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2:08:23

地理设计论文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1

用地理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城市,我们可以了解城市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基于地理信息的直观表达,可以揭示城市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结构,城市中的人与环境的内在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等。用地理信息去研究城市可以跨过早期的简单因果关系直接进入现代广泛流行的相互作用关系论中。城市中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单个因素活动可能是没有规则的,如果用地理的角度去研究就会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规律。地理信息作为一种空间表达、空间呈现和空间关系的描述信息,为人类进行空间思维提供了交互语言。借助于地理信息清楚了解城市各种运作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城市进行统筹,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应急救灾等方面可以做到更好。地理设计是一种将地理科学和GIS方法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方法学。相对于传统的城市设计,地理设计更强调了依托地理环境背景,对城市建设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功能、方法、工具和模型根据原有的空间及属性信息结合当前输入的设计方案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并把评估结果用地理的方式直观表达出来,快速地为设计者提供反馈互动,让设计者及时了解设计方案在各个方面引起的影响,进而进行设计方案的迭代修改,直到生成总体效果良好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包含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机制,让更多的人和部门同时参与到设计阶段中,确保方案的优良特性。地理设计的系统方法及实现工具在日益完善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多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智慧城市有多个特征,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可持续性。城市运行维护管理的优劣也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城市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城市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及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在城市运行维护管理中,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城市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分析评估城市管理效果,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调适原有的管理体制、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让城市的运行进入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中,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2时空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智慧城市是依托信息科技和智能技术来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及时感知、互联传递、利用和分析,从而创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城市科学管理和决策的“智慧”。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融合计算等。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任何人、事、物、组织都必须依附于空间环境内,而对不同时态下的人、事、物、组织的空间存在位置的描述亦是地理信息的一种,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理信息,是描述任何事物的位置元数据。从空间维度来看,可以将所有完整的事物主体描述信息看成是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结合,考虑与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区分,不妨把地理信息分类为基础地理信息和泛在地理信息,而政务专题信息、卫生专题信息等社会要素则是泛在地理信息的一个个子集。可以看到,跳出传统狭隘的基础地理信息思维,整合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和泛在地理信息,才可以把社会人文的所有对象结合空间思维来思考和决策,这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提供城市“智慧”的前提。时间和空间,是自然宇宙的两个维度,也是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两大通用规则。时空信息的结合,为融合利用城市海量信息指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城市可以空间为横轴、时间为纵轴,钻取城市信息,建设一个智慧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只要尽可能多地接入城市感知信息(比如温湿度与空气监测信息、水文水质监测信息、各种定位信息、城市摄像头、公交刷卡信息、POS刷卡信息、通信基站连网数据、交通卡口信息、ETC不停车收费记录等等,将感知的概念再延伸一些,还有遥感遥测信息、企业和个人去公共服务窗口办业务记录、个人住宾馆酒店的记录、乘车和乘飞机时的身份记录等等),实现城市信息的大集成,就可以展示城市现在、再现城市的过去、模拟城市未来。想象一下,坐在智慧城市的运行中心,在以大幅地图为背景的屏幕上,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各局部的气象环境、温湿度、PM2.5等,可以回顾城市的历史气象,还可以模拟将来气象;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人流、车流动态,可以回顾历史人流、车流,还可以模拟未来4小时、8小时、12小时内的人流车流;可以查看任何一个人或车的运动行进轨迹,还可以揭示其在空间上的时间规律;可以看到水文水质情况,可以回顾和预测水位信息,还可以及时提醒污染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实时的城市警情,可以回顾历史警情,还可以预测未来的警情波动的时间区间和空间区间;可以看到最新的遥测信息,可以获得地面滑坡、违建的智能提醒,还可以生成应急警告或清违指令;等等。从城市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以往主要着力于时间维的信息分析和利用,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在时间维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维,时空信息的融合利用,给了城市运筹帷幄的底气和智慧。城市要获得和提升智慧,需要持续提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充分获得信息的能力,没有高度信息化的城市没资格谈智慧,所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延伸信息感知触角、集成城市信息;二是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如果城市汇聚一个庞大的综合数据库,而不加以呈现、分析和利用,那么信息的价值度必然很低,城市也谈不上智慧。时空思维是实现城市智能与智慧的主要手段,由于时间一直是城市信息的主要元数据,因此要提升城市智慧,主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提高城市的空间思维能力:1)如何把从各种途径采集、感知、分布和汇聚的海量信息进行空间化,将其转化为泛在地理信息,从而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空间呈现和抽取,为城市管理者和服务对象提供空间思维辅助。2)如何赋予计算机系统一些空间业务规则,从而实现城市的空间智能。从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角度来看,需要实现城市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和泛在地理信息)的随需共享,以支撑各行业部门及各种协同应用需求。

