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听课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2 06:36:05

网上听课总结

网上听课总结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融合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也在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教学模式变革。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十分普遍和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进程中的热点话题,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将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毫无例外地也会对高校小语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小语种课程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对小语种人才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为技术手段,首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东盟非通用小语种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失为一条新路。

《泰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开设在普通高校的泰语专业的高年级。顾名思义,可知该课程是让学生通过“视”(即看)、“听”的不断训练,以达到学生能“说”和“译”之目的。故教学内容本身来自影音媒体,多为电视台和网络的节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看懂听懂节目内容,掌握重要知识点,能运用泰、汉双语复述、归纳大意。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听、译能力,以及泰、汉双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前续课程为泰语听力、泰语口语,该课程在泰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

基于该课程的视听属性,与多媒体技术有着紧密的关联,授课教师有着很好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但又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所以该课程非常适合成为信息技术与小语种类课程开展深入融合研究与实践的切入点。

通过本文,笔者将总结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中的经验,为今后小语种学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构建信息技术教师和泰语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团队

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的融合建设涉及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科交叉、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问题,若单纯依靠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对薄弱的泰语专业教师,或单纯依靠缺乏泰语基础的计算机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来开展课程融合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组建既各司其职、互相依存、又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的强有力的双向教学团队,方能达到目标。

团队通过集体听课、集体研讨、集体理论学习、专家咨询访谈等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探讨《泰语视听说》课程目前的授课模式的利弊,寻找课程信息化建设切入点和实现途径。团队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师组和泰语专业教师组的分工和职责:

信息技术教师组主要负责根据泰语专业教师提出的需求,依据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完成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现。具体来说,就是与泰语教师探讨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网站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设计授课所用多媒体课件的问题,素材统一制作的技术问题等。

泰语专业教师组主要负责整理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收集课程所需的影音、课件、文本等资料,并对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课程授课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结出课程中哪些部分适合课堂讲授,哪些部分适合网络学习,哪些部分需要什么技术或媒体去展现等问题。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组完成课程多媒体素材整理制作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泰语专业教师组完成传统课程模式分析和优化课程设计的工作,我们研讨得到的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技术路线图和流程如下图:

三、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课程网站的建设和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我们深入总结了《泰语视听说》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网络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关联、紧密相扣的理念。具体做法是:泰语专业教师组提出,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看”“听”设计到课程网站中,将“说”和“译”在课堂上由教师多媒体课件指导完成的想法。信息技术教师组按照泰语专业教师的需求,依据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网络学习的客观认知规律,提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单元,并进一步将原有的授课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细分和碎片化设计,这样便于学生针对某个细小的知识点进行网上自学。

经过讨论,我们将课程知识以“主题单元―总课―微课”逐级缩小范围的细分方式进行划分。微课是网上课堂中最小的教学单元,每个微课仅阐述一至两个知识点,几个相关的生词或短语的内容。微课中包含“引―讲―看―听―练”五个环节,“引”是在页面上罗列微课中所要学习的生词和短语或者相关的句型;“讲”是指录制教师授课视频微课,时长约10分钟;“看”是指看视频素材片段,每个微课的视频片段均截取自总课中完整影视素材的重要内容片段;“听”是指听视频片段中泰语的讲解、对话、发音等;“练”是指看完教师授课视频微课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并观看视频素材片段后,根据视频素材片段中的内容,完成微课网上小测验,检验自学效果。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微课完成课程教师要求的“看”和“听”环节,还可以通过做网上小测验,初步检验知识点学习的效果。总课包含完整的影音素材和网上测试题,但没有教师授课视频微课。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听懂看懂,能表达,会翻译,所以,“说”和“译”还需课堂面授,教师指点方可。若干个主题内容相近的总课的集合即为主题单元,通过多个总课的学习,能够训练学生和主题单元相关领域的听说技能和会话与翻译技能。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到构建《泰语视听说》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

四、整合各种媒体,构建移动学习平台

语言学习贵在多看多听多说,重在日常应用。单靠教师课堂面授和网上学习,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设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认可生活方式。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程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教师组在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开发了手机课程站点,方便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学习课程。建设手机学习站点的关键在于多种媒体的重新整合,将课程多媒体资源重新整合、细分、归类,制作成适合移动终端和3G网络浏览的格式。为了既适应传统互联网浏览,又适应3G网络浏览,我们不单将课程知识进行了微课化设计,还将每个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素材、图片素材进行了统一处理。由于受到目前3G网络流量的限制,我们在保证视频清晰度的前提下,将视频素材的大小限定在20M以下,图片素材限定在500K以下,所有网上在线测试题都使用Flash格式制作,很好地保证了手机在3G网络环境下浏览课程资源。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内利用无线校园网将课程资源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离线学习。

课程媒体资源的再整合和手机课程网站的建立,提供了“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特点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选择学习。

五、实践研究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实践探索,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目标:

1.建立了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自学―手机移动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新《泰语视听说》课程体系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

2.提高了泰语专业教学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研发能力。

3.泰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生问卷、外教问卷、同行问卷等形式,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应用于教学都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泰语专业学生在迎接泰国留学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语言交际能力明显提高。

4.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融入计算机类课程中,通过计算机专业师生互相研讨和合作开发,完成了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处理、手机网站开发等多个项目,极大的激发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2]谢幼如.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 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05-30.

[3]李克东.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

[4]罗奕原. 网络多媒体课件与泰国概况课教学初探.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212-214.

[5]章木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78-81.

[6]党雪妮. 广西沿海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钦州学院学报,2011.8(4):9-13.

[7]胡博巍. 建立《综合泰国语》课程网络教学中心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阅读,2012(5):40-42.

