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4:01:53

土建职称论文

土建职称论文篇1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3.2017年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土建职称论文篇2

一、业务工作计划

1、做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十七大报告第十二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四)条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关于转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筑人通〔20*〕79号)、*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筑事改字〔20*〕1号)文件精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市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做好政策宣传,要求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20*〕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20*〕85号)等评审条件,及各系列评审工作安排。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清镇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市人事局参加评审;不符合文件规定的材料,就对其单位办事人员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推评,并将其材料退回。

3、做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主要措施:将通知考试的文件发到市属相关单位以及银行、清镇发电厂、盘江化工厂、水晶集团、煤气气源厂等单位,各个单位接到文件后组织人员参加报名。在报名当中,我们将为广大考生做好报名服务工作,对需要考试资料的考生帮助他们选择考试用书,考试用书运到后就及时通知考生来领书。准考证在*考试指导中心领到后,就逐一通知考生前来领取。

4、着重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管理、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十七大报告第八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及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黔人通〔20*〕189号),*市人事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20*〕65号)文件,将组织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1—2门学习测试活动。学习测试折算继续教育学时数20个,结果将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根据各个单位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结合相关系列的评审条件,对各单位要求聘任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局党组会研究,同意后给予聘用。

5、继续加强聘后管理,对20*年取得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进行审核。

主要措施:通知各个单位审核20*年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审核过程中对以下内容进行逐项审核: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批准文件及其资格证书;近三年以上的各年度考核表;能体现任现职期间取得工作业绩的获奖证书、证明或有关材料;本专业论文或技术总结、业务工作总结;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证明(证书);本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或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证明材料;单位或工作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审核材料的认定和其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出的具体评语。在审核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则取消其任职资格: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者;年度考核连续2年不称职者;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影响极坏、群众反映强烈;触犯刑律,被司法机关判刑。

6、根据上级要求做好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十七大报告第五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主动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联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在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方面,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大力宣传。与文广局联系,通过电视宣传,并组织人员到各村张贴《*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晋升职称。

8、继续完善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

主要措施:在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参加培训的农村乡土人才的基本情况录入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

土建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周礼》;职官;史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22-03

一、《周礼》简介

《周礼》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所以《周礼》也叫《周官》,又称《周官经》。在西汉成帝时,刘歆在校理秘府所藏书籍时,才将《周官》列入书目,但是缺冬官这篇,于是以《考工记》补足。在王莽建立新朝时,才改《周官》为《周礼》,并宣称这是周公时所制定的典章制度。在郑玄作注后,《周礼》与《仪礼》《礼记》并称《三礼》。在宋朝时,将其列入十三经中,于是成为了我国古代的法典著作。

其中,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法,冬官主管营造,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这在上古文献中实属难得。里面所涉及的典章制度包括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还有用鼎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等等。正是详细的记录了这些制度,使其更显珍贵。

通常,大家都认为《周礼》中所记述的各项典章制度,并非真正周代的制度,而是作者认为国家的理想制度。文中充满了人法天的思想,主张社会组织要效法自然原则,即“人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为间架。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周礼》六官即六卿,根据作者的安排,每卿统领六十官职。所以,六卿的职官总数为三百六十。众所周知,三百六十正是周天的度数。《周礼》原名《周官》,此书名缘何而起,前人曾有许多猜测。依笔者之见,所谓《周官》,其实就是"周天之官"的意思。作者以“周官”为书名,暗含了该书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数的布局,以及“以人法天”的原则。其后,刘歆将《周官》更名为《周礼》,虽然有抬高其地位的用心,但却是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周礼》的许多礼制,都影响百代。如从隋代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又如“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向往的楷模。但历朝都城,大都沿用前朝旧址,故其格局难以刷新。元始祖忽必烈建在北京建立元大都时,得以在金的上京附近重新规划,乃以《周礼》为范本,建立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以后,明、清两朝不仅沿用不废,还仿照《周礼》,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形成今日的布局。朝鲜的汉城,同样有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礼》建都的典范。

二、《周礼》中的历史地理的职官

历史地理涉及方方面面,根据《周礼》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农作物、地图、行政区划、气候以及建筑五大类。因为内容繁多,所以农作物中包括粮食、山泽和家畜;行政区划中含有交通的内容;建筑中包括宫殿和墓地的内容。

(一)有关农作物的职官

天官冢宰第一中的大宰,他的主要工作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

醢人,其职责主要是掌四豆之实

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山泽之赋。

地官司徒第二中的载师,掌任土之法。主要负责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

里宰,主要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

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宾客,以甸聚待羁旅。

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稻人,掌稼下地。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

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

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赐、稍食。

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谷之物。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之种。

舂人,掌共米物。

夏官司马第四中有山师,主要是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显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秋官司寇第五主要有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以及氏掌杀草。

(二)有关地图的职官

天官冢宰第一中的小宰,主要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

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

地官司徒第二中的大司徒,主要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土训,掌道地图。

春官宗伯第三中的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夏官司马第四中的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三)有关行政区划的职官

天官冢宰第一中有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

地官司徒第二中的封人,掌设王之社。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

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五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

夏官司马第四中的大司马之职,主要负责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同其数器。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四)有关气候的职官

主要有天官冢宰第一中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春官宗伯第三中的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月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五)有关建筑的职官

天官冢宰第一中的掌舍,主要掌王之会同之舍。设再重。设车宫辕门,为坛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

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春官宗伯第三中的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

夏官司马第四中的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则树王舍。

三、《周礼》中职官反映的历史地理价值

从上述五方面职官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当初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规范。使我们更为形象、全面的了解过去。同时,也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周礼》中的其他史学价值。

首先,通过《周礼》反映出国家的概念。

如《周礼・大宗伯》云:“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土圭是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工具。所谓“测土深”,是通过测量土圭显示的日影长短,求得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地,也就是“地中”。夏至之日,此地土圭的影长为一尺五寸。之所以作如此选择,是因为“地中”是天地、四时、风雨、阴阳的交会之处,也就是宇宙间阴阳冲和的中心。

