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特殊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9 15:07:38

家庭特殊教育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1

一、整合背景我国在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正在逐步普及学前教育

天津2005年普及学前教育,北京2010年普及学前教育,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制定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时间表。一场轰轰烈烈的普及学前教育的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展国际特殊教育进入80年代以来,明显地向着三个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医疗康复、教育训练和社会就业的一体化。所谓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是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力求使每一位特殊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并且能够使每一位特殊儿童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分到合的过程。早期人们为了开。在普及学前教育中,特殊幼儿的教育是难点。而国际上把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受到正常儿童同样的教育,把特殊儿童独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普及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特殊幼儿的普及教育要与正常学前幼儿同步,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普及特殊幼儿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那些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目前我国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通过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培养,杯水车薪,与巨大的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不成比例,因此培养大批的懂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师资刻不容缓.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单靠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根本不能实现,我国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数量有限。因此在普通的师范院校普通的学前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不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对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发挥课程的最大效能,培养合格的教师。

二、意义及价值

(一)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立成校,独立编班。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并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年代人们反思特殊教育,提出了“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以及“回归主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霓},提出了“全纳性教育”和“全纳性学校”的教育思想,将特殊教育定格在“全纳性教育”思想的框架之中,它要求:特殊儿童尽可能的回到普通学校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一起活动、交流,让他们尽可能地与正常儿童在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交流,由封闭、隔离走向开放、融合,与正常儿童融合为一体.实现全纳性教育的目标,实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需要大批既能够从事普通教育又能够承担特殊教育的教师。而两类课程的整合正是顺应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对普学前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普及学前教育,已经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也是各级政府对社会对人民的承诺,为此各级人民政府都在花费大气力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普及学前教育教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但是特殊幼儿的教育始终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某些地区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死角。据资料载,2004年广州市0巧岁轻度残疾儿童2000多名。能进入托幼机构的不到三成,虽近几年有较大发展,但是与正常幼儿比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适龄特殊幼儿的入园率很低。并且巩固率很低。我们对一个东部中等实力的县级市进行调查.该市没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儿的学校,市区15所幼儿园O所公立,12所私立)都没有接收特殊幼儿。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特殊幼儿的入园率也大大低于正常幼儿的入园率。我们对35所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仅有一所幼儿园有特殊幼儿入园学习。在对加位幼儿园园长的调查问卷中,愿意接收特殊幼儿入园学习的仅有lO位,在调查不愿接收特殊幼儿入园的原因时,大部分园长认为缺乏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是原因之一.因此特殊幼儿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普及学前教育的瓶颈。如果依靠建立特殊学校来解决特殊幼儿的入园问题,但就教育经费的筹措就会很成问题,也会增加各级政府的经济负担。据我们调查,一个六百万人口的地市,仅有五所特殊学校,(都是接受适龄入学特殊儿童)在校人数不到四百多人,没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儿的特殊学校.显然建立特殊学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幼儿入园的问题。解决特殊幼儿入园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特殊幼儿随园就读,这样也利于特殊幼儿的成长,为他们搭建与正常幼儿交流的平台,以便将来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奠定心里基础.接收特殊幼儿入园学习,关键是要有能接受他们学习的教师。所以培养双专业的师资(既具有普通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对普及学前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据具有极大的价值及意义。公务员之家

(三)解决学前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从我国特殊幼儿入园的实际情况来看,90%的特殊幼儿要在普通的幼儿园接受教育,特别是中小城镇及农村,建立大批的特殊幼儿园既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目前的财力也难以达到,所以这些地方的特殊幼儿大部都要随园就读.特殊幼儿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正常幼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凸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幼儿入园就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素质.要有爱心、耐心。同时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我们曾经对35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近300名教师中,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具有特殊教育专业基本技能仅有5人,绝大数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师很少,只有3%的教师通过自己读书学习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特殊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在问卷中近50%的教师不愿接收特殊幼儿随班就读。一个有着6000多万人口的大省。仅有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而且由于面临招生困难的困境,最后并入了其它学校。因此普及学前教育急需既精通普通教育又懂得特殊教育的教师。而目前解决特殊教育的师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将两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所培养的学生,即掌握了普通学前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而又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便能胜任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共班学习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将两类课程整合,进行科学调配,不用增加教育投入,就能解决学普及前教育中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即省钱又省力,一举两得,利教利民。

(四)为特殊幼儿家庭解决困难,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美国;特殊教育;财政投入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是一个国家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其健康发展需要足够教育经费支撑。美国在发展特殊教育上模式较成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以此为背景,研究并借鉴了美国在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中的可取之处。

1美国特殊教育财政投入相关政策历史与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特殊教育发展迅速,这与政府制定的特殊教育政策密不可分。1975年,美国出台《所有残障儿童教育法》(EducationforAllHandicappedChildrenAct);2001年,美国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2004年,美国出台《残疾人教育促进法》(DisabilitiesEducationPromo-tionAct)。该系列法律的核心目的是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且免费的教育。为此,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法令也有明确规定。1966年,美国颁布《中小学教育法案》(ElementaryandSecondaryEducationAct,1965),该法案规定学前到12年级儿童特殊教育的拨款标准。1997年,美国颁布《障碍者教育法案》(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Act,简称IDEA),该法案对拨款公式进行了修改,并在2000财年实施,因为新的拨款公式的实施,联邦政府特殊教育的拨款总额首次超过49亿美元。

