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3:30:01

娱乐性

娱乐性范文篇1

一、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的联系

美学研究、艺术研究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其一,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都是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且,从活动的最终效应看,两者都以主体的快乐作为主要追求目的,而且在快乐目的实现时,主体的心身都表现为一种兴奋、自由甚至陶醉、忘我的状态。其二,两种愉悦的获得都从感官对对象的接触开始,因此,外界事物的刺激,感官对刺激形成反应,最终引发主体心身的愉悦是它们共有的过程。可以说,这两种愉悦都是以感官感受为前提的,没有感官的直接参与,审美愉悦或娱乐性愉悦都不可能实现。其三,二者都离不开由主客体双方共同组织而成的某一特定条件,即能够让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殊环境或氛围。在这个环境或氛围中,主客体既是环境或氛围的构成要素,同时还共同参与了存在于这个环境中的某种特殊性的活动,而主体所获得的愉悦,正是这种特殊性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正是上述几个共性的存在,使人们在对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进行分辨时,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导致彼此不分的错误。事实上,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是表层相似,实质迥异的两种完全不同愉悦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

二、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的区别

首先,审美愉悦是美感的基本表现形式。而美感,从认识论讲,属于人的感性认识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不能离开感官的参与,而且,人类审美所借助的感官主要是视听,所以,美感有时又被人称为视听美感。视听美感的突出特点是,主体欣赏、观照对象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也不会占有对象或对对象造成伤害;美感产生时主体的愉悦是由观照对象的形式及形式引发的联想引起的,主体对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涉及利害和功利,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当人们进行审美实践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视听对象的虚象或实象身上,而对自身则无暇兼顾,是一种“忘我”状态。

而娱乐性活动则不同,它虽重视视听感官的参与,但同时更重视调动其他感官的参与,它不受制于审美活动时,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规定,而可以让主体直接融入于客体之中;在注意力的分配方面,它也是对象和自身兼顾,而且对自身具体感官的是否快适非常在意,所以,娱乐性的愉悦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即便有时候也有“忘我”现象的产生,却是有目的的投入的结果,所以它始终不能摆脱功利目的的成份,最多也只是非功利的美感愉悦和功利的生理快感愉悦相结合的产物。

其次,从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讲,审美实践追求的是非功利的审美享受,而娱乐活动追求的则是功利性的快乐,而审美享受的内涵远比娱乐快乐丰富得多。仅就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门类对美感和快感效果的追求而言,古典艺术因倾向于追求审美效果,所以,特别重视表现与视听有关的艺术元素,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距离产生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当人们欣赏古典艺术时,它给人带来的主要是视听美感享受。而现代、后现代艺术在表现艺术上则除了追求审美效果之外,更强调其娱乐性效果,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表现视听感官所能觉察到的元素,而且还要表现对其他感官生理快感刺激的元素,所以,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即便包涵非功利的成份,也决不会象古典艺术那样纯粹,它是非功利的美感与功利性的快感杂糅的混合体。这恰好正是娱乐性愉悦所特有的特征。

例如,现代派艺术就非常重视艺术对欣赏者视听之外其他感官的刺激和吸引效果,尤以强调对性感官的刺激最为突出。表现性欲和情欲是现代派艺术创作的主要倾向之一。怪异的声音,扭动的躯体,暧昧的色彩,隐喻的文字……被大量填充到艺术作品中来,以性的挑逗和诱惑作为艺术的卖点,把“跟着感觉走”演绎成现代艺术的时尚口号就是这种心态的生动写照。这一切都表明了现代艺术虽不排除视听,但视听在其中的作用已不再占据主席而被引至末席甚至被完全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对人的视听之外的某些或某个感官的刺激,以激发人的最原始和最本能的反应。而在人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中,潜藏最深,对人的各种行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性本能。所以,表现性的欲望和冲动,成为许多现代艺术追逐的时尚和目标。

由于美感与快感具有令人愉悦的同质性,所以,在艺术创作中,适时适当地让较微弱的性感参与其中,通过联觉的作用,以增强其视觉、听觉的美感效果是必要的。如在绘画中将人体画得性感一些,对增强其视觉效果有好处,但前提是必须把握好量与度,即性感的参与必须是较微弱的,并完全融化在艺术之中,使之与作品浑然一体,而不是特别突出或夸张。只有这样,对欣赏者而言,艺术品中的性感成份对其只引起微弱的内模仿,不会导致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将注意力的重心由指向作品而向指向自身方向逆转。这样一来,它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受仍是以美感为主。如果作品中强调的是强烈的性感刺激,则不但会引发观者强烈的内模仿,而且还会因为观者内模仿过于强烈,使原本应由视听感官唱主角的审美实践,演变成由其他感官唱主角的娱乐方式,使欣赏者的注意力由对视听感官对象的注意转移到对自身的性感器官的注意上,由对对象的有距离的注意转移到对自身或自身感官无距离的注意上。这种情况出现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审美者所获得的不再是形式感而是感官快感。

当前,相当多的现代艺术因以追求娱乐效果为目的,所以,将美感与快感结合,或者以快感替代美感的艺术行为普遍存在。比如现在的影视行业,靠性感、紧身衣裤支撑票房价值;选美活动的最高得分是性感;广告和时装表演以暴露为卖点;就连卡通人物造型也把性成熟作为一种招牌……各种表现性渴望和性诱惑的创作手法充斥于现代艺术之中,并成为现代艺术的标签到处招摇,等等。这种把审美愉悦演化成娱乐性愉悦、用快感取代美感的做法,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被进一步强化,有些人甚至把它当成现代艺术的唯一特色来提倡,从而不可避免地将艺术引上了“娱乐等于艺术”、“性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的岐途。

从对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的考察中,我们得知,商品社会时代的文明,是人类以往经历过的社会中功利性最明显的文明,商品经济时代的艺术,也因受这个时代功利性的影响而成为功利性最明显的艺术。以古典和现代艺术对爱情的表现为例,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古典艺术崇尚爱情,羞于谈性,或只在必要的时候含蓄地谈性;现代派艺术则反其道而行之,崇尚谈性更甚于谈爱情。而爱情和性的根本区别在于,爱情多少带有点非功利的因素,而性则基本只剩下功利因素了。

