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18:06:49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

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我院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提前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预约诊疗率及复诊预约率均为100%。

2、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就诊病种排序(内科)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专门开展针对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的检验小组。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住。

3、将院外术前检查、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今年,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医院感染检查各10次,通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考试、“三基”培训及考核、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处方点评等活动,使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治疗好转率、出院病人临床路径比例、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设备检查准确率大大提高,急诊平均留观时间、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现患率稳步降低,并早已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院互认平台。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不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使医院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药事服务。

医院现有专职药师人数14人,每月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每名医师进行处方点评:有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同时医院还开展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和处方、病例质量点评工作,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新台阶。

六、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xxxx),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xxxx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七、存在的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目前无自助查询服务。

2、门诊缴费渠道单一,门诊一站式服务尚待完善。

3、与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却未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开展日间手术。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添置自助查询、挂号、缴费设备,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

2、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3、立即召开相关科室会议,讨论研究日间手术的病种及流程,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对照《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信息表》(医疗机构),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计划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门诊导诊;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门诊导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就诊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45.5±4.5)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6.3±4.2)岁,男性24例,女性26例。所有患者同意此次调查的相关事项并且精神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评价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门诊导诊护士的服务态度、仪表举止、专业知识、沟通技巧、解疑能力、预检分诊等,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填写[1]。

1.3调查方法 收集患者填写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有效问卷率95.74%,观察组有效问卷率95.98%。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对护士仪表举止满意的患者有41例,不满意的有9例;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的患者有43例,不满意的有7例;对护士预检分诊满意的患者有40例,不满意的有10例;对护士解疑能力满意的患者有39例,不满意的有11例;对护士沟通技巧满意的患者有48例,不满意的有2例;对护士专业知识满意的患者有45例,不满意的有5例;对护士健康宣教满意的患者有42例,不满意的有8例。

对照组对护士仪表举止满意的患者有35例,不满意的有15例;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的患者有38例,不满意的有12例;对护士预检分诊满意的患者有32例,不满意的有18例;对护士解疑能力满意的患者有31例,不满意的有19例;对护士沟通技巧满意的患者有40例,不满意的有10例;对护士专业知识满意的患者有36例,不满意的有14例;对护士健康宣教满意的患者有34例,不满意的有16例。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在各个方面都比对照组高,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

3讨论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而导诊的护士是患者踏进医院进行治疗前最先接触的义务人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患者对这个医院的满意度。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相比于医生,和护理工作者接触的更频繁、更密切、更直接,护理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还关系到患者对医院服务和医疗行业的印象。因此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医院的服务,为患者送去帮助,送去关爱,送去方便,送去温暖,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准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按照程序进行治疗,同时接受患者、大众、社会媒体的监督,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不断进步[2]。

门诊导诊的护士代表了医院的形象,代表了整个医院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等,护士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具备高度的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主动去关爱患者,让患者在承受治疗痛苦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份不一样的温暖[3]。

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工作者由于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大方的举止,满足了患者的视觉需求,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赞赏,增加了职业的荣誉感。通过开展成效显著的优质护理服务,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效果,将优质护理的内涵真正落实到护理实践中去,并且经常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不断提升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计划,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升了医院的形象,据最近的调查显示,门诊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为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7):772-773.

[2]于力萍,万素英.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3,6(2):42-43.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岗位管理;门诊护理;管理工作

门诊为医院的的一个主要部门,其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水平直接体现了整个医院的水平以及质量。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对医院门诊护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岗位管理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有效途径[1]。本文结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实际情况,分析岗位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 岗位管理的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岗位管理,是指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而设定的岗位,根据员工的任职资格聘用其为上岗人员,之后根据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测评,并发放薪酬这一系列的管理[2]。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医疗机构为更好发展自身,必须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发展。针对旧体制下存在的岗位分工不明,机构繁复、人浮于事、责权不清等问题,改进岗位管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实施有效的岗位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质量、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获得优势。

2 岗位管理设置前对本院的门诊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采取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根据本院于2009年7月~ 2012年12月专家日志资料,对门诊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涉及到门诊科室包括28个临床科室,专家门诊科室分布较为分散,其中诊室30个,护理人员为26名。

