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9 07:25:53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1

我院认真积极执行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按要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开展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已签约11105人,总体签约率为22%;重点人群共13482人,签约数为8280人,签约率为61.4%,履约4300人,约51%;贫困人口共2447人,签约2302人,签约率为90.7%,履约800人,履约率34%。

二、工作做法

1.积极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家医服务相关文件的学习,让大家明白到签约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做好与医疗组、公卫组的各方面协调,以不更好开展家医服务工作。

2.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横幅、健康教育讲座、家医宣传日、义诊或征兵工作对群众进行家医宣传,发放签约服务服务宣传彩页。

3.优先与辖区内愿意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同时政策文件的支持下加快与扶贫人群和残疾人群的有偿签约服务。

4.调整服务方式,以主动服务为主,做好人群分类,提供不同类别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上门家庭随访服务,定时或不定时电话随访为主,了解其服务需求变化。在签约的同时为居民留下团队服务名片,以便居民需要时与团队成员联系。

三、存在问题

1.上门服务存在现实困难。乡镇卫生院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医生团队要抓临床医疗业务,保障职工收入和医院生存发展,还要完成家医服务工作,另服务居民数量逐年增加,现签约服务全部由公卫人员入户签约,与群众要求、工作要求造成一定的冲突,出现保量而不能保质。

2.部门单位和群众参与度欠缺,未能联动,导致家医服务流于形式,例如转诊服务、优先预约专家门诊或住院等。

3.农村留守家庭多,沟通困难,家人未必会为其他人进行宣传和告知,居民是否把签约协议放好、记住家庭医生电话?如果靠公卫人员天天需要给签约居民主动打电话问是否有需要的服务?签约后的后期跟踪如何做?

4.部分居民出外工作或在外居住,造成签约或履约困难。

六、工作设想

1、多创新活动多创新形式宣传家医服务,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签约及履约。 

2、加强本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培训的力度,重点对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技巧及专业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

3、计划以一个村委或人群为试点,健全各方面服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做到全面覆盖。

4、完善家医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家医报务人员绩效。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古古”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0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在重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着力注重全区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向好发展。

一、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一是从严抓管党治党。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纳入工作总体部署,列为局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常设议题。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通过定期督导检查、年底述职评议、综合考核评价等方式,不断提升各级的“高压线”意识。

二是从严抓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大力学习宣传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激励系统干部职工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三是从严抓组织建设。全面完成了所属医院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配齐配强班子,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五星级”党组织达到40%以上。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医心向党、守护健康”党建服务品牌,以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卫生健康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健康义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活动,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四是从严抓纪律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行业作风建设,深化拓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围绕卫生健康领域漠视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专项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全面开展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干部执行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系统内干部纪律作风和行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领域内廉政风险的防控,针对风险点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建立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专项审计制度,每年对区属医疗单位开展一次全面审计。强化正风肃纪,主动查找和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全力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执纪问责。

二、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预防关口前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内防输入,外防反弹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一)快速开展中高风险地区入济返济人员排查管控。先后完成上海、天津、新疆等地人员核酸检测清零。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济返济人员实行“2+1+7”管理。

(二)加固医院疫情防控。建成发热门诊4个、发热哨点诊室18个,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 个,日检测能力达到1.6万份,居全市第1位。做好应检尽检工作。20类重点人群实现“应检尽检”,截至目前,累计检测人员核酸62.7万份,食品和环境样品2.2万份,抗体1.9万份。完成12轮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检尽检工作,累计检测人员12.6万人次。加强发热病人管理,累计接诊发热病人31112人,全部采集新冠病毒核酸,落实闭环管理措施。开展院感防控培训,全区756家医疗机构6878人参加培训。完成辖区内医疗机构院感防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全面完成覆盖医疗机构全院全员的院感防控大培训、大考核、大演练工作。从严抓好常态化院感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一看一测一查一问”、“三个一律”、“一患一陪护”等制度;对发热病人接触过的 CT 等检查设备,严格做到 “一人一检一消毒”。建立逐级包保制度,卫健部门班子成员每周进行督导,医疗机构班子成员每天进行督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健全卫生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逐步健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程序,做到了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6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举办了“2020年济宁市暨任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急演练”。11月,在阜桥街道举办了济宁市暨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通过演练,锻炼了专业队伍实战经验、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四)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投资2100万元,建设四家标准化发热门诊;投资390万元,完成18家发热哨点建设;投资1800万元购置20套核酸检测设备,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 个,日检测能力1.6万份,排全市第一名。投资1220万元,在市二院规划建设感染疾控楼,现已完成初步论证设计工作。

(五)加强急救体系建设。现设置14个急救站点,急救车26辆, 2020年新增3辆负压急救车,满足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

(六)加强应急准备。医疗应急物资按照疫情防控3个月需求储备,储备隔离房间400个。牵头建成医疗、采样、核酸检测、消杀、流调共计100人的疫情处置机动队伍,24小时战备待命。抽调3630名医务人员组成605个采样队,用于应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三、持续推进医改进程

(一)积极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任城区全民健康信息工程项目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建设。目前,基础平台已完成基础资源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的搭建。目前正在进行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建设,进行基本公共卫生系统的升级、基层HIS系统升级及村卫生室的应用,实现基层信息一体化管理;建设区域LIS系统、区域PACS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及远程病理送检系统,使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二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建设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系统,对家庭医生的签约履约服务项目进行细化,绩效评价“无纸化”。进行系统优化及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的采集,并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高标准建设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印发《济宁市任城区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7大项17小项58项具体指标任务。依托市二院组建“六大中心”,现已完成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癌症规化范诊疗病房的创建,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创伤等重点疾病救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创建。优化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医疗同质化服务。依托济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区统一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和健康任城智慧医疗APP,形成医疗精准服务“同质化”服务网络体系。

(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各机构完成自评、相关电子资料上报、省市级相关培训工作,目前,达到推荐标准5家,达到基本标准9家。长沟镇卫生院、喻屯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甲标准,长沟镇卫生院、金城街道(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9年度活动表现突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大力度招才引智。2020年招聘基层技术人员37人,招聘备案制人员152人,优才人员到位14人。

