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16:24:09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1

实习单位:铁城监理公司

实习地点:

实习者:

一、公司简介

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1月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建设监理分公司,1998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革。9月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机关驻北京市区40号。新建高速铁路-4:dk174+800--dk291+427路基长24660米;桥梁46座20795延米;隧道39座73416米,其中控制工程逻皓隧道长7426米,那国隧道3895米,坡录元隧道长11925米;南昆线六塘站改造;包括百色、阳圩2个车站,设田阳梁场。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筑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独立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隧道工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钢筋混凝土、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三、实习要求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深基坑;电力隧道抗浮;明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目前,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许多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因为地铁的舒适、快捷和便利,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也就成为了许多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各种市政公用管线,施工时除了要保证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地铁施工对既有市政公用管线的影响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杨高中路站3号出入口横穿杨高中路,有一条Φ3000电力隧道从3号出入口结构底板下穿过,与3号出入口斜向相交。该电力隧道(源深变电站——罗山开关站)全长3180米,主要供向人民广场、陆家嘴地区。

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均采用暗挖法施工,本工程受结构构造及所处环境影响,暗挖法不适用,采用明挖法施工。本文通过对施工方法的优化比选,并经现场实施,总结出了在饱和淤泥质软土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上跨地下深埋Φ3000电力隧道的抗浮施工技术及施工关键点。

2 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1标段—杨高中路站位于浦东新区杨高中路下,骑跨民生路。3号出入口位于杨高中路站16~17轴南侧。

Φ3000电力隧道位于杨高中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沿杨高中路东西走向,2006年2月份贯通,从3号出入口底板下穿过,底埋深12m,隧道顶距离3号出入口结构底板距离较小,约为2.7m左右,施工难度及保护要求很高。Φ3000电力隧道为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管节2.5m/节,顶管壁厚250mm,内径Φ3000,外径Φ3500。在3号出入口施工范围内共有顶管接头15个(其中,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有顶管接头5个)。

3号出入口为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基坑最大长度63.18m,最大宽度9.7m(基坑宽度一般为7.7m),基坑面积约513.21m2,已建电力隧道北侧基坑开挖深度约8.82m,已建电力隧道范围及南侧基坑开挖深度约5.77m。围护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护壁结构,钻孔灌注桩外设Φ800旋喷桩止水帷幕(已建电力隧道范围采用MJS工法桩)。已建电力隧道两侧分别设置一排Φ800钻孔灌注桩,将基坑一分为三。内设三道支撑(其中已建电力隧道处及电力隧道南侧浅挖段设二道支撑),第一道支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800×600mm),其余支撑采用Φ609×16mm钢管支撑,第一道围檩采用钢筋混凝土围檩,其余两道围檩均采用型钢拼接围檩。

3 施工方案比选

杨高中路站3号出入口施工工况复杂,浅埋有多条市政公用管线在施工时不改移,进行原位保护,还有一条Φ3000电力隧道在结构底板下穿过且距离较近。由于站址原因,3号出入口结构平面为折线布置;立面由于下穿电力隧道影响,也呈折线布置。基坑设计施工时要控制下穿电力隧道不上浮,确保电力隧道安全。针对3号出入口的施工,由于结构弯折较多,顶管等暗挖法在3号出入口施工不适用,经过相关人员的潜心思索,提出了多种施工思路:

3.1 全断面施工方案

根据电力隧道与3号出入口的准确位置与埋深关系,适当抬高结构底板埋深,加大结构底板与电力隧道的高差;调整底板起坡点位置,尽量让起坡点远离电力隧道,保持电力隧道范围土体开挖卸载后受力平衡。

基坑施工时按常规施工方法进行,全断面整体开挖,整体施工。

经认真分析,这种方法虽说采用常规方法施工,降低施工难度,但存在几下不利:

①基坑暴露时间较长,相应在基坑施工时电力隧道的变形时间也有较大延长,对控制电力隧道变形不利;

②由于3号出入口上部即为繁忙的杨高中路,结构上覆土厚度有较高要求,结构调整空间有限,基坑开挖后电力隧道上方土体厚度增加不明显,难以控制电力隧道处土压力平衡;

③受下穿电力隧道影响,基坑开挖深浅不一,且有较大高差,电力隧道的横向变形无可靠约束。

3.2 两阶段施工方案一

以电力隧道中心线为界,将基坑划分成两个小基坑独立施工,采用MJS工法施工重力坝封堵墙。在施工时以电力隧道中心为界,分为两阶段施工,一阶段基坑土方开挖卸载,另一阶段基坑土方对电力隧道施加压力保持平衡;一阶段结构施工完成后,利用已完成结构对电力隧道施加压力保持平衡,完成另一阶段的施工。

经认真分析,采用这种方法施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力隧道的抗浮问题,但有不确定因素:

①第一阶段基坑开挖时,第二阶段基坑土方保留,这就造成了电力隧道处偏压,可能会造成电力隧道水平位移破坏;

②基坑开挖时采用机械开挖,由于是水泥土封堵墙,开挖范围难控制,一旦超挖,会造成方案实施失败。

3.3 两阶段施工方案二

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在电力隧道处施工一道封堵墙(采用MJS工法桩内插H型钢),先期施工封堵墙两侧基坑,结构板、墙施工至封堵墙H型钢处,部分结构伸至电力隧道范围;最后凿除封堵墙,施工剩余部分

在电力隧道范围采用MJS工法桩施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对电力隧道保护总体思路是“先压后卡”,利用封堵墙与结构对电力隧道的压力互换,对电力隧道范围持续施压,控制电力隧道的上浮移位变化。

经认真分析,采用这种方法仍有不确定因素:

①封堵墙桩底须尽可能接近电力隧道才能切实起到“压”的作用,但距离过近,桩施工时容易破坏电力隧道壁;

②两侧基坑施工必须同步卸载,否则会造成土体对电力隧道的偏压,很可能会造成电力隧道水平位移变形;

③由于需利用封堵墙与结构对电力隧道的压力互换,对电力隧道范围持续施压,封堵墙的宽度不宜过宽,如果两边土体都卸载了,封堵墙自身的稳定性不易控制。

3.4 两阶段施工方案三

将电力隧道范围作为独立基坑,在两侧施工封堵墙,将基坑划分成三个小基坑独立施工,第一阶段先施工电力隧道两侧基坑;第二阶段施工电力隧道范围内基坑。

先期施工两侧基坑,限制电力隧道可活动空间;第二阶段电力隧道范围内基坑规模较小,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缩短电力隧道变形时间。

经认真分析,采用这种方法有几下不确定因素:

①电力隧道范围作为独立基坑,电力隧道变形时间受该区域施工时间影响较大;

②电力隧道范围基坑土体改良质量对电力隧道变形影响较大。

3.5 最终确认方案

综合以上各种方案的优点,根据结构顶板覆土最小厚度要求,适当调整结构与电力隧道距离;在电力隧道两侧各设置一道Φ800钻孔灌注桩封堵墙,将基坑分为三个独立小基坑,分区施工;对电力隧道所在的基坑内土体采用MJS工法加强加固质量;受电力隧道影响,电力隧道处围护结构插入严重不足,在围护结构外采用MJS工法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加强监测。

4 关键施工技术

4.1 总体施工流程

在电力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堵钻孔灌注桩封堵墙,将整个基坑分为A、B、C 3个独立小基坑施工。

首先完成A、C区基坑及结构的施工,利用电力隧道两侧结构约束电力隧道范围土体,最后完成B区基坑结构施工,与A、C区已完成结构连成整体,使电力隧道范围土体卸载至重新加载稳定平衡的时间控制在最短。

3号出入口施工总体流程如下:

图1 总体施工流程图

4.2 基坑分区施工

4.2.1 分区原则

电力隧道范围作为重点控制区域,基坑分区时应尽可能减小电力隧道范围基坑,以尽可能减少电力隧道范围基坑工程量,利于加快电力隧道范围基坑施工速度,减少电力隧道可变形时间。

4.2.2 基坑分区

以电力隧道中心线为界,在电力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堵钻孔灌注桩封堵墙,钻孔灌注桩封堵墙距离电力隧道边安全净距要求≥1m,防止施工时钻孔灌注桩碰触电力隧道壁,造成电力隧道破坏;结合现场实际及勘测情况对封堵墙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4.2.3 基坑分区施工方法

电力隧道两侧设置了钻孔桩封堵墙,将电力隧道作为独立基坑施工。A、C区基坑施工对电力隧道影响较小,施工时首先完成A、C区基坑施工,最后完成B区基坑施工,B区基坑结构与A、C区连接最终完成整个出入口基坑的施工。

A、C区基坑施工相对于B区基坑施工为常规基坑,施工时按照深基坑明挖顺作法施工的一般规定进行组织施工:由于基坑面积较小,采用水平分层开挖、随挖随撑,完成基坑结构施工。

B区基坑施工时必须达到控制电力隧道变形的目的,结合“时空效应”理论、深基坑明挖顺作法施工的一般规定以及现场实际工况,专门组织施工。

4.2.4 B区基坑施工要点

4.2.4.1 施工准备

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及注意事项;按24小时连续作业细排施工计划,将施工计划进行细分,明确督办责任人,督办责任人跟班作业协调,及时调配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各种施工资源,确保各计划节点按计划时间完成;现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均必须提前到位。

4.2.4.2 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

⑴ 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支撑

根据场地条件,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局部人工配合,单侧出土,采用长臂挖掘机直接出土。由于B区土体全部进行了加固改良,若开挖时土体强度较大,则采用人工风镐配合开挖。

图2 B区基坑开挖第一层土

⑵ 开挖底层土体第一部分,施工第一部分混凝土垫层

将第二道支撑至坑底土方按垂直于Φ3000电力隧道方向等分3部分,机械开挖第二道支撑至坑底土方,若开挖时土体强度较大,则采用人工风镐配合开挖。首先开挖中部土方,在垫层内增设H型钢支撑,加强支撑体系及约束坑底以下电力隧道范围土体变形;在垫层内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钢筋均与相邻钻孔灌注桩主筋按规范要求焊接。浇筑完成垫层混凝土。

图3 B区开挖底层土体第一部分,施工第一部分混凝土垫层

⑶ 开挖底层土体第二部分,施工第二部分混凝土垫层

开挖一侧土方,在垫层内增设H型钢支撑,加强支撑体系及约束坑底以下电力隧道范围土体变形;在垫层内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钢筋均与相邻钻孔灌注桩主筋及第一部分垫层钢筋网片按规范要求焊接。浇筑完成垫层混凝土。

图4 B区开挖底层土体第二部分,施工第二部分混凝土垫层

⑷ 开挖底层土体第三部分,施工第三部分混凝土垫层

开挖最后一部分土方,在垫层内增设H型钢支撑,加强支撑体系及约束坑底以下电力隧道范围土体变形;在垫层内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钢筋均与相邻钻孔灌注桩主筋及第一部分垫层钢筋网片按规范要求焊接。浇筑完成垫层混凝土。

图5 B区开挖底层土体第三部分,施工第三部分混凝土垫层

⑸ 完成B区结构施工

按“时空效应”理论依次完成B区底板第二道支撑拆除B区顶板顶板防水及覆土回填施工,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与A、C区接缝防水,从而完成整个3号出入口基坑结构施工。

图6 完成B区结构施工

4.2.4.3 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

B区基坑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加密监测频率,通过监测监控指导施工。Φ3000电力隧道在施工期间最大上浮量为4.39mm(管线产权单位规定的警戒值为20mm),远远小于警戒值。随基坑结构施工进度,变形量逐渐减小至趋平稳。

图7 B区基坑施工期间Φ3000电力隧道变化曲线图

4.3 B区基坑内土体MJS工法加固改良

对电力隧道范围基坑内土体采用MJS工法进行加固改良,提高土体强度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土体变形的滞后特性,使得在基坑土体卸载至重新加载过程中,利用土体对电力隧道变形的约束作用,减缓基坑施工时电力隧道的变形速度。

4.4 B区电力隧道范围围护结构外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施工

电力隧道范围围护结构受电力隧道埋深制约,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插入比严重不足,在围护结构外采用MJS工法施工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5 结论

在饱和淤泥质软土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上跨地下深埋Φ3000电力隧道抗浮施工,如何减少电力隧道的可变形时间、限制电力隧道的可变形空间、实时掌握电力隧道的变形情况,在这三点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措施,施工时严格控制,最终将电力隧道的上浮变形控制在了较为理想的程度,确保了电力隧道的安全。

明挖顺作法施工简单、造价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在施工过程中更能方便的组织施工及更直观观察基坑变化,本工程深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上跨地下深埋管线的成功实施,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2]郑向红,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保护安全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8(12):87-89

[3]李建良,大半径高压摆喷桩在管线跨越基坑围护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9(5):118,149

[4]李永刚,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比选[J],西部探矿工程,2011(12):14-16

[5]尤显明,深基坑围护结构间断施工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2006(8):61-64

[6]王泽武等,郑州地铁三标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州建设,2011(12):91-92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技术;难点;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线路的不断延伸与扩大,所要穿越的隧道也更加复杂,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高等级铁路建设越来越多。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对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不断的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设计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以提高铁路隧道施工质量,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本文主要就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及有效措施进行了论述。

1 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1.1隧道渗漏水问题

渗漏水是铁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隧道渗漏水会加快衬砌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到隧道结构的牢固性,缩短隧道的使用年限。渗漏水严重的影响到隧道的使用质量,不仅威胁到行车的安全,并且提高了经济损失。隧道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防水材料不合格

防水材料是防水工程的重要保障,在隧道工程数量快速增加的形势下,防水材料的生产企业不断增加,由此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漏洞。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私立,降低成本,使用废弃的再生材料,直接导致隧道渗漏水的出现。

1.1.2排水处理不当

(1)基岩和围岩基面不平整,局部位置出现凹陷现象;表面渗水点没有处理,渗水随意蔓延;基面上的一些尖锐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把防水板和无纺布挂上去,导致防水板破裂;(2)防水板铺设不够规范;(3)没有对变形缝和施工缝做仔细的处理,使缝隙出现渗漏;

(4)隧道的基线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留下渗水隐患。

1.2衬砌开裂破损

隧道衬砌是隧道的主要结构,也是承受荷载的主要部分,不仅要承受来自底层的压力,还要防止周围的岩石发生变化,是隧道中的主体建筑物。如果衬砌发生开裂,将会直接影响到隧道的稳定性,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坍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大大的降低了隧道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衬砌开裂破损的主要危害如下:

(1)降低了衬砌结构的受力能力,容易出现变形;(2)在外力的作用下,衬砌会出现变形以及轻微的塌陷,减少了隧道的净空空间,使衬砌结构向隧道内倾斜,影响车辆通行;(3)拱形衬砌可能会出现掉块现象,影响火车通行;(4)由于衬砌破损,导致裂缝漏水,腐蚀隧道内设施。

