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1 22:54:52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门诊; 输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89-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Outpatient Infusion Therapy/LIU Xian-r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1):89-9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outpatient infusion therapy.Method:120 cases of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y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outpatient infusion therapy room treated,who according to fig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6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linical general nursing.Observed the average infusion time,the cost of treatment,adverse reactions,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门诊是医生在医院或诊所对患者进行诊疗,给予不住院的初步诊断和用药,或者收住院治疗的行为[1]。其门诊工作是医院的窗口,是病员就诊的第一站。而门诊输液室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其患者多,流动性大,患者停留时间较长,且人群复杂,工作量大及个体之间的差异等,给输液室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近年来,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2012年2月-2013年5月笔者对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中60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治疗室收治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神志均清楚,能够很好的配合,均无精神病史,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等。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37.3±4.5)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3例,高中学历21例,初中学历18例,小学及以下学历8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6~59岁,平均(35.9±5.4)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例,高中学历23例,初中学历16例,小学及以下学历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门诊输液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1)由护士长组织输液室内资深的护理人员,有计划的组织成一个小组,选出小组的组长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该小组。(2)小组内人员进行开会讨论,就输液室目前主要出现的输液问题、患者输液常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讨论,并且结合科室已往的护理过程、计划及记录,全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输液室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全员通过后,再由护士长进行点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没有异议后,再请资质的门诊医生1名、护理部有权威的护理主任2名,就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进行评价,以保证其计划中的护理措施能顺利实施。(3)计划内容主要就患者目前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同时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其健康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在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①输液前健康教育:输液前由小组内护理成员热情的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输液室内的输液环境、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地向患者讲解目前其主要的输液药物的作用、输液总量及大概所需的输液时间,同时向患者解释输液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告诉患者在输液时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采取的呼救措施;②输液中教育:首先向患者介绍穿刺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学会放松自己,穿刺成功后,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异常等,再次向患者解释目前所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由小组内护理成员就患者的疾病,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主要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③输液后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按压止血方法及所需按压的时间,嘱咐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自带药物的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及下次输液时所需药物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满意度疗效判定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3],由患者根据表格上面题目进行选择,总30题选择题,每题均有5项选择,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差,根据患者作答情况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88~94分;一般:79~87分;不满意:65~78分;差:0~64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3.2 不良心理状态判定 采用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4]。由患者根据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填写量表,再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填写情况对照量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50分为界,如患者评分≥50分,表示患者焦虑与抑郁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输液时间及输液费用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平均输液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1.56,P

表1 两组患者平均输液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组别 平均输液时间(d) 平均治疗费用(元)

观察组(n=60) 3.4±1.3* 218.4±100.7*

对照组(n=60) 6.6±1.0 397.4±110.5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8,P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组别 恶心

(例) 呕吐

(例) 静脉炎(例) 心闷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n=60) 7 2 6 1 26.7*

对照组(n=60) 9 8 10 6 55.0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6.7%,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1.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8,P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例) 满意

(例) 一般

(例) 不满意

(例) 差

(例) 总满意率(%)

观察组(n=60) 24 28 6 1 1 86.7*

对照组(n=60) 11 20 14 11 4 51.7

*与对照组比较,P

2.4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18,P

表4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60) 57.9±8.6 34.3±4.8*# 57.3±7.5 35.2±4.2*#

对照组(n=60) 56.7±7.6 44.9±7.0* 56.8±6.9 45.2±5.4*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急诊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场所,由于门诊人员流动性大、病种多、药品种类多加上医护力量相对薄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医疗过错,引起医患矛盾[5]。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6],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7]。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8]。同时,患者能了解到自己治疗计划,能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中,增加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9-10]。本研究中,通过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方向的健康教育,使全体门诊护理人员共同投入到临床护理路径活动中,使患者能清楚了解到疾病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及日常中应注意事项,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其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为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垫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减少门诊患者平均输液时间与平均治疗费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丽霞.优质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85-786.

[2]陈凤菊,王钟慧.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43-144.

[3]王子珍,司秀云,赵淑红.应用临床路径行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36-37.

[4]张琳,安海霞,姚婕,等.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91-93.

[5]孙百华,宋守华.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理,2008,6(1C):249-250.

[6]黄秋环,浦涧,黄丽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31-133.

[7]阿里努尔・热哈曼,巴哈尔,益红.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0,40(11):97-98.

[8]于淑玲.对门诊输液老年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39-140.

[9]刘小平,陈翠珍,罗秋平.舒适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11(31):22.

[10]荚恒娅,张玲.输液流程再造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13,30(1):54-57.

