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53

家具实训总结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职业院校;家具设计专业;高效教学模式

家具设计专业是指具备家具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科课程,比如:家具装饰、雕刻、造型等。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家具知识,这样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家具设计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家具设计理论知识,比如:国内外的家具发展史、家具设计风格技巧等内容,还要具备一定的工艺知识和美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具设计师。如何让学生积极内化和吸收相关知识、并将其进行实践运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话题。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的理论结构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的构建与实践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体系,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工作阅历等,从而全方位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明确一体化家具设计专业教学目标。家具设计专业包含的内容较多且杂,部分学生认为学好家具设计专业只需要学习基本的家具测量和家具制作知识即可,实则这是比较片面的一种想法。美学、艺术学、工艺学等知识都是教师需要教授学生进行了解和学习的,不仅如此,如果学生要想让自己设计的家具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那么还需要具备心理学、广告营销学等学科知识。所以,教师在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家具设计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理论体系目标,以便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活动。其次,构建一体化家具设计专业教学大纲。每学期的课时安排、课堂的讲解内容、采用的教学策略等事项都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安排和策划。家具设计是注重实践技能的课程,但是这不代表理论知识不重要,恰恰相反,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么学生就不能顺利展开家具设计活动。所以,教师要遵循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便打造高质量课堂。

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家具设计任务

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老生常谈的策略。但是,部分教师不愿意放手自己的主导权,随意地干涉学生的创作想法和思路,这样不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强调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即教师以启发性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使得学生在协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家具设计和人体工程学”时,笔者先借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探究人体奥秘的视频,以此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向学生设置层次化问题:同学们,你们观看了上述视频后对人体产生了什么想法吗?你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吗?在设计家具时要注意人体构成的哪些特点和原理呢?其次,笔者将学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单位小组,并为各组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即让他们结合上述问题设计一款符合人体规律的坐卧类家具,在各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走动在学生中间,但是没有随意地打扰他们,而是在其产生困惑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以便使各组顺利完成任务;最后,各组上讲台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要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还要对各自的设计创意、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所有人发完言之后,笔者再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讲解、补充和说明,以便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导向和迁移。

三、校企多维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中职院校关注的重点教育目标。但是,部分学校没有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与企业单位、社会机构、实训基地等实践技能培训场所合作时,他们普遍采取单一和枯燥的合作模式,将实践技能的培养流于形式、限于口号中,这样不仅亵渎了学校的光辉形象,而且还会耽误学生的美好前程。

首先,产业导向型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家具设计专业需要的数控开料机、电脑裁板锯、封边机等设备器材,学生利用企业支持的材料和工具,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家具设计产业制作过程,从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

其次,工学交替式合作。学校和企业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输送家具设计专业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家具设计的实训基地和培训场地,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技能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以便完善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

最后,订单式合作。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需的人才标准,然后向学校提出订单需求,学校根据企业的目标,由双方共同制定家具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双赢的局面。以上就是笔者针对职业院校家具设计专业的高效教学模式所作总结。广大教师不能直接照搬照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探索和发现,以此总结出可行性更强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燕玲.课题式教学模式下的家具设计训练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2).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2

[摘要]通过机器设备的引进、教师对于机器雕刻技法的传授、木工师傅专业的制作指导,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然而忽略设计实践与设计思维的训练,只注重于雕刻机的学习与家具的制作,在笔者看来与培养工匠无异。环境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教学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为学生的设计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环境设计;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设计教育这门课程一般都是一个学期,学生学习到的东西也就是初步了解了一下家具的大概知识,一般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像家具造型设计中具体设计经典案例的分析、整个设计程序,参与团队设计课题等,有些学校却没有。学生家具制作所用材料一般是木材,其余材料最多再用到布料,例如做坐垫就是用的布料,别的材料基本上没有用在家具制作中。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实务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家具造型设计的程序、规律与要点等等都没有。(二)教学中轻理论重制作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做家具实物,相比理论学习,学生更愿意动手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前年修建了家具实训室,购置了一些木工机器设备,还买了一台精雕牌雕刻机,这对家具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从此,学生们能像模像样做出自己设计的家具、模型制作课程的模型等。后来的家具设计课,学生就是用这些设备完成他们的作业。不过,有一个班的学生从9月开学直到12月都在做家具,而该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在连续1个多月内,可是许多学生除了上其他课外,晚上加班加点地做家具,几乎用了一学期的空余时间完成了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图1、2)。这些木质家具做工看起来还比较粗糙,但是整体上还是可以,毕竟这些学生不是学了几年出师的木匠,他们能做出来已经十分不错了。学生的家具作品会在家具作业展览上被贴上价格进行销售,这让参与制作家具实体作业的同学获得成就感。此外,他们还把家具作业送到学校旁边的市场进行销售,获得经济效益。正是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功劳,特别是能教他们使用雕刻机的老该专业主要传授室外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内容;有些学校设有单独的景观设计专业和单独的室内设计专业,其所学内容又与环境设计专业所学内容相差无几。这些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室外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能力。这些专业都有家具设计课,而且是必修课程之一,这是因为家具是室内外环境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是在室内设计中。这些专业的学生以后也可从事家具设计,但是有些学校家具设计课教学过于重视制作,不重视理论教学和创意设计,以致个别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会问家具设计课教师会不会使用精雕机,如果得知老师不会操作就认为老师没水平。还有一位学生非常热衷于机器操作,说毕业后自己准备去应聘精雕机操作的工作,所以他一有空就去操作机器,对其他课程学习不太认真,其他设计课程作业也做得并不好。这些事反映出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渴望和热情,对老师水平优劣不正确的评判尺度,以及反映出学生对设计专业综合能力形成的肤浅认识,同时从客观上可以说家具设计课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即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那么,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究竟应该怎样教学?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教学现状

学校培养学生是按自己制定的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虽然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模式与教学大纲各有不同,但总的看来是大同小异。(一)教学内容单一在教学内容上,家具设计课基本上都是先讲家具概述,然后是中外家具风格,再讲家具结构、材料、造型形式美等,最后做点纸上的手绘设计或用电脑设计、实物制作。师,才有这些学生不错的成品。当然,还有学校请的专业木工实地指导的功劳。通过整个教学和学生的实物作业反映出家具设计课教学中,理论教学不够重视,非常注重制作。(三)教学没有突出设计训练学生在校学习的几年时间内,有大量的课程需要学习,多数课程就是使他们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或学会基本的技能操作,家具设计课程也不例外。由于与专门的家具设计专业不同,环境设计专业(包括室内设计专业)的家具上谈兵,没有实用意义。(一)设计思维教学比制作更重要从学生作业中可以看到,有些人的作业是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找一种家具样式制作出来,或“设计”出来,其实,真正的设计含量不多,甚至根本算不上设计。设计应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从事室外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还是家具设计,设计师或设计人员贵在创新,而不是一味照抄照搬。抄袭或者模仿的制作不是设计,这样培养的学生最多算是工匠。设计对形式美的参与,是在有用性前提下,把美的因素赋予形式。像坐椅的设计,是现代设计中十分重视的项目。根据人体工学的测定,椅面原型根据坐姿有五种,但现设计课程学习时间很短,不可能深度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更不可能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全面精通。即使有机器的学校,在课堂上也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完全学会机器的操作,原因是机器数量少,有一台精雕机已属不易。但是,学生的家具设计课作业实物制作,多是找资料上比较好看的款式加工出来,很难看到独创性的设计。这也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设计训练。