《周礼》中的国都地点就是通过土圭确定的。

其次,是九畿的确定。

《周礼》以土圭测日影,在地中建王城,既是哲学寓意的需要,也是“体国经野”的需要。王者划分国野和野外之地,都以王城为中心。如方千里的王畿,就是以王城为中心建立的。王畿之外有所谓“九畿”。《《周礼》・夏官・大司马》云:“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可知九畿的分布,是以方千里的王畿为中心,其四外的五千里之地,依次划分为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等九层,大小相套,依次迭远。相邻之畿的间隔都是五百里。《尚书》中确有侯、甸、男、卫、采等外服的名称,却没有如此类似于同心圆的分布。

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居民组织状态。

从《周礼》中,我们发现当时的居民组织类型有两类:国都之外的四郊之地称为乡,郊外之地称为遂。乡之下细分为州、党、族、闾、比等五级行政组织。遂之下细分为邻、里、、鄙、县等五级行政组织。根据地官的《大司徒》、《遂人》等记载,乡、遂的民户构成分别为:一比有5家,一邻有5家,一闾有25家,一里有25家,一族有100家,一有100家,一党有500家,一鄙为500家,一州为2500家,一县为2500家,一乡为12500家,一遂为12500家。乡、遂各级组织的编制极其整齐。

此外,乡和遂的数量都是六个。六乡、六遂的居民数似乎恰好相合,既无不足,也无羡余。

另外,我们还看出当时对农田的规划。

《地官・遂人》云:“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这里记载了两个系统,一是农田系统,二是沟洫系统。农田以“夫”为基本单位,一夫受田百亩。夫田与夫田之间有称为“遂”的水渠,遂上有称为“径”的道路。每十夫之田之间,有称为“沟”的水渠,沟上有称为“畛”的道路。每百夫之田之间,有称为“洫”的水渠,洫上有称为“涂”的道路。每千夫之田之间,有称为“浍”的水渠,浍上有称为“道”的道路。每万夫之田之间,有称为“川”的水渠,川上有称为“路”的道路。如此通达于王畿。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沟洫、道路系统有严格的丈尺规定。据郑玄的注,遂,宽、深各二尺;沟,宽、深各四尺;洫,宽、深各八尺;浍,宽二寻、深二仞。沟洫上的道路的宽度,径可以让牛马通过,畛可以让大车(车轨宽六尺)通过,涂可以让一辆乘车(车轨宽八尺)通过,道可以让两辆乘车通过,路可以让三辆乘车通过。仅就以上数例,就不难发现《周礼》的制度有相当的理想化的成分。将国都建在“地中”,其理论色彩十分鲜明,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整齐划一的九畿制度、居民组织、沟洫道路系统,遑论古代中国,就是移山填海的时代也没有实现过。

参考文献:

〔1〕(清)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翟树毅,韩洋.《周礼》:我国古代行政法之雏形[M].昆明:法制与社会,2009(25).

〔3〕王海娜.《周礼》中所记交通礼仪研究.吉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5).

土建职称论文篇4

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团结全院干部职工,加强各项管理,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全院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省水利厅直系统先进党组织、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水利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水土保持学”学科梯队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称号。

一、重视创建工作,营造创建氛围

院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重在建设、齐抓共管、勤俭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创建活动气氛浓厚,特色鲜明,扎实有效。

1.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创建意识。院党委始终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健全组织机构,重新调整、充实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协助抓、文明办具体抓、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创建新格局。

2.加强班子建设,明确创建方向。院党委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周五为政治理论学习日,采取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或以支部为单位自学的方式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争做文明职工,树立水保新形象”等系列教育活动。

3.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职工素质。制定了《加强科研管理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决定》,对指导实现未来十年科研工作总目标即“初步建立起具有黑土侵蚀区鲜明特色的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确定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带头后备人才;开展科研交流,请进来,走出去,探索新的科研方法和经验;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理论实践水平,确保科研质量稳步提高。

二、坚持以德立院,深化创建内涵

省水保院坚持“以科研为根本,改革为中心,人才为保证,努力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思路,把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1.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全院的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2.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以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促进职工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3.加强活动育人,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文明风尚”、文明餐桌等系列活动,推荐阅读《四书五经》、《道德经》等书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抓好安全法制教育,每年聘请消防官兵为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不定期举行地震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增强全院职工安全意识。

三、坚持文化塑院,积淀水保文明

省水保院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水保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创建载体。利用“五四”、“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各类主题的演讲、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丰富职工的文体生活,增强职工的身体素质,成立了职工健体协会,组织职工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

2.牢记安全宗旨,创建平安家园。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推行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初院领导都与各科室、研究所、科技园负责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3.技术先进优美环境,焕发崭新姿态。2012年10月,全院职工搬进了崭新的办公大楼,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优美环境建设措施》,加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建设,对提升单位形象、培育职工文明素养和促进职工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技创新引领,服务经济社会

土建职称论文篇5

7月29日,土耳其军方发生“人事大地震”,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厄舍克・科沙内尔以及海陆空三军司令集体辞职。土耳其政府随后火速任命土耳其军方惟一没有请辞的高层将领、宪兵司令内杰代特・厄泽尔为新的陆军司令,并三军总参谋长一职。次日,土耳其总统居尔表示,尽管发生了军队高层统帅集体辞职风波,但土军队仍运转如常,人们不应认为土耳其在经历危机。

紧张的文武关系

关于军队高层集体辞职的主要原因,不少观察家认为是军方与政府之间的分歧,而土耳其政府之前宣布逮捕军方官员则被认为是导火索。

土耳其现在的执政党是正义与发展党(下称正发党)。该党脱胎于具有深厚伊斯兰主义背景的政党,组建于2001年,迄今已经连续三次以绝对优势赢得议会大选。自正发党执政以来,土耳其文官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张。

