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20:27:08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1

本标准规定了专业技术干部的资格评审、聘任、考核及评选优秀专业技术干部的程序和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专业技术干部

2引用标准

2.1人职发〈90〉第4号《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2.2人职改字〈87〉10号《关于在企业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意见》。

2.3晋纺科字〈97〉6号《关于山西省纺织系统科技功臣、科技先进企业评选办法》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3.1.1组织机构

a)由总经理、各部门主管领导、人事教育处处长、宣传部长等组成公司职改领导小组,领导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b)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人事教育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c)成立工程、经济、卫生、会计、中学、小学、技工学校、统计、政工九个专业初级职务崐评审委员会,负责本专业的初评工作。

3.1.2评审程序

a)个人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高级5份,中级4份,初级2份;

技术报告或学术论文,高级5份,中级4份;

学历、技术工作资历证明各1份;

工作总结,高级5份,中、初级各1份;

外语或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证;

技术成果证明,技术革新获奖证书各1份;

其它可以证明本人工作实绩、业务水平的材料各1份。

b)基层单位按要求审查个人申报材料,写出考核评语及推荐意见;

c)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合格者,提交各专业评审机构;

d)各专业评审机构通过无记名投票(或打分)方式,确定担任相应技术职务人员的名单;

e)由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会议记要,写出考核评审评语和评审意见,填入申报表;

f)需经上一级专业职务评委会确定职务的或委托地区评委会评审的申报材料,由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推荐意见,经总经理审查同意后转报;

g)经相应专业技术评委会确定,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由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通知各相关单位和本人,并负责资格材料的及时归档;

h)本人申请转系列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按申请转换专业的评审条件重新评审任职资格。

3.1.3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办法》执行;

3.2专业技术干部考核

3.2.1考核

a)由总经理授权总工程师和各专业技术职务和评委员会主任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专业技术干部的考核;

b)各专业技术职务初评委员会具体实施本专业考核;

c)人事教育处负责检查各专业的考核情况。

3.2.2考核内容

a)工作实绩、工作能力、职业道德;

b)人事教育处协助各专业初级评委会依据上述内容制定本专业的考核细则。

3.2.3考核的办法

3.2.3.1日常考核

a)各单位行政领导应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或任期目标,定期(每季一次)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实绩考核》表,并报人事教育处备案;

b)人事教育处定期深入基层单位考核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情况和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落实情况。

3.2.3.2年度考核

a)每年年末,由被考核人填写年度考核表和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b)单位领导审查,并填写评语和意见;

c)专业技术职务初评委评议考核,写出年度考核评语;

d)人事教育处汇总考核情况,报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后公布,并将年度考核表装入被考核人的技术档案。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2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四、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4-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学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显微技术、腔镜技术、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不断发展;新器械、新仪器层出不穷;手术室建设布局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室管理理论、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等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手术室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重视护理教育,加速护理人材的培养。现将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教育管理十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成立科内护理学术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主管负责,研究与制订年度的在职护士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工作。

2 在职人员可根据毕业后年限和技术职称,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考核。具体教育和培训内容有:

2.1 晨会提问

每周一次的晨会提问从不间断(节假日提前或退后),提问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专科手术配合、重大手术配合、医院感染等。

2.2 业务学习

科内二次/月,学习内容:专业思想教育、院内感染知识、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精密仪器使用保养、专科配合等。护理部一次/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是全院共性的护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

2.3 实施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

每月进行一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教学查房,在查房之前的一周先由护士长制订方案,每位护士认真复习,查找有关资料,通过介绍病情、提问、讨论、答疑等方法,并结合整体护理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使护士普遍认为查过房的病例,心中有了底,在术前访视可顺利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非常自如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术中关心、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了整体护理的效果和护士的业务水平。

2.4 参与重危、特殊病例患者的术前讨论,在讨论中除了听介绍病例、手术方案和各级医生的意见外,手术室护士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积极性,完善科室整体护理的内容。

2.5 人力资源相对专业化固定。被相对专业化的手术护士通过连续性的专科手术配合,体会到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如病人的手术,术殊物品的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专科手术配合技术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每个手术室护士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技术娴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手术配合人员。因此,她们能够自发的努力学习进取,使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6 开展新手术、新业务前,请专科手术医生讲解有关的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等,以便熟练的配合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使用前可请医疗设备专家介绍有关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管等知识,可制订出工作流程,便于熟记,人员出现流动时,可于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配合手术的开展。

2.7 有计划、有措施地选择有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进修期满考核评价,并做好传、帮、带、教工作。

2.8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全科人员相继参加了大专、本科自考及大专、本科的函授,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别担任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指导老师,负责带教工作,新老护士搭配共同值班,参加手术巡回、洗手配合和急诊手术抢救、复苏技术工作等,逐渐放手新护士独立工作,独立值班。

4 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条例,实施医疗举证倒置,加强护理人员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要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握好手术室护理治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护理安全。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4

关键词:能力本位;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继电保护测试技术

作者简介:杨红(1969-),女,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李波(1962-),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工程师。(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2年度立项教改项目“基于自主控制学习导向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03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3-02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1]显然,该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课程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师生互动只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工程现场脱节严重。而考核评价也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笔试(占60%)加平时成绩(40%)的单一性、终结性评定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老师觉得不好教,学生觉得不好学。因此,为了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尽快地掌握基本的继电保护测试技能,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必须对学科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行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是什么?学生想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了到什么?[1]为此,课程组对该课程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思路,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广泛繁多且发展很快,与多门学科交叉。学生不仅要学习测试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学习和掌握测试技能和测试方法,而该课程的计划学时又偏少(40学时),所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很关键。

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根据“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最新的教学目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检验为主线,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章节安排方式,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对教材结构进行重组。课程组经过实践探索,在调研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最终将“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内容整合设计为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及能力发展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具体展现。重新设计后的教材结构框架如下:项目一:(项目名称);任务一:(任务名称);教学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及教材结构,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理论内容服务于实践教学,并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

