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0 23:53:28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1

这家以皮肤科享誉国内、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曾经负债累累,年业务收入仅有5000万元。如今,医院门口已挂有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皮肤病医院三块牌子。医院的皮肤科共有300名医护人员,开设300张床位,2013年该科室共收治了8150名住院患者,业务收入达2.3亿元。

把医院打造成如今模样的,正是自称毕业于“青山大学”的医院院长兼皮肤科主任李铁男。“青山大学”取自李铁男钟爱的电视剧《亮剑》,男主人公李云龙是名在实战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他将培养其形成作战经验、战略思维的山野称为“青山大学”。

在李铁男眼中,临床医疗工作就是培养他的那所“青山大学”。“我们临床医生出身的院长,存在管理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但我们更了解医院的情况和民众的需求。”正是这名接地气的院长,牢牢把握着医院战略定位,紧跟医疗政策,带领沈阳七院披荆斩棘,打造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战略为先

1999年,李铁男履新沈阳七院院长。此前,他的管理经历仅为一年院长助理、两年副院长。当时的沈阳市卫生局对这名年轻的院长是否能管理好医院尚存疑虑,但李铁男对医院境遇的清醒认识和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舒了一口气。

沈阳是个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省会城市,除了区属、市属、省属、部属医院,还有三所大学附属医院,以及总医院、沈阳铁路局下设各家医院、东北电力管理局下设医院。沈阳七院周边被另7家三甲医院环绕,距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是不足3千米。如何为自己定位,对沈阳七院这家市属医院而言尤为重要。

所谓定位,具体说来便是如何确定医院吸纳的患者人群、如何利用医院原有优势错位发展。李铁男认为,随着沈阳改造老市区的中心地带,原有居民面临搬迁,未来周边将以高档写字楼为主,基本医疗能够辐射的社区居民量将大减,如果仅依靠周边居民,沈阳七院将无立足之地。因此,不宜将医院定位为服务周边社区的地区医院。而且,由于周边综合医院众多,医院也不适宜走综合医院各学科面面俱到的发展道路。

经过慎重考虑,李铁男决定继续发展沈阳七院原有的皮肤病诊治优势,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法打造成医院的特色诊疗手段。“穷国宜办大卫生,中西医结合最适合中国国情,而皮肤病的疾病谱也决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是适合的。”由此,他提出,沈阳七院应当走以皮肤科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大专科小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发展道路。“我们要扮演市级三级医院的角色,不仅要能解决患者的常见病,更要有专科特色。”

在学习运用中医手段方面,李铁男提出了“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面,则提出“领着走、跟着走、逼着走”的原则。沈阳七院原本是西医医院,缺乏中医人才。医院决定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后,除了招录中医院校毕业生,还在全院开展了“西学中”培训。这批人成为领头羊,领着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中医,形成了“领着走”和“跟着走”的学习氛围。

对于部分不愿意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医生,他坦言,“既然医院制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医生的工作就不能脱离大框架。不愿意走,那就‘枪管子捅后腰’,必须逼着大家走。”事实证明,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曾经被“逼着走”的医生转化成了“跟着走”和“领着走”的角色,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整体水平得到了飞跃性提高。

2002年,沈阳七院的皮肤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单位。2006年,医院通过验收,随后进入了第二轮强化建设。2011年,皮肤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验收,并在2012年被确立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真正迈入了“国家队”的行列。

打造专才

在李铁男的观念里,好的重点专科需要获得患者、社会、业内同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四方面的认可,因此,重点专科必须是大树而不是盆景。“盆景摆着好看,但大树接地气,为大众所需。我们的医生不应该是‘无土栽培’,不应该是看见疾重症患者就腿软的盆景,而应当是能够快速治愈常见病、对待疑难疾病有新招、治疗危重疾病有绝招的名家。”对医生临床能力有着极高期许的李铁男,并非只提目标,他脚踏实地地在多年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培养医院人才梯队的独特路径。

好科系必须有好队伍。科室年轻医生硕士化、骨干医生博士化,是如今李铁男对皮肤科医生学历的基本要求。

回忆起16年前他刚接手沈阳七院时,即使在医院的重点科系,也没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没有人才,科室就发展不了。我一下狠心,送了10个在职医生脱产三年去念研究生。”谈及当年背水一战的心态,李铁男感叹良多。如今,这10名医生都成了皮肤科的业务骨干,分别担任着6个病房、皮肤科平诊、专家门诊、中医治疗中心、激光中心的科主任职务。

秉承“能够为医院所用的人,才是适合的人才”这一观念,除了招录高学历人才,李铁男还根据医院的发展定位,规划了需要着重培养的三部分人才,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这三部分人才分别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有西医科研专长的人才;西医临床技术炉火纯青的人才。依靠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沈阳七院的科研临床可谓齐头并进。

“依靠购买先进设备、引进几个博士就能做好学科的年代,早已过去了。如果不适合医院的定位,即使引进长江学者或中科院院士,都对医院的发展无益。”他十分清醒。

除了划分人才种类进行培养,针对较高层级的医生,李铁男还有更细化的业务成长要求。在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生,无论其本身擅长何种专病治疗,都必须掌握“三个三”。第一是基本理论知识方面,包括皮肤病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第二是用药知识,包括皮肤用药常用的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第三则是皮肤外科、新型激光、光疗等辅助治疗技术。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医生了解皮肤病治疗的方方面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更优的诊疗意见,而不是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当临床医生遇到本专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需要知道其他治疗手段能否跟进,以及是否适合转科。医院有专门操作辅助治疗手段的医生,但临床医生必须掌握这些治疗手段的适用疾病。”他解释。这样的组合训练模式,让沈阳七院的专家拥有了更强的临床实力,相应也收获了更好的疗效。

与广为采用的学科内医生按专业方向分组、由主任医师带专业组的管理模式不同,沈阳七院皮肤科的科室设置自有独特之处。

皮肤科内6个病房不分专业组。每个病房均由一名病房主任带一名责任主治医师以及6名住院医师组成,各管理50张病床。医院为各病房配备同样的使用面积与诊疗仪器。皮肤科门诊收治患者后,不分病种,以电脑派位的方式随机分给各个病房管理。同时,每个病房包括科主任在内的医务人员,都需在各病房及病房与门诊间轮转。

“人员的轮换无形给病房主任一定压力,要求他不断提高自己。这也避免了病房由于医务人员固定引起的争抢患者和学术上一潭死水的状况。”说到此处,李铁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样一来,科室的整体水平就被提高了。”

而对于科室主任这个重要群体,他更是进行了悉心的雕塑和打造。“我对科室主任的要求是‘守土有责’,即要守安全、守业务、守效益、守行风。虽然他们收治患者时不分病种,但对他们个人而言,在学术上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收治到某位疾病较重的患者,并且不是该病房主任擅长的方向,仍可以通过全科会诊解决。”除了承担具体部门的管理工作,科室主任们还需分别承担责任清晰的科室共性管理任务。

李铁男举例,“有的人管理全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那他就需要考虑如何打造中西医结合技术、优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规范;有的人负责管理继续教育,则要组织学术沙龙等日常教育活动;科研、非药物治疗手段等工作,都有相应的负责人。”

通过为科主任及医务人员搭建权责利分明、公平竞争的平台,李铁男以其独特的智慧,在下放学科具体管理工作的同时,激活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室中个体自醒、自尊、自重、自强,整体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以院长个体的“减负”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科室环境。

