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5 06:01:13

施工企业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篇1

4.工程总承包的价值及核心能力 张宜松

5.工程总承包离施工企业有多远 陈浩

6."准EPC"下的深化设计 王伍仁

7.怎样强化EPC项目组织管控 陈文山

8.EPC项目风险如何管控 姜旭

9.国际EPC项目难点咋突破 文春明

10.寻求EPC之出路 刘伟

11.建企费金缘何泛滥成灾 张宏安

12.建筑业税费乱象 马鸣

13.如何看待建筑业税赋 肖桂平

14.饱受纳税开票之苦 徐红梅

15.让战略有效落地——全国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与实施控制现状调查 中施企协课题组

16.从精细化到精益化 罗先初

17.精益管理的践行与创新 孙英波

18.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 付英杰

19.五招加强精益化管理 徐海红

20.盘点企业亏损"出血点" 刘小平

21.何以避免亏损之痛 李彬彬

22.制定战略需要"唯利是图"——从盈利视角看施工企业发展战略 冯为

23.项目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构想 徐广伟

24.大型企业信息化咋规划 刘治国

25.搞技术工作切忌"忽悠" 夏润禾

26.项目建设摆阔要不得 李永旺

27.安全工作也要常"刷新" 梁磊

28.项目需"精耕细作" 靳明辉

29.丞相丙吉出巡的启示 罗拱北

30.不妨为跳槽者系上"黄手绢" 丁玉满

31.惊魂一刻 赵仪云,李长迈

32.绝招 晓伟

33.失约 刘亚美

34.错叫爸爸 龙艳

35."逃跑"新郎 刘畅

36.术语外传 佚名

37.好一个"安徽第一"——北京城建某部安徽金融中心建设侧记 江梅,王文成

38.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专题系列之九怎样化解工程审价风险 魏飞,王秀明

39.总价包干工程未完工时怎结算 崔明立

40.律师问答 顾东林

41.海外掀起工程外包潮 陈传

42.国际工程承包路在哪里 李涛,陈国俊

3.当前企业的信息化困境 杨宝明

4.信息化的战略与战术 奚龚欣

5.突破信息化的难点 何一平

6.以项目信息化为突破口 王曙平,王永林

7.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 刁恒强,郭俊伟

8.信息化规划如何落地 李洲

9.把握信息化的几个关系 高国东

10.把控信息化的决策点 王爱华,韩小明

11.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王文天

12."挂靠"是一种高效模式 卢锡雷

13.挂靠中的利弊得失 王小珂

14.挂靠缘何长盛不衰 王瑶

15.世构技术成为市场新趋势 汪士和,缪华昌

16.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杨冬,干怀忠

17.用SWOT为铁路企业支招 范永芳

18.SWOT助力企业"走出去" 莫力科,余潮阳,杨宝玉

19.与产业布局协调统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产权结构建设解析 章进,高玉琳

20.商务合约的制胜秘笈 鲁贵卿

21.怎样以"人才为王"为抓手 徐金平

22.十招破解EVA提高之难 刘程军

23.盈亏之间——二次经营下的效益拓展之策 唐恩宽,周世英

24.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变通思维 夏论仁

25.从"三零"到"三安"——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探索安全管理的文化"助动剂" 王振,蓝荣茂

