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12:21:59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 开发思考

课程标准是针对学生在某一学段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是明确的,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开发者,也就是说“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标准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一般工作流程,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的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技能,同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及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内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按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以“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管理”等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以工程实际任务驱动、以项目活动实施教学,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的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技能。以理论、实训、设计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从事施工组织管理、处理施工组织一般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念,清楚工程建设程序,知道各个阶段应该做的工作,以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怎么设置。

(2)能通过甘特横道图或双代号、单代号网络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按工期、资源等要求进行优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控制和调整。

(3)能掌握施工准备的工作内容。

(4)能编制及看懂施工组织总设计,能通过设计了解设计意图、方案选择等。

(5)能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等怎样进行选择,合理确定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6)能组织合理的目标保证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进行进度计划的优化及实时控制和调整。

(2)能掌握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操作步骤。

(3)能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掌握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方法、内容。

(4)能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内容,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的选择方法,以及施工平面图布置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评价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全面监控。在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团队的相互评价、教师的综合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达到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客观与积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学生学习纪律与态度、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力、学习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占20%。

(二)采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互评等形式,主要由学生与学生团队给予评价,学生团队评价占20%。

(三)职业技能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共占60%: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占30%;实践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占30%。

通过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从事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促进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总之,课程标准的开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的直接依据,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危道军.建筑施工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设计 施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施工组织设计”教学目标

1.1 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职业情境、学习情境,以工程案例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围绕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化职业技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满足未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2)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及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掌握施工准备工作的编制方法;熟悉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参数及分类,掌握流水施工的编制方法;熟悉网络计划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和内容,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熟悉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组织工程项目的流水施工,绘制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网络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并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运用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1.2 课程职业能力培养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全面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坚持施工程序,重视施工准备,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计划组织全现场的施工活动,使建筑施工活动尽可能处于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状态,对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及改善经营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标准要求及行动领域模块设计

2.1 职业标准要求

施工员岗位职责要求施工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能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能编制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及人力、物力计划和机具、用具、设备计划,能合理规划布局现场平面图。

2.2 行动领域模块设计

采用行动领域模块设计,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企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创新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置四个行动领域模块,下设若干个学习情境和职业情境,并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四个行动领域模块分别为基础施工组织模块、主体施工组织模块、屋面防水施工组织模块、装饰装修施工组织模块。

3 教学方法、手段

3.1 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现有教学模式也不应完全脱离,在某些具体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引入多种行动教学法,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特点,引入的主要教学法为: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依据现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同时根据教学改革有关文件要求,完善课程标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施工过程组织设计能力目标,施工过程组织设计知识目标,协同工作社会能力目标。

3.2 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1)多媒体技术运用。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制作条理清晰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认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课程网页建设。建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网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课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学生推荐类似的课程相关网站,并提供学习该课程的系列参考书目,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和课程最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3)教学资源共享。“施工组织设计”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导等已发至“施工组织设计”精品课程网页,使他成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施工组织课程的一个公共资源。

4 教学实例

以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例,基础工程施工为一个行动领域模块,下设土方工程、混凝土独立基础、阀形基础、箱形基础四个学习情境,利用课内、课外、施工现场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法进行教学。1)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步骤:①收集与组织方案有关的信息;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③制定行动计划;④评价行动效果。针对不同学习领域,方法还需灵活使用。2)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步骤:①学生收集资料;②学生演示课件,教师点评、指导;③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小组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3)实训环节:①获取相关工程施工过程、信息;②与现场工程师讨论方案可行性、优缺点,完善施工方案。

5 课程考核、评价

1)考核标准 基本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根据并且完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2)考核内容 根据行动领域的内容不同,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有条件要求企业专家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用效果评价。

6 结语

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建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单元领域。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编写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今后不断对比分析、研讨、评价、论证、调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孙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课程体系;项目管理

