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结构工程十篇

时间:2023-04-05 22:57:45

土建结构工程

土建结构工程篇1

关键词:耐久性 土建结构 结构工程

随着我国结构工程建筑的不断发展,同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增多,表现在土建结构的工程上,主要出现的就是耐久性的问题。土建工程的耐久性跟其工的使用寿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土建结构工程正常使用并实现其工程目的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

在我国,土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对工业建筑物的调查数据上,从相关的调查结果上看,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工业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往往只有二十五到三十年,如果是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只有十五到二十年;而相对于工业建筑而言,我国的民用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使用寿命要较长一些,但是其适用寿命也只是五十年,而且这些建筑的外搭构件例如阳台的使用年限也只有三十年,雨搭之类的构建的使用年限则更低。这些数据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我国土建结构工程上耐久性所存在的问题。

二、土建结构耐久性较低的形成原因

(一)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缺乏新依据

我国在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上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正确的可具参考性的依据,而且在现行关于耐久性的规定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举例而言,一般在混凝土中添加矿渣和煤灰等矿物的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但是目前在我国有些工程施工方面对此类方法是禁止使用的。这种缺乏正确的参考标准就使土建结构工程在源头上无法掌握比较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出现耐久性较低的问题。

(二)部分施工单位刻意追求施工进度

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同时也是跟土建结构工程的质量是分不开的,质量越高其耐久性也就越好,但是目前我国的有些土建结构工程建设中存在明显为赶工期的现象,这种赶工期的现象表现为盲目的缩短工期,同时也是某些地区的领导好大喜功,对建筑工程不良干涉的后果体现。这种对施工进度的肆意缩短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而这些低质量的工程的耐久性自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三)环境污染对耐久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不但会对人们生活到来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建筑五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目前大气中的废气排放以及所形成的酸雨,这些污染物中所包含的酸性物质以及其他的化学物质都会对建筑物的本体结构造成腐蚀和破坏,常年暴露在环境污染较重地区的土建结构建筑,其耐久性也通常低于其他地方同类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另外,工程技术业界还存在一些长期形成的看法,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也造成一定影响。例如,顾虑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不去使用引气剂,而引气应该作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工作性能的有效手段;再者,通过增加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就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有效方法。

三、如何提高土建结构功臣过的耐久性

(一)编制正确有效的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技术参考标准

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尽快编制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修订补充现行规范中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工作寿命,在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必须有使用寿命的要求和论证。当前在建的众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着重蹈覆辙的道路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在耐久性上没有可遵循的新依据。更为严重的是现行规范中的有些条文,本身就对耐久性有害。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国外有的规范甚至规定在桥梁等混凝土结构中必须加入粉煤灰等掺合料,而我国的铁路混凝土桥隧施工规范仍在明文禁止使用。此外,工程技术界还存在长期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看法,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希望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而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应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对土建结构的维护与检测

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我国有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但没有如何使用的规范。有些工程倒塌事故,如果有定期的检测要求,事故很有可能避免。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做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三)完善政府部门对土建机构工程的相关管理

这里的政府部门,主要指的是国家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设计标准的部门,能对工程的耐久性要求作重点审查,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应有正常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独立章节与论证。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目前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性能的提高措施的简要讨论,虽然耐久性在目前存在问题还很多,但是其耐久性性能提高的措施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同时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也比较高。因此,在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根据明确的参考性标准,从预防方面就做好对耐久性的提高工作,同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维护和检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土建结构工程所存在的耐久性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土建结构工程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措施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数量也随之不断的增长。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环节中,混凝土材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要严控把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细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加强土木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混凝土配比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好坏,混凝土质量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施工期间,很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导致在生产期间,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正是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期间,有些施工者为了加大混凝土的自缩值,喜欢在混凝土里放入一些硅粉。而由于硅粉在和混凝土的配比上要具备一定的特性。因此在混凝土里放入煤灰会导致混凝土的自缩值下降,从而给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了影响。(二)施工期间忽视温度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工作者很少关注温差对混凝土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果温差较高,那么混凝土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因此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控制好温差。如果施工现场的温度大于混凝土的温度,那么混凝土的拉力就会进一步的下降,出现裂缝的概率也就会随之增大。所以对混凝土浇灌期间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这是降低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过若想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的温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也成为了施工期间的一大难题。(三)浇筑期间所存在的难题在对混凝土浇筑期间,一定要得到振捣器的协助。因此在第一次的浇筑过程中,一定不能让混凝土被浇筑的太多,如果混凝土的厚度超过一定的范围,那么就会让振捣的质量大大下降。而在处理完这些施工程序以后,混凝土就会有很好的耐用性。不过目前,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且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施工要求去进行施工,导致在浇筑期间出现了很多不应有的失误,因此造成了土木施工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

