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1 09:51:33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

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网络营销课程成为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争相开设的必修课程。

1.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大不相同。常见的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4P延伸模式(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技术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式等。本文介绍冯英健教授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构建的内容体系结构。

该书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以及网络营销实践与管理。分别介绍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原理;网络营销基础环境和主要方法;网络营销职能的实现方法及网络营销管理。

2.网络营销课程特点

(1)综合性。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 营销,Web2.0营销,网络广告,网上销售,网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等。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实践性。网络营销的理论来源于网络营销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学习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用到实际企业营销中去,实现网络营销的各项具体职能。

网络营销实验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不够。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只能练习前台的部分操作,以虚拟实验为主,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有的将网络营销实验变成计算机实验,要求学生编程序或建网站,或要求学生浏览网站和网页,在网上购物等,对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认识。

在《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网站的诊断与评价,搜索引擎优化,网络广告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在线问卷调查的设计,网络营销综合实验等六部分。下面将以企业网站优化思想和原则为例,介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渠道。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专业化的企业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细节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常见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存在的典型问题,网站优化原则,网址评价与网站诊断。这些内容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更难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此处设计一节实验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前提条件。很自然,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和实验是必要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详细浏览一些企业网站,了解这些企业网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掌握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实验教学准备

本次实验课在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要求实验室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黑板,能够进行板书。

3.实验教学过程

(1)总体思路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浏览感兴趣的网站,并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关于网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2)具体环节设计

①要求每个学生预先写出自己最想了解的企业和最想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学生浏览企业网站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那些网站感兴趣,同时了解这些网站是否便于浏览,学生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也是考察网站是否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②设置相关问题,作为浏览网页时的思考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应该能够反映当前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你所浏览的是哪个企业的网站?

――你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的整体印象如何?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欠缺?

――网站栏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浏览该企业网站,你是否对该企业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网站信息是否全面?

――你对该企业网站的顾客在线服务是否满意?

――你认为该企业网站是否具有促销意识?

――你认为网页下载速度快慢?

――你在该网站是否能看到其他企业网站的链接?

――企业网站上企业的联系方式是否可用?

③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浏览企业网站是肯定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结构、内容设置等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总结学生的看法和对以上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目前多数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是影响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④针对企业网站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找出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企业网站。

⑤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以上具体操作和分析,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3)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网站优化的思想和原则,为你课上所浏览网站设计一个优化方案,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

总结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因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将其用到教学中,它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园地,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授课的教学工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辅助教学手段,互联网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颖和重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玉玲.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全国商情,2009(20)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打造一支“能文能武”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软件与硬件结合,要求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而大多数教师缺乏设计、管理网络的经验和能力,从而缺乏对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教师实践知识的缺乏势必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所以,网络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让教师“动”起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学校还应大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让教师走出校门,多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参观并了解网络的设计与组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再将经验带回课堂,目的是真正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二、科学组织,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缺一不可。

一方面,精选理论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理论内容非常广泛,所以,首先应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然后根据需要对内容进行一些调整,有些理论性较强内容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调整,比如,在介绍体系结构这一部分时,主要是以OSI参考模型为主,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原理,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却是TCP/IP网络协议,教师可以淡化前者而强化后者。另外,根据技术的发展情况,去除一些陈旧的知识,补充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网桥、X.25等一些目前已经很少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可以简略介绍,而虚拟局域网、IPV6等新技术应适当引入到课堂。

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必须配合足够且合理的实践教学。首先,应该精选实践教学的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尽量将一些大众普及的技术传授给学生。比如,在介绍完常用传输介质后就可以安排“双绞线的制作、测试”的实验;在讲完典型局域网之后马上安排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VLAN的构建、安装、配置和测试的课程设计。还有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FTP的配置、Web站点的配置、电子邮件系统的配置技术及网络安全维护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情况进行适当安排。

三、打破传统,构造新型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使理论教学生动化

首先,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例如,用Powerpoint、Flash等课件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等知识点做成动画,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Internet资源,把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布置给学生,例如,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常用的网络产品,并尽量详细了解其功能,而后在课堂进行汇总、讨论。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实物讲解、操作演示等方式,例如,对于网线制作这一部分知识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加强网络实验室建设,使实践教学深入化