1.3隧道结构被腐蚀

隧道结构腐蚀主要体现为衬砌腐蚀,因为衬砌结构直接接触土壤,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尤其是一些特殊地质还会含有腐蚀性环境水,这些水会通过衬砌的工作缝、毛细孔或者变形缝渗透到衬砌的内部,腐蚀构件。隧道结构被腐蚀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存在一些腐蚀介质;(2)存在比较容易腐蚀的物质;(3)土质中含有大量地下水并且具有流动性;(4)结构的缝隙没有处理好。

1.4隧道中有瓦斯或者其他可燃性气体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需要在地下作业,所以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在隧道施工中,如果施工沿线有煤矿的情况下,在地层中极有可能存在瓦斯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在气体与土壤分离的状态下,不仅对施工人员的身体有巨大的伤害,在遇到明火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爆炸,后果十分严重。

1.5初期支护不稳定

隧道的初期支护是施工继续的基础,也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关键,如果初期支护不稳定,就会使支护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就可能导致衬砌变形,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2解决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铁路的有效措施

2.1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是施工中的主体,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性能,进而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质量。所以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根据工程的施工环境,选择符合地质条件的施工材料。只有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为后期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做好防水排水措施

做好防水排水措施,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所以在铺设防水板时,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优质的防水板,以先拱后墙的顺序进行铺设,下面的防水板要将上面的防水板压住,铺设过程中,掌握好松紧程度,保证铺设质量。在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施工缝和变形缝等防水比较薄弱的部位,要更加细致认真,保证防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3做好衬砌工作

对于衬砌结构出现的裂缝要及时进行修正,在衬砌的背后如果有空洞可以采用注浆的方式增加其强度,加大底板的稳定性能,还可以采用二次衬砌的方式对衬砌进行加固。

二次衬砌在隧道施工中,可以有效的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以及外观质量,衬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二次衬砌和仰拱衬砌。二次衬砌的时间要根据施工现场监控测量的结果确定,通常在初期支护已经基本稳定,整体的收敛值达到规范要求,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率都比较稳定的时候再进行二次衬砌。

2.4防止腐蚀

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最好采用耐腐蚀性的水泥;在混合料中加一些有效防止腐蚀的添加剂;提高衬砌结构的整体性和密实度,防止水及腐蚀性液体渗入;加强衬砌结构的排水能力;在衬砌的外层设置一层隔离层,防止和水接触;采用防腐蚀性能高的混凝土;使用和侵蚀性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石料做衬砌。

2.5施工隧道保持通风,及时勘测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通风是关键要素,能够减少可燃气体的含量。并且要及时的检测隧道内的空气含量,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停工,撤离施工人员,并且加大通风。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严禁使用明火,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

2.6加大管理力度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因为施工人员是工程的直接执行者,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提高质量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每个程序的施工质量。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将规范标准落到实处,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结论

总之,在铁路建设工程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所需要的隧道施工越来越多,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隧道施工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施工空间小,且受到周围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各种环境的影响,对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记。因此,为了保证铁路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以及加强施工管理,以促进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4

隧道工程现代化施工建设进程中,从其进展趋势来讲,随着隧道工程越建越长其所穿越的各类地层地质状况条件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许多大隧道工程或建设于复杂地层条件的隧道工程,更需要过硬的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例如深埋隧道工程建设中将会面临较多高地应力岩爆问题、高地温问题等,而超长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则会面临一些通风问题,而在富含地下水地质条件的越海越江隧道工程与软弱围岩工程隧道则会面临塌方、渗透等不良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均是现代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进程中常常面临的难点环节。综合起来,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发展主要受到两层面因素的影响,即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技术以及施工进程中有效防治及预测地质灾害技术。面对隧道施工建设进程中许多地质灾害状况成为经常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问题,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综合应用尤为重要,其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营造安全可靠施工环境的重要保障。

1山区隧道工程地质状况

山区隧道地质状况从属于岩溶蚀峰地貌,具有较大的地形切割特征,且高差范围可达到三百米以上,山顶高程则体现为从进洞直至出洞逐步降低的趋势,且隧址区有落水洞与岩溶漏斗发育。岩体则体现出较差的完整性,呈现的节理裂隙则令隧道围岩的综合稳定性不良降低。通过实际隧道开挖揭露的一系列地质状况及灾害不难发现,工程实际缝质及地质水文状况与相关勘察地质报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为深入探明山区隧道真实的地质水文状况条件、地质构造规律特征、岩溶的发育状况趋势及其对地质水文条件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开发隧道与运营阶段地下水径流、补给与排泄关系,合理判定隧道动态、静态涌水量与总体涌水量,对影响区与疏干区范围进行预测,针对未开挖隧道段可能形成的突水、涌水地段提出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意见,我们应综合应用地质勘察技术进行专项深层物探与地质水文状况调查,进而为后续的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确立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2地质勘察技术综合应用方式与效果

2.1 地质调绘技术与应用效果

地质调绘的大面积工作是实施综合地质探测勘察技术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清晰查明山区隧道区域范畴中的地质与地貌条件,进而结合具体的区域地质状况资料对山区隧道工程的适宜性与稳定性作出综合评价,为工程地质钻探、物探与测试等工作的科学布置创设有力依据。基于山区隧道工程现有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我们通过地质调绘技术进行各类地质状况因素的直接观察、通过细化分析发现较多各类地质问题并对该区域呈现的地质规律有所掌握,进而我们提出应用勘探方法手段进行地质体内相关于隧道工程岩性、地层、地质水文、构造等定量重要参数的探查。例如我们通过初步地面调绘探查判断出f4断层的主断裂方位。基于大部分地表由第四系所覆盖,进而令构造行迹呈现出出露不清的现象,我们可参照调绘分析指导合理布设物探测线四条,结合应用地震法与电法进行勘探,进而有助于我们基本上探查清楚地层断裂的具体走向、未来发展倾向与规模等。同时我们还可基于地质调绘,位于孔内实施地质水文、采集岩芯、物探测井等试验,获取定量断层参数,进而为设计隧道工程出具完整优质的地质资料。借助大面积的地质调绘填图,我们还发现山区隧道通过三条大小断层追踪、分析与量测了每条断层,因此我们可针对各断层影响隧道程度及发育特征应用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别探查手段。首先我们可采用物探法进行断层位置、规模及产状的探查,针对相交于隧道地下水发育以及主要断层区段,具有较厚的软质岩层地段我们可应用钻探法实施验证。地质调绘技术是综合勘探开展的关键环节,山区隧道工程实施勘察工作的首要特征便是基于调绘层面进行了较大力量的组织,解决各项地质问题也均是基于调绘对配合应用各类勘察技术手段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实现了最终目标。

2.2 综合物探技术与应用效果

基于大面积地质调绘我们对山区隧道工程区域的岩性、地层及格局构造、地质水文条件具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并分析了密切相关于隧道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基于绘测树立了勘探目标并创设了实践手段,物探应用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法、电测探法、室内岩芯与综合测井法展开综合物探。首先我们应用地震折射方式顺着线路发展走向进行两条物探纵剖面的布置,应用电测探法与高密度电法位于隧道的进口位置与出口位置布设四条横剖面,上述六条剖面的总体长度为八千三百米。同时我们可应用地震折射法相应的连续简单观测体系测定完整浅部基岩界面的实际速度,按照岩层倾角逐步推延直至洞身,同时我们还可参照钻孔岩芯测试弹性波速的相应结果实施统计与对比。综合钻探状况与地质调绘明晰覆盖层的具体厚度,并确定各断层的倾角、走向、线路位置及大致宽度。基于现实地质资料我们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实现划分弹性波围岩种类的科学目标。同时我们可应用电测探法与高密度电法结合钻探工作与地质调绘应用差时距曲线实现定量解释,进而明晰进出口隧道位置具体的地层结构、覆盖层厚度、各边界岩层风化程度、岩体完整性状况等,同时我们用结合试验测试工作为相应设计提供具体参数。

