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6:08:31

本科生

本科生范文篇1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教书育人

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

1.1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1.2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1.3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成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从2001年开始扩大招生,2006年转外延发展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合理整合专业、学院,发展相关专业、方向。商务信息学院即在此背景下,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学院下设两个新专业,即统计学专业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目前学生人数少,生师比相对合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优势。学院首先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导师的工作目标及职责;设计了指导过程记录表,使指导工作能够形成文字记录。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至今只有一个学期,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增强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并从专业角度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明确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导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课程读书小组,针对当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尚待不断完善。

2.1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

对来说普遍偏低。

2.2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却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2.3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刚刚进入大学的部分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能适应,甚至关于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兴趣,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3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3.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的考评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由导师、学生、管理人员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导师制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则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要有组织保证,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以确保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制定科学的导师制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导师的组织管理等,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指导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通过《导师活动调查表》、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但学校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要让导师获得充分的信息,包括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指导工作更有效率。信息还包括被指导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激励优秀的导师,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3.3转变学生观念,拉近导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希望导师既要关心学习,也要关心思想与生活,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师生之间“有事联系,无事不联系”是最普遍的关系现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传承下去,是学生和导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在实行导师制之前,应对学生和导师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使双方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落实中也好更默契地配合、互动。

本科生范文篇2

高校科技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校的倡导支持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立足专业学习,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开展的科技普及、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服务和学术交流等形式的活动。此类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的途径有很多,如:改革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制度等等。而在笔者参与并了解的高校文化科技活动中,总结出许多对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的看法。

一、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在高校科技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为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已经建立了大学生科研及创新基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探索出一些规律,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改进。

第一,盲目追求高标准,忽视操作性。在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下,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宣传“要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创造出物质、精神、思想和艺术相统一的文化活动”,“要打造一流的、全面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品牌活动”等等,可是这些高标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究竟如何?盲目追求高标准导致活动的建设偏离了师生的需要,一个个活动虽然变成了一个个奖杯,却鲜为广大师生所知,其受益面十分有限,大学生未能真正成为大学科研资源的真正分享者。根据资料调查显示: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虽然早已发现“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等现象,但是具体如何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教师自身没有明确的理念和方法,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培训体系。对于广大本科生而言,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进入科研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本科生并不理解什么是科研、不懂得如何创新,对学校提供的科研活动和创新项目更是知之甚少,似乎这些平台只是为极少数优秀同学或学生干部提供的机会,与自己无关。

第二,建设者措施不力,重形式轻内容。学校和学院的领导虽然已经认识到科技文化活动对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研究和部署,缺乏由下至上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辅导员、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建设主体的管理引导。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属到学生工作部门,单纯地依赖于辅导员队伍、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余活动。他们举办活动总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出发点,以形式上的热闹为目的,往往忽视了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带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倾向。某些活动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实际只等同于“吹拉弹唱、打球照相”,阻碍了校园文化活动对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多高校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片面地理解为、甚至等同为一些校园娱乐文化活动,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一些高校过分攀比和重视短期的科研创新成果,盲目地建立了很多创新基地、科研项目、精品课程,形成了功利化和形式化风气。

第三,本科生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意识,呈现功利化倾向。随着高校与社会的相互开放,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界线日渐模糊,校园文化的局部有被庸俗文化和社会非理性文化占领的现象。一些学生刻意追求所谓时尚的东西,经常以张扬个性为出发点,重娱乐不重高雅,忽略学术和创新成分,对高校举办的科技文化活动感到厌倦。部分学生勉强参与校园活动,也仅仅是为了加点综合测评分,带有严重的功利性。此外,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各学校都面临着经费、场地等问题,这些也是制约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筹集资金开展活动,一些带有商业气氛的讲座或赞助活动越来越多,校园中随处可见设计大赛、挑战杯等比赛的横幅。这种现象迫使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机械地承载着赞助商的企业文化,严重淡化了科研及创新的价值意义,久而久之会模糊学生的理解、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由高校科技文化活动对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对策