动手操作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敲门砖。如果没有实践教学这一部分,学生很难对网络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因而加强网络实验室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网络实验室应该能让学生面对真实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能够动手操作、运行、设计各类网络实验,例如,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路由器的基础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应用等。

3.利用仿真、虚拟技术让教学成果最大化

一个完善的网络实验室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建设一个网络实验室需要学校投入相当大的财力,而学校又不可能长久地坚持大力投入。另外,有些实验项目诸如安装网络操作系统,耗时较长,由于实验条件和学生实验能力的限制,在限定的时间内常常无法顺利完成,更不要说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了。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网络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为了在有限的财力、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在网络实验室传统配置的基础之上结合虚拟机技术和仿真模拟软件,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学校利用Boson NetSim模拟软件进行网络组建的实验教学;在虚拟机上反复进行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懂理论、会操作,改变传统考核方法

一只笔、一张纸的传统考核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可以采取分阶段的考试方法,在每个知识模块学习结束后分别对理论与操作两部分进行考核,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设计项目集中答辩的形式(如学期结束前给学生一周时间组建一个小型校园网),在答辩过程中渗入对理论的考核。总之,在新的考核方法中理论与实践应该是并重的。

五、工学结合,在应用中检验教学效果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培养工作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并被广泛认可的认证考试,如微软认证、思科认证、网络设计师考试等,以提升学生在步入社会时的竞争力。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带学生现场参观网络工程的现场,学习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及网络的组建方法,了解网络所提供的服务等。教师还可以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建设,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实用、更有效。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3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智能学习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对网络教育的各个环节均产生变革性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适应网络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考试。这种教学考试是网络教育新形式下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支持服务与网络教育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性。本文借助网络教育教学考试环节中支持服务工作,分析与网络教育质量的关联性,希望对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网络教学考试;支持服务;网络教育质量;关联性

一、研究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与传统考试比较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信息科技的进步对考试误差的减小,考试效率的提高、考试的公平性以及考试的质量控制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网络教育。教育部考试中心信息处处长鲁欣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管理及创新研讨会指出: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应用已经非常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考试安全性与成绩真实性已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会组秘书长、教育部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严继昌强调: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可以通过采用信息化保障大范围异地考试安全,信息化在网络环境下与考试的结合对于推动考试的公平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在于网络教育的质量,而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在教学部门。教务、考务工作的有效性与创新是教学适应网络教育发展的前提,因此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创新与网络教育质量关联性分析是网络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考试创新与实践成果

(一)网络考试环节服务

1.考试流程规划与支持服务

目前,网络教育考试依存于网络环境,我国网络教育的考试者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以专业为基础的小组在线学习、个体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在线学习。不论哪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考试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学习中心,存在大量异地考生,因此为确保考试环节流畅、考试步调统一、考试制度明晰,需要合理规划考试环节流程。通过流程的清晰展示,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更加规范。在规范考试流程的同时,制作考试服务流程图,建立支持服务机制。通过流程图的展示,可方便学习中心教师与学生快速熟悉网络考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为考试的前期做准备。

2.考试预约支持服务

在网络教育中,在网络平台进行考试预约已经是各网络教育高校教学考试中的一种常态。所谓网络平台考试预约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开启考试预约功能,设定一系列标准约定考试预约对象,以预约形式报名参加考试。通过对预约数据整理,借助网络技术,整理掌握异地考试信息的大数据,应对网络考试组织工作。在对网络平台考试预约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新入学学生以及新建立学习中心,对考试预约机制的概念模糊等状况,本环节提出一些关于考试预约的支持服务:预约提醒:在网络教育新学期开始,分阶段对网络平台预约机制进行说明提醒,持续提供咨询解答支持服务,动员学习中心对考试预约机制在学生中的宣传讲解;多渠道预约提醒通知,结合网络平台通知,网络学习论坛以及网络QQ群预约提醒。预约跟踪:预约跟踪是一项考试预约过程中的增值支持服务,并通过对跟踪机制的实践已取得明显效果。在预约过程中,及时动态预约数据,与学习中心进行互动沟通,保证了预约工作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此项支持服务,以往需要多批次才能完成的考试预约,整合为一个批次,不但减少了大量重复工作,同时保证后续工作的信息准确性。弹性预约:所谓弹性预约是指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预约当前考试,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跨区域选择考场借考。某些高校学生根据选择预约考试的区域不同在不同的时限内进行预约。这项制度对于网络教育学生尤其重要。由于网络教育学生多来自社会,每次考试可能与学生的实际日常工作产生冲突,解决工学矛盾,弹性预约机制是必要的。

