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09:59:55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1

一、出台背景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二、出台目的

通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全面掌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办证现状,形成实时掌握的工作台账和工期计划表,完善地籍测绘数据,有序推进我市易地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切实保障搬迁户的合法权益,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制定依据

《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5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勇于担当,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应补尽补。政策不允许的,按照《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将本工作方案及政府承诺(本方案附件)作为不动产登记依据,先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2.严格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通知》要求,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不得向搬迁群众收取不动产测绘、登记等费用。

(三)总体目标

在6月30号以前全面完成2505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建立工作台账(三月底前全面完成),完成摸排工作,按套建立工作台账。

2.完善地籍数据,对未开展权籍调查的,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开展权籍调查。

3.建立倒排工期计划表,由各镇建立辖区内倒排工期计划表并按周报送进度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4.集中登记办证(4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攻坚阶段,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手续不齐的,可凭借本方案和承诺书(本方案附件)先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再补手续。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点论述、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履行行业部门职责,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驻村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1.开展住房安全大排查。成立排查工作小组,按照“以人查房”、“以房查人”的原则,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人口”,逐乡镇村户排查住房安全情况,确保应改未改户全部纳入2020年改造计划。

2.实施住房安全鉴定。根据扶贫、民政、残联提供的“四类人口”名册,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逐乡镇村户进行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各乡镇按照鉴定报告对评定为C级、D级的危房户动员申报改造指标。

3.落实反馈问题整改。对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巡视巡察、督导调研、审计评估以及成效考评反馈的问题,坚持对号入座,举一反三,协调各乡镇逐一排查整改,确保5月末前存在问题全部清零。

4.加快危房改造进度。针对排查鉴定出的C、D级危房存量,及时向省级申报改造计划,制定改造方案。省计划下达后,第一时间落实指标任务,开展建筑工匠培训,督促各乡镇抓紧组织开工,确保5月底前全部竣工并完成验收。

(二)全力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驻村干部认真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六个精准”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4项基本职责。

2.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对不适合驻村的干部及时申请县委组织部和扶贫办作出调整,重新选派人员。督促驻村干部严格执行《县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落实食宿在村、考勤请假、工作报告等管理制度。强化驻村工作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定期工作调度,夯实帮扶责任。

3.坚持精准施策。教育引导驻村干部切实发挥帮扶作用,做到精准掌握村情、精准掌握扶贫政策,精准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充分利用本部门资源和优势,主动协调其它行业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业务领导为副组长,业务科室负责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住建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直接抓,全面夯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3

一、帮扶村扶贫户和帮扶干部基本情况

结对帮扶干部共58名,帮扶联系村4个,分别为铅厂镇XX村、XX村、XX社区及延伸村XX乡XX村。经工作队前期摸排及核查,确定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共121户,其中扶贫开发户50户,纯低保户65户,五保户6户,总人口247人;

(一)XX村:共4户10人,其中:低保户4户10人。结对帮扶干部2名。

(二)XX村:共44户97人,其中:低保户27户,5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户15户,44人。结对帮扶干部11名。

(三)XX社区:共45户86人,其中:低保户29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14户42人。结对帮扶干部17名。

(四)XX村:共28户54人,其中:低保户5户1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21户41人。结对帮扶干部28名。

二、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确保2015—2018年帮扶村减少贫困人口121户247人,实现扶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二)扶持方式。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确保每户都有干部帮扶,做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责任到人。采取“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具体重点做好“五帮扶加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1.帮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野生刺葡萄、油茶、乡村旅游、笋竹、脐橙等特色产业。结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政策,协调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

2.帮扶就业创业。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或农村实用技术。

3.帮扶完善保障。协调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帮扶改善条件。围绕“安全房”、“放心水”、“畅通路”等工程,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生产生活条件。

5.帮扶提升后劲。帮扶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6.实行“一村一套”帮扶措施。制定驻村2015—2018年精准扶贫脱贫计划表(见附件),每年按30%速度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

三、措施政策

2015年各帮扶联系村具体措施计划如下: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种植产业,并建立刺葡萄产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5-2018年规划发展刺葡萄基地规模200亩,2015年新发展刺葡萄60亩。

2.继续发展脐橙产业,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的种植发展脐橙产业。

(二)技能培训。结合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邀请上级技术人员到村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结合远程教育,播放种植技术视频,加强技能培训。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计划2015年新建黄沙垇组、竹山下组自来水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通组公路。计划2015年硬化长河坝组通组公路1300米,解决该组行路难问题。

3.农田水利。计划2015年完善全村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巩固脐橙产业。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理事会,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建10亩避虫网及脐橙假植苗基地。

2.发展刺葡萄种植。依托邓弟波刺葡萄基地,计划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刺葡萄50亩,同时实现25人就业。

3.发展蔬菜种植。依托清水塘蔬菜基地,引导脐橙产业转型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计划2015年发展订单农业100亩。

4.发展生猪养殖业。依托松山牧业年发展养殖户3户,计划年出栏生猪300头,同时实现15人就业。

(二)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培训300余人次,让闲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安全饮水。计划新建一处水源地,铺设主管网3000米,全面解决全村333户12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满足5个落村企业用水需求,壮大该村企业,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

2.完善水利设施。对全村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加固,解决农户旱期农业用水问题。同时重点实施李坑、岩背组小农田水利项目;

3.新建文化设施。以楼下社区为依托,计划新增1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小型文化广场。

XX社区

(一)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全村发展刺葡萄20亩,农户4户;

2.加强现有脐橙园的管理,严控黄龙病的发生,巩固老果园,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脐橙20亩,农户3户;

3.利用XX社区区位、生态优势,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计划发展农家乐2户;

4.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计划发展麻羊养殖1户,规模30头以上,发展家禽养殖10户,规模1000羽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级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解决全村264户1000多人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2.完善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桅杆下组水坡1座、田心组水圳100多米;

3.计划架设村部主干道两旁路灯,解决夜间农民行路难问题。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组织扶贫对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村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各种技能;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3.积极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新发展种植10亩、农户3户;

2.巩固脐橙产业。加强现有果业园的管理,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面积10亩,农户1户;

(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计划培训人数50人以上;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2.继续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4

走进平利,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白墙黛瓦徽派建筑民居,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水之间。“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美丽的新家园,让搬迁户的生活也美起来。

坚持科学布局,做到规划精准

5月23日,大贵镇广兴寨村34户贫困户圆了安居梦;5月26日,广佛镇松河村45户贫困户搬进安全又漂亮的新家;6月2日,西河镇段家河村6户低保户喜迁田湾“交钥匙”工程新房……截至目前,平利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共计13166户、34496人按规划陆续迁入新居。

