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年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12:55:48

放射科年终总结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1

2020年,在院长正确领导下,医院向前开创新局面,院容院貌换然一新,法律法规,各种制度逐步落实,医技科全体医务工作者,遵照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来,继续开展医院管理活动以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人人参与,认真学习,继续全面贯彻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改善提高医疗质量服务,优化管理规范。医技科全体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认真学习落实,自查自纠,边查边纠边对照,认真讨论,层层落实到岗位责任上,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紧跟时代,积极参与专业知识三基理论学习以及工作时间外自我学习,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向专业技术深化方面发展。

落实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加强质控工程,把好质量关,急诊及重病号病人检查,及时出片,及早报告,从不怠慢。疑难病例集中讨论分析,病例跟综随访,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配合临床,有利于病人得到有效治疗。

b超病人数总数2446人/次,心电图总人数1768人/次,社区体检人数801人/次,同志们从未叫苦叫累,刻苦耐劳,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医疗技术诊断水平方面有所提高,没有出现医疗意外差错现象。

一、规范检查工作流程,端正职业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检查流程规范化,对急,重病人,优先检查,检查报告按时发出。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改变生、冷、硬、顶、推委现象;建立改善医患沟通和谐关系,学讲文明规范言语,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倾听病人与家属合理意见,及时改进。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医务人员从不利用职责之权收受索要红包。职业道德思想明显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为病人服务满意度方向发展。规范执业正当行为。把好医疗管理质量,精心细致做好检查,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性,检查诊断准确性。

二、提高劳动纪律自觉性

劳动纪律是检测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工作力度最起码的素质表现,是科室发展基本动力,也是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因素。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严明劳动纪律、是提高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内在因素。

三、检查管理方面。

建立完善检查管理登记制度,在实践工作中,存在不完善缺陷,漏收现象存在,对此,必须加强监督与管理机制,才能效地杜绝检查漏收,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医技科没有登记窗口及候诊环境,多数病人拥挤在检查室门口,病人等久有意见,出现投诉现象,对此,要求院部领导应该从整体发展方面考虑,改观医技科工作场所环境。

2、严格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申请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2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二.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给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四.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

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没有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达到教学医院标准。这表明,放射科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队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全年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一.书写报告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报告。

二.摄片质量不高,许多体位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有技术因素,有暗房及胶片因素。

三.部分医生服务态度较差,随意的趋向较多,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在院长的指导下,放射科党小组和科主任共同研究制定的改革方案如下: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3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你知道如何写好一份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120__放射科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各项决策,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与医院保持一致,积极配合医院开展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作风建设:

按照医院安排积极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行业作风建设等活动,认真执行医院有关规定,按要求制定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为病人就诊提供各种方便,做到随到随诊,急诊病人立等可取片拿结果,门诊病人一小时内取片拿结果,住院病人当天取结果等方便措施,尽量满足病人要求,缩短就诊时间,工作中耐心、细致,服务周到,全年无一例差错事故、纠纷和投诉发生,确保了医疗工作的安全,取得病人好评。

二、科室管理工作:

科室能及时传达科主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各类文件精神,执行医院决定,完成医院交办的各项任务。

1)加强管理,落实核心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一切工作都能按制度办,按操作规程办,加强考核,每天坚持晨会制度,7:30准时交接班,按时上下班。

2)按工作特点制定质量考核方案,效益工资分配实施细

则,加强质量管理,定期质量评估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工资分配与各工作岗位特点与个人工作实绩挂钩,严格考核打分,依照考核分值核算发放。

3)结合医院“二甲”复审工作要求,坚持等级医院标准,对各种资料全面整理,为“二甲”医院复审工作奠定基础。

4)全年共召开科务会11次,质量评估会12次,科室会议48次,业务学习、三基培训12次,三基考试考核12次,参与率、合格率100%,诊断符合率>90%,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符合率78%,设备完好使用率100%,报告下送率100%。

5)全年与内二科配合完成心脏起搏器置入11例。

三、接诊人次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接诊人次238724人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918人项次;经济收入2425252.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064.00,增长率7.5%。

四、质量管理: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科室重点对投照技术和诊断报告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召开质量评估会议,结合每日晨会读片讨论会,对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组织学习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始终坚持诊断报告审核双签字,对不合格的报告、照片不允许出科,经集体讨论审核合格后发放,使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

五、存在问题:

1、科室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

2、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重视不够。

3、科室透视、造影机老化,故障多,功能单一,影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工作质量,增加了维修费用。

4、放射科收费相对比较单一,价格标准低,同时又给临床科室及医生开单双向提成,导致科室工作人员效益工资相对其他医技科室工资偏低,因有害工种的伤害,同时待遇又低,所以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

六、下半年建议和工作打算:

1、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工作及服务质量,为两个效益不断提升而努力。

2、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3、建议招聘两名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科室梯队建设。

4、近年来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而我科现在只有一台DR,在病人高峰期及机器故障时不能满足诊疗需要。

于20__年购置的一台630MA高频_线机闲置,因医学影像数字化建设,根据科室需要,建议医院对这台机器进行DR升级,以满足我科诊疗工作需要。

5、现代化医院建设以快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影像科作为医院内医学图像主要来源部门,如何使医学图像实现数字化采集、储存、管理、处理、传输及有效利用,是医院数字化建设中的焦点。

我科现使用的一台透视机为1997年购置的匈牙利1987产_线机改装的透视机,此机使用年限过久,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临床诊疗工作及检查需要。而遥控式数字胃肠机,目前仍是临床诊疗和放射科在胃肠检查以及一些特殊造影和部分介入手术的主要设备。

综上所述,回顾放射科多年来的发展,结合现状及数字化放射科的建设要求,建议医院:购置数字胃肠机一套。以便更好的开展放射科诊疗工作,同时可以更好地拓展业务。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220__年是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也是卫生系统继“医院管理年”和“双优一满意”活动后创建平安医院和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提升医院质量关键的一年。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规范医德医风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本人一直把加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首先,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工作中能够讲大局、讲原则。其次,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积极参加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工作中遵循医师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最后,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关心集体,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那他的医疗技术就会止步不前,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现代医学进入到了技术领域和人文的深层次境界,优质的服务必然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水平,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技术过硬。本人爱岗敬业,事业心强,熟悉科内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使用。在科内能胜任主治医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报告审核任务,晨会读片中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科室年轻同志成长,及时做好放射质控疑难病例的定期随访及手术追踪记录,参与课题研究和。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了解放射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参加继教充电,从而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用于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诊断水平走在科室前列。今年在没有磁共振设备和未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自学顺利通过了全国大型医疗设备诊断上岗证考试。我对畸形性骨炎、腹茧症和家族性骨干发育异常等疑难病例的确诊解除了病人多年的思想顾虑和无谓的奔波求医,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

本人工作尽心尽责,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准则,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接待病人热情主动、文明礼貌,不“生、冷、硬、顶、推”,不与病人争吵。站在病人角度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配合医院绿色通道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尽量缩短检查及取片时间。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安全意识强,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规范操作每一次检查,仔细阅读每一张片子,认真书写每一份报告。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取得病人信任,多次协调和化解了几起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投诉,给科室和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遵守医德规范要求,坚决响应反商业贿赂,廉洁行医、严以律已,自觉做到“八不准”和“十个严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找差距、找不足,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独丝难以成线,独木难以成林。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正是有了“我们”这个大集体,让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更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服务无止境的.道理,仍将一如既往地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明年当以进修为契机,争取在德、能、勤、绩等多方面收获更多,做一名出色的白衣战士,为医院和广大患者多作贡献。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3放射科20__年度全年在院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院两委的'直接领导下。紧密围绕20__年的中心工作,狠抓落实,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不断简化检查流程,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全面提高了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院部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工作总结:

一、业务发展方面:

一年来,放射科着重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全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诊断质量。制定了科室的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一次的读片评讲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及影像质量讲评分析讨论会,每个人完成了两次业务串讲。

20__年5月飞利浦dr安装到位,使全科的影像质量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影像质量提高,患者辐射损害小,成像迅速快捷,网上传送功能更是实现了全院各科室之间的图像资料共享。借助pass系统的全面应用,不断的简化检查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图像资料数字化储存率也达到了100%。

按照五年发展规划要求,本年度我科引进人才两名,不断的完善了人才梯队建设,为科室今后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于20__年5月选派科室一同志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要求其学习结束后,把省人民医院先进的检查技术设备以及检查流程全面反馈到科室每一个人。

