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8:16

教师科技论文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1

本文作者:陈冬梅工作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互惠互利,吸引行业企业融入

激励高职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产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系统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创新源。除少数大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外,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较弱。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中小企业弥补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加油站”。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了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1.优势互补,成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指依托行业、领域具有综合优势的单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科技队伍,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并能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般设立在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或科研机构,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部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依托部级重点专业,整合相关专业群,配备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骨干,发挥产学研优势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相关资源,组建广东省普通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研发人员主要来自该校,而技术指导委员会成员由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及知名塑料企•业的教授专家组成。该中心紧密结合广东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充分依托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相关行业、产业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服务企业、服务区域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由此可见,在高等职业院校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了企业及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结合,提升了高职教育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2.筑巢引凤,引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职业院校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场地大的优势,采用场地换资源、服务求支持的方式,筑巢引凤,引入企业科研服务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在高等职业院校“安营扎寨”,获得了场地资源、技术资源(老师)和人力资源(学生),尤其是可利用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在生产、管理中的技术性难题。而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实训,在提供技术服务中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互惠双赢,校企共同发展。3.互动双赢,共建技术服务机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技术研发优势,“走出去”,到企业或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共建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教师主动到企业去,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研究,一起攻克生产技术难关,为企业改进技术设备和流程,为企业节约成本,赢得利润。通过技术服务,教师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了教师的职教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推行学校激励高职

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内部改革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包括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公开招聘、量化考核、拔尖人才工程等在内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高等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营造激励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优良环境,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省市各级各类工业攻关、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20项,其中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6项;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450项,实现科技服务到款为1670万元,名列广东同类高校前列;技术成果在企业应用并通过省级鉴定3项;共申请专利276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软件版权登记专利39项。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学校锐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致力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密不可分。下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1.体现高职特色的“岗位设置方案”国家推行的岗位设置改革突出以岗定薪。各高等职业院校可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激励作用,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条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体现了高职特色,岗位条件中既有名师、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课题、论文等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又涵盖了技术能手、发明专利、横向科研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技能竞赛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方案体现业绩与资历相结合的特点,高级岗位重业绩,业绩要求比较高,资历门槛相对低。明确教师在聘期内的科研技术服务任务,加强聘期考核。对在聘中考核时无科研技术服务工作的教师,由学校主管领导进行戒勉谈话。对在聘期满考核中没有完成科研技术服务任务的教师,将降低其聘用等级。2.蕴含全工作量的“校内分配方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校内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以分配促管理。校内分配实施方案多维度全面量化教师工作,改革由单一教师教学工作量为主的校内分配制度,引入非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以全工作量来核定教职工的劳动报酬。非教学工作量包括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校企合作工作量和素质教育工作量。要求教师完成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量在内的非教学工作量占教师总工作量不低于20%。教师可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的总体规划,阶段性选择完成教学工作量或•科研技术服务工作量,甚至在科研技术服务工作重的阶段,作为专职科研人员领取劳动报酬。3.强调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开招聘准入制度”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师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上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技能,而且熟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情况、具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实践技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强调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开招聘制度,改变从应届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录用新教师的传统做法,新补充的专业教师从企业行业中的能工巧匠中选拔聘用。为全面提升原有教师的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学校落实教师“‘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教师五年内有两年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驻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及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有效激励、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校企考核等措施,保证教师能“领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4.突出绩效的量化考核标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突出激励、注重绩效,加大考核力度,实施教职工360°绩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的量化考核标准包括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内容。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工作在绩效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达30%。获年度绩效量化考核优秀等次的教师,必须在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中取得良好的业绩。同时,按绩效工资改革的要求设立绩效考核津贴项目,教师的量化考核结果是教师获得绩效工资多少的重要依据。5.激励创新的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拔尖人才建设工程,以在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实际业绩成果和创新潜能为主要依据,选拔一批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创新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校级拔尖人才。对那些在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的领军人物和灵魂人物提供科研创新支持,促进他们出好成果,取得突出业绩。同时组建跨专业的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优良、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科研团队,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科研拔尖人才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加快机制、体制、制度建设,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高职教育教师队伍。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2

青少年科技活动要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选题立项是关键。根据本人辅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经验,就如何进行“选题立项”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选题得当,论题新颖。

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他们选题既要有科学性,又是他们力所能及完成的。因此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而且是他们所熟悉和感兴趣题材,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活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去年获得佛山市科学论文二等奖的《大自然冰箱》,是一位学生在乡下外婆家中,见到外婆上午从市场买回来的猪肉吊在水井内,傍晚取出来时好象刚从电冰箱中取出来一样,保鲜效果十分好。她问外婆是什么道理,外婆只说以往都是这样做,说不出为什么,回学校向我提出了水井为什么能保鲜肉和蔬菜的问题。于是我为该生设计了实验方案,要求她利用暑假去外婆家住下,连续一个星期内每日三次观测、记录空气温度和井水温度。从记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空气温度有大幅度的变化,却只能引起井水温度小幅波动,因而井内能保持恒温;而井水的蒸发对周围环境具有致冷作用,可以令井中水面附近的温度比地面气温低10℃左右,保鲜效果正是由此而产生。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制订实验方案——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成功率也比较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验,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得到扩展和提高。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向和质量。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是科技活动的义务和责任。我今年开展的课题是《城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收集》,有40多位学生参与了相关的活动。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到环卫所调查访问,了解城区每天生活垃圾的数量、收运、处理的情况。

