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22:14:39

高考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论文篇1

议论文作文的教学,要加强写前指导,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高考作文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作文1最近,生活中多了一个热门词语“低碳”。初次见面时,我就对这个新朋友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各种灾害性天气接踵而来,严重威胁着人类。而这一切的元凶,就是二氧化碳。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的当下,节能就是的减碳。于是,趁着寒假,我对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大整顿!

我首先对我姐姐的房间发起了“进攻”。一走进姐姐的卧室,就看见姐姐在床上呼呼大睡。床头的手机正在充电,“充电已完成”这几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一看这情形,我二话不说就把插头给拔了下来。如果你认为手机已经充满电了,插着也不耗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很多电器,例如,电脑、电视、电饭煲等等,虽然你已经关了,但如果没有拔下插头,还是会耗电,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的。要知道,一个举手之劳拔下插头,可是最简单的减碳行为了。

检查完姐姐的房间,我又把剑头指向我们家的厨房。快过年了,每户人家的冰箱都是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什么鱼啊,菜啊,饮料啊,琳琅满目。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把买的各种年货,也不分类,一股脑的全硬塞进了冰箱。每次拿东西,都得查找半天,有时还得把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才能找到。这样冰箱的门一直开着,有多费电啊!怎么办呢?我立刻上网查找,找到了一个小窍门。我找来几个纸盒子,把这些食物分类放进各个纸盒子里,并在纸盒子上贴了标签“鱼类”“肉类”“速冻食品类”。这样既节省了开冰箱门的时间,又节省了空间,使食物与冰箱内壁留有空隙,就更好地起到了节电的作用了。最后,我还在冰箱旁边贴上一张温馨提示,时刻提醒着我们全家人:冰箱内保持清洁,及时关上冰箱门。虽然这看似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的话,就等于为减少低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的感染下,我们全家人都过起了节电、节水、节气的低碳生活。

寒假已经过去,我们家的低碳生活还在继续。低碳生活一小步,环境改善大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减少低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语文高考作文2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人生,就像泡茶。水温合适,时间一定:才能泡出好茶。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体验新的事物,不断追求新的潮流,不断对生活发出感慨。在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自暴自弃,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只知道一味的哀叹。难道就没有“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吗?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经历不断改进才能成功,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在成功之际再回首,留下的只是愉悦与回忆。

人生,就像品茶。慢慢地吸吮.细细的下咽,才能知道是不是好茶。

在童年时,我们懵懂无知,只希望能快速长大,去做自己喜欢而能做的事;青春时,未来有很多梦想去追求,就像触手可及一样;老年时,我们静静地卧在房屋上,看着蓝蓝地天空,听着鸟儿细细的鸣叫,感受微风揉揉的抚摸。回忆着童年时乐趣与无知.回味着青春时的勇于奋斗与有梦可追。我们应该有无谓世俗的精神。细细品着一杯茶,慢慢地走过下一秒,静静地与自然接吻。在我们既然消逝之时,再回首慢慢品着一杯茶,回味人生的好与坏……

人生,就像倒掉地茶叶。依然清香,自然有用。

在我们对生活失去价值地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豁达,乐观的心态。不再去与世俗争辩。就像一句“如果我们不能再创造奇迹,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这也许能对人生做的一个解释。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再去奋斗,再去拼搏。那么,我们就坐下来静静地享受生活從沒享受过的恬然闲适。一杯倒掉地茶,可以滋润土地,为植物带去养分,也为下一杯新茶留下空间,等待它去发挥。再回首,我们就是经历了人生而完好无损的奇迹!

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才会有好的过去,美好的未来。

语文高考作文3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高考作文4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语文高考作文5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勤俭节约吗?没做到吧!不瞒你们说,其实我以前也没做到,看看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就知道了。

有一天,妈妈给我三百元钱让我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银行去交电话费。我跑到银行,银行里的一个阿姨对我说:“小朋友,今天银行的电脑坏了,交不了电话费,你还是回去吧。”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回到小区,我的视线一下子落在了一楼的小卖部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支支可口的冰淇淋。我想,反正我手里有这么多钱,买五十块钱的冰淇淋都不过份。于是,我东挑西挑,买了三十块钱的冰淇淋美滋滋地回家了。

我一进家门,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冰淇淋?”妈妈看我不回答就看了看发票。突然,她大声说:“你不经过我同意就买了三十块钱冰淇淋!”我说:“我们家又不是没钱,少三十块钱怎么了?”听我这么一说,妈妈暂时平息了怒气,跟我讲了很多要勤俭节约的道理。还举例说,有些贫困儿童,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了三十元。我想想,也对耶。于是我向妈妈认了错。

