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方案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2:26

监控方案设计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1

摘要:采用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和周界报警技术来组建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各工艺站场内部布设网络摄像机,在站场围墙上布设红外对射探头,并实现红外报警和视频监控联动,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网将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实现视频图像的同步调看和远程控制。

关键词:网络视频监控光纤传输周界报警

1概述

为满足长输管线安全生产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拟在管道沿线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地把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和险情图像资料传送到各站场控制室和管道调控中心,使险情或隐患被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方案选择

根据现场条件及工艺站场的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技术的实用性,管道安全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监近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来组网。

2.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模拟视频监控、基于微机平台/嵌入式系统的(半)数字视频监控和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1代监控技术)视频信号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并由模拟矩阵主机进行信号处理。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再到录像机、监视器,全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与图像存储。而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2.1.2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第2代监控技术)1)基于微机平台的DVR(第2代监控技术)。DVR系统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至数字化的可选方案。

视频信号仍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图像存储。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和监视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而控制主机的处理、控制及存储是以数字信号进行的,故准确的讲应为"半数字监控"技术。

(2)嵌入式DVR(第2.5代监控技术)。嵌入式DVR指的是在传统DVk的基础上扩展了网络功能的DVR产品,使得更多的用户可以进行访问。正是由于这种产品开发的理念,使得带网络功能的DVR产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DVR,其主要功能仍然是DV存储,这也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是在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中,监控点也有限。

2.1.3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第3代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监控技术,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并通过网络数字矩阵主机(IPM)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调度、存储和控制等功能。此外,周界报警、门禁等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也可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通过网络复用进行传输,并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与控制。

2.2监控方案比选

(1)第1代模拟监控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考虑用该技术组网。

(2)第2代DVR技术,由于前端还是模拟传输方式,而模拟视频线和控制线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00m以内,对于规模较大的工艺站场,有少量的监控点与控制室的距离较远,必须再加线放才能满足传输需求,增加了传输成本。

(3)第3代网络监控技术,优势就在于传输不受距离限制,组网方便灵活,更适宜于网络传输和远程控制。

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到管道视频图像信号的远传需求,结合各站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来实现管道工程监控图像的采集、传输、实时监看、存储和上传。

2.3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与监控系统共同构成统一的安防网络。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周界围墙上安装红外探头,类似于在围墙上布设了一道看不见的电子墙,当有人非法穿越围墙进入站场时,触发报警并输出信号进行报警联动。

3方案设计

3.1监控系统

3.1.1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前端摄像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和防护罩等。前端的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摄像,把摄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压缩处理。

在各工艺站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摄像机若干台。在站场的工艺装置区安装防爆型枪式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在所有出入口、道路、围墙和其他重点部位安装网络智能球型一体化摄像机(集成视频服务器),内置低照度彩转黑多倍摄像机或宽动态低照度彩转黑一体机,可根据需要远程控制镜头拉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3.1.2传输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图像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信道。把现场摄像机发出的电信号及报警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息)传送到控制室,一般包括通讯线缆(双绞线或光纤)和线路驱动设备(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

为保证传输信号质量,前端网络摄像机通过敷设光缆线路以及两端配置光纤收发器将视频、控制信号传人站场控制室,再通过交换机连接主控计算机进行图像监视和信号控制。

3.1.3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部分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的功能有:①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②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③图像信号的切换、分割、记录和打印等;④对前端设备的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及全方位云台等进行控制,以完成对现场全面详细的监视。

拟在各站场监控室配置1~2台监控计算机进行现场视频的显示和控制;并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系统将图像和报警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在调控中心通过数字矩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管道传输网里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经过授权进行现场图象浏览,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信息。

3.1.4显示及存储系统设计

监控设备置于各站场及调控中心的控制室内,不需另建监控室。在监控室采用液晶显示器和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组合为电视墙,进行实时监视;录像系统采用普通PC或数据服务器,设计整个录像系统可以连续保存录像资料半个月,并支持录像与回放。

3.2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前端的对射探头(安装于站场围墙上)、报警主机(安装于站场控制室)及一些辅助设备(电源、显示地图和警铃等)构成。

系统采用在围墙上安装两束或四束红外对射探测器,对站场进行翻越防范。当发生非法翻越,有人闯入禁区时,探头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站场控制室,实时显示防区位置并记录,方便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准确处理,并可与站场录像监控系统联动,将非法越界事件进行实时录像。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2

1.1责权利结合成本控制需要多方进行配合,无法单一展开,在具体进行控制时,需要按照责权利结合原则,对部门职能展开协调,做好部门之间配合,以对成本控制展开最大限度优化处理。同时建筑单位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机制规范与完善,应按照部门责任做好承担风险划分,实现对成本控制的有效把控,科学展开考核机制以及奖惩机制设置,将各部门利益巧妙融合起来,形成良好成本管控局面。1.2开源节流。工程成本预算需要按照开支节流原则,对设备成本展开精确估算,以对收入数额形成有效管控,防出现投入大于收入的状况。同时需要对支出、预计估算结果展开比较,仔细对比支出超预算原因,展开成本控制方案编制,以将不必要开支控制在最低。此外在进行项目执行时,需要展开全过程管控,做好施工技术以及设计方案完善工作,寻找创收机会,进而达到开源节流的管控目标。1.3目标管理。实施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时,需要设置长远管控目标以及量化管控目标。一方面,需要利用长远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方向展开全面管控,防止出现超预算允许范畴的状况,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利用量化目标对成本控制工作开展量化、细化处理,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管控方案与具体执行规划,实现高效化成本管控模式,达到预期经济收益。1.4动态控制。由于建筑工程建设不确定性较强,建造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无法避免的问题,可能会对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形成影响,所以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实施动态化管理模式,应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功能,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展开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项目成本投入偏差以及造价管控不利因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对整体工程建设成本形成有效管控。