土耳其军队有两个传统:对外捍卫国家,对内保卫国父凯末尔建立的国家世俗体制。土耳其军队这两个方面的地位是有宪法依据的,这也是土耳其军队曾数次干预国内政治的借口。当然,历史地讲,土耳其民族本身有着深厚的崇军尚武传统。在土耳其,宗教保守主义一直被世俗主义者视为国家和民族的敌人。在现代历史上,土耳其军队一直对伊斯兰主义者采取强硬态度,坚决捍卫世俗主义传统。然而,随着土耳其政治民主化的深化以及加入欧盟进程的推进,在正发党上台之后,军队干预国内政治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在捍卫世俗主义这个问题上,军队尽管不喜欢正发党,但迫于内外压力,一直采取容忍态度,避免与政府发生直接的冲突。

迄今,正发党在土耳其的文武关系上一直占据上风。2007年,正发党当局发起了一个针对军方的诉讼案,即“Ergenekon案”。Ergenekon是土耳其一个秘密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据称与土耳其军方和安全部门的一些成员有密切关系。当时正发党当局宣称,发现一个针对政府的阴谋,军方也卷入其中。此后土耳其当局逮捕了大约250名将领,他们被指控在2003年阴谋策动,包括炸清真寺、击落民航客机、制造政局混乱,为发动军事正发党政府制造借口。在被捕的将领中,77人已经退役,还有超过40名现役将军,大多数军官眼下仍被拘押。但军方一直辩称无辜。近日正赶上召开一年一度的土耳其军事委员会会议,军方欲提议晋升这些涉事军官,遭到政府拒绝。

土耳其检察机关7月29日开始就另外一起涉及军方官员的案件进行调查,包括爱琴海陆军总指挥官在内的22名将领被指控在互联网上攻击政府,他们有可能被政府逮捕。此事被认为是军方高层辞职的导火索,因为在法院提出控告数小时后,科沙内尔等人就集体提出辞呈。科沙内尔在其“告别信”中,就明确表明了对政府的抗议:“我已经不可能继续留在这个职位。因为我作为总参谋长,已经没有能力维护部下的权利。”

国家精英VS政治精英

一直以来,军队在土耳其的政治舞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耳其共和国就是在凯末尔等一批职业军人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现代国家。尽管凯末尔曾经明言让军队远离政治,但实际上,在1923~1946年这段被视为威权主义的历史时期,凯末尔党人之所以能够在这个伊斯兰教国家推行其激进的现代化改革,正是得益于其掌握了国家的“枪杆子”。1946年后,土耳其走上了效仿西方多党民主制的民主化道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军队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分别于1960、1971、1980、1997年直接干政。

对于土耳其军队的前三次干政,最重要的原因是多党竞争的西式民主政治的失败。二战后初期,土耳其即实行多党制,然而这种尝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各政党纷纷成立,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政府权威最终受到削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来实施法律和秩序,政治不稳定、暴力和恐怖活动就随之增加”。有人这样指出:“土耳其需要的政府是,能承认各个社会集团、把它们分享经济和政治权力的要求作为合法的要求予以接受,并相应地建立起宪法制度。基本任务是在现存的社会集团中根据它们在社会上的力量建立新的平衡,使政权与社会结构和谐协调。”然而,把精力放在一党私利上的政党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政党的表现也导致了军方的质疑。这是“国家精英”――高层军官对政治精英的不信任。“国家精英总是扮演改革尤其是世俗主义保卫者的角色。”即使在今天,军官们依然把重点放在“整个国家而非个别集团的需要上”,而“政治家被看作是野心勃勃的投机者,热衷于个人地位或财富或两者兼而有之”。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土耳其军队主要是一支超党派的力量,并不把自身定义为一个利益集团,也并不认同于任何一个党派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主要着眼于国家统一、政治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主化的发展等大问题。土耳其学者就曾指出:“土耳其军官们继承了久远的奥斯曼帝国的传统,即认同自己是拥有军事实力的政府权威……军方开始并且一直自视为一支现代化的政治力量,并且实际上是土耳其社会的一个独立的阶级,而不是这个或那个阶级的工具。”

到90年代,土耳其已基本完成了向稳定民主制的过渡,同时随着冷战的结束,伊斯兰势力与世俗力量之间的冲突成为土耳其的主要矛盾。在此情况下,军方干预政治的方式和原因也有所改变。1996年宗教色彩浓厚的繁荣党上台,由于担心繁荣党改变土耳其世俗主义政治的发展方向,1997年军方以一纸备忘录迫使繁荣党下台,这次干政被称为“后现代式干政”。

“罢工”其实很无奈

作为土耳其世俗主义的最强大堡垒,尽管军方在1980年后对僵化的世俗主义政策的态度有所改变,开始重视宗教教育的作用,坚持以世俗主义的原则推行宗教教育,逐渐改变了凯末尔时代的官方意识形态,但是从来没有放松对伊斯兰主义政治的警惕。

在2007年的总统选举中,土耳其的世俗主义者曾反对出身于正发党的居尔竞选总统。军方亦曾施压,表示希望看到的总统是完全忠于世俗主义的。当年4月27日深夜,军方在网上发表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在总统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是集中在对世俗主义的辩论上……不应忘记的是,土耳其武装力量是那些辩论的一部分,也是世俗主义的坚定捍卫者。而且,土耳其武装力量坚决反对那些辩论和否定性的评价,它将在任何必要的时候以公开和明白的方式展示其态度与行动。”这一备忘录在土耳其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猜测军方可能会出面干预。据说这也是当时判决议会第一轮投票无效的重要原因,被人戏称为“网络干政”。

不过,军方最终并未直接干预,居尔在第二次选举中顺利当选。不过,正发党未屈从军方压力,原因是它自始至终宣称将继续坚持土耳其的世俗主义方向,坚持加入欧盟的国家政策,继续推进土耳其的经济发展。

在土耳其军队的历史上,可以说,Ergenekon案对其冲击最大。通过指控,正发党当局羁押了数十个将军和几百个军官,军官集团被严重妖魔化,其地位和威信急剧下降:根据调查,2002年有90%的土耳其人宣称他们信任军队,而现在只有60%。