持续提升

李铁男在任院长的这十余年间,对医院的持续进步有着很深的期许。“让医院的发展不要昙花一现,始终提高医院的声誉声望,提高员工的待遇”,这些都是他朴素的愿望。而他也努力把沈阳七院打造成了一所具备持久发展潜力的医院。

在学术上,李铁男思考的是如何为医务人员创造不断学习的环境,让医院学术水平持续提高。为此,他选择有的放矢地抓好继续教育培训及查房考核。

沈阳七院是沈阳市医学会、沈阳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主委单位,因此,医院把皮肤科学科的年度医学继续教育计划、学术计划与主委单位职责互相融合,拟定了大科系的计划。

而皮肤科内6个病房、专家门诊、平诊、中医和激光中心,则需要各自制定计划,上交课件。针对科主任和高年资主治医师,医院则通过举办学术沙龙,要求医生分享疑难病的临床诊疗体会、危重病的治疗困惑反思。

李铁男告诉记者,在每年一到两次的学术沙龙擂台打拼中,针对普通病种进行诊疗综述是不被认可的,医生们必须要分享诊疗中遇到的困难病案。

每年李铁男还会给皮肤科全科医生拟一张没有复习范围、覆盖皮肤病学内容各个层面的理论考试卷,将考核成绩与聘任挂钩。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出的试卷,即使带书也没法找到答案。”

举例而言,李铁男会让医生写出一年内阅读专业书籍的书单或是列出次年的阅读计划;他也会针对某个病种,让医生排列出个人临床诊疗经验中效果最好的用药次序。“如果不在平时工作里加强学习,在业余时间保持阅读习惯,他们怎么能答出这些题?”他反问。

除此之外,李铁男还有高招儿,即针对科主任、责任主治医师的临床和教学大查房。这项能让医护人员脑门冒汗的查房考核,最难之处莫过于医生不会得到提前通知。“以往,我们也是提前一天通知查房。这样一来,科主任们就会带着医生加班加点改病案、背病案。第二天我去查房,他们总能答个八九不离十。现在我是领着主管院长、医疗院长、医务科长直接去查房科室。我们人到了,再通知本科室的医生和其他科室科主任过来,然后就直接去病历架拿病历开始查房。”

为了督促医务人员,尤其是不直接管理患者的科主任关心科内患者诊疗,李铁男可谓费尽心思,与员工斗智斗勇。“我的方法确实很土,但很有效。这种管理手段让整个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都很务实。”

作为全国中医皮肤病临床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沈阳七院的皮肤科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路径和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制定。而在院内,医院每年都会集中中医、西医、科研三部分人才,由科主任牵头,总结一年以来皮肤科住院患者的治疗手段、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梳理汇总并提炼成主要病种的诊疗规范,如今这套规范已经做到了第五版。医院在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手段的应用,也使救治重危患者的疗效得到了大大提高。

除了提升医院内涵,李铁男还非常重视紧跟政策导向,规划医院发展。

1999年,当他接手这家欠债总量在沈阳市卫生局局属医院中排第一的医院时,正遇上了公费医疗解体、医保尚未建立的时期,医疗行业萎缩,患者量很少。如何在偿还医院债务的同时,为应对将来医疗市场的复苏做准备,李铁男把工作重点放到了调整医院内部运行结构上。当时沈阳七院还是西医医院,医生在诊疗手段上习惯于用药,也存在一定的过度用药问题。他通过引导医生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不仅减少了利润率较低的药物使用量,还达到了花费较以往少的次均治疗费用治疗疾病的目的。

李铁男接手医院的前五年里,沈阳七院就在业务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运营质量的好转。

正是有了长期积累,沈阳七院方能在2007年沈阳市政府立项改善医院硬件条件时,抓住机遇,改造了当时“连县医院水平都不如”的医疗楼。李铁男表示,政府立项的两期基建工程约需两亿元,但政府只补助5600万元,而沈阳七院在寸土寸金的和平区中心地带征地,就占用了5500万元。医院只能选择向银行贷款剩余的1.4亿元建设资金。银行审阅完医院账目后,又多次实地考察了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最终才同意放款。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皮肤病;延续性护理;信息化管理;需求;平台构建;发展建议

皮肤病呈长期、慢性、复发性等特性,且主观症状如瘙痒对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为了早期康复及回归社会,减少再次入院率,皮肤科病人对健康教育和护理有着较大的需求,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突显。我国延续性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已取得长足进步,在皮肤科、心脑血管科、产科、呼吸科、内分泌、骨科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我国皮肤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皮肤病的概念及特性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多种内脏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所表现。皮肤病往往起病较急,恢复缓慢,不当的护理易致其复发及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易引起病人恐慌与社会歧视。因此,皮肤病的治疗管理不仅需要及时、正确的用药,更要求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和后期长期、规范的护理。

2延续性护理的起源及特性

牛津词典对“延续”的定义是不间断的、连续的,延续性护理这种“不间断的护理”所包含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具体概念经历了一定的变迁。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出现于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病人从医院回归到家庭、社区中,治疗、护理服务也应该随之不间断地转移到家庭和社区。20世纪50年代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集中于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12];2003年美国老年病协会(AmericanGriatricScieteoy,AGS)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护理场所(如医院、亚急性和急性护理场地、病人住所、初级及专业护理机构)之间转移或同一护理场所的不同层次(如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3]。此外,延续护理还具有以下特性:①初级治疗的延续性,初级治疗得以延续主要在于病情不同发展阶段医护工作者与病人之间医疗关系的延续。这种延续的关系可理解为长期的、相互的,或者个人的一种连续性关系,促进了医患双方的交流、信任以及责任感[45]。②心理健康的延续性,强调了医疗团队人员和病人医疗关系的稳固性和长期性,基于同一目标不同专业的人员提供延续[6]。护理计划的制定应有系统性、机动性,以应对不同情况的需求[7]。③护理活动的延续性,护理活动强调在护理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的连续性和合作的连续性,从而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将护理方式个体化,同时强调疾病缓解出院后如何与社区或者家庭护理衔接[8]。④疾病管理的延续性,体现在不同诊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之间保持服务的连贯性、条理性和及时性。相对于过程的实施,更强调合理的流程和管理策略的制定[9]。

3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皮肤病的影响

3.1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是一种传统的随访方式,操作简单且相对低价[10]。作为院外护理支持体系中的重要手段,电话随访是一种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11]。在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的电话随访中,主要随访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用药提醒、饮食指导、皮疹变化情况的询问及复诊提醒等,得到了较理想的研究结果。电话随访普及性较高,且弥补了家庭随访耗时耗力的缺点,可以便捷地完成信息、管理及关系上的延续,并为其他护理服务方式的细化提供指导方向[12]。在皮肤疾病治疗、护理中强调及时掌握皮疹的变化,但电话随访的不可视性,使它不能成为皮肤疾病延续护理服务的唯一方式,因此需将电话随访与其他方式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延续。

3.2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可以达到全面获得病人健康信息的目的,也是慢性病病人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病情,更好地提供延续护理服务。陈海燕等[13]针对黑色素瘤病人出院后干扰素治疗进行延续性护理,共纳入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由皮肤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定期上门随访,进行药物知识、饮食、休息与运动的健康指导,取得较好的随访效果,并及时发现4例病人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硬结,采取注射部位轮换的方式,要求病人按照轮换卡进行注射,避免再次注射硬结部位。这种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在全面查体的同时可以进行心理照护,有助于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但有受时间、地域限制、工作量大、实施成本较高等缺点,难以大范围开展。