为了使得重新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尽量与行业企业及就业岗位的需求相符,课程组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及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等方式,全面收集来自工程一线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内容及应用需求信息,并结合学院现有实训设备及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了表1所示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表1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表

项目名称 子任务名称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建议

学时 备注

项目一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准备 熟悉并掌握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 …… …… 4学时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项目二继电保护常用测试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任务一电秒表的使用 …… …… 2学时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工频移相器、相位表的使用 …… …… 2学时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三常规继电器的检验 任务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二电磁型低电压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电磁型中间继电器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五常用差动继电器(BCH-2型)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六常用阻抗继电器(LZ-21型)的检验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项目四微机保护装置的检验 任务一微机保护测试仪的使用 …… …… 2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对常规继电器的电气特性参数进行测试)

任务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检验 …… …… 6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三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的检验 …… …… 8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任务四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的检验 …… …… 6学时 任务驱动法,在实训室进行

以上教学计划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在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之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敢动手、会动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课程组研究后决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现代教学方法,在做中教、做中学,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2-4]

教学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尽量选用真实的仪器、设备或装置)为载体,按照任务布置、讲解示范、分组讨论、任务实施、小结评价等五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由于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操作对象,学生的探求欲望会更强烈。而且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如“电秒表的使用”这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就以真实的405型电秒表为载体,在学院的实训室先结合实物集中讲解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以测试某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时间为训练项目,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测试任务来理解和掌握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生接受任务之后,首先分组讨论写出操作步骤,绘制相应电气接线图(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交给老师审查合格后,再按照自己拟制的接线图和操作步骤实施任务,记录数据或者发生的现象,最后写出任务总结报告。老师再根据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高,自我成就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合课程性质特点,以能力考核为重点,课程组大胆进行了考试改革,采用了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以项目实施过程情况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多样化方式(编写预习报告、口头提问、小测验)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采用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评价方式,再结合平时考核(考勤、态度)、任务实施、总结报告等环节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特别注重过程考核与职业能力测评。[5]

由于采取的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中教。所以考核主要是以小组(5~6人一组)为单位,以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考核的方式、考核的标准,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课程组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制订了新的考核评分标准:为了量化考核,仍然采用百分制,即每个任务的完成总分为100分,其中态度5分,出勤5分,预习情况10分,职业素质(安全意识、爱护设备及环境等)10分,任务完成情况30分,团队协作5分,小组互评5分,总结报告(是否按时提交、规范性、问题分析及结论的正确性)30分。学期结束,每次任务得分的加权平均就是每个同学的过程性考核得分(如果旷课本次任务得分0分,旷课2次以上直接重修),再根据学期总体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后,得出学期综合成绩。采用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平时不好好学,期末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应付过关的不良现象,学生的出勤情况及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改观,以下这个案例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在“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曾有个别同学因故缺席了某次课(实际上就是旷课),事后这位同学主动找到任课老师,要求给他机会补做这个任务,以补救因缺课导致的0分而带来的后果。

四、问题思考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以找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

虽然每次任务之前老师都会提供较详细的任务指导书给学生预习,并要求编写预习报告,但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不停地问老师,而事实上,多数问题指导书上写得很清楚,并不是任务实施过程发生的异常问题。

2.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

每次任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只对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感兴趣,寻根究底的人不多,主动思考的更少。一旦任务结果显示正常,很多同学就不再深入追问分析了,甚至认为那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3.对任务后的总结报告不够重视

多数同学虽然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任务,但是课后的总结报告明显看出,他们对任务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半数以上的同学甚至讨厌写总结报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以上问题的引导和训练,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主控制学习状态。

五、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的努力,“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上述改革思路和做法已经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继电保护11级1、2班实施。笔者亲自参与了1班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较过去明显提高,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那些过去学习态度不好的“差生”完全变了样,在一体化教室里非常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不亚于那些“优等生”。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均表示满意,并认为是本学期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本次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在其他类似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大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徐军.《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

(14):53-53.

[4]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5

目的以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为例,探讨院校合作教学中开展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11月在某医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满意度自评结果、对带教教师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对带教教师5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院校合作教学中,通过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提升带教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带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多元化教学;院校合作

临床实习是实施“学院+行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护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环节。但由于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是明显存在的[1],尤其是临床手术室,环境特殊、无菌要求高、器械种类繁多、护理操作技术专业性更强、工作流程与病房完全不同,护生在进入临床手术室进行实践学习时普遍无所适从、自我价值感降低[2]。如何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手术室实践教学质量,成为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与某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合作,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某医院手术室轮转实习的中职、高职层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一月轮转一批,每批实习生6~9名。其中,将2014年7月至11月期间的实习护生32人作为对照组,男生8名,女生24人,年龄(19.82±1.72)岁;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实习护生35人作为实验组,均为女生,年龄(19.21±1.87)岁。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及各层次人数、入科考试成绩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周期为1个月,对照组按传统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实习满意度自评结果及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模式带教:入科宣教+操作示范+理论讲课+一对一教学。

2.2实验组

采用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具体如下。

2.2.1品管圈的形成

品管圈由13~14人组成,每组8~9名护生、4名教师、1名护士长,其中手术室护理带教组长为圈组长,每批实习护生组长为圈副组长。在圈中,圈组长负责监管及主持品管圈的活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圈副组长总结同组护生的反馈信息后反馈给圈组长,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实践效果与带教质量”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每周开1次圈会,沟通教学经验,发现与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方案等。另外,校内专职教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带教教师和护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护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2.2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的实践