对于军方高层来说,集体“罢工”似乎是无奈的选择,或许是想以此种方式告诉正发党政府:“你们把我们玩完了。好吧,现在建立你自己的队伍吧――如果你们行的话。”当然,这对正发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土耳其军官受的都是同样的训练和纪律,普遍忠于世俗主义,也因此反感正发党政府,正发党在军方的高层中很难找到支持者。不过,军方也并未做绝,宪兵司令厄泽尔并未辞职就是一个证明。

作为一个拥有7200多万人口的地区性大国,土耳其与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接壤,国内长期面临库尔德工人党的武装压力,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承受军队的大变动。军政双方最终应该能通过协商达成谅解:正发党政府将理性谨慎地对待Ergenekon案,不再以其作为针对军队的“迫害工具”;军方继续正常地履行其国防职责,并在针对国内库尔德人的武装行动中有所作为。最终,军方和政府选择了厄泽尔,即表明这种妥协是顺理成章的。

土建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先秦两汉;职官制度;特点

“居中国而言中国,欲策将来的进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来的文化而论,亦必有其预备条件。”这里的“预备条件”自然是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熟悉。我们在阅读古籍当中,经常会遇到职官方面的问题,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有这样几句诗:“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埃ㄗ蓿幽谑罚?(贵)维趋马。(举)维师氏,艳妻煽方处”。卿士、司徒、宰、膳夫、内史、趋马、师氏都是职官的名称。又如《新唐书・柳宗元传》:“柳宗元……第进士、博学宏词科,授秘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擢礼部员外郎。……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秘书郎、蓝田尉等等都属于职官的范围。

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国家就出现了。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团结的方法是靠血缘,这一时期重要的组织就是氏族,对内的治理,对外的防御都靠着它。此后,古代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要达到政治目的必须要有人实行上级作出的决策、命令,这些实行之人就是官。

相鳎在尧、舜、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始氏族社会晚期,曾设有“百官”,例如尧曾以四岳为部落酋长,以羲和管历法,舜以“八元”管教化、“八恺”管土地等等,这些“百官”也都是氏族社会的各种管理者。与后来的“官”不同,这些是组合部落首领仅为“社会公仆”。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夏代已具备国家雏型,但尚无文字可考。商代甲骨文、金文中,已经发现许多官名,如“臣正”、“宰”、“士”、“吏”、“尹”、“史”等等。例如伊尹就曾担任过商汤的辅弼之官――“尹”(称阿衡、保衡)。宰原为奴隶主贵族的家务总管(最早由厨师发展而来),后来也参与一些政事。商代后期还有“父师”、“少师”之官,由王族长老(如箕子、比干等)担任,负责对国王进行辅佐、警诫和指导。武职的最高统帅虽由商王担任,但军队中也开始有武官的设置。如从事戍守的武官曰“戊”,从事保卫的武官曰“卫”,掌管弓箭手的武官曰“射”、“多射”,奉命领兵征伐的武官曰“亚”等。

西周官制,《周礼》一书作了系统的记述。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即少师、少傅、少保,都是天子的顾问。政务官员有六卿(又叫六官):①天官家宰,为六官之首,总理国政,有大宰、小宰、宰夫和其他许多属官,统称为“治官”;②地官司徒,有大司徒、小司徒、乡师等职,掌民政教育,称为“教官”;③春官宗伯,有大宗伯、小宗伯、肆师等职,掌祭祀礼乐,称为“礼官”;④夏官司马,有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等职,掌军事征伐,称为“政官”;⑥秋官司寇,有大司寇、小司寇、士师等职,掌刑法狱讼,称为“刑官”;⑥冬官司空,掌百工土木。所有官员的爵位分为田、大夫、士三级,再分上中下三等。《周礼》六官之六大部门,排列之整齐,组织之严密,体制之完备,甚至超过汉魏,所以学者多怀疑其可靠性,认为可能经过后人的想象补充。

另据金文及比较可靠的文献记载,周王室的主要职官,有傅、师、保,即所谓三公,有“卿士寮”,卿士是最高政务官,总理行政、军事、外事,其下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等;有“太史寮”,其中有太史、内史、御史、太卜、乐师等。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其下有膳夫、缀衣、太仆、趋马等。负责王宫警卫的称师氏,卫士称虎贲,近侍称小臣,宦者称寺人。他们的职掌大体明确,但分工尚较粗略。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官制大体与周相同而规模略小。总领国政者泛称执政,治民官称司徒,治军官称司马,军刑狱之官称司寇,掌土地及建筑之官称司空(或司工)。此外,史官有太史、内史,乐官有太师,祭祝之官有太祝,外交官有行人等等。爵位亦皆分为卿、大夫、士三等九级。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国。其中央官制,大体上是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体制;设丞相(又叫相国)以掌全国政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兼秘书(相当于副远相),合称“三公”,地位都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而又互相制约。“三公”之下有九卿,即奉常(掌祭祀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卫尉(掌警卫)、太仆(掌车马)、廷尉(掌刑罚)、典客(掌少数民族及对外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税收)。以上九种官职,多数属于宫廷服务性质,少数属于行政事务性质,互相有交叉和联系。秦代虽然短暂,但其官制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

两汉官制基本承袭秦代,而又稍有损益。于“三公”之上设太师、太傅、太保,作为大官的荣誉头衔,并非实职。“三公”的名称也并非实职。“三公”的名称也累有改易,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专制,常常破格提拔一些出身微贱的人才,任用他们为中大夫、诸郎等,平时在皇帝周围出谋划策,形成所谓“内朝官”。汉武帝利用他们与丞相为首的朝廷行政官员们即所谓“外朝官”相抗衡,同时又常常通过少府所属的尚书署草拟诏令,转达奏章,以便于亲自裁决政事,以致丞相之权日渐削弱。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头衔主持朝政,其权势反在丞相之上。西汉末年,丞相更名大司徒,其权力、位次都在大司马之下,并且与大司马、大司空合称三公。西汉末改丞相为大司徒,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去掉上述两个“大”字,并恢复太尉。建安时期,曹操掌权,又改司丞相,由他自己担任。