护理岗位按照科室进行划分,普遍存在职责不明,奖金分配不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等情况。护士长工作主要是对突发性事件进行集中处理,护士服务质量水平的管理,并未对专家门诊护理服务进行有效管理。

当前本院的专家门诊工作不断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院于2011年6月对门诊部门的护理岗位进行明确划分,给予每个诊室1名责任护理人员,且相应增加护理人员,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奖惩分配制度,完善具体考核,明确权利与责任,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3 门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以及岗位管理实施方法

3.1 门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

3.1.1 岗位设置的原则 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将岗位划分为普通岗位以及管理岗位。同时在岗位设置时,应以优化人力资源的原则。

3.1.2 岗位设置的基本流程 ①成立岗位设置小组,选取由专家门诊负责人、护理专家、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明确岗位设置的任务以及目标,明确了解当前部门的现状。②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员工对岗位设置的意见;③先对专家门诊的区域以及服务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岗位设置的名称、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应聘人员的基本条件。④设立岗位小组评选会,进行评判并确定准确的岗位设置。⑤将岗位设置的方案进行公示,明确岗位职责。

3.2 加强护理岗位培训工作

3.2.1 建立一个护理岗位培训的理论框架 将相关的护理岗位所需具体的临床技能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基础技能培训、临床岗位核心能力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学能力以及特殊问题的处理培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重视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尽量满足临床护理发展。在进行护理岗位培训时,将岗位的素质、职责、规范以及标准融入到培训框架中。

3.2.2 培训组织形式以及时间期限 一般护理人员可共同接受医院的集体培训,其他课程采用“滚动式”教学,让资历不同的护理人员自由选择适合的课程,并在较大科室进行多方面培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应在重症科室、急诊科室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临床实践学习。一般护理人员也可适当参加高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带动医护人员的整体发展。针对一些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也可按照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达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时间一般建议不同级别接受一年2期或3期,同时给予患者一个月理论学习结合2个月实践学习。

3.2.3 评价培训效果以及晋升 制定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并对临床技能进行量化评价。在进行量化测评的基础上,同时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并有专家小组共同参与,给予有效意见。

3.3 实施门诊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效果以及分析优势与不足

3.3.1 设置岗位以及岗位管理的成效 本院自实施岗位设置以及岗位管理之后,本院门诊量明显上升,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医疗质量满意度明显上升,护患纠纷明显减少。

3.3.2 优势 ①通过实施岗位设置以及岗位管理,明确医护人员具体职责,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消除之前工作中存在的平均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②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增强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便于落实管理制度。③有利于带动优秀护理人员之间的良性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

3.3.3 不足岗位意识发展初期受到一系列挑战,初期护理人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波动。部门负责人员有必要针对护理人员的情绪问题进行安抚教育。

4 总结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更好发展,有必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有利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疗质量,充分调动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意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原则,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提高医院门诊的医疗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彭晓蓉.人性化管理在门诊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3):547.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平战结合; 门急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发病率开始下降;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更加频繁,新发传染病和突发传染病仍随时可能在全球大流行。因此,建立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队伍和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很有必要。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大流行,2004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因运而生。

1 平战结合的门急诊建设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9.02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为2004年一号工程,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环境、高水准的硬软件设备为战时应对上海市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坚强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没有突发传染病的时期,如何利用好这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部门。平时要充分利用好医院的设备,人才技术资源,在传染病病源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要开展多学科的医疗技术服务。以传染病专科门诊为特色,做精做细专科,突出传染病专科特长。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综合实力,作大作强综合。这样才能留住人才,锻炼医护人员队伍,使传染病医院建设能可持续发展。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事关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大批量伤病员来院就诊时.医院接触伤病员最早的部门就是门急诊,因此,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后勤保障快速救治通道和管理体系时.加强门急诊的应急管理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后勤保障任务的关键一环。我院门急诊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专门成立了应急指挥协调中心、综合救治专家指导组.构建了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立体救治体系。对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职工熟悉平时的门急诊流程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疫情医院将立即停止或减少对非传染病患者的收治腾出专门病区应对突发事件。例如2009年突发H1N1疫情时,迅速调整门急诊流程,来自全市的H1N1患者可迅速通过急救绿色通道进入专科病房。

