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3:04:34

护理技术论文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护理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为护理技术教育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平台。

自2O世纪5O年代起,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则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侧重于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从外界直接搬到记忆中,而是用已有的经验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下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护理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为护理技术教育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平台。在护理技术课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外部刺激和知识的灌输首先充满了兴趣,才会对知识进行整合。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能营造出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动性、自控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进行护理技术课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来为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供晟适合的方法。上课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高雅大方的举止,娴熟的操作技术,从容不迫地实施护理,镇定自若地抢救患者。以及用为护理事业勇于献身的同行的事迹和在医院发生的各种医疗纠纷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护理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明确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为整节课甚至整门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好护理技术这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知识依赖于具体情境。在护理技术课的教学中,模拟医院的环境和患者。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护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如在鼻饲法中可以设置为一位刚做完口腔手术的患者和一位昏迷不能由口腔进食的患者插管。如何才能顺利完成;再比如口腔护理。可以设置为一般患者和一位年岁高、昏迷了~两个星期的老太太(满口假牙)进行护理,总结二者之间的区别,在擦洗的过程中使用的棉球会不会一样呢?再比如在注射、输液时,给一位成年人和一位小孩扎针时进针的角度、进针的部位和进针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再如灌肠时哪些患者适合做大量不保留灌肠。哪些做小量不保留灌肠,哪些做保留灌肠?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对比,设置情境。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思考,这样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加深对操作的印象。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时,对操作课的兴趣优于理论课的兴趣,学生在讲解、演示、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整合,构成自己知识的内涵,从而为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条件。也满足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需求,留给他们更多的操作空间。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快乐,当然对做得好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让表现突出的学生给大家演示或指导同-/b组的其余学生,这样可以推动学生在护理技术课中顺利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4反馈学习效果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2

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

(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设计

首先应确定预期目标。确定预期目标之前,需要详细了解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实施机构的详细基本情况。另外,还可以成立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小组。通常而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小组一般由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部分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组成,各自负责不同技术操作项目的培训课程,单项技术操作需2~3人负责培训工作。在参加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科室内需在参训人员中选出本科室负责人1名,评选标准为:年龄不足35岁,本科室内工作;至少需为护师职称,学历至少大专;具有优秀沟通能力,良好心理素质,较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工作认真,有责任心。评选过程首先需要符合条件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再由科室内护理人员推荐;最后科主任及护士长根据报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获得科室内护理人员推荐情况,结合上述4项考核成绩、护理理论考核结果以及该人员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本科室内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负责人,公布三天内无人提出异议,即可确定。由于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对本院内培训课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故需要慎重选择。另外,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一般分为3个阶段,均需要结合临床护理事故实例进行。第一阶段分析教学目标、需求及学习任务。第二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资源条件、参加培训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护理人员培训前不同基础水平进行分层,尤其是护理安全教育。第三阶段确定教学方法及护理技术操作练习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及示范教学相结合,针对性练习及指导,拟定阶段测试及最终测试标准。

(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安排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安排需要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认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护理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详细方法、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护理小组成员需按照技术操作相关知识及原则,分辨操作学习程度、临床风险及有效应对措施,将其融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同时,还要提高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护理人员需按照操作标准,检验自己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否足够正确或有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是否表现出足够的关爱及尊重,对护理环境及护理条件的变化是否能够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不仅护理认知需要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逐步完善,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是如此,这不仅需要勤奋的练习,还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

