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9 03:51:00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五官科;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82-0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制定好的用图表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地照顾,使临床治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住院日,提高质量的管理方法[1]。我科将CNP运于五官科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l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院五官科住院的患者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介于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9±11.75),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病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在住院期间无固定时间限制、无计划、随机灵活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五官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五官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1.3 制定CNP表 健康教育①入院时:入院介绍、饮食指导、安全指导、检查指导、用药指导探视制度,手术教育指导。②手术前:心理指导,手术前物品准备,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术前指导。③手术时:心理疏导,讲解手术过程中各期的注意要点和配合技巧及手术时心电监护、禁食、去枕平卧的作用及重要性,护理术后出血的观察和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做好饮食指导。④手术后:均衡营养饮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术后恢复[2]。⑤出院指导:示范手术部位护理,患者及家属掌握要领,术后一周复查,切口渗血、恢复不好及时就诊。⑥出院后:l周内电话随访切口恢复情况等。

1.4 按照CNP表实施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做好入院宣教并发放临床健康教育表,讲述CNP的有关内容。按照CNP的内容观察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健康教育程度效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CNP,为患者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

1.5 评价方法 出院前对每例患者进行评价。①健康教育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知识问卷进行测试,采用百分制,得分在80分以上视为健康教育达标。②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进行统汁,90%以上满意视为合格。

1.6 统计学方法 部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手术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并发症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五官科健康教育是一项人性化的、有目标、有标准、系统而有具体、灵活而又有延续的教育活动,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要掌握好现代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学好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社会、哲学等人文科学[3]。正确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增强卫生意识,强化卫生保健技能,纠正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治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与提高对医护的满意度,从而也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4]。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杨小娅.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

[2] 殷研芹.五官健康教育,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340.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不安全因素; 护理质量

我科统计2009年全年,护理工作中共发生了下列几种典型的不安全因素。我科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分析,查明其中原因既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技术因素有关,也与患者因素有关。因此我科究其原因制定了改进方法和便民措施,全方位防范任何不安全因素,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1 五官科不安全因素

1.1 护士自身素质因素 遇到患者询问病情,考虑问题不全面、态度生硬。

解决措施[1]:加强护理知识学习,每月进行考核,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认识,集中护士的注意力;加强对新进科护士的护理岗前培训,筛选高素质护师带教;改进全科操作评比制度,采取互评的方法指出护士之间现存的问题;采用末位淘汰制度时刻激励全科护士。

1.2 护士护理技能因素[2] 未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或使用不当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导致出现医疗差错。

解决措施:加强护理技能训练,严格考核制度,提高护理操作的熟练度,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各种仪器及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必须达到每名护士都能正确使用;注重提高护士责任心,能够在临床中识别和及时处理仪器使用的常见问题。

1.3 科室管理制度因素 个别护士存在错误认识、思想麻痹,不正确看待护理工作。

解决措施: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安全制度,奖优罚劣;正视治疗和护理的每个环节,时时刻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对待患者热情、周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4 科室环境因素[3] 指示牌目标不明确;地面光滑、楼道存有障碍物等。

解决措施:正确评估患者需求,想患者所想;重新划分科室区域,明确各项指示牌,安排专人指引患者,地面铺设盲道和地标,整理楼道环境布局,加强室内照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讲解预防意外的措施,提高患者思想重视度。

1.5 患者因素 特点是患者多,病情急且患病原因多样,而且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致使治疗过程复杂。

解决措施:学习多学科的护理技能,全面补充专业知识;加强护士的应急能力,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急救知识和操作;提高思想重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养成处处为患者着想,尽职尽责,坚持患者第一的服务宗旨。

2 提高护理质量

2.1 加强护理业务学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每位护士树立平等意识、朋友意识、亲人意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答病情、诊断、治疗等有关医护情况,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刺激,解脱其心理上的痛苦;提高五官科护士的素质,令每人都理解护士形象的重要性,是思想、气质反映到语言、行动上的整体形象。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 细致查对医嘱,不能随意简化操作程序。记牢三查七对的各项要领,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严格坚持护理查访制度严密观察病情,主动了解患者的主诉、不适、苦恼和日常生活不便之处以及处理其他问题。

2.3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岗位服务意识。改变护士以往只完成硬件工作便安心无事地坐在护士站,造成不能时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的现状;改变护士与患者沟通少,造成的护患关系不和而影响护理质量的现状;进一步强调护士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克服年龄、经验、性格、履责划分等因素。

2.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强调五官科的安全管理意义,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服务措施到位;强调护士思想认识要到位,意识到这项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会经常面临危险,避免发生职业伤害;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利,力争用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杠杆。新阶段要求每名护士都能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锻炼敏锐的观察力,防范不安全因素在先,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脏、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创造“精致艺术的艺术家”。

参 考 文 献

[1] 江帆.把满腔热情献给患者. 中国中医药报,2002.

[2] 李庆梅.新形势下五官科护理管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4(22):113114.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及时妥善安置伤病残退役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士兵退役安置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或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军官、文职干部和中级以上士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的初级士官、义务兵和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有军队军务、干部、营房部门和地方政府优抚安置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伤病残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

 

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坚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二章 安置方式

 

第五条 军官、文职干部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作退休安置。

 

伤病残军官、文职干部退休安置,按照职务任免权限审批。

 

第六条 士官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作退休安置。

 

伤病残士官退休安置,由军区级单位军务部门审批。

 

第七条 初级士官患精神病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义务兵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由国家供养终身;被评定为五级、六级残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置。

 

士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符合退休条件,自愿放弃退休安置的,可以选择由国家供养终身。

 

第三章 安置计划

 

第八条 伤病残军人批准退休后,翌年审定安置去向,纳入军队退休干部、士官安置计划,单独列项。

 

伤病残军人退休安置去向审定,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审定安置去向时,部队除提供伤病残退休军人符合安置去向审定条件的材料外,应当提供《军人残疾等级评定审批表》或《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士官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

 

第九条 伤病残退休军人移交政府安置工作,纳入年度军队退休干部安置交接工作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条 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义务兵,以及因患精神病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的初级士官和义务兵年度安置计划,由总参谋部和民政部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分别下达。

 

符合上述条件的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年度安置计划,由总政治部汇总后,纳入残疾士兵年度安置计划。交接工作由干部部门会同优抚安置机构实施。

 

第十一条 残疾军人退役移交政府安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残疾抚恤关系转移手续,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标准发给残疾抚恤金。

 

第四章 安置补助

 

第十二条 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政府安置时,由军队根据本人伤病残情况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具体补助标准和办法由总参谋部军务部、总政治部干部部、总后勤部财务部另行规定。

 