让群众住得开心,精准规划很重要,能有效避免贫困群众从一个穷窝搬到另一个穷窝,从一个险地迁入另一个险地。

平利县坚持从县域发展全局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高度去认识和谋划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划精准促进脱贫。规划按照“四避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靠近(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四达到(达到房产能保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的要求,精心选址,精准编制搬迁规划,做到“三个同步”(扶贫搬迁与脱贫增收同步谋划、搬迁建房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管理服务与民风改善同步推进)。

2016年,平利县优化规划布局,以建设1个5000户、5个1000户、5个500户的大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明确进城3万人、入镇4万人、到中心村2万人的搬迁目标,引导群众向安全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增收可持续的地方聚集,做到以规划指引搬迁,以搬迁引领脱贫。

坚持社会公认,确保对象精准

“我都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分钱没花就住上了新房,做梦都没想到。”5月15日,喜迁水坪村新居的王杨品说。王杨品是经过“户申请、群评议、村初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精准确定的搬迁贫困户,得到了村民的公认。

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守住精准的界线,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这是平利县决策者的共识。

平利按照“户申请、群评议、村初审、镇审核、县审定”的工作程序,共精准识别“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3166户34496人,按照省里提出的2016年政策设计、2017年建设推进、2018年基础配套、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脱贫的“五步走”部署,分类建立台张,实施轮候搬迁。平利县对建档立卡系统中的贫困户逐一对接核实,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优先搬,锁定了1744户3859人的搬迁对象。今年结合贫困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比照扶贫信息系统逐一核实,启动了2070户514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确保了对象精准。

坚持群众满意,力求安置精准

贫困户张清群告诉笔者,自己原来住的地方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搬迁后不仅环境好,而且县上还组织技能培训。培训后在家附近的手套加工厂当工人,月工资1800元左右。

平利县搬迁安置坚持特困户、两灾户、意愿烈户“三优先”原则,一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一边组织搬迁贫困户参观已建成安置区,让他们亲眼去看优美的环境、亲耳去听搬迁户现身说法,亲身去体会搬迁户的美好生活,从而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

能进厂,可种养!平利县尊重搬迁户意愿,采取进城入镇就业、依托园区带动、政府统筹兜底三种安置方式对接全县所有搬迁户,让广大搬迁群众就近能在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工厂就业,实现持久增收,稳固脱贫。

平利县对特困户和五保户,采取“交钥匙工程”和农村敬老院统筹兜底安置,“零自筹”直接拎包入住,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搬尽搬。

坚持对标看齐,执行政策精准

易地扶贫搬迁建的是脱贫房,是安全房,不是小康房。平利县牢记中央政策铁规,坚守“三条”红线,从严把关搬迁对象,控制住房面积和建房成本,确保“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

平利县严把对象精准的界线,按照全省部署,扎实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比照扶贫信息系统,实行照单搬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搬迁对象准而又准。同时严格控制住房面积的标线,按照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米标准,根据家庭人口,合理搭配户型,设计20、40、60、80、120平米的安置房,实行以人定量、以户定建,先定后建,确保每户人均面积不超标、实用够用。

平利还严守搬迁不举债的底线,采取成本上限控制,通过价格听证、搬迁代表与建设企业谈判等多种方式,按照招投标程序,严控建房成本每平米不超过1500元,贫困户每人自筹不超过2500元、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底线,确保搬迁群众少掏钱或不掏钱住进新房。

坚持稳定增收,强化施策精准

长安镇高峰村二组贫困户甘启志,几年前还在为吃喝发愁,自从将自家1.7亩水田和2.5亩山地流转给女娲银峰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公司员工后,月薪24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因产业而脱贫,因产业而致富,在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绞股蓝第一县平利县已成新常态。平利县夯实关键,明确产业扶贫路径,紧扣产业“5个10万”目标(10万亩有机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推行“一村一业一企一园一社”的路子,对接全县137个村特别是7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呈现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能增收”的喜人局面。据统计,平利先后流转土地13.8万亩,投入金融扶贫资金6亿多元,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50家,带动贫困户5020户15000余人。

平利社区的“小工厂”助推“大脱贫”模式,更是名扬全国。被人社部认定为部级充分就业社区的药妇沟,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安置搬迁户550户1724人,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203户396人,先后引进嘉鸿手套厂等4家企业入驻,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50人。兴办社区工厂41家,总部建在园区、车间办在社区,吸纳3000余人,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坚持创新管理,追求服务精准

“青草坪不经常回去,在这挣钱生活,这不是家哪儿还是家?”已是社区楼长兼卫生监督员的胡光意说。56岁的胡光意,3年前就搬进县城集中安置点药妇沟社区,当初别人问她是哪里人,她总习惯说青草坪村,如今再问,她顺嘴答的却是“药妇沟”。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5

一、基本情况

2019年,我继续担任毛朋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目前全村共有贫困户152户540人,已经于年底全部脱贫,其中2014—2015年脱贫26户103人,2016—2017年脱贫82户317人,2018年脱贫41户108人,全村致贫原因主要为缺资金(29.6%)、因病(25.7%),缺劳动力(13.2%)、缺技术(3.3%)、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0.5%)、其他原因(17.7%)。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年度计划实施。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居住条件,确保住上安全住房。既要尽力而为,不降低标准,也要量力而行,不擅自拔高标准。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分类施测,把各项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坚持脱贫质量为先。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力争识别和退出精准度达到全县前列、返贫率将至全县最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要合理确定脱贫时序,不搞层层加码,不赶时间进度、搞冲刺,不搞拖延耽误。大力防范扶贫工作中的资金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等,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抓“农村五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好,推进危房改造。2019年,新政镇毛朋委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项目。毛朋村5户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现在已经完成了危改建设并已经入住;同时协助鉴定部门完成毛朋村90户房子鉴定。

(三)抓乡村特色项目,抓致富产业发展。目前毛朋村委会水田面积1050亩,林地4200亩,水利设施健全,草被植物繁多。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9年以来,结合村民发展产业意愿和需求,加大对毛朋村的生产扶持力度,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四)抓“百镇千村”建设,抓“三清两改一键,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采取标语、宣传栏、组织村民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卫生教育宣传活动。二是认真落实卫生责任制,对垃圾及时清除,做到随到随请,防止苍蝇、蚊虫的滋生,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制度。三是协助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十余次,定期组织各村小组村民开展大扫除活动,并对各村小组检查卫生责任地段进行检查,做到村庄环境整洁,水泥路、宣传栏等地段管理到位,无卫生死角。同时将入村8公里道路的垃圾和杂草全部清理10次以上。四是协助完成村容村貌的验收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农户好吃懒做。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严重;劳动积极性不高。