(1)四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教师-实”四级教学管理模式,护士长参加周会,对带教和实习质量进行宏观监控;带教组长(圈组长)负责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定期召开带教教师工作会,组织带教教师参加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并负责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指导临床教学的实施,完成护生出科考核,反馈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意见及建议;带教教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指导等临床带教,批阅实习生手册;实(圈副组长)负责全组护生考勤,组织周会前的护生讨论,定期给带教组长反馈教学改进的方面。(2)目标教学模式。根据手术专科知识、教学大纲、实习周期和护生期望,确定每周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按照每周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所有圈员集体学习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包括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和演练、教学查房、教学讨论、护生讲课等。(3)情景模拟演练模式。时间安排在手术室实习第3周周末,将查房内容提前告知各圈员,此时护生已熟悉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了解。情景模拟方法:创设手术操作场景带教教师讲解操作实施要点护生扮演手术病人、手术室护士等角色,进行演练护生相互点评、讨论角色感受教师点评答疑。此方法能更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减轻护生心理压力,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手术室的护理随着外科亚专业的发展要求已实行专科分组管理,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被随机安排在各专科组,带教教师可以针对专科特点进行专病专教,缩短了护生适应新环境和掌握专科手术配合技能的时间[3],但限制了护生对其他专科手术配合的学习。因此,各专科组将常见手术配合要领拍成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料,每组圈会安排1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在播放视频或图片的过程中专科组长指导和答疑,以便护生了解、学习其他专科手术。(5)实习生手册模式。包括手术室教学手册和实习日记。手术室教学手册是护生的实习指南,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布局、手术室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各岗位护士工作流程和职责、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用器械图谱、科室培训计划和周目标,护生入科时下发出科时上交,人手一册,供护生预习和复习,使护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实习日记的内容以当日学习的知识为主、学习感想为辅,通过日记可了解护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2.3效果评价

每批护生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采用试卷考核形式,操作考核以各项技术操作分解步骤的所得分值总和为准,测试结果均以80分为达标。同时,向护生发放实习满意度自我评价表(设满意、不满意两个维度)和带教教师评价表(设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带教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模式5个维度,各项目分值为20分,总分100分,以所得分值的总和为标准)。以上结果由教学组长汇总并分析。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

3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对带教教师5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果见表1~3。

4讨论

4.1品管圈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护生成绩

品管圈活动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及监督机制,构建了动态的教学监督管理机制,所有圈员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使手术室实践教学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带教教师而言,为得到护生的认可,将不断学习新知识,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带教教师因医院工作繁忙而使带教工作随意、盲目[4];对护生而言,能非常及时地明确操作中的错误与不足,主动发现和学习解决一些临床实际问题,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表1~2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实习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验证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

4.2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带教模式下,由于护生对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遗忘、学习缺乏主动性、知识不连贯,加上环境陌生,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师对护生学习成果的认可度也低[5]。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实践效果与带教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能使带教教师及时分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探讨分享教学方法与效果,明确每周教与学要达成的目标,制订翔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流程和标准,使教学更具方向性、连贯性和目的性。同时,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护生从亲身体验出发对临床教学提出问题,教、学气氛活跃而有效,带教教师和护生双方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也有了积极、主动的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3通过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找出传统带教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品管圈活动中,圈成员全面分析了传统带教效果差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1)手术室工作环境:特殊、无菌要求高、器械种类繁多、护理操作技术专业性强、工作流程与病房完全不同;(2)带教教师:带教态度及意识较差、带教能力参差不齐、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带教与科室工作冲突等;(3)护生:学习时不善于总结、专科理论知识薄弱且与实际脱节、角色转换慢、缺乏工作主动性等;(4)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教学目标无针对性及渐进性、非带教教师随意安排护生任务、计划实施及督促力度不够、计划实施后缺少追踪改进等。圈成员集思广益,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改进计划:(1)带教教师充分了解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2)带教中将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实习手册等教学模式合理结合;(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管及教与学双方的反馈机制,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创造性及科研意识,并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修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带教更有针对性,加大了带教工作的监督力度及带教计划实施后的改进力度。表3显示,实验组对带教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带教态度、职业道德、教学模式的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

4.4开展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

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位护生都有机会在圈周会中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收获与所有圈员分享,护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增高,且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中有效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达成周目标、阶梯式掌握手术室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专科分组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使护生在掌握所实习专科手术配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广泛地了解了其他各专科手术配合的知识和外科手术发展动向,提升了护生的自我认可度,使护生对手术室实习的满意度提高。带教教师对护生在学习态度、实习态度及临床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综上所述,品管圈是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及管理意识,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带教团队的整体素质及护生的实习成绩得以有效提升。但在主题的选定、产生带教问题原因的分析解决、活动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等方面,需进一步分析、思考、查找、改进,使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芳亮,孙晓宁,潘永毅,等.护理本科院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差距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493-496.

[2]吴素清,黄春霞,黄荔红,等.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125.

[3]吴云.专科分组结合标准化患者教学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4):67-68.

[4]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62.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6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学生毕业后尚须经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1]。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是医学专业学生完成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后以发展各种能力为目标的毕业后教育阶段[2]。近年来我院充分依托天津地区以及军队系统雄厚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当前医学发展需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把临床工作作为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出发点

刚毕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过去五年时间学习了较为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但缺乏对医院工作环境与临床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医院为其提供必要的以培养临床工作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管理。

1.1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

医务处科训部门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规定要求,制定出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并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 协调、检查、考核工作。把对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

1.2提出规范化培训管理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分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理论培训和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实行通科轮转的方法。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年进入规范化培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之前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内容的,毕业后不再安排轮转,但应住院总一年;已经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住院医师均应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新调入的住院医师,仍需参加第一阶段的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参加第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晋升中级职称、执业医师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课程设置

以临床“三基”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电子病历的书写;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医疗环境,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等内容的培训。

2提高重点科室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住院医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能够使之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实践能力的环境。所谓重点科室,就是学科建设水平高且病员收容率高的科室。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学习可使住院医师汲取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前沿的学术知识。尽管要求住院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科轮转,但科训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可适当增加重点科室学习实践的权重。