26.由"吃橘子先去皮"想到的 段鹏鹏

27."有为"与"有位" 张爱民

28.由"病入膏肓"所看到的 龙艳

29."九十九分"管理 张广峰

30.激励不必在薪酬 张正红

31.从林克莱特访谈说起 卜欣

32.陪酒 夏文明

33."博士" 李美娜

34.一分钱 马独匡

35.结果重于过程 叶博

36.老周的手 张强

37."讨人嫌"与"最喜欢" 牛爱民

38.走向"蓝海"——中国二十冶市场结构调整轨迹 李国强

39.掌控固定总价合同的计价风险 周月萍

40.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难题 杨成

41.保修期内质量问题的举证之惑 崔明立

42.律师问答 顾东林

43.顶尖承包商的成长轨迹 陈传

44.劳务属地化管理有门道 田野,祝亚平

3.企业文化生根的问题何在 王谦修

4.把握企业文化的精髓 王彤宙

5."信·和"推动企业跨越 鲁贵卿

6.文化建设着力项目管理 陈明

7.怎样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厉建平,李峰

8.项目文化促建精品工程 张海平

9.企业文化如何提升品牌 刘和平

10.五大理念对接企业文化 董俊顺

11.垫资、拖欠问题积重难返 郭优腾

12.垫资施工,何时还其真面目 张国华

13.理性看待垫资承包 王伟

14.锻造坚实的企业系统 程并强

15.建筑市场若干乱象之思 汪士和

16.差异化错了吗 滕超

17.面对"三子"的差异化管理 彭耀中

18.员工管理不可"一视同仁" 李晓文,杨军辉,马克伟

19.安全差异化管理如何做 任龙田,吕学法

20.管理科学著名定律连载(47)沸腾效应

21.管理科学著名定律连载(48)同仁法则

22.精益建造成就企业未来 王楠

23.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黄冬青

24.靠什么规避BT风险 罗先初

25.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之法 秦岭

26.转动企业效益的车轮——上海七建分包审价机制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罗西干

27.规模与效益 马广承

28.莫让职称也当"官" 李再兴

29.别被低碳风吹昏头 袁阳

30.最牛的员工激励 张海娇

31.以"人和"促"企和" 丁玉满

32."直"面项目团队 张万全

33.工地对话 夏文明

34.工地魔术 王德

35.一棵桩的故事 杜灼山

36.工地婚礼 李茂

37.筑路工人 赵会安

38.绝无仅有的奇迹——中铁一局沪杭客专创造新的"之最" 段慧军

39.企业如何应对房产新政 周月萍

40.新营业税条例对建筑业影响几许 徐长龙

41.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怎么办 崔明立

施工企业管理篇2

要害词:成本治理

成本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治理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笔者针对施工企业成本治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如何搞好成本治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缺陷分析

1?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治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成本治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治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以及企业的成本治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3?成本治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严重削弱。一些单位在经营成果的考核兑现中。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成本治理的真实水平,被一时的“大规模、高产值、高效益”的虚假繁荣所迷惑,只看一时效益高低,不问效益来源,只知盈亏多少,不知盈在何处,亏在何处。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离开成本治理抓效益的做法,是造成一些单位治理粗放、效率低下、潜亏严重、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

4?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治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治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治理中的事前猜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这种治理模式,与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5?成本治理的内容不全面。一些企业对成本治理内容的熟悉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之中,认为成本治理就是管施工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治理费、独立费等)核算。缺乏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治理,造成非制造成失控。工程成本直线上升。

6?成本治理的方法落后。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治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成本治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几点思考

1?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改造吏锪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精品工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用干部、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气氛。

三、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猜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治理的极限效应。

四、是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

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集思广主,分析深透,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的思想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起谁决策准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

五、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治理思想。

成本治理的主体—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要害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和保护员工展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打细算,精耕细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六、施工企业的产值规模是取得经济做益的前提。

1没有产值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有了产值规模,不等于就有了效益;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达不到企业经营的最佳需求时,势必造成资源闲置,人、财、物的浪费;反之,当企业的产值规模超过了经营治理能力时,势必造成企业治理粗放,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防止因产值规模而造成资源浪费,出现投入少,产出也少,使企业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因盲目扩展规模,“广种薄放或广种不收”,使企业陷入粗放治理的困境。

2?必须树立新的成本治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治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治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猜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治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治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治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治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治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猜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治理等方面扩展。成本治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猜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治理,又有事后的成本治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猜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治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治理理念将是搞好企业成本治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必须搞好工程式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责任成本治理。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猜测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是现代施工企业成本治理的又一特征。因此,工程项目一开工,必须由法人、项目经理部按照下管一级、谁管谁测评、评干谁测评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成本客观公正地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

(1)测评投标报价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论证和具体的现场核算,来检算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有无错编错列,漏算漏项现象,将报价成本与现场测算成本进行对比,测算评估出经营效益,指标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

(2)合理测定目标成本。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科学设定项目成本治理体系,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独立费);项目部间接治理费;上级机关治理费(利息、税金、基金等)进行分层测评。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单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3)合理测定资金流量。工程项目资金治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搞好成本治理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保障条款为基础。量入为出,最佳产出,保证施工生产需要的原则编制。资金使用要集中控制,合理调配,适当补充,加大资金的回笼力度和筹措运作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的周转。同时,要强化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乱借、乱投、乱用工程资金问题的发生,保证项目所需资金不受影响。

(4)建立目标责任制治理。根据项目测算评估指标,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利润、银行上交款、科研项目、现场及队伍治理等按项目工期、年度进行分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位的目标成本治理体系,签订纵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部——各作业层、工班、个人;横向到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书记)——各分管领导——各业务部门——个人的目标责任合同,按照奖罚对等的原则,实施重奖重罚。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竟争机制引入企业成本治理之中,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治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4?必须建立以“成本否决”为核心的成本治理制度。

(1)模拟市场,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上至企业的第一责任人,下至各责任成员,都必须树立成本第一的责任意识,必须从思想上确立不懂成本治理的企业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会成本治理的企业班子不是好班子;不搞成本核算的干部不能任项目经理和工程队长。在干部任用、职工考核、工资晋级,奖金发放等方面都要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

(2)强化成本的猜测控制。不深入市场调查,不通过科学的成本猜测所确定的成本目标就是一个盲目的、脱离现场院实际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适应的猜测监控和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调节,及时分析猜测企业成本治理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不断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保证“成本一票否决”的科学性、权威性。

(3)做好成本治理与其它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凡是影响成本的一切因素,不论是技术、行政、对外承揽,还是党群治理等方面,都应纳入成本治理的范畴,都要进行成本和功能、成本与方案、成本与资源、成本与工艺、成本与质量、成本与规模、成本与体制机制、成本与市场竞争等可行性论证、客观上要求成本治理必须与生产经营的动态因素相结合。把企业治理集中在成本治理上,用成本效益作为检验企业其它各项工作的标尺。

