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11:45:43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高层框架结构; 施工; 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population, urban residential area requirements rapid growth, and therefore, small high and multifunctional frame structure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under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But high-rise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vulnerable to materials, machinery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high-level framework structure building quality control the problems and the solving methods.

Keywords: high-level framework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住宅面积需要量快速增长,因此,小高层和多功能建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框架结构房屋因具有科技含量高、环保效果好、再生利用机率大和满足特有的大空间需要等特点,而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框架结构房屋主要分为钢管混凝土和钢骨钢筋混凝土两种建造方式。

在控制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时,首先要选好框架结构体系,现在建筑公司会更多采用组合柱钢管混凝土结构来代替以前的钢柱结构,这样不但保证了施工质量,还节约了钢材消耗,大大降低房屋造价。但高层房屋施工质量极易受到材料、机械设备、操作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如材料的微小差异,机械设备的小小磨损,操作的细微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等都会致使施工质量发生变异,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二、高层框架结构房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框架结构房屋以框架结构作为整个建筑的主体,而整个结构主体必须以节点作为梁、柱、板等各部分相互连接的枢纽,同时,承受各种负荷、压力,因此,必须在房屋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工程质量。笔者根据多种参考资料的学习和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层框架结构房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1房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力量和技术相对薄弱

高层房屋施工质量控制的很大一部在于管理,而我国现行的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人员工作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且差异性大,很难满足高层房屋建设的专业要求,更不能承担具有一定深度的工作。管理人员的高专业素质的是房屋建筑高质量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就不能全面认识框框结构建设中柱端、梁端、箍筋等各个细节的必要性。

管理人员素质低,首先表现在不重视房屋细部构造的详图设计,往往造成设计人员对柱端、梁端、箍筋加密及加密节点的认识不足,尤其不能明确标出节点及节点钢筋的位置。管理人员一旦忽视构造配筋在最小体积配箍中的作用,就很容易出现施工人员漏放、少放钢筋的情况,严重威胁高层房屋的施工质量,与高层框架结构房屋的发展相悖。

2.2高层框架房屋施工人员技术素质相对偏低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房屋建筑施工人员多由农民工组成,他们对高层框架房屋操作规则和施工工艺知道较少,甚至不了解自己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有时为赶施工进度,在操作施工时,甚至不按操作顺序和规程进行,这就连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都难保证。

梁柱节点是高层框架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构造复杂,有时又需要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巨大。由于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较低,很难保证纵横交错的柱子中钢筋的安装绑扎质量,严重威胁着高层框架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高层框架房屋行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我国现行的建筑行很少对工人进行培训,更谈不上有效的技术培训了。施工单位对工人缺乏培训主要表现在施工质量控制手段落后,工人技术素质较低,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在高层框架房屋施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工程留下严重的隐患。

三、谈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当高层房屋建设完成以后,如再发现质量问题,既不可能进行拆卸更换配件,更不可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可见,高层框架房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更为重要了。为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针对当前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工程施工的管理及控制工作。

3.1 注重管理,严把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把工程蓝图变为现实建筑的重要过程。在建设一个项目时,领导应把工程质量摆在所有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认真抓好组织落实,以保证施工管理工作能够为保证施工质量服务。严把质量控制就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颁布的技术标准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使用。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技术控制进行严格控制,坚决取缔不符合操作要求或质量求控制的施工。从设计构造、施工要点、材料使用、框架工艺、技术措施、质量要求、后期饰面等方面加强管理,并要严格控制。

3.2注重细节,从每个施工人员开始

控制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还应该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施工中的重点工序、部位及施工细节加强管理监督,尤其是对关键工序实施特别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并追究责任,使工程质量终身制落到实处。

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中由于受到材料材强度、外在环境及砂浆黏结等因素的影响,最容易出现墙体开裂等棘手的质量问题。为此,每个施工人员应该注重细节,要求设计图纸上标明构造补强措施、监理和施工管理人员掌握施工要点、砌筑工人熟悉施工工艺等处出发,杜绝墙体出现裂缝的情况出现。

3.3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要加强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再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同时,注重人才资源开发培养,每年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施工管理人员带薪到大中专院校进行再深造学习,提高接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业务素质,使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结语

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质量控制决不能小视,质量较差的工程虽然一次投入少,但未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事实证明工程质量管理能力是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形式,只有较强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并维持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只有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并获得较好的长期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施工企业要想使自己在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就必须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尊重科学,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丰富施工项目管理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建筑结构 装饰结构 震害 反思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县的8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据测量,震中位于汶川县至北川县一带,极震区烈度高达Ⅺ度。该次地震对人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灾难,对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破坏,至今灾区人们对地震仍存有余悸。

5.12汶川大地震,使该地区80%以上的建筑结构、装饰结构被毁于一旦。纵观汶川大地震,在同样震级的影响下,为什么有些建筑和装饰结构一倒无遗,而另一些建筑和装饰结构却岿然不动?这不得不引起建筑界和装饰界的高度重视和反思。本文结合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谈谈建筑界应作哪些反思?希望通过总结5.12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能引起广大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思考和讨论,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受强烈地震的房屋结构类型基本情况

在汶川县等地的房屋建筑中,受强烈地震的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钢筋砼结构、砖砌体结构、底框结构、钢结构、木质结构和土墙结构等。正因为房屋结构的不同,它们对地震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震害大小亦是不同的。

2 不同类型房屋结构的震害特点

2.1框架结构震害

根据统计,在该次汶川地震中,多、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基本达到抗震设防目标,主要表现为框架柱和填充墙的破坏、楼梯间的破坏、装饰面层脱落,次梁与楼盖一般损坏较轻。

位于高烈度区的框架结构一般为中等或严重破坏,柱端产生水平裂缝,梁端产生垂直裂缝与斜裂缝,节点砼轻微压碎、钢筋轻微弯曲,填充墙产生较多的交叉斜裂缝,装饰面层破坏或脱落,但有局部倒塌现象。

在低烈度区,框架结构一般基本完好,砖填充墙大多完好,少数轻微破坏,主要震害表现在框架节点或柱端砼的破坏和装饰结构面层的破坏。

2.2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

本次地震受灾地区的砌体结构和底框砌体结构房屋,一般是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修建的,其设防烈度为6~7度,一般没有进行抗震设防。据测定,汶川等地区的实际烈度大大超过了设防烈度,有的甚至达到11度。因此,这类房屋建筑根本就无法抵抗如此大的地震烈度,造成极为严重震害这就不足为奇了。

(1)强震烈区震害极为严重

根据现场勘察,在北川、汉旺、映秀等高烈度区90%以上倒塌或严重破坏,一些建筑群或临街建筑成片倒塌,即使未倒者,其破坏也相当严重,已不能再继续使用。

(2)中烈度区砌体结构和底框结构震害比较严重

中烈度区的砌体结构和底框结构震害比较严重,部分房屋倒塌,多数严重破坏或中等破坏,同样不能再继续使用。

底部框架结构的房屋,即使地震烈度不太高,多数由于底部框架结构的破坏,而造成了砌体结构房屋的倒塌,同样不能再继续使用。

绵阳等地较低烈度区,其砌体结构少数严重破坏或中等破坏不能继续使用外,多数为装饰面层破坏或基本完好,通过加固可继续使用。

(3)砌体、装饰结构无抗震设防震害严重

在强震烈区和中烈度区,虽然汶川县等地大多数砌体结构房屋全部倒塌,但是仍有部分砌体结构及装饰结构基本无破坏或无破坏。这类砌体结构房屋能经受住如此大地震烈度,其主要原因是进行了抗震设防,即设置了钢筋砼构造柱和圈梁及钢丝网。由此可知,砌体结构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及钢丝网是抵抗强烈地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2.3 工业厂房震害