2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措施

2.1决策环节。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成本、造价管控过程中,需要按照工程质量标准以及具体需求,对施工现场展开调查,收集相应数据信息,以便以数据为依据,展开施工方案编制。同时要将造价管控、成本管控理念融入到施工方案编制之中,要对方案经济性、技术性展开综合分析,并按照工程造价具体要求,对相应技术手段展开选择,利用规范、技术标准科学展开项目成本管控。例如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效率等问题,同时还要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予以高度关注,要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防止因决策不当而使后续工程施工受到影响。管理部门应在决策阶段做好项目施工预算造价划分工作,以对工程成本形成高质量管控。2.2设计环节。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按照提出方案、方案初设计、最终选定方案顺序,逐步展开方案设计与审查。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建筑造价师、建筑投资者与建筑设计师间配合紧密性,应按照工程项目功能需求以及结构建造要点,对整体施工方案展开合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优化设计建议,造价师要从经济学层面着手,对整体方案成本投入以及造价合理性展开评估,进而获得合理设计方案;另一方面需对多种方案展开详细审查,从中选出最优设计方案与造价预估,展开初步计算,进而实现对施工设计图的深层次审查与管理,避免因设计不当,造成工程成本投入不当增加的状况。2.3施工环节。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造价管理重点,该阶段成本管控质量会对整体工程成本管控形成直接影响。由于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安全事故等因素影响,致使成本投入出现增加趋势,所以在进行施工阶段成本管控时,需要做好一系列管控措施,以将成本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具体进行管理时,首先需要做好施工系统规范,应通过对施工操作、施工管理以及其他环节进行规范的方式,降低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类型事故发生概率,进而降低成本超预算以及工程造价不合理等问题发生可能性;其次做好工程变更管理以及现场签证管控,管理人员应明确认识到工程签证在造价管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做好工程变更签证记录与质量控制,防止出现违规变更以及随意变更行为,做好变更成本投入管控;最后降低工程变更次数。虽然因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工程变更不可避免,但因为工程变更会对成本造价形成直接影响,所以出于经济角度考虑,需要做好变更次数管控,提前做好预防,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变更次数,保证成本造价科学性。2.4竣工环节。竣工阶段成本造价控制同样不可忽视,是管控人员关注重点。在具体展开成本造价管控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竣工结算书的重视程度,要以工程项目实际建造情况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完成项目施工后,及时展开实际工程结算与预算结果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矛盾所在,以将实际支出与预算造价间差异控制在最小,为施工参建各方获得更多获利机会。造价成本管控人员需要按照项目合同内容,逐一展开项目竣工结算工作,应通过反复对比挑选出信誉优良且实力较强的中介结构,以借助第三方优势,对施工方编制项目竣工决算书展开审核与分析,做好工程量重新审查,进而按照签订内容,逐项展开费用核实,高质量完成竣工阶段核算工作。

3结束语

成本造价管控较为繁琐,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足够的辛苦与努力,强调在进行具体管控时,管理人员需要始终保持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遵照施工单位综合条件以及工程项目建造要求,合理展开各项成本控制以及造价管理工作,保证成本造价管理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水平可以得到预期目标,进而实现理想化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确保整体项目成本投入合理程度,杜绝盲目投资以及错误投资等行为,实现对工程经济价值的最大限度挖掘,确保工程参建各方市场竞争实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强化。

参考文献

[1]邢彦民.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8,193(19):123+125.

[2]刘文龙.探究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533(24):128-129.

[3]黄卫东.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实践思路略述[J].价值工程,2015(24):8-10.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橡胶机械制造企业;ERP;实施;应用

橡胶机械等基础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市场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橡胶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需要引入全新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橡胶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1-4]。本研究主要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在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发展措施。

1ERP系统作用概述

橡胶机械制造企业中引入ERP系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橡胶机械制造企业中广泛使用ERP系统,其直接影响制造成本、信息化管理及生产管理等,在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橡胶机械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获取与处理信息的方式从传统人工处理向电子化转变。(3)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内,逐渐发展至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意味着橡胶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快速进入信息技术管理时代,为ERP系统应用与普及奠定了基础。目前大部分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实时数据仅作为参考,未实现共享,也就谈不上数据作用进一步挖掘。信息化建设可以深入分析与挖掘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引入ERP系统后,可以大幅度提高操作准确性与效率,确保企业经营安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竞争愈发激烈。橡胶机械制造企业运行中生产成本占据主要部分。信息化实施通过在线管理深入分析与共享生产数据,设施检修维护引入系统可以提高设备检修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修工作,延长检修间隔,避免出现过度维修,降低生产成本。

2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特点分析

与其他企业相比,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大多呈现装配型结构,依据加工过程分成4个层次:整机、组件、部件及零件。4个层次间相互联系、有序进行,之间呈现单向联系且无逆向联系。另外,其产品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零部件品种、组件品种及生产工艺的多样性,由于设备结构与性能要求的不同,零件出现一定的差异,这意味着加工工艺与生产流程存在区别。(2)橡胶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加工时,能源、劳动力及工装模具等方面的消耗大部分是在加工时设备运行产生的,依据功能将设备划分成两部分: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一般橡胶机械制造企业自己制作大部分在加工环节中得到普遍使用的工装模具,其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卡具、模具、装具及工具等,对橡胶机械制造企业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3)大部分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活动都是根据订单批量持续加工同一产品,其生产特点体现为订单性、批量化及重复生产,核算量较大。因此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详细、准确计算每一类工装模具与加工件中每个要素的成本与消耗量,其通常采用自制与委托外部加工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体加工,但外协加工周期较长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此外,半成品零件多数为计划性生产,会出现一定库存周期。

