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就业指导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9:33:14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1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2

Abstract: The level of care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ferences showing the expertise of a medical uni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quality of experience, education level as well as work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aff, such as analysis, and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nursing teaching and its effects.

关键词: 医疗护理;分层带教;护理教学

Key words: medical care;hierarchical teaching;nurs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54-02

0 引言

众所周知,护理质量是展现一家医疗单位能力水平的重要参照之一,因此,护理工作在医疗单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在医疗单位的急诊科当中,护理工作则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如何提高护理水平,这还要从源头上做起,那便是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大家都知道,护理工作具备的明显特点便是“急、乱、杂、忙”,因此,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将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所以,对新入院的一些护理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培养便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而且,在考虑到众多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学历水平,以及护理经验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明显效果,因此分层带教教学方式便成为当前提高护理人员各项能力水平的关键。所以,本文笔者就以急诊科80名护理人员为例,探讨分层带教应用到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笔者以我院新老护理人员(急诊科)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里对象的年纪均平均在19岁到29岁之间。其中,这80例护理人员当中,中专学历为40名,大专学历为30名,本科学历为10名。然后将这80例研究对象划分为初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一年者)、中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三年者),以及高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五年者)三种。将这80例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合乙组,平均每组各有护理人员40人。其中,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甲组进行专业授教,利用分层带教模式对乙组进行授教。

1.2 方法:以急诊科为例,本院选出的80例护理人员为例,将其中40名随机选出组成为乙组(分层带教组),同时并根据两组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授教计划(初级授教、中级授教、高级授教,以及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之后,再由带教老师结合分层带教的教学模式展开授教工作,并及时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精确的评估,进而总结分层带教所起到的效果。

1.3 计划: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不同特点进行分层带教,首先则要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然后通过“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入手进行授教。

1.3.1 初级护理人员 目标:让护理人员对基本护理技能给予掌握,可以熟练对常规护理方式加以应用。知识:让护理人员及时对各科室的职责给予明确,同时让他们对护理工作的常规流程给予了解;让护理人员对各项理论知识,以及常规护理手段给予熟知,其中以急诊科为例;让护理人员对一些常规急救药物的各项特点给予明确。技能:指导护理人员对一些常规性的护理操作技术给予掌握,比如吸痰;指导护理人员以正确的格式对相关报告,以及急诊患者记录进行拟写。

1.3.2 中级护理人员 目标:当有患者急需抢救,或者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让护理人员能够顺利给予处理。知识:让护理人员能够对急诊科的一些常规操作方式,以及理论知识给予掌握;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一些急救性药物。技能:让护理人员对急诊科的相关操作方式给予掌握,比如洗胃等;让护理人员能够顺利配合医疗人员的急救工作,并且提高其日常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

1.3.3 高级护理人员 目标:让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性地对急诊科各项护理环节技能给予掌握,并指导护理人员提高分诊以及导诊的专业能力,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为一些突况进行处理。知识:让护理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有着全新的了解,并让他们能够对一些新发展给予适应;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知识,并指导其进行理论指导,以及查房等工作;让护理人员对各项应急程序给予了解,并指导其有效完成风险预案。技能:指导护理人员熟练地运用相关技术操作,比如除颤技术等;让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地对一些见习护理人员进行岗位指导。

1.3.4 专科护理人员 转科护理人员通常都具备着较高的能力水平,不论是在对一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的时候,还是对一些突发性问题加以急救的时候,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专科护理人员可以熟练地对分诊和导诊,以及一些急救措施给予完成;专科护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急救药物的用法、药性,给予掌握,并且还可以对患者服用药物后的种种反应加以精确的记录;专科护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急救性设备给予熟练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时加以处理,并给予妥善的保养;专科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见习护理人员,并及时对其展开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工作。

