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队年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08:40:38

舞蹈队年终总结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1

 

为舞蹈表演而创作的舞蹈音乐,作为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个性突出等特征,能够揭示作品内涵、支配舞姿律动、渲染环境气氛、调动演员情绪,赋予舞蹈以生机和活力。总政歌舞团的许多优秀舞蹈音乐作品采用准确娴熟的音乐技巧、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和鲜明大气的艺术风格,为舞蹈开拓了尽情遨游的空间,展现了解放军骁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生活,有的舞蹈音乐本身就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与特殊魅力并相对独立的艺术精品。本文欲从艺术风格、题材样式角度大致分类,对总政歌舞团60年来的舞蹈音乐创作进行概括梳理,由于部分资料缺失,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舞蹈音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其武N剛的苹旅浞束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负盛名的专业演出团体之一,总政歌舞团的舞蹈作品以反映中国军事题材和军人现实生活为主。这些军旅作品描绘了人民军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作战史实,展现出解放军战士英姿飒爽、威武有力的矫健英姿,刻画了子弟兵战士坚毅顽强、豁达向上的性格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了中国军人英勇、刚强、坚定、乐观的形象。这类群舞作品在总政歌舞团各个发展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舞蹈音乐不仅从主题立意进行拓展,而且对艺术形式求新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显示出总政歌舞团艺术家们对军旅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

 

早期的军旅舞蹈《陆军腰鼓》、《比武》等作品充满了威武的英雄气概,主题突出,手法凝练。1972年陆祖龙、徐锡宜作曲的《练兵场上》是一部令观众印象极深的作品,由张文明、邱有仁、王蕴杰、马永木等担任编导,表达了保卫祖国、解放台湾的主题思想。慷慨激昂的音乐充满浩然正气,掷地有声、动人心弦,仿若真正置身于练兵场上。演员刺杀、训练等血气方刚的动作势如破竹,与其说是战士的写照,不如说是真正的战士,让人不能不为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演员们过硬的军事素养所击掌。

 

上世纪70年代,还有一部以阳刚勇猛的总政风格为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像一道雷电撕裂了沉闷压抑的天空,带来了表述欲望和创作冲动,那就是1974年由蒋华轩、高椿生、王蕴杰编导,佘华盛和郑小提作曲的<战马撕鸣》。这是一部反映骑兵部队战备训练和调教军马生活的舞蹈,主要塑造了用机智和勇敢驯服烈马的小战士王虎的形象。高亢嘹亮的号角式引子后,急促精憚的主题采用分解主和弦作为骨干音,激奋的音乐中不时插入战马的嘶鸣声和奔跑声。一段舒缓的弦乐慢板后,号角音调再次出现,骑兵部队上场,快速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具有动力性的节奏带来一股挥戈奔腾的疆场气息。在笛子独奏清新流畅的旋律中,小战士与战马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王虎在连长的鼓励下,用鼓声来训练烈马,此处运用了山东鼓子秧歌中击打的音乐特色,采取了传统戏曲中虚拟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用”声响调教军马"这一骑兵部队独特的训练生活。然而,紧密的鼓声惊了战马,风驰电掣的音响将观众带入到战马腾越的紧张情景中。当明朗、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暴烈不羁的战马终于被驯服,随着气势昂扬、节奏铿锵的冲锋号声,人民铁骑兵驰骋在辽阔的大地上。《战马嘶鸣》在音乐语汇的运用上,生动逼真、富有独创,传神地将骑兵战士的形象如浮雕一般凸现出来。《战马嘶鸣》不仅在1977年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中荣获创作奖和演出奖,更于1994年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蜚声海内外。

 

总政歌舞团80年代诞生的《士兵进行曲》是一部舞台生命力持久的优秀作品,1983年由刘英编导,孙怡荪、佘华盛作曲,王和声、马文、范泗亭、张禄海配器。舞蹈以“军礼”的主要动作为创编灵感,第一部分在铜管乐器号角般的简短引子之后,由轻快跳跃、上下翻腾的快速音符组成的方整乐句重复并模进。随着灯光变暗,舞台营造出剪影的效果,悠扬的小号独奏荡漾在三拍子圆舞曲般的伴奏音型上,清新流畅。接近尾声的部分,舞蹈的核(心动作"军礼”出现,音乐庄严、坚定,并愈发宽广、大气。最后加入的宏大合唱,象征着军人对祖国、对党的忠诚。整部舞蹈动作精桿、利落,音乐创作结构清晰、层次鲜明,曾在不同赛事中获得多项大奖。上世纪90年代以后,总政歌舞团的舞蹈音乐创作跟随时代的脚步加入了更多现代作曲技法和手段,《壮士》等优秀作品除了突出的舞蹈表现,舞蹈音乐更是可圈可点,成为闪耀的亮点。如1992年张继钢编导的舞蹈作品《英雄》,作曲者汪振宁采用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子合成器音乐相结合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一把京胡独奏出流畅的西皮流水板式,带有很强的叙述意味,令舞蹈的开场与众不同。描绘战士们紧张战斗的管弦乐快板仍运用戏曲素材写成,中段插入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三弦独奏。凝重抒情的柔板段落中,苍凉、孤寂的合成器音色将血流成河的情景衬托得愈发凄惨。随后,重燃希望的快板部分变化再现,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尾声的京胡独奏从结构和形式上与开头形成完美呼应。整部舞蹈音乐采用了较有特色的A—B—C一B—A结构,在重复中蕴含着变化,用不同的音乐性格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该作品曾在1992年全军第六届文艺会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为纪念抗曰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创作的舞蹈《壮士》诞生于1995年,通过惨烈的战争场面,歌颂了民族英烈对正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为国家和民族舍生求死的坚定信念。它的创编和演出团队汇聚了各领域的一流人才,其中编导为张继钢,作曲张千一,灯光设计沙晓贵。_《壮士》的音乐创作相当成功,采用了非常新颖的手法——无伴奏男声赋格段开场,这种写法由于在较窄音域内的声部极易交错而难度很大,对于作曲者的技法功底要求非常高,而这段男声赋格无论在技术处理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为精彩。随着新的声部不断加入,逐渐形成女声合唱、铜管固定音型、男声的短促呐喊以及低声部的简约伴奏型等几个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却异常清晰的不同层面,不断重复的音型造成紧张感和压迫感。当音乐推至一个小高潮后,小号奏出催促般的旋律,并在句尾以小二度音程形成尖锐的音响效果,预示着凶险和危机。象征敌人的小号主题凌驾在弦乐音块的单一节奏上,音响不断填充,弦乐组采用规定音区但无固定音高的自由演奏手法,形成嘈杂凌乱的音效,仿佛敌人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地涌来。在紧张的搏斗中,两位壮士倒在了血泊中,一声长长的n内喊,跟着是片刻的留白。悠长、凄凉的旋律悄然响起,一位壮士用红旗覆盖在倒下的战友身上,在委婉深情的小提琴独奏中,牺牲的壮士仿佛看到了最终的胜利……然而,敌人仍在进攻,零散的、片断的旋律夹杂着更多的不协和音响,它们堆砌在一起,势单力薄的壮士在弹尽粮绝后仍顽强拼搏,直到最后一刻……舞蹈进入尾声高潮,红绸撑满舞台,乐队奏出春天般温暖的长线条旋律,在不断模进、转调、变换和声色彩中保持着内在动力,连绵持续的音乐无穷尽般地向前推进。舞蹈、音乐、舞美与舞台诸元素的完美统一令人热血沸腾,极尽笔力抒发着对英烈的讴歌,将舞蹈的主题推向升华结束。《壮士>这部壮美宏丽的作品曾获得解放军文艺大奖和全军新作品舞蹈作品新作品一等奖,其中,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不仅为舞蹈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充分展现了作曲家过人的才华,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效果,是优秀舞蹈音乐的典型之作。

 

不同于多数军旅舞蹈以严肃的笔触描绘紧张的战争或训练场面,1996年由陈维亚和王艳编导,丁晓里作曲的《士兵的假曰》是站在轻松愉快的假日生活角度,通过欢快的节奏、敏捷的动作以及高难度技巧,表现了欢乐沸腾的军营生活和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小号带有幽默感的简短引子预示了整部舞蹈的风格,节奏欢快、跳跃性的主题一开始就展现出年轻士兵们爽朗可爱的性格。中尉军官的上场在舞蹈和音乐语言上都采用了较为夸张、诙谐的方式,欢乐明亮的音乐情绪与官兵同乐的场面紧密相配。《士兵的假曰》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军队生活的独特场景,在众多的军旅作品中独树一中只。

 

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总政歌舞团倾力编排了一部以1949年渡江战役为题材的大型舞蹈诗《渡江》,将观众带回了半个世纪之前的峥嵘岁月。这部作品由刘英、王艳、杨笑阳、孙育鹏编导,丁晓里作曲,舞蹈音乐本身就是一部雄浑的交响诗,采用了交响音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构。乐队引子以凝重抒情为主要性格,发挥了引领全局的作用。在疾风暴雨式的节奏中,大幕拉开,低沉有力的伴奏音型上的铜管旋律坚定而雄壮,呈现出军民一致、挟千帆竞发之势准备渡江的景象。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运用主音和属音的交替进行,赋予管弦乐队坚毅刚强的特质,音乐在五度跳进的模进、变形中展开。副部主题则选择深邃细腻的单簧管音色与主部形成对比,旋律真切感人,情深似诗。展开部综合运用呈示部音乐材料进行展衍,当老艄公中弹牺牲时,乐队全奏将舞台情绪推向高潮,催泪断肠的音乐语言宣泄着无比的悲愤。再现部出现时,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主部和副部主题均呈现出澎湃昂扬的气势,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在振奋磅礴的音乐声中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田,表现出解放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渡江》这部波澜壮阔的作品,