5?必须完善内部成本治理体系,走科技创新增效之路。

首先,要建立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成本治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法人为经营决策、成本利润、资金控制中心;项目经理部为工期保证、质量创优、成本核算、资金回笼中心;作业层为施工生产、现场治理、队伍治理中心。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治理为重心,作业层治理为基础的成本治理体系。重点是搞好工程项目“一级治理、两层分离”,一个项目只答应设一个银行帐户,一本财务预算总帐,一本成本物资总帐。作业层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台帐,实行日清月结,能核算出当日成本收支,及时调整估算出当日成本盈亏的的治理机制。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治理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决策、运行、控制机制相配套的成本制衡机制。完善内部的成本激励机制,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上下浮动,促使全体员工在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个企业的成本利润目标。法人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治理,即按岗位风险责任的大小确定奖罚数额;工程项目部推行绩效结构工资奖金分配制,即按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完成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效益、实际出勤等确定合理基数,进行分配;作业层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制,即按成本超节、完成劳动定额、安全质量等确定工资收入,按计件分配。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促使企业各级治理者主动参与成本治理,关心企业效益。完善内部的成本控制机制、利用改制机会,鼓励职工按比例配股、通过不同形式参股等,实现股权多元化,让职工能够而且愿意以某种方式参与企业的监督控制,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对每项成本支出部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所有都代表以及全体员工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报告及偏离目标成本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治理正在从经验型走向精密治理,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科学时代下的施工企业成本治理必将与施工生产、技术工艺、企业信誉等交融在一起,在改进技术,提高工艺,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又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来促进科技进步。这就需要把科技创新增效的重点放在高、精、难、险的工程上、放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上;放在制度创新、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放在提高现代化治理手段上;从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施工企业管理篇3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成长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财务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为了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企业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升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许多企业重视施工项目的承揽、重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任务的完成,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方向也多角化的发展,有的企业可能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愈发显得重要。施工企业的财务就是施工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施工企业要有效地进行施工生产经营,就必须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合理组织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分配活动,正确处理施工企业通投资者、税务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其他企事业单位及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获利,就必须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使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加强财务成本控制

2.1加强材料费用控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采购环节,坚持分渠道进货,按先近远后的原则,同质量比价格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减少材料采购的成本费用。各个施工单位建立小仓库,把大宗材料直接送到施工现场,其它材料分送到各个施323-区小仓库,既减少了自行购料环节,又控制了领料过程中的损失浪费。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管理。

2.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降低机械使用费用。施工企业要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配,这样可以耗费较少施工机械使用费,但却充分的发挥了设备的效能。

2.3加强科研研究,降低工程成本。施工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的提出新课题,在技术、方法、工艺、材料方面不断的研究创新,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4加强人员管理,降低人工费用指出。在工程安排上,要组织均衡施工和交叉作业,尽可能减少停工、窝工现象,进而减少人工费指出。施工企业还要对职工的技能进行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费成本。

3 建立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的需要。施工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4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除了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完善制度外,还要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有一批“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及时、完整准确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其次,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俞文青,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施工企业管理篇4

1.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谋求到生存和发展,水利施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重新创建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与其他各个利益的相关者都是通过水利施工企业的各项财务报表才能了解企业经营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评估经营者工作成效的重要资料。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上提高竞争能力,从而持续稳定的发展。

2.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需要。

任何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都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水利施工企业也不例外,这也是水利施工企业的首要目标。加强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既可以使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还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因此,水利施工企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促进水利施工企业的利润持续上升,也是达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关键环节。

二、当前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乏财务管理观念。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都对施工项目的承揽、加快施工进度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等环节比较重视,普遍都将施工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是普遍都忽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都被视为事后算账部门,都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施工项目干出来的,并不是财务部门可以算出来的。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并未意识到综合性较强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并未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中,而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将企业管理的优劣通过最终计算出的财务成果体现出来,并未充分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发挥出来。

2.机制欠缺,企业财务监督职能薄弱。

规范的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行为必须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基础,来约束财务管理工作。大多数的水利施工企业内部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可是大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都比较单一,内容主要涉及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批程序等基础会计的工作,而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财务分析等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职能均不能充分发挥。还有不少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较为集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弱化了财务监督职能,较易为企业经济带来损失。

3.成本控制差,难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高低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有不少水利施工企业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但是财务管理水平却并未提高,普遍偏低。这也使不少水利施工企业的制定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实施过程过于表面化和简单化,很多企业都是根据经验成本降低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编制工作,却忽视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现场环境以及工期的要求等内容,使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设计变更等方面存有较大隐患,因此水利施工企业效益的流失比较严重。

三、加强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企业的财务理念。

作为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度,将与自身企业实际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企业组织形式、企业法人治理、企业组织形式等生产经营当中的各环节当中,建构水利施工企业全方位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财务管理体系,努力开拓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适用的范围,将企业实际作为基础,有效发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职能,积极打造以成本、效益作为核心的现代企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水利施工企业需注重财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财务制度建设相关理论层出不穷,财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亦不断凸显出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水利施工企业在进行集中化财务制度建立时需要根据最新的财务制度理论,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的财务系统建设,保证财务制度的完善和便捷性。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加强财务部门网络化办公设备的采购和安装,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不同部门的财务状况控制和分析,保证公司财务安全性和高效性。网络化办公能够有效提高水利施工企业不同部门协作能力和办公效率,避免人工工作可能存在的失误和人工成本,为水利企业的运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