3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分析

3.1信息化应用现状。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各部门普遍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但忽视计划控制的必要性,运行管理中没有全面、快速、准确地收集与分析处理信息,不能有效利用生产运行数据。政策计划考虑不全,偶有发生前松后紧的情况,影响预期目标达成。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迅速、准确收集与分析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数据搜集与统计。工作人员往往陷于繁重事务性工作,无法创新。此外机组运行与检修维护中也没有利用信息资源,各部门分散记录关于机组的参数与数据资料,现有人工管理系统无法综合分析所有信息,最后需由人工完成所有信息收集与处理,使信息分析与传递速度过慢,存在误差。信息处理中耗费大量时间用于翻阅、检索及统计等,不能及时通过数据反映生产与经营情况,造成决策偏差。3.2实施内容。(1)总体策略。明确项目实施内容、范围与目标。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建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与实施小组,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ERP系统实施策略与目标,将业务管理理念初步灌输给员工。(2)流程分析。回顾性描述企业现有管理流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支持。(3)方案设计。基于业务流程分析,结合橡胶机械制造企业业务管理的概念与软件功能,逐项、逐条展开分析,针对目前实行的管理业务流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4)系统建立。依据方案设计,制定改进方案,主要包括分工调整、流程规范及标准信息编码统一等内容。(5)编码文档。基于ERP系统软件要求,编写或修改改进后的文档、流程、职责及方法等内容。建立系统后,培训用户。(6)系统运行维护。系统运行阶段:为了减少实施风险,各部门依据日常业务工作,参考已完成的文档化流程,运行计算机系统展开测试,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系统运行维护阶段:ERP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安全运行,就可以正式进入运行阶段,在该阶段需详细记录运行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给出维护与优化措施。3.3实施优势。(1)供应链集中。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体分别是客户、销售商及供应商,通过制造与销售完成彼此间的业务。传统橡胶机械制造与销售流程不能满足市场变化与新的要求,需要构建紧密结合三大主体与各环节的平台,ERP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集中多样化管理功能,提供各项原始数据支持橡胶机械制造企业运行。(2)可操作性强。ERP系统下达计划前,通过反复验证负荷能力,进一步测试与完善操作系统的平衡程度。除此之外,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依据测试反馈结果及时调整ERP系统供需不平衡,预留足够采取措施的时间,满足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保系统更加完善。(3)统一现金流与物流。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将有形物料转向无形价值资金流时,要求两者数据保持一致。整个转化过程中,紧密结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助于财务部门准确、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指导企业其他活动顺利开展。(4)系统性管理。ERP系统是一个联系企业内部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纽带,将其形成一个整体,使各个部门、各位人员都能够准确、清晰地从自身岗位的职责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通过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增强数据的透明度和准确性,避免信息冲突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4ERP在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实施及应用要点

4.1实施阶段。橡胶机械制造企业ERP系统实施可以划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实施要点分析如下。4.1.1实施前准备。首先,做好系统软件知识培训,对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各部门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员工了解与熟悉系统。通过丰富的技术培训与软件实践,促使使用者全面了解系统、熟悉系统业务流程,为成功实施夯实基础。其次,构建项目实施小组,由企业一把手担任组长,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详细讨论解决方案,指导下一步工作。同时,采集基础数据,项目实施后的重点工作是基础数据采集,包括采集内部生产运行数据、设备台账数据及资金信息等。4.1.2项目系统导入。导入系统时组建专案推行委员会,明确权责,向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传达重点工作,理解项目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整个系统导入分成3个阶段。(1)建立基础资料。系统成功上线的关键是基础资料建立,虽然不复杂,但涉及较多的部门。各部门针对性培训后,收集基础资料并审查分类,将资料录入系统。(2)试运行阶段。各部门技术人员迅速熟悉系统操作与业务流程,检查基础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调整优化不足之处。(3)正式启动投入使用阶段。试运行效果良好和投入运行。4.1.3项目实施后分析。项目实施后构建支持与服务系统,如帮助平台、灾难恢复系统及存档系统。基本模块实施后,可以实施类似企业信息仓库、工作流等模块。通过这种模式帮助企业快捷引入系统新功能。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同时强化实施团队与用户培训。4.2应用阶段。在系统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搭建一套集决策支持、经营管理和业务数据为一体的ERP业务管理平台,通过接口方式实时读取、接收业务数据,实现相应数据的本地化,同时重点结合业务需求实现对ERP数据的分析应用。以物资数据为例,精细化物资采购数据备份流程,明确物资采购人员的备份工作职责。首先,物资采购人员应当重视日常物资采购数据的正确存储、及时汇总和定期销毁。其次,制定明确的备份规则,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企业物资采购数据的备份可靠性低,缺乏有效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不重视物资采购数据备份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备份机制。最后,制定数据一致性监控方案。物资采购业务日趋复杂,业务量也越来越大,物资采购数据存在账目调整等数据修正的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控方案。

5结语

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引入ERP系统,既能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能融入更多现代化管理理念,应在管理活动中积极运用ERP系统,优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达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辉,辛文.浅谈ERP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1(2):60-62.

[2]宋宜昌,余勇昌.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浅析[J].中国新通信,2009(7):15-20.

[3]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4

【论文摘要】着重从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品牌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入手,对新经济时代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房地产开发具有投资数额大、风险系数大、综合性强的特点。每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论是单体开发还是小区综合开发,都要经过很多程序:选址和征地一前期策划一工程建设一产品出售一售后物业管理,每一环节都包含许多工序,而且都需要依靠特定的专业人士完成。这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成立各个事业部,去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是房地产开发的先决条件

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先对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项目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地预测和评价,据此提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并选定最佳投资建设方案等结论性意见。

2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2.1建立项目品质管理体系

(1)进行小区整体规划及单体方案招标,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由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任务。这样利用竞争机制,使设计单位在竞争中提高设计水平,公司从中选择经济实用、品质优秀的方案。有些企业往往利用设计招标选择好的方案,再委托另外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一是损害中标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局部设计需要和整体设计吻合,由不同单位设计会影响整体效果。

(2)组织设计人员踏勘现场,提高对现场的感性认识,同时避免设计图纸脱离实际、与现场环境不协调。

(3)设计招标时可以把方案的造价作为评标的一项内容,促使设计单位改变设计方法,由以往的单纯设计变为设计与预算同时进行,根据预算调整设计。在设计阶段控制投资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优化设计,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较来对方案优化,而国外最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业主在施工图纸完成之后,再聘请另外一个设计公司或者就由原来的设计公司从控制投资的目的出发,以第一次的设计图纸为基础,再对建筑物结构的选型、材料设备的选择、施工方案及施工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然后由原设计公司或者另外聘请的设计公司对第一次的图纸进行二次优化设计,这样做可能会增加项目的工期,但是进行二次优化设计给业主带来的收益要远高于由于工期的延长带来的损失,因此可以大大节省项目的造价。

(4)组织设计评审小组对各个专业的设计进行审核,评审工作主要在规划及方案设计阶段。评审小组由项目策划、销售、监理等各方面负责人及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对设计提出全面的意见。对设计的评审许多开发公司往往依据个人的意见,由领导拍板,这样缺乏科学性。

(5)合理安排设计进度,使出图的时间与招标、施工计划吻合。

(6)通过合同明确规定设计的职责,规定设计质量奖惩方法。并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工程进展过程中亲临现场对施工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2,2建立完善的进度计划管理体系

(1)设计报建进度计划: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方案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施工图设计及报建进度、市政园林设计及报建进度;

(2)施工准备阶段进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招投标、材料设备、分项工程招标、施工临时水电安装和施工临时设施进度计划、办理施工前手续计划;

(3)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和水电设备安装、材料定板定货计划、铝合金门窗工程和木门及防火门工程进度计划等;