作者简介:刘立程(1972-),男,福建上杭人,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郝禄国(1968-),男,河北霸县人,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1’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方案制定与改革试点”、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Y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61-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自2010年6月开始启动,至今已经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了3年。[1]作为2011年开始“卓越计划”试点的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在信息工程等专业开展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或称“3+1”班)教学改革试验,信息工程学院负责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新的课程方案,并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中组织实施。本文将对广东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试点工作进行初步总结,对该班的教学改革思路与课程方案设计、项目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过程等两个主要方面的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该类校企合作班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借鉴和经验参考。

一、通信专业校企合作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设计

1.教学改革目标与思路

综合考虑广东省电子信息服务产业迅猛发展的人才需求、广东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班的改革目标定为:以广东省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契机,以通信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围绕上述教学改革目标,该班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需遵循如下整体思路:[2]以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为总体目标,采用模块化为主的结构、校企共同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并对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以此满足“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方案设计

在该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整体思路指导下,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课程体系方案见图1。

第一、第二学年主要实施专业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主要包含数学类、物理类、外国语言文化、人文社科类、法律与管理类、信息处理与交流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体育等课程类;第三学年的专业教育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化课程、选修课程和课程设计等部分组成。根据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校企合作班提供了两个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一是面向高清视、音、频信息处理的嵌入式系统模块;二是面向移动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协议设计与实现模块。其中,第五学期侧重必修课(4门)和选修课(3门),第六学期侧重模块课程。校企合作班的同学都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来学习。每个模块由2~3名教师组成课程组,其中一名教师为组长,负责该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并确定该模块化课程所需选修的配套课程。模块化课程中,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并重,均为2学时。课程设计按团队来组织,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课题强调面向实际工程研发和设计。[3]

选修课可以在模块化课程教师的指导下从选修课列表中选择,并由课程组组长来确定。作为示例,移动通信系统协议设计与实现方向的模块化课程的具体构成如图2所示。

第四学年的专业教育课程由技术培训、企业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等课程组成。企业课程学习根据不同企业的研发需要加以制订,目前为进行项目设计实践设置了两个相关的课程学习方向,即高清电视广播系统关键技术设计方向和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协议开发设计方向。校企合作班的同学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来学习企业课程,然后进入到相应企业为学生开设的项目开发设计实践环节,即按项目团队来组织,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该方向所对应的企业项目设计。传统的培养计划中大四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环节在校企合作班中被项目实践环节所取代,毕业设计则与项目开展同步进行,比传统的毕业设计在持续时间上增加了约1倍。

二、校企合作班工程项目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项目实践环节是校企合作班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重要方式。项目开展与实施的“规范化”是该实践环节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目前,与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的两家企业均为业内以通信电子设备研发为主的知名企业,校企合作班学生的工程项目也是围绕相关企业的通信电子设备研发子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作为选题来开展。本部分将从项目组织架构、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如何规范化地组织与实施校企合作班的项目实践环节进行介绍,其示意图见图3。

1.项目组织架构

项目组织架构是否合适,对学生参与项目的成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项目组织架构的选取,一般应根据项目的需求、特点和参与者(学生)的特点来确定。考虑到作为上述校企合作班学生实践的工程项目,属于以软件为主、软硬件结合的编程设计,对学生的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校企合作班的工程实践项目参考目前通信企业研发项目中通行的项目组织架构,即“矩阵式”的项目组织架构来组建项目团队。[4]在这种形式的组织架构中,项目成员一般身兼两职:既是某个技术团队的成员又是某个子项目的成员。其主要的优点之一是在项目人员配置上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适合于运用在以软硬件设计为主的研发项目上。