(三)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流程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开展前,教学小组成员通过多次会议及讨论,最终确定教学流程、阶段测试标准及培训后考核标准,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告知参加培训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负责人,尤其是技术操作负责人,需要尽快学习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教学各阶段及培训后最终考核标准等多项内容。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负责人培训应按照预先设计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明确科室内负责人培训课程及目标。科室内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责任人培训以自学及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后需接受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小组成员的考核。考核结束1周后,该负责人需对本科室参训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前摸底考核,按照考核成绩及工作班次情况,安排参训护理人员分批接受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以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专业素质,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在讲解过程中需详细描述各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相关风险等,并与实际病例相结合,以便接受培训护理人员更好理解。考核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阶段性测试及培训后最终考核两部分构成,测试时间及评定标准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阶段性测试及培训后考核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科室内护理教学负责人的考核,由教学小组及各科室护士长负责,由于护理操作负责人专业素质水平对本科室培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故考核标准比较严格,若考核成绩不合格,直到考核通过之前,均需接受包括护理安全教育内容在内的护理技术培训。二是参训人员的考核,由于参加培训课程护理人员上班时间不同,故按照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接受培训、练习,并由护理操作负责人进行指导及考核,并记录结果;特殊原因未参加考核或考核未通过者,需单独安排时间考核或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整个过程中的人员及时间,需由操作负责人负责记录,并上交护理部查看。此外,在教学考核结束后,对参训人员发放培训课程评价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对教学内容及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教学。

二、护理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未出现超出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身心损害、缺陷,甚至死亡。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安全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如何加强临床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事故发生率,已经成为当前护理管理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在衡量医疗机构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实习护士而言。实习护士代表着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合格护理人员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对护理风险及安全性认知较差,临床经验不足,成为护理安全教育的重点关注群体。通过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安全教育转变为自己主动维护护理安全,其在学习这一过程当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护理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有能力处理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安全隐患的发生及时控制。并且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紧抓实习护士的业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使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体系构架更加具有完善性与整体性,能够加强护理的基础理论,同时对于护理操作也能够按照所学习的内容规范的完成,做到专业操作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实习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责任感。加强实习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尤其是护理安全教育,对如何强化其风险意识,规范技术操作,提升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能够促使临床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包括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能够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操作熟练度,树立护理风险意识,从一定程度上优化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促使护患关系保持良好,加强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依从度,值得在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内推广及应用。

作者:毛红云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培训考核模式,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表及进度表,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并结合临床深入理解和巩固。观察组护理人员与此同时接受护理安全教育。

(1)教学目标。护理人员应按照教学要求掌握教学操作规范、步骤、方法等的,明确安全护理意义,养成良好的护理安全意识和习惯,识别护理操作风险,掌握风险防范措施;熟知护理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防护原则等。

(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护理人员应树立护理操作风险意识,在操作从教学中,加强护理人员组织纪律、仪医德医风的教育培训工作,也需树立坚定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责任意识,根据实验操作项目,列举案例分析,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预防风险意识警惕性。

(3)强调告知义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积极实施履行告知义务。在护理安全教学中,应强调患者合法自主权、知情同意书、隐私权等。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流程中,由护理人员扮演不同角色,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患者住院期间应了解和遵循的规章制度;需承担的责任、配合治疗护理、享受哪些权利等。对于高难度、高风险护理操作,应强调患者需签订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达到风险共识。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需严格按照4个步骤实施,并且在护理操作中贯穿"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第一是评估,评估操作者、患者、环境、用物等,评估患者实际情况是否能够耐受此次操作,掌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损伤;评估护理人员是否具有完成此次护理工作的能力;设备器械等物品是否符合此次操作,质量有无损害;环境是否符合护理要求;第二是计划。有效计划的患者、环境、物品准备及操作者。护理人员着装应符合护理要求,按照操作项目,做好环境和用物准备,及时向患者讲述作的目的、方法、并发症、注意事项和风险,必要时签订知情同意书;正确创建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取得家属和患者的理解与合作;第三是实施。含操作步骤,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遵照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制度等,注意自身职业防护,准确观察病情,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处理,操作后医疗垃圾应分类处理;第四是评价。准确评价操作中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熟练度,操作期间应注意加强护患沟通,由患者或家属评价此次会俩操作的满意度。在教学期间,加强护理操作中易出现安全隐患环节的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对此环节进行分析、认识和控制,掌握正确操作,并知晓如何避免常见问题的出现。

1.2评价指标

护理操作考核: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分为理论、技能考核,各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理论掌握越全面,技能掌握越好。护理不良事件: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安全意外、用药差错、严重感染等。护理安全能力:根据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预见能力、应急能力等,以此评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能力,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护理安全能力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x±s)在检验时采用t,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及护理安全能力对比