(收稿日期:2013-12-10) (编辑:陈春梅)so on.Result: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average infusion time,the average cost of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护理服务;门诊输液室;人性化

静脉输液为门诊治疗当中一个常用的用药手段,是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门诊输液室当中的患者疾病类型和用药复杂,人流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比较繁忙,护士的计划难以安排、落实,护患之间的沟通不足,容易造成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1]。而近年来,随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上升。此时,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医院护理工作向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能提高了门诊输液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我院门诊输液室从2013年1月~12月所收治的250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以2013年1月~10月所收治的250例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36例,女114例;年龄18~56岁,平均(23.8±2.8)岁。以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25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9例,女121例;年龄20~59岁,平均(24.3±3.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①创设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重新布局门诊输液室,除了要配备基础的设施外,还可以开辟大输液厅,小输液厅和单人间、满足一些患者的隐私和安静需要。同时增加各种配套设施如热饮水机、微波炉、报章杂志等。在输液室附近建立厕所,并在厕所的墙壁增加挂钩,方便患者如厕[2]。②规范护士的服务态度与仪表:护士要着装整齐,可化淡妆,但不能佩戴首饰。在护理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保持微笑,并用和蔼的语气对待患者和家属。同时要改进服务态度,主动为患者送上热水,协助家长安抚哭闹的小孩,以患者为中心去思考他们的所需,解决他们的困难。③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定期参加院内和部门内部的各种培训,鼓励护士在业余时间继续进修,分批组织护士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更新的护理知识。④健康教育[3]:护士要经常巡视门诊输液室,在巡视过程当中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各种需要,主动向他们提供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注意事项。并对耐心、细致、准确地回答患者的提问,并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改善建议。⑤加强护理安全:要求护士在配药时精神集中,不准说话,配送后要再次与患者或者家属核对药物。如有不清晰的地方,要先礼貌地请患者稍后,然后护士亲自和医生或者药剂师进行联系,将不清晰之处进行确认。

1.3 效果评价 参考张冬梅的相关护理服务满意度判定标准[4],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①输液基本操作能力;②对输液当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③对输液并发症的应对能力;④对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⑤护理服务态度。每项满分为20分,共100分。当总分大于80分则为很满意,60~80分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综合评价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知识知晓率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2.0%(205/250),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6%(17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要负责全院各个科室门诊患者的注射和输液治疗,因此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和家属,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为护理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5]。而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又将直接影响到患者对于医院的整体满意度。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已经逐渐不适应人们的要求,因此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便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不再是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而是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社会等因素[6]。在护理工作当中,要处处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积极关注与真诚理解,用细致、人性化的护理工作去赢得患者的满意。

在众多措施当中,首要的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很多时候,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第一印象就已经决定了。因此一个良好、方便的输液室环境,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输液的过程当中,患者能体会到护士想到自己的每一个需要、每一个细节。即使只是上厕所这样的小事,也会有挂钩将患者的输液袋挂起,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心思细腻。

在门诊输液室当中,免费24h提供热开水和一次性杯,同时还有报刊、杂志、电视等各种娱乐设备,可以减轻患者对于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令患者长时间的输液过程有可消遣的娱乐活动,增强了他们对门诊输液室的满意度。

实行人性化护理,必不可少的是对护士高标准的职业要求。所谓职业要求,不单是护理工作能力的高低,还有护士外形以及态度的优劣。护士在护理服务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患者的心理与行为,朝向有利于疾病好转的方向前进。而整洁的衣服和仪容,又会令患者产生心理上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遵从性。

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关键所在。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如对老人使用尊称、用敬语,而对小朋友则使用昵称和浅显的语言[7]。当患者对药物剂量与疗效有疑问时,护士要耐心为患者解释,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验组,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门诊输液室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令人满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好评。让患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同时又能在门诊输液室中享受舒适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实行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宏玲,张彦.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12-214.

[2]唐莹,姚传玲.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服务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66.

[3]陈爱桃.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61-62.

[4]张冬梅,罗满香,彭秋莲.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3(26):299.

[5]王翠芬.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04-305.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QCC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流程;输液等候时间;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

2012年4月门诊部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从输液室开始,科室成立QCC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改进输液流程,缩短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优良效果。

品管圈(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小集团。[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QCC人员组成:全科共12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5人,中专5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4人,新上岗人员1人;年龄18-48岁,平均31岁。平均每天接待输液和注射患者量为250人次,高峰期可达310人次,输液室可提供116人同时进行输液治疗的座椅。

1.2方法

1.2.1成立QCC活动小组,成员参与原则为必须遵循三个“自愿”原则:自愿参加、自愿结合、自愿组建[2]。由大家自愿报名组队,一致推选静脉穿刺能手、善于沟通的输液组长担任圈长,小组人员分工,职责包含:监督管理活动、分配成员任务、PPT制作、组织成员活动、数据收集统计、采集相片。主要工作:运用品管圈手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PDCA循环管理方法

2.1P计划阶段选题理由:配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输液患者等待时间。

2.2应用亲和图法531评分法选定QCC活动主题,为问题解决型。主题选定: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

2.3问题陈述经过调查统计2012年3月15日至2012年4月15日8:00-17:00我院门诊病人等候时间平均为45分钟,尤其是早上9:30至12:30高峰期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最高可达1小时,引起许多病人的抱怨及投诉。

2.4设定目标高效快捷输液,创造超越患者期望值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等待输液时间控制在高峰时段在28分钟内,闲时15分钟。病人满意度到达95%以上。