第十三条 接收一级至四级残疾和患重症精神病退役军人的优抚医院,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用于增加床位、医疗设备及房屋维修等支出。

 

第五章 住房保障

 

第十四条 伤病残退休军人住房保障,纳入军队退休干部住房保障计划,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自理住房的方式,优先落实安置住房。

 

第十五条 伤病残退休军人基本住房补贴不足10万元的按10万元计发。本人基本住房补贴数额高于10万元的,按照个人住房补贴实际数额计发。安置地在高房价地区的,按照军队规定给予地区住房补贴。

 

第十六条 伤病残退休军人住房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根据年度安置计划人数列入年度军队人员住房补贴预算统一安排。住房补贴兑现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分散供养的一级至四级残疾的退役初级士官和义务兵的购(建)房经费保障标准,按照安置地县(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没有经济适用住房的按照普通商品房价格)和60平方米建筑面积确定,中央财政按照规定标准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其中,初级士官按照有关规定领取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与中央财政补助之和不足购(建)房经费标准的,由地方财政按购(建)房标准补齐。

 

第六章 医疗保障

 

第十八条 伤病残退休军人移交政府安置后的医疗保障,比照安置地国家机关退休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享受同职级退休公务员医疗待遇。对规定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较多的,由安置管理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其中一级至级六级残疾退休军人由安置地民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残疾军人医疗补助。

 

第十九条 一级至六级残疾初级士官、义务兵的医疗保障,按照国家有关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大伤病残退役军人医疗保障经费投入力度,在分配资金时向接收安置任务重、财政困难的地区倾斜。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军地有关部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认真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在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据党纪、政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给不符合条件的军人办理伤病残退役手续的;

 

(二)未按照年度安置计划及时兑现住房补贴、落实住房,或者未按照规定标准发放有关经费的;

 

(三)以不正当理由拒绝审定安置去向或交接,影响年度安置任务完成的;

 

(四)交接工作中未履职尽责或者收取规定标准外经费,影响交接工作的;

 

(五)伤病残军人有关生活、医疗待遇落实不到位的。

 

第二十三条 伤病残退役军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审定安置去向或者办理移交手续的,由管理单位研究报军级以上单位批准,停止年度定期增加退休费,停发退休生活补贴和地区津贴,取消安置补助费。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军人残疾等级评定工作,按照总参某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管理办法》([2005]后字第2号)执行。

 

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医学鉴定工作,按照总参某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办法》(后发[200817]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总政治部干部部

 

2009年7月15日

 

政策解读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联合颁发了《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军队官兵特别是伤病残军人的关怀厚爱。

 

《规定》的颁发实施,对于安置好照顾好伤病残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部队官兵十分关注。

 

为此,民政部优抚安置局、总参军务部、总政干部部领导就《规定》有关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颁发实施《规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伤病残军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在作战训练、战备执勤、抢险救灾、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等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负伤致残,或积劳成疾丧失工作能力的,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对他们都十分关心和爱护,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他们安置好照顾好。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大量伤病残军人滞留部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部队全面建设。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针对伤病残军人移交安置的实际制定颁发《规定》,对妥善安置伤病残军人,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决伤病残军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改善他们的安置条件,消除他们对移交安置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真正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伤病残军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伤病残军人退役移交安置工作,积极推进移交安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为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提供重要制度保证。 三是有利于减轻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负担,把精力集中到抓好工作,推进部队全面建设上来。 四是有利于增强伤病残军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思想稳定,同时激励部队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献身国防事业,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问:伤病残军人退役有哪几种安置方式?

 

答:伤病残军人根据不同伤病残情况,可分别采取退休、转业、复员、退伍、国家供养等不同的退役安置方式。

 

军官、文职干部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作退休安置。

 

士官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或者因病医疗期满后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作退休安置。

 

初级士官患精神病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义务兵因战、因公、因病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由国家供养终身,国家供养可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被评定为五级至六级残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置。

 

士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符合退休条件,自愿放弃退休安置的,可以选择由国家供养终身。

 

伤病残军官、文职干部退休安置,按照职务任免权限审批;伤病残士官退休安置,由大军区级单位军务部门审批。

 

问:军人伤残等级评定和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病(含精神病)致残,医疗期满后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下同)可以向所在团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提出残疾等级评定申请,师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应当定期、集中组织申请人员进行残情医学鉴定。

 

残情医学鉴定由申请残疾等级评定人员所在的体系医院或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指定医院承担。经残情医学鉴定符合残疾等级评定条件的,报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审批。

 

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患病医疗期满后,本人可以向所在团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申请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团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应当会同司令机关军务部门、政治机关干部部门逐级审核上报,军区级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定期、集中组织医学鉴定。

 

医学鉴定由指定医院,组织专家按照《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结论报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区级单位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审批。

 

问:伤病残军人退休后如何移交政府安置?

 

答:伤病残军人批准退休后的第二年审定安置去向,纳入军队退休干部、士官安置计划,单独列项,及时移交。伤病残退休军人,纳入年度军队退休干部安置交接工作统一组织实施。伤病残初级士官和义务兵年度安置计划,由总参谋部和民政部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分别下达;伤病残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年度安置计划,由总政治部汇总后,纳入残疾士兵年度安置计划,交接工作由干部部门会同优抚安置机构实施。

 

问:伤病残军人退役住房保障是如何规定的?

 

答:伤病残退休军人住房保障,纳入军队退休干部住房保障计划,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自理住房的方式,优先落实安置住房。

 

伤病残退休军官、士官的基本住房补贴不足10万元按10万元计发,本人基本住房补贴数额高于10万元的,按照个人住房补贴实际数额计发。安置在高房价地区的,按照军队规定给予地区住房补贴。

 

分散供养的一级至四级残疾的退役初级士官和义务兵的购(建)房经费保障标准,按照安置地县(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没有经济适用住房的按照普通商品房价格)和60平方米建筑面积确定,中央财政按照规定标准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其中,初级士官按有关规定领取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与中央财政补助之和不足购(建)房经费标准的,由地方财政按购(建)房标准补齐。

 

问:伤病残军人退役移交政府安置后的医疗保障是如何规定的?

 

答:伤病残退休军人移交政府安置后的医疗保障,比照安置地国家机关退休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享受同职级退休公务员医疗待遇。对规定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较多的,由安置管理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其中一级至六级残疾退休军人由安置地民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残疾军人医疗补助。

 

问: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补助费如何发放?

 

答:为体现军委、总部对伤病残军人的深情关怀和特殊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规定从2009年7月3日起,符合《规定》适用范围的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政府安置时,由军队根据本人伤病残情况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

 

补助标准是:被评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等级的,每人一次性补助1.5万元;被评定为五级至六级残疾等级和因病经医学鉴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每人一次性补助0.75万元。这一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

 

问:伤残抚恤金如何发放?