 

采用宏大叙事的经典曲式结构,以豪迈沉郁的风格气魄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曾获得全军文艺会演多个奖项。进入到新世纪,总政歌舞团的舞蹈创演更加注意将舞蹈、音乐及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出集合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巨大优势。2001年由杨笑阳编导,方鸣作曲的舞蹈《穿越》饱含时代精神,准确而艺术地塑造出一群生龙活虎的特种兵形象,曾获得多项大奖。舞蹈音乐结构遵循了经典的A—B—A三部曲式原贝1J,既有集中表现冲击力的快板,又有史诗感的柔板,音乐语言简洁而流畅。具有豪气的引子在一开场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赋予整个舞台浩瀚壮阔的氛围。快板部分在小军鼓快速动感的节奏衬托下,铜管主题富有特殊的穿透力,直入人心。动人的柔板中,弦乐奏出深沉的旋律,将负伤的战士顽强爬起、坚强屹立的情景用极具纵深感的音乐逐渐推进。经历了痛楚与磨难,带有盎然生气的快板主题再次响起,乐队配器层次清晰、变化丰富,最终以具有震撼性的完满终止结束。为了强调当代士兵的阳刚和帅气之美,《穿越》的曲作者采用了交响音乐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近似于电影大片的音响效果,音乐语言个性鲜明,极具动感和冲击力,是新时期舞蹈与音乐俱佳的突出作品之一。

 

总政歌舞团的男子群舞一向有口皆碑,而2004年一部重磅作品{士兵与枪》的出现,再一次以它伟岸的气势和威武的雄风令人倾倒。这部作品由张继钢、孙育鹏、夏小虎编导,方鸣作曲,表现了战士与钢枪之间密不可分的深厚感情。在小号独奏清澈明亮的乐句中,舞蹈拉开了序幕——"紧握你,我们是一对沉默而亲密的兄弟。”流畅的军鼓声将人们带入绿色军营中,级进为主的音乐旋律厚重大气,如同壮观的电影配乐。伴着钢铁的重音,一群士兵荷枪起舞,连绵不绝的旋律飘荡在动感的节奏上,反复出现的渐强长音持续着音乐的热度,整齐而变幻的舞蹈动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控制得几乎丝毫不差。继而,在低沉、密集的音符中,军旅人生中两个最具象征与代表意味的形象——“士兵”和"枪”,以粗3广硬朗的肢体语言与充满金属质感的音乐合二为一,传递着张力十足的动感与雄浑之美。最后,铜管乐器在更高的音域以明亮的音色深化主题,军人的形象在刚柔并济的旋律中闪耀。《士兵与枪〉从“钢枪是士兵燃烧的生命”这个角度撷取灵感,编排有致、富有内涵。其音乐创作不仅具有军旅音乐结构鲜明、阳刚豪迈的特点,还借鉴和运用了当代电子音乐创作技术,以简洁的手法获取了气势磅礴的效果,征服了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2

二十年来,林xx一直坚守在舞蹈教育事业上,不断创新发展,开创了舞蹈惠民的新局面,开创了xx市文化建设的新高地。林xx所创立的舞蹈团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舞蹈人才。林xx本人也获全国少儿舞蹈工作者最高荣誉“小荷园丁”、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十佳”编导、xx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多部作品曾在国内外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代表作品《奔》、《绽放》、《竹韵》、《快乐的小女兵》、《安徒生爷爷的宝贝》、《爵士芭蕾》、《茅龙神韵》、《柑普茶》、《新会柑》《爱莲颂》等。林xx的团队多次代表xx出访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文艺赛事、开展文化交流;并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奖项,为祖国赢得荣誉。

一、 开创舞蹈教育的新路子

1995年,林xx大学毕业,跟随父母的脚步从江西南昌“南飞”,落户xx。1998年,她创办了xx少儿芭蕾舞团,在侨乡大地上延续着她的舞蹈梦想,开启了她的舞蹈事业。在侨都xx,xx市少儿芭蕾舞团颇具盛名,它印证着林xx用“生命的一部分”培育出的舞蹈之树的累累硕果。创办18年来,数万名各个年龄层的学员从这里走出去,数百场大型文艺演出展现着他们的风采。xx市少儿芭蕾舞团享有中国舞蹈家协会“五星级教学会员单位”、“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少儿舞蹈优秀创作单位”、“广东省少儿艺术培训示范单位”, 2012年被评为“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扬单位”、“xx市创建教育强市突出贡献奖”等殊荣。

林xx在舞蹈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市委宣传部的关怀支持下,林xx和她的团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与各级教育单位联合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的新路子。舞蹈教学从幼儿园一直延伸到本科。目前,训练场地近两万平方米,师资团队过百人,与xx、新会、鹤山等当地学校,与阳江、中山等周边城市学校合作开展舞蹈教育工作。除了以上地区的中小学,更值得一提的是林xx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力求把舞蹈教育推到更高层次。2004年,林xx的团队与xx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音乐舞蹈专业。2012年,林xx带着她的团队进入了xx市最高学府——五邑大学,创办了“社会舞蹈专业”,师资主要依靠外聘xx少儿芭蕾舞团的专业老师解决。高校外聘文化企业老师的这一方式,践行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的精神。除此之外,林xx的团队还与xx市广播电视大学和xx市老干大学有一定的合作。据统计,林xx所合作的学校近40所,学生近万人,莘莘学子沿着林xx搭建的台阶走向理想的艺术殿堂。

在开创中不断完善,不断改革,林xx所创办的培训机构现已发展成广东省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民办艺术培训机构,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同。

二、 开创舞蹈惠民的新局面

xx,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先生的故乡。戴爱莲先生一生致力于舞蹈事业,推崇“人人皆可舞蹈”的理念。每一个热爱舞蹈事业的人,都知道戴爱莲,都崇拜戴爱莲。林xx,也是一样。林xx还把这份“崇拜”付诸于行动,传承“人人皆可舞蹈”的理念,开展“人人跳”舞蹈惠民工程,让千千万万的xx舞蹈人在戴爱莲先生的故土起舞。

多年来,林xx一直致力推动文化惠民和百姓健康舞的普及,为xx创建“舞蹈之城”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将“生命中的一部分”倾注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之中。

2012年,xx把“百姓健康舞”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内容,林xx及其团队发挥了主力作用,协助xx市委宣传部承办了“百姓健康舞”普及和具体活动,培养

出“百姓健康舞”教练数千人,成功举办x多人的百姓健康舞展演,推动xx被评为“百姓健康舞全国示范城市”。正是这份功劳和成绩,林xx带领“xx市百姓健康舞队”跳进了中央电视台,为xx文明城市建设增光添彩,成为侨乡大地上的一段佳话。

没有林xx,就没有“人人跳”。正是由于xx市成功开展了“人人跳”惠民工程,才成就了 “中国舞蹈之城”。 在戴爱莲诞辰99周年之际,xx举行了“中国舞蹈之城”授荣仪式,,xx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舞蹈之城”。而林xx,无疑是其中的最大功臣。当然,这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和单位的全力支持。

今天,林xx还努力想着为“中国舞蹈之城”奉献自己的一点一滴,积极支持和开展群众性舞蹈活动,有力地推动我市舞蹈艺术的普及与提高。

三、 开创我市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二十年来,林xx在这块舞蹈的热土上努力发展,开创一个又一个关于舞蹈的盛事。

林xx敏锐地感觉到xx作为戴爱莲的故乡,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她执拗的认为,戴爱莲的故乡一定是舞蹈精灵成长的乐土!2011年,林xx带领着xx市少儿芭蕾舞团圆满承办“中国舞蹈家协会第140届少儿舞蹈大赛暨首届戴爱莲杯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成为xx市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大大推进了xx舞蹈事业的发展。

作为民革蓬江区总支主委、蓬江区政协常委,林xx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责,在 2009年撰写提案《实施文化精品带动工程 推动文化强区建设》提出应亮出戴爱莲的旗帜,提升xx的文化软实力。提案被推选在政协大会上发言,得到了蓬江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2013年,在xx、蓬江区两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林xx创办的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终于成立,蓬江区委区政府将它定位为“要成为蓬江区高雅文化的创作中心”。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是一所专门为艺术类高考学生提供专业培训的教育机构,目前已与xx市及周边十多所学校展开了合作。林xx的艺术中心除了招收大量学生,还从北京舞蹈学院附聘了著名舞蹈专家来中心担任教学工作,从而使这里的艺术培训效果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作为戴爱莲的故乡,xx舞蹈不能徒有虚名。林xx于去年创编舞剧《爱莲》填补了戴爱莲的故乡没有表现戴爱莲艺术作品的空白,该舞剧也荣获了岭南舞蹈大赛编导金奖。有的老文艺家观后,无比激动地说:“xx现在终于有了关于戴爱莲先生的舞剧了!”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3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舞蹈艺术;艺术特征;影响