2.5可行性分析与医院倡导节省人力目标相一致,通过流程改进后配药室内减少1个护士岗位。人力资源使用转移:增加巡视班护理岗位,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到患者身边,这也是迎合我们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与医院倡导节支目标相一致。

3D执行阶段

3.1就是病人等待输液所花费的时间病人到达输液室到开始输液。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护士找单找药查对环节。

3.2现状调查对输液患者目前等候时间进行的调查并统计:平均每例输液患者等候时间忙时为33小时分钟,闲时为21分钟;改进前分男、女、小儿共3类放置注射单;所有病人代保管药物全部分类存放,药柜陈旧,欠统一。

3.3为何输液患者等候时间过长?特性要因分析:通过人、物、法、环四个因素分析。人:年轻护士不熟悉输液工作流程;高峰期人力不足;高龄护士视力下降。物:注射单集中存放不易查找;注射单字迹潦草、模糊;排队秩序混乱。法:配药方法;责任包干制未完善;输液工作流程复杂。环:药物摆放凌乱、种类繁多;同一药物多种剂量易混淆;注射单存在同名同姓。

4.2无形成果QCC活动对整体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影响较大,体现在:护患共赢、增强团队凝聚力、标准工作流程持续改进。

5A评价

5.1人力效益配液班可较少一个护理岗位,增加巡视班护理岗位,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到患者身边。

5.2时间效益明显减少病人输液等候时间。

5.3经济效益改善流程添置的药盒: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给医院负担很少。

6总结

通过这次QC活动小组,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护士动脑的积极性,增强了全科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增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发现新技术、新方法,将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关爱病人,关注健康。

参考文献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门诊;输液;效果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责任制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责任制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输液是医疗工作中最平凡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实施责任制护理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措施的效果,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一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输液的患者548例,按门诊输液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73例和责任制护理组27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以下措施。(1)加强穿刺技术。我们每年都会制订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对于新人科的护士,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如小儿头皮静脉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或带教,力求一针见血。手背静脉穿刺时宜选择皮肤神经分布相对较少的第2、3掌背静脉,该处神经痛阈高且血管粗大、同定,易于穿刺和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每位患者穿刺前均用消毒液喷手,按要求做好各项消毒措施。(2)加强巡视制度。主管护士应随时巡视输液室。主动询问有无不适,观察输液局部有无疼痛、肿胀、液体不滴、针头移位或脱落,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如果发现患者有输液反应,要迅速处理并向主管医生汇报。对于患儿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精神状态,从哭声中判断其有无不适。在巡视过程中,随时与患者沟通,协助生活护理。(3)健康宣教。主管护士向每位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效果、注意事项,让其了解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管理,做到现配现用,掌握输液速度,根据病情、药物的药理作用调节滴速,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增加或减慢输液速度。主管护士需要告诉患者按压针头的方法、时间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输液结束后应休息15min再离开输液室。

3.观察指标。由医院护理部按照护理持续质量管理标准分别对2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具体评价包括输液患者和家属满意度调查评分(分别对2组患者的家属各1名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及输液患者健康宣教情况调查2项内容。满意度调查包括:输液室环境、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和巡视输液的安全程度及等候时间等10个方面。健康宣教调查包括:介绍药物知识及不良反应,疾病防治知识,输液中滴速的调节和输液后针孔按压方法等10个方面。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4.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责任制护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对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专科护理理论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责任制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责任制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仅得到治疗,还可使患者在生理、社会、心理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同时也使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预见性,激发护士学习工作的热情,使护理内容更明确、更具体。与传统护理比较,责任制护理具有以下特点。

1.改善护患关系。传统护理以单纯完成医嘱为目标,护士对患者缺乏主动性,也缺乏对患者的身心护理,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生的医嘱,护士在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后,较少再与患者接触,难以了解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使护理程序简单化。在患者眼中,护士工作就是“打针、发药”。而实施了责任制护理后,其中一项基础下作是向患者或家属收集有关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家庭状况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资料,制订出全面而有效的护理计划。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护士必须关心、理解、体贴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心理的沟通,必然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护士。

2.加强医护合作。临床实践中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的关系常非平等协作的关系,责任制护理的实施,使得护士不再简单的是医生的助手,而是和医生同样担负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责任。护士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等方面虚心向医生求教,同时,凭借着可随时接触患者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使她们成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哨兵”。知识面的拓宽必然使护士头脑灵活,反应敏锐。为医生提供可靠病情资料,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护在工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示。形成合作的伙伴关系。

3.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担任责任护士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发护士的自尊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担任责任护士是领导及大家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责任护士轮换1次,月,在任期内如不能胜任工作随时撤换,这又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紧迫感,从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和巩固专业知识,从而加强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在静脉输液时,常规护理组护士与患者缺乏交流,护士的任务就是将药液输入患者体内,不需要多讲话,很少将患者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更谈不上人文关怀。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门诊输液患者改善输液环境和服务态度、提高穿刺技术、随时巡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安全输液等措施后,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青。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上海护理,2007,7(3):42.43.

[2]郑海霞,赵荣美。诊输液患者的不遵医情况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报,2009,16(6):54-55.