网上听课总结篇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做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教材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做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着重要作用。

2. 利用空白栏记录教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计划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教材空白栏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①教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③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方便。

3. 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

学习过程总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几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③学习方法;④典型例题剖析;⑤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在教材相应的空白栏处,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4. 利用空白栏做好学习总结

网上听课总结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听说;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47-04

一、引言

山东理工大学自2013级起,在普通本科中开展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单独开设《大学英语听说(A)I》和《大学英语听说(A)II》,强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设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平台,关注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等语言应用能力。外国语学院成立大学英语听说项目组,确定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将视听说融为一体,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学生感兴趣、适应教学的模拟情境,解决英语听说教学面临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知识综合建构能力。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采用教师面授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四级题、空中英语等内容,每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网上学习内容。制定了听说课程的考核大纲,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总成绩(10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考核包含四部分:课内考勤及自主学习作业提交情况(10%),课程学习积极性、参与表现(10%),自主学习考核情况(20%),口语考核(10%)。

信息化教学建设实现了“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二学期,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师对A级学生进行了四级辅导,辅导分为自主学习和集中辅导两部分。自主学习安排5次模拟题训练,由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完成,进行自我评测和反馈练习;集中辅导安排在第5-8次课进行,每次用时1节课(50分钟)。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听说成绩提高了很多,总平均分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2.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大学英语听说项目组集成建设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推进建设网络作业系统,实施互动式在线辅导,积极建设在线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环境。目前,已完成下列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内容:教师简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单元测试、自主学习任务、空中英语学习等)、课程通知(课程动态)、课程论坛(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供平台)、教学笔记(教师和学生将教学或学习的重点、难点、兴趣点等进行记录,可用于自己回顾,亦可共享,成为公共学习笔记资源)、 教学资源(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相关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每个教师可进行分类建设,建立个性化资源库,亦可集合成为共享资源)、网上作业系统、电子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可实现网上考试,具有组卷、测试、自动批阅、成绩公布等功能)、课程管理(教学栏目设置、课程章节知识点设置、选课学生增减与分组、任课教师参与权限、学生学习行为统计)。

自2013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大学英语听说(A)I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选课学生已达7210人,登录总次数达到87294次,进入课程次数达到104773次,课程论坛发表次数为23次,阅读课程通知次数为42072次,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为657592次,上交课程作业次数为32733次,学习笔记数量为189条,向教师提问次数为129次,开发建设试题记录80条。

大学英语听说(A)II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用户达到7057人,登录次数67455,进入课程次数62454,阅读课程通知次数18919,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425360,上交课程作业次数9484,参加课程问卷调查次数2882,学生笔记数量7,向教师提问次数31,建设试卷试题记录52条,在线测试第一次参与人数5402人,第二次参与人数5754人,在线时长254465分钟。平台开通以来,总访问量始终名列全校第一。

3.成绩对比

为进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选取5个对照班(N=507),5个控制班(N=512)。一学年后进行成绩对比分析。前后两次测试程序与命题方式相同,前测取开课时的水平测试成绩,后测取学年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对比分析见表1、表2和表3。

从表1和表2可知,前测时对照班与控制班成绩无显著差异(p= .419),后测时成绩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0)。从表3可知,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p= .572),控制班前后测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0)。这表明了教学改革对控制班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的有效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问卷调查

项目组在课程平台内,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情况编制学生问卷,调查了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投入、学习途径、学习困难及原因、对目前改革的满意度等4个方面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后,根据新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等级,进行相应地授课,65.7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因材施教。针对现在的英语听说改革的考核方式,58.97%的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的分数各占50%的比例合理。对于课下的作业,74.05%认为数量适中,67.54%的学生每次需要一小时完成网络课堂作业。对于课下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作业,76.98%的学生表示认真对待,每一次都独立认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目前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22.98%满意,53.97%基本满意。这表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初步阶段实施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82.34%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就进行过听力练习,有一定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45.82%的学生对英语听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少,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不听;71.49%的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83.33%的学生练习听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听力材料和课下网络学习平台作业的听力。可见,目前实行的“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与训练的主要载体,对保障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题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长对话(44.67%)和短文理解(48.13%),最影响听力的原因是词汇量不足(33.47%)、听到熟悉的单词不能立即明白意思(31.86%),听力障碍主要在词汇量不足(37.96%)、语速过快(19.93%)、听力技巧与策略(21.65%),在听的过程中,11.26%的学生会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再理解。词汇量、词汇的熟悉应用度、英语思维、听力技巧与策略依然是学生听说学习的主要阻碍,今后的教学中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最后的开放性建议中,比较典型的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总体上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与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形成印证。

建议1中的第一条,建议2、6、8、9、10、11均涉及课程平台的基本功能改进,项目组已将上述建议反映给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希望得到解决。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增加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加强四六级真题及模拟题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确保高效快捷的学习方式,尽量减少学生的惰性;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熟悉和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积极开发相关资源,加强线上师生互动。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词汇、语法等讲解,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

四、结束语

项目组将进一步丰富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在线作业系统,探索更多合理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在线试题库,规范考核内容,逐步推行较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网上考试。加强考核分析,更科学地反拨教学。在教学中,将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最终,项目组将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创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07]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

[2]肖俊洪.网上学习小组特性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06(5): 79-84.

[3]谌登峰.利用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构建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0):81-83.

[4]苏蕊,胡宗锋.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31-33.

[5]李庆新.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建设新思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5-57.

[6]薛晶滢,倪小勇.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24): 42-45.

[7]张宜,高见.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一项校本研究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55-58,87.

[8]Shuying Han.Research on New English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J].Journal of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6): 635-642.

[9]Carl Blyth.Lctls and Technology: The Promise of Open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13,17(1):1-6.

[10]Cherie Hess.U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guages Classroom from the 20th to the 21st Century:A Literature Review of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Fundamental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J].Babel,2011,46(2-3):4-11.

[11]McQuail,Denis.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M].5th 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5.

[12]Abrams, Z.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tracultural CMC in the L2 Classroom[A].In Ducate, Lara & Nike Arnold (Eds.) Calling on CALL: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New Direction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San Marcos,TX: CALICO,2006:181-210.

[13]Norman Whitney. 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Hand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J].ELT Jour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Journal,2014,68(1):105-108.

[14]Zena Moore,Betsy Morales,Sheila Carel.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ulture:Results of a State Surve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J].CALICO Journal,1998,15(1-3):109-28.