(四)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强化基层医防融合。对全区贫困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履约服务情况进行质量控制。2020年度签约目标任务358087人,全区累计签约394578人,其中,新签82651人,续约311927人,提前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累计查体101085人。60-64岁人群累计查体27837人。因地制宜启动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点和健康驿站等固定场所建设,将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将服务触角向社区延伸,丰富签约服务载体。全区已有7家机构设立了健康驿站,方便居民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推行团队诊间签约履约服务;全区373家村卫生室、2家日间照料中心、13家养老机构、58个居委会,以及部分功能社区设立了家庭医生服务点,定期开展巡诊服务。引入第三方开展基本公卫绩效考核,被市卫健委建议在各县市区推广。

四、积极参与全区重大工程

(一)加快推进济宁市任城新区医养结合(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北院区)一期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9834平方米(314.75亩,含项目区林地亩,河道占地48.75亩),总建筑面积约275199平方米,估算总投资为197919万元。项目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建成后可容纳医疗床位1300张。前期该项目已完成招标,目前合同正在洽谈中。医疗卫生用地协议出让已审批通过,概念性设计已经完成,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报规划许可手续。

(二)积极协调市医康养职业培训中心建设。该项目新选址位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西,西外环路东,柳行路南,车站西路北,总面积约516.4 亩。目前已开工建设。

五、抓实抓细健康扶贫工作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健康扶贫政策。4家区属公立医院、7家涉农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落实了贫困群众住院治疗“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和住院治疗费用中目录外不予统筹部分10%的减免政策。各定点医疗机构将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信息数据嵌入到门诊信息系统,贫困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全部通过“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实现贫困群众门诊就诊费用“两免两减半”自动减免。贫困群众累计5277人次受益。为贫困群众累计减免7.9万元。

二是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7家涉农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增设精神科,并从市精防院选派7名专家。辖区389名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贫困患者,根据病情全部落实免费住院治疗或按医嘱居家治疗免费服药。

三是家庭医生精准扶贫。截至12月25日,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114710人,累计签约贫困群众4094人。为1117户贫困家庭安装家庭医生联系牌。家庭医生团队面对面访视,核查贫困群众健康状况累计30950人次。开展贫困群众健康体检全覆盖,接受健康体检的贫困群众2595人。

六、深化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创建

(一)加快推进“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南部投资9.5亿元的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任城老年护养院已完工并投入运营。东部投资20多亿元的济北新区(市二院)医养中心,已准备开工建设。西部积极推进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医养结合项目和中管院老龄产业发展研究院运河康养小镇项目建设。北部投资3亿元的国康医院少康湖康养中心项目方和投资方完成签约。同时积极运作鲁抗医养健康小镇项目、南苑康养小镇、永康医院医养结合项目、交运老年颐养院项目。通过以上项目的示范带动,构成我区医养结合快速发展的基本框架。

(二)将医疗机构康复养老延伸服务。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巡诊。目前,我区一级以上医疗已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56个,开通率100%,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机构4家,开放床位520张;设置老年病科医疗机构7个,开放床位156张,开展安宁疗护机构4家。辖区内养老机构16家,提供医疗服务率100%。

七、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

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提供方剂。为医务人员及自愿接受中医药预防方案的目标人群提供方剂共计22496剂。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济宁市中医医结合医院为培训点,分2批对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48人开展培训。打造中医药特色浓郁、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技术先进的精品国医堂。目前,全区2家镇街卫生院和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了中医人员素质高、设施设备全、服务能力强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济北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十里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为2020年市级精品国医堂项目。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落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纳入社会综合保障和救助体系。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做好省、市、区属企业职工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审核、发放工作。2020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2787人,共计发放金额18627500元。其中,①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3933人,发放4706400元;②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490人,发放439200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323人,发放2322000元;③三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特别扶助2人,发放4800元。④为40个失独家庭给予夫妻10000元的一次性扶助金,发放400000元;39个独生子女伤残(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家庭给予夫妻8000元的一次性扶助金,发放312000元,共计712000元。⑤父母双亡的独生子女,每月发放救助金100元,直至独生子女18周岁为止,符合7人,发放救助金7300元。⑥城镇其他居民奖励扶助2937人,发放3534600元。⑦农村独女和双女落实绝育措施4944人,发放2948400元。

九、强化妇幼健康服务

实施城乡妇女“两癌”筛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和免费新生儿四病筛查等。截至11月底,全区城乡适龄妇女筛查35496人,检查覆盖率101.42%。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358人,完成市下达全年任务数4000人的108.95%。产前筛查4627人,筛查率85.43%。免费新生儿遗传病质谱筛查4655人,筛查率100%;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四病)筛查4687人,筛查率101%。新生儿听力筛查4607人,筛查率99.5%。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孕产妇累计检测6274人。0-6岁眼保健及视力累计筛查100851人次,筛查率100%,其中筛查阳性人数2265,阳性率2.63%。继续加强托幼卫生保健工作,做好辖区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依法完成 5例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十、抓好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3

(一)基本公卫项目有效落实。今年以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内容、考核内容以及资金分配方式进行了明确,有效保障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一是强化项目实施。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题会议,部署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听取各镇区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会议共收集问题4条,均落实了解决措施。二是规范绩效考核。采取“一支队伍、分项打分、当天封存、集中合分”的方式对各镇区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反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开展了全县基层医务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知识培训,现场测试,统一阅卷,公示成绩,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镇区基本公共卫生上半年绩效考核成绩。对考试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确保应会尽会。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务实推进。截止目前,我县共签约169159人,其中重点人群覆盖率达66.61%,一般人群覆盖率达33.76%。一是明确任务,推进签约落实。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按照健康扶贫工程要求,投入172.5万元,免费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五保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口、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女伤残或死亡家庭夫妻、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截止目前,签约率达100%,实现全覆盖。6月18日,省健康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排查组对我县做法给与充分肯定。二是规范服务,提高签约实效。根据要求,实行三类签约服务包。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免费向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内容;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包。为居民提供建档评估、咨询指导、分诊转诊(转介)等健康管理共性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包。针对居民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各镇区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成员职责分工。居民自愿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团队按约定协议提供签约服务,通过固定签约医生开展预约就诊、定向分诊,利用健康小屋、候诊区开展健康自测及健康教育,优化服务流程,综合提供连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创新举措,打造签约品牌。运用网格模式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网格长”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补充力量。为签约工作提供支持性服务,减轻家庭医生非医疗事务工作负荷。实施“爱心药品惠万家”活动。县政府投入90万元,对农村低收入家庭中65岁以上经二级医院确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部分基本药物。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举办面对面病情治疗分析会,对患者用药是否有效进行综合分析,督促坚持规则服药,注重饮食调节,确保达到预期疗效。