首先,按照项目所需设置软件组和硬件组,其中软件组根据项目内容所涉及的若干项关键技术分设若干个软件技术组,如LTE系统物理层信号收发设计项目的软件组划分为码块预处理组、信道编码组、调制加扰组、预编码组、资源映射组等。校企合作班的学生按兴趣结合特长的方式分配到上述各技术组。其次,按照项目的内容和任务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可以并行开展的子项目,仍以LTE系统物理层信号收发设计项目为例,子项目按信道类型划分成上行信道项目组、下行信道项目组和OFDM调制成帧组等。各个子项目组的成员又由所需的技术组中的成员来组成,由此形成“矩阵式”的项目组织架构,即每个项目成员既属于某个技术组,同时又属于某个子项目组,如图3所示。各技术组和子项目组均设立组长,由指导教师从参与项目的学生中选定,各组长对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并承担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小组成员开展项目工作的职责。在项目的组织架构中,指导教师(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项目工程师)作为项目总管,负责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的制订,以及项目的全面总体管理;项目组长(从学生中选派)负责本小组内项目任务的分解和实施以及各小组间的任务协调等管理工作。各子项目组或技术组成员负责各子项目组或技术组的任务实施。

2.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的具体方式一般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来加以确定。由于本校企合作班的项目均为以软件为主(或软硬件结合)的项目,因此适合借鉴现有软件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5]校企合作班的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分成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三是详细设计;四是硬件测试,如图3所示。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学生在对各子项目所涉及的技术环节的原理和过程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编写出各子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案,对每个技术环节的各种实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确定最优方案。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阶段则要求学生能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开发环境提出项目各项任务所要实现的技术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案进行软件的概要设计,即能对项目及其子项目正确划分出功能模块及其应包含的子模块,明确各模块的作用和其对外的接口、各模块相互间的电路逻辑关系等。项目概要设计之后即进入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以概要设计的模块为编码依据,使用与项目开发平台配套的开发工具和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实现各模块既定的功能,并能通过功能仿真来验证所编写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硬件测试阶段是将之前编写好并通过了功能仿真的程序代码下载到相应的硬件平台进行功能调试,从而实现软硬件的结合。上述项目实施前两个阶段,主要侧重于技术原理与理论设计,需要学生广泛收集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以便于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而后两个阶段因对代码编程和硬件调试的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在企业中有开发经验的项目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在实践中,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主要被安排在校内进行项目前期阶段的工作,而在大四第二学期则被派到合作企业中去开展项目中后期阶段的工作。

3.项目管理

一般来说,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即有效地项目管理。校企合作班的项目实践环节的管理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和管理的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在管理方面的互补性和有效性。项目在校进行阶段,主要由学院的指导教师进行项目管理,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时间管理。指导教师参考项目企业阶段的工作要求,给在校学生制订详细的项目工作时间安排,形成每周五天“三时段”工作制和每周一次工作汇报会的例行制度。

(2)项目激励管理。定期组织班里的学生进行球类团体比赛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后组织学生聚餐、郊游等,积极营造团结奋进的项目团队氛围;对在项目工作中各方面均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并推荐其到合作企业就业;积极推荐表现良好的学生参加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的评选。

三、成效与展望

到目前为止,广东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已开设了3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班的两家合作企业每年平均接纳约30名通信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经历过项目实践的学生均能较好地掌握通信电子行业研发类项目的研发方法,在校期间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能在项目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学生的学术理论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譬如学校对校企合作班的经费支持仍显不足,校内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简陋,对合作班学生的激励措施还比较缺乏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班的试点工作必将越办越好,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推广和实行。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3]刘立程.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3,(9):34-35.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5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年)》(以下简称《纲要》),保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是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计划,主要支持《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

第三条**按照研究开发任务的性质,选择若干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领域内设置专题和项目,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专题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项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形成战略产品原型或技术系统为目标。

第四条科技部、总装备部会同财政部制定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牵头负责,并会同总装备部组织实施。计划分年度落实各领域的战略目标、任务和经费。**的管理原则为: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鼓励自主创新,力争重点突破。

(二)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实行政府决策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立项制度,建立健全评审专家遴选制度、问责制度、回避制度、信用制度和公告制度,保证项目立项的科学、公正与公平。

