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1 18:59:49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电视台 财务会计 风险掌控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崛起,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竞争中,电视台的财务会计管理对其经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系统的财会管理不仅可以优化电视台的内部资源,还能够规范资产、成本的管理过程,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更能够让管理者及时发现内部运行中的种种问题,并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充分应对市场竞争。当然内部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许多电视台在财会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因而也面临着一定的财会风险,所以对财务会计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则成为改进电视台经营策略的必然要求。

一、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类型

电视台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从内部风险来看,首先财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层次不齐,导致其或者出于道德缺失,或者出于业务能力有限,在记录、收集、分析财会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素养,造成了信息的失真或错误,进而增加了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其次,体制风险,电视台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体制缺乏科学的监督和规范,从而导致了内部管理规范缺乏制度约束,造成了资产、成本管理的缺失,以及内部资源的浪费;最后,预算管理风险。在电视台管理中,预算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的前提,但是在许多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内部,缺乏完善的预算机制,管理者既不能根据电视台的未来发展制定长短期规划,也不能根据预算项目有效落实,从而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从外部风险来看,基于会计自身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在核算管理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统计失误,从而造成了会计数据信息的失真,此外,随着信息化财会管理的普及,由于财会系统软硬件设备的问题而造成的财会风险也比较普遍,因此要想提高电视台的经营效果,财会部门必须要充分分析会计规范风险与会计理论风险,并利用系统的规章制度进行掌控。

二、电视台财务会计风险掌控策略

(一)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专业财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电视台首先要利用严格招聘制度,提高招聘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并利用符合市场要求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进入到电视台的财会部门中来;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灵活应对新时期的财会管理风险;最后,完善对员工的技能考核,利用奖优惩后的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降低电视台财会管理风险。

(二)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财会管理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电视台在财会风险掌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并利用柔性管理,增强其对集体的归属感,降低财会管理中出现道德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监督,如利用系统的审核机制,加强对流动资金以及相关资产的管理,以缩减财会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的空间。

(三)加强电视台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是电视台进行工作规划的基础,在预算过程中,电视台首先要收集上一季度的财会信息,对广告收入、合作拍片收入、节目销售收入、技术管理收入以及固定资产等项目进行分析,以明确电视台实力,然后再对员工工资、节目制作、后勤管理等支出项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阶段的预算规划,这样既能够保证预算符合电视台的客观发展实际,有能够从发展的角度对电视台的发展趋势进行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电视台内部管理体制建设

电视台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维护内部资产完整性的前提出发,制定有效的内部规划,以避免电视台出现因盲目跟风而造成的资产使用规划不当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该落实责任制,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如人事部门负责员工工资、效益工资、临时工工资的核算以及岗位培训的安排,行政部门负责办公用品、办公家具、房屋修缮、宿舍维修及管理,总工办负责电视台编播业务所需的专用设备及零配件的购置、设备的维修等。

(五)加强对财务管理成本的核算

成本控制是电视台进行财务会计风险控制的主要途径,在内部管理中,电视台应该要从广播电视台行业的业务能力、财务会计制度等角度出发,根据电视台目前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达到栏目规划,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办法及成本掌控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成本,避免不必要成本所引发的财会风险,从而使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及经营效率得到显着程度的提升。

(六)加强对电视台资产的控制与管理

在资产管理中,财会部门应该合理规划管理细则,例如在资产购置前要充分分析现阶段的节目发展情况,并预测资产未来的使用效率,以避免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此外,还应该完善资产管理过程,做好房屋、专用设备、办公设备、动力设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的归口管理,以强化管理责任,明确管理范围,降低管理风险。

三、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我国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电视台内部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其中人才业务素质低下、内部控制缺乏力度、预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非常普遍,因此针对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主力,其在内部控制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潜存的财务会计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以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化解,进而提高电视台资源整合、配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电视台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电视台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

一、以绩效财务预算管理为目标,积极推进财务预算改革

所谓绩效预算管理,是指单位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从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其着重强调事前资金的预算评估,事中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内容的绩效评价,还有事后使用结果的反馈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判断带来的不确定度的增加,根据绩效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资金,最大化的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使财务预算管理发生彻底变革。

企业流程管理包括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三个环节,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我们把这个管理流程运用到电视台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就称其为绩效财务预算管理。电视台在使用资金之前的预算过程中,应设立一个相应的额度范围与指标,确保各项开支不至于超过预算开支的计划,这样就能达到事前资金控制的效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按照预定目标对财务活动进行调节,达到事中控制的效果。在资金使用完毕之后,及时进行结果反馈,达到事后控制的效果。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前控制,绩效财务预算管理加大了事中与事后控制的力度,而且能够及时对反馈回来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与预订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及时的进行纠正。单位在每个财年,都要运用特定财务分析的方法根据提供的财务信息及资料,对本单位整体财务过程与财务活动结果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资金的流向,减少资金在分配过程中的浪费现象,确保资金能够使用在急需的地方,使单位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对于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二、以降低电视台单位成本为目标,努力加强财务成本管理

(1)将栏目组的创新目标添加到成本核算里面。电视台想要努力打造自己的节目品牌,制作竞争力强大的新节目,就得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所以,管理层应该仔细分析节目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找到最合理的成本管理方式。在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时,要采用经营观点在多核心的竞争力中采取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有效减少过度关注低成本。要想获得高收入,只有努力打造好节目,提高收视率。当电视台收入增加之后,就能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节目的创新与改造,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电视业的发展。(2)电视台内部的市场化。为了实现设备更加合理使用的目的,要采取对电视台固定资产例如设备与车辆等按照双重价格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按照设备成本价格规定使用成本,按照市场的价格规定供应取得的收入,并把设备机器的折旧费计算到节目制作成本当中。电视台应在其管理单位广电总局的指导下,把单位业务分划成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部分与可以自负盈亏的产业经营部分。这样划分以后,电视台就能够分别进行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及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为电视台逐渐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频道专业化与会计核算精细化为目标,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电视台进行频道专业化改造之后,使电视台广告经营更具有了方向目标,更加符合的市场观众的需求。频道专业化的前期工作包括努力创造新的广告市场,这是频道专业化发展的基础。频道专业化的后期工作主要指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这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未曾接触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专业频道看作是一个相对单独的核算单元,专业化频道的总监的绩效与考核由电视成,专业化频道的经济活动由总监全权负责。这样就确保专业化频道的总监及财务人员还有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三方面形成一个监督系统,各司其职,电视台的各项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个集核算与监督考核为一体的财务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就是实施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四、以提高收入降低风险为目标,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

一般来说,电视台努力做出优质节目,满足大众的需求,这是保持旺盛竞争力的关键。只有新颖的电视节目才能够吸引观众,然后电视台获得市场投资,单位不断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形分析,广告收入依然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各种人力设备以及资金成本等投入都很大,经营风险与投资收益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广告来说,其具有低投入高收益的特点,从而逐渐成为电视台提高收入的方式,广告已经无处不在。针对这种节目少广告多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严格规定了广告的播放时间及长度,对于电视台来说,要想扩大这部分收益,就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政策利用广告收入来降低节目经营的风险,注意避免应收广告账款成为坏账呆账,增加电视台的资金周转困难。与此同时,努力挖掘潜力电视节目,真正增强电视台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以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员工的学习与培训管理

一定程度上讲,财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当财务作业人员的水平真正提高以后,其才能在给领导经济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电视台财务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人员的业务能力还只停留在简单的账目计算的层面上,并不能满足电视台不断提出的经营发展的需求。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力度。一边努力吸收新的会计理论与知识,一边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大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知识法规,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知法懂法,遵法守法,提高自己的职业操守。最后电视台管理层要注意发现财务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提高财务的水平,确保电视台的财务工作健康发展。

