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中心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11

监控中心方案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视频监控;数据存储;网闸,视频

金融视频监控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稳定期,数字硬盘录像机这个产品在金融业视频监控中承担了主力。针对近年来各地金融行业进行的联网项目越来越多,联网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摆到每个设备厂家面前,如何将视频监控与金融行业自身行业特点相结合,使银行安垒风险降到最低,确保金融系统稳定行使自己的职能。下面就金融联网项目中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如何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目前金融监控行业应用的监控主机的存储架构,无论是选用嵌入式方案还是工控式方案,由于受到成本原因都使用IDE硬盘和利用PCI总线完成硬盘控制和扩展功能。在存储数据的管理上,存在两个原因可能造成数据丢失:1、由于监控主机都在银行网点,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查询时没有数据。2、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在内部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系统可能会被故意停机或者被随意删除数据。

针对上述问题参考的解决方案就是视频数据网络异地备份。利用银行网络,使用存储软件配合专业网络数据存储设备,在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垒性,确保出现问题能查询到相应数据图像。目前中心异地数据存储前常用的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由于网点白天工作时间网络比较繁忙,数据本地存储,晚上利用网络全部带宽备份到中心存储设备中。另一种方案是银行网点划定一定网络带宽给数据传输,使图像实时备份到上级数据中心。

二、如何处理本地视频质量和网络传输效果

如何提高视频图像本地录像质量一直是金融监控追求的目标。银行一方面要保证本地数据要保存一定时间,并且视频图像清晰度要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在现有网络环境下要求传输更多画面的视频图像。根据银行不同的网络环境,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通过银行现有的E1线路进行传输,如果带宽过低,可以通过调整主机视频压缩参数,进行“双码流”传输,这样即保证了前端视频的质量,又保证了远程链接的效果。b、通过申请ADSL线路进行传输,对不能实现“a方案”的网点进行申请ADSL线路与中心联网,前端网点通过申请一个免费的域名,中心利用域名查找前端主机,每次通过输入前端域名即可实现对前端主机的连接,节省网络投资。c、对于网络带宽较低又需要传输多路视频的网点,可以通过设备“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来实现功能的实现,流媒体服务器软件是是专门针对带宽在2M以下的网络环境进行音视频传输而开发的网络视频管理软件,以缓解网络带宽紧张的问题,对该区域内的数字硬盘录像的访问垒部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软件来进行转发,对传输所有音视频信号只占一个通道。通过使用流媒体服务器软件,可提高响应访问的效率,用更少的时间代价换取更高的带宽利用率,从而解决带宽过低问题。

三如何保障视频网络传输的安全

如何保障视频网络传输的安全,基于网闸的网络视频监控安全隔离解决方案,可以在保证系统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内、外网监控资源的灵活调用,从而有效解决视频的网络传输问题。

网闸(或物理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与逻辑连接,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所以,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可以实现真正的安全。

网闸在处理信息时的流程和交互方式为:切断网络之间的通用协议连接。将数据包进行分解或重组为静态数据,对静态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等,确认后的安全数据流入内部单元;内部用户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所需数据。

由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网络层面的信息传输方式与传统数据通信网完全一样,因此,在多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互联、又要进行安全隔离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部署网闸来满足应用需求。鉴于网闸本身工作原理的特殊性,位于网闸两侧的内网视频监控系统和外网视频监控系统必须要与网闸配合,才能实现两侧视频监控码流的正常传输。通过内置网闸穿越功能,可以与各类网闸配合,在保障网络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视频监控码流的透明传输。

四、系统联网后遇到的问题

系统联网后,原有金融行业的监控系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作为历史监控图像数据的使用者,公安机关和金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方便的进行查阅。

2、如何对网点监控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针对第一个问题,为了能让相关职能部门在需要的时候方便的使用该系统,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我们在联网软件架构上提供了c/s和B/s两种应用模式。C/s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功能丰富的良好的人机界面,而B/s则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按入模式,尤其对于职能部门对历史数据的查询、视频图像调用过程中,可以通过B/s架构通过操作IE浏览器直接登录管理中心对外接口,验证后登录中心数据备份主机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从而实现了和公安机关的系统接入,保证公安机关和本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对有效数据的查询,另外一方面也和公安网做到了有效隔离,保证公安网的安全性。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2

摘要:采用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和周界报警技术来组建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各工艺站场内部布设网络摄像机,在站场围墙上布设红外对射探头,并实现红外报警和视频监控联动,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网将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实现视频图像的同步调看和远程控制。

关键词:网络视频监控光纤传输周界报警

1概述

为满足长输管线安全生产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拟在管道沿线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地把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和险情图像资料传送到各站场控制室和管道调控中心,使险情或隐患被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方案选择

根据现场条件及工艺站场的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技术的实用性,管道安全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监近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来组网。

2.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模拟视频监控、基于微机平台/嵌入式系统的(半)数字视频监控和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1代监控技术)视频信号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并由模拟矩阵主机进行信号处理。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再到录像机、监视器,全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与图像存储。而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2.1.2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第2代监控技术)1)基于微机平台的DVR(第2代监控技术)。DVR系统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至数字化的可选方案。

视频信号仍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图像存储。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和监视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而控制主机的处理、控制及存储是以数字信号进行的,故准确的讲应为"半数字监控"技术。

(2)嵌入式DVR(第2.5代监控技术)。嵌入式DVR指的是在传统DVk的基础上扩展了网络功能的DVR产品,使得更多的用户可以进行访问。正是由于这种产品开发的理念,使得带网络功能的DVR产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DVR,其主要功能仍然是DV存储,这也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是在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中,监控点也有限。

2.1.3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第3代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监控技术,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并通过网络数字矩阵主机(IPM)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调度、存储和控制等功能。此外,周界报警、门禁等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也可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通过网络复用进行传输,并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与控制。

2.2监控方案比选

(1)第1代模拟监控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考虑用该技术组网。

(2)第2代DVR技术,由于前端还是模拟传输方式,而模拟视频线和控制线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00m以内,对于规模较大的工艺站场,有少量的监控点与控制室的距离较远,必须再加线放才能满足传输需求,增加了传输成本。

(3)第3代网络监控技术,优势就在于传输不受距离限制,组网方便灵活,更适宜于网络传输和远程控制。

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到管道视频图像信号的远传需求,结合各站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来实现管道工程监控图像的采集、传输、实时监看、存储和上传。

2.3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与监控系统共同构成统一的安防网络。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周界围墙上安装红外探头,类似于在围墙上布设了一道看不见的电子墙,当有人非法穿越围墙进入站场时,触发报警并输出信号进行报警联动。

3方案设计

3.1监控系统

3.1.1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前端摄像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和防护罩等。前端的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摄像,把摄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压缩处理。

在各工艺站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摄像机若干台。在站场的工艺装置区安装防爆型枪式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在所有出入口、道路、围墙和其他重点部位安装网络智能球型一体化摄像机(集成视频服务器),内置低照度彩转黑多倍摄像机或宽动态低照度彩转黑一体机,可根据需要远程控制镜头拉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3.1.2传输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图像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信道。把现场摄像机发出的电信号及报警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息)传送到控制室,一般包括通讯线缆(双绞线或光纤)和线路驱动设备(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

为保证传输信号质量,前端网络摄像机通过敷设光缆线路以及两端配置光纤收发器将视频、控制信号传人站场控制室,再通过交换机连接主控计算机进行图像监视和信号控制。

3.1.3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部分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的功能有:①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②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③图像信号的切换、分割、记录和打印等;④对前端设备的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及全方位云台等进行控制,以完成对现场全面详细的监视。

拟在各站场监控室配置1~2台监控计算机进行现场视频的显示和控制;并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系统将图像和报警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在调控中心通过数字矩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管道传输网里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经过授权进行现场图象浏览,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信息。