3 特殊门诊(区)管理

我院按照不同病种化分呼吸道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艾滋病门诊、肝病特色门诊,有明确的清洁、半污染、污染三区域划分和合理的人流、物流通道。实行首诊负责制;健全、完整的患者登记、统计报告、传报制度。

对发热、结核、肠道、艾滋病患者诊治做到五不出门(区),接诊做到患者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对救护车送我院已确诊的甲级传染病患者走绿色通道直接进病区减少污染机会。

4 肝病特色门诊

肝病特色门诊为我院的特色。设在门诊核心区域。派出医院医德医风端正、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医师出诊。随着大专科的发展,逐渐形成多个特色综合门诊,如中西医结合肝病、孕妇肝病、小儿肝病、肝胆外科等,发展专病特色门诊。专病特色门诊管理要做到“三定一优”,即固定出诊时间,固定诊室,固定出诊人员,保证优质服务。为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搭建了一个窗口和平台。

5 非感染综合门诊

常态时期,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病源较少,为了培训锻炼医护人员有精湛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设置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五官科、中医科、保健科为员工及非传染病患者在有隔离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提供服务,临床服务设置和仪器设备为专用,避免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方便医院员工及周边社区居民就诊。

6 优化服务流程

门急诊既是其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又是其诊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更是衡量其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预约门诊服务是解决目前患者对就医“三常一短”现象的较好措施之一,目前我院采取的预约服务方式为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管理公司预约平台、接诊医生直接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门诊分诊台有专人护师负责预约信息的处理,通知约诊专家预约门诊量,使专家有充足的工作准备,预约的患者均能得到满意的诊治,专家如有坐诊时间的变更分诊台护师随时告知预约患者,给患者重新选择的机会,节省了患者时间,减少了门诊候诊区人员拥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合理配置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努力构建集平战功能于一体.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门急诊服务流程。为战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服务居民创造平台。相关科室随时做好防范工作,既要加强自我保护,也要使就诊患者相对隔离,并确保传染病患者及时收入院,专病专治,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我院门诊服务流程设计在充分满足平时患者就诊需求的情况下.在门诊大厅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诊绿色通道,楼前广场场地宽阔,交通便利。车辆进出各病区道路通畅,当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大批量伤病员及时送来我院直接转入各病区。加强平战结合门急诊管理,在扩大非传染病源的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总之,从维护传染病医院门诊急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义,石平,易学明,等.平战结合的门急诊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5): 23-24.

[2]吕占秀,周先志,张伟平,赵春惠主编 现代传染病医院管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5-19.

[3]苏义,刘俊麟,王媛,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门诊模式构想[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 74—76.

[4]万文,陈英耀,陈敏生,等.我院现行门急诊服务流程的情景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6): 34-36.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5

一、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我院将正式启动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我院已制定本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一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争取在明年的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二.抓紧推动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继续做好医院管理年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年活动,认真贯彻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和县卫生主管部门关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及院务公开制度,优化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公开医疗信息,坚持首诊负责制,加强医患沟通,推行温馨服务下科室建设。强化基础医疗护理质量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及引进人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医疗风险,杜绝医疗事故,切实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三、在进一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中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针对已经明确的中医药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县医保部门协调和督导检查,促进医保制度中关于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争取将医院中药制剂全部纳入报销范围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使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使适应中医药门诊服务特色优势更加显著,积极协调推动门诊统筹工作。

四、积极开展和使用基本药物

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合理使用中成药。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主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中医医院评审制度并组织实施。

2.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制定加强中医护理工作计划,继续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水平。

3.继续加强科室内涵建设。贯彻落实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进一步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继续开展中医、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系统培训,是系统培训率达到100%。

4.继续加强中医药师管理。进一步推进《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要制剂管理的意见》、《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落实,积极使用小包装重要饮片。