六、以培养财务人员服务意识为目标,强化节目制作流程学习

电视台作为一个经济单元,台里的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电视台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努力消除财务和管理的分隔界限,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这才是理想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应当注意多了解认识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这样就能够在发现合适的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中提供决策支持,使台里制作出精良的节目。针对上述目标,笔者有以下良好建议:一是可以指派会计参与电视节目的核算服务。一方面能够见到电视节目的财务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加强了会计对整个流程的认识,提高的会计的管理水平,还能增强会计的主动服务意识,效果不错。二是让财务管理部门与节目制作部门互动起来,让财务部门加入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这样的好处是财务部门能够从专业角度对节目进行市场优势与风险分析,大大降低节目运营风险,而且提高了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主动服务意识。

随着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电视台的财务管理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学习,继续深化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期形成更加科学与合理的财务目标管理体系。此外,电视行业逐渐走出计划体制,加快了市场化步伐,财务管理工作也要参照市场化企业成熟的经验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给本单位事业发展一个良好的支撑基础,促进电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程建萍.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2009(10)

[2]张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09(11):93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个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企业发展。

一、南方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广电企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南方电视台属于自收自支、完全按照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了规模。但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也需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完善各种管理措施,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必须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南方电视台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做好信息需求分析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南方电视台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时,先后向台领导、频道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征求意见,着重了解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经过需求分析,逐步建立起南方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为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前期准备。

(二)明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

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功能优势,南方电视台邀请了有关专家,结合电视台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分析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南方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定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多账簿式功能。

(三)开发支撑以经营为主导的财务软件

开发财务软件工作时,南方电视台邀请了有关软件专家进行研究开发,提供了处理流程、操作平台、软件数据库、拓展功能等方面契合度很强的财务软件。

(四)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规则体系

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规则是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通过制定一整套管理规则体系,为加速信息流通、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南方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加强,为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奠定了基础。但南方电视台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包括:

(一)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用电脑代替手工操作,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财务工作效率而已。还有一些领导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在于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甚至有一些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信息化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高效性,不能正视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电视台发展变化的事实。上述现象,反映了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还没有达成共识,上述认识已不能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阻碍着电视台信息化进程,也影响了电视台的进步。

(二)资金管理系统与管理流程的契合度不高

虽然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环节众多,但是在实际业务中,更多以资金结算为主要目标。但是,如果财务管理中主要集中于资金结算功能的话,那么,就势必削弱财务管理中预算、制作、成本控制、营销等环节的管理,还可能弱化对台运营状况、生产成本、资金效果、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监控。这不利于电视台整体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电视台生产经营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安全隐患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也给财务管理带来更多的挑战,增加了安全风险。对于相关的安全防范问题还不是很到位,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以后出现黑客恶意攻击,或者人为破坏、使用者的不当操作等,将会给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带来隐患,还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甚至竞争对手可能进入到数据库中浏览重要信息,使电视台的商业秘密泄露,丧失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四)缺乏财务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是基于多项技术融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要彻底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有一批既具有财务管理能力、又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人才。但许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有些人仅能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对利用信息手段进行多维会计核算归集处理就感到困难。还有一些年纪稍大的会计人员信息网络方面的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就更差,网络出现故障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适应当前财务信息化的要求,o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地扩充人才队伍,提升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改善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

三、加强南方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财务管理信息化,给电视台的财务管理带来发展契机。但还应该促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的优化,进而加速电视台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因此,应当注意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必须加以引导,拓宽管理层的视野。让管理层真正了解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台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从应对生存发展挑战的高度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志,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措施;最后,推广成功经验的宣传,提供其他企业通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成功发展的典型范例和经验,让全体人员能全力支持电视台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筹划全面信息化建设。

(二)构建基于电视台管理流程的动态资金管理系统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坚持以资金管理为主线,最符合动态资金运行实际的管理系统。首先,建立统一的资金运行机制。统一台、节目制作团队、外包项目组以及记者站的财务管理软件,并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将地理上分散的资金管理信息,根据资金的存量、流量、流向信息,将全台的资金预算计划、生产进度、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统一归集在这个平台中;其次,强化经营资金的调拨功能。资金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台及下属企业资金的存量、流量、流向、资金预算计划、生产进度、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这个平台提供的信息,及时地发挥整体资金调拨功能,依据预算管理计划,为台统筹调剂资金,使资金优化配置,保障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台领导、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个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经营管理,调整经营策略。最后,强化资金的安全保障。基于电视台的管理流程,在各个关键点设置搜寻、分析及管控方法,构筑一个安全的资源配置环境。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防范系统。严格使用身份认证、入侵检测、防火墙与网络病毒检测等网络枝术手段,抵御各种风险;其次,构建有效、严谨的安全防范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按照制度办事,才能使安全防范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对上机人员、相关人员、实行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管理。上机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安全、可靠。这样才能使安全防范真正起作用。最后,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必须加强培训教育,让财务人员牢固地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安全监控技术和防控知识,使财务人员有较高的防控能力。

(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最基本的人才保障。首先,财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坚持原则、求真务实、公正廉洁、业务熟练;其次,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注重其道德修养教育,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作能力,能化解经营风险,能协调沟通处理各方面关系,主动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最后,在选择员工时要把握好人才的整体素质。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教育,使财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核算,同时善于管理,真正成为精通财务知识、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⒖嘉南祝

[1]吴丹红,常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05).

[2]张玲.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

[3]赵丽昆.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2).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4

责任中心是指在实行分权经营的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而形成的内部责任单位。责任中心制是涵盖目标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电视台提出战略管理目标以及战略发展规划,而战略转化为行动需要借助于平衡计分卡连接战略与指标间的缺口,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实施则需要搭建责任中心制平台。责任中心制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纵向体系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至业务单元;横向体系按照业务性质明确中心的责任所在。电视台责任中心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根据电视台各部门的职责业务分工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并根据各责任中心工作目标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施以不同的管理重点,采取不同的绩效考评标准。一般情况下,由于节目生产质量与广告运营情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责任中心的划分上,可将节目部门作为虚拟利润中心、以成本效用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节目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是辅助生产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节目的生产和广告运营,对节目生产和广告运营的影响是一种间接关系,主要考核其成本控制情况,可将其作为成本费用中心,以成本费用最小化为管理目标,如图2所示:

二、电视台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前提

(一)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目的 责任中心制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责任中心考核制度,正确划分电视台各个部门的属性,科学确立各责任中心的考核目标(虚拟利润中心为目标利润,成本费用中心为目标成本),有利于调动电视台各个中心及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的增强,并能使中心深化、细化管理,使电视台既规范管理,又充满活力,真正实现管理增效。

(二)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前提 责任中心的构建是财务监控管理体系基础的一环,电视台要保证责任中心制的顺利构建,就必须保证财务监控管理体系的其他方面内容已经有基础准备和前提条件:一是实现财务人员、资金和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二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财务与业务互动;三是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核算。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范围、成本控制与分析、成本考核等;四是正确处理电视台与部门的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即在电视台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标准下,部门能得到一定的授权,电视台给予宏观指导与监控;五是建立内部结算体系,合理界定内部转移价格。

三、电视台责任中心制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责任主体 电视台各个部门是目标管理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是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强调各个责任主体在责任可界定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明确责权 明确责权是在目标分解、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时限总体目标中应该做什么、协调关系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把目标责任落实下来。在明确责权的同时,要根据各部门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授予适当的权力,并分配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以保证目标责任的实现。