2联邦政府特殊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基本情况

目前美国特殊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共同分担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如表通过表格可以看到,美国公共财政投入领域主要为以下三类。

2.1拨款到州的经费

(1)确保基本经费投入。2017—2021财年,投入逐年递增,增幅约7%。该经费主要为3~21岁的障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2)加强学前教育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资助是3.9亿美元,较2017年投入增加2500多万美元,该项目主要用于为3~5岁障碍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3)关注婴儿及其家庭的早期干预投入。对婴儿及家庭的资助目前是4.7亿美元,用于支持残疾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的早期干预项目,确保低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早期教育支持和服务。

2.2联邦层面的项目投入

(1)促进专业人员发展的经费。近五年,每年投入3863万美元帮助各州招聘和留住早期干预、教育、转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2)技术支持和推广项目经费。该项目每年收到4434.5万美的资助。(3)加强专业人员培养的投入。2020—2021年财年将投入8970万美元用于人员编制计划。主要是提升人员的资质,更好为障碍儿童服务。(4)建立家长信息中心。2017—2021年财年有2741.1万美元用于家长信息中心。每年为超过100万的父母和专业人士提供培训和信息支持。(5)教育技术、多媒体和材料项目。2020—2021年有2954.7万美元用于支持教育技术、多媒体和材料两大类活动,保障障碍学生享受免费公共教育。

2.3特殊奥林匹克教育项目

该项目财政投入由2017年的1258.3万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008.3万美元。这将继续支持特奥会发展和特殊奥林匹克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美国特殊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的特点

美国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已形成规范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可以发现其财政投入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有明确法律依据,政府一直增加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2017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实际投入约为130亿美元,而2021年预计投入约为139.8亿美元,增长近十亿美元。第二,对经费投入和产出进行科学测算,对经费的使用严格监督,保障投入的特殊教育经费发挥应有作用,并在每一阶段结尾达到预期成效。第三,特殊教育帮扶对象的范围不断拓展和延伸,不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还涵盖特殊儿童所在的家庭及其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间接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品质。第四,联邦政府注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整体教育需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干预,完善特殊儿童的周围环境,包括技术支持和社会氛围。

4由美国特殊教育引发的思考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家校融合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殊教育也不例外。通常而言,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或是听力障碍,或是语言障碍,或是智力障碍等,这些都给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不少小学生会因为自身生理缺陷而产生心理扭曲,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家庭方面的关怀具有学校和教师无可比拟的效果。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携手共育,重视生理有缺陷的学生的精神教育。

一、正视家校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对各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将家庭教育上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点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仍有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未能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融合教育对于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和重要性。一部分校方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力量,家长只是配合学校完成任务的附属力量。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未能深刻认识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沟通融合,甚至是存在矛盾与冲突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在特殊教育中,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力量大于知识层面上的教育,家校融合的无声的人文关怀比有声的语言教育更能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社会的期望和生活的热爱,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对策

