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消费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16:28:37

娱乐消费论文

娱乐消费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健身消费,消费水平,制约因素

1引言

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地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乌鲁木齐市健身娱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对该行业的宏观政策的一个比较有力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7区1县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座谈和个案调查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乌鲁木齐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

3.1.1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以个人消费形式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占17.3%;家庭消费约23.1%。在“其他”一栏中约39.4%,统计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公益性场所,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鉴于此,这对体育健身娱乐经营者而言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促销的形式来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那麽要求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锁定,这样我们的策略才是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图1 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方式统计图

3.1.2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

小康社会初期人们的收入安排还是侧重于吃、穿、住、医疗、储蓄几个方面,在所有消费中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仅排在第八的位置。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余暇时间都略逊一筹。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享受消费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悦、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和必要条件。不能忽视享受消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睦的必要条件之一。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基本上着眼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高层次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更,消费层次出现新的飞跃。

3.1.3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据相关研究数据,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为人们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原始的蒸汽机将人们休闲时间增加到 23%。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从1700年左右的72小时到1859年的69.8小时,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40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30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那么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乌鲁木齐市现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供人们每天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1~2小时和2~3小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2个时间段中女性高达79%,男性为54%。3-4小时时间段中,男性15.2%,4-5小时男性占9.1%,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女性均为零。调查显示,女性闲暇时间更少,不同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18岁以下44.4%集中在1-2小时。18-25岁有60%集中在2-3小时,这个年龄段也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36-45岁、46-60岁这两个段在3-4小时分别高达17%和25%。高于其他年龄段,也可重点开发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3.2.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体育消费价格等方面,它对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影响很重要。一般而言,国民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改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的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体育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繁荣、产品丰富而降低或趋于合理,并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于乌鲁木齐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而言,价格偏高,收入较少是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极重要的经济因素。由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初始时期,加上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经营商的急功近利、价格偏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3.2.2影响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其他因素

为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乌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调查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列出15种最为普遍的制约因素,请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理解加以取舍并对所选项排序。调查显示:制约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支出是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信心、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等的函数。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选项排序尽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较为集中的前五项排序分别是价格偏高(70.3%)、收入少(64.8%)、闲暇时间少(59.4%)、缺乏兴趣(22.8%)、无人指导(14.6%)。

3结论

3.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居民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宏观制约因素: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多因素影响。总体表现出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与环境的相依性。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健身娱乐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 2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12

娱乐消费论文篇2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交叉应用科学,它研究和探讨满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是它的特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有: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基础的4P营销理论;以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needs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为基础的4C营销理论;将广告活动、公关宣传活动、促销活动、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企业识别系统(CI系统)和直效行销等进行整合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90年代以后,营销学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大市场营销”、“内部营销”、“全球营销”、“关系营销”、“合作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为传统的营销理论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后,娱乐营销应运而生。

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与消费者的情感建立联系实现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营销方式。“互动”是娱乐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活动的最显著特点。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娱乐营销是市场竞争白热化情况下营销创新的产物,这种注重知觉感受的营销方式,是对传统营销的颠覆与创新。娱乐营销所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以及生动性。

二、娱乐营销应遵循的原则

营销娱乐化的三个法则是:第一,将娱乐元素导入营销。将娱乐概念引入产品设计,使产品符合人性的需求。顾客购买某一种产品,并不单纯购买它的物理功能,顾客希望的是这种产品能够带来轻松休闲的享受。因此产品设计者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紧跟“乐趣导向消费”的趋势,以娱乐的眼光来考虑产品的功能设计,使产品更加人性化。第二,娱乐诉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产品宣传中加入娱乐成分,让顾客感觉产品更加熟悉、亲近,更容易接受,抓住顾客的注意力,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并形成持续消费的动力。第三,不断创造新的娱乐方式。娱乐的天性是喜新厌旧,因此一种娱乐方式很难一直占领先地位。消费者会不断去尝试新的方式,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可能很快觉得它不再新鲜,然后又去拥抱他认为更好的产品。当娱乐因素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时,企业必须培养创新的精神,不断创造出新的娱乐方式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娱乐需求。

娱乐营销的五个运作策略是:锁定策略——精确定义你所期望的客户群,迎合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对成功的期望。扩展策略——拓展体验,开发关联产品,给客户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以购买其他东西的方式来享受你所提供的感情上的联系。重复策略——创造一种客户和员工都想重复的体验。升级策略——说服客户在购买了一件东西以后,继续对这件东西投入更多的钱。更新策略——如果你与客户在感情上建立了联系,他们也将期待体验再次更新,保持神秘感,不断创新是持续成功的关键。总之,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要将焦点放在塑造客户的体验上,在体验的接触点注入娱乐的元素,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娱乐。

三、娱乐营销的成功案例—“超级女声”

连续三年的“超级女声”唱响大江南北,在全国影响逐年扩大,制造出了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等娱乐明星,主要媒体湖南卫视、主要广告投资商蒙牛乳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他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副产品经营商也赚得盆满钵溢。

“超级女声”得运行,完整包含了Content(内容)、Connect(参与)、Cost(成本)、Convergence(资源整合)、Channel(渠道)、Consumer(消费者)等六个方面。其成功精髓就在深刻把握住娱乐的本质,将原属小范围的娱乐、单向的娱乐、简单的娱乐变成一种全民性、互动性、内容丰富的娱乐。此次娱乐运动的营销化运作,将“超级女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四、我国娱乐营销的未来展望

娱乐消费论文篇3

【关键词】娱乐经济;娱乐化广告;特征;创作;运用

在娱乐经济时代,广告也趋于娱乐化。在娱乐化广告中,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独特个性,广告引用娱乐化因素应尽可能使品牌个性化、人性化,并在目标受众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清新、时尚、健康、愉悦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中激起目标受众的消费与体验欲望。

娱乐化广告的特征

娱乐化广告侧重娱乐因素,而娱乐是人之本性,正如波兹曼所说,“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而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以理性开始,以娱乐结束”[1]。娱乐化广告最大的特征便是人性化处理广告信息。这也是娱乐化广告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娱乐化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诉求模式更具特色。娱乐化广告所采取的诉求模式更多地与情感相关,同时融入娱乐的内涵,使之能够更积极地调动受众的求购意愿。如用卡通形象来吸引小孩,用得体的语言来赞美女性;用爱心来塑造社会形象,用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激发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对人们从生活到精神世界进行细微的呵护。具体讲,娱乐化广告有以下特点:

戏剧性。戏剧性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因素。运用戏剧因素将人的情感调动起来,并在潜意识中将广告的功利性明确细微地传递给消费者,使目标受众在轻松的娱乐过程中接受产品或服务信息,当然这种戏剧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文化需求。如法国Le Piad d’Or酒广告就是用传统戏剧中的戏剧性元素,有意识地制造冲突,达成戏剧化效果:在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中,男女主人面对提前到来的访客手足无措、狼狈不堪,彼此都很尴尬,结果访客递上了作为礼物的Le Piad d’Or酒,气氛顿时缓和了,大家轻松一笑。这则广告在轻松中展开,一开始便揪住了观众的心,又以幽默结束,将广告的功利性价值传递给观众并将产品的特性表露无遗。这则广告播出后,其记忆度是同类广告中最高的。所以说娱乐化广告的戏剧性特征紧紧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形成了高密度的注意力。

