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3-20 06:25:24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1

目前,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都高度重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①。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n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②。

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1],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课程设计、施工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时间大约为40周。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已成为大多数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进一步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理清专业发展总体思路

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市场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图1是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2001年―2015年就业领域变化情况,从2005年开始,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职业类型由“勘察设计型”为主,转变为“施工建造型”为主,就业种类由“集中”到“宽泛”,由单一“专业技术型”转变为“技术-管理复合型”等。图2是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2000年―2015年广西区内就业变化情况,图中可看出广西区内就业比例逐年增高。地方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呈现以下特点:

(1)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应用技术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务实,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人才。

(2)人才的专业知识面要宽。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基层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专业划分不太细,且比较综合,需要的是工程一线技术把关的技术人才,要懂设计、施工,还要会管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知识面宽。

(3)应用知识于工程的能力强,上手快。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有本专业各领域的技术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管理和经济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这一系列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特点,其核心是强调本专业的毕业生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对传统培养方案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

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中,明确要求参评学校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特色鲜明。结合自身特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确立以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的培养方案。为此,从2005年开始,调整专业发展模式,试办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以区别于传统的普通本科专业。2009年,普通本科停止招生,土木工程专业全部调整为应用型本科。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从思想上已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办学思路以及新的培养方案上均有体现,但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制约,其实践教学环节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地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片面强调宽口径与通识能力的培养[3]。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校过多强调宽口径教学,试图培养土木工程各方向如道路桥梁、房建、岩土、工程管理等无所不能的全才,结果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学生虽然学了很多课程但没有时间和精力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2)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跟不上扩招速度,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上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需求,同时,认识实习、地质实习及生产实习等需安排在校外的实践课程,受实习地点、施工现场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以及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等影响,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3)“双师型”教师缺少[4]。面对学生的急剧增长,师资的缺乏,一些学校加大了引进教师的力度,但引进教师研究生毕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工程素质和实践锻炼不足,对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整个过程认识不够,对新规范、新的施工技术缺少了解。而学校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也是以科研为主,缺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定,客观上造成教师不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指导学生的效果也不佳。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够健全[5]。与理论教学保障体系相比,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尚缺少严密、科学、系统的管理、考核机制,使一些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6]。与课程配套的实验为演示性,并编制了内容详实的指导书,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毕业设计的题目结构型式单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只需按部就班即可完成相关实践内容,其设计计算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未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甚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相互抄袭的现象,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改革

根据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总体思路,参照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要求[7],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建立了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平台课模块及专业课模块三个构成体,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扩大施工类、工程经济、造价及项目管理等教学内容,显著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生产实习环节的时间由4周调整为10周,并新增土木工程综合实践训练4周。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的摇篮,不同类型的工程师所要求具备的基本工程素质有所不同,为注重专业教育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一至大二为 “大土木”,不分方向,到大三时进行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岩土工程三个专业方向的选择,专业方向不同,培养方案也不相同,既要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又要做到“强应用、高素质”,使教学不仅服务于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共性培养,更能用满足专业工程师的个性培养需要,构建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深化第二课堂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以进一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指生产、教学与科研相互合作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提高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学生的就业开拓渠道;企业通过该平台可以选择优秀的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同时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合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使自己的科研内容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该平台,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指导下,在真实工程环境下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接?|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锻炼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学习企业文化,提前适应和融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培养自己的职业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缩短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期。2012年以来,学校在加强现有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地方行业优势和资源,同各类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优秀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目前已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华蓝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建筑综合设计院勘察研究分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桂林市金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设计院建立了联合教学实习基地,涵盖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及岩土工程方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2012年,桂林理工大学迎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工作,2016年即将迎来复评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学校以积极的态度加强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自2012年以来,通过中央地方共建项目,每年实验室投入资金超过300万元。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拥有总面积达10 000 m2的专用实验大楼,土木工程学科拥有结构实验室、建筑节能检测实验室、岩土实验室、道桥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其中,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实验室、建筑新能源与节能实验室为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可用于本科教学仪器设备共2 100余台,总额2 000多万元,本科实验开出率100%。试验逐步由演示性、验证性向设计型、综合性试验转变,设计型、综合性试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试件设计、材料预算及购置、试件制作与养护、加载方案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全过程,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平台。在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加大了对校外实习基地经费的投入,今年由实习基地负责人申请获批了每个基地30万元费用,用于基地建设,切实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落到实处,不再流于形式。为弥补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对专业技能要求高,安全管理措施严等对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利的缺陷,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大虚拟实践模式的投入,如购买BIM(建筑信息模型)综合软件,建立专业实践虚拟环境。实践教学通过虚(虚拟实践)与实(实验、实践)两个层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成果,又发挥传统实践教学具体形象的优势,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条件。