3.考试形式多样化

当前,“总结性考试”+“形成性考试”形式是网络教育考试中常见的考核方式。“总结性考试”是指传统的集中笔试,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和网上分散限时考试等。通过调查,这种考核形式在全国网络教育总成绩的占比在60%到90%之间。“形成性考试”包括线上作业考核、线下作业考核、在线作业考核、网络学习积分评价、实践课程总结报告等。这种考核形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了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二)弹性网络考试制度

1.免考及学分转换制度

课程免考以及学分转换制度是弹性网络考试制度的补充。课程免考及学分转换制度有助于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及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减轻学习者的时间和经济压力。在课程免考和学分转换申请的过程中,不但指定合理的相关规则,更在过程中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免考及学分的转换申请进行培训、解答和指导。国内外有些网络高校甚至进一步对某些学历和证书课程采用了模块学分转换制度。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支持服务,使得弹性网络考试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2.考务视频会制度

通过网络技术,考试前在线上组织考务视频会议是一项必要工作。以东北大学网络教育为例,在近两年的考务会议中,通过改革考务会议内容,提供了有一个增值支持服务考务会议内容扩大化,即以网络考试为中心,由点到面辐射整个网络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节。在考务会的内容延伸的实践中,收获了良好的支持服务效果。

3.巡考及反馈机制

巡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考试来说是保证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学习中心,巡考信息前期保密性,巡考反馈时效性,几项巡考机制,使得巡考机制趋于完善。

(三)考试数据信息化

网络教育考试环节试卷具有特殊性,保证试卷安全,通过信息手段控制考试数据,保证数据的动态监控性与动态可查性。建立创新试卷跟踪系统,平台查询跟踪试卷实时信息,监控大量试卷的情况;建立验卷、回卷验收统计系统,掌握试卷回卷情况,统计动态结果掌握试卷进度。

三、关联性分析

(一)支持服务关联性

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是近年来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的一项新举措,他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效果突出。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考试过程,东北大学网络教育通过一年的实践,以2014年12月网络教育期末考试作为对象,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中心考试情况,验证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改革与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的关联性。

1.样本分布与占比

本次对网络考试支持服务调查的反馈样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直属学习中心和奥鹏学习中心。其中直属中心11个,奥鹏中心3个,校本部中心1个。

2.出勤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样本的学习中心分别对网络期末考试的出勤情况做了统计分析。经过对样本的出勤情况分析发现,提升网络考试支持服务大大提升了学生考试的出勤率,在网络平台、论坛以及对学习中心提供的网络考试提醒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网络考试缺考情况比较突出的学习中心进行回访,了解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考试质量。

3.样本反馈总结整理

通过对考试支持服务度的反馈调查发现,多数学习中心对网络考试支持服务比较满意,并对学习中心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两者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并且一些中心对于进一步提升网络考试支持服务的细节提出了新的想法,有助于网络考试支持服务的修正与改进。

(二)安全关联性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中,通过完善考试监控制度,推进身份认证系统,对考生进行身份证刷卡制度,上传学生身份证信息,记录进入考场时间,并通过进行影像对比确认考生身份,不但保证了考试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了网络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网络考试环节中增加监控制度,保证异地考试要求的一致性,杜绝替考,从两方面保证了考试安全的同时,增加考试的公平性。

(三)评价关联性

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考试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对于网络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加全面。信息技术在网络考试中的革新,使得评价方式趋向与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学习对象与传统高校统招生相比较具有基础差、水平差异大、理论及自学水平不高、以及对实践要求倾斜的特点,“传统”“总结性考试”考核形式不足以评价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目前,各个高校的网络教育都在大力发展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全面考试制度,不断平衡考试形式比例,丰富考核内容。依托信息技术的“形成性考试”考核方式对于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更大。