对于中国的舞蹈艺术来说,唐代是古代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唐代舞蹈犹如盛开的百花,植根于广阔深厚的各民族民间乐舞的沃土上;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异域多姿多彩的外来舞蹈艺术精华;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高踞于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巅峰。[1]盛唐时期的舞蹈则是唐代舞蹈艺术的繁盛顶峰,这一时期舞蹈最具代表作的是《霓裳羽衣曲》,本文将对《霓裳羽衣曲》的作品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这个作品的艺术特征并阐述其对宋代舞蹈的一些影响。

一、盛世杰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灿的明珠。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创作。安史之乱后失传。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但已非原味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做。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白石记谱填词的《霓裳中序第一》分上下片,歌词为长短句,结构上显然已受到词乐的影响。但音调古朴,曲中常出现降低的七度音(降7),体现出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歌曲的情调闲雅而沉郁,特别是两处(降7)音与“人何在”、“飘零久”的歌词相配合、更加深了感慨的色彩。其描写的是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2]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和昭惠后曾一度整理排演,但那时宫廷传存的乐谱己经残缺不全。[3]

二、《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

《霓裳羽衣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明显的艺术特征,笔者分析研究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佛道混容色彩

《霓裳羽衣曲》据认为是一首印度传入的乐曲,原名为《婆罗门》,天宝十三面(公元754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的方式将58首大多带有胡乐曲名的乐曲重新命以具有道乐色彩的曲名,其中就包括变《婆罗门》为《霓裳羽衣曲》。[4]由此看来,《霓裳羽衣曲》应该是带有些西域佛教音乐的风味的,在音乐上,吸收了印度佛曲,在舞姿上糅进了西域舞蹈中精彩的旋转动作。但是其曲名“霓裳”“羽衣”又无疑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舞蹈艺术一开始起源于宗教,并伴随着宗教的流传而发展。唐代舞蹈也不列外。唐王朝奉行佛道并用的宗教政策,尤其推崇道教。唐代尊老崇道的方针是唐老祖李渊制定的,据《道教》记载“以李氏出自(太上)老君,故崇道教”。为了保证其社稷的长治久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任何一个争权者都要将自己说成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以便给自己的家天下涂上一道君权神授的灵光圈。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大乱后的与民休息、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而对于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的长足发展,到唐代的时候臻于极盛。唐代21位皇不同程度的崇奉佛教,所以唐代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非常深入广泛,信佛者众多。士大夫与僧人诗歌唱和之作,充斥于唐人诗文中。

佛教与道教是当时信奉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两种宗教。道教是在中国成长,在吸收古代巫术文化后逐渐形成,其本身无歌舞,但通过舞蹈在宗教活动中弘扬教义,以歌舞渲染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当时的舞蹈艺术就带有佛教和道教色彩。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许多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舞蹈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的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励精图治,从各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结束了武则天死后一度出现的不稳定局面,使唐朝达到了繁荣富强的顶点——“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改革了社会积存的许多弊端,巩固发展了唐朝政权。开元中后期,唐玄宗推行的各种措施逐步收到了成效,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国力强盛,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3]唐朝这种博大包容、开放进去的精神,造就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即一种兼收并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社会精神。此时的王室已有一定的力量,而艺术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事物也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玄宗本人深爱带有道乐清丽淡雅特色的法曲,因此经他加工的舞蹈乐曲也都带有这种佛道混融的色彩。

(二)浪漫主义色彩

表演《霓裳羽衣曲》,从舞者的打扮的美丽、雅致,服饰的淡雅及佩戴珠翠,到动作的轻盈飘忽、优美柔婉无不显示出浪漫主意的艺术特征。《霓裳羽衣曲》从音乐、舞蹈到服饰,都力图传造出一种“仙意”,把那种虚无缥缈、美妙得神仙幻境用乐曲表现出来。创造一种与客观现实不同的另一个境界。这是对立“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其构思的新颖别致、立意的独出心裁、舞蹈设计的别具一格,都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音乐开始是各种不同的乐器,参差交错地奏出自由、悠扬动听的散序。接着慢拍子的中序,引出了翩翩起舞的舞人。[5]诗人白居易有《霓裳羽衣歌》诗篇,描绘了这个乐舞的情貌舞态,正如“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轻盈飘忽的旋转,流畅行进的舞步和突然回身动作的巧妙结合,优美柔婉的“小垂手”舞姿,轻急而行,衣裙如浮云飘起,像仙女在云朵中移动。入“破”以后,“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快速激烈的舞蹈动作,使装饰的环配缨珞不断跳跃闪动,发出清脆的声音。舞蹈在一段快节奏后,忽然收住,像美丽的鸾凤收翅停飞。全舞在“长引一声”的慢节奏延长音中结束。白居易赞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6]

(三)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变

从表演形式上看,舞蹈的演出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唐代宫廷几个时期表演的《霓裳羽衣曲》都有所不同。天宝四载(745年)册立杨贵妃时奏《霓裳羽衣曲》,和杨贵妃在木兰殿表演的《霓裳羽衣曲》都是独舞形式。[7]郑嵎根据曾在宫中侍候过唐明皇的老宫人回忆,写下《津阳门诗》,诗中描述了在庆祝明皇生日时,宫中举行规模盛大的艺术表演,宫妓们表演过《霓裳羽衣曲》,诗云:“人惜曲终更羽衣”,作者自注说“又令宫妓梳九骑仙髻,衣孔雀翠衣,配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珠翠可扫。”看来是人数众多的大型舞蹈。在“跳珠撼玉”的激烈舞蹈动中,宫妓的佩饰散落在地,如果表演人数不多,怎能有“曲终,珠翠可扫”的情形呢?看来唐明皇在位时,《霓裳羽衣曲》既有独舞形式,也有群舞形式。文宗开成元年,教坊以15岁以下的少年舞者300人舞《霓裳羽衣曲》;宣宗时,宫中也曾用几百宫女组成的大型对舞表演《霓裳曲》,舞者手持幡节,穿羽服,饰以珠翠,飘飘然有如飞翔在云端的鹤鸟,这种大规模的群舞,往往偏重于摆排场和队形的变化。白居易元和年间在宫中看见的《霓裳羽衣舞》也就是《霓裳羽衣歌》诗中所描写的,则是双人舞,诗中写到:“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是描写一对仙女般美丽的舞者,时而相招聚拢,时而挥袖分开的地位调度。而诗中最后说他已将此舞教给李娟、张态二人,更说明这是双人表演的《霓裳羽衣舞》。

(四)曲式结构精美完整

《霓裳羽衣曲》属于唐代的大曲,其开始时是“散序”,是一段节奏自由,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而成的曲调;接着是“中序”慢节奏的曲调和歌唱,有时舞蹈随歌声进入,有时只歌不舞;最后是“破”,即节奏多次变化的快速舞曲。故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共36段:散序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有歌舞;曲破又名舞遍,以舞为主。

唐代大曲集器乐、歌唱、舞蹈于一体,并把它们结构化,艺术化,均衡而完美。如图1。

长篇成套复杂多段落

第一层结构:[散序][中序][破]

(器乐为主)(歌唱为主)(舞蹈为主)

第二层结构: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

第三层结构:

(个别曲段)

图1唐代大曲结构示意图

音乐为整个歌舞的结构体,从基本的曲段到完整的组合,有三层结构:

第一层结构:“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包含器乐、歌唱、舞蹈。

第二层结构:在第一层结构的基础上,各部分又细致构成,从“散序”到“杀衮”的构成中,每一构成含有十多个段落,是歌舞乐个性化表现。

第三层结构:在第二层结构“散序”到“杀衮”的构成中,每一构成包含了一支曲段或数支曲段。其伸展性可以使有的部分多达二十四段之多。

第一层结构,歌、舞、乐三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第二层结构,歌、舞、乐的个性发挥,华彩段落。第三层结构是最小的构成单元,它的数量是可以控制的。这样细致繁复的结构,使歌、舞、乐在艺术整体和谐中,个性与综合,部分与整体,趋于均衡完整。可谓乐融诸艺,体用完美。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宠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有磬、箫、筝、笛、箜篌、筚簟、笙等乐器。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8]

由上可见,白石记谱填词的《霓裳中序第一》分上下片,歌词为长短句,结构上显然已受到词乐的影响。但音调古朴,曲中常出现降低的七度音(降7),体现出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歌曲的情调闲雅而沉郁,特别是两处(降7)音与“人何在”、“飘零久”的歌词相配合、更加深了感慨的色彩。

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五)舞蹈风格圆润流转

《霓裳羽衣曲》在舞蹈上既采用了极度优美的传统舞姿——“小垂手”等,又糅进了西域舞中精彩的旋转动作,并改变其原有矫健豪放的气质,赋予它飘忽不定、回旋宛转之资。[9]动作轻盈飘忽、优美柔婉,无不显示出舞蹈的圆润流转。(如图2)诗人白居易有《霓裳羽衣歌》诗篇,描绘了这个乐舞的情貌舞态,正如“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同时十分讲究腰的运用,腰作为整个身体运动的轴心,其往复回转显出体活,所谓“体如游龙”。“迁腰回翔”正是“游龙”的意向。借助于回翔之迁腰,就有了“缟袖之翩翻”、“长袖已飚回”。