3.1.4显示及存储系统设计

监控设备置于各站场及调控中心的控制室内,不需另建监控室。在监控室采用液晶显示器和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组合为电视墙,进行实时监视;录像系统采用普通PC或数据服务器,设计整个录像系统可以连续保存录像资料半个月,并支持录像与回放。

3.2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前端的对射探头(安装于站场围墙上)、报警主机(安装于站场控制室)及一些辅助设备(电源、显示地图和警铃等)构成。

系统采用在围墙上安装两束或四束红外对射探测器,对站场进行翻越防范。当发生非法翻越,有人闯入禁区时,探头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站场控制室,实时显示防区位置并记录,方便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准确处理,并可与站场录像监控系统联动,将非法越界事件进行实时录像。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3

一、2014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区环保局要求,并按照市环保局下发的《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环境信息化和自动监控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区环保局《关于印发<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及2014年目标考核任务的通知》文件,扎实工作。

(一)落实我区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考核责任。企业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达到75%列入国家减排考核三条红线之一,中心把这项工作列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专人强化平台值守,建立运维台账。总体情况是:1月传输有效率是71.3%,2月传输有效率是99.66%,3月传输有效率是99.23%,4月传输有效率是99.63%,5月传输有效率是99.48%,达到了国家75%红线指标的要求。

(二)配合省、市做好国控重点污染源现场端建设。今年全省将对457家国控企业安装视频监控,我区3家国控企业已经通过现场调研。另外徽记食品也申请安装视频监控,这将有助于今后执法效率的大大提高。

(三)完成了“12369”语音和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的链路割接工作。

(四)积极推动环境信息应急中心达标建设和省控监控系统建设。现已拟定达标建设方案和企业现场端建设方案,由于我区在开展各平台整合,现已将方案移交区信息中心。

(五)加强业务系统的运维,保障“12369”语音系统,国控平台、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等安全运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和网络安全。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环境信息应急中心平台建设进度,确保我区平台整合后满足业务目标要求。

(二)制定环境应急演练方案,预计在9月份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加大应急物资储备。

(三)继续做好自动监控传输有效率指标不低于75%。

(四)做好视频会议系统联网建设,待市上视频会议室建好后,保障顺利接通。

(五)强化环境信息能力达标建设。采购办公设备,引进环保人才,开展业务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4

关键词:通信信号;防灾安全;安防监控;应急;评审

高速铁路运输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建设针对大风、暴雨、大雪、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监测的智能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使铁路系统有抵御灾害的能力。当高铁列车高速行驶时,还需要考虑落物对行车的影响和其他安全风险的监管。本文以客运干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评审案例,运用评价管理科学方法和铁路信息通信专业知识,解析、探讨设计方案评审过程及要点内容。

1智能防灾安全监控建设项目概述

高铁客运干线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需求主要是保证高速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在突发情况下能应急调度列车限速或停运。高铁线路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风级、雨量、雪深、异物侵入、安防监控等监控模块以及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模块,该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配置20个风监测站点,16个雨监测站点,10个雪深监测站点、30个异物监测站点和152个联动视频监控点位,并预留地质灾害监控子系统接口。智能防灾监控系统是基于MSTP多业务网络通信之上的集灾害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安全行车的统一平台。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及实施,在现场监测设备的GSM-R基站或车站的机房内部署现场监控单元和视频监控前端机,按照的现场接入监测传感器分类,配置灾害监测的监控单元主机;在工务段机房部署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并在路局工务处部署工务终端;在调度所行调台部署防灾监控终端及调度设备;各监控单元与综合工区、调度所间通过路由器或核心交换机构成传输网络,规划线状网络覆盖局界基站;防灾监控系统在完成异物侵限功能的现场监控单元处通过接口与列控系统连接。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架构如下图1所示。

2项目评审指标

在设计方案的初步评审过程中,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设计指标,为具体评审内容提供依据。项目评审指标主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立项依据的必要性:智能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依据和标准化原则主要包括《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要求、《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运基[2009]719号、《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方案》运技基础(2010)739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科技运[2008]151号),以及气象、地震台网、防雷接地、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建设项目目标:保障高铁运营安全目标,在智能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的阶段进度支出目标和年度规划设计目标合理性、清晰性及衔接性进行初步评价,就目前方案内容,基本达到大部分设计功能,但还需提升智能应用指标。技术可行性:项目建设的需求分析是否全面、数据信息量测算是否准确可靠,需要评价建设需求的合理性。评价系统功能设计符合建设要求,业务流程的逻辑性比较清晰;应用主流的技术架构,实现技术路线比较成熟,对于新增数字视频监控接口应当标准化。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评价项目创新性须突出视频联动亮点,在成熟实用的技术基础上,突出智能化应用特色;初步建设方案预计达到了稳定性,调度中心基本具备信息系统管理手段,可以考虑创新技术应用,升级软件模块:安全态势分析、预警与应急救援、大数据分析决策功能,能提出辅助决策分析信息,以供应急调度指挥参考。系统安全性: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包括设备、环境、人员、行车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等;完善数据信息的安全体系,具有完整的自检测和诊断分析功能,保证实施和系统数据自身的安全性,修复系统安全漏洞,预防病毒入侵。方案应具有抗雷电及电气化铁路电磁干扰的能力及体现出设计要求,现场设备接入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或牵引变电系统接地网,设计接地电阻不大于1。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方案中主要设备工业标准须体现详细的性能参数,满足可靠性要求。由于项目对交通运输安全要求极高,基础设施上的关键设备需要双机热备,并且系统及设备的MTBF不小于2×105h,设备的MTBF不小于1×105h。可扩展性:设计方案有实用性的功能外,还需具备预留的铁路其他系统的对接接口,主要是智慧安防系统的接入。评价模块化的子系统模块化设计能力,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备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支持兼容子系统的接入及其所引起的系统容量、功能等方面的平滑扩展。可管理和维护性:方案体现详细应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具有较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远程维护功能,设备有故障及时报警和处置管理。实时性:设计的报警信息的延时不应超过1s,列控、牵引供电系统等接口电路延时不应超过500ms。费用与经济效益性:保证高铁运行安全,体现社会经济发展价值。根据高铁专线现场实际情况,在重点安全防控区域需要增加监测站点,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资源,其他点位调整监测点位,优化实施工期,考虑建设工艺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3项目评审内容要点

3.1现场传感器监测子系统设计要点。大风监测方案中,设计方案针对北方风季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风速变化快的强对流短时大风,预警时间不少于2min,风速变化慢的季节性大风,预警时间不少于5min,列车根据风级限速运行。对于监测点位设置,在城区或风量较小区域,依据设计要求优化监测点位和数量,风传感器宜采用双套部署,确保工作可靠性。雨量监测方案中,当南方汛期高铁行至雨水较多位置时,调研分析降雨量与水害发生的关系,合理确定雨量监测报警方式和门限,报警门限参考值30~50mm/h。在设计方案优化配置雨量监测点位,按要求增加雨量监测和报警站点。北方冬季大雪较多,设计中考虑优化雪深监测站点,传感器要求具有IP65高防护等级,降低工务维护量。异物侵限监控方。案中,铁路限界的异物触发列控系统使列车产生紧急制动。异物侵限监测传感器要解决野外高温湿热复杂环境供电问题,电缆布放应为防腐蚀防护层,可免维护长期使用。3.2基站监控单元现场监控单元设计在GSM-R基站机房机柜内,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现场各监测子系统都与监控单元连接,满足风向风速、雪深、雨量、落物以及地质灾害视频联动等传感器测控子系统的接入和监控,设计要求预留其它灾害监测子系统扩展接口。在设计中要求采用采用双路UPS电源,配置设备板卡满足热插拨和热切换性能指标,设备宜采用绿色环保、低功耗的设备,要求有高可靠性。3.3监控数据处理设备。设计架构由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视频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络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维护终端等设备组成。为安全稳定和预算费用考虑,要求在方案中把核心系统设备都设计为双机热备和无缝切换,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设计规划数据库存储风、雨、雪、地震等灾害监测数据以及报警、预警及设备故障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3年,数据容量满足要求,数据并发访问查询性能优化设计。3.4工务段防灾中心。设计方案中工务段配置终端设备、告警设备、UPS电源等设备。要求异物侵限监控设备具备远端电网传感器的状态检测反馈,保证系统在真实环境满足安全和稳定可靠。3.5调度所防灾中心。设计方案由防灾监控终端、通信服务器、UPS电源、可视化大屏等设备构成。调度系统监控界面设计简洁,能直观显示强风、雨雪、异物侵限、视频图像等灾害的报警预警信息,需要完善相应的行车管制预案与救援应急预案。二次定制开发符合业务新增的灾害大数据分析及辅助决策需求。配置通信接口设备实现与CTC系统、运营调度系统接口,传送相关信息,接收铁路时间同步网二级母钟设备的授时信号并向监控数据处理设备授时。