广泛开展高校科技文化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是把本科生吸引到科研领域,进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全面理解创新的内涵。目前,高校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倾向于片面地强调创新是一种能力,将创新定位在尖端人才的科研攻关,通过创新成果判断创新。但是,创新是多层面的,如果把培养创新精神局限在少数学生身上,反而不利于创新的发展。创造力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心理品质、潜在的心理素质,不以最终是否产生创造性产品为评定标准。创新精神是本科生多方面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如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求实精神等创新精神也不是一种绝对的能力,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和敢于创新的品质。因此高校在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时,应该遵循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内涵,其任务在于培养和发现本科生的创新潜能。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有大小之分,但是在公平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每个学生的创新品质都可以得到发展,这是校园文化应该追求的目标。树立人人都可创新的理念,创新不是特殊能力,是人人都可以修得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品质。因此,培养创新精神不仅是开展高雅艺术、名人进校园、创新竞赛、辩论赛、人文社科讲座、科技作品大赛等科研活动,而是满足本科生的成长需要,培养本科生自觉自愿的创新品德。

第二,稳抓新生基础。我国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基础薄弱,应该从大一开始在尽可能多的课程中加入探究式学习,通过新生体验等措施引导学生,激励他们创新思想、独立生活、自主学习。

本科生范文篇3

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风和实践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是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初步形成规范工作习惯的重要演练,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研究和实践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检测和认定,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1]因此,开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针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目前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从整体角度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2-3],以及针对具体专业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4-5]。但是现有研究基本是定性分析,而缺乏相关定量研究。针对此,本文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为对象,通过对毕业设计质量统计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二、毕业设计质量现状统计分析

1.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分布。通过对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329位学生的毕业设计总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学生毕业设计的平均分数为82.5210,最高分97分,最低分24分,样本数据标准差7.0958。在95%的置信水平下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布尔变量h=0,表示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提出的假设“均值82.5210是合理的”;95%的置信区间为[81.7514,83.2906],完全包括82.5210;sig的值为1,远超过0.5,不能拒绝原假设。故通过t检验可以认为329位学生的成绩分布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2.毕业设计评分指标统计分析。学生毕业设计总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工作态度、基本知识、工作能力、完成情况)、评阅教师评分(论文质量、技术水平)以及答辩小组评分(任务完成情况、软硬件质量、内容讲述、问题回答)3个方面共10个指标决定,对329位学生各个具体评分项取平均值。由计算结果可知:学生的工作态度得分最高,为8.79;而软硬件质量得分最低,为8.00。这表明在校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很好,得到了指导教师的普遍认可,而答辩教师对于学生毕业设计的软硬件质量并不十分满意,而对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而言软硬件质量主要是指毕业设计的创新性。3.不同职称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比较分析。由于不同职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职称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将329位学生按指导教师职称不同分为三类,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教授指导的学生总分最高,副教授指导的学生平均总分略低于教授的学生,但差距很小,而讲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最低,且与教授和副教授指导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具体到每一项评分指标而言,教授指导的学生在工作态度、基本知识、完成情况、论文质量、软硬件质量、问题回答这几个方面表现突出,副教授指导的学生在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回答上得分较高,而讲师指导的学生在工作态度、内容讲述上表现较好。

三、毕业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

综上所述,通过对329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其一,329位学生的平均分数为82.5210,且总成绩的分布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服从正态分布。其二,具体评分指标对总成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打分最高,而毕业设计创新性打分最低。其三,不同职称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的学生得分较高,而讲师的学生得分较低。同时由于作者本人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存在书写规范性和实证数据收集方面的问题。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1.举办毕业设计写作专题讲座。在大四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举办毕业设计写作专题讲座。针对毕业设计选题、国内外文献查找、经济管理类数据收集和毕业设计写作规范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一介绍,阐述写毕业设计过程在上述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2.多途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性。实际上毕业设计创新性水平低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此,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鼓励学生积极听学校的学术报告,以增强对学术科研的理解;积极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加强学生平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3.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经验交流。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指导学生的经验比较丰富。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一般是青年教师,其教学与指导学生经验欠缺。同时他们面临着职称评审压力,常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因此,应加强教师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交流,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古卫涛.教学型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和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0):38-39.

[2]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3,77.