3.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是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如果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不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知识以及不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则财会管理工作也无法有效的开展。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得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从而使得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自觉的进行相应的学习,约束自身的行为,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保障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定期对财务人员的水利基础工程核算基础知识进行再教育,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财务核算技巧以及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从而使得其能够在标准的范围之内进行财务核算工作,通过学习和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4.水利施工企业需要注重激励措施的完善。

水利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施工时均需要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在相关期限内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的施工,如何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保证企业按期保证质量完成项目的关键。财务部门作为施工企业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是保证施工企业完成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部门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激励措施的建设,通过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激励资金数额,增强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完善的激励措施调动施工企业不同部门、不同作业流程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企业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职工的职业荣誉感,不断强化为企业奉献的精神。水利施工企业通过增加激励相关预算,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为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好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企业进行集权管理、实行财务集中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权力,这对他们的积极性会有一定影响,不利于整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财务集中控制时,必须注意保护和发挥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人的积极性,采取将薪酬计划与执行财务集中控制结果挂钩等各种措施,调动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四、结语

施工企业管理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建设工程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施工企业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然而,市场与竞争是相对存在的,当拥有了良好的发展时,竞争也会更加的激烈。在市场与竞争共同存在的前提条件下,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将很难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出,而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从本质上来看,通过强化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更能够促进建设工程的施工,从而反过来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施工企业要想真正的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的、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意义以及作用,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执行、贯彻,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发展目的。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薄弱。施工企业资金流动频繁,高度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的筹集、调配和流通。一方面,有的单位重复开户,造成大量资金沉淀闲置;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却为企业筹资四处奔走,忙得焦头烂额。更有一些单位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试图另起炉灶,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又想回头寻求公司总部的帮助。

企业融资困难。建设施工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融资渠道不通,拖欠大量工程款项,使施工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加,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这样情况下,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三)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问题。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领导人都把基建财务视为临时财务,缺乏规划和管理,而基建业务分散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不利的。同时在人员配置上不配备专业财会人员,甚至找其他专业的兼职人员代替,致使财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四)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往往侧重于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均不能充分体现。有的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财务的监督职能弱化,给企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失。

(五)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许多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施工任务的承揽、施工进度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认为抓好生产是关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二、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正确的观念是行为的必要前提,而要想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就必须从源头上更新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否则就很难能够确保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意义宣传。指的是加强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意义的宣传,使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第二,加强意识革新。仅仅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不够的,只有从意识上进行不断的革新,才能够确保工作的执行以及贯彻。

(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施工企业也必须及时的实施改革,这样才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脚步,也才能够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通过实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还能够促进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模式,不断的促进自身管理工作的进步。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具体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加速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确保施工企业资金的有效率;第二,强化施工企业对财务的控制、管理以及监督力度;第三,帮助施工企业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风险分析与预测。施工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相关信息,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辩证、分析,又能够从中获取自身想要的内容,进而帮助企业更加及时的、更加科学的调整发展的策略。由此可以看出,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及时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要想真正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强化风险分析与预测,这样才能够赋予财务管理工作意义,也才能够推动工作的进展。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正确合理的风险理财观念。并有预见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企业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并且要善于捕捉周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及影响,这样才能够提高科学预测以及应对能力;再者,将责、权、利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当中,也才能够调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控制风险损失主观能动性。

施工企业管理篇6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外地施工企业,是指未在本市办理法人注册登记的外省市(含自治区,下同)和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施工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进入本市范围内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设备安装、装饰、园林绿化等建设工程和其他专业工程施工的外地施工企业。

第四条*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外地施工企业进*施工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管办)依照本规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对外地施工企业在其所辖区域内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市公安、卫生、劳动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有关规定,对外地施工企业进*施工实施管理。

外省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的驻*办事机构应当协同本市各有关部门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外地施工企业进*施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三)有与其施工资质等级相应的自有施工队伍;

(四)有与其施工资质等级相应的质量、安全等专职管理人员;

(五)在本市有指定的常驻责任人和与其承接施工任务相适应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常驻负责人;

(六)在本市有确定的经营场所。

第七条外地施工企业需进*承接施工任务的,应当向市建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具的进*施工证明;

(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等级证书》和《营业管理手册》;

(四)企业指定的在*常驻责任人和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常驻负责人的有关证明材料;

(五)企业在*施工人员状况的材料;

(六)企业质量、安全等管理组织的有关材料;

(七)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

第八条市建委收到外地施工企业进*承接施工任务的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对准予进*施工的外地施工企业,由市建委结合本市建筑市场的实际需要、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及其实际施工能力,核定其在*施工的经营范围。

第九条经审核准予进*施工的外地施工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参加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承包、分包建设工程或者建筑劳务,并向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公安、卫生部门办理治安责任、寄住和健康检查等手续。

符合前款规定的外地施工企业,应当持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或者施工合同以及公安、卫生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向市建委申领建设施工企业进*施工许可证(以下简称进*施工许可证)和向市建管办申领建设施工企业进*施工经营手册(以下简称经营手册)后,方可在*施工。

