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6 03:34:33

园区规划设计

园区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碳中和;生态绿地;产业园

1何谓“碳中和”与“碳中和产业园”

1.1何谓“碳中和”

2020年,中国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1]。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碳中和也给出一些结论,邓旭[2]表示“将全球的温升稳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即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谓之中和”;刘磊[3]明确说碳中和的实质是应对和解决工业化过渡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其核心是关注产业园区的“节碳”和“耗碳”的中和;陈秋平[4]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总结出实现碳中和的方向:①力争减低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②对产业园区无法减低的碳排放量,通过研发建筑新技术等科学手段进行排除。

1.2碳中和产业园

在“碳中和”愿景下,建设“碳中和”产业园区将会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设计师要统筹考虑从规划阶段为园区整体设计实现“碳中和”,同时兼顾绿色生态与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从设计阶段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光伏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本文所指碳中和产业园区是在继承传统产业园布局规整、功能复合、空间灵活、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基础上,园区企业或者个人在一定时间段控制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节碳”和“耗碳”的中和,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2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的提出

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作为物质上的空间场所,承载着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不影响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成为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将引领未来园区建设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碳中和产业园应遵循四个主要策略(见图1)。①产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方面,强调“围”合式的方式,土地利用科学规划,综合考虑交通、服务、生产、居住和边界等要素,提倡资源共享,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的碳中和产业园。②产业园区的交通体系方面,以“自成网格、人车分流、相互协调”为基本理念,设计适宜步行和人行的街巷空间强化绿色步行系统,完善机动车行车路径,在步行可达范围内设置高品质公共生态空间,打造有趣、有留的步行系统。③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方面,提升绿地中乔木的比例,获取最大固碳效益;选择本地植物,降低绿地维护碳排放量;鼓励采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措施,丰富绿植形式,提升场地绿植的固碳效益;降低场地热岛强度,利用水系优化场地空间布局,形成有效的通风廊道,改善通风效果,降低建筑空调能耗。④产业园的建筑新技术方面,加强建筑技术的创新研究,如装配式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着手提升绿色建筑的标准,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3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的应用

本项目用地西邻芜湖高铁站,东侧与神山公园相望,为城市的门户所在,基地毗邻城市主干道弋江北路以及三条站前路,西侧与轨道2号线及高铁站地下通道相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见图2)。总用地面积约241亩,拟打造以视觉科技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园区,以前沿科技引领行业发展,为芜湖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和互联网科技枢纽。

3.1总图布局

整体规划采用围合式布局(见图3),设置南北两侧为生活和办公两个庭院,将集中公共绿地采用建筑组团串联起来。建筑呈院落式布局,多层建筑布置在基地西侧,与芜湖站广场形成开阔空间,扩大视线范围;高层建筑布置在弋江北路,六栋高层办公建筑形成序列而不统一的形态,以便科学留白增绿,保证城市有序发展。沿中央主轴线规划公共服务核心区,连接高铁站广场,将这个“公共服务区域”设计成人员活动量最大的绿色出行区域,通过低碳式出行满足园区多路径交通方式。同时,通过对建筑群朝向的精心布置,园区取得了良好的被动节能效果,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节省园区能耗。

3.2交通体系

以TOD发展模式为导向,芜湖产业园致力于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开发协调发展,打造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多模式的慢行系统,以高铁站为重点的智能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形成无缝衔接,满足园区市民的交通出行(见图4)。同时结合神山公园和赭山公园的生态绿地,系统配置休闲健康设施、公共设施、景观节点等,展现出绿色慢行的休闲生态系统,为周边市民呈现更加绿色舒适的休闲慢道空间场所。

3.3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是芜湖产业园碳中和建设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和碳汇空间,它对加强城市通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作用,还能多方面提升产业园的碳汇能力和生态价值功能。芜湖产业园以公共生活区、科研办公区和公共服务区三者为“版块”(见图5);以中央绿轴为“廊道”;以北侧生活庭院、南侧办公庭院、中央下沉庭院和园区口袋公园为“基质”,联合神山公园和赭山公园,建立多源公园绿地体系,呈集合而又分散的形式,依托这一生态碳汇网络,形成绿核、绿廊和园区口袋公园三级体系,全面提高园区高质量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景观系统的生态效益。

3.4建筑技术

产业园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必然离不开“绿色建筑+新型技术体系及产品”,本文重点探讨一下光伏玻璃在产业园区中的运用。光伏玻璃运用在建筑立面上具有美观、透光、节能发电的优点,同时后期运营比其他能源更具优势。芜湖产业园公共核心区域的建筑屋顶空间(见图6)受太阳辐射的外表面安装光伏玻璃共2.5万m2,通过这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形式,公共核心服务区域每平方米能够提供50W~60W的电量。根据《中国各地区全年太阳日照时间表》中安徽省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h~2200h,运用太阳能薄膜发电系统,每年能发电286万kW·h,占本园区全年耗电量的10%。这种玻璃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规模园区发展光电的时间、空间资源不足问题。

4结语

园区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严寒地区;园林规划;生态公园

1 引言

城市生态公园是在城市中所建设的城市生态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提供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集游览、休息、娱乐等多种活动与一体的城市园林景观┆,城市生态系统强调与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著名景观设计师布劳姆称: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严寒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1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的规划

(1)生态公园的规划应该包括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种。核心生态区作为展示公园主要风景区和生态特色的场所,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植被覆盖。规划与用地条件好,风景秀丽的标志性地段,核心功能区可以多个,每个功能区有不同的植被和风景,形成城市生态化的多样性景观,核心生态区是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景观中心。功能区主要为人们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娱乐活动设施,厕所、休息点等等,设计一些便于游人休息娱乐的设施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服务中心。在核心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中间要设立一定的缓冲区域,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核心生态区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在缓冲区可以组织一些游人可以参与的主题活动,容纳强度较低的游艺活动,丰富生态公园的特色活动内容,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主题活动中心。

(2)城市生态公园的理想格局有并列式、环绕式和多核心型种类型。将生态公园的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并列排开,缓冲区作为核心区与使用功能区之间的隔断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对生态核心区生物种群的破坏,适合于规模小和功能简单的城市生态公园。第2种是核心生态功能区、缓冲区和功能区成同心圆放射性分布。核心区域位于中间,最不容易受到人为破坏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第种是多核心分布式规划,核心区、缓冲区和使用功能区不规则排布,多个核心板块可以突出不同时期的植物品种突出生态多样性,在不同时期都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可供游人观赏,但是适用于较为大型的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公园不仅具有高度的环境介质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和普及野生动植物知识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动植物的场所。在生态公园规划中要科学的设置相应的路标、设施进行引导;并为人们提供栖息和休息的座椅等设施方便游人的休息和观赏的需要。

