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英语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1:24:06

审计英语论文

审计英语论文篇1

【关键词】审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我国的会计与审计准则建设迈出了与国际趋同的步伐。在会计学本科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际审计学发展前沿,理解我国及国外的审计准则,领会未来审计发展方向以及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和相关用语,对于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双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人才市场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毕业生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审计学双语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促进审计学双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一、审计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二是语言目标,三是文化目标。具体到审计学来说,首先是通过双语教学掌握审计学的理论和实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使用了英语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学习、思考所学课程,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我国的会计和审计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外文教材翻译而来的,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使他们利用英语这个工具,在学习、吸收和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通过师生之间用英语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思维,从而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各种实际情况,第三层次目标在现阶段还难以达到。当前,审计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定位在第一和第二两个层次的目标上。

二、审计学双语教学的时间安排

双语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看懂英文原版教材,能够用英语解答教材中的习题,能够听懂老师用英语讲授的复杂长句,并且能够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用英语讨论案例。学生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至少要在大学二年级通过了四级或六级考试之后,也就是大三阶段。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并不适于实施双语教学。尤其是对于我们审计学来说,中文的专业词汇已经是非常含混晦涩,如果英语水平又达不到,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只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次,审计学的双语教学应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开设。审计学课程需要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等课程作为前导课程,而这些课程一般都会在大一下期和大二开设,因此审计学可在大三开设。对于双语教学来说,考虑到审计学本身的难度,应该在中文的审计学课程上完之后,开设双语审计学作为一门任选课,从而避免把双语教学变成专业英语课。

综上所述,审计学双语教学应该安排在大三下期或者大四上期,但是大四上期很多学生忙着备考研究生,或者是找工作,不愿意再在专业课上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应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为宜。

三、审计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都倾向于选择国外原版的教材,因为这就避免了翻译教材出现的漏译、误译或专业术语的纰漏,使学生原汁原味地尽享作者思想和知识的准确而真实的表达。但是,外文原版教材一般篇幅较大,章节较多,国内的学时往往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讲完,因此应当对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当的精简和取舍。同时,外文教材中大量的案例基本上以外国事例为主,从而不便于学生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审计学的双语教学中要将外文原版教材与指定的中文教材结合使用,并且要补充中国案例。

四、审计学双语教学模式

审计学的双语教学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仅靠课堂上听老师讲,可能会听得非常吃力,因此审计学的双语教学方法应当从课前准备谈起。

1.课前准备

首先提前将课堂上所要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及中文对照以及课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心中有数,并且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也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中文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课堂教学

审计学双语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保证教学进度,而且英文课件也能给学生制造全英语环境;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讲授时,教师可以在全外型(原版教材、外文讲授)、混合型(原版教材、外语与汉语交错讲授)、半外型(原版教材、汉语讲授)三种模式之间灵活转换。具体来讲,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应采用半外型,使学生在心理和视听上有一段适应的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逐渐增加英语教授的比例,进入混合型,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解。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复杂内容先用中文解释,再用英文解释。鼓励学生用英文作课堂笔记,用英文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发言。至于能否进入全外型,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自行决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教授方法,都要保证实现审计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把双语教学的课堂变成专业英语的课堂。

双语教学尤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师生的互动。如果只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听英语很容易听得昏昏欲睡。审计双语教学课堂的互动可通过提问、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讨论环节,把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一个案例或一个问题,小组之间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各自阐述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3.课后巩固

审计双语教学采用的是英语原版教材,一般内容比较多,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内容都要靠学生在课后自学,而且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需要课后进一步消化。因此,双语教学的课后巩固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课后教师可以指定答疑时间和地点,更方便可行的是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互联网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如BBS、E-mail、聊天室、QQ等,网络交流不必面对面,学生在提问时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去查找阅读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如我们学校的外文期刊网上有很多与讲课内容有关的论文,阅读这些论文一方面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方面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甚至激发学生做研究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财经网站,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外文教材上的一些案例一般在网上都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在课后通过与学生的网上交流,还可以使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双语”课程的教学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课程考核

双语教学大大增加了审计学的难度,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选修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应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应采用出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出勤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作业)占总成绩的30%到40%,期末卷面考试站总成绩的50%-60%。对于期末的卷面考试,采用英文出题、英文答题的方式,考虑到审计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因此允许学生带英文字典或者一些工具书,即采用半开卷的方式。

五、对促进审计双语教学的建议

1.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

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达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虽然现在高校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出国或者专门英语培训的经历,而且多年来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虽然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但是口语较差,发音不准,很难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来讲专业课。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当务之急。当前有三种思路可以考虑:一是走出去,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出国研修,或者到国内大学进行英语培训;二是引进来,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来讲学,并且引进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三是鼓励教师攻读跨专业的研究生或双学位,通过鼓励外语教师学习审计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学习外语课程,使教师有效地将专业与外语结合,为今后从事双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审计双语教学工作量大,难度也大,为了鼓励教师上好课,学校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定、出国进行等各方面给予倾斜。

2.处理好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学习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英语是作为载体而使用的一种手段,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课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环境下了解专业知识。具体到审计双语教学,其本质是用英语讲审计,而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是次要目的。专业英语教学则可以理解为是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词汇,能读懂专业文章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因此,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从而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做好了铺垫。

如果不能区分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学习,双语教学的课堂往往会变成专业英语学习的课堂,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翻译课文、解释专业术语上,而不是放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上,这样开设双语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莉.《人身保险》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2):615.

[2]陆庆春,高艳琳.审计学双语教学模式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37.

