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3 21:31:48

学习项目计划

学习项目计划篇1

关键词:英特尔?求知计划;学习模式;思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5-0011-02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培训,经过5天繁忙而紧张的培训,感觉到“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不仅是教学员学习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供“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培训中,培训内容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难度并不大,对初学计算机的人来说,也基本上都是基础的。然而在学习模式和方法的指导上,教材都做了精细的设计,表明教材编者不是仅仅向学员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是要引导学员掌握学习方法,力图形成特有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引领模式从长远意义上讲,比知识技能更让学员终身受益。

一、“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思辩能力及合作能力

在培训中笔者意识到培训的目的是要学员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获得技术素养,即通讯交流、解决问题、收集、组织和分享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学生用书开篇指出:“要在21世纪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事的正确方法。本书中所有的活动和项目要求你们以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和交流分享四个阶段去完成。”[1]这段话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各个技能项目的方法,并对各个阶段的操作方式做了详尽的说明,进而为学员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模式。在培训期间笔者采用这一学习模式不仅有效地掌握了各个学习项目所涵盖的技能,还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相对于本计划所包含的学习内容,这一成果更有利于自身终身学习。

二、教师在项目中的学习引领作用

在《英特尔?教育计划 技能手册》中,对技能学习任务的讲述非常清晰、有条理,而且还提供了电子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自身的基础稍好一些就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教材还是提供了一本教师用书。书中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分析、教师角色、学习理论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强调在教师的配合下,由一组学生共同工作、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项目教学的如下五项目标。

(1)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计划、实施、检查和分享成果的过程中。

(3)启发学生通过解释、预测、检视、访谈以及其他方式进行思辩。

(4)积极主动,具有主见,增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主人翁态度。

(5)指导学生采用恰当、有意义的方式与人、事物及情景展开互动。

根据目标要求,在“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去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管理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项目,并在项目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计划在培训中的学习引领作用

“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采用的是基于项目的教学法,每个项目中都包含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这四个环节。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制定计划这一环节,学习活动带有程度不同的随意性,学习效果往往难以实现最大化。

《英特尔?求知计划 教师用书》在这一环节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其中的《英特尔?求知计划 技术与社区》中,开篇即对计划制定程序和内容给予详尽的说明,同时,在技能学习任务的编排上,也遵循着由简到繁的原则。由于最初的技能项目只是认识计算机、图画概述等简单的学习任务,计划制定的难度也相对较小,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念,而且学习计划可以随着任务学习的难易程度进行适时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这一人性化的设计对学生逐步学会设计学习计划,进而减少学习的随意性很有帮助,体现了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教会我们,计划应该可以更灵活、更简单些,一张图、几句片语只要能抓住接下来工作的中心思想即可。学生在涂涂画画和逐渐积累中慢慢养成写计划的习惯,很快不用提醒学生就会写计划,于是工作效率提高了。当学生逐渐学会写计划,他们慢慢开始展开自己的手脚,开始懂得如何达到一个个目标,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成功喜悦,他们会用各自的长处吸引其他小组为其投票,“经营”起自己的事业来。

四、强调思辩的学习引领模式

“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提出的思辩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是其核心学习目标。批判性思维是智力的历练过程,积极巧妙地进行定义、应用、分析、综合等过程,或者评价从观察、体验、反思、推理交流中得到的信息,然后作为信息和行动的指导。注意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要有一套推动并产生技巧的信息与信念;二是以心智努力为基础的运用技巧指导行为的习惯。

布卢姆的思维技能分类图[2]将思维分为六种不同的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理解是处于低阶思维技能,是最普遍的思维技能,指的是对具体事实的记忆和把握知识材料的属性。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则属于高阶思维技能,它随着水平的依次递增逐渐变得更为复杂而且运用的机会也更少。它们强调的是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关系和因果预测,并根据标准评价或选择其他办法。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知道了、了解了,这只是停留在低阶思维的层面上,很少注重学生高阶思维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和理解层面,更要设计一些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培养。这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所必需的智力活动技能。

总之,“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的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新鲜感和成就感,并使我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学习项目计划篇2

一、项目学习法实施过程

项目学习法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确定项目内容;设计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展示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下达某项任务,同学们分成小组集体制定完成该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由教师指点解决,但不包办代替解决。项目完成后,学生自己作出总结,教师对小组成绩予以评价。面对一个学习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从认知上探求和理解,而且还要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

二、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项目学习法,就是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的拓展内容设计成若干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按计划完成自选学习项目,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任务、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价。以苏教版五、六年级的课外拓展为例,把拓展内容设计成适当的项目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并合作完成。