3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的空间基础框架需要满足各种情况下的时空信息展示呈现要求,因此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城市的各种尺度、各种样式、各种来源、各种时相的基础地理信息,具体来说除了基础的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实景影像、2.5维等数据外,城市的基本地物,如地下空间、管网、地上城市部件、建筑、桥梁、城市宗地、城市规划定案等都应纳入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服务范畴。基础空间数据的共享整合,优先采用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数据集中,并整理好各地物实体的空间关系,比如社区和宗地的关系、宗地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和地下空间及管网的关系等,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城市空间实体数据库,为城市提供全方位的、高性能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些正在规划、正在设计、正在建设的空间实体,可以通过地理服务方式,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满足智慧城市的时空分析需求,需要将大量的人、事、物、组织等社会人文信息进行精确空间化,生产城市的泛在地理信息。传统的基于标准门楼牌数据的匹配服务,能满足标准地址的精确匹配问题,不能满足非标数据的空间化需求,也不能解决地址描述信息的非标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智慧城市的时空框架设计:

1)建立位置资源库,构建丰富的地理标识库。

在标准地址门楼牌库的基础上,混合各种地址编码技术,采集和抽取大量的城市地理部件或人文地理标识,建立位置资源库,并不断地补充完善;大量的城市感知设备都是重要的电子标识资源,要纳入位置资源库统一规范管理。

2)提供强大和精确的位置寻址服务,支撑快速空间化的重要基础地理服务。

3)与产生城市管理信息的关键业务系统结合。

泛在位置信息在业务中进行确认是最为准确的,与各关键系统的地址登记模块进行结合,给结合系统提供选择性输入位置描述或空间坐标,能减少非标地址的产生,减少批量空间化的压力,甚至能获得一些位置资源标识。

4)建立动态感知信息接入平台。

大量的前端感知信息要进行空间呈现,需要解决动态信息接入、空间化及基于空间规则的预处理、分发和基于空间地图的动态展示等所有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入平台负责处理。

5)提供泛在化的地理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要满足随时、随地和随需的要求,由于数据分布、保密等客观原因,大量的泛在地理信息还是分布于不同单位,但整体上要按SOA架构,实现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和融合共享服务,满足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流程化协同共享的需求。

4应用案例研究———以智慧纽约为例

纽约市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与商港,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其集中、高效、密集、多样性及无尽的创造可能性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先天优势,智慧纽约设计内容关注于城市环境的5个层面:土地、空气、水、能源以及交通运输,期望2030年为全纽约人建设一个更加便利、美丽、健康和平等的城市。目前美国智慧城市设计所遵循的是“纽约市(2007-2030)城市总体规划”(PlaNYC),主要涵盖十大模块目标。通过纽约智慧城市设计案例可以认识到,智慧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主要体现在所关注方向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更需结合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关注面扩展到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内容中去。而地理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空间呈现、对空间关系的计算处理能力,为人的空间思维提供了重要辅助手段,从而提升个人或组织的智慧。在以地理信息为载体的智慧纽约的设计建设中,人们通过城市部件的位置,可以找到维护保养单位;通过危急事故区域,可以找到最近的应急资源和队伍;通过环境污染的演进路线,可以找到污染源;通过传染病分布分析,可以找到可疑传染病源;通过个人的位置,可以找到最近的酒店、商店和朋友等,这些都是基于地理信息获得和提升智慧的具体表现。通过地理信息为载体的资源统筹、分析数据、构建模型,能够提供良好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方法。