(四)技术关联性

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在2009-2014五年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试卷跟踪,验卷、回卷及成绩登录系统,这项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试卷跟踪,验卷、回卷系统实现了试卷验收分装的电子化管理,实时监控试卷验收情况,记录试卷验收时间,掌握整个试卷验收过程。在试卷验收系统中同时实现了数据实时的统计查询,及时掌握哪些试卷已经入库,何时入库,哪些试卷仍没录入系统,具体掌握动态试卷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导出。对成绩登录系统进行新的升级,登录分考场进行,保证一个考场登录成绩后打包保存,提升成绩登录的准确性。试卷跟踪系统增加了试卷的保密性与安全性,验卷、回卷系统保证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使繁重的考试试卷工作变得准确、高效,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

四、结论

对于网络教育而言,目前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大趋势,所谓“宽进”是一种开放机制,在进入网络教育学习前,并不需要严格的考试筛选,给大多数社会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所谓“严出”是指注册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学历教育,必须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宽进严出”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招生与教学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可调节的,“严出”并不是目的,教学质量的保证才是真正目的。要调和这种矛盾,教学环节改革创新是关键。只有不断利用网络科技优势创新,改革网络教学考试环节,才能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质量体系,才能促使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

五、未来努力方向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与网络教学质量关联性的研究目前对东北大学网络教育来说只是刚起步。目前,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如何进一步获取网络教育考试支持服务创新理念,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课题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会给网络教育未来发展带来新的面貌。

作者:陈国秋 姜帆 单位: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勇.远程教育课程考试管理迈向信息时代[J].中国远程教育,2013(18).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于丽(1971-),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教育技术专业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2WQ5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该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考核体系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更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简单网络故障维护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是培养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编程等技能,并专长于其中某一项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还要与当前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应用技术人员。然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讲授过分重视确定性、陈述性和记忆性的材料,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创造性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空洞,知识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具有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成熟,在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新兴技术。例如,当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是TCP/IP协议栈,而OSI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却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只需要选择介绍其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就可以了。

在教学方法上,重学术深度,即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教学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讲到分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强调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以及当时多个科研队伍的研究状况,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个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开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钻研精神。

二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挖掘教学深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分析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例如,介绍OSI参考模型时,可以介绍其三级抽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以鼓励学生在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结构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包括网络安全性等内容在内的网络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例出发,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来枯燥无味,单从讲授方式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相关实例,对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看到了相关理论活生生的应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讲到ATM技术时,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资建设ATM校园网,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案例,从中分析ATM网络的特点和实现技术,这样从生动的案例分析展开知识的讲解,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大量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数据包在发送方的各层封装过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过程,利用动画方式演示出来,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相关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结构,学生在该软件的帮助下,可以看到MAC帧、IP数据报、TCP报文等相关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和结构,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提供了帮助。

(二)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完成知识扩展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而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各种方法。这样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格外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试验教学改革中,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告诉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结论是什么”,改变为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结论是什么?即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其中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先告诉学生本次实验要验证哪个理论,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同一实验,并不提前告知学生要测什么,只是设计了实验的多组数据,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可供学生选做,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扩展性试验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此类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这类实验多从生活和生产经验中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不同方面的网络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进行验证。同时,学生有意义的经验也会被收录,补充到扩展实验中来,从而实现随时补充随时更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此类实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给出某公司对网络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用户需求和实际投资,自行组织团队,进行网络的硬件设计和虚拟实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团队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当顾问的角色,以协助工作组有效展开工作。通过这类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

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考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测试。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每章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既考核平时作业的掌握情况,又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二是实践研究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评审和答辩,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三是综合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充满了挑战和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莉,黄春晖.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5-0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之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一般理论课教学比较强调对网络概念的理解,而技术实践方面就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上。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在整个网络教学环节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是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拔高,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具备网络分析、设计、实现等能力。可以说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和效果,它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1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现状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的锻炼。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网络中的基本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对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及实现的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课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同时很多教师也都在对其进行着教学的研究和优化。与之相比,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教学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势。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现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1 实验内容