本年度我科也开展了新的诊断技术,如:全脊柱、四肢自动拼接成像及多部位的造影检查,增加了检查项目,扩宽了检查范畴。

20__年我科共接诊患者:dr检查3万余人次,cr检查1万余人次,fr检查共5000余人次,普通透视检查3000人次。全科总收入较20__年增长约20%。在此基础上,全科的卫生材料消耗与20__年相比持平或略有提高,在院部提出的增收节支方面也作出我科室的突出贡献。

全科40岁以下人员全部接受了急救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实际操作及考核,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方面

20__年全科人员先后重点学习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执业医师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了良好的医德风尚,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检查。我科室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操作检查中耐心细心,通过每一位患者到我科的一次检查,使其深刻体会到我院是“一家负责任的医院”,是一个有温暖有爱心的医院,让患者体会到了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关怀和责任心。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帮助患者,关心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加强患者多部位的防护,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谢绝任何患者的吃请要求,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劳动纪律方面,科室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把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患者投诉纳入到了全科质量考核指标中,逐步与每个人的效益工资挂钩。在全科逐步形成了自觉早上班,晚下班,常加班的工作秩序。

三、设备保养及安全管理工作

20__年我科制定了一系列设备保养制度、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台机器都有专人保养维护,并认真填写保养维护记录。如发生故障和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及院部,确保了全科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行。

20__年全科人员全部参加了市卫生监督所主持开展的每年一次的安全管理及防护知识培训,加强了对科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20__年全科人员在院部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业务总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基本文化理念也有明显提升。机器设备运行正常,全员尽职尽责,团结上进,人才培养及新技术开展工作也稳步推进。全科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展望未来,各项工作距院部要求和“三级医院”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

具体如下:

(一)责任心有待加强

(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引进人才的层次有待提高

(四)规范化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五)合理开发pass系统功能有待加强

(六)科室内会诊制度应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七)业务学习制度应认真落实。

总之,回顾过去,差距和不足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科室将逐步克服不足,缩短差距,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大局。和院部保持高度一致,为医院的全面建设做出放射科的努力和贡献。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4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要指导思想。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使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俗话说有总结才会有提高,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我个人在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看多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我时常想起,曾看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我端正思想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二、业务水平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用在医生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临床医生的压力大,风险高,必须医术精湛,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现代化设备应用到了医学上,绝大部分医生在给患者诊断前,要依据医技科室提供的各种报告、诊断,然后结合患者症状来下定论,这样看,医技科室才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风险系数才是最高的,生怕漏看,错看,而让自己的错误报告误导医生诊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我的工作心态丝毫不为过,对待每个患者的_光片,我不敢有丝毫懈担也正是因为压力大所以我不断要求完美,力求在技术上更精湛,不因为自己的水平低而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给医院抹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让理论辅助、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但理论与实践终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区别,很多时候面对新的病情我从书中找不到答案,一筹莫展,科室会诊大家的意见也莫衷一是,所以我就到东港中心医院求教,终于解开心中疑团,回到医院后很多同事对我的这种行为不理解,或许觉得讨教的行为不光彩吧,但我认为在学术领域里,只有无知才是可耻的,求知无罪。

在不断的走、看、求教的过程中,让我清醒认识到,目前我们医技科室仍存在大量问题,急待解决:

一、客观上:设备落后、老化,致使成像清晰度低影响诊断,片子拿出去也影响医院声誉。有时候拿着别的医院的cr片子,我的脸上满是羡慕的表情,因为片子上,病人的病情清晰可见,漏诊的几率当然会大大降低。我希望我们医院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我们长山医院既然是乡镇中的一流医院,就应该有高于其他医院的设备,先进的设备在日后一定会带给我们更高的回报,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二、主观上:科室成员水平不一,良莠不齐,又各自为政,这势必会影响工作。

首先团队意识不浓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有待于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会攻克道道难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过各种活动,听讲座学习,增强我们科室的团队意识。

其次,报告书写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医生不信任医技科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医技科室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而是形同虚设。所以在下一年里希望医院在搞业务学习时,能把一些时间放给各科室,各科室针对相应的业务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而我们科室,则可以开设一、两节如何书写规范报告的学习。

再次摄片质量不高,除去设备原因也有个别医生技术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在里面。希望院领导能充分认识到医技科室的重要性,给予我们科室更多的关注,分批分期派出去学习,倾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

最后,个别医生对患者服务态度较差,体现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总之,这一年里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在__年里所有的荣耀不会褪色,所有的遗憾都变成完美,我更期待在院长的带领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长山医院不仅仅是一流的乡镇医院,而且可以和盛市一流医院相媲美。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520__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室同志齐心合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围绕本科室的工作性质,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和科室开展情况作一系统回顾:

一、基本情况

放射科分为ct室和普放两个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1人为聘用人员,ct室2人,普放3人。获资格证书3人,放射上岗证5人具有。

医疗设备方面:ct室、西门子ct机一台、柯机激光相机一台、洗片机1台、空调3台,为了报告单的规范整洁,并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报告工作部。

普放方面:现有上海500ma及北京万东300ma_光机各一台,洗片机2台,空调1台,除湿机1台,为了报告的规范性也配置了电脑以及打印机。

二、工作开展情况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我院积极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活动,就医人员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31日”

1、普放摄片人数达到4520张,其中合医1080张,医保720

张,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2720人次,检查人次比__年增加880人次。甲片率张数3616,其符合率达到80%,乙片张数452,其符合率小于15%。诊断符合率达到70%。

2、透视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1102人次,学生1328人次,

征兵体检60余人次。特殊造影:48例。其总收入为144390元。

ct室:由(10月7日至12月30日)共接待病人338人次,总收入74360元。月收入突破2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诊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科报告。

2、提高质量不高,许多体位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技术因素,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份医生态度差,话语不够温馨,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4、与临床科的协调度不够。

5、发放报告不及时。

四、__年整改措施

1、规范书写报告,减少漏诊率。

(1)采取复签报告形式。主班医师书写报告,报告形式分描写和印象,描写部分要详细规范。

(2)当发现报告有误,需要修正报告时,必须经过两签报告医师。

(3)中午及晚上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单独发报告。

(4)复诊拍片对比必须拿到旧片对比,写出对比意见;旧片未归还,报告一律不发出。

2、强化执行评片制度,提高拍片质量。

3、建立新的借还片制度。

五、__年的工作计划

1、加强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2、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治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4、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Method: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4,82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another 8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applied routine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nagement.The basic situ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ca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6±2.16)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was 0,repeated scanning rate was 2.44%,the check waiting time was (1.09±0.26)h,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quality score (90.98±1.34)points,contrast agent leakage rate 3.66%,repeated scanning rate 4.88%,the check waiting time (1.59±1.23)h(P

【Key words】 Nnur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management; Radiology department; Quality of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53,China

与其他科室不同,放射科所接收的患者来自各个科室,每天接触的患者流动性非常大,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许多医院将放射科视为辅助机构,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又缺少护士长这一关键负责人,使得其与各科室及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放射科的整体管理[1-2]。同时,放射科护理人员所接受的系统培训不够,导致其护理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管理方式下,接受放射科护理服务,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项目主要包括MIR、CT及普通放射检查等3项。现有护理人员3名,年龄35~44岁,平均39.7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2名。其中,包括影像技术人员5名,年龄24~40岁,平均32.0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起开始启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选取2014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30~60岁,平均(44.31±2.27)岁;检查类型:MIR 29例、CT 37例、普通放射检查16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29~59岁,平均(43.98±2.08)岁;检查类型:MIR 27例、CT 38例、普通放射检查17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管理小组。成员:放射科主任1名,护理组长1名,放射科主任职责包括职责规划、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监管等。护理组长职责包括绩效考评、人员调度、技能培训等。管理小组职责包括结构重组、人员调整、制定奖惩制度、安排排班与培训等。(2)培训一体化。影像技术培训与护理知识培训一体化,开展专题讲座:①影像技术基础,包括影像设备原理、扫描与成像原理、影像读取等。②护理基础,包括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等。③其他相关知识,包括影像检查流程、急救护理技巧、抢救流程等。首先对影像技术及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做评估,然后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3)排班制度一体化。遵从护理人员与影像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原则,并充分考量人员所属部门、年龄及能力,依照新老、强弱搭配进行分组[3]。时间安排上,一线护理白班;二线护理夜班。整体排班制施行弹性原则,工作量增大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时,减少护理人员;管理小组记录护理人员联系方式,贴在值班室显眼位置,并且所有医护人员手机保持全天开机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情况分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项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放射科护理质量影响因素:(1)专业知识不足、师资力量弱。缺乏影像技术知识系统培训,只重视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科室中缺少影像技术相关书籍,医院影像护理团队多为临时组建[4]。(2)护理与影像技术管理脱节严重。护理前期准备不到位,技师与护理人员配合度不高,管理方式、排版方式、考核标准等不统一,最终使得放射科护理工作落实度不高[5]。(3)质量考核的统一性与延续性较差:发现的放射科护理问题与技师问题无法汇总,最终不了了之,问题独立而无法暴露,且反复出现,影响工作效率,放射科护理质量无法提升。自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5