三、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的区分对人生和艺术创作的启示

由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人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呼声高过一切的市场经济年代,谈论衣食住行和行乐的方式一定比谈论“真美”更容易博得众多人的附和。因为,商品时代的现实向人们灌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让人们养成了用功利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但当我们住豪宅,开好车,吃山珍海味仍觉心情郁郁、孤独难奈的时候,说明还有另一种更弥足珍贵的东西在击打我们的灵魂。这种弥足珍贵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对美的事物的不倦追求。如果我们能顺着审美愉悦和娱乐愉悦的不同本质,去回应一下那来自心灵的最深层的呼唤,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在充满商业气息的现代社会中能找到另一种寄托,从而改变我们原本业已认定的生活态度和信念。我们普遍地知道,审美地生存应该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标,但对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并不清楚有多少困难要克服,有多漫长的道路要走。它需要唤起人类最彻底的觉悟和自觉,包括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的觉悟和自觉。如果将人生的追求具体化,那么,自由并愉快地生活着,应该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而自由、愉悦和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所谓的自由,就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内在联系而言,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人对客观必然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它与人的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并且是感性具体地表现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当人对客观必然性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人们的眼前具体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时,人往往就是自由的,而自由本身也构成了美。二是指人对他的活动和与他生活有关的种种事物,不再仅仅看作是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而且看作是他创造性自由活动的表现,即完全超出肉体生存需要的满足,脱离了动物的本能需要。三是指人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自由必须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个性、爱好,各种欲望、要求、理想等,也都需要求满足。但人又是社会的人,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他的自由往往又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个人的要求如果与制约这种要求的社会不能统一,自由也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真正的自由是远离功利的,因而也就是美的,这与兼具功利特质的娱乐并不完全相同。

同时,由于人的生存的价值取决于生存的态度,生态之美就成了美的最高范式。而在生态美学的视域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由的。也只有在生态美的王国里,事物之间才能既彼此依存,又相互独立,既尽显个性之美,同时又受周围的外界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制约,个体的各种欲求也因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得到充分满足属性才能得到最终确立,自由所特有的一切属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生态美的环境中,人因自由而美,美因自由而显,这个时候,审美愉悦就完全是自发的和非功利的。也只有在这时候,人类才能悟到生和死都是生态系统中自然而然的现象,无论是贫穷、富有,长命、短寿,名声显赫,还是默默无闻,其实都是假象,至真至纯的,是我们在自然中生长,我们终归要回到自然中去,来时一无所有,去时,我们也不可能带走什么。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只是自然生态运动中的一朵小花,我们不能阻止花开,也不可能阻止花落,为什么我们不在花开的时候尽情享受花开带来的乐趣,在花落的时候感谢自然将生命收回?而非要去阻挡本不应阻挡,其实也无法阻挡的生态进化潮流呢?

同样的,由于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又最多地表现在美感与快感的界限上,因此,根据以上我们所论述的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的本质的这些不同,我们可以确定,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应该树立并遵循一些更富价值和启迪意义的创作观念,这些观念主要包括:①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努力追求审美愉悦的同时,适当地表现生理快感的内容,让一定的生理快感参与到艺术创作和鉴赏之中是可取的,但,由于艺术是美的事物的杰出代表,它必须保证美的属性和本质得到最大化的彰显。如果在艺术作品中过多的表现性感和生理快感的内容,使欣赏者在欣赏艺术时,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自身或自身的感官上,就会削弱艺术的审美效果,最终使艺术变得庸俗而无法登大雅之堂。②为了使艺术作品成为真正的美的范式,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定要处理好对欣赏者注意力的引导这个问题,努力使作品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魅力,从而将欣赏者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客体上面而不是引至主体自身。在具体做法上,可采取诸如在艺术创作时应尽量以表现视听形象为主,对引起视听之外的其他感官快慰的因素的表现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把如何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来当作艺术的重点工作,而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而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品时,很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而无法对艺术作品倾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③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自觉遵守艺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非功利原则,不能为了某种明确的功利,如为财、为名等才去进行艺术创作,以保证艺术创作动机的纯结性。在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上,要努力做到使艺术的非功利因素在作品中占据压倒功利性因素的优势等。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既是理想的追求者,也是现实的实践者,要使一个人完全摆脱生存的功利性而只保留精神的非功利性是不可想象的。应该承认,在人的身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均不可或缺。这两种需求往往既互为补充又互为矛盾,是一个统一体。如果两方面的要求都得到满足,人就会有舒适感。如果人只获得了某一方面的满足,而另一方面的需求却严重缺失,就有可能导致人心身发展的不平衡,最终使人变成要么充满兽性,要么是空想主义者。学会娱乐和游戏,是人类向兽性告别,进化成人的一种标志。娱乐性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严格意义上说,它展示的是一种人兽合体的意象。人既有对美追求的本能,也有对快乐追求的本能,判断一种愉悦是审美的还是娱乐性的,正确的方法是:当我们对这种愉悦进行审视时,如果我们发现愉悦的源泉来自视听虚象或实象,而我们在观照时,我们的注意力较集中地倾注在对象身上而忘掉主体自我,那么它就属于审美的;如果我们快乐的源泉不是来自视听形象,而是形象所带来的诱惑,而且,这时候我们注意力的焦点也不在对象身上,而在自己身上或自身的某个感官器官上,我们此时只知有我,不知有他,那我们获得的,就不会是美感,而是娱乐性愉悦。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艺术创作不能也不应完全排斥娱乐性内容和目的,在艺术创作中适当地追求娱乐性价值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闻花的香可以强化对花的视觉美感。但,前提是这种花的香味必须是适度的,如果花的香味太浓,人注意的只是花的味道,以及自己是否受得了这种味道,而对花的形态、色彩一点也不注意,那他就不是在审美而是在获取感性认识。同样,如果在审美过程中,过分地重视人的感官的满足,尤其是视听之外的生理快感的满足,让那些对性、对其他感官的刺激的因素的参与压倒了视听参与,就会喧宾夺主,导致人在审美时注意力定位不当。如果人的注意力不在对象,而在自身或自身的感官上,人对对象的捕捉不用视听感官,而用其他感官,那么美感产生的前提也就丧失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娱乐性愉悦或者生理快感。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呼吁“为艺术而艺术”,“为美而美”并不合时宜,但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执着的美的信念,能够坚持原则,不怕困难,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美的艺术作品。

娱乐性范文篇2

1.新课改为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提供了平台

在新课改中,对小学体育课有了充分的重视,在体育课程增加的条件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之举。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能够更加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能使小学生从中体味更多的乐趣,更愿意积极地参加体育课,但是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并不是简单地将其搬入体育课中,需要将小学生的体能特点和兴趣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2.社会娱乐性大环境为小学体育开展娱乐性项目提供了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被人们接受并在全社会开展流行起来,同时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也为公民开展运动项目提供了可能性。奥运会在我国举办后,人们对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设计娱乐性运动项目为小学体育教育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娱乐性运动项目在小学开展将更容易。