(二)风俗习惯上问题。当地摆酒席严重,除了黑白喜事,小孩子满月、进新房等都要摆酒席,在危房改造过程中要选什么所谓的“日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危房改造进度。

(三)人居环境虽然加大的整治力度。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农户不理解,不支持,随意乱扔垃圾,不爱护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的情况还是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帮助152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固增收。特别是黄秋葵产业,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的产业覆盖率,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五个一”,即一块林地、一片果园、一块菜地、一群畜禽、一门技术,大力推广今明两年就能见效的种养业和加工制作等增收产业。对贫困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当年达到4000元以上的,每户奖励1000元用于发展生产。确保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经营主体,实施农村低保对象产业扶贫“自强行动计划”,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产业帮扶面达到100%。

创建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推广保亭县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建设经验,引导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市场投资主体共同建设共享农庄,使农民转变为股东、农房转变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为期货、消费者转变为投资者,让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浮动收益和劳务收入,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

(二)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毛朋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学生45户73名,其中学前教育14名、小学35名、初中17名、中职生6名、高中生1名。坚决“不让1人因贫失学辍学”。强化市县政府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辍学报告和动员复学制度,实施“双线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全上学。

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落实好国定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执行我省贫困家庭学生特惠行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前、义务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全资助。

(三)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将152户538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全额补贴。贫困人口经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专项资金“五道防线”报销后,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患25种慢性病得贫困人口门诊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特困人员医疗费用100%报销,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四)实施精神扶贫工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组织志愿者队伍到各村开展“传、帮、带”(传新思想、新政策、新知识等;帮助解决农民问题和困难;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农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志智双扶。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培育“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脱贫光荣”等思想观念,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自立自强”。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实施贫困家庭在学子女“励志教育”行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五)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指导做好相关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果,计划建成1个美丽乡村。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五个一批”(产业培养扶持一批、能力提升就业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工作内容

(一)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目标,制定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工作方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整合资源力量,补齐达标短板,确保如期完成剩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二)加强脱贫监测预警。对脱贫监测户和户边缘户适时开展监测,逐户制定巩固脱贫成果方案,定期分析情况,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帮扶(助)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定期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每月摸排并建立监测台账,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常态化开展发生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户摸底工作,将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对象,将贫困边缘户纳入帮助对象。

(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科学规划道路建设项目,根据退出村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区域对脱贫人口、退出村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

(四)抓好住房安全保障。通过集中培训、集中组织的方式,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住房安全保障突出问题,对存在安全鉴定不准确、危房改造不彻底、住房功能不完善、偏房质量不安全、改造意愿不稳定等问题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五)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全覆盖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用水保障情况,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量、水质是否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对存在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和已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贫困人口又出现饮水困难的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工作。

(六)抓好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加强排查贫困户各类政策落实情况,整合资源力量,及时对标整改。教育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落实省外就读学生资助、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贫困中高学生“雨露计划”等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和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确保县域内住院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持续开展慢病认定,提高慢病政策知晓度,确保县域内慢病门诊个人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完善贫困群众健康档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七)抓好数据质量核实核准。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录入要求,开展部分村数据质量剖析,抓好培训,采取大排查的组织方式和录入方式,全面摸清建档立卡和项目库建设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核实核准整改到位。加强数据统计监测,确系统数据、帮扶手册、明白卡与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四个一致”,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根据中、省安排部署,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参与扶贫项目情况,村级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精准帮扶、资料归档等内容做好普查准备,做到脱贫攻坚过程清楚、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普查过关过硬。

(八)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按照镇村申报需求、部门踏勘规划、会议集中审定程序,统筹安排扶贫道路建设项目。对扶贫道路项目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坚持每月调度,落实主管部门一线指挥督战、实施单位一线主战推进机制,全面加快项目进度,严把项目质量。优化资金拨付和报账流程,健项目评审、竣工验收、财务决算机制,确保年度支出进度达到95%以上。

(九)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抓好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和“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发现问题彻底整改,抓好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巡视巡察督查、审计监察、绩效评价等各级反馈各类问题整改,梳理台账,落实措施,明确时限,逐条验收销号。

(十)严格驻村和结对帮扶管理。加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管理,对能力不能胜任、履职不合格及时调整召回,同时加强干部结对帮扶的动态管理,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确保所有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精准扶贫日常事务。

(二)强化责任落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协调抓,联系领导具体抓,驻村工作队一线抓,帮扶成员结对抓的工作格局。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7

一、基本情况:

大桥村位于大安区牛佛镇西大门,村办公地点设置大桥村二社板牛路,约有70平方米,距自贡市主城区约35公里,距牛佛镇政府1.3公里,属场镇村、双控规划村。大桥村辖区内有公办中学一所(牛佛镇中学),寺庙一座(观音阁),沙石加工企业3个,农机加油站1个,养殖大户3户,全村紧靠太大路、板牛路,主要交通便利。所辖幅员面积约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8亩,林地143亩,现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637户2218人,党员人数45人,建档立卡贫困25户,贫困人78人,低保户35户。全村以传统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家禽饲养为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因残、缺资金、自身动力不足。

二、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自今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针对贫困户帮扶需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村委干部专题研究,制定“一户一策”脱贫实施方案,主要的帮扶举措有生产劳动技能培训,以购代捐、村级公益性岗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低保兜底、小产业帮扶等,多举措采取帮扶措施,对标全力实施精准帮扶,实现本村贫困户达到 “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的脱贫标准,于2018年11月底大桥村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

(一)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8月1日大安区交通运输局召开2018年扶贫道路“大会战”会议。大桥村通村公路大月路将进行将改造提升,对路面进行黑化处理。修建污水处理站,将大大改善生活排污环境。村委办公室进行了软硬件的打造升级,新置办公桌椅,安装了LED显示屏,新增电脑,打印机,安装空调,打造劳动就业平台建设。

(二)住房安全保障

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村委干部通过摸底调查,入户排查,全村6户住房安全不达标的贫困户纳入2018年危房改造工程计划,现已全面落实完成,基本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大桥村2017年实施易地搬迁4户21人。易地搬迁已全面完工,入住率100%,实现旧宅复垦复绿。

(二)义务教育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共计12人,高中阶段2人,职高生1人,小学阶段8人;初中阶段2人。数据显示:大桥村贫困户子女不存在因贫辍学现象,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截止2018年低,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家庭均享受过教育补贴,其中小学人均每学年补助500元,初中每学年补助1250元;职业高中及高中免学费并补贴2000元/年,申请雨露计划1人。