二、家具设计课理论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没有理论的制作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不用于设计实践又是纸代坐椅的设计却有数不清的种类,除了材料革新以外,形状的变化,也是设计师主观感情的倾注。现代设计的严密分工,往往使工程师和艺术设计师担负着不同的设计任务。工程师解决内部的功能设计,艺术设计师解决外部的形式设计。[1]家具设计对于环境设计(或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今后的专业设计中主要运用于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家装设计。特别是展示设计中必定要设计新颖的展示柜家具,公装设计中因客户需要而制作的个性家具。一般客户都是去家具城、家具店购买现成的家具。这主要是专业家具生产商有多年生产制作经验,还有大量设备与成熟的技术,他们生产的家具多数做工精良,品种与材质考究,在家具卖场可供客户选择的家具非常多,而且价格比装饰装修公司新设计制作得低。但是,目前在家庭装饰装修中,定制家具因能充分合理利用室内空间的大小与位置,需求量开始变大,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或家具设计师现场测量重新设计家具,最后由家具厂工人或设计公司木工完成制作。由此可见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思维教学比制作更重要,制作只是更好地实现设计构想,加深对工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二)用人单位需要的家具人才学生在学校短暂的学习时间中,即使有会操作雕刻机的老师与木工师傅的指导学习,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家具制作技术,更不可能对家具设计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因为学生对许多家具生产的材料与制作工艺还不熟悉,只是初步对家具设计与制作知识了解,制作经验获得也并不多,自身积累的各方面知识能力还有限。多年来,还未听说过环境设计专业或其他设计专业毕业生应聘时,用人单位通过要求做一件家具实物做为入职考核标准。从环境设计(或室内设计)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以及网上招聘、现场招聘、其他渠道的信息所知,他们基本应聘公装设计、家装设计、效果图制作、CAD绘图、家装营销等岗位,个别学生做了中小学教师、平面设计人员,没有用人单位进人考查要求做实物家具。从报纸、网络、现场等招聘家具设计师或设计人员的信息看到,也只是要求应聘者会AutoCAD、Photoshop、3dMax或其它三维软件,也有些单位或公司要求应聘者手绘功底好,有家具设计经验。笔者一位同学毕业应聘于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时,考试题目要求用设计素描方式设计5把不同的椅子,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创意设计,而不是制作。所以,家具设计这门课不应花位多是广告美工,模型制作工。而设计的价值是无限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只会操作雕刻机的人。(一)设计创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创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国外家具设计师设计的仿生飞鱼椅创意家具设计(图3),它可以是一把躺椅,放一只枕头,人躺在上面休息很舒服。由于这件飞鱼椅连接上下两面的中轴有一定高度,它展开放平于地面后,人可以像坐在地面一样,并且有一个靠背,放一个枕头后人感觉更加舒服。这把椅子两端向相反的方向展开,两末端着地后,又成为可以坐人的櫈子。此外,将这把椅子向地面的那一端向上扳,与另一端呈摇摆椅形状时,又有摇摆椅的功能特点。这款家具外形酷似一条鱼,拥有躺、坐、靠、趴等多种使用功能,流线型造型可以给人视觉上舒服感。这把椅子坐与躺或趴在上面,过多时间在机器操作与制作上。(三)设计就是创新凭心而论,请木工师傅,购买木工机械设备和雕刻机进行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无疑是学校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用心良苦和明智之举,同以前的家具设计课程相比,现在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技能。虽然会操作机器与制作,多制作会给家具设计带来更深刻的体会和好处,但毕竟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不是培养木工,更何况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其他课程也要占用大量时间。大部分学生毕业就业方向是设计类,即当设计师或设计人员。创新对于设计,是个永恒的课题。它是人类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的创造活动中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失去创造性,设计就失去了生命[2]。所以,学校即使在家具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时间与重点也应多放在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上,其中也包含理论的学习,机器操作只是做为一般要求。否则,只会操作机器制作简单的家具,那只能算往工匠方向培养,而设计师或设计人员没有理论知识,很难设计创新。有没有理论知识,能不能创新,正是设计师或设计人员与工匠的区别。

三、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的综合知识素养

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学生,他说以后想从事木工的工作,并说有个地方会操作雕刻机的工人雕木门月薪7000多元,刚毕业去搞室内设计的工资很低,学好雕刻机技术十分不错。但是,会操作雕刻机又有多少这样的职位机会呢?从互联网、报纸招聘上能看到招从事雕刻机操作的岗志,上面说到的那位学生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个别学生今后想从事家具设计,自己就在课后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向会操作机器的老师多请教学习,但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可偏废设计思维,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如果培养学生成为工匠,那些学生去技工学校就可以了,没必要到大学学习。况且,环境设计专业不只是从事家具设计。学生有综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设计能力就不会弱,教学中还应引入实地调研、设计竞赛等环节,弥补现有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拥有理论与实践能力,为设计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2]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6.[3]古皓东.中国家具经营智慧[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16.[4]吴增义.论开放式多样性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装饰,2012:11.无论高度还是长度也适合人的尺度,体现出设计师的奇妙创意,使人观后深深叹服。又如创意猫桌设计,这款家具设计是为猫专门设计的,由一些相同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上,以倒圆角的镂空三角形或镂空圆形为主,组合成类似博古架的形状。实际上这款猫桌可以组合成一套带櫈的方桌,即每个倒圆角的镂空三角形、镂空圆形的正方体木块,就是一个单独的方櫈子,无数个这种正立方体木块堆积在一起就成了方桌。猫桌就有了更多使用组合变化,它的构思创意就体现了又一种巧妙的设计(图4、5)。时代的发展促使更多人更喜欢新颖的家具,功能合理又新颖才会让人愿意购买。人们常说创新,而设计的核心即在于创新与创意。如果这两款家具没有独特的使用功能与独特的造型,就没有设计可言,可见设计在现代家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企业对设计的观点及启示中国著名家具公司城市之窗公司董事长王东升在培养引进研发设计人员时,除考虑个人悟性、品德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尽量选聘绘图知识、美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综合知识相对丰富的人才。王东升认为,“德”是人才的核心基础,但搞家具设计,仅会画图或开发出款式,而不能把各种文化、艺术元素融在作品里,家具的品位就上不去,因而设计师必须“厚积”才能“薄发”。[3]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思维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思维是进行联想、比较、想象、分析、抽象等而产生的新观点和新思想。[4]曲美是中国非常知名的家具公司,笔者认为曲美品牌的内在基因永远是“设计”,用设计创造生活是曲美家具的核心价值观,即曲美用设计打造不同的生活方式。“八个子品牌,八种生活”是曲美品牌定位原则,“创造生活”是曲美采用的路径,反映了设计能创造当今人们的生活品质。我国有些地方提出过“设计立县,设计立市”的理念。木马设计集团董事长丁伟是该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政府牵头、优化结构、设计引领、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以行业优势产业做产业基础的计划,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运营模式,经过社会资源再配置的顶层设计,既能够整合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服务于高增长性的生产型企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设计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家具设计亦然。由此可见,在家具设计课中应该让学生多做设计练习的实践,引导他们在课余时尽可能地接触和吸收其他方面知识,把时间多花在设计思维训练上,做多了后,设计能力自然会提高。因为想有更好的创造性思维,脑子里一定要储存大量各种原型素材,才能受到启发,以便于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同时也使设计使用功能与形式美观密切结合,以让人们能接受和喜爱。

作者:叶俊东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第二篇: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重视实践教育与应用教育的专业,如何在转型大潮中继续深化改革以完成专业的应用型转变,是值得相关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特点