4项目评审结果及咨询建议

(1)在设计方案中,实施条件和保障工作没有体现出来,包括实施单位、技术团队数量、组织机构、具备的建设场所、设施设备及其他支撑保障条件,要求具备项目管理制度。设备施工图设计需要考虑与铁路土建工程对接和协调实施工序。(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不够详细,项目执行的时间安排与相应产出应该合理安排,根据实施工序,优化调整甘特图,合理组织安排人力资源和机具。(3)雨监测点站点设置不足,设计方案需要合理配置大雨监测站点数量,保证安全要求。(4)设计方案文本后面应该附上设备和预算清单,建设造价科学准确、合规合理,明细表中每项具有明确的测算依据,符合铁路运输相关的行业标准,足以保障完成相应阶段性任务。(5)当防灾安全监控前端站点靠近山区,雷雨天气较恶劣,站点设备或板卡易被雷击坏,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建议在方案内增加防雷单位。(6)智慧安全对接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发展方向,需要提升安防监控的图库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和危险行为识别分析能力,通过软件模块的升级,提升防灾安全的预警和防范能力,在安全和地质灾害联动视频,推送报警信息。(7)高铁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未与交通运输部、路局办公联网,报警信息等无法实现共享,建议整合原有设备和资源。(8)完善设计方案内容和附件文档,包括运维绩效指标表、项目实施方案等资料,正式的设计方案要体现出项目评审内容要点。(9)智能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运维阶段,涉及网络通信、弱电设备以及机房环境的运维服务,需要配置相关人员和费用。

5结语

随着高铁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开展,防灾安全监控作为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受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智能防灾安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评审方法,具有信息技术咨询上的参考性和适用性,可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弱电和信息通信技术方案的相关设计方案评审提供参考,通过项目评审要点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04]157号,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2004,12,30

[2]铁信息[2005]4号,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S].2005,1,12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5

一、电子监控巡查系统概述

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电子监控巡查系统是利用现代数据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对各考点、考场、考试过程进行全时电子监控,为适时掌握考场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收集并提供即时的图像资料。

二、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的具体项目

1.区级电子监控中心1个,地点设在区招生办。

2.考点监控中心2个,每个考点学校各一个(区二实验小学考点监控中心设在二楼网络控制室,市一五一中学考点监控中心设在三楼电子备课室)。

3.考场90个(含备用考场),其中区二实验小学考点35个,市一五一中学考点55个。

4.考点保密室2个,每个考点学校各一个(区二实验小学考点保密室设在三楼财会室,市一五一中学考点保密室设在三楼财会室)。

5.考点考务办公室2个,每个考点学校各一个(区二实验小学考点考务办公室设在一楼正门东侧第一个教室,市一五一中学考点考务办公室设在三楼多功能教室)。

6.考点走廊监控点46个,其中区二实验小学考点16个,每个楼层4个;市一五一中学考点30个,每个楼层6个。

三、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地方为主。根据省政府要求,县(市)区政府自行做好本县(市)区各考点的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工作。建设电子监控系统所需经费按吉政办明电〔2012〕15号文件精神,所需资金以市(州)、县(市)区政府投入为主,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二)规范建设,注重实效。在建设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工作中,必须统一功能、统一技术标准;要统筹考虑各类考试需求,兼顾当前和今后教育考试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监控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必须安装、使用国家认证的安全系统,并建立必要的保密制度和措施。要加强与公安、经济、保密等部门联系,确保电子监控系统安全、稳定、高效。

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四、时间安排

2012年2月24日前,成立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2012年2月26日前,召开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

2012年2月28日前,做好资金、考点、设备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招标和经费预算工作。

2012年4月20日前,完成各考点监控巡查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及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2012年4月30日前,接受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子监控巡查系统进行检查验收。

2012年5月11日至21日,接受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经济局、区监察局等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组织协调此项工作,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监督到位,确保系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务必要保证按时、保质、全面完成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任务。

(三)积极筹措资金。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确保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省财政补助资金要专项用于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成后的设备维护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6

2012年前三季度,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各窗口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52937件,办结52935件,办结率99.99%,其中行政许可事项或公共服务事项8220件,收费事项44717件,收取各种税费1050.4万元。

二、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

我股还根据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县行政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会行管办字[2012]8号),并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学习了该方案,根据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在窗口中开展学雷锋活动。8月中旬,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各窗口工作人员在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大会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对我办开展“两个永远”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安排部署。

三、推进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和网上审批系统应用

我股认真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应用,不定时督促各窗口单位运用网上审批办件,联合效能机关对全县各单位应用网上审批系统办理审批事项的情况进行效能通报,进一步强化了各窗口单位运用网上审批系统办件要求。及时解决各窗口单位运用网上审批系统办件时遇到的各类问题。9月初,我办配合第三纪工委和县纪委监察室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县各单位行政审批“两个集中”改革和网上审批系统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工作方法,合理的建议进行了调研,为县里推动这两项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前三季度,进驻中心各窗口单位共有林业局、房管局、人保局、城管局、交通局、环保局、人防办、水利局、人口计生委、城建局等18个窗口单位在网上审批系统上受理各类审批事项合计10211件,办结10111件,办结率99.9%。

四、加强全省视频监控系统管理

我股结合集中整治年活动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全省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作风建设,根据省、市监察机关要求,联合效能办组织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学习了《省电子视频监察系统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赣监发[2012]1号),明确视频监控系统的监察范围并配备了两名专职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员。针对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问题,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双休日除外),填写好值班登记表,实时监督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登记通报,每月形成视频监控系统值班小结及时反馈到县效能办,对被效能办通报的单位每月在中心窗口考核中作相应的扣分,杜绝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时间随意脱岗,迟到、早退、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

五、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管理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市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办字〔2011〕59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我股起草了《关于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通知》(会办字〔2012〕9号),通知明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入驻窗口和进驻事项,规范了机构名称和工作职责,对加强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系统的高效运行

要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系统高效运行。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各窗口单位统一使用网上审批系统服务平台进行事项的审批,逐步杜绝事项补录现象,引导办事群众通过电子网络申报办理事项,减少群众来回跑的次数,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确保今年网上审批办件量达到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100%。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三级等保

进入21世纪后,大型城市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缓解、城市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均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难题,而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但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及安全风险也日渐突显。其中,综合监控系统集成和互联了轨道交通众多信息化系统,往往面临较之传统信息化系统更为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要从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上线、生产、运维到废弃的整个漫长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考虑网络安全问题,要在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的同时,同步做好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1综合监控信息安全建设目标

综合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目标,应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成功经验及项目建设面临的实际安全风险出发。综合上述视角,要真正做到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应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相关要求,将等级保护建设的思路作为最佳实践,以组织制度保障结合有效的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综合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监控系统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技术体系,从网络结构到内部流量行为、再到主机本体的全方位技术防护措施,提供三级等级保护要求的相应软硬件及完整的信息安全设计,从而保障综合监控系统平稳、安全、高效运行。

