黑铀盏,均不似建盏这样胎厚。因建盏胎厚,加之胎泥中含铁量偏高(大于5%),盏胎中还有一定比例的中空气泡,故“熁之久热难冷”,即烤炙后,建盏能保热较久,因此能使茶汤的汤花持续更久,是故斗茶者“最为要用”之茶盏。建盏常见的以兔毫盏居多,它也有一些别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吕岩的大云寺茶诗,其中有“兔毛甌浅香云白”⒄之句,宋代蔡襄的“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兔毫紫甌新”。苏轼“忽惊午盏兔毛斑”,“老凤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苏辙诗句“兔毛倾看色尤宜”。黄庭坚则有“酌兔褐之甌,瀹鱼眼之鼎”。宋徽宗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陆游有“绿地毫甌雪花乳。”杨万里的“松风鸣雪兔毫斑”,“二者相遭兔甌面”等诗句提及的兔毫盏从侧面说明了兔毫盏使用范围及影响极广。审安在《茶具图赞》中将12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称之为“陶宝文”,名为“去越”,意为宋时的茶盏已经不重越窑所制了;字为“自厚”,即蔡襄所说的“其坯微厚”之意;号为“兔园上客”,因茶盏以“纹如兔毫”、“玉毫條达者为上”。故推断审安所言之茶盏为建盏无疑。宋人称建窑所产的茶盏为建盏或建甌、黑建、紫建、紫甌、乌泥建、紫泥等。茶盏的称谓也多延用唐制,如“盌”“、椀”、“甌”等。宋诗中所咏“紫盏”“、紫甌”多指建盏。如蔡襄《试茶》“: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薄酒有馀清。”,苏轼《游惠山并叙》三首之三“:明牕倾紫盏,色味两奇绝。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蝦蟆。”、又《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张耒《初伏大雨戏呈无咎、曹辅》“:紫盏新茶如泼乳,天工未费一杯水。”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兪郎中出手分似》“:鹧鸪椀面云萦宇,兔褐甌心雪作泓。”,黄庭坚《咏茶》“:紫玉瓯圆,浅浪泛春雪。”,陆游《烹茶》“:兔甌试玉尘,香色两超胜。”等等,皆为士大夫文人之流饮茶品茗使用建盏的例子。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加入不同的釉料成份,会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除前面宋诗所提的兔毫盏,建盏中的鹧鸪斑纹茶盏也颇受文人喜好。点试茶时也常常用鹧鸪斑纹盏。僧惠洪《无学点茶乞诗》“: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黄庭坚《满庭芳》咏茶词亦云“:纤纤捧,冰瓷瑩玉,金缕鹧鸪斑。”等都是咏鹧鸪斑建盏的诗词。

建盏的釉色与器型结合,正好迎合了当时建茶的点茶、斗茶的方式,既能满足文人们的审美趣味,也能满足普通百姓实用功能需求,尤其是建盏独特的釉色在易衬显茶汤乳花的同时,还能在饮茶过程中供人赏玩,给人以许多饱含意蕴的遐思,因此建盏成为“雅俗共赏”的茶盏,乃至后来也被宋朝廷另眼相看,选为“供御”“、进琖”之物,一时荣盛至极。由于建茶的品第高,加之又有贡茶的名声,使得众多文人士大夫之流以饮建茶为荣,于是,建茶与建盏成为宋代文人点茶的绝佳组合,建盏与建茶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共同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一段佳话。

作者:周亚东单位:南通大学

茶范文篇3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现代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公务员之家:

茶范文篇4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茶范文篇5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onerror=javascript:errlogo(this)src="/up_files/chadao.jpg"border=0>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茶范文篇6

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饮茶注意事项】

要想健康饮茶,还要注意“十二忌”: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11.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12.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饮茶固然好,但也有应该注意的事:

1.早晨不宜空腹饮茶:

2.服药前后不宜饮茶

3.酒后不宜饮浓茶

4.睡前不宜饮浓茶

5.妇女经期不宜饮浓茶

6.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饮浓茶

茶范文篇7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请茶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茶范文篇8