(三)激发内生动力

2018年,全村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4个公益性岗位,提高了贫困户自身脱贫的斗志。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村委干部多次开会专题研究2018年度脱贫收入困难、不达标、临界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制定了对应的以购代捐帮扶措施。2018年大桥村开展以购代捐帮扶共计3户,捐赠羊子3只,鸭苗40只,鸡苗10只,贫困户每户收入增加约1200元。通过劳动就平台建设介绍务工10人次。通过农民夜校培训种养殖技术感恩教育30场次。

(四)作风建设及问题整改

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第一书记及村委干部多次组织对大安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印发<大安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大脱贫领发〔2018〕1号)文件进行学习,对文件中明确10个方面的治理重点,进行自我体检,形成作风建设问题台账。对每一次省、市、区级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反馈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对照问题自我检查,形成问题整改台账。

三、2019年脱贫攻坚计划

(一)制定2019年大桥村贫困人口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系列工作,落实“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要求,严防出现贫困户脱贫返贫现象,持续巩固积极开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贫困户稳固。

(二)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平台为载体,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8

帮助贫困户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门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脱贫攻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脱贫攻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脱贫攻坚总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精准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全镇农村均衡发展,实现脱贫退出户户过硬,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确保2020年我村同全国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市、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加大脱贫实施力度,举包村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三方合力,力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有序推进;确保已脱贫29户54人年人均收入稳中有升、易地搬迁回退户18户47人享受中蜂5000元补助和稳定就业,争取年度完成稳定脱贫标注任务。

二、工作重点

(一)产业扶贫管理。一是以苹果、核桃为主的农产品后整理增收。积极参与全县农产品专场推介营销活动,建设高端果品、特色农产品实体销售店。二是村集体经济引领增收。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流通。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彻底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增收。建立农场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和带贫益贫机制,增强贫困户受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就业扶贫管理。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收入水平,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三)“两房”建设扶贫管理

1、易地扶贫搬迁。一是高质量完成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任务,集中安置的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并交钥匙,搬迁群众实际入住率达到100%;二是确保搬迁后生活有着落,联系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

2、农村危房改造。对全村住房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改造建设标准,严控新建住房面积,建立危房改造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改造一户、销档一户。2019年持续巩固成果,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全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激发内生动力管理。一是实施志智双扶。全面推广“扶志六法”,自治、法治、德治并举,创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着力解决“等靠要”和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开展正向激励。提高“爱心公益超市”覆盖面和管理水平,完善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补贴政策,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生产资料供给等方面与劳动全面挂钩,多劳多得、不劳不得,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等不良风气。三是倡导时代新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负担过重、炫富比阔、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推进文化扶贫,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坚持典型引领。广泛开展“十文明户”创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表彰活动。每年选树推广脱贫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自强励志等方面先进典型不少于2个,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

(五)健康扶贫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做好贫困人口、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100%。二是加快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积极联系村落卫生院按照“六统一”原则对贫困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有效提高村医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六)教育扶贫管理。确保全村没有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七)生态扶贫管理。继续实施生态公益岗位就业脱贫、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增收、退耕还林补助增收、林业产业发展致富、林业工程劳务创收及森林旅游服务增收、林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六项措施”,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

(八)兜底保障扶贫管理。建立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建立月探访和周通话制度,村委会监督落实并建立台账。

三.保障措施

(一)脱贫基础信息保障。强化扶贫基础信息的精准和共享。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及时纳入符合条件、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错退率、漏评率控制在2%以内,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应扶尽扶。

(二)贫困退出机制保障。全面推广《延安精准扶贫三十法》,提高脱贫质量。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贫困人口退出工作,贫困户退出按照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两委组织信息核实、村内公示、村落核查、县级抽查标注的程序进行。

(三)土地支持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土地支持政策,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深入挖掘全村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潜力,按照中省要求全面完成旧宅基地拆旧腾退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一)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夯实村两委责任。村两委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管理自觉,切实履行好支部、村委的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推进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工程,用三年时间使我村级党组织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涉黑涉恶村干部,防止封建家族势力、地方黑恶势力、违法违规宗教活动侵蚀基层政权,干扰破坏村务。加大在贫困村青年农民、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队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运用好“圣地延安?智慧党建”平台、党员“小书包”等载体,推行“承诺、践诺、积分、评议”一体化党员监督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鼓励村与企业、村与园区组建“联合支部”,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产业链支部”,不断放大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

(三)锻造过硬攻坚干部队伍。根据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加强扶贫机构设置,配强领导班子,充实干部力量。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驻村工作、谈心交流、民情日记、工作督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落实严管措施。、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宣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中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脱贫攻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2

20__年是全镇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全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全镇贫困人口按计划脱贫,努力实现到2020年我镇与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脱贫攻坚现状

20__年以来,全镇深入实施扶贫攻坚管理,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管理平台作用,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五个方面的突破,持续走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的路子,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不断提高,全镇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__-20__年全镇已实现151户447贫困人口脱贫,“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根竹村已于20__年退出。目前全镇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209贫困人口尚未脱贫。

随着扶贫攻坚管理的深入推进,剩余扶贫对象重点集中在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滞后的贫困村组,成为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因病、因残、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致富信息等因素成为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贫困村道路、人饮、水利、电力、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设滞后,村级卫生室、文体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不足,致使部分贫困村发展缓慢。

二、脱贫攻坚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_大、十_届_中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决策,按照“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减贫增收为核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产业扶贫模式,强化金融支撑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内生动力。在对贫困群众扶贫送温暖的同时,更应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村委会对本村扶贫攻坚负总责,制定脱贫攻坚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协调作用,摸清村需求清单,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好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加快改善生存条件。

3.创新思路,精准扶贫。将识别确定的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扶贫对象,实管理态管理,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构建全镇精准扶贫管理体系。

4.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村“两委”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新的机制保障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和资金投入。

5.注重实效,遏制返贫。坚定不移推广主体生产模式,扶持发展特色富民增收产业。改善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目标任务

1.减贫增收。

(1)减贫人口:全镇20__年实现92贫困人口脱贫。

(2)扶贫对象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扶贫对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__年达到3535元。

(3)贫困村根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他村每村不低于1万元。

2.实现“两个不愁”。到20__年末,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贫困户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3.落实“三个保障”。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政策。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危房改造全覆盖。

三、扶贫攻坚重点工作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把路、水、电、房等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完善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镇11个村共同发展目标。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20__年脱贫攻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5月底前全面动工实施20__年桑田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贫项目。深入推进根竹村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完成秀美乡村建设任务。突出抓好村“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落实“建好台账、认领任务、压实责任、强化督查、完成销号”工作要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限度地争取更多省、市、县项目资金用于村级公路建设,统筹扶贫和涉农资金向村级道路建设项目倾斜。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贫困村的道路硬化。重点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和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打通农村公路连网路。举全镇之力打好打赢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战。