[3]张芳萍,任志峰,赵春江.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2):118,135.

[4]杨永东,张振宁,滕尊莉,等.基于PDCA循环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01-102.

本科生范文篇4

2中专生与本科生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带教护士理论知识没有本科生扎实,但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新护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较差,在校缺乏扎实有效的训练。通过调查,有的新护士常规操作仅训练过一次,连最常用的静脉穿刺、肌内注射技术也只训练了二、三次,以致定位不准。带教护士在理论上要多向本科生请教,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本科生在临床上要虚心向带教护士学习,形成互补,互相提高。

3带教护士以身作则、并注重培养新护士的敬业精神护理工作千头万绪不能有丝毫马虎,带教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正规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带教中要以身作则,工作中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条有理。在抢救急症病人时,要表现得沉着、机智、操作准确无误。这样,新护士才会信服,学习态度和效果才会最佳,品行、情操也会受到陶冶。

4带教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包容,bSn强烈的责任感带教护士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工作要有责任心,热爱护理及护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自己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护士。对新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包容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要不厌其烦的纠正其在操作过程中忽视的细节。下班后要及时总结,让其把自己当天上班所遇到的困难及护理细节写出来,教员要及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完善和保障带教目标的实现。

5开展谈心教育、提高新护士心理素质针对新护士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差、眼高手低、又想获得病人尊重的实际,开展谈心活动,提高心理素质。首先正确看待护士在病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护理工作的意义,从中体会乐趣。要想获得更多的尊重,关键要靠自己眼明、心灵、腿勤、手快,并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从委屈中进步。其次要善于掩饰自己,无论心情多差,都要表现得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如果注意这些方面,就会逐步得到病人的认可和尊重。

6带教护士要敢于承担责任。解除新护士后患之忧新护士在初学阶段做事常会畏手畏脚,害怕在病人身上操作失败.病人对她们也会有排斥心理。此时,带教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同时也教育新护士学会尊重患者,并为新护士创造有利条件主动与患者沟通,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操作前反复多次熟悉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可能减少事故发生。在事故面前,老教员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解除其后患之忧。这样新护士才能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快速进入护士角色。

7通过岗前教育,使新护士明确临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临床教学的目的教会新护士进入临床后如何处理好医、护、息三者之间的关系。

8培养新护士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培养如何稳、准、快进行专科护理和急救技术的培训,提高抢救病人的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1动手能力的培养①明确操作程序。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分解成简单的流程图,便于记忆和操作。②多看、多做。对于少见的操作,带教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先将相关的原理、适应证、护理观察等内容逐项讲解,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既巩固新护士理论知识,又增强操作步骤的记忆,然后再组织新护士强化训练。

本科生范文篇5

自学考试本科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程序: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要经历下列几个过程:1、资格审定;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3、听论文讲座;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指导教师指导;5、论文答辩。

1、资格审定

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下旬、下半年12月下旬,具体日期详见当月《北京考试报》),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个人的论文选题方向,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即可进入下一程序。

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

考生在通过资格审定后要在规定时间(通常一周左右)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手续。主考院校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将依据考生事先申报的选题方向,为考生指定指导教师,并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在与指导教师联系前,考生应结合选题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消化初步形成论文写作的思路,以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指导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3、论文讲座

什么叫论文?怎样选题?怎样收集材料、提炼观点?怎样结构文章?这些都是考生在论文写作前普遍感到困惑并将影响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论文讲座的目的就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并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因此,这也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论文讲座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交费前后,由高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

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与指导教师第一次见面后,考生将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已有的写作思路进行丰富或修正,并形成论文写作提纲。对于写作者来说,提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效。毫不夸张地说,写好了论文提纲,也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的一半。这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应在提纲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方可展开;论文从提纲到成稿,一般要经历多次反复。考生应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答辩

论文在正式定稿后,考生将进入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答辩前,考生应将定稿后的论文按要求打印若干份交给有关教师,以备答辩之需。

论文答辩通常在5月底或11月底前进行(具体安排由各主考院校确定)。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考生简要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