3.3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

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是集多种延续性护理方式为一体的服务部门,为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吴玉芬等[14]介绍了成立延续性护理中心开展居家护理、电话随访、短信温馨提示、健康教育讲座等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生参与率低,难以实现整体质量的提高。皮肤科病人皮疹变化的连续性是病人病情的重要资料,因此医疗关系一旦建立,最理想状态是首次参与治疗的医师能将此医疗关系继续,但是对于非本地病人来说,维持这样的医疗关系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就诊过程。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可将首诊医师、病人皮疹变化资料及后续参与诊疗的医师有效联系,将病人重要信息从首诊医院转至社区医院。如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将是未来皮肤疾病延续护理的发展方向。

3.4通信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通讯软件、手机App的发展,网络几乎渗透入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为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式。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中,研究者结合QQ、微信等通讯方式积极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并定期通过公众号的形式SLE基础知识、用药护理、休息活动、心理调适、饮食营养及并发症防治等讯息,用皮肤生活质量指标量表(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对病人出院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的整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15]。作为新兴的延续性护理方式,通信网络平台节省资源、方便快捷,随着网络的不断提速、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该模式将会很快成为皮肤疾病的主要延续护理服务方式。

3.5护理专家门诊

护理专家门诊是由具有专科经验的护士出诊,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可处理病人的专科并发症并指导居家护理,同时也便于对病例的跟踪管理。杨茜等[16]对132例结节囊肿型痤疮病人进行延续性门诊护理和指导,参照中医体质分型,从出院开始进行干预;将结节囊肿型痤疮病人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及痰湿质5种体质,共持续6个月,研究完成后对病人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护理专家门诊干预对病人疾病情况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此方法需要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多,成本较高,参与率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

4病人信息化管理及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护理延续服务是长期的医疗行为,需要根据不同病种制定护理延续计划,定时进行干预,以促进病人的康复。随着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病种的多样化,如何准确、高效、无遗漏地进行长期、多次管理、更新病人就诊的重要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韩亮等[17]报道应用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医院临床管理质量和皮肤外科手术的工作效率,在接受皮肤外科病人咨询时,可将类似或相同病例通过本系统数字照片展示给病人观看,使病人了解治疗结果,增强治疗信心,让病人能够愉快地接受治疗。唐颖等[18]报道了医院自主开发延续护理软件,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联动医院、延续护理中心和社区,构建电子信息网,实现病人信息互通,将医院高质量、专业水平的医护服务延伸到家庭。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有利于推动延续护理工作有效持续地开展,既为病人带来便利,又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将是护理延续服务更高效、更规范管理的一种方式,适合在各个医院及不同病种皮肤疾病的延续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5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是发展的趋势。不同皮肤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是不同的,医护人员需对病人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丁金花等[19]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质性研究显示,出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护理需求多样,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患儿及家长缺乏过敏性紫癜疾病相关知识;家庭环境下饮食或服药需求高;电话随访和门诊就诊需求高。出院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长需要关心和支持,需要延续护理服务形成规模并更加规范。结合基层医院及社区的相关调查发现,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病人对护理延续服务的需求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提示需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完善基层及三级医院的延续,更好地将两者对接延续。

6皮肤疾病延续护理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需要对延续性护理服务做出质量评价。Counsell等[2022]研究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包括以下指标:①临床结果指标,与病人生理功能有关的指标,主要是评价其症状控制、并发症预防、疾病结局等;②病人功能指标,包括病人的自我效能、生存质量、日常活动能力等;③卫生经济指标,注重其成本和效益,如再入院率、医疗及护理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等;④满意度指标,病人及家属对所接受服务的评价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感受。采用居家护理评价表、电话随访表、病人满意度测评表反馈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其标准较主观、单一[14]。李英华等[23]遵循外文量表引进流程对美国学者制定的延续性护理测评量表(CTM)进行重新翻译和文化调适,形成了适用于我国的中文版CTM,并在慢性病病人中评价其信度、效度,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延续性护理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评价方法,大多数皮肤疾病采用国际普遍使用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测试,并结合各个皮肤疾病临床评分表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参考皮肤疾病特点及护理延续服务评价指标制定合适的皮肤病延续护理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评价护理延续服务并不断改进。

7皮肤疾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发展建议

7.1评估标准及服务指南

有效的评估标准及服务指南有助于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基础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延续性护理实施范围和深度仍较局限,评估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研究分析,尤其是对不同皮肤疾病的细化仍需要大量的工作。服务指南有助于保证访问内容和时间的一致性,避免随意性,如为了使电话随访的实施更为规范,可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针对不同疾病的电话随访手稿,使电话随访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偏差[24]。评价标准及服务指南的确立有助于更好地评价与实施延续。

7.2皮肤疾病护理延续服务应设定专职岗位,多元学科合作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多数由病房责任护士完成,与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相矛盾[25]。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应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设定专职岗位,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各司其职,才能更加专业、高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部,设立岗位,挑选有经验的专职护理人员对全院的出院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工作,设定了工作量、工作内容及工作制度,并进行统一管理,研究结果理想[26]。此外,护理延续服务并非简单的护士工作的延续,而是对病人的整体康复计划实施的延续,因此需要医生的配合,且需要跨学科合作。如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方国家儿童AD的发病率为10%~20%[27],我国的发病率也已在3%以上[28]。从AD和食物过敏发展至过敏性鼻炎,最后发生过敏性哮喘的过程为过敏进程,其中AD是过敏进程的第1步,对AD的预防及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经皮致敏的发展,降低哮喘发病率及发作频率[2931],这涉及皮肤科及耳鼻喉科、呼吸科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多学科合作,深化延续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延续的工作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7.3合理的收费标准

由于目前护理延续服务项目除上门服务外,基本为免费项目,人员、设备、场地、技术等各项服务成本均由医院承担。另外,社区机构受限于成本效益、护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对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护理服务项目积极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延续护理服务的推广[32]。而且大部分病人也认为根据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及形式收取一定服务费用是合理、规范的[33]。因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需要相应的部门及参与人员协商制定标准,为延续性护理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8展望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3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集医、教、研为一体,是一个亚专业齐全、人才梯队合理、专业优势明显的科室,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教育部、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单位,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大疱性皮肤病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真菌实验室、性病实验室和外科手术室、激光室(含美容)、治疗室、光疗室和面部护理室等9个研究与治疗单位;开设性病、大疱性皮肤病、皮肤淋巴瘤、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疤痕与甲病、银屑病、光敏性皮肤病、免疫(风湿)、病理会诊、痤疮与秃发等11个专病门诊,专病门诊就诊人数占门诊总人数的1/6。

皮肤科现有在职医师16人,技术员6人,护士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5人,在职博士生3人。学科带头人郑捷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等三本专业杂志的副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影响因子4.351)编委。科内还有8位医师分别担任全国或上海市专业学会的青年委员、委员或学科组委员。