3.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为娱乐性运动项目开展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为我国教育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健身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也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娱乐性运动项目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热爱运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会在教育上增加更多的投资,小学体育教育中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的内部可行性

1.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重视经

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得知大多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长对体育教育中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都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们也认识到当前许多小学的体育课都存在课程内容传统陈旧,对新时代的小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娱乐性运动项目不但是小学生的需求,也是社会和教育部门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在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在小学体育教育上的投资必将逐渐加大,体育教育中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的经费也是十分充足的,这对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无疑是十分有利且可行的。

2.小学体育老师和小学生对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持希望态度

在小学体育教育一线的教师,大多数也认为当前的体育课过于传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师和学生对娱乐性运动项目都持有希望的态度,小学生年龄小,具有爱动、兴趣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新型的运动项目中,这样情况下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不但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所需,也能丰富体育教师可教学的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基础设施的完善具备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

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各地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大多小学都建立起了供小学生活动的场地,而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适宜的项目。例如,对于具备塑胶操场或是普通足球场的学校,就可以选择短式网球作为体育课程。

4.基础师资力量具备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

当前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师范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到了小学教师队伍,而体育教师中也有了更多的体育类专业人才,他们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开展娱乐性运动项目也是其职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同时他们还善于接受新的体育项目,能够为我所用,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三、结语

娱乐性范文篇3

关键词娱乐性中国文化夸张哲理性

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于2008年6月20日在国内影线上映。第一周创下3800万票房,超越了《钢铁侠》、《纳尼亚传奇2》等大片,成为国内上半年首周最卖座的进口电影。

《功夫熊猫》的故事极其简单:一个梦想成为功夫高手的熊猫阿宝,因机缘巧合被误认为救世英雄“龙斗士”,经过一番笑料百出的挫折和努力后,终于打败了雪豹太郎,和朋友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部以熊猫、功夫为卖点的好莱坞动画片,为何如此受到中国观众的青睐,究其原因。《功夫熊猫》在电影的娱乐性上做足了功夫。

一、电影娱乐性的产生及其表现

(一)电影娱乐性的产生

1、受众的心理需求:对娱乐的渴望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艺娱乐功能的彰显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进入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现实社会的巨大压力使人们产生强大的娱乐需求。由此。“获得快感”成为受众对影视媒体的重要需求。在影视作品中,快感则主要来源于奇观、逃生体验、两性关系、惊奇以及幽默的组合。

2、市场的需要:大众消费时代呼唤娱乐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消费日益成为大众而非奢侈的时尚。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调查显示:看电影仍然是当今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之一。对于受众而言,观看电影的过程就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因此,受众进行电影消费的驱动力源于对快乐的追求。对电影制造商而言,在电影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和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并使之成为创作的原动力。

(二)电影娱乐性的表现

市场需求因素和大众心理因素驱动了电影娱乐性的产生和发展。然而在电影娱乐性越发凸显的今天,娱乐片却常常受到诟病,与庸俗和哗众取宠联系在一起。人们质疑:“什么是真正的娱乐?”简单的说,娱乐就是使人快乐,消遣。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电影的娱乐性指的就是电影能让受众轻松、愉悦同时获得身心健康休息的属性。为了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电影的娱乐性常用的表现方式有:展现独特的风景、风俗:叙述温情感人的故事:打造幽默通俗的经典台词:表现扣人心弦的情节等。

二、《功夫熊猫》中的娱乐性表现

动画电影作为一个独特的影片种类,以其卡通可爱的影像元素、童心童趣的情感表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在全世界备受欢迎。其中的趣味与童真,正是受众精神回归的需要。因此,动画电影相较于其他影片种类,娱乐性更为突出。

《功夫熊猫》怍为一部主题简单的励志电影,和其他好莱坞动画电影相比,除了童真、童趣,其娱乐性更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功夫盛筵展现浓郁的中国文化

与迪斯尼版《花木兰》的“中国壳+全部美国魂”不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更像“中国壳+部分中国魂”。“尽管其中也有不到位的表达,但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正在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这种认知首先表现在打造醒目的中国标识。梦工厂将中国国宝“熊猫”和中国国粹“功夫”联系起来,打出引发国人兴趣和西方受众好奇的“中国牌”。其中,尤其是对中国功夫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吸引受众的首要原因。抢碗功、筷子功、掌劲灭烛、夜幕飞檐、五类象形拳等再现了成龙、李连杰、李小龙在功夫电影中的动作样式。而不倒翁、铁齿狼头桩、铁齿沙袋、无敌风火轮等也是借用了中国功夫电影的器具。“行侠仗义”、“无招胜有招”“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等中国武侠精神在片中得以浓墨重彩的渲染。

“武侠乃成人的童话”,这在中国早已成为武侠的代号。因此,《功夫熊猫》对中国功夫和武侠精神的再现和渲染,满足了受众的武侠情结。同时,又因其特有的动画趣味,精确的还原了“成人童话”的精神。又有效的避免了血腥打斗带来的心理刺激。在没有暴力的动画功夫电影中,受众更加注重的是功夫的流畅、精彩带来的愉悦,使之更易于和现实拉开距离。使观众获得超越现实的审美快感。

其次,细节体现中国元素。影片导演斯蒂芬森声称《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影片的细节运用匠心独具。花轿、针灸、庙会、书法、面馆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味。同时,以管弦乐为主的背景音乐中,穿插上笛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表达出“中国化”的听觉效果。

以中国功夫为核心,注重中国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梦工厂打造出好莱坞式的“中国电影”,精湛娴熟的中国功夫。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味,正是《功夫熊猫》中最突出的娱乐性表现。

(二)夸张的情节营造惊险刺激的体验

作为第七艺术形式,电影吸收了戏剧、舞蹈等艺术的表现形式,突出“夸张”这一艺术特征。而动画电影则更注重制造极度夸张的艺术效果。对于受众而言,“观众在观赏娱乐性强、故事强、动作性强的故事片时所产生的快乐是两种:一种是打破平衡、打破规则、产生刺激、产生运动、振奋精神、激发情绪所带来的快乐:一种是满足需要、恢复平衡、恢复秩序所带来的愉悦。”而前一种快乐,正是夸张力所带来的。