()城市生态公园要重视水体的建设,它不仅作为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性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夏季消暑纳凉,冬季开展冰雪提供了必要场所。活动城市生态公园的水体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景观,通过对水体环境的改善营造一个宁静怡人的环境,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良好的气息环境,成为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风景区。水系改造要以天然的河道为基础,设计更自然优美的水系廊道,可以采用亭台楼阁,以及小桥等设施保持园路通畅的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景致。河道靠近陆地处要有良好的过渡带,可以为植物和鸟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河道宽窄和深浅的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水流流速带,并通过蜿蜒崎岖的河道变化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

2.2 严寒地区生态公园植物的选取

北方严寒地区往往树种相对单调而缺乏,一般植物绿期较短,每年有近4个月难以见到绿色。需要挖掘和引进本地带范围内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进适当气候带相近的植物以不断丰富严寒地区植物种群的多样性,避免过分强调奇花异草特别是南方植物的无序引进。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点使得种植植物在四季都能够相互交替,并有丰富的色彩搭配。在严寒地区适宜选用充满北方特色的白桦、云杉树等作为基调树种。可以将核心景观区设计成春、夏、秋、冬4个不同时节的景区。园林植物配置要强调色彩的相互融合,植物的选取和搭配要追求颜色上的互补,例如可以利用秋季呈现红色的五角枫和紫叶李、花楸配合呈现黄叶的金叶榆山楂和白桦等以便组成和谐的画面,红、黄、绿色相互配合可以给人一种平静典雅的美感。在空间要追求有层次感,上层根据严寒地区的特点适宜选择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植物群落为主景,如围绕银中杨林、云杉林等以保证在夏季有足够多的浓密的树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中层配合使用花色鲜艳优美的桃花、山杏、丁香花等能够散发芳香气息的花卉等做装点,下层使用低矮花灌木和点缀碎花的草地。生态公园中的水环境往往是整个公园的亮点,适宜选择北方严寒地区适宜生长的芦苇、蒲草、芨芨草等乡土植物,突出营造具有北国豪迈风格的湿地景观。这样就形成了不同树种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品种、有益身心的植物种群群落。

2.2.1 上层植物

(1)侧柏,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m树冠广卵形,高大挺拔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

(2)云杉,云杉叶上有明显粉白气孔线,远眺如白方缭绕,苍翠可爱,云杉耐荫、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

()黄檗,落叶乔木,树冠广阔。秋季叶变黄色。适使种植于湖水边。

(4)槲树,落叶乔木,树高叶茂,树林荫郁,树株孤直,可用于主调树种。

2.2.2 中层植物

(1)紫丁香,灌木,叶繁花美,入秋叶为红色,形成独特的红叶欣赏景观。

(2)山楂,落叶小乔木,花白色,花繁叶茂,果实鲜红可爱。

()油松,耐寒植物,根系发达,姿态雄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花楸,小乔木,花叶美丽,入秋后红果累累。

2.2. 下层植物

(1)侧金盏花,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开1瓣金黄色花瓣花期长达4~5个月。

(2)金盏菊,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花期12~6月。

()紫羊茅,多年生禾草,具横走根茎。秆疏丛生,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4)黑麦草,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小穗含小花较多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2.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吸收和借鉴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强调意境,强调通过造园手法来协调,强调通过围廊、桥等将各个单体连接起来形成流通的路线,通过走廊可以衔接不同的核心生态区域起到调整空间形态的作用。通过假山亭台楼阁的巧妙运用于植物群落相互配合,往往通过神似等引发人联想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以便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

造景是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与天然景观相互配合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通过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或者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等造景;也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有邻借、互借、仰借、俯借等多种手法,邻借是指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互借则是说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仰借是指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俯借则是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造景和借景手法要与自然风景相互结合,起到点缀和渲染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态公园的趣味,不可喧宾夺主。

结语

冬季往往是严寒地区生态公园的淡季,寒冷的气候往往是冬季生态公园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但是寒冷的气候同样可以带来别的地方不能欣赏的美好风景。严寒地区的城市生态公园的冬季如果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往往可以成为园区的亮点。生态公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特点建设滑雪滑冰的场地,为广大群众开展冬季滑冰滑雪等健身运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开展冰雕、雪雕等形式展现冰雪的魅力,通过冰雪节,冬季狂欢节等多种形式的建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冰雪艺术的欣赏中来,为冬季城市生态公园增添更多更绚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陈立新.营建生态性城市绿地体.中国科技信息,2006(20):61~62.

邓 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中国园林,200(12):2~.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园区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是整个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作为规划工作中的重点。

1、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公园是居住区中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中心广场绿地,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绿化空间。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在10000m2左右,相当于城市的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全面,有体育活动场地、各个年龄段人群活动设施等。公园一般与居住区服务中心统筹布置,方便居民活动。居住区公园一般利用居住区规划用地可以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或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区域。居住区公园除以绿化为主外,还可以有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其主要功能分区有休闲漫步游览区、游乐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戏区、服务网点与管理区等。总体来看,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一般要满足功能、游览、审美、净化环境四个方面的要求。

功能要求:按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规划布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等场地与设施。

游览要求:公园空间的规划与园路规划要结合组景,园路要满通的需要,又要符合游览观赏的线路。

景观审美要求:以景取胜,注重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规划具有魅力的景色。

净化环境要求:多种植树木、花草,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与小气候。

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应参照城市综合性公园;同时,还必须注意居住区公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灵活掌握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等布局手法,或按其具体地形地域特色借鉴多种不同的风格。居住区公园的游人一般是本居住区居民,居民游园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双休日和节假日,在规划布局中要多考虑游园活动需要的场地和设施,多配置芳香植物,配套公园晚间的亮化、彩化照明配电。

2、城市居住区小游园的规划设计

(1)布局紧凑。小区小游园设计要充分考虑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因其小游园面积较小,满足的功能较多,在较小的面积内要照顾各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要按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