5结束语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2

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是各项专业能力之首,地理专业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由教学分析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媒体、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能力等五个部分构成。高校地理教师要研究高等师范地理新课程特点,把握学生职业定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学习,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由刘桂侠撰写的《地理教学设计》一书对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该书分别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如何设计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等进行详细介绍。该书按照“原理+教学模式建构+案例”的基本框架来编写,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地理教学设计,论述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流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发展趋势等。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主要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地理学习心理等,阐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第三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概述了教学设计模式、地理教学设计模式和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等内容。第四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论述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地理教学媒体的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编制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等。第五章“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概述了地理教学评价,论述地理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和地理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从评价反馈角度反思地理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课程教学设计没有融入课改精神、没有很好领悟地理新课程理念、未能把握住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设计上依然思想守旧、未能将现代教育设计先进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中、在地理教学过程设计中未完全落实课改思想、教学设计要素不全、方法不当等。此外,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系统理论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深入学习理论以达成地理学与教的变革,融合地理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借助传播理论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模式研究。再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要加强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本着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重视地理新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实施标准内化策略研究,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以彰显课标理念;积极寻找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施单要素训练策略研究;进行案例借鉴策略研究,包括案例的合理选择、案例的比较与分析、案例的总结与提升等;学会自我反思,实施过程优化与再设计策略研究等。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师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地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吕清华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本文就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做出一定分析,构建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图4)。1.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如何有效地执行高等教育部门的政策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当务之急[6]。疫情防控背景下为满足毕业论文线上指导的需求,学校应积极组织各方资源。具体来讲: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学生研究欠缺的主要原因,学校需联络各大在线学习平台,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帮助毕业生学习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进行实验实践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联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供学生做实验。为解决无法返校资料不全以及文献检索困难,学校可与校图书馆以及各数据库供应商协商,网络中心开通VPN服务,以助师生访问校内资源。虽然疫情防控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一定影响,但毕业论文质量不能因此降低。为确保毕业论文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具体来讲:春季线上开学初,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逐一摸排毕业生情况,找准困难学生;3月初,组织开题情况检查,确保所有毕业生顺利开题;4月初,组织中期检查,掌握学生论文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精准帮扶;5月初,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网络研讨会;5月底,制定答辩工作方案,布置论文和答辩工作;6月,所有专业完成答辩工作。2.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保证。导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邮件、线上会议等多渠道进行线上指导。居家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需在2次以上。在论文选题上,部分学生实验数据获取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与导师尽快沟通,细致评估在4月初完成实验并获取数据的可能性。如果时间不能保障,应立即重新选题,调整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重新安排毕业论文进度。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需从论文内容、数据获取、分析与处理,到语言表述以及论文的排版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此外,疫情期间部分学生易出现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排斥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困难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措施,经常和学生聊天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悉心指导不代表大包大揽替学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要秉持严谨的态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PPT汇报过程和答辩质疑均做出详细规定。建议每个答辩小组建立专门的答辩QQ群,要求学生提前将毕业论文提交到QQ群,以便答辩教师提前查看答辩学生的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进行预答辩,帮助学生及答辩教师熟悉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3.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学生是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平时线下指导相比,线上学习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不能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每次和指导老师沟通前先梳理问题,列出清单,尽可能让提问目标更明确。这样即可保证学生的逻辑更清晰,指导老师也能迅速理解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线上指导更要求学生及时反馈,每次与导师交流沟通后形成文字记录反馈给导师,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此外,为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还需要有战胜疫情、顺利毕业的坚定信心。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导师、家长、亲友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学生心态的自我调整。在忙碌的论文写作之余,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三、结语

肺炎疫情使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疫情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虽然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我们应该吸取疫情发生前、后不同阶段的经验,寻找不足,从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和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参考文献:

[1]铁铮.毕业遇到疫情,高校如何做好“摆渡人”?[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

[2]石义军.浅谈特殊时期高校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J].广东化工,2020,47(8):211-212.