和其他动画电影不同,《功夫熊猫》对娱乐性的注重,除了表现在温情、幽默中。为了突出“功夫”这一卖点,影片重在为受众营造惊险刺激的内心体验。首先。影片中人物形象的设计的夸张。阿宝的形象虽然取材于熊猫。但像圆球一样臃肿的肚子和短小得失调的双腿。都经过了夸张的处理。而这一处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人物造型的可爱。更多的是为了突出熊猫阿宝臃肿、迟缓的形象与雪豹太郎迅猛、凶残的形象对比,营造出熊猫、雪豹决战时的惊险和刺激。其次。人物动作的夸张。在雪豹太郎出逃的片断中,太郎从监狱底层的“翻腾跳跃”,躲过万箭齐发、万石坠落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人为设定的夸张性表演,表现出中国功夫的神秘色彩。此外,阿宝首次练功房亮相的憨态以及穿越走廊的滑稽动作等等。无不经过了夸张的放大。以加深受众的心理感受。再次,场景设置的夸张。类似巴士底狱的啸岗监狱:一条通道、一千个狱守、一个犯人。这一夸大的处理使受众的紧张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那高耸入云霄的玉殿,也为熊猫阿宝的武学之梦蒙上一份神秘的色彩。

《功夫熊猫》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动作和环境的夸张、凸显,使观众得到鲜明强烈的印象,为随时可能展开的宝典争夺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受众体验到惊险与刺激带来的快感。

(三)哲理的字幕译文启迪大众心智

电影的娱乐性除了表现在主题、情节等方面。也反映在字幕翻译上。为了适应国际动画电影全年龄的定位,字幕译文的通俗和幽默相当重要。在《功夫熊猫》中,大量通俗词汇和流行词汇的运用。表现出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幽默,例如:帅呆了、修理你、减肥、地盘等,语言简单直接。琅琅上口,同时,“师傅”、“乌龟”等称呼的直接音译,更是增添了影片的趣味。这些以娱乐消遣为目的,适应大众情趣的词汇,既有童趣又不失成人的幽默,因而获得国人的喜爱。

在《功夫熊猫》中。字幕译文的娱乐性更注重寓教于乐,简洁直白的语言中包含发人深思的哲理。影片中,龟仙人的语言极具特色:

例1:OnemeetsitSdestinyontheroadhetakestoavoidit,

往往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却与之不期而遇

例2:Yesterdayishistory

Tomorrowisamystery

Buttodayisagift

Thatiswhyit’scalledthepresent(thegift)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未可知,现在却是上苍的礼赠,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当下。

例3:Therearenoaccidents

世间无巧合

“不期而遇”、“把握当下”、“世间无巧合”等语句。原汁原味的

诠释了中国佛教禅宗的哲理。影片中,龟仙人作为智者,其语言的启迪性,也符合禅宗所崇尚的“悟”。这对于生活在快节奏、强压力社会中的人们,似乎像一剂心灵的鸡汤,让人在浮躁与虚华中得以深思。由此,影片的娱乐性也由单纯的轻松、愉快上升至寓教于乐。

娱乐性范文篇4

[论文摘要]少数民族在生活的欢悦中出现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点。“体育活动”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创造美、给人美感。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于每一种具体的民族体育活动都有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有许多都持续了几千年。在民族体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娱乐性和审美性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的民族体育运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全国和各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都会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这些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无疑在人类发展中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体育活动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娱乐也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一、民族体育的娱乐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中的体育运动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要有较强的竞技性,还有较高的娱乐审美价值,才能被国内外人们普遍接受。

在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中,我发现,少数民族在生活的欢悦中出现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点:

第一,整个体育活动过程重在表现激情,而不强求体育动作的准确性或实用性。

云南大理凤仪地区的白族,栽秧农忙时要在田中举行抢秧旗活动。这种以“抢旗”为娱乐方式的活动,当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栽秧生产的进度,人们在抢秧旗活动中,输赢双方都不过落得一笑,从而在紧张的劳动中取到催人振奋精神的效果。这种比赛中,人们并不计较获胜的手段,或是讲求竞赛活动有否促进生产的实用性。

第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不含有功利性的目的。

在许多娱乐性体育活动中,人们追求的不是内心的祈求,也不是实际的胜利,或是实际物品的获取。整个过程及活动目的,都只是单纯娱乐。这是体育活动区别于劳动的重要特征,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人们已经超越了对物质结果和实际功利的考虑,成为一种超功利的活动。例如各个民族中都普遍盛行的掰手劲活动,虽是对抗性较强的竞赛,但却无实际的功利意味,人们在其中获得的,仅仅是一种尽力尽兴的愉悦。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为适应人类社会这种身心需要的心理趋向而产生发展的,并逐渐成为人们闭锁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调节人的心理情感,使人们的心理更加丰富充实,平衡而多层次。在欢快的活动中,享受体育文化的裨益,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价值。

二、民族体育的审美性

体育和游戏之间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二者的外延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我认为早期的“体育活动”有许多是从民众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而“体育活动”是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游戏活动”中的规则和方法的程序化,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和程序性的活动过程。荷兰文化学家胡伊青加更是明确地宣称:人是游戏者。他的结论是:“仪式产生于神圣的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并繁荣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在源于宗教性竞赛的词语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表述;战争的规则、高尚的生活习惯,都是在各种游戏中被建立起来的。”他的话应该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概括。体育时常也给人美感与美的享受。

(一)体育创造美。人们对美的追求起始于对美的感悟。提出进化论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述人的审美能力时,用一种名为百眼雉的鸟的审美情况做了一个形象比喻:“母雉的审美能力则通过练习与习惯而逐步获得了进展,像我们自己的鉴赏能力逐步得到改进一样。”人的审美水平也正是在这种欣赏美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体育运动给人的美最初是从人对自己身体的欣赏开始的,其后,随着人类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增加,对人体运动之美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们在欣赏更多、更优美的人体动作时,更多地、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了身体运动之美,这时人对美的理解就得到了提升。

娱乐性范文篇5

关键词:娱乐性;教学法;高校;健美操教学

娱乐性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足够的乐趣,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果。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尝试从游戏角度切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娱乐性,从而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这需要教师根据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设计娱乐性教学方法,以提升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

1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分析

1.1学生基础运动能力不同

健美操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在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体能条件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事实上,因为经济发展因素,各地方的教育水平不平衡。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因办学条件较差,中小学校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和体育技能训练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引进时,也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健美操等方面内容的训练[1],最终导致学生基础差,在进入高校之后,其身体协调能力等体能条件都难以达到健美操学习的标准。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办学条件较好,很多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就开始进行健美操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好,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后,能够迅速融入高校健美操的学习活动中。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要还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对待这些学生,大大降低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1.2学生的健美操兴趣不够强烈