三、《霓裳羽衣曲》对宋代舞蹈的影响

(一)宗教色彩的影响

传统的佛、道二教,因其符合封建统治者消磨民众反抗意志的需要,历来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驾驭百姓的工具。经魏晋以来历次灭佛、禁佛运动的打击,佛教进一步本土化、世俗化,进入宋代,佛、道两教被正式置于国家稳固的管理之下,其宗教事务、活动、仪式、聚会等也受到代表国家权力的各地官府的参与和控制,成为主流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种统治者可控制范围内的佛、道二教宗教结社结会活动,自然也是被默认和允许的。[10]在宋代舞蹈上依然继承了唐代《霓裳羽衣曲》佛道混容的色彩,如《目连戏》,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录》记述宋代的《目连戏》说:"凡……天地神祇、牛头马面、鬼母丧门、夜义罗刹……,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从唐代佛、道兴起发展以来,因果轮回,修仙符箓沁入社会,因而神佛灵怪题材占有相当比重的剧目。而“蹬踏判”、“装鬼神”、“金刚、力士”菩萨舞也就成了这一类剧目人物造型的基础。因此这类舞蹈形式能够被戏曲直接吸收,或者移入戏曲。[11]

(二)表演形式上的影响

从表演形式上来看,《霓裳羽衣曲》的表演形式多样化,唐代已有的“队舞”,[12]如王建《宫词》有“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对宋代的宫廷舞蹈影响很大。宋代舞蹈是表演性群舞,宫廷乐舞的主要形式就是“队舞”,它是舞人众多的、程式严格的表演队伍。宋代队舞的主体是歌舞队。唐代舞蹈中的许多经典作品,都被宋代“队舞”继承发展。如唐代舞蹈《霓裳羽衣曲》、《朽枝》、《剑器》、《浑脱》、《菩萨蛮》等,在宋代宫廷变成《拂霓裳队》、《朽枝队舞》、《剑器队舞》、《玉兔浑脱队舞》、《菩萨蛮队舞》。唐代乐舞中经典性的舞蹈,被变革在宋代“队舞”新的表演形式之中。宋代宫廷队舞,虽然不如唐代宫廷乐舞那样气势庞大,但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所变革。如,宋代队舞出现了唱、念、舞结合的综合化趋势,边歌边舞,运用道具。道具运用不是回归前代手执器具方面,而是朝着场景方面发展,如桌子、酒果、笔墨、莲花和荷花道具等。同时,“队舞”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有朗颂致语。表演人数由数十人至上百人,兼具礼仪典礼和娱乐欣赏多种功能。“队舞”中主要演员有分工,负责念口号的叫“杖子头”,负责指挥表演队伍兼念致语的叫“竹竿子”,负责引舞和独舞的叫“花心”。演出时先有致语和念诗,后有歌舞奏乐表演,中间有问答,起到衔接节目的作用。宋代“队舞”在服饰和场景效果上依然受《霓裳羽衣曲》的影响,讲究华美的服饰和唯美的场景效果,如《佳人剪牡丹队》由女伎数人表演,头饰衣领都戴上牡丹花,服饰花色要变化多次,使人眼花缭乱;《采莲队》用大量的牡丹花表现仙女乘轻舟翩翩起舞的动人场面。

(三)曲式结构上的影响

宋代大曲继承唐代大曲,在结构上基本套用唐代大曲。但唐代大曲长篇、成套、复杂、多段落,宋代大曲则是“裁用”唐大曲的完整结构,将唐代大曲完整的结构“裁截用之”,用单人、双人舞的形式呈现。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称“摘遍”。这保持了唐代大曲歌、舞、奏乐相结合的形式,但出现了用音乐舞蹈叙述或表演一定人物情节内容。

例如《舞末》,就是只有两名舞蹈者表演,只取《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破”进行表演。宋太宗所制二十九首之多的“曲破”就是一个例子,舞蹈表演也多用独舞、双人舞,如前面所说的《舞末》。宋代大曲被“裁用”、“摘遍”的《舞末》,结构如图3。

[中序][破]

……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

舞头................................(下场)

舞尾…………

图3宋代《舞末》结构示意图

“舞头”从“正攧”进入,独舞到“歇拍”时,“舞尾”进入,二人合舞一段后,“舞头”下场,“舞尾”再舞至结束。从结构来看,宋代大曲体用松散,形式简化。宋人对于歌、舞、乐成套搬演,已没有兴趣。但对于局部的舞段,尚存好感,“破其悠长为繁碎”,摒弃冗长,仅以单人、双人舞蹈表演发挥。

(四)舞蹈风格的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舞势衰落,戏曲兴盛。随着戏曲对社会娱乐的全面占领,舞蹈发展,一方面走入民间,另一方面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在戏曲艺术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对舞蹈有不同方式的吸收融合。宋代流行的戏曲,大部分也是吸收了《霓裳羽衣曲》的特点:圆润流畅,曲折变化;节奏鲜明,动静结合;技艺交融,刚柔相济;整体和谐,均匀连贯。

宋代杂剧中,有不少名目是来自唐宋大曲。宋代官本杂剧段数280本,其中有一半是用唐宋大曲的曲目。宋代杂剧与大曲队舞同台演出,杂剧对大曲队舞的吸收,势所必然。唐宋大曲歌舞《绿腰》(《六么》)《熙州》等名目,在宋代杂剧中可见到《崔护六么》《莺莺六么》《羹汤六么》《骆驼熙州》《迓鼓熙州》等。南戏中许多曲调也是来自唐宋大曲,如南戏中所奏曲调“梁州”“剑器”“绿腰”“采莲”等,都是出自唐宋大曲。名目和曲目的吸收继承,反映了戏曲对大曲歌舞的吸收。在表演时,有负责念致语或朗诵的“竹竿子”,上场致语朗诵。

又如女子群舞《国色天香》,是根据史书中记载的舞蹈“霓裳羽衣舞”,和唐诗中对杨贵妃这一千古佳丽乐舞相和的描写,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的。大胆借鉴了舞蹈的肢体语言,来展现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绝代风华。整个舞蹈不仅气韵生动,丰美华贵,富丽堂皇,还于举手投足间尽展妩媚,在婀娜多姿里抛洒几多柔情,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角冲击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丰厚文化底蕴。整个舞蹈气韵生动,举手投足间尽展妩媚。特别是演员们的服装,富丽堂皇、明艳照人亦汲取了不少唐代舞蹈的特色。

结语

从《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对宋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可以为现代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我们在发展舞蹈艺术的时候,一方面要追寻舞蹈的历史视界,对舞蹈的历史意义进行传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自己的视界,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对舞蹈作品做出的新的解释。[13]因为我觉得舞蹈艺术并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使命的艺术。从《霓裳羽衣曲》对后代舞蹈发展的影响,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唐代是古代燕乐舞蹈最繁荣的时代,也是封建社会达到顶峰的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对各民族间舞蹈是注入他们所需要的政治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加改造,以适应其政治和享乐的需要。但总的说来,艺术是人民创造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艺术形式曾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过,为他们的政治目的服务过,而否定他们,把他们当作封建性的糟粕而抛弃他们。我们要把带有封建色彩的糟粕摈弃,将其精华集中起来,通过身体的各种形态、流动、表情,把最值得我们称道得、引以自豪的东西、想法装进去。因此,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我们应持创造的态度,而不是单纯的去模仿、复古。[14]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取其精华,为现代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为今后的我国舞蹈艺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天伊.中国舞蹈这棵树[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2]李斌城.唐代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何山.影响华夏文明与历史进程的101件中国大事[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4]靳学东.中国音乐导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7]王宁宁,江东,杜晓青.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8]刘煦(后晋).旧唐书•音乐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王克芬.中国舞蹈史――隋唐五代部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10]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11]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12]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4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 啦啦操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11-0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牡丹江市啦啦操运动也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形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运动训练队和课堂体育教学。目前牡丹江市高校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科研人员不多,有关舞蹈啦啦操项目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僵乏阶段。因此本文通过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高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开展的现状,以及开展的院校状况、优势、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的建议,并结合牡丹江市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的对策,为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更多高校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参加2011年全国啦啦操等级规定套路黑龙江站培训班的5所高校的教练员和2011年黑龙江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啦啦操(院校组)比赛的近5所院校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书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通过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检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专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查阅了关于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相关文章,同时参考健美操等较为邻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和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参加黑龙江省啦啦操课程培训和比赛与牡丹江市权威的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就有关舞蹈啦啦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析。从中找出适合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模式的准确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如表1)。

问卷效度:问卷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剔除了相关与本研究无关的问题,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0软件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频数分布与描述统计,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 结论

(1)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参赛数量较少,现有舞蹈啦啦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参赛队伍地区过于集中化和各高校间舞蹈啦啦操运动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2)牡丹江市各高校之间啦啦操场地条件存在不均衡现象,更多高校因训练场地设施的因素在舞蹈啦啦操训练中不到达到最基本的训练要求。

(3)牡丹江市大部分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平时不训练,普遍采用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仅个别高校能保持长期、系统的训练。

(4)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主要来自健美操专项的老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具体体现教练员队伍年轻,带队训练年限短,缺乏带队经验,参加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但整体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较乐观,牡丹江市高校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队运动员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主要来源是体育专业学生和有舞蹈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啦啦队都是由没有啦啦操基础的普通大学生组成,男女运动员比例出现严重偏差,存在女多男少的现象,运动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