(三)考核指标 在每年年初,结合电视台年度经营计划、宣传任务以及上年的收支情况,由电视台决策层通过,确定当年电视台各个部门的宣传工作目标和经营工作目标。根据电视媒体的特性,宣传工作目标主要包含节目设置、节目定位、节目时长、重大宣传选题的规划、节目收视份额、收视排行及宣传管理规范等;经营工作目标主要指电视台的收入、支出、结余、成本控制目标及财务管理规范等。

(四)监控指标 除下达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外,还应建立以下两个监控指标:一是工资性支出。年初根据电视台有关薪酬管理规定以及“效份额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各个责任中心核定工资基数,与考核指标复合挂钩。电视台在此(年初核定的工资基数+绩效工资+各种奖励+政策性增资)范围内,对各个责任中心的工资性支出实施监督,确保不突破。二是可控成本。将责任中心的全部成本划分成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指由电视台统一标准,按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统筹安排,比如税金、广告成本。可控成本的控制责任在中心,比如:会议费、差旅费、接待费等。通过下达可控成本的预算监控指标,有助于电视台对责任中心的经费支出、成本效益进行客观、真实地分析,找出管理上的差距和潜力。同时,电视台管理层将可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兑现其超额完成利润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即在完成可控成本计划下,兑现其超额完成利润奖励。

(五)监督控制 在做好日常考核与兑现的同时,电视台应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过程监督,重点监督水电费、修理费、交通费、管理性费用等可控成本项目,以及市场份额、广告投放量目标值的完成情况,为考核提供基础依据。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例如:新开办、停办或节目播出时长更改的电视栏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相应调整责任中心的目标值。责任中心应坚持每季度在中心内召开目标值完成情况分析会议,总结分析责任中心的差距和潜力,保证责任中心的目标完成。

(六)保证措施 电视台根据各个责任中心每年的目标责任不同以及电视台各项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完善,逐年制定部门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并与各个部门负责人签定目标责任书。为保证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应对部门负责人实行岗位竟聘机制,同时,配套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管理风险抵押和年终奖励制度,部门负责人向电视台交纳风险抵押金,按照权重设计,分别与考核指标挂钩,年终一次性考核兑现。

四、电视台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一)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主要包括:

(1)考核指标的选择标准。既要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电视台创造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应考虑舆论导向、宣传内容和社会效果等因素;电视台创造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因广电节目存在二次售卖过程,既要关注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也要考虑视听份额、市场份额等对获取经济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指标。

(2)指标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主管部门对电视台的发展要求或电视台对事业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界定,具体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配置。

(3)考核指标不宜经常变动,但指标权重的设置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都应有所调整,这样既可以保证考核指标的持续性,也可以发挥目标体系引导与约束的作用。

(二)具体责任考核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考核指标的设计与选择是责任中心制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既要对责任中心、员工职责范围的所有事项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还要考虑操作上的便利性。按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与财务目标的不同,分别按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兑现:节目部门责任中心主要考核市场份额、经济创收及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节目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主要考核成本控制、安全播出等方面。

(三)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 考核指标体系按考核周期长短,可分为月考核指标与年度考核指标。

(1)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一是成本控制率、市场份额。按成本控制率同目标控制率差距,实际市场份额同目标市场份额差距,设置两者之间的指标权重,体现在责任中心的月绩效奖金考核中,按月兑现。完成目标值给予奖励,当月未完成目标值,等额从中心的月绩效奖金总额扣除。以此让部门负责人、员工动态感受到月成本控制率的降低以及市场份额的提高,能为部门、个人利益产生的影响,提高工作积极性。例如,假设按成本控制率权重、市场份额权重各占30%及70%,公式如下:本月绩效奖金=月奖金基数×[(月成本控制率-目标控制率)×30%+(实际市场份额-目标市场份额)/目标市场份额×70%]。二是广告投放量存量。广告投放量存量可按比例提取,即有投放即有奖励,按月兑现。三是安全指标。考核期间,节目出现导向错误或节目制作播出、技术安全播出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事故的,按电视台宣传管理相关规定,分性质、分情节追究当事人和中心领导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除予当事人和所在中心(或栏目)负责人经济处罚外,并予以行政处罚或解聘、降职处理。四是节目质量。由台相关领导、知名的离退休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对节目质量按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月绩效奖金总额挂钩。对不同节目类型而言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新闻宣传类节目主要就主题导向、时效性、信息量、摄像、播音等五方面进行考核,品牌类节目则主要考核主题导向、节目创意、艺术效果、摄像、主持等节目元素,经营性节目则重点评审其主题导向与品位两个方面。

(2)年度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一是广告投放量增量。按当年年度的广告投放量总和,扣减上年年度的广告投放量,结合电视台当年总体收入情况、部门目标市场份额完成情况,按比例提取,年底兑现;但是,若目标市场份额未完成,但超额完成上年创收数,按市场份额实际数与目标数对比,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创收增量提成相应下降一个百分点,累加计算;若目标市场份额和收入指标均未完成,则按创收减量部分予以一定比例的处罚。二是设备使用费。按年终实际使用的设备使用费与年初制定的设备使用费预算结余数,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三是虚拟超额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对责任中心虚拟利润总体收支结余超过电视台核定的虚拟目标利润数,且中心总体收入规模、成本控制率和目标市场份额同时完成电视台核定任务的,年终按超额结余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四是投入产出比、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在年度考核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时,除了对虚拟利润中心采用广告投放量等指标考核外,还应该对不同虚拟利润中心及其单个电视栏目的投入产出运营情况、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等进行分析考评。即把电视台的全部节目运营成本分摊到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责任中心再具体分摊到其下属的电视栏目,责任中心的不同栏目再把责权利分摊落实到个人,这样,比较容易明确每个节目部门、个人的责权利,以责任中心制来保证电视媒体内部必要的竞争压力与创新活力。

采用投入产出比等指标考核责任中心(虚拟利润中心)的原因如下:一是根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有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数量的关系。那么,节目部门的电视生产投入是指人力、物力在电视的采编制作过程中的支出;电视产出主要指广告投放量、栏目的合拍收入、专款收入等,各个责任中心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也会具有一定数量的关系。二是电视栏目化是电视自身建设发展中的一种新观念,也是一种趋势。在优胜劣汰的现实中,追求个性化的栏目建设,推出名牌栏目,是栏目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电视栏目设计目标的必要保障。三是在当前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收视份额的普及带动了广告投放的科学规划,让广告主摆脱了买时间的老思路,现在广告主看中的,是市场的收视份额,高收视份额必将带来高额的广告投放量,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除了需要计算栏目的投入产出比外,还需要结合栏目的收视份额,计算收视点收入、收视点成本。四是对责任中心的虚拟超额利润、广告投放量等方面的考核,可以归结为是同一责任中心的目标完成情况考核;通过分摊运营成本、计算部门及其电视栏目的投入产出比、收视点成本等,可以归结为是不同责任中心的实际考核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就在电视台内部构建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责任中心体系。五是主要指标的计算:投入产出比=栏目收入/栏目支出,栏目收入=栏目制作收入+广告投放量+其他收入,栏目支出=节目直接制作费+按比例分摊的各项费用;按比例分摊的各项费用含:部门管理费+设备使用费(按节目时长分摊)+人员费用(按栏目人数分摊)+税收支出(按收入的税负计算)

投入产出比>1,说明部门(栏目)所产生的各项收入(节目制作收入和广告投放量)足以弥补节目直接制作成本和分摊的部门管理费;投入产出比<1,则说明部门(栏目)处于亏损状态。投入产出指每元投入所获取的收益。