目前,因为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比较多,在实验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根据各自教学情况自行安排,但是都是围绕课本开展的。以我院为例,网络实验课的内容没有固定不变,而是由网络教学组在每个学期初,结合实验大纲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商定,然后再实施的。在定制实验内容时紧密结合所选择的理论课教材,实验进度也按照课程进度进行安排。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掌握课上所学知识。但是,网络的相关内容何其丰富,一学期的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实验内容的设计很难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仅能选择重点中的重点,而更多的实验在课上只能放弃。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实验课的内容安排的既有效又丰富;如何将实验深入开展,更多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如何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这些就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的传输方式,其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动手为辅。这种模式下,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然后学生依照实验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再做一遍,这样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很快完成了实验,但是整个实验过程中,缺乏个人思考和联系,从而也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促进其对需掌握知识的理解;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增大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自我实现部分。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

2.1 实验内容的探讨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征,将网络实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软件实现和硬件操作。通过软件操作分析网络数据,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分析软件程序代码,加深理解网络通信的实现,编程实现网络协议;硬件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组建网络,通过操作使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了解网络运行,会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会使用路由器进行网络设置等基本的网络操作。

2.2 教学模式的转换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应该转换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传统实验课教学时,教师讲解操作,然后学生模仿。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课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预习、学生讲解、学生实验、学生总结,教师只是从旁辅助整个实验过程的完成。

在网络实验教学中,学生几人一组,由一人承担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带领本组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实验课上首先小组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实验,不完善之处其他小组补充。这样既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内容,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实验过程中,小组内人员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组内开展讨论总结,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从旁观察指导、解答疑惑、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班总结。

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结合课程实验环节的内容,教学辅助系统提供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实验要求等,同时提供必要的实验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实验,在模拟软件上练习实验,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在实验室中完成对硬件实验设备的真实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实验课效率和锻炼网络操作技能。同时,教学辅助系统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综合性、提高性、设计性、创新性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也提供思科、华为等网络公司给出的网络项目方案、操作题目等内容。同时教学辅助系统方便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和实验总结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些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帮助。教学辅助系统提供问答平台和讨论区,方便师生交流。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进行实验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对理论课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网络理论知识,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工作原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开发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徐守志,覃颖,张红卫.创新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3):182-184.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网络管理;工程实践;构建式教学;网络管理系统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2009IM010400-2-02)。

作者简介:张国敏,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测量。

网络管理是指与网络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有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1]。由于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且其规模和复杂度迅猛增长,而网络管理为网络可靠有效地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技术基础[2],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日渐提高。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网络管理是本科高年级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操作系统等,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具有社会需求迫切、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新、国内外没有成熟教材和课程体系等特点,教学探索性较强。

图1网络管理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关系

针对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知识点散乱、相关知识多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当前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以知识验证、工具应用、创新设计为原则设计教学和实践内容。遵循重基础、学

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贯彻把复杂的网络管理理论与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网络管理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采用理论考试、指定实验、自主实验等综合测试评估的方法评定课程成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传授”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问题牵引的启发式专题授课”。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员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

1问题牵引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首先要明确网络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主线牵引具体解决方法和知识的展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术环节,也以技术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然后给出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按这一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梳理,大幅度减少理论内容,加强问题分析和实践环节,补充工程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综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上。根据问题解决思路和内容的逻辑性,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模块化,打破原有标准规程为主的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模块的问题引入、问题分析、解决思想、具体方案和对比分析,将概念多、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通俗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讲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不仅回顾以往的知识,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和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最终,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的思想和一整套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根据实验目标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应用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表1网络管理典型实验案例

“问题牵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怎样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来源和本质,使后面的讨论和分析不会失去方向,设计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因此,老师要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好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网络管理,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讨论如何管理一个学生队、如何管理图书馆中的图书以及如何管理一个国家,进而引申到如何去实现网络的管理。最后,老师再采用理论术语描述解决思路和具体技术,最终达到复杂问题的形象化分析讨论的目的。这种结合实际案例导入问题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类比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更深入的认识。