汉代九卿名称较秦代有所不同,奉常改太常,郎中令改光禄勋,廷尉改大理,典客改大鸿胪,治粟内史改大司农,职掌基本不变。只有少府的属官尚书,到东汉时期由原来仅仅给皇帝传递文书的事务官变成处理具体问题的政务官。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等大批官员,并分曹办事,地位虽然不高,但实权不小,当时就有“政归台阁”的说法。“台阁”就是尚书在宫廷中的办事处。

除九卿外,汉代又增设一些官职,如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宫室)、水衡都尉(负责园囿)、詹事(负责太子事务)、执金吾(负责京师治安)等等。还有一批无专职、无定额的官,如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统称郎官。这些人的任务是陪从、护卫皇帝,备顾问,举建议,或供临时差遣。还有太中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等,都以议论政事为职,不专任行政事务。又有博士,为学术顾问官,也参加朝政讨论。以上这些统称内朝官,可以出入内廷。而行政官员(如九卿、将作大匠、水衡都尉等等)别称外朝官,须加侍中等名号才有出入宫廷之权。

秦处西垂,夷狄杂居,文化相对落后,在职官制度上秦也同样多吸取它国经验,特别是三晋和齐,而这些国家的制度也多是从周制而来的,汉制主要是承秦制而怼A私饬艘桓鍪贝所设的职官,就能知道这一时期所行的政治;如果能知道历代职官的变迁,那么就能知道历代政治的变迁;同时,了解古代职官制度,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4.

[2]王贵民《先秦文化史》上海书店 2013.7.

[3]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9.

[4]柳诒徵、吕思勉《文化十六讲》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9.10.

[5]王锦贵《中国文化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

土建职称论文篇7

    一、我油田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教师职称

1、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我油田是七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油田的土地逐年不断增加,在取得方式上,是由国家无偿划拨的,在管理模式上,没有土地方面法律法规,同时也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管理松弛。因而造成手续不全,资料不齐,四址不清。

    2、依法用地观念淡薄,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到现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跨越式的变化,在不征求土地管理部门意见,未经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和批准的情况下,随意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

    3、由于原来的征地手续不全,资料不齐,四址不清等现象,造成个别单位或个人随意开发,乱占土地,乱建房屋现象较多。

    加强土地执法促进

土地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张清俊王玲娟河南油田房地产管理处4731324、油田土地执法部门没有赋予土地执法权。油田土地局虽然是由河南省政府批准的土地管理机构,但它居有其特殊性,它是一个企业性质,在很多方面不具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在土地执法方面,河南省国土地资源厅没有赋予土地执法权,因此,在对油田土地管理方面没有任何强制执行权、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无法采取什么硬性措施。

    二、做好执法监察工作的措施

1、强化领导,科学布置。

根据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利用的实际,各级领导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珍惜每一寸土地,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充分认识管理和利用好土地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各级领导要把土地管理、利用、执法监察当作重头戏来抓。一是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个单位要有专职或兼职的土地管理人员。二是领导抓,抓领导。执法监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领导的决心和表率作用。首先,领导亲自抓,加大执法力度。其次,抓领导,土地中的违法问题中存在不少行政或领导干预的现象。针对问题的症结,领导要主动查找问题,在土地审批过程中,强调率先垂范作用。三是在规范土地市场的前提下,严格执法,重点查处在当地有影响的案件,以推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2、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法律意识。教师职称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土地管理工作的认识。利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树立依法用地意识。二是组织土地执法监察人员认真学习土地监察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土地执法监察办案程序和办案依据,切实增强领导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三是在正面教育的同时,抓住在本地区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违法用地案例依法进行查处,用身边典型案例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大力营造依法用地、依法管理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和“4·22”地球日、“6·25”土地日等宣传时机,进行广泛性和经常性宣传,真正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抓好典型宣传,对一些顶风而上,久拖不决,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件,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公开曝光,给违法者揭揭短,让违法者现现眼、出出丑,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3、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

    土地执法监察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而制度的建立又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要建立执法程序制度,包括案件的受理、审查、移送、结论等,都要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操作程序。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构建有效的行政责任制度,规范执法监察人员的行为。严格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岗岗自检、级级落实、不留政策空白点。实行连带责任制,对执法监察人员在办案中发生重大行政不当行为,分管领导乃至相关人员应视情节承担一定的责任。

    建立健全监察网络,配备执法监察工具。建立健全监察网络是查处违法行为案件的关键,不仅能对违法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还能有效地加大执法队伍的力量,遏制违法行为现象的发生。所以油田土地监察部门应遵循“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上下联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违法用地等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对油区的土地违法行为做到迅速出击,及时发现问题,建议和配合当地政府土地管理监察部门依法解决问题,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教师职称

    4、强化监督管理,促进方法创新。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以监察机关为依托,建立土地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专门受理群众对案件的举报;二是要建立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向新闻媒体公布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和质量情况,对新闻媒体反映的群众有意见的案件要及时处理及时答复;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搞好执法监察的重要手段。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紧紧围绕办案作风、办案纪律、办案程序、办案流程管理制度等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四是要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和执法监察工作台帐,记录工作的全过程,按照要求进行存放,便于检查和总结反馈;五是要抓典型,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典型的作用是无形的,在执法监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典型。一方面,要对执法监察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土地违法案件反面典型的广泛曝光。起到典型引路的效应,以推动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巡查制度建设,提高巡查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巡查,提高巡查效率,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着重建立健全土地巡查的“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巡查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理顺上下关系;二是建立巡查考核制度。通过对各地巡查情况的抽查,对各二级单位土地巡查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和查处率进行综合评定;三是建立巡查通报制度。进一步落实土地巡查考核制度,将每季度对各二级单位的巡查台帐、制度和巡查情况进行通报。

    6、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队伍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教师职称

土建职称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名称;概念;本质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这场争论跨越整整一个多世纪,历时一百多年。今天,基于职业教育实践和学科建设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职业教育名称问题再次成为职教界关注的学术话语。

一、“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

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耦合的产物。在我国,“职业教育”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之前,曾有过多种多样的名称。例如实学、农工商学、艺学、专门学校等,但后来较集中地称“实业教育”。从制度层面上看,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制度作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般认为实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正式开端。