关键词: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技术

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1]。胰岛素治疗是降血糖的最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多种类型的糖尿病。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和胰岛素应用的深入研究,住院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比例持续上升。不仅内分泌专科使用增加,许多非内分泌专科的应用人数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心脏、肾脏、神经内科以及手术科室。非内分泌专科医护人员是胰岛素使用的具体执行者和指导者,其对胰岛素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正确使用和治疗效果。为了了解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同时为护士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次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我院非内分泌专业40个临床科室的工作年限1年以上的中专以上学历的名护理人员,受访者均为有护士执业证书的临床护士,排除进修护士及无执业证书的助理护士、实习护生、见习护生等

1.2研究方法: 工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护士一般情况,包括科室、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层级等;第二部分为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包括胰岛素储存知识、胰岛素基础知识、胰岛素用药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等4个维度,共50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满分100分,总分≥70分为合格,任一维度得分/该维度总分≥70%,视为该维度合格。

调查方法: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调查者自行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至被调查者,让其作出独立的判断,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所调查的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对影响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测评得分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科室、有无参加专科培训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相关性。

2.1护师掌握程度较护士高,工作5~10年的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较5年以下或10年以上的高(P

2.2不同学历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层级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终身疾病,已成为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胰岛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是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前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 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必要性等特点,可改善胰岛 细胞功能[3]。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并不全部由专业的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来执行,特别是注射技能的指导,往往由初级医师及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来完成[4]。在我国,即使是医护人员,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面的认识也有限;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而邓瑞珠[5]等对基层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护理人员对胰岛素相关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及低血糖的处理均存在很多问题。

研究通过调查我院非内分泌科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现状,对影响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护理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胰岛素储存知识合格率74.68%、胰岛素基础知识合格率70.93%、胰岛素用药知识合格率72.22%,均高于其在胰岛素注射知识方面57.62%的合格率,P

参考文献:

[1]Yang w,Lu J,Weng J,et.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68.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6

二战时期,美国科学家率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它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放了一枚原子弹,其杀伤性与破坏力巨大,震惊了整个世界,令人谈“核”色变。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原子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可以危害人类的生存,但合理应用于医学却可以挽救生命,造福人类。

作为癌症中的第一杀手,肺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短短20年间,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翻了一番。在城镇地区,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因癌症死去的每3~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表明,在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增加了12万,男性从2000年的26万增至2005年的33万,增加26.9%;女性自12万增至17万。据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如果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的肺癌新发病患者将超过100万。

目前肺癌治疗是以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为主,联合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是由于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而且大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或者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而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放、化疗)选择性较差,副作用多,所以对于晚期患者,目前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较少,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总的治愈率仅10%左右。

目前针对恶性肿瘤变性坏死细胞的131碘―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已开始在医学临床应用,这是全球首个针对肺癌的放射免疫治疗药物,是各国科学家们通力合作不断致力于肺癌治疗研究的最新成果,已成为掌握在医生手中摧毁肺癌组织细胞而治疗晚期肺癌的“原子弹”。在肿瘤组织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变性坏死细胞,尤其是到了晚期。而131I-chTNT可以进入变性坏死细胞内,与其内的变性DNA(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合体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在变性坏死细胞上的131I-chTNT 分子中的放射性核素131I不断发射出β射线,其射程约2~4毫米,可以将周围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杀死,形成新的坏死区,然后再结合到新形成的变性坏死区,周而复始使肿瘤坏死区不断扩大,由内向外逐层摧毁肿瘤,加之放射性核素不断积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没有坏死组织,因此,不会与TNT抗体特异性结合,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小。它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与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对病变组织的强杀伤作用,犹如在肺癌肿瘤组织内植入了一枚带有“核弹头”的微型生物导弹,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副作用低的特点。作为肿瘤“原子弹”疗法的最新药物,其对肺癌总缓解率约为34.6%,其中小细胞肺癌约为50%,非小细胞肺癌约为33%。使用方便,可以静脉给药也可局部给药,身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经过科学家们二十几年的研究实验,131I-chTNT最终应用于医学临床,这将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也为医生选择肺癌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例如,和放疗、化疗、手术治疗相结合应用,疗效会更加理想。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肺癌患者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明天。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7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医学领域 福建省

1 前言

自1895年、1896年伦琴和贝克勒尔相继发现X射线和放射性铀以来,电离辐射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当数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历史最久、普及最广、影响最大。从图1可见,电离辐射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已发展为相对独立的X射线诊断学(包括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三大现代医学学科。这些学科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电离辐射应用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其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放射性损害的危险。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安全性与最终的诊疗效果取决于放射诊疗医师、物理剂量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的素质、医院的管理与电离辐射设备技术性能的综合水平。本文对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现状作简要的分析介绍。

* 第一执笔人:金益和,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福建省核学会秘书长。

2 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

2.1 基本情况

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公众最关注的疾病之一。我国疾病死因谱中,癌症死亡男性占第二位,女性占第三位,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00万例。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约60~70%的癌症病人要接受放射治疗。我省现有人口约3440万,现正在使用的放射治疗设备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1]。从表1可见,截止至2008年,包括部队医院在内,我省现有正在运行的放射治疗单位28家,各类放射治疗机器共103台。与上世纪80年代的5家和8台设备相比,可以说近20年来我省放射肿瘤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2 存在问题

2.2.1 取证率偏低

我国对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实行许可证制度。从表1可见,除部队医院由联勤部负责监督管理外,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的放疗设备正在运行的22家医院中有7家尚未取得或未完全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原射线装置或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

2.2.2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不够规范或实施不严格

如上所述,放射治疗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放疗医师、物理剂量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的素质以及医院的管理与电离辐射设备技术性能的综合水平。为了取得满意的疗效和保证医患双方的安全,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来加以保证。《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对放射治疗科室所必须配备的人员资格、设备配置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省卫生厅医政处“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心”的调查,全省放射治疗单位的放射物理师配备率仅为62%,放疗临床医师、放射物理师和技术员培训合格率分别为58%、80%和62%。设备配置也不能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大部分单位尚未配置,模拟定位机的配置率也只有达到70%,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放射事故的隐患。

2.2.3 设备配置水平各地不平衡

从表2可见,我省各地区的放射治疗设备人口覆盖率相差较大。每百万人口放射治疗设备的地区差高达6倍。从中也可一定程度反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

3 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是直接利用核素来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学科,不仅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而且能反映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不仅能对体内各种活性物质进行精确测定,而且对某些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核医学科已成为现代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要学科。我省设置核医学科的医院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家发展到现在的20家。

3.1基本情况

从表3可见,我省现有核医学科的医疗单位共20家,其中福州市9家,南平市为核医学科空白地区。全省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共有138名,其中70%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情况好于放射治疗学科。我省核医学科使用的核素种类较集中,使用主要的核素有131I 、99mTc 、90Sr等。有9家医院核医学科配备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有3家使用符合电路ECT,有4家使用PETCT机(其中3家配备回旋加速器)。

3.2 存在主要问题

3.2.1 全省核医学科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很不均衡,福州市就占全省核医学科数的40%,而分布在县级的核医学科只有3家,这与卫生部规定我国二、三级医院须设核医学科的要求相比相距甚远。我省核医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例如使用放射性核素种类、开展核医学诊治项目、放射性核素的用量等也与外省有较大差距。