[3]周金.肺炎疫情之下的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现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20-21.

[4]马昌前.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3):77-81.

[5]张伟,张丽丽.浅析实验选题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31-34.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本文就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做出一定分析,构建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图4)。1.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如何有效地执行高等教育部门的政策并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当务之急[6]。疫情防控背景下为满足毕业论文线上指导的需求,学校应积极组织各方资源。具体来讲: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学生研究欠缺的主要原因,学校需联络各大在线学习平台,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帮助毕业生学习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进行实验实践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联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供学生做实验。为解决无法返校资料不全以及文献检索困难,学校可与校图书馆以及各数据库供应商协商,网络中心开通VPN服务,以助师生访问校内资源。虽然疫情防控对完成毕业论文造成一定影响,但毕业论文质量不能因此降低。为确保毕业论文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具体来讲:春季线上开学初,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逐一摸排毕业生情况,找准困难学生;3月初,组织开题情况检查,确保所有毕业生顺利开题;4月初,组织中期检查,掌握学生论文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精准帮扶;5月初,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网络研讨会;5月底,制定答辩工作方案,布置论文和答辩工作;6月,所有专业完成答辩工作。2.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保证。导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邮件、线上会议等多渠道进行线上指导。居家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需在2次以上。在论文选题上,部分学生实验数据获取困难。这就要求学生与导师尽快沟通,细致评估在4月初完成实验并获取数据的可能性。如果时间不能保障,应立即重新选题,调整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重新安排毕业论文进度。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需从论文内容、数据获取、分析与处理,到语言表述以及论文的排版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此外,疫情期间部分学生易出现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甚至排斥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指导老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困难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措施,经常和学生聊天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悉心指导不代表大包大揽替学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要秉持严谨的态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应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PPT汇报过程和答辩质疑均做出详细规定。建议每个答辩小组建立专门的答辩QQ群,要求学生提前将毕业论文提交到QQ群,以便答辩教师提前查看答辩学生的论文。正式答辩前需进行预答辩,帮助学生及答辩教师熟悉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3.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学生是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平时线下指导相比,线上学习要求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不能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每次和指导老师沟通前先梳理问题,列出清单,尽可能让提问目标更明确。这样即可保证学生的逻辑更清晰,指导老师也能迅速理解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线上指导更要求学生及时反馈,每次与导师交流沟通后形成文字记录反馈给导师,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此外,为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学生还需要有战胜疫情、顺利毕业的坚定信心。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导师、家长、亲友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学生心态的自我调整。在忙碌的论文写作之余,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三、结语

肺炎疫情使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疫情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虽然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我们应该吸取疫情发生前、后不同阶段的经验,寻找不足,从学校(资源保障、严格管理)、导师(悉心指导、认真督促)和学生(积极主动、坚定信心)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参考文献:

[1]铁铮.毕业遇到疫情,高校如何做好“摆渡人”?[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

[2]石义军.浅谈特殊时期高校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完成[J].广东化工,2020,47(8):211-212.

[3]周金.肺炎疫情之下的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毕业生现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5):20-21.

[4]马昌前.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3):77-81.

[5]张伟,张丽丽.浅析实验选题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31-34.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5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

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2)因变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读图能力。

(3)干扰变量的控制:

a、实验对象的选取:采用按学生成绩分层取样的方法在高一年级选取学生成绩相同,其他客观条件也相同的班级分别作实验班和对照班。

b、保证授课时数相同,不得随意增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辅导时间,避免实验结果失真。

c、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当,实验方案一经设定,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实验班按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

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1

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

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主导地位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如何能成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2、课题实验逐步带来的教师负担渐重(如:大量的课前准备,写教案、写脚本、做课件)且考试评价体系没变所产生的矛盾(考试重分数,社会重升学,家长反对搞实验)。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果、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演讲范文