一、辉煌的历史

瑞金医院皮肤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皮肤性病学科之一, 1945年朱仲刚教授从法国圣路易医院归国后正式成立,并由其担任首任科主任。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职业性皮肤病专家,也是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朱仲刚教授等一批前贤为今天瑞金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朱仲刚教授的领导下,学科取得迅速发展,先后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成立了皮肤病理室和真菌实验室,尤其是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54年,“常用沥青的毒性比较”获中央卫生部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的第一个部级科研成果奖。之后的30余年,皮肤科又对电镀、橡胶、塑料、钢铁、石棉、制药、纺织、香料、染料等工业系统的职业性皮肤病作了大量的调查,提出防治措施。在上海近郊的多个大队调查稻田皮炎的发病情况,研发了一种防护油。1977年,“稻田皮炎的防治研究”在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上获“科技进步奖”。1973年,朱教授接受了总理下达的任务――解决演员职业病,“油彩皮炎的防治研究”在1978年分别获文化部与卫生部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困难的过渡期

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出国热、周围居民区大批迁出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多重冲击下,瑞金皮肤科进入了困难时期。门诊数量锐减,病房床位使用率长期徘徊在70%左右,年富力强的医疗骨干纷纷出国,年轻医生因为收入低而改行,学术水平明显滑坡,雪上加霜的是1996年硕士点被取消,学科跌入低谷。

三、发展的十年

(一)人才储备,坚持以育人为发展途径

2000年,医院领导打破常规,破格启用在科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中最年轻的郑捷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如何使科室走出低谷?他提出周边居民的导出是业务量锐减的表象,其实质还是学科滑坡,缺乏临床优势,而人才匮乏是缺乏优势的主因。他担任科主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1年1月访问全美免疫学专业排名第一的耶鲁大学,与该校的皮肤科、风湿科开展学术合作。当年10月,现在担任科副主任的潘萌医师赴耶鲁,继之先后送出袁卫如、沈小雁医师,均在耶鲁工作2年,回科后分别成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皮肤淋巴瘤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迄今为止,80%以上的医师都有国外名校的留学经历。此外,还有一批博士研究生也被送到国外名校进行合作科研。如今,潘萌主任医师、副教授已连续主持了三届“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除了青年医师出国培训,皮肤科还经常将海外知名学者请进来演讲、交流和座谈,青年医师与研究生们汇报课题,汇报优秀的会当场就被“预订”,出国接受进一步深造或合作研究。科内的业务学习已是常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以至于离开瑞金的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最留念的就是这种氛围。科内固定的学习有每周一次的“文献讲读”、“疑难病例讨论”、“进修医师临床业务讲座”、不定期的课题讨论和每年一次的“瑞金皮肤病疑难病例与治疗报告会”。10余年来,皮肤科已有7位医师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百人计划、启明星和市、校的优秀青年教师。

(二)选好课题,坚持以科研为发展先导

如今,瑞金皮肤科在国内同行中以复杂、危重疾病的临床治疗著称,许多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都由瑞金皮肤科提出。个体化,以尽可能少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让红斑狼疮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非化疗方法治疗皮肤淋巴瘤;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取代系统应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皮肌炎样皮病”(以往称“无肌病性皮肌炎”)的命名和治疗;白塞病和复发性口腔阿夫他溃疡的治疗等等,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都有详实的循证医学和科学实验依据,都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具有代表性的是2011年10月在《Immunity》发表的“真皮γδT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IL-17的主要产生细胞”一文,为光疗、外用药物、皮肤护理方法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使皮肤科一批“名医”逐渐形成,是皮肤科业务量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也为越来越多的同行接受,造福于患者。

十年来,皮肤科共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3项是青年基金,还有多项上海市级课题。在国家和上海市各级研究基金的申报方面,都是选择临床医师困惑最大、治疗困难、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作为研究方向,都是将自己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的研究内容。根据临床需要选好课题,将研究结果服务于临床,使瑞金皮肤病学科逐渐造就了一批“名医”,学科综合实力得以较快提高。

(三)传承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发展目标

1)开展项目齐全的皮肤病治疗

瑞金皮肤科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病人”的理念,至今仍保留了传统项目并陆续增添了许多新的治疗项目。如刀扦术、冷冻术、挑除术、钳除术、点刺术、局封术、七星针、冷喷、微波照射、菌苗疗法、光疗、过敏原的斑贴与皮内试验等。收费低廉,但行之有效,解决患者病痛。同时勇挑重担,收治复杂、疑难、危重患者。病房收治的前十个病种是:红斑狼疮、严重的银屑病、泛发型湿疹、皮肤淋巴瘤、皮肌炎、天疱疮、药疹、硬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脉管炎。接受了大量同行转诊的患者,外地患者占60%以上,进修医师戏称瑞金皮肤科是全国同行的“守门员”。

2)坚持通过发展实验医学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目前常规开展的检测项目有(不含性病实验室):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特异性过敏原(吸入物+食入物共计50项)、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皮肤间接免疫荧光、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与间接免疫荧光、皮肤与外周血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抗Dsg1与Dsg3抗体、天疱疮抗体亚型(IgG1、IgG4)、抗BP180与抗BP230抗体(IgG型与IgE型)、抗MDA5(黑素瘤瘤分化基因5)抗体等。

3)坚持创新并向全国推广新疗法

美国资料显示天疱疮的死亡率为23%,瑞金皮肤科在国内率先通过免疫印迹、ELISA检测患者血清Dsg1和Dsg3抗体,特别是IgG4与IgG1型抗体亚型,根据IgG4型抗Dsg抗体水平决定糖皮质激素用量,通过由其主持的两年一次、连续三届的“国际大疱性皮肤病学术研讨会”的宣传,国内同行已逐步接受并应用这一方法。瑞金皮肤科在2000年提出“以尽可能少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10余年来未有一例患者死于原发病,未有一例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于老年,欧美资料显示死亡率17%~69%不等,死亡原因为长期、大剂量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率先采用非化疗方法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通过皮肤与外周血、骨髓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以早期诊断和早期发现转移与否,并在机理研究中发现化疗导致肿瘤细胞侵袭性提高的原因与出现miR133b、miR181b、miR99a等微小RNA有关。瑞金皮肤科非化疗方法治疗CTCL的方法已推广到全国。银屑病治疗方面,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导致银屑病发生的IL-17来源于真皮层γδT细胞而不是血循环中的Th17细胞,为瑞金皮肤科长期坚持的以针对皮肤的治疗即光疗、外用药物、加强皮肤护理和降低机体对链球菌等病原体反应的敏感性的方法治疗银屑病而不是系统治疗提供了佐证。

此外,为方便服务病人,皮肤科还不断开发新的治疗产品。在上海市科技促进会和教育基金会的课题资助下,研制了大功率UVA1治疗仪,在国内首次对结节性痒疹、局限性硬皮病,在国际首次对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目前难以控制的疾病采用大功率UVA1照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此外,根据炎症性皮肤病易于复发的特点,开发出“玉泽特润保湿乳”,用于冬季瘙痒症、鱼鳞病的治疗和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的治疗、辅助治疗与预防复发,经1 000余例的临床验证,无一例不良反应,已上市销售。

谈到未来,郑捷教授代表皮肤科提出了2012年的科室计划:经过十年人才储备,科室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年和以后的时间里科室要继续紧密结合临床需要,以在高水平杂志为目标,融入国际同行,建立优势专业、提高医师个人的知名度,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将皮肤科建设成既有鲜明学科特色,又有强综合实力的学科。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4

[摘要]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河南尉氏县在2007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接受李发枝教授治疗过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患者,分析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名老中医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该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核心药物为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芩、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荆防败毒散加减。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以祛风解表除湿止痒为治则。

 