(三)网格化管理继续加强。县政府今年投入36万元,用于网格点建设。网格化管理服务已成为我县基层卫生工作的品牌,被写入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化管理和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文件。一是“网格+基本公共卫生”。将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组织管理中的部分工作量,安排组级网格长参与,由起初的“扶上马、送一程”发展为如今60%以上的网格长能每月自行组织网格成员开展健康管理活动。在网格长的参与下,健康档案准确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二是“网格+医联体”。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龙头,牵头12个镇区卫生院组建医联体,采取“3+1”形式,县级医院专家不仅每月3次到卫生院坐诊,还专门安排1次到网格点参与健康培训、宣传和义诊活动,委建立医联体微信群,即时展示活动图片。三是“网格+计生”。将村计生专干吸纳进网格队伍,参与网格活动,履行信息员、宣讲员、督导员、帮办员职责。向网格成员宣传计生法律法规和知识,准确掌握网格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奖特扶人员、流动人口、育龄夫妇、两癌筛查等各类计生信息,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4

甲方: 医师 联系电话:

乙方(家庭代表): 身份证号: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家庭地址:

丙方:连平县 卫生院

根据连平县家庭医生服务的有关规定,甲、乙、丙三方协商,乙方全家有_______人,自愿聘请_____________为家庭医生,成为甲方的服务对象。

一、甲方(家庭医生)职责:按卫计部门的规定提供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内容如下:

(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为档案隐私尽保护责任。

(二)为签约家庭提供电话咨询服务,服务时间为: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8时 / 分至12时_/_分)

下午(14时30分至17时30分)

(三)为家庭成员的以下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1.对家庭成员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常规体检,及心理健康指导、家庭照顾指导(老年功能量表评估、老年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

2、为家庭成员中0-6岁的儿童开展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服务(如定期健康体检、发育评价、保健指导、预防接种指导),为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

3、为家庭成员中孕期妇女提供5次孕期指导及2次产后的访视指导、为妇女提供保健咨询指导(计划生育的咨询指导、孕前保健、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指导等)。

4、为家庭成员中有需求的儿童和妇女提供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5、为家庭成员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系统管理及转介服务。

(四)为建立契约的家庭提供家庭生命周期指导,家庭功能评估,家庭健康干预计划等健康自助管理服务。

(五)为建立契约的家庭提供电子病历、保健体检信息等健康档案的存储和查询。为建立契约的家庭提供健康教育资料信息的索阅和网络阅读(发放健康处方)。

(六)为建立契约的家庭提供预约就诊、家庭病床和转介会诊等项目的医疗、咨询服务。

(七)为建立契约的家庭的成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偿诊断治疗服务。

(八)乙方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报120急救,甲方协助120进行急救。特需上门服务应在约定时间内进行,但不做任何有创治疗。同时不承担乙方病情变化引起的法律责任。

(九)履行健康信息的告知义务。

二、乙方(社区居民)责任与义务:

(一)提供详实的住址信息和个人资料。

(二)提供真实的个人健康资料。

(三)为每一次预约登记提供保证。

(四)对预约上门访视的家庭医生给予足够的便利。

(五)定期管理和维护个人及家庭的信息。

(六)按照家庭医生要求进行周期性体检。

(七)在医疗救治时,服从甲方的安排。

(八)及时为付费项目结账。

三、丙方(基层卫生院)责任:

(一)加强对甲方的管理,并为甲方在为乙方服务过程提供其他科室的支持和后勤保障。

(二)承担甲方转介病人的诊断、治疗工作、并按规定收费。

四、合约期满,乙方对甲方不满意,可请丙方协商解决,也可申请重新选择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认为不适合为对方服务,亦有权力不续约。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协议书与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一年。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5

1.部分贫困户只享受危房改造政策、雨露计划上报名单与发放台账不符2个问题,勇成村自查无此项问题。

2.遍访贫困,对象记录不规范,缺少影像自相;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记录不规范,未专门整理出书记、市长影像资料,装订成册。

整改措施:责任分工落实到驻村工作队队长朴龙,其他驻村工作队认真整理图片和驻村工作队日志、第一书记日志,详细标注书记和市长、镇党委书记的入村调研材料,并于3月21日整改完毕,现已装订成册。

3.通过入户自查勇成村也存在贫困户对家庭签约医生和村医知晓率不高,个别农户反映没见过家庭签约医生,没有得到什么帮助,家庭签约医生履职不到位,未能发挥好作用。

整改措施:责任分工落实到帮扶责任人,3月21日我们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详细解读,并要求驻村工作队也进一步宣传,使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提高。

4.人居环境方面:整改措施:责任分工落实到村书记姜东哲和村主任朴光善,利用3月23日和24日两天动员全体在村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重点需要处理垃圾点勇成村一组为4处,二组2处、四组为3处;重点需要改善户为勇成村一组金昌日、南龙振、许贞姬;三组金昌万;四组金永福、车永春、冯长发。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6

根据2021年省、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完善行动中继续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行动中扩大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基层首诊签约服务,继续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做法,按照省安排部署实施“互联网”+签约服务等。

二、重点工作

(一)调整团队,优化结构,落实各成员职责

1.团队数量。各卫健中心根据村卫生室数,按照不低于1:2(团队数:村卫生数)的比例调整设置团队数量。村卫生室超过14个的原则上团队组建不低于6个。各团队划分的服务范围,需结合村居常住人口数和服务管理重点人群数,避免服务范围不均衡。

2.人员配备。

(1)县二级医院专家:选取与辖区内医疗机构有经常性业务指导的二级医院,专家团队可由各专业领域的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既便于专家经常性的为签约居民服务,又丰富了居民可享受的服务内容。

(2)团队长:调整由各卫健中心和医疗机构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骨干人员担任,根据团队长人数平均分配管理团队,重点负责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和考核。

(3)签约医生:选用全科或加注全科的临床医师、或其他具备独立执业能力的临床医师、乡村医生(部分专科医师除外)。如辖区医院签约医生不足以配齐团队,一个签约医生最多可服务两个团队。其他专业领域医师作为成员参与团队服务,以满足居民不同的服务需求。