(三)统筹协调,联合推进。**的实施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企业和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并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

(四)定期评估,注重绩效。**定期对领域、专题和项目的执行情况与绩效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研究内容和经费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计划经费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能

第六条科技部和总装备部是**的组织实施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二)确定技术领域及领域内任务设置;

(三)组建**专家委员会和领域专家组;

(四)建立备选项目库,审定项目立项建议,批复立项;

(五)编制年度计划及年度预算;

(六)督促、检查计划的实施,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组织实施部门设立**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办”)。联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建议;

(二)编制年度计划;

(三)协调计划进度;

(四)组织对计划执行的评估工作;

(五)组织协调跨领域活动;

(六)综合管理计划专家库和基地。

联办设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八条各领域设立领域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域办”),负责本领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领域办设在组织实施部门。民口各领域办吸纳国务院主要相关部门参加。领域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提出本领域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

(二)研究提出本领域专题设置和项目立项建议;

(三)编制本领域年度计划;

(四)审核项目和专题课题申请指南(标书);

(五)批准专题课题立项,审核项目课题立项建议;

(六)提出重大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总体专家组人员组成建议,组织对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论证;

(七)组织对项目、专题的评估和验收;

(八)签订或委托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

第九条**设立计划专家委员会,对计划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进行咨询与监督。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由组织实施部门聘任,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最多担任两届。计划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对计划发展战略和计划目标、战略任务和部署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十条各领域设立领域专家组,为本领域的战略决策和组织实施提供咨询与技术指导。领域专家组由部门和地方推荐,组织实施部门选聘,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不参加领域专家组。领域专家组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年,最多担任三届。领域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本领域技术发展战略与预测研究,对领域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决策咨询;

(二)参与编制项目和专题课题申请指南(标书);

(三)审议专题课题和项目立项建议;

(四)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论证;

(五)参与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六)承担领域重要技术发展问题的咨询工作。

第十一条**设立专家库。专家库中的专家参与**的实施,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专家库中的专家通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推荐,由组织实施部门核准后统一入库。专家库中的专家根据需要可参加以下工作:

(一)课题的评议和评审工作;

(二)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三)对计划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组织实施部门所属的相关中心(以下简称“相关中心”)接受组织实施部门的委托,在领域办的指导下,承担**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

(一)承担专题课题申请指南的组织编制工作;

(二)承担专题和项目课题申请书的受理和形式审查工作;

(三)承担专题课题评议、评审的组织工作,提出立项建议;

(四)承担项目课题评审或评标的组织工作,提出立项建议;

(五)承担课题任务合同书的审核工作;

(六)承担课题检查和验收的组织工作;

(七)承担项目和专题的信息与文档的管理工作,每年向领域办报告专题和项目的执行情况;

(八)承担领域专家组的支撑和服务工作。

第三章专题管理

第十三条各领域下设若干专题,专题以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主。领域办组织研究提出本领域专题设置、专题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建议,经联办组织综合审议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专题下设课题,课题原则上不设子课题。课题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确定,主要程序如下:

(一)公开课题申请指南;

(二)同行专家通讯评议;

(三)同行专家会议评审;

(四)领域办批准。

第十五条根据领域年度计划和专题战略目标,相关中心每年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和同行专家研究编制课题申请指南,由领域办审核。

第十六条相关中心从计划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同行专家对课题申请进行通讯评议或会议评审。

第十七条相关中心根据评议评审结果提出课题立项建议,领域专家组对立项建议进行审议,领域办批准。

第十八条为了鼓励创新,各领域可安排适当比例的非共识课题。对于在评议过程中出现的非共识课题,由领域专家组成员署名推荐,直接列入课题立项建议,报领域办批准。

第十九条课题责任人填报课题任务合同书,相关中心负责审核,领域办与课题责任人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

第二十条课题立项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被批准的课题申请,由相关中心向课题申请者做出书面通知。