1.4 带教措施:①选择老师:老师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老师确保整个团队护理质量的前提保证。所以,必须选择专业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而且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胜任指导工作。②建立考核网络:由工作年限久,且资历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考核团队,然后对一些新来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③流程制定。④定期开展学习:定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比如科内学习,或者是急诊科大科学习等。⑤设备操作指导:制定相关设备操作指导流传,由相关指导老师带领。其中,对于一些设备上的难点,或者是一些新仪器等,可以请一些专业性强的医疗人员给予指导。⑥专科技能指导:让护理人员自学理论知识;及时在指导工作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定期开展知识讲座;选出优秀护理人员前往省市进行专业深造。

1.5 质量评估:①常规性评估:两组护理人员在接受接受指导的同时,指导老师还要及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还要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②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以季度作为间隔标准,对接受试验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考核。其中,理论上的考核可以利用提问来完成,而实践考核则需要专业老师带领,以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情况,以及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应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

2 结果

通过我院对80名护理人员,甲组与乙组的教授情况发现,接受分层带教模式授教的乙组护理人员,其对指导老师的满意程度要高于甲组(接受常规模式授教),如表1所示。当调查工作开展到后期,对两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接受分层带教模式授教的乙组的成绩要高于甲组,如表2所示。

3 讨论

通过试验发现,传统的指导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的护理工作,特别是随着一些护理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新型药物的面世,加之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以及学历等参差不齐的现象越加明显,这便使得分层带教模式的授教方法变得越加主要起来。而本次调查试验无疑证实了这一说法。

参考文献:

[1]赖薇.对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1,(34).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3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核心。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要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应通过岗位需求调查,提出课程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在中职护理专业占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传统的“三段式”,普通文化课程偏多。因为中职生入学分数偏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也反映难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结果是基础没有打牢,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导致教育与岗位需要脱节。据调查,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课的时数,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学时,如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基础、预防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概论、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精神病护理学、创业与就业指导、康复护理学等,将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 “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 “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1999,10.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 职业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61-02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能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应注重将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形成与职业文化相适应的心理特质和能力,毕业后能迅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在护理职业文化上做文章,在狠抓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开展护理职业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的内容、途径、形式和侧重点与自身护理职业相结合,努力培养“品正、学优、体健、技强”的合格准护士,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本文拟对其作相关介绍。

一、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探索

(一)全方位实施入学职业教育,引领新生感受良好的护理职业氛围。一是扎实做好具有护理职业特点的入学教育。统一规范入学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展规范的入学教育,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和实训中心,让学生一入校就感受到护理职业文化的特色。由护理专业教师统一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介绍学院护理系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前景、护理礼仪及学习组织纪律要求等,使新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开展连心桥牵手同伴教育活动。连心桥牵手同伴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感受护理职业氛围,锻炼高年级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践行白衣天使爱心、细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展现护理系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活动方案是选出大学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做指导者,经培训后,进入相对应的新生宿舍,对新生进行适应新环境的全方位指导(内容包括学院生活基本情况、周边环境、护理系的优良传统、大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建立和谐的宿舍关系及人际关系,注意安全、防止受骗上当等16个方面),从新生入学第二天开始开展活动,每周1次,共4次。通过这一活动,新生入校后适应大学新环境的时间明显缩短,大多数都能安心学习,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热爱护理专业。

三是开好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主题班会。由辅导员负责召开4个主题班会,每周开展一个主题,班会主题为:适应大学新环境;纪律与安全问题;大学生涯规划;大学学习方法。从辅导员角度帮助新生入校后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使新生认清自己的大学生活应怎样度过才有意义。

四是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及学生党建工作。新生入学后第二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就为新生开设入党启蒙教育课程,此后还有党课教育,让新生尽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义务和怎样做才能加入共产党等,激励新生在追求入党的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入党。

五是举办富有护理职业特色的迎新生晚会。在入学后第三周开展具有护理职业特色的迎新生晚会,欢迎新生的到来。师生同乐,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使新生一入校就有回家的感觉和护理职业的归属感,从而安心学习,奋发向上。