2基于三级等保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8448-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相关标准,将等级保护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模块,其中技术部分包含: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运维管理共五个方面;管理部分包含: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物理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信息安全管理以多个子策略构成了三层结构的完备体系,采用自顶向下的树型结构,顶部把握原则方向等宏观层面,向下逐步过渡到具体措施等微观层面。在信息安全管理树型结构中,树顶代表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高纲领,是对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宏观策略的阐述,以凝练的语言描述了信息安全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树干部分代表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是对最高纲领的分解和进一步阐述,侧重于具体要求的实现方法及途径,并总结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以更好的指导安全工作;树根部分代表了操作层面,基于树顶和树干的相关策略要求,在树根层面要与实际的网络和应用环境相结合,以闭环、动态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编制具体的细则、流程,具备最直观的可操作性。

3综合监控安全防护技术方案设计

3.1防护总体思路。为满足综合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建设中的若干需求,采用某品牌的工业防火墙、工业审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工业漏扫系统、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审计系统、工业监管平台系统等硬件设备及工业卫士软件产品分别在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等节点及设备维护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培训系统等系统按需部署安全防护措施,达到等保合规并解决安全隐患的方案效果。根据需求背景和等保技术防护思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防护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层面:1)安全区域边界:通过安全设备及网络设备合理划分安全域,实施访问控制及攻击防护满足等保中网络安全的部分要求;2)安全通信网络:通过旁路监听与智能分析技术,对系统的控制、采集请求,数据库存取、系统运维等关键行为进行审计,对攻击及时预警,满足等保中网络安全部分关于安全审计的相关要求;3)安全计算环境:通过符合工业特色的终端安全防护软件对综合监控系统中使用的计算终端进行保护,防止误中病毒等情况的出现,配合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有关设计,满足等级保护中关于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的相关需求;4)安全管理中心:通过综合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安全产品日志的统一采集、分析及主要防护设备的统一运维,形成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安全运营中心,统一维护日常的信息安全防护,对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攻击行为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撑。3.2安全区域边界。(1)控制中心边界防护在控制中心端,应划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区域、线网中心互联区域、培训系统区域、仿真测试系统区域、综合监控系统和子系统互联区域。根据所隔离区域间的流量特征和防护需求,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区域应采用具备访问控制功能的入侵防御系统进行隔离,其他区域间采用工业防火墙进行隔离。具体部署位置为包括:线网中心外部系统与中心综合监控连接处、前置通讯机与中心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处、网管系统交换机上联处、仿真测试系统交换机上联处,如图2所示。(2)车站边界防护在车站端,应划分为综合监控系统内部区域和系统互联区域,根据所隔离区域间的流量特征和防护需求,区域间采用工业防火墙进行隔离,具体部署位置为通讯前置机与监控系统内网之间,如图3所示。(3)车辆段边界防护在车辆段,应划分为培训系统安全域、设备维护系统安全域、综合监控系统内部区域和系统互联区域,根据所隔离区域间的流量特征和防护需求,区域间采用工业防火墙进行隔离,具体部署位置为设备维护系统交换机上联处、培训系统交换机上联处、前置通讯机与监控系统内网之间,如图4所示。3.3安全通信网络。(1)控制中心网络风险分析控制中心的安全通信网络保障通过工业审计系统和数据库审计系统的部署实现,工业审计通过旁路模式部署,通过交换机镜像流量方式获取数据源进行分析,根据业务需求,工业审计系统分别部署在控制中心主交换机、软件测试平台内部及网络管理系统内部,见图2。其中,部署在控制中心骨干网络的工业审计采用双机部署保障对风险的不间断识别;网络管理系统与软件测试平台安全域内部的工业审计采用单机部署。此外,数据库审计系统通过旁路部署的方式,部署在网络管理系统安全域内,通过该系统对数据库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多方位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审计功能对数据库所有操作进行审计,提供事后追查机制。(2)车站网络风险分析车站的安全通信网络保障通过工业审计系统的部署实现,工业审计采用旁路模式部署,通过镜像流量进行分析,采用双机保障对风险的不间断识别,见图3。(3)车辆段网络风险分析车辆段的安全通信网络保障通过工业审计系统的部署实现,工业审计通过旁路模式部署,通过交换机镜像流量方式获取数据源进行分析,根据业务需求,工业审计系统分别部署在车辆段主交换机、培训系统内部及设备维护系统内部,见图4。其中,部署在车辆段主干网络的工业审计采用双机部署保障对风险的不间断识别;设备维护系统与培训系统安全域内部的工业审计采用单级部署。3.4安全计算环境。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及车站对工业终端及工业终端承载的应用业务、核心数据的防护通过在终端部署工业卫士软件实现,需要在控制中心、车辆段、车站的各类工作站、值班站、服务器上部署工业卫士。工业卫士采用轻量级的软件“白名单”机制,仅允许运行受信任的PE文件,完善相应的加固策略,提升安全级别,有效阻止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执行和被利用,实现工控主机从启动、加载、运行等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同时对USB端口等接口进行全面管控,U盘等未授权设备无法接入终端计算机,有效防范通过USB接口发起的高级攻击。综合监控系统在控制中心网络管理系统机房中设置了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利用其对全部信息安全设备进行整体而全面的管控。3.5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在网络管理系统中部署,由工业监管平台,工业漏洞扫描系统、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等系统组成。其中,工业监管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设备及软件)负责对日志的采集分析、对资产、风险的管理,对安全事件的处置分析和对主要安全设备、软件的统一运维。工业漏洞扫描系统通过定期扫描的形式发掘系统中存在的漏洞、问题。统一运维管理平台为运维堡垒机系统,对系统的运维操作进行审计和管理。

4结束语

本文针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符合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建设方案设计。方案根据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综合监控系统内生特性的安全防护体系,对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培训中心、网管中心、维护管理系统等从网络边界安全、网络通信安全、主机安全及综合安全运维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安全部署设计和安全服务咨询设想,为今后轨道交通综合监控项目安全防护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青岚昊.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安全设计[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1(4):53-55,64

[2]阿曼江•阿不都外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措施[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3):70-72

[3]于力.防火墙与计算机安全研究[J].软件导刊,2010(2):127-129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生态建设大会精神,坚持以率先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城市为目标;以打造生活舒适便捷、环境质量优良、生态景观怡人的市容环境为着力点,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工作力度,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整治行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机动车排气污染联防联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淘汰高污染黄标车,年内力争淘汰高污染黄标车669辆以上;深化油气污染治理,10月底前完成建成区现有19座加油站、28辆油罐车的油气污染治理任务;进一步完善公安交警部门自行履职长效机制,加大黑烟车治理力度,在道路上行驶的黑烟车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普及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严格执行新车国Ⅳ排放标准,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三、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加快淘汰高污染黄标车

1.参照市区高污染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月份草拟本辖区高污染黄标车淘汰经济激励政策,尽快提交市长办公会,以加快黄标车淘汰进程。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2.按照《2012年全市高污染黄标车淘汰和油气污染治理计划》要求,制定黄标车淘汰工作月度计划,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加大黄标车停放地监督抽测频次等措施,促进高污染黄标车提前淘汰,确保按时完成淘汰任务。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二)全面开展油气污染综合治理

3.参照市区油气污染治理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3月份草拟本市油气污染治理以奖代补政策,尽快提交市长办公会,以推动油气污染治理工作进程。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4.按照《2012年全市高污染黄标车淘汰和油气污染治理计划》要求,制定本辖区油气污染治理月度计划,加快推进油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5.按照国家油气污染排放标准要求,尽快落实专项资金,争取在年底前配齐油气排放综合检测仪器设备。

责任单位:经费管理站监控中心

6.对未按照国家油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和处理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储油库、加油站,一律不予审批。