第二十一条相关中心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和专家库中的专家,对课题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提出课题调整建议,经领域专家组审议后,报领域办批准。

第二十二条相关中心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和专家库中的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和结题三种。

课题形成的国家秘密技术,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需要终止或调整的课题,由课题责任人向相关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领域专家组审核后,报领域办批准。

第二十四条领域办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专题实施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专题调整建议,经联办会签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专题任务结束后,领域办组织对专题进行总结,并进行绩效考评。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二十五条**各领域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两类。重大项目以形成原型样机或重大技术系统为目标,重点项目以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单项战略产品原型或解决中试中的重要工艺问题为目标。项目一般下设课题,课题由法人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根据部门、地方提出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专题课题成果,领域办组织研究提出项目立项建议。立项建议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和具体指标要求、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重大项目应同时提出主要承担单位建议。

第二十七条重大项目立项建议由联办组织进行综合审议,由组织实施部门批准;重点项目立项建议经联办会签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重大项目的任务落实:

(一)项目主要课题承担单位推荐总体专家组人选,经领域办审核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总体专家组负责提出项目实施方案建议、项目的总体集成和技术协调,参加项目课题的验收。

(二)总体专家组根据批准的重大项目立项建议,研究提出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建议。实施方案应包括具体目标、任务分解、进度计划及课题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等内容。

(三)领域办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专家库中的专家和相关产业界专家对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实施方案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复。

(四)项目课题通过招标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由总体专家组负责编制课题指南或标书,由领域办审核后。

(五)相关中心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的招标或择优评审,提出课题承担单位建议,在征求总体专家组意见后报领域办审核,由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

(一)领域办组织领域专家组成员和专家库中的专家编制重点项目指南或标书,经组织实施部门批准后,由领域办。

(二)相关中心组织重点项目的评审或评标,提出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牵头单位建议。

(三)领域办组织领域专家组对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牵头单位建议进行咨询审议,审核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复。

第三十条领域办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保密课题应同时签订保密协定,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非保密课题的立项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一条相关中心组织专家库中的专家对项目课题的实施进行检查,提出课题调整建议,经领域办审核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需要调整或终止的课题,由课题承担单位向相关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领域办审核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对与部门、行业及地方关联度大、示范性强的项目,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领域办根据项目特点,提出项目主持单位建议,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项目主持单位是项目的责任主体。

(一)项目主持单位组织提出项目实施方案,经领域办组织论证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复。

(二)项目主持单位通过招标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三)项目主持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报领域办备案。

(四)项目主持单位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和其它配套条件,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五)项目主持单位负责督促、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并向领域办提交项目年度执行和进展情况报告。

(六)项目主持单位根据课题执行情况对课题进行调整,报领域办备案。

(七)项目主持单位组织课题验收,并负责准备项目验收相关材料和向领域办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第三十四条领域办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委托专业监理机构对工程性项目进行全程监理。根据评估结论和监理意见,领域办提出项目调整建议,经联办会签后,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课题由相关中心或项目主持单位组织验收;项目由领域办组织验收,并进行绩效考评。项目形成的国家秘密技术,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基地管理

第三十六条**统筹考虑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在通过项目(课题)对创新人才和团队持续支持的同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开发基地。**研究开发基地是承担**研发任务中取得突出成绩、拥有优秀创新团队和较强研发实力的单位。

第三十七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课题)对**研究开发基地优先和持续支持,凝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实现研究开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为我国高技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十八条联办负责组织基地的认定工作。在领域办推荐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组织申报的基础上,联办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基地的认定建议,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三十九条基地实行期限制,进行动态管理。联办组织对基地的评估和考核工作。组织实施部门根据评估和考核结果,对基地进行动态调整。联办负责基地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并委托部门或地方对基地进行具体管理。

第六章知识产权和资产管理

第四十条**管理机构、课题依托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执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使用和管理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2002]30号)执行。