时尚性。娱乐经济中时尚作为一个特殊要素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这也反映了消费者渴求变化,求美、求异、求新等需要。娱乐化广告正好从此心理角度出发,宣扬制造某种时尚,扩大或制造某种需求。例如雀巢咖啡广告,宣扬一种高品质生活需求。娱乐、休闲、度假村、时尚运动等广告就是反映了人们关注健康,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当然它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时尚追求。中国移动公司的“动感地带”广告宣扬个性,特别是其代言人周杰伦“我的地盘,听我的!”的口号已成为个性宣言的代表。此类时尚性娱乐化广告在聚美优品、凡客诚品等广告中十分常见。这些时尚性广告不仅公开宣扬个性、宣扬自我,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社会潮流,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潮流性与普遍性。潮流性十分前卫,它的受众群体为精英阶层,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它的消费能力和认知能力与此稍有脱节。当然这不是说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差,主要指他们的需求、文化氛围不在那里。有时候潮流性就是普遍性,但普遍性却很难等同于潮流性。脑白金的广告就是通过大众传媒面向普通大众,它在民众中制造了健康需求潮流。广告制造普遍性,娱乐广告制造娱乐化消费潮流。这是一种宣传方式,是通过各个不同的媒介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从受众的接受方面来说具有普遍性意义,是感官体验或行为导向。

体验性。娱乐化广告掌握了受众心灵归属方向,并且使之形象化、明朗化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经常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心灵空间。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消费者在购买或享受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便是体验消费的乐趣,体验从产品或服务中带来的愉悦心情与的过程,也是象征自我的一种表现。譬如买车,消费者在享受开车带来的刺激与兴奋的同时,也用自己选择的品牌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品位。又如索尼随身听的一则娱乐性平面广告“音乐娃娃”,用一个运动的乐符伴随着他的主人在海滩跑步,宣扬运动与享受两不误,使消费者在心灵与身体上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所以说娱乐性广告重在使消费者在广告营造的氛围中间接或直接地体验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广告本身的人性关怀。

情感性。娱乐化广告的情感诉求主要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同情心以及怀旧情节等,这些情感是感性诉求的主要来源,也是娱乐化广告中主要的诉求点。娱乐化广告便利用各种娱乐因素在情感需求上大做文章。从借势渲染情感氛围到制造情感理由,这样,广告一经播出便拉近了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消费者在象征物面前实现了他们的情感归属。另外,人们在亲情、爱情、友情方面的需求也是情感诉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人的需求理论里凸现出来,特别是爱情。如周杰伦为优乐美奶茶做的广告,以浪漫的爱情表达方式勾勒出当代年轻一代对爱情的许诺,并将这种内心呼声向世人说明,给人以亲切愉悦的审美享受,使情感得到升华。

互动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互动就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符号的解释、加工、交换、增值和升华的过程。它一改以往单向度、直线型的广告传播方式,以双向的及时沟通反馈,使传播更有效。如果缺乏互动性,娱乐化广告的娱乐功能就会大大降低。互动传播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娱乐化广告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娱乐化广告的创作策略

在这样一个消费者的时间如此有限、口味如此易变的世界里,商家怎样才能捕捉消费者的目光吸引住他们?答案是娱乐内容[2]。因此,广告娱乐化势不可挡,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与流行音乐、明星、影视剧等相结合,是目前所惯用的方式,通过这些元素本身的娱乐感,冲淡甚至遮掩了广告本身的目的性和给人带来的说教感,使受众在聆听音乐、观看影视剧的同时,自然地接受广告中的信息。具体地讲,娱乐化广告在创作中一般有以下一些策略:

时尚造势。广告在提供某种娱乐化、休闲化的时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时,由于大众媒介的宣传威力,公众便竞相模仿,这是因广告的娱乐因素将受众的时尚心理需求激发出来,并进行消费诱导。要实现广告目标就要进一步进行刺激,或倡导或暗示或互动,使消费者进入广告所营造的具有时代气息、时尚潮流的消费氛围中。摩托罗拉不断变化的手机广告就是制造时尚、宣扬享受消费的典型。

明星策略。这是暗合人性本身具有的崇拜基因。它期望通过崇拜物找到一种信念或者是信念的替代物作为自己的人生精神支柱,充实自己。在生活中则表现为追求成功、浪漫、时尚、流行等具有代表的人或事物。范冰冰、李健等明星为诺基亚N9所拍的微电影《不跟随》系列就旨在通过意见领袖发起的号召促进产品销售。

体验式演绎生活情景。此种情况是消费者与产品或服务更亲切地进行信息互动交流,将消费者置入模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更能诱发人的消费欲望。如索尼音像体验式娱乐广告,就是使消费者身心处于一种绝妙的享乐世界,遐想、渴望、畅游于音乐天地中,意在使消费者于无形中体味索尼音像的优质品质。

赞助式。将产品或服务与娱乐活动结合起来。最典型的是影视剧场、节目的冠名活动和隐性广告。综艺节目的赞助商们将自己的产品与娱乐活动结合起来,经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大范围内进行品牌造势,并提升其在观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演绎情节。广告将产品或服务置于故事中,或以主角或以配角,在信息传达中以故事情节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递出来。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曾经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演绎出“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的温馨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媒介策略。现今娱乐栏目层出不穷,如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都为娱乐化广告宣传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因此娱乐性广告或企业宣传可以搭乘媒介快车,根据不同的娱乐载体、不同的内涵和应用空间,结合娱乐栏目的特色、文化氛围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将娱乐资源与产品或服务的品牌进行巧妙结合。

娱乐化广告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娱乐化广告虽然在诸多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和不足。有时娱乐化广告的传播甚至会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破坏和冲击。所以在娱乐化广告运作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避免流于形式。毫无实质内容的娱乐化广告会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或体验疲劳,而失去应有的刺激性和戏剧性,娱乐效果一旦丧失,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商业价值。因此在娱乐化广告运作中尤其要注意新鲜元素的运用,并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使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大战中,百事可乐经常将自己的产品与可口可乐的产品置于同一情景剧场,以幽默的娱乐方式抢夺市场。这种非传统的表现手法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商家要取其精华、避其风险。企业在选聘明星时应认识到明星真正的市场价值。明星的形象必须健康、向上,对公众的态度也要很好,否则很难产生亲和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好产品与明星的关系,不可主宾倒置,以免广告成为明星的个人秀。

真正地关注消费者,切不可以娱乐化因素愚弄受众。奥格威曾说过:“别低估你的受众的智商,那样只会使你失去他,并且连带着很多潜在顾客。”一定要使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广告内容到主动享受并欣赏着广告带来的乐趣[3]。广告创作者要时时刻刻以认真的态度、敏锐的情感去关心消费者,关心其生活方式,从心灵深处与之达成共鸣。好迪洗发水海滩篇影视广告,将一名光头男士与一群妙龄美女在海滩不雅的活动作为娱乐因素应用于广告中,引起消费者反感。

娱乐因素要与产品或服务的内涵相融合。娱乐化广告要将娱乐因素与产品或服务、广告媒介、企业等在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品牌定位、一贯广告风格等方面进行整合、衔接。并在结合产品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鲜元素融入娱乐化广告中,结合产品特色,创造出与广告产品密切相连,同时具有较高差异性和创意的娱乐化广告。

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娱乐化广告要避免社会价值的迷失,要以社会价值判断为准绳,不能为了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宣传违背社会文化及价值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娱乐化广告的大方向,发挥娱乐化广告更好的宣传效果。

寻求多样化的形式。娱乐化广告建立在娱乐产业的发展基础之上,所以它的形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的多样性会对受众的接受程度产生一定的要求。因此,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将成为未来娱乐化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这种多样性必须建立在受众有限的情感诉求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2.

[2]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66.

[3]杨弦.广告娱乐化倾向的创意表现[J].文艺研究,2011(5).