(4)配套设施工程进度计划:主要包括永久供水供电报装及施工、电信工程、防盗系统工程、有线电视工程、煤气工程、市政工程和绿化园林工程进度计划等。

2.3建立完善的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1)建设用地成本: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费等;

(2)工程建设成本:土建费、水电设备安装费、市政永久水电、电信、煤气、防盗、天线、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费、设计监理费、向政府交纳的配套设施建设费、人防易地建设费、档案保证金、劳动保险金等;

(3)销售费用:销售营业、售楼中介费、广告宣传费等;

(4)财务费用:贷款利息、资金运作利息等。

(5)工程计量控制;主要负责工程的预算与结算工作,审核工程量及工程价款,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及标底,编制工程款支付计划,控制工程款的支付。计量工作是成本控制中最繁琐的工作,这要求计量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知识。此外还应做到:

(1)了解施工现场、了解工程量实际发生变化情况,及时对工程量的变化进行核实。

(2)要参与材料设备的定货洽商,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来确定材料设备预算价,不能盲目照搬定额或文件价。另外,地产公司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履行工程计量职责及工程执法招标工作,地产公司只需负责对其结果审核及支付工程款。

(3)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在项目的开发实施工程中,开发公司会与设计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货等单位发生合同关系。通过合同形式来约束双方的责任、义务与利益关系,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过程。开发公司通过合同对各单位进行监控,以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同时,对违约方要依据合同进行索赔。

(4)组织对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开发公司必须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都真正起组织者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定期例会的方式,加强各方的沟通。例如,在设计阶段要定期组织设计例会及方案讨论会,通过例会协商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阶段,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有关问题。项目经理亲自组织召开例会,是督促各方的工作进度最有效方法,是一种主动监控方式,但开发公司的组织作用应与监理公司的组织作用明确划分开来,监理公司的工作应着重在对各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的组织协调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及投资达到计划要求。而开发公司着重对整个项目全面管理,使项目的品质、进度及总成本满足计划的控制目标。所以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应委托监理公司负责,而开发公司应着重在对设计的监控,使整个项目的策划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5)负责申请并获取项目开发建设工程中的有关批文及许可证等。如土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等。

(6)负责有关配套设施的报装工作。如电信、煤气、公共天线、门牌、施工临时水电及永久生活水电等报装工作。

(7)组织项目的有关验收工作。如竣工验收、建管验收、小区综合验收等工作。

3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高增长、高需求、高品位的发展阶段。未来房地产市场,只能靠精品和品牌来占领,品牌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外国房地产名牌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有的公司甚至规划要每年开发上千万平米。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快品牌化的步伐,把房地产品牌做好,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迎接新的挑战。

决策者应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性、全面性和总体性的谋划和运筹。品牌策划有其自身的规律,其策划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经营管理上要有超前意识、运作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挖掘和吸引顾客能力、综合市场竞争能力。要提升企业核心、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品牌意识,并按照品牌策划的自身规律运作。

4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重视和开发,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搞好人才资源开发,是新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但在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下列的问题和误区:公务员之家

(1)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低,管理理念落后。许多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缺乏完善、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体系。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

(3)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力。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考虑个人的个性特征、性格、气质、能力等内在素质如何配合组织的发展需要,简单地说,就是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新经济时代,针对人力资源开发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采取新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水平。要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只有依靠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才能完成。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今天社会经济生活较以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单纯应用传统的激励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多维交叉的员工激励体系,给员工发挥潜能、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并将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让员工同企业一起成长,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感受到成功的幸福,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开拓创新,敬业敬职。

第三,建立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真正实现由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着眼于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我们所面临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将是层次较高的知识工作者,企业在实践中只有塑造以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培养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能集聚人才,从而在经济竞争中成为赢家。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视频监控光纤传输周界报警

一、概述

为满足长输管线安全生产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拟在管道沿线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地把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和险情图像资料传送到各站场控制室和管道调控中心,使险情或隐患被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方案选择

根据现场条件及工艺站场的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技术的实用性,管道安全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监近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来组网。

2.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模拟视频监控、基于微机平台/嵌入式系统的(半)数字视频监控和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1代监控技术)视频信号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并由模拟矩阵主机进行信号处理。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再到录像机、监视器,全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与图像存储。而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2.1.2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第2代监控技术)1)基于微机平台的DVR(第2代监控技术)。DVR系统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至数字化的可选方案。

视频信号仍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图像存储。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和监视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而控制主机的处理、控制及存储是以数字信号进行的,故准确的讲应为"半数字监控"技术。

(2)嵌入式DVR(第2.5代监控技术)。嵌入式DVR指的是在传统DVk的基础上扩展了网络功能的DVR产品,使得更多的用户可以进行访问。正是由于这种产品开发的理念,使得带网络功能的DVR产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DVR,其主要功能仍然是DV存储,这也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是在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中,监控点也有限。

2.1.3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第3代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监控技术,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并通过网络数字矩阵主机(IPM)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调度、存储和控制等功能。此外,周界报警、门禁等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也可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通过网络复用进行传输,并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与控制。

2.2监控方案比选

(1)第1代模拟监控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考虑用该技术组网。

(2)第2代DVR技术,由于前端还是模拟传输方式,而模拟视频线和控制线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00m以内,对于规模较大的工艺站场,有少量的监控点与控制室的距离较远,必须再加线放才能满足传输需求,增加了传输成本。

(3)第3代网络监控技术,优势就在于传输不受距离限制,组网方便灵活,更适宜于网络传输和远程控制。

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到管道视频图像信号的远传需求,结合各站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来实现管道工程监控图像的采集、传输、实时监看、存储和上传。

2.3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与监控系统共同构成统一的安防网络。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周界围墙上安装红外探头,类似于在围墙上布设了一道看不见的电子墙,当有人非法穿越围墙进入站场时,触发报警并输出信号进行报警联动。

三、方案设计

3.1监控系统

3.1.1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前端摄像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和防护罩等。前端的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摄像,把摄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压缩处理。

在各工艺站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摄像机若干台。在站场的工艺装置区安装防爆型枪式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在所有出入口、道路、围墙和其他重点部位安装网络智能球型一体化摄像机(集成视频服务器),内置低照度彩转黑多倍摄像机或宽动态低照度彩转黑一体机,可根据需要远程控制镜头拉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3.1.2传输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图像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信道。把现场摄像机发出的电信号及报警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息)传送到控制室,一般包括通讯线缆(双绞线或光纤)和线路驱动设备(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