第一步:确定项目内容。根据语文教材的拓展内容和要求,在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布置合作学习项目。第二步:设计项目计划。参照美国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把小学高年级学生分好小组,每组都有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项目计划,包括怎样查阅资料、怎样调研,等等。第三步:实施项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项目活动的计划,包括任务分配以及各项内容需要的时间,等等。第四步:展示项目成果。各组把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第五步:评价项目成果。在检查评估阶段,小组间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三、项目学习法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项目学习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及锻炼了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项目学习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教师仅作主导。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制订计划、设置操作步骤、方案落实。项目评估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较强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项目学习法中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均与所学课程的相关资料紧密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实践,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内容中,从中若发现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发散思维,这就比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好得多。

3.综合能力的提高。项目学习法以任务为依托,旨在提高小学生包括语文基础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综合素养,让学生主动找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以课本为主,适当地拓宽知识面,寻找并查询相关资料;通过任务分工、团队合作等方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及提高。

4.深化了语文教学改革。在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大势所趋。项目学习法正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习项目的设计和完成为主要教学过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小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有力地深化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项目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尝试过程中的反思

项目学习法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改革工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1.项目的选取上要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现状,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能力为本。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性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学的评价要体现学习的过程,项目完成过程中的阶段成果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习项目计划篇3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位的学习计划比每日计划或每月计划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很重要。

(三)周循环学习法如何实践?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计划学习。

根据计划学习量做好每日时间管理,每日结束前确认一下计划完成度,记录学习日志;

3、第三步:周日彻底完成学习计划。

把本周的学习完成情况总结一下。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彻底解决。一周计划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计划。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做过度的计划,以免产生挫折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要空着周日。因特殊情况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周日弥补,并休息。

3、当日未完成的计划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过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更疲惫。

复读生学习方法: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

1、复读生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永远的拉分科目——数学就是投入精力即会涨分的科目。

2、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

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3、成绩提高用四大件——精华教育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 手 -> 脑袋 -> 心的过程。

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

时的细节规划。

第二,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到8点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

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

学习项目计划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 课程开发 实施

[作者简介]戴微微(1978- ),女,辽宁绥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6-02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力。必须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课程定位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小型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师,培养学生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课程定位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瞄准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一次岗位为网络工程师,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成为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及一般性的网络维护工作。晋升岗位为网络专业人员,少部分学生经过深入学习达到专业水平,主要从事大型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发展岗位为网络专家,个别学生经过一两年工作积累,达到专家水平,为具有特殊要求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专业人员。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思路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要想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必须熟悉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教师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于网络组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需求分析—收集资料—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制订工程施工计划—网络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性能测试及验收—网络运行管理及故障排除。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的网络专家对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把关。

2.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并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以典型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选择、组织和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4.学习情境设计。以组建不同规模网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重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根据完整的思维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设计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每个情境的工作任务逐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三、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基于用户需求,为某企业组建小型办公网络,为员工提供上网了解市场商品信息、收发邮件的平台,部门之间可以实现高速访问。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教学法。课程三个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将每个学习情境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团队,每组6人,共同完成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评价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网络规划的方案和实施的分工,训练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随着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每个细节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模拟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中的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的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设备选择与配置、故障诊断与排除。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的机构,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工程监理。在每个学生小组中,由技术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学生为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各学习情境中的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引导文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项目的设计,借助专门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选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使得教学更科学化。主要实施步骤:获取信息,学生得到由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内容、网络规模、网络设备的型号及功能、网络接入种类及标准等,回答教师布置的引导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充分准备;制订计划,绘制网络拓扑图,选择组建网络所需的设备,IP地址规划,制订工程进度计划;作出决定,教师倾听学生对网络组建方案的决策,引导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实施计划,学生团队完成网络组建中的设备连接与配置,同时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对计划不断完善;控制,学生对完成的学习情境项目进行自我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确定角色定位后,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分阶段完成学习领域的学习。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资讯)。情景一,大仝公司领导到我公司介绍并洽谈项目内容,双方相互了解各自关心问题。该公司决定我公司为其组网;情景二,我公司成立项目组,项目经理获得任务,与该公司领导沟通并实地调研考核,获取项目资料。第二阶段,项目分析(决策、计划)。情景一,项目经理介绍项目背景与项目需求,统一认识项目需求,进行工作分工;情景二,在统一认识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经讨论研究,项目组将项目工作划分为六个任务,即网络规划、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网络故障排除、测试验收;情景三,项目经理下发任务单,项目组成员准备实施。第三阶段,项目规划(实施)。情景一,项目组分三个单元内容进行网络规划。IP规划设计、拓扑图绘制、网络设备选择;情景二,提交网络规划方案至大仝公司审核,该公司提出主干网络采用的超五类双绞线不能满足公司的网上业务量需求扩大时的网速需要,应换成六类双绞线;情景三,修订网络规划方案,再次提交确认,审核通过;情景四、项目经理根据网络规划方案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第四阶段,项目实施(检查)。情景一,项目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情景二,大仝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最高级官员与项目总监沟通,希望计算机使用固定的数字最小的IP地址,项目总监向总经理保证这不成问题;情景三,项目组成员重新将总经理的计算机配置成使用静态IP地址,并将地址排除在DHCP服务器分配的地址范围外。第五阶段,项目验收(验收)。情景一,项目组如期向大仝公司提出验收申请,递交相关资料;情景二,大仝公司员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上网时会出现下载中断、网页无法打开、在线多媒体流突然中断等现象;情景三,项目组成员迅速开始分析并排除故障,验收通过;情景四,验收人员继续验收其他方面,验收全部通过。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重在考核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和训练情况,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技能。因此,课程考核成绩不能以试卷的形式得出,而要突出强调技能的操作,充分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形成性考核。评定每个小组得分的同时,要对组内的每个成员分别给出评价,如责任心、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态度等。这种评定方式会使平时表现突出的喜欢动脑筋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得以警告,能促进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浮出水面,使他们更加自信,在成功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对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坐标,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态度。