关键词:大数据;茶;品牌;贵州;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以及“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保障民生水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贵州借助大数据产业打造茶叶品牌的举措,是这些发展理念在茶产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但具体工作如何实施和开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贵州茶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1.1贵州茶叶产业的重要性。1.1.1贵州茶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中国茶叶产量、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世界首位。至2015年底,全国茶树种植面积共279万公顷,采摘面积212万公顷[1],茶叶产量209.2万吨[2]。2016年,全国茶叶产量241万吨[2],国内销售182万吨,出口32.9万吨[3]。2016年,贵州采摘茶园面积26.22万公顷,茶叶产量为17.4万吨[4],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4%和7.2%。如果按照《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6%和11.8%。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认为,中国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000亿元[5]。2016年贵州茶叶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6]。贵州茶叶综合产值占全国的10.0%,在全国茶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1.1.2贵州茶产业在贵州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贵州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16年贵州省茶园平均收益达到6万元/公顷左右,高效茶园达到9万-12万元/公顷。贵州50个贫困县中有26个茶叶主产县,934个贫困乡镇中有435个产茶乡镇。2016年,贵州因种茶解决300多万人就业,增收30多亿元,有47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7]。茶产业在山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贵州茶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1.2.1贵州茶产品品牌溢价不高。2015年全国茶叶销售总额有所提升,名优茶效益明显。全年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约为1869.4亿元。名优茶与大宗茶销售额占比中,名优茶约占70%,大宗茶约占30%[9]。2017年,各地早春茶市场的成交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成交价格稳中略降。广西茶青价格普遍为50-100元/公斤,部分地区达到100-120元/公斤;浙江茶青价格在120-160元/公斤;四川茶青价格维持在150元/公斤;云南茶青价格普遍为60-80元/公斤[3];而贵州茶青价格维持在40-60元/公斤。贵州茶青价格相对较低,品牌溢价不高。1.2.2创建世界品牌的意识淡薄。我国是著名的产茶国,然而著名的茶叶品牌却凤毛麟角。品牌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茶叶的品质与文化,国际品牌产品往往可以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信赖与拥护。而我国大多数的茶叶出口企业普遍缺乏打造国际品牌的意识,很多省份的茶叶企业仅仅把茶叶当作原料进行出口[2]。我国陷入了“有名茶而无名牌”的发展困境。由于我国茶叶缺乏品牌化思想,使得日、英等重要茶叶市场的占有率偏低,相比其他国际知名的茶叶,竞争力明显不足。可见,品牌建设与推广力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发展步伐,唯有作好茶叶的品牌营销与茶文化的普及工作,才会推动我国的茶产品在竞争中稳健发展。1.2.3依靠传统的产品品牌建设思路较难发展。传统的产品品牌建设,一是通过明星代言,媒体轰炸[10,11];二是通过行业协会评比,借助奖项支撑;三是以区域代表品牌,打造区域性集体品牌[12]。明星代言,对于小而分散的茶产业及其品牌来说,性价比不高,很难实现品牌的突破;行业协会评比,对于不同的茶叶品类,不同的茶叶营养价值和安全状况,一方面是难以评价,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协会产生的品牌传播力不足;打造区域性品牌,在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百姓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一个企业不合格的产品,容易导致区域性品牌的丧失。由于产业发展与品牌打造不相适应等因素,黔茶至今在国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市场地位,与其他产茶大省相比,竞争力仍然较弱。贵州茶产品依靠传统的品牌建设,发展较为阻滞。1.2.4茶叶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茶叶行业零售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关注的兴趣点也在发生改变,导致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陈宗懋院士预测,2015年,我国茶产量一定会超过220万吨,将会出现产量过剩的矛盾。2016年,全国茶叶过剩26.1万吨。随着采摘面积的增加,产能过剩将越来越严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从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统计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综合分析,截至2015年底,我国登记注册并实际运转的茶叶企业共有539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3%,其余97%均为中小型企业[8]。茶产业仍然面临小、散、乱的问题[11,13]。