娱乐消费论文篇4

关键词:娱乐;零售;目的地

中图分类号:F713.32

一、体验经济时代娱乐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消费目的不再单纯地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转向追求趣味性、时尚的消费,通过娱乐体验的方式获得满足感,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体验的重点。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娱乐业占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5%,“娱乐”因素在内的服务业占到GDP的30%以上。世界著名企业均通过介入娱乐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索尼、百事可乐、微软等。娱乐作为国家生产力水平衡量标准和社会文明评价尺度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通货”,娱乐消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目前美国人有1/3时间、2/3收入用于休闲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娱乐。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注重生活质量,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验消费无疑是意义最丰富的一种消遣方式。

二、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融合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业的研究表明,现代城市零售系统不断拓展、商业购物和娱乐消费走向多元化,娱乐与购物的相关性大大提高,娱乐业与非娱乐业界线模糊。商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单纯购物,而是集品质购物、特色娱乐、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消费体验,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一些零售店注入娱乐活动,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满足了人们购物、休闲、娱乐一站式需求,其功能布局从购物中心提升为生活休闲娱乐中心。一些产品将娱乐体验融入产品的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

(一)娱乐与零售相结合的购物中心

娱乐化成为购物中心一部分已成重要趋势。Shopping Mall起源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及欧洲,强调多功能、一站式、休闲性,打造“购物+N种娱乐”购物娱乐化的模式,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和餐饮等多种需求,推动了娱乐购物一体化的发展。世界上购物中心引进的娱乐业态包括溜冰场、KTV、游乐场、儿童乐园、高尔夫练习场、蹦级、海底世界和等等,这些娱乐设施可以满足儿童、青少年、家庭、退休的老人、职业人群等各个年龄段消费者。据统计,在90年代的最后5年中,英国25%的新建购物中心开发设计方案中都包括了娱乐设施,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38%。近年世界新建和改造大型购物中心中休闲娱乐类设施一般占到总量的60%以上,休闲娱乐已成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导定位模式。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亚的“Mall of America”包括占地7公顷史努比主题公园、120万吨水族馆、两层高18洞小型高尔夫球场及一些传统商业娱乐设施,如14屏幕的电影院等。加拿大West Edmonton Mall拥有人造海滩冲浪、游乐园、迷你高尔夫球场、、蹦高等先进娱乐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海豚表演、水生动物展、乐队表演等免费娱乐项目。

国内传统购物中心的最佳黄金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各为52:18:30,目前这个黄金比例正在被逐渐打破,最主要的表现是零售的比例在不断缩少,而餐饮、娱乐等的比重在加大,出现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三驾马车”联袂主演的新超大规模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模式。如香港又一城有欢天雪地溜冰场、人造海滩冲浪、蹦高、游戏机、游乐园、最大的书店叶壹堂、电影院、玩具反斗城等娱乐设施;深圳欢乐海岸餐饮娱乐体量约占50%以上。

(二)零售店铺注入娱乐元素

娱乐化趋势不仅出现在购物中心,一些零售店铺也在体现购物过程中的娱乐休闲化,引诱顾客在购物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人们在零售店的环境中,体验购物、娱乐、教育乐趣。娱乐化已经成为商店装饰、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如巴斯.布洛商店户外世界中,顾客可以学习如何绑鱼饵,然后在店里的室内鮭鱼池中试钓一下;他们还可以使用商店的步枪射击场和弓箭射击场。在奥西门运动商品连锁店中,顾客可以在商店内的运动场上试验一下运动设备。美国休闲设备公司(REI)的一家商店中,建有一座65英尺高的攀岩假山、一个35英尺的瀑布、一个用来测试雨具的人造雨房、一个长达470英尺的自行车与滑雪用具的试用道,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马上在相应的真实环境亲身体验到所要选购的体育商品。纽约第五大街旗舰店迪斯尼商店就是娱乐体验的创作原型。香港麦当劳婚礼服务,鼓励大家在麦当劳里举行婚礼。波尔多斯书籍音乐店有店内咖啡厅和现场爵士乐演奏,星际好莱坞餐馆的墙上放映好莱坞电影片断、虚拟现实中心销售名牌纪念品等。

(三)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

一些产品将娱乐主题融入产品体验,通过顾客参与对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快体验。生产“芭比娃娃”闻名的马特尔公司提供顾客可任意选择的芭比娃娃的肤色、发型、服装等,甚至赋予娃娃的喜好和厌恶,当顾客收到专门为他们特制的“芭比娃娃”时,不仅符合他们个性,而且还有娃娃的名字、出生年月、个性分析和换洗衣服。美国女孩公司利用美国女孩文化的大众性特点,向5~12岁的女孩提供洋娃娃、服装、书及时尚配饰等目录产品线,将娱乐和零售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厨师埃墨利尔·格拉斯通过生动的、幽默的互相交流,将烹饪转化为吸引观众的娱乐秀,并使厨房里的对话成为男士间亲密谈话的内容之一。零售娱乐业这个结合了零售业和娱乐业的词现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四)数字化娱乐成为新的亮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兴起,数字化娱乐成为零售业新的亮点。座落在洛杉矶的数字化特色的娱乐餐厅UWINK将电子游戏的快乐、互联网的便利性、良好的就餐环境融为一体,只要消费者进入餐厅,就可以和朋友边玩游戏边联络感情和就餐。据美国国内市场调研统计:46%美国人喜爱这种消费者互动的点餐方式和终端游戏形式的自主服务餐厅。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利用如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会媒体渠道,通过在线游戏等模式,让它的核心客户群之一的中国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优衣库的品牌认知与好感。

三、基于娱乐体验的零售商业规划设计

体验经济时代,国际商业呈现出零售与娱乐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出现了一种多功能、多特点、全方位的购物生活形态——休闲娱乐目的地。休闲娱乐目的地是将娱乐、餐饮和零售设施整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新模式。娱乐、餐饮和购物设施独自发生作用但又相互补充,提供的服务已经从单纯的购物转变成多样化的商业(购物)、休闲(散步逛街)、娱乐(电影、演出)、餐饮(饭店、咖啡厅)、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公证)、健身保健(健身房、美容院),甚至包括教育(进修课程、培训班、教育性博物馆)、小型医疗服务(如牙医、激光治疗眼睛)、政府行政服务(如办理证件、驾驶员书面考试)等。目的地项目创造的直接销售额是购物中心项目的10倍以上(见表1)。

本规划设计前瞻性地将购物与公园结合设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有限容积率下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突出商业的主题化、娱乐化、休闲化特征。以其独特的主题景观,将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主题餐饮整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突破现有商业发展模式,引擎带动商业发展,提升商业整体水平,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成为特色娱乐中心、都市休闲中心、品质生活中心。特色娱乐中心集室内室外休闲娱乐于一体,满足中产家庭的娱乐需求;都市休闲中心充分利用公园景观,满足都市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品质生活中心集聚高品质商业业态,满足高品质消费人群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一)主题化

商业的主题化特征主要通过以主题划分功能区、与主题相匹配的建筑设计,以及引进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来实现。

1.以主题划分功能区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将以主题划分功能区,形成以滨水主题的集中消费区为核心,动漫、探险、科幻、自然四大主题消费群落为特色,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融合的功能布局。滨水区主题消费区通过水上娱乐区、滨水购物区、水景酒店、水族馆、水上秀场等打造以水景为特色的全家人欢乐消费空间;动漫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梦幻娱乐中心、梦幻主题餐饮、梦幻主题商店、梦幻主题乐园打造以梦幻为特色的梦幻主题消费地;运动主题消费群落通过探险游乐场、冒险体验区、运动天地、运动主题餐厅、运动主题商店等打造以探险为特色的运动主题消费地;科技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科幻娱乐中心、科技生活馆、科技主题餐厅等打造以科幻为特色的科技主题消费地;绿色主题消费群落通过绿色市集、休闲广场、园景餐厅、都市农园、绿色生活馆、养生休闲中心等打造以绿色有机为特色的绿色主题消费地。

2.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表现主题和传达体验,建筑设计与主题相匹配,综合造型、装修、环境、动线、照明、技术和材料等元素集中统一打造项目的特色。如滨水主题消费区可以将建筑设计与水景景观融为一体,创造零距离的亲水休闲空间,打造特色的亲水娱乐设施。梦幻消费群落可以通过局部动漫景点的设计、以动漫元素为主的室内外设计等打造充满梦幻色彩的消费环境。