五、课程实施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全面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必须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是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应是“教学工厂”,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为课程服务。学校要加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

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迫在眉睫。在学科体系下,教师和学生使用一本教材。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不可能统一,因为各学校使用的网络组建设备型号不同。目前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成长阶段序化,编写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核心的教材。

要以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为依托,加强学生课外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兼职教师所在企业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网络工程项目,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清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现场环境、设备配置、网络调试与维护的流程。再如,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对企业的服务项目,在实战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积累职场经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将“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徳)劳耐尔.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教育,2010(24).

学习项目计划篇5

研拟工作计划的目的,一方面是在跟主管沟通下年度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作自我检讨。

在内容上,对主管而言,你是在设定明年预计达成的工作目标,对自己而言,是在设定自我突破的计划。

研拟工作计划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别忘了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的下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

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下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研拟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研拟工作计划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接着,研拟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

如何避免好高骛远,设定合理的目标呢?

多数人在研拟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研拟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

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研拟工作计划的4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

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甚至,连学习计划都可以数字化,例如,你预计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某类技术,或通过某项认证。

2.行动具体化

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

拟定高度可行性的策略,除了让你在落实目标时有依循的步骤,另外也会让主管更相信与支持你的工作计划。

3.学习计划

你应该同时研拟年度的自我学习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学习计划应该清楚的包括:学习项目、学习管道与时间、预计对自身工作产生的效益,以及希望公司给予的协助。

4.与主管面对面沟通

我强烈建议,完成工作计划后,你一定要面对面地与主管沟通,而不是只用电子邮件把工作计划传送给主管。

面对面沟通的好处,是你可以透过主管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更清楚了解主管对你的各项目工作计划的看法。

学习项目计划篇6

[关键词] 杜克大学 焦点计划 学习理念

杜克大学被誉为“南方哈佛”。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2009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杜克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列排在第13名。杜克大学以追求卓越,培养各个领域的领袖作为使命。

一、杜克大学焦点计划产生的背景

1988年,杜克大学公布《跨越边界:九十年代的跨学科规划》(Crossing the Boundaries: Interdisciplinary Planning for the Nineties)的战略发展计划,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开始成为杜克大学的发展主题。1998年,Cathy Davidson成为杜克大学第一个全职跨学科副教务长。在Cathy Davidson的推动下,焦点计划(Focus Program)作为面向大一学生进行跨学科深度学习的项目诞生。同年,焦点计划推出《多元化和同一性》(Diversity and Identity)、《环境变化:科学和社会视角》(Environmental Changes: Scientific and Social Dimensions)等15个跨学科项目。

1999年3月,杜克大学本科生课程目录(Undergraduate bulletin)明确规定:参加焦点计划的学生必须修读5门课程,其中包括2门项目专题研讨(program seminars)、1门写作、1门半个学分的焦点讨论和一门跨学科选修课程。

此后,焦点计划不断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它由面向大一学生发展为秋季学期面向大一学生、春季学期同时面向大一、大二学生。目前,焦点计划要求学生参加2门跨学科专题研讨、1门小组焦点讨论(每周与项目指导教师、项目组其它成员讨论参与的跨学科项目)。焦点计划每年接收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一年级学生进人跨学科小组项目。大二焦点计划结束之后,焦点计划委员会还提供其它创造性或服务性项目供师生合作申请。

二、杜克大学焦点计划折射的学习理念

焦点计划在学生进入大学,对未来还没有方向的时候、安排校内杰出的教授指导研讨和项目,这些教授成为学生今后的领路人。同时,焦点计划折射了杜克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独特的学习理念。

1.焦点计划以专题研讨和焦点讨论为主导

学习是为了开启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焦点计划以专题研讨和焦点讨论为主导。每一节专题研讨不超过18人。由各个领域杰出的教授进行授课,教授和学生进行频繁且深入地互动。所有的讨论从最根本的概念、原理出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学习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重组获得一种新的感知与改变世界的理念