1.家庭和学校要提高对家校融合的认识。首先,家庭和学校的家校融合认识是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先决条件。只有两者实现了融合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才能有效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在责任上,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受托方,承担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是无可厚非的,致力将学生培育成才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道德;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关爱中,并积极更改“孩子的培养交给学校就好了”的错误观念,杜绝将孩子推托给学校、交付给老师的责任推卸行为,对“无论教师多优秀也无法代替父母的作用”进行责任正视。以彼此树立正确意识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好基础,以相互理解为家校融合提供推动的作用。2.家庭和学校要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交流。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和交流是实现家校教育融合的基础条件。因此,家庭和学习应积极了解和紧密联系,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推进孩子的培养进程:(1)保持家校合作的连续性,以家庭教育消除学校无法涉及校外教育的缺陷,保持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完整性,强化教学效果;(2)强化教育即时性,以家校融合为基础,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科技设备提高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频率实时掌握学生成长信息,此外,还能对孩子的家庭辅导进行一对一在线教学培养概念实现;(3)丰富沟通内容,判定优秀人才的标准不仅是知识成绩的优异,还有身心素质的优异,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深刻意识到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孩子学习情况以外的性格、意志、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交流,重视培养孩子“重智重德”的认识。以紧密的家校交流合作,将孩子培养成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俱优的全面型人才。3.家庭和学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认识是实现家校教育融合的核心条件。在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尤其是特殊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否保持一致性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撇开成见,保持一致性,才能营造良好的、有效的教育环境,实现优质教育。因此,在家校教育融合沟通时,学校应积极强化家长的以身作则意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时“孟母三迁”的典故就能知道,生长环境对孩子的积极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此,学校应向家长强调严格约束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的重要性,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方向建立优秀标榜。此外,在家校教育融合沟通时,校方还应积极维持教育方面与家庭方面的一致性,当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教育逻辑、教育理念及施教手段等教育思维产生分歧时,应遏制孰对孰错的教育争论,灵活找出一个能够家校意见融合的沟通点,致力于保持家校教育方面的意见一致,避免孩子因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在家庭受到的理念灌输并不一致而产生思想分歧,最终导致叛逆、迷茫、自闭、猜疑等不良心理特质产生的情境发生,以共通、共识、共向的教育一致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1.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人性发展和个性需求。在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程序化教学的授课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们缺少针对性教育,让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在推崇人文关怀的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加强学生个体性的重视,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作为目的,从多方面落实学生个体性与教学引导的教学融合。首先,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听觉障碍、心理障碍等身心上的特殊性,根据自身的表述魅力灵活根据学生的短处营造美好的课堂气氛,积极发掘特殊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心态,为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学习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在授课环节方面,教师应充分认识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心理特性,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领域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向及教学方法,以针对且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优势掌握和心理素质,积极培养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2.教学语言注重关怀学生的心灵感受和情绪变化。一些小学生往往会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感到自卑,心思敏感且脆弱,相比同龄的非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容易被伤害,相应地,负面情绪更容易引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呵护小学生的心灵,注重研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教师的情绪能够感染学生,决定学生的学习热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大胆地表达和交流。比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看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与他看法不同的?”相比前者,后者无形中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又鼓舞了其他学生畅所欲言,前者仿佛是在说“你这个看法不对”,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身每个动作、神态、语言的表达是否恰当,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在精神层面上多多给予学生动力,常常肯定、赞扬学生。3.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尊重。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秉持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理念,积极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赋予正面向的、阳光向的、鼓励向的、尊重向的评价,让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增长自信、不断得到肯定、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坚定生存树立正向人生观、社会观为目的,为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更坚定的基础。根据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以及鼓舞。”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语言唤醒。遵循“人文关怀”的理念,以鼓励性的语言对身心情况特殊的学生们进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语言评价,唤醒学生被负面心理掩盖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个方面,情感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成绩重视的偏向,加强对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视,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或校园生活中的情感流露和人格的映现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激励,协助学生正向意志的建立及自身潜能的发掘,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好发展;第三个方面,行为鼓舞。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应重视行为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教师还应以行动积极向学生证明肯定的确实性。如:在肯定学生写作能力出色时,应在课堂中将其出色的作文作列为标榜,在涉及写作的校园作文比赛之类的活动时,积极鼓励并举荐该生参与活动,在行为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肯定。积极以切实的肯定对学生进行鼓舞,使学生的优势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二者实现了紧密的沟通融合,才能无暇对接、无暇交流学生的成长状况,形成内外合力,共同保障学生在健康、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里学习、成长,促进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养成,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02-103.

[2]甘小红.注重人文关怀回归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8(08):66-67.

[3]李海茹.怎么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效果[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3.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4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康复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特殊儿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语-语言干预意识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大,错过言语-语言干预的最佳年龄导致干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高消费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包括干预的场所和干预设备,内部资源包括言语-语言干预课程及专业的干预教师。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的特殊性、干预训练的阶段性和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同时,言语-语言干预中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特殊教育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无法为言语-语言干预提供设备,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既注意课程门类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大体一致,又注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增设专门课程,但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现今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内容,语言康复内容普遍缺少内在连续性,且内容的编排体现不出“康复与教育结合”的语言康复思想。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对象范围的扩大,言语康复需求和康复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程度还不高,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开始于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态度和对康复训练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到特殊儿童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西部地区,专业人员对家庭定期培训或入户指导的条件不具备,在多数地方即使设有专门进行家庭指导的人员,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内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问题。

二、培智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未来展望

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转型。

(一)在政策层面上,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自我国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来,普通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它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复技术上都已达到成熟。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落实国家的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任教、任职,帮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到东部地区进行进修,共同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康复中心的建设。康复中心是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康复中心的设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康复活动的开展以及康复的成效。康复中心建设是进行特殊学校进行康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康复中心的言语-语言康复的仪器、辅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复必备的条件。其次,康复课程、教材、诊断评估测量工具、图书等是进行康复的软件设施。第三,是对中心科学的管理机制,康复中心的正常运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心的仪器保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与医院或高效的合作。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康复是借鉴医学领域的康复理念,医学领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能够获得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改善教育与康复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开展了关于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专业,加强与高校的和做能够获得专业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指导,同时,高校开展的语言康复是从教育训练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去找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方式。

(四)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培训。当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语言治疗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还正在发展之中,语言康复师的短缺与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开展了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学校康复的经验。同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构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对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知识也要兼顾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向“双师型”的转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5

对于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其学生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有10%以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一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经常性的逃避劳动,只要以劳动就想着得到报酬,有一些学生经常打架并且还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确认为是勇敢的表现。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教育很难真正配合好,有时候学校的气候和社会上的气候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依据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特征,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应规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行为规范进行不断地培养,力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质。