环境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设计出舒适宜人、时尚环保、和谐统一,符合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室内外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室内外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追求有品质的生活环境,由此催生出大量的室内外设计公司。该行业的兴起有着旺盛的人才需求,这使环境设计专业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的热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性强,行业发展相当迅速,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流行趋势日新月异,市场需要马上能形成战斗力、能在短时间内创造经济效益并且在设计上有较大上升空间的毕业生,这就对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相应的专业教师也应当具备相当的专业实践水平,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指导思想上必须紧跟市场。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特点是高要求、能实战、能紧跟市场需求。

二、注重课程单项实践训练,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有学者提出,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实践作为主要载体,贯穿在理论教学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应该贯穿理论教学始终,并提出了课程单项训练,即在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如,在家居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每次课留出3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然后,其他学生对刚才学生提出的设计想法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模式制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进行理论讲解,一边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室内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典型室内设计案例,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给学生观摩,辅助完成理论教学任务。

三、充分运用几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训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几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训。如,在学生相继学完制图基础、材料与施工、建筑装饰施工、室内设计等一些专业课程后,要集中4周时间到社会上的一些装饰装潢公司或者设计院进行综合实训锻炼。综合实训严格按照综合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实施,由专业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联合进行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几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应用,从室内建筑测量到绘制成图,这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撰写实训日志和实训体会。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亲临实训现场指导。通过综合实训,教师更加明确了教学目的,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既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拓展了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加深了师生的感情,产生了良好的双向互动效果。

四、增加课外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空间,环境设计专业拟定了操作性较强的详细课外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到建筑装饰装潢公司或者设计院挂职锻炼,或者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等。学生按照要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实习作品、实习心得、实习单位评语鉴定。学生根据课外培养计划各项学分标准获得相应成绩。

五、实行工作室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一批专业拔尖人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其依据在于大学教学的研究性和科学研究的育人性。环境设计专业一直探寻如何将教学、科研和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自2012年初,笔者所在学校就开始了工作室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实验。设计界的先驱德国包豪斯学校世界闻名,包豪斯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使用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直面市场,增加了学生的设计作品转换为实际项目的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效果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工作室模式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变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对师资、制度、硬件设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建设方面需要不断加大力度。

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本专业虽然有课外实习基地,但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他们在实习基地主要学习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规范要求,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协作、竞争意识,对形成良好性格和就业心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已经确立了毕业去向的学生,环境设计专业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岗位工作选择毕业论题和作品创作。半年的时间,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创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到固定岗位顶岗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并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王子桐 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宏轩.艺术设计教育中感知的重要性.艺术百家,2009(7).

[2]梁燕敏.知觉特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大舞台,2014(2).

第三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现状的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着手,分析和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性质。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提出了“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阐释了将“多元性”与“开放性”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多元性;开放性;实践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2012年新增艺术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空间进行设计的专业,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专业知识,具体而言,是如何使室内外空间所共同组成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性、宜居性、艺术性等特征。目前,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飞速扩充,环境设计专业已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生源最多的专业之一。如何跟进人类对生存空间环境的发展需求,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开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环境设计教育新局面的时代需要,对于中国当代社会人居空间文化的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化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预期目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着手,分析和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性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角度提出了“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急剧上涨但其就业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的设计人才却难觅踪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则与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教学上侧重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是分不开的。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脱离实践,在专业方案设计上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表现,而非着眼于功能上的艺术性考虑。此外,它也从侧面反映了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育上存在教学认识的片面性,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形式性、固定模式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空泛讲授而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使专业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由探索的学习兴趣,形成惯性思维,无法按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设定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科学认识与发展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单一、孤立的,这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其实践教学中更为凸显。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则是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宽泛性、立体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本身具有宽泛性、立体性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计划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因此设定为必修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性的自主实地调查使学生同时获得感性和理性的专业知识积累,并呈现出“四性”特点:学科的交叉性、现实的针对性、考察的目的性和研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设计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这些丰富而多元的设计素材及设计内容融入其中,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观察、测量、绘制……加深对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极大地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放性”现代社会是集物质与经济高度发展于一体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仅要从本专业获取信息,更要从其他各门类、各行业的艺术中广泛汲取丰富营养。因此,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赋予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求。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重视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以培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开放全局的的视野积极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相互推进,其目的是汇聚合力,协同育人。此举不仅符合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亦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共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将已学理论与现实进行相关联,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理论分析现实的洞察能力,培养摸索与探讨改造现实环境不足的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获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则将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拥有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课堂转向实践,领略知识的延伸性和实践的功能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三、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性”与“开放性”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切实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应用动手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作者:邹航英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粤闽.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容华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大家,2012(12).

[3]陈静敏.环艺专业艺术考察教学[J].文艺争鸣,2010(8).

[4]许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5).

[5]曹国章.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07(5).

第四篇: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1.Workshop介绍

Workshop是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约束群体内的每个成员,让他们在短期内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满足小组配合的需要;同时他们也会在短期内得到高强度的训练机会,在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中提升自身能力。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就诞生了Workshop模式教学,它提倡情景化教学,实行“工厂学徒制”的教育方式,建立了以车间为教学中心的教育体系,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分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每个环节所表达的内容;突出个人主张,便于全方位地评价和考核学生,最终实现“知识向经验转化,创意向呈现转化”的目的。直到现在魏玛包豪斯大学依然保留了最原始Workshop模式的访学课程。从诞生至今Workshop模式也在不断演化升级,对现代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中,Workshop模式已渐成主流,尤其在建筑学专业、设计学专业中已被普遍应用。而在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创新意识较强的院校也已开始尝试引入和推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2.Workshop教学模式的作用

2.1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学习

Workshop建立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围绕项目多思考、多讨论,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另外Workshop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的综合性群体,教师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同时需要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其主要设置在项目研发阶段,学生可以向企业提出很多有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困难向企业专人或者教师请教,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无障碍。

2.2强调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Workshop中,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会不间断的进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团队协作,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充分的了解企业设计部门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在项目的带动下,学生也会学习主动分析问题,相互讨论问题,积极向专家及教师请教,为他们毕业后进入公司做好准备。

2.3给学生完整的实践机会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离不开学生实践参与,而理论的学习只是实践的基础,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养成,而环境教学中理论课程较多,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对于一些设计理论无法深层次理解,纸上谈兵是无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Workshop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基础,以实际项目为支撑,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同时让其真正参与到整个规划与施工过程之中,给学生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整实践体验,有效弥补专业知识不足。

3.存在的问题

3.1通过竞赛建立校企合作桥梁

这种方式的常见形式是企业与学校一起举办大型的竞赛。这些竞赛多以企业的需求和项目目标为内容,同时面向设计类多专业学生,使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参赛。这种方式一般覆盖面很广,操作性也很强,企业可以短时间内获取很多优秀创意思路。但是这种方式一般是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同时教师指导也较为分散,企业参与度低,功利性强,并没有太多先进教学策略的融入。因此学生只是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动手能力,对其设计方法的学习及创意的提升帮助不大。

3.2教师将项目引入课堂

很多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在校外都有自己的校企合作项目,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课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会将自己的课题项目带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教学及科研压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这种方式相对而言针对性强,且训练与讲解也比较集中,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的单向组织与学生的被动参与。企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容易忽略过程而单纯追求成果。