然而,就在《癸卯学制》颁布的当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就把实业教育称为职业教育。姚文栋在《添聘普通教习文》中写道:“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就目前文献资料看,这是“职业教育”这一名词的最早出现。之后相继有许多学者使用“职业教育”这一称呼,为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名称之争埋下了伏笔。

实业教育制度创立者所抱的是“教育救国”的梦想,但实业教育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事实上,在当时混乱的政局和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任何先进的教育也无法创造奇迹。但是,沉浸在“教育救国”迷梦中的近代先驱们,却寄希望一种更加完美的教育制度来改变“民生凋敝”的现实。他们把矛头纷纷指向实业教育所谓的“弊端”。191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考察了美国教育,受到很大启发,回国后积极宣传提倡“美式”职业教育。1917年5月,黄炎培等48名教育界和实业界人士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实业教育”正式改名为“职业教育”。从此。“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多数人接受的通用名称,并一直沿用到1949年。

在当时这场名称的更迭中,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实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两者无区别。如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之一蒋维乔认为“我国实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不必再采美国的分科制。”另一种意见认为,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黄炎培等即持这种观点。在当时强调两者之异的是主流观点,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界多数人的共识,而要一事物取代另一事物,必定要强调它们的不同之处。然而,用现在的眼光看,我们却不得不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即当时的少数派的意见。因为既然今天把实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正式开端,就意味着它们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种教育类型。

这场争论留给今天的疑问是:既然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为什么会出现名称上的更迭?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蕴涵在当时的教育和文化思潮里面。我国的近代教育,先是学习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后又学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继而又学习美国。实业教育制度就是取之日本,而日本则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却是取之美国。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实际上是德日模式与美国模式之争。因此,发生在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名称之争的实质是对不同外来文化的取舍,是学习对象国之争。

二、“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

实业教育没有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令人无奈的是,在批判实业教育基础上建立起的“职业教育”以同样的结局而告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波澜壮阔的思潮,历经曲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如前所述,职业教育的称谓却一直保持到了194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名称之争。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朱德、李立三、马寅初、黄炎培等领导人建议将发展职业教育写入《共同纲领》,但当时却以职业教育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苏联没有这类教育等理由遭到否决。一届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只在正规教育之外写入“注重技术教育”的内容。之后,开始称技术教育,没有再沿用职业教育的名称。直到1958年,在刘少奇“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指导下,开始创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手工业中学,把城市的这些技术中学称为职业中学。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类教育被强加上资产阶级双轨制的帽子,遭到批判。职业教育的称谓销声匿迹。

由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没有争论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政治完全取代了学术。因此,这场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实质是意识形态之争。

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复兴”,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争,并形成了有名的赞同“职业教育”的北派和赞同“职业技术教育”的南派之分。两个名称都曾进入到官方文本,并进行了长期的较量。例如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国家兴办“职业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普通高等教育以外所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其他城乡劳动者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统称职业技术教育。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采用“职业技术教育”名称。而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却采用“职业教育”名称,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官方地位。

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虽然对这场争论作了法律上的裁决,但却无法终止南北双方心理的对峙和对这场争论的刻骨铭心。当年“北派”的代表高奇教授是这样回顾那场争论的:

“‘体系研究’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的黄克孝等同志搞的,他们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职业教育……另一个是技术教育……我看了觉得不妥;中央教科所的同志也不赞同。我们认为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相对应的这个教育类型就是职业教育……至于技术教育,它完全是另一码事……这场官司打得很凶,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言,要求为职业教育正名。后来一直打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那里,孙老也坚持叫职业教育。职教法出台时。就变成‘职业教育’了。”

黄炎培先生之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理事长黄大能先生对职业教育“正名”之事也非常认真。他在文章中写到:

“那么,这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名称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可以直率地讲,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其一,对于职业两字的错误认识,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在计划经济中,社会不存在失业问题。所以前苏联也没有职业教育这个名称。解放初期,在讨论《共同纲领》时,就有了这方面的争论。最后,《共同纲领》中也就没有职业教育这个名称,似乎我们的国家将来不存在失业和就业问题,所以只需要职业技术教育而不需要职业教育。其二,当时有一个固执成见和狭隘推测,认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几十年来‘霸占’了职业教育这一领域,要冲破这种‘霸占’,个别教育界领导认为,若把职业教育改成职业技术教育,就能冲破这一垄断。所以不惜置职业道德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于不顾,硬塞进‘技术’两字,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其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把‘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存在。于是有些人不顾逻辑上的不合理,把两个截然不同内涵的教育名称,合并成‘职业技术教育’。上述原因造成今天仍有不少单位和不少书刊的名称仍沿用‘职业技术教育’这一错误名称。即使国家已立了‘职业教育法’,统一了称谓,一时仍转变不过来。这看来似乎只是一个名称问题。是一个小问题,实质上对职业教育含义是一个歪曲。无法正确下职业教育的定义,所以不解决这个问题,无法认为在我国已普遍统一了认识……我不能不再度提出统一正名问题……”

而对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名称的学者来说,对将“职业技术教育”“正名”为“职业教育”这一结果,也长久不能释怀。如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首任司长盂广平先生生前曾提到:

“我国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比例太小。问题由来已久,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技术教育的发展自然也不顺利。在‘职业技术教育’改称‘职业教育’之后带来更多的不顺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严雪怡先生也认为将“职业技术教育”改名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就在几年前,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先生还惋惜道: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影响最大并引起此后许多歧义的名称变动是1994年把“职业技术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当时我还没有退休,曾经为不改名而据理力争,可是没有成功。”

与前两次名称之争相比,这场名称之争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纯粹”的名称之争,因为这次名称之争并没有带来职业教育制度或学校形式的任何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一词最先从何而来尚有待考证,但一般认为一是来源于苏联,另一是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教育称谓(Technical and Voeatioilal EdHeation)的中文译名。Technical and Voeational Education直译成中文,应该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为照顾中文习惯,才译成了“职业技术教育”。