学生选择健美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学生对健美操非常感兴趣,他们会选择和健美操相关的专业,希望能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健美操学习机会。第二,有些学生可能出于好奇,参加了高校健美操社团,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进行健美操学习[2]。但事实上,这些学生在一开始选择健美操时,对健美操没有形成全面性的认识,只是出于好奇而参加社团,但是不了解参加社团后,会进行怎样的健美操训练,自己是否能够适应健美操学习等方面的情况[3]。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发现自己事实上不适合进行健美操学习,因而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愿意再去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一旦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高校教师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时,就很难再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化的学习中,这也是很多健美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3健美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健美操是一项娱乐性非常强的项目,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如让学生一直进行技巧性训练,如果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不好,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严厉呵斥,这种打击式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增强健美操教学的趣味性,更不利于实施娱乐性的教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健美操教师在开展健美操教学工作时[4],只会采用单一的动作技巧演示,每次的健美操学习,学生都是在进行动作模仿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健美操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感到疲惫,最终逐渐丧失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或者是过于严苛,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效果都是非常差的。如果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没有最基本的兴趣,高校教师也很难进行娱乐性的教学。

2娱乐性教学方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2.1明确学生报名健美操项目的主要目的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健美操运动,高校教师在学生参加健美操训练之前,必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明确健美操项目的主要特点,告诉学生学习健美操,需要具备的条件。例如,健美操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是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大众健美操是大众的,用于健身娱乐。大众健美操又分为很多种,根据不同群体,练习不同类型的健美操,节奏感、乐感比较好的人,学健美操更容易、更开心,因为健美操的练习一般都要跟随音乐。学习健美操,需要的是一种自信,培养的也是自信、自我欣赏等,这是学生在开始健美操专业化学习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的。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学生参加健美操训练的意图进行了解,分析学生是因为对健美操感兴趣,参加健美操训练和学习,还是对健美操的认识不全面,盲目地进行健美操专业的学习。在开展专业化健美操教学活动时,教师能够厘清学生参与训练的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健美操项目的主要特点,使其反思和考量是否对这项运动真正感兴趣,在训练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坚持下去。然后,再进行专业化的健美操教学,才能确保留下来的学生,都是真正想要进行健美操学习,至少对健美操的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此后,教师再去尝试,采用娱乐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健美操专业教学的效率。

2.2注重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健美操的教育工作

健美操的学习,虽然有非常多的困难,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但总体来讲,在进行健美操技能教学活动时,只需要把握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必须要了解健美操的相关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健美操的动作技巧讲解和演示[5]。第二,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技巧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训练。虽然教学形式比较简单,但是能够增强趣味性的落脚点却是非常多的。比如,教师在进行动作技巧讲解和演示时,可以打破线下讲解的形式[6]。以通过健美操学习,帮助学生减少臀部脂肪堆积为例,如果教师想要教学生一些减少臀部脂肪堆积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进行各种动作演示。然后,在开始健美操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视频资源,让学生直接观看并模仿。这种线上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健美操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时,可以引进一些舞蹈训练,通过舞蹈的辅助训练,增强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健美操大量吸收了迪斯科舞、爵士舞、霹雳舞中的上下肢、躯干、头颈和足踩动作,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可以考虑根据学生对不同舞种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健美操设计。将这些舞蹈元素,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健美操的设计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采用竞争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学生在进行健美操学习时,一味地进行动作训练,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考虑,如何从提高学生自我欣赏方面,让学生在健美操的学习中感受到足够的乐趣。在这一方面,健美操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进行健美操学习时,为不同的学生录制健美操的视频,将这些视频录制资源作为学生健美操评优表模的依据[7]。然后,再把健美操教学活动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方面,在理论课程上,播放每个学生的健美操视频资源,并进行点评,分析学生在健美操中的优秀之处,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最终,要在总体上对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健美操学习中,具有极大的优势[8],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树立健美操学习的信心。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又能够及时进行自我欣赏,从而增强健美操教学活动的娱乐性。

3结语

在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兴趣引领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之前,一定要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选择健美操学习的主要意图,让学生真正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确定是否要进行健美操的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注重融合现代的舞种,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健美操的动作改变或者设计。最后,教师要注重采用竞争化的手段,通过视频资源录制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欣赏和自我问题纠正的机会,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健美操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曼筠.谈娱乐性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96-97.

[2]王萍.谈娱乐性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J].才智,2019(12):66.

[3]王娟.高校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3):84-85,88.

[4]王连睿.娱乐性教学法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82-83.

[5]王鹿.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健身健美运动教学中的运用——评《新形势下高校健美操中教与练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2):142.

[6]王秀平,曲峰.基于Simulink仿真的健美操B142动作模型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8):129-133.

[7]张璐.对高校健美操课程设置应趋向娱乐化和健康化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75-76.

娱乐性范文篇6

一、娱乐新闻的“喜和忧”

“娱乐新闻,即新闻媒介对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娱乐性事实的报道。”由此可见,娱乐新闻是以反映社会文化娱乐为己任的,也正是娱乐新闻话题的轻松与活泼受到观众的喜爱,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样式。然而,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获取商业利益,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娱乐新闻的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关注明星绯闻却不关注其演艺成就,关注丑恶却不关注善美,过多的炒作隐私和花边新闻,捏造流言,于是“媒体追求轻松活泼的过程中,却有一种趋势慢慢扩展开来,那就是文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倾向”,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低俗化倾向严重阻碍了其所呈现的娱乐性的发展,这的确让人担忧。

新闻娱乐化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媒介追求商业利益,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由此容易使新闻产品庸俗化,导致媒体公信力削弱。其实,我们既要重视和尊重市场经济下媒介产品的娱乐功能,并且要发展和完善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手段,实现受众面的最大化。正确的引导娱乐新闻的发展,使新闻的报道具有娱乐性,那么娱乐新闻终究是让人欢喜而不是让人忧的。

二、娱乐新闻的娱乐性

“娱乐”本来就是娱乐新闻的题中之义,是娱乐新闻的报道对象和主体,娱乐新闻究其根本是为了带给人们轻松与休闲,新闻的价值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被分为获知价值、激励价值、实利价值和娱乐价值,“娱乐价值是指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情操或获得轻松感。新闻的娱乐性是许多软新闻的效应,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乐,也可从中获得有趣的知识。”所以,娱乐新闻的本质应是“作为消遣而能使受众感到快乐的新闻”和“对快乐有趣的事实的报道”的统一。