经过这次,我们家就成立了勤俭节约小分队,由我担任监督员,爸爸还要我拿一个小本本把自已每天的开支记下来。

没过几天,我爸爸就犯规了。那是在一个傍晚,妈妈刚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爸爸却突然打个电话说让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我赶紧抢过电话说:“不行,家里已经做好饭菜再出去吃就太浪费了,爸爸你还是回家吃饭吧。”爸爸很快就赶了回家,一进门就说:“我们家荫子都知道节约了,真是难得。”我得意地笑了。

紧接着上个星期天,妈妈也犯规了。那天天气很热,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妈妈就对我说:“那么脏,赶快到楼下美发店洗头去吧!”我马上说:“不行,在家里自己洗可以节约几元钱,积少成多可以捐一大笔钱给贫困儿童的。”于是,我就在家里自己动手把头洗得干干净净。

晚上,爸爸妈妈都夸我越来越懂事了。我拿出小本子,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月我可是节约了几百元钱呢,问能不能给我什么奖励。爸爸妈妈一人亲了我一口说,这就是奖励,买奖品可是要花钱的,我们三人哈哈大笑。

高考语文论文篇2

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5年全国15套试卷中,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文本内容广泛,彰显了语文大教材观。首先,选材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如广东卷的《文化的生与死》、四川卷的《两汉经学》、安徽卷的《中国经典》等。其次,选文富有艺术品位,引导学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如新课标卷Ⅱ的《艺术是什么》、江苏卷的《罗丹的雕刻》、山东卷的《性格组合论》等。此外,选文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科技文明、新能源、新家园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如重庆卷的《关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天津卷的《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湖南卷的《生物电池》等。选取的文本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而且语言规范、难易适中、文体鲜明。

2.题型丰富多样,设题难度增大。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简答题,填空题,探究应用题。

3.考点明确,略有变化,体现了高考稳中有变的特点。论述文阅读常常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考点。总体来看,2015年高考论述文阅读同往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但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对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的理解,要求考生从表情达意、理清思路出发,立足于篇章和主旨去分析句子。如重庆卷第4题:下列对“传统技艺”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再如广东卷第14题: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文本回答。

(2)分析综合能力。①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提取并集中起来,加以处理。以此立意的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是对文本信息的高度综合,又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北京卷第7题: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②归纳内容要点。所谓“要点”是指作品全文或段落层次中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既可以是几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的内容,也可以是整个作品的内容。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抽象的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释,使之具体化;二是将具体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提炼出其核心内容。如江苏卷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重庆卷第6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的途径是什么?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思维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关注与考查。如浙江卷第10题: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④考查文章思路结构。这类试题多从文章开篇构思或段落间关系入手,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脉络的把握能力,以及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分析段落之间及段落内部层次关系的能力。如福建卷第11题: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3)探究应用能力。这类试题在考查筛选分析、提炼概括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如江苏卷第18题: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二、趋势预测

1.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社科类文本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并不会很大,同时,分值权重与选考部分也会基本相当,设题会尽可能贴近考生实际。

2.命题式样稳定,调整幅度不大。大多数省市将会继续沿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再加上简答题的命题样式。简答题的设题上会尽可能避免一题多问,同时,将逐步增加分析、探究的成分。

三、备考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考点。考生在平时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查方向和重点,然后着重加以训练。

2.探究真题,对症下药。认真研究和试做真题、样题,有利于考生对考试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做题时,考生要认真研究每一道题目,并与考纲逐一对照,以此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3.细读文本,把握用意。要逐字逐句细读文本,逐段总结,步步为营。明确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弄清了这些,也就弄清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审读题干,理清要求。社科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对社科类文本的考查,除了包括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外,还包括对段落、主旨的理解,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等。做题时应当针对具体题目审读题干,按要求作答。

5.掌握方法,区分正误。尤其是针对论述文的选择题,要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信息的正误。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对比,求同寻异(比)。即做题时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句中的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