第四十一条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档案。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照科技部有关科学数据共享和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科研资料和数据。

**项目(课题)实施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标注“**资助”。

第四十二条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由课题依托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用**经费购置或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评估与监督

第四十四条组织实施部门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定期对**领域、专题和项目的执行情况与绩效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对领域、专题和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经费进行调整以及改进和完善计划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五条在项目(课题)立项、检查、验收等环节中,对涉及到组织管理者、专家自身及单位利益的事项,实行回避制度。

第四十六条**实行信用管理制度,科学记录、管理和使用信用信息。

(一)对项目(课题)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

(二)对课题负责人、课题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项目责任主体在项目(课题)执行和验收过程中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

(三)对专家参与项目(课题)评议、评审、评估、检查和验收等过程中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

第四十七条组织实施部门对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或单位,给予表彰。

第四十八条对于在申请、评议、评审、评估、检查、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并造成重大损失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情节较轻的,公开通报直接责任者,终止相关项目(课题)合同,清理账目与资产;情节较重的,在一定时期内,取消直接责任者承担**任务的资格;构成违纪的,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专业学位英语 职业群集 过程模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和工具学科,交流与互动是其精要,故本文的专业学位英语课程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设计以过程模式为设计的基础,并参考目标模式的理念。“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过程模式的建构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导向拟出多维化的课程目标,其次结合“宽基础,活模块”的特色和学生与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内容,在未投入课程实施方案拟定前进行课程设计评价,进而完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的前设性评价后再根据课程内容来拟定课程实施的方案即如何教学,最后进行课程评价,并将评价中反思和总结反馈回需求分析(如下图所示)。[1]

针对课程设计是否应该包括课程实施一直存在争议,虽然以施良方的课程设计在我国课程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他把课程设计界定为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涉及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并未将课程实施纳入课程设计中。其定义主要基于“设计”的理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设计一词阐释为“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像等。如设计师、设计图纸” 。但是课程设计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设计,而是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科的建设和社会等多方面需求的一个动态的模式。如果说“课程设计是以课程目标的提出为起点,以实现目标的实施计划为终点,不包括课程的实施。课程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是在课程实施之前,而课程实施过程及对其的评价不应属于课程设计的范围,而是课程设计修订和调整的依据。”是不合理的,既然是课程设计修订和调整的依据,即是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因此,本研究将课程实施纳入了课程设计中,因为“课程”是整个课程设计的着力点,也是贯穿整个过程模式的始终,体现不断完善的过程。综合考虑下,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设计分为:“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目标拟定、“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的实施,并将课程评价贯穿于设计过程之中。[2]

一、“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目标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课程目标的制定以教育目的为标杆,以培养目标为准则,体现教育价值取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必须以专业为基准,职业为导向,英语学科发展为特色,尊重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取向,制定多维化走向的课程目标。[3]

二、“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问题和原理,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直接关系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施力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两方面入手。

1、“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内容的选择

由于理论视角和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同,研究者们对课程内容依据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观点。如:研究目标模式的泰勒等研究者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实现课程目标为依据,并且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而倡导过程模式的研究者则支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知识本身的价值为依据,选择能够使学生获得经验价值的内容 。而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应以多维化的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宽基础、活模块”的特点为特色,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兼顾到学科体系、专业特色、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等因素。

2、“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指使课程内容变得有次序性,更加系统规范化。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施良方曾归纳提出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3.直线式和螺旋式。纵观而言,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并非是单一的,结合英语学科的语言文化特性和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的“宽”与“活”,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的内容组织在以“宽”定向的基础课程上可以采用纵向、逻辑、直线式的组织形式,而在以“活“定向的专业课(活动)课上可以采用横向、心理、螺旋式的组织形式,当然二者可以有交叉,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授课过程中“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4]