(4)执业护士:选用辖区医院具备执业资质,且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

(5)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除配备1名作为签约医生的乡村医生外,可根据人员情况为团队配备1-2名公卫人员。

(6)其他人员:各团队可根据需要配备后勤保障,吸收志愿者积极参与团队签约服务工作。

(二)调整网格,加强管理,实现网格全覆盖

各卫健中心要根据村卫生室和医疗机构外家庭医生工作室分布情况,及时调整网格管理覆盖范围。网格管理以村卫生室或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哨点,以自然村组为网格点,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村卫生室室长或工作室室长为网格长,统筹网格点的服务人员分配和工作安排。

(三)扩大范围,突出重点,提升服务量与质

1.签约目标和进度安排。各乡镇(街道)要以辖区内重点人群为签约切入口,增加签约服务吸引力,扩大签约服务人群的受益面,逐步稳定提高签约服务覆盖率。

(1)目标任务:2021年,全人群签约率不低于40%、重点人群不低于75%、困难人群(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五保)按照政策要求,稳定签约覆盖率,应签尽签。个性包按照居民知晓、自愿的原则有序开展。

(2)进度安排:以目标任务数为基数,各季度需完成三大人群的进度为一季度15%、二季度60%、三季度100%,四季度进行工作总结和查漏补缺。

2.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基层首诊签约服务。以门诊、随访、上门服务等形式积极引导居民接受基层首诊签约服务模式,针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转诊,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均由签约医生及团队提供。辖区医院的签约医生诊室门口可悬挂、张贴“家庭医生门诊”标识,引导居民有序就医。

3.在0-6岁儿童眼保健和近视防控中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家长眼保健、预防近视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探索创新,以点代面,提升服务内涵

1.预约上门与家庭病床服务。2021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预约上门、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服务,各签约医院要按照《县2020年家庭医生预约上门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探索开展。2020年试点单位要在已开展服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做好项目工作的带头示范作用。

2.商业保险支撑签约服务试点。2021年,我县作为省探索商业保险支撑签约服务试点单位,县卫健局将选取1-2个医疗机构作为试点探索开展。

3.实施“互联网”+签约服务。按照省设计的“点单式”签约服务操作模块,完善家庭医生信息公开、咨询预约、签约点单、履约随访、居家评估等线上服务。围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方案,探索“家庭医生云工作站”,借助智能化、辅手段,帮助签约老年人解决就医取药和健康指导需求。

(五)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管理

1.现有工作室建设管理:2019-2020年建设的医疗机构外家庭医生工作室,按照《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指南》,对部分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运行的工作室进行整改。符合要求的工作室加强日常应用和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和工作室职能,做好网格内居民签约服务工作。

2.星级工作室建设:按照《省星级工作室建设评选标准》选取1-3个点创建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力争通过省级评选。

(六)落实低收入人口“四不摘”要求,做好签约和健康体检工作

各卫健中心继续按照《县2020年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免费签约和健康体检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宿卫〔2019〕28号)相关要求开展低收入人口签约和健康体检工作,做到政策全覆盖、应签尽签、应检尽检,于9月底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同时,做好签约、体检信息“两系统”的更新录入工作。

(七)加强管理,注重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各乡镇(街道)卫健中心、签约医院及村卫生室要提高日常工作落实的执行力,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加强重视,并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现将2021年部分报表上报工作安排如下:

1.签约进度:按月上报数据,每月3日前将全人群、重点人群签约数上报至工作微信群;按季度上报报表,每季度次月5日前上报国家报表(电子表),其中国家报表每半年需上报一次系统(同时报送纸质表)。

2.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体检进度:按周上报数据,每周一上午下班前上报低收入人口签约、体检累计数据至工作微信群;按月上报报表,每月3日前上报低收入人口进度及明细报表(半年上报一次纸质表,其余均报电子表)。

3.个性包签约:按月上报门诊信息表,每月3日前导出上报个性包签约门诊信息表(电子表);按季度上报工作量,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申报当季度工作量报表(纸质报表),1-3季度只申报个性包工作量,4季度申报全年基础包和当季度个性包工作量。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儿童 医疗 保障体制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公共服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就社会保障而言,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制定和改革,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中央和各级政府都明显体现出对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重视。但是在城镇职工和农村人口的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全国儿童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在法律和制度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建立儿童医疗保障体制势在必行。本文即从当前儿童医保现状、儿童基本权利理念、儿童权利保障之于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论证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政府主导儿童医疗保障的重要意义。

儿童医疗保障体系是儿童基本权利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规定儿童享有健康权。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89年11月12日,第44届联大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至今已有 190 多个国家批准履行该国际公约。在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还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第四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2006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案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生存是人类第一需要,人只有获得了生存权,才具有现实条件有效行使其他权利。而对于发育、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来说,生存权更是优于一切权利的基本权利。

在这些法律和公约当中,对儿童权利的保障,特别是儿童生存权利的保障都有明确的规定,儿童作为国家的基本公民,应拥有与成年人同等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同样得到应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而且儿童相比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很不成熟,具有不稳定性,更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别保护,不应因为儿童的父母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影响了其接受医疗保障的条件和水平。尽管儿童还不是当前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却是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希望所在;重视儿童医疗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制度性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度转型导致儿童健康权保障的缺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在覆盖企业劳动者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同时,也保障了城镇居民所抚养的儿童。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人与职员供养的直系亲属患病时在该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免费诊治,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二分之一。”1955年财政部、卫生部、国务院人事局联合《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子女医疗问题的通知》,规定子女享受半公费医疗待遇。1957年卫生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对少年儿童有计划疫苗接种的重视与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儿童的出生死亡率并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造就了上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国家在颁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独生子女医疗费用报销制度,一定年龄段独生子女的医疗费用可以全额报销。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框架,在制度构件上通过责任共担、基本保障和风险管理社会化而使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具先进性。但是该决定在城镇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保障问题上并没有新的规定,原则上维持了原来由企业负担二分之一医疗费用的格局。

上述政策和措施在一定时期给城镇居民和职工子女的医疗带来相应的保障。儿童医疗费用由家长所在单位报销,或国家直接给予救济,保险范围、项目都比较狭窄,保险标准也很低,很难实现真正的保险。而且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医院负担及亏损严重,国家也不可能及时调剂和弥补,严重限制了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下降,职工供养子女医疗费用报销的承诺难以兑现,原有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被淘汰,城镇少儿半劳保、半公费医疗已经“名存实亡”。