3.2.2 与放射治疗情况相似,持有效许可证率较低。除部队医院外,截止到2007年1月,我省核医学科持有效《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证》的单位数为67%,持有效《放射工作人员证》工作人员数占65%,因此,与卫生部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3.2.3 根据2001年的监测结果[2],核医学科单位普遍存在不能严格执行放射性药物和试剂的操作规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用于放射性药物分装的操作台表面污染水平已接近或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有6家;有的核医学科的不同工作场所存在交叉污染,工作服、手表面、登记本、计算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有3家医院没有建立放射源管理帐本,不能执行放射源库专人管理制度;有3家核医学科分装操作场所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半数核医学科的放射性废物桶无放射性标志,大多数单位不能严格执行核医学的“三区”管理原则等等。

3.2.4 缺少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制度。建立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制度是降低患者与受检者电离辐射受照剂量、提高诊疗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国外和我国的部分省市已将核医学影像与应用质量控制列为政府监管项目,而我省除极少数核医学诊疗机构自行开展简单的质控检测外,尚未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监管规范与制度。

4 X射线诊断学

X射线诊断学也称为放射学,是电离辐射最早应用于医学而创建的一门学科,其在电离辐射应用乃至于医学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图1可见,现代X射线诊断学是电离辐射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影像学、电子加速器、核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相结合,包括介入放射学在内并具有多种分支学科如CT(X射线计算器断层摄影装置)、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R(数字摄影)、CR(计算器摄影);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显像装置)的一门全新的医学学科。可以说,没有放射学就没有现代医学。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介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3号的大型医用设备目录,在我省医疗部门普遍应用并受到医患双方广泛重视的CT机的情况。

4.1 基本情况

我省目前正使用的CT机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福建省现正在运行的CT机有132台(包括部队共140台),其中二手机32台,占24.2% 。根据全省CT应用质量检测结果[3],一手机除国产机阿尔派外全部初评合格,初评合格率为98%。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二手CT机台数。

二手机初评合格率为90.7%,经整改后仍不合格被责令淘汰1台。其中厦门市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CT机数量最多,为7.3台/百万人。132台CT机中,SIMENS和 GE公司生产的占60%以上,其余分别为岛津、日立、东芝、Picker、Elslint、Technicare、阿尔派公司生产。

4.2 问题

4.2.1 部分地区二手CT机所占份额过高,超过50%。

4.2.2 CT机的地区分布如其他大型医疗设备一样,分布不均。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CT机数量地区间最大差3.7倍。

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电离辐射属于高度危害的致职业病因素。自1896年X射线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致力于发展这项事业的先驱者们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为我们安全利用电离辐射造福于人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完整的放射卫生的理论体系和放射防护技术标准。其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限值,是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的最重要的电离辐射基本标准之一。IAEA、ICRP、UNSCEAR等国际组织都有相应的推荐限值标准,世界各国也参照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各国政府为保证标准的执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甚至于专项法律。现在可以说,涉及电离辐射工作既是最危险的工作,也是最安全的工作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们参照各个时期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尤其是“九五”以来,参照《电离辐射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与卫生部长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监测。表5、6、7分别是2002年和2006年的监测结果。从表可见,全省医学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值,因此我省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工作人员是安全的。

从表5、6、7可见,尽管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都在安全范围之内,但不同工作类型的人员所受剂量因处理辐射种类、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不同而不同,核医学科的人员受剂量最高。另外,同一工作类型因设备质量、防护条件、操作和管理水平不同,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医院等级越高,平均所受剂量就越低。

从表5还可看出,我省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较低,不足50%,与国家规定的所有放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相去甚远。

6 总结

综上所述,我省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有飞速的发展。但从表8可见,我省医用电离辐射设备每百万人平均拥有量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指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的医疗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表8所示的数据说明我省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水平与我省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全国第6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全国范围,福建省是属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起步较晚,底子薄、欠帐多的地区,近年来尽管发展较快,但跟不上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步伐也是可以理解的。

(2) 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还延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尤其是使用放射性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许可难、手续烦、管理部门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例如,核医学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卫生、环保、药监、技术监督等,各部门管理规定条文多不胜数,相互矛盾之处也不鲜见;一台CT机需要办理的证件仅在卫生行政部门就有4种,再加上技术监督、环保部门等,令使用或申报单位无所适从。再如,时至今日全省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早已今非昔比了,加之以前被认为贵重的“大型”放射性医用设备,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早已成为受检(治)者普遍可以接受甚至被认为不可缺少的常规诊治手段,而有关部门至今还在坚持引用多年以前的“大型医用设备”的按人口分布的配置规定来进行行政许可,这样难免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需求相悖。

注:WHO医疗保健水平定义: 平均每位医生服务人数小于1000人为Ⅰ级,1000~3000人为Ⅱ级,3000~10000人为Ⅲ级,10000人以上Ⅳ级.

(3)电离辐射医疗应用单位的观念偏颇,总认为设备配置要“一步到位”,设备价格越昂贵、技术指标越高、配置越复杂就越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X射线治疗机配置情况,我省只有光前医院配置一台,其他医院都不屑一顾,全省每百万人平均仅0.03台,而世界上即使是医疗保证水平Ⅰ级,经济高度发达地区还有2.7台。部分单位主管人员在配置放射设备时不是从实际需要和本单位的技术水平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如配置医用加速器一定要进口的,射线能量要15MV以上的。实际上,对于一般医院而言,能量6MV射线使用率超过96%。这种偏颇的配置理念无形中造成了电离辐射应用“门槛”的提高,影响了电离辐射在我省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先后公布并实施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程序》。上述文件明确规定,卫生医疗机构必须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放射诊疗项目。但至今,我省尚存在正在进行放射诊疗工作的医院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这不仅存在严重的医疗事故隐患,而且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管理体制上原因也有行政监督和技术服务不到位、医疗机构与医技人员不重视或不配合等原因。今后应理顺管理体制,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加快发展福建省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益和, 翁振乾, 郭进瑞, 黄海潮. 福建省放射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 (6): 47-48.

[2] 郭进瑞, 翁振乾, 黄丽华, 方国秋, 金益和. 福建省临床核医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01, 10(1).

[3] 黄海潮. 福建省CT机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2000,9(2).

[4] 林美榕, 黄丽华, 徐利亚, 赖苏克, 陈纪溪. 福建省200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J].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1, 2(23): 89.

课题组成员:

1. 金益和,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福建省核学会秘书长。

2. 魏伟奇,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放射卫生分会会长。

3. 陈新弟,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放射卫生科科长。

4. 翁振乾,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8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9

关键词:射箭;制胜因素;内涵;解析

中图分类号:G8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127-07

Theory Analysis on the Archery’s Winning Factors

WANG San-bao1, LIU Da-qing2

(1.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 and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ondon Olympics, 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 deduction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winning factors of the archery event. It reckons that the winning factors include accurate, stable and fast.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for accuracy is the accuracy in the shooting point, forcing, judgement and control.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of accurate is the stability in techniques, physique, psychology and apparatus.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for fast is fast in shooting, fluent and simple in techniques, fast in adjusting, fast in mind changing and fast in shooting mind state.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accuracy is the core, st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fast is the critical factor. They are constraining, reinforcing and integrating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archery;winning factor;connotation;analysis

射箭项目的制胜规律历来受到中国不同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在不同的时段依据项目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了视角各异的探索与研究。郭蓓依据射箭竞赛规则的变更把射箭制胜规律总结为:1987年前(轮赛制)的准确性、稳定性;1987年后(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1992年(奥林匹克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竞争性;2000年(新奥林匹克淘汰赛制)的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竞争性、流畅性[1]。石岩在研究韩国射箭运动特点也提出:韩国运动员技术特点在于“快节奏的发射与持续的背肌用力”,并且强调快打已经成为射箭运动发展的一个确定不移的趋势[2]。何洋等也在其优秀射箭运动员选材研究中提出:射箭项目特征集中表现在准确、明快、稳定三个方面[3]。然而诸多学者的研究仅仅是从宏观总体上去做规律性的概括描述,没有做系统、微观可操作性的具体分层研究,因而削弱了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制胜因素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核心,对运动训练及竞赛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2008年中国取得历史上首枚射箭奥运会金牌,但仍面临着整体运动实力不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在制胜因素的构成及内涵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模糊与不准确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射箭运动训练理论,给中国射箭运动可持续发展、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对射箭项目的制胜因素进行再认识与再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射箭项目制胜因素。