责任单位:审批科

(三)加大黑烟车整治力度

7.协调配合公安交警部门,继续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路查执法工作,加大冒黑烟和无环保标志上路行驶车辆的查处力度,在建立起公安交警部门自行履职长效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确保此项工作继续保持七区五市领先位置。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8.科学掌握黑烟车构成比例的季节差异,有针对性的在冬季开展黑烟车集中整治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整治工程施工、客货运输等易发冒黑烟车辆。补充完善黑烟车易发多发重点行业和单位车辆动态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加大重点行业和单位车辆停放地现场监督抽测力度,对不达标车辆实施跟踪治理。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9.及时办理市局机动车冒黑烟转办的信访举报件。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10.协调配合交通部门组织开展对二级以上维修企业超标车辆维修认定工作,并对认定的超标车辆治理企业维修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维修服务优质便捷。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四)强化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

11.协调公安、工商部门,严格实施汽车国家第四阶段污染物排放标准,禁止低于国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在我市销售、挂牌或由外地转入。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12.协调工商部门定期开展车用燃油质量现场检查,扩大对车用燃油经营单位销售质量抽检范围,加大执法力度。对销售不符合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单位依法查处,定期曝光,确保建成区全部销售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燃油。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五)开展环境友好车队创建

13.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友好车队系列创建活动,在巩固以往创建成果的同时,适当调整环境优秀车队和标兵车队的创建比例,重在抓好“优秀”、“标兵”车队的示范带头作用。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宣传监督科

(六)加强机动车环检机构能力建设

14.在已实现全市环检、安检一站式服务基础上,深化环检机构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环检机构岗位技术比武和“服务零投诉”等竞赛活动,完善登门检测服务措施,为广大车主提供优质便捷的检车服务。

责任单位:监控中心

(七)加强舆论宣传

15.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宣传报道整治行动具体进展和工作成效,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知识下乡”活动,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扎实推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利用舆论的监督作用,开辟“曝光台”,对机动车排气污染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通过舆论监督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责任单位:宣传监督科监控中心

(八)强化监督考核

16.制定“整治行动”考核办法,纳入局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对“整治行动”工作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确保“整治行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实施步骤

(一)发动准备阶段(2012年3月上旬)

根据本方案要求,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目标责任,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广泛宣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理解和公众支持。

(二)整治实施阶段(2012年3月上旬-11月中旬)

按照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深入扎实组织开展“整治行动”,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全面完成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及时宣传报道“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到“整治行动”工作中来。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2年11月中旬)

总结全年“整治行动”工作情况,确保在各级的验收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9

关键字:云平台;信号系统;主用中心(MOCC);备用中心(BOCC);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

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城轨交通云平台的试点项目,云平台作为一个集中式的硬件管理和资源动态分配平台,上面部署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ATS)、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SupervisoryControlSystem,ISCS)、乘客向导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PIS)等一系列生产业务系统,以及企业的办公管理系统(OfficeAutomation,OA)。云平台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众多业务产生影响。其中ATS系统是最为关键的行车指挥系统[1],一旦其出现故障,整个控制中心将无法执行相应功能,因此异地设置一套独立运行的备用中心十分必要。同时,云平台依赖网络[2],存在时延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不足的问题。因此传统的ATS系统设计方案不能简单地平移部署到云平台,需要结合云平台的特点,探讨相关部署要求,并对原有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调整。本文对整个系统主用中心与异地备用中心(简称“主备中心”)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和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1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一般来说,主用中心是轨道交通调度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场所,备用中心不会频繁使用,故备用中心的云平台资源配置可以作简化处理,基于此进行主备中心需求分析。首先考虑选址问题,主备中心的选址不仅要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满足云平台机房的建设条件,还要考虑建设成本,交通的便捷性和专业保障等多个因素,以确保主备中心的选址科学合理。其次,实际业务需求是本次研究的核心,涉及使用、维护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

1)灾备需求。一旦主用中心遇到地震、火灾等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履行工作职能时,应立即启用备用中心执行监控任务,确保运营的连续性。

2)运维需求。当主用中心云平台需要进行短期整体性维护时,主用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借助于本地工作终端和备用中心的中央服务器,继续履行相应职责。为了保证两个中心可快速平滑切换,并具备实时监控的条件,通过对ATS系统自身功能和数据结构的梳理,细化出以下五点功能。

1.1现场设备监控

主备中心应同时具备实时监视功能,不仅要对线路的列车、轨旁联锁设备、轨旁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3],也要对整个ATS系统自身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在控制操作上,因为指挥权的专一性要求,只有唯一的中心可以执行行车调度控制功能,所以要避免主备中心同时指挥,以确保最终责任的界定。

1.2统一设备维护

主备中心异地建设,按照传统设置,需要引入两个维护团队,会带来较大的人力成本。转到云平台部署后,维护团队新增了云平台管理维护功能,相应的维护工作内容也会进一步增加。为降低维护团队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主备中心需要具备简洁的维护管理功能,借助于统一界面,实现对两个中心设备的远程维护;有了云平台后,对于个别设备故障,维护人员可以借助于云平台技术对设备进行远程修复或者虚拟资源重新分配,大幅缩短故障修复时间。相对于传统主备中心设置,可维护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1.3运行数据同步

ATS系统包含两部分数据:一部分是现场设备状态的数据,两个中心可以实时获取,无需两个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另一部分是主用中心才会产生的列车运行基础数据,如:用户管理、计划运行和列车出入库数据等。主用中心服务器需要在这些数据产生后,自动同步给备用中心服务器。数据同步速度必须实时,控制在秒级;数据内容也必须正确完整,在同步的过程中需要增加相关的完整性检查。两边服务器的实时正确同步才能确保两个中心业务切换的连续,对在线列车的运行不产生任何影响。

1.4主备中心切换

1)单一中心设备的自动切换。ATS系统是一个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出现中央服务器的宕机,就可能导致列车无法继续运行。因此,对单一中心的中央服务器都采用了硬件独立的双机冗余部署,按照主机和备机的运行模式进行设计:备机自动监测主机的运行状态,一旦主机出现宕机或设备工作异常,备机自动升级为主机,替代主机执行监控功能。

2)主备中心设备的人工切换。当主用中心发生云平台故障或者ATS系统中央服务器双机宕机故障时,控制权就需要切换到备用中心,启用备用中心的行车监控功能,切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主用中心完全无法工作,需要备用中心的人员激活列车监控功能,在备用控制中心进行相应作业;另一种就是主用中心的工作终端和网络还是可以与备用中心保持正常工作,这种场景下,主用中心的工作终端就可以切换连接到备用中心设备上,激活备用中心控制功能,进行指挥作业。这两种场景的切换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切换前后两个中心的状态需要保持一致,切换时间需要控制在秒级,切换操作对在线运营的列车正常运行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1.5工作终端交互

为满足主备中心的设备互为备用的需求,工作终端需要同时连接主备中心服务器:正常情况下,主用中心的工作终端用于行车调度指挥,备用中心的工作终端用于在线培训或在线维护。当主用中心发生故障情况下,主用中心的工作终端可以切换使用备用中心的中央服务器,继续进行行车调度指挥。也可以直接安排人员启用备用中心的工作终端进行行车调度指挥。

2选址设计

呼和浩特运营控制指挥中心是集中设计的基于云平台的中心[4],该中心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接入整个城市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容量。借助于云平台强大的可扩展能力,为后续多个线路的接入提前打好基础。主用中心新建了调度指挥中心大楼,并设计了统一的机房,充分满足了主用中心云平台统一机房的建设要求。在备用中心选择方面:首先,由于备用中心属于非常用操作地点,考虑建设成本的因素下,其设备可以减配。尽管无需主用中心同样面积的机房,但也需要充分考虑《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云平台机房建设的相关要求,能够支撑备用中心云平台的建设;其次,备用中心与主用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需要相距一定距离,确保两者之间满足灾备要求;最后,需考虑两个中心的专业支持保障能力,便于工作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快速到达。对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所有的场所考察后,设计了以下评估因素:建设成本尽量低、建筑空间支持云平台机房设备部署、物理地址距离主用中心10公里以上、网络建设与既有线路网络贯通便捷和工作人员出入交通方便。基于这些因素,借助层次分析法[5]最终评价得出1号线车辆段是轨道公司既有资产,运营成本较低;有足够的建筑空间,与主用中心地址距离20公里,满足灾备需求,也可防护外部其他故障;同时该地点也与1号线和2号线相邻,便于云平台网络快速实现与2号线网络互通;车辆段具备专业的技术保障人员,紧急情况需要调配其他专业人员到备用中心工作,也可统一安排通行,确保运营快速恢复[6];最终确定在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段建设2号线的备用中心。