2.3 钻探技术与应用效果

钻探技术是山区隧道地质综合勘察中推断地质调绘与解释物探成果的最直接且最正确的检验方式,同时也是采集地质水文参数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钻探我们可深入准确明晰物探工作与地质调绘查明的地质构造,并联合上述工作进行综合相互验证。另外我们还可基于岩芯状况合理判断出地层的具体岩性,并综合各类试验测试获取地质相应参数。地质水文试验中我们对各类地下水钻孔均应用了多重方式进行测试,具体方法为,采用分层止水、清水钻进方式分布进行三次降深的抽水、提水试验,进而适宜选定试验方式计算参数。为提升试验精度,我们采用专业口径小、深井潜水泵以及测流仪进行钻探,进而优化探测效果。另外我们还可采用放射性、自然电位测井方式进行准确水层位置的直接了解,借助提水试验、钻机抽、地质水文调查、物理测井综合查明山区隧道总体地下水状况,即具有较大的渗透系数,后部隧道为厚层灰岩,伴随沟谷发育期裂隙水将相通于隧道,并在雨季持续大幅增加。因此山区隧道雨季施工阶段我们应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断层破碎带突水、涌水事故,进而采取有效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3结语

总之,基于山区隧道地质状况、勘探技术综合应用重要性我们只有制定科学的应用方式策略,总结实践应用效果,才能为后续更好的隧道工程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施工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highway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its construction has increased, an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ay meet different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complicated terr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tunnel construction has strong into the hole of the technical. Through the previous YouXi tunnel on fujian and jiangxi view sound tunnel construction of depression into the hole of the summary and research, the paper will be elaborated in the complex terrain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hole in technology and project, and for future tunnel into the hole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roads.

Keywords: complex topography and geology; Tunnel into the ho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复杂的地形地质在道路修建中常有遇到,而在此种状况下的隧道进洞技术成为整个隧道修建的关键所在。通过先前对福建尤溪隧道和江西观音坳隧道进洞施工情况的分析和总结,不难看出隧道进洞的技术施工方案是根据洞口段的围岩及地形情况来确定的。如何安全可靠的进入正洞进行下一步施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隧道进洞具体方案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前文所述的福建尤溪隧道地形险峻、山峰林立、沟谷纵横,而江西的观音坳隧道处于断裂构造的交错位置,并且围岩十分的不稳定,两处隧道的修建都处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之下。所以通过对其的全面分析和总结,本文将进一步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分析研究出更为具体、有效的施工方案。

一、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工艺流程。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的施工工艺流程与正常的隧道进洞施工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只是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要进行细节化的施工,其整个施工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前的准备工作。

隧道施工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包括软弱围岩、不规则山体及碎石弃渣等不利于隧道施工的自然状况。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在不利于隧道施工的同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针对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在进行正常开挖前,做好隧道进洞前的洞外控制测量的准备,以保证隧道的顺利开挖。

洞外控制测量。由于隧道进洞的施工处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所以施工前期首先要进行洞外控制测量。由于隧道洞口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因此洞外控制测量成为进行开工后洞内施工测量的主要依据。通常隧道施工的洞外控制测量一般采用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方式,但由于施工处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因此为了保证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往往会选择采用GPS控制测量系统。GPS控制测量系统,在设计好的洞口处分别设置GPS测点,同时将其与三角测量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稳固的洞外控制网。然后通过洞外控制测量成果,计算由洞外控制点引测进洞测设数据,并据此指导隧道的进洞。

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案。

由于处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通常会有围岩固定性差、地质断裂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现象,所以在进行隧道进洞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方法。通过对先前各地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方案的了解和分析,总结出以下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案,以完善隧道施工的技术工艺和方法。

1、隧道洞外截水沟。

对于在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进行的隧道进洞施工,要在隧道洞外设置修建截水沟,避免发生水流灌洞的现象。例如已修建江西观音坳隧道,隧道洞口处于低凹处且正对峡谷,此时如果不做好洞外截水工作,就很容易造成雨季洪水灌洞的不良后果,甚至导致洞口坍陷,由此看来进洞前做好防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施工的具体方案。

2、明洞施工及边仰坡的防护。

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多采用明洞施工,因为明洞更加适用于偏压、浅埋等复杂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行明洞施工即采用明挖法施工,但是在洞口土石方开挖前,首先要进行仰坡防护工作。仰坡防护工作,即对隧道进洞区域仰坡上的碎石、浮砂及危石进行清除,并与截水沟有效结合,从而形成畅通的洞口排水系统。然后对于隧道洞口的边仰坡,要按照先期的设计要求从上往下开挖,并且在挖的过程中对于雨水较强的地方,要实行分台阶开挖,以免雨水过强而影响施工。同时在进行刷坡的过程中,要实现仰坡开挖与防护的同步进行,并且在开挖后及时检查坡度,在坡度合格后进行相关的支护工作。

3、隧道进洞的支护及辅助措施。

3.1、套拱超前小导管进洞。

对于隧道洞口围岩稳定性较差的状况下,通常采用套拱超前小导管进洞的支护方法。在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较差,所以为了保证隧道洞口仰坡的稳定性,制定相应长度的套拱,并且使之与混凝土及钢架焊接牢固,同时在仰坡开挖线20米外设置相应规格的小导管,从而用小导管进行灌注水泥砂浆。最后检查套拱混凝土的各个尺寸,达标后进行拆模并采用人工弧形导坑开挖进洞。

3.2、管棚施工。

通常情况下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实行套拱超前小导管进洞就已足够,但是对于V级浅埋土质的隧道洞口施工中,为有效保证洞口段的安全性,有必要采用超前大管棚。如此在隧道洞口搭建大管棚不但确保了洞口段的施工安全,而且还对隧道洞口的仰坡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3.3、洞口段地表加固。

由于隧道洞口可能处于软弱围岩浅埋地段等因素,造成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等不良后果,所以在施工前要进行隧道洞口地标的加固工作。隧道洞口地表加固可采用地标钻孔注浆等类似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3.4、隧道进洞洞身开挖。

在一切隧道进洞准备及支护工作做好后,就要进一步实施洞口的开挖工程,隧道洞口开挖的施工过程包括洞口的钻爆施工、弃渣装运及洞口开挖后的支护,最后继续隧道的整体施工。

3.4.1、隧道进洞的钻爆施工。

进行洞口开挖,首先要对洞口进行钻爆施工。对于洞口的钻爆必须要经过专业精心的设计,测量放样布眼并采用钻孔台车或风动凿岩机进行钻眼。施工时要根据施工地段具体情况,控制好炮眼的深度、角度以及密度,从而保证良好的爆破质量。

3.4.2、隧道洞口弃渣装运。

在完成隧道进洞的钻爆施工后,要及时将弃渣运出洞口。弃渣通常采用隧道专用挖掘装载机运出,从而进行隧道进洞的下一步施工。

3.4.3、隧道进洞的支护。

隧道进洞的初期支护由隧道施工中的“新奥法”而来,根据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设置相应的支护。首先,隧道进洞的初期维护,通常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但由于隧道施工处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所以建议采用湿喷罚喷射混凝土;其次进行锚杆施工,以作为基坑支护用;最后是钢架和钢筋网的制作,以确保隧道进洞钻豹施工后,洞顶及四周围岩的稳定,为隧道的深层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此施工过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洞施工就得以完成了,为后序的隧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文所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前,应根据掀起的设计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隧道进洞施工的安全性,并且积极做好洞口仰坡的清除与支护工作。由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带来的诸多不便,都会对隧道进洞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的分析探究出更好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进洞施工,都应根据施工地段的具体情况,经过全面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制定出相应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从而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隧道进洞方案11.2.百度专业建筑文献.2010.12.