 

答:军人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十级残疾的,因病致残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残疾的,享受抚恤金。服现役的残疾军人抚恤金由所在部队按照规定发给;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抚恤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月发给。目前,抚恤金标准最高的已达到一年2.2万多元。

 

问:护理费的发放对象和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瘫痪、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军队退休干部,经医院证明和组织批准,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根据不同残疾等级和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未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发给。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退出现役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决。移交政府安置的符合享受护理费的伤病残退休干部,护理费执行军队标准,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

 

问:违反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有什么处理办法?

 

答:这次制定了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有五种情形应当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即:违反规定给不符合条件的军人办理伤病残退役手续的;未按照年度安置计划及时兑现住房补贴、落实住房,或者未按照规定标准发放有关经费的;以不正当理由拒绝审定安置去向或交接,影响年度安置任务完成的;交接工作中未履职尽责或者收取规定标准外经费,影响交接工作的;伤病残军人有关生活、医疗待遇落实不到位的。

 

同时还特别规定,伤病残军人退役无正当理由拒绝审定安置去向或办理移交手续的,由管理单位研究报军级以上单位批准,停止年度定期增加退休费,停发退休生活补贴和地区津贴,取消安置补助。

 

问:军地各级应如何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

 

答:贯彻落实好《规定》及相关政策,扎实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是军地安置部门的重要政治责任。军地有关部门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规定,不断推进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高度重视,切实用中央关于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坚持把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作为政府和军队的共同责任,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谋划,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二是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移交。

 

三是要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建立协作长效机制,及时妥善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营造和谐移交的良好氛围。

 

四是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想方设法落实伤病残退役军人的政治、生活、医疗和住房等各项待遇,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没有对患者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器官功能造成损害、缺陷、障碍或者死亡,此外还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1]为确保医院内的护理安全,保障患者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健康。笔者根据我院五官科的护理工作,做出如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病人中,康复患者53例(94.6%),术中感染3例(5.4%),整理并分析患者未康复与护理方面的原因。

2.安全缺陷问题

2.1 对入院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评估不足。对于初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认真查看门诊病历,注意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等。继而根据以上信息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护理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疾病的诱发因素,重点搞好病房环境问题,以免使患者被动接受刺激性气味,从而发生危险。再者,对于喉部占位病变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应注意患者可能会有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从而使其禁忌进食固体团块状食物,避免发生食管或气管阻塞危象。

2.2 术前护理指导存在单一性。对于手术前患者,应在反复强调术前常规准备注意事项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上加以关注,从心理和生理上对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手术的成功,术后的康复都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护理人员要有责任意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应该加以注意。尤其是在五官科内,对器官切除或面部外伤患者应给与心理辅导与减压,避免患者内心恐惧和悲观情绪。

2.3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态度有失严谨。在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护士应热心待患,谨小慎微。如在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正确的步骤,切不可粗心随意。如为患者滴眼药水的过程中,忽视棉球的无菌状态,则可能造成眼部感染。再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外伤创面处理时,应保证棉球的无菌性,一次性用品用后坚决放入污染区,以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处理外伤时,动作力度要掌握得当,不可粗暴,以免患者伤口发生不必要的二次损伤。

2.4 医疗行为有失规范,引发护理安全缺陷。对于医生所下达的医嘱,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检查,如有医疗用药不规范,忽视过敏史,滥用抗生素,医嘱存在药物配伍冲突的情况,护士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提出异议。若护士盲目执行医嘱,定会引发医疗事故。手术病人术前医嘱没有停,术后重复开出医嘱;医嘱中书写的药名、剂量与电脑录入中的不符;如果是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出现剂量上的差错,若护士粗心失察,同样患者会发生危险,引发严重医疗事故。

3.原因分析

3.1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护士在长期所受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形成医疗思维定势,形成机械化工作模式。错误的单纯注重解决病人的身体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对患者人身权利的保护和其他法律问题。其次,护理从业人员年龄机构的低龄化,也使得护理人员出现专业知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护理安全缺陷问题。

3.2 护理人员缺乏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对基础理论知识也掌握不足。五官科不同于内外妇儿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护士对专科知识掌握不足,易出现错误或失误操作,而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也增加了护理难度,导致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更增加了护理工作技术上的风险。

3.3 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求是精神。单纯习惯性盲目地遵从,执行医嘱,没有认真的核对医嘱的准确性与严密性,从而使医疗质量影响了护理质量。医生医嘱常有笔误,现今药品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剂量也都有所要求,药品配伍也有所冲突,药品名称相近者也不计其数,甚至一种药品不止一个药名,医生在百忙之中难免出现差错,如果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盲目执行医嘱,那么一定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4. 讨论

结合分析我院五官科56例患者中未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笔者认为应当重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各个角度上杜绝护理缺陷问题的再度发生,如下阐述几点意见。

4.1 培养安全意识,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加强对护士的安全和风险意识教育,贯彻性地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对典型护理缺陷案例集中探讨。此外,学校等教育机构也应当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把职业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到重点教育计划中来。同时要加强护士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严格把关。我们采取定期专题性讲座,从病人入院起,一切疾病的各个阶段护理问题上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经常进行业务大练兵,借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4.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化“质量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生命”的护理安全理念,严抓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抓好医疗环境交叉感染及无菌化处置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护理缺陷,避免医疗纠纷。

4.3 坚持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两手抓。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二者密不可分,又相互影响。正确的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的根本,正确的护理工作又是医疗工作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持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从整体质量的高度上对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零事故,才能保证医护工作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3):191-192.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5

**年4月15日,省政府召开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现场办公会,讨论通过了滇池环湖截污工程建设和湖滨“四退三还”工作的总体思路,对滇池治理各项措施和工程进展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滇池水污染治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立即行动,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快出成效,经市政府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围绕重点工程建设,不折不扣地推进滇池治理各项工作

(一)认真抓好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和滇池“十一五”规划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以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内容为主,结合滇池流域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滇池流域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编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2006-2010年)(即滇池治理总体方案)。

**年6月10日前完成规划初稿,达到向国家汇报的要求;11月30日前完成规划文本。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

(二)积极推进和落实“十一五”具体实施方案,抓紧开展规划项目前期工作

1.将牛栏江引水工程、环湖截污工程、环湖生态恢复建设等滇池治理的关键性措施和支撑性工程,纳入滇池“十一五”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科学性、操作性、可行性、政策性,做好向家专题汇报“十一五”期间滇池水污染治理的工程实施方案的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2.加快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扎实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为项目尽快动工做好准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省市确定的滇池治理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以争取银行信贷和工作的主动。