(6)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领导重视程度、训练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动员的来源与储备、参赛队伍地域过于集中、宣传手段等因素。

3 建议

(1)牡丹江市各高校领导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2)牡丹江市各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训练队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化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场馆环境。

(3)牡丹江市各高校应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符合牡丹江市高校实际情况的短期和长期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培训。

(4)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加强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力军,重视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

(5)提高竞赛质量,改善竞赛规模,增加比赛次数,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积极开展高校啦啦队市场经济,并多渠道的自筹资金。

(6)加大宣传力度,多种途径宣传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校园广播站、网站、校园报刊、电台、板报、宣传栏、标语、建立校园啦啦操网页等作为宣传渠道。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5

关键词:高校 舞蹈啦啦队 现状 前景

前言

啦啦队运动译自英语cheerleading,其中cheer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舞蹈啦啦队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技能技巧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最高境界。现代的啦啦队运动诞生于1880年的美国校园,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在美国的校园体育比赛中观众为本队的加油呐喊。到20世纪80年代,啦啦队开始跨越美国国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赢得了世界多数国家人们的喜爱,迅速风靡全球。在中国,舞蹈啦啦队运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在我国的校园开始活跃起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简称CSARA)开始举办了“中国学生舞蹈啦啦队大赛”比赛。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从舞蹈啦啦队发展内环境的角度出发。2001年至2005年间,“两操”协会共举办了四届学生舞蹈啦啦队比赛,分别于2001年11月于广州暨南大学、2002年10月于四川大学、2004年12月于广州体育学院、2005年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等地举办。其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是2004年12月于广州体育学院举行的比赛。此次比赛,无论评判员、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对舞蹈啦啦队项目的认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赛中成套的舞蹈啦啦队基本动作与舞蹈动作让其项目特征更加明显。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与10位舞蹈啦啦队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舞蹈啦啦队在我国高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章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比赛记录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2 分析与讨论

2.1 参赛队伍分析

从参赛单位所属地区来看,纵观2001―2005年的四届比赛,参赛队伍多为东南沿海、东北部经济发达地区。虽然2002、2004、2005年的比赛有河南、甘肃、陕西、新疆的加入,使参赛单位地区分布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与两广地区及其他经济较发达省市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参赛规模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两广地区作为我国开展舞蹈啦啦队运动较早的地区,在舞蹈啦啦队运动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两广地区在2001年比赛中派出了10支代表队,占参赛队伍总数的43.5%。而四川省的运动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在2005年的比赛中两广地区及四川省派出了21支代表队,占参赛单位总数的63.5%(见表1)。这说明了我国舞蹈啦啦队发展的不均衡性,这就要求舞蹈啦啦操在未来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应采取先发展的带动和帮助后发展的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2.2 参赛运动员分析

大学体育院校的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大部分是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曾受过健美操等相关方面的专门训练。大学普通院校及中学组的运动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另外有通过学校选的优秀个人,大部分都曾接受过健美操等方面的训练。在准备比赛之前很多队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舞蹈啦啦队相关训练和学习,只有广州体院、武汉体院、广西部分学校组建有自己的舞蹈啦啦队,并进行对外的交流学习和训练。因此,要推动我国舞蹈啦啦队的发展,加强我国学校中舞蹈啦啦队运动员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2.3 教练员现状分析

舞蹈啦啦队的教练仍以健美操专业的教师为主,配有舞蹈、形体等方面的教练,从表3可以看出,78%的教练员此前曾参加过舞蹈啦啦队教练员的培训班1-2次。有31%的教练员是第一次带队比赛,66%的教练员有2―3次带队比赛经验。因此教练员要加强教练员的培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只有教练员熟悉了比赛规则,有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世界及其它国家舞蹈啦啦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探索,以指导和促进我国舞蹈啦啦队的发展。

2.4 裁判员现状分析

从2004年舞蹈啦啦队比赛的12位评判组人员的统计中显示,有3名是CSARA荣誉级专业评判员,占25%,9名是CSARA高级专业评判员,占75%。评判员(裁判员)的工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评判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比赛以至该项目的发展。由此可见随着舞蹈啦啦队项目的发展,评判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比赛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评判的个体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必须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因此,加强我国舞蹈啦啦队裁判的培训,壮大裁判队伍,提高业务水平是发展和推广舞蹈啦啦队的当务之急。

2.5 表演水平分析

从参赛运动员水平来看,动作的难度和观赏性不断提升,与我国高校教练员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关系,国外高水平舞蹈啦啦队的发展对我国高校舞蹈啦啦队的影响非常大,各高校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也不断派出教练员去国外进行参观和学习。我国高校舞蹈啦啦队表演的难度较小,而且表现力不够,以至于观赏性较差,舞蹈的美感不强,主要体现在训练的方法、编排的动作、音乐的选配、运动员的表现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高校舞蹈啦啦队的水平,根据自身的特点并学习国外高水平的队伍对提高我国高校舞蹈啦啦队的水平至关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3.1 舞蹈啦啦队自传入我国至今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的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能力下,已出现一片喜人的景象,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除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外,其它地区舞蹈啦啦队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实现共同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加大宣传、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举办免费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和带动这些地区舞蹈啦啦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舞蹈啦啦队运动员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3.2 教练员是整个舞蹈啦啦队发展的基石和领头羊,教练员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舞蹈啦啦队的发展水平,因此,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强教练员专业培训,使教练员从业人数及业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培训重点应放在中小学和高校。

3.3 评判员(裁判员)的工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评判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比赛以至该项目的发展。由此可见,随着舞蹈啦啦队项目的发展,评判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比赛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评判的个体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必须严肃认真、公正准确。但是,目前我国舞蹈啦啦队的培训较少,专业评判人员并不多,其裁判队伍还需壮大,业务水平还需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体育科技,2003年(第24卷)第2期,2002(163).

[2]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

[4]李静,李艳霞.浅谈我国竞技啦啦队的发展及其前景[J].音体美(科技信息),2006年第3期.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6

关键词: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99-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歌舞方向)专业是一门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其中,《舞蹈》作为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歌舞创作、专业表演、专业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都要求教师在传统舞蹈教学基础上寻求突破,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歌舞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道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

结合音乐表演(歌舞)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特点,舞蹈课程教学以“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演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强调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着力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具备舞蹈表演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技能进行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和表演的能力,尤其是音乐剧表演所需要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展,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音乐剧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21世纪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歌舞表演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需要和目标,适时调整和改革舞蹈教学的重心与内容。

二、立足培养目标,形成“八位一体”的舞蹈课程体系

音乐表演(歌舞)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歌、舞、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但在教学实际当中,学生的舞蹈基础必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学规划必须联系实际制定。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系统地研究,将舞蹈教学与音乐剧表演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挂钩,制定了“八位一体”(即集成整合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性格舞、剧目排演、舞蹈编创、舞蹈史论等八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舞蹈教学计划,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实施。

(1)芭蕾基本功训练。指古典芭蕾舞训练,目的在于运用这种国际公认的科学训练方法规范学生的身体形态,解决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问题,使他们对舞蹈训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在舞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2)现代舞和爵士舞。在音乐剧中运用的较多,而且对于以前没有正规学习过舞蹈的学生来说,这两门课可以挖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开发他们的舞蹈潜能,激发他们个人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更加有助于我们个性化的表演人才培养。

(3)性格舞和踢踏舞。主要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储备,使他们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风土人情的舞蹈,为以后在音乐剧中的表演打下基础。

(4)中外舞蹈史。作为拓展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于艺术发展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积累,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

(5)舞蹈编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舞蹈学习程度、兴趣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进行选择学习。

(6)剧目排练。从第一年就逐渐进入学习范围,因为单纯的舞蹈技术课是较为枯燥的,剧目排练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广泛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演出和比赛作好准备。

在教材选用上以核心教材与自编教材结合为主,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密切关注国际最新专业资讯;积极聘请国内外优秀专家指导学生排练音乐剧、开办大师班等,努力探索舞蹈教学的创新之路。

三、教学创作并进,形成素质优良、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成立舞蹈教学课程组,吸收多年从事舞蹈表演及教学的教师加入。保证课程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特有的方法和理念。鼓励课程组成员加强教学研究,重视专业创作,在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编排多个优秀剧目。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与专业院校单位开展教学合作,开展教学实践交流,开阔师生眼界,了解最新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创作型、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结合专业实际,形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音乐表演(歌舞)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可归纳为以下“四结合”的原则: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结合。舞蹈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必须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形象。歌舞专业的学生或许不能达到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准,但是可以在艺术表现力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始终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联系戏剧表演课程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感、戏剧性,使学生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中培养舞台感觉。

(2)音乐素养与舞蹈训练结合。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有教好的声乐或钢琴基础,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大于肢体语言,因此在教学中,用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爵士乐、民间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舞姿、动作、呼吸、感觉都要与音乐融为一体。

(3)集体授课与个性培养结合。学生个性不同,对于不同舞种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就不同。在集体授课的同时,挖掘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和擅长的舞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使他们了解了自己适合和擅长的舞蹈,在学习时就更有动力。同时绝不放弃以声乐为主考入的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舞蹈潜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打造全面发展的歌舞表演人才。

(4)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除课堂学习外,大力加强剧目排练,结合歌舞专业的特点,编排音乐剧舞蹈片断等,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校内外演出活动,通过艺术实践一方面检验教学成果,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积极改革教学形式,以课堂集体教学、教师个别辅导、学生选修和学生自练为主要手段,针对基础不同、专长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方向,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歌舞表演人才。

五、强调舞台实践,形成“从教室到舞台”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强调舞蹈教学实践大学四年“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即强调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在严抓基础教学的同时,编排各类舞蹈作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演出实践。在多家文艺单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使实践表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从教室到舞台”的艺术实践既辅助教学,也促进教学;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检验课堂学习成果,逐步了缩小课堂到舞台的距离。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7

她以“超我服务”的扶轮精神,

为他人送去人间温暖与真情;

芭蕾舞者摇曳生姿,

她以至爱至纯的心灵,

为爱好芭蕾舞的学子点亮绚丽舞台;

生命有限,

她热忱如初,真心长驻,

以此创造无限之价值,人生之魅力。

认真开始 无悔加入

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生命无常,走过岁月的涌道,我们是否应该留下足迹,证明我们曾经来过。郑瑶璋女士用生命的热情和赤诚的真心,于无私无悔的奉献中,锻造生命的永恒之美!