(三)深化第二课堂教育

古语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在行万里路的旅途中读万卷书。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专业竞赛,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自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评估以来,学校构建了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等专业竞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参与人数逐年增加。通过竞赛,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学校建立“桂工讲坛”,将行业内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入讲坛,对学生进行讲座培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效果良好。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学校出台了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修订并完善了《桂林理工大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桂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要求》《桂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桂林理工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书的制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指导教师、实习经费、实习场所等)以及相关的实践效果考核等作了相应规定。为确保每个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学校与学院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每学期之初教学督导组对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等主要教学资料进行检查。实践教学进程中教学督导员通过不定期抽查,直接获取实践教学质量信息,院领导通过随机性抽样检查,获得第一手质量信息。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学工作座谈会,对教师的授课态度、准备、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完备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畅通的实践教学质量信息网络,成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2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土建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规模日益扩大。2010年我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达到439所,在校学生超过31万人[2]。2010年,美国高校有79所院校有土木工程专业。美国大学土木工程系一般是隶属于工程学院,部分学校土木、环境和交通是一个专业。而国内高校建筑土建类专业基本单独成立学院。按照住建部专业评估标准给水排水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独立于土木工程专业。综合调研马里兰大学(2010年全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排名23)、美国西北大学(排名第11)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6)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比我国的要覆盖更广的范围,如结构工程、结构力学、结构材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A01和北京工业大学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ER2011-A05)料工程、岩土工程、建筑管理、交通工程、地质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对土木工程师的社会职责定位是: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并且维护道路、飞机场、隧道、桥梁、海港、住宅楼、办公室、商业楼、工厂厂房、自来水供给系统、能源生产和分配设备的网络等各种结构物。大学培养的学生总体是适应宽泛的社会需求,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围。但是就每个学生而言,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将来有可能具体担任市政工程师、结构和岩土工程师、运输工程师等。

中美两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与两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以及从业制度设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目前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处在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工程建设高峰时期,因此急需要一大批比较专业的建筑行业人才。而美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完成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包括改造规模都不大,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定位比较宽泛,以适应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与人事部、住建部推行的“注册工程师”系列相适应。目前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分属不同的行业,而“注册工程师”则是按行业来管理的,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定位范围相对集中。而国外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宽口径”思路,注册工程师资格使用范围比国内广泛。

中美两国土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则是保障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美国大学工程教育评估体系采用认可制(Accreditation),工程科技科技教育认可委员会(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所执行。ABET是得到美国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承认以及美国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全国唯一的工程教育专业鉴定机构。它的专业鉴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性。ABET是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的6个发起工程组织之一,这意味着它的专业鉴定已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ABET于1997年完成认可制度工程标准2000(EngineeringCriteria2000,EC2000),自2001年开始,所有大学工程科系申请认可,均需采用新的认可标准EC2000[3]。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内容见表1。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认证采用由住建部为主导的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是和英联邦国家实现学历互认。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学士学位专业专业互认协议,2011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与英国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续签认证协议。英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考察关键点包括:1)专业教育的效果;2)教学与学习的过程;3)评价教学与学习的方式;4)师资和教学条件;5)大学对学习不佳的措施规定;6)教学质量保证系统;7)入学条件。国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考察标准主要包括:1)师资队伍,包括师资结构、教师工作及业务水平;2)教学资料(含电子资源),包括专业图书、期刊(中文、外文)、工程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等;3)教学设备,包括设备、实验室、计算机设施;4)充足的教学运行经费;5)思想政治工作;6)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课程教学实施、实践环节、毕业设计;7)德育、智育、体育标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学风、素质;智育标准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与技能、计算机水平、外国语。体育标准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应不低于80%。截至2012年,我国有66所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质量办学评估。对比中美两国专业评估标准,ABET标准更关注学校教育能为学生在以后在工程领域执业发展提供的平台,其与工程单位结合更紧密。国内评估侧重学校现有的教育平台,专业评估和已经毕业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关联不够紧密。

中美两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中的建议,课内总学时一般控制在2500[1]。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比例为:50%、30%、10%,另10%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安排上述三部分课程。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是“小土木”概念,专业的主要工程对象是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铁道工程等。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覆盖知识面远大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但是,其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了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同时又必须完成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兴趣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可以选择工科学院以外的广泛的课程,以便更好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建设和管理国家基础设施。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工程分析与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院级课程就设立了门工程分析课程(马里兰大学大学工学院设置了ExperientialLearning;ProjectCostAccountingandEconomics;DecisionAnalysisforEngineering等)。系级课程又专门设立了设计及综合课程组,有多门(一般是10门)课程供学生选修两门。此外,院级课程还设立了设计与沟通(3个课程单元)课程组,这些课程紧接着工程设计(SeniorThesis),使学生学习工程报告的写作技巧。学生就像和自己的客户一样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习公共演讲技巧,以便公开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议和思路