2构建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构建对事物的理解[3]。这种方法基于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因此学习印象极为深刻,而且对于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也有很好的梳理作用。构建一个网络管理系统,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套抽象科学问题、分解系统功能、突破重难点技术、系统集成和测试的思想,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很好的作用。构建式教学特别适用于像网络管理这种前沿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探索发现法、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们采用构建式教学模式展开实施。理论教学以国内外网络管理专著、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国际会议论文为素材,注意学习基础理论和业界公认的网络管理模型。在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及相关标准。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模型,掌握ASN.1[4]语法,具有初步的阅读和分析RFC标准文档的能力;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5],了解当前典型的网管工具及网管平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而且通过专题的形式讲解当前网管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发展动态,并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实践教学以国内外著名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为蓝本,学会常用网管工具及典型网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从而具备分析、解决网络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典型案例的设计开发,熟悉网络管理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从而在知识体系上构建起网络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具体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课程针对本科高年级岗位任职能力进行训练,结合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学习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掌握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以致用,防止“高分低能”现象,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践为主,兼顾理论的方式进行,即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对各个实验进行加权处理)和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为依据。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设悬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则高。因此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实验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认真注意学生的质疑,甚至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无论提的问题正确与否,都要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先给予鼓励,再进行指导。老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挖掘和培养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能力,并激发学生课内外持续探索、创新的兴趣,从而扩展课堂教学。其次,课堂上注重互动提问和相互质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们还采取了加分奖励制度――“主动回答加倍分、提问回答只加分、不回答问题没有平时成绩”,这样做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

针对复杂的网络管理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设置讨论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综合素质。讨论是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环境。现代重大研究成果是没有不经过讨论而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在讨论中学习。讨论课可以是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前期准备来自主汇报,然后大家进行讨论,老师也可以进行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内容,老师引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基于已学知识或者类比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讨论课的关键是紧紧抓住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关键技术展开讨论,不能漫无边际的脱离主题,关键做法是迅速理解发言学生的思路,并及时进行总结重述。总结重述既是整理思路让其他学生听清的过程,也是在发言学生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讨论课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转换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变学会为会学”,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此外,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突出“学以致用”这个重点,狠抓提高动手能力这个环节。对于小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和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对于大实验则采用工程规范的方法组织项目实施,注重项目的自主设计。以网络性能和故障管理实验为例,首先老师参加每一小组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的讨论,然后让每组撰写一份总体设计报告,明确实验目标、项目方案、任务计划和人员分工等。然后老师针对总体设计报告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使他们了解达成目标的途径和重难点问题并确保分工合理,达成共识后进行下一步开发。在实施中发挥组长、副组长、以及编程能力强的学生的示范和帮扶作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分工和结对子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动手实践、相互协作的能力。在保证实验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学科前沿知识与复杂协议的设计实现,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网络管理作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技术发展和更新很快,我们试图通过面向工程实践的方法,使教学与技术发展和产业解决方案进行更好的关联。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掌握网管工具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并熟悉网管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一个个网管问题的解决,培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和岗位任职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4版)[M]. 陈鸣,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63.

[2] IBM. Advanced network management solution [EB/OL].(2011-05-10). /software/tivoli /products/ netview/.

[3] Academic Press;1 edition Autonomic Network Management Principles:From Concepts to Applications[M]. Academic Press;1 edition. 2010,221-228.

[4] ASN.1,ITU-T Rec. X.682 | ISO/IEC 8824-3[R]. 1995,28-32.

[5] 雷震甲. 计算机网络管理[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0-125.

Engineering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ZHANG Guomin1, CHEN Ming1, HU Chao1, WANG Na2

(1.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2. Institute of Science,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33, China;)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and carries out active teaching explorations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reform of normal universities.

关键词: 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case-based teaching;ability i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3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中学校园网的建设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中学越来越关注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等原因,使得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仍无法有效满足中学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高师院校与用人单位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1 网路工程课程简介

网络工程是一门知识高度综合的课程,涉及到网络硬件、通信原理、TCP/IP协议、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机构、层出不穷的网络应用系统等多方面知识,它的最大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很好的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变[1]。

2 高师院校网络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①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高师院校虽然根据网络工程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相应的实验大纲和教材,但实验内容上与中学的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有的学校内容偏应用,比较简单,都是验证性实验,要么偏理论,都是对原有计算机网络理论的验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中学工作的了解,往往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条件和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来开展教学工作,缺乏整体长期的教学目标。②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很多高师院校教授网络工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环节欠缺。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是导致网络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高校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比例在3:1,学生缺乏实验过程的锻炼。③考核形式单一。当前有些高师院校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实践环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2]。从中学对新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出发,开展网络工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调整网络工程的教学计划,改变网络工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当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3 构建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3.1 根据中学需求确立教学内容 目前,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校园网的建设,中学要求高师毕业生不仅能够排除计算机的各类故障,同时熟悉校园网的整体架构,具备维护和管理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筛选,对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验项目进行改造。例如,三层交换是路由功能和二层交换的技术集成,由于三层交换的线速通信能力,其已经成为中小型校园网的有效解决方案,我们设计了基于第三层交换的校园网设计和管理综合实验内容。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修订和近五年的实践,对教学体系和实验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部分成果见表1。