为保证传输信号质量,前端网络摄像机通过敷设光缆线路以及两端配置光纤收发器将视频、控制信号传人站场控制室,再通过交换机连接主控计算机进行图像监视和信号控制。

3.1.3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部分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的功能有:①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②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③图像信号的切换、分割、记录和打印等;④对前端设备的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及全方位云台等进行控制,以完成对现场全面详细的监视。公务员之家

拟在各站场监控室配置1~2台监控计算机进行现场视频的显示和控制;并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系统将图像和报警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在调控中心通过数字矩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管道传输网里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经过授权进行现场图象浏览,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信息。

3.1.4显示及存储系统设计

监控设备置于各站场及调控中心的控制室内,不需另建监控室。在监控室采用液晶显示器和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组合为电视墙,进行实时监视;录像系统采用普通PC或数据服务器,设计整个录像系统可以连续保存录像资料半个月,并支持录像与回放。

3.2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前端的对射探头(安装于站场围墙上)、报警主机(安装于站场控制室)及一些辅助设备(电源、显示地图和警铃等)构成。

系统采用在围墙上安装两束或四束红外对射探测器,对站场进行翻越防范。当发生非法翻越,有人闯入禁区时,探头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站场控制室,实时显示防区位置并记录,方便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准确处理,并可与站场录像监控系统联动,将非法越界事件进行实时录像。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也要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设计、管理体系宣贯执行、循环改进这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收集风险管理基本信息,通常而言,尽职调查可为从整体上识别企业法律风险提供基础资料,这其中,设计一份详尽而完备的清单尤为重要。在风险评估阶段,重点是对关键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权衡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而对于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也和其他管理行为一样,需要周而复始地循环改进。

2法律风险评估的维度和风险点赋值

法律风险的评估就是借用了统计学、运筹学以及其他风险管理中的理念,根据企业法律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等,评估出各个法律风险点的重要程度和分批应对的顺序,为是否采取应对措施或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提供决策的依据。这其中,维度和赋值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导致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进而影响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2.1选择确定符合企业特色的法律风险评估维度

法律风险评估有自身的基本维度,主要是法律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利后果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法律风险点这三个基本维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具体法律风险点在各维度内的排序,并可以通过赋值和设定权重,得出各个法律风险点的综合分值,并最终得出统一的法律风险点严重性排序。实务中,由于企业的行业特征不同,法律风险评估时除了基本维度外,还存在其他的维度,如风险事件或风险行为的发生频度、预计损失或实际损失的幅度、责任的严厉程度或执法的严格程度、企业对不利后果的承受能力或风险控制能力等。

2.2针对不同维度设计合理的法律风险点赋值

法律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赋值,就是对法律风险点从不同的维度赋予一定的分值,以便于衡量某一维度下法律风险的程度。尽管对于实际操作而言,赋值问题带有较大随意性,因为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或精确的客观数值,而只能依据主观判断来完成。但无论如何,以量化、公式化的方法来得出结论仍有其先进性,一方面它比单纯的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它所反映出的发展趋势也能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对于法律风险点进行多维度下的评估时,就需要通过给不同维度下的各法律风险点设定合理的赋值和权重,并通过对这些分值的计算得出确切的综合值,从而最终以简单的数值比较的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维度值的法律风险点按严重程度进行统一排序。

3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3.1基于法律风险管理视角优化制度

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去优化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根据法律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最优应对方法等,综合采用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替代等方式,将解决方案植入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通过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达到控制法律风险的目的。优化制度需要在认真研读原有规章制度、分析各规章制度的结构和涵盖面以及相互间关系的基础上,修改其中与法律相冲突的部分,增补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并理顺原规章制度的架构和内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规章制度特别是业务规范中增加法律风险控制的环节、增加保留证据的环节。

3.2基于法律风险管理视角重构流程

长期以来,企业只注意经营管理活动中与经营有关的一面而忽视了与法律有关的一面。企业管理范畴中,对于流程的设计很少考虑加入法律风险管理功能,即流程中欠缺法律风险管理环节和内容。同时,部分企业的管理流程并未真正形成体系,各流程之间缺乏互动和协调配合,从而造成企业在风险控制和效率方面无法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流程体系进行调整,使流程体系涵盖最主要的经营管理行为,并对重要的业务行为制定嵌入了法律风险管理措施的流程。法律风险的来源与防范从根本上都要落实于日常的业务环节中,这就要求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业务操作的规范上下大功夫。

3.3以运筹思维制定法律风险管控方案

从运筹学角度来看,任何一个风险都可以找出其约束条件和量化的关系,并借此判断出量化的结果。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质是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对每一个法律风险作出明确的法律解释和界定,从而为实现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转变找到突破口。因此,一方面,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应和企业管理水乳交融,不能削足适履;另一方面,法律风险管理的特质化和实践性以及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种类的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方案。

3.4以持续改进理念实施法律风险动态管理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7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县级台播出系统运行年限相对较为久远,在播出过程中存在各种故障问题,信号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已经无法满足电视安全播出的实际需求,对此,在实践中,要提升对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的重视,这也是现阶段县级台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在现场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基础的设施内容主要涵盖了高清数字频道与标清数字频道,这样才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播出系统;播出系统主要涵盖了总控与分控、上载审看与编辑节目播出单、播出控制与二级存储等相关部分。其中播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于对各种节目、广告以及各种信息资讯进行播出,这是整个网络化制作的最终环节,在实践中对于此系统的安全度要求相对较高,优质的系统设计对于整个县级台的电视画面播出有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因为对于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整体规模相对较大、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播出过程中各种节目条数的整体数量相对较大,对此在实践中要提升其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性能,要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满足各种实际的工作任务,从根本上降低工作难度,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有效避免各种人为因素产生的故障问题。对此,要通过智能化的监控方式与手段,加强对各种系统信号的实时监控,对于存在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报警处理,对于存在的各种系统问题以及隐患进行及时的定位处理,在根本上保障整个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的有效性。