[关键词] 艾滋病皮肤瘙痒;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李发枝教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艾滋病)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其一生循仲景而博采众长,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自2002年始李发枝教授在河南新蔡、上蔡、尉氏等县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工作,把经方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疗效显著。现将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经验,用复杂网络分析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1]标准执行。艾滋病皮肤瘙痒诊断标准:①符合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皮肤瘙痒的诊断依据,并以皮肤瘙痒作为主症。

 

1.2 病例资料 选择在2007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在李发枝教授尉氏县中医院义诊门诊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

 

1.3 研究方法 病例资料收集方法:初诊、复诊病例格式经过专门科研设计,保留病历原始信息。收集资料基本齐全,96例共306例次的数据均纳入本次研究中。 

数据库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库隶属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库,该系统由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的“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课题组建立。

 

1.4 资料处理 数据采集: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以上述研究目的为目标,采集了病例的文本信息[2],对文本信息结构化处理[3]并录入,形成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数据录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4-5]。

 

建立规范数据库:数据前期整理及规范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汇总,形成数据库。对各类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利于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分析:本研究运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常使用的EclipseRCP技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是复杂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社会、生物学、商业、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6]。根据节点度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复杂网络分为指数网络和无尺度网络两大类,把具有幂律分布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这是基于关联规则的一种数理分析模型与方法,反映了复杂网络在一定驱动力的影响下动态的自组织过程宏观规律,据研究显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复方配伍过程具有无尺度复杂网络现象,复杂网络分析为中医药理论如复方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对名老中医的基本处方配伍经验或是某一病症的药物配伍经验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进而发现核心药物配伍特点及药对信息,由此能够总结名老中医某方面的学术思想[4]。

 

2 结果

2.1 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 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临床治疗均有效。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7]得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高频药物,见表1。在306例次中,使用防风234次、甘草222次、黄芩142次、蝉蜕130次、地肤子115次、柴胡110次、丹参108次、荆芥102次、炒牛蒡子92次。说明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核心药物主要为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芩、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

 

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的频度,可以分析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常用药物即核心处方。并且结合网络图及节点大小能直观看出常用药物和使用较多药物。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的可视化的处方配伍网络见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防风、蝉蜕、柴胡、甘草、黄芩、地肤子等处于处方配伍网络的核心节点。每一味药物与周围药物的边表示配伍关系。药物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的权重即药物配伍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药物之间同时配伍应用的强度。与该网络相对应的药物配伍频度信息见表2,防风-甘草配伍频度最高,其次为防风-蝉蜕,再其次为黄芩-甘草、防风-地肤子、丹参-防风、丹参-蝉蜕、荆芥-防风等。方剂疗效的基础不是单味中药功效的相加,而是中药之间的配伍作用[8],药对是为达到某种疗效而组合使用的,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明确药对之理论,掌握在组方中的应用规律,更好的去应用药物的配伍理论,为中医药的治疗提高疗效。结合两部分信息,可提炼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处方特点为以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芩、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为核心药物。

 

2.2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辨证特点及症状加减用药特点 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药物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出相对独立的方药组团,复杂网络图1可看出为荆防败毒散加减的方药组团。图1可示在荆防败毒散基础上加入丹参、炒牛蒡子、土茯苓、地肤子。这与李发枝教授治疗本病时若血热加入丹参等凉血活血祛瘀药物;若风热较重加入炒牛蒡子等疏散风热透泄热毒之品;若湿热较重加入土茯苓、地肤子等解毒和除湿热之品高度呼应。这一配伍特点反映了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时的辨证及治疗思路。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5

传染病科

浙江省第一医院传染病科是部级重点科室,也是目前国内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的临床医疗科室之一。该科室下设有人工肝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疗区、病毒性肝炎疗区、结核病疗区及艾滋病疗区等8个亚级临床疗区,总面积为23000平方米,共开放床位256张,年门诊量高达6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达4千余人次。浙江省第一医院传染病科擅长应用感染微生态学及传染病学等新型诊断技术及疗法诊治不明原因的发热、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新发与再发的传染病。在该科室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的领导下,该科室的科研团队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将非生物人工肝与生物人工肝相结合的新型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开辟了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新途径,使重型病毒性肝炎及肝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从11.9%大幅度提高至78.9%,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从15.4%提高至43.4%。此疗法不仅让许多重症肝病患者摆脱了死亡,而且还使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存活时间最长的病例已达20年以上。

李兰娟医生简介:李兰娟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兰娟院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的诊治及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造诣。近年来,李兰娟院士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获得国家专利3项,撰写专著7部,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陈亚岗医生简介:陈亚岗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卫生部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浙江分会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传染病学会委员、浙江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主任、浙江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委。陈亚岗教授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日本大阪府立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回国后一直从事传染病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肝胆胰外科

浙江省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医疗设施最先进、技术实力最雄厚的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心。该科室下设有肝胆胰病区、肝胰移植病区、肝胰移植监护室等3个病区,共开放住院床位300余张,拥有质谱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珠分离系统、基因操作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双向电泳系统、蛋白纯化系统、核酸蛋白定量系统、显微手术系统、冰冻切片机、超纯水系统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浙江省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诊治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重型胰腺炎等疾病及做全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度移植手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实施的肝切除手术超过800例,手术的成功率接近100%,是我国规模最大、疗效最佳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

郑树森医生简介:郑树森医生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也是我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委、浙江省外科学会主委、浙江省器官移植学会主委、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国际肝移植协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郑树森教授擅长肝癌、胰腺癌及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尤其在应用腹腔镜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郑树森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400余篇,参与编写《外科学》、《肝脏移植学》、《胰腺移植学》、《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腹腔镜外科学》等近10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重大贡献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王伟林医生简介:王伟林医生现为浙江省第一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副主任、肿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委。王伟林教授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在诊治肝脏肿瘤、胆石症、胰腺肿瘤、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等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王伟林教授曾以卫生部重大专项副组长的身份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110余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皮肤性病科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创建于1947年,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的皮肤性病科室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皮肤病和性病学硕士点之一。该科室下设有皮肤真菌室、皮肤病理诊断室、免疫病理诊断室及皮肤性病实验室。该科室可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皮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淋球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衣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梅毒血清RPR及TPP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检测等。该科室擅长诊治银屑病、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皮肤老化、免疫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及遗传性皮肤病等。

方红医生简介:方红医生现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皮肤科学会候任主委、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浙江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委。方红主任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诊治皮肤肿瘤、免疫性皮肤疾病、性传播疾病及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疾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肾脏病中心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心,是卫生部批准的肾脏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该科室下设有血液净化中心、肾移植病区、肾病病区、腹膜透析中心、肾脏病实验室等5个亚级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120余张,配备血液透析机102台,多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机15台,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可满足各种肾脏疾病及高危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肾脏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医疗单位之一,在难治性肾病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无菌无热原高标准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病患者、肾移植难治性排斥的预防治疗、临床免疫耐受诱导、亲属供肾活体肾移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陈江华医生简介:陈江华医生现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肾脏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委、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委、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肾专业委员会主委、浙江省透析移植研究会主委、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江华主任1980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此后一直从事肾脏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难治性肾病,尤其在应用肾脏替代-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重症免疫性难治性肾病和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陈江华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曾获得“全国百佳医师”、“卫生部及浙江省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心胸外科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6

范文一

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优质医院评审要求,体现公益性质,推进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较好的完成了的各项工作,现将我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上半年共完成门诊 10000余人次;其中肠道门诊 近300人次,上半年出院患者500余人次。