观察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及护理安全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护理人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2/38),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1%(8/38),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创伤性食管破裂;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管道护理;体会

近年来创伤性食管破裂随着各种创伤的增多而有所增多,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我科从1998年至今共收治创伤性食管破裂患者8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治愈。综合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2~72岁;因车祸所致5例,挤压伤1例,坠落伤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皮下气肿,合并腹部损伤出现腹痛、腹胀。伤后确诊时间最短2h,最长72h;食管破裂24h内手术3例。1例经食管碘油造影结合胃镜、胸部X线及CT检查确诊,进行手术;1例因入院后就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又合并左膈疝及空肠断裂,故延迟至伤后72h经碘油造影才确诊;1例经左侧开胸胸腔冲洗后,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先行左侧开胸膈疝修补+空肠吻合术,另1例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抗生素盐水冲洗双侧胸腔,并行空肠造瘘术。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患者入院后表现为急性痛苦面容,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常伴烦躁不安,入科后即给予持续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等;入科后给予留置胃肠减压管,必要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2心理护理

2.2.1稳定患者情绪入院后由于患者突发食管破裂,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常表现为紧张、恐惧,护士应态度和蔼,以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列举成功病例,使其树立信心,能够较好的配合治疗。

2.2.2与患者沟通,增强康复的信心由于病程长,患者长期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鼻饲管,护士应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及时了解患者各病程的顾虑,多去病房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以表示同情、关心,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让其感觉到精神上受到支持,使患者始终充满康复的信心。

2.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各管道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及压疮。

2.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记录出入液量;呼吸困难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3.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及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防止胸内瘘的发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并取半卧位,使胸腔内的食物残渣、脓液及时排出,利于肺复张。定时挤捏胸管,护士站在患者患侧,双手握住胸管,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反复操作。

2.3.3胃肠减压管护理持续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防止酸性胃液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污染破裂口,并可减轻破裂口周围的张力,促进其愈合。

2.3.4疼痛的护理开胸术后全麻清醒,患者存有疼痛主诉,护士应及时发现,调整舒适体位,保持安静环境,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

2.3.5加强呼吸道护理术后及时进行胸部体疗,配合雾化吸入,可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2]。本组患者常规指导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操训练,每次5~10min,每日2次,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以促进胸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2.3.6加强术后营养营养支持对维持患者机体正常代谢,恢复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营养支持可经肠内或肠外途径,大量文献表明,肠内营养符合正常生理特点,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且节约医疗费用,是外科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3]。本组1例经左侧开胸胸腔冲洗后,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先行左侧开胸膈疝修补+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2.3.7并发症的观察胸内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注意密切观察有无体温升高、突然胸部剧痛、呼吸困难、胸腔穿刺抽出浑浊有臭味的液体,若给予口服美蓝,经胸液中检测到则可确诊,疑有胸内吻合口瘘的病人,嘱其禁食,持续引流,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控制感染,保持胸腔引流的通畅。本组8例患者,均无堵管现象出现。

3结果

本组8例患者,经上述护理方法后,无并发症出现,均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治疗效果好,本组人员均康复出院。

4小结

创伤性食管破裂是一突发而严重的疾病,一旦确诊,应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做好相应护理措施: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做好各管道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给予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是创伤性食管破裂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护理,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呼吸道并发症,本组人员均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PortJK,KentMS,KorstRJ,etal.Thoracicesophagealperfora2tion:adecadeofexperienec.1AnnThoracSurg,2003,75:1071-1074.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年龄最大90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55岁,女性占47%。100例病人均表现有恐惧、焦虑心理,其中66例感觉异常,89例有睡眠紊乱,68例表现有个性丧失,76例有强迫体位,83例有压迫感。

2床旁技术所致的心理损害及护理

2.1恐惧和焦虑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他们将ICU的环境和复杂的仪器设备视为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器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有一位病人曾说过“我刚进入ICU时,好像是走在通向死亡的走廊。”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于此类病人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所用仪器、设备的目的、功能,并鼓励病人和家属提出问题,给予尽可能详细和满意的回答。每天定时给予家属探视时间,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孤独感。