**年7月1日前,提出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第三批前期工作经费安排意见,报市政府研究;11月1日前,提出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第四批前期工作经费安排意见。各项目责任单位按月向市发改委、市滇管局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滇管局,各项目责任单位

(三)全力实施好环湖截污工程项目建设

环湖截污是滇池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环湖截污工程是干渠截污、河道截污、片区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四个层次的截污管网系统建设。

1.环湖截污干渠建设

(1)坚持全面闭合的总体目标,按照“长远考虑、百年大计”的规划设计标准,切实加快规划设计和报批工作。

**年5月30日前,完成环湖东路截污工程可研编制及报批,并同步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和项目环评的修编工作,确保截污工作与环湖东路施工同步。

**年6月30日前,完成环湖南路截污工作可研编制工作,同步开展项目环境评价和初步设计工作。

**年12月1日前,完成环湖截污北岸完善工程和西岸完善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规划局

(2)组织对截污干管实施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年5月30日前,至少组织一次有国家层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结果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

(3)今年6月,结合环湖东路建设,动工实施环湖东岸截污干渠建设。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4)今年10月,结合环湖南路建设,动工实施环湖南岸截污干渠建设。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5)今年完成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9公里截污管建设。

责任单位:滇池北岸工程局

2.河道截污建设

(1)今年要全面实施盘龙江综合整治、宝象河截污整治,动工实施7条入湖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29条主要入湖河道整治,实现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彻底截污。

盘龙江综合整治:**年12月31日,完成盘龙江综合治理一年行动计划内容。

宝象河截污整治:**年5月15日前,确定整治方案,8月30日完成有关征地拆迁工作,9月动工建设。

金汁河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年12月31日前完成。

洛龙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12月31日,完成30%工程量,整治河道2.43公里,截污管网5公里。

玉带河-篆塘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6月30日前,完成征地拆迁,7月开工建设,年内完成60%工程量。

新运粮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9月完成征地拆迁,10月开工建设。

老运粮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9月完成征地拆迁,10月开工建设。

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依托西坝路改扩建工程,抓紧开展二环南路-广福路段截污管建设,其以下段于10月完成征地拆迁,年内动工建设。

海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年6月完成征地拆迁,7月动工建设,年内完成50%工程量。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2)进一步完善“河(段)长负责制”,尽快完成市(各县区)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及河段长责任制考核细则(考核管理办法)。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3)启动和完善入湖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建设,采用自动和人工的方式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3.片区截污建设

(1)**主城、呈贡新城、晋城、昆阳—海口、滇池西岸五个片区,分别制定和完善片区排水规划。今年内完成主城地下排水管网普查。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

(2)结合主城提升完善,对城市中心区合流制排水体制分片、分阶段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实施滇池北岸工程,按计划完成草海西岸B段截污管及庄房村污水泵站土建工程、官宝路A段污水干管建设。开工实施村、张官营泵站建设,启动西坝路、盘江东路、金汁河、东二环、环湖东路城区段污水管道建设。今年完成第七、第五污水处理厂改扩建50%基础处理工程及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70%土建工程。上半年启动第一、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消毒)处理装置,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建设。

责任单位:滇司

(3)今年分别完成呈贡捞鱼河、洛龙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总投资的40%、30%。

责任单位:新都公司

(4)结合道路建设、片区改造,开展城市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完善配套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政府,呈贡新城管委会,滇司

(5)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商业集中区等,都要建立起相应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快推进再生水设施建设,今年底,再生水设计总处理能力达到每日451万立方米。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节水办)

(6)滇池流域内的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完善污水集中收集处置设施。

责任单位:三个开发(度假)区,各有关县区政府

4.集镇、村庄截污

在滇池流域内环湖公路以外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污水收集管道及处理设施。**年7月30日前完成前期工作,8月动工实施。

采取分散处理等方式,对滇池流域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建设,到2010年,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和一级保护区外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市环保局

(四)加快环湖公路的建设,为环湖截污提供载体

1.按照环湖公路由三个层次道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环湖交通干线为重点,加快环湖公路建设(环湖景观步行道、环湖交通干道、环湖高速公路系统建设)。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交通局

2.抓好研究论证,统筹考虑建设环湖轻轨。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五)加快环湖生态建设工作

1.还湖、还湿地、还林是滇池治理的关键性举措,是环湖生态的重点。在滇池外海环湖交通路以内,开展退人、退房、退田、退塘“四退”和还湖、还林、还湿地“三还”工作。

(1)“退耕”。**年内,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地区退耕59424亩,全部退出粮、菜、花等农业生产。其中,官渡区14000亩,西山区6000亩,呈贡县12000亩,晋宁县27424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农业局

(2)“退塘”。在有条件的湖岸,拆除防浪堤;**年内,通过租用方式,退鱼塘7576亩,恢复为水面或自然湿地。

责任单位:晋宁县政府

(3)“还湿地”。**年内,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退耕或退塘地区,通过租地的形式,建设生态湿地或恢复自然湿地26128亩。其中,官渡区3882亩,西山区2784亩,呈贡县3595亩,晋宁县15867亩。租地费用由市按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予以补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滇管局、市环保局

(4)“还林”。**年内,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湖滨退耕或退塘地区,通过租地的形式,建设生态林40872亩,因地制宜组织种植生态林、经济林,如核桃、蓝莓等。其中,官渡区10118亩,西山区3216亩,呈贡县8405亩,晋宁县19133亩。租地费用由市按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予以补助。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滇管局、市林业局、

(5)“退房退人”。以县区政府为主,对环湖公路以内59个行政村,约3万人,涉及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年10月1日前,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补偿标准。市有关部门按“搬迁有新居,生活有来源,就业有扶持”的原则,在8月1日前,研究提出指导性政策意见,报市政府研究。

责任单位: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政府,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从**年6月30日起,滇池环湖公路以内和31条河道河堤两侧沿地表外延20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滇池流域范围2920范围内搬迁或者关闭存栏畜10头以上、禽100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由市政府法制办按有关程序尽快予以颁布实施。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嵩明县政府,市农业局、市政府法制办

3.结合草海片区开发,实施草海生态修复,同步恢复建设草海片区生态湿地。

责任单位:西山区政府

4.在滇池流域开展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按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的要求,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推进流池流域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林业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5.对滇池流域面山的采矿、采石、取土点(场)全面关停,对“五采区”进行绿化。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加强滇池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物、工程、保土耕作等措施,小流域单元综合整治和大面积封育防治相结合,治理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年完成水土流失整治20平方公里。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6.加强水源地保护

推进落实全市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加快调整饮用水水源地种植结构,今年松华水源一级保护区取消所有养殖业活动,推广农村能源替代与节能。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确保水源地安全。