截至2015年,茶叶加工企业3040家[14]。贵州省已注册的茶叶企业中,一半以上的法人企业注册资金低于100万元,全省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茶叶法人企业仅3家,占比0.13%[15]。贵州取得生产许可QS证的茶及其相关制品企业355家,SC证的283家,合计占茶叶加工企业的21.0%。一方面是茶叶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足,贵州茶叶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现今如何结合新兴的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媒体进行贵州茶叶品牌构建,促进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2借助大数据打造贵州茶产品品牌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2.1借助大数据构建茶产品品牌具有优势。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给茶品牌的推广带来了机遇[13]。与茶叶相关的网站已有200多万个[16],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营销活动,推广自己的品牌。贵州作为国内率先启动大数据产业战略的省份,获批第一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第一个大数据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唯一提到的省份,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试验区的建设,吸引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入驻贵州,京东、阿里等大数据企业纷纷入驻,国内外人才涌入,社会风险投资集聚,形成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大数据云技术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技术的支撑,拓宽了市场空间。2015年,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12.4,排名全国第19位,比2014年上升12位[24]。根据《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对31个省区市和部分重点城市的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贵阳市排名第4。贵州大数据,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借助已经形成的食品安全云、贵州电商云等大数据产业,可以加快茶产业品牌的建设和传播。2.2茶产品品牌建设的要求。2.2.1品牌建设要有集中度。根据2016年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汇总情况,百强企业总产值共计500.14亿元[17],约占全国茶产业综合产值的10%。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和品牌,有利于品牌的打造和产业的发展。2.2.2品牌建设要有辨识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6年食品安全抽检数据,茶叶及相关制品年度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9.1%,较2015年略降0.2个百分点[18]。而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情况,26个茶叶样品中15个检出农药残留(占总样本数的65%)[19]。尽管检出农药残留并不一定意味着超过国家限量值标准,但是数据依然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不合格食品的数据,贵州茶没有一例不合格;同时,根据研究,贵州茶茶多酚、可溶性浸出物、游离氨基酸、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较高。这些安全和营养的特质,可以做出差异化的品牌,形成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2.2.3品牌建设要有精准度。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38351.7亿元,其中生鲜电商市场交易542亿元,预计2017达到1449.6亿元。到2016年1月,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移动端月活跃人数达到363.8万人[20]。2014年,网购网民数量3.61亿人,手机网购网民数量2.36亿人。食品电商仅占据整个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1.64%,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1]。2008年网络销售茶叶总额月1亿元,到2016年底,网络销售茶叶的总数额已超过25亿元[13];2017年,仅“双十一”茶叶电商领军品牌“艺福堂”单店销售突破1208万元,集团单日报收1782万元[11],茶叶网络销售增长速度快,空间大。2015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其中茶叶、冲饮占18.6%,增长率达到43.3%。乌龙茶、普洱茶、绿茶分别位列农产品单品销量排行第2、第3和第16。乌龙茶、普洱茶、代用茶/花草茶、红茶、绿茶位列茶叶交易量前五,且较2014年实现大幅增长。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品牌的内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借助电子商务和社交平台,农人成长为网红,传统品牌转型为线上品牌,地标产品则演化为区域公用品牌[22]。农产品电商已成为农产品买家和卖家市场越来越重要的阵地,易观智库根据2013年调研数据统计得知,随着消费者年龄递增,对食品类需求呈现明显变化。18岁-28岁对于进口食品需求量大,在28岁-38岁以健康食品需求量大,48岁以上则以生鲜食品需求量大[21]。因此,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对于茶叶品牌建设来说,需要针对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23],针对性的进行品牌建设,实现信息精准传播[16]。2.3借助大数据打造贵州茶产品品牌的模式探索。2.3.1品牌内容建设。(1)真。