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广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0:55:15

网上广播

网上广播范文篇1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赝瞎悴ゼ际醯腞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

网上广播范文篇2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赝瞎悴ゼ际醯腞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墓悴サ缡用教濉?nbsp;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3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中国网上广播的现状与前瞻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www.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4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中国网上广播的现状与前瞻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5

论文摘要:网上广播(1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停播的形态,论述了实现网上广播的技术原理。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网上广播(1ntem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我国不少地区脚络用户中的昕众观众群已经出现。网上广播作为:引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下面就开始介绍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l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i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Hayer10.0版以RealPlayer10.0为例,提供了非常多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l0.0还提供每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tayer采用与RealI,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I、MPEG一2等多种影音格式。

网上广播范文篇6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www.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7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www.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8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赝瞎悴ゼ际醯腞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墓悴サ缡用教濉?nbsp;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www.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谴锏搅诵滤健V醒氲缡犹ù?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荡洌簿褪撬担悴サ缣ㄍ敬蚱屏说ゴ客弦羝倒悴サ慕缦蕖?nbsp;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疤焯斓悴ァ卑妫峁┦凳钡悴?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9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中国网上广播的现状与前瞻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

[page_break]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

网上广播范文篇10

网上广播(I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如多维新闻网2000年1月10日转发法新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称,据美国阿尔比朗新媒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收听网上电台网友的比例,在过去六个月激增一倍,由6%升至逾13%,而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

网上广播作为互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但本文主要谈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对其的开发利用。

一、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本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I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l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PlayerG2和RealPlayer7.0版。以RealPlayer7.0为例,提供了超过200个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网上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7.0还提供每日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让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而RealPlayerG2的最新版本则增加了播放MP3音乐的功能,虽然MP3格式并不能即时播放,但却是用户最喜爱的功能。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layer采用与RealP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1、MPEG-2等多种影音格式。WindowsMediaPlayer7.0是目前最新的试用版本,它不仅在操作界面与外观上更加美观之外,还有流行的“换肤”功能,可在日后下载新的视窗外观与操作界面。此外,还新增了编辑播放清单及影音档案管理功能,除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播放音频视频外,还有录制、整理、播放CD、MP3等功能。Win-dowsMediaPlayer与IE5.0浏览器有很好的整合,如IE5.0中就预置了“电台”栏,通过其可以轻易地链接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广播电台,而MediaPlayer新版本更可与1900个网上广播站点链接。从技术上看,目前网上音频广播已可接近CD音质,但视频广播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却远未达到可欣赏的程度。因此,支持网上广播今后提升到完美阶段的最重要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直播结束,亦可通过技术手段立刻将内容转为点播形式,长久驻留在网站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收看(有的也提供完整下载)。网上广播与传统广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以“异步性”代替了以往的“同步性”,用户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行收听收看;②以“窄播”代替了以往的“广播”,内容可以更加细化和专门化,完全针对特定的用户群;③以“互动”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被动”,向用户提供了信息的选择权以及用户与传播者之间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自从网上广播技术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陆续设立的众多国外、海外的广播电视机构网站均积极地加以利用,同时专门的网上广播站点也应运而生,这些反过来亦刺激了网上广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且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正迈向数字化,在技术上与互联网轻易实现了对接。于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基本上都设有音视频栏目,点播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上直播必不可少。如网上直播在香港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香港电台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权交接互联网直播”。节目源为香港四大电视媒体(香港电台、无线电视、亚洲电视及有线电台)合组的“电视转播联盟”,并由新闻及广播中心播发的交接仪式及有关活动实况转播信号,从1997年6月30日中午12时至7月2日中午12时,送上互联网作连续48小时直播。1998年4月底,专门开拓网上广播技术的RealNetwork,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广播会议”,除进一步探讨网上广播的最新发展,展示最新产品外,更在全球芸芸众多的网站中,选出十个杰出网站,颁发“网上影音广播大奖”(StreamersAwards),以表彰在网上广播技术应用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网站。1997香港政权交接48小时直播节目,获得与会者和评委会的高度赞赏,最终得到了“最佳网上数码影音直播项目大奖(StreamerAwardforBestLiveEvent)”。应该说,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业网上发展的刺激因素。

二、中国网上广播的发展

1、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国内广电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及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总体上比国外海外滞后,但自1999年以来,呈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由于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笔者只能通过网上搜索等手段。得到以下粗略统计数字:到2000年5月底,全国近100家广播电台、60家电视台、25家有线电视台、10家卫视台(以上统计不包括派生的频道网站数)已经上网。此外,尚有广播电视业界直属或相关的20多家机构(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索福瑞调查咨询公司、北京广播学院等)建立了网站。从广播电视媒体上网情况看,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电视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在有的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全员上网”,而在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有的一家没有,有的则仅有一二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观。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已在2000年5月上网,成为区内第一家上网的广播电视媒体。当中国广播电视工作者首次接触到网上广播时,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如1997年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次策划进行因特网上直播广播特别节目,一位参与者后来写道:我是第一次接触网上广播,当接入互联网,输入上海电台的网址,质量并不太好的声音从计算机的喇叭里传出(使用P-100计算机、14.4kModem普通电话线路直播广播节目)时,我预感到了一个广播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次网上直播非常成功,来自世界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及国内7个省市的网友在网上收听了长达4小时的网上广播直播节目,节目直播期间收到了300多封热情的电子邮件。当时策划指挥此次直播的上海电台副台长邱洁宇说:“从广播诞生以来,由于‘先天不足’——受传输手段的限制,在收听范围、方式上有许多局限,跨洋过海更是‘天方夜谭’。如今,互联网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李亦工,1999)今天打开上海东方电视台网站所开辟的视频专栏,可以看到其广告语:“网上看电视,视听新天地”;“东方电视,全世界观众都能收看的电视”。这表明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落地方式。由于近两年来,网上广播的技术成熟,因此不少电台电视台一旦上网,就积极地采用开发这一技术,尤其是大台网站,对网上点播、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随着这种实践,广播电视人在传播理念上,也有了更新,如北京电视台网站将视频直播、点播部分称为“网络电视”,命名为本台的“第5频道”,即在线频道(channelonline),并有专门的域名www.btv-。