3.3将学生带入个人工作室

许多高校都会给优秀教师配备独立的工作室,有些教师也会根据教学的需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他们会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科研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这种工作室结构类似于一个小型的设计公司。工作室模式与Workshop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进入工作室的人员会经过导师的严格筛选,一般只有其带的研究生团队和少量极为优秀的本科生。这种方式的覆盖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大多数本科生的需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校及任课教师对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高度认同的,而且他们也通过很多途径进行了尝试。但是目前很多校企合作的项目实施功利性较强,双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简化了实施步骤,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作用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有效、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建立起校企共赢的模式。经过不断尝试,Workshop开始逐渐被引入。

4.高校环境设计专业Workshop联合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4.1项目的介入

项目的介入是Workshop实践教学的基础,必须选择企业真实的项目进行引入,不可捏造项目。至于项目的来源,一般是在设计一线的教师从其社会关系中引入,也有些企业会带着项目来到学校寻求合作。企业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其一,通过学校实践的方式提前挖掘、储备人才;其二,希望从中获取一些创意元素,通过更优质的方法解决环境设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毕竟企业直接聘用的设计师数量是有限的,而如果将项目注入学校,其设计将更加地细致,也更加地可行。这种校企合作,学校应当是占在引导地位的,校企之间平等相处、各取所需,而学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能够解决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

4.2项目的展开

环境设计项目有大有小,其展开程度也各有特点。因此,各个项目的展开方式、参与人数及规划周期也各不相同,但是其整体的流程是一致的。文章以某一个中型常规景观设计项目规划为例,对Workshop教学活动进行分析。(1)首先公布项目的主题及计划项目主题的公布主要包含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涉及到的面积、项目提供商、项目参与人员、项目公司直接指导人员人数、项目周期、项目规划轮廓等等信息。原则上,一个班级在20-50人之间,学校应当按照每10人左右一个指导老师的方式配备。公司对于中小型项目至少配备1-2名专业设计师,大型项目至少配备3-5名;设计的周期则根据公司的合同要求适当提前,从而给公司以充足的汇总分析时间。(2)项目方对项目内容进行首次宣讲项目应当设置专门的启动课程,主要是由项目方宣讲项目的详细内容及设计要求,同时对甲方的要求进行详细讲述;之后由学生提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彻底搞清楚项目的设计背景及诉求。同时根据项目的公开程度,教师和设计师共同编制印发一个基本的项目任务书,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3)景观设计调研与创意提出景观设计离不开调研分析,调研分析包括对已有资料的分析与总结,项目相关的网络信息调研,项目相关的实地调研三个部分。这部分需要占用整体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因为只有充分调研,才能更好地设计。在调研完成后,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预设计,绘制景观的设计草图,确定基本的设计风格等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习惯在这个阶段根据参与人数量不同划分为几个小组,一般10人左右一组,设置小组长一职进行集中管理与组织。同时进行定期的交流、讨论与汇报,激发小组中不同成员对此项目不同角度的关注,而教师主要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引导。在调研阶段,要求学生首先对网上资料及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分批次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参观、考察。小组内部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然后编纂成调研报告,严格审查,同时与专业设计师讨论后,对调研报告进行审核分析,提出一些意见,同时小组之间相互传阅。在之后的设计草图规划环节,笔者会要求学生首先通过手绘的方式绘制草图,同时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必须独立完成一份。然后小组长汇总,通过讨论分析,选择优秀方法,绘制小组一致性草图。小组一致性草图一般在3份左右为宜,交由设计师审核。在笔者与设计师提出必要的可行性修改意见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绘制电脑效果草图,这个过程也要求每个学生务必参与,小组长组织讨论,在10个效果草图中优选2个作为本组备用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教师与设计师会随时跟踪各小组进度,同时指出一些可行性意见,供各小组参考。(4)方案的汇总讨论这一阶段需要占用大约一半的时间,首先需要以项目方为核心进行讨论汇报。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以PPT的方式进行陈述,总结其小组最终决定方案的创意来源及设计亮点,同时进行效果草图展示。项目的参与方可以在汇报过程中随时打断提问,而小组有专人负责记录问题,最终通过讨论的方式,项目方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出可深入的方案。在讨论会之后,进行方案和人员的整合,根据最终方案数量及基础参与情况重新分组。一般全班分1-3个小组,在教师的辅助下,分别进行修改,之后再重复讨论修改过程,最终全班形成1-2个可行性方案,移交给公司。

4.3项目的评价与反馈

项目评价与反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项目的全组评价,第二部分为项目的总结与课程考核。(1)项目的全组评价。本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发言,对自己组的最终合议进行展示分析。各小组提出意见,同时根据项目的进展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结,总结小组合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小组合作做好准备。(2)项目的总结与课程考核。本部分以个体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在设计中担当的角色与任务进行总结,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各组组长与教师参与考核,给出差异性成绩。

5.案例说明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实施Workshop联合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学院调整了原有的工作室工作模式,从校企合作单位中挑选出真实案例,根据案例编写设计要求,再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调研实践,最后根据课程安排评定和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推广之后,工作室利用率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作者:陈岩 胡沈健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瑞,郑先友.基于Workshop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3):137-139.

[2]周潮.Workshop—法国设计教学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吴继辉.澳大利亚高校服装教学与科研情况介绍[J].纺织服装教育,2015;(1):84.

[4]谢亮,阳巧.高校环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中Workshop工作法的引入[J].兰州大学学报,2012;(3):176-178.

第五篇: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与市场接轨也非常密切。为了提高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与大中型企业实施了合作办学方案。针对环境设计系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了意见反馈,这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效率。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艺术设计

2012年,教育部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式更名为“环境设计专业”,并将“生态化、绿色环保”等新理念引入教学和研究中,体现了国家对此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12年以前,湖北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一直是艺术设计中的一门专业,没有专门成立环境设计系。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2012年,环境设计系从艺术设计中脱离出来,成立了正式的环境设计系部。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的特点,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2013年,环境系除了室内设计专业外,开始招收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2个专业共6个班,每个班20多人。其中,4个班为室内设计专业,2个班为景观设计专业。根据对于艺术类专业的要求,2014级、2015级、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减少到4个班。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教师的辛勤劳动,面对人才市场发展的要求,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适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我校和其他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6-06,针对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问题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在会议讨论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1.1教学大纲的滞后性“环境设计专业”所在学院的名称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建校初期是以美术教育为主,着力培养初、高中美术教师,一直重视基础教育。而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社会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与市场接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于长期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教学和研究活动脱离了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教学大纲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1.2实践经验不足,就业困难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需要与市场、企业紧密联系。而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大多数是假定课题,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在前期没有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现场分析,也不了解甲方的需求、现场状况等实际问题,与真正设计师的标准相差甚远。企业优先考虑的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1.3实践型教师不足近年来,高校招聘主要考虑的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大多数没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在职教师也没有太多机会获得校外深造和学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而教学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室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团队精神不能充分体现。1.4缺乏通才教育我院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美术教育,而设计系成立以来,逐渐转变到更加重视软件知识的培养,学生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认为设计是“画东西”,而对文化素质的培养未予以重视。