审计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国际审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七条标准之一是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在国际审计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举措,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际双语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一、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概念

国际审计双语教学包括三种形式,或者教学全部使用英语,或者教学使用汉语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用语,但大家共同认可的最低标准是,在教学的某些过程至少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教学使用两种语言,既可以由同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同时使用(间断、交替地使用汉语和英语),也可以由不同教师在相同学科不同时使用,譬如同一门学科中有些单元使用英语,有些单元使用汉语,或者第一学期使用英语,第二学期使用汉语(一般多体现在ACCA教学的初级阶段)。

“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是把外语当作一门课程,把语言学习当作教学目的,而双语教学则是一种学科教学,是以外语为教学手段来获得知识,它具有双重效果,即同时获得知识和语言技巧。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主要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二、国际审计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一)国外双语教学主要模式

1、隔离型。此模式指将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从一些课程中分离出来以便接受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强化课程,其他课程仍是正常的只说英语的主流课程。学生每天可能接受少则20分钟,多则几小时或更多的语言强化课。一般在学生有多种多样的语言背景,难以找到足够的双语教师和其他支持资源,特别是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施。

2、保护型。为了弥补隔离型模式忽视学生学科成绩,一味追求英语熟练的缺陷,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学科教师或一个团队来开展教学,将对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比主流课程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并使用额外的材料、双语辅助工具、适合的教材等以帮助学生既获得学科内容又习得第二语言。

3、过渡型。指学科内容用学生的母语来教,而教学语言用英语。刚开始时用母语讲授学科内容,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根据所需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早出过渡型和晚出过渡型。在早出过渡型中,其目的是努力迫使学生快速习得英语,而将学科成绩和第一语言的习得置于第二位;晚出过渡型更接近于在双语背景下语言习得的发展特性,通过母语提升认识,使少数语种学生逐渐增加语言到其语言库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时间短,往往忽略学科成绩,而后者则使学科成绩和英语习得兼顾。

4、维持型。该模式认为,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同样重要,学生刚入校时仍使用本族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一些学科仍旧使用母语教学。在这种模式中,母语仍然占重要地位,而不是处于从属语或补充语的地位,其目的是促进双语现象,是多元的。

5、双向双语型。此种模式是将少数语言学生和多数语言学生融在一个班里,用两种语言教学,课程教学的很大部分教学用非英语语言来教,更为重要的是,在既定的时间里在一个课堂中只用一种语言。其实施关键是保证语言平衡,为了保证语言平衡,有几种做法,例如早上的课用一种语言,而下午的课则用另外一种语言,两种语言周期性地交替使用。或者在第一学期用一种语言教学,而在下一学期则用另一种语言教学。

(二)我国与国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比较

1、教学思想。国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国内的教学强调学习目的性和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但不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双语教学有利于上述两种不同教学思想的融合,从而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

2、教学目的。国外双语教学几乎都是针对少数民族和移民开设的,一方面目的在于使少数民族和移民融入主流社会,解决就业、社会发展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及移民的母语。它是多元文化国家的一种语言政策,旨在帮助弱势群体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甚至基于民族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我国的双语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直接用英语参与国际交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3、语言环境。国外双语教学是在以英语为社会主流语言或官方语言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英语是学生融入主流社会和生存、就业的必备工具。在我国,英语只是处于外国语的地位,而且汉语与英语之间差异很大,英语无法像我们的母语那样自然生成并在母语环境中得到很快的发展。另外,欧美国家的“双语教学”甚至“多语教学”有着天然的同属拉丁语系的语言环境,我国的“双语教学”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三)国际审计教学模式选择。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考核;二是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其比例视学生接受程度而调整,中英文双语考核;三是双语教学的低级阶段,即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中文授课和考试。纯英文授课、考核的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功底和英文能力均有相当高的要求,即使教师能够轻松讲授,学生的英文水平也是制约双语教学的一大瓶颈。众所周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差、英文应用水平低的现状,英语听、说能力差。根据我国高校的现状,显然能顺利实行第一种模式的可能性非常小。相对而言,第二种模式更加贴近中国大学教学的实际,推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具体问题:首先是中英文在授课中的比例问题,应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而定,不宜做统一规定;其次是对教师的要求。目前在ACCA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丰富,同时英语授课能力较强的教师较为稀缺,如果在不加强培训的情况下过分强调全英文教学,会使专业学科教学变成纯粹的英语课,失去了双语教学实施的意义。笔者认为,真正优秀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基础,拥有很高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和获得普遍认可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学生的认可应当是一条重要的参考标准。

三、我国国际审计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要使我国国际审计的双语教学取得较好成效,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双语教学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双语教师的水平。我国当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切实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专家进行教学与交流,南京审计学院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借鉴;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培训与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从时间、成本与教学过程的连续性等方面考虑,后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二)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由于语言环境、外语师资、学习与考试制度等因素,本科学生普遍存在英语交流与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在听外语讲授专业课与交流讨论时,出现较大困难。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部分双语教学课程的实行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也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西安交通大学双语教学中,开始有100多人参加学习,但只有53位学员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因此,要大力倡导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听力、口语、专业词汇等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限于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讲座、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的环境条件。

(三)加快教学相关资源建设。在教材建设上,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ACCA原版英文教材;另一方面可由教师编写讲义,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讲义,组织编写英文教材。教学课件可采用中英文相结合进行讲解,而不宜进行全英文授课。注重教学实践,多开设一些验证性,尤其是设计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如学生研究计划(SRP),鼓励既有兴趣又有能力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过程中,可安排学生阅读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了解项目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尝试用英语进行学术讨论,并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使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此外,应注重双语习题库、试题库、参考资料库的建设。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双语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收集课程相关的资源,将其融入到讲义、习题、试题库中,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更进一步,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建立双语教学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集成绝大多数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为师生提供一个实时、开放而又方便使用的教学平台,师生可以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并进行实时交互。由于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比母语教学要多,因此这种师生交流与信息的及时反馈非常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向现代主动探索型教学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二是教学重点从以理解知识为主向以应用知识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四是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日益更新。国际审计双语教学应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宛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探讨.财会通讯,2008.3.