二、护理安全

(一)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重大护理不良事件,有1起非计划拔管事件,无不良后果。1、在护理部领导与大科指导下,完成了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常规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感染科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并定期督查护理人员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2、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做好查对工作。

(二)加强了设备、仪器、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做好使用登记。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熟悉抢救程序、抢救药品,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三)对科室的高危药品规范管理,要求做到定点、专区放置,并且标识规范、醒目。

(四)严格坚持护理质控检查。做到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每月的护士会议对护理部、大科及科内质控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则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以达到科定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五)严格遵守《传染病的防治法》,及时、准确地协助填写各类传染病人信息登记本,防止漏填、漏报,严格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六)每月4-5次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及时反馈到个人,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进一步深化专科护理记录的内涵。

三、护理服务

(一)增加了便民措施,向病人发放爱心联系卡。

(二)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能较好的执行护理行为规范,对病人使用文明用语,及时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无护理投诉事件。

(三)每月在不同的科召开公休会,并对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征求病人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月满意度均在95%以上,表扬票达上百次,同时多次解决病人疑难问题。

四、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计划进行三基理论及操作的考核;每周早会组织10年内年轻护士的素质教育培训,鼓励年轻护士主动学习,搜集专业知识资料,组织业务学习,达到全员共同提高;每月进行个案护理查房,让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开展护理操作现场演练熟练的培训,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院内感染加强与院感科沟通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保证各诊室地面清洁整齐;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每班登记,定期检测反馈到个人。上半年未发生重大的院内感染事件。

六、健康教育根据感染性疾病病种

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及时提供宣教手册,指导病人及家属,避免疾病传播。

七、其它腹泻门诊如期开诊

接受了各级领导的定期督查,均取得了很好反馈成绩。2014年已经过去,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将护理工作做到更好。

范文二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很,因此建议传染科护士除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熟练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外,还要注意手足皮肤的自护。

1.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护

据报道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HIV,经证实被带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机会为6%~30%,只要有0.01ml的含I-IBV的血进入体内就可感染乙肝,被带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感染机会为3%~10%.由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医护人员中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因此作为传染科护士从思想上应加强自护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护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①进行静脉采血前,一定要严格检查注射器和试管是否完好,有无破裂,以防带病毒的血液污染自己的手、足、衣服。采血后不要将针罩再罩回针头,避免针头误伤自己的手指。采血完毕后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放进耐刺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则一定要戴手套操作或避免操作。

②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前先在拇指和食指上缠上胶布,同时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或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皮肤。

③若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被病人抓咬伤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首先应尽快尽量把伤口处的血往外挤,同时清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并及时进行被动或主动免疫,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检查。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7

近年来职业危害颇受医护人员关注,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感染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感染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危重、化染性强,常伴有生命危险、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料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这就要求感染科护士全面掌握高超抢救技术的同时还要合理处置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护士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必须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护士思想意识,正确认识职业危害。

1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 医源性感染损伤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锐器伤,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刺伤、输液器针头刺伤、手术时缝针刺伤、手术刀片划伤、安瓿划伤、玻璃划伤等等。而针刺伤是感染科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1]。国内调查显示[2],80%以上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每年1~3次不等,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的感染危险:被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险。

1.2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由于收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感染的病原菌复杂,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感染的血源性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最具威肋的,给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1.3 化学性危害 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这些可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过程中发生;某些医疗器械损坏所致的毒物外漏,如体温计水银、血压计损坏时造成的汞外漏;执行化疗过程中对机体的损伤等[3]。

1.4 护上职业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 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原则了解不够,通过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中不戴手套,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1 5.4%,这反应了护士防护意识的淡漠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4]。

1.5 心理性危害 护理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过大,工作紧张,生活缺乏规律等引起的,可导致睡眠障碍、饮食结构改变、代谢紊乱、慢性疲劳等。

2 防护措施

2.1 标准预防

2.1.1 标准预防[5]的基本观点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传染性物质,无论何时接触以上物质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1.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1.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1.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1.5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2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2.2.1 加强教育提高自我防护。目前,护理人员普遍缺乏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通过职业教育,组织继续教育课程,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各种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知识的学习,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护士在维持人类健康中的积极作用。

2.2.2 尽量减少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对人体的污染,尽可能地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至衣服、皮肤、床面、地面等处,所有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器具都要经过1:2000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床与地面用过氧乙酸擦洗消毒后再接受下一个患者。

2.2.3 针刺伤、皮肤破损发生血液、体液接触时,应立即按程序进行局部紧急处理。若无伤口则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有伤口则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以减少受污染程度。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的净水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冲洗后用3%碘酊、75%乙醇或1%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留验标本。

3 规范护士操作行为

3.1 规范护士操作行为 护士在进行日常诊疗活动中应遵循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要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和锐器。

3.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强化洗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重视洗手环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及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护理人员因工作接触手上携带的细菌较多,因此卫生洗手、去除手上的暂住菌,预防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意义重大。

3.3 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或遭受各种传染物质污染后,应及时进行各种相应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4 建立保健制度

4.1 建立医务人员保健档案 凡有血液、体液暴露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要求护理人员在发生了医疗锐器伤害后,要将锐器名称、伤害部位、是否受到感染等做详细记录,一方面可追综医护人员受伤伤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不断总结避免锐器伤害的经验。

4.2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和体检,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医学咨询。

5 体 会

作为感染科的护士在应对各类传染病的同时,还需要接触各类新发感染病,掌握职业防护的相关内容、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和有关传染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增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戒备职业风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理工作往往首当其冲地受到瞩目口因此,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增强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护理差错高危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主观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减少护士在工作叶的职业损伤。

参考文献

[1] 阮 征,刘 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2,(1 4):333.

[2] 吴丽军,何 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3] 滕倩倩.护理职业损伤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59~60.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M形交错皮瓣 环状混合痔

环状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在肛肠科疾病属于常见病,又属于难治疾病之一,环状混合痔属于重度混合痔,以3-4期为主,患者病程长,痛苦重,局部检查见痔核大,位置深,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易出现术后创缘水肿,创面疼痛,尿潴溜,排便困难及疼痛重等,为了减轻该类患者痛苦,我科于2003年开始,寻找一种能够减轻患者手术后痛苦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手术方法,集思广益,逐步形成了用M形交错皮瓣(transposition skin flap)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及个人手术意见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江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于2002年11月份在厦门通过的《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中痔的诊断标准纳入本研究观察范围。我们共收集了2003-2010年期间患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均在我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肛周M形交错皮瓣成形术)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病程7-28年。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典的外剥内扎术)60例,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28-67岁,平均47.5岁,病程3-30年,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1)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组:采用肛周“M形交错皮瓣成形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或折刀位,常规消毒术区,铺单置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待麻妥后,常规直肠指诊,无异常,3把组织钳牵开肛周皮赘(外痔),显露相应部位内痔,观察内痔痔核大小多寡及分布,在内痔相对应的外痔皮肤区设计2-3个M形切口线,美兰划线固定,要求切口线顶端在齿线上0.5lm处,按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组织剪或刀完全剥离皮瓣下曲张之静脉丛,完成4-6个三角皮瓣,皮瓣大小暂不修剪,3-0丝线带住尖端外翻固定,留待后用。对内痔痔核部分,根据内痔痔核大小内痔痔核,分区不同,取反V形切口,切除结扎内痔痔核,而在内痔痔核与内痔痔核之间,保留0.5cm以上的粘膜,拆除外痔皮瓣固定丝线,根据内痔切除情况,修剪皮瓣大小,剪除多余一部分皮瓣,用肛周形成的皮瓣插入肛管反v形切口内,3-0丝线无张力缝合,皮瓣尖端可修剪成圆钝形,缝合时三角尖皮下缝合,不宜直接穿破,以防其坏死,术毕严密止血,加压包扎固定。对照组:60例对照组环状混合痔患者均采用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置巾,局麻后行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即切除外痔,结扎相应部位内痔,保留皮桥和粘膜桥,严密止血,油纱条明胶海绵填塞肛管,加压包扎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炎3-5天,止血,局部换药,润肠通便及其他等对症治疗。