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本科生范文篇6

考生要获得学士学位,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成绩为优或良.专科段一般没有论文答辩.自考论文答辩程序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答辩要求相同.在考生论文写完后,由主考校统一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首先由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应人而异.然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然后,在考生回避的情况下,由答辩小组集体商议,给出成绩,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一旦答辩成绩没有达到优或良,就不能获得学位.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阶段认真收集资料,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观点新颖,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论文最受欢迎.最忌讳生搬硬抄,甚至请人,一旦被发现,肯定不能通过.如果感觉时间太仓促,自信心不足,也可以申请随下一期一起参加答辩,不影响成绩.只是毕业时间要受影响.考生申请撰写论文时,需已完成所有规定科目的考试,并且时间环节的考试也已通过.考生获得成绩的时间一般在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后,地点在各区县.自学考试本科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程序: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要经历下列几个过程:1、资格审定;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3、听论文讲座;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指导教师指导;5、论文答辩。1、资格审定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下旬、下半年12月下旬,具体日期详见当月《北京考试报》),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个人的论文选题方向,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即可进入下一程序。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考生在通过资格审定后要在规定时间(通常一周左右)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手续。主考院校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将依据考生事先申报的选题方向,为考生指定指导教师,并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在与指导教师联系前,考生应结合选题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消化初步形成论文写作的思路,以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指导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1][2][][]3、论文讲座什么叫论文?怎样选题?怎样收集材料、提炼观点?怎样结构文章?这些都是考生在论文写作前普遍感到困惑并将影响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论文讲座的目的就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并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因此,这也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论文讲座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交费前后,由高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教师的指导在与指导教师第一次见面后,考生将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已有的写作思路进行丰富或修正,并形成论文写作提纲。对于写作者来说,提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效。毫不夸张地说,写好了论文提纲,也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的一半。这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应在提纲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方可展开;论文从提纲到成稿,一般要经历多次反复。考生应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5、答辩论文在正式定稿后,考生将进入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答辩前,考生应将定稿后的论文按要求打印若干份交给有关教师,以备答辩之需。论文答辩通常在5月底或11月底前进行(具体安排由各主考院校确定)。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考生简要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本科生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校安排的27家实习医院的护理本科生282名,所选取的对象均为进入临床实习时间满2个月的护生,排除休病假和请假超过1个月的护生。其中,女生261名,男生21名。1.2方法。1.2.1研究工具。(1)本科护生基本资料调查表:该表根据研究目的,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后自制而成,包括本科护生的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入学时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情况、实习医院等级、家庭居住地、性格、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职业是否与医疗相关等情况。(2)护生实习压力量表:该量表由美莲等编制,包括6个维度(工作性质、工作负荷、实习准备、人际关系、工作支持、学习与工作的冲突)共37个条目。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护生临床实习的第2个月发放调查表共313份,现场回收,回收调查表282份,有效率100%。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科护生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有效调查护生282名,女生261名(92.6%),男生21名(7.4%),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3.58±0.95)岁;非独生子女245名(89.9%),未担任班干部者217名(76.95%),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99名(35.1%),在三级医院实习者249名(88.3%),实习带教情况较好者141名(50.0%),学习优秀者50名(17.7%),家庭所在地为农村者235名(83.3%),性格外向者170名(60.3%),家庭名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者206名(73.05%),父母职业与医疗事业不相关者277名(98.22%)。2.2本科护生实习初期面对的主要压力源。根据护生实习压力量表中各项目的得分,将临床实习初期护生的压力源进行排序,取前10位,结果见表1。