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之后,本研究主张做一个前设性评价,即一个方案还未去指导另一个方案(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之前的评价,其优点是对其理论性和可行性进行考究,以免误导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前设性评价的修订后方可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而后进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间可以进行过程评价、绩效考核等评价,在课程实施之后进行总结性的课程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即是“经验式”的需求分析,从而为下一轮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三、“职业群集模块式”课程的实施

本研究中将课程的实施分为: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过程。如果简单的把课程的内容理解为是老师“教什么”的问题,那么课程的实施方案就是“如何教”的问题。课程实施方案主要从学时安排、课程实施的原则、策略和模式上进行把握,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要求灵活设计。好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案可以有效的指导课程实施的效果,反之,则会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当然,方案和设计只是作为一个行为的参考,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看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专业特性、教师和学生特质(如文理科、性别)的不同,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和学生放权,从而更好的互动。[5]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81.

[2]、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

[3]、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106.

[4]、 申灵灵.教育技术学本科视觉素养课程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115-119.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7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在课内的项目训练要和综合项目设计训练结合在一起。要做到学习和练习共同进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将能力目标和综合项目组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且通过在项目当中的分解以及提炼,把项目当做一项练习,然后达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对于课程的设计需要分析监理过程,然后形成监理工作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再联系到课程内容当中。在教学当中较为注重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驱动,学生能够完成实际任务就表示完成了相关的教学任务。

2 教学内容和组织

我国现在实行的工程监理制度,主要是体现在项目施工阶段,结合教学目标培养施工阶段的监理员和资料员为方向,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时就依据工程监理方面要求的重点进行,将侧重点放在监理员和资料员这两方面的内容之上。如表1就是根据相关工作任务所设计的一些教学情境。

在进行每一个学习情景之时,尽可能地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教学任务布置的步骤是:第一,学生在过程当中通过咨询的方式,了解掌握进行任务的步骤。第二,编制实施计划。第三,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任务的任务人员的分工以及工作的步骤进行制定。第四,进行任务之时必须按照事先的计划实施。第五,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先互相检查,然后教师再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第六,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成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

3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图1所示的几个情境,针对每一个情境都可以安排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依据老师对不同情境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先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然后教师再相应的给予一些肯定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精讲讲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某一个问题。在教学当中努力做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和指导作用,以及关键部分的精讲解惑。

以下是一个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例子:

背景:某业主开发建设一栋综合办公大楼,共十层,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工期365天,总造价3800万元。经过公开招投标,业主委托了a监理公司进行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选择了b公司进行项目施工。施工单位经过与业主的协商之后将水电、暖通工程分包给c公司,主体装饰装修工程分包给d公司进行。

①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监理大纲确定总监,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选择了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设立了一个总监办公室,并且任命了一个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行使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权力。②编制综合办公大楼的监理规划,依据监理合同中的监理目标及监理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编制。③编制项目的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各专业的监理工作。明确各位监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制作好之后将方案抄送给当地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质量监督机构。④在监理机构当中的旁站监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首先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配件、设备等进行质量检查,并且制作检查报告,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做现场的监督检验。⑤在工作当中需要据实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并且将其作为旁站监理的一个原始资料进行保存。

问题:①总监理工程师为什么要选择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监理组织结构图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画出直线制监理组织结构图,配备监理机构人员。②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应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③指出背景资料当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建设方面的实际问题,掌握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4 实践教学条件

在进行了理论教学之后可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和操作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监督与控制的相关知识。缩小学生学习与进入的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努力实现“零距离”接轨这一目标。在监理教学过程中利用钢筋工程、桩基础工程、建筑构造与建筑材料等实训室,教师可以进行例如钢筋检查与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桩基的检查与验收、空心砖、粘土砖、灰砂砖等砖砌体检查与验收等。在计算机辅助实训室,教师可以展示专业软件的使用,利用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对相关的监理技术资料进行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8

一、整合知识与技能,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一)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思路

课程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如图3所示)是基于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目标为设计依据,以实际产品为载体,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使其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发挥空间。