对于线下交易的产品,通过生产企业自身提供产地数据,通过批发商提供流通环节数据,通过超市提供销售终端授权数据,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追溯体系;对于线上交易的产品,和电商平台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提供全程追溯的信息服务。形成产品全链条保真的品牌形象。(2)优。采集茶叶检验检测的数据,并分为营养性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借助雷达图等可视化表达形式,常规性营养指标与国家标准等进行比较,突出综合性优质产品的特点;对于营养性特征指标,与常见优质茶产品比较,并陈述该指标对人体的营养价值,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掌握该产品的营养价值。借助雷达图,将安全指标与国家标准等进行比较,突出综合性安全产品的特点。(3)美。美的表达内容很多,可分为环境美、文化美[25]、工艺美、评价美、包装美[26]、历史美、民俗美等。环境美方面,采集土壤、温度、湿度、降雨量、日照、水质等数据,证明该产地是适宜优质茶叶生长的环境;对于贵州,可特别突出喀斯特地貌、山地农业等特点;需强调全国唯一性、独特性等特点,需展示国家授权的“…之乡”等荣誉。文化美方面,可挖掘古典文献记载、革命老区等特有文化,与茶叶结合起来,突出文化美;对于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独有产品的,也可与民俗结合起来,突出民俗之美。工艺美方面,可借助严格的标准、复杂的工艺、严苛的条件等,来突出工艺之美。对于电商平台等,需要注重积累评价美,通过消费者好评率,来突出消费者评价之美;也要注重行业协会评价之美,突出行业协会等授予的名特优、十大品牌、畅销产品等荣誉。对于包装设计,近几年来“中国风”元素越来越受来自国内和国外人们的喜爱,其在茶叶包装中的融入将更有利于为茶叶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对于有悠久历史的,需展现历史沉淀之美。2.3.2品牌传播渠道建设。线上渠道,可借助企业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等相关工具,食品安全云、多彩贵州网、贵州电商云等互联网产品,拓宽产品的曝光率;可定期开展线上活动,通过游戏、分享有礼等方式聚粉;也要注重电商平台产品的包装,形成品牌价值。在线上要注重消费者的互动和精准营销,通过多渠道,吸引消费者下载安装云上贵州、食安测APP,关注微信小程序,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同时,可提供精准推送等信息服务。线下渠道,在数博会、茶博会、食品博览会、绿博会等展会上,为厂家提供信息服务、终端包装等服务,形成产品品牌广泛的传播力。在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晚报等报刊开设专栏,借助报刊的读者群,形成茶叶品牌形象和信息传播通路。总之,在线上和线下渠道要做到差异化设计,通过大数据实现智慧营销,积极争取政府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等。2.3.3品牌系统建设。(1)互联网产品开发。开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借助意见领袖,集聚粉丝,提供信息服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叶交易平台,形成茶叶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自有阵地。(2)数据的聚通用。注重数据开放与共享,形成农事管理数据、环境数据、溯源数据、质量数据等的自动上行,与商贸网络平台、茶叶企业O2O创新营销平台等对接,实现数据下行。加强数据分析与挖掘,构建模型,分析产品采集的追溯、质量、美誉等数据,进行生动活泼的可视化展示,形成品牌价值。2.4食品安全云打造茶产品品牌的效果食品安全云(www.fsnip.com)已集聚了835个茶或者代用茶产品的基本信息、厂家信息、质检数据等,其中最早上线的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已集聚了51个产品599份质检报告[27]。对其中9个茶叶产品进行了认证信息服务,提供基本信息、质检信息、环境信息、生产工艺、企业简介、评价、购买渠道等信息服务,对贵州茶叶品牌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食品安全云打造茶产品品牌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数据集聚不够。按照“真、优、美”的品牌内容建设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云缺乏产地环境、农事管理等数据支撑,上线企业数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形成实时更新、动态分析的数据体系,才能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品牌建设。其次,是品牌传播渠道不够。目前,食品安全云借助自建的门户网站(www.fsnip.com)、微信公众号(fsncloud)等进行茶叶品牌建设,辅助以科普软文、动漫等突出品牌价值,并与中国农高会(www.zgngh.com)等平台进行了对接,尝试性构建了品牌传播的渠道。食品安全云需要和更多的电商平台、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对接,才能大范围的实现贵州茶品牌价值的传播。

3结论与对策

茶范文篇9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经双方商定,签订以下茶叶订购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乙方向甲方交售茶叶品名、数量如下:

第二条

品名

项目

数量(斤)

参考价格(元)

合计金额(元)

第二条结算办法:批货批款、当天兑现。

第三条交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样价政策:在各基层收购站张榜公布国家规定的评茶等级标准、价格和样茶;坚持对样评茶,按质论价、不得压级压价和提级提价。

第五条乙方交售的茶叶,不得掺杂使假,必须表里如一。

第六条乙方向甲方按合同交售名茶原料和春毛茶,甲方将保证收购乙方生产的低档茶,如乙方不按合同交售茶叶,甲方可不收乙方的低档茶叶。公务员之家:

第七条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应向对方支付未履行合同部分金额10%的违约金。

第八条本合同有效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茶范文篇10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