1.2研究方法

1.2.1录象分析法针对本课题研究需要,观摩04、08、12近3个奥运会周期的射箭世界大赛及国内大赛的视频资料,并对比赛中中外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指标的运用进行统计、反复比对与图像解析,确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制胜点,为本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就研究确定的射箭项目的三个制胜因素“准”、“稳”、“快”及每个因素的构成及内涵制成问卷发放给伦敦奥运备战的12名国家队教练员,在确定的时间内进行回收,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教练员对三因素确定的准确性持肯定态度的占98.70%,对各因素构成及内涵解释的专业性及准确性持肯定态度的占95.40%。所制问卷在发放前提请专家对问卷效、信度检查,效信度高。

2结果与分析

2.1制胜因素的概念制胜因素是运动员之间取胜的要素,通常每个项目的制胜因素不仅仅只有一两个,而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制胜因素群,不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

2.2.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总体构架射箭竞赛的理想状态是运动员的每支箭都能命中10环,因而其终极制胜因素就是“准”。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要想使箭体准确的命中预定的箭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其一,飞行的箭体在飞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稳”的飞行状态;其二,飞行的箭体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快”的运行速度,即使有一定外力干扰,也不会影响其飞行线路。射箭是由运动员借助弓、箭器械完成的,箭“准”的着靶、“稳”的飞行状态,“快”的运行速度,是由运动员操作器械实现的,因而“准”、“稳”、“快”这三个因素必定是借运动员的运动人体科学特点和弓箭器械的构造特点以协同多维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体现在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运动实力的发挥上,即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在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器械等的特殊要求上。

本研究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对射箭项目特点深入理解与剖析的基础上,经大量专、行家访谈与问卷调查后进行多轮修改与跟队反复论证,将射箭制胜因素提炼为“准”、“稳”、“快”三个字,同时赋予不同的因素以不同的深刻内涵,构建出如下射箭制胜因素总体框架。(图1)

图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总体构架

2.2.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的内涵

2.2.2.1“准”

1)着点准确,命中高环。在奥林匹克淘汰赛中,运动员命中高环(9、10环)特别是命中10环的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每一轮比赛结果的胜负。目前,18支箭的淘汰赛,男子成绩多在170环、女子多在168环以上,这就意味着平均每箭男子必须在9.44环、女子在9.33环以上[4]。竞争双方常常在比赛中打成平局,最后需要加射才能决出胜负。而在决赛中,运动员连续准确射高环箭的能力往往就更成为争夺冠军的关键能力,任何“远箭”都可能导致全局崩溃,可以说冠军是建立在零失误的基础上。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的男子团体决赛中,韩国队战胜意大利队就是凭借了他们的10环实力,在27支箭的较量中,韩国队射出15个10环,10环率达55.56%,而意大利只射出8个10环,10环率为29.63%,仅是韩国队的一半多一点。2001年第41届世界锦标赛上的男子决赛中,韩国队延正基的夺冠也是靠其10环能力,在12支箭的决赛中他射出了7个10环,10环率58.33%,5个9环高环率41.67%。韩国优秀女运动员朴成贤个人赛单轮144支箭最好成绩为1405环,其中10环率达89.3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在1/8赛、1/4赛、1/2赛就是凭借至始至终的高环箭赢得最后胜利。下列几个表是张娟娟在2008奥运会上和韩国运动员对阵的数据统计情况(表1、2、3)。

表1数据表明本局比赛张娟娟高环值箭9支,几率为75.00%,朱贤贞为8支,几率为66.67%,张娟娟高出8.33%。而在本局比赛中张娟娟的10环为4箭,几率为33.33%,朱贤贞分别为3箭、25.00%,张娟娟分别高出1支与8.33%。在对阵尹玉姬一局中(表2)张娟娟发挥更为至上,高环箭12支,几率100.00%,10环箭7支,几率58.33%,而尹玉姬则是高环箭10支,几率81.67%,10环箭3支,几率25%。二者分别相差2支与19.33%,4支与33.33%。而最后与朴成贤的决战中(表3),虽然朴成贤的10环箭高出张娟娟分别为2支与7.34%,但张娟娟的高环超出朴成贤3支与25.00%,从而最终张娟娟以一环优势拿下女子个人赛金牌。

“准”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每一局的比赛过程中要零失误。也就是运动员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不能够出现远箭与脱靶箭,只要出现远箭与脱靶,基本上这一局没有挽回的余地。在局胜赛制下,2010年射箭世界杯上,韩国首次参加美国第三站,以女子一二三名,男子一二三四名的成绩再次证明无论规则怎么改变,其霸主地位的不可撼动性。其中他们的制胜体现就在于不跑远箭、不脱靶与打高环这几点上。显而易见,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准确率”的制胜地位无可替代。下面就以下4个表格(表4、5、6、7)简单剖析一下近年奥运会与亚运会比赛的基本成绩,使人们对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准确率的变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上面的表4、5、6、7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趋势,排名赛中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前三名的射箭环数成绩呈绝对增长趋势。女子团体奥运会28届比27届前三名增长均值为29.30环,人均增长9.80环,女子个人前三名均增长值为9.70环。女子团体亚运会14届比13届增长均值为98.30环,人均增长32.80环,女子个人前三名增长均值为31.70环。以上数据表明在射箭世界大赛的排名赛中,运动员的准确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在淘汰赛中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都呈现出略为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淘汰赛的心理压力较大以及比赛箭支较少有关。但如果排出天气原因,且从第一名的成绩与成绩的密集概率上看,应该说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以上数据足以表明射箭竞赛中运动员射准的重要性,可以说“准”是射箭竞赛制胜的核心。

2)用力准确、技术标准。事实上“准”在字面是一个结果性描述和比赛的外在表现,即射中环靶的正中黄心为“准”的最高境界,这是现代射箭竞赛“准确”的外在制胜要求。“准”更深刻的内涵是,技术用力的准确性,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标准性。在生物力学、解剖学上的射箭技术用力的准确性概括起来有,力点准确、力线准确、力面准确、力量动态均衡这四个方面。首先射箭力量的传递是以不同人体关节为中介的,力点准确是指不同的关节点在用力的过程中,无论是与器械的触点也好,还是内部身体的不同各环节之间的力量传递的触点也好,要固定不变,且范围小并集中。这样用力的感觉就清晰,细微的变化较易体会,力量传递也会集中且稳定。力点准确是力线准确、力面准确、用力均衡的重要基础。力线准确就是射箭用力始终以直线对称力为标准。水平力线始终与靶心正对且垂直于靶面。垂直力线贯穿运动员躯体主干,垂直于地面。力面准确就是水平力线和垂直力线在固势与持续用力、到撒放、到姿势保留,直至箭中目标靶的一段时间内,最终归位于射箭面内并互相垂直构成强有力的十字支架形。用力动态均衡是指推弓腕点与钩弦点移动的位移在单位时间内相等,且推、拉力变化一致、缓慢、单纯、柔和、绵延不断。

技术标准体现在运动员技术完成过程中技术环节的固定,每一环节的标准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如:每次拉距必须非常准确,一般拉弦距位于25~30英寸之间,否则信号片响节奏就会乱,运动员对发射的时机判断不准确而出现发射提早或延迟现象,后续的技术环节也随之提早或延迟而引起技术动作变形,最终影响射准。

3)判断准确、时机恰当。比赛中对于射程距离判断的准确性、对风速大小、风向感知的准确性、良好发射时机捕捉的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对瞬间比赛机遇把握的准确性,如对手打一个远箭时,抓住机遇打一个10环以扩大胜势。对自身状态、器械情况、对手的状态的了解细致与否,以及比赛环境控制的准确性、射箭过程中内外力转换衔接的准确性,心理与体能和技能三者相结合的准确性也是“准”的深刻内涵。

4)控制准确、转换到位。射箭竞赛并非以单支箭的成绩决高低,而是以多支箭的累积环数成绩区分胜负。在淘汰赛中是对手之间进行轮射,要求运动员必须在发射的过程中集中全部身心力量,而在发射间隙,等同伴或对手射的时候迅速放松以节省能量。这种身心激活程度与休整的转换,放松与集中程度的控制必须非常准确到位,收发自如,才能至始至终以饱满的精神参赛而打出好的成绩。对应激事件的控制必须准确,对一支箭的节奏、一组箭的节奏、一场比赛的节奏控制也必须准确,运动员才能把整个比赛掌控于自己的手中。