[2]李楠,王泽淳.高校会计学科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会计之友,2007.10.

[3]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7.3.

审计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大学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53-03

一、元认知策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最早提出了元认知概念。他将元认知定义为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知识以及对这些活动的调控能力。弗拉威尔和美国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对元认知因素进行了不同的划分,之后认知学学者对二者的元认知要素进行了分析综合,重新界定了元认知的构成,认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包括主体知识、任务知识和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型技巧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主要涉及学习任务中的认知活动进行调控和管理。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分为事先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四大类元认知策略。路文军根据O’Malley和Cham-ot的元认知策略分类系统,又把这四类元认知策略分成了多项具体的元认知策略。吴红云等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元认知策略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了4个因子:语言和内容并重策略;词汇选择策略;练习策略及积极体验;借助外力策略。这些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学习者对英语写作任务的计划、监控和评估,从而更好的管理写作过程。

二、英语写作认知过程与写作元认知策略

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既受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知识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汉英两种思维模式的影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言语产出认知活动。朱纯认为“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主要包含六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计划阶段、执笔阶段、审看阶段和订正阶段”。前三个阶段属于写前活动,执笔阶段属于写中活动,后两个阶段属于写后活动。不难看出,英语写作中文字的产生要经过一系列高级认知活动。首先,写作主体的听觉或视觉器官对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这些信息包括写作任务的文字、图片要求或者教师对写作信息的口头拓展等),然后大X通过知觉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码,把文字、句子的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从而识别、理解信息,并把识别信息暂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识别的信息自动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编码项目,学生对写作的话题越熟悉,自动激活的项目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此外,写作主体的大脑还会尽可能有选择性地从长时记忆中多搜索一些和写作内容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再次,写作主体根据英文写作的体裁、篇章等知识,对激活的信息进行计划性的结构安排,即通常所说的写作提纲。由于存在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喜欢将写作提纲内化后意译,有的则直接把提纲生成文字。在执笔阶段,依照计划好的提纲以及英语的语法、句法等规则,写作主体对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进行重组、编码等的认知加工,把言语的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以文字的形式产出。

由于英文写作的复杂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行文过程往往不是一气呵成,必要的停顿和反复审看可能检查出所表达的文字是否存在词汇、语法、组织逻辑和内容观点等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学生的审看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单词拼写、句子语法、标点符号、大小写、论点论据是否跑题等方面,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审查到篇章体裁问题。审看时,一旦发现问题,写作主体会立即对文字进行修改。整篇文章的行文过程结束后,如果时间充裕,写作主体将再次审看作文并进行修订,如果写作任务是限时进行,例如考试作文,至此,整个写作任务完成。如果是非限时作文,写后活动除了写作主体参与外,还涉及教师的审阅、评改及反馈。因此,执笔、审看和订正三个阶段可能同时进行,也可能分开进行。研究者虽然将英语写作阶段进行了清晰明了的划分,但是实际写作中,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认知过程要复杂的多。

对比英语写作各阶段与元认知策略种类的划分,不难发现两者在时间顺序方面呈现出大致的对应结构。写作元认知策略包括事先计划元认知策略、选择注意元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事先计划元认知策略指英语写作开始前,写作主体对其写作认知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对可能出现的结果、问题等进行预测,并找出解决方法。为了完成一项英语写作任务,写作主体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写作目标,然后确定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提前背范文、增加词汇量、体裁篇章知识的学习、写作计划的制定等等。事先计划元认知策略发生在写作前的准备、酝酿、计划阶段,具有计划性和预测性。选择注意元认知策略指写作主体有选择性的注意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地方。例如,写作主体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知识与任务结合以利于写作;仔细审题,内容围绕题目进行;注意语法、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等问题。自我监控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管理,例如,根据考试时间,调节写作速度;根据语法篇章知识,监查句子、文章结构错误并调整等等。选择注意和自我监控元认知策略运用在执笔阶段,具有聚焦注意力和监错功能。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指学习任务完成后,学习主体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自我判断和评价。英语写作任务完成后,写作主体应使用评估元认知策略,对自己写作行为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处理困难的方法、调控能力、学习策略、写作动机、写作完成质量等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改进以后的英语写作,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总之,元认知策略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对英语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的认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管理,对学习效率起着积极的提高作用。

三、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培养的作用

鉴于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重要作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必要对中国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知识及运用技巧的培养。在国内,学生元认知策略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大多数研究者首先对被试者进行元认知策略知识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元认知策略运用于英语写作实践任务中,结果发现元认知策略培训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控制自己独立学习的一种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Wenden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黄美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元认知策略培训“不仅有利于我国学生摆脱母语思维的负迁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元认知策略培训,学生的英语写作自主性得到提高,被动的英语写作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强大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王晓静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结果显示英语学习动机越高,二者相关性就越强。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运用水平,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克服畏难情绪。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写作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有利于写作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解释、分析、评估、推论、和自我校准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能力。英语写作中,使用计划元认知策略、选择注意元认知策略、监控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时,学生大脑需要对认知活动进行大量的解释、计划分析、监错、自我反思等元认知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整体英语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后,中国学生能更加了解自身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而且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英语写作任务的本质。在英语写作前,学生使用计划元认知策略,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写作中,使用选择注意和调控元认知策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和监查错误;写作后,使用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帮助自己对写作任务进行反思。这些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优化了学习方式,有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不局限于英语写作,还能用于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和翻译任务的完成,对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改善都有很大帮助。