(二)开展“感恩、诚信、责任、做合格准护士”的职业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塑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根据护理职业特点提炼出“感恩、诚信、责任、做合格准护士”4个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内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根据知信行教育理论,将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进行系列化,逐层递进,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思想,进而产生自我改变的愿望和决心,并付诸行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通过这4个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思考,从而提高职业素养。

(三)开展护理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组织护理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到广西南宁市各大医院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生学以致用、接触临床、了解职业、服务社会提供平台。这一活动受到了各大医院护理部、患者及学生的欢迎和支持,是一件医院、患者、学生“三赢”的好事。护理志愿者通过亲身体会,实际接触、了解临床护理的工作特点,体会到应用专业知识帮助病人的快乐及护理职业救死扶伤、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增进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护理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5.12”护士节系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把“5.12”护士节系列活动作为培养和检阅学生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舞台。把“技术操作强化,护理素质培养”作为活动的重点,举行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护理礼仪比赛、护理“三基”理论比赛及护理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稳固了专业思想,强化了职业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塑造了职业形象,培育了争先创优意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参加活动的各位临床护理专家的好评,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五)聘请各大医院护理专家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模拟就业面试及指导训练。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聘请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专家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模拟就业面试及指导训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医院就业面试氛围,明确各医院对临床护士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应聘技能技巧,讲究诚信签约,提高就业率。

(六)指导学生会组织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与发展成才。学生管理要靠学生自己进行,因此,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成立了护理系学生会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管理、成长成才的摇篮。成员通过竞选,经3轮面试产生,并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会工作进行指导。学生组织活动是一个决策、策划、组织、实施、执行、沟通、反馈、宣传、总结的过程,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锻炼能力的平台。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如“5.12”护士节系列活动、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迎新生晚会、趣味运动会等都由学生会组织具体实施开展,教师适当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做到活动前有策划,工作中有重点,组织有秩序,活动后有总结,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相关讨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走职业文化特色建设的道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学院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学院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二年校内学习,一年临床顶岗实习,如果在校内不抓紧时间开展与职业文化有关的校园活动,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时就不能很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通过护理职业校园文化建设,以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尽快具备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二)校园职业文化建设领导要重视,做好统一规划,系统管理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它作为打造优质专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立了护理系学生培养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品正、学优、体健、技强”的合格准护士。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全系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并与临床护理专家充分沟通,确定了学生在校二年的培养方案以及如何达成这一培养目标的护理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组织全系教师及辅导员共同参与各项活动的实施,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实施和成效。

(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统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广大学生既是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培养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展个性,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同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为使活动健康地开展,应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活动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言传身教的实际表现,可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奇锦玉.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马磊.高职校园文化中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职校论坛,2009(33)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护生;就业;就业指导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高职护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求职成功与否已成为每位护生毕业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业态度和意向直接影响着她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成败,为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笔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院高职毕业护生和在校护生的就业心态及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实现职业理想[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0级、2011级高职护生各500名,平均年龄21岁,均为女生。2组护生均已完成了2年的理论学习,其中2010级护生正在临床实习,2011级护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1.2 方法

在参阅文献和交谈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主要与就业心态有关的问题问卷,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生的就业意愿情况

2.1.1 就业单位选择

调查显示,选择专业对口的国有卫生事业单位的占69%,私营卫生单位占4.3%,美容保健业的占16.8%,部队占4%,自主创业占2.7%,家政服务占4.5%,自由职业占2.7%。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把专业对口看作很重要的参考值,对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他们向往的单位人满为患,而有需求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极少愿意去。这些现象说明护生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拘泥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业视野狭窄,就业渠道较单一。另外,在自主创业方面,护生的积极性较低,这除了可能与性别有关外,还缺乏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