二、措施

(一)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第一,水泥的使用量一定要最好严格的把控。在水泥的使用期间,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度,如果热度比较高的话,水泥的表面参数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热量会被完全压制在混凝土里,如果无法得到按时的释放,那么就会加大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通常,施工现场的温度可以决定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因此如果浇注温度出现变数,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也会对其内部应力造成破坏。所以最好不要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下施工。就算施工,也要在降低施工现场温度的前提下才行,要么就在施工的准备期间,先将混凝土进行冷却,这样就能把混凝土材料的温度进一步的降低,从而达到对施工的基本要求。(二)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力利用地基,可以有效的让混凝土的约束力得到下降。此外,利用覆盖技术,可以有效的维持混凝土的温度,而且还能够让其处于恒定的状态,这样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就会很大程度的得到降低。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如果混凝土的面积超出了规定范围的话,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厚度,而降低厚度的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中设置滑动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让混凝土的约束力得到下降。(三)加大混凝土的抗裂性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把控,否则就会增大出现裂缝的可能。而若想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则需要做到:1)加入添加物和一些可以增强混凝土质量的材料。如果想控制好混凝土的自缩值,可以往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添加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对混凝土加入添加物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否则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能够把一些有机纤维加入进混凝土当中,可以让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有机纤维具备一定的拉伸特点,这无疑对混凝土质量的提升会带来非常好的帮助。2)合理的配置好混凝土的材料配置。考虑到混凝土在材料配比和质量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因此一定要把控好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工作。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这样才能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同时,负责配比工作的相关人员还要通过大量的配比实验,去证明所要使用到的建筑材料是否具有可靠性,并最终选出一个最为适合投入到施工当中的建筑材料,从而进一步的保证混凝土以及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能够达到最合理的要求。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决定土木工程最终的质量。考虑到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若想让混凝土的质量得到充足的保证,那么施工人员在对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让骨料具备一定的密度和耐久性,而且建筑材料中的粉状物和有机杂质等含量也要符合国家的规定标准。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得到加强,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力以及加大混凝土的抗裂性等措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研究,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让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钟宇聪.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24).

土建结构工程篇3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土木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本文当中,主要针对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做出全面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下文当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针对土木工程建设而言,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具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进行不断研究,这对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充分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需要对其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给与重点掌握,保证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质量能够满足土木工程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分析

1.1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出现裂缝

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温度来说,通常情况下将会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在实践当中,如果外界温度出现降低,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之间将会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温度应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也将会对土木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对于温度应力的出现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差不断变化,如果在温度差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温度应力将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然而根据现阶段情况来说,土木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大面积混凝土进行浇筑通常情况下较厚,导致土木工程地基给混凝土带来一定程度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这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约束力给与重点的掌控,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1.2混凝土自身水化热导致出现裂缝问题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过程中,将会出现一定的热量,并且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混凝土自身结构断面厚度较厚,这样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表面系数相对较少,水泥热量大量散发,导致一大部分热量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中,混凝土结构内部热量没有办法散发出去,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拉大混凝土表面以及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最终直接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问题,为土木工程施工带来严重影响。

1.3混凝土收缩导致出现裂缝

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会在混凝土当中加入一部分的硅灰,虽然加入一部分的硅灰能够对建筑质量进行提高,但硅灰加入到混凝土当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混凝土自缩值出现增加,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外,除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导致出现混凝土使用时出现裂缝问题,水泥出现硬化过程中也会对混凝土中的大部分水分进行蒸发,随着这些水分的不断蒸发,导致混凝土自缩值出现增加,并且蒸发水分超过混凝土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1对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对水泥使用量进行降低,从而对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水泥在进行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程度的热量,然而由于受到施工特点所带来的影响,这些热量并不容易有效的被释放出来,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些热量将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中,导致混凝土形成一种较为特殊的温度应力。所以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水泥的使用量,或者是在混凝土当中适当的加入一定程度的减水剂,除了这些措施外,也可以通过采取提高混凝土搅拌技术,从而对混凝土内部当中的热量进行有效释放,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其次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实践中混凝土浇筑温度主要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浇筑中混凝土自身温度出现变化,那么将会对混凝土自身的浇筑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过程中,可以避免在夏季炎热高温的天气下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在高温状况下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采取一定程度的降温措施,对于所需要进行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冷处理,这样便能有效的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2最大限度降低地基对于混凝土所带来的约束

2.2.1需要对混凝土自身内部约束力进行降低

在对混凝土浇筑开始施工前,如果混凝土自身内部温度较大,那么会直接增加混凝土自身的内部约束力,要想对这种约束力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应用一些措施对混凝土自身内部温度和混凝土外部温度差进行有效控制,并且也可以采取覆盖或者蓄水等方式对混凝土温度差进行控制,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应力。

2.2.2必须要减少混凝土外部的约束力

在对混凝土进行开始浇筑的过程中,如果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较厚,那么将会导致地基出现一定程度的约束力。因此必须要想办法对一些不必要的混凝土厚度进行控制,通过采取设置滑动层的方式来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降低,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混凝土自身外部的约束力进行控制,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

2.3需要不断的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在对混凝土生产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缴入一些添加剂,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混凝土的自缩值进行控制。在对一些添加剂进行加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有关标准来进行,不可以私自进行添加。针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来说,和混凝土自身的材料配比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混凝土间生产之前,技术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做好相应的实验,通过对多种材料配合比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择出一种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生产,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保证混凝土自身结构的合理性,全面的对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提高。

总结:

再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现阶段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很好的促进了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然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建筑行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以及能够更好的实现施工技术能够和现阶段社会需求发展的目的,必须要对其混凝土施工搅拌的配置,使其能够对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等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的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作者:谢朝兴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韦亮.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12(24):120-124

[2]易少峰.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分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2(24):110-114

[3]王民生.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24):196-199

土建结构工程篇4

关键词:框架结构 土建工程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78-01

当前,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土建工程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工程质量的控制问题仍需加以重视[1]。在土建工程当中,框架结构是一种主要结构,被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该结构具有许多优点,如防震性良好、整体性较高以及安全性较好。对此,该文分析了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策略,以便为相关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一、对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 对模板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构件形状的稳定中,离不开模板工程;在对模板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技术交底时,没有明确相关施工工作,致使在拼装模板时出现了组合上的偏差。2.在测量轴线的过程中,由于放线问题,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再加上没有将模板根部支撑牢固,导致在安装时出现偏位现象,或者在支撑时,没有控制好垂直度。3.在安装模板时,使用木楔、拉螺栓以及顶撑的方法不正确,造成安装之后的模板中轴线出现偏位现象。4.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下料工作没有实现均匀对称,致使侧压力的产生,从而对模板造成挤压[2]。