网上听课总结篇4

关键词:学生;听评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48-02

教师听评课活动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观念,点出优点,指出不足,提供改进策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可否认,教师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与主要参与者,也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到另外一个不可以忽视的人群――学生。

1学生角色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1]。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即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受体,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所在和最终目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总结学院近几年开展的教师听评课活动经验,我们发现在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学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2教师听评课活动的开展过程

教师听评课是学院对听评课制度的坚持执行,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能有效促进其成长。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如下图1.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2]

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活动的开展中,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4]

3学生在教师听评课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听评课中除了同行教师以及专家的指导建议与意见外,还需要学生这一课堂主体的反馈与评价才能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点,有效进行全面改进。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点:

3.1课堂互动与课堂教学效果体现。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构成教学活动的人(即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传输而形成的具有稳定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5]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开展的有效形式。课堂表现是教师听评课活动的教师的主要表现,教师通过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向专家或同行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技能,是其他教师听课的主要内容,也是他们评课的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反映出优势与不足。

同样,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对学生用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从观察与调查两方面来了解学生对这堂课教学的成效反馈,是听课教师从课堂中获得的主要信息与评价来源。

3.2交流。

随着网络发展多样化,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网络课堂是由学校提供平台,教师在上面为学生提供课程的基本信息、布置课后作业、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是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也可称为是“第二课堂”。

课后交流被教师应用于被听课之前、被评课之后,被评课之后是关键。教师上课之前通过网络课堂公布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好课程预习工作,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在被评课之后,授课教师结合其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与建议,考虑新的思路,酝酿与实施新的策略,然后通过课后交流,在教室里与学生面对面的讨论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有效性与可执行性;在平台上,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特别是部分不喜欢当面交流的学生展开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建议。同样,各种课堂外的继续教学方式如讨论题、思考题也通过天空教室或者课程网站的课后交流这一环节来开展。

3.3教材评价。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选择一本适合授课对象的教材,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有效授予是十分有效的。教材是专家或同行教师对被听课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授课教师对教材选择的实用性和适合性,以及课堂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的运用能力与表现来评价教师,也是反映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把握情况。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是教师在专家或同行教师教材评价之外的主要信息来源,主要通过教师当面交流与发放教材评价表进行,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师对教材选择的适合性以及运用的有效度。

3.4信息反馈与评教。

教学信息反馈是每周学生对教师上课信息的课堂表现通过文字叙述表达出来,经教务处收集、汇总分类发送至各教师所在学院,最后到教师,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上课效果的有效、及时地细节评价以及对他们需要待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任课老师可以针对反馈信息提出解释,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效地做到一次课一次反馈与沟通,保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在听评课活动中,教师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做好备课准备,在被评课环节结束后,可以根据教师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做出有效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评教是学生总结教师在对该门课程一学期授课的总体情况、效果,而做出的最终的量化的评价,是教师听评课活动评价的效果最直接、最客观的指标之一。

4结语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重心不是教而是学,听评课不仅要听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失,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来评判、引导教师的教学 。在教师听评课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反应与收获更要学生的作用,以及他们在听评课活动中的的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玉条.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newsInfo.aspx?pkId=65699.2009.11

[2]陈晨,钱成敏,马洪君.听评课制度与新教师成长[J].科教导刊,2010(11)

[3]陈晨,马洪君l杨华,吴建秋. 听评课制度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时代教育,2012.09

[4]陈晨,钱成敏,马洪君.听评课制度与新教师成长[J]. .科教导刊,2010(11)

网上听课总结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一、引言

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难度大大增加,同时还增加了口语测试,可以看出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训练模式已不适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教学资源日趋丰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师讲课形式,转变为教师预先创建视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完成课程的一部分学习。本文围绕翻转课堂的特点,结合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策略,找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有效的教W方式,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和特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领域的直接影响就是翻转课堂的出现。在蓝鸽、Moodle等教学平台兴起后,教师开始将Word、PPT、Flas以及视频等文件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逐渐形成了“在线课程”等概念。科技快速发展,在线课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内容也日益丰富,在线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进一步探索将网络资源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创建的视频,自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而回到课堂上,教师则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促进知识内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推进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出现、慕课(MOOC)兴起,微课也逐渐成为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材料。

翻转课堂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预习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信息技术的介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不仅在于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的时空交换,更在于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分配,在翻转课堂上,知识的输入是由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者提前在课外自主完成,而课堂则是集中学生之间的输出型交互活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改变传统英语听说教学中由于“灌输式”“习题式”教学方式产生的“哑巴式”英语情况。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下,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课堂模式,在听说教学上,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改变传统的以录音机、磁带为教学工具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将枯燥的听说材料变成直观、可视、多彩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教师在讲授完备课材料后,几乎已没有时间再和学生进行交流。受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的限制,大多数听说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重“听”轻“说”。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放听力、学生做题,口语训练的时间相对较少,参与面窄。甚至有时将视听说课变为观影课,学生只是在课堂欣赏电影,没有任何相关的教学任务和规定。视听说教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只是一种形式。

四、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中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分为课前和课中、线上和线下部分,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几点:课堂是用来提供学生进行语言使用和实践的场所;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应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载体;将语言点、背景知识等主题的在线学习资源作为课堂语言实践的支撑。

1.课前部分

首先,确定选题。教师将根据视听说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每节课之前思考所选的知识点或微技能是不是这门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还要考虑如果这个知识点或微技能不用视频,学生是否也容易理解掌握?除此之外,所选知识点或微技能是否容易可视化、图像化?确定好选题后,教师将选题制作成视频,制作好的视频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问题等。其次,观看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下载视频,认真观看后,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和思考。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掌握重点或攻克难点,同时可实现学生课外预习时间的最大化。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较高层次认知活动。最后,课前讨论。针对视听说课前练习,学生课前可通过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其他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练习,积极提出问题,以应对课堂上教师的检查。

2.课中部分

(1)教师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针对视频中的目标,确定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汇总后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思考探讨。

(2)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进行交流,并在过程中解决学生口语中存在的语音、语法、口误及常出现的错误等问题。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接纳和吸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尊重学生,以学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3)口语成果交流和反馈评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可用迷你作文概述的形式进行总结,总结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口语和听力。

(4)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大胆尝试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线上和线下部分

线上部分主要解决课程完成所需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等教学目标的内在输入内容,包含视频讲解和测验,同时提供学习和练习中的及时交流和探讨。线下部分主要是课堂活动和课外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实践机会。

五、结语

大学英语视听说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知识传授通过微课等信息技术的辅助形式在课前完成,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弥补了课前观看视频的不足,课堂上的共同探讨使得输出型的课堂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活力。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量听说练习、及时的反馈和深入的讨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真正地主导课堂,切实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妍.基于QQ空间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英语广场,2015(10).