3讨论

学生结束了熟悉的校园生活,进入临床实习,由于医院环境、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择业活动等很多因素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能否正确有效指导护生应对实习中的各种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专业思想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病情急剧变化或死亡时,带教老师或医生不在场”“护理艾滋病、结核、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患者”“患者死亡担心”等方面是护生实习初期主要的压力源。护生从学校来到医院这个复杂的环境,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护生多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是恐惧,加之护理操作的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很多护生表现出对实习的担忧[3]。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工作内容及紧张的工作氛围,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医院应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向学生介绍科室环境、科室人员构成、物品放置、相关规章制度、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医院的工作习惯等,尽快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其次,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学行为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的质量。因此,医院应当选拔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加强老师对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视,树立临床实习应以护生为主体的带教意识。此外,实习初期是为护生树立正确观念的时期,带教老师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思想、价值观念及工作规范的陶冶和影响,帮助学生以正确、积极和轻松的心态进入临床护理角色,缓解护生实习的压力水平[4]。实习初期的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职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积极的临床经历会使护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励他们敢于面对各种压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护理操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经历的感悟,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操作,需要不断反思、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护生的临床经验不足,可能是导致其应对能力不足的原因。临床工作比较繁重,有时带教老师会给护生安排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会使护生感到自己是干杂活的机器,未受到尊重,身体处于紧张、高压状态,很难使护生在工作中达到精力充沛的状态[5]。临床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对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帮助护生积累经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生的应对能力。另外,带教老师也要多了解护生的心理状态,与其沟通交流,多给与鼓励。在实习过程中,引导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对患者要主动、热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多关心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后期的实习工作打好基础[6]。

本科生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医学;科研;医学生;本科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必须要经过5年的医学本科学习,以前的传统教育主要强调学生对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相关医疗技能培训。近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知识的高速增长,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生培养。因此,需要向更高层次的教育跨进,学生硕士化、博士化的比例逐渐增高。为了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学历学生的培养要求,带教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知识,还需要增加对前沿科技的了解,加强自身科研及创新科研思维训练,为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顺应时展,转变医学教师的发展理念

随着国际化医学模式的转变,赋予了医学教师更高的要求与使命。而教学的国际化就是把不同文化的观点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2010年,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关于《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报告[1]。报告首次提出了当前全球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对比过去的100年,我们的医学教育已经全面步入转化式学习和医学教育相互依存的新阶段。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知识传授体。在新的培养体系下,更注重医学教育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未来的每一个医学工作者需要熟练运用自身的沟通技能、知识体系、临床思维、现有技术手段,甚至是自身的个人情感,全方位解决在医疗过程中的医学与人文问题,平衡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的梳理问题[2]。毋庸置疑,教育国际化能促进医学教师更新的思想观念、更广的创新思维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幅度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对于整个医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但是,教育国际化也意味着对医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求医学教师更快地成长。教师在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构建团队合作,并以国际化的视野借鉴全球经验以满足自身教学的创新[3]。

2适应新型的医学教学方式,尤其注重新老教师的交替

传统的教学习惯主要以填鸭式为主,教师的中心是课堂,并且依据教育大纲把书本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甚至连理论上都没有弄清楚。此外,部分教师没有适应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进展。绝大部分医学院校理论课程的教学标准还是依靠教研室延续的教学习惯来决定的,对更新的知识补充不足,无法把握最前沿的动态信息。最近几年,在大部分医学院校新进的授课教师中,有医学背景的人数大大减少,大部分都是生物学专业背景。这部分教师科研实力强,视野广,但由于是非医学背景出身,缺少对临床知识的培训,淡化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如何维持调配新老教师的资源,并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的医学生教育,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4]。

3回归基础,学习临床知识的同时,探索疾病发生机制

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好临床技能与知识是其整个学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有大部分医学院的学生重临床、轻基础,重实践、轻理论。传统教学时教师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会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5]。事实上,每一个疾病的发生都是一个组织从正常的生理状态向病理转换的过程。在这一发生过程中涉及细胞内部一系列蛋白及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正是这些蛋白或基因的功能改变导致了一系列的不正常临床表征。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缺少足够的基础理论,对疾病发生机制并不清楚,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这种现象在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中也很普遍,大部分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已经把在大一、大二学习的基础的生理与病理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同时我们的教师也片面地强调临床治疗,忽略了对疾病发生机制的探讨,不能把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科研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新的医学教育中也需要教师在讲授临床知识的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如以常见的十二指肠溃疡为例,为什么男性疾病的发病率比女性高,是由于雌激素的原因吗?如果是雌激素,那么雌激素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十二指肠碳酸氢盐的分泌从而介导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呢。对于这些问题,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从网络中得到疾病研究的最新动向。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在课外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训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除了学习疾病的诊治,还可以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疾病本身的机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6]。