在某种意义上,新闻的娱乐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关怀普通平民阶层,关注个体的生存境遇,重视生命意义的完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的新闻产品,赢得了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支持。为了争取最大量的消费群体,传媒不得不选择接受、采纳和融入大众文化的要素之一——娱乐性。而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出现在媒体上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了,尼克.史蒂文森先生提出“为了使新闻更加通俗,它需要有能力娱乐性的吸引受众。”有关媒体对央视春晚收视的调查取题为“北方热南方冷”,这个标题不是一种死板的话语来标题的,而是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了调查结果,这样既能吸引观众又能给人以娱乐之感。同样,有一则新闻对于一女生的报道取题为“女生砍人6刀判刑出狱成央视‘非常明星’”。还有,把一老人中暑说成是“酷毙”,把一人被楼顶仍的垃圾砸到说成是“”……这些是以观众为本位,把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娱乐化,用幽默风趣的言语表现新闻的娱乐功能,巧妙的把娱乐和新闻价值结合在一起。

娱乐新闻既要“娱乐”,又是“新闻”,看似左右逢源,其实,把握稍有不当,就会陷入“两头不是人”的尴尬境地。从新闻内容的本质看,那些娱乐新闻只是花里胡哨的搞了一堆噱头,事实上除了三角恋、婚外情等等已被炒烂的东西外,少有新鲜、有益的内容。可以说一些国内的娱乐新闻已经和国外的低俗报纸相差无几,很多新闻彻底违背了娱乐新闻真、善、美的本意,滑向相反的一面,“腥”、“星”、“性”的东西屡见不鲜,而明星的“绯闻”、“丑闻”更被娱乐记者视为“珍宝”,于是娱乐新闻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其背后,娱乐报道出现“帕帕拉齐”现象也日益突显(“帕帕拉齐”是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因此,为了娱乐新闻更好的发展,应寻求“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平衡。

三、娱乐新闻的背后——娱乐性的新闻语言艺术

有这样一则新闻:以“双色球5071万元再次‘炸响’珠海”为标题,写珠海人们买彩球中奖事件,文中多次用了谐音双关,以牛年“牛气冲天”为背景,引人发笑,这是新闻的娱乐性的体现。同样,以“千万点击‘引爆’《男人战争》”为标题,写《男人战争》这本书的受欢迎,通过“千万点击”“引爆”修饰“男人战争”,这里运用了夸张和双关的手法。

语言的艺术在新闻中很常见,如果娱乐新闻只注重时尚化、媚俗化,用粗俗、拙劣的形式来吊观众的胃口那就是艺术上的失败。真正的艺术应以娱乐新闻的本质为基础,即上文所说的“作为消遣而能使受众感到快乐的新闻”和“对快乐有趣的事实的报道”的统一,运用语言的艺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四、娱乐性的发展: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有篇题为《中国式家教的血与泪——400耳光打出钢琴家》的新闻,改标题用了“中国式家教的血与泪”和“打出”这样的字眼,在娱乐的同时把原本讲述一个家庭教育方式的故事夸大为中国式“专制家庭教育”的代表,引读者深思,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公务员之家

由于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娱乐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那么如何让娱乐新闻达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呢?不可忽视的是坚持以民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新闻媒体,不可忽视民生民意,作为娱乐新闻记者,更是应该以受众的关注作为自己采访的出发点,力求发挥“娱乐、消遣、教育”的需求。娱乐记者在报道娱乐新闻的时候,应积极避免对传受双方的伤害,把娱乐的焦点从“绯闻”、“丑闻”转向名人明星如何健康地生活与工作,对娱乐事件与人物进行健康的报道和评价,从关照受众生存状态的角度出发,引导受众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协助政府建立和谐社会,使娱乐新闻的生命力在现实中得以延伸。在新闻界一直倍受关注的是创新,那么娱乐新闻能否创新呢?回答是肯定的,它的创新体现在语言艺术的创新,同时,正确运用好“帕帕拉齐”化,摆脱娱乐新闻的媚俗话,使娱乐新闻报道锦上添花,让其发展给予读者更多的轻松、美感与教育。

娱乐新闻如果抛却为了娱乐而娱乐的性质,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不是简单的收集信息,不是无聊的猜测怀疑,而是有着更深广的视野:在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陶冶情操,给予受众美的体验,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达到娱乐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关于娱乐新闻定义的新思考》,《新闻知识》,2008版。

2.《文化娱乐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李幸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新闻学概论》,刘建明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娱乐性范文篇7

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效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活动。但受体育竞技的影响,学校过分注重体育的竞技性,或过分强调利用体育活动锻炼人的各种精神,如吃苦精神、拼搏精神,而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致使体育课堂失去了该有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对体育课“望而生畏”。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则是在传统体育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置人性化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教师可适当增加体育内容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不自觉地提起兴趣,并尝试进行活动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并有助于增强体质。

2.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健康第一”的原则。这是体育活动的初衷,也是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求优选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日常体育教学内容。所选的内容应大众化,能够面向全体学生。②“目标指向性多”的原则。所选的体育内容应具有多种目标指向性,以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达到要求。③“符合时展需求”的原则。所选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即紧跟时代脉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内容。④“操作难度不大”的原则。结合学校提供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操作难度不大、能普遍使用的内容,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⑤“延续性”原则。教学内容应注意延续性,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

3.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结构

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主要以体育项目为主,并以掌握运动项目技巧为主线。在这种内容结构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影响,且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抑制。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娱乐、健身、保健以及竞技为主干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再将内容进行划分: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专项性内容。根据教材情况,又可将教材内容划分为重点教材内容、一般性教材内容两种。通过以上多元化的内容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能力。

4.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①应符合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其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并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②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唯有将体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娱乐的效果。

5.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在以往的体育内容教学中,过多强调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或直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难以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而模拟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生更放松、更自然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然后将其扩展到日常生活,选择与之相近或相似的内容,但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前翻滚”项目时,教师可将学生的思绪拉倒动物园或马戏团的表演中,创设处于热闹的动物园或马戏团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动物的翻滚动作,如可爱的熊猫是如何翻滚的,棕熊又是如何进行翻滚表演的……让学生对翻滚这一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2)教学内容娱乐性与竞技性有效结合,吸引学生注意。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并非抛开体育教材内容,独自选取具有很强娱乐性或健身性的体育活动。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本认为“死板”“无趣”“消耗大”的体育项目,加入“娱乐性”的东西,或使体育内容“娱乐性”延伸。但若只注重娱乐性,则可能造成自由散漫的体育教学氛围,若将内容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完美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羽毛球”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羽毛球技巧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视频,在热血沸腾的比赛中,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其他没有轮到上场的同学可作为观众在旁边观看,并为其加油助威。在这种模拟比赛现场的环境下,羽毛球的娱乐性及竞技性展现无遗。对于赢得比赛的选手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输的一方,可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获得成功。