儿童医疗保障体系是国家和谐发展的需要

儿童是应当受到保护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应该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弱势群体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既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的,如身体上的残疾;也有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如受歧视的城市农民工。第二,贫困性是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弱势群体”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划等号,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主要是表现在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较低。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可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微弱,他们对利益的表达很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残疾人、农民工、低收入者等属于弱势群体。但是从弱势群体的定义看来,儿童也不能被排除在弱势群体之外。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心智未完全成熟,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不具有一般成年人的能力,也无法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儿童没有经济来源,一切生活保障都来自于家庭,就造成了儿童在经济方面的弱势。儿童由于年幼,必须依靠他人的监护才能获得自己的合法利益,失去了成年人的支持,儿童根本不了解也无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因此如果成年人没有重视儿童应有的权益,儿童权益将无法获得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具有公平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后,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又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看,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和谐应当是整体和谐、全面和谐,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和谐。每个公民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和谐,等等,都是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和基本特征。

就目前的医疗保障来看,却明显地对儿童不公平。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包括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特定的保障对象,唯独没有设立覆盖儿童的医疗保险,儿童医疗保险成为一个空白。与此对应的社会现实却是:由于目前儿童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儿童的医疗费用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有的家庭因为子女医疗费用的庞大开支而入不敷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另一些家庭因为少支付子女医药费用生活条件较好,因而造成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立儿童医疗保险,不仅有利于其人民生活的改进,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保障儿童健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健康的生命是创造劳动价值的源泉,健康与教育一样,是儿童生活并体现价值的基本潜能之一,是儿童智力、体力和情感发育的基础,保障儿童应有的健康水平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儿童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否,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最基本的条件。

我国目前非政府主导的儿童医疗保障存在严重不足

作为纯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其生产和提供应以政府为主体,但是我国的儿童医疗保障目前却以家庭保障、民间互助和商业保险为主要形式,存在着保障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家庭保障形式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家庭保障儿童医疗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风险分担机制,即“由亲友组成一个风险分担团体,互相帮助,如送礼、送钱和照看病人等”。这种风险分担机制表面上来看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问题,但是不断高涨的医疗经费和有限的家庭支付能力的矛盾不能根本解决。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功能衰竭等,都是儿童常见的大病。调查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且还在以每年3万至4万的速度增加,而增加的患者中,50%是年幼的儿童。①据了解,治愈一例白血病儿童,平均需要3年半至5年的时间,花费15万至30万元。肾功能衰竭也是儿童比较容易患的大病,它的治疗费用更加昂贵:仅透析费用每年就在6万至10万元,如果换肾,则需要四五十万元。②有数据显示,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目前已达到 74.4%,③因此只要坚持治疗,白血病不是绝症,然而有报道称,巨额的药疗费用,使得全国白血病患儿的住院率仅为10%左右,每年有1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因得不到治疗而死亡。④孩子一旦患病,带给家庭的不只是痛苦,还可能是倾家荡产。可见家庭的支付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承受高额的儿童医疗费用,亟需社会医疗制度的保障。

商业保险和民间互助难以满足儿童医疗保障的需求。基于人身保险制度,一些家庭对子女、一些学校统一组织入学青少年儿童上交一定的保险金给保险公司,一旦青少年儿童发生伤残灾害等意外疾病时,由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但人身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客观上虽然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保险公司仍然是以利为目的,“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此外,保险范围相对狭小,只限于伤、灾害等意外疾病,对普通生理疾病则不设保险;在履行人身保险合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程序性的障碍问题,这都是商业保险的局限性。

面对广大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我国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针对大病患儿的互助救助行动。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很多大中城市,由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和当地红十字会共同协作、推动成立“中小学生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儿家庭的经济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少儿互助金为社会团体红十字会主办,是以自愿为原则的互助保险,政府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领导的重视,而不是制度的保证,这使得少儿住院基金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风险。医院的大处方、大检查,构成了互助金的沉重负担。依靠少儿互助金自身的力量对医院加以约束,只能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以政府主导的儿童医疗保障体制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儿童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文中“儿童”的定义是指0至18周岁,并且没有被纳入公费医疗统筹范围(如普通高等院校享受公费医疗的在读学生)的人群。儿童是国家和家庭的希望,一向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数及其构成的统计数据,15岁以下的儿童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5%,约2亿5千万。⑤

儿童具有没有经济来源,身体免疫系统较弱等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儿童是比较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而且现在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型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有不断攀升的趋势。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儿童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儿童如果患病,一般家长都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为儿童提供治疗,但是昂贵的治疗费用,也使得很多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陷入经济危机,甚至有家庭因为费用问题而不得不放弃治疗。因此建立儿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法规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也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国家能够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儿童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将有利于社会长远和谐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大型传染病接连地爆发,再加上汶川地震、三氯氰胺奶粉、海南毒豇豆等大型的天灾人祸不时发生,让人们更加注重于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保障。少年儿童是家庭、社会的重要成员,是社会稳定和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主导、提供儿童医疗保障既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李茵:“儿童大病医疗保障需尽快全国统一”,《新京报》,2007年3月8日。

②马月丹,胡冬梅,于润吉:“我国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第8期,第51~52页。

③胡亚美:“白血病儿童的福音”,news.省略/c/2005-04-30/10206537088.shtml。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8

《公约》是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保障残疾人权利并长期努力的结果。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推动“残疾人权利”概念逐步获得普遍承认。联合国通过《残疾人权利宣言》,制定《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实施“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并将每年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残疾人组织的推动下,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13日通过《公约》,2007年3月30日正式开放签署。

《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涵盖残疾人生命、家庭、教育、健康、就业、人身安全、获得司法保护、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等各方面权利,迄今已获146个国家签署和90个国家批准。中国是首批签署《公约》的国家之一。200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约》,同年9月《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以国际法形式对残疾人权利加以界定,丰富和扩展了国际人权法律规范,成为国际残疾人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

履约报告集中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关心残疾人福祉、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态度与决心,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残疾人组织及社会各界对改善残疾人状况的努力与成果。