高考语文论文篇3

【关键词】议论文语言修辞

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在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只是抽象地说理,概念化地论述,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不准确、不严密、漏洞多,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情达意,使论证缺少说服力。而要想让文章能表情达意,能有很强的说服力。就必须加强学生作文的语言训练。但由于语言训练具有零碎性、慢长性和教师本身基本功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老师只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进行讲解与训练。而忽视了这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强有力的语言这一切的讲解与训练都不可能收到实效。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忽视或根本不知如何经营自己的语言。“繁花如锦”的语言在高考考纲上也有明确规定——“有文采”,即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级语言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作文其实就是你的自我推荐书,你必须得依靠这份自我推荐书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所以你的这篇文章要让阅卷老师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打高分的强烈欲望。那么你就不能忽视文章的语言美,特别是议论文的语言。

在写作中对于修辞有的人不喜欢用,有的人不善于用,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要么矫揉造作,很难达到说理的目的。而修辞是修饰词句。从语言表达来看,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想使议论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就要运用修辞。只有运用修辞才能休具体为抽象,把难以表达的道理生动形象的表达给读者。

一、运用比喻,形象阐释

比喻,是把有相似点的某一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使无形之情绪变为有形之形象,让人可观摩,可嗅闻,可触摸,可玩赏。比喻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使之生动形象。议论文中有不少抽象说理的地方,这些地方如果能够运用上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再抽象的道理也能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如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作者就用比喻的方法阐释了诚信的社会意义:

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更增其美丽精粹;诚信之于他人,犹如沙漠之中见绿洲,给予人清爽与希望;诚信之于社会,犹如一滴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一个生机蓬勃、健康向上的春天。【1】(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重于泰山》)

这样的语言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可使文章显得文思飞扬,增添几分魅力。议论文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如果整篇文章都是抽象地说理,那么就会让人感到味同嚼蜡。所以,只有鲜活的形象可以吸引并打动读者。在论述时,展开想象,借助比喻,既巧妙说理,又文笔生辉。

比喻是修辞方法较常见的一种,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它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易于读者接受。不过要注意:①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②阐释语要精当简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合。

二、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能构成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增强和谐的节奏感,形成整句的抒情或说理效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严密、更充分、更透彻。优美贴切的排比,是文章的一袭彩衣。若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既气势磅礴,又轻盈空灵,富有诗意。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如珠落玉盘,余音绕梁。排比句用于说理,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你感受到那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中,排比的运用给双方辩词增色不少。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要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如2007年陕西省高优秀作文《学会成长》: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2】

“学会成长”“学会聆听”“学会理解”“学着适应”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运用了排比修辞,不仅是为了外表的华丽,更是为了更加透彻地说理抒情。

三、巧妙引用。增添情趣

在议论文的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其中道理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这些道理少不了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的引用。在论述时恰当地引用,不仅会使文章论述有力,而且让语言有了亮色,有了文化气息,并且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平添趣味。

如2007年湖南卷湖南一考生《诗意地生活》:

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3】

除了引用确有出处的名句之外,还可以创造不同类型角色的特色语言。如:

童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拒绝诱惑。”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4】

这里的引言是不同类型的人富有个性(群体)特征的语言,显得有代表性,有特色。

在引用名言时别忘了加上自己对名言的阐释语句,可以用在引言前,也可以写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四、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

(1)巧用设问

恰到好处地使用设问,就会使文章富于变化,波澜起伏,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转折》,一位考生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

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

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2)巧用反问

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强化确定的语气,我们有时从反面提出责问,用疑问口气来表示明确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集问、答于一体的修辞方式。反问是明知故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同平铺直叙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言强烈,能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一位福建考生在《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文的开头写道:

杨树横着种、倒着种、折断后再种都能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岂不怪哉?怪么?不怪,因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生活中也有许多事包含着与此相近的道理。

这个开头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肯定“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这个现象是奇怪的但是后面却又设计了一个设问句,对这个设问句的回答是“不怪”,两个问句对同一个现象却有一正一反的回答,这样,文章波澜陡起,吸引人们去探究答案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议论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会让议论文的语言“繁花如锦”。

参考文献

[1]《高考满分作文〈诚信重于泰山〉》(2001)

[2]《高考满分作文〈学会成长〉》(2007)

高考语文论文篇4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四川  吴启勇)

            一、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复习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是能妥当地安排好语文复习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认为复习不复习一个样,随意复习,连考试范围,有多少个知识点都不闻不问。

    方法:为了赶进度,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堂堂填,天天灌,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复习无计划,见到什么复习什么;只练不讲评,公布答案就完事。

    资料: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消化不良。

    时间:为赶进度“开快车”,煮“夹生饭”;“老牛拖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论及其核心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过,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人们要实现主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就得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生的,并进而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定)。通过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转换,形成“螺旋式”反馈信息网,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不断向最优化发展。