2、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再次组织人员逐户摸排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对贫困户存在危房问题的全部纳入危房改造工程,并在20__年中旬完成所有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二)加大产业扶贫建设力度。

继续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瓜果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目标。

一是持续现有扶贫基地效益。扩大根竹村湖鸭养殖扶贫基地和西源村甲鱼养殖扶贫基地规模,力争20__年贫困户分红再上台阶;

二是深度挖掘各村产业优势,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规划新建桑田村肉羊养殖扶贫基地、肖坊村香猪生态养殖扶贫基地、新圩上村肉牛养殖扶贫基地、曾家丰村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古城村葡萄种植扶贫基地和大棚蔬菜种植扶贫基地,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

三是发挥三产平台脱贫作用,依托我镇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景点、农村电商网络等平台,加大农特产品等旅游产品的推销力度,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三)加强“精神脱贫”工作力度。大力宣传正面典型,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在年度帮扶资金安排上正向引导,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自立自强和自主脱贫。实行反向约束措施,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强化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等自治方式,在帮扶施策上建立反向约束机制,加强教育惩戒,促其精神脱贫,克服“等靠要”。

(四)加大国家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我镇组织帮扶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每月都要入户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并在每户张贴国家扶贫政策宣传纸,在各个自然庄显著位置印刷国家扶贫政策宣传标语。通过政策宣传单张贴到户、发放到人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脱贫攻坚政策,深入拓展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全面增强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五)加大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工作。加强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工作,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行产业发展。

(六)加强社会扶贫网扶贫工作效用。利用好社会扶贫网这一面向贫困户和爱心人士的网络载体,充分发挥其连接沟通作用,将社会扶贫网的意义向贫困户做好宣传,各村扶贫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这一软件来自身需求,并鼓励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贫困户需求,积极主动进行帮助对接,帮扶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解决一部分生活、生产上的难题。

四、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村委会是规划的责任主体。要把扶贫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加大资金有效投入。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管理目标任务,紧盯贫困村及贫困户,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把有限的资金及时有效统筹整合集中使用。

(三)完善扶贫攻坚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所有行政村都有稳定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突出精准识别和分类指导,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落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

脱贫攻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3

201_年,我镇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提升贫困户满意度”的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帮扶责任,落实扶贫政策,推进扶贫工程,力争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小康。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等系列帮扶措施,实现201_年脱贫32户95人的目标,使这部分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巩固201_年之前已脱贫的脱贫攻坚管理年度工作计划户424人的脱贫成果,不断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推进产业扶贫,使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完善。

三、主要措施

(一)打牢基础

1.做实精准识别。严格按照精准识别要求,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对照国家贫困收入线、“七清四严”和“两不愁三保障”等标准,严格甄别,规范程序,做好动态调整,确保不错评一户,不漏评一人。

2.健全站室建设。对照扶贫工作站(室)“五个一”标准,对照热暖,确保人员到岗,设备到位,制度上墙。一户一档、一户一袋、村级资料填写、整理归档到位。

3.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村(居)两委换届及部门单位人事调整需要,3月中旬完成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调整,将政治意识强、有责任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吸纳到帮扶队伍中来。压实帮扶责任,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执行定期调度机制,加强督查通报。

(二)推进扶贫工程

1.实施产业扶贫。3月中旬前完成镇内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公司摸底,甄选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抗风险能力强的新型农业主体,合理整合资源,采取分片打包的方式,以“合作社(基地、公司、农场)+贫困户”模式实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加快先锋村、风景村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并网发电;尽快启动远景村150千瓦光伏项目;跟进先锋村、风坪村腊米种植,初升村蓝莓种植,红光、红星村肉鸽养殖,嵋光村、嵋荣村黑山羊养殖,远景村白茶种植等项目。

2.实施就业扶贫。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状况台账,鼓励自出创业就业,优先安,今年探索对。督促瑞美化妆品加工车间加快实施场地改造,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协助九江辉祥果蔬蔬菜基地扶贫就业车间升级,扩大种植规模,帮助贫困劳动力增收。宣传好金融扶贫政策,鼓励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争取小额信贷资金支持。

3.实施教育扶贫。宣传落实好我市教育扶贫政策,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更新教育扶贫台账。争取各类社会爱心助学资金,发挥我镇在外乡贤人脉资源,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

4.实施安居扶贫。3月底前完成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摸底,在201_年建设部门鉴定的基础上,对疑似危房的贫困户住房和新增户的住房申请进行鉴定,符合条件的申报农村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住安全房。

5.实施健康扶贫。宣传落实好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督促镇中心卫生院对201_年底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有计划的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对符合条件的协助办理慢性病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结合实际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6.实施保障扶贫。对目前尚未办理低保或五保的12户,非整户享受低保的户进行调查摸底,抓住二季度低保上报的机会,使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低保户有效衔接。

7.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大力争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实施好扶贫移民项目建设,20个新农村点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贫困村风景村9个点的建设,实现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同时,确保项目质量有保障,程序规范,资金拨付及时。

四、工作建议

1.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我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与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之间仍存在差距,特别是我镇原乐山、峨嵋两个山头共5个行政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有关精神,紧紧围绕2018年全县全面脱贫的工作目标,结合大由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县城建局驻高背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精诚合作、精准对标,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现就一年来高背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情概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

大由乡高背村位于大由乡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21亩,山地5000亩;总人口695户2522人。高背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2户482人,2015年-2018年共脱贫116户470人(其中2015年脱贫户32户154人;2016年脱贫户14户73人;2017年脱贫户10户42人;2018年脱贫60户201人),尚有6户1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1%降低为0.48%

我村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因残、缺资金,其中:因病33户124人、因残23户79人、缺资金38户166人、缺劳力10户38人、缺技术8户39人、因学7户27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户5人、因灾1户4人。

我村农户主要收入来源靠一下两种:一是种植业,主要为种植、烟叶,全村2018年种植白莲950亩、种植烟叶273亩、种植朝天椒120亩。二是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1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广东东莞揭阳、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区,主要从事鞋面、电子加工,人均工资为26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外出务工的有78户215人。

二、结合高背村的实际情况,在带领高背村脱贫走向富裕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政策宣传。驻村工作队的三个工作队员,每个季度都要遍访全村贫困户,把扶贫政策宣传贯彻到组到户,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都是耐心详细解读各项扶贫政策,与此同时利用扶贫工作日,培训所有帮扶干部,反复播放宣传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常经常走访非贫困户,与他们交朋友,谈感情,没事的时候上门坐坐拉家常,倾听他们对我们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特别注重和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乡贤加强沟通。