2、到垃圾堆填区实地考察垃圾填埋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向学生发放调查表,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家中每天生活垃圾的情况。

4、举行环保专题班会,由学生发表处理垃圾的意见和如何保护环境的建议。

学生参与了这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接触了社会的不同层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养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求实作风。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进展十分顺利,还在建议栏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三、善于捕捉灵感。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3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学生医科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培养

1传统实验报告的弊病

人体生理学的实验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一般项目:如学生姓名、班级和组别、实验日期等;②实验名称(即实验题目);③实验目的;④实验对象;⑤实验步骤(可以省略);⑥实验结果;⑦结果讨论与分析;⑧结论。在以往的实验报告中,实验题目、目的、对象、步骤基本上是机械性照搬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往往是由教师于实验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并把每一项实验结果的分析事先系统、全面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以便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这种实验报告,已经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模式[3],全班同学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分析观点统一,均来自同一教师的观点,缺乏个性,教师的解答形成了权威性,学生担心评分不高而不敢超越,也不敢违背,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约束。多数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只是流于形式,不重视,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任务,而相互借阅、抄袭,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时难辨真伪。甚至有的学生没有进行实验操作,也能通过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而获取高分。书写这样的实验报告,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转变教学观念

美国教育家认为,教学改革成功,关键是转变教师的观念[1],对学生实验报告书写的改革,也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①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衡量实验效果的重要依据,还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传统的学生实验报告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笔录,千篇一律,教师批改的确方便、省事,因为观点来自教师本人,教师批阅实验报告重点是看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讲解观点的吸收程度、表达是否通畅、书写是否认真,不用考虑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这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等待的心理,挫伤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不应为了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的便利,把结果分析事先告诉学生,要鼓励学生勤奋查阅资料,自己组织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存在超越教师的理解界线。③改变实验报告的评价模式,把是否符合科研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创新观点列入评价指标中。

3大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研究的内涵就是创新,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创新思维的集中反映,是科学研究创新结果的表达方式,创新思维始终贯穿于科技论文写作的全过程[4]。

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今后撰写科技论文打下基础。因为“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医学学术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的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它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5]。医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得到较好的科研写作训练,创新能力远远不足,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少,写作科研论文和整理临床资料均感到十分困难。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是今后撰写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把生理学实验报告与科研论文写作内容相比较(见表1)可知,实验报告已经包函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全部内容[6],只是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少了数理统计分析和参考文献罢了。

大学期间的实验报告书写,其实就是科研论文写作的训练,只是我们以往重视不够,没有认真对待,使学生失去了良好的训练机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把科技写作融入其中,使学生从中得到良好的科研写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4如何在实验报告中提高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4.1教师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如前所述,学生实验报告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责任也在于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把它当作训练学生书写科研论文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不能遗漏制约科研论文写作培养的任何细节。强调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要认真对待,字迹工整,层次分明,语言连贯、通顺,表达清楚,专业化、合理化,防止滥用专业术语、口头语、地方语和不规范缩略语的书面描述,防止有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等出现;段落之间要有密切联系,防止“问答式”的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要有明确的评语和批改内容,不能仅仅打个分数,或“已阅”,或“优”、“良”、“差”,或“A”、“B”、“C”等字样,这样的批语,学生看后既不知道实验报告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差在什么地方。对于不合格的,或相互抄袭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重写,否则对学业成绩会有明显影响。

4.2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实验结果生理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三部曲”模式,即实验前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总结与分析。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往往把本次实验的每项结果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只考虑实验操作成功与否,是否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习惯于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做好笔记,没有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把书写实验报告当作一次简单的课后作业,书写实验报告只流于形式,马虎应付,相互抄袭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制约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教师不要急于把实验结果分析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让学生先有了思考、写作锻炼,等到下次实验课或寻找适当时间集中总结和解答。

4.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围绕同一主题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实验项目几乎是罗列结果,综合性实验内容仅仅是验证性实验项目和观察指标的加减,没有经过一个有机的组合,实验目的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同一主题,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面面俱到,所有实验项目混杂一起,这就影响学生围绕同一主题书写实验论文,制约科研思维的严谨性。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围绕一个项目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开展。如果时间许可,开展多个实验项目时,也不一定要求每个实验项目都要写成实验报告,要精选实验项目,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归类,每一主题写一份实验报告,交给学生自选,让不同学生书写不同主题的实验报告。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包括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呋噻咪等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多而杂,很难做到反映同一主题。我们把实验项目分成几个主题:①葡萄糖对血压和尿量的影响;②生理盐水对血压和尿量的影响;③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和尿量的影响;④呋噻咪对血压和尿量的影响。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来书写实验报告,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这样可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现象,也培养学生科研写作需围绕同一主题内容来展开的思维意识,防止实验结果罗列分析的现象产生。