汶川等地的旧式工业厂房主要为钢筋砼柱构成的单层排架体系,一般为预制钢筋砼屋面板或轻钢屋盖,近些年来,工业厂房大多采用全钢结构新型的厂房。

(1)钢筋砼柱排架体系

对于高烈度区的钢筋砼柱排架体系的工业厂房,由于该类结构系刚性结构,其物理力学性能类似于钢筋砼框架结构。柱子整体倒塌的比较少,阶梯柱上段破坏较多,尤其是屋盖、维护墙体破坏严重,但这类结构只要进行必要的维护就能使用。对于烈度稍低的地区,厂房主要是维护结构损坏或天窗架破坏。

(2)钢结构柱排架体系

因钢结构柱排架体系的工业厂房,其物理力学性能优于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故即使在高震裂区,厂房的破坏较轻,抗震性能较好,主要受力构件保持良好,次要构件被破坏,主要表现在围护结构垮落,屋架下弦水平支撑弯曲等,这类结构一般均能继续使用。

2.4 村镇建筑的震害

在汶川等地的村镇建筑中,其结构类型主要有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土木结构等,以平层和两层居多。这类村镇建筑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鉴于当时的条件,一般都没有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经过该次地震后受损普遍严重,在极震区部分村镇几乎被夷为平地。

3对汶川地震灾后的反思

(1)加强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地震是伴随地球运转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可能是千年一遇或两千年一遇,具有预见性不强的特点,往往人们会认为离我太远,与已关系不大,因而在设计、施工和监理上往往重视不够,以致造成工程施工和质量上存在一些瑕疵,一旦地震来临,就会暴露无遗。加强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规范在建筑领域的行为,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工作质量,无疑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2)重新改变设计理念。该次地震建筑物震害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震害明显比未抗震设防的建筑轻。按照新抗震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震害明显比按老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轻。此次地震烈度远远大于抗震设防烈度,如何确定合理的设防烈度有待研究。此次地震中大量的框架结构柱的破坏明显比框架梁严重得多,对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有待重新思考。

(3)改进不良的施工习惯和方法。5.12地震灾后反映出过去在施工上存在有不良习惯和方法,如框架节点箍筋不规范做法、上下柱端、梁端、墙身等的施工缝不恰当处理等都引发了较严重的地震灾难性破坏。无论哪种结构的施工,只要改变不良的施工习惯和方法,按建筑施工质量和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就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强抗震能力。

(4)改外墙面砖为防水涂料。外墙面砖作为装饰面层,是靠水泥砂浆的粘结力与墙结合,它一旦遇到地基沉降、地震震动,装饰面层便会大面积剥落乃至伤人。对高震区的房屋应改外墙面砖为外墙涂料,这样不仅能改变其物理性能、增加美观度和降低装饰成本,而且还可增强抗震的破坏性能。

(5)加强对农村自建房的指导。当前,农民的房屋政府还不可能包揽修建,但可由当地政府提供按村镇建筑抗震规范设计简单实用、经济有效的多种户型,让农民朋友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在技术上应加以指导,砖混结构增设构造柱,改进预制构件与砖砌体的连接方法,是增强砖混结构的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是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土地问题和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率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增大。

一、工程概况

六枝特区泰华大厦,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层分别为人防、车库、配电、水泵设备用房,地上1层~3层为商务楼,4层~5层为办公楼,6层为架空层及休闲会所,7层~18层为住宅。该工程集商务、办公、购物、休闲及多档住宅为一体,工程特点为:主体施工周期长,楼层多,现浇混凝土量大,工序复杂,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但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由于这种结构的优点突出,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三、确保小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措施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这就加大了其施工难度,使其施工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一)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的现浇混凝土方量大,钢筋多,由于框剪结构的大量使用,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中应采用一些改进的工艺和方法。

1.框架-剪力墙配置结构的设计

墙体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拉进行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的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曲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2.钢筋工程

因墙体采用的钢筋较细,上下层钢筋的接长一般采用绑扎连接,在浇筑时,钢筋网片极易发生向内或向外的位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在竖向钢筋搭接范围点焊通长水平筋以防止由于浇筑和振捣石全而使钢筋位移。楼板钢筋绑扎时,要放置足够的垫块和马凳筋,以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扩层厚度和间距。

4.混凝土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墙内混凝土同所在楼层的梁柱墙一样为一次性浇筑。一般采用商品预制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应按高强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在浇筑时,型钢柱内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和杂物,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影响接头质量。

(二)确保施工安全的一些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来自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1.实行安全管理,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如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2.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

所有进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各岗位细则责任制。建立可操作的细则,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监督、监控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同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应巡查工序和工序交接环节,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中的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检查安全制度情况,督促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

【参考文献】

[1]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杨跃,刘宗仁.高层建筑施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008.

[5]吴淑武.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产品,2009.

[6]蔡新章.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措施[J].今日科苑,2009

作者简介: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高层框剪结构;设计问题

前言

高层框剪结构是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简称;这样的结构体系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共同来组成。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比较大的平面空间给建筑来使用,同时期抗抗侧力刚度也比较大,在多种使用功能的高层办公、饭店、公寓、住宅、实验楼和病房楼等建筑中被广泛的运用。在设计高层框剪结构通常会忽略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详细的考虑结构方案,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相对粗放,造成浪费和不合理。因此本文对看高层框剪结构的设计展开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8层,建筑面积为45368m平方。施工工期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8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2高层框剪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2.1高层框剪结构受力的特征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线性杆件组成的一种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框架的受力特点相当于竖向悬臂梁,其变形呈剪切型变形,故其水平力按照各框架的抗侧刚度呈D比例分配。剪力墙类相当于一个竖向悬臂弯曲结构,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变形是弯曲形的变形,所有抗侧力构件均有很大的抗弯曲刚度,其侧移变形都是类似的。

高层框剪结构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在相同的结构单元中,两者是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的,因而在同一楼层产生的位移相等。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在水平力作用下,框剪结构下部楼层因剪力墙小,因而使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剪力;相反,在上部楼层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而框架的变形反而越来越小,所以框架除了负担水平作用下的那部分剪力之外还负担拉回剪力墙变形的附加剪力。因此在上部楼层即使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承担的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2.2高层框剪结构体系的变形特点

在水平力作用下,框剪结构体系的侧向位移与其刚度特征值λ有关。

Cf=框架总剪力刚度Cf=∑D・H;EIW―――剪力墙的弯曲刚度。当λ≥6时,也就是说框架的总剪力刚度与剪力墙弯曲刚度的比值较大时,或者说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数量很少时,其侧向位移呈现剪切变形。当λ=1-6时,侧向位移曲线介于弯曲与剪切变形之间,随着λ值的增大,剪力墙抗弯曲刚度与框架的总剪力刚度比相对薄弱,即框架承担的荷载相对增加,体系的变形曲线就接近总框架变形曲线。当λ≤1时,也就是说框架的总剪力刚度与剪力墙弯曲刚度的比值较小时,或者说或者说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数量很大时,其侧向位移呈现弯曲变形。