四、对教学的启示

(一)发展学生的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

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是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过程,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学生的写作元认知策略。首先,普及写作元认知策略理论知识。其次,英语写作实践中,在不同的写作阶段引导学生自觉使用不同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元认知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当性。最后,加强学生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的监督,保证元认知策略发展的持久性。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主体和任务元认知知识

“写作主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共同构成写作元认知知识,三者在写作过程中相互作用”。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主体元认知知识和任务元认知知识发展W生的元认知策略。具体讲,英语写作主体元认知知识应培养学生熟知自己写作能力、写作动机、写作焦虑感和写作信心等方面的特征,从而对作为写作主体的自己加以改善;英语写作任务元认知知识的培养应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本质、篇章结构特征、体裁分类等关于写作任务的知识。

审计英语论文篇4

关键词:审美教育;英语教学;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将反过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渗透审美教育,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近几年高职教育盛行,各高职院校普遍扩招,造成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英语水平相对偏低,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参与其他课堂互动环节,甚至有学生连学过的单词都不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更严重的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别悬殊,教师很难做到分层次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严重的是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2.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唯理智教育”的盛行,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单一的向学生移植知识的过程,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跟高中相比也没什么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审美情趣对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作用,对待英语课本的讲解只是领读和解释生词、翻译课文,讲解语法,告知学生练习题答案,这样泛泛讲授,以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不注意补充课外知识,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缺少美的内涵,学生也只是埋身于题海和积累词汇,语法之中,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它原有的美。

      二、 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挖掘英语学科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语音、语调,如果再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另外,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文字的书写都会在使用中提出美化的要求,依照几何图形设计的英语字母流畅、简省、快捷,堪称绝妙的线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题材广,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材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于一炉,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是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的最好见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文字美、音乐美、书写美、韵律美、节奏美;英语教材内容的文明举止美、异国人情美、风俗文化美,师生关系的融洽美、和谐美、教师良好的教学安排、精湛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2.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博学博爱,敬德敬业,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宽容心,执著的追求,同时应认真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孜孜不倦地探求教学规律,把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首先必需具备语音知识,掌握规范的发音和朗读要领,把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展现出来,只有有了教师语音、语调的标准化,才有广大学生的语音的基本准确,才能使得大家感受到英语语音的韵律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前提。教师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要系统地学一些美学理论,了解一般的美学原理,学习美学理论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善于发掘学科中的美育因素,使美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具备对美的形式的敏锐感受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发明创造,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化、审美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陶冶。

3.美化课堂氛围。由于学生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因此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字母、单词、句子的书法比赛,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追求,用事实让学生懂得“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用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欣赏需要有形象的感受、活跃的想象、情感的体验和理智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走入美的境界,从中获得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表现美,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学中,(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37页)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

总之,英语学科是一门技能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音乐、表演、朗诵、编剧和导演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以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些特长激活课堂教学,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美的氛围,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审美的境界,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天地。学科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要求教师把艰苦的教学活动同深厚的审美修养融合起来进行美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运用美的规律以造福社会,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在学习过程中。                

审计英语论文篇5

1文稿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练、通顺、重点突出。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论著摘要(简报)、病例报告等800~2000字。来稿请打印,标点正确,并占一个汉字字符,1.5倍行距。外文除英文外,请注明文种。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文题一般不用英文缩略语。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及邮政编码应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和Email)。通信作者请注明。英文单位及姓名同中文一致。

4摘要论著应附英文摘要,摘要按结构式格式书写,内容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中文摘要力求简略。英文摘要应详细一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全部作者姓名及通信作者。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最新版本《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要求书写。中文与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6正文层次编号正文中标题层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别编号,一般不超过4级。第一级标题1;第二级标题1.1;第三级标题1.1.1;第四级标题1.1.1.1。编号一律左顶格排列,不要空格。

7医学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8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如需使用,应先给出其通用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商品名。

9缩略语文题一般不用缩略语。摘要及正文中使用简称,首次出现注出中、英文全称及缩略语并加括号,后两者间用“,”分开。

10图表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不必列图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序号及表题。表格请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格应出现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照片背面注明文题、图号和上、下方向。

11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12统计学应注明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使用的统计软件及计量的具体值(如t值及P值)。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3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的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者亲自阅读与稿件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按稿件中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文内引用处以右上角码加方括号标注。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号、期号、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日文汉字勿与中文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为1~3名需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14著作权相关事项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作者在收到录用通知后按要求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并寄回,该论文的专有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文稿刊登后据作者人数,赠送作者的当期杂志2~5册及论著类文章抽印本5份。

15医学伦理问题当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人时,凡涉及到伦理学方面事宜,需提供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复印件,作者要申明无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

16快速通道对重大研究成果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论文及时效性较强的论文,可通过“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单位介绍信和专家推荐信。对国家、省级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需提交批文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稿件审定后20~40天快速出版。