2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高效的办学模式,既培养了企业所需的人才,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但目前我校环境设计系的产学结合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2.1校企合作办学缺乏评价系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准备后备力量。但目前评价学生还是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学生也在学习中只注重分数,缺乏创新意识。2.2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计划方案不完善在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计划中,学生一般是集中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实践工作,在企业实习阶段没有配合进行相关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3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由于经费问题,不少项目被缩减了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掌握皮毛,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各项能力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创新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3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改进见意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领导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是一定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可实施性方案,成立工作室,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进去。3.1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评价方案应从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出发,学生通过专业培训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该从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着手,而不仅仅以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评价和考查学生。3.2依托实验室教学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2016-11,环境设计系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工作室,使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设计制作。在《模型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图纸后,使用实验室的专门机器,选择不同的材质就可打印出相关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掌握了实际操作流程。3.3教师到企业工作和学习校企合作办学中,可以送教师到企业工作和学习,企业提供教学场地和相关教学设备。教师到企业工作和学习,可以促进教师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作过程,使教师更加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用人标准。当教师回到学校后,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聂丹 李君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第六篇: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中国急需国际化人才是不争事实,环境设计专业亦是如此。主要探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特色,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环境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方向。1993年11月和1995年11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了两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术讨论会,会议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从边缘地位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管理、规划、培养目标和课程的中心。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韩国“21世界委员会”则提出: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制定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计划。澳大利亚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性课程,介绍外国历史、地理、风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状况。中国急需国际化人才是不争事实。而当前国内高校本土优势尚未形成,国际竞争力略显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培养的传统产业人才多,新技术领域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专业型人才多,综合型人才少;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多,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才少;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

一、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弱、口径窄、实践少、创新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社会适应性不强,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院校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课程缺失,并对“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不足,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在国外,环境设计专业口径很宽,人才培养一方面细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科交叉,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个性与特色,在发展思路上强调国际化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提高学生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日、韩、欧洲等国也明确提出通过吸纳留学生、注入国际化教学内容、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开展国际网络教学等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迫切性,并以此为契机,以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和机制,融入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一)内涵何为“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著名大学学历、在跨国企业就职或工作经历的人才?或是熟悉国际惯例,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才?还是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很多学者总结了国际化人才的六大特征: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学习积极主动,对新情况、新事物的刺激反映敏感;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运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笔者认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设计项目的投标惯例和规则,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同时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并能运用外语熟练交流。(二)培养目标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助推剂,具体目标包含六个方面:其一,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满足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题。我们要力争做到以创新求发展,以加强内涵建设和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尽精微而致广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国际化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教育体制内部应全面开放,要打破院校间的专业壁垒,突出国际特色,强化国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模块化、项目制等教学方式,助推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教育应面向社会,要强化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搭建国际化实践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最后,教育应面向世界,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重组、调整专业和课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三、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深化教养要强化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创造越来越多的境外学习机会,以此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学生更多的参与国际交流搭建平台。8.健全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为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可借鉴国外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图4),并尽可能执行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通用标准。

当前,人才国际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步扩大,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使我国在人才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从而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我们应该在强化本民族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图5、6)。

四、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

1.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国际前沿设计理念和交叉学科的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基础扎实、兼容并蓄、专业面宽、适应性强,改变那种分得过多、过细、过窄而淡化基础的现象,按照拓宽基础课,强化实践,淡化专业的要求,设置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体系。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适用于国际化教育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开展双语教学,助推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3.优化教学设计。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点,构建以“理论知识+设计方法+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设计竞争”五大模块为核心的“1+N+4”教学模式,即指“一个目标+若干教学模块+四种教学方法”(图1),强化对学生理论素养、设计能力、表现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并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构建一套教育支持系统(图2),以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为基本特征,通过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建立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推行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新机制;其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精华,形成开放、包容、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三,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理念,构建“模块+课群”的立体课程体系与项目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管理与评价相呼应、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四,探索多种形式的因材施教及交叉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法,赋予人才培养目标以鲜明的国际化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及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其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并善于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及信息处理;其六,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整合中外院校教育资源,助推专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作者:白鹏 刘斯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3

(一)重知识、轻能力

“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由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构成,共48学时,闭卷考试。由于注重理论部分教学,忽视了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往往填鸭式地死记硬背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甚至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真正用于实践时,比如参加家具设计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专业课教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优质教材在教学中起着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作用。目前,与家具造型设计课程相关的教材要么侧重于家具造型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要么侧重于家具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却忽视了“案例赏析”和“设计实训”等教学内容,因而不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由于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性,造成实验项目单一,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扎实性和宽泛性。比如,某生确定的实验项目是“儿童坐具的造型设计”,他随后的一系列实验活动都将根据理论课教学进度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而没有机会实践其他类家具造型设计的训练活动。

(三)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尽管尝试过“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总也摆脱不了“满堂灌”、讲多做少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学、轻就业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创新型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家具产业的改造与提升,立足于家具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立足于家具产品的工业化制造与个性化需求。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实验、案例鉴赏等三个模块,做到理论教学侧重于学以致用,实践教学侧重于行业需求,案例赏析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设计价值观,着重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致力于将教学质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在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多版本教材,并结合近年来教学评价反馈意见,构建并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鉴赏这三个教学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三、改进“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一)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教学软件的开放,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对改革课堂讲授法带来了契机。我们根据教学任务,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影像、声音等集成编辑,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把屏幕作为主载体、黑板作为副载体,将既定图文与即兴板书结合起来,力求全方位展示视听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更全面、更详尽的知识。为了避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教师根据教学情境,采用“问答式”、展示微缩模型、点评往届生的设计案例等方式,为学生及时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互动教学空间。

(二)变革讨论法

讨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探索、认知、学习的过程,讨论式教学弥补了课堂讲授法中一言堂的教学缺陷,实现一对一的互动,能够深入解决各人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有利于宽口径多种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转变“师霸”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针对课堂讨论议题不存在权威,教师的作用不是解答问题,而是传授讨论方法。比如:解决学生自我为中心、好斗、封闭的思想,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点评学生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给学生提出讨论建议,督促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等。其次,教师设计出探索性、开放性的讨论议题,比如“如何理解设计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家具设计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是什么”等等,将以前有既定答案的议题改革为探讨性的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伦理关系,学生的讨论时间占到约2/3的讨论课时。最后,教师在各小组组长陈述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点评或总结。

(三)实践“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进而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简要归纳了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验课教学的具体做法。通过任务驱动,逼迫、激发学生做事,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行动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完成每项实验的动机、目的、方法、实施和行为评价等)。

(四)尝试“现场教学法”尝试“现场教学法”,创建有效的教学时空和教学情境,完成“案例赏析”教学模块。“教学现场”设在了木材加工实训中心的家具产品展室,室内主要陈列着往届生设计、制作的家具产品和微缩木制品模型。学生进入教学现场总是好奇、感性、迫不及待地观察、品评他们感兴趣的展品,这是年轻人认知新事物的本性流露,为此我们特意给学生留有自由讨论时段。随后,介绍每件产品设计、制作的背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理性地分析、讨论展品设计的优缺点。最后,通过现场提问、现场答疑、现场点评的方法总结可借鉴的设计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五)创建“网络教学法”平台

传统教学强调一本好的教材,研究型教学提倡要纵观百家,因此必须有大量的参考信息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向学生提供多版本教材和参考书的同时,还利用校园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完善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信息,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自主性、开放性、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但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而且解决了授课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也弥补了面对面授课方式的不足。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登录校园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地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通信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加强课程实验教学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适应企业发展,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果,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事制造类企业的生产一线、商业企业的销售一线,只有个别的专业学生选择会计、教师等行业,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现在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相符,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企业管理型人才的时候,应该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式。

一、对产业主流技术专业内涵进行适当的定位

由于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师资团队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称的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误解,随着本、专科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断的下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对空间事物的想象力和对抽象物体的理解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和专业特点,一方面使得各个企业单位很难在众多毕业生中挑选出能胜任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各大高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另一方面,由于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即将面临失业的状况,所以需要企业单位稍微降低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谋求市场生存和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各个企业单位的核任务,所以企业单位绝不可能牺牲自身权益的来降低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因此只能让高校对自己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思,多培养复合型的岗位人才,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为高职院校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从而体现出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价值。高职院校制定出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落实对学生教授的理论知识和需要学习的实践技能,以便对才人培养进行合理的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单位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必须要对岗位进行分化,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岗位的差异性。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远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因此产业的细分和新专业的诞生是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与地方产业布局相结合,合理安排专业