2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系统

2.1播出系统架构设计。在实践中基于县级台的实际状况以及资金投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充分借鉴其他优秀的案例,对其进行系统的设计,明确实际的架构与设计思路,对此在系统内设计过程中,对于重点设备要应用主备冗余配置,在对其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两个高清数字频道以及两个标清数字频道的安全播出规模,要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为今后的县级台规模拓展以及系统升级留下空间。2.2数字硬盘播出系统的设计。此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种视频服务器、相关录像机以及各种外来信号等信号源进行系统的管理,根据实际的节目需求对其进行系统的切换处理,在融入一定的台标以及字幕信息,再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传输。在对其进行系统设计过程中,因为其大部分的节目来源复杂,对此相关视音频文件要通过视频服务器对其进行转换,进而形成高标清的SDI视音频信号,要保障其视频服务器始终位于核心地位。同时,要想有效地保障整个节目内容的通畅性,在实践中就要提升对安全性的设置,通过二级存储系统的构建,在根本上提升其整体的安全性。2.3系统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其关键位置要应用硬件级的备份技术,要应用硬件系统的无单一崩溃点设计模式,要应用一定的数据容错技术,要应用一定的应急处理方案,在根本上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2.4播出系统主要构成。在设计过程中,其主要就是通过视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播控系统以及视音频分控系统、视音频调度系统、时钟系统、监看监录系统等组成。1)视频服务器系统,是整个播控系统的关键内容,对于播控系统具有控制的功能,在实践中主要的作用就是视音频文件解码转换为高标清的SDI信号。2)数据库系统是整个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各种信息素材进行记录、对节目单进行监控、对元素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在对其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就是主备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双机热备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安全性。3)播控系统就是对相关工作站、服务器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设置,其中核心硬件要保障其质量。播控系统在实践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视频服务器、视音频切换等相关设备进行控制,进而保障各种节目的有效播出。4)视音频调度主要就是对各种信号进行统一处理,在利用矩阵、跳线等方式对其进行调度整合,进行各频道的播出。5)视音频分控系统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对于各个信号频道进行系统的处理,通过对相关节目的切换、台标以及字幕的处理实现操作,在设计中要保障其独立主备相关视音频链路,单链路设备要保障其支持掉电直通,保障其整体系统无单一的崩溃点。6)时钟系统就是保障整个播控软件的时间统一性,进而保障其同步控制。

3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最为重要的就是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对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要保障冗余备份,其不存在单一的崩溃点,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2)相关硬件配置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进行硬件配置过程中,要保障其质量,进而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故障问题的产生。3)数据存储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实践中各级存储系统中要提升对其素材管理以及内容安全工作的重视,要加强冗余备份。在设计过程中要保障其一级存储的视频服务器,设备为RAID1+0或者RAID3+1架构,要保障其为最高的安全级别,在实践中要应用高质量的带宽设备。在对其二级存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保障其具有一定的冗余控制器功能、冗余电源配置、在设计过程中应用RAID6的架构,在设计过程中要保障空间范围,同时要设置超容告警等预警设施。4)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建设实践,在实际的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建设实践中,要保障其在集中式上载硬盘播出系统向分布式上载播出系统具体转变的时候,合理配备流程分工,要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合理地设置具体的权限,保障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其工作任务,

4结论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过程中,我国的县级台在不断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县级台必须要提升对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的重视,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其整体发展,对此在实践中要提升对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工作的重视,在实际中要对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与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在对其设计过程中设计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实际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安全与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县级台的整体发展。

作者:王海滨 李震环 单位:衡山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钱璇.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80m2虚拟演播室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2016(11):1302-1306.

[2]白徐潮.县级台高标清同播系统设计方案及建设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6(8):101-103.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监控;分析研究;改善措施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获得最大化利润,企业就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从实际的生产运作情况来看,由于工程造价预算不合理而极大阻碍了工程的进度,由此给企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管理不仅有益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简述

工程造价管理,即对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的设计、投标、招标、施工等全部生产造价的有效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投资费用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投资费用管理是为了能够使工程按照预先的规划设计,实现投资目标,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监控的管理活动;工程造价管理则是以国家、市场等实际价格情况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与调控。

2.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中,监控不及时、全面

对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是其完成的基础,所以建筑材料费用会极大地影响造价成本,而市场时刻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材料价格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动态因素不利于企业对其实施即时监控。尽管当材料的市场价格在短时期出现较大波动时,政府必定会出手干预,国家会及时相关政策文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是调控的范围较窄,且种类较少,所以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会和预算价格不一致,由此产生的差价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项目设计不完善

项目设计不完善会严重影响实际施工进度,相关资料表明,项目设计方案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建筑成本,其中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约为94%,而项目施工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及其1/3。由于目前很多投资企业与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更加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为项目实施合同的价格定额与项目决算等工作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有些项目设计方案较为粗糙,细节不清楚,设计时缺乏严格的指标约束,最终出现成本预算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工程无限延期,经济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综上可知,项目设计方案内容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成本的关键因素,若设计阶段的监管力度不足,以及限额设计缺失必定会给整个工程建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

2.3企业不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

如今,国内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不以为意,他们过于重视赶工期、提效率,这些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在进行造价控制时经常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因此企业在进行操作时工程预算不足的情况发生,而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预算不足会使施工进程变得缓慢,工期严重滞后。此外,有些企业过于看重技术与工程质量,所以进行后期监管时会发现成本大幅度超出预算,工程的继续建设受到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部门之间也缺乏交流,导致造价预算十分不合理。例如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注重设计,对工程投资毫不理睬;工程监理只监测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不参与投资与决策。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企业变得十分被动。

2.4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且企业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监控的方法

人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并且目前从事造价管理与监控的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不仅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还缺乏现场管理经验,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人贪图钱财,会受到诱惑而迷失自我,他们在进行造价管理与监控时为心术不正的不法人员提供便利,导致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2.5建筑工程施工时随意变更原始的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设计方案会出现变动,尽管企业允许施工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但是为了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与效率,项目设计方案原则上不应更改,施工单位应该遵循最初设计方案,不可随意变动,此外,施工单位不能擅自扩大建筑规模、改变预算成本,如果出现工期滞后与成本超出预算等情况,施工单位要全权负责。此外,我国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而仓促开始施工,施工前没有进行透彻的成本分析,并且施工时没有对各个环节实施严格地监控,由此导致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若监管部门查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就必须重新建造,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3.如何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管理

3.1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的认识

工程造价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活动中,企业能否从投资中取得利益也取决于造价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控过程的重视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提供一定的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在进行管理与监控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把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尽可能地将误差降至最低,以此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3.2全面掌握市场动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建设初期,企业会组织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它涉及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例如,工程质量与结构、建筑材料、投入资金、用户的功能需求以及项目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其中,建筑材料是构成工程造价成本的主要内容,如果材料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起伏较大,必定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设计阶段是对整个工程造价成本影响程度最深的工作环节,因此,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全面掌握市场动向,深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对近些年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对未来某段时间的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预测,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3.3加大对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的监控力度,使其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