2.1确定带教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我院许多专家都是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导师带教的最大优势在于既巩固了住院医师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带动其逐步形成科研思维的方式,为今后开展工作准备条件。我院明确规定了带教的任职资格,即须由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带教要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培训计划,如:每日至少完成一次教学查房,辅导病历书写、开据各类检验检查单、治疗及手术操作等。营造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带教医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医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科室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过程中的责任与权限,协助科训部门督促住院医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开展技能比武等形式,树立住院医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切实发挥科室为住院医师提供的发展平台作用,为住院医师独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3制定完善的住院医师考核制度

3.1考核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法

医院内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阶段的考核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阶段考试包含专业理论考试(包括卫生法规的考核)、外语考试、病历分析、手术或专科诊疗操作,共四个模块,重点进行后两部分的考核,均采取单项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线,全部及格方为合格。

3.2考核内容

病例分析:住院医师所在科室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病例一份。门诊考核包括:问诊、查体、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病历书写等内容;住院病例要求住院医师进行病例(或阅片)分析,包括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依据、治疗方案等,并提出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预后的判断。考核小组就该病例进行相应提问,重点考核住院医师的基本理论知识。

外语考试以笔试为主;手术或专科诊疗技术操作:手术科室的医师参加1例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手术,非手术科室的医师完成1项应掌握的诊疗技术操作(如腰穿、胸穿、腹穿、骨穿、阅片、临床检验操作或专科检查操作中的某一项。)重点考察其操作中的规范性。

3.3时间安排

分为轮转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类型。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考试两种。轮转考核:在每结束一个科室的轮转时进行,以考核相关专业知识点为目的。结业考核:是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覆盖所有轮转科室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考试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不合格者参加补考。

4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灵魂,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3]。通过考核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住院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住院医师全面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为竞争、选拔人才和骨干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5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方式的讨论

过去,在我院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个别科室存在管理松懈、带教医师水平良莠不齐、参加培训的医师缺乏主动学习能力等现象,导致住院医师水平不高、必须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开展工作,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5.1加强对轮转人员的宏观管理

加强宏观管理,就是要加强对轮转工作的统一规划,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管理无序现象。总结以往经验,务必做到轮转科室和人员调配两个协调。避免造成因轮转人员扎堆造成的学习效率减低等现象的发生。科训部门须设专人全程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和调控。

5.2从临床实际出发建立长效评审机制

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评审专家队伍;由医疗副院长负责、医务处科训部门牵头,在院内选拔一批既有精湛的医术又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评审组成员。由专家组负责制定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内容;同时,由科训部门为每位住院医师建立考核档案,考核成绩作为今后晋升、选拔培养高层级培养人才的依据。

综上所述,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住院医师,才能在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中永立潮头。

[参考文献]

[1]陈春,温建明,张向阳等,新型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0-61.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7

关 键 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 “超市型”学分制 课程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分制“超市型”课程模式,是艺术设计市场对现代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为特征、满足一业多元就业、一岗多向、一岗多能、一岗多变的专业型岗位就业要求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以专业主干课程作为主线,学生可以围绕着这条主线跨专业、跨学科、多元地建立自己所需的专业结构体系,形成集而不死、松而不散,既有学校指导,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独特课程教学模式,因其具有很多与超市经营相似的特点,所以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

一、“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符合艺术设计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1.符合艺术设计人才市场职业岗位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审美意识逐渐得到了强化,艺术设计行业也因此而得到了发展,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艺术设计岗位也变得更为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设计人才市场不仅在技术能力上有了对艺术人才更多的要求,同时也使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分工进一步细化,现在的艺术设计人才需求和以往相比有了多变、多量化的特点和更高的技术能力要求。因此,现在艺术设计人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表现在层次的不同需要上,而是一种多样化、高技能交叉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在这样的一种艺术设计人才市场岗位需求下,传统的直线型的以计划经济为目标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不能满足现在艺术设计人才市场的需要。艺术设计专业“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的课程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岗位为依据,以市场岗位技术为切入点,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根据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而进行。专业方向对应了一个设计行业的需要,专业课程则对应了相应的专业岗位点,其培养方式和学制管理都是灵活的,完全符合市场多元与多变的岗位人才需求。

2.符合市场经济下开放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是指学校与人才市场、学校与学生、学生与人才市场这三者之间互为统一的关系。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①,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实践性与技能性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在学校学习或在企业就业或实习,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统一;可以采取短期培训和限期学历教育与不限期学历教育多种学制进行教学,以适合学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整合办学资源、节约办学成本,使之符合市场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如德国的“双元制”,学生的学习有60%—70%在企业,包括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中心,而只有 30%在学校进行。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针对性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它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式,其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考试考核也以职业资格为标准,而实现了学校培养对企业、学校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开放关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原则和实践性教学的原则。

3.符合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要求

以往我们也经常谈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某种教学,而这种提法往往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其实这一教学理念并不止于课堂教学,而应体现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之中,“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中,完全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从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甚至于今后的岗位选择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当然,由学生自己完成也不是让其放任自流,而是让其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选择,而不是自由选择。

4.符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属于造型类专业,其基础都具有相似或相通的特点,但根据市场人才岗位的不同而发展成为了不同的专业,它应属于一种辐射型的课程结构,而不应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结构,所以在课程或课程模块的安排与选择上相对于别的专业类型来说具有它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学生在选择教学课程与教师甚至时间上都有充分的自由度,这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够实现“超市型”学分制课程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构建符合“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教育的选择内容

1.构建可自由组合的专业岗位课程模块与课程

要实现“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就必须有一个灵活组合的课程结构。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形式应该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②,并且这个课程结构既要符合个性心理的认知规律,也要符合市场人才岗位的需求以及可供学生自主选课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必须要有以下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文化公共课程模块、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专业基础通识课程模块、专业方向理论课程模块、专业岗位技能必选课程模块、专业岗位技能任选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课程模块。