合理的专业是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学院紧贴地方产业发展趋势,与企业、行业合作,按照需求设置专业,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相一致的专业布局。如学院制冷工程、智能家电技术专业依托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等知名家电企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依托联邦集团等著名家具培养企业管理型人才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学院的发展和当地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应该按照当地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以高校专职的人才培养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制冷工程、电气专业、材料工程等,都是和当地的产业相结合而形成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等知名家电企业与制冷工程相结合,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依托联邦集团等著名家具生产企业,材料工程专业依托华润、美涂士、ICI等知名涂料企业,这些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并设置一些其他专业为支撑,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专业设置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三、企业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企业管理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培养主要从“课堂学习、实践体验、环境熏陶”等方面着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工作内容为基础,创建专业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实际企业中的工作内容,合理制定专业项目培训,创建新型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将工作项目和任务穿插在课程体系教学当中,这种转换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对应式就是将工作项目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其次是合并式,就是将若干个类似的项目整合成一个课程体系;然后是分解式,讲一个内容丰富的工作项目分解成几个相关联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体现工作的核心,体突显课程的职业化特点。

2.结合和改革创新公共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公共课程主要包含公共必修、限选、任选三个体系,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包括哲学、人文、科学等核心知识、技能和方法,具体课程内容有职业生业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等。公共限选课就可以根据学院设置的专业来设置一些与之相关或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例如经济与管理、人文与社科和科学与艺术等,然后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两门作为学习课程。另外,近年来,高职院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学生全面开放任选课程,课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例如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医学、工程等领域,例如,如“比较美学与经典艺术作品欣赏”“唐宋诗词欣赏”“世界文学经典选讲”“红楼梦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顺德精神”等,这些课程不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帮助企业文化发展,为企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3.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教育,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生的教学时长应该占总时长的一半以上。在校学生通过三年不间断的分散集中教学原则,对各个专业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安排,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练习。学校在进行第一学年教学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安排2~5周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学习,通过实际的学习生活体验,了解到企业单位需要何种人才和该岗位的人才需要具备何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进行第二年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安排6~10周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实践,掌握实践技能,了解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工作技能的要求;在进行第三年教学的时候,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综合技能的运用,安排10~20周的顶岗实习,积极学习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综合运用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技能。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在教师和兼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写出总结性文章或者有建议性的文章,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各个学院的老师需要和企业单位根据所需要的人才,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生产实习计划,切实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并且成立专门的项目,确保校内外实训正常的进行下去。各学院的负责人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积极的把学生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对此进行学分制,每个学生每个学期素质拓展活动不得少于3个学分;各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必须进行为期2~4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2~4个学分。通过和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大学生进社区、大学生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来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积极发挥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力

各个院校的负责人不仅需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还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高校人才进行合理有计划的培养,在教室和实训室内,构建出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环境,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影响作用,多多组织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文化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以及当代复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完善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稳效实施

有利的实训基地能搞让高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稳步实现,不仅仅需要结合兼职和专职老师的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更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机制和新的教学制度。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丰富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培,保证校内外实训在内容上进行有机的结合和互补,这样才能使得校企合作更加的有效,使得学生可以在校内和校外同时完成完整的时间教学体系。高校通过实施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不断的资助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定向的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团队,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校企两方面长期友好的合作,提高教师团队的建设,这样才能建立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校企合作正常,实行统筹兼备,才能保障工学结合正常顺利的进行下去。根据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出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尽快完善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质量管理等教学制度。五、结束语本文主要以企业管理在高职院校中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究,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解决现在高职院校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背离的问题,始终坚持也学生为核心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校企结合的教育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多有用型的人才,帮助企业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2]陈粟宋,张斌,肖坤.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9):86-88.

[3]官芯如.“订单式培养”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97-99.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一化四融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对重庆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仍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虽以就业为导向,各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会计实训课程及内容,但总体上课程设置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多,实践过少,而且部分院校的实训课由于师资、实训条件、课程准备等原因名不符实。[1]另一方面,虽然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往往因前学后忘、知行脱节,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很好融合。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不完整。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型特性关注不够,从而造成会计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过少,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第二、缺乏实践资源。部分院校教学观念仍较传统,实践教学资源准备不充足,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多。[1]

3“一化四融”实践教学模式的概述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理念,参照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探索出“单项技能实训与岗位综合实训融合,手工账实训与信息化实训融合,模拟实训与真岗实训融合、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融合”[3]的“四融”教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增强学生会计职业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学模式[2]。

4“一化四融”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实际运行

会计必须应用于社会实践,但企业财务部门属于商业秘密岗位,不便接受在校学生零基础的参观、实习。因此,在校第五学期以会计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会计综合实训,为今后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具体实施方式如下:4.1综合实训内容选取上,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实现单项技能实训与岗位综合实训融合通过市场、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回访,分析会计行业[3]对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基于中小型企业将会计部门分为不同岗位的情况(包括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财务分析、会计档案保管等岗位),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四人一组,共同组成一个企业财务部门,组内同学分别担任出纳、成本会计、制单会计、财务主管等不同的角色,履行各自的职责,协同完成工作任务并定期轮岗。同时配套设置银行、税务、物流、客户与供应商等模拟客体单位,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物理资质章证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4.2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手工账实训与信息化实训融合会计行业的实际运行已由单一的手工方式发展到手工、信息化、网络相结合。采用任务教学法,对星辉家具有限公司12月真实经济业务同时采用手工和信息化方式进行账务处理,相互印证。模拟企业会计环境,从原始单据均采用全仿真单据,按会计内部控制原则控制流程,按照会计岗位分工,从期初建账到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进行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4.3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实现模拟实训和真岗实训相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一)学习场所专业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多功能会计技能实训室,按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分岗设置,提供实训所需的仿真环境。采用网络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网络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及时的信息交流;对大多数学生易错之处,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让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二)学习资料(1)实训资料库。课程可以采用孙万军主编的教材,孙教授及其团队将此课程打造成了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线上提供了教学录像、综合测试等14类基本资源。另有课程评论、课程答疑等互动平台。可借助已有的平台,方便学生课余进行碎片化学习。另外,主讲老师还应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开发实训教学系列教材和案例数据库。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仿真实训材料及耗材。课堂上提供配有用友、金碟等ERP软件的电脑及账、证、表等耗材供学生使用。为达到真账实做的效果,所用的原始单证均采用营改增后现行单据的高仿模板,业务流程也严格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要求的流程进行。(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会计综合实训过程中,分期分批地轮流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训。我院已和重庆正量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公司设在校内)签订实训协议,进行顶岗实习。重庆正量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真实企业的真实业务和真实票证,公司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会计系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共同承担实习指导任务。(4)选择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还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或中介机构的会计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学校也应有计划地派遣老师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锻炼,然后再去指导会计实训,保证实训质量。4.4实训考核方式注重职业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实训过程加实训结果综合考核实训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及评价,重点对学习态度和工作效率进行考查。实训结果考核是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包括凭证、账簿和报表)、实训报告等资料进行考核,从而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有一个综合评价。