一、基本情况

1971年6月出生,男。1993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地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区大沥中学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区大沥高级中学任教,2005年8月至今在第一中学任教。2000年11月,经市中学一级教师第二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地理一级教师资格。现申报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资格,并作如下述职演讲。

二、申报理由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己热爱祖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坚持教书育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上服从学校的布置,任劳任怨。

曾获得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区高中地理学科论文评比三等奖、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区第一中学“十大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先进工作者”区第一中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区第一中学优质班会课评比三等奖、大沥区优秀教师和大沥区教育线优秀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参与工作以来。

(一)教学能力及成果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较注重抓主干知识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对优生,鼓励他老师指导下独立钻研,充分展现他优势。2008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为94.72比学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区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2007年6月首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辅导的李明辉同学获优秀奖。2007年4月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中,辅导的何振辉同学获二等奖、李雪仪同学和张颖欣同学获三等奖,也因此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2005年12月广东省第一届博冠杯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辅导的熊斐影同学获一等奖、周文胜同学和谢锦添同学获三等奖。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目前已经结题,2005年9月起个人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性评价探索与实践》校级课题研究。并且获得校级优秀课题。2006年6月起参与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选修Ⅲ)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主要负责图片、音频等素材、课件以及各种试题、练习题等,并且已经在教育网开设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12月论文《浅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获区2006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7年12月两篇论文《从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综合题看今后备考》和《浅谈湘教版地理Ⅰ“活动”使用》获区2007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1年12月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的图象运用》获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认为要塑造一个人,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效果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体主义问题,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团队合作很重要。当然现在具体来说就是班风问题。个人思想问题会影响班风,班风好会促进个人的快速发展,当然班风不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例如2005~2006学年度我所带的高一(18班,从见到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强化我这些观点,结果这个班六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发明了一中的历史纪录。优秀班集体”可是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用比较科学的量化方式评选进去。因此2006年1月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优质班会课”评比也获三等奖。同年9月,因教育工作效果突出被评为一中“十大优秀班主任”重视集体效益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效果优秀的学生,经常私下找他聊,像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使他效果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

由于在2005年7月之前,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一直在区大沥高级中学担任史地科组长,所以培养青年教师义不容辞。1995至1998年指导黄立雄、谢桂珍老师完成他第一个教学循环;1999至2002年指导徐淑霞老师完成她第一个教学循环。2005至2006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谢群老师的教学工作导师,今年8月她将第一次上高三。2006至2007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陈江宁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导师。以上各位老师在协助下都迅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成绩。

(五)参与继续教育情况

积极参与各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余。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007年12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掌握教材改革,灵活实施教学”2007年10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国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04年7月我参与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科省级培训班”等中学地理教学系列培训课程。2003年12月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普通话水平为二级乙等。

2004年10月我参与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培训”考核合格。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及师德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001年1月起参与由教育学院电教中心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考核合格;2002年4月起参与由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中级培训”考核合格。2008年8月我参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五个模块—PowerPoint2003Excel2003Internet应用、Word2003WindowsXP考核合格。还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7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电信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网管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事件,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中,因此,研究和开发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三、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毕业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存、Internet网络应用、MapInfo和ASP技术。

系统的GIS软件平台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的Internet向用户地理信息。

该地理视图系统是浏览器/地图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需要WindowsNTServer。其中

地图服务器:WindowsN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MapXtreme

客户机:windows95/98。

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统在结构上成为浏览器/服务器的形式,顺应了企业内部网向Intranetx演变的潮流。在服务器端是用微软的ASP技术,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术。

地理视图子系统要通过Socket通信方法从网管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网元的数据流,对通信网中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分析与显示,并将处理所得数据传入数据库,以便进行信息查询,同时数据库要动态更新。可见,本次毕业设计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识,又需要有较熟练的软件编程能力,既需要计算知识,又需要通信知识,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设计具有较高难度,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任务。

四、进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划分软件工能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技术