进*施工的外地施工企业向公安、卫生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具体办法,由市建委会同市公安、卫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进*施工许可证、经营手册和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由市建委统一印制,不得涂改和转让。

第十一条外地施工企业应当按其资质等级和市建管办核定的在*施工经营范围承接施工任务。

第十二条外地施工企业应当以企业自有施工队伍组织施工,不得在本市招用和聘用劳动力。

因建设工程工期等原因,确需对外分包建设工程或者建筑劳务的,应当向市建管办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按规定实施。

第十三条外地施工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定期向市建管办办理进*施工许可证年度审验和经营手册更换手续。

第十四条外地施工企业变更企业名称、资质等级、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在*常驻责任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市建委办理进*施工许可证的变更手续。

外地施工企业终止在*施工的,应当向市建委办理进*施工许可证的注销手续。外地施工企业连续6个月未在本市承接施工任务的,视作终止在*施工,其进*施工许可证由市建委予以注销。

外地施工企业终止在*施工的,市建管办应当将注销其进*施工许可证的情况通知市和区、县各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外地施工企业进*施工,应当按规定向市建委指定的机构缴纳管理费。管理费缴纳的具体标准,由市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市建委核定。

第十六条外地施工企业在*施工,应当遵守本市有关建筑市场、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社会治安、劳动安全、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并自觉接受本市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外地施工企业违反本规定的,由市建管办或者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无进*施工许可证在*施工的,责令其停止施工,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涂改或者转让进*施工许可证的,责令其停止施工,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三)超越资质等级或者核定的在*施工经营范围承接施工任务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四)擅自在本市招用和聘用劳动力的,责令其改正,并可按每招用和聘用一个劳动力500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

(五)擅自对外分包建设工程或者建筑劳务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六)不按时办理进*施工许可证年度审验手续,或者终止在*施工不按规定办理进*施工许可证注销手续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对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的外地施工企业,市建委可核减其在*施工的经营范围或者暂扣、吊销其进*施工许可证。凡被吊销进*施工许可证的外地施工企业,2年内不得进*施工。

第十八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应当开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

罚没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十九条当事人对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施工企业管理篇7

关键词:施工班组;管理制度;领头人;台账;原始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做好班组基础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9日

施工班组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细胞,是最基层的组织,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施工班组所做各项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业企业及建筑产品。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体现着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施工班组管理,做好班组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适应改革发展要求新形势,对做好施工班组的基础工作做一些探讨。

一、建立、执行班组管理规章制度

建设项目是需要一定量的投资,经过决策和实施的一系列的程序,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事业。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等形式来完成。建筑业企业承接的施工项目,是建筑业企业自施工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的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是整个项目投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实施阶段。

建筑业企业是生产建筑产品的企业,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庞大性,产生了建筑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流动性、单件性(一次性)和长期性,并且消耗巨大资源和资金,大量露天作业。施工班组及人员需要长期在外地(项目上)组织施工,甚至有时一个班组或部分人员独立作战。管理好出外施工的班组和人员,规范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班组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一般讲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程序或行动准则。施工班组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加强施工班组的管理,提高班组的操作水平,保证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希望全体人员严格遵守的各项管理规定。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既在管理中具有标准和准则的作用,也具有现代化施工不能缺少的特殊功能,即保证活动有秩序、调动员工积极性、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依法治理企业。作为施工班组需要制定的制度应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工程建设项目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管理要求,本建筑业企业及施工班组现有人员素质、班组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制定的施工班组管理制度可以包括管理目标与奖惩原则两大方面。管理目标主要有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安全第一、成品保护、绿色和文明施工等内容。奖惩主要有项目对班组的综合管理、分项工程检查与评定、施工过程检查、相关各方的检查与评价等内容。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后关键在落实。施工班组全面执行本建筑业企业诸如劳动用工、考勤、操作规程等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施工班组也要严格执行班组管理制度。制度执行中做到奖惩分明,做得好的人员受表彰奖励,违反者受处罚。处罚应该就事不就人,不讲情面,达到违反者个人和班组成员受教育的目的。

二、选好领头人

施工班组作为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者,是施工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的基础。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施工班组的领头人主要是班组长和每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施工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指挥员”,既是技术骨干,也是具体施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项目的规章制度、生产任务、员工考核、思想工作等要靠班组长来组织落实。一个项目首先要慎重地选择班组长。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露天、野外等特殊性,施工班组长面临的问题一般会远远大于生产企业的班组长,在选择班组长时应着重从政治思想、吃苦耐劳、技术理论、业务操作水平、协调与管理能力等方面考察。在确定班组长后也应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班组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施工班组长作为技术骨干,在班前必须向工人们讲明当日的工作内容,及当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技术事项。施工班组长有较大的一部分精力是与人打交道的,既有同班组内部员工的交往,比如了解员工的性格、思想动态、情绪、生活、家庭、工作技能等,也要同外部人员(甲方、监理等各方)协调工作。因此,施工班组长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巧和管理的艺术性。