[3]黄萍,周瑞珍。患者对节假日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21·23.

[4]王艳春,王跃平,薄明香,等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实施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569.570.

[5]张秀敏。人性化护理在输液患者中的运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B):75.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门诊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8-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临时观察输液已成为一项必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儿科患者来说,门诊输液既经济又方便,一般治疗均可采取门诊输液,这样就缩短了患儿在院时间,减少了陌生的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恐惧、害怕,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医院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2]。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我院护理管理中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区域设在儿科病房的一端,接受6个月~14周岁患儿,病情为轻症或疾病恢复期,一般输液天数3d,无效或中途病情加重者改收住院治疗。平均每天输液30~60人次。

2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评估

2.1 就医环境

2.1.1 儿科患者特点 儿科留观患者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通常有2~3个陪伴,成倍人员的增加,使原本狭小的留观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不合理。看病、缴费、取药、输液往返路程长,等候时间长,耽误时间多,给病人带来极大地不便,导致家属抱怨。

2.1.3 保洁工作 由于患者的年龄层次较低,以婴幼儿为主,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保洁工作难以维持。

2.2 静脉输液

2.2.1 查对制度 儿科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姓名字音相近较多,容易出现错误应答[3],护士一般采用正向查对方式,容易造成错误用药。

2.2.2 输液计划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病人姓名、药名、剂量难以辨认,护士凭经验工作,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2.2.3 巡视不及时 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3 人员方面

2.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护理队伍不断增加新人,新护士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能力、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儿科护士培训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经过1~2年才能基本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结构年青化,未建立合理地人才梯队结构。

2.3.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护士既要承担繁重的住院病人治疗护理任务,又要完成门诊病人的输液工作,无明确分工。

2.3.3 协调沟通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量大,人员集中,工作忙闲不均。患儿不同于健康人,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下排队等候易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愤怒等负性情绪,对身心极为不利[4].而护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儿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给予耐心地解释,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2.3.4 法律意识淡漠 门诊输液患者来源复杂,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可能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详细完整地护理记录,一旦发生纠纷,缺乏有力的证据。

2.3.5 操作技能 患儿大多为独生子,一旦孩子生病,有的家长六神无主。儿科护士都是在家长急切的眼神下进行操作,心理压力较大。若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败,进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

3 儿科门诊输液中护理风险的组织管理

3.1 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在护理部指导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业务骨干担任相关项目责任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三基培训考核、健康教育等。

3.2 各相关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并加强督查。

3.3合理安排工作 每天安排指定人员负责门诊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

4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1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各班工作量,弹性排班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虽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操作,但涉及的人员、物品、环节多。根据门诊患者特点,9:00~11:00为患儿输液的高峰段,学龄期儿童家长为不耽误孩子的学习,选择放学后带孩子来院输液治疗,17:00~21:00时间段也是一个小高峰。根据上述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在两个时间高峰段安排一个辅助班,注意年龄和技术的搭配,在保证护理人员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在患儿治疗的高峰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缩短患儿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1.2 优化服务流程,营造适合小儿输液的环境 为了使患儿对输液环境感到亲切,输液区墙面贴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卡通壁画,以及健康宣传科普知识,便于家长在就诊的同时接触到一些育儿知识。保洁员要随时保持输液环境的整洁。护理工作采用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将输液患儿的整个输液过程分解,由登记、查对、转抄、配药、输液、观察、巡视到拔针完成输液治疗几个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相对固定,避免了护士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发生。

4.1.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和家属混杂,查对工作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输液执行单外,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还应进行双向核对,即在称呼患者姓名并核对腕带后由患者自述姓名,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4.1.4 加强输液巡视,落实告知制度 输液前,认真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并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时,向患者强调随意调节滴数易发生不良反应;加强输液巡视,认真观察患儿反应、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滴数是否合适,每小时在输液计划上进行记录1次;输液结束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并告知下次复诊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将输液计划保留7d备查。

4.1.5 加强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过程。护士可利用患者等待皮试结果、输液巡视等空隙时间,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目的、日常护理等,并详细讲解门诊就诊时间、程序及相关事项,消除患者不满。还可利用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病特点,制作疾病宣传教育知识及各种保健小常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务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儿科门诊输液护士除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儿科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咨询工作能力,科室每月组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4.3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护理风险预警机制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完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应急预案、意外紧急状态时护理应急预案、特殊事件报告制度,避免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管理小组各项目责任人随时检查并记录工作中各项目存在的隐患,每月由组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根据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9(9):831.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6

随着病人对医院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纠纷逐渐上升。然而,医院门诊输液室是一个病人涉及面广、流动性大,诊疗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场所,有不合作的患者及焦虑、烦躁的家属。喧闹不休的环境及复杂的人群,往往使患者或其家属与工作繁忙的护理人员产生各种矛盾[1]。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技巧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护患沟通不良是患者不满意等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2]。现针对我院门诊输液室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12月于本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患者(或患儿家长)500例,其中男200例,女300例,年龄4个月~9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200例,高中以上140例,大专以上160例。职业:农民200人,工人150人,干部100人,其他5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及护患沟通时称谓的需求等。在发调查表前先向患者(或患儿家长)讲清调查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让患者或其家属填写,发出调查表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应答率为100%。