参与焦点计划的学生从大一开始接触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术探究使命感。教授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同一概念或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质疑中,学生重新定义概念、进行推理和验证。虽然大部分的重新定义和验证以失败告终,但是学生们逐渐领悟。概念是可以沿不同方向深化和改变的,这种深化和改变可以产生感知与改变世界的理念。

3.学习是为了开发学生行动的能力

焦点计划学习经验融合了跨学科项目学习、实地考察、社区服务和研究等。2009~2010学年秋季学期,焦点计划提供如下11个跨学科研究项目:

(1)欧亚之间:文化、法律和认知科学探究(Between Europe & Asia: Explorations in Culture, Law & Cognitive Science);

(2)工程前沿:生存的星球、生存的系统(Engineering Frontiers: Living Systems for a Living Planet);

(3)进化与人类(Evolution & Humankind);

(4)思维探索(Exploring the Mind);

(5)科学面面观(The Faces of Science);

(6)基因组演化及对社会的影响(The Genome Revolution & Its Impact on Society);

(7)全球健康:本土与国际差异(Global Health: Local & International Disparities);

(8)模型化经济与社会体系(Modeling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9)理念的力量(The Power of Ideas);

(10)虚拟的世界:数字媒体、想象中的世界与3D环境(Virtual Realities:Digital Media, Imagined Worlds,and Immersive 3D Environments);

(11)自由的愿景(Visions of Freedom )。

在参与焦点计划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建立一种自信,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单纯获取知识,学习应该开发自己行动的能力。

三、杜克大学焦点计划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启示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正在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大学应该如何教学?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杜克大学焦点计划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回到核心课程

目前,国内大学的课程越来越多,知识呈现多而乱的景象,学生距离基本概念、距离经典越来越远。任何一所大学是不可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焦点计划每年只有4~5门课程,它坚持大学应该教授核心的课程,让学生面对问题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思维方法。国内大学课程设置的关注点应该回到核心课程。

2.回到质疑和发现问题的教学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想象,也不可能有创新。任何形式的教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呈现信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学应该创设平等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3.回到深度学习

1976年,在瑞典工作的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联名发表了《学习的本质区别-1:结果和过程》。在该文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浅层学习(Surface Approaches to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这两个概念。国内学者黎加厚对深度学习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焦点计划的项目中,我们看到了深度学习的魅力。现代大学生应该反思“用尽量少的功夫来完成学习要求”的学习观。缺少联系、思考和思维挣扎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大学应该鼓励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THE.Top 200 world universities[EB/OL].2009-10-19.

[2]Duk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EB/OL].2009-10-18.

[3]Duke.Bulletinof Duke University 1999-2000[EB/OL].2009-10-17.

[4]The Focus Program.Learning outcome[EB/OL].2009-10-6.

[5]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著.潘红,陈锵明译.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0-183.

[6]The Focus Program.Clusters for 2009-2010[EB/OL].2009-10-7.

学习项目计划篇7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力系统、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能力本位出发,本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几个具体过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工作项目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力及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设计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电工技术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电工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所需掌握的内容过多,实践性过强而难于很好地掌握,使得总体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其它方式或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被普遍地认同并逐渐地推广。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实际工作项目,在每个工作项目中又可分为几个工作任务逐步完成。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基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一、选定项目

项目的选定很重要,它应该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应该达到的技能为目标,针对学习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和内容相吻合的项目,是该课程核心知识的模块化,要求能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和当前工厂企业实际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首选要确定课程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此出发设计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其次,项目应该是丰富的、真实的,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知识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最后还应该注重项目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学生才能对项目提出一些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步骤的设计,要详细地制定出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由于学生没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小而精。项目选择的内容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内容,能够通过项目的实践,既能够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学到新的知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项目多大,需要较长的时候才能完成的话,可能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会使学生觉得遥遥无期的倦怠感。因此,我们应结合学院排课的安排,每一个项目最好能够在四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能够很快地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产生成就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还应该注意所选的内容不能太难,要选用价值高,难度系数适中的项目。最后对活动步骤的设计要让学生围绕所要研究的学习项目,组成学习小组,并进行分工。小组成员要积极地讨论,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数据,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准备,小组分工要考虑合作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计划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计划是其核心的环节,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学习在此过程中完成。此过程是一个教与练的过程,教师不是将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他们一步步思索探究、自己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的角色是“教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手册,掌握项目所需的相关知识,并完成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中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指定的计划一步步做,在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或查阅相关资料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强学习实际操作的能力。《电工与电子技术》中有些实训涉及到仪表的使用和一些定律的验证,学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及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定律。由于项目教学法指定的计划是依据企业需求划分专业岗位技能,其要求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想一致,所设置的情景与企业实际的工作情景一致,保证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四、成果交流

学生在实施完计划之后会有一个项目成果,如《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一个安装收音机的项目,在实施完计划之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收音机的成品,而每个学生的成品都会有不足之处和创新点。针对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以展示和辩论的形式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能通过他人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进一步熟悉有关的知识、技能,反思自己的项目进程和有关的处理方法。因此我们说,成果交流是项目的总结和提高,它是项目教学法中比不可少的环节。

五、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的内容包括时间安排、活动态度、学习策略、实施手段、结果表达以及成果的创新和不足等。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价应注重学习的全过程,不能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不仅仅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对学习的职业道德、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教学法中《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实施之后,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好评。

参考文献:

[1]蔡明剑.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4):69∽70.