点广告投放量=栏目收入/栏目收视份额

点成本=栏目支出/栏目收视份额

五、电视台责任中心制的实施

责任中心制的建设和实施除了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规范(如责权规则、考核指标、流程规则)外,由于电视台是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采取收付实现制,因此对责任中心的考核在财务信息的获取方面只能通过增设明细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的方法,对部门、频道、栏目、节目等责任中心的数据进行简单分类计量,再对会计报表的数据加工、调整,形成责任会计报告。按此方式获取责任考核信息,不但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而且受国家的规范制度的制约,造成责任会计核算信息输出和分析严重滞后,难以达到责任会计信息灵敏、控制有效、考核及时的要求。

随着电视台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主体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为确保责任考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引进责任会计信息系统,解决责任考核信息的滞后问题,并借助信息系统的构建推动责任中心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深化和升华。责任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报告。其中,责任预算主要完成责任中心的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调整和预算监控;责任核算主包括责任中心的数据归集、数据分配、数据结转和内部交易结算等内容;责任报告主要为责任中心管理者提供责任会计核算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为集团决策层提供运营分析、绩效考核和战略决策依据。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教育传媒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教育电视台是电视台中的“另类”。它是由教育部门主办的专业电视台,以传播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性教育媒体。其行政关系隶属于教育部门,但行业管理归口于文广部门。它既是教育机构,又是广电媒体,横跨“教育”和“传媒”两个行业,拥有独特的内容和丰富的资源,但其本质属性是教育。由于是两个部门的协作管理,从而造成了教育电视台归属不明确,使得发展面临着许多困扰。目前大部分教育电视台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一般是差额预算拨款单位或自收自支的预算拨款单位。自收自支的单位完全是企业化运作,政府财政不投入。即便是差额预算拨款单位,政府对它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自改革开放后,在整个广电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中,教育电视行业原有的一些政策保护层逐渐失去,使得它也不得不面对市场,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然而,教育电视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身定位、发展的主观因素,也有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更有受到被打压等不公正的市场竞争,发展空间逐渐萎缩。因此,在现有的体制下,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教育电视台进行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使其经济行为既符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大做强,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特殊的转型期,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因为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电视台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也决定着教育电视台能否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包括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等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的事业费和预算外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教育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其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与事业财务的统一。一方面,其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事业财务的属性;另一方面,其企业化运作决定了自己拥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经济属性。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既是一种事业财务管理模式,又是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同时,它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简而言之,既要满足财政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二、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陆续推出了一些新的措施,如预算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其中,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对教育电视台的运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通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将原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八项收入”,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不含教育收费)。“八项收入”的范围包括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广告收入、捐赠收入、回收资金、利息收入等。在“八项收入”中,广告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是教育电视台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广告收入,占教育电视台总收入的九成以上。这些收入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后对教育电视台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预算编制、执行难度非常大

广告收入是教育电视台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可能达到上亿元。根据财政的规定,当年的“八项收入”必须全额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且在下一年度对财政就已上交的“八项收入”进行用款申请,经财政同意批复后,按批准的预算用款(额度)来使用。当这些收入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后,预算的编制、执行相当艰难,因为预算编制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达亿元的财政资金预算编制要涉及教育电视台一年所有的日常运营,如办公费、差旅费、人员经费等等,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操作性较差。同时,由于财政对于预算编制的调整有相关的规定,其复杂、繁琐的管理流程将使教育电视台根本无法面对日益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对于预算的调整和执行来说,根本无法操作。另外,由于教育电视台当年的盈亏平衡主要靠上年的“八项收入”上缴的金额,而一般“一上”预算的编制在每年的8月份就开始了,因此在编制“一上”时就要预料第二年的盈亏情况,难度可想而知。

2、不利于教育电视台的经营积累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电视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按照财政现行的办法,势必会造成教育电视台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积累,既无法具备抗风险的能力,也不利于教育电视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的用途受到限制,不利于教育电视台的经营

在“八项收入”(特别是广告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后,财政资金的使用用途有很多限制,如“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都有总额的控制,因此,对于直接面对市场经济的教育电视台来说是不利于经营的。另外,教育电视台的对外投资也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上述“八项收入”的不利影响外,事业单位执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也对教育电视台的经营造成了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金的使用自被削弱;支付系统不完善,对接不流畅;复杂的业务申办流程和相关规定导致了工作效率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符合教育电视台的市场化运营要求。

(二)预算管理

除了前已述及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较难外,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从业务流程来看,预算管理没有和电视台战略目标紧密相结合,预算管理缺失与战略规划相链接的财务规划流程。

1、全员参与度差

由于教育电视台是事业单位,且隶属于教育部门,因此每年的8月份就开始财政“一上”预算了,而财政预算主要是就财政资金投入所做的预算,很多部门一般不参与财政预算。预算具有限制和促进两项功能,其促进功能是通过全员参与来实现的。

2、预算执行结果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缺少激励机制

现行的预算管理只重视事前和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后管理,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水平,没有加强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奖惩。业绩考核和激励措施不完善,是现行预算管理的软肋。

3、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不科学

目前的预算编制一般采用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过于依赖以前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没能对申报的预算按业务量的大小、工作内容、性质组织专人深入调研,做出逐一论证。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法很少运用。

(三)成本核算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的属性,教育电视台成本管理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其次,教育电视节目自身的特点也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它不仅有自制节目,还有外购节目和专项,成本构成和管理过程复杂;再次,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而就无法准确地反映节目制作与播出成本。

(四)财务管理模式

重核算、轻管理是教育电视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属性和传媒行业的业务特点,着重于采编播和节目制作工作,一般对财务管理普遍不太重视,即便是目前面对的市场经济,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平时参与管理的意识薄弱,一般表现为就财务说财务,缺乏市场意识;就资产用资产,缺乏绩效意识;就数字出报表,缺乏参谋意识,没有很好地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与管理功能。

(五)内部控制

教育电视台内部控制的建设普遍比较薄弱,不重视。主要反映在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保管、核销、报废等不符合财政或国资管理的要求;合同、票据的管理不规范;收入台帐管理不全面;财务信息不畅通、不对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时效性差,系统安全措施不健全;业务流程管理不完善;风险管理和危机控制机制缺失,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等。

(六)财务管理人员

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教育电视台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匮乏。很多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已老化、不全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需要。

三、如何加强教育电视台的财务管理

(一)转变观念,改革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

要使得具有事业单位属性的教育电视台的财务管理既符合财政管理的要求,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从源头上进行改变,即改革目前的经营管理模式。近些年来,中央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决定,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教育电视台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文化单位应当积极响应,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突破口,依据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求和相关的政策(如财政部【2009】105号文)规定,进行“剥离转制”的改革。由于其事业单位的属性,目前无法进行“整体转制”,而采用“剥离转制”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即将新闻媒体中的广告等经营性部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经营性部分的剥离转制不仅能有效地规避财政“八项收入”的影响,适应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而且又可申请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有利于教育电视进一步面向市场,促进教育传媒事业地可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也需要财务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传统的“报账型”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教育传媒事业的发展,财务管理精细化已势在必行,它要求以“细”为出发点,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实现财务工作职能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充分地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和管理功能。

(二)预算管理

教育电视台的事业单位属性、企业化的运作使得其预算管理与其他单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管理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预算不仅要紧密围绕着教育台的战略目标,还要及时反映市场的动向

教育传媒的定位要明确,尽管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但教育电视台的中长期目标要清晰,预算管理须紧紧围绕着其计划、目标而展开。教育电视传媒和市场紧密关联,计划不如变化快是常态,因此预算应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动向。