1引言

国家测绘局于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在全国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城市作为试点,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总结经验,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省区的建设,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城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要求。玉林市成为数字城市是玉林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因此,本论文重点探讨玉林市如何构建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

本论文将主要结合玉林市的地理空间特点,探讨玉林市发展与构建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主要技术和实现方案,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发展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与应用技术,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数字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很多城市成立了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个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发展不平衡

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对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不一,发达城市和地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加大力度和投资,然而一些不发达城市和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和地理因素等原因,还没有体会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而且没有合适的部门来投资进行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因此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存在很的差异。

(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质量不是很高

数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应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系统应用目标的真正实现,而缺少数据质量保证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分析结果,将无法得到用户的信任。

目前由于大部分城市在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时是将原来的纸质地图进行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等,原来的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在进行益加或匹配的时候,会有精度不一致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影响。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比较盲目

在沿海和南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进行GSI建设后,有一些城市比较盲目地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结果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有些城市虽然建立了自己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但是从来没有应用起来,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和层次的用途需要,综合考虑,结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

3数字化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设计

3.1系统架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用于存储各个部门公用的数据,并通过城域网与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节点进行连接,形成一种分布式的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环境。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是各部门都需要的数据,因此又称其所在的服务器为数据中心节点,相应的其它专业部门的数据节点称为分节点。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数据库是由中心节点和分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数据库结构,数据库之间通过城域网相互连接。平台数据的核心是中心节点数据库,它存储着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本要素矢量数据、地名数据和相应的属性数据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通过元数据库和元数据平台来进行集成。而分节点则存储着相应部门的专业数据库,并通过中心节点提供的应用系统接口建立自身的上层部门应用系统来完成对中心节点的数据访问。

3.2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探讨

(1)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技术探讨

在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中,都是将地理特征表达为带有分类属性的几何对象,然后以层(Layer)为概念组织、存储、修改和显示它们,分层几乎成了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GIS分层思想给我们在地理对象的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已广为开发者和使用者接受。因此,在本论文中,将采用基于图层的表达方式对城市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基于图层的数据组织方式如下:

①对于地理位置上分布的空间数据,可以按空间范围划分图层,例如全国铁路交通图,就可由各个省市的铁路交通图组成。

②对于空间范围相同的空间数据,可能由于应用的需要而人为地划分到不同图层里,即按专题划分图层,例如北京市交通图,按交通的种类可以划分为一级公路图、二级公路图、三级公路图、……。

③同样是对于空间范围相同的空间数据,可以按照空间数据的类型进行划分。由点状地物可以组成点图层,由线状地物组成线图层,由面状地物组成面图层,这种分层方式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方法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也是在本文中用到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它对于空间数据动态调用策略的实施非常适合。这里采用的技术手段也是将空间数据分层处理,每个图层数据存储在四个文件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点、线、面来组织空间数据以形成点图层、线图层和面图层。这种数据的组织方式也被称为简单型空间数据模型,每个图层只存储一种空间类型数据;但它不能构建拓扑,在某些领域中不能使用。

(2)城市地理信息数据链接技术探讨

对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需要存储,一旦当需要调用某个地理信息数据时,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因此对于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链接设计就显得很重要。在本论文中,采用索引图文的方式来解决海量数据的快速调用响应这一问题。

索引图层就是将应用系统中涉及到的地理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并由这些区域对象构成的一个图层。每个区域对象对应若干个在该区域范围内可见的图层文件,当该空间区域对象部分或全部包含于当前视野范围内时,这些图层中的空间数据即被调用。索引图层的制作对于动态调用空间数据机制能否更少的调用多余空间数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具体项目的空间数据的特点,索引图层中的区域单元划分得越细,就越能减少对视野范围外的空间数据的调用。有了索引图层,每当地图服务器从客户端得到新的视野范围后,并不用再对每个图层文件中的空间数据依次判断,而是首先判断当前视野范围内包含索引图层中的哪些区域对象,然后调用这些区域对象对应的图层文件,从而实现对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调用读取。