二、特殊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特征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具有的普遍性,其次,教学的普遍性,再次,特殊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因此,当前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普遍性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殊性。除了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之外,特殊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没有自信,在生活中比较消极,不愿意与人进行交际和交往,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缺少安全感,性格比较内向,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之后这样的特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及矫正。其次,对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及时的疏导。

三、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尽管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不顾道德的约束和限制,因为这些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和正常人有比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要学生学会让着别人,在学校要和同学之间礼让要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学生真正养成集体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2.开展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增加集体荣誉感。作为大队辅导员,我经常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学生生活自理大赛,学生集体生日会,庆六一师生联欢会,教师节师生联欢会,师生趣味运动会,新年联欢会等等,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增强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使其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使其充满在集体中的自信。3.进一步增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来说,要想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依靠学校自身的教育,还应当有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参与,一些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迈出校门的时候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家庭因素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重阻碍。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社会和家庭是其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的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共同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束语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意识到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特殊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应当意识到当前特殊学校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应对,使得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凯莹.培养聋哑生健全人格促进思想道德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6.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6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

1.残障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特殊的关爱和支持。及早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及身心缺陷的康复治疗,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残障人的生存质量和家庭幸福,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扶持,采取得力措施,抓紧抓实抓好,推动我市特殊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2.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市“十二五”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覆盖、高标准普及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加快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以轻度残障随班就读、中重度残障集中教育为途径,加大投入,实施免费十五年特殊教育,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

3.“十二五”期间,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适龄三类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基本普及残障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满足残障学生接受高中段教育需求。全面完成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并建设完成,85%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建成较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市负责聋哑教育、县(市、区)负责启智教育”的全市特殊教育体系。

二、统筹协调,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系和布局网络

4.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按照省规定的“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要求,全市聋哑教育由市政府负责,培智教育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分工,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5.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全市聋哑教育近年先设3所聋哑学校,在条件成熟时调整为1所。调整现路桥聋哑学校管理体制,将其作为全市聋哑教育中心,更名为市聋哑学校,由市政府直接管理,近期主要承担三区聋哑儿童少年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以及全市聋哑人的高中段教育。临海、温岭两市聋哑学校近期要继续办好聋哑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各县(市、区)各设立1所培智学校,分别承担区域内中重度智力残障儿童少年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现已办有2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地方要统筹教育资源,逐步调整到1所,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市聋哑学校和各县(市、区)的培智学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在2015年前,办成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于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6.加强中轻度残障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工作。各地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依托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按照“就近随班,适度集中”的原则,为中轻度残障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各种方便与支持。各县(市、区)原则上每一个乡镇(街道)确定1所学校为接受中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并按相关要求建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具、学具、康复训练设施和图书资料,配齐相应的师资。其他实施随班就读的学校应配备专用辅导室,为残障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各县(市、区)要成立由教育行政、医务、教研、科研人员、心理、特教学校专业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专家指导组,负责残障学生的筛查、认定、教育康复和教学研究。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强中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管理和服务,有效防止中轻度残障儿童少年的隐性失学。

7.认真做好残障儿童少年的残疾鉴定和随班就读专家认定工作。各级残联要加强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做好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的残疾证的发放工作。对患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障碍、肢体残障、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动症、自闭症、脑瘫等又不符合申领残疾证的残障儿童少年在入学后,在监护人提出申请的前提下,经过县级以上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对其残障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由县级随班就读专家组审核,学校根据鉴定情况,符合条件的作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安置。

8.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全市现有的11所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5年前通过迁建、扩建等途径,全部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并按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配齐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医疗康复仪器设备,建好培智学校教学资源中心,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学校,建好符合省定配置标准的资源教室。

9.加快发展残障儿童的学前三年教育。在全面普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残障儿童的学前三年教育。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设立附设特教幼儿园的方式,开展学前三年的幼儿教育。要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在享受民办学校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各地要对办学规范、质量较高的民办残障学前教育机构给予更多的经费扶持和政策倾斜。各地在举办残障儿童学前三年教育时要与卫生、残联等部门联合,将学前教育与残障幼儿早期康复治疗结合起来,要开展0至3岁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残障儿童的生存质量。

10.大力发展聋哑和弱智残障青少年的高中教育。市聋哑学校和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发展高中段特殊教育,普通高中要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轻度残障初中毕业生入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不得歧视,并为残障青少年的就学提供条件和支持。要重点发展残障青少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残障青少年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拓宽专业设置,放宽招生条件,扩大招生规模。

11.积极鼓励残障青少年通过多种形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积极鼓励在校残障学生积极报考高等院校,并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残障人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高残障人的整体素质和生存能力。各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要为残障人报考和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考前辅导和在学指导,以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业。

三、规范管理,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

12.进一步推进残障学生入学管理。残联、民政等部门每年要定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残障适龄儿童少年信息,幼儿园和小学要以学区为单位做好生源的动员工作,并将有关信息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生残障程度和家长要求,统筹安排相应学校接收其入学,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的由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暂缓入学。