[2]鲍建峰.论高职院校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问题[J].中小企管理与科技,2010,(4):138.

[3]王秀红,张洪伟,吕亚辉.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50∽51.

学习项目计划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实践模式;项目设计实践流程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对于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正式出自我国教育部2000年3月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属于一类全新的必修课。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同时,又对其理论发展加以进一步创新和升华。为了更好地把理论引入实践,就必须找到一条贯穿理论与实践的通道。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的探索正是对这一理想隧道的建构过程。因为实践模式既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又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经验的系统提炼。

基于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认识,也基于对东北育才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分析,下面我们着重从研究性学习的项目设计实践模式入手,对其操作方式和实践流程加以详细分析。

二、项目设计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

项目设计模式是通过学生对某一目标项目的要求为总起点,通过项目资料及环境分析、亲历资料收集、创意设计以达到项目要求的学习活动。这一学习活动集中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

1.项目立项

(1)学校教育处和团委为研究性学习量身定做项目立项课题,以招标的形式向学生征集项目责任人。

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英语短剧大赛;校园板报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这样的项目题材广之又广,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环境资源状态,开动脑筋,多为学生寻找一些独具匠心又符合实际的项目。

(2)学生自创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可以向学校指导网络提出立项申请,经研究性学习指导网络对其可行性进行审查后,准予立项。

如:把语文课本中的部分小说情节改编为话剧,并开展初中部话剧评比大赛;为学生代表大会设计会徽;校园NBA篮球循环赛等系列活动。

2.项目宣传

立项成功后,项目责任人或小组要及时聘请指导教师,并在全体学生中展开项目宣传,扩大项目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招募对此项目同样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责任小组中来,扩大项目组的规模。

3.项目组成立

项目组成立后,责任人要对组内成员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各负其责,工作中以求达到1+1>2的完美工作效率。

4.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实施项目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项目计划通常由项目组研讨协商完成,也可以通过宣传手段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征集。

在初期,一个项目应设计几套计划,并对它们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论证通过后,确定一个项目计划,就可以着手实际设计制作了。

5.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设计模式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开拓项目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发掘项目设计人的潜力,激发项目设计者的创新欲望,引起其灵感的迸发。

项目设计要求认真分析项目计划的全部内涵,学生在设计中必定会遇到力学,化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6.项目展示

项目展示的方式很多,比如作品展览,实际演示,擂台赛或挑战赛等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要知好不好,当场比一比。中央一套的奇思妙想节目可以让我们借鉴。

7.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可以分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评、他评和项目展示过程中的评审组合评两种。这两种形式要结合使用,评价中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意过程。

8.教师全程指导

在项目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项目组总会遇到诸如知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社会沟通方面之类的种种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以保证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项目设计模式实施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项目设计模式的特点

(1)项目设计模式是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模式之一。

(2)项目可大可小,项目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和环境的实际情况。

(3)项目设计模式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放性,用时较少,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校内外都可以开展。

(4)项目设计模式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结果显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5)项目设计模式集中体现了学生以发散式思维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路。

2.项目设计模式的注意事项

项目设计模式开展好坏的关键是要有足够数量的、符合学生生活和环境实际的项目。因此,积累起有特色的项目并建立项目库是平时就要做好的工作。

学习项目计划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文秘专业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需要。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设计一项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职业情境,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我校文秘专业教学中,就尝试了这一教学方法。

一、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特点

1.学习项目的事务性。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而在文秘专业教学中,项目则由具体产品的生产任务引申为秘书工作中某一方案的设计、某一事务的处理、某一活动的策划,如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文书收发处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商务活动的组织策划,等等。

2.学习任务的典型性。选取典型的秘书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内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进而内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形成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符合职业秘书成长的规律。

3.学习情境的职场化。在企业或职业活动的背景中,借助文秘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真实的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训,让学生置身于典型的秘书职业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真正达到为就业作准备的教育目标。

4.学习形式的模拟性。鉴于文秘专业教学项目具有事务性的特点,采用小组情景模拟的学习形式更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模拟完成相应的秘书工作任务,在体验秘书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角色意识。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以便更有效地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文秘专业教学项目的设计