2.1.2 就业注重考虑的因素

从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的因素”,选择“稳定收入与福利”的占58.5%,“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占37.5%,“就业城市与工作环境”的占47.7%,“兴趣爱好”的占32.7%,“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88.1%,“职业优越与晋升机会”的占5%。由此可见,专业对口、稳定收入与福利是我院护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反映出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生存压力大,迫切希望拥有一份较高稳定收入的工作,即个人需要的满足,当然也希望尽快从对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早日实现经济上自主、自立,自己创造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有37.4%的护生注重“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有32.7%的护生注重“兴趣爱好”, 这种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有了一定的进步,因为它更有利于个人才智及创造性的发挥。

2.1.3 就业地区的选择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首选南宁市的占63.7%,外省11.2%,西部及边远地区10.1%,沿海的占6.8%。说明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单一,主动到外省及边远地区的人数偏少,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地及云南、贵州等地,南宁是广西的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迅猛,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适合于工作和居住,因此,选择留在南宁工作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毕业生却忽略了机会越多竞争越激烈,缺少对自我的认真评估,会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2.1.4 到基层就业的态度

就护生在选择到基层工作的态度时,有14.5%的护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基层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17.6%的护生认为到基层去很有意义,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说明仍有绝大多数毕业生将基层作为无奈的选择。有40.5%和44.2%的护生认为不想考虑和不愿意去,原因是条件太艰苦,工作环境太差,业余生活不丰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以追求大城市、高收入为目标,而对国家到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够,因此,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加大到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2.1.5 就业指导与服务

有91.0%的护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很有必要,98.5%的护生认为模拟面试的训练很重要,99.0%护生认为请医院护理管理者到学校进行仿真模拟面试很有必要。这说明,护生一方面,知道就业指导通过就业咨询、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和岗前培训等方面培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可模拟仿真训练对提高面试心理应对的能力很有效,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就业机会。这提示我们应该继续做好高职护生的就业指导及仿真模拟面试的训练。88.0%的护生认为提供就业信息与政策最重要。可见,护生对就业信息政策较为重视,因为了解就业信息与政策便能根据自身要求,并且可以有目的地做好就业准备。46.8%的护生认为培训面试技巧与提供就业常识最为关键。79.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培养自信心、能力等方面的职业心理辅导。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可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护生的就业率。

2.2 护生自我能力认知的调查结果

在就业心态调查中,有35.1%、10.3%、27.4%的护生对自己持有怀疑、恐惧、自卑心态,可见过半的护生存在着消极的心理,这提示我们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自己目前还缺乏的素质认知上,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以85.1%、72.3%、63.8%的选择率分列第l位、第2位和第3位;这说明大学生自身的个人意识较强,过分强调自我中心,只注重表现和发挥个人专长,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这不利于今后在职业生涯中与他人互惠互利和共享资源,尤其是护理专业,最终将妨碍个体的发展。

3 讨论

3.1 强化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制约就业的重要因素就是就业观念陈旧,不与时俱进。因此,加强就业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就业指导应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就业前,通过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使护生转变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护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培养护生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使护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理想在现实中并不一定等于理想职业。另外,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须从大一开始增强护生成才就业的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如开办模拟招聘面试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等,使护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正确评估自己,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角色的转换,提高竞争意识。

3.2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竟争力

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护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学会积极获取广泛的就业信息来源,准备良好的自荐材料,优雅端庄的仪容,自信得体的言谈举止都将有助于提高护生就业的成功率。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这就要求护生首先要内外兼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只有加强护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他们才能从容应对。

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护生应从入校起,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护理操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作为护理专业的隐形课程,功效之大,不可估量;参与活动能直接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增强体质,从而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培养护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帮助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3.3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业

加强对学生的国家宏观政策教育,让护生了解国家政策,使护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政策意识,指导自身的就业[2]。对于护生的就业指导,应根据当今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提早向毕业生灌输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情况,让学生对那里的情况有相对充分的了解、知道其优势,这对于引导护生到基层就业至关重要。好的单位不一定是人人都适合的单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及早给自己定位,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哪里有需要,机会就在哪里。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乡镇的发展需要人才,县区的发展也需要人才,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种人才的需求在乡镇、县区、社区更加迫切,人才是稀缺资源,去到这些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必将受到器重,必将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如今,政府推出新医改,加大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卫生人才队伍,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医改政策中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重点内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新医改方案中还提出将会以卫生等部门以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编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发改委也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这说明,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护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毕业生专业意识、人生理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4 调整心态,准确定位