13.进一步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化水平。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载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落实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范课程开设,规范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坚持以育人、培智为目标,着眼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身体康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4.着力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障学生都能够通过差异性教育得到和谐发展。要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更具可视性、活动性和实践性。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特点,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和途径,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用。

15.进一步突出对残障学生的基本道德、基础文化和基本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要重视培养残障学生乐观面对人生、主动融入社会意识和自尊、自立、自强精神;要注重残障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要强化残障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培养,提高其生存质量,培养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和劳动、就业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要加强残障学生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6.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2015年前,建成全市特殊教育信息网,初步建成全市聋哑教育资源中心和启智教育资源中心。各特殊教育学校都要建成校园网,建有满足需要的学生微机室、电子图书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生机比达到普通学校的平均水平,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实现互联网进教室。积极推广和应用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利用省听障教育资源中心和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促进优质特殊教育的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适合残障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残障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与应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7.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市级和各县(市、区)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推动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组织教学大比武等创优评优活动。依托市聋哑学校建立全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全市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大组,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要加强对随班就读的研究与指导,有效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主动推动和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在立项和指导上给予更多的扶持。

四、强化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8.配足配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备标准,配足配强教师、康复指导师和相关生活管理人员。对实施中轻度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连续三年残障学生在8人以上的,可增编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并建立以资源教师为核心的随班就读补救教师团队。各县(市、区)也应配备1—2名的随班就读的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做好本区域随班就读的业务指导和研究工作。

19.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学院要做大做强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大特殊教育师资的引进力度,要积极向国内著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和康复专业招聘优秀毕业生,优化我市特殊教育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继续教育除师德和通识培训外,专业培训实行“市级负责,集中培训”制度,依托市直高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对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学校的在职教师进行轮训。要特别重视民办特殊教育幼儿园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与公办学校教师一样实施继续教育制度,各地要将民办特殊教育幼儿园和学校的师资的培养培训纳入当地师资培养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20.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不断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切实落实省有关文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补贴,在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一并享受;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10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退休的,其特殊教育补贴计入退休费基数。各地要在名优教师评选、教师职务聘任等方面向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倾斜,市级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特殊教育学校单列。

五、完善机制,进一步强化特殊教育的保障力度

21.切实加大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各县(市、区)政府应安排专门资金,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设备添置,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加大财政的保障力度,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安排上要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市聋哑学校的设备添置、三区及开发区特教学校和承担随班就读任务学校的资源教室建设补助以及全市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各县(市、区)也应设立特殊教育的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拓宽特殊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从2012年开始,各地应按《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或有关教育机构开的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比例由各县(市、区)政府确定。福利公益金要继续对特殊教育给予资助,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等活动。

22.实施残障学生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的十五年教育全免费制度。从2012年开始,对已申领残疾证且在我市高中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免收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对农村残疾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城镇残疾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幼儿免收保育费,所需经费由学生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承担。各地政府同时要对属于低保家庭的残障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标准由各地政府制订。将高等院校全日制在读的残障学生、贫困残障人家庭子女学生纳入资助体系,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补贴等政策待遇,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或辍学;对参加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并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残障人给予不少于所交学费的资金资助。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7

第一条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以及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和盲文、手语进行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开设汉语文课程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

第八条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应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要如实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学年末,学校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应随时报告。

第二章入学及学籍管理

第九条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招生范围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学校实行秋季始业。

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

第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

第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具备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在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其休学。休学时间超过三个月,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第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应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

学校对因户籍变更申请转入,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应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

学校对招生范围以外的申请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第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已修满义务教育年限但未修完规定课程者,发给肄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可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

学校一般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学。

第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予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学生,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学校一般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学生。

第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防止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的学龄学生辍学,发现学生辍学,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

第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依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一天以内的由校长决定,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的,应经县经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实施德育工作,注重实效。

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基地落实、时间落实;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第二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二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全面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履行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加强同各科任课教师、学校其他人员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康复等方面的情况,协调教育和康复工作。

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

第二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

第二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体育美育工作。

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要上好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他学科也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发挥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审美要求。

第二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培养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

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做到内容落实、师资落实、场地落实。

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好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生产、服务活动要努力与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原则。

第二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康复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

第三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做到内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场地落实;要与普通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和学生家庭联系,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要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不得仅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

学校每学年要对学生德、智、体和身心缺陷康复等方面进行1-2次评价,毕业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1-6年级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确定成绩;7-9年级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劳动技术或职业技能三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评定成绩。学期末考试由学校命题,考试方法要多样,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的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及命题权限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智力残疾学生主要通过平时考查确定成绩,考查科目、办法由学校确定。

第三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三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接受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

第四章校长、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按编制设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校长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校长由学校举办者或举办者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副校长及教导(总务)主任等人员由校长提名,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聘任。社会力量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由校董会或学校举办者聘任。校长要加强教育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悉特殊教育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第三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具体任职条件、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聘任、职务制度,对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科学管理。

第三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进修计划,积极为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创造条件。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应根据学校工作需要,以在职、自学、所教学科和所从事工作为主。