(2)要重视地形塑造。利用地形的变化反映自然,使景观更为丰富、生动,有立体感。

(3)道路组织流畅。道路是各个景点的联络,分隔空间和散步休息之地,是设计的重点。小游园道路一般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座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最基本的景观线。公园道路的设计,要赋予道路美的形式。自然式道路应随地形变化起伏,或随景观布置之需而弯曲转折,在折弯处布局树丛、小品、山石,增加沿路趣味;规则式道路可在道路转折处或轴线上设置景点。地面铺装材料和图案应按意境的设计采用多种形式。要提倡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

要注意主次道路的布置,主道路不可小于3m,次要道路应在1.1-2m之间。主道路贯穿全园,次道路贯穿次要小区,要注意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信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要大于2.5m,纵坡要小于2.5%。

(4)设计多功能广场。广场是居住区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力的开放空间。广场设计要强调人的活动参与性。在规划设计时,广场的位置要合理,尺度形状等要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和美的原则。广场上可设置座椅、花架、花坛、雕塑、喷泉等,注重装饰和实用相结合。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广场周围及中央要重视绿化,用植物分隔空间,提供纳荫场所。

(5)点缀建筑和其他小品。小游园中设置造型轻巧的建筑小品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由于小游园周围己有较多的住宅建筑,因此,建筑小品的尺度应与小游园用地相协调,小品设置不宜过多、应精。

(6)植物设计要有特色。小游园要尽可能利用和保留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加强植物配置,种植要突出特色。为便于早晚赏景,应种植香花植物及傍晚开放或点缀夜景的植物。禁用植物分隔小游园与居住区,减少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3、城市居住区组团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组团绿地的特点是面积小、用地少,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布局设施都较简单。

它服务半径小,使用率较高。由于位于住宅组团中,服务半径约在80m-120m之间,步行2m-3m即可到达,使用方便,又无机动车干扰。这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休闲环境和社区活动场所。

3.1居住区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1)组团生态绿地要满足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闲场地,设置小沙地、游戏器具、座椅及凉亭等。

(2)利用植物种植围合空间,树种主要包括灌木、常绿和落叶乔木,地面应铺草种花以美化环境。防止靠近住宅种树过密,而导致底层房间阴暗及通风不良等。

(3)布置在住宅间距内的组团级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足大于30%的绿地面积,确保良好的日照环境,同时,要适合设置儿童的游戏设施和成年人休闲活动。

3.2组团绿地的规划布置类型

根据组团绿地在居住区组团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即:(1)庭院式组团绿地;(2)山墙间组团绿地;(3)林荫道式绿地;(4)独立式组团绿地;(5)临街组团绿地;(6)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

4、城市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居住区绿地中,住宅庭院绿地面积大,分布广,使用率高,对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1)要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

园区规划设计篇4

1现代小区的特点和规划设计要求

1.1规模大、设备全

现代小区是由多栋、多层的群组楼体构成的,除了住宅楼以外,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健身场地、超级市场和医院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以满足小区客户的休闲、娱乐、和生活需要。

1.2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随着社会对市容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房地产发展的要求,现代小区的规划必须要协调统一,坚持布局合理、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和综合开发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小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保证小区的整洁美观。

1.3光照要求高

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光照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楼层墙体可以使用彩色粉刷,窗户和阳台也更多的使用玻璃制品,以促进光照的变强、变广,这样才能满足处于阴面的人和其他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

2现代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2.1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对项目定位的确定,只有定位正确,才能让设计丰满起来。现代小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人,服务对象也主要是人,这就要求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规划时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行为感受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设计规划前期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听取用户的意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并在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避免出现由于设计师的个人主观思想对设计造成影响。

2.2园林设计规划中的植物规划与配置

目前,我国的住宅小区在园林绿化方面主要包括专用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根据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合生长、便于管理的植物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设计初期,要根据小区的文化氛围对基础花草和树木种类进行确定,然后再对美观和节能等因素进行考虑。不同的设计内容要具有独特的内涵,并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规划出适合的小区园林景观。

3.应用绿化技术、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

我国小区的绿化面积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规划的,小区的开发商有时会为了自身利益将绿地作为商业用地使用,这就会造成小区的绿化面积减少。现代小区的园林设计规划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用现代绿化技术,不断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促进小区建设朝节能型、环保型小区发展。

3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3.1小区平面设置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包括自由式、混合式和规则式等几种。我国现代小区的楼群和道路多使用规则式的布置形式。这种形式中广场、水体、园路等设施会按照图案的形状布置,并存在一条明显的主线,这样能给人一种明快、整齐的感觉。而自由式的布局相对灵活,能够充分使用迂回的园路对居住室外空间进行分割,并通过自由的植物配置,给人活泼、自由和富含自然气息的感觉;混合式是规则式和自由式的结合,不仅布局灵活,还整齐统一。通过园林的道路、建筑、广场的布置,达到和周围楼群的协调一致。

3.2小区园路设计

现代小区的道路需要主次分明、引导性强,并方便车辆的进出和人们的行走。道路在宽度上不仅要适合交通,还要满足安全的考虑。园路规划在路面铺装和宽度上和其他小区的道路不同,并较多使用迂回曲折、线性流畅的形式分隔空间。通过小区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园林景观,同时,园路还负责连接建筑景点、花架、亭廊等各个景点的任务。另外,从游览、休闲的角度来说,园路安排要以环状为主,以避免死胡同或回头路的情况。

3.3小区屋顶生态设计

在建筑越加密集的城市中,屋顶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效的空间绿化方式,通常会出现在高密度建筑群中。屋顶绿化要求建筑物具有较高的防渗透要求和承载力,因此,一般的建筑只能在中浅根系的花灌木和地被等。这基本上也能满足绿化的效果,但是在生态多样性上太过单一。如何更加高效的发挥绿化生态的作用,建立一个生态多样性的空中绿化系统,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要课题。

3.4其他小区配套设施

小区在配套设施选择中,可以使用体现质朴、自然特点的休闲座椅,让人更加贴近自然。在空间的开合处,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铺地,以丰富小区的环境基调。在局部位置可以放置一些健身器材,以方便居民的健身锻炼需求。小区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各种服务设施的空间互不交叉,因此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结束语

园区规划设计篇5

1 规划原则

榛园建立的宗旨是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和最短的时期内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规划紧紧围绕建园的宗旨,按照需要科学配置。榛园土地规划,应保证生产用地的优先性,可对园内按地势中的山脊、山谷和天然道路进行分区,并按道路、防护林带和排灌系统及有关看护房、仓库等设置进行统一规划,使各项服务与生产用地保持最佳的协调比例。辽北地区各类用地比例建议为:榛园栽植面积85%左右,道路面积5%左右,防护林面积5%左右,办公生产看护用房、蓄水池、绿肥基地等面积5%左右。