4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个复杂学科,一个疾病的发生并不是单因素诱发的,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不同团队的合作。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往往是通过不同科室的多次反复论证才能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所以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判定一个医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日后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这与患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但目前大部分医学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缺失,我国目前医学生主要以“95后”为主体,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大部分生活相对富裕,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过于依赖网络,缺乏和别人的交流。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学生培养的[7-8]。有研究表明,在美国急诊科有40%的索赔,其根本原因就是团队合作欠缺[9]。团队的合作不是一天促成的,但是医学生团队合作的培养是符合医学教育改革的,研究发现团队成员认可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个人的品质和技能、年龄及性别等都是影响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因素[10]。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不仅仅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协调合作,并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11]。

5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医教协同培养

现有的医学教育培养已经从传统医学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逐步转变成以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12]。这种教学主要是从职业需求出发,以职业训练为核心,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针对性更强,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更好地结合了起来[13]。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在开启多元化的教学后,鼓励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参加研究生的课题学习,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传授写作技巧与科研技巧。同时设置1~2个科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开展“医教协同”,以学校为主体,协同地方、行业共同参与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采取跨专业、跨学科、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育人方式。近几年由于医学院校的大量扩招,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极大地影响了医学院校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在临床操作中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医疗人才的培养。同时学校的管理与医院的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貌合神离”,学校把学生送到医院以后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监督,一部分学生开始行为散漫、态度消极,如何调整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是学校和医院必须共同解决的问题[14]。医学教育的改革已经是必然,必须以实际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为基础,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起适合我们国情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15]。

本科生范文篇9

xxx,男,中共党员,动物科专业03级的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校友奖学金、院优秀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校优秀青年注册志愿者,并在大二作为班级第一批党员发展对象成为预备党员。

短短的四年大学时光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近尾声,在彷徨,奋斗,憧憬之中一闪即逝,回首大学生活,有教训,但也有更多收获。这三年来在学习上名列班级前列,平时专业基础扎实,熟悉动科各方面的知识,并不断拓展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同时积极申报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请,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的申请了“湖羊小肠上皮细胞库构建研究”的校级项目,目的在于建立国内反刍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库模型,同时借助于传代的反刍动物湖羊小肠上皮细胞,从细胞水平探讨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情况,对促进分子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故具有很高的基础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湖羊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及传代,获得大量的不同代数的小肠上皮细胞,建立反刍动物山羊上皮细胞库的模型,并利用获得的小肠上皮细胞初步探讨在细胞水平条件下,营养素利用动态、吸收与转化动态,以及对细胞组织形态学相适应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建立细胞水平条件下营养素代谢的相关基础理论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在工作中,虽然没有很多的工作经验,但在学校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和动科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期间,在各方面都有所锻炼,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总的来说,自我评价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对人有善、乐于助人、头难灵活、能很快的认识新事物、具有团队精神、办事认真负责。曾经在无数个夜晚遥望星空,幻想着未来的五彩缤纷,大学无疑成为了梦开始的地方。而此刻坐在桌前的我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少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多了对现实的适应,不知道这是成长的表现,还是麻木的开始,或者是每个人都要历经的旅程,但我依旧对未来有着执着的追求与渴望,依旧以“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来严格要求自己。

回首近三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有苦亦有甜,短短的三年不敢说体味到了百味人生,却也是人生中不可抹去的一笔。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我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学习上,我非常喜爱自己的专业,孜孜不倦地向老师请教,与同学的共同探讨中。在近三年的工作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在实践中,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扬州很多的小区等地见习,能到实践操作第一线与师傅们交流,向他们请教一些技能操作,提高自己面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我能与每个人融洽相处,崇高的团队精神,喜欢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与人共同进步。

在庞大的就业压力和未卜的前途面前我做好了面对挫折的准备,相信每一次挫折都是我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雄关漫道真似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就是我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踏实勤勉的工作座右铭,在坚持不懈的工作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科生范文篇10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生;责任制护理;高等护理