护理毕业生还要拥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毕业生应准确地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双向选择,既不可盲目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另外,毕业生要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的关系,不可以一味地强调就业期望的全部实现,必须随时根据就业现状的变化调整就业期望,使得毕业生能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就业态度去面对就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尹红.关于开展择业就业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03):87.

[2]申奎,刘佳美.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02):29.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7

关键词:最优化;妇产科护理;简析;应用;探索

列宁曾指出,我们应当学会,自觉地选择耗费力量最少而能够提供最大的和最持久的结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换句话说,最优化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劳动,提高其效率,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源于数学研究的“最优化”理论正在深入各个领域,其方法论意义更是深得人心。最优化理论应用在妇产科护理,是指在妇产科各项护理中选择和实施护理方案时,尽可能用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效果,使护理达到最佳程度。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将护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规律性和综合性,准确性和相关性,集中性与分散性等特性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妇产科护理的最优化呢?现结合工作实例,作一些简要分析。

1 专业技术与普及宣教的最优化

1.1科学性 妇产科专科护理的专业技术是一门科学。比如,针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中,产妇会出现发热、恶露、会阴伤口水肿或疼痛、产后宫缩痛、褥汗、排尿困难及便秘、胀痛或皲裂、乳腺炎、产后抑郁等临床表现,这就是医学科学!同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症状,护理中就可以采取相应专业的措施。如,科学有效地进行"平坦及凹陷护理"就可以采取妇产科特有的专业技术:伸展练习,牵拉练习,配置罩等护理措施。

1.2可接受性 在对孕产妇进行普及宣教时,必须根据宣教对象对医护科学的了解水平安排宣教内容与方法,其分量、难度和进度必须最优地符合于孕产妇的可接受性。如,对产褥期妇女的宣教就需要针对农村与城镇,文化层次高低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让之可接受。譬如,对于农村产妇就需要把重点放在一般指导(如室内通风,合理饮食)、计划生育指导、产后健康检查等;而对于城镇产妇就要把重点放在产后适当活动(注意:产后第2d即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以及可做产后健身操等有效恢复体力与身材,等等。

2 入院护理与出院指导的最优化

2.1规范操作,温馨第一 迎接新病员,准备病床单元,填写入院病历有关各项目……这是入院必须的规范操作。但妇产科大量接诊的是待产妇,是十月怀胎、即将分娩的“非病员”,所以必须温馨服务,给予待产妇及家属春天般的温暖。比如,由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常常涉及隐私和与性生活有关的内容,在采集健康史内容时,就得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做到温馨第一,保护隐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并给予充分尊重,通过主诉真实记录现病史、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庭史,为接下来的诊疗与护理做好铺垫。

2.2热情有序,适时关怀 “迎来送往”,这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一个特点。医生根据产妇健康恢复情况,决定出院时间,护士提前通知,做好出院准备,有序办理出院手续。具体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将有关记录文件进行规范有序的处理,并加强卫生指导工作,征求产妇意见,给予适时关怀。比如,妇产科产妇出院时,我们应有效地进行妇女保健的宣传,将"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作为妇女保健工作的目的,将妇女在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围绝经期等能享受到的权益有效告知,热情送出。