2 榛园小区划分

为了方便生产管理,榛园可以划分成几个区。科学划分榛园各区,这将直接影响榛园的建设成本和产出收益,是榛园土地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划分榛园小区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2.1 分区时尽可能把气候和土壤条件相近的相临地块划为一个小区,以方便同一小区内的管理和操作内容一致性;

2.2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可以防止榛子园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有利于水土的保持;

2.3 有利于防止榛园受风的危害。

2.4 有利于榛园的科学化和机械化管理。对于较大的榛园要划分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不宜过大,应因地制宜,辽北地区一般不超过20亩为宜。面积过大,管理不方便;面积过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还会减少榛园种植面积。小区形状以规划成长方形为最佳,以便与生产作业,降低用工成本。小区常以天然沟渠和道路来划分。

3 道路的规划

榛园生产,道路最为关键。良好而合理的道路,是榛园的重要设施,也是现代化榛园的标志之一。各级道路应与小区、防护林和排灌系统等统筹安排。大中型榛园的道路系统由主通道路、支路作业道路和小路作业道组成。一般主路宽5米左右,是园内的主要道路,外与公路相通,内与支路相连,保证常用车运输车辆通过即可。支路的宽度约3-4米,即把园内大区分成若干小区,又要保证普通作业车辆正常出入。小区内设作业道,每10行树左右设一条作业道,作业道宽1-2米,只需一二人并排通过作业即可。小型榛园为减少非生产用地,可不设主路和小路,只设支路即可。

4 排灌系统的规划

榛园可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如河流、小溪、地下水、小型水库、塘坝和水井等,引水入园。也可根据园地面积大小和需水量,在园内制高处修建贮水池。灌溉渠道的设置可采用永久式,也可采用移动式。如果采用永久式,无论在平地或坡地,其走向都应与榛园小区的长边一致。而输水的支渠则与小区的短边一致。山地榛园的渠道与平地不同,它可以结合水土保持系统,沿等高线按一定比例挖成明沟,供排、灌兼用。平地榛园如进行沟灌,则可不另开灌溉渠。山地榛园,道路坡度大时,路旁要设排水沟。道路旁的排水沟应与总排水沟连通,以免因积水过多时冲刷路面和园地。现在水资源日趋匮乏,榛园的灌水系统,应是节水型的。

5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5.1 修梯田

坡地结合造林整地沿等高线修筑,可以减少坡面水土流失程度,加高加厚土层,有利于榛子植株的发育,理便于栽培管理。梯田面的宽度与坡度没有关联。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时,田面宜窄些;坡度小、土层厚时,梯田面宜宽些。石壁较土壁梯田牢固,石壁可修成直壁式,土壁应筑成斜壁式,可以加大植株根系的活动范围。

5.2 按撩壕

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可沿等高线挖横向沟,沟深25厘米左右,在沟的下缘堆土成垄,沟底基本保持水平,两端与排水系统相连接。壕间距离等于定植榛树的行距。榛树栽在壕的外坡,这里的土层较厚,水分、空气适当,又不易积水和冲刷,且榛树的根系可以加固土壕。

5.3 鱼鳞坑

适用于山地地形变化复杂或在较陡的坡上栽植榛树。鱼鳞坑的直径为60-100厘米,在坑下方用石块或土作埂。

6 建筑物安排

榛园建筑物是辅助生产的有关设施,包括管理用房、榛果存放库、机车库、农具库、农药库、晒场、机井房等。建筑物安排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经济的安排设计。

7 防护林设置

设置防护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榛园受大风危害,同时有利于榛园的生态条件的改善,从而保证榛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其主要作用有:1、降低风速,减少风害。建立有效的防护林,在有林带保护的范围内可降低风速三分之一。2、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林带保护范围内春季平均提高气温0.3摄氏度,夏季提高气温0.6摄氏度,并能增加有效积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防止或减轻霜冻的发生。

8 栽植园的设计

园区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措施

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居民已经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居住小区配套环境景观愈加的被重视。如何提高绿化造景的水平,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要求,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实现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以后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

一、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1、 能够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逐步加快,为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都造成危害。而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不但能够将城市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收,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城市内的噪音减弱,推动经济的良好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园林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吸滞大气污染物、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减轻雾霾污染上具有显著效果,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与绿地景观类型及其空间布局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外通过对城市绿地环境效应的分析发现,当绿化覆盖率小于40%时,绿地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状况更显示出其重要性。所以,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应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对于城市来讲,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为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力量保证,反过来看,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也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的精神文明,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最近几年,很多大中型城市在发展期间对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极为关注,并且很多区域已经获取了不小的成效,不但良好地美化城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

3、 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的内涵

在进行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期间,涉及到的元素很多,不但容纳了施工区域当地的民众生活习惯与风俗,同时也结合了城市中建筑与文化的特点,使其共同呈现出来,进而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形象,增加了城市的内涵。

二、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1、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应该尽量的考虑小区居民的感受

在小区内修建园林景观的目的是为住户提供舒适优雅的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住户的感受,要让人感到舒服,适当的设置锻炼设施,能让小区居民能更好的锻炼身体,要让小区居民尽量的与绿色接触,多看到园林景观,尽可能的让人们能随时随地的享受到清新、惬意的环境,呼吸新鲜空气,让人身心愉悦,促进小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景观进行统筹安排,在保证人们环境的情况下,也要有效的节约小区的公共面积,使得更多的景观能恰到好处的融入小区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做到一步一景,广阔的场景不太适合中小型小区的建设。

2、 重视人性化的设计,提高小区的整体形象

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设计细节,对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主题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的避免不同文化的融洽,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在小区的水景之中,可以饲养金鱼,添加鸭,鹅等动物,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接触,也为儿童的成长带来良好的学习和促进作用。

3、 小区的园林风格的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合当地的风情,响应周边环境的信息,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不同的居住环境要搭配不同的设计主题,达到优化配置的作用。东方的园林景观以中国的园林为基础,以自然山水的表现形式,适合环境幽静的设计风格。在小区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方法,地方风格的住宅要和当地的民俗文化相契合,设计符合地方特色和历史痕迹的园林景观。