目前,中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一个面临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条件,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设立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到实施五个“国家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从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到制定《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无障碍建设条例》;从颁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到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满足残疾人生活、医疗、就业等基本需要,到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水平,中国残疾人工作硕果累累。迄今已有2200万残疾人实现就业,1800多万残疾人得到适应训练和康复服务。国家通过残疾预防和早期治疗机制使近20年残疾发生减少1500万人。中国残疾人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蝉联金牌和奖牌双第一,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

按时向联合国递交履约报告,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对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严肃态度。

多年来,中国与国际残疾人组织和有关国际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热情响应《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积极参加“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是“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的主要倡议者之一,在国际和地区残疾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制定《公约》的参与者,参加了特别委员会历次会议,为公约起草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履约工作,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一系列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确保《公约》各项条款得到有效实施。中国形成了政府部门为主导、残疾人组织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制定实施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过程中积极吸纳《公约》内容,将国际公约的原则和标准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国内实践。

中国政府认真做好履约报告撰写工作,2009年11月成立由22个政府部门构成的跨部门工作组,统一部署和撰写相关报告,并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认真征求残疾人组织的意见。按时提交《公约》履约报告,体现了中国信守承诺、文明进步的良好国际形象,并将有力促进中国残疾人权利保护,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和传统观念影响,残疾人事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确保残疾人平等享受各项权利,依然是中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继续作出不懈努力。但正如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塔劳尼所说,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中国残疾人状况不断改善

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他们的状况不断改善。

基本收入和支出方面,根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8.1元,比2007年度高出1221.5元,增幅为16.6%。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66.1元,比2007年度高出965.1元,增幅为31.1%。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7%,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1%,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3个和4.5个百分点。

截至2009年12月,238.6万城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较2007年底增长30.7万人;各地普遍实行分类施保,对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在补助标准和审核程序上予以照顾;615万残疾人享受农村低保,较2007年底增长187万,410.6万残疾人得到临时救济和定期补助,较2007年底增长40.1万。

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参加至少一项社会保险的比例达到64.3%,比2007年度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达到62.1%,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达到42.1%。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到94.4%,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9年度,87.6%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村残疾人在一年内看过病,看过病的农村残疾人中有41.7%的人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报销。

公共服务方面,2009年度,62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较2007年度增长84.1万。全国已建立1578个聋儿康复机构,近5000个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和2000多个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在1727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807个市辖区和1569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农村残疾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农村县级建立残疾人服务社1887个,乡镇建立残疾人服务分社18979个,残疾人服务社(分社)的工作人员达到28601人。

截至2009年底,全国为残疾儿童少年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达1672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801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约42.8万人。残疾人职业教育专门培训机构达1852个,接收残疾人的普通职业培训机构有2132个。城镇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043个,农村残疾人服务社1897个。2009年度城镇新安排35万残疾人就业,扶持108.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3474个,较2007年增加2418个,为11万智力、精神残疾人及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较2007年底增加8.2万。

2007年以来,全国扶持551.6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其中有372.1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实际脱贫,各级政府筹措用于扶持贫困残疾人的扶贫资金11.3亿元;中央财政安排近9000万信贷扶持贴息资金,带动24亿元信贷规模,对13.6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信贷扶持;全国结对帮扶的单位37.3万个,结对个人257.4万人,优惠政策减免及帮扶物资折款等9.4亿元。2008―200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及社会捐助投入危房改造资金共计18.55亿元人民币,全国约20万户贫困残疾人的危房得到改造,受益贫困残疾人近28万。

无障碍建设方面,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为66.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有79.5%的城镇残疾人所生活的城镇中至少有一种无障碍设施,体现出无障碍建设的成效。大部分医院、银行、车站、商场、文化体育建筑、公共交通工具等加强了对残疾人的无障碍服务。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盲文、手语的应用得到扶持和保护。大部分省级电视台开办了手语新闻节目。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加配字幕解说。政府及社会重要门户网站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

国家保障残疾人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残疾人充分、平等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权利的重要体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12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其中1名残疾人工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有19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残疾人工作者委员,其中1人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人为全国政协常委。省、市、县各级人大和政协共有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和委员4100余名。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9

说到问题药品,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齐二药”?还是“欣弗”?

事实上,对于制药企业和公众来说,“齐二药”和“欣弗”都是让人记忆深刻的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问题药品的代名词。“齐二药”和“欣弗”事件,在重锤敲响质量警钟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医药行业的社会责任。

“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医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任何时候都要遵纪守法,严格自律,诚信经营,对人民群众生命和用药安全高度负责,以实际行动履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神圣使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说。

而在近期对于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协会的采访中,本刊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生命尽责。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

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于启武看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依法履行和自愿履行,捐钱捐物等公益行为只是后者,企业须依法履行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劳动者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责任以及环境责任和产品责任等。

“对顾客的药品安全责任、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对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是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履行这些社会责任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信任危机、职业病和安全事故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危机等。”于启武说。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毕文钢则将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为一般企业层次,包括对国家税收、国家义务、企业内部员工福利保障等;第二层次是作为医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包括药品质量、药品宣传、企业营销行为规范等;第三层次是医药行业层次,企业能否站到整个医药行业的高度,使自己的企业承担整个行业的发展难题,包括是否加大新药研究的力量,是否在原料资源的稳定性、质量的稳定性方面下工夫,是否将提高医药行业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作为发展战略等;第四层次就是公益责任。

而此前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08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与会医药企业代表一致通过了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公众健康”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生产安全的药品是药品行业的基本责任;

二、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教育提高公众用药安全常识;

三、大力培训基层医师,尤其是社区医师和农村医生,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四、杜绝环境污染、落实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

五、救助弱势群体,创造就业岗位,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六、药品召回,本身就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七、竭尽所能,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公众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医药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医药企业家要端正价值取向。对药品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一针一片的质量。这不仅是对患者和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和企业的发展负责。”

对此,中国药学会药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瑞霖深表认同。在他看来,医药企业首先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就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医药企业永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宋瑞霖认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各项内容中,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较之其他行业更为突出重要,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事实上,从“齐二药”事件到“欣弗”事件,无不是企业生产事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因此提出了“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但这一要求如何落实,仍然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

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陈茅对此就深有体会。他认为,做药就是做良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生产、质检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把药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不以经济利益为惟一导向,这样才能为老百姓做出最好、最适用的药。