3.商业品牌与主题相一致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通过与主题相一致的商业品牌的引进来打造项目特色。如动漫主题消费群落以动漫文化为特色,形成以动漫品牌为核心,儿童品牌、年轻时尚品牌并存的多元化商品结构。向动漫爱好者出售各种动漫模型、动漫服饰、动漫生活用品、动漫食品,引进各种儿童玩具、儿童服饰、儿童食品以及具有梦幻、卡通色彩的年轻时尚品牌。运动主题消费群落以探险运动为特色,集聚探险品牌、体育运动品牌、户外休闲品牌。科技主题消费群落引进苹果、三星、佳能、索尼等品牌旗舰店,集最新电子、电器、数码、IT等科技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

(二)娱乐化

娱乐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体验之一,几乎没有哪种体验会排斥那些促使人们开心大笑的娱乐瞬间。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娱乐化特征源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所带来的娱乐体验的膨胀,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体验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一般的传统购物中心以购物功能为主,餐饮、娱乐功能所占比例较小,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应该增加娱乐商业业态比例,娱乐与购物融为一体,以娱乐为引力点带动销售。娱乐活动可占其可出租面积的30%以上。如可以汇集最新的科幻娱乐项目,充分利用园区水资源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水上娱乐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以探险为主题的高仿真探险游戏等。

(三)休闲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Demall”的设计观念,即将传统购物中心的顶揭开,使之室外化,让购物者有更大的视野和自然景观。如位于美国的时尚岛购物中心采用露天式的布局,环境优美、充满自然情趣。入口瀑布给人以视觉和听觉刺激;绿树峻石所围成的天然湖泊,再配以蜿蜒的水上滑道,嬉戏其中、妙趣横生,整个建筑群被掩映在繁茂的热带丛林中,为游客在市内炎热的气温中能体验到这里的自然清新,是旅游避暑的最佳场所。日本大阪是率先发展自然化生态型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的城市之一,其中Namba项目是独具特色的生态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带有自然地貌特点的人造峡谷式的公园式购物中心,该峡谷的植物覆盖2~8层建筑的上面,露天的坡道从2层逐渐走到8层,坡道两边可以进入不同层上的商店、餐饮与娱乐场所,在树木、植被、瀑布、连接峡谷两端的飞桥的衬托下,峡谷般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都市休闲娱乐购物公园型目的地可以充分利用公园自然景观发挥休闲功能,将休闲与娱乐、购物融为一体,使购物环境开放化、自然化、生态化,如阳光、绿化、水景、舒适的温湿度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是都市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吸引点。

参考文献:

[1]郑江宁,周春发.国外主题公园发展趋势初探[J].高教与经济,2004(2).

[2]钱坤.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

[3]城市土地研究学会.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杨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罗建兰.城市购物中心休闲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6]谭瑶.娱乐目的地商业中心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7]郑秋锦.品牌传播娱乐化研究[D].华侨大学,2009.

娱乐消费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

1 四川省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分析

1.1 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经济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据四川省市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8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0302元 [1]。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得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消费目标向娱乐、精神消费转移,体育消费也逐年增长。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众多城镇居民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的一种共识。

1.2 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以达到个人对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体育消费行为则是这种内在动力的结果[2]。通过对四川省各年龄组城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统计发现,四川省城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的排序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休闲娱乐动机;调整心情动机;健美体形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体验乐趣动机。其中,前四项平均选择率达到86.92% 。这一点充分说明城镇居民的思想进步,思维活跃,体育消费动机和态度是积极的,这种积极态度将为全面健身计划实施、参与体育的人口增加及诱发体育消费和促进体育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1.3 体育健身消费动机水平的比较

四川省城镇居民在体育消费动机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一,男性的休闲娱乐动机和健美体形动机明显高于女性,且消费价值观也存在性别差异。其二,不同年龄群体在健身娱乐消费的金额上明显不同,中青年群体明显高于老年群体,老年群体更讲究消费需求的实效性,他们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追求健身效果, 自娱自乐,并不存在多少货币支付行为,而中青年群体既追求健身效果,同时也追求娱乐休闲。其三,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在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价值量上也存在差异。

2 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形式与特点分析

从居民的体育消费形式上来看,24~45岁城镇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 首先是体育实物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其次是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购买体育类期刊、书报或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所进行的消费,这类消费正逐渐上升。最后一类是观赏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比例居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四川省的体育消费支出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上水平,高出全国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四川省体育消费市场将会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3 对四川省体育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

3.1 以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选择和能力为立足点开发体育市场调查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存在明显的消费主体特征,体育论文范文根据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和生活水平消费的城镇居民依其体育消费动机和消费承受能力对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因此,开发与之相适宜的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推出符合各类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并根据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体育市场的走势。

3.2 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强化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体育人口、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努力培养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进入体育市场参与体育消费。在不断开发多样性体育市场、提高体育物质产品引发居民体育消费欲望的同时,配合各种媒体宣传以强化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

3.3 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力度

体育娱乐健身市场和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重点开发强身健体、欢度余暇、愉悦身心和体育康复等健身保健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应重点开发那些进入职业化管理且竞技水平高的、观赏性极佳的各类竞赛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社会体育活动竞赛市场和商业性竞技市场,以高品质服务吸引消费者进入该类体育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加强对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1) 四川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不仅使居民消费支出连年增加,而且有一定剩余,为体育消费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强身健心、防病治病、休闲娱乐是四川省市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动机。

(3) 中青年是四川省市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24~45岁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上水平,高出全国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4) 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消费和参与消费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5)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四川省体育娱乐健身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发展,为我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条件。

(6) 加强宣传与体育消费引导,引导人们合理支配时间,拉动体育消费。运用价格杠杆,刺激中低收入者体育消费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8 四川统计年鉴 [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06.

[2] 肖沛雄.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J].体育科学,2001(21) 5-8.

[3] 刘红. 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商场现代化 2008(6.

娱乐消费论文篇6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历史的变迁呢?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变化显然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审美娱乐原本是文艺的多重特性与价值功能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文艺活动就包含着这种审美娱乐功能。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文艺活动的这种功能就开始发生扭曲:一是文艺审美娱乐越来越被统治阶级或上流社会所垄断,而人民大众的审美娱乐权力则逐渐被剥夺或被压抑;二是文艺的价值功能越来越被纳入到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轨道,文艺审美也往往被当作达到某种“载道”和“教化”目的的工具或手段,而审美娱乐本身的价值功能则实际上被遮蔽了。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不断强化文艺的政治意识形态性与宣传教育功能,因而文艺的审美娱乐特性与价值功能也实际上被极度贬抑或者功利化地利用,造成了极大的片面性。正因此,我国新时期以来文艺观念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把文艺的价值功能不断扳回到审美娱乐的轨道上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时代条件下,文艺的审美娱乐特性日益凸显,它的大众娱乐消费功能被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这既在实践上促成了当今大众娱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娱乐需求,使群众的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变革无疑具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以及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但从辩证的观点看,当代文艺这种大众化转向,及其所显示出来的审美娱乐价值观念,又实际上存在着某些迷误,形成对传统文艺价值观及其审美精神相当程度的消解,在实践上容易陷入某些误区,值得加以反思和分析。

笔者以为,当前文艺的大众娱乐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其一,过于强化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而排斥其它方面的功能,导致当前文艺的“过度娱乐化”及其人文精神的丧失。