文化公共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通识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都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专业方向理论课程是最初选择专业方向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专业岗位技能必选课程是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或专业行业方向课程,相应专业方向必修,但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选择;专业岗位技能任选课程是可以供学生任选的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属于专业综合设计或毕业设计课程,这一类课程可以由学生进行团队组合,这个组合可以是跨专业的,但在组合时必须要根据专业方向合理分工而实现一业多元、一岗多向的人才培养需求。

2.构建符合“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方式

项目工作室是根据专业方向分布的教师团队组合,不同的工作室可以代表不同的专业方向或专业岗位,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的实践场所,同时是相应专业或岗位与市场连接的窗口。在教学中,项目工作室把相应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岗位对应起来,让课程学习与市场需求同步。因此,学生在选择了相应专业方向和相应专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工作室,这时教学班级不再是行政班级,而是项目工作室的组合。行政班级主要是进行学生的日常和学籍的管理,学生成绩的考核按项目工作室的要求给予安排。通过这种组合方式,既可实现学生对课程与教师的组合,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在项目制作时的跨专业组合,实现企业对项目设计与制作时不同人才的团队组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实现相互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实现在以往教学中不能实现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非技术能力方面的素质训练,而实现符合设计人才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为特征的培养要求。

3.构建符合“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不同求学需要的培养学制

根据设计人才市场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以及开放式教育的特点,职业院校应是多种形式和多种学制的教学组合。当然最主要的是限期的学历教育学制,除此之外可以有不限期学历教育学制、远程教育学制、函授教育学制、短期岗位培训学制和岗位技能上岗考证培训学制等。这些不同的学制一方面可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选择,另一方面因“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是岗位对应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整合教学资源,短期学制的培训可以整合到长期学制教育当中,插入项目工作室的岗位教学课程而满足一岗多能、一岗多变的人才培养需求。

4.构建符合“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实行“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首先需要有一种开放式的校园环境,有一种浓烈的实践教学氛围与学术气氛。为此,学校一方面在硬件环境中要有相应的设施(如除了教学项目工作室外,还应有学生团队组织的学生工作室和企业驻校工作室,强化学生岗位就业意识);另一方面在软件上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机构(如学生创业孵化营)。管理机构除了单纯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务,他们的服务范围是对学生选课、组建工作室、与企业联系、技术支持、项目组织、资质支持、相关法律与业务知识的支持和组织企业与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协助学生进行项目业务的实施。通过这样的校园文化渲染,让学生自觉地感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让他们能提前定位自己今后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角色。

三、构建符合“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学费与毕业管理制度

1.“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学分结算与证书发放制度

“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学分可分为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其他考证学分、综合素质学分几大类型。这几种学分分类记分,都必须设置最低学分标准和总分学分标准。限期学历培养学制、不限期学历培养学制以及远程与函授学历培养学制必须完成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的最低标准,可以超出最低学分标准,完成了所有学分最低标准和总分学分标准的可以发放毕业证毕业。不同学制可以有不同的学分要求,具体可以根据其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短期培养学制的学生则可以制定相应岗位技能课程学分标准,完成相应学分最低标准的可以发放结业证和岗位技能等级证。除了这些基本学分外,还包括综合素质学分,如团队协作能力、获奖、社会项目应用和基本纪律等,这些学分也应累加到总的学分中。

2.“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学费结算制度

“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的学费应以学分为依据,可以根据学分折算成学费,选修多少学分的课再换算成学分,或者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应学的基础理论课和公共文化课程,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学分作为免费学分赠送,当然这只是针对于学历学制的类型。对于短期岗位技能学制人才培养的类型,我们则可以相应提高学分学费的换算系数,不同类型可以不同对待,甚至可以采取团体选课优惠制(加学分——团队积分、减学费——优化资源分配)、课程学分学费优惠制、工作室学分学费优惠制、专业包学分学费优惠制来鼓励学生,以达到最优化的资源分配而合理利用资源。

3.“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考试考核制度

“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的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专业基础知识考核、岗位技能考核、非技能素质考核等考核内容。其考核形式可采取考试、考查、技术等级鉴定、素质评价等方式,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课程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卡片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论文撰写等形式,在平时教学中进行。任选课程考核可采用考查或学习过程(出勤与学习态度、提问与讨论、课堂笔记、平时作业、终结性作业、课程结题答辩)考查的形式。岗位技能课、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考核鉴定、项目课题报告会和结题答辩等形式进行,项目课题报告会和结题答辩要组织有企业专家参加的答辩评价小组对项目课题进行细化量化评价。每一考核都必须制定量化标准,严格量化,重点考核能力与素质。另外要走课程评价社会化,课程评价社会化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课程体系有效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③

结语

“超市型”学分制课程模式是以选学制、选课程、选岗位、选专业方向、选工作室、选教师为基础,包括了有如超市的学分结算、学费结算等管理方式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模式摆脱了传统课程模式中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与学生个性发展脱节、与教师知识结构脱节的困扰,形成了一个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中心、以专业行业岗位点为课程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每一门课程都对应了一个相应的技能岗位,可以作为今后学生就业的一个就业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具有尊重自己个性发展需要进行跨专业选课、交叉选课以及选择教师的自由,这样一种看似不够严谨的课程模式却正好满足了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多元需求,既达到了尊重学生又满足了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课程模式。

注释: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8

关键词:电力特色;Android;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王立国(1982-),男,河北邢台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张建英(1974-),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82-03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普及。2012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出货量约7.2亿部,其中,谷歌Android开放平台架构的终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同时,Android移动终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被大量应用,社会上以及电力系统为Android技术工程师提供了大量岗位。