17投稿来稿需请作者所在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的推荐信。一般稿件作者在接到回执卡后30天左右可有审定结果;个别稿件如未接到稿件处理意见,系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如40天仍未接到录用通知单,请自行处理。纸质版10天内、电子版稿件4天内未接到回执卡或电子回执,应与编辑部核实确认。本刊不退稿,见谅;特殊稿件需退者请注明。作者收到录用通知后,请尽快填写并寄回作者回执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中国医药投稿邮箱】:

审计英语论文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在办学资源相对有限的民办高校,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仰恩大学建校以来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建校之初,仰大便重视素质教育,提出了“学会做人,守信笃行;学会做事,创业有成”的校训,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仰大校训集中表现了学校对大学功能的正确认识和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自觉认同,它大体包含以下教育理念:一是民办高校和公立大学一样,应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育人中,应把讲诚信、有使命感作为学生人格培养的重点。二是在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中,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学生的人格修养,是一个在学校引领下,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过程;四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人与成才不可偏废。

一、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保证

近年来,仰大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加强审美素质教育、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建设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等措施,在民办高校中较早构建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改革专业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一系列探索,在2007年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知识与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技术的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在具体操作上通过“三增三减”来实现,即“增加自主学习课时,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选修课比重,减少必修课比重;增加实践课学时,减少理论课学时”。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2000年,学校在福建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截至2011年,学校建设了多媒体教室180间,座位20350个。

(2)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学校自创办之初便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1999年起,开设了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艺术概论、中外影视欣赏、欧美名诗解读、经典广告鉴赏等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5个学分。2007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须修满15个学分。目前已设置的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长年保持在75门左右。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学校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如大学语文课教学,从教材选用、篇目选择,到讲授重点,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积极支持文学社团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从事创作、演讲、书法等文化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学校鼓励学生成立相关学习社团。白桦林诗社创办的《白桦林》诗刊是仰大第一份纯文学电子杂志,被称为仰大学子“心灵的后花园”,目前已出版13期。诗社有成员近300人,在福建高校文学社团中独树一帜。

此外,学校每年大批量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积极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3)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搭建平台。如广告实验室,向学生提供摄影摄像器材和后期编辑系统,通过鼓励学生利用设备拍摄广告、影视作品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闽南地区一些知名的企事业单位、新闻机关、文化机构等建立了数十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建立了包括“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在内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5个。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使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社会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学校坚持开展包括假期社会调查、国庆社会宣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到素质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出台了《仰恩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界定了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认定范围及认定程序等,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最高可获得6个创新学分。

(4)加强审美素质教育。仰大始终把开展审美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建校伊始,学校便从全国各地招聘了一批音乐、舞蹈和美术教师,组建了文艺教研部和书画艺术研究室,作为开展美育的骨干力量。

学校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学会一种西洋乐器或民族乐器。学校坚持开设艺术类系列课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2个学分艺术类全校性选修课程。艺术类系列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广告美学与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等艺术类课程及乐器必修课,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天地,在审美熏陶中逐步形成自己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此外,学校还通过开设针对性的讲座、举办演讲活动和读书活动来抵制社会上不良审美风尚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清美好与丑恶、崇高与低俗,引导学生走出感性沉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审美态度。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长年的坚持,学校审美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例如,在200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仰大荣获优秀组织奖,参演的器乐节目《黄河愤》荣获艺术表演类甲组三等奖。

(5)加强体育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倡导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理念。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保健体育等15门选练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其次,学校坚持体育教学四年不断线,坚持一、二年级的普修与三、四年级的选修相结合,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再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加强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立校之初,仰大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习中国传统战略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全校必修课“孙子兵法”,并作为仰大特色课程一直延续下来。该课程已经成为仰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二、以两个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仰大地处福建闽南“金三角”腹地,地区外向型经济和港口经济特点显著,民营企业遍布各地。近年来,仰大毕业生因综合素质较高,特别是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外语、计算机能力较强,又有务实精神,就业率一直比较高。这说明学校以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第一,学校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是重新规划课程,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二是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三是加强中外教师合作,共同构建大学英语“四年一贯制”教学体系,按年级、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四是加强双语教学,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开出6个学分的双语课程;五是建设了一批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视听说实验室和语音自主学习室,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从2007年起,全面启动和推进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纳入课程计划和考勤管理。

第二,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建校以来,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长年保持在50人左右。各专业从三年级开始由外籍教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和英语视听说课程。同时,注重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目前学校共引进美国英文原版教材21种。

第三,重视第二课堂的英语学习。学校长年坚持开展英语角活动,邀请外籍教师参与,通过主题对话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开展全校英语演讲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坚持每年举办2次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一次是随机抽选参赛学生的点名赛,一次是自愿报名的英语演讲大奖赛。两种比赛兼顾了全员参与和优中选优的需要,既促使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准备,也使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此外,学校还设计了侧重于英语视听说的仰大实用英语六级考试和仰大英语语言(口语)六级考试,编写了相应教材。

(2)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第一,改革公共计算机教学。首先是缩减公共计算机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例如将计算机基础课减为3学分。其次是采取分类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的不同,采取分类教学。如“数据库”,学校允许不同专业学生从VFB或VB中选修一项。再次,根据专业需要把专业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体现在教学计划上,如增设专业应用软件课程。

第二,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在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9月起,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中单独设置了“教学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试点班由厦门大学原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赵致琢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和责任专家。试点班按照“高起点、厚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从一级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出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2011年8月,赵致琢教授在“2011年暑期全国计算机科学学术研讨会”上就仰大试点班的改革情况作大会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和肯定。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 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再思考[N]. 光明日报,2004-04-05.

[2]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3] 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1999.

[4] 杨叔子,余乐升.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 中国高教研究,2008(3).