[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豆丁网建筑/环境.2011.07.

[3]、陈卫华.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下地铁盾构进洞技术初探.2011.10.

[4]、佚名.碎石弃渣地段的隧道进洞方案.中华铁道网.2008.02.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类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这些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其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速公路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水工、铁路隧道相比较,高速公路隧道具有附属设施较多、断面较大、运营环境要求较高等特点,因此对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结构特点和运营、养护的要求,在隧道的各分部工程中,洞身防排水、衬砌、限界受侵宜列为工程主要注意的地方,对其质量应严格控制,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与结构性能及使用寿命。

一、存在质量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1)隧道坍塌

①由于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裂隙)以及地下水的作用,开挖前并没有采取合理的超前加固措施,施工作业工序不合理是造成隧道坍塌的主要原因。在浅埋隧道往往会造成坍顶并形成天窗,给隧道建设成本及施工进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除地质原因外,开挖方法不当也是使浅埋、软岩隧道变形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光爆效果不是很理想,超欠挖严重。欠挖处理过程中增加施工工序,影响施工进度,超挖部分必须要求用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回填,同时会加大施工成本;

④开挖后未能及时进行喷混凝土封闭围岩,或者初期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造成围岩裂隙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坍塌。

(2)隧道的渗漏水

据不完全统计,建成的10年以上的隧道,约70%存在问题,而其中的90%是存在渗漏水现象,这使得渗漏水成为公路工程中质量通病之一。在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养护中,根据漏水程度的不同将渗漏水定性地分为润湿、渗水、滴水、漏水、射水、涌水六个等级,且发生部位主要是在环缝、纵缝、注浆孔及专用洞室的旁通道位置上。隧道渗漏水的成因初步认为,是在隧道的修建过程中,破坏了原始围岩体水系的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的汇集通道,当隧道的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而衬砌的防水与排水设施及方法不完善或隧道防排水设施老化时,隧道水害就必然会发生。

(3)衬砌裂缝

裂缝作为直接反映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表观现象之一,在病害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按裂缝发展方向来分,主要可分为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环向裂缝。其中纵向裂缝长度占总长度的比例是最大的,对隧道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危害也是最大,其主要发生在拱腰部位,占纵向裂缝总数的一半以上,是要重点设防的地方。总的来说,引起衬砌损坏的原因,分为结构非受力裂损和受力裂损。非受力裂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或施工质量等自身原因而引起的。除了由于混凝土收缩或施工质量等自身原因外,外力也是造成衬砌裂损主要原因,即受力裂损。这里的外力是指地震力、地层压力和岩石的膨胀力等等。

(4)衬砌变形

我国隧道衬砌变形的判断指标与日本隧道类似,以净空位移量测的变形速度作为判断指标。目前,隧道衬砌的变形主要包括错台错缝、断面变形、边墙下沉等,其变形主要是由于外力变化而引起的。衬砌由于受力而引起拱轴形状的改变称之为断面变形,以横向变形为主;错台错缝按错台方向有凸出,错台和凹进错台,一般是发生在隧道起拱线或施工缝处,主要是由于隧道起拱线或施工缝处比较薄弱,受剪切应力作用而出现错台错缝;由于边墙与隧道底板的整体性,当边墙发生下沉时,通常会伴随着隧道底板变形,隧道底板的隆起会造成隧道底上抬和整体下沉,从而使隧道衬砌发生变形及破坏,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隧道失稳,威胁运行安全。边墙的下沉是一个相对极其复杂的物理、力学过程,与隧道围岩性质、应力状态和维护方式密切相关。

二、防治及处理措施

(1)隧道坍塌的处理措施

①开挖方式: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是选择台阶法、分部开挖法还是全断面开挖方法,要根据围岩的整体性、开挖后的自稳能力、开挖的断面面积、地下水的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一般I、II类围岩除加强支护外,一般采用分部或短台阶法开挖,III类围岩一般采用台阶法施工,IV、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

②爆破方案: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应按照规范要求,对于硬质岩来说应采用光面爆破,而软质岩则采用预裂爆破。同时根据不同的围岩选择不同的掏槽眼方式,并根据岩面节理走向调整装药方式、装药量和炮眼间距。爆破方案要保证爆破面光面和减少对围岩的挠动为原则。

(2)隧道渗透的控制措施

①注浆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a.浆液豹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能好,要能进入细小裂隙及粉、细砂层,这样注浆就可达到预想范围,并能确保注浆的效果;b.调节并准确控制浆液的凝固时间,以避免浆液的流失,达到定时注浆地目的;c.浆液凝固时体积保证不收缩,能牢固教结砂石浆液结石率高,强度大;d.浆液的稳定性药好,长期存放不能变质,便于保存运输;e.浆液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非易燃、易爆得危险品。

②严格测定氯丁胶乳沥青。氯丁胶乳沥青作为新型防水建筑材料,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通常涂刷于一次支护的喷射混凝土的表面,形成防水层,防止隧道渗漏。对采用的氯丁胶乳沥青必须要进行多项测定:a.强度;b.总固物含量;c.离心稳定性;d.涂膜干爆性;e.耐热性能;f.豹接性;g低温柔性;h.不透水性;i.抗裂性;j.耐碱性。

(3)限界受侵的预防措施

①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支护形式及时支护;

②衬砌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台车的刚度进行必要的验算,需要时可对台车进行预压,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同时模板的强度、刚度也必须进行检查;

③开挖时欠挖则直接影响到二次衬砌的厚度,保证了二衬厚度则建筑限界受侵。所以正确地测出隧道开挖时的实际轮廓线,并将它与设计轮廓线纳入同一坐标体系中对比,从而十分清楚地从数量上知晓超挖和欠挖的部位,及时指导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4)衬砌裂缝治理

在工程中通常根据裂缝情况来评价裂损的程度,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较多情况下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分清是非受力裂缝还是受力裂缝,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隧道衬砌的非受力裂缝的治理可采用凿槽嵌补法、骑缝注浆法、直接涂抹法等;对于受力裂缝则应该在合理评估其衬砌现阶段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安全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治理方法主要有挂网喷浆法、锚固注浆法、套衬补强法等。对于裂损较为严重的衬砌,必要时应进行拆除重新设计施工,以彻底根治裂缝。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公路隧道;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段;隧道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maximum possible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a highway tunnel in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highway tunnel,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matt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may encounter bad geological sectio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onstruction processing means,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way tunnel; tunnel construction; bad geological section; tunnel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U4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结合某公路隧道施工项目来探讨关于公路隧道施工的有关方面。某高速公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标准设计,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规定,本路段隧道设计采用了标准间距分离式布置形式。隧道轴线设计既要服从路线的总体走向,又要根据隧道位置的地形、地质、地物、水文情况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本项目共有2条路线方案(K、B线),设置隧道11255m/8座(按路线长计),均为分离式隧道。

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公路隧道开挖时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开挖技术是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前提。在进行公路隧道洞口段开挖施工前必须施作好洞顶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体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在开挖过程中,边坡防护必须与开挖同步进行,开挖到成洞面附近时要求预留核心土体,待洞口长管棚施工完成后再开挖进洞。尤其是对于洞口地质较差,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明洞衬砌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完成明洞回填反压后方可开始暗洞开挖。对于隧道施工开挖总体上要求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对于隧道中存在Ⅴ级围岩地段要求采用短台阶留核心土法,并保证初期支护及时落底封闭,以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由于二次衬砌是按主要的承载结构设计,因此二次衬砌应紧跟开挖面,在初期支护落底后应及时施作仰拱二次衬砌和仰拱回填层,然后施作边墙及拱部二次衬砌。在Ⅳ级围岩地段要求采用短台阶留核心土法,台阶长度控制在10~15m,注意上半断面及基础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在Ⅲ级围岩地段推荐采用台阶法施工。