3合理布置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

3.1布置剪力墙的位置

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横向剪力墙宜尽量均匀对称设置在建筑物端部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和竖向荷载较大的地方。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

3.2布置剪力墙的数量

在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条件下,剪力墙数量应尽量减少,但也不能过于小,并能充分发挥框架承担0.2Vo楼层总剪力的作用,这样结构的地震反应相对小,且做到经济合理;在这样确定了剪力墙数量之后,还应验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结构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通常情况下一般能过满足,但这一点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问题。

3.3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

3.3.1平面布置

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是建筑的总体性布置,设计的建筑各结构单元平面形状要尽量简单,避免立面体型太大范围的伸出或收进,均匀对称的布置整体结构。布置平面时要尽可能的把荷载合力中心跟刚度中心重合起来,或者是尽可能的互相靠近,避免出现显著的扭转;每片墙肢长度不应过长,在同刚度情况下多布置一些墙片,使得受力分散;在实践过程中,控制单肢墙片的长度控制在6米之内,采用开施工计算洞口的措施对过长的墙肢或刚度大的剪力墙化小单元,连结连梁把延性提升,在计算中其效果也比较好;在设计中剪力墙的间距时,要满足规范的限值,这样才可以避免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出现太大的变形过;为了提高结构单元抗扭转的能力,剪力墙尽量靠周边设置,这一点通常比较容易做到。

3.3.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高层结构的时候侧向刚度要非常均匀,沿高度结构,从下往上慢慢降低构件的截面,避免突变;我国相关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相邻楼层刚度变化不能大于百分之三十,慢慢的降低了连续三层刚度之后,前刚度降低要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在框剪设计中要重视这些措施,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顶层的抽墙和柱形成大空间,处理时要非常慎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3.3布置填充墙

在布置平面和竖向时,不能无视总体性方面,填充墙刚度对框剪结构的影响。要均匀和对称的来布置;而且采用轻质新型材料运用到高层框剪结构中,这样的话可以吧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同时还能把总体性刚度的影响降低。

4高层框剪结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抗震性能时,通过框剪结构框架需要承担的一部分总倾覆力矩来测定建筑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如果框架承担部分倾覆力矩是完全性的,那么框剪结构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都符合了要求,如果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为零,那么就需要加强框剪结构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等设计。

运用概念设计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加强薄弱环节部分的设计。因为由于剪力墙抗侧力的主要构件需要承担的水平剪力很大,所以在设计剪力墙时要符合最基本的构造标准,要具有最低限度的强度和延性。对嵌固层的位置要按照地下室结构刚度的情况来进行确定,而且还要对地下一层与首层的刚度差别进行关注,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不能对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进行简单地正负零选定。嵌固的其楼板刚度也要符合标准,而且楼板的厚度要大。

连梁剪跨比要超过1.0,如果剪跨比太小,通过水平缝把连梁分隔成两根等高连梁;在实际的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梁端抗弯配筋量,和钢筋的超强效应等,通过综合的设计使得连梁的受弯承载力比受剪承载力小。框架梁和箍筋满足了框剪结构的基本要求之后,围护结构和隔墙墙体材料要选用轻质的材料。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5结束语

总之,高层框剪结构具有相应的结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整体的进行布置,计算后在整体考虑概念中调整修改,不惜调整多次,最终得以很好地完成该类结构的设计计算工作。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5

论文摘要:借鉴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明确思路、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有力领导和扶持,我国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结合、师资建设,推行职业资格标准,发挥行业指导机构的作用,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增加职教投入,构建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笔者于2005年9月2713至2005年12月2731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西南悉尼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参观、访问和交流。虽然中澳两国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澳大利亚对职业与继续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明确思路,职业与继续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对职业与继续教育的有力领导和扶持,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

(一)培训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具有比较健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及培训体系与标准的制定。1973年3月澳大利亚教育部成立了“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TAFE委员会);1981年11月成立了“国家TAFE研究中心”(NCTR);1987年至1992年先后成立了“就业、教育和培训部”(DEET)、“国家就业、教育和培训董事会”(NBEET)和“职业教育就业和培训顾问委员会”;1992年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随后又对政府教育机构及VET和TAFE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合并。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管理监督国家和各州、领地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专项资金;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有关导向性重要政策;建立完整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资格框架体系

培训框架体系即国家培训框架(NTF)、认证框架(ARF)和资格框架(AQF)。澳大利亚积极构建培训框架体系和培训标准,1995年建立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AustraliaQualiifcationFramework),它规定了初等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的分立与贯通,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衔接;随后建立的培训框架规定了培训机构的资格确认、注册以及高水平的VET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

AQF共有12级资格。普通高中教育为10~12年级,主要进行学历教育,TAFE学院主要提供技术与继续教育,大学主要进行的是学位教育。三类教育从学历资格看,大学与TAFE学院颁发的学历资格是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格证书全国统一标准,以达到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注重职业技术的实际技能考核,共有四种证书和两种文凭,依次为:一、二、三、四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限制,全国通认。

(三)培训标准

澳大利亚于1997年开始引入、实行与推广“培训包”(TrainingPackage),并以“培训包”内容及要求作为职业培训、认定和评估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连续性的和全国所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的总和。它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ITAB)、其他行业为基础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内容包括国家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国家资格培训框架。与AQF具有不同层级特性一致,“培训包”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层级,而且各层级内容之间具有相互衔接的关系。“培训包”的引入将行业技能需求和职业培训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标准与AQF资格直接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

(四)培训机构

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部分私立的培训机构、成人社区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其中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最大的公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TAFE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执行政府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载体,是澳大利亚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特色(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特色

1.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国家政策。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紧密结合行业的全国性的整体,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提倡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从而使这些资格能在各个行业、各州以及各教育系统得到公认并使用。

2.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理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好机制。参加培训的人员、地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很灵活,从而造就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终身教育体系。

3.具有高层次的技能培训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覆盖范围广泛,从短期培训到文凭、高级文凭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4.建立了以行业为主导的培训系统。澳大利亚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协助政府提供最新的岗位要求及近期就业信息,以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组织学习者进行技能考核。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标准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哪些课程等问题均由各相关行业培训理事会及其顾问组织根据就业市场信息、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而定,并保证学习者通过相应标准的考试。

5.模块式培训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TAFE学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一体化体系,其理论与实践是密切结合的。课程的目标就是技能标准的实现,理论和实践都为岗位技能要求服务,围绕能力标准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内容没有理论和实践之分,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实践的方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顶岗的方式。这是TAFE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显著的特征。

6.建立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认可框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于1998年采用了澳大利亚认可框架。基于认可框架,全国各州对其培训机构进行注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予以相互承认,并保证全国统一的培训标准。

(二)TAFE学院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办学主体

1.办学规模大。新南威尔士州共有l2所TAFE学院,负责监控其各个校区的教育与培训情况并提供教学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所开设的课程涉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各个领域。

2.课程种类多。TAFE的课程几乎涉及各行各业,主要包括:会计、园艺、应用科学、建筑、艺术与设计、美容美发、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制造业、酒店管理、商学等。

3.资格证书全国承认。TAFE学院开设的课程多数可颁发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国家资格证书。这些资格已经获得各州的相互认可,课程质量也必须达到既定的标准。

4.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培训。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产学结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或行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企业首先提出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FE学院等培训机构派人与企业的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数,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TAFE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实施。