3主备中心设计

3.1方案比选

控制中心设备部署主要包含工作终端部署和中央服务器部署两个方面。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终端部署方面,尽管云平台可以完成工作终端设备的虚拟化,也可以提供一套性能简单的操作终端,简称瘦客户端,其通过云平台网络和专用远程桌面协议完成与云平台内部虚拟机交互。因为工作终端包含了安全相关的功能操作,瘦客户端的这种交互方式无法证明相关操控的安全性,故工作终端只能按照传统定制化选型硬件进行部署。其次,在中央服务器部署方面,存在以云平台技术为核心和以ATS系统技术为核心的两种方案。方案1:借助于云平台技术的动态分配资源和资源热迁移特性来实现主备中心功能[7]。当云平台的内部网络或者计算资源发生硬件故障后,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故障检测和资源重新调度的功能,将当前虚拟机计算需求调整到其他硬件资源进行计算,从而提高整体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云平台支持热备份,即对在线的虚拟机相关资源进行在线备份。这些备份的虚拟机资源,在云平台主用中心发生严重故障后,借助于维护人员的操作,可以将主用中心备份的虚拟机资源迁移到备用中心云平台中[8](简称“热迁移”),重新启动运行,也可实现主用中心的功能。经过分析,这种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1)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识别设备故障,实时性不高;

2)在对虚拟机资源进行热备份时,云平台无法深入到每个业务系统的内部,只能将整个虚拟机资源的数据整体复制,浪费资源的同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3)云平台对备份的虚拟机资源热迁移后再次运行时,系统启动后会含有部分滞后的信息,可能会给现场在线运行列车发送错误的命令。需要维护人员进一步检查切换后的设备运行状态,才能投入运营。方案2:借助于业务层的主备同步方案[9],配合云平台进行兼容性适配。传统的设备配置方案包括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独立的物理设备。转为云平台后,服务器需要运行在云平台计算单元中,见图1。主用控制中心云平台计算单元借助于云平台的硬件资源部署了冗余服务器,构建了ATS系统强大的后台计算单元,保障信号系统实时信息收集、计算、分发和存档等工作。同时禁用云平台动态分配硬件资源的特性,借助于云平台资源管理系统,强制将各种服务器分别放在不同的硬件实体上,确保一旦发生单个服务器主机故障或者业务系统自身缺陷导致业务软件宕机后,业务层能快速感知[10],无缝切换到物理差异的备用服务器,可解决主用中心各个服务器双机运行的可靠性问题。考虑到备用中心属于临时阶段性的使用单元,因此备用控制中心云平台计算单元采用了单机简化配置的方式,满足备用中心可临时接管整条线路行车指挥的条件。备用中心与主用中心云平台保持相互独立运行,这种方案保留了传统方案主备切换的实时性要求,同时利用了云平台设备维护的便捷性。缺点是浪费了云平台既有的资源动态分配的灵活性,也增加了对云平台资源的消耗。比选上述方案,方案1节省资源,但ATS系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无法使用。方案2虽然浪费了部分资源,但是满足ATS系统的业务需求。因此,呼和浩特轨道交通2号线的主备中心设计采用方案2设计,通过ATS系统业务自身适配云平台技术实现主备中心,确保两个中心的可用性、实时性和可维护性。

3.2切换设计

主备中心设计的核心逻辑是实现两个中心之间的无扰切换,包含服务器与工作终端的切换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同步两个方面。应用服务器设计上,主用中心与备用中心需要实现同样的功能,备用中心保持与主用中心状态同步运行:主用中心各服务器双机以“主机-备机”方式运行;备用中心各服务器单机以“主机”的方式运行。这种主备中心同时以主机运行的方式属于双活设计,都具备对在线列车进行监控的功能;但为了明确两个中心的指挥权: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中心对全线设备发出控制指令。主备中心业务层面设计了“主用”状态,任何中心只有在获得“主用”状态后,相应的控制指令才可以下发给现场设备。传统ATS系统主备中心切换方案是主机和备机的切换设计:一个中心的主机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备机;一主用中心双机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备用中心服务器。这种设计经常会出现无必要的主备中心控制权自动倒切,也容易产生错误的数据同步。比如:在周期性检修时,维护人员对主用中心双机设备进行重启操作后,备用中心将会自动升级代替主用中心。检修完成后,维护人员需要操控备用中心设备,将控制权切换回主用中心。本方案中,工作人员在对主用中心设备双机重启后,在没有人工授权操作情况下,备用中心不会自动获得控制权,工作终端自动切换连接到备用中心,提供全线监视功能。等主用中心检修完毕后,工作人员激活主用中心的控制权,工作终端又自动切换连接到主用中心。所有的检修工作均在主用中心完成,无需再对备用中心设备进行操作。为了实现无扰切换,主备中心的应用服务器之间更需要保证双机状态的实时可靠同步。对于实时信息,主要是轨旁各种设备的状态,包括列控设备、联锁设备、车载设备以及ATS系统设备状态,由车站设备采集后同时发给主备中心的服务器。这样主备中心的服务器就能实时获取相应的信息,无需再在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对于非实时信息,如用户、系统参数、时刻表和出入库计划等信息,只能在具备“主用”授权的服务器上创建,然后借助于高可靠的数据同步协议,同步给另一个服务器。通过这种深入业务系统内部分类的信息同步,从而在有限的带宽资源基础上,在控制权切换后,完成两个中心之间实时和可靠的信息同步,实现两者之间无扰平滑过渡。

4方案实现

4.1系统架构

呼和浩特2号线的ATS系统是一个横跨传统车站信号设备、云平台计算中心和主用中心控制大厅/车辆段灾备控制中心的三层架构,见图2。

1)车站信号设备作为现场终端节点,采集现场列控设备的状态和发出控制指令。主要包括车站服务器、车站现地工作站、网关服务器和车站网络设备等,其中车站服务器和网关服务器是其中最关键的节点,这些设备等同于云平台的边设备,计算功能比较单一。2)云平台计算中心包括主用控制中心和备用控制中心两个独立的控制中心:主用控制中心的云平台虚拟机中包括双套的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和数据库服务器;备用控制中心的设备包括单套的应用服务器,通信前置机和数据库服务器。这两个控制中心是ATS系统的大脑,负责实时状态信息和行车计划调整计算;。

3)主用中心控制大厅和车辆段灾备控制大厅的工作终端设备主要是辅助中心云计算节点,提供人机交互操作。在主用中心控制大厅包括多套工作终端,分别用作调度主任工作站、调度工作站和维护工作站等;在车辆段灾备控制中心也部署了少数工作终端,分别用作调度主任工作站、调度工作站和维护工作站等;在这些工作终端中,调度工作站是最关键的设备,确保ATS系统安全操作的安全性。

4.2整体数据流实现

ATS系统数据流交互包括纵向和横向数据流。在纵向交互方面,包含自下而上的状态数据和自上而下的运行控制数据;在横向交互方面,主要是各个区域内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1)纵向自下而上数据流:车站的信号设备一直与联锁设备、轨旁列控设备和车载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时获取当前线路的计轴、道岔、信号机、屏蔽门、轨旁列控、车载和车辆等一系列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同步发送给主备中心的应用服务器,进行缓存和记录,并同步给当前连接的终端,提供在线监视服务。