高职教育的任务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为了满足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拓展专业人才的岗位范围,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1]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立足于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依托电力行业,并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开设了移动通信技术(Android软件开发方向)专业,为社会及电力行业培养Android移动终端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高技能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新设专业论证不够充分,缺乏全面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不考虑自身条件、自身特色和未来社会的需求,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2]我院在专业开设前对区域经济、我院特色、行业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最终确定了专业的定位,并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了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1.专业定位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根据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发展及智能电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需要,针对移动通信和智能电网信息通信中智能移动设备程序开发与系统支持岗位,面向社会软件通用方向以及电力通信方向,培养具有Android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及Java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能,掌握Android平台软件及Java软件开发流程,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我院在专业建设的初期就与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即我院与新龙公司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

移动通信技术与谷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谷歌公司的“Android学术合作计划”,分享谷歌公司的优秀课程建设资源,参与谷歌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师资培养、大学生挑战赛、创新项目等。通过与谷歌公司合作,及时了解Android架构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师资队伍,锻炼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作为具有电力特色的专业,我院与电力公司人力资源与职工培训部门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指导专业的建设。我院定期派遣专职教师到供电公司下场锻炼,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岗位的职务需求,同时培养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队伍。学生顶岗实习与综合训练阶段,派遣学生到电力公司指定岗位顶岗实习。

二、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技能以适应生产世界的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2]

本着课程不仅是教育还是培训的目的,我院针对培养方案,经过与合作企业技术部门和培训部门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六个阶段、四个方向(数据库、java开发、Android开发、电网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具有软件专业通用性,又具有我院的电力特色。在不同学期根据情况安排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引导与教育、课程项目全程贯穿引导、素质拓展、心理讲座、职业素养培养等,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

1.教学内容建设

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依据通用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将整门课程设计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既考虑到实用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一些毫无关联的小程序来理解与掌握程序流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一筹莫展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就理解未来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概念和问题,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本着“必需,够用,切实可行”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目标。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主线,把理论、实践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把多种相关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强化案例式教学和知识的模块化。

2.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建设

(1)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网络资源、电子平台和第二课堂等多种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学生和教师间均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利用一体化教室构建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环境,课上教师讲完理论部分,亲自动手做演示,带领学生动手完成本次课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源代码等资源对学生全部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手头的教材,及时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预习新的章节。

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师生座谈会,由系部安排教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交流。除面对面的交流之外,电子邮件、BBS、E-mail和QQ、MSN等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和反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和进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所有课程考核都是以能力为中心,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单元测试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和作业;实训项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理论考核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有效考察学生的项目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在专业课考试方式的改革上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

首先,对传统笔试一考定终身难以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做了完善,加大了平时对学生考查的力度,设立了多处考查点,将平时上课的评价成绩纳入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而非考前突击。

其次,上机考试方面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考试题目,且多是一次考试布置一道完整的项目题目,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再次,针对每学期末的项目实训,采取项目组答辩的方式,除了对项目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定之外,对每组的成员个体也要单独考查,从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到精神风貌、语言表达,都会有一个综合评价。

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考核模式,由企业出题并派监考教师来考核学生,试卷或者上机项目由他们来组织评审,这样一方面题目更贴近真实,更贴近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教考分离。

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选取教材上尽量选用面向工作过程思想编写的教材,使用任务驱动,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步骤,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教材中选用的任务和案例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选择了在程序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作为程序案例,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项目开发中能直接利用相似的程序功能。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积极选取企业教材,并按照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与就业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另外,每学期期末的实训项目均来自企业。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学时为1990个小时,占总课时的62%。所有实践课程都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分阶段,循序渐进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三种实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过程。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由我院与合作企业——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基本技能实训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但其中的课程项目贯穿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在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个或多个项目。专业技能实训以校内“双师型”教学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来共同承担。兼职教师主要是设计项目实训内容、提出项目实训要求,进行项目实训验收或答辩;日常实训过程的指导、辅导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岗位实训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方式来承担教学工作。校内教师主要参与方案的制定、实训过程的检查和实训结果的验收;企业兼职教师(软件研发工程师)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厂中校),按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带领学生完成至少2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实现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实践教学条件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2]我院根据专业需要,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用实训室;二是班级综合实训室;三是专业特色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都由品牌机构成,并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

首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有6个公用实训室,根据每个实训室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同,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也不同。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成了4个班级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重功能。平时上课保证人手一机,课堂练习以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阶段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根据情况可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也可在公用专门实训室完成。班级综合实训室的建成,为学生充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以及承接一些软件开发项目,起到了保障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最后,专业还建有一个专业特色实训室。实训室除了配置有PC机外,还配置有企业捐资和自购的多种型号、品牌、类型的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学生参与到一些承接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来。

四、教学团队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3]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和6名企业兼职教师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占教师总数的70%,主要负责教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理论相关课程;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由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主要承担职业素质拓展和企业实训等课程。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技能水平,对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从理论、实践操作到考核认证都必须达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水平。[4]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从建设初期就注重鼓励教师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现场工作一年或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学习和锻炼。三年以来,专职教师下厂锻炼3人共计23个月,其中两名教师分别先后到合作公司软件开发部下厂锻炼半年,学习企业的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开发理念;一名教师到电力公司下厂 11个月进行锻炼调研,了解电力系统的需求,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以便使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电力行业更加紧密的结合,为社会与电力行业提供服务。

五、结语

根据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特点及电力行业背景,以Android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电网快速建设为契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名学生在全国“蓝桥杯”大赛、“天翼华为杯”软件大赛、河北冀软“安博杯”软件大赛以及谷歌手机软件设计大赛上获得奖项;手机初级开发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作为电力系统下属一所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通过与电力公司进行合作,为电力公司智能电网移动终端培养了开发、维护人员,得到了电力公司的认可和好评。今后需要继续广泛调研和深入调研,紧跟行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魏怀明.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1,(12):26-28.