施工班组长应确定每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施工中,每项工作都应有具体的负责人,他对班组长负责,承担每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解决出现的问题。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各工种之间所有的环节都必须相互配合,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负责人,各自为政,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因为缺乏相互配合,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现象。

施工班组长和每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应相互配合开展工作,他们共同带领着班组成员去完成施工任务。优秀的领头人是干好工程项目,做好班组管理的基础和保证。

三、健全班组原始记录和基本台账

班组基本台账建设是施工企业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施工班组的工作情况,也是考核班组及班组成员业绩的依据,体现出班组管理的水平。班组台账的设置应该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目标和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各方面在项目管理上的特殊要求而考虑。施工企业班组台账有两类:一类是反映班组常规活动的;另一类是反映特殊过程(活动)或满足相关方要求的。

施工中的原始记录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次直接记载,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企业统计和成本管理的基础。施工中的原始记录主要来自于施工班组,因此,班组对原始记录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业企业在施工中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等,都必须做好及时的、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力求简便易行、讲求实效,有利于开展班组经济核算。记录格式内容和计算方法要统一,填写、签署、报送、传送、保管等制度要健全并有专人负责。

施工企业班组原始记录和台账既有记录班组活动而设立的基本账簿(台账)和记录,也有施工过程中活动所涉及的各种表、图、笺等,其中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是项目管理中落实到班组的最基本、最扎实的基础管理。班组原始记录和台账包括能反映安排班组施工任务方面的施工任务单、施工日志、现场任务变更单(便笺)、内部派工单等;反映班组技术质量方面的技术交底资料、施工图纸、标准规范、施工中的各种检测、检验、评定记录包括对供货方提供的材料验收记录等;反映施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方面的现有设备及完好账簿、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发生记录等;反映材料领用、保管方面的材料领用记录账簿(单)、废旧材料回收记录、特种材料领用保管记录等;反映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方面的诸如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措施落实记录、现场保洁记录等;以及反映班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班组开展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记录。

四、加强基础教育,提高班组成员素质

建筑业企业经营活动及所有的工作都是落实在班组,班组的一切工作是要依靠员工来完成,班组成员的素质的高低对施工任务的完成和树立企业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建筑业施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建筑产品)建造中,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建设方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建造形成过程,也是劳动力价值的转移过程。建筑产品位置是固定不变,施工企业要组织劳动力、机械设备等在其位置上连续不断地进行施工作业,积累而成。施工任务量决定了集聚队伍、机械的多少,以及可能需要施工队、班组和多工种之间的配合程度。有时候是大队伍、多工种的配合作战,也有时是少数人甚至一个人在外工作。建筑业企业要有效地组织施工,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

由于建筑产品建造过程的特殊性,建筑业企业的员工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一是员工思想素质,表现为热爱国家、热爱本企业、敬业爱岗和依法做事。树立为业主(客户)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干好本环节(本职)工作,才能创造出优质精品工程。二是员工技术操作(业务)素质,表现为各类人员的应该掌握的岗位知识、工人的操作技能、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建筑业企业对员工技术操作(业务)素质在独立性方面的要求往往会高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三是员工进一步发展提升素质,表现为员工的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能力,提升(提高)空间等。

提高施工班组成员素质需要建筑业企业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培训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育培训内容可以是多方面,包括组织员工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员工政治觉悟;继续教育,学习有关标准、规范和新技术成果,不断更新技术(业务)知识;开展质量、安全和文明绿色施工教育,进行操作技能练兵活动和劳动竞赛,提高操作能力;组织员工特别是班组长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基础教育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班组可以利用班前会、下雨日、工程间歇期等空闲时间组织员工学习和培训,也可以由企业统一安排把员工集中开班培训,或者送出本企业到外单位进行培训。

总之,管理基础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班组承担的施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目标的完成,体现出班组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代表着所在的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尤其是班组基础工作建设。把加强施工班组基础工作作为一件长期的工作来抓,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筑职工教育培训教材编辑委员会编.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管理篇8

1.管理现状。随着社会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装机容量也开始不断地增大,这带动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以往陈旧的思想和制度,而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社会各行业也都在不断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改革,就会导致电力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无法与社会接轨,国有电力企业也将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2.阻碍原因。阻碍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结下来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员工团队不稳定:首先,电力施工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并且工作还容易遇到危险,所以施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吸引人才。再者,由于国有施工企业的员工人数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虽然企业保证员工人数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可以为企业降低正本从而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行,但是,这就使得企业一些具有经验和技术的老员工也无法留在企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人才发展。

2.2企业效益不高:员工在看重一个企业发展的同时,同样也会考虑企业的福利待遇,但是电力施工企业普遍福利待遇都不算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通常都会有一些需要收款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导致电力施工企业的效益无法提高,员工的工资没有提高也没有有效的保障。因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还导致施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更新施工设备和技术,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就导致电力施工企业无法发展,不能创造经济收益,造成了一个死循环的局面。另一方面,设备的陈旧还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使员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2.3安全措施不完善:同样的,因为设备的老化严重,会导致员工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还会降低工程的进行效率,拖长工期,而工期的拖长会造成员工进行长期的加班,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健康,还会导致员工因为身体极度疲劳而导致的危险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因为电力施工企业还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如果参与员工的技术能力不能保障,也会为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2.4缺乏员工培训:因为电力施工工程的难度比较大,而且有不少施工环境都比较偏远并且艰苦,为了员工能够适应这样的工作的环境,应该定期为员工组织培训,除了培训员工的技术知识,为企业注入全新的技术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电力施工这份工作对于全社会人民的贡献。