2)纵向自上而下数据流: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或者调整当前列车的运行计划等,这些指令会由工作终端发给连接的应用服务器,经过合法性检查后,在当前应用服务器内部执行或下发给对应设备所在的车站服务器执行。执行结果,由执行单元借助高可靠的数据通信协议同步发给备用的应用服务器,完成相应的信息同步。如:有授权的主用中心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创建当天时刻表指令后,会完成新的当日时刻表创建,并同步发给备用中心应用服务器,创建相同的当日时刻表。一旦发生两个中心之间的切换时,因为其内部信息一致,实时处理产生的结果会保持一致,则不会影响现场设备的运行。

3)横向数据流:车站服务器执行关键信息的处理,也负责与车站联锁设备接口;网关计算机负责与轨旁列控设备接口,将获取的信息经过预处理后发给车站服务器,车站服务器汇合联锁设备数据和列控设备数据,统一处理后,发给车站现地工作站和主备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在主备中心云平台中,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现场历史数据和各种时刻表信息的存储;通信前置机负责实现ATS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互,如综合监控,乘客向导等系统交换列车运行、计划信息等;应用服务器是控制中心的核心,从数据库服务器存取各种数据,配合通信前置机完成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最为关键的就是完成与工作站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数据之间的交互包含云平台内外数据的交互,也包含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这些数据交互需要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主备中心云平台内部,在通信前置机对外接口上部署云内防火墙[11],实现ATS系统业务与其他系统业务之间数据交互,满足云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信息安全的要求;云内与云外设备之间数据交互,主要是云内的应用服务器与云外的工作终端和车站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云平台接口交换机和ATS系统云外交换机之间需要各自部署硬件防火墙实现云内外的信息安全隔离。

4.3主备中心切换

主备中心切换实现包含双机自动切换和主备中心授权切换。双机自动切换在主用中心内部进行。主用中心内部配备了两台功能相同各自独立运行的服务器,如应用服务器A机和应用服务器B机,一台作为主机运行,一台作为备机运行。这两个设备之间采用设备健康度诊断的方法:备机实时监控主机设备的运行状态,周期性交换两台服务器的健康度诊断结果。当备机发现主机设备故障或者健康度出现降级时,备机自动通知主机退出,同时将自己升级为主机,接管线路运行,保障ATS系统可靠运行。主备中心授权切换是主备中心之间的控制权切换,采用人工授权的方式。根据既有轨道交通调度管理规则,线路的控制同一个时刻只能被一个中心管理[12]。因此,在主备中心“主用”授权转换功能逻辑见图3。系统初始化时,授权令牌处于无授权状态;主用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图4工作终端授权交互界面进行操作;发出授权指令后,两个中心的应用服务器会进行交互检查,在确认满足唯一性控制要求后,正式给予授权。同时,工作终端的主备中心图标将会显示授权状态,便于调度和维护人员清晰了解当前授权中心。若此时备用中心人员也尝试操作授权该令牌,则返回错误;若备用中心需要获取授权,则必须在主用中心释放该授权令牌后,才可以人工申请。除人工操作之外,主备中心也会实时监控该令牌授权的持续有效性,避免一个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双机宕机后,授权令牌无法释放,进而进入死锁状态。当这种双机宕机场景发生时,授权令牌在一定周期超时后,系统自动复位到初始无授权状态,等待人工操作授权。

5总结

该主备中心设计方案一方面保留了传统主备中心设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实现了主备中心在云平台上的稳定运行以及相互之间的无扰切换;另一方面,借助于云平台的虚拟化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主备中心设备的可维护性,使得设备远程维护管理方式更加便捷,借助于云平台瘦客户端即可完成ATS系统设备的资源巡检,远程重启和重新部署等一系列的工作,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极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工作量。目前该方案已在呼和浩特2号线ATS系统中完成部署,经过一年多的现场实际运行和主备中心倒切测试,充分证明了整个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2号线实际运营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主用中心数据库故障,调度员及时切换到备用中心,继续开展行车调度工作,实现了设备迁移,但人员工位保持不变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案可行性,后续将进一步推广到其他轨道交通项目中。

参考文献

[1]周公建,满化录.北京市轨道交通亦庄线ATS子系统设计[J].市政技术,2010(S2):366-370.

[2]黄龙,张博.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建设方案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2020,56(9):76-80.

[3]孙梦剑.浅谈地铁无人驾驶线路主、备控制中心的设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3511.

[4]吕梅新.浅谈云灾备管理平台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3):53-55.

[5]骆成蹊.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解决异地灾备数据中心选址问题[J].现代电视技术,2022(9):110-114.

[6]齐麟.地铁清分中心灾备系统设计的几点建议[J].科技风,2018(10):195.

[7]陈晓,张龙军.一种双活云中心灾备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5(23):110-111.

[8]陈瑞军,孟伟君,胡晓伟,等.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容灾方案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9):184-188.

[9]李苏雯,康进谮,李连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主备用中心切换功能分析[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9,18(5):45-48.

[10]周公建,袁汪凰,李建彬.ATS系统动态时间同步方案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21,57(10):86-91.

[11]魏喜莲.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备部署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21,57(4):41-47.

监控中心方案范文篇10

关键词:监控;机房;空调;加湿;规范化

一、前言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企业现代化计算机房的安全管理受到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运行环境较为复杂,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进而带来更大的损失。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使得传统机房管理模式以及运维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1]。目前,研究院计算中心机房保障着全油田A1、A2系统、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库、地震资料处理集群、公共服务器、集群存储、核心网络等众多的油田及院内重点设备,由于机房场地设施陈旧、监控设备缺失、运维人员短缺等原因,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和管理隐患。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使得传统机房管理模式以及运维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为保证计算机房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严格做好运维与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实践,采取有效、高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优化,建设具有现代化优势的绿色计算机房,从而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

二、功能模块

(一)低成本安防监控系统

当前,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已经成为支撑现代化企业正常运营的中心,机房区域的精细化管理举足轻重,任何一个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意外系统中断或设备损坏都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为了减少这种损失,需要先进、可靠的机房监控预警系统来实时采集和感知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3]。监控预警系统必须能够随时随地观察和监控到机房的情况,并能及时地发出预防性报警,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完善的机房监控系统应该具备三大特点:a.能够实现从设备运行情况到机柜微环境再到机房整体环境多层次的监控;b.有丰富的阈值设置以监测出危机的存在,并能有丰富的预警方式和预警流程,保证相关人员能够收到警讯,达到预警的目的;c.网络化、智能化,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看机房内的情况。本系统总体上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服务器、存储、交换机、传感器等部署在机房内部。软件部分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对硬件智能出口的数据采集部:仅采集原始数据(如温度、气体、湿度、浓度等),并以UDP协议上传到服务器;另一类则是与图像监控相关:从摄像头读取监控数据,利用FPU运行机器学习的预训练模型推理,分析出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中的物体名称、位置、大小等属性参数,再将参数包以UDP协议上传到云台上。如图1。利用智能摄像头、水侵、温度传感器等低成本商用安防设备,自建“无线+有线”的物联网模式。同时,利用智能摄像头、水侵、温度传感器等安防设备,自建“无线+有线”的物联网络模式。自动报警信息服务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对机房自动监控平台的自动化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自动报警信息服务使用了一套算法来自动监控是否监控数据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根据管理员的设置异常信息反馈机制,通过自动报警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利用以上主要功能来监控计算机房的环境数据,通过数据阈值设定和对比自动判断数据异常,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提供时间区间监控数据展示,方便监控平台管理员回溯监控数据。系统大屏幕可24小时实时监控机房区域运行情况,相关人员可通过手机实时获取监控视频、温湿度、漏水等异常机房状态。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在最短部署时间内恢复对计算机房的监控和安全管理,有效解决了特殊情况发生期间人员无法到现场、无法实时巡检的问题,保障了机房环境的安全[4]。