2.2压迫感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和设备,许多仪器病人并不熟悉,且噪声令人惧怕,这种过度的拥挤导致病人个人空间被侵占,产生一种压力感。因此,医护人员应满足病人对空间的需求,尽量减少房间的仪器和设备,暂时不需要的应搬走,让病人和探视的亲属有一个活动空间。此外,向病人说明不同仪器、管道、线路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感。

2.3个性丧失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失去仪器便会无法了解其病情变化。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而对病人的其它状态无暇顾及。同时护理人员进行某些操作,如:导尿、擦浴、备皮等不加任何掩挡,病人有一种自我消失、个性丧失的感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主动地与病人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性的交谈,对监护器上出现的信息应尽可能向病人做一解释,使病人有一种自身与仪器连于一体,关心仪器就是关心本人的感觉。当警报声响起时要反应迅速,切忌慌张,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安。

3床旁技术对身体功能的损害及护理

3.1强迫体位病人全身多部位被连接于监护仪上,使病人有一种强迫体位和捆绑感,如:使用呼吸机、心导管、深静脉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及心电监护等都会使病人处于不舒适的体位,动弹不得,有时还要约束病人,以防管道及联线脱落,这些都会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解释不同线路及仪器作用及必要性。此外,经常变更病人的体位,有效固定插入病人体内的各种导管和医疗仪器上的绝缘电线,有助于减少因监护仪器带给病人的不适感。当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拆除。

3.2噪声有人调查过ICU病室噪声平均为63dB~92dB。病人在生病时对噪声的忍耐性减弱,噪声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和休息。

3.3感觉超负荷和感觉异常监护器、各种治疗仪器、警报及抽吸设备以及昼夜不熄的灯和护理人员不分白天黑夜的操作和谈话,持续地给病人异常的刺激,这些声音的重复导致病人感官接受单一刺激,以致不能区分白天和黑夜,不能确定时间。另一方面,这些刺激从病房消失又会导致感觉剥夺,往往伴随对病人其它感官刺激的减少,例如: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超负荷和异常可产生许多生理和心理效应,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一位转出ICU病房的病人说道:“在ICU期间我根本分不清白天和晚上,嗅觉失灵,看到的都是一个面孔,就连家人说话的声音和长相也变了样。”为此,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噪声和防止感觉超负荷,解决影响病人的环境刺激,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心理。操作仪器时动作应轻巧,仪器放置位置尽量避免靠近病人头部,暂时不用的设备应关掉,监护仪及报警器的音量应放小。定时给予家属探视时间,带一些病人熟悉的物品,听听家人的录音等,可帮助病人避免感觉剥夺。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选取护理专业接受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的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准备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布置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专业学生在无菌操作技术理论课中已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将其已掌握的“戴无菌手套”、“无菌溶液取用方法”、“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使用”、“无菌包使用”、“无菌盘铺法”等操作技能融入到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制定实施方案;二是进行视频学习,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无菌操作,直接让其独立完成临床模拟护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为其完成无菌操作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三是教师集中答疑,对学生临床模拟护理工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集中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实际操作实验具体操作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确定临床模拟护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思考、分析及讨论,以组为单位上交具体操作方案,由实验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并评点出最佳操作方案,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二是临床模拟操作过程,将已掌握的基本操作融入到已选定的最佳操作方案中,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如学生在吸痰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无菌治疗巾,铺无菌盘,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预防感染;三是教师点评,实验结束后,先由各组学生相互纠错,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示范性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课后练习,最后书写实验报告,重点阐述无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意识。

1.3评价指标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对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开展前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差错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采取10制评定方式将学生对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整体评定,8~10分为优,5~7分为良,1~4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1.0软件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5例,年龄在21岁到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5)岁。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无其他的影响性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方法。经过患者的统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对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给患者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一般来说只要涂抹约1mm厚即可,同时还需要在该处敷一层薄膜,这样就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的时间后,医务人员需要对该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且消毒,这样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1.3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从综合结果来判定无痛护理技术是否能够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病情康复产生积极意义。