2 结果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见表1。表1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略)注:2种以上问题在同一调查表上出现,故合计数远大于样本数。

3 讨论

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来自医院方面

3.1.1 就诊程序复杂

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必须经过挂号、就医、划价、交费、取药等过程。就诊部门多,程序复杂,发生医患磨擦的机会也增多。而到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是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接诊护士的言行举止稍有不慎,或安排治疗的速度过慢,患者就诊于其它环节引发的不满,此时在输液室最容易发泄。

3.1.2 输液室工作环境差

输液室环境嘈杂,患儿啼哭声不断,且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输液室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它科室护士多,部分家属或患者过高的要求和不友好的语言会加重她们的负担,这对输液室护士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作风都是严峻的考验,任何一项护理不细致都会产生不良后果[3]。

3.2 来自护士方面

3.2.1 服务态度冷淡

由于输液室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接诊病人时若语言表达不当,主动关心患者不够,对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欠耐心,服务态度生硬,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导致患者家属误解,则会加重护患纠纷的发生。

3.2.2 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由于门诊输液室的输液病人大部分是小儿,因此,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很高。此时,若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加上小儿的头皮静脉不易穿刺,致使静脉穿刺屡次不成功,既浪费时间和药液,又给患儿造成痛苦,这样会造成患儿或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表示不满,从而无法与护士进行融洽配合,容易发生护理纠纷。

3.2.3 心理素质差

由于门诊输液室的患者大部分是儿童,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士作为面对患儿和家长最直接的群体,承受着种种压力,又未接受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训练,再加之长期繁重的工作,重复性的夜班,技术水平的差距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多,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引发纠纷。

3.2.4 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病人多,工作忙,工作量大,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等候时间过长。个别护士素质差,服务意识淡薄,没有主动接待患者及家属。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及其家属态度轻慢,语言生硬,以致发生护患纠纷。

3.3 来自患者及家属方面

3.3.1 患者及家属自身的原因

护士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会遇到特殊要求的患者及家属,而又由于条件的有限性,这些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发生纠纷。

3.3.2 患者及家属对疗效的不满意

若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病情暂时得不到缓解,患者及家属会对医疗护理质量产生怀疑。此时,若护理工作稍有不周,患者及家属常把护士作为发泄不满的对象。

3.3.3 患者及家属自身素质差

个别患者及家属自身素质较差,看不起护士,对护士的言语、工作等都非常挑剔,因此,对护士稍有不满,便当众指责,甚至谩骂,造成了护患沟通障碍。

4 对策

4.1 简化门诊就诊手续

我院根据门急诊现状和患者需求改进流程管理。原则是尽量减少就诊环节,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减少患者因检查、交费所发生的行走路程,减少“无效移动”。把现有的门诊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室和儿童输液室两大部分,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就诊需求,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畅通,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4.2 提高沟通技巧

护士要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各种方式建立好沟通渠道。沟通理论提出,沟通是人类互动中的信息部分,有效的沟通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前提[4]。护士在接诊患者及家属时主动进行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避免或化解矛盾,确保治疗在宽松的气氛中进行。提倡服务用语和微笑服务,给患者及家属合理得体的称谓,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加强巡视,发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不满意时,及时向值班医生反馈。当患者及家属指责护理工作时,护士应态度诚恳,耐心解释,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4.3 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

4.3.1 融洽护患关系

确定以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服务意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特殊需求,应想方设法尽力解决,来融洽护患关系。工作中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患者亲切、认真、耐心、细致、规范服务言行,处处理解关心患者,提高服务水平。

4.3.2 确保护理服务意识的落实

科室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护士会,对本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逐条指出并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纠纷事件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促使护理人员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

4.4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水平

技术娴熟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对于门诊输液室护士,注射时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5]。这就要求输液室护士勤于苦练,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通过娴熟技术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使病人减少对穿刺的恐惧,降低注射和输液工作的难度系数,从而使输液室护患关系更和谐。同时,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断更新和拓宽专业知识,以适应护理技术的发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4.5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所必备的[2]。因为输液室大部分病人为儿童,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小儿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能或知识贫乏的状态中,所以输液室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不但要给他们治疗护理,还要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有责任帮助患者(患儿)把他们的机体及心理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帮助患者(患儿)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接受各种治疗,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6 加强护理管理

4.6.1 实行弹性排班

护士长灵活掌握人员分配,抓住输液室患儿季节的特点和根据患者治疗高蜂期进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在保证足够人力的情况下,增加机动班护士,随叫随到,以满足门诊输液室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4.6.2 加强巡视,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高年资护士担任输液治疗班,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到位。并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寿宇雁,陆月琴.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

[2]刘桂华,张志玲,庞金玲.儿科医患纠纷的易发生及其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6(4):49-50.