对隧道中存在偏压的进口端而言,结合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先采用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偏压一侧结构,台阶长度10~15m。仰拱二次衬砌落后下台阶20~30m;另一侧结构采用单侧壁导坑法(CD法)后续施作,靠近偏压一侧结构的外侧导坑先行,台阶长度10~15m。内侧导坑落后30~50m后施作,台阶长度10~15m。仰拱二次衬砌落后下台阶20~30m。

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从上述所分析关于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同时结合笔者从事隧道施工的工程实践情况来看。对于隧道洞口施工应注意边坡修整圆顺,铺砌整齐。洞门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达到设计效果。尤其是注意边仰坡后截水沟的施作质量,确保不渗不漏并能有效拦截地表水。

对于洞口浅埋及Ⅴ级围岩地段应尽快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施作时间严格紧跟初期支护,尽早发挥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以保证施工安全。复合衬砌施工应认真执行新奥法原则,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采用预裂爆破,加强监测,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扰动,尽量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当发现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不够时,除应及时加强初期支护外,也可修改二次衬砌支护参数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应注意钢拱架及钢筋网与围岩的密贴,二次衬砌施作完成后应检查其背后与喷砼层之间的空隙。一旦发现,应及时回填。

整个隧道纵向设置的沉降缝处边墙、拱部及仰拱均应断开。同时对于隧道施工时注意衬砌中预留预埋设施。为了有效地满足隧道防排水效果,对于隧道采取初期支护中设置的Ω型排水管注意分层、分处设置,并与边墙基础下纵向排水管有效连通。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预埋的各种排水管沟,避免淤塞和破坏,以保证隧道运营阶段各项排水措施功能正常发挥。在隧道施工期间也需注意洞内积水的排除,不得散流。铺设防水卷材前应裁除出露的锚杆端部,修整喷砼表面过大的凹凸不平处,以防刺破防水卷材,铺设过程中应注意防水卷材搭接良好。另外,对于隧道施工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文明施工,提高机械化水平,尽量减少对隧道附近环境的破坏。

隧道施工监控技术

对于隧道施工来说,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洞内外地质调查、洞内观察、现场监控量测及岩土物理力学实验等施工反馈信息,进一步分析确定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以最终确定和修改隧道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隧道地质特点和结构形式,结合现场管理各方的研究需要,选择一些特殊监控量测项目对隧道进行深入研究,如: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内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以及二次衬砌应力量测等等。由于这些监控量测项目技术含量高,初始投入大,进行时间长,其目的主要是对隧道施工方法和设计参数作更深入的研究,为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意见,且一般要求多方面合作才行,因此,尽管设计上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对其实施与否不作强制性要求。建议建设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地段和代表性衬砌类型设立选测项目,进行隧道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研究,以提高本项目的技术水平。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隧道;施工;夹层地质段

1 前言

云罗高速罗岭隧道位于云罗高速公路双凤至双东段。隧道左线进口桩号LK4+840,出口桩号LK6+359,长1519m;右线隧道进口桩号RK4+855,出口桩号RK6+354,长1499m,均属长隧道。隧道围岩由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和基底白垩系罗定群砾岩和泥盆系东岗岭组砂岩、铁质砂岩、炭质灰岩及其风化层组成,白垩系和泥盆系呈不整合接触。隧道穿越多处沟谷地带,埋深浅,地质较差,存在软弱夹层等地质情况,围岩主要由强风化砾、砂岩组成,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崩解,容易出现塌方的情况。

在罗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已多次遇到夹层地质下的软弱破碎围岩,针对此类隧道围岩,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塌方,若夹层地质同时伴随涌水,极易突发形成涌泥险情。

纵观罗岭隧道贯穿的几个垭口,均属浅埋段,埋深约15~20m,存在断层破碎带,因此,我处对于浅埋、存在夹层或围岩破碎地段隧道施工特别重视,通过对此类围岩施工经验作出总结,在探测前方围岩的情况下,在支护类型选择上做出了长足的努力。

2 施工方案

2.1 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前方围岩

2.1.1 通过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前方围岩

2.1.2 通过现场经验探测前方围岩

现场经验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较准确地确定有限范围的围岩情况。

望___通过肉眼观察掌子面围岩的颜色、质地、渗水、解理走向等方面,初步判断情况。

闻___如前方围岩局部出现瓦斯等危险气体而超前预报又未及时探明时,可通过嗅觉可提前预知。

问___询问钻孔工人:

(1)钻孔难易程度,在掌子面炮眼钻孔施工中,通过感受钻杆的钻进速度来判断围岩的软硬情况。

(2)注浆情况,超前小导管施工过程中,可在小导管注浆时判断前方围岩情况,如注浆压力骤降,注浆量明显增加,则可判定前方存在裂隙,围岩松散急剧变差或者有可能出现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此时需注意控制施工进度并结合其他施工现象综合判断前方围岩情况。

切___ “接触”掌子面围岩,通过超前地质钻探或触摸掌子面围岩,分辨其软硬情况,综合肉眼观察得出的解理走向可大致判断前方围岩的软硬的分界区域,从而对隧道局部施工采取相应的支护。

2.2 施工工艺及流程

超前支护___洞身开挖___初期支护___防排水设置___边墙施工___仰拱、二衬施工。

2.2.1 超前支护

在施工隧道伴有裂隙发育或渗水的浅埋段时极易出现坍塌的情况。罗岭隧道夹层地质围岩施工时,为稳固前方围岩,保证掌子面开挖安全,加强了超前支护参数——改用6米长的双层小导管和注单液浆的方法加固围岩。

2.2.2 洞身开挖

夹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上台阶、阶每台阶长5m,阶、下台阶施工时左右两侧错位施工,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如需爆破时采用弱爆破或风镐凿除进行开挖。鉴于此开挖方法的灵活性跟机动性,如遇围岩变差,可迅速转变为C.R.D法开挖,以确保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上台阶开挖

超前支护完成后,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上台阶,开挖进尺控制在1~2榀拱架。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4cm厚C20砼,封闭掌子面,并架设I20b工字钢架,按设计施工系统锚杆及锁脚锚杆,锁脚锚杆施作角度:斜向下45°。

(2)中、下台阶开挖

中、下台阶开挖需错位开挖,两侧不能同时掘进,如图,左侧先进尺2~3榀拱架并初支完成后开挖右侧。

(3)仰拱开挖

仰拱不能与下台阶同时开挖施工,应单独开挖,每循环进尺2m,左右侧错位开挖,及时施作初支,封闭成环,环向受力。

2.2.3 初期支护

(1)初喷

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初喷4cm厚C20砼,封闭掌子面,完成后立即进行拱架、锚杆、钢筋网及复喷施工。

(2)锚杆施工(在围岩松散、软弱并渗水时可采用小导管代替锚杆施工)

初喷完成后,进行锚杆施工。

(3)钢筋网

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0cm*20c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cm,与受喷岩面间隙不大于3cm。

(4)工字钢拱架

山塘段围岩差,自稳能力较弱,原设计初支采用I20a工字钢架硬性支护,建议采用I20b工字钢架硬性支护以增加拱架抗压能力。

(5)锁脚锚杆

由于初期支护并不能立即封闭成环,故而,为稳定上台阶拱架,需特别注意锁脚锚杆的施工,在山塘段加强锁脚锚杆的施工,每榀工字钢拱脚处设置8根φ42的注浆小导管对拱架进行锁脚处理,小导管施工角度与工字钢架成45°角斜向下施工。