2010年,教育部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国内已有34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加该计划。卓越计划专业的目标之一是办学逐步接近ABET的认证标准,最终达到加入《华盛顿协议》条款要求。对比中美两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可以看到我国工程教育还受许多传统思维的束缚,教育界内部重认知轻能力,工程文化不普及和工程伦理教育缺乏,公众的工程素质较差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创新、发明的热情。而美国政府、工程教育界和社会组织在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战略定位、本质认识、制度保障建设上高度统一,使美国高校明确树立“回归工程、服务社会”的工程教育使命与理念[4]。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土建专业 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50-0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7号文件)中讲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1]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优势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率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生质量和培育水平高低的标杆。学生质量的高与低不仅决定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的高低,而且与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土建类专业高校中,实践创新能力实际是指学生在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上,对与专业有关的技术和各种实践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高校转型的敏感时期,创新能力对于土建类高校尤为重要。

如今土建类高校中仍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习等,虽然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这些传统能力的培养和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前的需要。随着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数量在不断增长,竞争压力也随着增大,因此,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改革势在必行。

1 实践创新能力提高途径和存在问题

该校是一所以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为主的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自创办以来,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学生就业率进入全国五十强,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学生在用人单位反馈良好。该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特色,并且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

1.1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大途径,通过假题真做,老师拟定不同的课题,如:公路可以选择不同的等级,如: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旧路提质改造等。桥梁方面,可以选不同的桥型,如:拱桥、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构、斜拉桥、悬索桥,主梁截面可以选择空心板、T形梁、工字梁、箱梁等,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预算等的实践能力。不过随着时展,很多东西还是与实际相差较远,比如:规范的修改变化、实际工程考虑的因素等,学生做的毕业设计有时只能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但并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毕业设计也只能“纸上谈兵”,了解基本的程序和方法,到用人单位后不能立马上岗、挑起重任,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成为单位骨干。

1.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每门专业课程学习完后,通过选定某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设计、计算实践操作,让学生达到巩固学习和加强理论联系实践而安排的另外一项实践环节。该校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设计有: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对一片T形梁进行截面、混凝土强度、配筋设计及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达到巩固该门知识的加强学习。如:道路勘测设计,不仅进行为期二周的现场实地勘测、选线、放样,而且还进行一周的纸上选线,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业操作,而且让学生掌握内业的设计。但是由于仪器的数量、质量,加之有时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内容,并且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都有依赖心理,不能单独完成。

1.3 实验教学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该校的土建类专业几乎都安排了实验教学环节。如: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材实验、土工实验、结构实验、道路工程检测实验等。实验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相关的仪器和实验步骤,如:道路工程检测实验,掌握压实度、路基路面回弹弯沉、平整度、路面构造深度、路面抗滑值、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土基回弹模量、土基现场CBR值等。但这些实验操作或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些实验的操作时间比较长(如:击实试验),有些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摆式仪老化,不能准确测定路面抗滑值,如今现场操作几乎都使用电动铺砂仪测定路面构造深度,但仍旧采用手工铺砂仪),有些实验场地选择有限(如:无极结合料稳定土的选择),有些实验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如:弯沉实验必须提前租赁车辆)。

1.4 实习教学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之后或者在专业课学习之前,都会安排有相应的实习。该校土建类专业安排的实习有:工程地质认识实习、认识实习、y量实习、施工实习、毕业实习。实习对学生的帮助很大,感官上的认识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他们更感兴趣,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在认识实习中,由于实习经费有限,学生并不能像其他985或211高校一样,对一些有名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结构进行参观学习,只能对该地的一些稍大型或者有一定代表性的结构物进行参观学习。在施工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交通土建类工程的性质,导致学生不太可能集中实习,而分散实习存在一个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波、并且老师监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按质按量完成,虽然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如:每个老师负责10左右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负责对这10个学生进行监管,包括现场检查、电话、电子邮件、QQ联系等,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5 其他实践类

在最近几年,该校土建类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慢慢参与一些能提高自己能力的实践环节:结构设计竞赛、力学竞赛、大W生创新性项目、老师的纵横向课题等。这些实践环节能让学生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生独立去思考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何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这些实践环节过程中,学生只会为了某个结果或目的而机械式去完成某项工作,如: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老师指导学生做某个课题,在这个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没有过多思考和创新,在请教老师后,机械式完成该项工作,没有利用团队的合力,也没有起到项目带来的实际意义。

2 校企合作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而校企合作对于土建类专业学校来说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好的解决办法,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注重培养质量和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不仅抓好了教育质量,而且为高等院校自身发展找到了一条捷径。[2]

教育部重点在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做了阐述,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在转型期间,应该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校企合作则为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提供了可能。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3]

该校土建类专业先后与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的典范。按照培养“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土建类人才的要求,通过“合作研究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合作教学、合作就业”的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有效合作,将基地打造成集学生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和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要素,校企联动着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受益。

(2)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地实践锻炼,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参与教育教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使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方法可视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才市场,以点带面,建立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培养合格人才,打造集人才培养与就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5)进一步制完善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创新合作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力求基地建设与改革的经验能在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该校的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仅会解决传统的实践创新项目存在的不足,而且会开拓新的实践创新项目和模式。