2、全员参与,把握好时间节点

教育电视台的预算除了自己本身的内部收支预算外,还包括财政预算以及专项预算。财政预算的时间一般在年中就开始了,因此要早做安排,每年年中就要考虑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与任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都与每个部门休戚相关,因此需要每个部门积极参与,做任何节目与工作都要有“经济”的思想。

3、正确理解各类预算的内容,对外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对内严格管控,力争绩效最大化

要正确理解财政预算、专项预算的内容和各种指标。准确估算“八项收入”,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准确性;以绩效为导向编制设备改造预算和专项预算,对外要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对内规范、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类预算资金。

4、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方法的落实与结合运用

对于教育电视台的各类预算不能仅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预算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专项预算比较适合的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而对于栏目、节目的制作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宜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各种预算方法要互相结合使用。

5、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的控制、考核、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控制机制,特别是对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要有效地控制,不仅要控制总额,还要细化到明细,严控“三公经费”以及政府采购等内容。要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成本管理

教育电视节目的成本管理不同于普通的物质产品的成本管理,需要探索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它包括成本核算与控制。在核算上,要准确计算所耗费的料、工、费,由于教育电视节目是精神类产品,成本中的费用比重一般较高,因此对费用的分摊标准或依据要尽可能合理。要分清楚节目成本的核算单位,如新闻、专栏等以分钟为核算单位;大型活动等节目以场为核算单位等;也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实行月度制和节目周期制。要准确地区分自制节目、外购节目以及专项成本。在成本控制上,要关注料、工、费的限额控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有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空间,从而推动教育电视台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1、内部控制

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起施行了,教育电视传媒要根据电视传媒行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度,包括诸如资金管理与控制、资产管理与控制、对外筹资、投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尤其要关注电视台的收入台帐,构筑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控体系。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事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显得越发至关重要。首先要重视财会队伍的建设,关注财务人员的成长,通过培训、轮岗、引进等手段促使他们尽快地提高能力;平时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引导、鼓励他们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作为财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传媒行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法律、经济、管理学、心理学、电脑等其他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更要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财务人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者。

随着教育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电视台的财务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转型期下,财务管理部门要善于学习,要积极参与教育电视台的改革,使教育电视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晓宏.传媒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浅析[J].时代金融 2012.10

[2]刘芸.广播电视传媒行业财务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 2013.07

[3]王三贤.浅析如何加强电视台单位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 2012.15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6

为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确保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以下称“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通知》(浙委办[2006]66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在“十一五”期间,力争通过前三年的努力,重点推进尚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不含海岛乡镇)及95%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争取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各行政村建有广播室,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80%左右,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村村通”工作水平,使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有线电视联网方式的乡(镇)村,要确保农村用户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套数与城区用户基本相同。采用卫星小有线、MMDS微波等方式覆盖的村,必须能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实现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的行政村,其有线调频广播能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

进一步发挥现有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资源优势,着力提高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平,力争使中央和省级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基本达到“无线覆盖”全省的要求。

建立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提高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确保“村村通”、“优质通”、“长期通”,并逐步向“数字通”过渡。

第三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

1、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要着眼于未来数字电视在农村的延伸和普及,传输网带宽应达到750兆以上,分配网带宽应达到550兆以上,并积极规划和逐步实现双向网络的改造。

2、在已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市本级和县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完成网络传输相关频道的调整,确保传送4套以上有线调频广播节目。同时,要便于乡镇站和行政村广播室插播广播信号。

3、在偏远山区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确实不能实现有线联网的可采用卫星小有线技术手段:

方案一,卫星接收的中频分配系统。一般安装用户在10户以内、距离不超过100米。用户使用各自独立的卫星接收机接收广播电视节目。

方案二,卫星、无线接收的独立小前端系统。一般针对用户较多且居住较为分散。通过建立独立小前端,利用有线网络把节目传送给各用户。

4、海岛的乡镇、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由于受条件限制难以实现与行政区域有线电视联网的,可以通过MMDS微波技术解决广播电视的信号源,用户通过机顶盒接收节目。同时,MMDS微波技术还可以对半径在60公里范围内的海产养殖户、港内停泊或游动船只等提供20套左右广播电视节目。

5、有线广播“村村响”的建设,要发挥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作用,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因地制宜采用全程有线调频,或有线调频+音频传输技术。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生活及收听习惯,采用调频室内音箱(即小型喇叭)或调频室外音箱(即大型喇叭或中型喇叭)方式实施,行政村广播室具备插播广播的功能,以满足应急广播和日常广播的需要。

第四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省“两办”文件要求,建立“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

1、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

各市、县(市、区)要按照省的统一要求,就建设规模、投资额、资金来源、建设年限等基本情况,由“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项目认真编制“村村通”工程实施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经有关部门充分论证。已经确定在2008年底前下山脱贫的行政村及自然村,不再列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范围。但是,在过渡期里,要通过高山骨干发射台或其他临时办法解决好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今后凡涉及建设水库等需要移民的项目,事前要把移民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列入水库等工程建设项目预算,以保证移民在新的居住地能够收听、收看到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节目。

2、分阶段组织实施。

各地要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和地域特点出发,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作。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是组织开展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的联网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一般由当地广播电视台或网络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特殊情况由当地“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十一个市级“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所上报的各年度“村村通”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并上报省广电局,其中,涉及省级资金补助或奖励的,由省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2006年的“村村通”工程年度计划在8月底前上报,2007年及2008年的年度计划分别在上一年的12月底前上报。

3、按照标准规范科学组织施工。

开展“村村通”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并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科学组织施工。严禁“三无”工程项目上马。要严格执行器材设备招标投标、预决算审计、竣工验收、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

4、建立监督考核制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对“村村通”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要把工程建设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同时要建立起对建设工程的监督考核制度。针对当前文化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当地广电行政部门、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公司在“村村通”工作中各自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做到密切协调,尽职尽责,从而保障建设工程能够如期完成。各级政府要对有关部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程进展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考核。在各地“村村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后,省广电局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对各地开展“村村通”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

第五条“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

1、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原则上由当地政府负责。

市、县(市、区)应按照省两办文件要求,落实好“村村通”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财政部门要把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村村通”(含广播“村村响”)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

“村村通”工程完工后,对于采用卫星小有线和MMDS微波实现覆盖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按照每一个村(点)每年1000元为基准,由市、县(市、区)列入每年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给承担运行维护的单位,用于支付电费、设备维修、器材购置、交通补助费等。对于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的地区,由直接负责联网工作的广播电视台或网络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除特殊情况外,财政一般不再给予补贴。

2、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和奖励资金。

省财政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分别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部分困难地区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根据各地上报并经省级批准的“村村通”建设计划,按照相应的标准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其中,对开展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联网的给予适当倾斜。

受助地区财政应适当安排配套建设资金。其他地区和宁波市所属的县(市、区)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均有当地政府负责安排解决。

省级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的对象包括:

(1)属于“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范围的市、县(市、区),其所辖的乡镇、行政村采用有线广播电视联网或采用MMDS微波建设的,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2)属于“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中凡不具备有线电视联网条件,但采用其他方式为农民提供8套以上电视节目的行政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3)属于“一类地区”、“二类地区”范围的市、县(市、区),其所辖的20户以上自然村采用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工程建设的,由省专项资金适当补助。

(4)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示范县和达标县评比活动,对其中达到评比验

收标准的,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奖励(评比办法和奖励标准另

行制定)。

第六条“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省级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各市、县(市、区)“村村通“工作目标相结合,完成预定目标时给予全额拨付。

2、共同分担原则。

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以“村村通”任务所在市、县(市、区)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和分担工程建设资金。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补助。

3、效率优先原则。

省广电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将对各市、县(市、区)年度“村村通”建设工作进行必要的抽查,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专项资金立项审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省级专项资金的补助(奖励)标准由省财政厅、省广电局另行制定。