第四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考核档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科学考核教师和其他人员工作,注意工作表现和实绩,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第五章机构与日常管理

第四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规模,内设分管教务、总务等工作的机构(或岗位)和人员,协助校长做好有关工作。招收两类以上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可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其具体职责由学校确定。

第四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四十三条校长要依靠党的学校(地方)基层组织,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教育教学和其它档案。

第四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与社区、家庭密切配合。

第四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安全的原则设置教学区和生活区。

第四十七条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实行24小时监护制度。要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经常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

第六章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

第四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第四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设备、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等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预防传染病、常见病的工作。

第五十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校舍、设施、设备、教具、学具等都应符合安全要求。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内、外活动,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的安全。

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能力。

第五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和教学、生活卫生监督工作。

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注重保护学生的残存功能。

第五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饮食管理。食堂的场地、设备、用具、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注意学生饮食的营养合理搭配。要制定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措施,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制度。

第七章校园、校舍、设备及经费

第五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经费由学校举办者负责提供,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应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康复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要创造条件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

第五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五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遵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校舍、场地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要及时对校舍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保持坚固、实用、清洁、美观,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主管部门。

第五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的管理,分别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第五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减免杂费。特殊教育学校收费应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及办法执行。

各级政府应设立助学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第五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收入上缴学校部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可按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助。

第五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八章学校、社会与家庭

第六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同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及附近的普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第六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出本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第六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8

第一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

第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步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第六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以及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和盲文、手语进行教学,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开设汉语文课程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

第八条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应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要如实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学年末,学校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应随时报告。

第二章入学及学籍管理

第九条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招生范围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学校实行秋季始业。

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

第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

第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具备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在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其休学。休学时间超过三个月,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第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接纳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适应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申请转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

学校对因户籍变更申请转入,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符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应及时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拒收。

学校对招生范围以外的申请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第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已修满义务教育年限但未修完规定课程者,发给肄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可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

学校一般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业能力提前达到更高年级程度的学生,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或者提前学习相应年级的有关课程。经考查能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经得本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后,应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转学。

第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予表彰,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应给予帮助或批评教育,对极少数错误严重的学生,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学校一般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学生。

第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防止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的学龄学生辍学,发现学生辍学,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

第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依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学校不得随意停课,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课的,一天以内的由校长决定,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的,应经县经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实施德育工作,注重实效。

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基地落实、时间落实;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第二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二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每个教学斑设置班主任教师,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全面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履行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加强同各科任课教师、学校其他人员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康复等方面的情况,协调教育和康复工作。

班主任教师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

第二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绐学生布置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业。

第二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体育美育工作。

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要上好艺术类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他学科也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发挥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审美要求。

第二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培养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

学校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应做到内容落实、师资落实、场地落实。

学校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好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生产、服务活动要努力与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原则。

第二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康复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

第三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做到内容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场地落实;要与普通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和学生家庭联系,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要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不得仅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

学校每学年要对学生德、智、体和身心缺陷康复等方面进行1-2次评价,毕业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1-6年级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两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确定成绩;7-9年级学生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劳动技术或职业技能三科,其它学科通过考查评定成绩。学期末考试由学校命题,考试方法要多样,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

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的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及命题权限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智力残疾学生主要通过平时考查确定成绩,考查科目、力法由学校确定。

第三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三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学活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接受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

第四章校长、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按编制设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和其他人员。

第三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校长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校长由学校举办者或举办者的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副校长及教导(总务)主任等人员由校长提名,按有关规定权限和程度任命或聘任。社会力量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应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由校董会或学校举办者聘任。校长要加强教育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悉特殊教育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第三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具体任职条件、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聘任、职务制度,对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科学管理。

第三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进修计划,积极为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创造条件。教师和其他人员进修应根据学校工作需要,以在职、自学、所教学科和所从事工作为主。

第四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考核档案,从德、能、勤、缋等方面全面、科学考核教师和其他人员工作,注意工作表现和实绩,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第五章机构与日常管理

第四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规模,内设分管教务、总务等工作的机构(或岗位)和人员,协助校长做好有关工作。招收两类以上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可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其具体职责由学校确定。

第四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有规定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四十三条校长要依靠党的学校(地方)基层组织,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教育教学和其它档案。

第四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与社区、家庭密切配合。

第四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按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安全的原则设置教学区和生活区。

第四十七条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实行24小时监护制度。要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经常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

第六章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

第四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第四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设备、教具、学具和图书资料等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预防传染病、常见病的工作。

第五十条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学校校舍、设施、设备、教具、学具等都应符合安全要求。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内、外活动,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的安全。

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能力。

第五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和教学、生活卫生监督工作。

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注重保护学生的残存功能。

第五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饮食管理。食堂的场地、设备、用具、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注意学生饮食的营养合理搭配。要制定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措施,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制度。

第七章校园、校舍、设备及经费

第五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经费由学校举办者负责提供,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应具备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仪器设备、专用检测设备、康复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要创造条件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