1.4统计学方法。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x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65%)。研究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占(75%),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占(5%),而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占(50%),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占(35%),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3讨论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7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2.2具体表现

2.2.1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2.2.2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2.2.3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2.2.4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2.2.5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2.2.6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2.7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2.2.8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3.1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3.1.1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3.1.2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习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3.1.3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习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3.2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1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3.2.2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3.3对策

3.3.1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习: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习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3.3.2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3.3.3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3.3.4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8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9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2提高撰写质量的对策

2.1改善自身薄弱的知识基础

2.1.1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的前提,也是写好护理论文的基础。如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新)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勤看书、多动脑;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发展前沿,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确定写作主攻方向。

2.1.2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实践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文章素材来源的基础。立足本职、深入实践,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难点的过程中找到写作题目和素材。例如,1名膀胱肿瘤女病人因尿流改道手术后产生了轻生念头,作者在为其实施心理疏导时萌生了研究并制定可控膀胱病人心身护理模式,其经验总结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并获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立足本职还意味着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历对待护理论文写作。如低年资护士主要抓好“三基”,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高年资护士可进行“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主管护士应进行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写作;高级职称护士可对护理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完成有创意的、高质量的护理论文。

2.1.3勤于思考、促发“灵感”:灵感来自于对从事工作的投入和追求,当自己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勤于思考常会有解决方法的“一闪念”出现。这种“一闪念”常包含有创新内涵,应抓紧相关资料的检索、查新,在此基础上付诸实施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出的文章才有特点和新意,并争取早日成文和获得首先发表的机会。例如尿道下裂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物排泄不畅导致的尿瘘,解决分泌物引流的关键是做好管道护理。作者通过设计与众不同的冲洗、抽吸、挤压三步清理法,有效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的2篇文章顺利发表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2.2增强知识累积技能

2.2.1个案病例的护理分析:主要针对某些特殊、复杂、意外、重大抢救等少见或罕见病例,当前又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护理经验,及时报道这类病例诊疗或护理的经验、教训,分析病因、机理,提出注意事项等。这种回顾性总结是护理论文撰写的初级阶段,但个案护理所积累的经验,不仅丰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可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2.2.2护理方法、器具的改进或创新: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或科室开展新技术等医疗性问题,需进行方法改进或器具创新。在护理实践中,面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去引发对解决问题的联想和切入点。对于医疗所带来的护理问题,可以通过参加病历讨论、医疗查房,了解和查找解决医疗工作中面临的护理配合问题。例如,小口径引流管的连接问题,由于引流管口径小、引流袋连接头大导致衔接费力、不易套牢,在连接时造成漏液、污染。对此,作者选择一次性输血器上的连接头作为桥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的“一次性输血器的妙用”已在杂志上发表。对新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介绍,可达到知识共享,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2.2.3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指的是某些尚未发生但可预见存在问题的探索性立题研究。它既可以通过工作调研,找出对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实际护理问题,也可以依托医疗进展、尤其是专科特色技术和主攻方向所带来的护理问题而确立护理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尿道下裂的处理是我院泌尿科的特色技术,由于新尿道分泌物的淤积,手术的一期成功率低,因而,它是值得研究的护理课题,作者根据此进行了前瞻性立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完成系列护理论文。

2.3强化护理论文撰写技巧

2.3.1临摹法:有了素材以后,走捷径的方法可以是在护理杂志上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格式作参照,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葫芦画瓢”完成。这种模仿他人文章格式的写作既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又是及时了解杂志对书写格式、表达方式要求的途径。

2.3.2经验法:当有一定写作经验,作者可针对不同内容和题材,选择不同的写作方法,在遵循不同论文撰写的相对固定格式的前提下,自成一派。这类文章主要来自临床工作的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体会等,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临床护士常采用的写作方法。

2.3.3选题法:它是护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通过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设计、工作实施、资料整理和总结后所发表的论文形式。虽然这种论文形式较单一,但由于着重创新或新理论探讨,论文内容和格式有严格要求,这类文章写作难度相对大,对作者综合能力要求高,为护理论文的高级阶段。