责任单位:盘龙区、嵩明县政府

7.提高滇池运行水位,增加蓄水量。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水利局

(六)加速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促进滇池污染治理工作

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统筹考虑和解决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移民搬迁和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机制。

责任单位: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七)抓紧底泥疏浚的相关工作。在有效截流入湖污染物后,底泥疏浚就是改善滇池水质的重要手段。

1.加快实施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2.减少滇池内源污染,加大对滇池底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研究和示范工作。

一是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污泥掺烧发电项目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市经委

二是抓紧开展水环境固体污染物综合处置利用一期工程(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

责任单位:滇司

(八)抓紧开展牛栏江引水工程开工各项准备工作

配合省水利厅,抓紧开展工程动工各有关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工作。今年年底,动工实施牛栏江引水工程。

责任单位:寻甸、嵩明县政府,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移民局

二、采取各项措施,保障滇池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积极争取国开行的信贷支持

1.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要求落实项目贷款各相关审批手续。

责任单位:各项目承担单位

2.市级财政研究,筹措资金或是安排专项资金,按确定的比例,作为滇池保护治理工程项目的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更大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3.滇池治理的前期工作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技术贷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积极向国家和省对口部门进行汇报和联系

明确专人负责滇池治理项目贷款涉及的各项审批手续的推进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优惠政策、资金补助等支持;5月底前,完成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项目,特别是今年要实施的项目的前期相关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大支持。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

(三)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建立和明确滇池治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市作为滇池治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地位,量化和细化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各级各部门在滇池治理中的责任,一年一考核。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呈贡、晋宁、嵩明县政府

2.市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指导,加强监管,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切实履行好滇池治理的责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市农业局、林业局、市水利厅、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设局

(四)建立滇池治理信息公开制度

在**年6月1日前,提出滇池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监督机制,通过公开污染治理信息,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进度等信息,建立健全滇池综合治理公众监督、举报、受理、公示制度与平台,努力推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

(五)创新体制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尽快改变目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状况,加快建立职能清晰、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有效的治污管理体制。

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2.理顺全市排水管理体制,在**年8月1日前提出理顺全市排水管理体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滇司

3.建立并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全市水环境管理工作。在**年8月1日前提出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

4.进一步完善滇池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在稳定财政投入基础上,统筹各项规费,引导社会资金,吸引外来投资,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融资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滇司

5.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推行项目排序和投资效益优先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六)其它有关事项

1.与省民政厅进一步联系对接,开展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阳宗海流域行政区域调整问题,在7月1日前提出调整具体方案,经市政府报省政府研究。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6

一、县情概况

位于省中部,全县国土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3个县直场,人口45万。县城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5万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去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为96.47%,财政资助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优抚对象15582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5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60%,统筹基金使用率78%。农民可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一次报帐率达到95%以上。从近年全县医疗服务情况来看,群众健康需求呈现高增长的态势。

二、医院概况

县中医院位于县城大园北路,占地面积25亩,现有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近9000万元,其中医疗设备约3000万元。全院共有职工312人,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3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共18人),40岁以下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52%。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有急诊科、内科、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肛肠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理疗、疼痛科)等临床一级科室,设置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等医疗辅助科室。拥有西门子螺旋CT、CR、西门子四维彩超、体外震波碎石机、德国弹道碎石机、汽化电切机、德国狼牌腹腔镜等先进设备。多年来,业务收入在全省县级中医院名列前矛,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10年1—12月份诊疗总人次176519人次,同比增长18076人次,其中门急诊量16734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数为9442人次,住院手术病人2210人次;全院业务总收入达4377万元,同比增长38%,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份全年业务收入达5110万元,预计全年业务收入可达6000万元。

三、特色中医院建设情况

根据省卫生厅的布署和安排,结合医院实际,我们开展了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并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神、更新服务观念、完善规章制度”为主题,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工作的发展,多次专题研究中医院的发展工作,拿出黄金地段(原汽车站)用于我院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并通过立项规划,要求把我院的医疗综合大楼建成全县的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标志工程。医院高度重视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由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分成十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有组长和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了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创建工作层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院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医务科组织协调,各工作小组、各科室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集中精力,稳步推进特色中医医院建设工作,营造了全院“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

2、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医院以中医为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年度创建计划,并将规划和计划具体为院、科、个人三级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严格实行奖惩考核。形成了全院上下做中医人、说中医话、干中医事的良好氛围。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中医药卫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结构。

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中医药人才是关键,中医药队伍是前提。我们从配备和充实中医药人员入手,通过人才选拔、引进和培养三驾马车并举的办法,不断优化医院的卫技人员结构。5位院班子成员中有4位班子成员懂中医、讲中医、用中医。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等主要临床职能科室干部和急诊科、内科、骨科、五官科、针灸康复科科主任均选拔中医药专业人员担任。全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临床科室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均达到60%以上。医院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达100%,为实施医院中医医、教、研强院兴院战略,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4、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医院按照中医基本技能的要求,把辨证施治作为临床诊疗技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临床科室常见病治疗的一系列常规和工作路径,各临床科室都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目前,医院配置了中药煎药机、中药熏蒸床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设备20余台,开展了肝病、脾胃病、骨伤等中医诊疗技术30余项,采用针刺、艾灸、敷贴等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62种。全院辨证论治优良率达96%,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达51%,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达65%,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数比达10.1%,门诊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比达30%,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30.5%,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92%,急诊中医证候诊断准确率达98%。

5、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品牌重点专科。

我们按照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大力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创建工程,不断提升医院的专科品牌。制定了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了重点专科常见病、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大力开展重点专科医、教、研活动,定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析中医药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不断优化重点病种的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有3人被省卫生厅选拨为省中青年名中医培养人。五官科被省卫生厅授牌为“省中医五官医疗中心”,骨伤科为“省中医院特色科室”建设科室,针灸康复科正在申报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为我院重点专科。

6、健全中药药事制度,规范中药药事管理。

认真进行了中药房达标创建工作,设置了120m2的中药饮片库房、130m2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室、20m2的中成药库房、20m2的周转库和与医院业务相适应的中药煎药室。实行了中药剂科主任主管中药师任职资格、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主管中药师任职资格、煎药室负责人中药师任职资格。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了中药饮片验收制度、中药处方规范、中药饮片调剂制度、中药煎药操作规范、中药煎药质控程序、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等管理规范,中药处方审核和调剂复核率达100%,每剂重量误差在±5%以内。