项目教学要靠任务来引领,但任务引领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是项目教学,如单纯的打字技能训练是任务教学而不是项目教学,因为它缺乏综合性,不能展现完整的工作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学习项目就是一个相应的工作任务。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学习项目的设计,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能让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体验岗位工作过程和职场环境,提升职业感悟能力。

文秘专业教学学习项目的设计要求主要有:其一,学习项目应能展现秘书工作的过程。要根据秘书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设计学习项目,如有可能的话引进企业秘书实际工作任务如办文、办会、办事等具体任务作为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体验企业秘书工作过程和职业氛围。其二,学习项目要适合小组分工学习的组织形式。项目的设计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如工作步骤清楚,角色分工明确等。要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训练操作技能,构建与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秘书职业综合素养。其三,学习项目的成果应具有可展示性。设计项目时要考虑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和可展示性,例如,可以是各种实物、文件、采访录音、幻灯片、模拟表演等。其四,学习项目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围绕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工作态度、职业礼仪和成果质量等方面制定学习评价的标准,由师生共同来完成对学习的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其五,学习项目应与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接轨。学习项目的设计要与相应等级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生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三、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

1.明确任务。任务是项目教学的载体,对于文秘专业来说,会议的筹备与组织、文书的收发处理、商务活动的安排、沟通协调工作等都可以设计成综合的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又可分别设计出多个相对单一的工作任务。与生产具体产品的工作任务不同,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表现为各种办公事务的具体处理,虽然它也可以以工作中形成的方案、文件等形式来体现,但重点必须落在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展示上,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明确。

2.制定计划。小组讨论是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策略,围绕所要研究的学习项目(或任务),学生分别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与要求,并进行明确分工。经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各小组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

3.实施计划。计划的实施是项目教学的核心,学生大部分技能的学习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的。结合文秘专业教学特点,计划的实施环节需要情景模拟教学的配合来实现。分组模拟演示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对秘书工作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4.交流成果。任务完成之后,要分组进行成果交流。成果交流是项目教学的总结和提高,其形式可以是情景模拟演示,也可以是实物展示等。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完善秘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发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反思自己工作过程中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5.评定反馈。学习评价是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评价内容要体现多元化和过程化,包括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实施手段、情感态度、工作习惯、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存在不足等,特别要对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秘书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礼仪规范、沟通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与能力加以评定。评价活动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学生本人也可以就小组合作的感受进行交流。

四、文秘专业项目教学实施案例

发文处理与收文处理是针对秘书文书处理工作设计的两个学习任务,下面以“收文处理”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先由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的背景材料交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第一步,由教师提供特定秘书职业活动中“收文处理”这项任务给学生,以提问或讨论等形式掌握“收文处理事务”所需的收发文处理、秘书针对来文要办理的事务等专业知识。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工作计划,进行具体收文处理工作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指导学生对小组计划进行讨论,逐步改进计划,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如以会议或发文的形式设计来文办理的方案。第三步,各小组根据拟定的计划在文秘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利用仿真的办公环境,分角色扮演人物,按计划完成来文办理任务,此环节分组同时进行。第四步,小组交流成果。各组在第四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逐一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其他组认真观看并准备评价。第五步,工作任务评价。先由学生自评、互评模拟办文过程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收文处理工作中体现的秘书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秘书礼仪等。然后教师点评,根据评分标准逐项打分,评定出成绩。事实证明,通过模拟秘书工作过程来完成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能力,而且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秘专业教学还只是一种尝试,无论是师生理念的转变,还是项目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都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项目教学要求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讨论与探究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职业行为规范,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等。此外,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要求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用”的教学理念。

2.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项目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开放的,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又有赖于教师的恰当引导。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创新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要让学生理解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过程上,而不仅仅是在知识的掌握上,因为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才能展示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4.要重视项目的评定反馈。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定。项目成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中肯地对项目成果给予评价。项目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5.要有实施项目的教学保障。教学上需要一定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作为项目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文秘仿真办公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秘书礼仪实训室等可以使模拟的仿真度提升,以便更加贴近秘书实际工作场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来提高项目教学的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真正突出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必将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学习项目计划篇10