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起着决定性影响,所以设计时必须严格遵照各项指标进行,不能轻易放掉任何一个细节设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应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到评估设计方案中,以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避免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成本预算超标的现象,防止为了减少成本费用随意更改设计方案,以至于最后留下一项残缺的工程或者工程被迫停工。所以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一定要加强监管工作,规范、监督设计方案,使设计人员能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内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方案。项目施工阶段的时间最长,为了杜绝偷工减料、变更设计方案的现象发生,企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与监控方案,使施工单位能够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设,以避免多种影响工程造价成本问题的发生。即使到了竣工阶段,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项目企业与施工单位能否做好形象工程取决于工程的质量,所以双方都应该加大监控力度,顺利为工作画上句点。

3.4及时吸纳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人才的储备量,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及时地沟通联系,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习机会给高校人才,让他们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使这些人才在毕业时获得一定的工作能力,企业可及时吸纳这些高素质人才,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复合型管理人才,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训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素养,让人才物尽其用,企业必定能无形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收获更好的回报。

4结语

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工程建筑领域的发展空间还会持续扩大,为了能在暗潮涌动的市场中站稳脚步,企业不得不时刻保持清醒,通过对建筑成本进行严谨的管理与监控,保证造价预算不差分毫,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这样才能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能够适应动态的市场经济,使自身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作者:朱金良 单位:燕山大学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9

1.政策运行系统构成

网络事件管理中政策运行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1)网络事件管理中的政策主体在网络事件管理中,政府无疑是最主要的政策制定者,是网络事件管理中的政策主体。网络事件不一定仅限于发生在网络上,它是现实社会矛盾激化,然后再网络中得到引爆,广泛传播。(2)网络事件管理中政策的客体政策客体毫无疑问就是网络事件本身。在网络事件管理过程中,要了解该事件的性质特点,了解它所涉及到的群体需要和利益,才能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发挥政策积极作用,实现目标。另外网民也是网络事件政策客体。网络事件发生后,在互联网时代被网民迅速传播后,给政府施压。(3)网络事件管理中政策环境网络事件常在短时间内“积聚引爆”,大范围的传播。互联网“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每个网民都是面向大众多向传播,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传播可以是一个普通事件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传播能量,对于政府部门政策过程带来挑战。

2.政策过程模型

网络事件管理政策过程模型有四部分构成: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和政策评估与终结。(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的程序有问题发现、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政策合法化。在网络事件管理中,政策制定机构就是各级政府部门。正确有效的政策是网络事件危机得以消除的基础。(2)政策执行由于政府网络事件管理所涉及的某个社会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如果政策执行不能有效处理,事件可能会受到更多网民的关注,引起更大的社会波动。同时,在关于网络事件的任何一个政策方案都暗含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旦最初的政策方案发生失败,迅速的考虑替代方案,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3)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并加以完善和调整的过程。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保证政策各系统的顺利运行。在网络事件管理过程中,政策监控非常复杂,常规的监控方法无法满足需要,政府要充分调动各种监控力量,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纠正偏差。(4)政策评估在网络事件处理完后,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政策评估是依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政策修正、调整,为今后同类事件提供依据和参考借鉴,实现有效配置资源。

二、网络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公共政策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定中信息子系统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事件的政策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垄断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并没有行成一个完善的“收集、处理、传递、保存”体系,即便拥有大量的资源,但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存在“信息鸿沟”,获取信息渠道狭窄,收集信息有限。信息的滞后性和因受到其它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失真变形,使决策环境异常恶劣、险峻。加之政府对处理网络事件的决策很多属于非程序性决策,事件往往是首发或突发,使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化面临极大的挑战。

2.政策执行中沟通表达机制不完善

网络事件的公共性、传播迅速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在网络事件爆发的开始、处理网络事件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及时沟通,公开、透明地向公众披露有关事件的信息,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稳定公众情绪。但是,我国网络事件信息的传播通常严格控制在相关的政府政策决定部门和技术专家之间,往往会出现由于沟通不够,公众无法获得真实的政策相关信息,加重恐慌情绪并对政策产生误解,给网络事件妥善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3.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体系

对网络事件的监督作为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公共政策的全部过程。虽然我国的政策监督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目前网络事件管理中公共政策的监督机制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漏洞,如行政监督体制不完善,不能实现自我有效监督;权力机关监督的力量弱小,形同虚设;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度不规范,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专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导致监督功能弱化,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实际效果。

三、我国网络事件政策体系的构建

1.依靠信息子系统,扩展信息渠道

信息子系统要为公共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和适用的信息,为政策过程服务,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执行,以取得预期目标,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网络事件管理信息子系统包括:资料系统、研究系统、咨询系统、预警系统、反馈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等。资料系统收集网络上有效的资料,通过研究系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通过反馈系统进行反馈事实,通过庞大的咨询系统,拓宽信息来源,对缺失的信息进行补充,提出专业意见,如果某个问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通过预警系统,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提出解决的政策。

2.建立网民和政策主体相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

加强政策主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事件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可以利用官方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发现可能导致网络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网络事件过程中,官方的沟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传递可靠信息、疏导公众情绪。通过各种官方媒介,打造良好的沟通的路径,如办好政府网络、地方网络论坛、政务微博微信、领导网上信箱等方面,向群众进行政策宣传,使公众了解政策目标,政府的态度,了解政策进展,缓和公众的紧张情绪,得到公众的认可和信任,避免出现“塔西佗陷阱”,打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政策顺利执行,为政策监督评估提供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为监督主体和客体之间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让公众意愿顺利表达,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反馈信息,从根源上杜绝网络事件的发生。

3.完善网络事件监控评估体系,健全网络事件问责机制

在网络事件过去之后,需要根据政策制定的目标,进行政策评估、分析。根据结果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网络事件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同时也完善了网络事件管理政策体系。如建立问责机制和标准。包括在网络事件管理的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过程中,政策主体履行职能的优劣程度,对整个网络事件的起因,处理情况,公众的反应,网络媒体的应对等等。这些都应该作为问题的内容,以法律规则的形式制定下来,杜绝问责的不彻底性和随意性,规范问责程序,是问责公正、规范、操作性强。让问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结语