[2]苗耀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4-57.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9

1、元月初前完成了教育系统2008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的组织、审核、报批工作。根据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公室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系统实际,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元月初完成了我系统2008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的组织安排、审核、审批、下文签证、制表、归档总结等业务。2008年度我系统事业单位考核结果为:应参加考核人数1350人,参加考核数1350人,其中认定为优秀等次的201人、称职等次的1142人,不定等次7人,无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员。在此过程中及时处理考核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按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办的要求,事业单位考核年度在十二月底统一时间统一组织考核,鉴于我系统的特殊性,2009年度的考核工作按要求已在本年9月安排各校按计划组织好本学年的年度考核工作。要求在本年12月底前基层考核全面完成。

2、按州人事通知及县人事局安排,按要求、按时间及时组织义务教育学校相关人员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前期统计等相关工作。3、2009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各级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奖励情况。根据迪庆州教育局“关于2009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有关职改工作新的政策要求,我股室在三月底完成了我系统教师各级职务的指标清理、中高级职务的设置、上报、审核工作,并在3月底完成了我系统事业单位职务岗位调整工作,在此基础上对2009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作了周密安排,下发了有关文件、分发了评审计划和晋级人员所需的各种表册,布置了晋级人员计算机考试各项工作。提前做好了职改工作的各项业务准备,为我系统整个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正常评审打下良好的基础。按上级相关政策要求和我系统职改工作计划。2009年全县教育系统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步地全面实施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到目前为止我系统此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正常。在此过程中我股室和分管领导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及时了解和解决各单位和教师在评审、推荐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主动协调上下左右的业务关系,保证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整个评审工作中始终把握工作的政策性、严肃性和公证性,周密组织了中小学评审的初级评审工作,圆满组织完成了初级评审活动,并在五月初按中评委安排召集我县中评委人员参加了中评委评审工作。2009年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初级职务的24人(其中中二3人,小一21人),中级职务资格的79人(其中中一资格39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40人),中学高级教师资格18人,2009年共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21人。评审变更了符合职务变更人员的技术职务(主要是具有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而长期在中学任教、并已取得中学教师专业合格学历的人员,2009年职务变更人员17人(其中中职变更1人,初职变更16人)。9月初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下达后,在各单位职务空缺岗位按要求和程序办理了晋级人员聘任合同的签定和工资审批业务。并及时处理了资格、聘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办理了竞聘上岗校长的试用期考察、调动、任职聘任合同鉴定工作。同时,完成了2008年招聘人员的试用期考查、考核转正、定级等业务工作(2008年招聘人员中,认定中学教师二级资格16人,中学教师三级资格2人)。

按局领导安排完成了2008年系统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审批、制证下文等工作。完成了省级、部级优秀教师的推荐工作,推荐省级先进教师7人,部级先进教师1人。

4、根据我县集中规模办学后各校工作实际,9月清理上报了各校临时工使用基本情况和应聘食堂临时工数,按学校实际需求上报了调整学校代课教师、临时工指标的报告及相关材料。按城区学校教师竞聘方案,配合协助保小、幼儿园、职中、一中完成了2009年教师竞聘工作和调动手续。按云教人(2009)7号文件要求,完成了我县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的各项业务。根据国家、省的相关政策,认真搞好特岗教师的材料、数据上报。今年,我县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人,报考我县特岗教师人数为31人,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29人,参加笔试人员22人,。9月4日在师训中心的支持下,组织了新录用的特岗教师岗前培训,9月7日前全部到位上岗。同时完成了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人员的转岗转编工作;年内搞好教师招考的计划、方案,并配合人事等部门完成各类教师招考工作。本年内招考补充小学教师80人(其中代课教师20人),初中教师6人,高中教师7人,硕士研究生2人、三支一扶1人,特岗6人,共计101人。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岗位计划》的通知要求,配合职中上报了特聘教师规划材料,并做好了特聘教师的聘任工作。年内认真搞好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任合同的续订、变更聘任合同等工作。目前,我系统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1502人,中小学编制1571人,缺编69人,使用代课教师81人,临时工、保安等266人。2009年我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共计1849人。几年来教育内部编制配备不合理,编制工作不适应事业发展需求的情况得到基本合理的解决,人员结构矛盾有所缓解。

5、积极稳妥地组织好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管理工作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的各项工作。6、认真办理了教职工退休、调动、遗属抚养等有关业务

截止到2009年8月底,我系统共申请提前退休人员127人,经我局研究,根据上级相关政策及要求,按相应年龄和疾病、能力等情况,上报提前退休人员27人,年内正常退休的办理6人。对未办理人员及时与单位和申请人作了解释说明。年内调出系统外19人、拟退休27人,退休6人,在职人员共减员52人。受理了教师职工及家属来信、共5件,办理回复5件。受理遗属抚养申请13件,办理10件,回复3件。办理病休手续3件,办理调动手续28人。

7、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教育厅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规定和州教育局的具体布置,在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努力推进我县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工作。我股室根据《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手册》和云南省教育厅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统一安排,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经验在年初对全县作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工作布置,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认真核实统计,上报相关数据,一年内受理教师资格104份,其中26份为高中教师资格;78份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76份合格。发证76份,76人中非师范类人员12人(申报小学教师资格2人,中学教师资格10人),师范类人员64人(申报小学教师资格38人,中学教师资格24人,幼儿园教师资格2人;补办教师资格证书5份。

8、档案室业务和人事有关统计业务情况

人事统计业务方面,主要完成了中小学教师人员统计名册,绩效工资实施各项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搞好事业和机关人事报表工作,完成上报了我县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展情况报表。按要求搞好劳动执法年审业务,完成了机关公务员登记的各项工作。根据目前我系统事业单位编制调整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核实各校人员情况的基础上向人事部门报送了我县农村中小学调整代课教师、临时工指标的调配方案及上报了增加临时工工资的请示。完成了各校食堂临时工勤人员配备方案等统计报表工作。档案室人员在一年来的工作中在接收、整理、提供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机关工作提供了一定服务。编制2006、2007两年度销毁文件清册,共销毁文件926份;登记归档在职学历档案115份;归档1999年度干部履历表2000多份;整理归档1993至2008年度考核表24000多份;查阅退休档案56卷;转出个人档案48卷,零星档案69份;查阅文书档案153卷;查阅个人档案65卷;接收招聘人员(含特岗教师)档案109份;整理零星档案18000多份。