7、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实施辨证施护。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文件精神,以《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为指导,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有计划组织实施、督查、整改,积极开展辩证施护工作。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中医特色护理及持续改正等六个方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辩证施护工作中,病区实有床位与在岗护士人数已达1:0.41,各科护士能熟练掌握本科室开展的3个病种以上常见病的中医护理技术常规,2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8、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彰显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医院注重把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贯穿到整个医疗活动中,形成医院中医人誓词,凝炼院训,明确宗旨,树立理念,标志院徽,制作院歌,确立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融入医院环境形象。在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中,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在医院庭院显著位置,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体现医院中医药特色的文化亭。在医院种植了银杏、杜仲等名贵中药材,每颗树都建立了名片,在各病区和门诊部设置了中医知识篇、名医传记篇、医德仁术篇、中药知识篇、养身知识篇等不同专题的中医药文化走廊。

9、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防病治病。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7

宁吉喆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长期任职发改委系统和国务院研究室,还兼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他主编和出版了多本经济学著作。在区域经济规划、投融资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资源环境政策等方面有很深造诣,具有深厚理论功底。

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信息化》和《201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对策》。

曾担任《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概论》、《第三产业分析研究》、《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英汉计划词典》等书副主编;是《地区计划管理》一书的助编。

在国内刊物上数十篇,在国际会议上多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在中部崛起的大盘子里,中原经济区又处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位置上,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010年9月5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宁吉喆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他认为,河南省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战略上提到三化协调发展,不牺牲农业和粮食,这很有特色,也很符合河南的实际情况,这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宁吉喆提出了一个建议,一定要做好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年7月4日,宁吉喆在第12届太平洋国际区域科学协会夏季年会上表示,在区域经济问题上不能完全交给市场,这是大家的共识。他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今后还会结合各地的实际制订一些政策措施。

2012年12月,宁吉喆作为中央宣讲团成员,到全国多个城市和部门宣讲了党的十精神。在宣讲报告中,他深刻阐述了十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十报告的起草过程、每一部分的新亮点、新思想,引起强烈反响。

参与重大战略研究制定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5年期间,宁吉喆便是他的得力助手,几乎陪同参加了所有重大会议和调研考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宁吉喆多次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起草,参加研究过关于发展改革、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业交通等政策制定,是“十二五”规划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曾先后参加研究起草的文件策有:《“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

还参加过起草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届全国人大二、三、四、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西部大开发专家

1999年中央提出要把西部大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1999年10月,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青海主持召开了西部地区“十五”规划工作座谈会。

宁吉喆与西部大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那时起,宁吉喆就参与到西部大开发工作中。作为资深的西部大开发专家,他参与研究起草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宁吉喆在调入西部开发办之后,参与了大量调研工作,曾多次到西部地区实地考察。曾有媒体报道,宁吉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力充沛,他也笑谈自己往往被称为“工作狂”。

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也就是所谓的 “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就是发展东部和西部,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

宁吉喆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他看来,西部资源开发一定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而西部的开发和开放,不仅将使其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接轨,也将拓展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政策扶持,一直被他视为改变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在多个场合提出,他认为,区域经济不能完全交给市场,需要政策扶持。

宁吉喆对“城镇化”亦有独到的看法。2007年,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的宁吉喆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抽人才、抽资金、抽资源,城市把农村的这些发展要素都抽走了,农村还怎么发展?统筹城乡还怎么统筹?”他建言,应让农民工符合条件地转化为市民,参与培训,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国民待遇。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军事立法 阶段 军事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军事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修改和废止军事法律规范的活动。它是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促进和保证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制度需要。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军事立法体系。

一、三十年来我国军事立法回顾

三十余年来,我国军事立法建设经历了一段恢复、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恢复重建阶段(1977年—1989年)。

这一阶段的军事立法处于摸索状态,着眼于“立”,重在恢复。1977年12月,中央军委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条例》、《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草案)》等9个条例和决定,从此拉开了军事立法全面恢复的序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为军事法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国军事立法工作进展加快。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军事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宪法依据。此后,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中国人民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中国人民现役军官服役条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等6件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法律及决定,这些军事法律的制定为部队建设提供了上位法依据。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国务院通过联合或单独制定的方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军事法规,与军事法律形成配套。这些军事法规、规章的制定和颁发,扭转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许多方面"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

(二)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

从1992年起,中央军委开始推行“五年立法规划”,军事立法进入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同时,理论研究的繁荣也牵引着立法的发展。继1990年2月17日北京市军事法学会之后,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于1991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成为第二个旨在组织、协调、推动我国军事法学研究活动的专门性学术团体。它的成立对繁荣我国军事法学,促进军事法制建设的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3年国防法的起草工作启动后,军事法研究会先后于组织召开了1993年12月的“国防法座谈会”和1994年11月“国防法立法学术研讨会”,提出并界定了国防、国防行为,国防资产、国家订货制度等一系列概念,在国防基础理论、国防基本制度、国防基本法立法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制定国防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公布施行,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这部"母法"的诞生,不仅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等军事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也推动了《中国人民司令部条例》、《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后勤条例》、《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等一系列军事法规的问世。 ①1998年7月,我国政府《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向世人宣布: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

(三)创新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为实现军队建设战略目标和有效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这一阶段的军事立法在促进和保障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修订)》、《中国人民军事训练条例(修订)》、《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委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法规的制定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促进了军事斗争各项工作的落实;《征兵工作条例(修订)》、《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中国人民装备采购条例》等法规的制定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形势的要求,有效地保障了军队建设与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人民内务条令(修订)》、《中国人民纪律条令(修订)》、《中国人民队列条令(修订)》、《中国人民监察工作规定》、《中国人民安全工作条例》、《中国人民预防犯罪工作条例》等法规的施行强化了部队的管理,加大了从严治军的力度,确保了军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军事设施保护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修订)》、《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兵安置条例》、《军人保险法》等法规的制定维护了国家军事利益和军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广大官兵的凝聚力。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长期以来未能出台的重点、难点立法项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军队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也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陆续颁发实施,填补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一些重要领域的立法空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军事法律18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军事行政法规99部,中央军委军事法规228部,各军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军事规章300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可见,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军已经“形成了反映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和优良传统的军事法规体系”。③一个以宪法为母法、国防法为龙头、条令条例为主体,涵盖了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兵役制度、国防动员、战备训练、军事勤务、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后勤保障、人民防空、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军费管理、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军人合法权益、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三十年来我国军事立法发展的特点

三十余年来我国军事立法始终维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根本使命,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为出发点,以推进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目标,以保障军人合法权益为价值追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立法。

(一)我国的军事立法以维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根本使命。

党对军的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1997年我国第一部《国防法》将这一原则通过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依照中国共产程进行活动”。这为我军在新时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提供了根本保障,实现了依法治军与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为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军队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法规规章的相继出台,有力地保证了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上坚强有力,永远听党指挥。