2.2.2.2“稳”射箭是一项比技术熟练、姿态定型、运动幅度与身体结构相协调的高精度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在整个动作技术完成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肢体晃动,甚至震颤都可能会导致箭的着靶点有较大偏差,从而可能出现“远箭”或者“脱靶”的可能。在发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等学科原理,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法,利用人体的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以及内外负荷构架一个稳定的运动肢体,并把这种稳定的肢体保持到所射出的箭中靶为止。射箭比赛是累积多支箭的总环数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仅仅是偶尔的单支箭的成绩好,是一定不能打出总成绩的高环值,反而极有可能被早早淘汰。射箭从来不缺高水平,缺的是稳定的高水平。

1)技术稳定、动作规范不变形、节奏一致。“稳”首先必须要求运动员具备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发挥高度稳定、规范射箭技术的能力。因为在一对一的淘汰赛中,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会紧张,这种紧张有时候甚至会到达极点。这时候稳定、规范不变形的技术将变得极为重要。技术上的任何微小失误,在紧张的状态下都将会造成重大的失误,并有可能导致小肌肉紧张。虽然运动员在排名赛中发射的时间不稳定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淘汰赛时肯定会出问题。因为运动员承受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增加了,使技术上的任何微小毛病都变得严重,如发生浅钩、底部的手指滑动、发抖、发射时不稳定、瞄准动作过于僵硬、弓倾斜或不稳定等。“稳”在技术上体现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于技术的时间、空间参数标准控制自如,不同箭支的误差达到最小化,保持不同的运动技术环节的运动参数高度一致。如运动员在完成每支箭时的拉弦距一致,其骨骼、肌肉、关节的支撑状态基本相同,每次神经反射弧时间相同就能使箭出发的初速度一致。保持箭巢(箭尾与弦的触点),与瞄准眼瞳孔中心的垂直距离即靠弦距不变,就能保证射角不变,从而保证箭在X轴上的着点散布集中。另外射箭时运动员必须保持用力基线(持弓臂的前撑力与拉弓臂的后拉力构成的一条直线)、瞄准线(瞄准眼的瞳孔中心、弓弦在眼侧边缘上的某一参照点、准星中心点、靶黄心某一点,这四点连成的一条直线)、箭道曲线(箭飞行的质心轨迹线)同时重合在射箭面上(弓平面与地面垂直且与靶面也垂直的平面)从而保证箭的着靶点在Y轴上的散布集中。节奏一致是指运动员发射的不同箭支之间、不同箭组之间,整个比赛中的每个技术环节表现为运动幅度一致、时间一致、路线一致,这样不同技术环节的轻重缓急就错落有致,运动节拍鲜明,技术动作易自动化。

2)体能稳定,持续发射能力强,有氧耐力好。体能的良好,有氧能力强是射箭竞赛稳定发挥的坚实基础。因为射箭是以重复单调的多次推拉弓为特点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肌体的有氧耐力要求较高,要求运动员具备持续发射高质量箭支的能力。淘汰赛的紧张会使运动员的心理与生理能量有一个较大的消耗,特别是大脑容易疲劳、不易恢复。在淘汰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到达140-160次/分是很常见的,频繁的屏息动作会使大脑动脉缺血导致供氧问题,甚至在发射时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产生技术思维混乱。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高级别体能消耗方式,高水平的有氧耐力素质不仅有利,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是运动员获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可靠保障。没有良好的体能,良好的肌肉耐力,运动员控弓能力就会随着比赛的向后推移逐渐减弱,稳定性下降。能否至始至终保持充沛的体能,以适宜的兴奋状态完成射箭比赛是射箭竞赛制胜的一个重要方面。

3)心理稳定、抗高压、抗强干扰能力强。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奥林匹克淘汰赛这样的竞赛环境下成功参与比赛是极为重要的。高水平的比赛除了拼完美的技术与体能发挥以外,更要落实到有一个超凡的比赛心理。如今的奥林匹克淘汰赛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与比赛计划,也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心理受到干扰甚至严重干扰是根本不可避免的。观众的噪音、播音员的声音、对手成绩信息与运动员自身的每一箭的成绩的即刻出现、教练员、同伴的肢体语言与表情、突然变化的天气等等,都可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心理的不稳定。心理的微小波动在技术上就会有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到技术各个环节的稳定性、流畅性和一致性,乃至影响运动员的精准度。淘汰赛中单纯技术优势,不能保证绝对的取胜,关键的时刻的抗高压、抗强干扰能力已经成为评判一名运动员是否高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并不难,难的是稳定的高水平,而心理稳定就是稳定高水平的重要表现。

4)器械装备稳定、与技术协调。高科技、高质量的新型的弓箭器械、适宜合体的服饰与护指套及护弓绳等配套装备,也是射箭运动获得稳态制胜点的客观条件。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必须与器械协调一体,器械也应和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相吻合。同时不同器械部位的稳定搭配也是制胜的重要基础。

2.2.2.3“快”

1)发射快捷、瞄时较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比赛规则中没有对比赛时间的特别限制,加上比赛的竞争程度较低,“快”字在射箭竞技运动中提及不多。在人们的概念中,为了使肌肉获得最大的稳定性,从固势到撒放的最佳时间为必须3~4 s,为此射箭动作形成了开弓、停顿、瞄准、在3~4 s后撒放的模式。这种技术使射箭动作繁杂、抢拉、耗时、费力,不仅破坏了射箭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而且过长的开弓时间容易造成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过度消耗。

随着射箭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打单支箭的时间愈来愈短。2010年4月1日的射箭局胜制的开启使运动员打单支箭的时间,个人与团体都由原来的50 s缩短到20 s,团体比赛还包括换人的时间1~2 s,也就是运动员要在18 s左右完成一支箭。无论是现代射箭竞赛制度的要求也好,还是射箭运动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也好,运动员必须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把手中的箭运用最为有效的技术发射出去,并准确的命中目标靶的靶心。这使得运动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简化处理射箭技术环节,去掉不必要的多余技术动作,把原来割裂的技术动作融汇为一个整体,简化为一个边开弓,边瞄准,边加力的过程。这一改变不但加快了动作节奏,缩短了比赛时用,更重要的是减少开弓过程中的停顿发力这一多余动作,使整个射箭动作一气呵成。

韩国的研究发现,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只能保持3s。我国大量实践也证明,就大多数射箭运动员而言,从拉满弓到撒放,最适宜的时间为3 s左右。韩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1 min内,毫不停顿地射6支箭,运动员能较好地保持动作一致性,箭的飞行速度也趋于一致,而在5 min6支箭,则发现箭速很不一致。下表(表8)为3名高水平射箭运动员A、B、C在150 s射3支箭与30~50 s射3支箭的箭速统计表。

表8不同时间内出箭的初速度数据统计

从表8可以看出,150 s射3支箭的初速度差异较大,而30~50 s射三支箭的初速度差异较小,非常一致。射箭比赛中,箭速的一致与否与着靶点密集度有很大关系,运动员在训练中求“准确一致”,其中也包含着箭速的一致。快速发射从理论上看也优于慢射: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比赛的特殊环境下瞄准的时间过长,会造成精神的进一步紧张,同时大脑中极易产生杂念,导致注意力分散,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使用力肌肉僵硬,出现颤动现象,导致弓、身体的稳定性降低。而快射可以简化动作与思维的程序,使大脑不受太多的意识的控制,能使运动员静心,平气的完成基本技术过程;二、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瞄准的时间过长使运动员憋气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容易造成大脑供血障碍,神经易于疲劳,身心能量消耗过大,眼睛模糊,导致动作稳定性下降。而快打则节省比赛时间,节省运动员的身心能量,使运动员的体能和精神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三、从运动技术的角度来说,快射有利于动作的简化、减少动作环节,提高了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并增强动作的节奏性。

世界优秀射箭运动员一般都采用快射技术,并且一支箭、一组箭的时间相当精确,节奏把握很好。美国的麦金尼、巴尔斯的瞄准时间都在3 s以内,在比赛中箭与箭之间的平均时间误差只有0.47~0.61 s之间。韩国神射金水宁的发射时间在0.8~1 s左右,是世界迄今为止最快的箭手,而且在比赛中的箭与箭之间的误差非常小,人们称她为机器射手。(表9)是部分世界高水平射手的发射时间统计。