5“一化四融”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

5.1实践教学驱动。实现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深入分析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社会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现有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借鉴已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经验、特点和特色,密切联系重庆市情、校情以及企业实际,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方面突破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框架和体系,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5.2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出能全面应对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能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中争取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提高“双证书”率及技能比赛成绩;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5.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无缝对接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够适应并服务于“一化四融”的专业教师团队,以符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新要求。教师队伍通过自己更新知识储备,教师技能大赛,师生课堂情景互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学校良好师资的支持下,打造一支理论扎实、技艺高超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杨琴,张志勇.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纳税,2017,(10).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要构建所有课程组成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就是与授课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把课程置于时代大势、行业发展、学校特色与背景中根据课程特点渗透思政教育。

2《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课程特点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包装、装卸搬运等实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2课程思政目标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以物流行业认知作为课程设置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物流及相关理论,掌握物流七大功能要素和两种典型物流,在此思路下,课程以贴近物流业务的案例背景为情境,实际物流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来安排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物流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的素质。

2.3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按照物流管理工作涉及的主要岗位来提炼典型的工作能力,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导向。课程设置4个学习模块,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不同物流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作为教学实训流程,将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分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教学过程中利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将优秀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讲练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案例、道理、故事和人物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练习等方式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4《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本文以模块三中物料需求计划编制为例。本次课的能力目标:(1)能够编制主生产计划;(2)能够绘制BOM结构图;(3)能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知识目标:(1)了解MRP主要内容;(2)理解MPS、BOM以及MRP的编制思路和方法。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养成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本次课以信息化为载体,通过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步骤通过引入视频(企业接收订单)→步骤1:认识MRP→步骤2:练一练→步骤3:任务实施→步骤4:总结→步骤5:课后拓展等5个步骤进行。第一环节:课程引入环节。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企业接收订单的过程,视频中提出新的词语MRP,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关键词语。第二环节:步骤1认识MRP环节。教师首先根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是MRP?学生回顾视频内容讨论对MRP的认知,接着教师播放视频(晚餐计划),学生根据晚餐计划视频再次讨论对MRP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根据视频内容讲解晚餐安排计划(MPS);确定晚餐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产品结构);查找库存合和具体的晚餐安排(MRP),学生在此过程中结合视频和PPT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2(MRP原理),教师结合晚餐计划中引入的词语,用幻灯片一一展示MPS、BOM和MRP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流程图展现其逻辑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巩固对MPS、BOM和MRP的认知。第三环节:步骤2练一练环节。该环节通过三个练习完成。首先教师要求每组选一副眼镜,绘制其BOM结构图,此为练习1绘制BOM结构图。学生按小组绘制自己的眼镜BOM结构图,教师通过指导,讲解BOM结构图中的上下层关系、数量关系,LT和数量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练习2读懂BOM结构图要求分组根据一个产品的结构图,分析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层级和数量关系。最后通过练习3制定物料需求计划要求学生根据产品的结构图和生产计划,填写所有零部件的物料需求计划。第四环节:步骤3任务实施环节。教师圣泰家具厂订购餐桌项目内容,要求学生分组以圣泰家具厂的生产部门的名义,合理安排物料需求计划。学生按组进行项目分解,找到任务中关于餐桌生产的MPS信息,完成任务1编制主生产计划。教师指导学生继续根据项目中的信息获取关于餐桌BOM结构的信息,完成任务2绘制BOM结构图。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任务1和任务2的内容填写物料需求计划,学生根据任务1和任务2完成信息填制0层餐桌的具体生产时间和数量,按照层级填写桌面和桌腿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分组汇报,讨论完成任务3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第五个环节总结。学生分组分享项目完成中的问题和感受,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学习的内容和MRP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点。最后,课后拓展。教师通过学习通布置课后拓展任务(拓展1MRP的优越性,拓展2MRP的缺陷和拓展3MRP的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和完成的项目内容总结MRP的优缺点,通过网络查找MRP的发展进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并提交。90分钟的课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BOM结构的绘制,MRP的编制,理解生产企业MRP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3总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立足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开发多样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堂、多媒体课件、课程标准、教学案例等;另外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当地的顺丰速递、京东物流、太仓港等协作单位合作,实现现场实训场所教学,力争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教学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文娟.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04).

[2]任博敬.思政教学融入《铁路物流概论》课程探索[J].湖北农机化,2020,(01).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英文:VirtualReality,简称VR),也称作灵境技术,是现代仿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位动态视镜与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的环境,让人获得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的视觉感知以外,还可以获得听觉、力觉、触觉等多重感知。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在游戏娱乐方面让用户获得极致的体验,应用在教育行业中也会有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室内设计教学方面。

2室内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在室内设计的教学方面,二维与三维技术的应用,让室内设计教学的学习方式由原始的手工画图发展为计算机化的制图方式。不断革新的技术及人们工作效率的高要求,对室内设计的审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与室内设计的无缝衔接和彼此互动已经成为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适时地进行数字图像的虚拟显示,模型制作可以运用三位技术来完成。三维设计的软件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软件是Auto-CAD制图软件,可以让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从设计初步阶段形成三维建筑模型,可以在任意的角度与位置对室内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观察,生成室内的平面图或者立面图。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3D打印技术可以给空间的设计带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家居用品设计与家具设计中更显出其创意的特点,可以优化室内设计的过程,合理划分与规划室内设计的空间,并实现整个空间的统一[1]。

3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室内设计教学服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室内设计就是一种新的方式。通过这种紧随时代的潮流技术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是唤起室内设计教学呈现崭新方式的使命。3.1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方面的主要功用。第一,可以实现让设计师在交互式的三维视景中进行讨论,通过细致的观察做出修改设计的方案;第二,可以给客户展示虚拟的室内设计效果。这两个方面的应用都可以建立在让多人同时使用的基础上,虚拟现实系统当前应用广泛的主要是采用非沉浸式的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让室内的实际景物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相互结合,客户不需要佩戴耳机和头盔、手套、跟踪器等,低廉的投资成本加上能够满足多人同时使用,可以为客户营造出一个接近理想的虚拟环境。3.2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环节的应用。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改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的主体与自然交互方式相互融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的软件VRP进行互动场景的创建,根据室内设计的教学要求,可以随机选择控制场景的角度,通过对场景中的人物、物体及建筑的移动位置来进行有效地辅助教学[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只能阅读的图文信息,变成了可视、可听、可感的动态信息,让难以理解的文字叙述变成了生动的动画形式,让价格昂贵的实物信息展示通过形象简洁的三维动态信息来代替,让室内设计的数字艺术教育变得具有生机活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观念,学生可主动参与构建的知识过程,实现室内设计教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实现科学化,并与以虚拟现实VR技术的外在生动化紧密地结合。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实现多维、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展示,形成高效益又具备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事物都能以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处理手段展示出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直接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可以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室内设计思路的获取,从而提高对新知识点的掌握与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对学生构建交叉学科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对于室内设计的教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现教学内容和知识构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信息的有效结合,实现室内设计的教学数字化。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与虚拟场景制作的课件,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在家中或是宿舍中来进行观看,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是在虚拟环境中的一个参与者,能够在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室内设计实际运用技能。3.3虚拟现实VR技术在室内设计中实验实训环节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真实地模拟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验实训环节,在场景中真实的再现室内设计的新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进入实训系统,可以进行实时的观看与体验操作,对于学生的实习训练提供情境,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现场操作技术与材料运用能力。室内设计实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虚拟现实的交互制作。传统的室内设计中,一般都是通过设计师先将自己对“建筑平面、立面、施工详图等”的设计构思通过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客户有修正意见,设计师再给予改进之后定下最终的表达方案。虽然设计师的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师发挥创造力,毕竟画在纸上的图纸让设计师的空间思考范围受到局限。最重要的是具备专业设计看图能力的普通客户很少,对于纸上的室内设计方案可能会存在一些跟设计师思路不一致的认知情况。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专业实训与应用,可以把设计师抽象的设计构思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真实地表现出来,通过编辑计算机数据信息和建模渲染等过程,会形成一个虚拟的室内空间,具有直观而生动的设计效果,改善了设计师与普通客户之间的沟通不畅问题。用虚拟现实VR技术能十分完美的表现室内的环境,还能在三维的室内空间中自由行走。虚拟现实技术让普通客户获得真实的观看体验,如同真实在房间中行走,对于室内任何角落的设计效果都会有所了解,设计的效果与质量得到了提升,可以大大节约客户的时间。目前行内常用的VR技术不仅能在室内漫游,还能用VR技术做室内预装修系统,可以实现即时动态的对墙壁的颜色进行更换或者贴上不同材质的墙纸,还可以更换地面的颜色或贴上不同的木地板、瓷砖等,更能移动家具的摆放位置,更换不同的装饰物,这一切都在虚拟现实VR的技术下被完美的表现。