三、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1、全面认知景观园林规划的内部结构

对于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其融合了教育、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创建了独立的产业系统,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期间,需要同我国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整体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把景观园林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城市建设期间不可或缺的内容,尽可能把我国建设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化城市。

2、保留原有植被

大型居住区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该地区的原有植被,这也是小绿地建设过程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项重点问题。原有植物的保留不是将之前的植物一股脑的全部保留,而是需要依照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有选择性的保留。一般在城市之中,因为常年的开发,所以难以留下一些原生的植物群落,比较多的都是人造的,因为这些植物在和其生存的环境有长期的共存,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所以这些植物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保留。

3、调节植物关系

有些植物之间生存在一起,能够互相依存,互相获利,而有些植物的存在会影响其他一种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关系做协调处理。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生长就有裨益,而胡桃和苹果则不宜种在一起。

4、园路植物配置

平坦的通途一般使用规则式的配置,最好选择观花乔木,并且用花灌木作为下木,能够丰富整个园区的色彩。主路的前方若有建筑物作为对景,那么可以密植两旁的植物,突出建筑主景。蜿蜒曲折的道路,植物的配置不要过分“规矩”,而是用需要彰显自然式的特点。

5、水体植物配置

在一些小型的园林中,水体的表现形式都是水池。为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植物的配置常常需要将个体的形态表现出来,或者借助植物将水面空间做分割,强化层次感和空间感。水池边上可以配置一些洋金凤或者文定果,起到疏密有序的效果,不但不影响视线效果,而且增加了植物的层次等级。

6、结合居住场地特征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执行这个标准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总而言之,小区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建设城市重要的构成内容,对美化、改善城市环境,确保民众生活安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晓辉.谈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 城市建设: 下旬,2010( 4 )

园区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居住属于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住宅区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人们不断追求的更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室内环境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后,住宅区外部环境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目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后,产生了对更美好环境的追求。

1.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1.1合理利用地形地物

视情况尽量利用原有的,可以“以山就势”、“以坡就势”、“以水就势”来布置摆放,采取缓坡式或台阶式,营造“台地小区”的氛围。景观则尽量利用原有的山石、水系、树木等天然胜景和文物古迹来造园。

1.2造景与借景并重

在小区规划时,可以通过“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技巧,不费分文就丰富了园林的景观。一是借外景,凡小区远近目力所及的美景,都可以纳人到小区景观之内。江南人文园林的造园理论指出:“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者,莫如山”。要妥当地布置楼座,避免把可借之景挡住。而对一些影响小区景观的景象,则可以种树或建筑物遮隐。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把远山借入庭院的真实写照。二是借内景,在建造时需要而必须用实墙分割空间的,可以墙上开窗借景或作镂空处理;还可以采用首层架空的手法,使小区内景观通透、流动,丰富视觉。

1.3繁简得体,奢俭有度

营造小区景观可借鉴公园和植物园来规划,但不可当成公园或植物园来建造。要让小区景观设施与小区档次相匹配对应,以朴素美观为原则。并非是假山堆得多就好,花草品种多就美,要用“以少胜多,以虚带实”的方法,以有限面积,造成无限空间。实践证明在小区造园中贪多贪大,遍地堆石,花树繁杂,以品种多来斗奇争胜,不仅不美,反而觉得有些过度。

2.居住区园林规划的美学要求

园林形式美是由园林的构成要素演化而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居住区园林时,必须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设计园林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规律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构思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不断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园林自身美的规律。

2.1组合中的节奏韵律

在社区当中,道路两旁一般都会布置行道树,以前的行道树大多是以一种或两种植物重复出现,这种简单的韵律在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单调并且缺乏必要装饰效果,而改变这一局面就是采用多树种和多排列组合的韵律来交替。乔木树、花灌木和草丛花坛之间的交替排列,使得园林节奏韵律感大大丰富。另外对于景观植物的人工修剪也应该做出改善,修成一色的平头这种形式应该避免,在修剪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形式的变化加入其中,方正的城墙状、起伏的波浪状,富于变化的形式就能在形体造型中把节奏韵律体现出来。

2.2景观植物的内在节奏韵律

在居住区园林布局当中,图案式花坛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花坛中花草树木呈现高低错落、色彩分明、此起彼伏的形态,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韵律感。植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花斯和绿化期上有很大的区别,合理的安排配置可以使得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花落,并且不同季节花坛呈现出不同的花色,这就放佛在演奏一曲时间的交响乐,置身其中的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般的美妙。

另外花坛的节奏韵律也不能单单靠景观植物的自身来体现,通过与其周边的景观事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水体旁边会种植花草树木,植物在水中的倒影同蓝天白云一起相映成趣,随风轻动的树枝和随水漂流的花瓣,这种协调的韵律之美会让人怦然心动。

2.3园林山水和建筑中的节奏韵律

从整个社区园林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植物、山水、建筑都不能看作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体现整体的韵律美,充分发挥节奏和韵律的作用,合理的搭配可以把上述的景物具有诗歌书画一样的美感。就要注重。设计人员可以把建筑做成带有各种多变的曲线,在重复中富含着变化,这样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势,实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在整体布局中避免单调的重复和在重复中求变化,就是韵律感的根本所在。

3.居住区园林建设的功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对住宅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大多数居住区具有多功能的户外空间,有利于居民的健身活动和社交。居住区优秀的园林规划,可以营造绿色户外环境。园林的作用不仅仅是游憩,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可以放出氧气,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噪音,减少尘埃,遮阳降温,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防风和防火等防护作用,同时园林内的植物还能吸收、过滤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5]。现代居住区的园林规划和设计,要起到环保健康、净化空气、遮阳降温和改善气候的作用,在美观的同时,也注重生活的舒适性和节能性。全面考虑居住小区所需的照明、灯光和绿地喷灌等配套设施,完善小区硬件功能,提供给居住者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工作带给人们紧张和疲乏。在规划合理舒适的居住园林中,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调节和减轻疲劳,使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从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闲和愉悦。同时园林中的文化、游乐和体育活动,可以丰富精神生活,便于居民的社交活动和健身锻炼。虽然园林的设计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但是一个地方园林的建设势必牵涉到人力、资金、土地及水资源的使用,这些需要当地政府、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协作,从而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不仅可以锻炼其能力,还可提高公众的自觉性,增强团体的合作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知识水平[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绿化建设首先带动政府领导,继而推动了全市绿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养花种树植草,美化庭院、工厂和学校等,促使城市园林的美化建设。