4.4按科研论文写作格式来规范化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是锻炼科研写作能力的最好时机,是为今后撰写科研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实验报告,只注重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结果分析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到位,没有重视书写的规范性,也没有融入科研写作的基本要求。有的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实验结果罗列出来,只有表格、图形,没有文字叙述。而且表格、图片不规范,表格不是三线表格,几乎全是网格式,没有表题,表格内数据参差不齐,排列混乱;制图没有坐标,也没有文字说明。实验结果分析,多是问答式,一个实验项目一个问题,每个实验项目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几乎所有的实验报告均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学生讨论问题缺乏依据。这种实验报告,影响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思维的培养,与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不相一致。因此,我们要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入手,按科研论文写作格式(论文题目、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来要求,使学生尽早接触,提高他们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4.5改革实验报告的评价标准,把是否符合科研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纳入评价中学习评价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我们常把实验报告列入专业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中。以往对学生实验报告评价仅仅看学生实验结果是否理想,结果分析是否合理,与教材是否相符,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常常忽视科研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叙述的逻辑性、严谨性,表达的客观性,没有把是否符合科研写作基本要求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这对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为学生创造条件,把科研写作基本要素融入学生实验报告的写作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光倩,刘甘泉.生理学实验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与教育,2007,25(17):103-104.

[2]李忠光,龚明.实验报告撰写改革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69-70.

[3]温建平.探析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新模式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33.

[4]强亦忠.科技论文写作中的灵魂:创新思维[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3):61-64.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5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为检索统计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外籍教师”为检索词,以“教学管理”为并含词频,经过模糊检索,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章126篇;以《读秀中文学术搜索》(期刊)为检索统计源,以“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为检索关键词,经过模糊检索,得到310篇文章,经过筛选,去除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重复及无效的文章,得到有效文章92篇。资料年代自最早发表的文献年份1990年8月起,到2013年1月止。通过认真对比原文内容和综合性分析大量文献,对所检论文进行了分类,从而对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有了大致了解。

二、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概况

(一)研究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

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年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现出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一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快慢通常可以通过对该领域期刊的时间分布分析反映出来。关于“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论文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论文主题中包含“外教”字样的论文首次发表于1990年,在其后的十四年里这方面的的也不多,到2004年以后,关于“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论文数量才逐渐开始有所增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就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来说,从1990年至2013年,有关“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研究活动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十年(1990年———1999年),可以认为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探索阶段,本阶段只有零星的;第二阶段为2000年———2004年,这五年期间的数量已逐步有所增加;第三阶段为2005———2012年,这八年的数量已初具规模,其中尤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历史高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问题从无到有,已经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并且渐渐变成研究的热门问题。

(二)论文的期刊分布

从某种程度上说,论文所发的期刊集中程度与期刊分布不仅能够反映出相关学术刊物对于该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能为文献的对比和搜集提供一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了解到各刊物的办刊特点,为后继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据统计显示,所选的218篇文章期刊分布比较分散,不仅仅发表于外语教学及教育的各种期刊上,还大量的分布于政治、经济、历史、科技、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杂志及校报中,共发表在57种期刊上,这表明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个问题的学科归属不明晰,许多学科都在研究,但又都研究的不深。表2列举出了发表文章篇数量较多的21种期刊,载文总数为68篇,占论文总数的31.2%,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是前7种,刊载论文共34篇,占论文总数的15.6%。最多的期刊为《科技信息》,共发表文章7篇。这表明,目前各种期刊对这个领域的文章发表的都不是很多。学术界和出版社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十分有待加强。而在这排名前21的期刊中,只有5种是核心期刊。这表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个方向尚未形成大面积的核心期刊热点研究,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方向并未得到高等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目前仍处于关注阶段,想要引起高等教育界权威人士的重视和认可仍有待时日。

(三)论文的引证情况

在218篇论文中,被引用的论文有82篇,被引用的文章次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名如表3所示。表中排名第一的是《外籍教师在中国的英语教学透视》,这篇论文的引证次数最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最大,学术参考价值最大。其余四篇也被多次引用,亦可以看作是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学分析值的论文。此外不难发现,被引证最多的两篇论文都是两位作者合著,这也说明合作研究的论文质量要更高一些。

(四)作者分布及合著情况

“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程度,常用合作度和合著率两个指标。合作度就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而合著率则是研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1]通过对218篇论文的统计,在这些关于“外籍教师教学研究”的研究论文中,单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共有168篇,占论文总数的77.1%,合著撰写的论文共有50篇,只占到论文总数的22.9%,其中2人合著的论文有41篇,多人合著的论文有9篇。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在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相对较少,主要还是以个人自由研究为主,缺乏交叉合作和研究团队。这就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随着通讯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信息化、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学科之间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共同合作发展,有更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加入到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领域的研究中,提高论文的深度和广度。就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来说,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遍及了全国的23个省、市、自治区。作者地域分布广泛而又不均衡,发文最多的9个省市如表4所示。陕西、吉林、河南、江苏、浙江、河北等9个省、市共88篇,占发文总数40.4%,其中,陕西省以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发文较多;吉林省的吉林大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发文较多;河南省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文较多;江苏省以淮阴工学院发文较多;浙江省的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财经学院发文较多;河北省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发文较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通职业大学也发文较多,这说明以上高校在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发文的中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发文最多的几个省份为中西部以及东北等并不发达的省份;这表明,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对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已经趋已成熟,达到饱和状态,相反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从检索到的218篇论文当中也不难看出高产作者的分布。其中,第一作者人数是207人,只发表过1篇论文的作者有197人,这充分说明多产作者过少,且研究相对分散,远低于其他领域的的多产作者发文量,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发文量较高的研究团体和学术队伍。3篇的作者只有袁小陆1人,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9人,分别是吴文琳、陈雁、张奕、张园园、王辉、曾真、陈秋英、应文欢、罗新星。以上发表2篇以及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可以看作是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高产作者,但大部分作者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还不成熟和完善,未形成统一协调且合作度高的研究团队。