(二)我国的军事立法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为出发点。

我国的军事立法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体制编制,使军队的编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战斗力的生成。2002年9月,新的《军军事训练条例》开创了依法治训的新局面,建立和完善军事教育训练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按纲施训,通过平时的教育训练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2006年4月,《司令部条例》明确规范了司令部组织指挥作战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强化了司令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提高部队联合作战的能力和水平;中央军委先后对共同条令进行了多次修改,通过健全军事管理法规,使部队基层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正规有序,不断提高军队的正规化水平,实现管理出战斗力的目标。

(三)我国军事立法以推进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目标。

从汶川抗震救灾到处突维稳,从亚丁湾护航到国庆阅兵、服务世博,我国军队随着使命的扩展承担多样化的军事任务。为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和军队加强军事立法工作,着重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军队履行使命任务,成效明显。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2006年11月颁布的《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使人民和武警部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行动有了行动准则。2007年8月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使人民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有了法律依据。2010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随着我国军队执行涉外军事任务的不断增多,200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200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这些都为我军日后走出国门,与他国军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方面预置了立法平台和参考模式。④

(四)我国军事以保障军人合法权益为价值追求。

军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往往要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毫不犹豫奉献自己的一切。改革开放以来,军事立法不断探索保护军人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和方法,使我国军事立法的人性化关怀程度空前提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军事法制建设"以人为本"的文明与进步。为了能将军人合法权益落到实处,我国在军事立法过程中注重不同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规与地方规章之间的衔接与配套。201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完善了我国的兵役基本制度。与之相配套法《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军委、总部调整军人工资、住房、医疗,对士兵的相关基本待遇作了补充完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退役士兵安置的制度措施,规定国家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休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继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施行后,与之相衔接的《军人保险法》于2012年7月1日施行,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这对完善国家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维护军人权益、激励军心士气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军事立法发展的展望

回顾过去,中国军事立法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种种制约军事立法发展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去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军事立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军事立法的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治军的质量和水平,有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一)加强完善军事立法体制。

随着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颁布,中央军委以及各总部、军兵种、军区的立法权限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军事立法纳入到国家立法框架内。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军事立法权限的规定, 2003年4月中央军委颁布了《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划分了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和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军事规章的权限。但在实践中,我国军事立法体制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从立法权限来看,军事机关的立法权主要包括中央军委单独或与国务院联合的军事立法,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单独或与国务院各部委联合的军事立法。这种体制容易出现立法权限的不明确、冲突或重叠,导致军队与地方、军队内部的立法项目相互冲突、交叉和不衔接,法规体例结构不配套、不协调等失衡现象。从军事立法监督机制的设置和运作来看,虽然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行使监督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的职权,但具体如何监督,目前在我国的立法方面仍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现行的立法体制。一方面,明确不同立法机关的权利和范围,进一步合理划分国家立法与军队立法、军队内部立法的权限;另一方面,具体落实军事立法的执法监督权、法律解释权等相关职能,从体制和职能上的确保军事立法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统筹军事立法规划。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军委先后出台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五个“五年立法规划”,但由于我国军事立法的科学筹划水平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导致规划的立法项目中一些重要的综合性项目因协调难度大而迟迟不能出台;一些法规制度缺乏前瞻性,滞后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一些军事法规规章的内容过于强调军事活动特殊性而与有关法律规定相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完善军事立法规划的编制程序,使立法规划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通过立、改、废并举的方式,对现有军事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整合,促进军事立法工作的协调发展、同步推进,使得军事法律法规既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加强扩大军事立法民主。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20条规定:起草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主要内容直接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应当听取基层单位和官兵代表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研讨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可见,军事立法要遵循民主性原则,对于涉及广大军职人员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尽可能透明、公开,不宜过于强调军事立法的保密性,而使广大官兵不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广开言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征询基层部队和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例如在《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起草和审查过程中,立法部门先后听取了40多个团以上党委机关和120多个基层单位官兵的意见建议,既有效保障了基层"三大民主"建设,又切实保证出台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真正为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队、军人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作者:中国人民空军预警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空军少校,法学硕士)

注释:

①靳桦之.构筑钢铁长城--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建设纪实.报.2007年10月13日 .

②张建田.新中国军事立法的历史发展与阶段划分.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中央13号文件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及公安部领导关于基层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条令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公安消防部队中队建设标准(试行)》,以及支队工作布置为依据,以提高灭火救援战斗力为目的,力争各项工作比2004年在上大台阶,力争通过“161”工程验收。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中队成立全年工作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卢永兴陈程

副组长:廖院斌

成员:各班班长

(二)工作分工

1、政治建设由陈程负责;

2、行政工作和业务训练由卢永兴负责;

3、廖院斌负责协助指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负责协助中队长做好行政管理和各业务训练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中队全年工作领导,组织协调开展中队各项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岗位责任,定期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做到早准备,按时落实,坚决杜绝各种文档漏、补等现象。

三、全年工作思路

(一)思想政治建设

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就不可能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没有一支过硬队伍,就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班子强、队伍硬,消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消防工作的持续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目前中队有干部3人、战士8人,三名正式党员,一名预备党员;三名中队干部中,一名在读本科函授,一名大专毕业,一名大专函授毕业。目前班子团结,凝聚力、向心力强,在此基础上,按照支队党委提出的“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中队领导班子的建设,增强中队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五个意识”不断提高中队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准确把握大局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能力,使之成为率领部队的坚强核心。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以江总书记“五句话”为要求,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纪律,在技术学兵上把好关,选送素质好的战士。在选取士官上,要留得住高素质技术过硬的战士,以多种形式激发队伍的活力,树立队伍正气,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抓好士官队伍的管理,引导第二年兵,使优良传统和作风长存,除掉队伍中不良作风,建立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过硬队伍。

1、党支部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建立和完善的党组织建设,加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确保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按标准、计划、程序发展党员,年内计划上报发展党员2名,培养2至3名积极分子,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务实创新,对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有力,每年组织一次干部述职;对武警委员会、团支部建设指导要有力,使其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组织领导好“双争”活动,做到每季讲评、半年初评、年终总评。

2、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教育和时事政策、法律、职业道德、纪律心理知识等教育。要落实好教育的时间、人员、效果、内容,重点突出,安排科学合理,贴近官兵的思想,要有吸引力、感染力。有条件的组织官兵到市内政治思想教育基地现场参观学习,通过教育使官兵政治坚定,思想道德纯。

3、经常性思想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经常性分析官兵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开展好群众性谈心活动,每周必须保证跟战士谈心两次,做好心理疏导和个别人员思想转化工作,及时有效地做好执勤战斗和业务训练中的思想工作。干部熟知士兵的基本情况,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骨干队伍。