第五十四条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五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遵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校舍、场地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其用途;要及时对校舍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保持坚固、实用、清洁、美观,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主管部门。

第五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的管理,分别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第五十七条特殊教育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减免杂费。特殊教育学校收费应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及办法执行。

各级政府应设立助学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第五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收入上缴学校部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可按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助。

第五十九条特殊教育学校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八章学校、社会与家庭

第六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同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及附近的普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第六十一条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JL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出本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第六十二条特殊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拉萨;特殊儿童;现状

特殊儿童专指残障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虽然现代文明社会让残疾人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但是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在教育、工作,甚至在日常生活当中,残疾人和非残疾人的不平等待遇,社会对他们的保护也并不能面面俱到,特殊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学习现状令人担忧。文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了拉萨市特殊儿童生存现状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并从特殊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三个维度来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1特殊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

1.1关于特殊儿童生活的现状分析。1.1.1学校的生活。2000年12月1日,在没有教学经验、教育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成为西藏自治区历史上的第一所,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1]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现有8个聋班,3个视障班,2个培智班,每个班的人数在10人左右。全校共有来自全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200人左右,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其中农牧民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97%,全部都享受了免费教育、助学金以及“三包”政策。2016年,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至新校区(教育城),扩大了规模,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师和学生的配比达到了1:3的比例,配置了15间功能教室,康复器材齐全,但部分设施因为残疾程度和康复课程等原因还未启用。特殊儿童在进入特校之后,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有较大的进步。比如聋哑生自我保护和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都有明显提高;盲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也基本能够自理;但培智班的学生通过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取得了进步,但仍然不能完全自理。1.1.2家庭的情况。特殊儿童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只有暑假和寒假期间会回到家中。因此,学生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学校多,而且,本校的大部分家长都来自农牧区,文化水平有限,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几乎很少询问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只有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才能大致了解到孩子在校时的基本情况。笔者对特殊儿童家庭情况作了大致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共有约200名学生,我们随机抽取了57名(4份问卷因填写不完整作废)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详见表1、表2。由表1可知,特殊儿童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2.83%,年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占75.47%.由表2可知,5.66%的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他主要是农牧民和工人,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见,大部分特殊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特殊儿童身上所花费的费用也并不多。笔者也在调研中发现,有大部分的家长表示,最开始并不知道特殊教育学校这一机构的存在,后来经乡里和朋友的推荐下,才知道这一机构,这说明特殊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1.1.3社会的眼光。有特殊学校的老师提到过,社会大众的眼光往往会对特殊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歧视,因此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特殊儿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些人甚至对他们有一些误解。譬如,就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如何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健康,其实他们的心理状态大多都是偏积极健康的。据了解,超过50%的人认为阻碍人们参加此类公益活动的因素是没有组织者,笔者认为,学校方正是最好的组织者,见表3。1.2关于特殊儿童学习方面的现状分析。在学习上,学校将班级划分为三个类别:聋部、盲部和培智部。聋部主要是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学生,盲部主要是视力障碍的学生,培智部主要是智力障碍的学生。聋部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为他们的视力和智力方面是正常的,相对来说,老师的教学压力较小,但依然存在手语不能很好地表达的情况。有些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习之后,回到家乡还能给比自己小的、正常的孩子辅导作业。盲部的学生由于本身视力的缺陷,尤其是全盲的学生,虽然有盲文的存在,但教学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们往往因为概念不清晰而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譬如一名盲部老师所说的一朵花或者一本书时可以买来让学生通过触摸去感受这个物品的形状,但是对于飞机这种庞然大物或者景色等,却无法拿到他们面前。因此,带来极大的教学困难。每当这种时候就非常苦恼,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给学生讲解。可喜的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南京、上海的个别特校有相关合作,每年成绩优异的前五名同学可以到内地去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甚至之前还有考上大学的案例。培智班起步较晚,如今第一批学生还未毕业。培智班的学生基本都是脑瘫、唐氏综合症,有认知性障碍,在生活自理上更是有很大的困难。由于师资问题等原因,目前培智班并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所以培智班的学生大部分有家长陪读。在教学上,学习进度十分缓慢,几个汉字都可能会花费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教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重点也放在了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引导上。