1.2 对梁柱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土建工程施工中,梁柱作为工程的骨架部分,在整个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难度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梁柱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下。在绑扎节点钢筋时,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对框架结构质量以及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节点内部绑扎箍筋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施工人员为了减少操作步骤,而不按照相关规范组合箍筋,例如组合箍筋,或将开口箍筋运用在整根梁柱的节点区域。以上两种做法与技术要求完全不相符合,也会给施工质量带来缺陷。

二、完善土建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

2.1 完善模板施工的策略

一般来讲,在对模板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时,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加强模板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除了对模板的规格、质量、部位及几何尺寸进行仔细检查外,还应对模板安装人员的安装技术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件。要保证框架结构当中的构件尺寸以及不同构件的相互位置与设计要求相符,并使土建工程具有足够的防震以及抗震能力,则应做好模板的施工工作。相关研究发现,框架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模板施工质量的影响。在对模板进行施工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严格按照设计图布置预埋件、轴线位置以及预留孔洞的位置等。在测量放线时,应验收其测量质量,并确认其测量结果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支模工作[3]。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对模板顶部以及根部进行限位,例如,可以将短钢筋预埋到混凝土当中,以便能够有效支撑模板。在支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模板的竖向位置以及水平位置符合相关要求,要根据框架结构当中混凝土所具有的特性,设计出模板,从而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刚度以及强度能够符合土建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认真检查螺栓、支架以及中轴线是否与标准相符;如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处理。

2.2 完善梁柱施工的策略

因为在对梁柱节点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钢筋绑扎错误方面的问题。所以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绑扎箍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有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在对土建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对工艺流程进行具体的划分,并将工作顺序安排好,使钢筋工与木工实现相互配合。在对梁柱进行施工时,应采用分段的方法绑扎箍筋。分段施工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将框架梁下方的柱箍绑扎好,随后将柱模安装好,安装好之后,便可以进行浇灌柱砼。将柱模拆除后,安装好梁底模,随后将梁底筋安放在梁底模当中,同时将节点箍筋绑扎好,最后将定位箍筋加装于绑扎好的钢筋上[4]。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施工,需要增设脚手架。如工程楼板底模的顶撑是钢管,则可以先将顶撑架搭建好,并利用顶撑架来绑扎节点钢筋。在框架结构当中,应控制好梁柱的施工技术,保证其施工质量可以达到相关标准,避免留下安全隐患;并提高土建工程的抗震能力。

2.3 框架结构当中混凝土的施工策略

在对土建工程的地下室进行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好框架结构地下室的墙体的浇筑质量。在首次进行浇筑时,应注意将施工缝留下。随后在施工缝当中填充石子砂浆,在填充工作完成之后,则可以进行分层振捣以及浇筑工作。在浇筑地下室的墙体时,应对其浇筑厚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将振捣棒所具有的长度作为浇筑厚度的标准。在进行振捣时,应确保混凝土能够密实结合。如振捣部位的钢筋较为密集,则应采用直径较小的振捣棒。在浇筑框架结构柱以及地下室的墙体时,要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以确保循环施工与连续施工,使堆料高度低于1m。在下灰时,为了预防洞口出现变形现象,应同步进行振捣。在浇筑墙体以及结构柱的混凝土之前,应将其底部软弱层清除;在填充底部时运用水泥砂浆,确保其填充的厚度在0.5m至1m之间,从而预防底部的混凝土出现烂根现象。在对梁板进行施工时,应同时浇筑混凝土。在结构梁的施工工作中,应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进行振捣,以保障其施工质量。在对梁板进行振捣时,宜采用平板振捣器,在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使板平面保持足够的平整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土建工程的发展趋势,加强土建工程框架结构施工管理,将框架结构运用于土建工程中,需要控制好施工技术,以免出现施工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笔者相信,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使土建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5(26):1830-1831.

[2]郭玉阳.试述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27(21):507-508.

土建结构工程篇5

关键词:加固技术;意义;混凝土;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加固技术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已经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对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之几次大型地震之后,对建筑的安全性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说,建筑物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加固技术就是从建筑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专门的加固技术,着重对建筑较容易发生危险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防范,使其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防护,从而使建筑物的安全系数显著提高。

加固技术对建筑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固技术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施工质量如何多取决于建筑物关键性安全部位的质量控制,而加固技术专门对建筑工程的薄弱环节进行再次防护和保障,相当于给整个工程加上一层防护网,对建筑质量起着直接的影响及作用。

其次,加固技术有利于实现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工程效益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而只要控制好加固技术,即只要做好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分工程,就能为整体的建筑安全奠定基础,更利于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安全工作方面的消耗,将损失降到最低,由此实现工程的最优效益。

最后,项目安全管理保证了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不稳定的气候变化,建筑行业面临着更高要求的考验,只有安全性能得到保障的建设单位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断前行,而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的一些企业则势必面临淘汰。加固技术就是为建筑的安全而产生的一门技术,运用得当对建筑工程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生存均会产生尤为深远的意义。

2加固技术的应用实例

加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性,尤其在抗震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以山西抗震区为例。省政府为了保证校园工程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从2009年起就致力于校舍安全的改建工作,改建工作主要就是校舍工程的加固工作,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状况,对校舍采取了不同的加固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该省某承建单位的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在广灵县科教局五中实验楼上,主要针对该教学楼的梁、板和柱。一般的加固技术具有耐火性能低、粘贴质量不好控制等缺点,而该承建单位的加固技术则有效避免了上述缺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效益。