3 结语

该校是一所以土建类为主的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该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特色,继承和发扬优势特色的根本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和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实践条件,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践创新和以学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先进中国人的思想;合作的学习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一课共有四个子目,我第一遍讲时,一个子目一个子目的讲,一节课只给学生分解清楚了基础知识。感觉学生对这课的线索不够清楚,事件的归类综合不足,学生课后作业也没达到理想的预期。感觉学生还是都不太懂。

课后我对这节课重新构思,再讲这节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对这节课的线索清楚了,学会思考了,作业做得也不错了。在再一次构思和讲课中,我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1 让先进中国人的思想引领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是在先进中国人的思想的引领下,人民大众创造出来的。懂得先进中国人的思想,就懂得了历史。因此,《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我设计成这样的线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即在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基础上,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关键是怎样将我的线索变成学生的线索。

首先,点明宏观背景: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该怎么走?时代赋予先进的中国人去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考的情景,孔子云:“不愤不启,让学生达到”愤的状态。

其次,寻找探索的途径:学习别国的经验是捷径,世界上最早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是俄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领导乡村的革命道路,中国又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相关背景教师补充讲述)。让学生利用课本史实回答: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俄国经验没有?结果如何?学生能够回答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先攻打大城市,学习俄国经验了,结果失败了。接着引导学生思索: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些失败的实践中,走向何方?有何收获?学生回答:走向了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至此,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等都浮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加以宣扬,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讲到这,教师要补充后面的历史知识,以后的几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直到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在些基础上问学生:中国的革命道路和俄国的革命道路是否一样?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不一样。俄国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领导乡村的革命道路,中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后的三个子目都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先进中国人的思想的引领下,循着他们的探索足迹在思考,在体会,对先进中国人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线索清清楚楚。

2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的去“学”。首先教会学生读历史课文。历史课文由引言、正文、小字、图表、注释、练习组成,看时眼界要宽。读历史课文时要把知识点勾画出来,但不要什么都画,画关键词就可以,比如:“井冈山的星火”一目,只画出“创建”和“发展”两个词。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示内在的包含、分属等关系。比如秋收起义一段,匡出秋收起义,其他从属于它的知识点就划一小横就行:长沙、文家市、三湾。历史专业名词要画好,比如:中国的革命道路的表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概念。

其次,教会学生记笔记本,要培养学生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隐性的知识记在相关的地方,在“工农武装起义”一目旁写上: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在“土地革命”内容旁写上: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要随意记,否则复习时不知道记的东西说明什么问题。

其三,要形成知识结构,章是一个历史时期,节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面的分讲,子目是节的分讲,段落是子目的分讲,要培养学生将段归子目,子目归节,节归章。段归子目,比如:“工农武装起义”这一子目,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工农武装起义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段落是工农武装起义中的南昌起义,第三段落是工农武装起义的秋收起义,每一段落都是子目的说明。子目归节,这节的线索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工农武装起义”、“井冈山的星火”两目归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归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节归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归于章《国共十年对峙》的“共”内容。学生常归纳就会很熟练,对历史知识就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其四,教给学生一定的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只有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土地革命的分析,就要分解为土地革命的内容、路线、路线的意义、土地革命的意义。也要把土地革命归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一个中心工作。教师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 合作的学习方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多不是一下就明白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得道也有先有后,为保证全班六十多名学生都弄懂,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途径。比如,老师讲到书本上的某一部分,学生跟的有先有后,稍慢的同学可以看自己组里同学迅速跟上;同学有不好的学习行为时,组里的同学可以及时提醒监督;对理解性的问题,老师可以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讨论,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要将合作学习的思想成为学生的共识,形成一人会全组会;一人没弄懂,全组受牵累;人人会,全组荣;一人不会,全组互帮的共识。二、要组织好,把学生按座位自然的分成经常性的小组,三人、二人、六人都可以。三、要经常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使用中,学生才能学会合作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可以使用,课后的订正作业可以使用,课后的延伸思考学习可以使用。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多方法的、艺术的“教”与“学”的综合结果。上述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感悟,是我经过实践的点滴思考,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厚基础

1998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公布的目录中,将土木工程专业做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给排水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原有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新形势下“大土木”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尽快适应土木工程向“大土木”的转变。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土木系的教改实践,谈一谈新形势下“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都要迎接时代的挑战,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继承,专业化分过细,口径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土木的教育新理念,拓宽专业口径,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从“重专业、轻素质”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转变,增强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修订教学计划,架构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土木系从199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工程专业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并从1999年开始按“大土木”招生,实行宽口径教学。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柔性的设置了六个专业方向,它们是:建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水工结构工程。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按大土木招生和按土木大类培养计划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向大土木的转化,使得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必须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架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大学土木系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按照“拓宽专业、一专多向、适应发展、灵活设置”的指导思想,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以下特色:

1.体现“宽基础、多模块”的原则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基本上按大类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从第三学年开始分别按专业方向模块进行分流教学,在六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模块以上。在168学分的教学计划中,各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如下:

1.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34%

1.2人文与科学素质课程模块8%

1.3学科基础课程模块35%*专业方向课程模块10%

1.4实践环节课程模块13%

2.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设计类课程只侧重解决和分析本课程领域的内容,较少涉及其它方面。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设计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设计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各门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分布如下:第一学年: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CAD基础第二学年: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AutoCAD、结构概念与体系第三学年: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钢混、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给排水工程第四学年:钢结构设计、大跨空间结构、市政结构物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毕业设计第一学年开设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聘请工程院院士、教授及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大师等讲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初期能够对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以及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后续开设的结构概念与体系、大跨空间结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AutoCAD课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对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形成了以计算机制图为基础、各门设计课程为框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主线、毕业设计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课程体系。

3.结合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我国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目前我国已有18所学校通过了建筑工程专业评估。实践证明,专业教育评估在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管理、加强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和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及与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学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土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打开了通道。实际上,我国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制度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挂钩。我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规定,凡是经专业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专业部分的注册考试。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土木工程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除了考虑一般工科人才的要求外,还必须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计划时,综合的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的要求和土木工程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淡化了原来划分过细的专业界限,打破了学科课程壁垒,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训练内容,充分体现出了加强基础、拓宽面向、优化体系、注重创新、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发展方向。

三、整合系列课程,改革教育方式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原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合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大土木教育模式,必须对其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落后的、趋于淘汰的课程予以删除,对于仍有部分保留价值的课程通过改造,并入相关课程予以吸收,对于保证专业质量、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创新后予以保留。在整合系列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先后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十几门课程获得了学校及学院的经费资助。通过几年的建设,出版了一批精品教材,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成果应用在了实际教学当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有效的时间内,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经并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保障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并改善了教学条件,优化了教育环境。浙江大学土木系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先后投入230多万元(211工程建设项目和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购置了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有土木工程AutoCAD、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CAI、流体力学CAI、高层建筑CAI、结构概念与体系、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大跨空间结构等一大批课程在教学实验室完成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像建筑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繁琐,而且很难叙述清楚。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工程,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如: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工程施工、广州动物园水族馆模结构体系、福建漳州后石电厂123米巨型网壳结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和长江二桥施工等十几个代表不同施工内容的资料,经过剪辑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演示给同学们观看,既形象生动,又内容丰富,经过几届同学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将这些资料进一步系统化,放到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观看和参考。

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21世纪,信息技术将广泛影响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技术进步以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含量还不是太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企业技术的升级,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建行业在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下,其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变化和革新。但是,由于受国家专业目录的约束,专业改革的重点基本上放在了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2002年6月,教育部率先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设置新的专业。这一好消息,无疑也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的科研特色和社会需求,努力申请筹办新的目录外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土木工程可以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土木工程智能化,就是在古老的土木工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维护等阶段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目前土木工程智能化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施工以及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等。

目前我国在土木工程智能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智能化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给土木工程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和优异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土木工程这门古老的学科,要想获得新的生机,只有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古老的土木工程开拓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沈祖炎主编.挑战与突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陈云敏等.土木工程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3期.

[3]沈蒲生等.论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土木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机械工业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6

土木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各行业中事故多发,因工致病、致残、致死较多的高危行业。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09年,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因施救不当造成的重大、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包括非金属矿、尾矿库、隧道施工、铁路交通等行业较大涉险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可见,土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工程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方向。2002年,石家庄铁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并确立了以土木施工安全技术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依托我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办学平台。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7

收稿日期:2012-06-13

作者简介:崔亚楠 (1974-),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材料及桥梁工程研究,(E-mail) .cn。

摘要: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改革、专业教学平台构建等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关键词:专业评估;专业建设;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07-04 高校专业教育评估目的是加强国家对专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的基本质量,继续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使高校毕业生符合申请参加注册师考试的国家标准,为与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同类专业的学历创造条件[1-3]。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制度对工程学士学位教育进行的最早学科评估之一[4-5]。从1992年起陆续建立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工程各专业评估制度。截至2011年,全国有5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内蒙古地区的一所多科性大学,成立于1951年,土木工程专业起源于1952年的土木科,有60年的办学历史,虽然地处边疆,但内蒙古工业大学一直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设置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方向,其总体发展方针是以培养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2008年起土木工程专业就以专业评估为契机,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详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对比专业教学计划,寻差距、找不足,并深层次探索问题根源,努力构建厚基础、强实践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办学中的薄弱环节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自查自检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发现与发达地区的同类专业相比还有如下薄弱环节。 (一)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学校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虽然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结构合理,师生比满足要求,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队伍实力有待加强,高水平的科研、教研成果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长效发展。

(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需要改善

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尽管自治区政府对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视,但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经费投入不足与学校发展、建设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改善办学条件。

(三)对外交流较少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教研、科研会议较少。长期以来与自治区外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有限,对自治区外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不够了解。除个别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团体外,大多数教师对外交流意识不强,教师、学生眼界不够开阔。