“作为抗生素生产大户,白云山制药总厂深知抗生素的质量和疗效直接影响着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我们将‘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奉为真理。”陈茅介绍,经过多年摸索,白云山制药总厂形成了由质管部、制造部和班组共同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和质量控制网络,24小时监控产品质量。同时,白云山制药总厂在全体员工中灌输质量意识,确保一切生产和经营都始终以“质量第一”为宗旨,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新要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制药行业一直是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据统计,尽管制药工业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但是污水排放量却占到了全国总污水量的2%左右。尤其是在制药行业中生产规模大的原料药更是环保治理重点。这些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十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种类高达三四十种,原料总耗有的达10kg/k品以上,高的超过200kg/k品,从而产生大量的“三废”,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

今辰药业总经理娄贯平介绍,2008年新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后,企业的环保支出随之增加。今辰药业一期环保工程改造,仅工业锅炉技术改造一项,以两台10吨燃气锅炉改造原有的燃煤锅炉等各项投入计80多万元,二期环保工程的投入在200万元以上。动力运行费用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公司每年需增加运行费用200多万元。

“这项支出对任何企业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今辰药业还是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笔费用。”娄贯平介绍,此次改造后,锅炉的烟气黑度、烟尘黑度、浓度、噪音等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类地区标准;燃烧器和锅炉本体匹配,燃烧充分,大大减少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布置充裕受热面,吸热更充分,排烟温度低,独特的保温方式,散热损失少。

回收家庭过期药品也是一种责任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有统计表明,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映案例中,有近1/3是由过期药品或药品保存不当引起。

家庭过期药品,增加了公众的用药风险,成为家庭“小炸弹”。而更严重的是,大量家庭主要是城市家庭的过期药品,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一旦流入不法商贩或不法医疗机构之手,将给社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可怕后果。据统计,目前农村市场2/3的过期药品,都是从行行的家庭小药箱中流出的。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以“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为切入口的药品安全措施,对消费者用药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2004年底到2008年,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创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免费更换)机制,与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医药经销商及药店进行深度合作,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潮席卷全国。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趁势打铁,推出“3.13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日”、“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月”等系列活动,以及将回收机制升级为“我们公司永不过期药店”,到目前为止,加盟药店已达3600多家。

“在连续四年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行动中,我们先后投入1亿多元,发动全国数千家药店参与回收行动,各地直接受益人群达350万人次,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穷的弱势群体。”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说。

我国药企社会责任“单一、即时、被动”

尽管我国不少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但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洪亮认为,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还缺乏足够重视和全面理解,在实践上表现为单一、即时、被动的行为,尚未达到自觉、全面、常态、主动的境界。

同时,我国医药企业还存在社会责任缺失严重的现象。在由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组织编撰的《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中,就概括了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几种情况:

一、医药用品捐赠。一些无良企业将过期药品、与救灾用途关联度极低的一般药品捐赠到灾区,不仅起不到救灾的作用,还增加了运输、仓储保管等支出。

二、生产质量不过关的药品,流入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典型事件如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等。

三、非法医药医疗广告,夸大产品与服务效果,误导消费者。

四、违法、违规通过互联网贩卖处方药品。

五、个别企业的污税、废物处理不当,影响当地生活环境。

六、沽名钓誉捐赠款项不到位。

《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执笔人员之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也指出,用社会责任新理念来审视,我国的医药行业主要存在着“国家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药品企业创新能力比较低、医药市场消费者满意度比较低、医药市场秩序发育和规范程度比较低”的“四低”现象。

“在国家大力推进惠及全民的医改过程中,医药企业需要重塑管理机制和价值理念,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来助推、保障我国医改的成功。”楚序平说。

跨国药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榜样作用

与跨国医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单一、即时、被动”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跨国公司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在关键时刻,其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就很自然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一个企业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如何,则是取决于其平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积累。

“强生公司一贯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战略的一部分。20多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信条,让神圣的社会责任感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心中。”强生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钱云说。

自2002年10月起,西安杨森同其它两家强生在华子公司与中国红十字会紧密合作,正式拉开了支持中国造血干细胞库扩容的序幕。强生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为造血干细胞社会捐献志愿者的血样检测提供支持;组织“造血干细胞好新闻评选”,消除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顾虑,并号召在华员工参与捐献活动。

“拜耳公司一切活动均以经济、生态与社会承诺并重。拜耳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在公司的研发、生产以及整个运营过程中贯彻三项承诺,以创造可持续的公司价值。”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康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

对于拜耳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善意之举,而且还是必做之事。拜耳总结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六个步骤:第一步:管理层需要首先确定他们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第二步:确认公司应该向谁负责?谁是利益相关者?公司和谁有责任关系、关联关系或从属?第三步:确认公司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公司行事的哲学是什么?公司希望参与什么样的议题?第四步:确定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第五步:确定关键表现的衡量标准。第六步:进行衡量并按程序报告。

药企社会责任报告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CSR报告也就成为了不少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良好手段。

去年年初,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北京《企业全面社会责任报告》,这不仅是白云山和黄中药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当时有媒体乐观预计,“此举或带来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潮流”。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今年6月,CSR报告的医药生物企业共计31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按照上交所、深交所的要求而的,而且这些CSR报告的水平普遍不高:譬如缺乏实质的履责信息、对利益相关方的回应流于形式等。

事实上,全面、客观地认识CSR报告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功用。

《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曾撰文指出企业编制CSR报告的十大功用:一、有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二、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三、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内部传播;四、综合业绩报告的新工具;五、有助于企业建立内部对话新机制;六、增加外部沟通同的新手段;七、完善预警机制功能;八、提高管理层的评估能力;九、增强财务稳定型;十、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重要工具。

“企业社会报告的这些作用是随着企业社会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逐步实现的。目前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开始把社会责任报告从作为一种公关手段转向企业核心的商业价值与战略,将对社会的关注切实纳入日常经营中,创造出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殷格非说。

有关专家呼吁推行

药企社会责任标准

在采访中,不少医药企业的代表和专家都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推行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通过标准的学习与贯彻,规范的社会责任报告撰写等培训,结合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落实到企业日常工作当中,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今年年初,由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自律管理标准》、《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始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据悉,这两个标准明确将行业自律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各个保障、评价、、奖惩等体系标准化,明确、组织与评价严格分离,责任分清,使执行标准的评价工作第三方独立化;明令禁止以高科技、创新为幌子改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岭南著名食品、中成药内容物性质欺骗消费者。