六、坚持“两医”协作管理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积极管理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效控制全县城乡居民医疗总费用和降低诊疗费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到201X年底使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实现“六降六升一规范”,即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住院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合理用药合格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诊疗人次、医保报销比例、患者满意度上升;诊疗行为更趋规范。使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幅比例、住院率、非医保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转院率控制在前三年的平均水平。使我院的医疗费用增长水平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医疗报销比例逐步提升,完成自治区卫生厅和我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控制指标。

七.制定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目标,加强医院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科建设,加大在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完成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

八.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严格遵守《贺兰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条款和《基本用药目录》,认真按照贺兰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细则办事,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把服务落到实处,为参保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医保服务。

九、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医院定期对门诊、产房、病房、供应室等重点环节进行监测,感染率、漏报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每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进行季度考核,使合格率为95%以上。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6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门急诊患者满意度变化。方法 分别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应用自行设计的《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该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1年前后来院患者各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门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态度、技术操作、疾病宣教、分诊咨询、就诊流程、就诊环境和总体评价方面的满意程度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门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http://

关键词 优质护理;满意度;门急诊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149-02

[作者简介] 丁思悦(1967,6-),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门诊部主任,研究方向:从事临床护理与门诊护理管理研究,邮箱:kagu726@hotmail.com。

郭丽华(1969,6-),女,辽宁大连人,本科,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工作。

门急诊做为医院的窗口单位,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及医院声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精神[1],各门急诊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针对门急诊患者具有诊治时间短、 流动量大、对医院环境和就医流程陌生的特点,深化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门急诊13个,门急诊护士95人,平均年龄为(37.0±9.3)岁,学历为中专7名,大专64名,本科24名;职称为护士11名,护师37名,主管护师45名,副主任护师2名;职务为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

1.2 优质护理的实施措施

1.2.1 动员准备,营造优质护理创建氛围 ①召开门急诊护士长动员会 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行培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初期,首先统一了思想认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病人为中心, 围绕患者开展工作[2],明确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目标。②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门急诊各护理单元通过小讲座、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礼仪培训,规范护士的仪表、着装、行为、语言沟通要求。③公示服务项目及标准 门急诊各护理单元根据自身特点及患者需求,制定出本科室的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在醒目位置公示,自觉接受患者的监督。

1.2.2 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营造和谐温馨的就诊环境 该院现处于改扩建期间,门急诊服务空间相对狭小,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及等候时间,创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培养“ 患者无错”意识,不管是医生、收费、药局等哪一个环节出错,均由护士电话沟通联系,减少患者往返次数;简化就医流程,合理分流患者,在门诊各楼层实行挂号、收费一体服务;合理布局,中心采血室与门诊化验室相邻,并备有化验单自助打印机;提供专家出诊一览表、免费预约门诊服务;大厅醒目处悬挂就诊流程图、门诊各个楼层布局图;在门急诊一楼大厅设有导诊台,每层设有导诊护士,室外增设流动导诊护士,主动询问,做好检诊、分诊工作;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专科简介,专家特长介绍;候诊厅备有饮水机、一次性水杯、平车、轮椅等设施。

1.2.3 实行门急诊无缝衔接的急救管理模式,提供安全有效地医疗护理服务 由于在门诊就医的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急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来诊病人安全就诊,首先健全制度,配备设施,明确责任,划分了门诊各楼层抢救分担区,每个门诊备有抢救车、心内诊室还备有吸氧装置、除颤仪等。其次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定期行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培训和考核。重视日常管理:各诊室每天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加强候诊区巡视,密切观察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等,以确保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的及时救治。

1.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 由于门急诊涉及面广,疾病多样化,因此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在候诊、诊治、注射、换药、输液、抢救等服务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健康教育。输液采血中心悬挂输液采血流程展板,在处置过程中主动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作用,介绍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为输液患者发放疾病宣传册等。各门诊还设有图文并茂的健康资讯专栏、宣传图画,随时可取阅的健康教育手册等。