“伊拉斯谟计划”是欧洲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流动促进计划,早在1987年欧共体时代即开始实施。这一计划最初旨在通过提供财政和制度支持,鼓励欧共体中各成员国的大学生和教师能够在欧共体范围内进行跨国学习和流动,并加强各成员国教育和科研组织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其后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伊拉斯谟计划不断得到调整、改进和扩充。2004年,“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Mun-dusProgramme)”启动。与前一阶段相比,“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将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拓展至非欧盟成员国的其他国家,提高了欧洲发展的国际化进程。[1]然而,以“伊拉斯谟计划”为代表的欧盟教育计划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参与这些计划的学生数量远低于预期目标。部分欧洲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后认为,学历的认可和学分的转换、出外学习的预备知识不足、学制差异限制、语言能力欠缺、对目标国了解不足和额外开支等因素都是阻碍学生实际参与这些计划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ManuelSouto-Otero和Jero-enHuisman等人在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以“伊拉斯谟计划”为例,对影响学生参与该计划的个人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除前人所研究的外部因素以外,个人的主观期望、家庭因素、对已有的社会关系的顾虑和对新的社会关系的焦虑等内部因素同样也会阻碍学生实际参与这一计划。[2]欧盟所面临的新的经济环境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各成员国失业率普遍升高,欧盟整体青年失业人数高达600万,超过整体青年人口比重20%,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青年失业率甚至超过50%。除环境因素外,部分欧盟青年的教育水平较低,工作技能薄弱,使得超过200万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岗位产生缺口,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状况产生。[3]欧盟国家意识到,如果想快速改善所面临的经济和就业问题,单纯地投入正规的高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快速提高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方面的教育效果,快速提高欧洲青年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填补就业缺口,成为了相当迫切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欧盟一方面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往各项教育计划和项目的执行效果,简化相关的教育计划的参与流程,降低参与门槛;另一方面,欧盟认为教育将在个人、国家、欧盟的未来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希望以“伊拉斯谟计划”已建立的优势体系为基础,结合其他各项教育计划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在诸如改善欧盟就业状况、提高青年文化技术水平以及通过优势资源交流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进一步的作用。因此,2013年末欧盟委员会和欧盟议会通过了关于启动“新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的议题。2014年1月,“新伊拉斯谟计划”正式启动。

二、“新伊拉斯谟”计划的总体规划

“新伊拉斯谟计划”作为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教育计划,整合了欧盟既有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促进计划,其总体目标和覆盖范围都得到了拓展和扩充。欧盟在新的形势下,鼓励不同国家间、不同领域间、不同的学习和教育方式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彼此间的优势互补,而当前信息和通讯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让这些领域间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欧盟希望通过对已有体系的进一步改造、整合和扩展,全方位地改善欧盟所面临的教育和社会问题,提高欧盟的人力资源水平,提高欧盟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4]

(一)改善就业状况,培养欧洲公民

低就业率是欧盟政府面临的最紧迫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部分青年学习时间过短,过早地离开学校,导致其受教育水平不高,失业风险较大,部分工作技能不足的已工作青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计划将在这两方面为青年提供支持,以促使其满足就业市场和经济情势的要求。与此同时,欧盟还希望通过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各种非常规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促使青年能够在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彼此交流,参与欧洲的民主生活,使其成为积极活跃的“欧洲公民”。

(二)促进教育改革,增加欧洲实力

新计划力求促进各参与国教育事业的系统性改革,加强各国在教育行政体制和相关机制上的共通性和协调性,以便于在欧盟内部和国际间进行经验分享及人员流动,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发展,打通包括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等形式在内的各种教育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为个人、组织和国家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对欧洲潜在的人力和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新计划将在2020年前投入约2.65亿欧元的专门资金用于欧盟体育事业建设。主要用于国际间体育事业的发展,支持基层体育项目的进行和运动员培养,以及打击比赛造假和兴奋剂使用。同时,推动各国在体育事业领域的政治合作,增加相关人员的交流机会,并促进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有效传播。欧盟将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培训事业加以整合,力图通过减少由于个人体育活动不足而造成的额外的社会和经济支出,并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欧洲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

三、成人教育领域的计划和措施

通过对新计划总体背景和目标的了解,可以发现,新计划要解决的最为急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尽快地提高欧盟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与之相配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和方法也迫切需要得到推进。因此,除一向重视的高等教育领域之外,以欧洲青年为主体的成人教育则成为了新计划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事实上,“新伊拉斯谟”的框架中,也整合了欧盟已有的成人教育计划,如“葛隆维计划”(Grundtvig)、“青年行动计划”(YouthinAc-tion)。新计划将整合已有资源并进一步为参与者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通过促进成人教育领域的人员流动的形式提高欧盟青年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从正式结构来看,新计划针对成人教育的专业机构、人员与更广泛意义上的欧洲青年分别提供了相应的发展促进计划。

(一)成人教育专业领域

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与培训”板块的重要内容存在于“新伊拉斯谟计划”中。欧盟希望通过促进成人教育的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彼此的合作水平,以应对和解决一些成人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问题。如通过非正规学习形式所获得的技能认证问题、新的成人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开发问题等。新计划意图使成人教育变为一种更加容易获得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希望每一个欧洲公民都能通过其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就具体内容来说,成人教育专业领域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1.人员层面的交流

成人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将能够参与一段时期内的出国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通常会持续两天到两个月不等的时间,部分情况下可能长达一年)。参与者可以作为跨国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可以作为学习者和见习者跨国参与一些结构性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学习。欧盟希望参与者通过这些途径,能够在专业能力、语言技能和多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获得提高,最终达到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的目的。