5.构建升学通道。TAFE学院与大学联系紧密,为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很多TAFE学院课程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院与大学的课程衔接与学分互换协议,获得学历资格的认可,直接升人大学的相关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三、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结合,实施职业岗位型产学结合势在必行。企业应成为高职学院发展的驱动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另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应该首先与本地企业、社区紧密融合,职业教育只有立足本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种良性互动将会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师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TAFE的师资队伍可以称之为职业性的师资队伍。TAFE对教师的任用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专职教师必须有四五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在学历上要具备学士学位。职业院校的教师既应有大学本科学历,也必须有5年以上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并应具有工程师资格。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特殊素质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师资轮训制度,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及联系制度。

(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或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谓就业导向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人数等都以实际职业岗位及其要求为杠杆,以订单为依据,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高职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和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双元制”等模式的教学改革。

(四)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指导机构

我国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推行、劳动准人制度的建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进展缓慢。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在统一行业技能标准下,采用灵活的培训考核方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学校、不同类的教育体系之间能相互承认课程、学分的制度;严格培训制度、严格考核标准,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行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为我国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劳动准人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

我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依法授予其相当于国外行业协会的实际职能,设专款专人负责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修改,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进行认定,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执行情况定期调查,征求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加大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管理,切实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提高质量负起责任;对国家出台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政府应当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经费的管理与投入,帮助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或通过接待学生实习参与院校的管理与实践教学。要鼓励公私联合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不断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在职业教育管理中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职业学校内部、职业学校之间,正规职业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层结构 质量通病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灌注桩,地下二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 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 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 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 防治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 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 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3 结束语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淡薄,对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以上问题的发生是可以克服和避免,只要我们能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这些质量问题就会自然消除。

参考文献: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78-03

近几年来,“云”空间、智慧教室、移动学习等教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笔者以本院教师为例开展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研究和实践。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为了分析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笔者对学院22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得知,目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Office办公软件、校刃畔⑾低场⒍嗝教褰萄设备、数字教学资源四个方面。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教师基本能掌握常用办公软件操作,能熟练应用网络搜索、下载资源,使用交互工具进行交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太积极,大多数教师不能结合个人教学熟练应用。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整合和利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才能适合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具有基本素材媒体操作能力,但素材采集和集成的能力并不如意,在数字教学资源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及应用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而这方面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教师创设和利用媒体素材资源的能力,不利于开展丰富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内容框架

2015年7月,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工作专门委员会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对职业院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并提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现在六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组织与评估、教学法运用、技术与装备运用、课堂教学与管理、学习与专业发展,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另外由于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师环境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的差别,造成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学科、年龄呈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设置上要依据各自特点进行设置。

1.校本培训内容框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对教学的影响、满足教师对技术的培训需求,在借鉴《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框架》基础上,结合我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设计了适合我院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框架。

培训内容设计为“设备使用、素材处理、课件制作、资源管理、教学应用、教学新技术”6个知识能力模块,19个专题。其中“教学新技术”侧重教学理念转变与提升,“设备使用、素材处理、课件制作”侧重信息技术技能提升,“资源管理、教学应用”模块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应用。这些模块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要求的表述,也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块的具体说明。通过制定该框架,深入探索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教学的作用,总结各种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内容框架设计特点及实施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使用的问题,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诸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处理的过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既要降低学习的技术入门难度,又要满足提高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应减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减少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转向于侧重技术在高职教学、工作中的信息化工具的有效应用,增加了新技术发展为教学带来的理念培训内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校本培训内容框架的制定,为提升我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了明确框架。

为了促进校本培训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笔者参与开展了校本培训实施。共有校内专兼职教师121人参加,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以青年教师为主。在实施中,因为参训教师具有成人学习的共同特征,培训过程也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采取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实施。教师可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方式,按照自身知识能力、工作时间和专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模块进行学习。按照模块化的培训模式,不同模块之间只有内容涉及领域的不同,没有层次高低之分,通过模块化考核,全方位衡量和体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灵活的模块化选择,实现了某一内容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背景知识、能力水平上尽量接近,从而达到便于开展的目的。针对不同职级水平的教师,只是在内容选学多少上进行限定,如要求初级职称单次培训的总学时不少于20学时,副高级以上职称单次培训的总学时不少于30学时,以对应不同层次的考核证书。经过两轮实施,校本培训对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日益完善,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要切实有成效,笔者在实践中得出几点经验和启示。

1.利用信息时代教学手段开展校本培训效果会更好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时让教师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深刻体验信息技术对教学培训带来的便利,让教师在情景化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感性认识和具体参照。例如在我院的校本培训实施中,以传统培训加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培训。培训有在线学习、辅导,集中面授多种形式。在集中培训时,可以总结参训教师在线自主学习情况,又可以对在线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顺利推动校本培训的学习进程。另外培训还利用了“翻转课堂”的方法,让面授使得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更密切、更通畅,同时加强了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另外,在培训中,利用在线培训网站丰富的信息化培训资源,详细的信息化学习引导,为教师自由选择时间和内容,自我控制进度,自主学习提高提供了完备的条件。

2.分层培训,多样化的评价可以促进各类教师能力提升

由于高职教师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因而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中,要把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网上单独辅导结合起来,开展分层次递进式培训,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学科需求,以及实际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层、分模块选修培训。在培训目标设置上也为选择同一模块内容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教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并开展多样化的评价,使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同时,评价时避免传统的考试评价,以任务、作品作为参评资料,促进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教师为了“拿证”、“凑学分”而单一应试学习。

3.以实际问题切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培训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学习完后用来指导教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因此在培训中应将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协作交流,将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化能力校本培训相结合。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校本培训,引导不同专业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享,找出可借鉴学习之处,充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校本培训在线网站上,提供大量与各专业学科教学相关的资源索引为教师学习提供支架,教师在学习中搜索资源,利用资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逐步转化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总之,在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中应结合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模块选修,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源,以案例观摩,网上研讨等方式,加强培训沟通交流,制定多种考核与评价,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效果。另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本文只关注了校本培训内容的建立和实施。今后,尚待继续探索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巩固校本培训效果,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指导手册[C].

[2]茹宏丽,汤文学,吕寨平.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参与式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8):64-66.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8

摘要:在国际、国家发展和进一步加强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丹麦制定了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国家资历框架,该框架以反映学习结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基础,将不同机构的资历纳入统一的层次体系中,每种资历都与一定的能力标准相联系,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使学习者具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也方便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为人才流动、从业者职业提升、学习者学分积累与转换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发展和学习社会的建立。

关键词 :国家资历框架;终身学习;丹麦

作者简介:张志欣,女,丹麦罗斯基勒大学终身学习研究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30-05

一、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出台的背景与过程

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发起的工作基础是国际、国家的发展和进一步加强终身学习的需要以及建立更加透明的体系和提升资格认证。

2005年,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开始欧洲资历框架的筹备工作,至2008年4月23日,通过“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建议”,标志着欧洲资历框架的建立。其旨在通过提升资历体系的透明度支持跨国流动和提升终身学习。这是一个欧洲共同参考框架,也可以说是一个元框架(Meta-framework)——一种高水平、全面的沟通工具——使欧洲不同国家的资历体系更容易相互理解、比较和承认。欧洲资历框架包含8个等级水平,每一等级水平均从知识、能力、技能三个维度定义的学习成果角度来描述。在实施过程中,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建议各成员国:到2010年,以透明度方式,参照欧洲资历框架,实现国家资历框架与欧洲资历框架的对接;采取各种措施,到2012年使所有有关当局签发的新资历证书、文凭和“欧洲通行证(Europass)”文件与欧洲资历框架中的适当级别相对应。为帮助成员国实施欧洲资历框架,欧盟委员会成立了由成员国代表、欧洲社会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咨询小组,以确保国家资历框架与欧洲资历框架对接过程中的整体连贯性和透明度。[1]