[5] 王义遒,金顶兵. 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再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2010-08-03.

审计英语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ESP教学;师资培养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含义是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者职业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目的和需要开设的特定的英语课程,它不单单是一门英语课程,也是一个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ESP不仅具有相当完善的教学方案,还具有精准的实施原则,它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ESP教学情况分析

1.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

ESP课程并不是单独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词汇、短语、句型等的训练,而是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ESP课程有会计英语、国际货运、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国际贸易英语等。由于课程开展的比较多,教师在该方面的专业性不高。我国职业学校开展ESP课程的时间比较短,很多教师在该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给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ESP课程难以开展

ESP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未得到较大程度的认可,高职学校并没有针对ESP英语教学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没有对ESP课程进行深入的研讨。在英语教学中缺乏专业的教学领头人,使得ESP课程难以开展。

二、高职院校ESP师资培养方案

1.招聘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要想提升ESP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现有的英语教师资源还远远不够,需要招聘更加专业的英语教师,然后对教师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第二,教师的ESP思想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每一位ESP教师不仅要掌握授课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应用技巧,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行业需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专业水平,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

培养教师的ESP思维模式,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对专业的英语教师做定期培训,以促进教师的综合水平不断进步。同时教师之间还要互相听课,互相提出意见与教学建议,课后共同备课、共同讨论授课的最佳方案,只有教师做到这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真正受益。

2.以讲座为辅助,以自学模式为主

由于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为EGP,而引进ESP教学之后,高职英语教师需要熟悉ESP的理论、定义、特点以及实际内涵。而一般的英语教师对这些理论都不太了解,因此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师之间开展ESP方面相关的知识讲座。在ESP 专业讲座中,教师能够对ESP有所认识,但讲座只是教师学习的辅助方式,大部分知识还需要教师自学,并及时把握ESP教学的新动向,加强对ESP 理论的认识。

3.以培训为辅助,以实践模式为主

ESP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实际上是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学校为了提升高职英语教师听说能力,可以在学校中对教师进行该方面的培训。同时,高职学校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对教师的英语素养进行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在培训中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实践,需要在实践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对话。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熟练掌握培训中的知识。

4.教学审核

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之后,高职学校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审核。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审核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的自我审核、教师分组审核、社会审核。这些审核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教师的自我审核侧重于学习成果在社会中的运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审核方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学校给出综合的审核成绩。让教师通过实际的问题看到学习的不足,也通过这样的审核方式让教师找到ESP教学的自信心并继续努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高职英语专业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基于ESP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新方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德虎.高职院校ESP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桂华.高职院校ESP教学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审计英语论文篇8

【关键词】基础英语 在线学习 听说训练 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94-02

一、基础英语听说在线学习软件的功能需求分析

“基础英语听说在线学习软件”是针对大学本科一年级“基础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一款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在线软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需要有丰富的听说学习资源支持教学,同时在学习时,有分步骤、分教学章节循序渐进进行学习,在网络环境学习条件下,需要有自主测试与反馈模块,在线答疑与课程论坛等交互模块。因此设计的详细功能模块,见图1。

二、基础英语听说在线学习软件的数据关系设计

根据以上软件功能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要求,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数据逻辑结构设计奠定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动作属性信息,通过相互间的作用形成数据间的关系流动。

1.学生用户信息实体关系设计

学生用户信息实体关系设计包括用户ID、名称、密码、性别、最近登录日期、注册日期、出生日期、学号、班级、QQ号、 E-mail、所在专业、所在系名、所在学院等属性,见图2。

2.听说内容信息实体设计

听说内容信息实体包括的主要属性有实体ID、听说标题、听说内容、听说次数、听说时间、听说状态等,见图3。

3.学生用户Logo信息实体设计

学生用户Logo信息实体主要是学生用户ID和学生头像,见图4。

4.软件总体E-R关系图设计

软件的总体E-R关系图设计至关重要,它是软件模块功能分析与整合的基础,主要包括各个模块功能的数据处理与数据流关系及其逻辑判定。基础英语听说在线学习软件的主要核心实体是学生用户与听说课程的自主学习内容,同时包括了课程学习内容分类、课程测试及其辅导答疑,见图5。

三、基础英语听说在线学习软件的登录模块与管理模块设计

1.登录模块设计

由于三者(学生、管理员、教师)的应用权限不同,所以在登录时就要判断用户权限。用户登录验证流程见图6所示。

用户进入Login.asp页面时进行登录操作,需要先通过登录才能对该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用户的登录不可或缺,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先通过Btn_login_click()方法判断其username和password,然后通过代码隐藏取得这两个值,并通过Trim把空格过滤掉,该数据将和用户表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成功,将使用JavaScript弹出以下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当用户忘记输入用户名或者密码时提示“请输入用户名”和“请输入密码”。

登录成功后将以用户表中的Type的属性(S为学生、T为老师、A为管理员)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并且用session对象记录相应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专业和身份,为后续程序服务,同时标识用户已经登录。

2.管理模块设计

管理模块包括教学内容管理、听说内容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课程测试管理和课程答疑交互管理等。①管理员管理界面设计:管理员能够对导师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审核。教师的课程信息只有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后,才能在网上。在这里管理员能够查看教师的试听资源的状态(已审核、未审核)。②用户基本信息管理设计:在这一功能模块里,管理员能够对已注册的用户进行审核、取消审核、删除和查看详情等操作,并且能够直观地知道该用户现在的状态(已审核、未审核)和类型以及姓名。③课程资源管理设计:在这个功能里管理员能够对课程拓展听说资源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在添加时将对要添加的资源和数据库中的名称做一个查询判断。④课程答疑交互管理设计:在这个系统里,管理员可以调出“使用痕迹表”查询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在线听说学习行为。