4、宣传文化工作

开展文化学习和岗位成才活动,完善俱乐部的建设,文体活动要经常,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每月体育有比赛。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网络和新闻媒介宣传部队的建设成果和好人好事,积极配合大队深入辖区单位、社区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坚持做好消防站的对外宣传。充分发挥消防站的功能,抓好消防宣传,让广大群众掌握消防基本知识,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常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素质。

5、双拥共建工作

尊重地方政府、热爱人民群众,遵守国家法规、民族宗教政策和社会公德。积极开展拥政爱民和共建活动,年内建立两个双拥共建单位。二月份开展“学雷锋爱民月”活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要与共建、友邻单位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教育官兵搞好友邻关系,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群众为亲人,进一步密切警民鱼水情。

(二)执勤战斗和业务训练

1、进一步抓好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整体素质和部队战斗力

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中队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做到人人练兵,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注重实效,力戒脱离实际,力戒只有少数人参训。通过大练兵,使广大消防官兵熟悉掌握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切实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

2、抓好战备工作的落实

建立建全战备值班、交接班、战备教育、等级战备、战备检查等制度,严格按照《执勤战斗条令》实施部队执勤备战和灭火、社会抢险救援战斗行动。

3、做好“六熟悉”资料卡和灭火作战计预案

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六熟悉”资料卡和灭火作战计预案,并全微机管理。2005年底前,全队官兵进一步要熟练掌握对辖区道路、水源、重点单位“六熟悉”,中队要完成对辖区内消火栓的检修保养,对重点单位的灭火预案做出必要的修改,每个重点单位演练全年不少于2次。

4、抓好全队官兵的业务理论学习、业务技能训练、体能训练等工作

做到业务训练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参训率不低于85%,训练成绩合格率达到100%,力争优秀率达到70%。通过练兵,干部要掌握灭火救援的基本理论,具备初级指挥能力,取得资格证;士兵要掌握分管器材性能,会操作使用;干部、班长要达到“四会”教练员要求,中队、班组合训练贴近实战。

5、完善各种战训档案建设和基础资料的收集

建立健全接处警记录、战备检查、中队人员训练档案、灭火抢险救援记录,以及业务训练、执勤备战、灭火救援档案,统一归档,专人负责。

(三)行政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官兵行为

坚持抓好经常性管理工作,行政例会和日常管理制度要落实到位,“八本表、一表、一册”及时准确填写,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正规;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管理要严格,严格规范官兵的行为;官兵对条令条例的内容要熟悉,警容严整、举止文明、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杜绝违反“五条禁令”,“十五个严禁”和其他违纪的现象发生。

2、加强兵员管理,密切官兵关系

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广西公安消防部队士官量化考核评定实施细则》、《广西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细则》、《南宁市消防支队干部、士官目标管理评分标准》等有关规定。密切官兵关系,干部坚持“五”同、“七到位”,严格执行尊干爱兵“双六条”规定。

3、做好安全防事故和预防行政责任事故工作

年初做好计划,制定管理制度,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做好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定期分析预测安全事故形势苗头;开好安全分析例会,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检查整改及时,出现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

(四)后勤保障

1、加强器材装备的使用管理

建立完善器材装备档案,落实制度,按技术要求存放,维护保养好装备,开展爱护装备管理教育。干部要熟悉装备基本性能,数质、质量等情况和日常管理要求,执勤人员对分管装备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设立车管员和装备保管员。

2、分利用各种资金,按照《公安部消防部队基层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完善中队的硬件建设

目前中队的营房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并建有娱乐室、电视室、卫生室、图书室、荣誉室、器材室、会议室。但图书阅览室、荣誉室还没有达到要求,娱乐室的娱乐器材不全,干部公寓楼、招待室、卫生室、理发室、组合训练室、对外开放站均未建立。训练机械上,中队还需建立训练塔、独木桥、射水靶、板障、室内组合健身器材。装备建设上,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等,中队要充分利用支队经费,积极配合大队向地方政府汇报等方式来解决。

3、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活动

年内,按照支队领导指示精神,在营区空闲地上开辟菜地种两蔬菜,养4—6头猪,培养、激励、发扬全体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绿化营区,美化营区环境 在2004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营区绿化力度,营区内所有空地全部中上花草树木,优化营区花草树木品种,争创花园式单位。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院中办班;医教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官科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3-0052-02

五官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良好的临床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专业角色和临床思维的形成,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1]。因此,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推行“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现将近年来该模式在五官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通过医教结合,产学研一体,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校2012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2人)和对照组(50人)。

1.2方法

实验组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进入医院进行专业课程学习,采用“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具体教学实施如下:(1)师资:医生与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由医生授课;(2)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床旁教学与邀请典型案例患者进课堂方式,增强理论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3)增加课间见习和志愿者服务: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内容后,利用课余时间到五官科病房进行课间见习,并由医生结合病房患者特点讲授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同时学生可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到病房为患者服务。对照组在本校以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实践课均在校内五官科实训室完成。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比较,了解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学生对五官科学教学的满意度及整改意见。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2.3%的学生对“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表示认同,其中对教学改革表示满意的占40.8%,25.7%的学生认为个别医生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5.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2.2两组学生五官科学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成绩低于对照组,但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综合成绩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见表1)。

3讨论

3.1“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教学效果

本研究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将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综合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而理论成绩则低于对照组,综合成绩相当,无显著性差异。可见“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提高,学生满意度较高。但由于临床医生日常诊疗工作繁忙,投入教学工作的精力有限,加之大部分临床医生缺乏教学经验,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2],学生反映部分临床医生讲课时重点不突出、难点讲解得不透彻。

3.2“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的优势

五官科学属临床二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眼、耳、鼻、咽、喉等器官位置深在、结构精细,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学生很难建立直观印象,教学难度较大[3]。“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常见病、多发病遴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课间见习、课间实习增加对五官科疾病的认识以及动态了解所学五官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临床思维;再者,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见习、实习,熟练掌握五官科检查方法和常用操作技术;最后,学生生活在医院,通过志愿者服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增多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3“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的困境

“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的主要参与者是医护人员,其参与度往往受诸多条件限制。比如,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二级医院的医生一般无教师资格证;临床诊疗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备课、上课及课后辅导。总之,“院中办班,医教结合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五官科学教学中的推行,特别是在技能操作方面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与医院还需不断探索。学校可以在医院为医生进行教学理念及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医院也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对年终评优、职称晋升条件等进行调整,将临床教学作为一项考核的硬性指标,以此来提高医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邓安春,杨桦,陈立颖,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95-797.

[2]韦雪艳.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院校合作实践教学模式问题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