二是抓实精准扶贫、确保政策落实。1.确保精准识别。先后开展4轮精准识别“回头看”、3次动态调整、1次“应纳尽纳”、1次查缺补漏,共清退“七清四严”对象3户11人,整户新增纳入2户7人。有效杜绝政策共享、雨露均沾现象。2.发力精准攻坚。严格对标“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指标体系,深入摸清,仔细清查,户户过点,建立负面清单台账,逐一整改销号,确保对标准、方向明、成效好。按照“100-1=0”原则对“一户一档”、“一证两册”从严把关,改考核“差错量”为“零错率”;完善村级扶贫工作站,全面夯实基层基础。3.实施精准脱贫。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严格对标对表,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和入户核算,与贫困户同算账、同比对,坚持人均收入未稳定超过贫困线的不退,“两不愁三保障”尚有问题的不退,兜底保障对象最后退。严格按“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退出公示、批准退出”程序执行,脱贫结果由脱贫对象签字认可;不定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4.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多举措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确保住房安全。一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移民“进城入园”工作,2017年有1户5人集中安置在铜锣湾小区;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5-2017年完成了91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全部住进了新房,2018年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入住;三是积极建设产权归村集体的农村保障房(解困房),目前已建成农村保障房7套、安置贫困户7户20人,建设解困房4套、安置贫困户4户,均已顺利入住。5.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贫困户“3+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五道医疗保障线”一站式结算服务。2018年,由政府出资为全村48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代缴新农合共计10.604万元。截止2018年12月,全村共有26名贫困群众因病住院,住院医疗总费用52万元,住院补偿报销共计47万元,贫困户住院医疗自付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同时,2018年新建成的村级卫生室已投入使用。6.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49户74人,其中幼儿园11户12人,小学21户25人,初中113户14人,高中及石城职校17户23人,大专以上9户9人。高背村全面落实教育扶贫“两免一补营养餐”、“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等资助政策,确保了全村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失学。2018年,全村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9人,标准为1750元/人,获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9人,标准为1000元/人/学期,获得高考入学资助政策2人标准为6000元/人,落实“雨露计划”补贴政策22人补助资金5.2万元。7.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今年6月低保评议专项整治活动后,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有49户128人,占全村低保人口比例87.2%,月保障金额达到2.8815万元。(享受低保未纳入贫困户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有车有房、生活条件好)。8.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全村2018年种植白莲950亩,其中贫困户白莲66户343亩;种植烟叶273亩,其中贫困户烟叶种植为6户49亩;依托“红彤彤朝天椒种植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优势,全面发展朝天椒种植2018年全村朝天椒133亩;2017-2018年全村种植脐橙150余亩(其中周外兵已种50亩、周发金已种30亩、姜旺荣已种60亩、廖水生已种10亩),二年后可稳定增收。2018年已为79户贫困户申报产业奖补资金10.5万元。9.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通过县里举办的各类招聘招工大会,引导贫困户30多人到县内工业园、乡扶贫车间务工。为96户贫困户167人申报省内省外务工交通补贴73500元。组织贫困户42人参加由县农粮局举办的白莲种植培训,组织贫困户十多人参加由县有关部门举办的电商、保洁、保姆等各类培训,组织40多名贫困人口参加乡里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10.其它政策落实。帮助62户贫困户顺利申贷“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合计352万元;安排贫困户8人村级公益性岗位上班增收(扶贫专岗、河道保洁员、森林三防人员、图书管理员、环境整治专岗、村庄整治专岗)。

三是强化组织建设、建强村级班子。规范不严、制度不牢、执行力差是导致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主要原因。县城建局派驻高背村第一书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1.按照县上安排,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2018年培养和发展两名入党积极分子。2.围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一主题,邀请局主要领导何甲林、熊对廉同志专门到村里上党课,对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让党员群众从心感悟到思想的转变。3.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在驻村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坚持整顿工作从强化领导班子、发挥党员作用、提高两委班子决策和管理村务的水平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力求使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召开支委会议和党员大会,重新完善和明确了两委干部工作责任、党员评议、村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工作计划和目标,使得全村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有了制度保证。

四是为民服务办事、助推乡村振兴。1.积极向上争资争项,今年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3.6万元,对新老厅片区进行美化、硬化村庄整治;投资26万元修建旱坑组、蛇头咀小组的通组路;投资13.5万元,修建马古垅水渠;争取县交通局上级奖励资金80万元新建连陂大桥。 2.实施户上项目整治。为有效推进2018年脱贫攻坚村庄整治建设,对农户进行内墙、外墙粉刷,檐阶、入户路硬化、改水改厕等23项目实行分类扶持、政府奖补,整治面积共计50534平方米,其中贫困户30397平方米,整治总资金共计165.39万元,其中贫困户106.27万元。3.实施自来水供水工程改造。高背村群众饮水都靠村民多年前自筹资金建设的小水塔供水,旱季、枯水季节水量少,水质浑浊,加上管网年久失修水质难以保障,村民安全用水困难,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问题,驻村工作队配合县乡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改造,以大塘水库为水源,全面解决全村饮水问题,并对贫困户进行免费安装,目前贫困户已顺利供水,其它农户正在安装中。4.五是争取上级投资508万元,改造1141亩高标准农田。

三、结合本局实际,统筹协调精准帮扶资金、项目。

2015年至2018年县城建局自筹帮扶资金56万元(其中2018年就已下拨帮扶资金26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电热水壶,电饭煲、食用油、月饼等,在春节、中秋、七一等时间走访慰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开展连心连情联谊促脱贫活动;资助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为全村农户购买垃圾桶;在教师节慰问所在村小学校教师、医师节慰问二位村医等。还积极协调县交通局拿出上级奖励该局的资金80万元,建设村小学通往新老厅、上下濑田等四个村小组的连陂大桥。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城市扶贫政策;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0: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13)01-0128-06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2000年以来,广西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广西城镇化水平年均增1.4%,2010年广西城镇化水平达到40.6%,城镇人口突破了2000万人。但是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城镇新贫困问题也日益突显,贫困人群逐年增加:2008年广西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68957人,2009年广西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73323人,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01935人。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对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需求加大,这对政府实施城镇扶贫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对此,“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城镇贫困群体的扶助政策,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桂政办发[2010]21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7]4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的通知》(桂办发[2007]16号)以及从1995年4月20日以政府令的形式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最低工资办法》,到2010年已经8次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平均增长幅度为22.4%。这些扶助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广西全区各级财政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民生领域投入累计达到3305.15亿元,增长2.61倍;16.34万户城镇居民享受廉租住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达2077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88.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5%以内;64万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与农村扶贫工作相比较,政府对城镇贫困群体的关注度以及相应的扶贫政策力度还不够,实施效果还不尽人意。因此,分析广西城镇贫困居民扶助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促进广西城镇贫困居民扶助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落实,对于构建和谐广西、平安广西,保护广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策实施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对城镇住房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执行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力度不足