在欧洲资历框架工作的推动下,丹麦全面的国家资历框架也于2005年在全球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出,其中包括终身学习战略,特别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相联系,再次强调要建立旨在提供透明、相互渗透和资历认证的连贯的资历体系。

2006年,丹麦成立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现为科学、创新和高等教育部),文化部和经济和商业事务部代表组成的跨部门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提案,提案覆盖整个国家资历体系,以及如何与欧洲资历框架联系对应。同时,必须考虑到丹麦高等教育资历框架已经存在。

丹麦国家资格框架制定过程中咨询了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代表,他们也参与了框架的整个开发过程。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相关的国家教育和培训理事会和培训委员会,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代表、教育机构和学生代表、高等教育中各大学校长会议和学生团体等以及来自质量保障和认证机关的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包括研讨会、在开发过程不同阶段对利益相关者的咨询、以及来自教育和培训理事会和委员会的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于资历框架纳入工作纲要的发展实施。作为开发工作的一部分,负责的部门和国家机构参与了由欧洲委员会支持的几个项目和由北欧部长理事会支持的北欧网络,这些现在仍在运行。经验的分享和国家资历框架的共同发展实施工作以及从这些活动中对欧洲资历框架的参照为丹麦的开发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

最终,开发委员会决定,资历框架应涵盖所有根据相关法案和行政命令被授予的公开认可的资历,并且在丹麦教育体系内(从义务教育到博士学位水平,以及成人和继续教育)有公共权力作为质量保障。据评估,8个层次结构最能体现丹麦教育体系的层次和资历。2009年6月,丹麦终身学习资历框架提案以及实行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和创新部,文化部和经济商业事务部部长批准。丹麦国家资历框架正式确立。[2]

二、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目标与内容

(一)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目标

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总体目标是支持丹麦资历体系的透明度,满足国家和国际有关终身学习和流动性的需求和愿望。[3]

1.提供一个被国家权威部门批准认可的对各级资历的全面概述,同时建立教育系统的可视化路线。帮助学生和雇员利用其已经知道和学会的知识,更容易地识别如何建立他们已经具备的资格。

2.在国际化背景下,促进丹麦和非丹麦资历间的互认,支持跨国教育系统的资历认证。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每个层次和其他国家资历框架的每一层级都与欧洲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相连接对应。这使得不同国家资历框架的比较更加容易。

(二)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内容

1.资历框架等级描述。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分为8个层级,囊括了从初中和小学到大学以及成人和继续教育培训所能获得的所有资历。每一层级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了描述。

1级:掌握普通学科内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文化、社会和政治等相关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基本的语言、数学、实践和创新的技能,使用不同的基本工作方法;必须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和呈现自己的工作结果。在简单明了的情况下,必须能亲自做决定和采取行动,独立处理预见的问题;必须有学习的愿望,并能在监督下进行部分开放学习。

2级:必须掌握普通科目的基本知识或掌握职业领域或研究领域的特殊知识;必须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和机制。在遵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必须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和工具解决简单的任务,能够按照某个计划或标准纠正错误或偏差;必须能够呈现和讨论自己的工作结果。在简单明了的情况下,必须能亲自做决定和采取行动,能够为工作形式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进入简单的工作流程;必须能够进入部分的开放学习环境,寻求指导和监督。

3级:必须掌握职业领域和研究领域内的基本方法论和规范的知识;必须了解自己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必须能够执行职业领域或研究领域内的实际工作任务,解决专业问题;必须能够搜索和评估与职业领域或研究领域内实际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必须能为确定的工作流程承担责任;必须能够进行职业或研究领域实践的跨学科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或研究领域内的学习。

4级:必须掌握职业或研究领域或一般学科实践内的概念、原理和流程等知识;必须理解专业问题和社会/国际条件的关系。必须能够选择和应用职业或研究领域内的相关工具、方法、技术和材料,能够识别实践和/或理论问题;必须能够按照给定的相关标准评估自己和他人工作的质量;必须能够利用职业或研究领域内的术语与合作伙伴和用户进行交流。必须能够在正常的可预见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下对工作流程负责,能够规划自己的和合作的工作流程及结果,并对其责;必须能在结构化的学习环境中寻求继续教育和培训和专业发展。

5级:必须掌握职业或研究领域内实践、方法和理论应用的知识;必须理解所使用的实践和/或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理解这些在职业领域内的应用。必须能够利用与职业或研究领域实践和工作流程相联系的一套全面技能,能够评估与实践相关的问题,并调整工作程序和流程;必须能够与合作伙伴和用户交流与实践相关的问题,并能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必须能够进入发展为导向和/或跨学科的工作过程;必须能够承担与职业或研究领域实践相关的确定的管理和规划;必须能够识别和开发自己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可能性。

6级:必须掌握一个专业或一个或多个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能够理解这些理论、方法和实践,并对其进行反思。必须能运用一个或多个研究领域内的方法和工具,并能运用与研究和工作领域相关的技能;必须能评估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能补充或选择相应的解决妨碍;必须能与同行、非专业人员、合作伙伴和用户交流专业问题和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处理学习或工作环境下复杂的以发展为导向的情况;必须能运用专业的方法独立参与专业的和跨学科的合作;必须能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认识自己的学习需要,并组织自己的学习。

7级:必须掌握基于国际最高研究水平的一个或多个研究领域的知识;必须能够在科学基础上理解和反思研究领域的知识,并能识别科学问题。必须掌握研究领域内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工作领域内的一般技能,能够评估和选择研究领域内的科学理论、方法、工具和一般技能并在科学基础上建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模型;必须能够与学术同行和非专业人士交流以研究为基础的知识,讨论专业和科学知识。必须能管理复杂的、不可预测的工作和发展情况,并寻求解决方案;必须能独立启动和实施专业和跨学科合作,并承担专业责任;必须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化独立负责。

8级:必须具备研究领域内最高国际水平的知识;必须在科学基础上,已经为研究领域内新知识和理解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必须掌握相关研究和开放领域内的科学理论、方法、工具和其他技能;能分析、评估和开发新理念包括设计和开发研究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技能;必须能参与研究领域内的国际讨论和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研究成果和进展。必须能在复杂和不可预知的环境中组织和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能独立地启动和参与国家、国际合作研究和发展科研诚信;必须能独立地研究和开发项目,并通过其产生发展该研究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技能。[4]