网上听课总结篇6

[关键词] 商务英语视听说 自主学习体系 构建与利用

“自主学习”这一被Holec定义为“管理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概念已逐渐受到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各个层次英语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正在外语教学界深入开展,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融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学科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有多年的历史,基于以往的改革经验,我们申报了2009-2010年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改革项目---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利用,并获得了立项,本课题于2009年9月起实施,本文是该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 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利用”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与课程整合等自主学习理论和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情景 ”对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何克抗,2006) 教育部1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现时职场实际需求所产生的新兴专业,专业课程历史较短,加之受传统英语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条件局限、师资力量不足和教材开发置后等方面的原因,该课程尚未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成熟体系,总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培养该专业学生重要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课程教学情况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市场上兼俱针对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的服务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专业级视听说教材甚少,而且教学地点多为设在语音室,由教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授课,语音室特有的座位隔断排列特征使得交际双方或多方缺乏利用表情、姿态、眼神、手势和身体亲近进行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渠道的综合交流,这种交际氛围会抑制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得听说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应该进行实质性的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弥补教材方面的缺陷并开展生动、形象、科学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一线的教师虽已认识到改革该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但囿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展开实质性的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

我院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得益于科学构建了课程自主学习体系。商务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自主学习体系硬件设施的构建

硬件包括网络机房、多功能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和众多的实训室 。网络机房配备了网络服务器、教师机和学生机、以及视听备用的耳机等设施。自主学习中心采用LBD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设备,为学生提供蓝鸽网络语言在线学习环境,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开拓学生课外学习视野提供强力支持。支持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训室有:英语情景教室 (Role-play Teaching Center)、旅行社 (Travel Agency)、商务谈判室( Negotiation Room) 、国际会展中心 (Trade Fair)、外贸实训中心 (Foreign Trade Practices Training Center)、英语话剧社 (Theater)、英语沙龙咖啡吧 (English Coffee House)、模拟大会议室 (Conference Room)、礼仪实训室 (Etiquette Training Room)、模拟接待室 (Reception Center)、模拟档案室 (Files Room)和自动化办公室 (OA Equipment Operating Room)等,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实训室设施配置齐备,具备真实演练功能。硬件设施的信息化、专业化、多样化、模块化支持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视听环节教学,也为实施口语情景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商务模拟教学环境。

2.自主学习体系软件的构建

软件主要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各具特色的实训室教学情景营造以及课堂组织和课堂管理等教学方法。

课程资源建设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本课程资源包括存在于院系网络服务器中的语料库资源,还包括依托于学院精品课程网页建设的其他教学资源。我们收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教材,进行研究、整合、分类、制作,构建了课程语料库,以电子形式存放于院校的网络机房的语言教学环境网络服务器中。语料库资源包括大量的商务英语音频视频材料、Word文档和相关网址等,可进行人机交互,练习视听,核对答案。同时我们还依托我院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储备了大量的课程学习的资源。商务英语视听说精品课程网页一级栏目内容包括:教学文件、精品课程申报表、学习指南、课程设置、特色与创新、课程录像、说课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音频视频语料库、文稿语料库、试题库、相关材料等。

口语情景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商务情景的营造。实训室情景教学法是我们口语教学的特色,实训室情景教学法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科学构建模拟场景,即高度仿真建立规模、系统、专业的实训室。我院支持商务英语情景教学的实训室实训室设施配置齐备,具备真实演练功能,我们结合指导性计划,在学生完成某商务主题的视听内容后,进入相关的实训室,营造相应的商务氛围,采用任务驱动,利用系列功能模块实训室进行分组分角色的协作型、情景化自主学习、效果展示,教师点评。学生可在相应的实训室里分别演练相关商务主题,如,“商务面试”、“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会议”、“外贸实务”、“会展”等主题可分别在“商务办公室”、“咖啡吧”、“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商务场景室”“会展中心”等信息技术设施齐备的仿真模拟环境中进行。这些商务模拟情景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交际学习氛围,有益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应用欲望。

3.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指导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我院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视听环节的学习地点主要有网络机房、多功能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课堂自主视听的内容主要是存放于网络机房的语言教学环境网络服务器中的语料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学期初制定出指导性学习计划,规定本学期学生应该掌握的主题,在教师指定的学习主题范围内,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和教学目标,决定学习难度和频率,自主调用学习,核对答案。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蓝鸽网络语言学习环境,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进入自主学习中心实现英语在线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心,学生既可以进行听力点播,也可以进行声文同步播放;既可以通过拓展式学习来提升专业学习训练兴趣,又可以自主进行综合语言技能测试。

口语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训室商务环境的营造和教师的课堂组织。自主学习流程为:模拟情景―――分组练习―――轮流演示―――教师点评。现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商务谈判室进行谈判模拟演练。情景创设:回型谈判桌、皮质座椅、投影仪、屏幕、手提电脑、音响设备,谈判桌两侧分插中外国旗,桌上职务牌、文件夹、麦克风、茶杯,墙上贴有世界地图和表达“合作愉快”之意的握手图片谈判双方各3-4人坐于谈判桌两侧,运用语言能力和谈判技巧,就谈判条款展开有理有据、有退有进、针锋相对而不失礼节的谈判,待演的其它组学生立于两旁观摩、学习。再如在“国际会展贸易中心”参加“世界儿童玩具展销会”的情景:分别有前台服务区( Receptionist)、产品展示区( On display)、业务洽谈区(Negotiation )和客户签约区( Order)。设备配置:木质前台桌、庄重的签约桌、沙发、饮水机、茶几、茶座、色彩鲜艳的宣传手册、环行展示位上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适当的会场布置(如大幅挂墙标语和广告宣传画,彩色气球门拱装饰等)。交际功能练习:每组12名左右学生,分别模拟主办方、参展方和观展方人员,就公司简介、业务推介、产品展示、询价、报价、签约等方面展开现场商务工作口语练习。待学生展示后,教师就各组展示的语言和商务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打成绩,并对该主题进行总结性发言。