2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别采取观察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作统计学处理,疗程分别为:治疗组(13±7)天与观察组(21±6.7)天,两组之间愈合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数千年历史,1963年Stelzner研究肛管解剖时发现肛管粘膜下有丰富的由血管,平滑肌(Treitz肌),弹力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直肠海绵体,被Thouson称之为“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是人人均有的正常结构,该结构内似于人体的勃起组织,可以根据需要扩张或收缩,协助肛门括约肌控便。肛垫由于腹泻,便秘,腹压增高等原因,发生病理性肥大后谓痔病。而环状混合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1]。环状混合痔是指临床上对3个以上混合痔融为一体形成肛周环状增生者[2],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现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需要,而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肛周整复不平,本研究提出的M形交错皮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式融入了整形外科理念,手术操作要求精致,提倡个性化治疗原则,即达到切除痔核组织,又要保护肛垫组织和肛门功能,同时达到矫形平整之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设计的M形交错皮瓣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式重点在根据不同个体进行皮瓣设计,剥除皮下静脉丛的外痔皮瓣,M形皮瓣,和结扎内痔后设计的反V形缺损切开进行缝合,缝合后吻合平整,避免因肛管粘膜外翻而造成的溢液,潮湿,瘙痒等并发症,皮瓣的分段缝合,有效降低缝合张力,且缝合点不在同一高度,肛周保留足够皮肤,这些不仅能够彻底切除内痔,又能避免肛门肛管的狭窄。由于外痔皮瓣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个体修剪,缝合后贴合平整,基本能够保证肛周无多余赘皮,达到美观效果。还有就是本术式采用开放或缝合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好的根据需要保留肛周皮肤和肛管内粘膜,术者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创伤,由于创伤面积的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其结果必然是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在传统外剥内扎术中,极易造成严重的创缘水肿,水肿的发生必然加重患者创周疼痛。笔者认为:在“M”形交错皮瓣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式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肠道准备要充分,术中消毒要严格,缝合皮瓣时要一针一消毒,提高无菌意识。2.如果是使用局麻手术,局部浸润要充分,肛门松弛良好。3.重视整形观念,强调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情况设计完善皮瓣,并且美兰划线后宜用碘伏固定。4.设计皮瓣时要注意基底部要宽点,以保证皮瓣的血供,尖端修剪成钝园形,缝合时无张力,尖部采用皮下缝合,以防止尖端血运障,导致皮瓣坏死或皮瓣尖端坏死,手术止血要彻底,避免由于血肿而影响皮瓣血运。5.手术时内痔痔核如若超过4个,结扎后肛管直径小于3cm,应行切开括约肌下缘行扩肛术。6.术后处理要到位,包括控制饮食,润肠通便,抗炎止血,局部换药等。

通过上述两组患者术后主要技术指标观察分析后发现,行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肛缘皮赘发生率,创缘水肿发生率,排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所以,“M”形交错皮瓣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能够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切实可行的一种手术方式,并且术式本身并不复杂,易于推广。

参 考 文 献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9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慢性荨麻疹的吸入物、食入物及皮肤接触物中的过敏原。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吸入组100例、食入组100例及斑贴试验组50例。结果:食入组过敏原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为95%,吸入组过敏原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为100%,斑贴试验组患者总阳性率为78%。结论:食入组中的鸡蛋、吸入组中的羽毛和皮肤接触物中的对苯二胺为引起本地区慢性荨麻疹的最常见过敏原。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75

我院皮肤科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入物、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中的过敏原检测和临床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入选病例均符合:1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2周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除外药物、感染、精神因素及日光、寒冷、压力、运动等物理因素;无严重内脏疾患、内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共入选病例250例。其中,过敏原体外检测组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平均36岁(2~78岁),平均病程6个月(2~240个月)。斑贴试验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岁(16~68岁),平均病程3个月(0.5~120个月)。

过敏原体外检测:采用深圳博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包括食入组、吸入组)。食入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包括总IgE抗体、牛奶、鸡蛋、海鲜、淡水鱼、肉类、花生和大豆、芝麻、大蒜、玉米和小麦、水果等项目。吸入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包括总IgE抗体、粉尘螨、真菌、棉花、杂草、蟑螂、羽毛、兽毛、花粉、桑蚕丝、鲜花等项目。抽取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3~5ml置于加盖试管中,离心并分离血清,血清标本密闭保存在2~8℃中5天内使用。根据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抗体。按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食入组、吸入组)说明书操作。受检者血清经过加样、孵育、清洗、酶液结合、再孵育、再清洗、显色,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判断结果。

皮肤斑贴试验:采用北京百亿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皮肤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所测致敏物:苯唑卡因、橡胶Ⅰ、咪唑烷基脲、橡胶Ⅱ、硫酸新霉素、对苯二胺、重铬酸钾、乙二胺、松香、甲醛、环氧树脂、橡胶Ⅲ、布罗波尔、橡胶Ⅳ、尼泊金酯、香料Ⅰ、硫酸镍、香料Ⅱ、白降汞等。按照斑贴试验诊断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每例患者均以标准方法将受试抗原贴敷在背部脊柱两侧,48小时揭去,判读结果。斑贴试验期间局部切忌湿水,抓挠。

判定标准:①过敏原体外检测:根据实验结果评价:样本反应孔的OD值减去空白对照孔的OD值,即OD值差值。根据OD值差值的大小判断标本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级别,两者呈正相关。②皮肤斑贴试验: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的标准判读结果。

结 果

过敏原体外检测组结果,见表1~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大多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过敏原通过食入、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使血液循环中的总IgE水平升高,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和化学介质的释放,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而产生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和特征1。因此,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是特应性个体受过敏原反复刺激的结果,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抗体能帮助确定致敏过敏原,预测未来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并指导临床。

食入组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为95%,其中强阳性率(+++以上)69%。特异性IgE抗体中,鸡蛋阳性率28%,肉类(牛肉、猪肉、羊肉)

阳性率13%,海鲜(大闸蟹、基围虾)阳性率11%、水果(芒果、菠萝、荔枝)阳性率11%,以鸡蛋阳性率最高。这是因为天水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无论城市或农村,鸡蛋均为主要的营养品,食用的人多,因而过敏的机率增多,阳性率也自然升高。这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与南方及沿海发达地区有所不同。

鸡蛋主要过敏成分在蛋清中,仅避食蛋清即可。由于加热可使大多数食物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吃煮鸡蛋比吃煎鸡蛋或冲鸡蛋更少引起过敏反应。也可采取口服脱敏疗法,由极少量开始食用,缓慢加量,直至脱敏[1]。