2.资历框架内的证书和学位类型。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包含了教育体系内所有公开认证的学位和证书。丹麦的教育体系分普通教育体系以及成人和继续教育体系,下面将按照丹麦教育体系介绍资历框架内的证书和学位类型。(成人和继续教育体系内的资历证书被称为补充资历证书。)(1)小学和初中。①小学和初中的证书包含在框架内的1-2级。1级为国民学校9年级毕业考试证书(小学和初中毕业证书),2级为国民学校10年级证书(小学和初中)。[5](2)高中。②高中在丹麦被称为青年教育计划。有两个分支: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高中教育列入国家资格框架的3-5级。普通高中主要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提供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普通高中证书分四种,但都属于第4级:高中毕业考试(三年高中教育计划证书)、高等商业考试(三年高中教育计划证书)、高等技术考试(三年高中教育计划证书)、高等预备考试(两年高中教育教育计划证书)。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涵盖了3-5级。3级为基础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两年商业计划,补充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例如:社会和医疗保健助手、工业助理)。4级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如,社会和医疗保健助理、工业技师)。5级为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如,电影和电视制作技术人员、航空机械师)。在丹麦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有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即海事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专门针对海事部门的要求提供大量的培训计划。海事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中的每一种计划都有自己的证书。也含在3-5级中。[5](3)高等教育。③高等教育包含在国家资历框架中的5-8级。5级为学术专业学位、学术专业学位(VVU)。6级为学士学位、艺术/美术学士学位、专业学士学位、文凭学位。7级为硕士学位、艺术/美术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艺术/美术硕士学位。8级为博士学位。在高等教育内也又两种体系:主体体系中的学位在成人和继续教育中反应。资格水平相互对应,但是成人和继续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计划在内容资料等方面与主体体系中的教育计划不同。[5](4)成人和继续教育。④成人和继续教育体系分为普通成人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普通成人教育在框架的1-4级提供,分成人预备教育(1级)、普通成人教育(1-3级)、单一科目的高等预备教育(4级)。成人预备教育中补充资格证书为1级—成人预备教育证书。普通成人教育中的补充资格证书为:1级—普通成人教育G级证书(9年级);2级—普通成人教育F和E级证书(10年级);3级—普通成人教育D级证书。单一科目高等预备教育的目标与2年的高等预备考试计划(HF计划)一样。其补充资格证书为4级:在高中水平补充单一科目证书;单一科目高等预备考试。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分成人职业培训计划和基础成人教育计划,包含在框架中的2-5级水平。成人职业培训计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具体的工作/行业相关的技能和资格、一般技能和资格、劳动管理技能和资格。其补充资格证书为2-5级,成人职业培训证书。基础成人教育内的补充资格证书为3-5级,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中颁发的证书相对应。[5]

三、丹麦国家资格框架的运作与实施

自2009年丹麦国家资历框架正式确立后的实施和持续更新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由教育部,科学、创新和高等教育部,文化部,经济和商业事务部代表组成的跨部门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资历框架的落实和定期更新工作。同时还负责确保丹麦终身学习资格框架对欧洲资格框架的参考引用。参考引用过程在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间进行。

2.将现有学位和证书纳入资格框架在2009年8月到2010年底进行。高等教育资历框架在丹麦已经存在,因此,直接将高等教育学位作为认证程序的一部分纳入框架。其他教育领域,资历框架的纳入由权威部门或资历和教育计划目标和内容的参与者,按照丹麦相关法案和行政命令执行。

3.制定交流沟通计划。2010年开发了两个基于网络的信息工具,一个是网络版的资格框架nqf.dk,包含资格框架的详细信息、类型和资格的范例,以及国家资格框架和欧洲资格框架的用途。网络版的主要目标人群是丹麦及其他国家从事资格框架和资格认证工作的人。另一个是关于每个学历水平的信息,uddannelsesguiden.dk。uddannelsesguiden.dk上的数据库为丹麦公开认证的教育计划和资格,包括类型、持续时间、学分、提供者、入学要求、教育计划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考试等详细信息。该网站还具有与教育可能性、资格类型和资格等级相关的多种搜索功能。此外,在教育部网站还提供了关于资历框架更全面的介绍。

4.在丹麦国际教育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了与欧洲资历框架的协同点(The Danish Contact Point for EQF)。丹麦协同点负责确保国家资历框架和欧洲资历框架之间的透明和丹麦资历信息的获取以及与他们对欧洲资历框架相关的参考与引用。

5.国家资格框架的评估在2013年正在进行,此项评估将审查资格框架目标的达成和1-5级等级描述的验证。利益相关者指出,评估将提供宝贵的意见,也是一个评估等级描述、资历纳入、资历框架价值等与资历框架实施相联系的许多重要问题的机会。[3]

四、反思与借鉴

(一)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建立时间并不长,但其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可实施的框架

它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成人和继续教育的各级教育资历,支持多种形式的学习,建立了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资历框架可用于需要对资历水平有一个概观的一般公众、公司和辅导员等,包括他们对特定资历在框架中的位置,对于教育机构和当局来讲,资历框架是一种对通向各种资历的教育计划的描述、评估、比较、咨询和认证的工具。丹麦国家资历框架以学习结果为基础,将不同机构的资历纳入统一的层次体系中,每种资历都与一定的能力标准相联系,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使学习者具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也方便对先前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为人才流动、从业者职业提升、学习者学分积累与转换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发展和学习社会的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并不代表所有问题的解决。正如丹麦一些相关利益者指出的,丹麦的国家资历框架目前没有涵盖私利部门提供的资历和非国家监管的资历,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丹麦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时间较短,所以目前尚未广为人知,也曾有人怀疑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国家资历框架对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为此教育部于2011秋年举办会,欢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加。[2]

(二)资历框架的跨国、跨地区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6]这些表述表明,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我国需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但这些政策描述未表明资历框架的核心制度、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实施主体等[7],因此,我国资历框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借鉴丹麦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经验,我国应该进行系统的研究,需要设立跨部门的统筹机构协调各个部门,联合教育、行业、财政等部门,把资历框架作为资历框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背后蕴含的内容的复杂性、政策和流程的透明性、标准和指标的应用性,不仅需要系统的研究,而且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突破种种瓶颈,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和合作。

注释:

①丹麦小学和初中称为“国民学校”(Folkeskole)。儿童通常6岁入学,16岁结束。第一年是义务学前教育(0年级),随后是9年的义务教育(1-9年级)。最后,丹麦国民学校体系还有可选择的一年,即10年级。10年级是为那些在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想获得额外的资格或想对普通和职业高中学习机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的人提供的额外选择。

②丹麦普通高中教育包含4种不同的计划:普通高中毕业考试(the general upper second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stx))、高等技术考试the higher technical examination(htx)、高等商业考试the higher commercial examination(hhx)和高等学校预备考试the higher preparatory examination(hf)。丹麦普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在英语中是指初级职业教育和培训(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iVET),丹麦语缩写为EUD。这个体系包含大约107种中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这107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分为12个职业群(职业通道),12个群又分为4种类型:农业、商业、社会和健康、技术,范围涵盖从建筑到医疗和教育等。教育计划的持续时间从1.5到5年不等,但一个典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为3.5-4年。

③丹麦高等教育计划分为研究为基础和专业为导向的两种计划。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在科学学科内和夸学科中具有最高国际水平。而专业导向的教育计划目的是确保教育密切联系实践,在国际水平上满足私有和公共部门对良好专业人员的需要。

④成人预备教育(丹麦语缩写为FVU)是为18岁以上的年轻人和成人提供,这些人都希望在基本的读、写、拼、数学等方面更加熟练。也为诵读困难的成人提供相应的课程。还为外国人提供预备教育,对18岁以上的申请人开放。普通成人教育(丹麦语缩写为AVU)是为所有完成初中学业或需要补充提高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和成人提供。在初中水平的普通成人教育作为单一的学科课程提供。最后获得继续教育入学资格或9年级或10年后的毕业证书。参加单一科目高等预备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想在某一或更多学科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或者是补充高中教育以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英语统称为继续职业培训(cVET),丹麦语缩写为AMU。成人职业培训计划提供与具体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满足特定行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这些计划的目标群体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基础成人教育计划,丹麦语缩写为GVU,旨在为至少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低技能成人提供机会以补充他们的工作经验、先前学习和补充资格,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他们所获得的证书不是GVU证书,而是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在进入基础成人教育计划之前,参加者要经过强制性的先前学习评估。此评估建立在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的目标和学习结果之上。

参考文献:

[1]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Recommend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Z].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8.