娱乐性范文篇8

一、传播学科的真实性

所谓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真实性作为传播学的设立基础之一,并没有在当今信息时代得到真正实在的诠释。在网络波澜壮阔的信息乱流中,真假信息交织混杂。根据中山大学联合腾讯安全团队在2016年的《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谣言中比例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31.4%。而传播最为广泛的《请一定转给你身边的女生看,这是最新骗局》等五大热门谣言,阅读量均超过2000万次,并被多个公众号转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面对扑面而来真假难辨的各类信息,民众不免开始麻木。雪上加霜的是,本应以揭露事实为使命的媒体人,有的不作为甚至刻意掩盖事实,丑闻上开出鲜花,民众也对新闻选择性地捂上了耳朵,以至于出现民众对媒体信任度的大滑坡。以泉港碳九泄露事件为例,一开始网民呼吁泉港区农林水局真实数据,积极赈灾却屡次被忽视,直到事情不断发酵后当地部门才终于发声,但却是说“一切正常”,并未警醒市民海域中的有害物质。似乎对于当地媒体来说,一份骇人听闻的报告与民众的不信任相比,显然是前者更为可怕。真实,虽然触目惊心,但并非不可解决,如果为了抚慰民众而拟出虚假数据,其所造成的信任度流失是巨大的。而没有人相信的新闻,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传播学的娱乐性、庄重性之间的平衡

当前,微博非常流行一句话:将军白头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改版后的微博,虽然相较于以前庄重性有所上升,也时不时能看到关于国家大事、民族大义的话题,但那些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却往往是作为所谓“流量”的各大明星的绯闻与丑闻。无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娱乐新闻比枯燥的“大事件”更能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但这绝不意味着媒体人因此就只注重娱乐新闻。生活的调剂品固然重要,但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也必须要广泛传播。一项革命性新技术的诞生却被某某明星公布恋情抢了头条,这不是很可笑吗?传播学科需要在娱乐与庄重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亦庄亦谐,不失大体、又富有乐趣的新闻,才应当是媒体人所追求的作品。

三、传播学出现虚假性及娱乐性、庄重性不平衡的原因

传播学中之所以出现大量虚假性信息和娱乐性信息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们刻意追求新闻的“快”,尤其是在当今“大量泛媒体的存在,先进的视音频传播技术,为信息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种传媒为生存为抢先,开始了独家或头条的信息大战”。但从根本上说,传播学中之所以出现大量虚假性信息和娱乐性信息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诚如上文所述泉港碳九泄露事件,权威部门最后的结论是“一切正常”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抑或说是背后有惊人的利益纠葛,否则,他们作为国家全文部门又怎能置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不顾呢?而新闻媒体之所以舍弃了其立足点根本——“真”,恐怕背后也会涉及一些利益或者无奈。娱乐性信息则是因为比其他新闻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自然也能为媒体带来更大的利益。

四、信息时代传播学科瓶颈问题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传播学科瓶颈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新闻媒体真正独立出来,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而不是迫于其它方面的压力而做违心的报道。其次,要培养打造综合业务素质高、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真正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屈”,不仅对所报道的新闻负责,而且还要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多传播正能量,努力改变“将军白头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状况。再次,公安等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对虚假信息坚决打击,同时对虚假信息的信息人、形象代言人也不手软,最好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总而言之,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传播学科正不断飞速发展,但其自身却已遇瓶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将立足何处?怎样在传播的娱乐性与庄重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问题尚需广大媒体人的不懈努力。而我也相信,传播学科定会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中,在人民的生活中承担更有价值的角色,为当今的时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山.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思考[J].科技传播,2018,3.

[2]张玉,潘昶玥.关于人工智能与传播学的前沿反思——基于5W模式的视角[J].新闻论坛,2018,5.

[3]方田.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J].新闻世界,2018,7.

[4]古月.网络时代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J].新媒体研究,2018,15.

[5]刘慧玲.传播学的危机与出路[J].中国出版,2018,17.

娱乐性范文篇9

1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1.1内容上的娱乐化——硬新闻软化或是偏重软新闻

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其中之一就是“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要求传播的内容都是务实的,有些内容并不真实,但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提供娱乐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电视新闻娱乐化、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等现象表明娱乐已成为时下电视媒体中的一种时尚。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媒时代,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民生新闻节目或部分硬新闻等的传播形式上挖掘一些“娱乐”元素,使新闻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本无可厚非。然而,在政治新闻或重大事件中,把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甚至把灾害事件的不幸进行娱乐化的处理,这种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倾向实不可取。

1.2表达方式上的娱乐化

1.2.1新闻采写的故事性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节目纷纷出笼。像山东电视台的《新聊斋》、《新闻女生组》、《新故事客栈》、《快书故事》等等,主持人用一些真实新闻加上道听途说编成故事来吸引观众。这些新闻节目使得新闻、实录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1.2.2传媒技术的多样化

电视的视听双通道极富感染力的优势,多样化的电视符号和表现理念的更新,为电视新闻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原生态的生活,表现出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可行性。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现场同期声、真实电影、特技和真实再现等。它们突破了电视表现力的局限,克服了它很难表现过去时态和抽象内容的缺点,将视觉感染力发挥到极致,为观众省去了把抽象语言转化成具体形象的过程。但是,传媒技术的过度使用却使广大受众迷失在新闻的“本真真实”与“再现真实”之间。

1.2.3主持风格的平民化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选择上,主持人大多以大众的需要为基础,以平民的视角去选择节目内容,用一种普通平民的视角去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尽可能用朴实化的语言去报道平新闻。比如: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就是使用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这种表现方式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获得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采纳。

2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凯恩指出:那些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新闻真实性是生命,也是不可突破的防线,新闻和娱乐的融合虽给观众带来了很多乐趣,也对创新新闻报道理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我们在享受娱乐化带来的快乐时,也应认识到它的弊病。新闻再现的故事化叙述模式,模糊了“事实性真实”的界限,通过技术的多样化使“再现真实”与新闻“本真真实”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软新闻或是将硬新闻软化。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不问新闻的真实性,只求震撼力,或者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挖掘别人的隐私,这都违背了新闻的本质与价值。不管“娱乐致死”的预言会不会成为现实,电视新闻媒介都应该控制媒介的娱乐化倾向,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超出了,就会走向反面。只要在合理的度的范围之内,电视新闻节目对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传输、处理、存储、检索、提取和推广的功能,不但使文化遗传得以延续,而且还可以使文化得以增值。

3电视新闻娱乐化与新闻真实性的平衡之道

3.1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面对电视新闻娱乐化浪潮,在电视新闻媒介受利益驱动,行业自律还未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防范和抑制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确保电视新闻工作者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电视新闻娱乐化与新闻真实性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3.2电视新闻从业者提高自身素质