二、如何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1.企业内部。要想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对整个企业的内部进行改革。企业要根据市场的环境以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公司的发展情况,对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并不能照样全搬,应该将管理模式的优点总结出来,在保留企业原本的部门和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到自身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管理层在对企业职工进行招聘时,要重点关注应聘职工的技术素养和知识水平,做到从选拔人才的最初时刻就筛选出对企业有利的人才。在拥有了优秀员工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不能松懈对员工的培养,企业应该对员工定期组织培训,除了培养员工的技术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员工积极对待工作,激励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身价值。

2.企业体制。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改革之后,还要改革企业的体制。首先企业要吸取先进的体制特点,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内容建立一体化的企业体制,将企业各部门紧密地联系起来,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能够在一体化的体制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员工福利以及工资待遇,只有使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形成正比,才能够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刺激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不应该仅在工作表现上为员工设立奖励机制,应该鼓励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鼓励员工在企业中互相监督,避免不利于企业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使员工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督促员工自身保持良好的责任感。

3.制定计划。在企业内部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是阶段性的,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计划,计划可以是对项目的预想,也可以是对收益的预想。比如企业可以制定在短期内需要接多少个项目,将这些项目都加入到计划中,也可以计划企业在短期内应该有多少的收益,这样制定计划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工作效率。这是企业整体的计划,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每个部门制定阶段性计划,如果部门在这段期间内有很好的表现或者超额完成了计划,公司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对于长期的计划,企业可以制定为需要企业向怎样先进的方向发展,或者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有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看到发展的希望,从而为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仅提高了员工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还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4.成本问题。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将往年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投入较多的部分,考虑能否通过一些办法缩短这方面的开支,还可以建立一个对财政情况进行专门管理的部门,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由于财务环节存在漏洞造成的资金短缺情况。在降低成本的时候,有一些是不能减少的,比如职工的福利待遇以及施工所要用到的设备的投入,因为这些投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项目成果,所以不能在这些方面进行降低。

5.加强管理。对电力施工企业内部体制和部门的设定进行改革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对每个部门进行责任的细分,这样可以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负责人,从而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下降,也无法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即时的更改和分析,导致企业在遇到困难时无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除了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加强之外,还应该对企业外部加强管理,这就体现在对电力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施工企业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建筑业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从国际上看,2003年全球的重大职业安全事故总数为355000起,其中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约60000起,占16.9%;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英国可达到建设项目总成本的3%-6%,美国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比例更已高达8.5%。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有建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数3800多万,在施工程98万多个;并且从1990年到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依然超过千人,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愈百亿元。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概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概念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安全文化”一出现,就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兴趣。人们认识到,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设施的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还不够,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而且新建立起来的体制必须是高级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还必须要有一整套安全法令、法规、规章制度,并且使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得到有效的不打折扣的执行那就是“安全文化”。

(二)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特性

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安全作业行为。它既包括操作者,也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既要求员工严格地执行良好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实际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以此正确地履行个人所承担的安全职责。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手段,它能使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对建筑安全密切关注。它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上的主导作用,并以此促进外界条件的改善,从而提高建筑企业乃至行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准。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行为准则的总和。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内容和精神文化内容,而且还包括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只有把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构建起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标志、建筑设施、技术装备、施工作业环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行为等的建设。

1.安全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员工一定权利的规定,是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作为职工安全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要素,使工人从事施工生产活动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2.安全标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标志是以安全标志性的物化形态来显示本企业的安全文化特征。如企业的安全徽章、袖标、安全信号、安全标语牌、警句、安全橱窗、安全板报、安全标志性建筑等。在许多安全管理先进的企业,都有一整套的企业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明显而形象地概括企业安全文化的独特色彩,令人留下该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刻印象。

3.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是指企业员工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办公、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包括机关办公楼、俱乐部、建筑工地“五小”设施、施工作业场地、防寒保温及防暑、防雨设施等。以改善员工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如施工中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作业活动,企业内部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目标的安全公共关系活动,对事故的处理采取“四不放过”处理原则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企业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念、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实施和直接体现,也是这些精神性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它隐藏在物质文化建设的背后,却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征,它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大致包括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精神和安全目标等。

1.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哲学是企业安全人格化的基础,是企业安全形成独特风格的源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遗传密码,是企业员工进行总体安全信息选择的综合方法。在安全生产处于严峻的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企业安全哲学。要创造具有本企业特色和风格的安全哲学,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安全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2.企业安全精神。企业安全精神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企业安全的灵魂。企业安全精神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安全管理活动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激励、统帅企业员工的意志,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安全精神的指导下自觉地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3.企业安全目标。它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目的和标准。企业安全目标是一个多元体系,制定企业安全目标时,应高于企业目前的安全水平,还应考虑安全目标的复杂性、动态性、现实性。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遵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企业安全目标的最优化,以激励员工实现安全目标的信心和毅力。