3 人际沟通与部门协调的最优化

3.1文字、语言、态势 妇产科护理中讲的人际沟通是护患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是为顺利实施护理的桥梁。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①护理记录文字应该规范,优美。比如,对于妇科一些特殊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例如:既往体健,G3P1,末次妊娠为12年前,行人工流产术,IUD避孕。②护理语言要注意标准规范,态度积极,与环境相协调,并同时注意倾听反馈。通常,需要用到“3+X”文明语言--好、谢谢、请+合作、感激、对不起、再见等。如,第二产程护理接产准备时,待到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可指导产妇说:您好!现在请您卧于产床,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我将开始做好接产准备……谢谢您的配合!③护理要注意运用身体语言(即态势)加强护患沟通。在妇产科护理中,态势语言往往与操作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目光自然亲和、姿势告知准确易于理解、服饰规范不着便服等。比如,观察产程进程,指导产妇屏气时,就需要用态势指导产妇双足蹬在产床上,两手握住产床上的把手,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深吸气屏住,然后如解大便一样向下用力屏气以增加腹压。

3.2医护、护管、社会 妇产科协调的目的是综合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使之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具体而言,妇产科护理中需要协调的关系主要有妇产科(及其它相关科室)医生与护士的关系,护士与医院管理人员(包括领导干部及其它管理人员)的关系,妇产科“医护管”与社会(包括产妇家属及公共社会)的关系。这三大关系的协调一致,是妇产科护理最优化的有力保障。

4 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的最优化

4.1生理护理是妇产科护理的基础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所以,生理护理是妇产科及其它专科护理的基础,是医学护理的第一要义。比如,在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中,对母体变化的生理护理表现为:生殖系统(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外阴)、、循环及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新陈代谢及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生理解剖学知识都将“最优化”地应用妇产科护理中。

4.2心理护理是妇产科护理的保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因素对妇产科就诊妇女的影响值得被关注,特别是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与许多因素有关,同时影响着怀孕分娩、优生优育等诸多方面。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在注重生理护理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护理。比如,妊娠期妇女常常表现为惊讶和震惊并时常伴有极为矛盾的心理,以及停经后对于腹中“胎儿”存在的接受与否而产生情绪波动,对于自我身体的变化开始内省等心理反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专业的心理护理,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后果。其实,在妇产科护理中,无论是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还是妇科常见疾病,以及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等护理都是离不开心理护理的。所以,必要的、适时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妇产科护理的坚实保证。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最优化方法应该是相对全面的和完整的,最优地进行妇产科护理是对现有条件而言的,是对护士和孕产妇在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所以,寻求护理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达到最优化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需要系统地、连续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护理干预,有效达到护理目标,并且使我们的护理措施日臻完美。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8

关键词:森林经营;森林定位;理论支撑;森林质量;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

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转变林业过去“重采轻育,重造轻管”的发展方式,要把林业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森林质量上来、转移到森林经营上来。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推进森林经营工程,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实现林业转型升级,提升森林的综合效益。然而森林经营是林业工作的短板,主要原因是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必然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

1关于森林经营定位问题

过去一个时期,森林经营未得到足够重视,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经营环节现象非常普通,这与森林经营没有准确定位有直接关系。过去我们搞的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没把森林经营准确定位是导致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经营环节的主要因素之一。试想如果不进行科学经营,生态建设成果如何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把森林经营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生态建设是中心,森林经营是基础,产业发展是保障(目标)。

2关于森林经营理论支撑问题

森林经营指导理论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法正林理论指导阶段、永续利用理论指导阶段和目前的探索实践阶段。由于人类对森林认识不断深入,对森林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森林经营指导理论已不适应新时期现代林业发展需要,亟待确立新的森林经营指导理论。从国际国内森林经营理论研究成果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林经营理论已经比较成熟,比较适合指导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工作,国家和省级层面应及时确立指导理论,科学指导当前森林经营工作。以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为指导,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完善本地森林经营技术模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关于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问题

做好今后的森林经营工作,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3.1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培育森林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林业人的重要使命,林业人担负着林业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林产品、生态效益等重要职责,做好森林经营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当前许多森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获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错误的利益观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要及时予以纠正。