该加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强度比较高,3d强度≥25Mpa,这远远高于普通的混凝土,而在浇筑之后,强度还能进一步增加,使得加固效果不断增强。其次,具有渗透性特点,一般的加固技术都要在混凝土的表面使用界面材料才能达到较好的粘结效果,而该材料并不需要任何的界面材料,本身与混凝土就具有很高的粘结性,由于本身的渗透性能渗透到混凝土当中,如果混凝土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时,能够达到修复的作用。再者,具有很强的收缩性特点,收缩性能够保证加固后的表面不出现裂缝,真正实现加固的效果。最后,该材料具有阻止二氧化碳透过的性能。因二氧化碳进入砂浆内,就会与内部的混凝土反应发生碳化,降低混凝土自身强度,并不能达到加固的目的。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了的,对于加固后的建筑物来说,相比于加固之前更加耐用,并且该加固技术还能实现一定的耐高温效果,同样高温的天气下加固能实现更长的使用时间,对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另外该材料还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众所周知,加固技术要具有防火效能的话必须要添加防火层,实现防火目的。而防火层的造价很高,大面积使用并不现实,而该材料的防火性能的实现并不是依赖于防火层,而是该技术本身。由于不用防火层,就省去了防火层的花费,因而降低了加固技术的成本,也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后期维护费用,在广灵县科教局五中实验楼的使用中,大概就节约了各种费用26万元,对加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加固技术对于生产和上或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前的各种建筑中,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混凝土,而一个建筑的使用期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认识混凝土加固技术则至关重要。

3混凝土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需要加固是具有一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即人的原因,环境的原因和技术的原因。

3.1人的原因

人的原因这里只要针对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本身的建设水平和自身素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目前来看,许多一线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认识较浅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是十分常见的,而问题一旦出现,后期的修复工作就变得频繁,如果在施工时充分运用加固技术,对于施工人员没有做到位的工程部分,进行及时的加固和修复,就能避免后期的维修,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人的因素是加固技术存在的原因之一。

3.2环境的原因

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词语,包括了温度、湿度、采光性、噪音等,只要对建筑工程具有一定影响的因素都可以被称为这里的环境因素。人常说,好的环境是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之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施工时的适宜的环境能保证施工质量,而建筑使用过程中适宜的环境,能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说,适宜的环境是工程质量的充分保证。一般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环境因素通常指噪音、有毒气体、粉尘以及照明、湿度和温度等,施工务必要考量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适合开工,并且会对工程质量有哪些影响,比如温度就是影响房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建设中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而温度太低,水泥容易凝固,无法进行施工,而对于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风雨的长期腐蚀使得建筑本身的使用性能降低,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因此,要重视施工环境,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施工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3.3技术的原因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当然也是不断进步的,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使得原来的东西不断被完善和提高,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那就是加固过程。加固的过程是一个对原标准进行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因此要格外重视。

4混凝土加固方法

建筑物通过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承载力、延长使用寿命,然而,当今存在很多的加固办法,在实际运用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加固目的。

4.1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也成为粘接结包型钢加固法,而根据粘结材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干式包钢加固和湿式包钢加固,所谓湿式包钢加固就是以乳胶水泥粘贴或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作为粘贴材料时,而干式则不用上述材料。这种加固方法施工较为简便,工作量不大,但是对于钢材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对于温度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在没有任何防护之下对于600℃的高温该材料就会失效。

该方法的施工关键是要把握两个表面处理,即结合面和钢板贴合面,而干式和湿式的两种方式具有不同性,干式包钢加固,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混凝土表面的打磨工作,视觉范围内不能出现杂物和尘土,否则将影响加固效果。而湿式包钢加固方法当然首要工作就是涂抹乳胶水泥浆或者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料,另外也要注意对混凝土的除尘工作,这里的除尘工作要求较严,对于钢板和混凝土的表面都要用丙酮进行清洗,最后进行粘、灌的工作。

4.2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额外增加一个外力作为预应力进行加固的方法,通常这个外力是借助于钢拉杆或者型钢撑杆来实现的,其工作原理是改变了原结构的内力分布,消除了应力应变的滞后现象,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承载力。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的结构的加固或者应力应变状态较高的结构的加固工作中,该方法经济可靠,操作也较为简单,被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旧桥的加固中。

该方法的操作关键点是拉杆的校正,拉杆是这个方法的关键性工具,要保证加固效果,就要准确把握拉杆的角度、安装位置,以实现准确的加固。在使用前保证拉杆上的部件都安装正确,对拉杆的质量进行仔细检查,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现象,影响加固工作。

4.3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实质上是改变了结构的传力途径,通过在梁的中间设置一个支点、托梁、将多跨筒支梁变为连续梁等方法实现加固目的。按所设支点的连接方式,又可以分为湿式连接和套箍干式连接两种方式。

4.4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

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的构件外部粘贴钢板,利用钢板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承载力,粘钢加固的具体计算如下表。该方法较为简单,操作起来也没有什么较大难度,而且节省时间,费用也相对较低,虽然当前该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需要加以重视。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mm) 钢板计算折减系数ψsp 加固前弯矩计算值(KN.m) 加固后抵抗弯矩值(KN.m) 加固弯矩提高系数% 抗拉计算钢板宽度 梁配筋率 X>2a',满足要求

245.85 1.00000 544.12 701.00 28.83 591 0.0156

5结束语

混凝土加固技术是建筑行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固技术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方法越来越多,施工单位在选择加固方法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来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加固目的,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加固技术也逐渐趋于完善,而建筑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辉.建筑工程的加固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7):78-79.