文艺的特性及其价值功能本来是丰富多样的,从文艺发展史来看,西方历史上曾有过模仿与认知、宣泄与净化、寓教于乐、启蒙与批判、审美与愉悦等多种观念;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兴观群怨、美刺教化、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文以载道、思想启蒙与改良社会、批判与改造“国民性”、净化人心与美化人生等种种主张。总的来说,文艺的各种特性及其价值功能,都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也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中历史地选择的;某一历史阶段文艺活动主要呈现出某个方面的特性与价值取向,显然与当时人们的主体需求和价值选择相关,可以从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中得到解释。当然,在这种历史选择与实践过程中,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文艺的某些特性与价值功能得到凸显的同时,另一些方面的特性与价值功能则往往被压抑或遮蔽。如上所说,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里文艺的审美娱乐特性与价值功能被贬抑扭曲即是如此,因而当今它实现历史的回归,其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问题在于,在对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充分肯定和开发的过程中,却又导向了另一种片面性。这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试图把传统的文艺价值观当作过时僵化的东西彻底颠覆;另一方面则将审美娱乐抬举为文艺的“本性”和基本的价值功能。在有些人看来,文艺本不该承载太多不属于它自己的东西,如政治、道德、意识形态、社会责任等等。然而当这些东西卸去之后,那么文艺还剩下些什么呢?无非就是游戏、消闲、娱乐之类。如今谁要是还坚持主张文艺应承担社会责任和教化功能,倡导文艺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或者说还重提一下“寓教于乐”的古训,恐怕都要被当作僵化保守观念而被讥讽嘲笑。至于在文艺实践中,则更是压倒性地向大众娱乐方面倾斜。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好像当代文艺除了娱乐,就再也没有了别的价值追求,因而非要将娱乐进行到底;所谓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就变成了仅仅为大众娱乐服务。这种状况无疑是很不正常的。我们以为还是需要回到辩证的立场上来认识:文艺的价值功能理应是多方面的,其中包含娱乐,但并不只是娱乐;盲目排斥和粗暴否定文艺的大众娱乐功能固然是不现实和不明智的,但如果把大众娱乐强调成为文艺“惟一”的价值功能,极力排斥和消解其它方面的功能,导致价值追求上的娱乐至上、娱乐到底,乃至有人极而言之的“娱乐至死”,那么这显然是偏颇甚至是有害的。

其二,将审美等同于娱乐,美感混同于,导致文艺审美精神的失落。

文艺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当然包含娱乐性和快乐感,但又并不仅限于此,它更应当指向精神性的愉悦与美感。审美原本是一种感性地把握美的方式,是对美的感受、感觉和体验,从而保持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审美当然与“感性”相关,正因此“美学”才称为“感性学”。不过按德国美学家韦尔施的看法,“感性”本身有“粗俗的感性”与“经过培育的感性”之分,只有“感性的精神化、它的提炼和高尚化才属于审美。它可以一直延伸到意指过于讲究的高雅、崇高,甚而飘渺的仙境。” 所以“审美”这个语词一开始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它既指感性,同时又与粗俗的感性形成一种距离,它的目标不是普通的感性,而是一种更高的、经过分辨的、特殊培育过的感性态度。正因此,我们并不称一切感性的东西、一切感觉或为“审美的”。与此相关联,“审美”当然包含,但绝不是那种低层次的、为生命利益所驱动的本能,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即精神美感,它更多适用于自然而然给人愉悦的物体中那些非关本能的方面。从历史实践的方面看,审美始终与人性的发展丰富相关。从动物的到人的美感,是人性生成的标志之一,审美既保持着人的感性体验的丰富性,同时又朝着人的精神情感生活的更高境界提升;它一方面与人类理性精神的建构和人性的丰富发展相一致,另一方面又以其感性体验的丰富性,在人性的发展中起着一种平衡的作用,审美的人学意义即在于此。

然而到了当今所谓后现代消费主义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或审美日常生活化成为时尚潮流,随之而来“享受审美”也就变成了“消费审美”。如果说审美曾经是象牙塔里的高雅享受,如今却变成了消费市场里的廉价倾销,在主义的娱乐游戏中,审美的精神内涵被悄然消解。如今一些人在理论上大力张扬所谓“身体美学”、“美学”、“欲望美学”和审美快乐主义之类,而实践上则在所谓“审美解放”、“人性解放”的名义下,争相追逐“游戏化”、“狂欢化”写作,以及“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等。这样文艺活动就更多走向追逐娱乐游戏与狂欢,审美学意义上的感性解放,被悄然替换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感官欲望的放纵,人的精神美感下降为动物式的官能,传统理性主义范畴内的美感文艺,就转化成为后现代思潮下的文艺。当今文艺在娱乐化、游戏化中所导致的审美精神的滑落,不仅会造成文艺审美活动的异化,同时也将导致人性本身的异化。

其三,文艺娱乐的非理性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导致文艺理性精神的丧失。

也许有人会认为,大众娱乐文化只不过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无非图个开心快乐而已,用上述审美精神来看待当今文艺的大众娱乐化取向似乎要求过高。然而实际上,文艺活动中的游戏娱乐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文化趣味,甚至内含一定的人生价值观,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非可以忽略不计。应当说无论文艺活动怎样追逐娱乐化和游戏化,都不能没有起码的底线,除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外,从文艺活动自身而言,至少不能没有起码的理性精神与人性关怀。倘若为了娱乐游戏而完全消解理性精神,走向非理性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就显然跨越了应有的底线。

然而实际上,当下一些文艺作品或娱乐活动,所追逐的恰恰是非理性本能化的情感宣泄与满足,将欲望当人性,拿无聊当有趣;有的甚至以颠覆消解理性精神来搞笑取乐,一些戏说历史、改编经典名著或“红色经典”的作品,一味追逐娱乐化和游戏化,无论是古代历史还是革命历史,无论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还是那无价值的东西,似乎都没有善恶美丑的分别,都可以拿来娱乐搞笑。在这样的“恶搞”与哄笑中,恐怕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被颠覆消解掉。一些流行歌曲大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红尘滚滚潮起潮落,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拿青春赌明天”;有些畅销书大肆张扬“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还有一些“超女”、“快男”之类的大众娱乐节目,其实在“参与”的诱惑背后潜藏着利益的诉求,在“表现”的欲望背后隐含着“成名”的梦想,在时尚追逐的背后显露出“明星”偶像崇拜,在“造星”与“追星”的冲动背后,彰显出一举成名与一夜暴富的示范效应。“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大众娱乐活动本身也许没有什么不好,但隐含其中的追求成名与暴富的价值观一旦被刺激膨胀起来,就有可能造成对其它人生价值观的深度消解,容易带来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误导及心理扭曲,这种大众娱乐的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娱乐消费论文篇7

【关键词】电视媒介 大众消费 影响路径

电视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文化环境的主要营造者之一,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加之目击感、现场感、真实感、即时性、冲击力,因此,从传播效果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软力量”。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电视媒介影响大众消费的路径以及如何认识电视媒介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视媒介对大众消费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们大部分时光都消磨在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上,他们从传媒中获得的资讯远远超过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很多年轻人由电视媒介相伴长大,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电视媒介影响。同样,这种影响也渗透进人们的消费生活层面。具体表现如下:

l、物质消费层面

首先,电视媒体对具体商品的促销。这种影响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广告上,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商品通过广告攻势加强销售已是常见的营销手段。

其次,电视媒介对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组织和引导。通过电视不断地提出新的消费概念和消费模式来吸引大众。比如广告中“时尚”形象、“成功人士”等,经过媒体精心设计,并通过诱导或隐喻的方式来启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第三,电视媒介开辟新的生活风尚和消费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通工薪阶层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电视上一些“选秀”节目播出后,那“时尚的发型”、“靓丽的眼镜”纷纷被世人模仿。许多新型的消费方式都是通过广告来培育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告促进了消费观念的变化。

第四,电视媒介对消费主义思潮起了推动作用。在消费社会,由于电视媒介拥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电视把各种叙事和视觉手段都用于消费主义文化的构建。这样,受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

2、文化消费层面

大众文化与电视结伴而生,以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休闲时间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电视传播改变娱乐方式――从室外走向室内。如: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引领了人们的过年夜的娱乐方式;VCD、DVD等与家庭电视机相关产业的勃兴导致了一种“看碟文化”,作为新的家庭娱乐形式;同时,网络游戏、博客等具有“主动体验”“虚拟现实”特征,消除地域和时间的制约,在现代人之间形成了真正的“零距离接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与休闲娱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然而,消费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包括电视在内的媒体上曾一度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文学专业的学子也通过电视剧来“读”名著,这种能够满足人们了解名著的欲望的文化消费方式之所以毁誉参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实际需要间的矛盾。