1.2.5 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多项便民服务 各门急诊设立了报刊阅读栏、“爱心服务便民箱”、患者遗失物品箱;放射线门诊结合院情,对病房患者开展了预约检查服务,即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又缓解了门诊拥挤的状况;为应对寒冬,防止输注的液体过凉,配液中心为配送的液体遮盖棉被;输液中心主动为患者提供应用热水;急诊室为防止在运送患者途中输液解冻而制作的输液保护罩等举措收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1.3 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分为7项,分别以满意(6~10分)、基本满意(3~5分)、不满意(0~3分),3项表示患者对该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患者服务部专职人员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前1个月及开展1年后1个月进行随机调查(2011年6月,2012年7月),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2次调查过程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410份,回收410份。调查表回收后由研究者进行筛选,剔除无效结果(超过20%题项未回答)10份,有效率97.5%。统计结果由双人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卡方检验对调查表各分项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该院就诊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操作、疾病宣教、分诊咨询、就诊流程、就诊环境及总体评价7个项目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中可见,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7个项目方面的满意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与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满意度提高了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医院质量、安全、服务以及环境的综合评价[3]。由表中可见,在实施优质护理活动前除技术操作外,其它项目均存在不满意。分析原因个别护理人员思想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健康宣教重视不够,需要进行强化动员和学习,提高认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初期,首先统一了思想认识,树立护理服务质量最主要由患者评价的理念[4]。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诊疗期间存在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方便、关爱、实惠,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5]。通过培训学习,定期对服务知识进行考核,强化了创优理念,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意识。护理人员的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在工作态度、技术操作、分诊咨询、健康宣教等方面能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对诊室、候诊室病人加强病情观察,使患者从预检、候诊到就诊的每一环节,无不感受安全、舒适、温馨的护理服务。从表中还反映出流程、环境等因素也是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该院现处于改扩建期间,门急诊环境非常拥挤,在布局、功能上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有些服务配套设施未跟上,不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患者的需求。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营造和谐温馨的就诊环境、建立“绿色生命通道”、深化门急诊优质服务内涵等一系列措施,对危重患者实行了全程陪诊、检查、护送入院,及时处理各种病情的突变情况,成功抢救了3例在就诊、检查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大大降低了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医疗安全风险,患者对就诊流程及环境等方面满意度明显提升。

综上,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门诊其他部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人为本服务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护理传递给病人的[6]。通过开展优质护理,真正做到用服务内涵带动措施的落实,用服务措施带动护理质量的提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和模式,才能适应患者不断提升和变化的需求,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http://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

[2]左晓艳,丁洪琼.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减少呼叫铃声之举措[J].护理学杂志,2010,23(25):l0-11.

[3]刘桂瑛,覃建芹,邹宗祺,等.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170-172.

[4]刘威,鲍勇.患者信任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6(26):4.

[5]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24(10):2702.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方法、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65-02

前言

随着医院急诊室的工作量不断扩大,急诊室的护理服务流程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的需求,急症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例如在区域功能方面的划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比较低,操作技能欠缺完善等等。在本文中探讨了如何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以及优化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急诊观察区域以及输液区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2人,其中有主管护师6人,护师有3人,护士有13人;本科学历以上的有5人,大专学历的有12人,中专学历的有5人。根据统计急诊观察区域平均每天接收的患者有235人左右,门诊输液区平均每天输液的病患者有100左右。

2、研究方法

(1)准备工作:

通过急诊观察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后确定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流程的方法,采取的评价标准是患者的满意度、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病人的投诉率等,统计对象选择在每天上午十点后登记的前2例病人,对患者从登记到开始接受护理服务的时间作为患者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抽选统计对象的时间段有两个,一个是当年的1月-6月,另一个是7月-12月,在这两个时间段抽取的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00人与260人。在每个月的10号、20号以及30号通过调查表来统计病患者的满意程度,每次发放调查表的数量为10份,在两个时间段所发放的调查表一共有360份,回收率100%。在调查表中,涉及到了急诊观察室的服务态度、流程、技术、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失误发生、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2)优化急诊观察室的功能划分与布局。