吸入组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总IgE阳性率为100%,其中强阳性率(+++以上)78%。特异性IgE抗体中,羽毛(鸡毛、鸭毛)阳性率53%,真菌(烟曲霉、链格孢、多主枝孢)阳性率11%,粉尘螨阳性率9%,蟑螂(美洲大蠊、德国小蠊)阳性率9%,花粉(春季、夏秋)阳性率8%,棉花阳性率8%,以羽毛阳性率最高,这与本地区的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相关。天水及周边地区大多为农村,居家多养有鸡、鸭、鹅、鸽、鸟及兔、猫、狗等禽兽,动物羽毛随处可见,加之鸭绒、羽绒及兽毛等皮毛制品的增多,日常生活中的接触日益广泛,因羽毛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也越来越多。同时,天水属黄土高原,粉尘较大,易尘螨滋生,4~5个月和9~10个月为尘螨的繁殖季节。天水又毗邻秦岭,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宜于花草树木生长,大量的花粉借风媒虫媒四处播散,以蒿属花粉为主,一般7~10个月发病,国庆节前后自然好转。这就造成因真菌、粉尘螨及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增多。

对羽毛过敏者,居家勿养鸡、鸭、鹅、鸽、鸟及兔、猫、狗等禽兽及宠物,避免接触羽毛填充的枕芯、被褥及垫料等物质,亦勿穿戴皮毛羽绒类制品。对粉尘螨过敏者,可勤洗晒褥单,积极去尘除螨,保持通风和干燥,使居住环境尤其是卧室少尘或无尘。对花粉过敏者,在发病季节要减少郊游等户外活动,尤其是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有条件者在发病严重的季节去南方居住一段时间。

斑贴试验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不需抗体的参加,是由抗原与致敏的T淋巴细胞直接作用,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引起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最后发生组织坏死等改变。

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患者总阳性率78%,其中对苯二胺阳性率44%、白降汞阳性率34%、橡胶阳性率28%、香料阳性率24%、硫酸镍阳性率20%、重铬酸钾阳性率18%,以对苯二胺阳性率最高。对苯二胺为常见的强力致敏原之一,广泛应用于染发剂中,是引起染发皮炎的主要致敏原。白降汞为无机汞,多见于外用药膏、剂中,与有机汞(红汞等)及金属汞有交叉反应。橡胶过敏常见的致敏原是橡胶添加剂,多见于橡胶手套、胶鞋、粘结剂及胶布等多种橡胶制品。香料为芳香物质混合物,应用于各种化妆品、外用药、卫生垫、牙膏及香皂等日常用品中。硫酸镍见于金属佩物、不锈钢等含镍物品,重铬酸钾主要来源于水泥及皮革制品。由于城市工业化,新产品日新月异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由皮肤接触物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也日益增加。

皮肤科门诊工作计划篇10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积778平方公里,辖5镇4乡,3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6.9万。县是华夏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地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经历2次迁建,3次易址,规模逐渐扩大,功能趋于合理。目前,医院新院址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全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13人)。业务技术骨干均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

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急诊、皮肤、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针灸理疗康复、骨伤、肛肠等12个临床科室。中风专科、皮肤专科、疼痛专科、肛肠专科被邢台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设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症等专病门诊。设有心病、脑病、外科、创伤、妇产、儿科等6个病区。以及化验、病理、超声、心、脑电图、胃肠镜、高压氧舱、放疗、CT、放射、中西药房、消毒供应等20多个医疗、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机、钴60放疗机、彩色B超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500毫安高频遥控胃肠光机、C型臂光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全自动5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流变仪、血液灌流机、过敏反应测试仪,化学发光仪、骨质疏松测试仪、特定蛋白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2010年门诊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业务流水收入2140万元。

我院是全市中医系统首家二级甲等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河北医大、河北工程大学、邢台医专临床教学医院,连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河北省示范中医院”;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浓厚,基本达到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得到落实。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制定了以中医为主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逐项加以落实,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突出中医特色指标和措施,并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列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考评,每月通报点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严格奖惩。此外,落实专人负责基层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院长与卫生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医院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按照相关任务要求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基层指导工作。

(二)人员配备合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通知”的要求,全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达到68.9%;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81.8%;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达93%;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培训两年以上比例达75%;妇科等11个临床科室负责人基本符合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此外,对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及技能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考核并积极抓好落实。

(三)临床科室建设步入正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名称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科室设置、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强化临床病例辨证施治,病例讨论及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24个常见病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书写规定,实行了电子病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38种,开展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64个,门诊处方中中药比例达65.6%,饮片比例达34.8%。

(四)重点专科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中风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各专科均制定了3个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评价分析和优化总结,探索试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目前,4个重点专科依托专家以及专科项目支持,医院给予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重点倾斜,目前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规模。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根据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扩建了中药房,调整了煎药室、库房设置,药库、药房面积设施达到相关要求,适应工作需要。中药房、煎药室负责人具有主管中药师资格并有2人取得高级中药鉴别师资格。认真执行中药采购制度、饮片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引进使用免煎中药200余种,严格进货渠道,落实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煎药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洁消毒。

(六)中医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计划和措施,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一培训,半年一考核,床位护士比例1:0.4,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个,按照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每周检查,每月考评,根据不同科室特开展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每个病区3个病种并提供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基本掌握本科常见

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及医院宗旨、医院发展战略、医院院训、医院经营服务理念、医院奋斗目标、医院院歌(正在谱曲中)、医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总体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规范员工服务理念、诊疗行为、服务用语、着装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手册”并进行培训。为搞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我们在庭院内塑造了扁鹊像,将“大医精诚”雕刻在门口影蔽墙上,医院走廊、候诊区挂有宣传中医药知识的牌匾,院内橱窗有特色专科介绍,编印《新中医》医院院报十期,5万余份,编辑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2期,1万余册,医院内庭院筹建中草药种植园,部分病室安装闭路电视播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片,制作6个中医专科专病电视片于电视台播放,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起步运行。制定了医院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初步开展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活动”工作保障。为加强对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定期督导调度,将八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至相关领导和科室,利用质检日、院周会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标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员工手册、印发各项“规范”“指南”加大各项培训考核力度,实施质量监督,促进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丰富中医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是把院领导的思想统一到以抓体现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上来,抓重点、抓特色,先后制定出台了强化中医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规定。一是认真落实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强化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护理技术运用,提高中医病历书写质量,定期检查,加强质控;二是要求各临床科室要根据科学带头人的特点至少选定一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加以探索与发展,如内1科选定脾胃病、内2科选定中风病、外1科选定肛肠病、外2科选定腰腿痛、妇产科选定不孕症、儿科选定哮喘病,以疗效和特色培育扩大其专科(专病)规模;三是对重点专科或有发展前景的科室给予重点扶持,医院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给予重点倾斜,对学科带头人给予其奖励或重用,促进科室发展;四是组织相关科室技术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先后赴迁安、潍坊、平顶山、西安、柳州、荣成等地中医院),学习借鉴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经验;五是将中药饮片的使用列入医院月度综合质量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者扣罚科室奖金,并与科主任奖金挂钩20%;六是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带动西医,使临床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同时不定期召开专科(专病)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专科专病建设经验,相互促进提高;七是在临床科室负责人的配备上、原则上必须是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职称的人员,西医人员原则上要经过中医学习取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历者,方予提拔任用;八是积极开展中医服务项目,皮肤科配制中药香囊防治过敏性疾病、手足口病,开展中药面膜皮肤美容护理;针灸理疗科开展晚间足疗服务方便病人,配置膏剂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方便患者服用。九是增加设备投入,购置配备中医诊疗仪器增加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的开展,推动我院中医专科专病以及中医特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