土建结构工程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要求正在日益提高,在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技术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期间经常出现的裂缝等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施工技术,促进土木工程建筑的健康发展。

一、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的基本论述

(一)土木工程建筑的基本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主要是指利用多种施工材料、基础性设备进行工程勘测设计以及工程正式施工建设、施工后保养与维护的技术型活动。从基本属性上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主要包括三个属性,分别是实践性属性、综合性属性以及社会性属性。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土木工程的具体内涵更加广泛,实际种类也越来越多[1]。土木工程的组织结构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逐渐成为一种集工程勘查、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为整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社会属性表现在不同时间段的土木工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实践性属性则表现在土木工程建筑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二)混凝土的基本论述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就是指利用胶凝材料将已经收集好的各种材料进行胶结一种复合型材料,可以简称为砼。从组成材料角度出发,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是砂石,然后把砂石和水按规范化的混合比例进行有机结合,在不断均匀搅拌的基础上形成的水泥性质的混凝土。近年来,混凝土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成为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最主要施工材料之一。混凝土材料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采购价格相对低廉以及超强的抗压能力与耐久性能的优点。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控制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从而确保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技术的管理:第一,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水泥使用量。在具体的水化操作中,水泥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部分热量。但是在混凝土参数的直接影响下,却会导致水泥不能按时完成相关的热量释放工作,热量会转移到混凝土内部,从而使混凝土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减少水泥的实际使用量来降低混凝土的热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实际生产期间,水泥是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替代的,特殊条件下可以加入高效减水剂来减少热量的释放。而且在混凝土的具体搅拌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搅拌技术,保证搅拌效果的发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低热水泥得到较大发展,其水热现象远远低于普通水泥[2]。施工期间可以利用低热水泥来代替普通的水泥,做好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工作。第二,优化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的温度控制技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实际温度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浇筑操作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躲避高温条件,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工作。如果必须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浇筑,那就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严格控制好浇筑温度的变化。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水平。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期间要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增强其抗裂性能。首先,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科学加入添加剂。加入添加剂之后混凝土自身的自缩数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混凝土添加剂规范化技术规定,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其次,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增强性材料。具体来说,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抗拉性能的材料来提升混凝土的实际抗裂水平。增强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以及多种无机纤维材料等。最后,可以通过科学设置混凝土的混合比例来增强其抗裂性能。混凝土结构的配比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水平以及性能情况,需要根据准确的计算以及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得到混凝土的实际配比比例。而且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之前,相关的技术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配比情况进行合理验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比方法,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其质量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降低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混凝土结构浇筑期间,如果大面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将会使地基产生较大的约束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设置滑动层的技术来减少混凝土的实际厚度,并且要科学设置滑动层,降低对混凝土的外部约束能力[3]。第二,降低内部地基的约束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不断增加,将会使混凝土受到的约束力也不断增加。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就要降低温度应力,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此外,要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保温性措施,主要包括暖棚法、蓄水法以及覆盖法等,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保最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实现质量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的常用技术,为了保证良好的施工建设质量水平,就要在正式施工建设之前,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详细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的实际原因,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从而降低问题的产生。并且要在全方位检查监督的基础上,促进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7-89.

土建结构工程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整体性强,可以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浇筑,同时也有一定的耐久性以及耐火性。但是其也有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抗拉强度弱,如果不加以注意,裂缝就会出现,而且如果是改造工程,新旧混凝土之间难以连接,因此土工工程建筑修复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之,混凝土既不能隔热,同时也不能隔声。基于此,施工人员都会慎重选择混凝土结构。

1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虽然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其施工技术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材料方面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得以保证的关键性要素就是材料,但是在其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所采购的原材料性能、规格等都不达标。比如混凝土材料中所应用的辅助材料,通常都要求含有适度的水量,但是很多土木工程建筑所应用的砂石骨料却不含有一定的水量或者含水量不达标,这必然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务必对其材料性能、规格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进场。

1.2 技术规范方面

直至目前,针对混凝土结构,我国有关行业依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技术规范,因此其技术标准不统一。某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工程目标,通常所应用的工艺技术并不达标,尽管看似短期效果很好,但是长期效果却不佳。但是尽管很多施工企业都十分了解,却依然采取相同的策略。这与国家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混凝土结构中,配比问题十分重要,但是国家并没有对其做出统一规定,因此现实生活中,配比差异性十分明显,使得混凝土结构质量大受影响。

1.3 检测手段的方面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测机制,因此很多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都未得到检测或者实时监督,这就无法实现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质量也时常出现问题。目前我国针对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检测手段有电磁原理以及声学原理,这两种检测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声学检测方法,无法对投影重合的钢筋进行检测,而电磁检验手段则无法对磁骨料混凝土展开检测,同时施工后期阶段,因为水位、角度等改变,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对建筑基础、壳体等比较重要的混凝土构件进行研究。为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还需要应用更多的检测手段,以此解决上述两种检测手段的局限性。

2 土工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因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着很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

2.1 混凝土方面

首先,材料的选择上。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指水泥的选择。因为水泥内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在混合搅拌中释放的温度以及速度也就不同。因而,在水泥的选择上,应该按照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发热量和发热速度合适的水泥。其中也要多加运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的用量。

其次,温度控制上。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对工程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施工中,必须根据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温度控制包括:(1)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降低因水泥水化而引起的内部高温,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加。(2)可以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加水,或先用水冷却石料,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3)利用浇筑层面的天然散热功能,选择在热天浇筑,还可以减少浇筑的厚度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4)在寒冷的天气中,要注意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规定好拆模的具体时间,避免温度骤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降温梯度。

最后,混凝土的养护上。为了防止早期混凝土表面失水,帮助水泥水化的进行,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地面施工经常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如果由于混凝土泌水量大,因而需要先进性二次收浆,然后再开始养护;如果是由于温度高或者风大的原因造成的塑性收缩裂缝,应该在混凝土终凝前再次抹面以达到闭合裂缝的目的。 为了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因为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毛细孔道,在水分蒸发以后,混凝土就会出现干缩变形的情况,但是降低毛细孔道的张力又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而,需要添加外加剂,以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干缩和开裂状况的发生。添加外加剂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碳化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4]。

2.2 技术规范方面

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应该制定标准的施工技术规范,以便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能够有所参照,不会出现混乱。而且制定标准的技术规范之后,有关检测部门也有检测的依据,这对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依据现实需求尽快颁布技术标准规范。

2.3 在检测手段方面

必须发挥工程检测部门的行业主导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完善的技术环境及法律法规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每以个步骤、每以个细 节都应该进行检测,特别是建筑中的重点部位,必须严格检测,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另外,现有的检测手段单一,不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中的检测要求,应该加大建筑施工检测设备的研发以及检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此种建筑结构既有一定的优势,又有一定的劣势。表面上看,混凝土结构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裂缝,但是裂缝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技术规范不统一引起。因为没有统一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单位完全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搅拌、配比等,其施工质量的确难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虽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其施工质量已经显著提升,但是其有关的施工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不能有所懈怠。

参考文献

[1]顾锐.土木工程建筑中的节能减排教育[J].考试周刊,2012(94).