目前的急诊观察室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功能出现混淆;护理环境比较嘈杂、秩序出现混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以下的措施来解决:首先,把急诊观察区域和急诊输液区域在布局方面进行清楚的划分,分开对患者进行接诊,以免两者出现混乱;其二,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应当在安排班次的时候分开进行排班;第三,每个不同的区域应当在各自区域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第四,在每个入口以及通道都摆放好明确的指示牌,在急诊室通道的墙上可以布置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画以及摆设绿色植物;最后可以为患者准备一些便民的措施,例如电视、饮水机、一次性杯子等等。

(3)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排班模式。

首先,改变传统排班模式,从急诊观察室每天接收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上班班次。对中班、夜班以及节假日的班次增加工作人员,确保每个班次都有2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护理,并且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在休息时间内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为突发事件做支援。然后,以护理人员各自的工作能力与经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安排分组,以此达到护理小组优缺点互补的护理模式,并且从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出发考虑,培养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4)优化输液流程。

首先应当对登记以及收药流程进行优化。在排队方式上,应当改变原本的急诊输液患者与观察区域的患者共同排队的方式,应当分开为急诊输液患者排成一队,急诊观察区域患者排成一队,采取双通道排队的模式。对于负责登记的办公人员应当安排办公班的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的人员,而总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辅助的人员。负责急诊观察区域登记的是办公班的护理人员,负责门诊输液患者登记的是总务的护理人员。其二,优化配药以及输液的流程。在急诊室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负责一半的观察床位,每个班次每个小组需要有两名护理人员,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配药,并且核对好输液袋上的信息;另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病人,包括对患者进行输液、加药以及巡视观察等方面的工作。

3、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

二、研究的结果

1、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观察室病人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患者的满意程度:

优化措施实施前: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5-4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27min,病人的满意率为75%;

优化措施实施后: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3-2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10min,病人的满意率为95%。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2、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室病患者的投诉次数:

优化措施实施前: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5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0次;

优化措施实施后: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0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次。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的优化之后,改变了优化措施实施之前的问题,营造了整洁有序温馨的急诊室护理环境,缓解了急诊室病人的焦虑情绪,加强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的全程性以及有效性,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等候输液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急诊室优化护理流程措施的实施为医院的管理创新带来了一种新方式。该种新方式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以及其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帅丽,李寒梅,江锦平. 优化输液流程及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上海医药. 2011(03)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8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1

  20xx年是积极上进的一年,也是评审三级医院的一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神经内科将严格遵守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医护人员质量,以安全,优质,高效的全层服务,打造一流品牌人性化的临床科室。现将工作计划列表如下:

  — 、继续强化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

  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意识,从医疗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上,防范医疗风险。加大科室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每月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加强无菌观念,护士长等人做好监督工作。

  二、继续提高神经内科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素质

  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科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定期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医护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医疗质量提高。

  三、坚持业务学习每周1次,每月在科室内举办医护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计划派出1-2名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提高全科医疗水平。做好医疗文件书写,杜绝医疗差错出现。

  四、继续抓好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疗质量及服务意识的提高,关键在于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必须有赖于经常性的、规范性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八个“不准”,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五、继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在神经介入方面争取更好的成绩,提高神经介入诊治水平,建立初步的康复治疗体系,增加康复治疗项目,促进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提升。

  六、加强学科科研建设,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提高省级论文、部级的数量与质量。

  以上是20xx年神内一科的主要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全体神内一科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全面的配合,同心协力的完成工作,在所有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再创辉煌!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2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我们将在20__年继续加强自身的医疗质量及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有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认真贯彻落实十四项核心制度。医护人员首先要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医疗质量,重点加强医患沟通和主任查房的规范落实;认真落实科室各项讨论制度,不拘泥于形式,要通过讨论真正解决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难点,并总结经验教训。

  3.进一步提高病案书写质量。主治医师要每天检查住院医师书写的病历,对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主任医师要每周抽查运行病历,对于病历书写从理论层面给予指导。

  4.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评改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

  5.强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并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学术会议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临床经验,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杂志,提升知识层次,拓展科研思维,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发表相关医学论文。

  新生儿科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科室,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使我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3

  一、医疗方面

  为了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成立医疗质量督察小组: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医技等小组,负责规范、督察全院临床、门诊、医技等科室任何与医疗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二、临床科室