(五)论文的主题分布

主题的分布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归纳论文的主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重点内容以及薄弱环节,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以及不足,为其以后的研究发展指引方向。如表5所示,本文经过对文献的反复筛选、归类以及总结,将检索得到的218篇文章大致分为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方式与特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现状与概述等七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从研究主题来看,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献主题几乎涵盖了它所应涵盖的所有方向,尽管如此它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我国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特别重视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普遍现状与问题概述等一般性、概括性文章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占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总成果的75.7%。相对而言,对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外籍教师教的跨文化差异管理等具体实施性、措施性强的研究不足,仅占总成果的24.3%。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的等实例研究,以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运用更多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了解他们的习俗和困难,给予外籍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外籍教师更好的服务中国学生。

三、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近些年来发展稳定并且日臻成熟,并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深度,有效的推动的高校外籍教师的管理与发展,并且为以后的研究者也创造了好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研究起步较晚且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整体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国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开展初步研究,直到2004年以后,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数量才明显增多,直至2010年达到发文高峰,研究主题也随之丰富起来,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也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热点。因此,要想推进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就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积极致力于合作研究,这是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大科学时代,面对一些跨学科、跨地域、高难度、大规模的复杂问题,科研合作就尤为重要。科学合作不但能够促进科学家的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而关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这方面论文的合作度和合著率还很低很低,亟待改进,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研究的期刊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高

有关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期刊比较分散,集中度不够高,且核心期刊较少。这表明相关期刊对外籍教师管理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亟待提高。就学科归属而言,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属于公共管理学和高等教育交叉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既是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论文既可以在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也可以在有关专业学术刊物上刊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学术刊物对外籍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专业学术刊物如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刊物(教育与职业5篇、上海教育5篇、教育探索5篇、教学与管理4篇)也总共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其他较多的刊物也主要集中在各个综合性大学的学报及外国语学院的学报。因此,要想推进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更好的发展,提高各相关领域学术刊物对此研究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核心期刊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这是推动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必经之路”。

(三)研究主题通论性研究过多,缺乏实证研究

研究主题通论性研究过多,内容重复,且缺乏实证研究。目前我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研究的一般性、通论性研究最多,占总数的18.3%,对外籍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其次,占总数的17%,对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方式和特点的研究也居多,占总数的15.1%,注重对外籍教师的聘请和利用的研究(占总成果的13.3%),但是对于外籍教师的目标绩效管理与质量评估、以及跨文化分析问题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所发表的成果仅占成果总数的15.1%。实际上,研究统计应当更注重研究的实证性与应用性,而不是仅仅摆出几个表格、数据在这里,更应该注重这些表格和数据所显示的问题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一些重复讨论的主题,后来的研究者应该积极吸收并运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该领域更新颖的、更深刻的问题,推动该研究的持续发展。

(四)研究队伍和研究力度有待提高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指导;评阅答辩;过程管理

一、前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工科材料类本科生完成全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总结和升华的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锻炼和增强学生在资料收集分析、科技论文写作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3]。因此,材料类专业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非常重视。通常,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所占学时较大。如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时共17周。通常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可分为选题与开题、课题实施、答辩总结等阶段。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一阶段的具体管控措施[3,4]。下面结合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说明。

二、选题原则、思路与对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具有明显特色和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主,努力做到一人一题,难度适中,以便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5]。在具体选题过程中,要结合各学校及专业的定位、行业背景与特色。选题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紧紧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来选题;选题要有工程应用背景,并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做到真枪实弹,实战演练;选题难度要适中,还要针对能力不同的同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同学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一人一题,互不相同,但应允许同一研究方向下不同分工的选题,可在选题内容、要求上有所区别,这样同一指导教师名下相同研究方向的同学既需要独立工作,完成各自的主要内容,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共性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为此,笔者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6]:(1)实行开放式师生双向选题,将选题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选题的内涵与目标;同时增加提高选题数量,增大选题数目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增强题目的可选性。(2)允许和鼓励学生在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题,以拓宽选题来源,提高选题针对性。(3)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进行校企联合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4)提前选题,以延长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笔者通常于大四第一学期后期就开始向指导教师征集选题,并及时向学生公布,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以确保在学期末就完成选题工作。