第八条“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验收

省级“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省广电局将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将根据各地上报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年度计划项目,在每年初预拨50%的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完成后,经所在市、县(市、区)政府组织验收并经省广电局等部门抽查合格,补足剩余资金。各地所完成的项目,原则上要在每年度末结清资金。采用卫星、无线接收的独立小前端系统等方式建设的项目,经所在市、县(市、区)政府组织验收并经省广电局等有关部门抽查合格,在每年度末拨付补助款(“村村通”工程具体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村村通”工程所需设备、器材和工程施工,进行政府采购和招标。

第九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

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广电局将对各地实施“村村通”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监管,建立项目监督和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不定期检查。各地应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实施,因客观原因,项目计划确需变动的,应按原程序上报批准。要增加“村村通”工作的透明度,大力实施廉洁工程。各级政府要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村村通”年度建设计划项目、预决算资金、完成情况等内容。通过公示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适情追缴当年省补助专项资金。对情形特别严重的,将通报批评或通过媒体进行公布:

1、无特殊原因不能按年度计划完成任务的;

2、虚报项目名称(含行政村、自然村等)、内容(包括公里数、建设方式等),骗取省补助奖励专项资金的;

3、承诺当地配套资金但基本没有到位的;

4、挪用项目资金的;

5、不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办理设备、器材采购的;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7

首先我想说说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肇州县广播电视局隶属于肇州县县委,直接管辖单位是肇州县县委宣传部,肇州县广播电视局下设两个台,肇州电视台和肇州人民广播电台,肇州电视台又分为肇州综合频道和肇州影视文化频道,自办节目每天约四十小时,是大庆市县属传播单位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原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分属于两个单位,现改革为台局合一制,改名为县广播电视局。全局约70人,包括记者,编辑,播音与主持,管理层有局长,台长,办公室主任。很幸运的是,刚刚到肇州电视台就有了一次在县委学习的机会,因为台局刚刚合一,企业化改革还没见成效,台里大量扩招,我也是其中一个,学习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内容。

其实和其他地方的事业单位一样,凡有收入的事业单位,都应积极试行企业化管理,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技术、设备等条件,广开生产门路,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合理组织收入,逐步提高经费的自给水平和收入水平。肇州电视台员工资金除县财政局拨款外,电视台广告所得的各项费用都由广播电视局自行管理。这就涉及到广告费用,各项收费要公平合理的问题,当然是不得随便提高收费标准,乱收乱敛,转嫁负担。也不能任意降低服务质量,不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为了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县委高度重视,为了保证其合理运行,规定各项收费的标准。其实事业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后,单位的性质、任务不变。在保证完成事业计划的前提下,尽力扩大社会需要的服务项目,制定收费标准,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单位财务开支标准仍按有关规定执行。增加的收入和节省的经费补贴,留给单位用于发展事业,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后备基金,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发放职工奖金。对超额完成事业计划和增收节支成绩显著的单位,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职工奖金可略高于一般事业单位。国家拨给单位的正常事业经费和各类定额补贴,我刚刚在网上查询到可从一九八三年起,参照一九八二年预算安排,确定一个基数,一定几年不变,包干使用,节余留用,超支自补。对收大于支较多的单位,主管部门也可适当集中一部分资金,统筹解决本系统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对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单位又无力解决的,经过审查,可由事业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酌情帮助解决。

事业单位试行企业化管理,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地进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要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做到有比较健全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生产经营、财务、物资管理和奖罚等制度;有控制职工定员定额的措施;有比较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帐表;有比较合理的消耗定额;有按年、按季编报的财务收支计划,能正确核算成本和盈亏;使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提高。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是克服经营管理上“吃大锅饭”的弊病,用经济手段办好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经常检查、督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事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本着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本地区、本系统事业单位现有的人、财、物力和技术设备的利用情况,经营管理水平,财务收支状况和增收节支的潜力,进行分类排队,分别提出增收节支和经费自给率的要求,制定分批实施的具体规划。从现在起要搞好一批试点单位,取得经验,逐步展开。要求各有关部门,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年薪制,工资等级分化,基层工资越低,高层工资越高就和保险公司那一样。其实刚刚进行改革中的肇州电视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样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还好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刚刚的倒了一些起色。

接下来我要说说我再广播电视局的一些具体工作,我聘用的岗位是播音员主持人,每天出境十分钟,播报《肇州新闻》,在学校接受过播音课的训练,使得自己对播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刚刚到实习单位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麻烦的事情,比如普通话不标准,本以为我的一级乙等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上镜以后特别明显的发现,自己的调值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自己在播音时的手势,身势语,还有面部表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还好得到老师的帮助与理解,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我不感觉枯燥无味,每天上午记者出稿,传到我们的播音室,我们播音员轮流配音,下午两点左右所有的稿子定稿以后开始录口导与口播,再有我们把所有的稿子,配音,口导,口播传递到编辑室,做最后的制作,我们的工作就是配音,录播,剪片,剪音频,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每天都是一个挑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同事请假,我被广播部调用做了几天的广播,自己的弱点——声音完全的暴露出来了,其实我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练声的,只是自己学习的一点,其实广播要比电视难做得多,因为广播对播音员主持人声音要求太高了,没有画面,只有声音,不能有任何的掩饰。做了几天《今日肇州》和《媒体荟萃》,带我的老师说我提升了很多,我还是有一点点欣慰的,终于得到认可了。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城乡广播影视事业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不懈地狠抓广播影视规划、覆盖、机制、内容、评价等建设,着力改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无差别地享受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市广电局对全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目标和实施方案,确定进度安排和职责分工等。

分级负责。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中,市、县、乡、村四级各司其责,局、台、网三方合理分工。

财政投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网络公司按市场原则承担部分经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抓宣传和节目内容生产,以社会效益为主,因此在其自身进行创收的同时,政府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应给予本级播出机构一定的经费补贴以维护运行。

(三)基本要求

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狠抓三项建设,构建四纵四横网络”的要求,提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质量。

一个中心。指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心,坚持把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缩小城市和农村收听收看广播影视的差别。

两个重点。指突出服务质量和监管手段两个重点,市、县两级播出机构要加大节目内容生产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精品;要做好城市电影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要建立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质量管控评价体系。

三项工程。指狠抓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人人看”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全市每家每户均能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每个村都有广播响,人人都能就近观看电影。

四纵四横网络。指纵贯上下的四项公共服务和承担提供公共服务职责的市县乡村四级构成全域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络。“四纵”即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服务机制的高效运行、服务内容的优质供给、服务监管的全面到位,“四横”即市级、县级、乡级、村级各司其责,“四横”和“四纵”密不可分,互相交织,具体讲“四横”是对“四纵”在不同层面的落实。

二、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到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网络健全、技术先进、内容丰富、管理顺畅、服务优良、运行高效的覆盖全域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体制机制、一流的服务内容、一流的监管手段,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水平,创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模式”。

一流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均衡布局。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共广播系统、电影院的均衡布局。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使全市95%以上的用户都能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公共广播系统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村村响”工程,在村(社区)和50户以上建有公共服务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公共广播系统,作为基层政权重要的宣传工具。电影院的均衡布局是通过实施“人人看”工程,按照规划在全市建设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电影院,城区建立分布合理的大型影院,区(市)县城建设中型电影院,乡镇发展数字影院,村(社区)建立坝坝电影放映点。