四、总 结

本软件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在听说方面的网络化自主学习需要。在实践应用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对辅助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本软件特点鲜明,总体设计与应用特点有:①在线英语课程听说资源丰富,学习应用全面,用户界面简捷;②目录导航清晰,整体设计风格统一;③程序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强;④模块耦合度低,数据独立性好;⑤课程资源管理功能完备,数据安全性强。

参考文献

1 于剑.多媒体技术视域中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2)

2 覃成海.我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3 闫凤茹、王春楠.基于Web的互动式英语教学系统[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审计英语论文篇9

    在期刊编辑中,“保证质量、尽善尽美”和“尽存原貌”仅仅是两种极端编辑加工思想,反映了编辑加工度的规范化标准有浅度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过度加工[3-5],说明期刊编辑加工没有一个定量指标,可以在一个适度规范化范围内完成。英语稿件在多位编辑和作者中交叉审核时,编辑和作者均要按照期刊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期刊的规范化体例格式加工稿件。对于不能确定的英语语言内容,期刊编辑更应当与作者多方沟通,树立作者是参与者和执行者的编辑加工思想。

    1 学术道德规范

    每一位作者都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撰写科技论文,严格遵守国内外公认的论文写作规范。在编校NST论文中,通常会涉及下面几种论文学术道德规范化问题。

    第一,署名。学术论文的署名者应对科研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在NST论文的修订和清样等环节,涉及到增添或删减作者,调换作者顺序,更改通讯作者等问题。编辑部原则上按照初稿中作者顺次处理,初次投稿时一定要准确排列作者的顺次。

    第二,重复发表。学术论文是作者亲自进行深入研究、周密思考、精心写作、反复核查后获得的创新性知识成果。语言表述重复率在20%的稿件,部分图表或研究内容已经在其它期刊发表的稿件,NST均视其为重复发表。小于20%语言表述重复率的优质稿件,必须进行重大修订。

    第三,文献遗漏。NST要求论文中所使用的他人研究成果,包括观点、结论、数据、公式、表格、图件、程序等必须一一注明原始文献的出处,应该在文后全部按文献标注规范详实列出,避免遗漏和错误,防止和杜绝侵害他人知识产权。

    2 体例格式的规范

    科技期刊体例格式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标准编写,反映期刊的办刊规范风格的各种科学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规范,体现在稿件撰写模板格式和稿约中,放于数字化平台上,供编辑和作者撰写稿件时严格执行,表明对论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等各部分的要求,对图表、公式、参考文献、标点符号、各级标题、正文字号以及行距等规范性标准。这是期刊与作者首次直接沟通,也是作者参与稿件编辑的重要步骤,为期刊的后续编辑加工和同行专家评审稿件提供方便。作者按照稿约和文章模板的要求撰稿和规范化论文,也提高了稿件的录用率。

    在返修同行评议和审编稿件的各环节,编辑需要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让作者参与修订,稿件是作者撰写的,编辑的各种疑问只有作者最有资格回答,除非明确的体例格式错误,所有疑问编辑均不可主观臆断。

    第一,审编图表、公式和文本中的变量符号用斜体,限于编辑的专业背景,有些符号编辑或许会产生疑问;编审图表的标题、注释和说明是否准确表达了论文物理意义;编审图文或图表是否有游离或多余的内容;编审图表是否需要重新设计等。

    第二,避免引言和结论的内容与摘要内容重复。在引言中,要规范稿件是否通过介绍背景资料、数据、时间和事件,表明了在研究方法、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性和论文的价值,稿件是否刻意回避了直接相关的文献,有意抬高稿件的原始创新性。对于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应当引导作者撰写论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运用何种技术和理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解决后达到了什么理论水平或实用成就。结论部分应当让作者阐述解决了理论或实验难题后,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真理,并能够在理论或实际中应用,包括原始创新,对前人理论和实验的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等,作者也可以阐述这些研究的不足和通过进一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编辑要引导作者按照期刊模板和稿约中文献的着录格式修订文献。例如,给作者修订若干文献,包括文献内容,项目,次序和符号等,供作者参考。

    第四,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作者应当注明动物级别,介绍动物的种类、数量、品系、性别、体重、来源,以使论文准确反映科研工作,增加其科学性、可比性、可重复性。

    3 英语语言的规范

    目前,中国的英语期刊约有200种,如果没有英语为母语的专家把关英语语言质量,编辑部应当强化和培训编辑的英语写作水平,注重对作者英语语言的润色,增强英文期刊的可读性,避免论文的英文错误表达造成对科研成果的误解。

    在NST期刊编校的各个环节,英文错误在稿件的图表、正文和文献中均会频繁出现。作者按照稿约中对英语语言质量的要求,撰写出语言清晰、简练和表意准确的英语文章,对作者和编辑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稿件进行英文语言初审,从源头上把好语言关,以免影响同行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判断。初审稿件英文写作的方式很多,例如,为作者的稿件修订1-3段文字供作参考,建议作者通过语言润色服务公司帮助,通过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专家帮助等。保证初审英文写作后优质稿源获得同行专家的好评。