郑瑶璋女士出生于香港,16岁负笈英国求学,潜心攻读工商管理专业,在英国学习、工作十多年之后,前往澳大利亚,不久后,她毅然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香港,并在此地竭诚奉献,用热忱和真心收获光辉而美丽的人生。她说:“父母培育我成人成才,学校给予我专业知识的养分,社会给我锻炼磨砺的机会。我是幸运的,所以,当我有一定的能力时,我应该努力并且珍惜和感恩。”郑瑶璋女士便是以这样的态度,在奉献的路途中,她坚持、无悔。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命定,郑瑶璋女士与扶轮风雨同舟十五个春秋寒暑,已然走过,但她留下的却是点点滴滴的真心,真真实实的感动。当问及她是如何与扶轮社结缘时,她回答说:“那时在香港工作,有一天仅见过两次面的一位客户对我说‘你工作认真,为人随和,你去扶轮社看看吧’。 ”当时,她只知道扶轮社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团体,并无太多深入的了解,但是,她答应了这位同样热情的客户对她的邀请,并于1996年初正式加入湾仔扶轮社,开始唱响她奉献之歌的前奏。

加入扶轮社后,郑瑶璋女士逐渐了解到:国际扶轮始建于1905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际性的社会服务组织,现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约有三万三千个扶轮社,每个扶轮社都是独立运作的社团;其成员来自不同的职业,鼓励崇高的职业道德,旨在于鼓励并培养以服务精神为可贵事业的基础,通过结合具有服务精神的各种事业及专门职务人士,以世界性的联谊,增进国际间的了解、亲善与和平。

加入扶轮的郑瑶璋女士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努力抓住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四年之后,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和服务之赤诚,她被委任为2000-2001年度湾仔扶轮社社长,这无疑是组织和队友对她的信任与支持。如今说起这些时,十年已匆匆而过,郑瑶璋女士满怀感恩地说:“是扶轮给了我诸多机会去做不同的服务工作,去为不同的人群服务,我希望团结我的队友,利用我们不同的职业、背景以实际行动去服务他人,这样我们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去帮助别人。”

2005年和2006年,郑瑶璋女士于戈壁沙漠之中分别奔波15公里及21公里,她和社友用汗水为小儿麻痹症患者筹得两百多万港币的善款。她说:“这是一个国际扶轮社从1985年就已经开始推动的计划,我们希望全世界根除小儿麻痹症,我们希望用真心和行动去影响、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只是她服务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一个小小的开始,郑瑶璋女士说:“加入扶轮,我从中得到锻炼,经受考验及挑战,积累经验,收获快乐与满足,眼界扩阔。我希望用自己小小的能力和努力,利用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认真履行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 郑瑶璋女士深信一句名言, 就是“在这个尘世间一个人或许是微不足道, 但对某些人来说, 你的一个举动, 却足以影响他的世界。”

点点滴滴 真情满溢

因为努力、坚持、热情、真心,国际扶轮3450地区的同仁们赋予郑瑶璋女士更大的历史使命,推选她为国际扶轮3450地区2009-2010年度地区总监,这是在香港历史上这个职位产生的第二位女性。对郑瑶璋女士而言,这是一种肯定,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身为国际扶轮3450地区2009-2010年度地区总监,郑瑶璋女士要统领香港、澳门和蒙古国63个支社,这将注定是充满盛事和忙乱的一年,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她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心真情去影响和带动队友,任重道远,他们将众志成城,她将全力以赴。

在担任国际扶轮3450地区2009-2010年度地区总监的这一年,郑瑶璋女士在“服务愈多,受益愈大”的信念的支撑下,努力落实扶轮的核心价值(服务、联谊、多元、正直以及领导),围绕“扶轮的未来在你手中”的年度主题展开工作,并呈交了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她在这个扶轮年度内带领3450地区63个扶轮社,统共统筹了超过两百项活动,覆盖不同范畴,承担着国际扶轮的主题。

此间,多个地域的合作项目顺利展开,如“扶轮捐血日”、“未来在你手”、“扶轮社反吸毒校际辩论比赛”等;地区服务也同步进行,如“乙型肝炎免疫计划”、“关爱麻风病人”等;新世代才能培训计划“扶轮青年领袖营”、“模拟联合国会议”、“ 模拟法庭”如期展开; 2008年台湾泥石流、2010年玉树、海地地震的赈灾义举;扶轮社员培训和发展以及扶轮社拓展;地区扶轮基金;根除地区小儿麻痹症运动;洁净食用水、扫盲、饥饿……为此,获颁国际扶轮社长嘉许状。

如郑瑶璋女士在2009-2010年度报告中所言:我们一起面对很多突如其来的挑战,然而这些挑战最终都令我们更茁壮、更牢固我们成功的决心。一个没有小儿麻痹症的世界,一个充满关爱和谐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让我们做出改变,使它发生。只要我们有信心,共同努力,世界上没有我们翻不过的墙。这是她和队友的宣言,这样一支坚定、团结的队伍,在这一年超额达成了很多预订目标,特别是能够在这年度中超早完成免疫一百万初生及儿童乙型肝炎计划,“能作为地区总监是我一生难得的经验,感谢国际扶轮3450地区每一位社员对我带领的地区服务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各扶轮社友的共同努力, 才能完成各项艰巨的服务。”郑瑶璋总监如是说,在无私奉献的旅途中,他们无疑是呈现给世人的最美丽的风景!

一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足以令一个充满爱心和信念的人,去创造属于她自己的奇迹和辉煌。事实证明,郑瑶璋总监做到了,仅仅一年时间,她不仅为众多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和希望,亦收获了别样的精彩和富足。当问及她在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时,她微笑而从容地说:“关于老人、青年和小孩,关于健康、环保和赈灾等等,难忘的感动的,那些点点滴滴,太多太多……”助人的快乐,奉献的感动,岂是三言两语可道尽说明的,那些实实在在的行动,那些雪中送炭的温暖,都将随着时间的沉淀,变成郑瑶璋总监最美的记忆。

“耗费很多心思,纵然辛苦忙碌,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和许多人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当用爱心和行动去帮助他人,当你听到一句简单的‘谢谢’时,你会心满意足,会觉得一切都值得。”郑瑶璋总监动情地说。现在,她最希望的是进一步推广扶轮,让更多的人知道、认同扶轮,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在不断壮大中继承和发扬“超我服务”的精神。

青春曼舞 至爱芭蕾

扶轮社是郑瑶璋女士投入颇多心力的一个国际性的社团。此外,九岁开始学习芭蕾舞的她,还是香港芭蕾舞学会主席。她说:“我从小就爱跳舞,芭蕾舞是我的至爱。小时候有很多机会上台表演,那是很快乐的事情,我希望将这种快乐带给更多的小朋友,香港芭蕾舞学会给了来自本地不同的舞蹈学校的会员一个公平公正的舞台。”

香港芭蕾舞学会成立于1964年,是香港首个芭蕾舞组织。它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芭蕾舞导师组成,旨在推广芭蕾舞教育事务及培育本地的新一代芭蕾舞新秀。过去四十多年间,芭蕾舞学会曾制作多个大型舞蹈演出及芭蕾舞教育讲座,让本地不同的舞蹈学校的学生参加;同时,学会更举办芭蕾舞比赛(芭蕾舞超新星大赏)及设立奖学金,让本地有潜质的舞蹈新秀可藉此获得专业舞蹈训练。

时至今日,芭蕾舞学会已经由当初的小型舞蹈组织,发展成今时今日具数百名会员的机构。学会在2008年及2010年举办的第六及第七届芭蕾舞超新星大赏,吸引了近一千名参加者和两千七百多名观众莅临观赏;不少参与学会活动的学生及奖学金得主亦在过去数年间成功发展其舞蹈事业,成为世界各地著名芭蕾舞团,如德国柏林歌剧院芭蕾舞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香港芭蕾舞团等舞蹈演员和编舞家。

郑瑶璋主席介绍说:“我们邀请国际知名评判作为芭蕾舞超新星大赏的评判及国外专业的编舞师亲自指导与编排具有国际水平的芭蕾舞剧;此外,因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互助,懂得合作,团队精神逐渐加强及建立终身友谊。”1973-1991年间,他们邀请到世界著名的首席芭蕾舞家,玛歌芳婷作为学会的赞助人,而自1973年起,历届行政长官夫人应邀成为该会的名誉会长;今天,学会亦很荣幸地邀请到曾鲍笑薇女士,担任芭蕾舞学会的现任名誉赞助人。名师出高徒,加上有心人士的支持,相信这些爱好舞蹈的孩子们,一定会在舞台上绽放精彩光芒!