4总结

综上所述,高速的社会发展,让原有的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呈现出一些弊端。虚拟现实VR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讲课方式的缺陷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与逼真的学习环境,为室内设计的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希望广大的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应用方式,促进室内设计教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美.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0):22-23.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8

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搜索一些东西方独有或极具传统风格的家具设计内容就能够整理出来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采用欧式设计风格来设计室内空间的结构布局,其中主要的建筑结构要体现欧式风格的元素,如罗马柱、镂空雕花等。更可创新的运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把古典主要和现代主义两种风格结合起来,其中含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以现代材料和加工工艺为基础,去实现现代的功能,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利用现代风格的材质搭配古典风格的造型,也算是时下家装配饰流行的做法。当然有些地方在设计中做了适当的简化和修改,主要表现在一些软包、壁纸和使用品上,糅合了现代材料和工艺,创造一种全新的形式和感觉,即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表现传统手工艺的美。

二、多媒体技术与室内设计的结合

建筑方案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方案设计中应用的软件主要包括AutoCAD、3Dsraax等等,其中AutoCAD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平面图制图工具,3Dsmax是大型三堆动画制作软件。多种设计软件间的信息交互使用可使建筑设计和建筑室内设计更加方便高效。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构思确定后,然后拟定几套设计方案,通过比较甄选,最终确认方案。开始先设计室内空间,画出设计施工图。然后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室内空间的主要设计效果图,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这套设计思路,更加深度的诠释了设计的想法。最后通过设计施工图做出实物模型及展板,让人们更直观的去感受这个设计的新颖之处。

三、总结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9

一、教学资源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建有打样实训基地、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际需求,团队与企业专家按照“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线,成果为导向”共同编写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将木质产品设计师的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以适应企业木质产品设计加工新变化。结合慕课资源“家具结构设计”“木家具制造工艺学”和虚拟仿真软件(榫卯App/榫卯工艺App),相互补充,促进项目化教学落地。

二、教学策略

(1)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适度调整学生课前慕课学习的任务量,着重任务驱动下的现场教学。(2)教学设计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以真实工作为导向开展教学。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专业绘图软件,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3)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设计调研和产品汇报会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三、教学评价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将教学评价方式由期末考核转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性考核,采用企业导师主评、专业教师辅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的全过程考评方式,依托网上课程平台,严格按照企业验收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依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木制品国家标准制定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最终形成多元有效、可评可测的整体评价方案。

四、教学效果

立足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木质产品的核心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表现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真实的项目任务入手,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和软件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于探索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之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基于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对接合作企业,开拓整体产品开发设计思维,提高设计实战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最终,学生的设计能力会受到校企合作企业的一致认可。

五、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针对具体学情和课情,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及金字塔理论的基础上,依据ADDLE模型,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包含具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的子步骤,构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一)任务驱动线上学习

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前上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及相应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任务清单包含学习目标和建议、具体要求、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问题反馈等,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程度。常见学习问题的反馈会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给予重点解答,个别问题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单独解答。

(二)讨论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首要任务,关注学生在线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一些难以通过线上指导的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探索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经验的交流,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

(三)课后形成教学闭环

家具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构成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构成

设计是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学生除了要学习系统的构成知识外,还应该着重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但目前构成设计教情况不尽如人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构成设计的教学成效。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学机制,已是势在必行。

一、构成设计的研究内容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构成设计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又称三大构成。三大构成能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和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室内陈设设计、模型制作等,都是由点、线、面、色彩、结构、空间等要素组成的,而这些都是构成设计研究的重点。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形态在二维空间内的变化,将形态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重新分解、组合,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和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室内空间设计中各立面设计、地面铺装设计都可以归纳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色彩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色彩的知觉和心理以及色彩的可变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设计内容都需要运用色彩构成知识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立体构成主要研究形象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变化,利用点、线、面的结合,按照视觉规律和力学原理进行形态组合,获得不同的美感。如,家具设计、景观设计中的小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都属于立体构成的范畴。

二、构成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三大构成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不够紧密。部分高校的构成设计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具体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主要表现是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设计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包豪斯创立的三大构成的教学形式,没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缺乏紧密的联系和衔接,导致学生不会将构成设计知识灵活运用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使专业基础课不能很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无法体现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技术与艺术融合不充分。目前,部分院校的构成设计课程仍然沿用固有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如,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练习以手绘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手段、新工具。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创新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训练不足。同时,材料和工艺对于艺术创作有较大的影响,在立体构成练习中运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制作的作品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构成设计教学多沿用固有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按照知识点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示范,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和创作。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课程结束后,部分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底用来做什么、怎样运用,教学效果不佳。

三、构成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1.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融合。环境艺术设计后续的专业课程都涉及构成设计教学中的创意思维、形态造型、色彩、空间建构等知识。因此,在构成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案例和具体实训项目引入教学,将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一方面,教师在讲授构成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案例。这样可以使学生刚接触构成设计时就能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如,在讲解平面构成的重复、发射、韵律等构成法则时,可以结合室内设计中的墙面装饰、顶棚装饰和地面铺装等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标及其与后续所学课程之间的联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进行实训练习时,可以结合简单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训项目,选择合理的构成设计课题进行训练,将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后续专业课程。如,在平面构成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点、线、面构成要素和形式美法则完成座椅的方案设计,也可以将居住空间或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手绘墙项目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某项目实际尺寸的墙面,让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创意与表达。在色彩构成练习中,以室内空间为例,拟定一些题目,如对儿童房、办公室、咖啡厅等空间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以手绘色彩效果图进行表现,让学生熟练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具体运用。如,儿童房宜选用明度、纯度高的色彩,以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以某景观或室内某空间为题,进行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组织、建构能力。以制作简单的室内陈设品为题,便于学生掌握立体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对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应用能力。2.课堂训练应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构成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和实践的结合,在学生训练中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如,在练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时,可以将手绘和电脑相结合,适当地运用电脑进行辅助设计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制作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意构思上,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练习立体构成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工艺进行创意表现。如,可以选用不同品种的纸张,运用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包括一些废旧物品,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构成设计作品。3.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构成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构成设计教学中将相关理论融入实践,不仅能够发掘学生的创意潜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当下,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场地和设备,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如,加强与装饰公司或手绘工作室合作,将手绘墙等项目引入构成设计课堂,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并到施工现场参与具体方案的实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实践的乐趣,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时展和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设计灵感、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制订符合时展要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构成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丹丹.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1)).

[2]刘玉寒.浅析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