2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2.1样本与变量选取。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00名左右,在全校学生当中,我们随机抽取了57名学生对其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其中有53份有效调查问卷,4份因填写不完整作废。根据研究的需要,文章选取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比、家庭年收入、政府补贴金额、家庭子女数四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年收入、政府补贴金额及家庭子女数量这几个因素对家庭在特殊儿童康复上投入程度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比,即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值,高投入(比值大于等于8%)=1,低投入(比值小于8%)=0。解释变量是家庭年收入为家庭每年的收入情况,单位为元;政府补贴金额为该家庭每年接受的政府相关补贴或资助金额,单位为元;家庭子女数为该家庭中,特殊儿童的兄弟姐妹数量,单位为个。2.2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上解释变量,采用逻辑分布建立度量对孩子康复上投入的Logistic模型。其中,Y为对孩子康复上的投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值,X1为家庭年收入,X2为政府补贴金额,X3为家庭子女数。利用Eviews对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2.3结果分析。根据模型结果显示,X1对Y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X1每增加一个单位,减少5.10E-05个单位。X2对Y呈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X3对Y为正向影响,影响显著。X3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0.267391个单位。经过分析,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方面,与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关,家庭年收入越高,在特殊儿童康复的投入比反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康复上的花费相近,因此,年收入越多,投入比就越小。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文章通过对特殊儿童真实生活的实地调查,深入思考,发现了部分这一弱势群体在生活和教育上的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3.1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并不是一发现孩子的病情就开始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相关机构,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并不知道社会上有相关的机构,之后因为朋友的介绍和推荐才送进了特校。社会大众也认为没有此类公益活动的组织者或宣传力度不足。笔者建议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一定的时期里到医院儿科这一区域发放传单,并设立咨询点,便于有此类病情孩子的家长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向家长介绍照顾和教育特殊儿童的方式方法,以树立特校良好的公益形象。笔者在去调研的时候发现,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搬到教育城之后学校外部没有任何标志,不便于寻找。因此,建议在学校附近的路口树立指示牌以方便来访者寻找。3.2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程度有待提高。特殊儿童在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采取住读的方式。在这次的访谈中发现,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在家庭情况的调查中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在和孩子的沟通上存在着困难。可见,家校合作的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合作,譬如,学校可以定期召集家长,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讲述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商讨更好的教学方式以及孩子在家期间,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等[3]。3.3师资不足导致有些本该一对一教学的班级无法实现。对于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拥有60余名老师(包括生活老师),已基本实现老师和学生1:3的比例。可这样一个并不低的比例在经过学科、类别的分类之后,聋部和盲部或许已经足够,但对于培智班这些残障程度大的学生来说,却远远不够。招聘老师可能会存在多方面问题的限制,笔者认为现在的爱心人士比较多,我们可以)在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招募一些志愿者,在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分批次、一对一、定期地对孩子奉献爱心。献爱心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捐献钱财衣物,而是利用空闲时间亲身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以助教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既缓解了师资与学生配比之间的冲突,又可以增加社会大众奉献爱心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瑛琪.西藏拉萨市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西藏大学,2017.

[2]王子鸣,管淑波.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01):158-160.

[3]陈全银,杨柳.新加坡特殊儿童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及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7(01):7-11.

家庭特殊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探索

一、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教育对象数量少,影响小,社会覆盖率低,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难以获得成就感以及自豪感[1]。致使教师的观念存在偏差,缺乏不断学习,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放松了对自己以及学生的要求,缺乏进取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不出现事故,能够正常生活就算完成了任务,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家庭教育不恰当。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较为急躁,缺乏耐心,由于并不能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无法理解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聋哑孩子由于不能听见不能言语,无法与正常人有效的沟通,生活环境也与正常人不同,存在特殊性,其具体表现为交往圈子小,周围环境不同,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比如胆小,怯懦,敏感,多疑等,由于聋哑儿童的此种特点,致使家长越发的没有耐心,没有信心,出现急躁情绪,并为孩子定下标签,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极端化。二部分家长认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成为聋哑儿童,存在内疚感以及负罪感,并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关心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百般迁就,希望以此种方式。作为补偿,使孩子受到更多的关爱,但此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容易使聋哑儿童更加难以管理,任性妄为,从而导致出现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问题[2]。(三)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特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普通学校还是存在极大的差别,聋哑儿童由于身体残疾,在性格特点上难免敏感,自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常规教育不够科学,忽视对聋哑儿童心理的疏导,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导致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

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个人管理。特殊教育的个人管理主要表现在卫生,着装,发型,就餐等方面,其中卫生包括自身卫生,生活区卫生以及教学区卫生等卫生的处理,着装要求是不能穿着奇装异服,发型要求是不能留古怪的头发,礼仪需要使用文明用语,就餐需要文明就餐,节约粮食,根据这几方面建立一套标准的制度,并为学生制定一本记录本,做到周周小总结,月月大总结,并在家长会上通报相关情况,做到加强聋哑学生的个人管理。(二)加强生活区管理。加强生活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区域,是最容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的场所,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生活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进行监督,提高监管力度。二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是指家长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够急躁缺乏耐心,忽略孩子教育,放任自由以及溺爱孩子,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需要保持较好的耐心以及信心,对聋哑孩子家长需要耐心的教育,体会孩子存在的困难,学习手语,与孩子较好的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以便以后的教育管理。二家长需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孩子与严厉教育孩子都是不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融合两种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现道德问题以及较严重的问题时必须严厉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孩子脆弱时,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因此,加强生活教育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提升聋哑儿童的能力,陶冶聋哑儿童的情操,实现聋哑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聋哑儿童能够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十分重要,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展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娱乐活动,如刺绣、篮球、绘画、缝纫、手语歌、下棋等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寄宿问题,由于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家庭教育不恰当,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等原因致使特殊教育学校寄宿问题管理不当问题的发生,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个人管理以及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光兴.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安全管理[J].贵州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