三、开题目标和任务

开题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和分析整理能力,进一步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方案,为后续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7]。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中分别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会,并进行实验室管理及安全教育。向指导教师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结点及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正确理解未来工作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关系,向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各环节的时间流程,介绍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要求,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完成。在业论文(设计)一开始,就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由指导教师详细说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名称、研究意义、基本内容、工作要求、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和实验条件等。在开题阶段,通常要求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资料。指导教师对学生所撰写的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审阅并签署同意开题的明确意见后,由专业组成开题小组统一进行评阅并组织开题考核。开题小组对学生选题的工作量、难易程度、时间进度安排、技术方案、实验条件、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给出开题是否通过的明确结论、需要修改及修改的具体意见。为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切实落实好指导教师负责制,建立定期的讨论和汇报制度,以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明确相关师生的职责[1,3]。(2)重视和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专业文献资源的搜集及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3)严格执行开题制度[8]。可由专业统一进行开题工作,并对任务书、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文字格式和字数等做出规范具体的要求,使指导教师与学生了解开题要求,使开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指导思路与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本科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都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通常一个指导教师要同时指导多名本科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专业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培养。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指导教师每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都不同。显然,指导教师作为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以及指导方法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1]。因而,首先要对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查。一般指导教师应为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学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独立科研工作的经历;工作认真负责,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指导效果好。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具体学生人数可根据指导效果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指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光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作风以及真挚的教育情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精神境界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重视教学法研究,注重指导方法,多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的指导方式。通过启发、答疑和引导,耐心指导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直至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指导教师要勤于指导,认真负责。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门课程对待,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坚守岗位,经常与学生见面进行讨论,掌握学生的情况,检查工作进程和质量,把握正解的课题开展方向,做到及时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对学生的工作进展提出评价和指导意见。在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学生,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考勤记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勤纳入到评语和成绩中。

五、(论文)评阅及答辩

通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打分、论文评阅人打分和答辩小组的评分等综合评分后给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对任务书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平时表现、论文撰写以及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等情况,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给出成绩。论文评阅人评分主要通过评阅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或设计图纸,根据文献查阅、实验结果与分析、设计图纸、论文或设计书撰写质量等方面,判断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给出,并就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意参加答辩与否给出明确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专业统一组织。通常根据学生人数组成若干个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5—7名指导教师组成,并邀请企业导师参加。由答辩秘书负责对答辩过程进行记录。答辩由学生自述及回答问题两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或设计成果,并对自己的课题内容进行讲解说明,以便答辩小组对学生的学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给出评价,并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给出答辩成绩。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成绩、评阅教师评分成绩和答辩委员会评分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加权计算后获得。通常提交学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只需将百分制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转化成五分制即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分结束后,专业需将毕业论文(设计)全套资料整理装袋后归档,以备查用和调阅。

六、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为使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立校、院、专业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与反馈体系,并加强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2,3]。专业也要根据其各自所在的学科门类和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进度及要求均有章可循[9]。为了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按计划进度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程监控与跟进,并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本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组通常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专业教师组成,检查共分三个阶段,即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初期检查主要是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工作进行,由指导教师和检查组分别完成。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开题资料认真检查,检查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是否达到开题要求等,并签署同意开题与否的明确意见。检查组通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着重检查选题情况、学生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课题方案的制订情况,课题进度和安排情况等,以确定学生能否进入课题实施阶段。中期检查安排在毕业论文(设计)进展的时间中段。在指导教师自查的基础上,由学生向检查组汇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检查组着重对照任务书,检查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是否按计划进度执行、工作方向是否与任务书相符等;同时检查学生出勤等情况。专业要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改进。后期检查安排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末期,主要结合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进行。预答辩前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论文格式是否规范、相关资料是否齐全、答辩准备是否充分等。正式答辩前指导教师要对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毕业设计工作情况等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明确学生是否具有正式答辩资格。正式答辩时,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随机列席答辩小组,听取答辩过程,检查毕业论文和资料,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以供其专业持续改进。

七、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工科本科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本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对选题、开题、指导、评阅及答辩等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

作者:张忠明 马蔚蔚 李继红 邹军涛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牛锐锋,唐文亭,吕振林,张忠明.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25.

[2]马蔚蔚,张忠明,邹军涛.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2015,(10):95-96.

[3]张忠明,马蔚蔚,邹军涛.做好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247-248.

[4]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93-397.

[5]文九巴,张凌峰,任风章,张柯柯.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77-178.

[6]张忠明,马蔚蔚,徐春杰,邹军涛,梁淑华.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4):222-225.

[7]付晓茹,方华,黎飞虎.加强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工科毕业论文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65-267.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科技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同样,科研与社会服务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与使命[1],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好适应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的要求[2],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存在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3]。作为地方职业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常常是各学者关注的问题。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本课题组开展了“浙江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的专题调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调研对象与方法

1.1调研对象。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调研且工作满24个月,排除在本校行政部门工作的专任教师。计划调研人员100名,按照整群抽样办法,实际成功访问98人,访问成功率98%。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37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2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9名。其中兼职教师17名,专职教师81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33名,初级职称48名;50岁及以上13名,36~49岁15名,35岁及以下70名。1.2调研方法。1.2.1研制调研问卷表。参考有关专家研究[4⁃5]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课题组研究制定专门的针对护理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表,分三大模块。一是调研引导语,明确“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创一流高职院校”这个调研主题;二是角色模块(包括职称、职务、年龄等信息);三是专题调研内容模块,设置您认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针对影响因素请您提出对策建议两项内容。影响因素中设置了科研培训、政策机制、科研团队、科研氛围、自身科研水平等5项客观题(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两个选项)和1项主观题(由教师自由填写);对策建议为主观题,采用开放性填写方式。1.2.2问卷调查。调研时由课题负责人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交流,交流时课题组负责人首先介绍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标要求,如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到款额、高层次项目及成果、成果转化等,同时也介绍了国家、省、市、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访谈双方围绕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进行交流,气氛好,最后问卷表由被访问者后续思考后匿名填写,减少被访者的担忧或干扰,提高真实性。1.2.3收集并分析科技服务成果信息。98名被访对象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包括技术服务到款额、专利数等9项数据,由各相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研结果