3.2要处理好提高森林质量与促进就业增收的关系

提高森林质量和促进职工就业增收是森林经营工作的两条主线,也是两大目标。加大森林经营力度,提高森林质量,为职工和林农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职工和林农富裕了,就会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促进森林质量的提高。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牢牢把握住这两条主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3要正确处理经营与保护的关系

经营和保护是培育森林的两大主要手段,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森林,发展林业。当前很多地方过分重视森林保护,忽视森林经营,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经营导向。现阶段社会对树木、林产品及生态需求日益增加。但受国力影响,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还未得到合理补偿,林业面临自身发展、企业生存、职工就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地收益。片面强调保护,忽视林业经营只会使问题和矛盾加剧,延缓森林培育的进程。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经营是最好的保护”理念,突破政策和体制障碍,加快公益林经营步伐。

3.4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9

建立选题思路

问题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从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术后疼痛病人的作用

盆底肌肉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冷、热敷在静脉输液渗漏后的作用

全麻术后患者鼻塞给氧效果的观察

音乐疗法对焦虑病人的影响

从理论中提出问题:从护理理论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烟、酒的干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受知识态度的影响

适应性行为训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康复的影响

综合自护训练对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从文献中提出问题:从既往中英文杂志、书刊中寻找

护理研究性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进修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西北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来自其他渠道

协作课题;课题指南;国际基金:例如有关艾滋病人护理方面的研究;国家基金:例如护理本科生教育改革。例1每日测体温时间的探讨;例2测量腋温时间的探讨;例3腹股沟与腋下体温测试的对照;例4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例5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测试对照观察。

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科学性

提出的问题必须以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

提出的假说必须与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性相符合

评价技术路线和指标的参照标准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必须要有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等

例如:病人的饮食护理;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夏季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需要性

例如:

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教学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创造性

前人未涉足的领域;新学科、新专业、新理论;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改

国外已有报道,尚须结合我国情况进行研究;促使研究成果实用化、商品化

可行性

时间与时间性

时间:指研究的期限;时间性:指要考虑研究内容是否同季节、时期有关

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期限内找到足够的研究对象

其他合作者

领导支持

伦理方面:是否会给研究对象带来痛苦

研究资源:经费、仪器、技术等

经费:检索、劳务费、研究对象的补偿、耗材、打字复印、仪器、电脑、实验室检查费、通讯

政策和制度

研究变量和指标是否敏感和可以测量

例如: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对策;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与护理对策

当前护理科研的课题

母婴护理;孕期保健;低体重儿和早产儿;计划生育与独生子女问题;婴幼儿问题;健康咨询、生活指导、保健指导;畸形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父母残障儿的护理;长期住院患儿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护理:卫生保健、近视、营养问题、行为异常、自闭症

企业等单位职工:健康检查、健康咨询

临床护理

老年人的护理:帮助其健康幸福的度过晚年、老年福利设施的社区利用情况、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临终护理

其他护理专业的研究: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护理教师的培养、与培养护理科研人员有关的问题、供求关系的研究、护理环境和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选题的注意事项

有意义,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研究问题的可行性;研究内容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不论结果是正效应或负效应,只要实用、合理和可行,都是可选择的。

各学习中心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选题方向自己和辅导老师联系,由辅导老师帮助确定。

选题

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实验与观察

执笔写作

修改

论文撰写结束并非大功告成,修改对保证和提高论文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鲁迅说过:文章写好以后,最少看两遍。反复阅读是为了纵览全局,发现问题,找出修改方向及内容,尤其应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及论点、论据与结论的辩证统一。同时对诸如用词、语法、标点符号等写作技术问题也应给予注意,不妥之处加以改正。文章修改也不可能一次完成,若当时改不好,可以放一段时间再来推敲,又会发现问题,再加以修改,使之更臻完善,即所谓冷处理。