二、整改措施

为尽量缩小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差距,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如下几方面加大了整改力度。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自评自查,找到差距后,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秉承“以老带新”的传统,根据主干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延续性,把教师按照所承担的课程划分为7个课程组,课程组组长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课程组积极开展教育研讨活动,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技艺大赛” “新教师教学资格认定” “教学观摩会”及教学讲座等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技能。

图1 课程组与学术团队结合

同时在相对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学院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组成学术团队,开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邀请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资助青年教师、申报各类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在业余时间参与工程实践,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学术团队与课程组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老教师及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

截至2011年12月,土木工程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6人,教授8人,副教授19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其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获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8%,逐渐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二)优化教学培养体系

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始终把日常教学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下发的《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工作,总体教学立足于“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1.注重基础教育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通识教育为1 440学时,占总学时的54.5%。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生源大多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计划中大学英语总学时达到384学时,并且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毕业设计中也要求有专业英文文献翻译,保证大学4年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在数学教学方面,加大了工程数学的学时,使学生在后续力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结合”是指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普通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达到46周,除专业性实践环节外,还设置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电子电工实习等,体现了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需求。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重视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并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团结协作及民族团结的精神。例如:为达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确保公路勘测实习的顺利进行,23年来道路交通工程系的全体教师坚持参与交通土建方向的生产实习环节,不计报酬、不怕辛苦,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与学生同吃同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该实习也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教学亮点,道路交通工程系因此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完善专业教学平台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硬件设施、教学和科研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学院扩建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2006年对土力学实验室进行改造,2009年利用日元贷款引进先进的动三轴试验仪。2009年以来陆续扩建工程测量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并相继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与投入的关系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加大了对机房建设的投资力度,学院网络中心共有4个机房,总面积330 m2,可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共计193台,能够满足计算机类课程授课需求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此外,机房配有PKPM、ABAQUS、MIDAS、纬地等设计计算及绘图软件,保证了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等实践环节的训练需求。

土木工程专业一贯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训练,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先后与土左旗古城村、内蒙古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新大地路桥建设集团公司、内蒙古公路工程局等11家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通过聘请实习基地教师指导实习,提高了实习质量。同时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为学院兼职教师。学校利用学科优势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校企合作实现了双赢。

(四)加强学科建设

内蒙古工业大学目前的办学定位为“教学型”大学,计划在2020年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工程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一方面,学院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质量意识,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果。 另一方面,紧抓学科建设不放松,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成绩显著。2008年“结构工程”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土木工程”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同时增加了1个“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同时,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校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博士引进和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人数的增加,学术气氛日益高涨,2011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各学院中名列前茅。学科建设成果为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土木工程专业持续发展,也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供了平台。

三、整改效果

学校虽然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凭借办学60多年形成的社会影响、雄厚实力和学术声誉,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成绩长期以来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从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共招收学生874人,以内蒙古自治区内学生为主,生源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批次、同专业录取成绩位居自治区前列。

在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其毕业设计得到同行广泛认可,2008—2011年共有40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获得自治区土建类毕业设计优秀奖。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部级奖励1项,自治区级奖励36项,校级奖励16项。这些成绩证明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图2 近5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录取成绩

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使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5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共有501人分配到内蒙古以外的其他省市工作,占毕业生总数的50.3%,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贡献,有367人在自治区内就业,为内蒙古地区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2012年内蒙古工业大学进入全国高校就业单位60强。

四、结语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土木工程专业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内蒙古工业大学于2011年申报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希望通过评估促使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2012年5月土木工程专业接受了专家组进校评估视察,专业建设情况获得专家好评。虽然,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学科带头人,建设具有更广泛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结合西部地方人才需要凝练专业特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姜秀英,俞亚南,陈云敏.专业教育评估是检验高校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的尺子[J].中国高教研究,2001(1):28-29.

[2]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40-42.

[3]高延伟.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2):1-4.

[4]王磊,刘宝臣.评建结合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77-78.

[5]王中华.教学评估背景下我校土木工程系建设刍议[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26(3):20-23.

Evaluation of specialty education promote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minority area

CUI Yanan, FENG Le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hhot 010051, P. R. China)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uild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work,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work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work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architectur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work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 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使用效果。电气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以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电气相关功能, 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施工前期管理

(一)技术准备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全员熟悉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有关施工规范标准,了解需要的特殊材料和关键工序,找出设计图中有无遗漏问题,和设计单位协调做好图纸会审工作,避免施工中返工影响质量,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二)材料设备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和自行购买的设备、材料分别编制设备材料表,设备、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经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认可方可施工,需检测的材料需现场封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组织施工队伍

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根据本工程各阶段施工重点,动态地调配备专业劳动力,参加现场施工的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

首先工程师应审查电气承包(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及岗位证书等;其次工程师要审查承包(分包)单位的电气施工的有关证明,如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及电气工长应有当地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岗位证书”,安装电工及电焊工应持有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如不符合规定条件,监理单位有权禁止电气承包(分包)单位进场。施工过程中,有电工合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小于施工总人数的50%。