2.1问卷调查获得的主要结果。回收调查问卷共计98份,有效率100%。整理问卷数据并分析得出,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科研培训、科研水平、科研团队、政策机制、科研氛围、项目指导及科技特派员数量,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4(2448%)、23(2347%)、17(1735%)、16(1633%)、15(1531%)、8(816%)及5(510%)。2.2调研对象。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状况98名护理专业教师2016—2018年发明专利及科技特派员项目为零。专利总数、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论文总数3项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心论文数呈下降趋势。技术服务到款额、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一级论文数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3讨论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本科;文献检索;项目实操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2021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行已势在必行。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以三年制、五年一贯制等专科为主,本科层次的培养大多处于试点、试行阶段。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培养始于2015年,由获批试点四年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生源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大类里通过单考单招的形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点高职院校学习,四年学习合格后获得合作本科院校毕业证与学士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20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抽检,四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求知欲强,但他们高中阶段知识基础相对普高生薄弱些,学习资料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能力需要加强,通过文献检索类课程提升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为顺利毕业及日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授课现状

我校四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试点专业既是全省16个试点专业之一,又是道桥类唯一的试点专业,自2016年起联合了本科院校每年共同培养2个班级50名学生。道桥高职本科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授课。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授课模式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主要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一般以理论授课为主,而课程性质大多定位于选修、考查、拓展类,因此课时不多。由于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目前的课程仅有16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放弃部分知识点,偏重于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而本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既要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各类文献的检索方法,并能开展中英文检索,学会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传统授课模式很难完成上述教学能力要求。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偏重于文献检索理论学习,与专业内容相关性不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少公路工程文献检索在课程中的应用,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由于生源为中职生,在英语方面的知识有些欠缺,在外文文献方面的检索面临较多困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实践操作时间不足,对于工程文献检索的兴趣不够,造成课程学习效果总体欠佳。

(三)教师方面

文献检索课程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图书馆员,在文献检索理论与实践方面经验丰富,但缺少公路工程专业学科背景,因此在授课时理论联系公路工程应用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道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参与,造成本课程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工程应用知识不足的现状。

(四)课程考核方面

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30%+试卷笔试70%,由于学生上课时实践练习较少,平时表现成绩以考勤、纪律、作业为主,而笔试则以卷面成绩体现,没有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起不到有效检验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实践

针对课程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化[1]与课程实践操作[2]相结合的“项目+实操”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内容设置调整、教学具体实施、课程考核方式优化、教学团队重组等措施开展教学实践,使学生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科技文献检索认知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3],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内容设置调整

在课程内容方面[4],考虑本课程只有16学时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以适合道桥工程文献应用为导向,合理提高学生实操课时比例,将16个学时8次授课内容调整为8个学习项目与相应的现场实操,取消传统的1次课程期终考核,融项目学习与现场实操于一体,即每次课均要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任务,同步提交实操成果,详见表1。这8个项目都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学校内网完成课程教学,故教学场所最好安排在电脑房,便于课程教学实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公路工程科技文献检索的专业检索能力,熟悉常用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检索相关中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具备科技论文的基本书写能力。