这场争论虽然以法律这样庄严的形式而中止,但却并没有中止得像法律条文一样干净,而是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如虽然国家通过法律确定了“职业教育”这一术语的官方地位,但在学术界多是采用“职业技术教育”,如中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最高研究机构叫“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最高的学术团体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各类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不叫“职业学校(院)”而叫“职业技术学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文件中把“各类职业学校统一规范为‘XX职业技术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逐步统一规范为‘XX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名称出现的频率和“职业教育”不差上下,而且在同一文本中两者经常交替出现。面对如此众多的“遗迹”,关于职业教育名称的异议就一直从未中断过,而且一直在暗暗凝聚力量。在杨金土先生的倡议下,《职教通讯》杂志2007年第6期组织职教界学者对职业教育概念和名称问题又开始进行新的讨论,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结语:历史的启示

人们之所以研究历史,是因为它能使我们更聪明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为什么会存在如此频繁而又如此难以结束的名称之争?这些争论对今天有什么启示?我们该如何解决争论遗留下的问题?职业教育名称之争如何才能真正地结束呢?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回答正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回顾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意义。

1、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应用的混乱,同时也是概念的混乱。因此,在职业教育名称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本质问题认识的模糊。相反,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概念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是一个如何将VOCational edHoarion这样一个外来名称本土化或者中国化的问题,即如何按照汉语的语言逻辑规则,使“职业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它的词语意义相和谐、相统一。

2、职业教育的名称虽然频繁更迭,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历史事实”从诞生之日起却从未因此而中断过。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名称问题影响到对历史的书写与判断。例如,如果单从“职业学校”数目的增减去看“文革”时期的职业教育,就会得出“职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结论。而从“大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文革时期普遍实行“开门办学”,则会得出“文革时期的整个教育出现了泛职业化”的结论。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需要我们具有“不为名称所蔽”的足够清醒的理智。

3、从第三次名称之争留下的众多“遗迹”来看,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法律的仲裁而结束。事实上,职教法颁布后,在职业教育名称使用上形成了以下尴尬局面:官方文件和讲话都得用“职业教育”;学者写文章、讲课等都可随自己的主张来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政与学术、法律与世俗的张力?我们该如何填充这充满张力的场域?

土建职称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土建类;测绘技能;实践;建议

我院是于2003年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由原部级重点中专升格而来的建筑类高职(专科)学院。在转型过程中,学院从明确高职高专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入手,紧紧抓住实践性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密切联系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围绕新农村建设需要地形图和规划图这一情况,在2005年初把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推向了生产一线。工学结合,边实践,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研探讨,找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逐渐明确了一些实践性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笔者具体组织和指导了多个县市乡镇新农村的规划地形图的测绘,长期从事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测绘专项技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于2006年3月份向学院申报了教改科研课题《土建工程测量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改探析》,2006年10月份被列为院级教改课题,之后作为“2006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项目编号为JXJG-06-2)。由于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笔者仅拟作一阶段性小结,以期抛砖引玉。

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与理论教学同步的课间实训教学

我们在《工程测量》课程的绪论部分了解了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明确了测量工作的实质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以及测量的三项基本技能就是观测、计算、绘图等内容之后,就进入了掌握测量常规仪器的教学过程。我们采用理论教学与课间实训教学同步进行,每周4课时,先上2课时理论再进行2课时的实训。三项技能的学习均是先理论再实训,紧密接合,同步进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地认为观测(操作)就是测量的全部技能,而应完整地了解测量包括观测、计算、绘图等三项基本技能,这样才不至于偏离教学的基本方向。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技能训练是提高测量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训练,既可以验证课堂理论,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又可以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各项技能。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素质非常重要。

(二)校园大型实训周教学

校园大型实训周(综合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训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训练,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的应用、地形图绘制与点位测设等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应该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从而为学生从事土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校园大型实训周教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投入少、易于组织、又有较好的实效性和仿真性等特点。建筑类专业都会安排一周时间,只要组织得好,加强教学管理和指导,是不难取得成效的。但需要考虑教学设备的总量所能允许开展的班级和人数,相对错开各班级的实习周次,笔者认为考试前三周均可安排实习。

(三)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契机,积极参加江西省各县市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惠互利,这样既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又可使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机会。从2005年开始,我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三系部的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城镇规划、道路与桥梁等各专业的学生近1000人分期分批先后参加了全南、定南、吉安、吉水、安福、贵溪、萍乡、南昌、婧安等地近1000个村庄的全站仪数字化规划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以及近期和远景规划设计图的设计。其完成的数字化地形图既要接受下道工序的严格检查,又要接受业主的检查,其完成的规划设计图(最终成果)更要接受业主全面严格的检查,这与在校的实训已有本质的区别,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形成非常有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农村工作中有许多现实问题必须处理好,首先是农村工作非常艰苦,其次是村民对工作的不理解。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开展好这项工作,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还要教育学生“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首先应明确要求学生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工作,包括做好村干部的工作。通过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逐步建立社会能够接受的较为规范的职业行为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曾明确告诉学生: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渐建立起来的,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更要接受现实社会严峻的考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建立了完全类似于正式工作的作业小组(4人一组),每组一台全站仪、一台电脑,电脑安装有数字化成图软件(CASS6.1),经过一定程度的岗前强化培训,再由“双师型”教师指导开展工作,在学生很快掌握了测图技巧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生产任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自检自查,互检互查,工作回访反馈等企业管理的一般制度。

现代化的教学必须有紧跟时代要求的仪器设备,在参加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测量实践中,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测量实践活动,从利用当地政府仪器设备资源全站仪和电脑(安福5台全站仪器、10台电脑,贵溪5台全站仪器仪、10台电脑),到加大投入购买仪器设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学院就拥有了完全用于测量和规划实践性教学的12台全站仪、10台台式电脑、10台手提电脑,数套数字化成图软件,初步拥有了专业测绘队的仪器设备,为全面开展测量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转贴于

(四)开展中级工程测量工的培训考证工作,引入客观的考评标准

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确立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公众标准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或者组织技能鉴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个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坚持个人申请与教师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参加考证学生,坚持我院教研成果(分层次教学),不搞“一刀切”。从2005年下半年开展首届“中级工程测量工”考证工作以来,我院已成功举办三届,参加技能鉴定获证人数达850人,接近相关专业在校生人数的一半,这项考证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五)举办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测绘技能操作比赛