对于电视新闻日益被娱乐化,电视新闻从业者要提高自己素质,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媒体道德底线,不仅要“他律”而且要“自律”,双管齐下把新闻娱乐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持新闻的真实性。

娱乐性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用豫剧动画的形式传录中原文化,是对戏曲的一种延展。这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应成为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宣传推广的创新手段。戏曲动画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动画艺术在21世纪数字时代的实践,其交互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创造着人与传统文化、人与戏曲艺术的新关系与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必然会经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劳动为前提的发展过程,这似乎是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必由之路。”随着戏曲动画的发展普及,在这个新的艺术平台之上,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也将会丰满成熟。现在,如何进一步分析这种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争取在设计创作中得以理性的认识,亦成为一个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而戏曲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艺术,有很多的程式,戏曲动画能够把戏曲本身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已经很难,要在动作、唱腔上表现出原本的风格和特色,进而溶入动画的影视元素。

1、豫尉形式戏曲动画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造就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迹,同样也孕育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文学、社火等民间文化艺术,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刘景亮在《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中记载,豫剧是由唱“三截棍”演变而来的。而“三截棍”是旧社会演唱者沿街乞讨的一种艺术化形式。最能贴近和表现中原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命运。而之后的“三下乡”(罗戏、卷戏、梆子戏的合成)也体现出中原人民喜欢热闹、渴望热烈的人生本性。作为河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的豫剧,有豫剧、曲剧、越调等20多个剧种在不同的舞台上传播着中原文化艺术的魅力。

在豫剧中有许多剧目都是以现实为依据,对中原人民的生活和中原文化进行的记录。比如陈方千导演的《背靴访帅》是描写北宋年间辽寇犯边杨延昭挂帅出征的故事。著名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的豫剧《花枪缘》则是描写聚散离合的情感故事。在语言、习惯、以及民俗风貌上忠于历史,再现了中原人民的文化风情。而现代戏曲《程婴救孤》、戏曲电视剧《村宫李天成》等剧目,所表现的主人公伸张正义、舍己救人、杀身取义、一心为公的情操品格,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文化积淀根植于中原。

对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河南乃至中国因为民间文化丰富(河南有“全国民间艺术之乡”16个,“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69个)。反而对于民间文化传承不够重视。相比较韩国政府在民间文化保护的方面很值得借鉴。韩国有一个无形文化财产厅,专门管理无形财产。比如韩国流传的说唱、假面舞、摔跤、拳击、韩氏艺术、官延御膳等等,对于这些艺术编号管理,用师徒相传的方式把文化保存下来。

用豫剧动画的形式传录中原文化,是对戏曲的一种延展。这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应成为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宣传推广的创新手段。相声、东北二人转通过动画形式的传播是豫剧动画片的借鉴对象。单纯的豫剧演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多,普及力度不够,而动画形式的豫剧,则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收看或通过电视观看。

目前,以豫剧为题材的动画片主要以FLASH为主,以直接运用豫剧选段搭配动画画面的形式表现,有《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在“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中,入选的有豫剧动画《花木兰》等。豫剧动画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有待于探讨和实验更多新的形式来丰富和规模化。

2、品牌节目《梨园春》对豫剧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娱乐多元化的形势下,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但是相对于其它剧种来讲,豫剧的发展和传播则一直在比较良好的状态下,其主要原因是河南卫视以弘扬戏曲文化为目的锻造的一档娱乐品牌节目《梨园春》。《梨园春》从1994年开播至今,连续13年卫冕河南电视台收视率冠军,已是河南的文化品牌。它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豫剧在河南、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对保护和传承中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重视娱乐性和群众性,有相关数据表明,《梨园春》的收视率高达35.7%。近500人现场直播,10多万的戏迷参与,1000余位擂主成为家喻户晓的戏曲明星。这种高度群众性的戏曲节目,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其目的并不是直接引导群众去了解历史,得到教化。而是通过参与使观众爱上豫剧这个艺术门类,自发的去了解它。弘扬它。其实溯源戏曲的历史从最初开始,就很重视娱乐。豫剧并不是高雅艺术,而是一种文化形式,不能脱离群众和生活。而以动画的形式来表示豫剧,与《梨园春》相同。要重视其娱乐性,以动画特有的诙谐风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了解戏曲。

其次,网络发展可以加大戏曲娱乐节目和戏曲动画的参与性。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个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我国长期的“文化载道”的传统娱乐性渐渐被从艺术的本性中排挤出去,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娱乐性总是要条件反射的加上一句“寓教于乐”的高帽,似乎谈戏曲的娱乐性是对艺术的大不敬。

3、FLASH豫剧动画《朝阳沟》的研究和分析

戏曲与动画存在着很多共性,但是关于“戏曲动画”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因为作为动画片的一种新的形式,“戏曲动画”目前还在尝试的阶段。

然而,具有虚拟性、程式化特点的中国戏曲是否适合做成动漫,传统戏曲对今天的青少年还有没有吸引力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戏曲动漫能否成功的关键。

《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剧中王银环是城里的高中毕业生。时值“”的高潮,她响应党的号召积极下乡务农,随既是同学又是未婚夫的拴保踏入朝阳沟。在劳动中,银环遇到困难,遭社员嘲笑,刺伤自尊,竞萌生逃走之念,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幡然悔悟的故事。

FLASLH动画《朝阳沟》,片长4分20秒,是《朝阳沟》的选段,是《梨园春》戏曲FLASH动画作品征集活动中的一个作品。作品选用了《朝阳沟》的一段比较典型的快节奏选段亲家母对唱,设计了六个主要的动画形象。人物造型特点不够突出,仅从服饰和发型来区别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图中的两个老太太的形象就非常类似。大头娃娃的扮相是那个时期的娱乐元素。

场景设计非常有中国中原农村的特色。一望无际的平原,绿色的麦苗,简单而实用的室内陈设,出现了架子车和缸,以及长条板凳,都是五十年代的风格,色调以灰色为主,比较干净。

这个片子比较特色的设计在于配器的处理,在配器响起时画面切换为公公和男子在配乐的场面,这样的切换与人的观看习惯比较相似,一般人的视觉在没有物象的情况下,关注点会转移到听觉。这个配器画面,其实是一个转场,有可以起到调节画面的作用,可以使时空关系变的分明。

在拖音的问题上,比如“农业科学家”这一句,采取的是合唱,“家”字的拖音是用颤的动作来表现的。然后转到配器画面,同样三个配器的人做出符合乐器演奏时的摆动动作,转场比较流畅,这一点比较值得借鉴。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