在学生完成常规的在网络机房进行的视听任务和实训室的情景自主口语练习展示之后,学生还可以点击精品网页上的资源,获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材料和学习指南等自主学习指导信息。

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题组在我院商务英语0811和0812班进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指导性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于2010年1月就自主学习与统一进度学内容的传统语音室教学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就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教学材料、学习效果、总体等6个方面对两种教学方法做了对比,商务英语0811和0812班学生共97人,问卷共发出94份,收回93份,有效卷共93份,学生可署名或匿名答卷,最后由2个班的学习委员统计并签名确认。调查显示,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92.5%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以下简称自主)优于传统课程教学(以下简称传统);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80.6%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方面,76.3%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教学材料方面,69%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学习效果方面,69%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总体方面,75%认为自主优于传统。数据表明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2010年3月-2010年6月,课题组在总结上阶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我院商务英语0911和0912班进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 2010年6月,课题组进行了与上文相同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91.9%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优于传统课程教学;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81.4%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方面,75.6%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教学材料方面,72.1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学习效果方面,76.7%认为自主优于传统;在总体方面,88.4%认为自主优于传统。数据表明,总体上,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利用”课题组研究成员借助信息和网络技术平台,构建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语料库和精品课程网页资源,实现商务英语视听教学环节的自主学习,鼓励有针对性、个性化和拓展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托多媒体和实训室,创建商务模拟场景,展开商务英语口语实训室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对该课题的研究也让我们对自主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自主学习节省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因长时间授课而耗费的体力,但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刻体会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花费大量的精力科学合理构建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制订指导性计划,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探索科学构建和合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一个迫切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否则自主学习也成了空中楼阁。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利用不仅是任课教师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学校信息技术和实训中心等教学辅助和管理部门的协助和配合。科学建立自主学习考核体系和对学生适度有效的监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 2006, (4): 47-56

网上听课总结篇7

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是综合班2011级一年级学生21人。将研究对象分为视觉、听觉、触觉3个组别,对3个组别分别进行播客辅助教学的前测(实验前信息素养测试)和后测(总成绩(6次平时成绩+期末测试成绩×40%))。研究假设1:播客辅助教学能提高视觉、听觉、触觉学生的学习成效;假设2:播客对视觉、听觉、触觉学生的学习成效影响不同。学习成效:视觉组>听觉组>触觉组,差异显著。自变量:播客。因变量:学习成效(总成绩)、6次平时成绩。控制变量:教师课堂讲授。结合《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国内外信息素养课教学涉及的主要内容以及专家建议,确定播客的主题,制作6个播客并设计与每个播客相配套的任务。6个播客的主题分别为:如何制定检索策略、如何评价网站、中国期刊网CNKI使用指南、ScienceDirect数据库操作指南、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和剽窃,用以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课程核心内容,并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研究实施

实验在2011年10~12月间开展。实验前运用O'Brien感知学习风格问卷[7],调查21名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视觉、听觉、触觉三组,人数分别是9、10、2,并对他们进行了信息素养前测。以6个播客作为实验因素,针对这三组学生开展对比实验。这6个播客都放在BlackBoard平台中供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播放。自第二周起每次课后上传一个播客和练习到BB平台,每个播客学习完后,要求学生完成与该主题相关的作业,每个练习满分10分,各占总成绩的10%,作为测评学习成效[8]的主要依据。实验结束时,通过信息素养课程播客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对21名学生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信息素养后测,后测成绩的40%计入总成绩。

3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大学生信息素养前后测试题》、《信息素养课程播客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收集数据。

3.1学习成效分析

1)前后测成绩分析。前测结果表明,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从均值比较可知,感知学习风格为触觉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最高,视觉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最低。对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检验,三组学习风格学生在使用播客后,前测和后测成绩差异十分显著。2)平时成绩分析。视觉、听觉和触觉学生的前5次平时成绩的差异均不显著,只有第6次平时成绩的听觉和触觉组学生成绩差异显著。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实验的人数较少或者实验时间较短,未来可考虑增加实验人数和实验时间,相信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学习成效可能会有更显著的效果。也可能是因为《信息素养》这门课采用播客作为课程辅助资料对不同感知风格的学生学习成效没有太大影响,未来可考虑选用其它课程开展实验。3)总成绩分析。学生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6次平时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0%)和期末测试(占总成绩的40%)。结果表明,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总成绩无显著差异,但感知学习风格为听觉的学生总成绩平均分略高于视觉学生总成绩平均分,视觉学生总成绩平均分高于触觉学生总成绩平均分。