一流的体制机制——服务机制高效运行。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理顺局台网关系、上下关系、政事关系、政企关系“四大关系”,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广播影视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优化市县两级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完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建立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流的服务内容——服务内容优质供给。要向全市城乡群众提供优质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分为广播电视节目供给和电影供给。广播电视节目优质供给是要求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节目内容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精品,同时加大对农节目制作力度;乡、村两级要充分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加大对基层的宣传,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法律、经济、农技知识和实用信息等。电影供给分为城市电影和公益电影,城市电影要确保市民能及时就近享受优秀电影;公益电影要在做好国家要求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同时,扩大公益电影放映范围,提高影片质量,将公益电影扩大到社区、学校,要随时对公益影片进行更新。

一流的监管手段——服务监管全面到位。各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监管和科学评价。硬件上要建立覆盖全市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软件上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不但对市级和区(市)县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还对辖区内网络视听节目进行监管。公共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包括节目内容传输监测体系、节目内容质量管控体系、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应急管理控制体系和社会服务管控体系。

三、职责划分

(一)市级职责。市广电局负责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意见的制定,包括市级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网络运营机构具体实施;制定各项监管办法,依据广播影视法规、规章对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运营机构和电影单位实施行政管理和广播影视工作目标考核,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市广电台负责落实具体宣传任务,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市网络公司负责网络覆盖建设,按规定传输高质量的节目。市电影公司负责发展电影市场,放映公益电影。

(二)县级职责。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制定,根据全市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负责本地“户户通”、“村村响”、“人人看”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督促、指导,负责本地广播影视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指导本地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负责组织广播影视节目创优工作。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落实具体宣传任务,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县级网络公司负责本地网络覆盖建设、维护和管理,按规定传输高质量的节目。县级电影公司负责发展电影市场,放映公益电影。

(三)乡级广播电视站工作职责。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负责乡镇广播影视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导村级广播工作,负责村(社区)广播室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乡镇广播影视的宣传、管理、监督,承担乡镇广播影视设备设施的维护,负责广播影视统计等信息上报工作,协助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四)村级广播电视室工作职责。负责广播室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及村级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严格宣传纪律,保证收转好中央、省、市、县以及乡镇广播节目,负责本行政区域广播室的安全播出工作。

第二部分工作方案

一、抓覆盖,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一)“户户通”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确保全市每家每户都能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无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25%,直播卫星入户率达5%。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负责全市“户户通”工程建设的规划、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市级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及监测、监控、安全播出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户户通”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全面推进“户户通”工作;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市、县有线电视传输机构配合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户户通”工程的规划,并承担光缆干线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3、经费保障。共需资金92049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共同补贴3195万元;市本级财政补贴20602万元;县级财政补贴9761万元;市兴网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同自筹43539万元;接入广播电视信号农户共承担14952万元。

4、进度安排。,总体入户率达37%,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27.5万户,入户率达3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4万户,入户率达2%,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装置10.7万套,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达60%,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32.1万户,入户率达45%,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7.1万户,入户率达10%,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83%,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32.1万户,入户率达6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7.1万户,入户率达18%,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年,总体入户率达100%,新发展光纤有线电视用户21.4万户,入户率达70%,新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9万户,入户率达25%,直播卫星电视入户率达5%。

(二)“村村响”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每个行政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指50户以上建有公共服务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下同)均建设广播系统,建有标准化广播室,实现广播“村村响”。

2、组织实施。公共广播系统建设由市广电局统筹协调,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市兴网公司、乡镇和村协助。

3、经费保障。建立广播电视站每个需经费2万元,316个乡镇(街道)共计732万元;建广播室(含杆线建设)每个需经费6万元,2019个村共计12114万元;建广播室每个需经费1.5万元,140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共计2100万元。以上建设共计需资金14946万元,按照一圈层全由区级财政承担,二圈层由市级财政以奖代补60%,三圈层由市级财政以奖代补70%的原则,市级财政共以奖代补9038万元。

4、进度安排。,本年建成的农民集-

中居住区100%建立广播室,25%的村建立广播室;年,100%的乡镇(街道)建立广播电视站,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立广播室,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30%,50%的村建立广播室;年,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成广播,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70%,70%的村建立广播室;年,本年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0%建成广播,以前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达100%,100%的村建立广播室。

(三)“人人看”工程

1、建设目标。到年,按照规划在全市建设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电影院,城区建立分布合理的大型影院,郊区(市)县城建中型电影院,乡镇发展数字影院,村(社区)建立坝坝电影放映点。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按照市场的原则,引导五城区影院合理分布;郊区(市)县按照公益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全额财政出资或引进资金加财政补助等形式建设县城电影院;乡镇数字影院由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网络公司和乡镇共同实施;村(社区)坝坝电影点建设由村(社区)组织实施。

3、经费保障。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和村(社区)坝坝电影点建设以县财政承担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

4、进度安排。,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5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10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2500个;年,推进县城电影院、乡镇影院建设,建成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达3387个,村(社区)坝坝电影点覆盖率达100%。

二、抓体制,完善服务机制建设

(一)优化管理体制

1、目标任务。到年,理顺市县两级局、台、网关系,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在全市建立管理顺畅、职责明确的广播影视科学管理体制。

2、组织实施。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广电台、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配合,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的要求,优化现有市级管理体制。由县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公司、电影公司配合,市广电局督查考核,优化县级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成委办〔〕37号文件精神,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3、进度安排。,对市、县管理体制摸底调研,完成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挂牌,明确管理职能,确定管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年,理顺并完善市级局、台、网的分工,明确局对台、网的指导和各自的职责范围;年,理顺并完善县级局、台、网的分工,明确局对台、网的指导和各自的职责范围;年,建立起有序、高效、协调的良性运转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4、经费保障。县级财政按辖区人口1元/人·年的标准拨付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管理专项经费。

(二)完善服务机制

1、目标任务。到年,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系统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保证和促进全市广电系统优质高效运行。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牵头,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市广电台、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协助。

3、进度安排。,对人才培养机制、系统考核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进行调研;年,制订《市广播电视局人才培训服务规划》、《市广播电视局系统考核办法》、《市广播电视局经费保障服务意见》;年,对前期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试行,征求意见,形成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年,进一步完善广播影视服务机制。

(三)建立事业产业发展机制

1、目标任务。一是确立广播影视发展规划的引领地位。制定行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行业各板块的发展计划;制定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二是发挥文化事业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建立事业产业扶持项目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和主办,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市广电台、市兴网公司、市网络公司、市电影公司协助。

3、经费保障。方案制订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开展考察调研,完成《广播电视发展策略研究》;年,启动全市广播影视“十二五”规划工作,完善文化事业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建立事业产业扶持项目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年,完成全市广播影视“十二五”规划,完成部分专项发展计划,建立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年,完成事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抓内容,完善服务内容建设

(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水平

1、目标任务:到年,每家每户均收看到40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到10套以上广播节目。

2、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实现此目标。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兴网公司主办。

3、进度安排:,收看到40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到10套以上广播节目的用户达37%;年,达60%;年,达73%;年,达100%。

(二)广播电视自制节目

1、目标任务:到年,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定位准确,节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群众乐意听,愿意看。其中,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到10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主办,市兴网公司协助。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对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给予补贴,县级财政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制作播出给予补贴。另外,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对农节目适当补贴。

4、进度安排。——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9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2小时/天;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95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年,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100小时/天,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办节目达3小时/天。

(三)农村广播

1、目标任务:到年,每村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2小时以上。

2、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村村响”工程,实现此目标。

3、经费保障:农村广播运行管理所需经费在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管理专项经费中落实。

4、进度安排:——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1小时;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1.5小时;年,每天通过农村广播系统开展农技、资讯和政策宣传达2小时。

(四)公益电影放映

1、目标任务。到年,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4000场。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制定目标,市电影公司具体实施。