“我们今后将在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系统化的基础上,启动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研究,通过大量案例研究与数据分析,起草我国第一部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友智表示,同时,将继续监测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行为特点、危害性,研究责任缺失的道德惩戒机制与相关制度建设,还将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与曝光,形成履行社会责任光荣、缺失社会责任可耻的氛围,逐步减少乃至杜绝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

新闻链接

“齐二药”事件

2006年4月19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按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中心的规定,开始采用在药品采购中惟一中标的“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65名陆续使用该药品的患者部分出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13名患者死

亡。5月,“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被认定为假药,全国紧急查封。

家庭医生履约工作计划篇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健康扶贫这场硬仗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健康扶贫工程启动以来,县卫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精准扶贫方略,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策略,实现了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就医环境稳步提升,为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健康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连续实施,全县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继续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继续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就医费用明显减轻;上半年,共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待遇31617人次,基本医疗保险补偿6112.31万元,大病保险补偿138.69万元,提高医疗保障救助补偿2765.44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达到90%以上,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7321人次。全面摸排基本医疗保障未解决问题。逐村逐户逐人核查患病情况,其中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21中大病712户719人,非建档立卡农户患21种大病1344户1352人,全部得到规范化治疗。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落实。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集中履约服务与义诊相结合、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相结合”原则,组建服务团队,逐户走访,逐人签约,切实履约,细化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签约服务,对签约服务相关档案实行分村分类和双编号管理,共签约69772人,签约服务率100%。实施健康扶贫防病先行专项行动。加大了对结核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控力度,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占比由2016年的32.64%降至目前14.86%。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改善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施条件,“对口帮扶”和“组团式”支援,实施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贫困群众大部分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及时救治。

   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最特殊、形势最复杂、任务最艰巨,越是到最后越是吃紧吃劲,必须持续用力。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严格保障标准,提高工作标准,继续实施“三重医疗保障”政策,强化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健康扶贫既不任意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一是吃准吃透文件精神,明确实施范围,把握好政策标准,继续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继续坚持贫困人口慢病申请随时提交、随时受理、每月集中审批制度,确保医保22种慢病患者及时享受用药报销政策,不漏一人、不差一人;加强对报销目录外药品、耗材、检查检验使用的控制,实行严格的知情同意制度,不断降低住院实际自付比例,乡镇卫生院控制在5%左右,县级控制在10%左右。二是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1种增加到了25种,新增加(耐多药结核、脑卒中、慢阻肺和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我们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加大对患大病人员的集中救治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救治的尽快组织救治,不能在县医院及时救治的联系转诊,搞好服务,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下半年要对新增病种和新发病患者,摸清底数,实行建档管理,发现一例,建档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三是进一步落实落细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到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对患高血压等4类慢病重点人群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随访、评估和体检,对患脑血管病等6类慢病贫困人口,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指导,对照签约服务十项内容,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确保签约履约服务扎实推进。四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青龙镇卫生院的建设,加快完成乡村医生的选聘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空白点”,综合施策,实现医疗机构“三个一”、人员“三合格”、服务能力“三条线”的目标要求,解决好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的问题。五是加强医共体和信息化试点建设,推进远程医疗会诊,落实智能签约、线上预约转诊等服务。六是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和环境等6项健康促进行动,落实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地方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既要保障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确保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消除“病根”变“穷根”现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卫健局将和医保局协调联动,共同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结合明查暗访、巡视整改,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目标标准和问题导向,举全系统之力,切实增把健康扶贫责任在压实、措施再细化、力量再强化,以决战状态和“绣花”功夫,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是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住建局所承担的危房改造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7年以来,吴桥县危房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考核验收。特别是在今年全省危房改造核查工作中,我县是唯一一个没有问题整改任务的贫困县,并获得上级奖励资金2万元。2018年7月2日沧州市住建局下发通报,截至6月30日,吴桥县在沧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排名第一。下一步,住建局将奋发作为、忠诚担当,举全局之力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一是打好动态管理攻坚战。在接到各乡镇动态调整确定的建档立卡户有关信息后,我局将第一时间组织村镇股与房屋交易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按照“六不评”要求,对住房信息进行数据比对,核查实际情况与所报信息是否一致,比对结束后,将相关数据立即反馈给县扶贫办和各乡镇。

二是打好政策落实攻坚战。对于动态管理攻坚战确定后的所有建档立卡户,住建局将组成10个工作组,采取“三共同”方式,逐户对住房情况再次进行现场核查,对无异议、有意愿的危改户确保7月底前全部竣工,力争2018年度危房改造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按照6月14日张书记到县住建局调研指示精神,由住建局起草,于7月5日通过县委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农村危旧房屋隐患排查的通知》,住建局将与各乡镇一起对全县农村房屋安全状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确保全县无一人住危房。

三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充分调动住建局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积极性,配合乡镇和有关部门,打好帮扶措施攻坚战以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攻坚战,为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住建局将把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认识再深化、措施再细化、力量再强化,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在全县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的表态发言

2018年,住建局坚持服务民生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了2017-2018年度6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8—2019年度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180户。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局将以机关效能革命为契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加紧实施推进,同时,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摸排全县四类重点人员及以外的危房户,纳入新改造任务,6月底前全部完成并拨付资金,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

一是提前谋划,及早动手。我局将会同扶贫办、残联在“回头看”基础上精准识别改造对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逐村逐户做好农村危房等级鉴定,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放在危房改造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台账,实行动态核查,做到精准识别、一个不落。

二是多方筹资,多措并举。采取投工投劳、互帮互助、农村闲置房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造,多渠道解决特困户危房改造资金不足问题,最大程度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完善我县2018-201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标准,执行最低建设标准要求,提高补助标准。

三是规范流程,严格程序。执行农户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的审批流程,按要求进行批前村、乡、县三级公示,改造完成后村、乡、县逐级逐户验收签字,验收合格后将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通过农户“一卡通”一次性发放至农户账户,并再次进行村、乡、县三级资金公示,确保各项程序规范运行。

四是加强监管,提供服务。改造前提供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引导农户选择低成本改造方式,对每户提供具体改造方案。改造全过程随时随地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管,搞好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