[2]许甲寅,赵若旭.土木工程建筑实现绿色节能的措施研究[J].门窗,2013(9).

[3]贺丽媛.对新时期土木工程建筑以及安全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20).

[4]陈信良.浅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J].江西建材,2014(8).

土建结构工程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结构缝虽然可以部分地被“后浇带”、“预应力”等新技术所代替,但在一定时期内,结构缝仍将存在。有的现浇砼结构中存在纵横交错的结构缝,其施工技术可参照前述方法。即纵横交错结构缝处的四只柱子,视缝宽的大小,可以逐只施工,也可以两两施工。总之,结构缝处构件支模、绑筋、浇捣砼虽然不方便,但在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模方法下精心施工,完全可以保证缝侧构件达到内实外光、节点光滑平直的效果。

1 沉降缝、伸缩缝和抗震缝的作用及规定

沉降缝的设置可减少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及各部位的刚度、荷载不同而使建筑物能产生的自由沉降;房屋的建筑面积较大、长度大于60m,在温差应力的作用下使建筑物产生各种裂缝,为此设计采取设置的伸缩缝;为抵抗地震设置的抗震缝能减少因振动荷载对建筑造成的损害而设。这几种缝都需要将建筑结构上部分开,但伸缩缝与抗震缝可以在基础上部留置而不需从基底断开,而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底部分开。

1.1 沉降缝

GB 50007-2002规定,沉降缝的设置部位是: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散建造房屋的交界处等。

1.2 伸缩缝

根据GB 50010-2002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留置取值缝宽。

1.3 抗震缝

按照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于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抗震缝: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抗震缝:1)平面长度L及突出部分C超过规范规定而无有效加强措施时;2)房屋有较大错层;3)各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时;4)地基不均匀,各部分沉降差过大。

2 减少建筑物裂缝的措施

对建筑物设置各种缝的作用和要求可以了解到,若要减少结构裂缝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并防止温度应力和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破坏。对于地基压缩性小,房屋结构整体性好的建筑,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不设结构缝,效果则更好。

2.1 对多层组合建筑结构的措施

对多层组合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及下卧层软硬程度不同,而会引起较大的沉降差,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

1)采取适当的基础形式:对于地基承载力较小或有较弱下卧土的情况,可采用筏片基础并增大基础底面积来减少沉降量;也可以采用桩基,将压缩性小的土层作为持力层。2)经过计算校核调整:对承载能力较低的基础,面积计算时可取大值,以减少附加应力达到降低沉降量;而对地基强度较高的基础宽度可按实际计算设置或略小于计算值,尽可能减小基础面积,同承载力较低的基础沉降差相似,以及由此引起的附加应力。3)地基处理的措施:用整体或局部换土的方法,提高整个地基或局部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减小沉降量。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先地下后地上、先重后轻、先高后低,合理安排工序可收到减小或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2.2 房屋减少沉降抗震缝的措施

1)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的体型即平面及立面的结构形式,对于平面布置复杂,转折过多或立面高差悬殊的建筑以及纵横墙交叉处及上部荷载突变处,地基应力不均会造成较大的沉降差,导致墙体开裂。因此,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使建筑体型简单单一,从开始设计之初就为结构的单一布置创造条件。2)将高差较大或刚度相差较大的两个部分结构和基础之间预留后浇带。待建筑物两侧砼浇筑6周后再补浇缝处砼,其强度较两侧提高一级,采用补偿砼浇筑。3)用压缩量小的土层作为持力层,用以减少沉降差。4)将体型不同、刚度不同的各部分连接成整体。

3 结构缝施工技术

现浇砼结构中普遍存在各种结构缝,必须精心施工,以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质量要求,其中关键技术是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尤其是地下室抗渗砼中结构缝施工更为复杂。

3.1 地下室底板沉降缝模板处理

相互邻接的地下室底板若按沉降缝处理,即底板、地梁、承台均在沉降缝处断开,并设置钢板止水带及防水油膏止水。施工时,先按常规方法,在缝的一侧砌砖胎模、绑钢筋、浇筑砼。由于底板之间的缝宽仅50mm,故先浇一侧砼底板时在此处支设木模,脱模后浇捣另一侧底板地梁前嵌泡沫塑料板代替侧模。脱模后用焊枪(氧乙炔焰)烧掉泡沫塑料,再嵌填防水油膏。

3.2 梁间变形缝模板处理(双梁)

沉降缝和伸缩缝两侧的楼屋面往往设计成双梁构造,梁与梁上部板之间结构缝处理是在已浇捣好混凝土的接缝处,粘贴和缝宽厚度一致的泡沫塑料板,涂上隔离剂。同时在结构缝的上、下两侧的范围内分别嵌填50×30方木条,拆模时小心取出,以保证另一侧混凝土浇捣后形成直线型的棱角。梁侧缝隙宽300,仍按常规对拉螺杆支模方法处理。缝中的泡沫塑料板用焊枪热溶法烧化,然后按设计要求作构造处理。