3.2 根据学科特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网络工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点在于本课程是网络原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课程,既要具备理论基础,又要把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分析实际遇到的问题,指导整个实验过程。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3]。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精心设计实际工程演生出的每一个案例,把教学重点内容和案例相结合。每个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案例描述(实际问题及需求的描述);案例实现(拓扑设计,设备选择,功能实现);案例评价(归纳总结)。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3.3 根据实验过程创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为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对结果的考核改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针对每个综合实验,进行独立考核。对于综合实验,进行分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与人沟通能力,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选题或者自选题,重点考察学生如何围绕实验目标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拘泥于实验的结果,取消卷面考试,组织进行专项的实验设计或应用模拟动手考试。经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及改进,这种新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

提高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对开放实验室的具体措施进行实践总结。目前网络工程实验设备主要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一年仅有240个小时的利用率,投入的100多万的设备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效益,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可以考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工程实验的选修课,作为全校选修课“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课程,既提高设备利用率,又培养了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深入了解中小学对信息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结合计算机发展的形式,把新的网络产品、新的技术、新思想应用到网络工程教学实践当中,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在网络工程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让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网络设计和分析的能力,使计算机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吴振强.高师院校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23):134-138.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智能化网络考核平台 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93

1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建立“智能化的网络考核平台”配合和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课程智能化网络考核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施人性化考核的重要手段,是网络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降低考核成本,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目前高职大部分考试仍然采用笔试,这样一次考试,通常需要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学生处等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而网络考核只需设计好题库和考核平台,考试时由网络考核系统统一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成本,符合绿色、环保型社会的要求。

第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测试和考核,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时和学生交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对学生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有利于提高考核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网络考核系统由大量的题库构成,其组题比较灵活,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同时由电脑自动阅卷,成绩很快可以出来,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方案,从而提高了考核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四,有利于提供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端正学风。网络考核要求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考试试卷是由大量的题库按照一定要求组题产生的试卷,考试时随机发放试卷,可以避免考前泄露题目、考试期间相互抄袭、考试后更改成绩等行为。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在客观上起到以考试促进教学改革和促进学风建设的效果。

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网络考核系统题库中的试题,除了要求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这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标准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全面掌握,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所以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按照上述培养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和推进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层次的问题。[1]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特征决定了需要构建不同于学科课程的学业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可见,考试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之一,不同的教学模式应有与之配套的考核模式评价体系。[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突破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束缚,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取得好效果。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考核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3]培养高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成效,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4]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借鉴国内高校网络考核平台建设的经验,初步构建高职院校智能化网络考核平台。其中,重点探究关系到考试平台实效性的主要方面――网络考核平台题库开发与设计问题,同时分析如何利用网络考核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中研究以湖南某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个案进行实践方面的研究,最后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初建平台进行改进,构建高职院校智能化网络考核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加以推广。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等方法,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及问题,总结国内高校网络考核平台建设的经验;通过专家座谈,对同行、学生进行访谈和研讨等形式,初步构建网络考核平台;通过教师访谈、学生个案追踪等方法,分析如何利用网络考核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湖南某示范性高职院校个案进行分析的方法,对本研究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经验总结法,构建高职院校智能化网络考核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4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重点研究和构建网络考核平台的模式、在教学中的操作方式、题库的建设和设计、学生考核的反馈系统、如何通过该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对于网络平台建设涉及到的程序、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开发方面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可以外包给对应的软件公司来进行。因此,在这里我们假设网络考核平台关于程序和软件开发等技术问题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员或公司来处理,同时学校具有良好的网络、充足的电脑等硬件设施。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拟建立高职院校智能化网络考核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推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全面、具体地分析和研究网络考核题库开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内容;以湖南某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个案,进行实践研究,并对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同时修改和调整方案,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9