[2]EVA.Referencing the Danish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to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R].The Danish Evaluation Institute.2011.

[3]Ministry of science,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Background[EB/OL].http://fivu.dk/en/education-and-institutions/recognition-and-transparency/transparency-tools/qualifications-frameworks/background.2013-10-04.

[4]Ministry of Science,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Levels in the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EB/OL].http://fivu.dk/en/education-and-institutions/recognition-and-transparency/transparency-tools/qualifications-frameworks/levels.2013-03-15.

[5]Ministry of Science,Innov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Types of Certificates and degrees[EB/OL].http://fivu.dk/en/education-and-institutions/recognition-and-transparency/transparency-tools/qualifications-frameworks/types-of-certificates-and-degrees/hardtableview.2013-03-15.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9

高层体系结构/运行支撑架构(HLA/RTI)的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体系结构。在阐述仿真系统概念设计的基础上,确立了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HLA总体架构,提出了系统功能逻辑结构;模型是HLA联邦开发的核心问题,确立了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体系,遵从军事训练信息系统模型框架,设计了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模型;最后,给出了系统联邦工作流程,遵循联邦时间策略,以UML时序模型说明联邦成员行为设计。

关键词:高层体系结构;运行支撑架构;对象模型;接口规范说明;UML时序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军事工程,特别是指挥工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军事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有效盾牌[1]。

处于当前信息化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急剧变革的时代,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问题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难以用战争经验指导军事工程课题,理论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实验研究由于耗资巨大,且受到时空的严格限制,只能适度进行。

高层体系结构(HighLevelArchitecture,HLA)是一种支持可重用和互操作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标准[2-3],应用于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领域,可以容纳各种武器系统及其仿真器的毁伤行为,可以容纳各种防护措施及其仿真器的防护行为。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为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问题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作战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利用模拟的战场环境,构造军事工程仿真模型,选择发展前沿较为典型的弹药,设计打击方案,分析军事工程的易损性;设计防护策略和计划,进行防护策略和计划的实验评估,检验防护策略和计划的缺陷,预测防护策略和计划的防护效能,启发新的防护思想。

1仿真系统概念设计

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涉众广泛,从目的、应用、类型、规模等角度对系统有着不同的理解,相互之间存在“通信难题”[3-4]。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概念设计作为系统涉众之间的桥梁,是重要的可重用仿真资源,在系统实现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概念设计,由外部层、环境层、核心层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概念设计核心层包括模型、规则、数据、方法,驱动整个仿真系统的运行;环境层是仿真系统与核心层、外部层的接口,由核心层驱动,有功能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和良好的人机接口,外部层实现对仿真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包括导调、参训人员、相应实物/半实物、应用软件等。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概念设计是仿真系统构建的基础,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范围,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仿真系统。

2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HLA总体设计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旨在基于HLA/RTI,构建一个涵盖各种任务需求的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为论证和防护训练提供先进的技术途径和运作方式。

2.1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HLA主要由规则(Rules)、对象模型模板(ObjectModelTemple,OMT)和运行支撑架构(RunTimeInfrastructure,RTI)的接口规范说明(InterfaceSpecification,IS)三部分组成[2]。

运用HLA进行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的开发,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结构,见图2,仿真系统HLA框架由联邦支撑运行环境RTI、联邦成员、接口模块和通信支持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图2描述了HLA框架内的联邦成员,按照接口规范所要求方式同RTI进行数据交换,通过网络数据库实现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分析等任务,通过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与“军事训练信息系统”实施数据交互。

RTI作为联邦执行的核心,运行于仿真节点后台,完成仿真中联邦成员的服务支持,提供实验、专家支持、训练、模型和咨询等联邦服务。

2.2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联邦成员设计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联邦成员主要包括系统控制、毁伤参训、防护指挥和防护控制等联邦成员。联邦成员设计,可根据联邦开发规模,细化联邦成员,拓展整个联邦。

系统控制联邦成员,用来负责联邦执行的创建,并完成仿真管理的任务规划、初始化设置及控制管理、控制联邦的启动、暂停和终止。

毁伤参训联邦成员,用来指挥、控制从弹药发射到命中、爆炸全过程,对军事工程实施打击。

防护指挥联邦成员,用来指挥、控制军事工程防护行动与资源调配;防护控制联邦成员,用来规范、控制其他防护联邦成员的行动,即准则约束。

工程防护联邦成员,用来控制军事工程的战前工程防护,诸如工程加固等防护措施;伪装防护联邦成员,用来控制伪装防护措施,致使攻击弹药致偏;抢修联邦成员,用来控制工程遭受袭击后的修复行动;机动控制联邦成员,接受防护指挥联邦成员的命令,组织、控制“转移”行动。

2.3仿真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在功能上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模块:作战想定编辑系统、作战想定读取、防护方案作业和仿真控制等模块,其功能结构设计如图3。其中,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相关功能模块依赖于仿真中心平台,如作战想定读取模块是读取作战想定作业系统中不同的作战想定,以及在不同作战想定条件下、不同作战阶段的相关数据,从中抽取出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系统所需要的信息。

作战想定读取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工程配置地域、弹药攻击方案、不同阶段不同防护作战单元任务的转换与行动、毁伤攻击行动与防护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组织方案等。

3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设计

仿真的本质是利用模型的运行来分析和研究系统本身的运行特性和规律。模型对系统表达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仿真质量的关键。

因此,模型问题是HLA联邦开发的核心问题,设计和构建模型是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HLA联邦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步骤[2,5]。

3.1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体系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体系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科学、全面、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体系表示为军事概念模型一致性描述下的仿真模型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仿真管理模型是仿真模型体系的控制环节,履行数据记录与仿真监控,对仿真进程实施控制的职能;分析与评估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军事工程实施损毁预测、毁伤评估和防护能力评估等[6]。

图4中,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体系核心,关注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行动和任务,描述实体(弹药实体、指挥防护工程实体和防护资源实体等)、行动与交互的模型表示,包括实体模型(弹药实体模型、军事工程实体模型和防护资源实体模型等)、行为与交互模型(毁伤行动模型、防护行动模型和抢修行动模型)等。

3.2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模型设计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模型设计在“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系统”统一模型框架内研发,遵从军事训练建模与仿真技术规范。军事训练建模与仿真系模型框架设定了各模型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规定了各模型实现交互的基本方式,是基于独立进程的作战模拟模型通用开发和运行框架。

模型通用仿真运行框架采用开源方式,解决模型开发过程中的模型间输入输出交互和时间推进等基本问题。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模型设计如图5所示,展示模型处理军事工程的损毁/防护过程。“交火事件”交互发生后,综合战损模型主体将接收到的各种交互事件进行分类,如果是军事工程目标的打击事件,则进行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毁伤结果以一个事件报告的形式发出,由模型框架将毁伤结果写入“损毁表”。

图5中,防护计算模型主体查阅收到的“毁伤表”交互事件,进行抢修计算处理,然后以一个报告形式发出,由模型框架将抢修方案建议写入“抢修表”。

“损毁表”设计为军事工程目标损毁状态的描述文件,处于目标打击效果的中间裁决,“损毁表”直接影响下一步仿真动作。作为当前战场军事工程基本情况的重要描述,所有模型看到的军事工程损毁情况必须具备一致性。