2.2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件

在工程开工前,电气工程师应熟悉施工图纸,力争在设计交底会上解决图纸存在的各项问题。弄清建设单位对该电气工程的要求和设计主导思想,发现并解决图纸中的差错和漏项,减少质量隐患,以弥补设计中由于各专业不足造成的遗漏和冲突。通常易发生的问题如下:

(1)对弱电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

电话线路、闭路电视线路、消防线路、自动化系统及网络信息线路等,应随建筑工程做好施工或预埋。一般应遵循室外线管地下化、室内线路暗敷化的原则,以达到隐蔽、安装、美观的要求。对设计中的漏项,在图纸会审时就要特别重视。不少单位的部分弱电线路因漏项或施工不及时,至主体工程施工完,才引起关注,而不得不重新打洞、钻孔而采用明敷线路。

(2)预判和解决工程中各安装专业的冲突

在建筑中某一位置可能出现上下水、强电、弱电、消防、暖气等多种管线占据同一空间的情况,各专业应互相避让,并共同确定各管线的坐标位置,以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有关电气施工图在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后,需由总项目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协同会审一次,重点解决各专业的错、碰、漏等问题。

3、建筑电气安装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1认真搞好电气管理技术交底

为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切实抓好管理工作中的事前控制。在施工前,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及电气技术负责人、电气施工工长等人员都必须参加管理交底。监理交底时,应对施工单位约法三章,以书面形式提出严格的电气安装质量要求,以管理工程师通报的形式下发至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经验证明,这种预防措施能大大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扯皮现象。下面是某电气安装工种施工管理时,在工程初期向安装单位提出的一份电气安装质量基本要求的实例,其主要内容如下:

(1)该工种以下几个文件为电气安装工种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标准:GB50303-2002 电气安装工种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08-1988 建筑电气安装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及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

(2)严格按图施工,如需改动设计图,一般须由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各方的签认,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不得施工。

(3)用于该工程电气安装的各种电气元器件、材料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并带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生产许可证,并须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审验后方可使用。对于重要材料及元器件要由工程人员组织抽样,送当地质检部门检验后方可使用。

3.2电气施工方案审批

工程正式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电气施工组织设计,由电气工程师审核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同意后方可施工。

(1)电气施工方案设计

电气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该电气安装工程简介:施工技术措施与电气专业分期的工程技术交底;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质量保证的措施;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现场电力供应;施工资料的管理;成品保护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安全、消防及文明施工措施等。

(2)电气施工组织设计

在工程范围内,一般应有专项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具有10kV 变配电系统的工程;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建筑电视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电视监视及防盗系统工程;楼宇自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等。

3.3重视与严抓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

土建施工前,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气工人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3.3.1基础阶段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留预埋工作。这一方面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渗漏;另外一方面要求格外注意预留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户电缆穿墙管和预留预埋是不允许返工修理的,返工后土建二次防水处理很困难,所以电气专业施工人员要特别留意与土建的配合。按惯例尺寸大于300mm 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图纸上标明,由土建负责预留。这时电气工长应主动与土建工长联系,并核对图纸,保证土建施工时不会遗漏。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及时做好尺寸小于300mm、土建施工图纸上未标明的预留孔洞及需要在底板和基础垫层内暗配的管线、接线盒的施工。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根据图纸要求,做好基础筏板中的接地措施,如需利用基础主筋做接地装置时,要在钢筋绑扎时立即施工,以免钢筋绑扎完毕后无法施工。

3.3.2装修阶段

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住。将全部暗配管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上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不允许留较大敞口。做好防侧雷的均压环与金属门窗、玻璃幕墙铝框架的接地连接。配合土建安装轻质隔墙与外墙保温板,在隔墙板与保温板内接管与稳盒时,应使用开口锯,尽量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而且应保证开槽尺寸准确核实,电气施工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土建人员联系,等待喷浆或涂料刷完后进行照明灯具安装。安装时,电气施工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防止墙面弄脏碰坏。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毕后,土建修补喷浆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将越来越多, 技术更新也越来越快。一个优良工程的创建离不开各电气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密切配合。要想把电气工程做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 -2011.

[2]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00-02

受各国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构建和改革体现出了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但是,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课程异中有同,探究各国当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可以明显感觉到注重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普遍特征。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性高。实践性强体现在:学生课堂理论学习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生产实践需要具备综合应用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教学法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概预算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整体规划当中,由任课教师统筹安排,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指教师在加强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同时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指学生结合实习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设计任务书(教师根据具体的实习项目的特点拟定)的要求,并利用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验以及施工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设计。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同普通本科有相同竞争力、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够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独立学院的追求目标。可见,探索如何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要求,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培养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快、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通过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深入研究,细化分类,笔者认为土木工程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应相比一本和二本有所区别和侧重点。具体建议如下:

1.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构建与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推进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

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将不同类型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结合多式样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室内实习来获取经验、实践能力。