网络教学的作用

网络教学可为区县学生和本部不到校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弥补他们未得到或未参加面授教学的不足。

网络教学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解决工学、家学、时学等矛盾提供了可能。

网络教学利于排除学生在面对面教学中的畏惧心理,为他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机会,为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取帮助提供了可能。

网络教学活动在技术上易于实现自动监测,可实现形成性考核的公开透明,可有效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的局限

网络教学对教学条件有基本要求,而现阶段部分师生尚不具备硬件条件。

网络教学对教学资源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相当数量的课程并没有足够和适用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同样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态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不会自动解决现存的师德建设、教学水平和学风问题。

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比,更具有“无形”的特点,对学校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教学的难点

基层电大在网络教学中的功能和定位尚不明确,有观点认为只能由上级电大来做,基层电大无力承担。这反映了依赖心理,甚至存在网络教学高不可攀的盲目感。

学校方面没有现成经验,难以确定哪些课程、何种教学形式、何种管理方式适合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对教学效果心存疑虑,对网络技术有心理和操作障碍,担心知识权益和经济利益受损。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存在陌生和排斥心理,对网络技术存在心理、操作和设备条件等障碍,对学习中的难题有意回避并且不愿在网络中袒露。

管理教师对网络教学尚不熟悉,也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可行性,在管理上缺乏方法、技能和经验,因而也缺乏信心。

当前的工作要点

前提是树立信心,统一认识。网络教学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育专家在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英国开放大学和我国奥鹏各校的实践是最好的证明,其先进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网络教学也是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要允许“摸石头过河”,允许出现挫折和失败,允许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中进步。网络教学资源正如文字教材一样主要依靠上级电大开发提供,网络教学操作的规范化也需要上级来统一,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众多,完全由上级电大承担学生的个别化网络教学是无法做到的。基层电大应用上级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特别是视频教材、CAI课件、PPT讲稿、辅导文本,辅之以补充性的视频讲解、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和管理服务,应该是可行的。

网络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不断推动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 且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设计、建设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验课程, 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上机练习,实验内容随意性大、形式松散。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教学管理规范,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促进,充分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授内容的重复和验证,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时, 要对实验的目的、重点、难点、过程、结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实验过程中, 让学生去自主研究,教师作启发提示、释疑和引导。这样在整个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动手做, 教师掌控实验的进度起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因此, 要求学生每一个实验都要提交实验报告。在报告中注重分析、总结实验中的收获、体会,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 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在实验课结束时, 组织实验技能考核, 最后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实验报告、考核及平时成绩, 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二)采用分组实验的管理模式 .一人一机的传统计算机实验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根据网络实验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取独立实验与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分批分组来组织实验, 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提出一个最优方案。 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一般都是一个群体来实现的, 学生将来如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 也需要与人合作。分组实验, 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沟通和合作精神。对于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指定他们做一些实验辅导工作, 由他们负责所在小组的实验, 这种变教师指导实验为学生指导实验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网络实验不光需要计算机, 还需要一些配套设备, 且操作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人一套设备有时是不可能也没必要, 以小组为单位, 有利于实验室的恢复和维护。

不过, 分组实验有些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如在一个小组当中, 学生的能力相对有强弱之分, 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个实验, 那么学生为追求进度, 可能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就算了, 而其他同学,尤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所以, 在实验的组织与管理中, 应当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要求,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加强分组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实验过程中鼓励弱势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实验内容的设计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网络实验自身的特点, 实验内容设置为三部分: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网站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监控管理分析。

(一)常用网络测试命令与局域网构建。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可以了解网络状态,快速定位网络故障。网络测试命令是网络管理员最常用的工具。常用网络命令有: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route等。

(二) 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这部分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的实验, 如Web服务器安装使用,各种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动态网站设计与编程等。内容包括: 用IIS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用Frontpage 做一个静态主页和一个动态主页;用Apache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用Dreamweaver 做一个动态网站。

(三)网络监控、管理。学会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监测工具软件,如Sniffer,Ethereal、IP tools等。并用这些工具对截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TCP/IP、HTTP、FTP、POP3、SMTP、DNS、ARP等协议进行深入了解。

三、 结束语

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教学, 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 又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业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也将随之更新, 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促进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宁, 唐良宝, 梁子志. 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8, (5) :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