(二)综合性学习任务内容

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内容选取具体的产品,有数码相机外壳、浴霸面罩、台灯罩、、热水瓶上壳和塑料齿轮五个任务单元。

(三)综合性学习任务内容剖析

综合性学习任务一(如图5)是数码相机外壳,难度最低,要求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产品及其模具进行计算机辅助实体造型、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编程及仿真数控加工等,到最后一个任务单元齿轮塑料,要求完成实际的产品。这些综合性学习任务具有整体性,即在每个任务中学生都能实践到完整的工作过程;综合性学习任务具有阶梯性,是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断增加的一个过程;综合性学习任务具有综合性,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单一技能与多项技能的综合。

二、转变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9

目前我们所教授的高职学生都是90年以后出生的,普遍存在入学成绩偏低,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学习和生活缺乏兴趣,什么都不太在意,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大,迷恋网络、手机等电子技术和产品。如果想要培养学生有出路,就不能再走传统的教学路子,要教改首先是课改。必须以课程设计为重点,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力争实现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目标要求

首先是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仪表对电子元件进行识别与检测;能够电路识图、按图进行电路焊接;能对典型电路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模仿设计简单电子产品。其次是知识目标:学生熟悉二极管、三极管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掌握共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等分析和计算;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应用与分析;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再次是素质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搜索素材并做相应的修改;在项目训练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错,能够耐心处理,并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项目业务操作过程中锻炼善于交流、善于沟通的能力;项目实施中能够执行安全的操作步骤。

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整体设计过程

(一)课程项目来源调研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技工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产品安装、调试技能,培养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为学生就业及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而课程项目的设计就是课程整体设计的重点与难点。课程项目设计需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

(二)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电子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课程组最终以真实的项目为基础,按照典型产品制作及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设计了LED闪光器、电子助听器、呼吸灯三个个项目(如图),共15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完成是由若干任务所组成,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实现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三)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学组织形式设计要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根据项目能力训练的实施要求,设计学生学习训练的组织形式,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渗透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设计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还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指导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按照“行动引导教学法”的理念组织教学,不是主要按照“知识逻辑推导法”的思路组织教学。

(四)考核方案设计

一直以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成绩依照“期末+平时”按一定比例确定,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大比重,与突出技能的要求相背离。而在该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技能考核,重新确定考试成绩比例,逐渐加大平时过程性考核的分值,期末争取实现完全技能考核。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创设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最终要以学生完成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我们更要关注过程。课程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是:把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的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考核时首先要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出发,采取过程性考核和自主学习加分制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每次上课随时公布成绩,最后一次课总成绩即刻产生。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9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报告、学生评价、知识点测试、项目制作等内容;学生除了要培养技能,还应该培养其持续性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这部分采用自主学习,教师辅导测试,自主加分占总成绩10%。

四、结语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总结篇10

1、综合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编制、汇总、上报;(2)负责规划发展、通信信息、化工、环保、计量检测、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管理;(3)负责施工图的收发登记和工程资料的收集、归类、汇总存档;(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协助在建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协调办理地方相关项目建设手续;(5)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月度平衡会议材料审查上报;(6)负责工程资金的付款计划及申请审查、登记工作;(7)负责工程部工资、考勤、接待、车辆、费用管理等项内部事务工作;(8)参与月度工程资金的审查上报工作。

2、矿建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矿建工程专业工作的协调管理;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开拓方案、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2)组织办理矿建工程开工、合同审查、工程量验收以及矿井竣工验收等项工作;(3)协调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5)参与矿建工程的计划编制和招标;(6)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矿建专业工作;(7)负责矿井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3、土建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土建工程设计催办、设计变更、施工图到位、技术交底会审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土建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参加工程量验收以及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参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和工程招标;(7)参加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7)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土建专业工作;(8)负责土建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4、机电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组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验收、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设备材料招标以及工程招标;(7)参加设备及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工作;(8)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机电专业工作;(9)负责矿井建设相关专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