(二)教学具体实施

根据课程所设的8个项目+实操安排,合理进行教学实施。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合作能力,按3~5人为单位分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全组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项目1“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是学习基本知识后,由各组选定某个专业方向,使用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进行馆藏资源的检索,通过简单检索、组合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引导检索等方式查询所需的纸质文献并得到索取号,通过索取号完成在图书馆书架上借阅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利用图书馆的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项目2文献信息源部分,学习文献信息源与其各种基本形式,了解特点,通过自建的电子交通特色资源与纸质交通特藏资料查阅,更好地理解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出版形态和结构层次,由各组选定道桥工程某一专业方向,梳理出如何获取交通类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出版形态的文献,以及如何辨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从项目3开始重点开展数字资源的检索,项目3与项目4主要借助数据库来检索文献,通过道桥工程文献检索实操,由浅入深地掌握数据库使用的各种方法,学会按不同的需要选择数据库,并设置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到所需的工程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知网数据库包含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硕士博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集、重要报纸等,指导学生进入数据库,根据需求选择“跨库检索”或“单库检索”,它们分别都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一框式检索等。分2次实操来检索不同难度的交通运输与土木工程等学科下的道路、桥梁、隧道建设等文献,从而实现快速高效查阅到各类专业文献资料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等检索技术变成实用而易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掌握使用。对于道桥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领域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特种文献的检索尤为重要,需要着重教授并进行实操。在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还提供了各类知识平台,如知网研学、中国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共享平台、大数据平台、协同研究平台、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库等,这些知识平台由数据库逐步拓展开发的,是传统数据库文献检索基础上的有效补充,项目5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检索感兴趣的道桥工程相关知识内容,如察看与自身学科相近的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等。英文文献检索能力是学生较为薄弱的,受限于英文水平的高低,在英文文献检索方面明显吃力,这时就要将项目6与项目7结合起来学习。网络信息是属于开放式信息来源,常用的有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等,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搜索引擎的应用技巧,在英文检索时,学生可以使用免费的互联网在线翻译功能进行中英互译,再借助一些语言工具书,对重点词语进行专业性修正后,实现英文文献检索。学生使用百度搜索等查找道桥工程资料时,按教师要求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使用,从而获取有用的文献资料。项目8道桥工程科技论文书写综合应用是本课程的一个综合运用项目,需要将前面的7个项目实操中掌握的各项技能融汇使用,从而完成道桥工程科技论文的格式示例书写。要求学生初拟一个虚拟的论文标题,对标题进行检索文献,参照文献格式初步确定论文大纲,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内容章节设置、中英文参考文献形成论文骨架,初步掌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这为将来写好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三)课程考核方式合理优化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8个项目实操成果为重点,取消试卷笔试考核,根据分组学习与实操应用的特点,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合理调整,突出技能实操能力考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技能。形成个人、小组、教师的三级互动考核方式,成绩考核比例分配中,个人自评占比为20%,小组评价占比为30%,教师评价占比为50%,8个项目的满分值除项目8为30分以外,其余项目均为10分,总分值为100,考核方式与成绩比例见表2,在这张计算表中,每位学生的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项目成绩的总分与各部分得分一目了然,最后计算出的合计成绩由各部分综合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每个项目成绩分数考核后,定期公布项目成绩,便于学生自查成绩。以这种更为合理的三级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了实操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检索技能情况,便于在实践中动态调整教学实施策略。

(四)教学团队重组

针对目前以图书馆员为主的课程授课,教师缺少道桥专业学科知识的问题,应组合成立课程教学团队,组建由图书馆员与道桥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授课教师仍以图书馆员为核心,专业教师为辅,同时将图书馆员列入道桥高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中,按课程授课需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方面可使图书馆员了解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由专业教师归纳提出论文书写时常见问题,从而使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图书馆员跟随道桥专业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也可以补充自身的道桥专业知识,有利于文献检索课教学。

四、结语

通过科技文献检索课程“项目+实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成绩量化更加准确合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文献检索与论文书写技能得以有效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持续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云,李大莉,任艳霞,等.文献检索课项目化教学法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2).

[2]董丹.生物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20,36(9).

[3]周鑫.文献检索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间接效应[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4).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专科毕业论文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毕业设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探讨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专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针对当前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和管理方法。

二、专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专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定位。扩招以来,多数专科院校对“大众化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制定相应的措施。另外多数高专院校片面的夸大并曲解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教学没有制定清晰的质量标准、定位不明确。

(二)毕业论文指导不到位

第一,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论文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许多专科院校的教师已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课余时间还要搞科研和自我充实,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3]。第二,和学生沟通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日常教学中,师生间只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联系,且有些教师又未承担过该专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不甚了解,所以没办法积极的指导学生。第三,部分教师知识结构有缺陷,指导力不从心,指导效果堪忧。

(三)选题不合理

多数专科院校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有院(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数量相对偏少,且部分题目和学生的兴趣或工作方向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

(四)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许多专科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持应付的态度,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甚至在期刊上直接抄袭、在网上下载或在线购买等。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学生思想观念不正确,认为反正要毕业了毕业论文做的好坏无关紧要,纯粹是一种任务、负担。第二,少数指导教师毕业论文不重视,要求不严,产生消极影响。第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学生没有压迫感、危机感。

(五)对论文教学管理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对论文过程管理重视不够,对毕业论文认识模糊,缺乏质量标准、规范,或规范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或疏于检查、监督,实施不力,学生的论文过程往往处于放羊状态;论文成绩评定不严谨,人情成分过大;缺乏质量评价体系等。

(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普遍缺乏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表达能力不强。初稿往往存在诸如观点不明、论证不清、缺乏逻辑、表达不清和缺乏规范等问题。

三、专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毕业论文教学定位,制定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科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应突出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毕业论文教学提到相应的高度,同时应为保证毕业论文教学的顺利完成制定和实施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和规范。

(二)加强管理,强化论文过程各环节的管理

为使毕业论文教学顺利进行,学校应加强管理:第一,建立和完善制度。在做毕业论文之前,根据学校有关毕业论文方面的要求及专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论文执行计划”,包括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的任务、成绩的评定等,建立规范的监督制度、考核方法。第二,严格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选取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且有责任心的教师任指导教师以保证指导教师的能力质量[2]。师资短缺时,可利用校外人力资源,选聘校外科研和企业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第三,强化毕业论文题目审题。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题目审核制度,拓宽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找毕业论文工作单位、自主提供题目。

(三)提高学生认识

提高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针对学生的不正确思想观念要采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让学生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即将开始的工作的意义[4];同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以消除因少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以及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对学生认识上造成的消极影响。