“抢修表”设计为军事工程目标损毁修复建议的描述文件指导军事工程修复维护。损毁表、抢修表采用二进制文件方式存储,目的是提高查阅和搜索速度。

每个模型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进程运行,各模型都受控制模型控制,共同协调仿真时间,实现模型步长推进。控制模型在RTI支持下在网络环境运行,以管理战场时间相关的设定步长与比例、运行与暂停、断点保存与恢复、跳时与监控等功能每个模型系统对RTI而言,是一个联邦成员,在统一的联邦下运行。通过联邦桥的桥接,各模型也可在广域网中运行,并实现交互。

4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功能描述

4.1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HLA仿真联邦工作流程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HLA仿真按时间推进,即联邦执行有其生命周期,其设计包括创建联邦执行、联邦执行存在和结束联邦执行三阶段[2,4]。

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HLA联邦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其中,联邦由导演部(系统管理/控制联邦成员)创建,各联邦成员加邦,初始化对象数据及确定对象之间的声明公布/订购关系,设置时间推进策略,仿真推进,更新数据,存储仿真结果,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仿真结束,删除联邦成员,退出联邦执行[4]。

4.2联邦成员执行流程设计

时间管理是分布式交互仿真的核心问题,其任务是减少

由于模型计算与消息传递时延带来的后果,保证联邦成员在

虚拟战场空间按时间进程展开交互的仿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事件发生顺序一致[2]。

如何构建联邦成员的实现模型,即联邦成员执行流程设计,是仿真系统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仿真联邦工作流程的重要诠释。

UML时序模型以自左向右(也称X轴方向)排列联邦成员及作战对象,以自上而下的垂直虚线(也称Y轴方向)变化刻画时间进程规律[7-9]如图7所示,描述各联邦成员及仿真对象在仿真进程中的生命周期,显示了联邦成员的动态合作关系,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时序关系。

图7描述了军事工程毁伤与防护仿真系统中联邦成员的任务、用例、作战时机,描述了作战流随时间推移的可视化轨迹,使联邦成员能以同样的顺序观察到事件的发生,并协调之间的活动体现了对象之间的交互、内部协作和攻防对抗,体现了仿真世界对作战进程的控制等。

5结语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钢结构;技术;质量

目前在建筑领域主要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刚框架结构两种主要建筑设备。根据研究表明:同等跨度之下,钢梁的框架结构高度较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度减少一半;同等承载力情况下,钢梁框架结构占用面积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比减少四分之三。这就在同等情况下减少了框架结构的高度和占用面积,因此,是目前建筑施工中主要应用的设计方案。

1、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1.1平面布置和结构选型

钢结构受到自身物理特性的限制,主要适合于比较平坦、规整的建筑地区。由于钢结构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应该对其

抗侧力系数进行控制。通常来说,电梯被设计为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单元之间的分户墙或厨房、卫生间等做为抗侧力结构。

1.2变形限值的讨论

为了将建筑变形限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需要安装抗侧力结构。抗侧力结构目前主要由两种,一是钢结构,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在钢结构设计中可能会使用大量的钢制建材,增加建筑费用,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需要适当合理选择。

1.3层数和层高的确定

传统的建筑施工考虑到建筑的受力负荷等相关因素,普遍应用了相应的建筑房梁和建筑房柱,但是梁、柱的应用影响了建筑的美观需求,而且,人们普遍追求室内空间的自由设计,所以梁柱的应用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而建筑钢结构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项不足。尤其是对于目前发展起来的高层建筑而言,该项技术更具利用价值。

1.4柱网确定和柱断面型式的选择

柱网的确定一般根据乎面分割情况,结合梁的位置和截面高度,以及钢梁的隐蔽方法来决定。外墙处的柱距是柱网确定的关键,只有外墙柱距计算合理,才能确保网柱设计的合理。

1.5钢结构的节点构造

建筑施工过程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经济利益,因此,应该在建筑施工中应该尽量减少钢结构的钢材利用数量。而钢结构的钢材用量控制主要在于节点的设计。节点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5.1柱脚生根部位

试点工程地下层结构按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柱脚位于地下室顶板标高处,柱脚与顶板预埋钢板用高强螺栓连接。

1.5.2钢框架的钢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

应该在剪力墙端部和核心筒拐角处自柱脚标高起,设置上下贯通的Ⅰ型芯柱,并且,在钢梁高度处用钢桁架作为芯柱与芯柱之间的横向连接。

1.6结构体系选择

(1)不同高度的楼层,采用的结构框架基本不同。总体来说六层以下的基本采用框架体系,六层以上的采用框架支撑体系。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两种框架结构的结合。

(2)建筑钢结构目前有H型钢柱、钢管砼柱和钢骨砼柱三种主要类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需要具体的选择钢结构类型。经过数据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在非高层建筑施工中,考虑到经济因素和施工进度,普遍采用组合柱。

(3)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考虑到应该有较强的地震防御能力,而剪力墙具有更好的延性,抗震性能也相对较高,所以普遍应用在地震多发区。

(4)钢框架—砼剪力墙体系属混合结构,该种结构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局限性,即抗震定能较低。因此对于地震多发区应该合理选择。

2、如何作好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2.1全面落实施工的前期准备

(1)对于设计施工图纸应该仔细审核。图纸是施工建设的蓝本和基础,是依据建筑需要和相关因素,在技术人员的综合考量之下设定的施工标准。建筑钢结构施工之前,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应该对图纸的结构、程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

(2)认真审查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单位施工的依据性文件,组织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审查。审查应该按照步骤程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质量和技术双重管理体系。

b.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c.新工艺的应用。

d.对工程项目的针对性。

e.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工期。

f.制定具体施工计划。

2.2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作好钢结构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钢结构工程的基础一般都采用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基础独立柱中预埋的螺栓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单个螺栓及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高低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建筑质量,因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

(2)钢结构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

a.钢构件的质量验收。由于目前的钢结构建材普遍采用机械批量生产,所以会出现一定的残次品,基于此,施工单位在引进钢结构建材时,首先应该对于引进的建材逐一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每一根进入施工单位的钢结构都是符合建筑质量要求的合格结构。

b.钢构件安装质量控制。柱、梁安装时,主要检查柱底版下的垫铁是否垫实、垫平,柱是否垂直和位移,梁的垂直、平直、侧向弯曲、螺栓的拧紧程度以及摩擦面清理,只有确保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具体投入使用当中。验收合格之后需要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间用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密实。

c.螺栓安装质量的控制。螺栓安装基本上可以分为高强和普通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螺栓应该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要求。普通螺栓连接,螺栓孔不得用气割扩孔;高强螺栓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严格的检查产品的相关合格证明,确保质量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安装过程中板叠接触面应平整,应自由穿入,不得敲打和扩孔。

(3)门窗工程安装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严格验收引进的门窗质量,从门窗的产品合格证明到门窗的外观都应该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门窗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其次,应该根据建筑实际,精确计算门窗与门窗立柱之间的距离。只有计算准确才能确保安装质量,避免出现空隙扩大,安装有缝隙,以及空隙过小,不能进行安装两种现象的发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技术人员已经确定了基本的安装技巧即先固定钢窗一边的立柱,待钢窗完全固定就位后,再焊接另一边的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