(二)空调优化改造

计算机房空调制冷系统送风气流走向的科学规划是解决机房环境温度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节能增效的有效途径。目前机房专用空调上送风方式主要采用风帽直接吹送和风管送风两种常见方式,但在空调实际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导致气流短路循环,冷凝器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导致系统高压偏高,高压跳机,影响设备运行。另外,数据中心机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冷凝器大规模集中布置,容易出现严重的散热集中问题。对于室外机散热不良的问题,常规解决方法是对空调外机移位,加强通风,或者增设水喷淋冷雾系统等方法。这些方法比较简单,在空旷的场合下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室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倘若将空调外机移位,放大空调外机散热量,会造成气流短路,使风冷型冷凝器的热量无法散出,导致系统高压偏高,甚至高压跳机影响空调正常运行,进而影响机房环境和设备安全。此外,两种送风方式由于造成机房内空调送风断面过大,且系统调节性能较差,易造成局部发热源部分送风量不足,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造成局部过热现象[5]。且上送风方式由于在整个机房空间内冷、热气流混合交叉现象严重,制冷效率偏低。因此,如何解决机房空调的散热问题,对数据中心机房场地建设和维护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事情。为解决目前机房内存在的局部过热问题并使机房内气流组织的合理高效从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制定并实施集送风、加湿、更换大孔径镂空地板一体化的综合方案,空调采用下送风口连接新型消音静压箱(竖向分配气流)方式,并在送风路径上均匀布置加湿水槽,在机柜之间配置大孔径镂空地板,这样在下送风过程中,风会加速水槽水蒸发,从大孔径镂空地板中吹出,循环往复,最终充满整个机房,大幅提升空调风冷循环效果和制冷效率,节约能耗,同时使机房整体湿度达到标准。静压箱作用:使送风系统减少动压损失、增加静压、稳定气流、减少振动、降低噪音、增加送风距离、提高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实现原理:机房空调风管为低压型,定制大边长为1.5m的静压箱,不锈钢板材厚度为1.2mm(长期风蚀下保持密闭,达到集风降噪效果)。另外箱体内部与空调出风口连接断面设有缓冲槽和吸声导流片,可有效稳定气流,减少噪音。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优先采用“下送风+静压箱”模式。此模式送风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环节:a.地板下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消防用线缆除外);b.架空层下有效净空高度一般应控制在350~500mm范围内;c.送风距离易小于15m。若送风距离超过15m,可以考虑两侧安装空调送风或地板下安装风管进行远距离输送;d.地板架空层下的水泥楼面应铺设不燃烧材料制造的隔热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层水泥面或下层天花板结露。通过此模式的设计和准备,采取国际标准安装施工,按照机房30次/小时的循环风量标准及满足649.6KW设备制冷要求,调整空调设备为南北横向放置,增加静压箱及更新大孔距镂空地板,增强送风量及送风距离,降温效果明显,大幅提升制冷效率。如图2。

(三)优化自主加湿模式

计算机房的整体运行环境尤其是温湿度等参数,对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房原始采用定期更换加湿罐的方式进行加湿,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运维成本,加湿罐搬运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机房管理的重点是合理优化场地环境布局,提高场地设备效率,并淘汰高能耗、低性能的老旧空调设备。为此,我们结合原有机房场地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调研,对机房场地设备和环境设施进行优化改造,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冷热交换效率,并实现了减少场地设备投资,有效降低运营投资成本的目标,提出了三类解决方案:a.解决机房机房制冷能力不足问题。依据现代化机房设计理念,制定优化方案,将原来的20台效率低的老旧空调,整合为11台,减少了工作设备数量,提升了单台空调制冷性能,保障了机房所需制冷量。b.解决机房制冷量利用率低的问题。依据机房场地环境,将计算中心主机房七台空调位置进行优化调整,采取国际标准安装施工,新增了静压箱架,使冷风更集中,传送距离更远,大幅提升空调制冷利用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c. 提高空调室外机散热效率。一是利用二楼机房室外平台空间大的特点,将三楼机房室外小平台上的空调室外机迁移到二楼大平台上,解决了室外机西晒和空气流通不畅等问题。调整后,空调高压故障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夏季抗高温能力。二是调整原室外机摆放不合理的方式和布局,改卧式为立式,增大了设备通风接触面,使气流更流畅,也使得设备便于维护,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根据以上解决方案,机房采用优化自主加湿模式,参考B类机房温度18~28℃、湿度30%~70%的运行标准,利用水分子物理蒸发原理,采用定制水槽定时加湿方法,利用空调送风风力加速水表面积蒸发过程实现自然加湿,加湿及降温效果明显,大幅度节省加湿罐费用。如图3。

(四)上走线+目视化结合模式

计算机房原有线路为地板下走线方式,各类线缆占据地板下空间,严重影响机房空调送风效果,且换线、清理、线路检查等情况发生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参考机房国标施工标准,设计并实现了机房上走线改造工程,完成了计算机房上走线桥架安装与电缆敷设,新增网线和电缆等已全部按类别分类上架;相比之前,除线缆铺设规整、美观外,还极大地减少了各种线缆对空调送风的阻挡,便于线路检查,可及时发现线缆过热、起火、老鼠啃咬等风险隐患,有效防止水侵危害,减少数据通信线缆本身的信号传输串扰等问题,大大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运维效率。按照QHSE管理规范与相关安全标准,充分利用标识牌,定置划线让物在其位,安全标识让机房场地内相关人员警惕危险,随时了解机房管理规程、操作流程、安全事项、环保要求,清楚相关设备负责人及运行状态,自主提醒与警示异常现象,提高维护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图4。

(五)应用效果及效益

1.实施机房空调设备“下通风”+“强散热”+“降能耗”方案,优化机房空调设备管理模式,解决了机房环境高温问题、高耗能问题,提高了机房专用空调室外机散热效率。解决了空调送风受阻,线缆过热、水侵危害、信号传输串扰等问题,大幅提升空调风冷循环效果和制冷效率,总体节约大量资金,使机房整体湿度达到标准。2.搭建并完善“软硬件一体”“无线+有线”的物联网+安防管理平台,主要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异常数据识别与反馈、自动报警、高效响应等功能,实现了机房全面监控管理。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办公运维环境,提高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最终使机房评价达到绿色一星级标准。3.优化机房线路布局改造方案,设计并实施机房“上走线工程”,减少了由于虫鼠啃咬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信号传输串扰,大大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运维效率。实现了计算机房基础设施目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维,大幅提升机房整体质量环境和综合管理能力,使空调设备风冷循环效果和制冷利用率得到提升,在温湿度达标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和费用,提高了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适合在油田计算机房推广使用。4.通过对空调风向和风道的调整改进、对机房线缆上走线实施改造、低成本安防系统建设以及机房规范化管理,实现了机房场地环境设施和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提高了空调设备利用率和冷热交换效率,从而减少场地设备投资规模340余万元,改造后设备年节约电费41.29万元,有效降低了投资和运营成本,机房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结语

本文主动探索现代化绿色计算机房建设方案,结合机房现代化管理标准规范,设计并实现了提高机房运行环境和运行效率新办法、新途径。从设备位置优化调整与技术改进、上走线方案实施、自主优化加湿、低成本安防系统建设、目视化规范管理等方面,对机房场地环境设施进行了优化改造,利用科学管理与智能化技术,全面提高了机房运维管理能力,不仅节省高额的投资、运维成本,还提高了管理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机房平稳运行,机房环境安全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房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能够应用到机房的建设当中,计算机机房的现代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更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大力发展。随着 5G 及智能化新技术的来临,相信计算机房管理还会更加多元化发展。随着 5G 及智能化新技术的来临,相信计算中心机房管理还会更加多元化发展。通过制度完善、平台搭建、管理提升等措施,计算机网络研究室以技防代替人防,结合设备设施基础现状,利用科学管理与智能化技术,全面提高了机房运维管理能力,不仅节省高额的投资、运维成本,还提高了管理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机房平稳运行,机房环境安全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斌,凌德昌.深圳有线电视机房监控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30(7):78-80.

[2]肖宏飞.物联网技术在网络机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6,18(3):31-34.

[3]曾松鸣.计算机机房布线的两个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2):58-60.

[4]张峰.浅谈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日常管理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