2.专业机构层面的交流

欧盟希望通过为欧洲范围内的成人教育机构和组织提供共事的机会,与其在共同关心的领域能够有效地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整个欧洲范围内的成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达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力图提高参与者的基础技能,并激活其欧洲公民的意识,以期能够改善欧洲的就业状况,同时提高整个欧洲社会的融合程度和包容性。与个人层面的流动不同,专业机构层面的主要交流内容更加侧重区域性和中观层面的内容。新计划将促进专业机构间相对长期的联合教学和培训项目的建设;促进以专业机构为主题的区域性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促进机构间合作开发新的成人教育课程,并提供条件对其进行实践检验,以提高其有效性等。

3.专业机构与企业和市场的交流

新计划希望通过成人教育领域与企业和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成人学习者的创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并为其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课程计划后,提供便利的能接触到合适的企业雇主和工作的机会。作为专业机构,也能够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促使其自身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此外,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够帮助专业机构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合作开展实习和见习项目;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双向进行培训和研讨会的开展等。除以上较为笼统和典型的促进和支持措施外,欧盟还于2014年底开始了“欧洲成人教育电子平台”(ElectronicPlatformforAdultLearninginEurope,简称EPALE)的运行与使用。这一平台致力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致力于提高成人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并非当前流行的面对成人学习者的远程教育和学习平台,而是为包括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研究者和专业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在内的任何有意愿推动欧洲成人教育发展的主体所建立的信息交流与分享社区。EPALE在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实用导向”的基调。超过2000名成人教育的从业者和相关人士参与了EPALE的前期调查,这些关于专业人士的意见和需求,作为调查结果成为了该平台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依据。[5]当前这一平台主要用来在线上对各种成人教育的学术内容、政策文件和活动内容进行展示,并设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日历”,用来和共享各类有关于成人教育的线上、线下活动信息等。

(二)青年领域

欧盟在如何帮助青年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和投入,然而在“新伊拉斯谟计划”实施之前,正式和非正式的青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帮助欧洲青年获得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方面已经成为了中坚力量。新计划将以往的“青年行动”(YouthinAction)计划纳入其中,意图整合这些青年组织,将其作为提高青年人口素质及提高其工作技能的基本单位,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协助。针对这一领域,“新伊拉斯谟计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帮助超过五十万年龄在13~30岁之间的青年和志愿者提供交流学习和实践的机会。[6]为达成这一目标,新计划确定了两个方向的措施:其一是以普通欧洲青年、青年工人和青年组织为主体的交流和流动计划,系统和网络化的学习和培训是其主要的交流内容;其二是以青年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为主体的交流和流动计划,欧洲和更广泛范围内的志愿者服务是其主要内容。这二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1.青年交流计划

通过新计划中的“能力建设项目”(CapacityBuilding),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组织以及相关的社会和商业团体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7]新计划将促进青年组织之间开发和共享有关于教育、培训和青年领域的创新性活动。欧洲的普通青年和青年工人可以提交申请,参与这些活动和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较为传统的结构化和网络化的培训,或以实践为主的社会实习。尤其是社会实习的形式特别受到重视。在这类项目中,年轻人被鼓励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参与者将在国际组织中共同生活和工作。在此期间,他们将进行特定项目的发起、筹备、实施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新计划意图通过这一形式培养参与者“放眼全球,脚踏实地”(thinkglobal,actlocal)的态度,为改善欧洲现实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做出实际贡献。[8]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参与者将体验执行者和领导者等不同角色,通过这些经验,使自身在个性、态度、专业技能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这些学习和实践都将作为非正规学习的经历而得到认可,以使得参与者最终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上都能获得收益。为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欧盟将加速有关青年领域的政策改革,以政策制定者和青年组织为主体的交流会议将成为常态。

2.欧洲志愿服务

“欧洲志愿服务”(TheEuropeanVoluntaryServ-ice,简称EVS)早在2011年就成为了当时“青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伊拉斯谟计划”也将其纳入,并为其能够更加有效运行提供了全面支持。EVS所标榜的精神是让参与者通过这一项目让自身和世界都真切地发生改变。这一项目为17~30岁的欧洲青年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两周到十二个月不等的跨国服务活动。欧盟委员会认为,通过参与跨文化的志愿者活动,可以令参与者获得个人能力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责任重新加以认识。从更广的范围来说,希望通过鼓励参与志愿活动,在年轻人中传播一种团结包容与相互理解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提升欧盟内部的社会凝聚力,使欧洲公民的概念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符合条件的青年,作为志愿者参与相应的国际活动是免费的,在项目期间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食宿、保险和补贴。如果参与者的项目需要持续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还将获得额外的语言培训,以减少他们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

3.“青年认证”(Youthpass)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