3.3 双柱变形缝模板处理

双柱之间的结构缝宽一般为100~300mm,先按常规施工方法浇筑缝一侧的柱子,缝另一侧柱构件支模板处理时,在缝两端用带螺栓的木条填塞,木条间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未浇柱的另三面用带木楞的九夹板侧模,已浇柱的侧模脱掉后用木楞垫设,然后用Φ48钢管作双柱的柱模箍,柱模箍竖向为@500~600间距,后浇柱子的水平抱箍钢管依附于先浇的柱子上。后浇柱的砼浇捣后,拆除钢管箍及木模,然后拔出缝两侧的木条,对于泡沫塑料可用焊枪热熔法烧掉。

3.4 地下室双墙沉降缝模板处理

地下室双墙沉降缝的缝宽若在300mm以上,可按常规方法施工;当缝宽在300mm以内,施工方法如下。

先施工结构缝一侧的砼墙,施工方法同地下外墙常规方法,仅对拉螺杆按双墙的厚度设置,且螺纹区段加长。一侧脱模后,在缝隙处嵌填泡沫塑料板,绑扎钢筋后支设另一侧墙侧模,仍使用原对拉螺杆。然后分层浇筑并养护至拆除侧模,再用氧乙焰烧掉缝中泡沫塑料,并用长焊枪(氧乙炔焰)烧掉缝中对拉螺杆,并涂刷防水涂料。

3.5 屋面砼分格缝

屋面现浇板往往设计为自防水砼结构,故面层砼板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仅只几厘米,可采用嵌入楔形木条或聚苯乙烯板的方法。为使板端棱角整齐,常用塑料模条贴边,在屋面砼浇捣后,拔出楔形木条或拆去聚苯乙烯板,再嵌填密封用的防水油膏,或再在砼面板上统一施工柔性防水层。

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沿线房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综合使用了上述多重处理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宏丽,何森宝.浅谈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J].中国科技信息,2011,(06).

[2] 王丽丽,于海军.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3] 劳其三,李荫棠.水工建筑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0,(09).

[4] 孟芳.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土建结构工程篇9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施工的首要因素,目前,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新型的材料中的水灰明显低于传统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强度。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经常用于大型建筑如楼房、水坝的施工中。它具有体积大、内部升温快,表面系数小等特点,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意义。但由于施工技术仍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裂缝的情况。因此,应该通过对产生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改善施工质量,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更好地保障。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深度不一,可分为表面、深层及贯穿性裂缝这三种,它们所产生的危害性依次严重,尤其是贯穿性裂缝,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它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内外温差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影响包括水泥水化热和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水泥水化热是指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散发出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不利于热量的及时散发,从而使内外温差加大。水泥种类与加水量的不同也与水化热有关,从而影响内外温差。外界气温的变化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当水泥内部温度还很高时,如果外界温度骤然降低,就加大了内外温差,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温度应力。若是温度提高,则不利于内部的散热。因此,应该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差。

第二,混凝土产生收缩现象。混凝土硬化需要四分之一的水分,而剩余的水分则蒸发到外界去,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会产生收缩而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状态,在强大的应力作用下便出现了裂缝。混凝土的收缩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水泥因素,不同水泥自缩程度不同,包括水泥的热值、细度等都会有影响;其次是所掺和的矿物比例,混凝土的自缩程度随矿渣、硅灰的掺量增加而增加,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少;最后,外加剂的影响,减水剂、干缩减少剂以及膨胀剂都会降低混凝土的自缩程度。

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对改善工程质量有很大意义,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的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与配制[2]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与配比对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水泥的选择上,应尽量根据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指标来选择低水化的且有较长凝结时间的中热硅酸盐水泥,确保粗细骨料的泥沙含量要少于1.5%。骨料应该占混凝土的80%以上,并且要求表面比较清洁,膨胀系数较小,级配良好。而混凝土中的砂石也应符合含量要求,砂子中的石粉比例一般为15%-18%,应该根据骨料的粗细选择粒度,细骨料一般选择中砂;采用减水剂、缓凝剂等作为外加剂,采用矿渣粉、粉煤灰等作为掺合料。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避免其出现坍塌的情况下,可以适量提高骨料和掺合料的含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含水量;水化热低的水泥往往会出现析水现象,形成了含水多的一层夹层,不利于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维护和稳定,因此,要尽量选择渗水性小的水泥,并适当加入减水剂,或者通过在水夹层中添加干型混凝土的措施,来降低析水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总的来说,应该通过严格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配合的材料,并且要经过试验,选择最好的水灰比、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以保障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严格结合结构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程度、混凝土的供应质量情况、管道位置的预设等因素,来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注意每一层混凝土在刚开始凝固时就要被新一层的混凝土覆盖住,并捣严实。在浇筑的过程中,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浇筑质量。

第一,利用泵输送混凝土,泵使用之前先用水泥纯浆进行,防止输送过程堵塞,提高输送速度和质量。由于利用泵输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很大,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输送,加快浇筑的速度,尽量减少混凝土暴露在外面的时间。

第二,进行分层浇筑。分层浇筑包括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全面分层是指连续逐层浇筑,这种分层浇筑方法适用于平面尺寸较小的,从短边沿长边推进施工的情况;分段浇筑则是首先将混凝土结构分成几段之后逐段浇筑,这种分层浇筑法适用于混凝土供应较少的情况,且要求结构的厚度、面积较小,长度较大;斜面浇筑法是在结构长度、混凝土的流动性太大的情况下使用的,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踏面。应注意斜面的坡度要小于1/3。依据早期裂缝的形成原理,应该在浇筑时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这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初凝抹压工作,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的施工设计和措施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现象,可以通过严谨的施工设计和改进施工技术,来减少或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施工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置首先要遵循混凝土良好工作性的原则,然后通过降低混凝土中的含水量,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其次,可以通过增加直径、间距较小的构造钢筋来增强结构的抗裂性,尤其是在容易破裂的边缘部位,应该通过暗梁的设置,来提高配筋率;最后,在结构设计中,应结合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后浇缝尽量保证保留时间不小于两个月。另外,有的结构容易突变而带来了应力集中的现象,在这些结构上应该采取加强措施。