[3]桂玉芳,杨晓峰.影响儿科门诊留院观察病人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3):44-45.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 急诊输液; 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52

急诊科室是医院内工作量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补液和建立静脉通路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抢救方式,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风险对于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品管圈护理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通过相同工作性质和同一工作单元的护理人员自发组织成业务小组,运用科学方法,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有效减低护理风险[1]。基于此,笔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了急诊输液潜在风险预防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急诊输液患者140例,年龄22~35岁,平均(27.8±4.3)岁,男93例,女47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急诊科输液护理,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急诊科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临床护理,即:(1)品管圈小组建立。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2名副主任护师作为圈长,4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及9名护士作为组员,由圈长组织小组进行目标、工作计划制定,负责对小组内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2)主题的确立。圈长可通过组织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小组内组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每人提出至少3项研究主题,圈长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出出现率最高的3项主题,并通过全体小组成员协商、分析、讨论,确定本次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为“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患者产生的输液反应”。(3)原因分析。品管圈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对造成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输液装置是否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取药/配药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输液人员的穿刺技术是否熟练[2]。(4)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诊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小组成员应分析输液工作中每个环节出现的漏洞及相关责任人,依据方法、环境、物、人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小组内开展急诊输液操作的培训班,加强小组内成员无菌操作、取药配药和穿刺操作的规范性,降低输液风险[3]。(5)实施及反馈依据“PDCA”模式进行对策实施[4]。对实施过程中成功之处进行推广、应用,不成功之处进行经验总结,圈长定期对小组内成员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记分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记录,小组内就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讨论,安排专门人员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继续讨论、分析,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再次执行。(6)业务水平培训。小组内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水平培训,由小组组长或科室内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对小组内成员进行输液技能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培训,并对组内成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员,分析学员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持续性提高小组的临床服务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液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输液疼痛情况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价,无痛:0~1分;轻度:1~3分,中度:3~6分;重度:6分以上。护理满意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或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输液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输液及拔针过程中的疼痛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起源于质量管理课程和统计学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数患者越来越注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态度,为了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逐步运用于医学领域中[5-7]。品管圈护理活动方式通过组织院内一线医护人员对急诊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圆桌会议等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确定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持续性的提高输液护理服务质量,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临床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安全性,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8-9]。品管圈护理模式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定期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一线护理人员(尤其是刚入院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品管圈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提高急诊输液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琼辉,张翠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3,28(15):66.

[2]黄雪飞,陈全景.品管圈管理在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50.

[3]凌秀云.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11-112.

[4]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5]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

[6]廖梅嫣.急症输液中潜在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59.

[7]张爱萍.护理干预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感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8-59.

[8]梁美丽,谢伟红,陈雪峰,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输液患者亮红灯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4.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门诊输液 药品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78

门诊是医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输液是医院接待患者的大窗口,门诊输液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规范和整体质量。2009年10月以来,为了方便患者,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多天输液患者的药品管理入手,想患者所想,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提高医疗水平,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经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改进前

以往多天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护士取出当日药量配药输液第2天药品患者带回,次日输液再带来交与护士治疗。

输液存在的弊端:①患者对输液流程不熟悉,第2天输液药品带走,次日带来不理解,另由于疾病的影响,携带液体回家不方便。②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一些非常温保存的药物,如胰岛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因为保管不良造成药效下降或失效;有些药品暴晒,易引起药性下降;由于保管不当,造成药品破碎等导致治疗不能及时有效进行。③患者第2天输液时护士需要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液治疗卡,抄写输液瓶签,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延长治疗时间,引起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④患者对用药医嘱不熟悉,导致第2天前来输液时药物少带,漏带某些药物的现象,影响治疗正常进行。

改进后

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主班护士接待患者核对医嘱治疗单摆液体取出当天液体为患者输液次日液体量放入输液专用柜内编号编号写在病历本、注射单、输液卡上病历本注射单交由患者次日带来。次日患者携带病历本输液时,护士根据病历上的编码,从输液专用柜内取出已经准备好的液体组和输液卡,病历本核对后为患者输液治疗。注:我院输液储存专用柜共分上下6层:第1层编号11、12、13……,第2层编号21、22、23……针对某些药品需要特殊保存的,医院配备有专用冰箱、遮光设备,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例:患者液体经主班护士摆药放入22号,次日输液即根据病历本上编号取出,再次核对后为患者输液。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繁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这就要求在排班时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文字书写清晰,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及教学能力,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强的护士来接诊患者。患者来输液时,护士主动上前问候,三查七对核对药品的种类、数量、配伍禁忌,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等,安排患者就坐,为患者准备液体。

加强护士素质及理论知识培养

培训计划:门诊部根据护理部计划组织输液区护士学习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学习内容包括输液流程,输液反应的应急措施,输液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感染控制,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等。学习时间有记录,学习完毕有考试。

我院通过改进门诊输液环节,妥善药品管理以来,受到患者的好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门诊输液投诉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主编.药师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门诊;小儿输液;安全