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愿望是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但是与全国大部分省区相比,广西城镇住房消费支出偏高。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揭晓,2010年,南宁市全国排位是第34位,新房均价为6137元/平方米,全国排位仅次于武汉(6196元/平方米,全国排名33位);南宁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成都(6630元/平方米,全国排名30位)。广西桂林市和柳州市全国排位分别是65位和67位,4865元/平方米和4822元/平方米。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2007年11月5日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2009年2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9]22号)、2010年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确保完成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9个政策文件,2011年又颁布了《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桂政发[2011]15号)。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广西住房保障政策法规,有利于推进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但从具体工作层面上看,部分市县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建设资金不能全部落实,目标责任不到位,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小;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经济适用房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及产权问题亟待规范。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等问题。

(二)企业工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但工资收入分配机制还不够健全

“十一五”期间,全自治区普遍建立了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障金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调节制度逐步健全,工资收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1842元。全区先后四次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2010年9月调整后各类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每月820元、710元、635元及565元。比“十五”后期执行的标准平均提高77.18%。

但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总体上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与地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仍然并存。工资分配关系不合理、分配秩序不规范的矛盾仍较突出,部分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但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仍需继续完善

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救助制度的核心,为保障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资料显示,到2010年末,广西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总人数分别达到449.3万人、238.4万人、935.2万人、235.7万人和218.5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60.7万人、18.5万人、649.3万人、91.2万人和77.1万人;广西全区有60.4万人享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比2005年增加了3.5万人。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得到全额补助。截止2010年末共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合参保265万人,大病救助13.02万人,门诊救助23.08万人。

到2010年,广西全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182元,失业人员月人均失业金达到462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91.6%和49%。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75.3%和48.3%。广西全区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33元。

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区社保基金承载着较大的支付压力。广西全区城乡低保对象300多万人、700多万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进一步保障,生活水平需要尽快提高。广西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总体偏低,城镇私营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较低,医疗保险发展不够平衡,特殊困难群体医疗需求较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征缴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政府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就业扶助力度,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11年10月31日,自治区教育厅向媒体公布了当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据统计,有接近九成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饭碗”。其中,贫困生的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考虑到贫困生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毕业即失业”的经济担负能力更弱,教育部门还专门给贫困生“开小灶”,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因此。2011年广西高校贫困生就业率达到了91%,比平均数高2个百分点。

但是,另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新成长劳动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总体需求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就业压力依然有增大的趋势。

(五)政府主导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已经建立,但长效机制以及扶助覆盖面有待完善

据2011年自治区教育厅信息获悉,广西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全程覆盖,无缝对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到广西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经费达到65亿元,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面临两大问题:(1)贷款风险机制不完善;(2)银行制定的还贷计划不够灵活,对待特殊困难学生的借代额度有待提高。

(六)政府给予贫困家庭困难补贴力度加大。但临时性补贴赶不上消费价格的上涨速度

为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从2007年开始,自治区民政厅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给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副食品和燃料价格补贴,广西全区各级民政部门还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临时救助制度,对城镇低保边缘家庭因物价上涨造成的生活困难也给予临时救助。如2011年,自治区物价局向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物价临时补贴。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月15元。

但是,事实上近几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广西全区物价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有关专家指出,广西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在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类上涨16.1%,居住类上涨3.7%。由于广西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比重较大,造成食品类在CPI计算中的权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上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总体幅度居全国前列,因此,总体来说临时性补贴赶不上消费价格的上涨速度。

总之,“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针对城镇贫困居民政策扶助的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面临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二、提高政策扶贫有效性的建议

随着党中央新一轮扶贫开发事业的开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于2012年2月10日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目标明确、投入加大、措施得力。但从《决定》的具体内容看,这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针对广西农村贫困地区,而针对广西城镇贫困发展扶助政策依然还没有纳进高层决策的范畴予以统筹规划。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将城镇扶贫工作提升到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并规划实施,打一场城市扶贫攻坚战

有关专家认为,从表面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低而难以满足起码的生活水平,缺乏物质和服务,从而不具备与他人相同的权利去选择健康、长寿、自由和体面的生活,受到社会排斥,但深层原因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因此。城镇贫困不仅是指贫困者的全部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存的需求,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乃至肉体和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匮乏。虽然说城市贫困问题是一个国家高速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但是正如中国社科院报告分析指出,如果当贫困群体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长期处于无权无利、被忽视、歧视甚至遗忘时,他们改变现状的办法就可能是采取非正常行为来与其他群体抗争,若贫富矛盾激化必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领导要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勇气和胆识对解决城市扶贫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系统规划,将其纳进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行动中,明确目标,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有所突破,有所成效,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城市扶贫新路子。

(二)要将城市扶贫工作纳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予以保障

要规划每年的具体扶贫济困任务,纳入目标管理体系,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建议各级政府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居家养老、扶贫济困、就业社保、综治安民、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体系,引导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具体可以实施以下几项行动:(1)实施贫困家庭情况排查行动。将管理辖区内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和需要扶助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贫困家庭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完善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分类录入、信息反馈、跟踪管理、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2)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行动。将流动人口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范围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3)实行特殊人群帮教帮扶管理行动。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群体,实行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双向管理,完善帮教帮扶对象接纳、帮教帮扶措施制定、教育转化、跟踪服务、帮助就业等衔接机制,落实特殊人群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4)实行社会扶贫组织培育行动。按照“中心社区+基本社区”的建设思路,理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灵活采用奖励、补贴、项目委托等方式重点扶持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扶贫工作。(5)实行关爱银发老人特别行动。针对老年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患病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采取社区组织+自愿者服务的方式。由社区与大中专学校联合组建服务小组,建立帮扶结对机制,使特殊老人群体真正能够安享晚年。

(三)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统筹加大解决贫困居民家庭住房困难的进度与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自治区政府《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桂政发[2011]15号)明确提出了“通过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全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左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这是一场克难攻坚的战役。因为,住房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集、质量监管、融资问题以及住房建成后的分配上如何确保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愿望能够真正实现等都是制约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瓶颈,还需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集思广益,加大研究力度和执行力度。

据笔者调查,各地在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不少好办法值得及时总结与推广。例如南宁市灵活运用自建、代建、改建、改造、购买、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转让)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扩大保障房覆盖面,率先在广西全区建立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保障项目科学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各个方位;崇左市在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改造过程中,个别县正在探索政府主导下,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柳州市采取“政企共建”方式,鼓励企业出让暂时闲置不用的土地,政府评估补偿后收回,再划拨回企业,专门用于保障房建设。梧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通过调增容积率、调拨商业开发储备用地、在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金融融资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和资金问题。

因此,建议政府应该尽快责成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保证公平公正落实,让民生工程真正做到惠民生、暖民心,使城镇贫困家庭安居乐业的明天不再遥远!