监控方案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风险控制

当前国网公司及省网公司对内部业务运作及职能管理的管控方式以结果控制为主,重视考核指标、结果数据对实际业务执行和管理效果提升的作用;关注事后控制,放松过程控制和实时改进;这就造成虽然上报指标很漂亮,但是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事实上在实际业务管理和实际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这给公司的业务及管理操作留下了可提升的空间。山东省级计量中心当前已经完成了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建设,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明确了各个流程环节涉及的岗位及职责,明确了作业标准规范,极大提高了计量中心生产效率。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精益化管理推进,计划进行精细化管理深化应用,将应用范围横向推展到计量中心所有业务。但是,在推进精益化管理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并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出了相对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促进公司实际业务全过程、实时化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计量中心实际业务的管理水平。

1精益化管理目标

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总体目标是对计量中心的各类业务进行精益化管理,把山东计量中心建立成为国网公司的标杆单位。从优化方向、途径分析、改进提升等多维度对计量中心的实际业务及管理流程进行动态管控,强调全过程的实时控制,降低实际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强化山东计量中心具体业务的内部管理。具体目标如下:(1)明晰组织岗位职责。对计量中心各部门间的权限进行划分,明晰组织架构内各岗位的岗位职责。(2)梳理并优化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及管理流程。强化过程控制,降低业务流程运作和管理过程中计量服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

2.1总体思路。通过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的实施,全面排查计量实际业务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可优化方向,根据优化类别进行途径分析(职权不清晰,业务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等),精准定位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人和优化途径,探寻针对性、可操作性改进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梳理业务及管理流程),实现计量中心业务操作的高效运行,塑造计量中心的精益化管理标杆形象。2.2范围。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涉及中心内部、中心外部两种协调类别;涉及业务范围为需求、采购、订货、抽检、全检、质量核查、仓储、配送等领域;涉及专业模块为岗位职责描述,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精简、合并部分流程环节)等主要模块。2.3主要内容。管理精益化主要阐述解决此类项目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向客户介绍每一阶段咨询项目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拟分三个阶段解决以上项目,分别为调研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推进阶段。2.3.1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山东计量中心工作流程现状与山东计量中心内部期望管理目标的提升空间、与计量中心用户和潜在客户服务诉求的提升空间、与先进网省或其他行业标杆企业的相似流程运作状况的提升空间,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效率等),分析导致差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岗位职责描述、作业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山东计量中心内部精益管理未来改进方向,为本项目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详实的基础材料和数据支撑。本阶段主要工作方法:现有资料分析、问卷调查、高层访谈、集体座谈、一对一访谈、小组讨论、精益管理标杆对照法等。其中现有资料需要客户在项目启动后,根据咨询项目团队提供的资料清单,项目小组根据现有资料研究情况(以现有资料能否有效支撑咨询项目团队对山东计量中心管理现状的判断为标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如需问卷调查,需在项目启动后,向客户提交包含问卷调查方案和访谈方案(含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问卷发放对象,访谈对象、问卷填写说明、问卷回收时间、访谈时间安排等)。小组讨论主要是指咨询项目团队成员对资料分析、调研访谈情况的每日、每周讨论,目的是理清项目思路,规避项目偏差。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收集到的一手研究资料,结合咨询项目团队制定的多层次、多维度精益化标杆评价模型,分析差距并找出成因,为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改进提供改进方向,并为第二阶段解决方案设计提供有效支撑。2.3.2方案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调研阶段差距分析和成因分析的结果,利用管理咨询行业的先进工具和方法,有针对性地从岗位职责描述、中心工作流程改善等几个方面提供山东计量中心全面管理提升方案。利用权责对等的管理理念,梳理山东计量中心的部门的职能,明晰计量中心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利用业务及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工具,从客户需求和内部管理需要出发,根据前期计量中心工作流程分析现状的结果,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改善,提升。从客户服务满意和内部管理提升两个维度考虑流程的优化策略,关注流程环节设置的必要性,关注流程环节执行的准确性,关注流程上、下环节的关联关系,简化流程环节,提高流程运作效率。2.3.3实施推进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可落实的山东计量中心精益化管理咨询项目的落地方案,主要是根据提升方案中涉及的相关专业模块的优先等级和先后次序,依照管理先行、信息化支撑改进后续的原则进行。根据本项目的规划内容和所要的达到的目标,可以按照如下次序进行:组织岗位职责描述、计量中心业务及管理流程改善。2.4组织安排。组织机构设置如图1。2.5工作策略。2.5.1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巡查、监督、审查等。主要工作如下: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巡查,实时掌握项目运行状态、质量状况。2.5.2建立项目沟通机制。(1)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例会,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必须参加会议,通报项目工作最新进展,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和措施等。(2)工作周报制度。朗新咨询项目团队每周以周报的形式向项目领导小组进行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由山东计量中心项目联系人负责传递,内容包括:本周工作内容及进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下周工作计划、重点问题回复、工作配合情况通报等。

3风险分析和保障措施

3.1风险识别和分析。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应该进行严格管控,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本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有:(1)项目整体开展计划不明确,项目阶段划分不明导致后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项目成果应用单位与咨询项目团队对项目需求、项目方向认知不一致;(3)项目进度严重延期;(4)项目需求单位抵触,或者热情不高,造成项目实施困难;(5)新旧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过渡没有处理好,造成咨询项目成果无法真正落地实施。3.2风险应对措施和项目保障措施。为了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管理原则,其次应该理清各方职责,与此同时,在项目各阶段进行中不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策略、监控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项目的目标。根据以上风险识别和分析情况,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的针对性保障措施如下:(1)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内容、整体计划、关键里程碑点、项目建设要求等,经领导审核过项目方案和计划后,再按计划进行建设。(2)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原则上不接受新的变更需求,确需对已明确的需求进行调整,由项目成果应用单位填写需求变更表,由项目领导小组对需求变更及对项目成果应用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审核。但需注意的是:项目运作实施过程中确认的需求变更,原则上不作为本期项目实施的内容,也不在项目验收时作为验收内容。(3)建立项目实施里程碑评审制度。

4结束语

计量中心运行管理平台是计量中心用于中心管理与生产的主要平台,其内容涵盖中心所有主要业务。因此,对于计量中心实行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总思路,正确估计其存在的风险,并合理解决,为加快精细化管理做基础。

作者:王者龙 李骁 郭红梅 李付存 刘丽君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臻葳.浅谈项目运营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