3、经费保障。国家和省级财政按100元/场、市级财政按20元/场并争取县级财政按10元/场对农村公益电影予以补贴,市级财政按400元/场对学校和社区电影予以补贴。

4、进度安排。,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1000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3000场;年,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学校、社区电影达到4000场。

(五)广播电视服务效率

1、目标任务:到年,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电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技术服务人员,同时在全域建立便捷的缴费网络。到年,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40分钟,办结时间<24小时或1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2%。那一世

2、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由市广电局牵头,市兴网公司、市网络公司主办。

3、进度安排:——年,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电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技术服务人员,初步建立便捷的缴费网络,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60分钟,办结时间<48小时或2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3%;年——年,在全域建立完善便捷的缴费网络,广播电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40分钟,办结时间<24小时或1个工作日,广播电视服务投诉率<2%。

四、抓评价,完善服务监控体系建设

(一)节目内容播出传输监测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覆盖全市、种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领先、全国一流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在建立市级、县级、“村村通”等广播电视监测子系统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建设;年,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系统硬件建设,扩展舆情系统功能模块,形成广播电视安全(质量)、内容(广告)、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测每周、每月报告和每季通报制度,并定期形成市级电视新闻舆情报告;年,全面提升监测网络智能化水平,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智能化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基于音视频自动检索技术的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二期),进一步形成全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舆情分析报告制度;年,适时建设针对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务的监测子系统,形成规范、成熟、高效的监测结果报告机制。

(二)节目内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控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制定《市广播电视对农节目评价标准》、《市广播电视节目阅评标准》、《市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办法》;年,制定《市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励办法》、《市广播电视内容(广告)监测测评办法》和《市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监测测评办法》;年,制定《市广播电视节目社会评价办法》、《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登记备案制度》;年,依托广播电视内容(广告)监测测评办法、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监测测评办法等监测测评办法,构建《市广播电视监测测评评价体系》。

(三)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涵盖节目制作、播出、传输、无线发射环节的广播电视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

(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统筹。

4、进度安排。,建立有线电视设计、工程建设、验收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对全市有线电视建设的指导,把有线电视建设设计审核、工程验收纳入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年,制定《无线发射台(站)播出技术管理办法》,对广播电视台(站)安全播出进行有效的考评和管理;制定《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质量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统一全市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确保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质量。年,组织制定《市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考评办法》,形成完善的广播电视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四)播出安全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完善的广播电视播出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各区(市)县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实施。

3、经费保障。市级财政支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自筹。

4、进度安排。,建成全市“村村通”发射台应急管理系统。年,建成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调研、编制《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规划方案》;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建成重要部位、重点环节广播电视应急保障系统。——年,依据《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规划方案》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建成完善的全市广播电视播出应急管理控制体系。

(五)社会服务管理控制体系

1、目标任务。到年,建成广播电视社会服务控制体系。

2、组织实施。市广电局组织实施。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9

一、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动态

*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

20*年8月,国家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原国务院总理朱鎔基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

20*年12月25日,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7项主要工作,第一项就是抓好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建设开始以较明晰的政府行为方式确定下来。

20*年上半年,分别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对各部委领导和司局级领导举办两次“电子政务”科技讲座。

20*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发展基调。会上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年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20*]17号),进一步明确了近期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1个平台(政府的内外网统一平台)、4个基础信息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12个业务系统(办公业务、宏观经济、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财工程、金融监管、金审工程、金盾工程、社会保障、金质工程、金农工程、金水工程)。

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全面起步,一些地区、部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青岛、南海、我省的邯郸、秦皇岛等市和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工程有关的部委等。

以上情况说明,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正在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

二、XX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从近期对我市党政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我市党政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市委、人大、政协和政府系统的25个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其中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政局、统计局、公安局、审计局、人事局、教育局、农业局、地震局、水务局11个部门与省实现了联网;大多数部门接入政府公众信息网或直接接入了因特网;党政系统拥有计算机终端共计1500多台,主要网络和服务器设备共计180台左右;由此看出我市党政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

2、网络应用正在逐步普及推广。我市财政局、劳动局、统计局、人事局、科技局、规划局、交通局、水务局、档案局有9个部门利用网络建立了专业应用系统,如:养老保险和医保系统、规划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系统、职考系统、防汛指挥系统等;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和招商网、人事信息网、行风评议、315网等10多个部门网站。

3、各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要求迫切。在调查中看出,各部门对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十分迫切,特别提出要尽快建立联接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有19个部门提出了明年新上项目计划,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与政府联网和网站建设等方面,如政府办公室的政府内网工程、财政局的金财工程、审计局的金审工程、劳动局的金保工程、发改委的宏观经济系统、人事局的人才网建设等。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与省里相应机构存在错位,与市委、市政府等设置的信息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加上反复调整,而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

目前我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劳动局、公安局、物价局、开放办、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等11个市直部门设有专门的信息科室或事业机构,其中大部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是借调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计人数不足30人。

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发展、重复投资。从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看,基本上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及业务特点规划、设计、建设的,没有统一规划标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无序发展,网络彼此不能互联,线路不能共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全市规范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仅以各部门与省和县(市)区联网为例,现有10家市直部门单独实现了与省联网,10条线路的通讯费用每年共计约60万元,如果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集中租用两条上联线路,将节约60%以上的通讯费用,集中租用到各县(市)区的下联线路,将节约70%以上的下联通讯费用。

3、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应用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建好的各部门局域网数量不少,但只有少数单位开发使用了网上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有一半以上只是用于简单的上网浏览,实现了初级的信息传递、公文处理等功能,有个别单位甚至连这些基本功能也实现不了。我市政府网站和各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大多数也只有静态功能,缺乏和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更谈不上网上开展服务的问题,公众和企业需要的、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是缺乏,应用网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为公众和企业服务水平的效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4、电子政务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思路不清。有一些部门对不能结合本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如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项目、视频会议项目,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建视频会议系统,也没有必要每个单位都开发一套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这些项目完全可以统一规划开发,在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共享实现。另外,对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多少、如何运行等情况思路不清,提出的资金需求有的不切实际。

四、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发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本市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搞好分工协作。

2、实行信息工程项目审核、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议设立全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信息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按照规划和建设进程列入预算,将这部分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我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市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同时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政府资金的有效运用。

3、加快我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施。按照省20*---20*电子政务规划要求,确定"邢台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构建联接全市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推广网上应用系统,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

在统一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内部信息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数据库,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上网,逐步建成为企业和公众服务"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窗口。

电视台财务工作计划篇10

一、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组织各公益性文化机构相关考核工作。

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督促检查,负责经费的审批、划拨等工作。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已建、综合文化站补充配备4台电脑,1套音箱,2个电视机,1台投影仪;以农家书屋工程为载体,重点打造3个特色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共计178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电脑、音箱等设备;新建4个公共电子阅报屏建设,48个社区书屋更新补充书籍;镇综合文化站特色文化广场建设,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建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2、推进县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2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2个村级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76个行政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181个行政村运维工程;建设150个农村电视“户户通”工程,1554个农村电视户户通运行维护工程(含县电视台运行维护费30万元)。

三、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文化服务机构下乡常态机制,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建立并实施群众文体辅导员进社区(农村)、包片辅导制度,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30场(次)以上,乡镇文体辅导员每月一次深入乡(镇)、社区和农村开展培训、辅导、调研,购买优秀的电影片源20个,举办大型群众展演活动8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次。举办乡镇基层文化骨干培训2次,培训人次140人次,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艺术活动2次以上。

四、严格资金管理

财政资金支付依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拨款。各建设单位对专项资金实行分账明细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依照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文化和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给予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