从上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欧美的高水平射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射单支箭的速度都在2 s左右,11名选手的单支箭发射的均值为1.6~1.9 s之间。相比较而言中国运动员的发射速度比韩国和欧美运动员的发射速度要稍慢一些,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的稳健风格与瞬间捕捉瞄准时机的滞后性特点。

2)技术简洁、流畅。运动员发射时间的“快”仅仅是射箭竞赛的外在特点,而其实质的要求在于运动的内在用力协调与技术娴熟,以及运动员对各技术环节的把握准确到位。“快”最完整的内涵在于技术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快捷性的统一,最终体现运动员对射箭技术动作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1)简洁。所谓技术简洁,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射箭技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技术标准,按照最简单、最原始的要求来完成,没有任何多余、错误动作。技术动作复杂,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同时会增加技术完成过程中用力的复杂性。这样会造成躯体稳定性降低,运动员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动作调整,影响技术完成的质量。技术简洁要求去掉不必要的多余动作,动作技术环节线路清晰明了、用力干脆果断。但动作简洁不等于技术动作的不完整,任何违背规律而简省技术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都是不容许的。

(2)流畅。所谓技术流畅,是指在运动员在完成一次发射的过程中,从站立-搭箭-钩弦与推弓-定神-准备(举弓)-开弓-满弓后固定-持续用力-瞄准和推弓-撒放-动作暂留-反思,这12个技术环节是前后相继,环环相扣的一个完整的技术链,任何一个环节的瑕眦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较大偏差。因而对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把握必须准确、到位,特别是环节与环节之间应连接自然,过渡顺利,用力连续均匀不间断。用力时尽量减少外来力的干扰,而多借助惯性和自然力。整个技术链在完成的过程中浑然一体,动作一气呵成,不出现停顿、回复、断裂的现象。运动员完成动作时运用身体最适当的部位,并将运用的部分减少到最低程度,转换动作时自然,不勉强。从外形来看运动员的动作表达潇洒、肢态轻松、舒展大方、行云流水,任何环节都不出现迟疑犹豫的现象。动作意识果断,动作线路清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的动作环节。但技术流畅与快打的内涵是有区分的,动作流畅是对整过技术过程的熟练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来要求的,而快打是对于射箭的瞄准时间与撒放的时机而言,是射箭技术完成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流畅的射箭技术应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动作的流畅是定性的描述,而定量的表现是在完成一整套技术的时间数值上面。快打和动作流畅是实现准确性的一种手段。这两种要求的技术部分是不一致的,流畅是针对的整体技术均衡性和稳定性而言,快打则仅仅指的关键技术而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不同技术环节使用的时间少,必然是总体时间少,这里主要体现在快打上,快打是流畅的表现,流畅是快打的结果。实践中运动员不能一味追求快而陷入盲目的速度,不顾及动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应变快、思维转换快,进入发射状态快。射箭竞赛中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竞赛环境复杂多变。运动员的及时应变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必须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赛环境。如若风力、风向改变,就应快速判断瞄准区域。上一箭打了远箭,应及时用望远镜观看箭的落点,快速分析出远箭的原因,迅速调整技术。不同箭之间的休整状态与发射状态的转换速度快,再次集中注意力快,出现意外事件时(如器械故障)做出决策的速度快等,都是“快”的丰富内涵。

2.2.3射箭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射箭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让箭准确地命中十环靶域,一切运动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准“。所以“准”是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的集中描述,是射箭竞赛的核心制胜因素,一切其他“引致”因素都是为“准”服务的。在“引致”的两个因素中,“稳”是首先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射箭竞赛中,不能保证相关发射系统的稳定性,相关技术、体能、心理等的稳定发挥,完美复制每一支箭的运动技术过程,那么“准”就无从谈起,可以说“稳”是射箭竞赛的基础制胜因素。其次是“快”,快是“准”的基础,是射箭运动的关键技术环节,但是必须在“稳”的基础上的“快”,快不是盲目的发射时间的缩短,而是技术熟练的外在表达,是技术简洁、流畅的时空必然结果。没有“稳”的“快”是无效果的“快”,从而最终也不能达到“准”。“稳”不是静态的稳定而是动态的“快”中的平衡,无“快”的稳定是低质量的稳定,同样会影响射箭的中靶结果。

“准”、“稳”、“快”三者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交融的。“快”受“稳”的制约,同时也有一定内在的极限,并促进稳定机制的巩固与提高。“稳”与“快”共同构筑“准”的基础,共同支撑“准”的形成,运动员在射箭的过程中稳定性愈好、快射的质量愈高说明射手的基本功越好,这样比赛中射准的可靠性与成功率就愈高。而“准”又反过来促进“稳”与“快”的形成,使射手获得良好的、稳定的竞赛心理,建立高度的自信心,从而使得运动员的比赛更为从容自如,系列比赛节奏、技术、体能、心理发挥更为稳定,动作完成过程更加流畅、娴熟,比赛成功率更高。

综上,射箭项目竞赛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准”是核心,“稳”是基础、“快”是关键。

3结论

1)射箭项目制胜因素是借运动员的运动人体科学特点和弓箭器械的构造特点以协同多维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在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器械等的特殊要求上。

2)射箭项目制胜因素由“准”、“稳”、“快”构成,“准”是核心因素,“稳”是基础因素,“快”是关键因素。其中“准”的内涵为着点准确、用力准确、判断准确、控制准确;“稳”的内涵为技术稳、体能稳、心理稳、器械稳;“快”的内涵为发射快、技术流畅、简洁,应变快、思维转换快、进入发射状态快。“准”、“稳”、“快”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06,27:64-70.

[2] 石岩.射击射箭训练新理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64-65.

[3] 刑文华,等.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860-861.

[4] 黄晓阳,胥洪晏. 论新奥林匹克淘汰赛制下我国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32):96-98.

[5] 金春植.2008年北京奥运会韩国女子射箭队实力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2-84.

[6] 张秀丽,刘卉,刘学贞.射箭技术评价指标的综合研究[J].体育科学,2008,12:21-38.

[7] 冯建中.开阔视野 拓展空间 完善体制 创新机制 实现射击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中国射击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调研报告[R].体育文化导刊,2009,9:1-6.

[8] 范凯斌,王卫星,李宗浩.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9-113.

[9] 王霆, 王德堃,邓兴国. 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疲劳研究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 2010,30(2):64-69.

放射科年终总结篇10

1BRGRT诞生的背景和依据

任何一种新治疗策略的提出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必然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那么,我们提出BRGRT放疗策略的依据何在呢?

1.1当前对“个体化”精确放疗的迫切需求,是BR-GRT产生的“原动力”。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放射线剂量的计算及精确投照的控制能力显著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放疗的核心目标“治疗增益比”已经最大优化。随着癌症疗效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人们对副作用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现实面临的问题是:不仅不同患者的同一类型肿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在放疗过程中敏感性也呈动态性变化;当然,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对射线的反应也会显著不同。所有这些敏感性的差异和放射应答的变化,对放疗剂量的要求必定不同,因此,为实现“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需要“个体化应答引导的放射治疗”。

1.2随着对放射生物学应答研究的深入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使得“应答引导的放射治疗”有了可能。当今生物学是本世纪发展最快最有成效的学科,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及代谢组等一系列组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诸多生物学现象和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入,积累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层出不穷的影像功能、分子诊断技术(CT、MR、超声、光学等)已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与实验室技术逐渐接轨,这势必在未来与放射治疗“精确本质”事件“DNA”事件完美结合。同样地,分子生物学带动了放射生物学进步,对放射引起的早期应答,细胞增殖、乏氧以及固有放射敏感性等核心问题均有了新的认识,相继筛选出了一系列较为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ATM、ADR、γ-H2AX、MDM2、Bcl/Bax等已得到临床试验的初步验证[4]。至今,人们对放疗引起的分子、细胞、组织和系统各层次的生物应答均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所有这些成果都为BRGRT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