(6)拱架落脚处处理

上台阶拱架施工需尽量垂直,并且对拱架落脚处进行着重处理。如落脚处为软质围岩时采用高标号水泥垫块进行塞垫以保证拱架受力,同时及时施做临时排水沟,将洞内积水及时排至洞外,以免被积水浸泡,软化围岩,影响结构受力。

(7)复喷

上述步骤完成后,立即复喷22cm厚C20砼,待喷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一循环的开挖。

2.2.4 防水与排水

在施工时渗水特别大的时候,在掌子面进行钻孔埋设钢插管或PVC引水管,将水引至施工时临时修筑的排水沟内,而后通过边沟排至洞口沉淀池。临时排水沟设置在隧道两侧距离边墙1m距离处,以免水流侵蚀边墙岩体,软化基础,产生拱架下沉隐患。

2.2.5 边墙、仰拱及二衬施工

待拱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边墙及仰拱,封闭成环,形成环向受力。边墙跟仰拱的施工每次进尺不得超过1m。

(1)下边墙按左右侧分边错开开挖支护,工字钢架不得悬空,底脚必须落在有力的支撑面上,且支撑面必须先清理并整平,如遇破碎围岩,需用高强度水泥垫块进行塞垫,同时采用加强锁脚锚杆对工字钢的固定;

(2)仰拱以隧道纵向中心线为界进行左右分边开挖支护,等待另一边施工后可尽快闭合,形成闭合环。

(3)尽快施工二次衬砌,辅助初期支护共同承载围岩压力,二衬跟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0m,以策安全。

2.3 监控量测

待初支完成后,立即布监测点,加强洞内及地表的监控量测。

(1)加密塌方段监控量测的点位布置,洞内每5m布置一个断面,必要时加密至2m一个断面。

(2)加强监控频率,2次/d,随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及时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进行相关计算跟判断,以便指导施工作业。

(3)现场量测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

(4)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定,当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或者支护砼表面已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立即采用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

(5)浅埋偏压段,根据隧道顶部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量测值对土体内部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求出量测断面的沉降稳定值。

(6)量测过程中若发现地表位移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我处通知设计单位对隧道支护参数及时进行调整及补强。

3 质量控制、安全及环保措施

3.1 质量控制要点

3.1.1 按标准控制好超前钢管实测项目

3.1.2 按标准控制好喷砼支护实测项目

3.1.3 按标准控制好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3.1.4 质量控制措施

(1)每一批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时,必须抽检,保证其质量。

(2)隧道开挖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

(3)在隧道开挖前,对隧道地表中线附近范围进行勘察,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

(4)严格控制锁脚锚杆及拱架落脚处及小导管注浆施工。

(5)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

3.2 安全保证措施

(1)电动机械的安全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

(2)隧道开挖中,应在每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围岩裂隙结构状况、岩体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核对设计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3)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应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侧壁或拱顶掉块现象。

3.3 隧道工程环境保护的技术保证措施

(1)在爆破作业中,采用水幕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达标。

(2)在弃碴场设置喷水降尘系统,在弃碴作业时喷水降尘,并做好弃渣场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3)在洞口段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方要及时清运,不能堵塞溪流。

(4)废浆废液集中遗弃到废浆池,严禁污染农田,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4 创新点总结及经济效益分析

4.1 创新点总结

(1)将超前地质预报与现场经验相结合综合判别围岩情况,在前方围岩较弱的情况下提前加固围岩,提前预防隧道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塌方。

(2)系统整理了隧道浅埋并伴有夹层的地质段施工应注意的施工事项、通用的施工思路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

4.2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云罗高速夹层地质隧道涌泥、塌方处理技术研究,我们总结并整理出此类围岩的系统施工方法,为以后隧道类似围岩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通过探明前方围岩情况的经验为隧道施工及变更支护作出了依据跟指导,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隧道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塌方,间接地缩短了工期并大大节约了塌方处理的成本,同时大大增加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5 项目总结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公路建设的日益发展,隧道的施工工程也越来越多。隧道的产生不仅大大地缩短了车辆在山体中的行车路程,而且也能避免山区公路的各种地质病害,如滑坡、坍塌等。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也关系到了整个交通事业的平稳发展。把隧道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做好,是在施工中最先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将隧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1]。

1 公路隧道的特点

公路隧道的施工作为一种施工中的特殊的结构物,具有如下的特性:(1)公路隧道是在原有应力场的介质之内进行施工,即是先有荷载,后有的结构。(2)隧道的施工大部分是隐密性较高的工程,只能在图纸中观察它的效果,工程具体质量难以通过表面的观察得到,无法进行直观的评价和鉴定,这样就造成了工程隐患较难发现的问题,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通过现象也较难以判断产生问题的深入原因,不利于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质。(3)公路隧道的设计是以相关工程的类比为前提进行的,计算处于辅助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施工中因素的不可预见性,总体上就要求实施动态设计,提高了工程设计的难度。且隧道施工的工期一般较长[2]。

2公路隧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路隧道自身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的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1)例如,在隧道施工的现场,发生爆炸事件是经常性的。例如有这样一个典型事例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炎陵至汝城高速公路。在这里就发生了一起有关隧道的爆炸事件。这起事故发生在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炎汝高速公路十三标段八面山隧道内(位于株洲市炎陵县境内)。据了解,一辆载有炸药的车辆进入炎汝高速公路一个在建隧道施工层面,在卸货时发生爆炸。因此针对这样的事故发生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桥隧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办法,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及时纠正建设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隐患[3]。(2)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在自然灾害中尤以水害最为严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

3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

3.1 勘测质量管理

在隧道施工之前,勘测工作尤为重要,它是工程施工的先决条件,完整而具体的勘测工作是工程设计的必要依据,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勘测工作首先要从该施工地段的现有资料入手,根据现有的资料对所要施工的地段进行初期的了解,并收集当地政府和村民相关施工地段的地质及地形资料,重点了解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尽量做到向之前在此地段施工的队伍了解更多的地质资料,往往他们所掌握的最据科学性。在进行完初步调查后,就要借助于先进的科技设备对所要施工工地进行具体的勘测。其中钻探和地质雷达技术是重要的勘测手段。在勘测的同时也要进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勘测工作一定要细致、严谨、科学。最后再根据初期调研和科学勘测,并结合施工地段的实际地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最初的设计方案。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施工的不确定性,设计方案应该随着隧道内部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修改和完善。

3.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进行质量检测和现场控制。具体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1)设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将工区及施工班组按级设定质量分管责任,如出现质量问题,由工人到直接领导统一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加强每个现场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由于隧道工程的隐藏性,施工工人遇到问题容易消极处理。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该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2)在进行原材料选用时,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本着负责的心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细致验查,确保原材料具有有效的合格证件及出厂证明。并且坚决杜绝偷工减料行为的发生,如果发现应该加以严处。(3)施工质量的检测工作要紧跟施工的步伐,在施工的同时,随时随地进行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工作。检测设备要先进科学,检测方法要严谨细致,如:用探地雷达进行隧道的衬砌质量和混凝土的密实度及厚度检测等。总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事无巨细、层层把关、及时处理。