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股室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股室和有关部门完成好相关业务,努力完成局领导安排和其它股室需要配合完成的有关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做了较大的努力。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在工作量大、新的业务和突发工作不断增多,工作业务时间性、政策性强,矛盾突出,困难多的情况下,我股室在局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支持下团结协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日常性和突发性的各种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某些工作上超前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管理人事工作、使现有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为局领导和政府人事部门对人事工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政策、数据保障等方面需进一步增强。

3、现有工作人员已基本具备现代办公所需能力,所需办公设备条件不断改善,但也需要不断学习相关政策及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决心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努力学习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调动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不失时机地开展好各项业务,积极工作,为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二一年工作打算

1、股室内各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明确,配合到位。

2、认真搞好系统内各类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全面完成各类人员考核的组织、审核、登记、归档业务。搞好教育系统补充人员规划、方案、配合人事等部门搞好教师招考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等业务。

3、按维编办〔2008〕10号通知中所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制定符合本县中小学人员特点,具有教师、职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的编制岗位人员配备方案。进一步实施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

4、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各项业务,总结事改工作的经验,及时发现和汇报反映事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些力所能及的矛盾,规范资料管理,加强协调指导工作。认真学习教改各项政策、积极配合支持教改工作。在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协助教改办落实教改工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职工全员聘任工作中的各项业务性工作。

5、按上级相关岗位设置管理要求,结合我系统中小学编制及事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置好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进一步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审工作,认真研究上级部门有关技术职务评审政策、精心布置,认真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制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高中职岗位设置工作认真清理,合理设置。对各级职务等级合理设置、科学管理,认真总结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经验,完善全县教育系统全面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使我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继续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以达到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

6、认真实施好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严格执行有关认定程序和条件,按云南省教育厅和州教育局的有关布置在完成我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同时,按程序条件搞好在职人员重新申报上一个职业资格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协调工作与全省同步完成认定教师资格的各项工作。并规范整理教师资格认定各项业务档案、表册。

7、认真搞好各级各类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评选推荐的有关业务工作。认真搞好获奖人员基本情况统计业务,进一步搞好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工作。

8、按程序按条件和相关政策要求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转变更工作。

9、按时、按质完成好各种人事统计工作,积极完成领导所安排的各项业务,积极配合有关股室完成单位的有关突发性工作任务。

教室专业技术考核总结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47-02

一、引 言

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在大学生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期短,上手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提高我校就业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曾多次主持或参与本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收到了不少的启迪,下面就实验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训教学考核等三方面谈几点体会,供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体会

1.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室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实践教学的投入不断加大,新的实训室不断增加,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硬件平台逐步改善。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时,本人的体会是:必须认真、细致的调研、规划,合理的购置设备,充分考虑实验实训室的系列性、先进性、多项性(多专业、多学科)和实用性,在有限的建设费用内,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建设的实训室应能达到:让学生尽可能多受到实践训练,接受到更新的知识,学到更实用的技术。例如,我校电力工程系目前就电力二次方面,已具有发电机、变压器、10KV线路、35KV线路、110KV线路及220KV线路等相对应二次系统的实训设备,实训设备已形成系列且利用率极高。如电力二次系统实训室,每学期担负着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继电保护综合实训、电力二次系统实训等实训教学任务,涉及的专业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继保及自动化等我校有关电力类专业;同时,每年完成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尤其是在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专业课的教学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训设备――现场资料――两者对比”三步教学法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

尽管近年来学校对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较多,实验实训设备与生产现场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由于电力二次设备技术更新快、价格贵等特点,现有电力二次方面的实训设备种类和数量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经过实践,我们采用“实训设备――现场资料――两者对比”的三步教学法(简称三步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首先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实训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师的讲解下使学生通过实物学习,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调试达到脱开教材能够讲解与操作;“三步教学法”的第二步是对生产现场(现场某一变电站)的图纸资料进行学习,选择的图纸资料与第一步学习的内容相似(但有一定的扩展)。这一步的学习只有图纸资料,没有文字解释,教师根据资料提出问题,学生同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完成,本步骤的教学目标是在扩展知识的同时,主要训练学生分析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步教学法的第三步是教师将实训设备与现场的图纸资料对比,进行讲评总结,本项的目标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逐一旁通的效果。“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教学是通过实物教学,直观性好,学生边学边做,很快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在第二步教学时,由于采用真实变电站的图纸资料,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对问题的讨论、学习兴趣更大,教学目标总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启发、对比实施第三步教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对今后知识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

总之,“实训设备――现场资料――两者对比”三步教学法,经过继电保护实训、电力二次系统实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等实训教学的反复实践,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学方法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

3.加强过程监督,实施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

在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将实训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实操考试合二为一,考试按照技能鉴定考试的方式进行。在实践中发现实训过的内容,甚至是多个实训环节曾经练习过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仍然不会操作或者不能完全正确操作,经过分析并与学生座谈,发现问题出在实训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实训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经过反复实践,建立了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新型考核体系:①日考核:主要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本考核由实训小组组长考核,指导老师抽考。②模块考核:每一实训环节,由若干个训练模块构成,每一个训练模块完成后,由组长考核,老师抽考。③技能鉴定:完成某一实训环节实习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④整个环节总考核:当整个实训环节完成后,根据日考核、模块考核、实训报告、技能鉴定及整个环节中的考勤、值日等多项成绩,给出本实训的总成绩。这一考核体系保证了学生训练中的过程控制,加大了实训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实施后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现实表明,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关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和提高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需要。只有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