1.3放射物理和生物成像技术的进步为BRGRT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以功能影像、分子成像、代谢成像等为代表的生物/生理成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成像,可将组织细胞内所有的生理、生化、代谢及信号转导过程通过影像技术而“可视化”,使我们得以适时动态获取活体内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生物学信息。同样地,放射治疗物理学也远超出“放射”这一狭小空间的发展,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在高能物理、数理模型、智能定位、剂量计算、大数据平台质控等临床应用理念上已使得放疗更加精确,随着对BED、EUD、α/β、TCP和NTCP等临床物理计划设计概念理解深入,使得所有生物学信息有可能转化成放射物理学优化手段[5],后者永远是放疗的最终执行者。综上所述,BRGRT这一新的放疗模式既有临床上的迫切需要,又有了生物学知识的储备,尤其是现代放射物理和影像技术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使其具备了可行性。因此,可以相信BRGRT必将进入临床,成为未来放疗的主流模式。

2应答引导的放射治疗(BRGRT):概念、特征及现状

基于放射线作用于肿瘤和人体正常组织所致的各种放射生物学反应,实时、动态调整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和组织敏感性修饰等,以获得真正个体化的最佳治疗增益比。具体来讲,放射生物学应答包括①分子水平的反应,比如DSB,ATM、ATR、γ-H2AX,以及早期反应分子如Egr-1、c-fos等;②细胞水平的反应,比如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增殖速率及细胞周期改变等;③组织器官水平的反应,包括体积的变化、炎症、水肿、纤维化等;④整体水平的应答,包括各种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α、TGFβ整体表达水平的改变等。可以看出,放射应答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的,既包括了肿瘤组织也涵盖了正常组织,既包括了早期的急性反应也包含了晚期组织反应,既有局部的也有全身的。基于以上放疗应答,对放疗的反馈优化包括了①放疗计划本身的优化,包括同一靶区内不同敏感性部位的剂量绘画技术;剂量分割模式等。②对肿瘤组织的放射增敏剂,以及对正常组织的放射防护因子;比如,对胸部放疗的患者,基于TGFβ和肺纤维化损伤的密切相关性,依据患者外周血TGFβ的水平,采取相应措施阻断放疗肺纤维化的发生。③基于放射引起的分子改变所实施的靶向治疗,以及基因放射治疗等。这里指出了应答如何引导放疗,不仅仅是放疗靶区剂量分布的优化,也包括对肿瘤组织的增敏和正常组织的保护,以及分子放射治疗,全方位地修饰放疗过程,BRGRT有可能在未来做到治疗增益比最大化。BRGRT不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更是一个全新的放疗理念,其流程始于放疗开始的第一次分割剂量或几次分割剂量之后,贯穿于整个放疗进程,不同的优化手段可在不同的放疗阶段介入,总之,整个放疗进程的每次分割都应该不同,有所区别,根据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不同应答而动态优化。

2.1BRGRT的优势和特点应答引导的放疗是在自适应放疗(AR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念,在放疗优化的依据和内容上更进一步,更强调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综合,尤其是注重实时动态放疗过程和整体性,更加接近医学的终极模式(P2医学),即个体化(Person-alization)医学和预测医学(Predictivemedicine)。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实现了生物学上的个体化,也做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个体化;也可根据无创、有创的生物和生物医学临床海量信息做到转化为实时物理剂量预测性ART物理治疗。

2.2BRGRT特征①信息综合化。该模式充分利用来自于人体的多个层次的信息,即放射线引起的一系列“应答”,非侵入性无创获得关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也包括生理、生化的,既有全身也有局部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利用科学的手段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放射治疗的优化策略。②通常情况下,利用分子标志物“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RGRT避开了这一瓶颈问题,它不考虑肿瘤的缺氧状态、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背景,直接以放疗引起的最终结局:细胞死亡的比率及分布情况来修饰靶区剂量的分布。③技术集成化。值得注意的是,BRGRT最大优势在于它融合所有可能的优化手段,贯穿整个放疗过程,不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环节,放疗计划的优化,放疗实施中的质量保证,肿瘤和周围危险器官的放射敏感性修饰,科学地利用各种物理和生物的手段,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放疗优化技术的集成化。④疗效最优化。这一放疗模式综合了所有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各种放射反应,真正实现了个体化技术,同时也最大限度利用了最系统全面的优化手段,必将给患者带来最大利益,副作用最小,疗效最佳。

2.3BRGRT现状回顾当今放疗现状,并结合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工作实践,BRGRT的理念已初露端倪;在近15年率先开展的鼻咽癌精确放疗过程中,我们一贯坚持探索的多次计划模式,即在放疗过程中,MRI动态观察病灶体积变化,依据病灶大小重新勾画靶区并修正放疗计划,以达到不遗漏靶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危险器官。经过多年的大量工作和系统的研究,我中心已总结出放疗中鼻咽癌病灶变化规律,并据此初步探索出最佳的修正计划时机。我们的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靶区覆盖率100%,正常组织剂量降低15%,放疗反应减轻40%,局控率99%,5年生存率90%[6]。胡超苏等观察了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的靶区解剖及剂量分布的变化,18次分割放疗后重扫CT,比较新老计划在新CT的剂量和靶区体积,结果发现,双侧腮腺体积比初始缩小6cc左右,新计划腮腺剂量下降2.57-2.97Gy;同样其他关键器官剂量也有明显变化,相比老计划,新计划中脑干剂量由6.51Gy降至0.08Gy,脊髓由7.8Gy降至0.05Gy。据此,他们得出结论:鼻咽癌放疗中根据病灶体积变化进行的再计划可以更好地保护腮腺、脊髓和脑干等危险器官[7]。EricK.Hansen等分析了13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再计划的靶区和危险器官的剂量变化,结果提示,再计划可使病灶和高危临床区的剂量提高0.8-6.3Gy和0.2-7.4Gy不等,脊髓和脑干的最大剂量下降0.2-15.4Gy和0.6-8.1Gy[8]。JamesMechalakos等采用每周一次CBCT的办法观察了1例复发鼻咽癌颈部巨大包块的缩小对脊髓剂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纯的病灶缩小对脊髓剂量分布并没有太大影响[9]。Y.Zhang等观察了放疗再计划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作用,初步观察了多程计划治疗模式在肺癌治疗的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投照剂量,也最大限度保护了正常肺组织[10]。分析以上鼻咽癌和肺癌再计划治疗,本质上属于应答引导的放疗模式,放疗过程病灶体积的变化是放疗引起的最基本的放疗应答,利用这一放疗反应重新勾画靶区,修正放疗计划,引导鼻咽癌的调强放疗,体现了BR-GRT放疗的核心精神,可以推断,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应答用于引导放疗优化。另一个BRGRT实践的例子:我院在晚期同一个患者的多个不同病灶区,根据属性及生物信息采用不同分割剂量和分割方式,在短期评估治疗分割剂量在病灶的变化和正常组织反应,找出获得最佳疗效的分割方式,以便决定最终主体在在空间、物理不同模式设计的最佳剂量上完成治疗,初步的统计结果(未发表的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也显著减轻了放疗副作用,实现了局部晚期患者利益最大化。再次证明了BRGRT放疗理念的初期研究科学性和先进性。

3BRGRT和BGRT的区别

可以看出,BRGRT充分考虑了放射引起的个体差异性生物应答,并将这种差异反馈到放疗计划和执行过程,通过反复的反馈和修正才使放疗彻底实现“量体裁衣式”优化。目前的生物调强放疗模式是根据治疗前的生物学信息,如乏氧、增殖及敏感性预测分子来指导放疗,所有这些只是治疗前的预测,不一定代表实际放射应答情况。生物现象的复杂性,很难发现理想的预测标志分子;放疗应答涉及复杂的分子网络,单一或少数几个分子标志难以真实描绘放疗结果;事实上,由于现实病例的复杂性,大小、部位以及个体差异,现有的任何分子标志仅能一定程度上(特异性、敏感性低)代表了放疗的实际反应。而BRGRT则是根据放疗引起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实际反应来反馈到放疗计划的修正和优化,这是一种“投石问路”式的策略,显然比前者更贴近实际预后。BRGRT采用的是逆向思维,越过放射生物学机制的“潘多拉盒子”,以实际放射应答反馈指导放疗,这是一种高效务实的思路,省去中间复杂的机理和过程。这种实时放射应答引导的放疗模式,不仅使肿瘤得到了最合适的照射剂量,也兼顾了正常组织的实际耐受剂量,而目前现有的正常组织耐受剂量标准均是经验性的或人群平均水平,并非个体实际耐受水平,或许具体的病人耐受剂量高于当前的耐受剂量标准,可适当提高肿瘤剂量,而不会出现严重的放疗副作用。

4BRGRT放疗模式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