二、电视媒介影响大众消费生活的四种路径

下面从传播学理论来探讨电视媒介影响大众消费生活的四种路径:

l、神话

神话理论由法国学者罗兰•巴特提出。他认为信息传播会引导人们形成一些固定化的信仰、观念。换言之,传播媒介是在运用神话制造新意义。

巴特的神话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剖析媒介广告。广告总想把商品和个人的价值、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正是利用这一点,把欲望、时尚、成功、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于洗发液、化妆品、保健品、空调、汽车及酒精饮品等消费品上。而商品一旦负载了这种文化联系与诉求功能,其销售局面就容易打开。这样,热衷享受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

2、涵化

涵化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电视媒介的涵化作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当电视媒介利用各种符号和形象制造充满消费文化的媒介环境时,消费者由于长时间地浸濡其中,往往会失去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就会受到涵化。

3、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而传播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者叫信息环境。

电视传播正是通过其营造的“拟态坏境”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现实。以电视传播中的历史剧为例,其提示的“拟态环境”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影响重大。如何让受众区分电视历史剧反映的是历史真实还是对历史的娱乐,并非易事。

4、模仿

借鉴心理学家艾伯特•班都拉的模仿理论,人们通过观察媒介内容,并可能对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产生认同,那么当现实中出现类似情境时,就会产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电视传播的显性效果,更要考虑到其长期的、隐性的效果。

三、对电视媒体的反思

1、电视媒介的消费主义倾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日趋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重点的转移、媒体主体形象的转换上。

(1)传播内容重点的转移主要表现在娱乐的兴盛以及包括广告在内的“生活方式报道”的大量出现。传媒与娱乐的合流是一种全球性趋势。表现在娱乐内容比重的不断增加,新闻、信息与娱乐的界限日渐模糊。

广告和“生活方式报道”起到了消费示范和对消费欲望的诱导和刺激作用。电视媒体中专注于“时尚、服装、美食、健康、旅游、汽车”等频道的开办,它们对受众消费方式的引导,从客观上营造消费主义氛围。

(2)媒体主体形象的转换主要表现在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影片和名人报道等形式中。通过展示异彩纷呈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消费场景,从而鼓励人们多多消费甚至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

2、对电视媒体的思考

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对受众和媒体本身而言有利有弊。

首先,对于受众而言,电视媒介的消费主义倾向,客观上释放了人的欲望,体现了对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是一种进步。然而,大量的广告和生活消费报道在刺激消费的同时,被在商业和非商业的诱导性信息下的受众,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消费”着媒体,“消费”着自我。

其次,对于电视媒介自身来说,关注物质生活、提供娱乐服务,使新闻报道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更宽泛,也就使传媒的信息资源配置趋向全面、合理。然而,消费主义倾向是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的,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破坏其自律性,从而遮蔽、挤兑媒体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总之,电视媒介中大量的广告和生活消费报道虽然能够刺激消费、为人们生活服务,但过分了又烘托出一种享乐主义氛围,媒介所制造的狂欢表象需要人们具有一种理性与反思精神。■

参考文献

①旷新年,《作为文化想象的大众》[J].《读书》,1997

②[英]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娱乐消费论文篇8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忧虑,物质的丰富丝毫没有让他们快乐起来,相反,每个人都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情的快乐,这是一个渴望欢乐的世界。

歌星、影星以及体育明星光彩照人,除了我们对其精神的崇拜和心灵的触动之外,更多的就是得到了难以体会的娱乐。各种KTV、酒吧、迪厅、演艺厅等娱乐场所人满为患,人们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寻求精神的放松和神经的麻醉。教育要求生动化,喻教于乐;工作环境生动化,提升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娱乐充斥在人们的整个生活中,这是人的天性,并且在这个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娱乐显得尤为重要。

娱乐营销,以人为本

我们在这里不谈娱乐产业或者娱乐经营的问题,我们是想探讨非娱乐经营行业如何进行娱乐化营销的理念和思想,在市场竞争的艰难抉择中,让营销插上娱乐的翅膀。娱乐不是一种营销方式,但是营销加入娱乐的元素,便会成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营销力量,对品牌形象和商品销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带给消费者超值的附加价值。

娱乐营销就是将娱乐的精神和元素与整合营销的精神和规则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在娱乐的体验中,对企业以及产品或服务产生好感和联想,从而感化消费者的情感、感动消费者的心灵,以期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实际上这里面体现了体验营销和感动策略的营销思想。

无论是体验营销还是感动策略,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企业在现实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往往是不重视消费者、愚弄消费者或者企业本位的,冷漠使企业和其产品缺乏必须的人性。这点我们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电信、铁路、邮政等企业的服务,还有像一些医药企业产品营销夸大功能、承诺模棱两可等等,冷冰冰的面孔拉大了企业和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企业的经营价值观完全没有理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社会进步的脚步和市场竞争的趋势,消费者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尊重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成为企业营销的根本。这也正是整合营销传播提出4C理念的前提。

娱乐营销,跟着感觉走

既然以人为本,就得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讨好”消费者就能“笼络”住消费者。

1、娱乐是人的天性。无论是谁,都会对快乐有一种天性的追求,并贯穿在人的一生的每时每刻。这几年,游戏产业的兴起就是明证,许多成年人玩得乐不思蜀,好不得意,这种虚拟的精神满足更使很多青少年的心理控制防线被冲跨,但还是不能自拔,从这个角度说,这就是娱乐天性的威力。

2、娱乐是一种体验。娱乐方式通过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或者感觉等体验,给消费者带来更真切的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相应的更能让消费者对企业留下深刻印象,拉近了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与广告、促销等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更吸引人。

在这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极易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和思维迟钝,因此传统营销方式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经过市场调查,惊奇地发现某产品广告出现频率很高,但目标消费者的分辨率和记忆度相当模糊,对企业和产品的喜好感也很低。“跟着感觉走”成为现在人的一种消费趋势,任何强加的信息传递已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而靠娱乐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与消费者融为一体,在购买时才能达成一种默契或者习惯。就跟我们在买饮料时,问喝什么,“可乐”,这个可乐就是可口可乐。

可以说娱乐营销的思想在国外企业的运作中体现的比较多,这是营销成熟的一种表现。在我们身边的比如百事可乐和麦当劳,百事可乐公司主席罗杰思瑞克曾说:“饮料之战没有永远的赢家,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趣。”为了这种境界,百事可乐总是为其“新一代的选择”提供了超大阵容、超流行、超酷超玄的明星和演艺活动,让目标消费群在娱乐的享受中感受到了百事可乐的文化和理念,这种价值上的切合,怎么能让他们摆脱百事可乐创造的娱乐氛围呢?

快餐业巨头麦当劳拿汉堡包和薯条称霸全世界,而中国的快餐业却在家门口被斩获马下,同是快餐,单从具体产品物的营养和口味上说,我们并不输给对方,但出现这种结局,是输在我们的营销上。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就是“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它已不停在解决吃饱问题的层面,而是让你吃得开心的层面了。它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玩具发送者,哪个有麦当劳餐厅的城市的儿童家里不摆放着一个又一个麦当劳的儿童玩具?又有哪个孩子去麦当劳吃饭不是冲着那些玩具或者感受玩的气氛呢?因为他们明白吃麦当劳不一定是永恒的,娱乐一定是永恒的,但麦当劳搭上娱乐快车也会成为一种永恒的向往。消费者现在对消费的要求不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是“你怎样让我开心”。购物从一种简单的交换行为变成了一种合情合理的休闲方式。