(三)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2.培养和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的素质。①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工文化程度低,不能阅读安全教育教材与有关的安全规定或阅读能力差,对安全教育的实际收效有显著影响,故应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包括班前安全活动,日常安全生产总结活动、伤亡事故分析活动、安全生产的“取经送宝”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认识,扩大安全生产知识和学习先进的安全生产经验。③对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活动,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提高措施分步骤地进行。④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监督能力。施工现场是人-机-物系统交叉作业的动态过程。工人安全生产既是保证自己的健康,同时也要保护其他作业工人的安全。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来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监督能力,从而提高其安全生产素质。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管理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问题;措施

物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设备、零部件、配件、原材料、工具、燃料、劳保产品、办公用品等。物资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的采购、验收、储存、分配和合理使用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进行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使用管理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受这些管理的直接影响,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物质保障。加强物资管理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加强材料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生产供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一分是一分,为企业增加效益,是我们企业的成本概念,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资管理,我们一定要做好物资管理工作,它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质前提,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1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忽略全过程的管理。许多建筑企业认为,物资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制造成本的管理。例如:在招标项目中,不少施工企业在业主未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就盲目招标,造成了造价大幅上涨的现象。这是忽视了对该项目的初步调查。那时候,很多企业的采购权限过于分散,每备一次,供应量长,采购订单节省成本的现象,带来较大的难度。许多企业缺乏对索赔的正确认识,不敢索赔。他们担心与房东的关系会受到影响。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物料管理不考虑整体,忽视了全过程管理。1.2施工企业缺乏优秀的物资管理人才。当前,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优秀的物资管理人才去开展物资管理工作,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资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低下,致使岂不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才。其次,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针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系统、专业的培训体系,造成了“依靠经验去管理”的现象,缺乏科学性。最后,人才、知识的结构老化的情况严重,不能够很好的接纳现代的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理念。1.3物资采购供应渠道选择不当。我们大家都知道,目前,施工企业一般都有普遍存在照顾关系、舍近求远的现象在物资管理的采购环节当中,原因是由于施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通常不选择便宜的厂家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导致一些进货渠道比较混乱,采购一些质量一般,但是价钱却很高的物资,这样以来对工程质量有所影响,而且还额外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使得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大大降低。1.4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指导。项目物资成本控制单纯的靠一个物资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各部门之间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作和指导,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总量的控制,以此来减少浪费。1.5供应商的管理不受规定。选定的供应商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网络,保护双方的利益,导致供应商的货物质量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物资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加了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对供应商的监督不足,缺乏对合作供应商的全面评价。它们之间许多只是进行了短期的合作关系,很少有建设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时间比较长的,好多人只考虑眼前和自身的利益,不尽兴长期合作,缺乏战略合作意识。因此,施工企业选择价格低、诚实的供应商成为采购过程中的重点目标,消耗了施工单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建设企业的价格低、诚实的供应商进行了核心工作,消耗了建设单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2施工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2.1完善物资管理制度。企业要看清自己眼前的实际情况,只有集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选择属于自己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在选择管理模式时,一方面要注意构建全面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的购买和使用到验收和保管整个过程应该全面的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避免制度成为事物的文件,避免只流于形式上。2.2利用现代物流强化物资管理。基于施工业物资流动具有确定性的特点,施工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物流企业来强化对物资的管理:首先,钢材、水泥等大宗的原材料可以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其次,要加强和当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降低工程所花费的间接费用;最后,要以对供应链的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物料的需求计划,并使其融入到物资计划中。2.3合理奖惩,提高全体员工参与物质管理的积极性。根据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实践,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建立,包括供应能力指标和材料,并对材料管理部门的材料进行评估,严格制定指数指标体系投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其他部门应注意材料的管理。此外,财政部应定期检查项目的物资管理指标体系,作为奖惩依据,动员所有人员,包括物资管理部门,实现全员参与。2.4加强对项目材料采购的评估和奖罚。项目的物资管理应定期评估,方便地了解物资采购量是否超过定额数量,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是否满足上级要求的各种制度措施等。公司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认真审查项目,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材料管理人员进行奖惩,并记录个人档案作为未来人员的依据。对项目材料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了表彰和处罚。2.5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物料库的位置,选择最佳方案。仓库选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包括地形,平面仓库,避免河道、滩地和陡峭的斜坡区,对于仓库来说矩形地形是最好的选择。其次,物流成本方面,仓库选址应尽可能接近施工需要,尽可能的将运输距离缩短,降低运费等物流成本。第三、交通条件、仓库选址应选择交通设施,尽可能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如车站、国道、省道等。它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一些具体的地点,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最终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结语

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物资管理不仅是生产过程和产品创造的过程,而且是材料消耗的过程,为了提高物资计划管理的质量,确保物资采购和供应计划按照目标的实施,是企业生产的物质保证,是企业形象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有必要有强大的物资供应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因此在经济系统的市场控制下,企业的物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建彪,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研究,消费导刊,2007年第7期

[2]胡新画,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交通财会,2009年第1期

[3]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起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刘朝晖,物资管理系统工程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