3.2播客问卷的结果分析

1)播客的使用情况分析。所有学生都拥有电脑和手机,38.1%的学生拥有MP3,只有14.3%的学生拥有MP4。学生观看/听课程播客的时间不定,有42.9%的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观看/听课程播客,在白天和放学后的傍晚观看/听课程播客的人数相等,都是23.5%,但他们基本都是在空闲时间完成练习时观看/听课程播客。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电脑的媒体播放器上观看/听课程播客,而且95.2%的学生观看/听课程播客的主要地点是在宿舍,4.8%的学生选择其它,在学校电子阅览室中观看/听课程播客。在问到学生觉得多长时间的播客最佳时,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15~20分钟为播客最佳时间长度,其次是10~15分钟,再次是5~10分钟,最后是20~30分钟。2)对播客有用性的感知。关于6个主题的播客对学习的帮助程度,学生认为中国期刊网CNKI使用指南最有帮助,比例为95.2%。其次是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90.5%的学生认为其对学习有帮助。认为如何制定检索策略对学习有帮助的学生为85.7%,81%的学生认为ScienceDirect数据库操作指南对学习有帮助。学生对于剽窃和如何评价网站是否对这门课的学习有帮助的选择介于一般和有帮助之间,76.2%的学生认为剽窃有帮助或很有帮助,只有61.9%的学生认为如何评价网站有帮助或很有帮助。在问及对观看/听课程播客内容益处的感知程度时,由表1可知播客为他们学习这门课程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材料。除了“激发了你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平均值低于4外,其它选项的平均值均大于4,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表明学生能感知到观看/听课程播客内容的益处。在问及对课程播客特性益处的感知程度时,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较能感知到“可重复观看/听同一教学内容”、“无论什么时候想观看/听就能观看/听”和“能改变播放速度”这些特性;但对于“能更加灵活自由地利用时间学习”、“无论在哪想观看/听就可以观看/听”、“可以在观看/听的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这些条目的选择介于一般和同意之间,表明学生还未能充分感受到这些特性的益处,这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寝室的电脑上观看播客,而且在观看播客时需要集中精力才能理解内容是比较相符的。进一步分析开放性题目“请列举出上面未提到的使用播客的其它优点或益处”。学生们认为使用播客的其它优点有:学习更自主,自由;补充课堂知识,课堂上听不懂的可以在课外补,拓展了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多次观看;可以学到更多的在信息检索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边听边同步实际操作;比光看课件更能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信息含量大;比较容易接受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巩固课程内容;能让小组成员一边学习,一边讨论播客的内容,有利于共同学习。3)对播客的看法与建议分析。在问及学生6个主题播客中最喜欢哪两个播客、最不喜欢的播客及其理由时,结果表明,76.2%的学生最喜欢的播客是中国期刊网CNKI使用指南,认为这个播客内容详尽,对操作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论文写作也十分有帮助;学习这个播客后开始理解课程内容,适应了这门课的学习;52.4%的学生最喜欢的播客是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主要理由是内容讲解清晰,实用性强,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学生最不喜欢的播客是如何评价网站,主要理由是实用性不强,内容有些枯燥且时间较长,不易集中注意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播客的依据主要是内容的实用性、难易程度、内容讲解的好坏、对完成作业的帮助程度、画面质量和时间长短。学生提出改进播客的建议主要包括:(1)播客应将重难点呈现得更加详细一些,不要重复上课内容;(2)缩短播客时间,增加对专业词汇的解释,理论知识可以以电子版形式呈现,重点在于动手操作的各个步骤和过程;(3)播客内容更加切合练习,讲解过程结合实例,内容多的播客可以分解成几个播客;(4)播客内容应更具体些,相应的细节、技巧应提及,实际操作的地方批注解释应多一些,在用截图显示时,最好能在旁边标志一些具体操作;(5)PPT可以更加详细些,有些内容不需要播客的辅助,直接用PPT说明就可以;(6)讲解时不要眨眼,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更大一点;(7)讲解员要在讲解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力求在讲解时保持连贯;(8)播客制作的负责人也要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尽量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

3.3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分析

学生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管理、信息利用、信息伦理道德6个模块的自评均值除信息管理模块均值(3.72)最低外,在3.99至3.86之间,非常接近,而且各模块标准差很小,表明不同学生在各模块能力差异不大。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比较保守,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学习也是刚刚入门,离熟练掌握各模块知识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信息管理模块均值最低,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很少从收集的信息中整理出主要概念,并且从未使用过信息管理软件,使用该软件有一定难度。在问及学生对信息素养各专题用处时,结果表明,除专题1信息素养导论得分较低(均值为3.24)外,学生认为其余7个专题都非常有用(均值在4.14以上)。其中,专题五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专题六网络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利用平均值达到最高4.81,标准差最小为0.4,这就是说学生认为这两个专题最有用,且不同学生之间的态度差异比较小,选择这两个专题为有用和非常有用的学生的百分比为100%也进一步表明这一点。此外,100%的学生也认为专题信息管理/文献综述是有用的。全体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认为这门课可以提高他们搜集、获取、评估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利用电子资源;给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操作带来很大帮助;为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能够培养能力,适应信息时代;为写论文提供帮助,并规范论文格式。90%的学生认为在大一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这门课程比较合适,还有学生认为大学四年都应该开设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内容的顺序安排合理,有一半的学生希望能增加课时,主要是增加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网络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利用、文献综述的课时,这些表明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持积极态度。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1)不同感知学习风格(视觉、听觉、触觉)学生使用播客后《信息素养》学习成效无显著差异;(2)BlackBoard平台的播客使用情形受其使用设备的影响;(3)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播客学习持积极态度,并能感知到播客内容和特性的益处;(4)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学习持积极态度。

4.2研究建议

网上听课总结篇8

一、网络同课异构模式

信息技术老师较之其他学科老师有更高的信息素养,能熟练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去年市教研室组织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课例研究活动,构建了“确定主题解读教案教案修正确定观察视角交流评课反思总结”的网络研究模式。

第一步:上课老师上传各自教案和说课内容。考虑到参与教师来自不同年级段,将教材内容一并上传。老师也可将困惑提出来,集思广益,消除理解障碍。而课前说课有利于听课者事先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明确执教者教学思想。比如在“Flash图层动画”课例研究中,董老师以日全食天文奇观为主线,利用道具模拟,Flas实现的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黄老师以导演设计世博会烟花绽放展开活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大胆表达、展示;刘老师则围绕离家女儿在母亲节这一天,回忆母亲教她唐诗《鹅》的故事开展教学,情感丝丝入扣,任务层层递进。

第二步:全员教师解读教案。理解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方法的设定等,并提出各自看法。比如有老师留言:看了SWF的动画,单个烟花的动画效果有点“假”,建议提供多种样式的烟花,供学生自由选择,为形成千姿百态、绚丽缤纷的烟花场景作铺垫。

第三步:根据反馈意见,上课教师修改教案。

第四步:听评课老师确定观察视角,选择观察位置,并组建合作体。分工合作观察比较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异同,学生学习活动的改进等。有针对性地着重观察某一方面,并做详细记录。

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有助于加大听课教师的关注度。如记录学生参与度:全班48 人,发言人数8人,演示操作3 人次;又如关注语言艺术:语言朴实但缺乏一定的感染力,缺乏抑扬顿挫感等。这种有证据性的实例评说,避免以往评课时同一环节重复评议和“这节课很生动,目标基本达成”等泛泛而谈。未实地观摩上课的老师可以下载事后课堂录像,结合网上讨论,体会上课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呼应、落差、升华,分析实际实施过程的得失以及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步:上课老师总结课后反思。通过实际授课,反思学生学情分析是否细致、教学预设是否周全、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性、学生参与态度是否积极等。

同课异构建立在网络平台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教师参与覆盖面,使更多教师主体意识得到张扬。个别骨干老师的参与,可以起到专家引领作用,使更多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受益,实现了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的目的。