4.以人为本节能设计

园林的建设应创造亲切舒适的景观,尽量满足每个居住者的基本需求,设计出更人性化、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居住区[3]。以人为本,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如在居住区的广场上设置健身器材,便于居民健身活动,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才是居住区中首要元素。居住区所需的照明、灯光和绿地的养护等的环保性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居住区的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利于居民休闲和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公众的参与,调查他们的意愿,与公众(尤其是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取得一致。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将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结合了多门学科,包含了生态学、建筑学以及心理学等。在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美感,还要兼备实用性。通过当地政府、建设者和全体市民的合作,适时适地选择园林设计的资源,节约资金。利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摒弃大填大挖、大造园林建筑的传统作法,合理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率。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应用适地原则,多采用易活易养护的植物,从而收到了生态、审美和游憩等多方面效益。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其重要。切忌盲目追求美观和奢华。

5.结语

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个综合的设计过程。它需要生态学家、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与开发商、广大居民的协同努力来实现。作为园林工作者,遵循景观生态设计原理,提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使之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各园林要素的生态效益,这不仅是人们要遵守的原则和准则,也是人们要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J]. 建设科技,2006( 7) .

园区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people'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landscape is concerned by gradually. Residential landscape should how to development, how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be placed in front of botanical garden workers probl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of the work experience of urba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工建筑环境逐渐取代了自然环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在新建和改建的居民区中应尽量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成长环境,以达到新的平衡。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在新的时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决不能忽视人对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基本需求。

一、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1.要有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社会的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4.满足功能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5.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三、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具体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绿化生态系统

在城市居住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区却存在着设计师在进行栽植配置时,一提笔便是色带拼花,处处是剪切出的树篱、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荡荡的草坪与大片的铺装连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营造不出舒适的景观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单调乏味。

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

2)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

3)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

4)植物的颜色搭配,色彩的搭配能够自然界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颜色而显出个性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热爱已是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着过去的传统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具有时代气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2.景观形象系统

可意象性的城市面貌无疑表现在城市的景观形象系统中。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3个方面:

1)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喧嚣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

2)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

3)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3.户外休闲系统

小区户外休闲系统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自身形式的完整性,而是要和整体的设计相辅相成,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空间的构筑。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有机地结合。

1)居住区内的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小区建筑的外形简单,若户外景观也片面地强调本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围的建筑边缘线产生冲突,使得景观不能与建筑相呼应,且更易与建筑之间产生一系列的难于处理的边角空间。

2)“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进行的户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地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3)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是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4.交通组织系统

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形道或人车分流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亭、花架、廊等),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任务,做到处处都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结语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强调在园林创造中,体现出关心和尊重人的宗旨,利用自然人工手段进行创造,使得居住区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园区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现状概况、规划范围及规划背景

衢江区新城区位于衢州市东区、衢江南岸,距衢州市区中心10公里,南侧有浙赣电气化铁路、320国道通过,西侧有衢州民航机场,交通便捷,地势平坦,环境优雅。

衢江区中心公园位于衢江区新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23.04公顷,其中市政广场3公顷,市民广场9.71公顷,A区3.33公顷,信安大道2.76公顷,江城大道4.24公顷。

为配合新区市政建设,创造一个反映衢江区人民团结一致,意气风发,与时俱进建设新衢江的精神风貌的优美环境,同时也为衢江区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适宜场所,衢江区中心公园的规划建设实属必然。

2、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

2.1规划设计原则

・高标准、高起点、超前性原则。

・设计的生态型原则――创造城市森林。

・设计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原则――师法自然、传承历史。

・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兼顾老、中、青和少年儿童休闲活动需要。

・少投资、出效益,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相统一,有利于经济运作的原则。

・探索中国现代园林风格,坚持园林风格多样统一和个性创造的原则。

2.2规划设计目标

创造一个符合园林生态化原则,体现衢江人民团结一致、开放兴区精神风貌的、以人为本的、多元的、有特色及独创性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情趣的现代中国自然山水风景园。

2.3规划设计定位

生态景观型城市公共绿地,体现现代性、山水性、人文性、亲和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反映衢江区欣欣向荣、团结奋进、与时俱进、迈向未来的现代气息,高品位现代中国自然山水风景园。

2.4园林设计风格

传统、自然、现代相结合;多元风格和个性特色相统一,探索海派园林设计风格。

2.5公园绿地整体感及特色的创造

中心公园及景观江城大道轴线呈南北长、东西短的长条形,四周为市政建筑包围。公园部分南北长六百余米,80米宽江城大道长近六百米。总长约一千二百米的景观区域为三条东西走向的市政道路穿过,其中一条为60米宽的信安大道,江城大道、市民公园、市政广场隔路相望,A区位于政府大楼北面而相对独立。如何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将流线较长的绿地设计得富有序列感、层次感而整体统一,同时做出特色、做出风格,使之成为一有机联系的整体,将是方案成败的关键。

80米宽的江城大道,长约六百米,具有很强的轴线感,轴线的北端是区政府大楼,其间有市民公园及政府大楼前的市政广场,设计将市民公园沿轴线由南向北分为下沉式广场,众妙之门广场、文化景观柱廊广场三部分,形成以广场序列,虽各广场形似分列,各有特色,然而无形的轴线及衢江的历史文化在各广场的体现将它们连结成整体。轴线贯通,一气呵成;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由南向北的大轴线,将山形、水体、广场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山体、水面、建筑小品、绿化等造景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奥相宜、动静分离、雅俗共赏。造园手法上,自然曲线形和人工几何规则式相结合。东西两侧以自然形式为主,南北以几何规整式布置,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见自然,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传统、自然、现代相结合,多元风格共存,也是本园设计特色的一次探索。

3、总体设计

3.1地形整治、叠山理水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创造城市山林景观。《园治》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凡造园之先,必先进行地形整治。地形整治须遵循自然法则:“山要环抱,水要萦回”,“山立宾主,水注往来”,“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设计要师法自然,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山水景观。

那么衢江区的自然状况是怎样的呢?古语云:“七山一水二分田”,一语道出了衢江的自然地貌特征。衢江区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峦起伏可谓司空见惯;区域内水系发育良好,河流众多,东西横贯,南北汇流。衢江区中心公园位于新建城市中心区,北临衢江。如何在真山真水面前叠山理水,创造城市山林意趣,是本案须着力探讨解决的一个问题。设计认为根据衢江本身的自然条件,中心公园地形堆置只须意到为止,使地形成为分隔空间的一个要素,不强求在真山面前堆假山,而要力求在人工建筑林立的环境中存在出山林意趣,也即在本方案中,山体地形不是主体,而是配角。