2、网上广播的水平迅速提高

如果说,1998年底之前,中国网上广播尚处在探索使用阶段,进入1999年后,便进入了较大规模使用阶段。其标志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改版。尽管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上发展起步较早,但投入力度不大,内容匮乏,形式单调,仅仅是本台及栏目介绍的窗口。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正式推出,将华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四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了互联网,1999年底,又将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五种语言节目上网,初步形成了由九种语言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包括华语、英语两路直播和其他录播节目)的多媒体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和和重大活动中,亦充分利用网上广播,如在澳门回归的报道中,利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对多场重大仪式和庆典活动进行了网上音频直播。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的是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于1998年12月31日22:00至1999年1月1日0:20举办的“五洲风”——\''''99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紧接着中央电视台网站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于2月15日晚首次直播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又对一系列重要内容如315晚会、广交会开幕等进行了直播。而对澳门回归的报道,网上直播在规模上更是达到了新水平。中央电视台从19日9点至21日9点进行48小时的电视直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网站的网上直播也同步进行。为应付世界各地和国内广大网友访问量,特地开设了4台服务器,其中之一专门提供高质量大显示窗口。为全面配合回归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站还在“视频精选”栏目中,置入了《澳门万象》和《走近澳门》两部脍炙人口的专题片。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特性所生成的别具一格的专辑。仅以中央电视台网站1999年、2000年对春节晚会进行直播的3项数据比较,也可以看出水平进步之大。1999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网站与北京电信、联通实华开公司合作,使用2台服务器12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为800人(同时访问RealServer);2000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信合作,使用12台服务器以100M带宽进行网上直播,最多支持在线人数近4000人。像春节晚会这样有强大吸引力的节目进行网上直播,主要使国外海外无法收看电视直播的同胞获得了与国内观众同时欣赏的机会和手段,据统计,收看网上直播的三分之二观众来自国外海外,规模空前、时间超长的网上音频、视频直播,反映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网站水平一年多来的飞速进步。

3、对网上广播规律的运用日趋成熟

广播电视人对网上广播规律及特性通过一次次实践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反过来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网上广播的不断完善。

①网上直播的内容,已经摆脱依赖电视节目的状况,而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如1999年2月正式开通的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上海广播影视网”即在9月财富论坛举行期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网上直播。该网站共设置3台直播镜像服务器(分别设在北京电报局、上海广电大厦、上海最大的ISP“上海热线”),采用统一信号源,同时用3台编码工作站向3台服务器提供视频流。从9月27日至29日3天共提供了13档1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内容除了27日晚***开幕酒会发言(约10分钟)是电视同步播出外,其他视频信号完全是网上独家报道。据事后统计,上海共有3万多人次访问,北京约有4000多人次访问,根据对来访者网络地址的监测,近50%的访问者来自国外,且他们观看的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达到了2至3个小时。又如,2000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行动,进行了国内首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络直播”。再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从1999年6月12日起,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该节目选取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以直播访谈形式进行,与此同时网站亦进行直播。此次网上直播出新之处不仅仅是音频上网,而且进行了视频传输,也就是说,广播电台网站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②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各自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2000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创办七周年的日子。为了增进节目制作人员与观众的交流,也为了征询观众对这个栏目的意见与希望,4月25日晚,《东方时空》四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联袂出场,代表全体制作人员,邀请热心观众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交流。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积极配合,推出特别创意,事先设立了留言版和网上调查,而在4月25日晚,四位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对话内容同步在网站BBS上贴出,网友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随时向主持人提出问题,主持人则即时选择网友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网站同步送出音频信号,网友们可以在网上收听对话交流的现场实况。演播室的交流与网上直播的精彩内容最后编辑成一期特别节目——《共同的时空》,于5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真诚面对观众”是《东方时空》自开办以来一直遵循的宗旨,如今互联网更为之开辟了一条与观众真诚面对的新途径。正如白岩松所言:“将沟通进行到底”。只有这种互动,才真正为完全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互动方面,音频视频点播更具有经常性的普遍意义。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网站的“天天点播”版,提供实时点播(每天中午12:00—13:00)和预约点播功能,网友可通过电子邮件,选择“生日”、“爱情”等12种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点歌,而每一次点歌,都可永远保留一个点播号码,使网友在任何时候可到“听吧音乐网”去回忆那一温馨时刻。而广播电台也会每天选择6至8份祝福点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