二、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此活动方案适合学校教研组人员较多或地理位置邻近的校际间集中活动。以宁波领雁工程培训为例,我们所在实践学校成员总共13人,初一初二年段班级数各为11班。活动以组内成员选题备课上课(诊断课)听评课上课(提高课)听评课反思小结为模式开展。

第一步:选题备课。一般由3位教师确定同一课内容,各自备课,形成诊断课教学设计材料。

第二步:上诊断课。上课老师根据自己思路试教一个班级,其他老师集中听课,领略来自宁波各地教师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并记录同伴课堂实录及反思。如在《自成一体,相互联系(超级链接的创建)》课题中,来自鄞州张老师以上海世博为主题,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北仑的李老师以完善所在班级主页为任务,循循善诱,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奉化的李老师利用“保护水资源”活动贯穿课堂,教态自然亲切,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第三步:集中剖析。上完诊断课的老师先进行说课,参与老师互相评课。以自我解剖为前提,从三维目标定位谈到重难点的确定、从教师教学策略和手段的运用谈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从情境导入的创设谈到任务设计连贯性和层次性、从教师教态谈到学生学习状态,再加上骨干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对施教者教学实施和评课能力都是不小的促进。

第四步:上提高课。每位教师根据评课意见,修改教案,形成提高课教学设计材料,对另一个平行班再次授课,其他老师第二次观摩听课。

第五步:反思总结。全体教师经过每人两轮课堂教学,加之开展教后记(上课反思)、取长补短(听课反思)、提高升华(评议后反思)等活动,总结具有推广性、示范性、学习性的经验。比如我们总结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遵循贴近生活、指向明确、表述清晰、梯度分明、难易合理的原则。

校际同课异构活动使每位教师的自我反思建立在自身行动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由昔日的“单干户” 变成了今日的“合作体”,开阔了教师的思路,开创了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局面。可将优化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编制成《同课异构教案集》,成为教研组最真实的校本教参。

三、 几点思考

同课异构结合集体智慧,使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有了新的形式与内涵,拓展了深度与空间,但还可以在技术、机制、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1.网络教研如何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积极性(跟学生挂钩)、让网络交流平台真正成为连接教师经验与行为的纽带、成为教师教学理念向实践转变的桥梁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教学的促进者,如何引领学生成为听评课合作体中的一份子,真正实现多元性的评价主体、多维互动的参与形式、多方支撑的教研格局,也是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3.在校际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中,由于区域限制,可能会出现“专家引领” 缺失造成的迷茫,需要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福东,王涛.“同课异构”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

网上听课总结篇9

关键词: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也远远落后。究其原因,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接收残疾学生的学校少、模式单一,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少、层次低,专业化的特教教师人数少、素质不高等无不相关[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在人道主义、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现代远程残疾人教育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无障碍的理念也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本文针对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对听障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通过真正的无障碍网络课程,优化听障学习者的继续教育学习。

一、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界定

网络课程是在各种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某门课程的内容、资源、活动、评价、支持等的总和。网络课程具有开放、共享、自主、协作、交互等特点,特别适合时空分离的学习者参加学习。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针对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旨在帮助参加继续教育的听障学生学习,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总和。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丰富了听障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方式,为听障学习者架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听障网络课程设计与普通网络课程设计相比,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障网络课程设计不仅要遵循一般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而且要特别关注听障学习者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选择、组织、呈现课程元素。

二、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

分析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是有效设计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前提。

(一)一般听障人员的特点

听障人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特殊人员[2]。听障人员由于听力受损,在性格、心理、认知方式、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于常人的特点。首先,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就会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听障人员由于听力受损,视觉功能则相对强大。研究表明,听障人员的观察力敏锐,模仿力强,但他们整体认知能力不高,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理解力不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差。与此同时,听障人员虽视觉功能强大,但由于易产生视觉疲劳,大多数听障人员注意力不够集中,视觉分配能力和稳定性不高,注意力的转移不够灵活。其次,在性格与情感体验方面,大多数听障人员由于身体的缺陷,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孤僻、自卑、敏感、多疑且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自我效能感低、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由于交流方式单一,大多数听障人员人际交往圈子小且单一,对社会的信任感差,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网络学习条件及需求分析

参加听障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者大多都是专科、本科起点的在职人员[3],据调查[4],听障学生上网基本普及,他们大多数上网方便;上网频率较高,95%以上的人每周都有3次以上的上网机会;上网形式多样,手机上网已被听障学习者普遍接受;不少听障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对当下流行的主流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听障学生上网是以学习和聊天交友为主,他们渴望通过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渴望通过网络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他们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由于受身体缺陷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渴望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特别关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信息。目前,对于特殊教育领域而言,网络上虽然有一些特殊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呈现的大多是单位介绍、资讯、新闻类的信息,平台资源建设不足、个性不强、网络功能不完善且内容陈旧,更新迟缓。针对特殊人群,尤其是听障继续教育者的学习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看不懂无字幕的视频和缺乏网络归属感是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因此,优化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听障继续教育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者身心的特点以及听障继续教育者网络学习的条件和需求决定了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求。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要依据课程目标,根据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进行专门、专业化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针对听障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

1.缺陷补偿与适度的原则

听障学生听觉受损,视觉发达,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运用缺陷补偿原则,扬长避短。针对听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差的特点,更多地借助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表达抽象概念,运用色彩元素突出重点、难点等。另一方面,凡事都要有度,过犹不及。研究表明,听障人员所获得的感知形象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大量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装饰性元素会引起听障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习效果[5]。

2.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要求将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注重的是感受;抽象要求将知识向纵深引导,注重的是理解和概括。掌握知识不是对事物表象的简单记忆,必须从大量的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6]。听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发展听障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恰恰相反,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听障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限制,不断发展听障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

3.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最基本要求。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学科内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指内容表现手法和页面结构设计的科学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技术性是指网络课程要有效利用教学设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课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艺术性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辩证统一,是为科学性与技术的,是网络课程的品质保障。

(二)内容设计

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如何呈现所选内容”等问题[7]。听障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求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外,应特别关注听障学生的社会需求,选择他们能力所及的学习内容,如为他们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在信息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能够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表现课程内容。但是对听障继续教育者来说,课程内容的设计有其独特的要求。