公园基地原状平坦,缺少起伏变化,根据基地实际情况,本方案在基地市民公园部分的东西两侧,做了一些自然起伏的地形,北端较高耸,南北部略低缓,地形最高处高约5米。东西两侧的地形呈围合之势,更显中部广场序列之轴线感,将游人视线引向轴线之端点市政广场、区政府大楼。同时,轴线广场与两侧建筑之间形成一自然绿化带。文化景观柱廊广场南面两侧地形形似环抱,作为市民广场北面入口,因此而空间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界定。

中心公园的水景设计,考虑到造景和今后方便养护的需要,将电脑音乐旱喷泉、希望湖、溪流、多级跌水、水幕状瀑布等水景,结合广场布置,以人工水景为主,人工中见自然。下沉式广场上以塑石假山为背景的水幕墙直泻而下,颇具气势;众妙之门广场四角的雾状喷泉,烘托出广场主题玄妙深奥的围棋棋理;希望湖水面积较大,其中布置了水源广场、大型喷泉、溪流跌水,周围高楼与湖边的桃柳在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好一副江南山水图。

3.2景观分区和景点视线分析

中心公园由北向南分为四个景区:A区、市政广场区、市民公园区、景观大道区。各景区的主体、功能、形态特点各异,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形成一起承转合、重点突出的轴线景观序列。其中,景观迎宾大道是整个景观序列的引子,一个隆重的序曲;市民公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主要华彩乐章;市政广场则是一个精彩的高潮所在;A区可算是一个余音缭绕的结尾。整条景观轴线以衢江区的历史、文化、山水、物产、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突出衢江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环境主题,用丰富多彩的园林语言加以表述:以高新技术材料来表现其现代感;以规则式的,轴对称的手法来显示其轴线的宏大气势;以规则中有自然、自然中见人工的总体布局,来表达自然山水意趣……

政府大楼南面的市政广场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着力体现市政工程开明廉洁、富有气魄的场所精神。

设计中将旗台南移,扩大了圆形工程面积(2300平方米),周边是面积达4180平方米的大型常绿草坪,气魄非凡。集会时可容纳6000~8000人,满足了使用功能,形成一个个性鲜明又大气磅礴的入口。整个市政广场简洁大气,富于时代精神,并紧密结合隔路相望的喷泉广场,既分又合,融为一体。

市民公园呈近似长方形,是中心公园的主体,面积很大,约占地9.71公顷,内容丰富,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由北而南依次为:喷泉广场、正方形的众妙之门棋盘广场和近乎梯形的下沉式表演广场及四个主题公园。市民公园要表现的景观主题是衢江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考虑到市民集会演出、休闲娱乐、锻炼游憩的功能要求,兼顾轴线景观气势创造之需,环境设计表现手法规整大气与自然雅致相结合,三个大小、形状、功能各异的广场沿轴线布置,文化精粹尽次展开,如一幅历史书画长卷徐徐展开,将衢江区的历史、文化与光荣娓娓道来……东西两侧自然布局的山峦、树林,象征衢江区的山水文化,成为公园要表现的城市山林的主体。自然与人工在此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文化柱廊广场作为市民公园的北端入口,在空间上与市政广场呼应,用圆形的水面和草坪,作为市政广场的对景,大气而稳重。文化柱廊广场的柱子做了精心设计,很有特点,能给人一种空间限定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央圆形水池分上下两层,为一景观溢水池,犹如智慧之眼,期盼着衢江区的光明未来;又似一颗棋子,源于围棋之根;还如一轮园日,正喷薄而出,冉冉升腾;上设置主题雕塑浙西明珠,既增强了视觉感,又更鲜明地点明了主题。古有王质观棋烂柯,正方形的棋盘广场――众妙之门,象征衢县乃围棋之根。方寸棋盘,黑白世界,棋理同世理,棋中有乾坤,预示聪慧的衢县人民必定会将先辈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棋行天下,势无可挡,将衢江建设得更美好。下沉式表演广场,是市民集会表演的场所,广场设有表演舞台,三面设看台,水幕背景墙,下沉式的布置方式使广场更具区域感。四个主题园由北向南分别是“叠翠园”、“绿荫园”、“百花园”、“希望园”,由于“叠翠园”、“绿荫园”靠近市政广场,其设计主要以绿化观赏为主,休闲参与为辅,草地与树丛相间有序,形成一个相对较安静的区域。“百花园”、“希望园”为主要的休闲绿地,其整体布局采用“阴阳互补”的原理。“百花园”布置了大色块的花草,视觉冲击力较强;“希望园”又布置了一较大水面,让天空、建筑、树林在这里交相辉映。其间分别布置了管理中心、流光溢彩、春媚满园、思源广场、云梦寄志、音乐沙滩、主题雕塑等景点,形成一个相对热闹、人流较大的区域。

80米宽的景观迎宾大道是中心公园的序曲,表现衢江人民热情好客,开放兴区的精神风貌。景观大道兼顾交通与景观功能,道路中央设40米宽可进入式绿化隔离带。

3.3公园道路系统及出入口设计

中心公园分为A区、市政广场、市民公园、信安大道及景观大道五部分,其道路系统及出入口也分别设置。

景观大道两侧设有人行步道及景观绿化带。

A区、市政广场,结合区政府大院交通,设置行车道及出入口。

市民公园面积较大,内容丰富,设计于南北城市干道上设出入口,人行、车行相对分开,于公园东西两侧分设机动车道,纵贯南北,方便公园内部交通及与两侧市政建筑联系。中间广场序列的出入口以人行为主,地坪道路铺贴材料丰富多变,公园两侧自然坡地部分,以人行步道贯穿其间。

3.4生态园林绿化种植设计

何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科学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群落,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和谐统一。衢江区中心公园的绿化设计采用人工规整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种植手法,以人工规整的阵列式、体块式种植渲染出宏大的景观气势,烘托出景观的轴线感;以自然的片林、丛林,优美的孤植树创造出具有生态美的环境景观。设计采用当地的特色树种香樟为贯穿全园的主调树种,并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银杏、枫香、鹅掌楸、木莲、黄连木、香椿、厚朴、苦楝、柑橘、女贞、柳杉、罗汉松等,创造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植物群落。