本院门诊输液患者在150~200例/d,其中 70%是婴幼儿输液环境喧哗吵闹,因小儿表达能力不成熟,这就给护士操作工作带来了难度,短时间内输液达 100 多例,根据医嘱计算,平均做皮试 >60 例/d,使护士的输液工作极为繁重,易出现护理缺陷。为此,本科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2010年8月~12月,由质控组的成员对门诊患儿200例调查,并且与对照组:2010 年 1月~7 月的200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两组患儿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特殊差异。

1.2方法 采用质控组的调查员调查对2010年8月~12月门诊患儿200例儿及调查分析。并且与2010年1月~7月的200例患儿作为调查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行输液管理后输液中存在问题的变化。

2结果

对照组200例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中巡回不及时未及时更换 液体40例,发生率20%;输液速度欠准确30例,发生率15%;药物渗漏30例,发生率15%;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例,发生率1%;加药液剂量不精确5例,发生率3%;健康宣教不到位50例,发生率25%。

在实施输液管理后,观察组200例中巡回不及时、未及时更换液体10例,发生率5%;输液速度欠准确5例,发生率2%;药物渗漏10例,发生率5%;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0例。加药液剂量不精确0例发生率。健康宣教不到位5例,发生率2%;及时观察到小儿病情的变化,及时得到处理。输液速度欠准确,穿刺处出现红肿渗液,药物配制不正确,理论水平和急救技术的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 确保了小儿输液的安全性[1]。

3护理防范措施

3.1对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计划评估 通过患儿的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等心理方面和穿刺部位的评估,对患儿的治疗目的和一般情况有全面了解,我们针对收集的资料,找出影响此操作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护士做相应的准备[3],比如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病情及心理反应和情绪状态,派技术可靠、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完成此项操作。

3.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2.1当主班护士接到患儿的医嘱时,首先查对姓名核对药物,是否需要做过敏实验,询问患儿家长患儿有无过敏史,皮试后发放皮试告知书并注明皮试结果的时间给家属并口头嘱咐家属注意事项,观察 15~20 min,皮试结果阴性后去配药,将阴性结果在病历上醒目标示,并在电脑中输入。患儿家属配药回来后交予主办护士,再次核对,打印输液卡医嘱,给患儿家属一张数字号牌,并将另外一张同样的数字号牌和药物及输液卡和病历卡统一归到一个储物篮并递交给配药护士,主班护士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因现在小儿有重名现象,收药时若有同名的,就在输液卡上签上其父母的名字或陪护人的姓名。

3.2.2 配药护士接过储物篮后查对药物、病历上的药物及药物的剂量、皮试阴性图章,输液卡是否一致,检查液体瓶口,瓶身是否完好,药物有无过期,药液有无浑浊或絮状物,液体的名称和剂量,用合适的注射器抽取药物,尽量用小剂量的注射器。反复检查药液稀释和抽取配制后的结果,严格落实抗生素现配现用制度。加完药后,在输液卡上签写配药者的姓名及配药时间。将储物篮内的物件和加好液的液体放置好,递到穿刺台上。

3.2.3穿刺护士接过配好的液体及输液卡,经核对卡和液体瓶上的姓名,严把查对这关,再让患儿自报姓名,并把数字号牌交还与穿刺护士,穿刺护士核对号码是否一致。通知家属后,让患儿家长回答自己孩子姓名,并且让家属核对输液卡姓名、年龄、性别,一致后进行操作。将病历卡还与家属,嘱咐在输液期间,病历卡要携带身边,并告知输液期间有和不适或异样,及时通知护士。

3.3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并做好健康宣教 在实施具体操作过程中加强宣教,注意保护好静脉,因为患者对保护血管的知识往往欠缺,婴幼儿因长时间的输液,哭闹不合作,年长儿也因长时间的束缚而急于活动或上厕所,家属急于收拾衣物等,造成血管按压时间不够,容易引起局部密血、肿胀、出血,既增加了下次输液的难度,还可能使家属迁怒于护士,产生不必要的口角。护士要提前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并对已出现的情况告知家属补救措施,保护好静脉既有利于护士的工作,又保护了患儿。

3.4严格执行对患儿输液巡视观察,制度落实到人。每天有专职巡回护士人负责巡视, 5~10 min 巡视1次,护理人员应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于患儿情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应有敏锐的职业警觉,立即和医生联系,迅速据医嘱予以处理。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药物等因素来调整控制滴速,观察输液部位有无渗漏红肿,液体滴完等现象,对于液体瓶内还有少量液体的患儿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了不按时巡视,坐等患儿家长叫的不良习惯。拔针签名,签执行时间,做到环环有查对,杜绝漏输液或错输液现象,同时,也作为纠纷的举证依据,保护护患利益。

3.5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对于护理人员,要尽量加强对其工作态度的管理行为的约束,完善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比如实行奖惩结合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一定的制度标准,针对本月护理人员的总体情况以及患儿家属的反映情况和护理差错次数,适当进行奖惩[2]。其次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由于门诊患儿数量较多,工作量较大,同时诊治的时间相对较集中,门诊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增加某些时间段护理人员的数量,比如全兼职结合的方法,招聘标准是以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为主。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可以从打下手做起,尽快熟悉护理操作手法,提高护理质量。再次是提升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着重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其综合表现的考核,比如工作态度、职业素质、护理技能得等,通过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耐心程度、护理水平等等,考察护士的综合素质,实行责任制,对表现好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并且带动其他新手提高工作质量。