4结语

本论文对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构建,是对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当然,更多的技术问题还有赖于广大技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我国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信才,白玉琪,郭铃铃.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4):8-10.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9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纸的诞生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哪一项发明创造不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而得到的呢?而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而衡量子女能否成“龙”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考上大学。于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以应付将来的高考。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换言之,即帮助学生自觉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适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1、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的概念和内涵: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地理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但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研究的地理问题要与当地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地方气候与城区设置等与我们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注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比如,美国就积极提倡地理探究方法论,提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野外,学生应当像地理学者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⑴.通过开展对“身边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对“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熟悉而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陌生,因而学生通常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调动了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进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⑶.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构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同时了解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学会与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3、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实施:

循序渐进、计划周详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⑴、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指导老师应从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与地理相关性的突出问题,拟出供学生参考选择的题目。大体而言,大多应该是有关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城市规划与交通,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等问题。并且尽可能结合实际情况,将问题具体化,如“莲花山旅游区保护与莲花山造纸厂的出路”,“海鸥岛禁办工厂与当地农民的出路”、“市桥河污染和治理研究”等等。

⑵、向学生传授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指导老师必须向学生指出调查的方向,如到交通部门了解公交情况,到工业局了解当地的工业状况,到劳动局了解当地就业情况,至于可以从报刊或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则为学生事先提供报刊名称及相关网址。

⑶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

指导指导老师可以搜集相关或类似的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给学生参考与模仿之用。这样避免学生出现“老鼠拉龟”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设计调查方案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与地理方面有关的问题,比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人流量、车流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的地理因素,切忌将社会调查代替了地理调查。

⑷、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观点和撰写论文。

指导老师必须明确指出论文要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主题要鲜明,资料要客观,尽可能运用图法表。引用他人资料应在论文末尾注释清楚资料来源。

⑸、协助学生做好具体调查的组织工作。

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调查计划,协助学生做好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资料整理等的具体分工。同时要尽可能预计学生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在出现问题求助时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学生碰到问题请求协助时能即时予以指导,同时要提醒学生在执行调查计划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过程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⑹、进行论文评分与讲评。

指导老师在讲评论文时应以表扬为主,对水平不高的调查报告,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时间许可的,还应鼓励学生按修改意见重做;而对于那些通过独立调查获取资料,并提出富有创意观点的论文且行文流畅、论证符合逻辑的应评分为优,并从中发掘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予以肯定。

四、组织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地理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我校是边实践边探索,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充分合作,地理研究性学习才得以顺利展开。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重视,合理分配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基于资源所限,我国现今只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而接受高等教育仍需跨过高考这道门槛,而研究性学习成绩目前是不列入高考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对考大学有用吗?”成为困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向全社会介绍研究性学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光是学习方法上的革命,而且它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使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对他(她)将来参加工作,投身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进而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一样,都需要投入时间,只要合理分配两者之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

另外,地理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为边缘学科的优势,积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在学科内容的背景下,由学生选择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的课题,结合实践进行研究。这样起到既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又改善了原来知识建构,起到一举二得的效果。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篇10

这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新追求,新创意和新突破。

一、实施问卷调查。课题研究是为改善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不能漠视学生的发展,不能忽略学生的需求,所以在课题研究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对于学案是否满意?他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这些信息,这对于我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特别重要。在这学期,一项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时间大致在11月和12月。

二、开展理论学习。对于学案,我们虽然已经编制和实施两年了,但是对于学案的理论特征还不太了解,这是制约我们课题研究水平提升的“瓶颈”,研究之前要先学习。这学期,我们都要加强学习。主要学习资料是:《学案教学设计》(赵加琛、张成菊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除此之外,还有网络上各种关于学案的文章。老师们在学习的同时,写好学习笔记。

三、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通过研究论文来呈现,我们的课题虽然活动开展了不少,但相关的研究论文还很少。这学期,每位老师在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了务必撰写一到两篇研究论文,争取有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在本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编辑一本老师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