娱乐营销变异

国内有些企业也看到了娱乐营销的优势,并试图进行娱乐营销的尝试,但往往适得其反。

1、一次性行为作怪。我们的企业总是注重短期行为和没有具体目标的行为,当然这和市场营销环境是相关的,因为就有企业靠一个点子或者一次机会就能有所收获,虽然这种几率相当的低,以后会更少。一些企业缺乏整体企业战略,随意性很大,打水漂的例子几乎没有企业幸免,除非你什么都不做。比如花几十万赞助一次晚会、花几万做一次路演等等,活动本身和企业以及产品的宣传并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就没有企业什么事,反而让企业觉得娱乐营销的作用不大。当年彩虹花600万赞助“飞黄”,但事后彩虹并没有“一飞冲天”,除了操作的方式问题外,最主要的是这种行动,它的主动权不在企业,注定没有延续性,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

2、娱乐宗旨不明确。我们经常驻足观看商场开业活动、楼盘开业活动或者新产品活动,场面很热烈、活动很热闹、节目也不少,反正就是聚集人气,但有些节目比如回答活动主题的问题,总是答非所问,不能把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观众表演节目,总是闹出一些笑话,降低了活动的品位,冲淡了活动的主题。发放小礼品带动现场气氛,总是成了哄抢礼品的闹剧,全然不知道活动的主旨是什么。诸多的不协调因素就像一盘夹生饭,难以消化。

3、为了娱乐而娱乐。许多服装厂家和内衣厂家十分注重体验营销,经常在商场内或商场外搭台搞时装秀活动。确实给了观看者大饱眼福的机会,让观看者免费享受了一次时装表演的休闲活动,但往往观看者不是目标消费者,他们的着眼点自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他的意图了。而真正的购买者还不知道是什么牌子、什么料子以及什么价位,这样的活动又有什么样的效果呢?还有许多手机商在产品上附加钻石、游戏、炒股等娱乐功能,而产品返修率很高;许多酒店为吸引顾客,采用了娱乐手段,但娱乐方式的单调和重复使消费者选择了逃离。这些为娱乐而娱乐的方式只能增加娱乐的负担。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娱乐营销是一个不断投入的工作。人们关于娱乐的观点总是喜新厌旧的,娱乐方式不断在更新,娱乐营销效果的短期性是不言而喻的,吃过娱乐营销的甜头并不能饱一辈子。因此娱乐营销要对企业有所裨益,就不能做“一锤子买卖”,不断调整娱乐营销主题。

其次,娱乐营销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娱乐营销是大众娱乐上的营销行为,所有要素都是易于被模仿的,你做演艺,他也可以做;你做时装秀,他也可以做。一味的模仿或照搬,使娱乐营销总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娱乐营销和其他营销方式一样是需要创新的,你只有走在前面,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另一个方面,娱乐营销不能“一俊遮百丑”。营销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企业的内功扎实,营销效果就会几何级数的增长。但国内企业薄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逾越的漏洞,让娱乐营销的感觉像是在作秀,众多企业在产品上的瑕疵和服务上的纰漏让消费者大跌眼睛,又怎么能在娱乐营销里如鱼得水呢?这样的娱乐营销也只作为娱乐罢了。

问题的根本还是没有以消费者为核心。企业本位的思想代替了消费者核心的理念,动机的背道而驰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相反的,娱乐营销被人看作“欺骗秀”也就在所难免了。营销为企业的业绩提升没错,但不能把企业的意图巧妙地隐含在娱乐当中,显得直接和势利,消费者自然不会做免费的宣传员。

一切皆可娱乐

娱乐无处不在,对于中国的企业,大规模的开展娱乐营销还不现实,只有一点一滴地捕捉娱乐的元素应用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

1、广告也娱乐。广告是现代企业必需的营销手段,但近几年广告的杀伤力显现颓势,如果在广告制作中加入娱乐成分,就会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例如步步高无绳电话《小丽篇》的广告,让人忍不住好笑;范伟的一句“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让人笑得肚子疼;周星驰娃哈哈茶饮料的广告,又一次让人感受到“周氏风格”的笑料等等,这样的广告总不会让观众怎么反感吧。

2、产品也娱乐。零售终端已成为产品销售的主战场,那么产品的形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产品上也能体现出娱乐来,则不会显得很呆板。比如有家白酒选用弥勒佛做酒瓶,让人感觉憨笑的同时,更体会到了包容万物的胸怀和处世哲学;干吃面里的卡片,让小学生有了玩耍的道具,有些孩子买来干吃面,把面扔了,把卡片收起来了。产品既不失原有的功能,又能玩的乐趣,怎么能不受消费者欢迎呢?

3、促销也娱乐。陕北名酒老榆林酒把歌声带到饮酒娱乐中,以信天游唱响终端,颇受好评。在酒店就餐时,要一瓶老榆林酒,那么榆林普惠酒业的促销歌手便会为你献上一曲纯正的信天游。伴随着音乐,您还会得到敬酒的礼待,于是载歌载舞之间,群起激昂,欢乐无穷。这样,酒量能不随着情绪的激动而大大提升吗?

娱乐消费论文篇9

娱乐性消费;经济效应

一个社会的工作条件越优越,报酬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娱乐的需求性就越高,娱乐是和经济宽裕而不是经济贫乏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可以把大众娱乐看成美好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大众娱乐无疑为社会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提供了剂。现代社会娱乐业的产生了巨大商机。随之产生的娱乐性消费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1.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加

据抽样调查,2000年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33.0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047.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061.67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经济购买力得到增加。

2.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变化

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推动的行为动作,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消费习惯是人们对于某类商品或某种品牌长期维持的一种消费需要,它是个人的一种稳定性消费行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积累而成的,反过来它又对人们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随之迅猛发展,消费者心理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基础上,消费者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在获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节假日的娱乐需求,人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个体个性的不同诉求都对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巨大商机。

3.消费结构转变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

根据近几年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数量特点,可以把居民消费结构分成三个阶段:1993年和1994年分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大于0.5;199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介于0.4~0.5之间;2000年和2001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低于0.4。这三阶段各有特点区分明显,充分地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

4.娱乐经济产生与发展

娱乐经济(RecreationEconomy)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最早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随着新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后工业时代即将到来,娱乐元素悄悄地注入,娱乐产品形成产业链,娱乐经济方兴未艾,娱乐经济学呼之欲出。在美国洛杉矶,“娱乐”就是一切,当地充斥各种娱乐活动,从电视频道以及百万巨制的好莱坞电影等,就连新闻媒体也普遍出现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这就是娱乐经济繁荣的体现。

娱乐经济起始于近十几年来美国人对娱乐休闲的需求,娱乐经济作为大众商业文化的产物,也是一个十分大众化的娱乐体验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现实条件。

照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人们从追求物质效用、精神效用到追求“幸福”的体验,欲望与满足成为娱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据美国学者预测,娱乐经济(休闲娱乐、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事实上,旅游、娱乐、传媒、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产业排行榜的前四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财富500强中许多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相当比重来自下属的娱乐公司和传媒公司业务,如通用、索尼、松下、百事可乐、西屋、三星、美国在线等。

由于后工业社会的知识信息成为资本,数字娱乐产业来势更为凶猛,“1999年美国的游戏产业已超过电影和录音带工业,成为其第一大娱乐产品,2000年全球数字娱乐业已超过传统娱乐业,日本经济的1/5由数字娱乐业创造,韩国数字娱乐业增长率达40%,成为韩国支柱型产业。”当代社会,娱乐经济已成为新的“世界通货”,被看成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和社会文明的尺度。

5.娱乐性消费的特征及效应

娱乐性消费核心在于内心体验的获得。以消费者追求享受,新奇有趣,拓展视野为中心,要求强烈的创新性,会形成社会潮流。同时随着娱乐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娱乐内容也不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唱歌,健身,明星,到号称草根类选秀节目的大热,娱乐以其多元化正在包围人们的生活。

娱乐性消费会大大的丰富消费者的生活,为个人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同时形成的巨大的娱乐经济会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它能促进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合理化,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拉动内需,带动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6.娱乐性消费的趋势预测

休闲娱乐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网络、视频、传播、动漫、广告、文化创意、通讯、电子、娱乐、教育、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IT、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的娱乐产业,被称为21世纪新经济增长点。