(四)改革教学形式,多渠道训练培养学生对科技文献的写作能力

部分学生尽管也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实验工作,但因缺乏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表达能力不强,造成的毕业论文质量低下,对此,可以采用改革教学形式给予强化训练[5],如采用“4+2”模式训练写作能力,即;要求学生从第2~5学期每学期要写1篇论文,内容应与本学期所学的某门课有关,由任课教师安排并负责指导和考核;前两学年每年写1篇论文,内容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相关。或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接受毕业论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五)强化论文过程各环节的管理

对论文过程各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具体可分为如下几方面:第一,选题审题管理。论文题目须结合专业培养方向、有实用性、价值性和创新性,且须经审查核准。数量上一题不超过3人,以杜绝抄袭。第二,过程管理。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写作过程的检查监督,定期检查。第三,加强评阅管理和答辩管理。对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评阅制度。防止评阅走过场。院(系)应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的组织、管理,各答辩小组具体实施。答辩实施指导教师回避制,以减少人情因素。第四,成绩评定管理。为了保证成绩评定的科学、公正,论文成绩宜采取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评分共同构成的模式[6],对不及格者进行第二次答辩。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最系统的一个实践环节的训练,其优劣可作为评判学生专业素质好坏的标准之一,可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教学也是专科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与专业培养目标密不可分,要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需指导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觉民,姚建刚等。毕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0(3):46—48

[2],[3],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05(6):59—60

[4],周宜君等,关于本科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376—379

教师科技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离校前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大部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流做法,基本还是沿用了本科高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侧重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而轻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综合应用与创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愈发凸显,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成为部分学校的一大顽疾。如何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内涵,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思想上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学期,刚好最后一学期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忙于校外的顶岗实习、找工作、上岗培训、学历提升等。学生忙于这些工作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而且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个过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无所谓,最后学校都会让通过的。所以学生都想着等到毕业返校之前甚至返校后,利用在校10天左右的时间匆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甚至有个别学生找人毕业论文。这样匆匆忙忙中赶制出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实际脱节。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凸显一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并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商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能不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然后在能完成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只求能通过论文答辩,所以会选择图书馆或网上参考资料较多的、比较大众化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开展。像笔者所在的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选题多是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等这类教师上课的经典教学案例,并且学生的作品一直没有突破和创新,仅仅是将教学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综合,缺乏实用价值,与实际严重脱节。3.指导流于形式,没有全程指导。由于对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要求较高,要求其至少是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的数量与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相比是较为不足的,往往一个教师要指导至少10人左右的毕业设计(论文)。一方面,指导教师平时还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班级管理等各项其他工作,这类工作占据了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逐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求能按基本规范督促学生完成论文各个阶段的要求,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就行。另一方面,因学生是在外出顶岗实习期间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只能“遥控”,即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这类方式显然没有面对面的指导来得准确和有效,有时甚至学生都不一定能及时联系上。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对策分析

1.加强引导,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从学生上专业课开始,就应不断向学生渗透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学校教学的必修课程,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明确而严肃地告知学生,论文抄袭、代做等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相应处分,让学生知道诚实守则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按要求、按规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从严要求,狠抓几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学生意识到随意“拼凑”出来的论文是不能通过论文答辩的,是不能正常毕业的,这不仅对应届的毕业生是个警示,也是对后面几届学生的重要提示。只有从严要求,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思想上重视了也才会在行动上做出调整,认真查阅资料,积极与教师沟通,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2.重在平时,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显著缺点是专业性、实践性不强。虽然高职教育一直强调学校教育要凸显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学生学完之后普遍反映,就某门课程而言,学生是掌握了相关技能的操作,但像毕业设计(论文)这种综合性的“工程”,就欠缺整合各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提供一个专业设备先进、行业动态鲜明的平台,以高规格的实训软硬件环境让学生应用所学所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引入企业真实的、典型的且有应用价值的案例资源,将其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在每学期的期末开设专业实训周课程,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不同主题的小型项目实训,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前留意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向和素材。3.校企合作,丰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能够体现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综合能力。在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一方面尽可能将学生安排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教师和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岗位来商定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向和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顶岗实习,也便于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除了让学生赴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外,校企双方应在平时就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集成,鼓励教师将所研课题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加入自己研究的课题,平时就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此外也鼓励教师和学生提前广泛搜集兼顾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题,如结合各类学生技能大赛内容,进一步丰富论文选题范围。4.优化队伍,建立“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外出顶岗实习期间完成的,而校内教师因各种原因,无法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选择一些专业对口度稍高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供场所,也可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便利。校企合作单位的技能专家不仅可以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还可选派他们与校内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离校前的选题确定、下达任务书、审核开题报告以及答辩前的毕业设计(论文)审核等,定期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学生联系,跟踪学生的论文中期完成情况。而在学生离开学校赴企业顶岗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则可利用工作的便利,面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并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校内外教师的双管齐下,建立一个相对完善“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

三、小结

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检验,也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要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探索各种途径,不断优化和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文.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17(16).

[2]尹梅,苏志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17(2).

[3]徐荣丽.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8(34).

[4]张俊茹,贾清水.高职高专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案例式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5]徐阳,李冕.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