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掌握施工的各项技术标准,优化混凝土中的各种原材料之间的配比,合理控制水灰比,通过添加减水剂等方法来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利用混凝土在凝固后期所具备的强度来减少水的用量和避免收缩现象;最后,利用振捣技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程度等。

(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既要求强度的提高,也要避免裂缝的出现,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应该主要通过对温度的控制来达到这两个要求。温度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人为控制,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浇筑温度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温度控制:

第一,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如果混凝土的厚度比较大,则可以通过管径的预留来进行冷水循环,有效促进冷热交换,减少温差;第二,采用保温法。保温法是指在混凝土的表面等地方覆盖一些具有保温特性的材料,例如塑料薄膜,沙子等等,让散热缓慢进行,以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对建筑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会促使混凝土碳化,钢筋发生锈蚀等等,降低了建筑的使用期限。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需要不断探讨、改进的,以更好地为土木建筑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土建结构工程篇10

关键词:现状;安全性;耐久性

一、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

在土建结构工程中,什么会对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呢?大致可以分为三点,一是承载的重量,毕竟土建结构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承载建筑上负荷的重量,负荷的重量如果超过了建筑本身所能承载的重量,就会出现建筑物裂层,甚至坍塌,危害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二是像地震、台风、洪水等这样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同样威胁着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第三就是土建结构所处的环境,酸雨对建筑的腐蚀是十分明显的,风沙对土建结构的危害也非常的大,我国在外面环境的一些工业用的建筑,由于外部环境严酷,气候恶劣,在使用了20多年后就出现了表面脱落,断层,钢筋结构,比如道路中的天桥和海上的大桥,由于海水的浸泡使得桥柱过早的被腐蚀,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不得不大面积翻修重整,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危害。并且由于环境因素对土建结构的危害是持续性的,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人们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危害并不能很好的发现,这就像水煮青蛙一样,如果把青蛙放在沸水里,青蛙就会一下子察觉到并从沸水里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在冷水然后将水慢慢加热,青蛙就不会有所察觉,就算到最后水沸腾了,青蛙也不会跳出来。人们对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往往重视不够,最终却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国内外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一定要对此产生必要的重视,一定不能重蹈覆辙,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问题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简单地说,什么是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其实上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是衡量一个建筑物防止破坏的能力,在土建结构工程的质量指标中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怎样提升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就是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有哪些因素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有关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标准,也就是这个土建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重量,是一个土建结构需要承载负荷量的标准值,我国的有关法规规定我国的楼层每平方米所要承载的重量是150公斤的重量,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对土建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标准比我我国的安全标准要严厉苛刻的多,比如说美国的有关法规规定一个土建结构每平方米所要承载的重量是240公斤的重量,英国的有关法规规定一个土建结构每平方米所要承载的重量是250公斤的重量。因此在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上,我们从心态上就比发达国家要拉开了距离,由于认识到这一点,我国的有关法规已经修改为一个土建结构每平方米所要承载的重量是200公斤的重量,简单的说就是在计算确定需要负荷的重量对于土建结构构件的作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就是负载标准值上放大得到的一个系数。系数越大也就意味着这土建结构的安全系数越大,也就是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越高。刚才所提到的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是一个结构构件所固有的承载重量能力的数值,是一个在本身的承重标准值进行缩小所得到的数值,同样的这个数值越大就说明这个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系数越大,安全性越好。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就需要把这两个数值提高就行了,我国现在的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负荷重量与建筑结构本身的重量的分项系数为1.4和1.2,我们现在拿这两个数值跟刚才所说的发达国家相比,看看我们之间的差距到底多大,美国的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负荷重量与建筑结构本身的重量的分项系数分别为1.7和1.4,英国的土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负荷重量与建筑结构本身的重量的分项系数为1.6和1.4,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多大的差距,我国的结构设计的规范就的是需要提升标准,我们的规范太落后了。提升构件承载重量的能力的安全设置标准是改变现状的有效措施。二是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要想提升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说完了每个土建结构的构件所能承受的重量能力,现在我们来说一个建筑物整体的牢固性,那什么是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呢?他是一个怎样的指标呢?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的时候,有些建筑是被震坏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整个建筑却没有倒塌,这就说明这个建筑的结构整体牢固性好,而有些建筑物仅仅是整坏了一跟柱子,整个建筑物就倒坍了。说到这里,也就清楚了结构整体牢固性到底是在说什么,结构整体的牢固性就是衡量一个土建筑结构是否能由于部分的破坏而依然保持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完好的能力。三是结构的耐久安全性。我国由于对结构的耐久安全性警惕不高,法规规范对结构的耐久安全性关注不够,致使我国的土建筑结构安全性由于结构的耐久安全性不够好产生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由于构件承载能力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好所造成的问题。我们现在必须对结构的耐久安全性提高关注程度。

三、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要想提升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土建工程的耐久性就是指我们造的这个建筑在正常使用工程中的寿命,国内外由于不重视土建结构的耐久性而引起的惨痛教训已经数不清了,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有多么严重和迫切。加强土建结构工程在使用阶段的检测和维护,能有效提升土建结构的耐久性。

结语:作为长久以来土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受到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怎样有效提升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成为土建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怎么样才能有效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在土建工作的差距我们被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佳欢;;论安全性与耐久性措施在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强化[J];科技风;201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