学习芭蕾舞至七级的郑瑶璋女士,现在尽管诸多事务缠身,但仍然坚持对芭蕾舞的热爱,从2000年开始作为香港芭蕾舞学会的义务秘书,并于2005年开始成为主席;至今和那些孩子们一起享受载歌载舞的快乐。迄今,他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港芭蕾舞比赛,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有来自海外的参赛者;近日,他们刚成功举办了亚洲首演的“极地快车”芭蕾舞剧,曾鲍笑薇主席笑赞“轻姿曼舞,卓展美才”。

在舞蹈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郑瑶璋主席,将从小培养的合作精神延伸到扶轮社的服务事业当中,在她心中:无人有能力可独自做好所有的事情,团队合作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她坦言:“舞蹈对我的影响很大,它塑造我的体态、仪表、气质,让我学会自律、恒心、毅力,启发我为人处世。”至此,便不难理解芭蕾舞何以成为她的至爱!

感恩常在 热情不灭

在服务他人的事业中,郑瑶璋女士彰显着生命的活力与精彩,然而她还是Offshore Incorporations HK Limited的项目策划董事,从业务拓展到人事管理,直到今天的项目策划,她从一而终,在此服务至今。郑瑶璋女士说:“公司给我很多机会不断发展,我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在支持我,不论是工作事务,还是社会服务,很感激我的老板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她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事,并以此获得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郑瑶璋女士开朗和善,与她相处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特质在她的身上显露无疑。只要有机会,有希望,她就会努力将事情办得尽善尽美,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对他人的交代和责任。

在无私奉献的道路上,郑瑶璋女士以不变的热忱和用心坚持,这正是她贯穿始终的信念;而不断学习,善于倾听,则是她前进的基石。天遥地远,相信她会带着这颗始终如一的奉献心灵和不灭的热情,坚持到底,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

郑瑶璋女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国际扶轮3450地区2009―2010年度地区总监

2000―2001年度湾仔扶轮社社长

香港芭蕾舞学会主席 (2005年至今)

香港艺术发展局舞蹈委员会委员(2007年至今)

Offshore Incorporations HK Limited项目策划董事

香港特许秘书公会专业服务委员会委员(2011年至今)

与扶轮为伴,她乐此不疲,并将坚持到底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8

中央军委委员梁光烈、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吴胜利、一同观看。

由总政歌舞团创作编排的这台节目,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真挚表达了三军将士忠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坚强决心,生动展现了全军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采。

演出在合唱《走过广场》中拉开序幕。《国旗升起》等歌曲和舞蹈,以激昂的旋律、恢弘的气势,表达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迎接新中国到来的豪情壮志。歌舞《向四方》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象征,表现了人民军队与祖国一同发展壮大,一代又一代军人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奔赴疆场、奔向四方的英雄气概。《士兵的诺言》《亲爱的,我要去飞行》《决胜时刻》等歌曲和舞蹈,展现了部队官兵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对挑战,牢记使命,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精神风貌。充满军营生活气息和士兵情怀的歌舞作品贯穿演出始终,《女兵的电话》等节目再现了丰富多彩的部队生活,歌曲《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问边关》表达了献身国防、无怨无悔的军人情怀,舞蹈《江山如画》、大合唱《祖国赞美诗》抒发了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歌舞《誓言》、舞蹈《向右看》以及合唱《我们永远听党指挥》,集中表现了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忠诚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意志,把整台演出推向高潮。

演出结束后,郭伯雄、徐才厚等走上舞台,向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9

104人,穿越两大城市,掀起千人共舞,两个月的紧张制作,大型城市纪实舞蹈真人秀节目《舞动全城》于10月18日完美收官,收视再创新高。

中国电视荧幕Q3的综艺大战仍然集中在PK选秀,户外明星真人秀,《舞动全城》作为“治愈系综艺”的代表,主打正能量传播,为综艺节目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舞动全城》由世熙传媒投资联合云南卫视打造,是一档用激情关注城市、全民舞动以塑造城市精神的真人秀节目。与时下较火的《舞动奇迹》、《中国好舞蹈》等选秀类节目不同,《舞动全城》摒弃了PK竞技形式,不再让高高在上的明星评委进行抉择,而是让明星、平民亲密接触,零距离参与其中。节目在云南卫视开播以来,周五同时段排名前三,周六前五,10月11日收视率达到0.89,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寻找差异化 传播正能量

“《舞动全城》有一个很浪漫的主题,用舞蹈抚慰城市的伤痕,用舞蹈点燃城市的热情,这是这档节目最有魅力的地方,”世熙传媒董事长兼CEO刘熙晨表示。

节目邀请蒲巴甲和苏醒,带领一个年轻舞团走进经历过创伤的香格里拉和东莞,从公共服务、教育、商业、休闲娱乐业以及退休和低保职工五个行业中挑选出数百名百姓进行规定的舞蹈训练,最终上演一场全城舞蹈盛宴。通过《舞动全城》,让同城却不相识的人肩并肩地一起跳舞,让大家感受到“舞蹈”带给自己的激动和力量,“集体”带来的温暖与鼓励,感受城市的灵魂。

在明星真人秀火热的当下,世熙传媒选择引进这样一档节目,看重的是节目所传递的正能量带给观众的情感冲击。“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加快,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节目走进受过创伤的城市带动全城共舞,拉回了人们的城市意识,这是中国人宝贵的集体意识,”刘熙晨认为,让城市成为市民共同的需要,这种意识的传播,这类节目的呈现,在中国当下社会非常需要,而藏在每个观众心中无意识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会非常感动。

《舞动全城》节目模式出自Shine International原版节目《Big Town Dance》,在城市的选择上,节目沿袭了原版节目中重塑城市信心的概念,“正如节目在开播之前所言,《舞动全城》不只是一档节目,它带着一颗公益的心,希望可以做成一个城市的名片,在节目收官之际,不管是被大火烧毁的古城香格里拉,还是贴上‘扫黄’标签的东莞,《舞动全城》都给予了新的正能量,”节目总导演黄鹃告诉记者,而当地市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带给制作团队和每一期节目惊喜。

寻找差异化,传播正能量,是世熙传媒在节目制作中一直坚持的理念。面临众多一线大投入大制作节目的竞争,《舞动全城》在云南卫视进行播出,周五同时段排名前三,周六前五,10月11日收视达到0.89。刘熙晨认为,这样出乎意料的收视,不仅是因为节目的差异化,更源于它不只是一个秀,而是真正做到了打动观众内心。

“观众对于整个电视行业的期待不仅仅是明星的竞争,而需要新鲜的、具有体验感的节目加入,中国电视节目需要‘治愈系综艺’不断出现,”节目总导演黄鹃表示,《舞动全城》在收视和口碑上的成功也说明,传递正能量主题的综艺节目同样很有市场。

拓展线下营销活动

不玩PK,不玩出游,通过广场舞带来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的亲密接触。

一支明星率队的年轻舞蹈队,走进一座刚刚经历过创伤的城市,走上城市街头,深入人们的生活。明星舞蹈队深入五个行业,想尽办法说服当地普通人加入他们的舞蹈队。明星舞蹈队对这五个行业的普通市民分别进行10天的舞蹈培训,最后在这个城市标志性的公共场所共同完成一支大型集体舞蹈,举办一场全城舞会。

“不同于其他的明星舞蹈竞技,《舞动全城》最大的亮点是它的纯草根性。”黄鹃告诉记者,为了结合中国元素,满足中国观众的收视需求,节目组在草根的选择上更注重年纪大一点的人群,跟时下大热的广场舞有所贴近。在讲故事的方式上,故事情节进行了延展,更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然而由于原版模式中环节较多,引进之后的延展也非常有限。在下一季的制作中,将通过节目时长的延展把内容做得更深入。

《舞动全城》带给综艺市场的惊喜,不只是电视荧屏上的呈现,世熙传媒使出电视节目线下营销的新招数。

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上午10点,360、完美世界等多家企业的员工加入广场舞的行列。《舞动全城》节目组发起广场舞大妈跳进CBD活动,“消除误解,用大妈们的热情来感染年轻人的激情,这是这次活动的价值所在,而本质上也与《舞动全城》这档节目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刘熙晨认为,《舞动全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全民参与性,带给线下观众的感触是更直接、更具体的,而从收视情况来看,节目带给电视观众的冲击、感动同样强烈。

引进模式锻炼团队

作为国内最早引进模式化节目的制作公司,世熙传媒一直寻求差异化发展。《舞动全城》的草根性是当下综艺节目市场上的空缺,云南卫视一直以来对于跳舞类节目非常认可。由世熙传媒出资3000万进行制作,云南卫视以广告形式回报,双方一起销售广告资源,达成合作。而节目的制作团队,则是世熙传媒新近成立的黄鹃工作室。