(四)要尽快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贫困居民收入稳定,解决后顾之忧

建立企业工资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贫困家庭经济来源的有利保障。为有效突破这一重点难点,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

一是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应该常态化。统计部门应该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作为薪酬定点调查企业,定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准确掌握企业人工成本和职工工资分配情况;要将检查结果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布,并使调查监督机制常态化。

二是行政管理应对企业适度强化干预。人社部门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制约手段,对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平等协商要求,拒绝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应该依法实行经济处罚;对拒不按照《工资分配建议书》执行的企业,实行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准入限制,企业劳动保障监察年检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作不合格处理,以此规范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益。

三是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协商机制是保证工资正常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建议自治区政府尽快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列入立法计划,督促企业签订、履行集体合同,提高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和履约率:实施行政函告制度,对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没有按照工资指导线增长工资的企业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低于企业平均增长水平的企业,发放《工资分配建议书》,督促企业依照政策规定及时增长职工工资。

四是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多种激励活动。首先,开展工资增长星级企业评定活动。企业工会组织对被评定为工资增长星级的企业和经营管理者优先推荐评选“优秀企业家”和劳动模范,优先推荐这类企业参加国家、自治区、市先进工会组织评选。其次,开展“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对民营企业中员工平均工资在全市列前十位和年度员工工资增幅在全市列前十位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一线员工年增资超过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部分,计入纳税数额进行考核奖励。再次,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社区、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将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工资支付保障作为创建的必备条件。

(五)要尽快完善城市贫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受益群体的覆盖面,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幅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除了城镇“三无人员”之外,还应包括在职职工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后,离退休人员在领取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后,享受失业保险期间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等。据此,随着广西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纳进最低保障制度的城镇贫困人口数量一定会增加不少,但具体人数有多少?需要资金缺口为多少?如何筹措?——这些问题都必须落到实处。在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城市贫困动态监控体系,适时调整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首先要体现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确立合理的标准。因此,建立城市贫困动态监控体系,定期了解城市贫困居民的规模和状况十分重要,这是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的前提和根据,特别是不可忽视市场物价上涨对贫困群体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近年来,广西市场物价、尤其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上升较快,政府部门应适时提高最低保障线标准,及时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广西城镇贫困人口的监测工作十分薄弱,没有专项调查,没有监测报告。这种信息零散、信息缺失的现状对政府统筹解决城镇贫困问题带来难度。对此,我们建议应该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增加建立城镇贫困家庭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将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纳进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渠道,扩大保障资金来源。当前“社保”资金的落实是难题。按广西城镇人均每月补助158元计算,年需资金11亿元左右。因此,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键在于保障资金来源。当前在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渠道,以减轻财政的压力。建议政府新增如社会福利再就业基金、离退休帮扶救助基金、伤残救助基金等涵盖内容更广泛的基金或新险种,构筑城镇防贫多重防护网,防止部分下岗失业、离退休人员、伤残疾病者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再沦为贫困群体之列。

三是建立收、支、管、投、监五个环节相分离的社保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的体制保证。政府应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由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障税费的征缴、民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障金的发放、财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具备经营资格的独立投资运营机构负责基金投资运营、审计部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审查监控、统计调查部门负责贫困家庭社会保障金落实监测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将卫生部门的医疗保险与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进行整合,防止部门交叉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六)政府要加快完善激励政策,加大与企业建立“定向培训就业计划”的实施力度

坚持“就业优先”是城市反贫困的治本之策。注重贫困人员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扶贫脱困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针对城镇贫困家庭发展扶助其在解决子女就业或者是家庭下岗成员再就业问题的良策是实施“技能扶贫计划”。

随着东部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粤港澳等地以及内地大型的制造业企业、贸易加工企业、现代服务企业相继落户广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例如富士康南宁产区已经开始招工,学历要求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就可以,预计可以帮助10万人就业;2010年全国首家零关税商贸城落户南宁,也可以安排几万人就业;台湾(南宁)轻纺产业园已经进驻南宁一东盟经济开发区,建设期为2009年至2015年,规划建设纺织面料区、服装加工区、鞋帽加工区、辅料饰品区四大专业生产基地以及产品展示销售区、设计科研区、物流仓储区、商贸服务区、人才培训区五大产业配套服务区,总投资约12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安排就业14万人以上,目前已有台湾麦斯鞋业、飞力达鞋业、贯铨鞋业、新联盟劳保鞋等12家知名台资制鞋企业及配套企业落户了。

可见,这些企业落户广西可以安排就业的人数是相当可观的,关键是相关部门要主动搭建扶贫济困与企业用工之间的桥梁。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主管部门的服务工作要细心贴心。首先,要针对城镇贫困群体劳动者年龄结构特征和技术缺门,主动与社区组织、各类学校、慈善机构进行合作。切实组织好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和求职招聘服务,包括深入开展个性化服务,直接与企业联系推荐就业岗位和人员。其次,要考虑到贫困群体生活困难状况,为保证其较好地完成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任务,要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在咨询、援助、心理教育、幼托、交通费用等方面要有相应措施,以解除他们心理障碍和后顾之忧。

二是主管部门的激励措施要实惠实在。首先,建立人才库和就业培训体系。为企业提供免费招聘及培训;其次,对积极接纳贫困群体劳动者成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够把接纳下岗职工参加岗位劳动。当作为所在社区排忧解难、引以为豪的一种社会责任。再次,建立激励机制,每年给作出贡献的企业设立专项奖;最后,加大媒体正面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解困的舆论氛围。

(七)要重点加强解决城镇贫困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以及加大接受优质教育的扶助力度,创造教育平等机会,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城镇贫困家庭致贫的主观因素是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客观因素是缺少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因此,建议政府在城市教育扶贫方面应加大力度,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后代人力资本的提升而改变家庭贫困的命运。

一是增加对薄弱学校以及财政收入不高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平衡地区、学区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差距。

二是放宽和提高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大学生助学金的范围和标准,降低贫困家庭因经济原因导致被动失学的几率。

三是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进一步降低职高、技校教育的入学门槛,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贫困家庭子女至少能够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四是加大落实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政策的力度,拓宽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