护理技术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护理科研;管理;护理论文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学科水平。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护理科研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我院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方法

(一)建立运行机制与规范科研管理:

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小组:我院护理部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与科研信息小组。护理科研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年度护理科研规划、组织课题立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成果申报及帮助指导立项课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二是负责对全院护理论文进行审核、修改;三是负责举办护理科研学习班及论文交流会;四是分析进行护理科研阻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五是小组成员每年要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l篇。科研信息小组负责科研信息的检索工作,每人每年完成综述1篇论文,小组每月活动1次。

2.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护理科研基金项目管理规定》、《护理学术论文管理制度》、《护理论文评奖标准》等,使护理人员搞科研、发表文章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落实。

3.实行科研目标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立科研目标,确保科研计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定期检查、讲评、指导护理科研工作,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员,护理人员每年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中不断调整。

(二)具体做法:

1.注重护理骨干科研训练:成立护理科研小组是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的手段之一,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邀请统计学专家对骨干进行科研选题、文献检索、基金课题申报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统计处理方法等培训。护理部每年组织1次课题招标,鼓励骨干个人申请,由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评审,上报医院科研科审批。聘请内、外、妇、儿等各科专家作为护理科研小组评审顾问,在基金课题开题论证、终期评审及护理论文评审时做现场指导。

2.抓好学术论文管理:一是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根据各类论文体裁的结构特点,制定护理论文审核表格,评价护士写作中存在问题。二是制订论文审核程序:成立以病区、科护士长、科研小组及护理部四级论文审核管理组织结构,根据论文不同专业进行4个层次的审稿。除对论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真实性审核外,重点审核论文撰写质量,对涉及学科新技术或引起歧义、不能定论的论文进行集体交叉审稿。

3.分析护理科研实施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人员科研心态、护理形式与当前护理状况,科研变革的场动力分析见表2,另外,考虑本院大部分护士未受过系统培训,缺乏应有的科研素质,我们积极鼓励护士参加提升学历的学习,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进行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通过自学、函授、短期学习班等多种渠道,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专家讲学等。同时通过学习,反复强调科研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护士认识到科研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关键。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情况:**年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基金资助10项,护理部科研立项5项。

二、讨论

(一)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现代科研管理正由以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学术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够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进行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科研管理的专门组织进行护理科研管理。我院护理部将护理科研管理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科研工作进行调控,及时发现与掌握有创新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动向,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

(二)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护理骨干在护理科研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护理科研小组作用,使科研工作呈网络式、循序渐进向全院发展。科研小组成员精选于各临床科室,均是硕士学历,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中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践证明护理科研小组确实起到了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了一批护理科研骨干力量:护理科研管理小组的成立,不仅使小组成员边学边提高,优先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在指导他人的同时,对自己又是一个促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她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年科研小组成员在核心期刊的比例占36.1%,个人申报科研项目14项,其中获得校级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项、9项获院级科研资金资助。

(四)提高护士论文写作技能:科研管理技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者实施科学的科研管理是科研技能提高的前提。要想提高护理科研的整体技能,应从论文管理人手。2005年护理部根据护士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设计护理论文审核表格,制订论文审核程序,选派科研写作老师指导护士如何撰写、修改论文。公务员之家

(五)强化护理人员情报意识以提高科研创新性:一项赋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通常有90%以上的知识是以往文献获得,独创部分不到10%。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如果视线和思维局限在自己的临床资料与工作上,不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则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研水平也很难提高。从我院护理人员来看,护理人员缺乏情报意识,表现为引用文献量小、吸取国外文献能力低。因此成立了科研信息小组,她们由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计算机,英语六级以上的人员担任。小组成员本着科研合作的宗旨,及时掌握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为临床科研课题选题、撰写论文提供依据,使科研成果更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2.张立新,赵崇梅,刁惠民,等。护理论文刊用情况统计分析。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35—37.

3.卢秀美。护理管理。台北: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