A区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配合缓坡地形,群落式种植香樟、女贞、银杏、枫香、桂花、海棠等乔灌木,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

市民公园的绿化种植,中轴线部分以规整式手法为主,营造轴线景观气势,仅于众妙之门广场及下沉式广场中,作自然式种植,前者取围棋棋谱之形,后者达自然雅致之意。公园东西两侧配合缓坡地形设计,以自然式手法片植乔灌花草树木,或开或合,亦疏亦密,创造出城市山林意趣。

意与境的统一,情景交融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衢江中心公园绿化种植,着意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如文化门架廓广场四周便植竹子,且于地形最高处种植松树为背景,配置腊梅等花灌木,形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景观,竹子是中国的传统植物,衢江区又盛产竹子,以此为文化主题广场的植物背景林,实乃贴切不过,竹子以其能傲霜雪,象征衢江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中部众妙之门棋盘广场四周密植秋色叶植物:银杏、枫香、鹅掌楸等,并以香樟及银杏代表黑白两色棋子,植于棋盘广场之上,丰富的植物色彩与围棋黑白的世界形成强烈对比;下沉式广场两侧,以表现春季绚烂色彩的植物为主题树种,自然式种植,表现市民公园南入口的热烈气氛。

景观大道绿化种植设计,以规整块面式种植为主,表现其轴线规则式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块面色彩的对比,高低变化的丰富而有规律的层次感……

衢江区中心公园以人工创造的自然地形为架构,以植物造景为填充,景点建筑和游乐设施布置于自然环境之中,融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体育保健、旅游观光、度假游憩功能为一体,构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景色优美的园林,也是创造现代中国园林风格的一次积极探索。

3.5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衢江区中心公园多硬质地坪而少园林建筑。硬质地坪供市民活动之需,其上多植乔木遮荫,地坪铺贴多用自然之材,花岗岩、块石、石板材等,或仿自然之材:彩色模压混凝土、透水砖等,所用材料的颜色、纹样取自当地具有特色的物产颜色及文物纹样,使之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少量的园林建筑小品,多以自然石材、木材制成,辅以金属材质为点缀,或小巧精致、耐人寻味,或自然野趣、融于环境。景观小品建筑星罗棋布,洒落于大片绿色之间,如颗颗明珠,引人注目。适地而生的建筑形式,自然、贴切、融于环境而有无限生命力。

3.6灯光照明设计

衢江区中心公园的灯光照明设计,除满足一般公园的照明所需而配置的高杆照明灯、草坪灯之外,尚须考虑大面积广场照明及景观效果照明。为此,设计选用了广场照明灯、泛光效果灯、水幕投光灯、水下彩灯、嵌地灯等。公园小品建筑如花廊架、门廊架,结合功能需要,设置壁灯、顶灯,为公园夜景增光添彩,各种形态的灯或行或列,或呈灯阵状,亦或自然散置于树丛之间。灯光或成集束状冲天而上,或散淡漫射,或如点点繁星,亦或一片光明,勾勒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公园夜世界!

园区规划设计篇10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居住区的环境作为生活的主要场所,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提高居住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主题、设计形式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儿当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还存在这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展开了如下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扶正。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住宅小区;精神文明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及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住户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现代化小区住宅的园林景观设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最高要求标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居住环境已越来越现实出它存在的魅力,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奖自然、功能以及艺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住户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然而当前住宅小区园林设计还存在这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凸显出来。

1 住宅小区园林设计的现状

1.1 设计上片面看重形式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然是贯彻开敞空间优先原则的城市,居住小区也是如此。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流于形式,忽视其本质的功能性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景观建筑往往占相当大的比例。常出现建筑规模虽然很大,功能却不能满足社区居住者的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重文体建筑,轻开敞空间的表现。

1.2 软、硬质量景观比例不当

只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缺少从保护环境、改善牛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和造景设计。小区绿地景观的开发与设计必须考虑城市绿色空问具有的多样化功能,与自然特性相吻合,并在此基础上按自然的本来面貌加以升华改造。过分注重景观视觉效果,导致硬质景观比例过大,挤压有限的绿地面积,不利于生态效益地发挥。在景观设计中水体面积也有过大的趋势,在现在的很多居住区水体处理上,为了施工方便常用硬质材料将水体与自然环境隔开,使绿化和水体没有良好的有机结合,感觉比较突兀。且居住区中人造水景的营造消耗较多的水资源,日后管理维护费也不菲。

1.3 景观设计介入时间滞后

小区的总体规划缺少与小区园林景观的交流沟通,影响绿地三大功能的发挥。景观设计是一个交叉学科,既是建筑领域的事。又涉及到园林绿化领域。两者应相互协调,以期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和谐。但在目前住宅区地建设中,景观设计往往足在住宅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完成后才开始,大部分的建筑群已经完成,供园林设计师的发挥空间有限不能达到园林与建筑的相融合的设计效果,甚至会造成风格的冲突。

2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立足生态、体现自然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充分了解居民休闲、运动和交流需求,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立足生态、体现自然,使居民尽量接触更多绿色,观赏更丰富的园林景观,随时随地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和鸟语花香。

2.2 功能为本

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2.3 渗透文化、追求艺术

在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个体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环境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深层次地挖掘文化内涵。巧妙利用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形成动态构图。

2.4 小品点缀、追求艺术

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2.5 绿化环境

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2.6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3 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应突出的重点

3.1 结合绿脉规划设计

对于住宅小区绿地来说,室内外绿色景观的链接是相当重要和必需的,既要使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中心花园绿化相连,更要使住宅小区绿地延伸到住宅小区外即与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连,这将是现代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住宅小区内外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使住宅小区外的绿地也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场所。

3.2 结合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1)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2)增加绿地面积。

(3)有利于排水。

3.3 结合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住宅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3.4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所以正确的选择树种、理想的配置将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是:

(1)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更多;住宅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

(2)配植高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例如大花马齿苋、紫鸭跖草、美人蕉等。

3.5 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根据住宅小区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活动空间,例如健身场地、儿童乐园及小型集合场地等,以满足居民游憩、交往之需要。

总而言之,景观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始终息息相关,因此,景观的设计必须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同时融入人文文化,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基本需要。通过宁静、自然的小区景观环境来缓解因长期居于水泥丛中的办公环境所形成的压力,为推动城市景观系统进程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京生,付予光,等.对小区规划模式可持续性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8,(01):56-57.

[2] 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