    编审环节需要进行稿件的语言润色,以使文章达到出版要求。在对NST稿件的英文语言修订中,涉及到下面英语词法和语篇两个方面的问题。

    英文词法润色方面。名词或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表示特定意义,要准确使用介词;明确科技期刊中祈使句通常使用的词汇和应用范围,具有命令、威胁和警告功能的祈使句,建议作者用被动语态;减少频繁使用模糊词汇,增强论文的科学性;在语篇中准确使用英语词汇的词性、时态和语态等各种形式;删除具有重复表达和游离表达等多种形式的冗词;使用正确的名词和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尤其是他们的不规则形式;为了使英语语言更加简洁和明晰,避免重复,NST论文要求正确使用各类代词。

    在语篇润色方面。在一个英语句子中有多个名词词组时,各个中心名词在时间、顺序和方式等方面都要有前后照应的逻辑照应关系;同范畴和非同范畴的术语不允许并列在一起,以免造成上下义的关系混乱;通过形式或形态上的语言标记,省略名词、动词或分句,避免重复阐述;在英语中没有状性主语,要修订具有状性主语作用的时间、地点和工具等名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对于并列句,要省略重复的句子成分;比较级结构中要避免前后比较不一致,被比较对象包含于比较中,than后面的重复内容不用代词等;游离内容与上下文没有联系,增加阅读困难,此类英语句子必须删除;如果按照中文语法将英语单词顺次写出,校审稿件时必须杜绝此类写作。

    对于这些涉及到词法和语篇的英语内容,如果删除的文字内容较多,应该与作者及时沟通,让作者参与到稿件的修订中,并尊重作者的反馈意见。当然,如果是明显的中式英语或英语错误,编辑可以自己作主修订。

审计英语论文篇10

2.文题 题名要简明确切,能反映文稿的中心内容。不得使用简称、缩写、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中、英文文题必须一致。 

3.作者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中文作者名之间空2个汉字字符,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在作者署名下面标示,工作单位后标注所在省、市名称和邮编。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右上角用1,2,3……标出,并在其单位的左边相应标出1,2,3……;通讯作者须在名字右上角用“”标注。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单位应与中文一致,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号,姓与名均不缩写。工作单位的英文应在邮编后加国名,英文地址应采用单位统一对外地址。 

4.摘要 本刊采用的论文须有中、英文摘要对照。研究性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均采用结构式摘要,即明确列出四个要素: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其他论文可采用叙述式摘要。英文摘要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意和逻辑准确,成文后最好请有关专家修改润色。中文摘要200~500字符为宜。

5.关键词 文稿需标引4~8个关键词,不用缩写语。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6.正文 一般由前言 (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组成。前言应简明扼要地概述研究思路、国内外现状、理论依据,并应明确说明本文目的。文中所用主要仪器、试剂、动物和植物应说明来源和规格。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讨论应明确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明确属于第几期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讨论应简练精辟,所得结果不管正负应符合实际,避免不成熟的论断。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数字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执行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 

7.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医学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译成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字(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DIC等。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静脉注射”简称“静注”等)。 

8.表和图 表、图、文字描述三者之间不应重复。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要重复其数据。表、图要有序号,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表(图)下方注释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表中不设“备注”栏,若有需说明的事项(例如P值等),可在表内有关内容的右上角标注“*、**、、”等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情况简单的,习惯上首选用*P < 0.05,**P < 0.01表示。表注栏要有“注:”字样。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但应能看出是人体的哪一部分。若刊用人体照片,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图例一般标注在图形内的空白处,也可标注在图形与图题之间。图内注字若太多、太挤,可予编号或加角标符号,在图形与图题之间以简练文字注释。作者投稿时应正规制作网状表格,本刊编校时由编辑修改为三线表格。 

9.统计学处理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E;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2)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表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间距(Q)表示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标目和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计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5)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当P<0.05(或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0.伦理学描述 文中应注意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试验程序或研究方案是否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动物实验研究:是否遵循了单位、地区或国家所制定的有关实验动物保护和使用的指南,并经本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等。 

11.参考文献 本刊采用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综述论文不低于25条,论著不低于20条;其他稿件,6000字符左右的不少于15条、7000字符左右的不少于18条、8000字符以上的不少于20条。单条参考文献引用的文字叙述要尽量简短。引用文献的总字数不得超过全文字符数的25%、单篇文献的引用字数不得超过全文字数的10%,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包括当年)的文献,其中引用近两年(包括当年)文献的数量一般在50%以上。内部资料、鉴定会资料、待发表文章、说明书和CA(可引用原期刊)等不可列为参考文献。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写出3人后,加“,等”。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的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根据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加方括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12.基金项目 属于各类基金资助、科研计划立项的课题产出的论文,须在作者单位下方位置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全称(注意项目名称的准确性),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75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3AA205005);浙江省卫生厅立项课题(2005B117)。项目编号是项目设立单位批准立项项目名单(表)中的项目(课题)编号,如“2005B117”;批准文件没有注明项目编号的 ,用批准文件中的发文号加项目名单中的序列号,如“陕科计发{2012}112号-12”,基金项目名单中没有序列号的只填批准文件中的发文号,如“陕科计发{2012}112号” 。作者投稿时须将基金项目、科研课题立项证明、文件扫描发至本刊信箱或传真至本刊。 

13.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毕业院校、学历、学位、学习专业、工作单位及科室、职务、职称、研究方向、专业擅长、科研成果、所获荣誉和奖励等内容;在读学生须注明学校名称和年级。 

14.发表时滞 本刊来稿必复。稿件初审3个工作日完成,专家审稿5~10个工作日完成,编辑部内审5个工作日完成;审稿与修改稿件的过程一般需要20~40天的时间,一般稿件被采用后3~4个月内发表、部分优秀稿件采用后可在2个月内发表。凡投稿超过20个自然日未接到本刊任何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