1.文本设计

文本是网络课程最基本的元素,通过文本,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高效、信息含量大是文本最显著的特点。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能力差,理解力、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大片段、抽象的文本会加重听障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大多数听障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他们的意志力、自我效能感差等特点,部分听障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文本设计要重视文本形式的直观和文本内容的直观设计。研究表明,听障人员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注意文字本身(识别符号),因此,文本形式的直观要求网络课程中的文本应给人和谐的美感,在字体、颜色等方面要避免粗枝大叶,在文字段落上应避免没有重点的长篇大论。文本内容上的直观要求对抽象概念的文字描述上,尽量结合与听障学习者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案例、场景,运用比喻、联想等方式,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有利于听障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图片设计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总是倾向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图片的直观、生动等特点,一方面能够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更毋庸置疑。然而,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并非图片越多、越花哨越好,恰恰相反,若不能正确利用图片,会适得其反。在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图片设计中,首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只选对的,不选花哨的;只选有相关的,不选无关的。其次,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对于一些必要的、能够辅以文字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的照片,也应注意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的整体性。第三,坚持简洁明了的原则。图片内容、图片的呈现方式都应简洁明了,文字包围式的图片呈现方式会给听障学习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动画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动画是指通过动画制作软件制作的逐帧播放的一系列画面或画面与声音的组合。通过动画,可以模拟现实场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听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动画在设计上应该尽量做到简单清晰,动画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学习内容,无关的装饰性、趣味性动画不利于听障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此外,动画的制作要根据内容,合理使用人机交互,方便学习者自由控制学习进度。

4.视频设计

对于大部分网络学习者而言,视频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资源应针对听障学习者的特点,从画面、字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首先,听障网络课程的视频画面应多拍近景和特写,听障学习者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唇型等,能够更好地理解讲授内容。其次,对于操作类的课程,可以以实际操作为主,在演示操作步骤的同时,应在画面适当的位置增加文字提示,且文字提示的时间应早于操作时间,便于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第三,由于听障学生存在听力障碍,注意力的分配比较困难,所以,听障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要特别注意手语、字幕、画面的有机配合。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考虑用手语的方式,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建议用画面(录屏)加字幕的方式。对于字幕的要求并不是要把说话人说的每一个字都呈现出来,而是有选择的根据画面内容加配字幕,字幕的字体、颜色应符合视觉规律,避免视觉疲劳。此外,要充分考虑听障学生文字阅读时间长等特点,特别注意画面、字幕、手语的节奏,给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第四,为了方便听障学生反复观看,视频的时间设计要具有可控性。第五,选择大众的播放格式,保证播放器使用的无障碍。第六,视频长度不宜过长,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的微视频是听障网络课程视频设计的不二选择。

5.音频设计

尽管听障学习者听力受损,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的日益成熟,他们当中也有不少学习者能够借助助听器听到声音。因此,听障网络课程中的音频应经过特殊处理,如进行数字化降噪、采用双声道等,使之与视觉元素紧密结合,加深学生记忆,优化学习效果。

(三)交互设计

没有交互就没有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支持、教学策略、教与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两个方面加强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1.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有效运用教学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对于实践性、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选择典型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并根据案例制作新的作品、完成新的项目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程测试的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分层的策略,对于文化基础好、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可以为其设置难度大、实践性强的综合项目,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底子弱,认知水平低的学习者可以采用程序教学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步子、由易到难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个攻破,并注重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确保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学生支持服务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学习者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听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网络课程需要为听障学习者提供解疑答惑的渠道,如答疑系统、在线QQ、电子邮件、论坛、自动答疑库等。网络课程的管理者或教师应尽量及时回复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重视听障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听障学习者标注网络课程中已学、未学以及正在学习的学习内容。通过为听障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工具,如标注等,帮助听障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此外,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开辟一定的空间,满足听障学习者聊天、交友的要求,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

(四)页面设计

页面是网络课程内容的载体,页面设计是保证听障学习者能够准确获取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整个网络课程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无效链接,确保页面与页面关系的正常化。首先,网页设计要遵循自左向右、由上而下的视觉习惯。同时,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平面图像时,对右上方位置的信息记忆尤其深刻。因此,做好导航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的同时,要把导航和学习指南放在学习者易于获取的位置。其次,听障网络课程的页面大小要适宜,页面设计应力求精简,过于复杂的页面设计不利于听障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正确判断。第三,由于听障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靠视觉,因此,听障网络课程的色彩设计非常重要。页面的背景色应选择对人眼刺激小、能够缓解人眼疲劳的浅蓝、浅绿等冷色系色调,重点部分可选择具有刺激作用的暖色系色调。第四,页面中文字的大小、字体等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相同层次的文字应尽量做到整齐划一。

作者:梁胶东 邹 燕 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赖显明.构建残疾人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的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报,2013,(3):57-60.

[2]江仕谊,王彩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听障学生数学课堂[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4):56-57.

[3]赵园静.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与课程设置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3.

[4]魏聪.高等特殊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开封:河南大学,2011.

[5]肖瑞雪,郑权.多媒体课件中插图对听障儿童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45-49.

网上听课总结篇10

1.研究背景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听力理解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听力进行有效的输入,进而指导听力教学,提高听力教学水平。同时近年来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发展地尤为迅速。BB网络平台是一种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专门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BB平台不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通过BB平台,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以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为主要形式,来获得大量相关知识,从而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但是目前的研究却很少关注英语听力在网络这个教学平台下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在网络平台下的听力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

本研究对华北煤炭医学院英语专业的22名学生在BB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听力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听力水平与传统模式下的听力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为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2.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问卷及访谈。观察是指观察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表现,即观察学生的点击率、活跃度和听力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用来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看法。然后再通过访谈对学生的详细信息进行了解。BB网络平台辅助英语专业听力主要通过课程信息,课程文档,作业,外部链接和讨论模块实现。课程信息板块主要用来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如教学大纲、进度、要求等等。课程文档板块则是整个平台的主体,用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教学资料。作业板块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是一个重要部分。用来本课程的作业,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年级来布置不同的作业,其要求就是要学生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将作业上传到平台上。外部链接模块是通过外部链接访问外部网站,以便提供与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讨论板块是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平台。

3.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