3.6避免院内感染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较差,防御能力不及成人,而急诊输液患者量多且病种复杂,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给小儿设立单独输液间,做到清洁、宽敞、明亮。输液室内安装循环风消毒机,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座椅用含氯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1次/d,地面用消毒液浸湿拖把拖2次/d,无患者时开窗通风,按病种分室输液, 传染、发热的患儿,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别在不同输液室输液,以免造成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 3.7备好急救药物和提高急救技术 小儿病情变化快,发展迅猛,易反复;应备好急救药物,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核对,用后及时补齐。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护理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纠纷,差错发生。①每月组织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定期进行各种急救技术和常规操作考核,对年轻护士在儿穿刺方面及急救加强指导传帮带,多次开展岗位大练兵。②弹性排班,做好合理调配。在输液高峰时段,以满足患儿治疗需要和最优组合为原则的方式。

4结果

门诊小儿输液安全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工作中。规范医疗规章,执行各项制度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才能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才能确保患儿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一帆.门诊小儿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8):486.

门诊输液室月工作计划篇10

【摘要】:输液室是医院门诊对外服务的窗口,由于服务的患者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对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实际工作经验,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门诊输液室能安全、便捷、高效地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输液室;安全隐患;护理

1安全隐患分析

1.1医嘱是否确切是安全输液的基础

由于门诊输液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变、门诊治疗药物品种多数是化疗药物等特点;部分门诊医嘱不规范,配伍禁忌不恰当,输液药物与口服药物混开,药物剂量与数量混淆。此外,对一些新药的规格,使用剂量或应用范围等含糊不清或误解,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由于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容易因药名混乱引起差错。护士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是最后的一道把关口,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2门诊输液患者较多,2名患者同名、同姓、同龄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由于环境嘈杂,当护士称呼某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用错药物。

1.3在输液的过程中,可能有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渗到血管外、液体不滴、液体输空和两组间有药物配伍禁忌而发生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发生。护士认识不到这些安全隐患,或者缺乏责任心,导致对病情的观察处置不及时。

1.4门诊输液患者来自各个不同的科室,病情各异,护士对患者病情了解有欠缺,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不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健康教育,只限于简单交代注意事项,而且门诊患者治疗结束一般即离开医院,不能连续病情观察,易造成安全隐患。

1.5门诊输液患者多、工作繁重,输液高峰时,有些患者由于看病、拿药时间长,在输液时等候时间稍长就易产生烦躁不满的情绪,极易引发与护士之间的冲突。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或解答问题不恰当,致使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冷漠态度产生反感,易发生护患纠纷。

1.6护士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感,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

1.6.1未履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未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输液时只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滴速,而未说明输液过快有何危险及有些药为什么不能滴速快等。

1.6.2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严格,大多重视操作前查对,而忽视了操作中尤其是操作后的查对。比如在更换第2组液体时,只看输液袋上的姓名、药名而不去查对医嘱单,如果备药有误,会直接影响到换液安全。

2护理对策

2.1加强沟通,消除安全隐患护士在执行医嘱时,仔细核对医嘱,发现疑点、难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

2.2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2.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事件的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门诊输液室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2.2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和法规知识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使她们认识到卫生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即是对医疗和护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保护。

2.2.3加强责任心强化法律意识始终围绕“以人为本”服务思想,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从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责任”二字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必修课。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操作流程

2.3.1改进操作流程,建立从收药、配药、注射和巡视层层把关制度。收药护士接到患者的注射单和药物时,首先根据注射单核对取药处方和全部药物,再查对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查对完毕交与配药护士。配药护士根据注射单再次核对药物及配伍禁忌,核对准确后加药,加药完毕后交注射护士。以前收药、配药一人进行操作易造成误差,通过改进方法不仅增加了工作中核对的次数,还落实核对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2注射护士对患者进行双重身份查对,即注射护士核对患者床位号,先询问患者姓名,再呼唤患者姓名,待患者回答后再次核对,在进针前后再询问一遍患者的名字。

2.3.3护士每更换一瓶液体,都应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在输液单上该组液体旁注明换瓶时间并签名。后在工作中发现因患者同名导致的给药错误,针对此问题改进核对项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开据处方的医生签名,避免给药错误。

2.4加强业务学习定时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药理知识,对新药、特殊药及时收集阅读说明书并分类。对所用注射药物的使用方法、滴速要求、溶媒的选择、液体的配制要求、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做到严格掌握,并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既方便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正确的解释,又增加了临床用药的知识和经验。

2.5加强健康教育

2.5.1门诊输液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操作,应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统一体,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想法、感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

2.5.2健康教育要贯穿输液的整个过程。输液前告知患者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特别告知患者勿随意调节滴速,若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结语

护士作为白衣天使,对患者进行护理是其天职。针对输液室患者病种、病情复杂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针对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做好防范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肖萍香.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

[2]赵桂英,李艳.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