教育中,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1]为了探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护理技术人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院于普外科实行护生参与责任制小组护理病人的带教方法,护生跟随教员分管责任组内患者,不仅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对象是来自同一大学并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的120名护理本科护生,她们被随机平分为个20个小组,于2012年9月10日~2013年6月1日八个月内完成在普外科实习1个月。普外科收治甲状腺、乳房和胃肠道、肛肠疾病。1.2方法。每组成员轮转到科室,护士长随机将护生分为2组,随机分配到科室A、B两个责任小组中,由具有带教资格的责任护士带教。A、B两组收治病种无差异,各组分管20张床位。A组实行教员带领护生管理全组病人的方法,护生跟随教员实施护理工作。B组实行护生责任制包干病人1~2人,在教员的指导下完成包括所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计划为内容,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内容包括进行入院宣教、完成各种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与评价等[2]。同时参与医生教授对所管病人的查房了解病人病情,参与交接班。两组护生固定跟教员同样的排班上班,全程由教员的带领、监督下完成实习,特别是侵入性的操作,确保在教员的带领下核对清楚、安全实施。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不全面的及时补充完整。1.3观察指标。采用现场调查法,自制“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表”。“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生接待病人、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健康指导等方面对护生进行考察;“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表”从教员的角度调查护生职业情感与态度、知识和技术掌握、能力培养三方面的提高情况。对患者在进行出院宣教的时候发放“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对教员在每个小组出科小结的时候现场发放“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表”,分别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方法,同意后发放问卷并让其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发放720份,A组360份,B组360份;“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表”120份,A组60份,B组60份。问卷回收后,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患者对护生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显示,B组实施责任制护生包干病人的带教方法病人对护生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带教方法,详见表一

3讨论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临床护理制度,是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制定和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3]。其特点是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体化,我们将护生用责任制包干病人的带教方法,旨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培养护理的新生力量,护理本科生大学期间接受疾病的基础知识牢,结合临床实践在培养的同时将她们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去。从我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责任制包干病人的护理带教方法具有以下优点:3.1病人满意度提高。Zelauskas和Howes对护理环境的定义是“在他们提供护理服务时,通过授权使护士有更多的自主性、责任和控制环境的机会。”[4]有研究表明: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护理质量。[5]在支持性护理环境中除了以病人和家属为中心,护士也需要病人和家属的支持和肯定。[6]责任制护理护生长期接触病人,为给病人解决一些护理问题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贴近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病人对护生的满意率明显比另外一组有很大的提高,护生临床护理效果和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对科室质量起着正性、积极的影响,这也正好符合现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最终目标。3.2增加护生的责任感,降低发生差错事故的可能性。责任制护理方法让护生责任包干病人,比参与全组治疗的A组护生责任到人,增加了护生的责任感,护生对于病人疾病的了解,病情变化,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都了解,对于疾病的知识也就连贯了解透彻,针对病人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连贯性的护理和效果观察,保障了护理安全,[7]可有效的降低发生差错事故的可能性。3.3给护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技术锻炼机会。在A组的带教方法中,基础操作是在教员的带领下与病人解释沟通后执行,但是比B组相比,缺乏与患者沟通与相处时间,不能增加病人对护生信任度,护生心理压力不易减弱,病人也可能因为护生一次操作失败拒绝其以后的一切操作。与A组不同的是,B组护生长时间与病人接触,相互之间更易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更易被病人信任和理解,心理压力小,B组护生能有更多的操作锻炼机会,会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学习效果高。3.4带教质量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表”对带教教员进行调查表明,B组护生比A组护生在职业情感与态度、能力培养上有更大的提高,可能与责任制包干病人使护生责任感增加,病人安全感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在参与责任制护理病人的带教模式下,护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生在实习阶段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好的践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意义。

作者:黄娜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参考文献

[1]马秀英,薛卫斌,郑霄,杨秀玲,贾宏.护理大专生ICU实习带教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1997:14(3)

[2]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201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月

[3]胡作敏.对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工作体会[J].中国当代医学2007年8月,第6卷第15期

[4]ZelauskasB,HowesDG.Theefectsofimple—menfingaprofessionalpracticemode1.JournalofNursingAdministation,1992,22(7—8):18—23.

[5]叶志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年8月15日第9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