“国外制作团队用半年时间制作了六集,我们用了两个月,靠的是国内团队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黄鹃认为,尽管有国外原版团队的加盟,但是,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中国电视人而言,节目最终在呈现上仍有很多遗憾,但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明年的节目融入更多想法,在歌舞的设计、编排,明星的选择等细节方面处理得更好。

不管是跟国外团队的合作,还是完成模式节目的制作,对于黄鹃而言,都是一次新的尝试,“节目在第一站的制作中,英国原创团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制作方法,科学的管理方式,标准化、流程化的制作理念。”黄鹃认为,目前对于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而言,引进节目很有必要,这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先学习,再创造,但更需要合理把握其中的度。

舞蹈队年终总结篇10

“时尚七太”中领头的名叫林友苏,56岁。鲜为人知的是,几年前,她为照顾患癌的丈夫耗尽心力,几乎无法坚持下去,甚至怀疑自己会走在丈夫的前面。是社区舞蹈,让她重新过上了“人的生活”。参加“中国达人秀”,她秀出了生命的精彩,更寄托了对亲人绵绵不尽的爱……

生死煎熬中,舞蹈点燃希望

林友苏的丈夫朱洁是在2003年发病的,直肠癌,已到中晚期。此时,他在湖北省话剧院做演员,年仅48岁。林友苏低价转让了自己开的花店,日夜守候在丈夫的病床边。每天,她都保持着笑脸,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宽慰他,逗他笑。背后,她却泪湿衣襟。

林友苏的身体本来就比较弱,连续的劳累以及对丈夫病情的担忧、对欠缺治疗费用的焦虑,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瘦得不成人形,似乎风一吹就会倒。

林友苏觉得自己快崩溃了,认为这样下去,自己会走在丈夫前面,甚至产生过“死了算了”的念头。就在她犹豫不决、痛苦不堪时,一天傍晚,她陪丈夫散步,经过小区业主跳舞的地方,林友苏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羡慕地看着那群快乐的同龄姐妹。他们所住的武汉南湖中央花园小区是全国优秀社区,常年活动着中老年女子舞蹈队、音乐队。过去经过,他们偶尔驻足看看,这次,朱洁看出来,妻子显然被轻快的音乐感染了,就对她说:“你也去跳跳?我知道你太压抑了,去跳跳舞放松一下!”

林友苏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跟在那支中老年舞蹈队后面跳了起来。她一举手一抬肩一扭腰,加上那轻盈的转身;竟令朱洁看得目瞪口呆。朱洁惊讶地问:“你怎么跳得这么好?很有舞蹈天分!”

林友苏自豪地说:“你不知道吧?我上学的时候就会跳集体舞和民族舞。后来跟你认识了,知道你是话剧演员,我就不敢在你面前显摆了。”

丈夫轻轻地揽着林友苏的肩,说:“都怪我,差点埋没了你这舞蹈人才。”

在朱洁和社区张淑静书记的鼓励下,林友苏加入了这支社区中老年女子舞蹈队。此前,她每天都在生与死之间煎熬,精神不堪重负;如今,在舞蹈和音乐中,她找到了生命的魂。只有当她舞动起来的时候,她的身心才是完全放松的,才不再有麻木和晕眩,她的脸上也不再是灰黑色,渐渐地便有了难得的红晕和神采,她感觉自己终于活得“像个人”了!

阿弥陀佛保佑你。舞蹈中走出悲伤

林友苏跳舞时,朱洁就坐在一边认真地看,静静地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音乐歌词: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愿你有一个好身体,健康又美丽。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愿你事事都如意,我们不分离……他甚至忘了自己是个命悬一线的人。他欣喜地对林友苏说:“苏,我终于可以放心了,你在生活中找到了安慰。”林友苏不禁泪光闪烁。

三次手术,仍阻挡不住癌细胞的扩散,为给朱洁治病,积蓄加借款,他们已花去近百万元,唯一剩下的财产就只有南湖中央花园小区的这套房产了,林友苏准备卖房救夫。但朱洁拒绝再做无用的治疗,只要她送他去医院,他就拼命地掐她的胳膊。他只求一死,免得让妻儿将来连寄身的地方都没有。

2007年8月21日,朱洁离开了人世。他给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的儿子留了一封信:亲爱的儿子,爸爸没能给你留下一分钱,相反却拖累了你和妈妈。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要孝顺你妈妈!她为我耗尽了生命的余光。在我病重期间,她唯一的爱好只有舞蹈,那里寄托着她生命的安慰。以后,你一定要好好支持她,让妈妈活得快乐、精彩一些……

丈夫走后,林友苏有大半年时间走不出家门。远在北京读书的儿子十分担心他,却苦于分身乏术,为此深感歉疚和担忧。他希望舞蹈能为母亲驱除孤独,所以每次来电话,都会问母亲:“妈,你今天去跳舞了吗?好玩吗?开心吗?”林友苏读懂了儿子的心,她开始强迫自己走出家门去跳舞,她不想让儿子牵肠挂肚。而曾经一起跳舞的邻里姐妹也轮番来家里陪伴和劝慰她。为了让她有事做,不至于闷在家里胡思乱想,姐妹们一个个去向她请教舞蹈动作。有时,她会拿出积了灰尘的二胡,在自家阳台上为她们伴奏,指点动作。林友苏终于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舞蹈再次成为她摆脱空虚日子的精神寄托。

林友苏渐渐地成为了舞蹈队的中心,大家不由自主地请她做了这个舞蹈队的头。丈夫生前曾指导过林友苏,于是,她在舞蹈中融入一些话剧的抒情元素。参加这支舞蹈队的有退休的、下岗的,还有纺纱厂的和做仓库保管的,都是一群普通人,张秋蓉、韩丽华、张建军等几位姐妹以前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都曾严重到连路都走不了。跳舞之后,这些病都不治而愈,身材好了,皮肤也紧实了。她们来跳舞,虽是为了健身。可林友苏知道,再普通的人都有梦想,在做过单位文艺骨干的黄金霞的协助下,林友苏根据这些姐妹的年龄和高矮胖瘦,量体裁衣,为她们编排出各自的特色动作,让她们在队列中都能找到亮相的机会,使整个舞蹈看上去就像一幅优美的画,而每一个舞者就是她画笔下的素材……

舞出精彩。传递快乐

转眼间,3年快过去了。2010年6月10日,武汉电视台通知南湖中央花园社区参加一个比赛,其实就是“中国达人秀”的海选。电视台的人对她们说:“你们须拿出绝技、绝活,才有希望。”那时,林友苏正想尝试一种大胆的舞蹈――肚皮舞,可是一听说要像20岁左右的女孩那样露肚皮,还要上台比赛,好些姐妹怕人笑话,打起了退堂鼓。最后,林友苏总算拉起了一支7个人的队伍。

这时,儿子从北京回来,得知母亲要跳肚皮舞,吓了一跳。但他记得父亲的遗言,对母亲说:“妈妈,不管是什么比赛,你们都不要有太高的奢望,只要跳得开心、快乐就行。”林友苏很感激儿子的理解。林友苏接纳了儿子的观念,对姐妹们说:“我们上台跳舞,目的是体现中老年女性的健康、自信、快乐,所以大家上台要‘没心没肺’地跳,只要开心就行。”为了让姐妹们克服身体极限及羞涩的心理障碍,林友苏一再向她们强调跳肚皮舞的好处:使腰腹灵活;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协调性……大家都接受了。为了练好劈叉、下腰等动作,她们满身乌青,却很开心。

6月14日,在武汉电视台海选现场,“时尚七太”炫目的肚皮舞引起评委们的一致惊呼“艳惊四座、电梯停摆”。

就在林友苏和姐妹们一路挺进时,已经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一直通过电话和网络给母亲打气。有儿子

的支持,林友苏信心更足1

8月15日晚21时05分,《中国达人秀》第四场。七位戴着面纱的神秘黑衣女子缓步入场,上半身一件性感的露脐装,下半身是一条印度风长裙,桃红色、嫩黄色,鲜艳夺目。音乐一响,只见她们刷地甩开披风,露出金光闪闪的舞服和纤细的小蛮腰,裙摆上的亮片随着音律有节奏地摆动。直到表演结束,林友苏和姐妹们才揭开面纱,评委和观众才得以一睹庐山真面目――有着傲人身材的她们,平均年龄竟有52岁!评委高晓松当场评点她们的舞蹈“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另一个评委周立波也感慨道:“非常震撼!岁月带走了你们的年龄,却没有带走你们的青春。”

儿子也跟踪观看了这场比赛,听到了评委们毫不吝啬的赞赏,看到了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时尚七太’组合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年龄的概念,挑战了世俗的眼光。虽然她们早已过了风华之年,但她们所表现出来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让许多人感动。”儿子激动地给林友苏发来短信:“妈妈,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七位自信的“老太太”终于闯入了“中国达人秀”总决赛。10月10日晚,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里,作为八强选手中第一个出场的“时尚七太”放弃了炫目的肚皮舞,短短几分钟的“歌舞青春”舞蹈融合了拉丁、爵士、椅子舞以及富有老上海风情的扇子舞等四种不同风格,让观众再次惊艳。

在现场观看的导演陈凯歌也不由得感慨:“上了年纪的女性,能当着大家的面载歌载舞,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真的松弛下来了,越来越有包容性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