我院在南方仪器公司赞助下成功举办了三届“南方杯”全站仪操作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院的倡议下,我们还与其他三所院校联合举办了江西省高职高专首届校际间“南方杯”全站仪操作技能比赛,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西教育台派两名记者进行了全程跟踪和拍摄,省高教处、省测绘局、省测绘学会、冠名单位南方仪器公司都非常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赞助,并参加了比赛开幕式,观看了部分比赛。在比赛中我院取得了1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土建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能力。

反思与建议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园实训仿真基地

要有先进的实训设施,“高新技术”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以明天的科技来为未来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理想追求。建设科技含量高、设备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物质基础。只有让学生在符合教学需求的仿真实践体系中,或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在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实际工作中与社会“零距离接触”,才能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缩短毕业生校企之间的适应期,达到尽快胜任工作的目的。因此,不具备先进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就很难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二)地方性和行业性原则

高职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和行业性。“服务地方和行业”是高职院校创建特色的出发点和落脚地,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脉络,立足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使学院成为当地和行业先进文化的“传发中心”、先进技术的“研发中心”和优秀人才的“源发中心”。

(三)要严格执行“双师型”教师标准

经过几年的引进和培养,我院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在结构和质量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需要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通过实践性教学和搜集的一些相关资料,笔者认为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比较全面。该标准要求“双师型”教师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够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专业职称,亦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3)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

(四)要推广现代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推广现代教学方法。例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核心。通过实践,笔者认为:(1)要素作业复合的进度、难度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技能水平来确定。学生在实践和操作之前必须接受细致的理论讲解;在实践过程中要接受及时的指导。在不断的操作与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反馈与纠正。(2)模拟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即可以针对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及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综合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单项技能的形成,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则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模拟来完成。(3)顶岗实习法要在“双师型”教师或由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的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应让学生自行组织完成生产任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制度,尽量与教学计划相融合,与培养职业行为能力相结合,比较理想的是与就业相结合。目前,我院与上海某企业联合举办的建筑行业测量员、资料员、安全员培养方向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五)进一少完善我院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显现出管理体制上的一些漏洞,我们要从制度上保障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重,进一步推行“素质+技能+敬业”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网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土建职称论文篇10

近年来,**州国土资源局团支部在局党委和州直属机关团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新时期机关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大力开展团支部工作,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的助手作用,着重抓好自身建设,引导全局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创岗位标兵,文明高效服务,为依法管好用好国土资源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国土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全体团员青年的努力下,局团支部2001年被团州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2006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团授予“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干部和团员青年多人多次被授予“吉林省优秀团员”、“**州优秀团干部”、“**州优秀团员”和“全州国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班子和团员队伍建设

1、健全团组织机构。“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团的建设的关键。2000年,局团支部进行了新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现有三名团干部(均为中共正式党员)分别担任了团工作的领导、组织、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团支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团支部工作薄制度和民主团员制度,加强了团的组织建设。团支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的团员青年入党,8年来共有14名优秀团员加入了党组织,2006年又有1名同志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局党委十分重视、支持团工作,团支部的各项活动经费得到了保障,团费和各项拨款实行统一管理,团费及时上缴直属机关团工委。在局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团支部有了自己的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室内羽毛球场地、室外篮球场地、排球场地,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宣传设备和电脑、背投电视、功放机等电教设备,满足了团员青年日常学习、培训、宣传、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

2、强化青年队伍素质。团支部坚持每周五的学习制度,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及团的十五大精神为中心,贯彻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理论武装,培养团员自觉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全体青年团员都向所在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是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根据《**州国土资源局工作规则》和业务范本,团支部组织不定期对团员、青年进行考核和抽查。在今年组织严格的闭卷国土资源法规考试中,90%的团员青年成绩达到85分以上。团支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团员青年参加上级部门专业培训,鼓励系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所有团员青年在原来的学历基础上都提高了一个层次,有90%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和相当学历证书。团支部还制定了写作奖励评优制度,提高团员青年的写作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团员青年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规范了团员青年的从政行为。

3、建设精神文明。团支部积极参与“文明单位”、“优秀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结合团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坚持了自查和半年检查的评比制度,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落到了实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全局团员、青年文明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切实解决了个别团员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服务与群众要求“不相符合”、行动与团章团纪“不相协调”等问题,使我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时刻体现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0年以来,团支部将“强化素质,树立新形象;强化服务,树立新地位”作为目标,按照州直机关党工委和局党委要求,以“争做‘六个模范’”活动、“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活动、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及“党员义务奉献日”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具有窗口服务功能的处室团员连年开展工作竞赛和服务竞赛。在开展工作竞赛中,团支部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推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多年来,我局团员青年一直是“6.25土地日宣传”、“4.22地球日”和全国“四五”普法宣传活动的主力军。仅在今年的土地日宣传活动中,我们就挂横幅20余条,制作大型宣传板报3块,在延吉市时代广场为人民群众和用地户提供咨询200余次,散发宣传手册和宣传资料2000份,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几年来,团支部共有40余人次被评为“全州国土系统先进工作者”,多人次被授予“**州优秀团干部”、“**州优秀团员”光荣称号。其中,支部书记汤继龙同志2003年被团省委授予“吉林省优秀团员”光荣称号,支部宣传委员吴延华同志因服务态度好、工作成绩特别突出,2005年被州直机关党工委授予“党员先锋岗”称号。

三、按照上级团委部署要求,立足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团支部在工作别注意加强与上级团组织的联系,及时向上级团组织反映、汇报局团支部工作情况,及时、准确的完成上级团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在团州委和州直属机关团工委组织的全州共青团系统运动会、保护母亲河、机关团员足球赛、重走马宪华路线活动、冬季清雪、春季植树和每年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同时团支部还十分注重团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到活动有记录,活动后有思想汇报,并将活动情况以信息的形式在**国土资源信息、**国土资源网站等媒介上将机关团员蓬勃向上、团结协作的风采向社会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