户外运动将成为时尚休闲娱乐。截止到2010年末,中国每年参与有组织的户外运动人群达到了300余万人次,专业和非专业户外用品零售终端近7000多家,已经形成了包括品牌、渠道、媒体、展会以及专业的协会组织等一系列的产业构成,涌现出了探路者多个等本土化户外运动品牌。户外运动品牌与传统运动品牌之间的销售规模会逐步拉近,户外运动市场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互联网带来的休闲娱乐参与率将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给足不出户的消费者提供了参与休闲娱乐的途径。据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类应用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展之后,位居中国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前列。业界预期,五年之内,互联网娱乐市场,会是一个比传统实业更大的市场。

娱乐消费论文篇10

【关键词】明星 代言 娱乐 正能量

近年来,明星商品广告形式多样化,助推了现代社会消费的品牌化、符号化;明星娱乐节目形式大众化,带动了民众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明星言论频发化,影响着社会舆论走向;明星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同时,现代明星传播效应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明星代言——引导消费

市面上各色商品,大部分都有明星代言,这种广泛流行的明星广告形式,不仅是商家宣传产品的主要手段,也是明星宣传自己的策略。与其他大众传播形式一样,这种使娱乐与广告有机融合的大众传播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受众的消费理念和选择导向。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过去注重的物质消费,转而变为一种精神消费,消费变得品牌化、符号化。明星在受众心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受众既是消费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明星的消费者。例如,在电影《第101次求婚》中,林志玲背的一款绿色的小包,随后便在网上出现大量“林志玲同款书包”的网购,也引起了一股林志玲同款包的潮流,走在街上很多追逐时尚的女孩都背着同样的书包。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受众的媒介接触越来越广泛,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每天出现在受众面前的明星所代言的产品也日新月异,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有的人认为,自己背的包和明星同款,用的东西和明星用的东西是同一个牌子,不但觉得自己很有面子,更显得自己品味非凡,而且也愿意相信自己喜欢的明星用信誉担保的产品。尤其是一些信誉较好,具有声望的明星所代言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采纳。因此,商家在选择明星时,多选择阳光的,积极向上的,知名度高的明星,就不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厌恶感,产品自然受到欢迎。即使消费者不选购,也不会对产品有反面态度。

反过来说,明星代言的产品就一定可靠吗?其实也不然。最好的例证,就是近几年媒体不断曝光的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那些劣质或假冒的产品,也有很多都是一些具有声望的明星代言的。有的明星明知产品有问题,但也经不住高额代言费的诱惑。让公众感到困惑的是:在明星收取代言费,利用自身形象赞美宣传代言产品的时候,是否想过自身在公众面前应有的责任和形象?因此,公众也不宜盲目地追求明星代言的产品。

二、明星娱乐——娱乐大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电视获取收视率的支柱力量。明星是娱乐节目的看点,明星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也引领着公众的娱乐时尚。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四个阶段。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综艺大观》是表演类综艺节目,其模式是:明星+表演,所以明星自然是重要因素。而后来又出现《快乐大本营》成为晚会时期转为娱乐时期的助力,作为游戏娱乐时期的代表性节目,引发了电视娱乐节目热潮。随着《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其他地方卫视也纷纷效仿,由此出现了大量类似的娱乐节目,也提出了:明星+游戏这一程式。由此看来,明星在娱乐节目中的出现频率显而易见。

从电视娱乐节目的转变,也可以看出明星角色的变化。从前的明星只是站在台上表演受万众瞩目。随着《快乐大本营》、《七天乐》一类节目的出现,加上各种类型的明星大量涌现,草根明星的出现,明星不断出现在观众的视野。明星从以前的高高在上,高人一等,充满神秘感,到现在通过多种方式与观众交流,逐渐变的平民化,大家也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与我们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社会人。有些娱乐节目为增强娱乐效果,创收视率,甚至安排明星喝加了辣椒,咸盐,芥末的饮料,让明星把手伸进一个装着各种未知生物的盒子等等。对于这样的娱乐节目,有的明星也愿意承认自己的职业就是娱乐大众。由于受明星娱乐形式的影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娱乐活动、游戏节目,也表现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然而,明星娱乐也应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否则就会对公众舆论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现如今,也有明星“吸毒”、“”等不健康行为被媒体曝光,引起公众的不满,自毁了明星的形象。虽然是个别明星的行为,但影响很大。因此,明星娱乐也要洁身自好,公众也不能盲目效仿个别明星的不健康行为。

三、明星言论——意见领袖

明星占有很强的传播资源,能够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广泛的人际交往圈,在人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舆论走向。近年来,网络媒体、智能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为公众搭建了公共话语空间和信息平台,明星言论被各种现代传播媒介频繁转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意见领袖。

明星言论尤其会对一些特定受众产生影响。以微博为例,现如今很多明星都在玩微博,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尽在其中,明星粉丝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明星交流互动,更多地了解明星在荧幕外的一面。明星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频频发表言论,引导了社会话题走向,进而形成社会舆论热点。有的明星会转发某一事件,由于公众对明星的关注度较高,许多粉丝会跟贴转发,很多不为人知的事件渐渐被发掘、传播。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人们渴望了解事件原貌。由于正规渠道信息的缺乏,导致人们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明星言论的高频出现,导致人们会通过一些明星微博获取信息,以至于盲目跟风追逐。例如,2013年2月17日发生在北京市的李某某等5人案,因李某某是明星李双江、梦鸽之子,这起案件瞬间进入公众视野,尤其进入司法程序后,李某某等人的行为是?还是?被害人“身份”是否影响案件定性?等等,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引发了社会的一些热议,在法院没有判决前,梦鸽及其控辨双方律师以及同案犯律师观点各执一词,利用媒体频发一些与案件有关的言论,肆意引导社会舆论,大打了一场社会“舆论战”。直到2013年9月26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以罪分别判处李某某等人的罪行后,才使这场社会“舆论战”逐渐平息下来。

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信息平台上,明星言论往往诉诸感情,属于心理和态度方面的传播效果,正确的观点就会带来正面的社会影响,反之则会带来社会不安等负面社会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判断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不要轻易被来路不明的信息蒙蔽双眼。明星的一句牢骚、一句随口说的话,甚至可以引起大家极大地关注。这是一种病态的关注,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并没有发挥传递消息,获取消息的功能。

四、明星公益慈善——传递正能量

现代明星,不单单只是文艺工作者,也不仅仅是传播娱乐的单一角色,他们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需要正能量,明星应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旗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传递正能量。作为明星本身,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只有充满正能量,才能赢得更多的粉丝,才能成为更加璀璨的明星。

明星公益慈善活动,是明星参与传递正能量的常见方式之一。濮存昕2000年11月接受卫生部邀请成为第一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十余年持续活跃在艾滋病宣传以及救助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公益活动中,并陆续担任“中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无偿献血形象大使”等公益代言人。李冰冰是“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身体力行用“100天吃素”的诺言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使她健康积极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得“低碳生活”意识渐渐走进大众。李连杰2006年12月最早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壹基金”,致力于传播公益慈善文化,搭建公益慈善平台,积极参加赈灾行动。李连杰说,“我不是一个慈善家,而是一个‘人人做公益’梦想的推动者”。孙俪表示,自己是李连杰壹基金的永久义工,会一直支持下去。张国立表示,“我愿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只挂名不出力的活动我不愿参加。明星已经通过自己的职业得到很多,需要回报社会”。在人类社会遇到各种危机事件时,明星积极参与赈灾,勇于担当责任,表现出了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明星的这些积极行为,有网友质疑只是作秀。但也有网友表示,作秀其实不是特别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慈善。因为明星或者演员,他本身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其他人,让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件事情。

明星带来的传播效应一方面是积极的,但也有少数明星道德形象坍塌和艺术修养缺失,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耍大牌”、利用不良事件“炒作”,以及有过节的明星之间展开“骂战”等等现象,无形中给社会增添了负能量。因此,明星的行为应承载起公众的期待和担负起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