3.3 施工后期事故防治

3.3.1 在施工时要随机检查放样的准确度,并检查衬砌所用台车的支撑是否坚固,对欠挖和超挖部分做出妥善处理。保证衬砌的厚度达标,尽量避免空洞层的产生。

3.3.2 对于隧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渗水和裂缝等通病应该做到:①加强初支的质量,彻底清扫侧墙基底,防止衬砌开裂。并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或使用膨胀水泥,从而加强本身防水效果。②在对超挖部分进行回填时,应该采用打孔注入的方式,用高压将水泥浆注入回填部位,以保证隧道结构的密实性。③在对工缝进行处理时,侧墙与拱围的工缝应该设在水沟的盖板下,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渗水。纵向工缝应该用钢筋进行插筋处理并设止水条。④对于新型的联体隧道,为防止中隔墙渗水,应该在中隔墙顶部在衬砌进行前作压注水泥处理,并尽量将水道堵住。在防止中隔墙开裂的问题上,应该将中隔墙钢筋与中导坑顶部的锚杆焊接在一起。中隔墙、仰拱和主洞的衬砌工缝应设在同一个断面上,以防止由于沉降而形成的开裂。

4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施工和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隧道施工的特殊性,以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最后应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做好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劲,葛群,姚琦,陈伟伟.浅论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9.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篇10

关键字: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Abstract: as to the mountains of soft soil of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teps method and meshshotcreting firstly method two types, besides the method using the broader. Combining with the individual in the process of work in practice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tunnel, and based on this, sums up the highway tunnel and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and so on related technologies, hope to a view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Key word: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隧道开挖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洞口较大出洞口VI类岩围的隧道修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拱顶的修建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难度,与此同时地形地貌的特点在隧道地表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和开裂的情况,如果没有在隧道开挖部分打好基础,很有可能会在拱脚部分出现开裂的现象,尤其是拱脚的接合处这种现象最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根据隧道具体的施工情况以及的地形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隧道修建的位置还存在如下的地形地势特点:土层松软,土壤湿度较大,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等等。与此同时隧道埋入山洞的深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地质层而言要更深一些,这样无疑就增加了隧道的自拱度,传统的公路隧道的施工,总是可以依据围岩的结构特点自动的形成拱度,而对于此处的隧道却很难够自动形成,因而就必须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施工修建策略来加固隧道,借助外力的支撑作用形成拱度,因为此处的基础承载力是实现主动支撑结构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在隧道进行开挖的过程当中,做好前期的地质探测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减少技术难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风、水、电作业,通风、防尘和施工排水

(一)施工供风

对于公路隧道的施工和修建而言,提前做好施工供风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修建隧道的地形地势特点,很难借助自然风的力量加速施工的进度,因而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在隧道的进口和出口处安置供风机械设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修建空气压缩机站是十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法。由于山岭软土地形区的地势特点,可以在隧道的进口处安置两台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在隧道的出口处安置一台10m3/min的空气压缩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障隧道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的风力是足够的。

(二)施工用水

由于山岭地区地势地形较高,因而不能够保障水源的足够供给,而在隧道的修建过程当中需要借助水力的方式来带动施工设备。所以可以在隧道的进口和出口的地方修建高山水池,通常情况下水池修建的高度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地形特质来确定的,对于洞口较大的公路隧道的修建而言,可以在距离隧道拱顶29m位置的山顶处修建水池,而水源则可以从隧道出口的山脚处迁移过来,比如说可以在山脚处挖一个水池,再通过动力设备将水压到山顶的高山水池上,在此基础上借助管道的方式将水引流到隧道当中,以确保施工的设备用水和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是充足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高山集水池的水源复杂,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而在引用过程当中要进行严格的水质检验,只有确保水源的PH值是合格的,一旦发现酸性或者是硫酸盐,氯化物超标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方面这些物质是不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的,另外一个方面它们会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很容易造成隧道的坍塌和安全隐患,同样的这部分水源也不能用于搅拌栓的施工处理中。

(三)施工供电

电力设备是维系隧道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隧道修建的前期可以在进口和出口处安置变压器,通常情况下需要选取略高于居民电压的功率,315KVA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变压器的转换下可以利用山下居民电网进行供电,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隧道的进口和出口的地方各安置一台220KW的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至于动力设备的采用,可以采用三相交变电流,额定电压控制在380V之内,而照明用电一律采用居民额定电压220V,为了进一步的保障隧道施工修建的安全性,所有线路都要认真的检测好是否做好了漏电保护策略,从根本上杜绝用电安全隐患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隧道施工所有的线路架设和用电器的安装必须要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四)施工通风、防尘

公路隧道洞口内经常需要进行爆理以便更进一步的完成掘进施工,此时就需要做好通风和防尘工作。通常情况下湿式凿岩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灰尘的产生,当岩洞经过爆理之后可以在洞内洒一些水以此能够快速的降低粉尘的浓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施工通风通常需要采取压入式的施工方式效果最佳,用3台抽流风机送到洞口处能够加速粉尘的吸入,而送风口应该尽量控制在开挖面之下,二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cm之下最佳。

(五)施工排水

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当中做好施工排水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在最短时间按内排除由于挖掘压力而造成的地下水的涌入以及施工废水的沉积。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出口到进口坡度为1.54%的距离成为隧道上坡,以此为界限隧道出口的施工为顺坡施工,因而在此阶段的排水可以利用自然坡度的优势,在借助塑料管的方式下降这些积水排到洞口之外。同样的进口处的施工为隧道反坡施工,此阶段的排水策略可以通过开挖地段,构建集水坑的方式进行,并在抽水机的帮助下利用压力差将积水排到洞口之外。

三.隧道施工

(一)施工方法

结合前面所分析的关于此地段的公路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在对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分析之后,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结合的施工技术是最合适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半断面开挖的过程当中,采用无轨运输的方式将渣子运送到山下,当进入到小导坑开挖阶段的时候,由于机械设备体积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来代替机器开挖,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将小拖拉机运送到洞中配合人工出渣,完成本阶段的开挖。在仰拱加固的阶段要做好混凝土的调配和供给工作。

(二)钢管桩施工

钢管桩可以采用4个直径为89mm的钢管进行无缝衔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钢管都要做预先的处理,对前端钢管进行加工,使其以圆锥状呈现出来,注意控制好他们的长度要在20cm的范围内。至于钢管桩管体下部分的加工则采用加工溢流孔的设计方式,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注浆部分的施工,而在管口处则要确保其形态是完整的,在1m的范围内都不需要做任何的溢流孔处理,钢管桩管体下部分的溢流孔的直径要控制在8mm之内,而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为25cm最佳。在清楚施工障碍的过程当中,可以选取1m为进度指标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钢管桩安装的阶段同时安装排水管,以便于快速的将隧道内的积水排除,要确保隧道内的施工现场是干燥的,杜绝浸泡现象的出现。

(三)防水层铺设前对初期支护的检查和处理

在公路隧道防水层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应该着力做好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的工作,并通过反复的断面测量的方式,将欠挖部分一一找出,并及时的凿除,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的凹凸部分进行预先处理,具体的可以通过分层喷射的方式将其铺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在防水层铺设前经常会出现许多外露的锚头以及钢筋网,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施工步骤,应该要将其清除干净,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破碎的界面用水泥和砂浆进行填平,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表面是平整光滑的。在铺设前,还需要仔细检查衬砌背后的排水设施是否是完整牢靠的,尤其是排水设施的布置是否合理,盲沟、引水管和排水暗沟等等都应该要进行完整的镶嵌和链接,并确保他们都处于密封的状态之下,并假设反滤层。对于那些气候比较严寒的地区,还应该要设置保温排水设施,并做好充足的防潮准备。

四.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通过介绍山岭地区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首先进行了隧道开挖的分析,并做了简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一系列后续的施工方案进行了阐述。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宋金峰;圆梁山隧道注浆堵水方案及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张青林;重庆地铁隧道TBM始发段的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赵胤;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纪慧琢;高海拔特长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尤鸿波;特长隧道自然风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