定槁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怎样才能把好选题这一关呢?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会发现许多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研究,而是要进行选择,选题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好的选题要有新意。所谓有新意,就是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的选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小题目,大文章。围绕一个小的题目,做得深一些,新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深、讲透。题目过大,势必使重点不突出,主题不明确,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但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真正得到圆满的解决。所选的课题应密切结合临床需要,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选题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护理教育、见闻考察、护理论著及综述等方面都可以进行研究;总结、体会式的论文显得创新不够。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

标题是在选题的基础上拟定的,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篇10

[摘要]目的 了解本科生护生对实行临床导学制的认识,为实施有效的临床本科护生带教提供依据。方法 对48名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桂林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的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您了解本科导学制吗?”等内容。结果 29.5%本科护生了解导学制,88.6%的本科护生期待有自己的导学辅导员,并且希望自己的导学辅导员是全方位的,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结论 实施本科护生导师制,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加强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及科研能力。

[关键词]本科护生;导师制;调查

“导师制”最早创始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学生除上课外,每周导师最少与学生面对面交谈1次,即个人辅导。美国哈佛大学自1951年实行现代意义的导学制,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个人,我国导师制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在我国高校以各种方式试运行。教育界认为导师制对本科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导师制的实施对学生的环境适应、学习、生活、专业思想、学术研究均有指导作用。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刚刚起步,临床教学缺乏比较系统的、成熟的培养模式。本科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中间力量,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专科护士队伍,让本科生从实习生角色很好的转入正式护士的角色,在本科护生的临床教学中,在原带教的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导师制也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实施了导师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桂林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中医院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带教中实行了导师制,高年资的护士担当导师,由一名导师负责1~3名护生的带教,为了解导师制对本科护生的影响,笔者于2011年8月对48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桂林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实习的48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男3名,女45名。

1.2方法

①调查工具。自制“导与学”问卷量表,调查包括11项内容,每题有两个选项,调查还包括护生的性别、所在的学校、当初希望的实习医院。②调查方法。于护生实习期间发放问卷,问卷不记名,填写完毕当场回收,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91.6%。③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见表1

3.讨论

3.1本次调查显示,70.5%的本科生护生不了解本科生导师制,72.7%的本科护生未接触过导学法,但84.1%的本科护生希望医院对实习生实行导学法,88.6%的本科护生期待有自己的导学辅导员。虽然本科护生对在临床实习实施导学指导下的柔性培养模式的导学法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普遍的本科护生十分期待自己的导学辅导员,因此,为了教学工作更易落实,教学机构应加大力度、切实可行的推广本科生的临床带教的导师制。把导师制的优点和临床带教有机、灵活的结合起来,摒弃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不足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3.263.6%的本科护生对自己的导学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在本科或者本科以上;且88.6%的本科护生希望自己的导学辅导员是全方位的,包括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说明护生对导师辅导员的带教资格要求非常高,不仅学历好,而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要好。导师的学历水平及整体的科研水平偏低,尤其是导师的科研指导能力不能适应本科护生的要求,将影响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体现在科研能力上。但随着本科护生在临床的不断成长和硕士学历护士加入导师队伍,导师的不断培训和经验积累,其科研能力将会有明显进步。

3.393.2%的本科护生希望在写论文方面能够得到导师辅导员的指导,说明导师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有积极作用。1987年国家教委提出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具有临床护理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就是要解决平时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实习生发现急待解决的问题,认真思考,自觉地不断补充新知识,形成自己新见解,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提高,验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也就是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导师制能提高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对护生进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正是不断启发护生、引导护生进入并体会整个过程、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科研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护生自导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护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这正是培养本科护生的关键所在。教学相长,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导师队伍是保证质量的关键。首先确立研究课题是护生感觉最困难的部分,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短,对临床实际工作不甚了解,往往难以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也难以上升为科研课题。这就需要导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促进护生去注意和发现问题,思考、理清思路,这对导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导师对科研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科研意识和科研指导能力、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导师必须紧密结合护生的特点和课题在科研设计、实施、统计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全过程对护生进行指导。在整个科研实践过程中,导师起到引导、指点和把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