  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__省病历书写规范》(20__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__市医院__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须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 班本等项目记录。

  三、门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__省病历书写规范》(__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范文大全

  四、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具体待定。

  五、科研工作

  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1—2个科研课题,并为此创造条件而努力。

  2、与上级医院联系,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专业、项目,如:各科尚未开设的专业,高压氧仓的设置、体检中心等。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门诊;导医; 培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R 6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33-01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 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 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 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 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 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 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 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 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 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 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2.6.4 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 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 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 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 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 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 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 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 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 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 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 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 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5.3 导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若能在培训中选择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临床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能人尽其才,调动导医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5.4 建立导医培训示教室,示教室应配置电脑(电脑能进行预约、查询、审核、维护等操作)、示教床、模拟病员、轮椅车、桌子、椅子、茶杯、针线盒等便民设备以便于训练或带教练习使用。

门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0

1.1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及管理,包括就医咨询、就医指导、讲解注意事项、解答问题、记录护理过程、护理考核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危机管理策略,具体实施如下:(1)危机前管理: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树立危机意识,学习危机管理理论,正确认识护理危机的发生与发展,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危机。(2)统计门诊最常见的危机事件,针对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经过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共同讨论后,制定严密的危机防御计划,包括如何发现潜在危机因素、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如何与家属沟通,监督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面对危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3)完善、优化就诊的流程。科学设定就诊模式,推行人性化护理,设置特殊就诊通道,专供老、弱、残及时就诊,对于无陪护的行动不便病人给予陪送挂号、缴费、就诊。(4)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设立了投诉接待室,专门负责处理危机事件。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事件时,及时、有效的解决策略不但能将事情化小,妥善解决与病患之间的纠纷,而且还可削减公众对医院的不良印象,维护医院的荣誉。因此,本研究中,投诉接待室面对危机的发生,能够迅速掌握有关资料,找到原因后积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表现出积极、诚实、真诚的一面,尽量化解危机。(5)严格按照护理章程实施护理操作。进一步完善、细化管理条例,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章程,坚持“三查八对”的原则[2],尽量降低差错率。(6)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记录,因为护理记录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护理人员在观察、护理后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以防出现护理纠纷时因护理记录空缺或者不完整而无据可依。

1.2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标准主要观察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护理纠纷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护理危机事件的数据主要取自护理部的护理记录。护理满意度主要通过发放本院自制的问卷,统计有效问卷而得出。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护理考核成绩是针对护理人员的调查。护理部自行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由各科护士长对科室的护士进行随机考核,并评分,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3数据处理方法本组全部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纠纷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和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护理考核评分比较观察组研究期间的护理考核得分为(93.66±8.16)分,对照组为(80.28±6.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65,P<0.05)。

3讨论

近几年,人们就医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门诊作为医院日常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接诊具有随机性、可控性低、诊疗时间短等特点。门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充分,较易出现护理纠纷。此外,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在护理患者中不注意言行举止,或护理操作不细心,引起病人反感,也容易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危机管理,能帮助护理和管理人员形成危机防御意识,将危机处理技巧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之中,这对预防危机、缓解危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危机管理概念最早在国际政治及外交等领域提出,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应急性和预防性”三大优势,加之医疗行业存在较高医护纠纷的现实,因而将危机管理引入门诊护理当中,用以解决一些护理危机事件。

护理危机管理注重管理者的参与及策略。管理者需要在危机发生前便要考虑各种潜在的不利因素,做好防御计划。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做法是:危机处理前开展相应的危机处理培训课程,让护理人员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处理技巧;针对常发的危机事件,事前制定周密的危机处理计划,包括追查危机原因、解决问题的沟通机制、处理技巧等,使危机和平解决的几率增加;为了降低接诊的投诉率,特别为老、弱、残等人员开辟特殊通道,推行人性化的护理策略;研究期间,还专门设立了处理危机事件的投诉接待室,结果使潜在的投诉事件大大减少。除此之外,危机管理策略中还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章程进行操作,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保存护理依据,以防发生护理纠纷,自己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