3.加大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扩充师资队伍,通过组建教学团队,采取观摩课,讲课比赛、教学改革立项等措施,提升教学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加强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4.增设专门的思维创新课程,发挥学生能动性,分散实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5.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依靠建筑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进企业、上岗位实习,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指导意见,结合各高校的专业定位,一般土木工程专业下分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顶目管理能力的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大以下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道路桥梁实验室、原位测试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

三、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就在应用而言是高层次人才,他们面向的是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本科人才层次培养上又是直接服务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培养这种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设置一定份量的基础理论教学,更要加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上体现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改革的创新点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各国教学方法实践性改革的思路与土木工程应用本科的培养模式与目标相结合,提出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性这一改革措施。第二,提出这一教学模式转变的主体――教师,应当改革先行的思路,不管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还是从实践性能力与素质。第三,通过国外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对比分析,提出这一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曹露春.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体系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5).

[2]彭大文,丁文胜,孙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3]程来秀.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2008,(12).

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拓展(桂教改2010JGZ046);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32)。

土建工程师工作思路篇10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应用比较强的专业。为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必须要学以致用。独立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CDIO能力培养为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优化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向培养土木工程师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应用方向拓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体系庞杂,需要加强其与材料力学、建筑材料等基础课的联系,综合知识结构,理清课程的脉络精髓,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混凝土构件受力机理,并对构件整个受力过程有更全面了解,让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有如一气呵成之感。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理清“实验———基本假定———应力简图———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应用”这一思路。对于各类受力构件,首先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分析实验结果,阐明基本假定,据此推出核心应力简图,再结合力学知识,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则随之导出,计算步骤也顺应确定。实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的主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合理统筹教学内容,编制工程师计划的培养体系

(一)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主要涉及的规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每一次新规范的颁布[2],都迫切要求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学习掌握新规范。作为教师,尤其要尽可能地将新规范融入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规范条文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修订部分的内容,增加了[3]结构整体性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裂缝宽度验算调整、高强度材料的推广等,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其修订内容的科研或工程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的颁布及教学思路,对每一章给出教学要求,分为基本概念、计算能力和构造要求三方面,并分三个档次:对概念,分为“深刻理解”、“理解”和“了解”;对计算能力,分为“熟练掌握”、“掌握”和“会做”;对构造,分为“熟悉”、“领会”和“识记”。全面修改和补充计算例题等。并在内容上涉及不少注册执业资格相关规范条文和算例,为培养学生毕业后获得注册执业资格做准备。

(二)优化课程内容,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

在与基础课程联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并优化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视对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前需要的先导知识(包括先修基础课程)。其次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生力学等基础相对较差的情况,要清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认真备课,针对具体模块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目的的引领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渐渐主动融入课程内容角色;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许多构造措施,如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钢筋间的净距或间距,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等。这部分内容规定性的东西多,内容比较零散,在讲授时应进行适当归纳与分类,尽量使其条理化和简单化,并介入实体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制订本课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

本课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需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规范为依据,保留专业基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行业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兴趣及未来计划的发展去向增加与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实际,针对设计院就业方向,还可增设施工图预算、混凝土结构工业厂房设计、砌体结构设计等实践环节,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针对施工企业就业方向,还可增设工程预决算实践环节,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针对咨询公司就业方向,增设工程项目现场实习,包括工程招投标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监理规划大纲编制等,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法,营造课堂工程氛围

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内容关联性及学生兴趣选择案例,说明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结合案例提供的信息,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论证。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充当主角。案例教学是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供和评估备选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和方法,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二)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

为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在原有的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建立比较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教学实体模型。针对本专业开设方向和课程要求,需配置包括混凝土结构和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在内的结构教学模型。其中混凝土结构有梁(含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矩形梁、T形梁)、楼(板)盖、柱、工业厂房等模型。将实体模型引入课程教学实践,模拟“施工现场”,将“工程搬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体系概念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为后续的试验研究,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做准备。

(三)组织施工现场参观,加强感性认识

结合本学院合作办学方的优势,提供与宝坻区产学研合作项目,开辟“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学生能较深刻地了解主、次梁的立体交叉关系和钢筋布置应注意的问题,及钢筋的锚固、搭接、弯起等构造要求;学习预应力混凝土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参观预应力张拉工艺及过程,了解预应力筋的种类、锚具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中的工程实例讲座,与理论课程和施工现场参观等穿行。通过课堂视频和实体模型及工程案例教学、安排工程实例讲座、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等,让学生亲身接触实际工程,进一步增强感官认识,并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试验研究,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不确定性、离散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须由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以及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来验证。利用结构与材料实验室,通过试验观识结构构件从开始加荷到破坏的过程,构件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裂缝的发生、发展以及裂缝的分布等特征,分析构件的受力状态,以及钢筋和混凝土在受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主动思考找出事物本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可模拟现场施工,实现仿真教学,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先修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从水泥、石子、砂子、钢筋等原材料选取到配筋计算、水灰比计算、钢筋的绑扎、支模、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试块制作等,模拟施工的全过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对其强度进行测试,并引导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鼓励自主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