            三、高考语文复习中的控制思想

    将控制论思想运用到高考语文复习中,就是要随时通过反馈来掌握复习现状与目标间的距离,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应经常搜集学生对复习内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节奏、方法等。

    传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学生做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觉得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如图一:

    定向讲知识(师)做练习(生)讲评(师)

    而采用反馈式复习,则有助于教学双方充分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状态转变为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如图二:

    (附图  {图})

            四、教学实践

    根据反馈原理,要实现语文复习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复习信息实行目标控制、结构控制和数量质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势、定序和定度。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在高考复习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高考语文论文篇5

关键词:语境;文言文四类题型;解题策略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人说话时所处的状况和状态。从狭义上看,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句间的语义关系,以及与本词关联的前后词语,或与本句关联的前后语句等。[1] “情景语境”即语句所处的文本大环境。文言文阅读对中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块硬骨头,很多学生读不懂文言文,甚至畏惧文言文。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和词义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文言文阅读解题缺乏语境观指导,只是机械地解题而不注重语境分析,导致学生面对文言文阅读题无从下手。教师应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做到因“境”解词、因“境”断句、因“境”悟文、因“境”翻译。

一、因“境”解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广,且词义不定项,词义会随着活用、引申等现象而发生改变,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相对于众多的文言实词,常考的文言虚词有“而、其、何、乎、乃、且、若、所、焉、也、以、则、者、之”。基于语境学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建模,可帮助学生因“境”解词。

1.虚词作为连词使用

虚词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转折”“因果”“并列”“假设”等关系,可翻译为“却”“因而”“并且”“如果”等。常见的可作为连词的虚词有“而”“其”“且”“然”“以”“则”等。

2.虚词作为实词使用

一些虚词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实词存在。如“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中的“然”作为形容词,表“正确的,对的”。

3.虚词作为语助词、语气词使用

虚词作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起到调节的作用,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虚词作为语气词,常表疑、揣测、感叹、祈使等语气。

4.虚词作为介词使用

虚词作为介词,表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表示“时间”“对象”“处所”“目的”等,可翻译为“在”“对”“为了”。常见的可作为介词的虚词有“乎”“为”“以”“因”“于”等。

5.虚词作为兼词使用

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字。虚词中常见的可作为兼词使用的有“诸”“焉”“曷”“盍”等。

6.虚词作为固定结构使用

常见的虚词组合作为固定结构使用的有“其…其…”“有以”“无以”等,可翻译为“是…还是…”“有用来…”“没有用来…”。

【策略操作】(2016年天津卷)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

A.焉乃于者 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 D.焉其于也

【参考答案】C

【策略解说】本题考查虚词的理解,可基于语境,结合以上六类虚词用法的分类解题。“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中“乎”用于句末,表揣测语气,译为“吧”;“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是李台州在司马家人劝说下才边哭边勉强吃点东西,结合情景语境,可知“乃”连接前后句子,表承接关系,译为“才”;“宗质负其母以归”中的“以”相当于“而”,表承接,可不译;“予一见不敢再也”,“也”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是作者叙述自己见李台州时的情形。

二、因“境”断句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传统句读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当属上而属下等。要正确断句,就要让学生养成结合语境分析文句、文段的习惯,做到因“境”断句。此类题型常见的解题策略有:

1.抓标志性词语

(1)出现“曰”“云”等对话性标志的词语时,结合情景语境判断其是否要展开对话,如果是,则此处应用冒号和引号断句。

(2)根据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可判断标点位置。如“者…也”结构的判断句,可在“也”后断开;“动词+于(见、为)+主动者”结构的被动句,可在“主动者”之后断开等。

(3)根据虚词的用法,判断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如“夫、且夫”作为句首发语词时,可判断此处是句子开头;“矣”、“焉”作为句末语气词时,可判断此处为句子结尾等。

2.确保标点前后的每个句子符合情景语境

语段句子间本来就有着紧密的语义关系:或按逻辑、事理顺序论述、说明;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描写、记叙等。因此,在使用标点符号断句时,一定要使断句后的每个句子符合文章语境和行文逻辑,并且要语义准确、字句通顺。

3.要符合作者的意愿和常理

由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比较久远,当时的人物称谓、官位、地名、表达方式等都与今天有很大差别,借助注释,可以在断句时避免出现违背常理的错误。

【策略操作】(2016年全国卷)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参考答案】B

【策略解说】此题可基于语境,结合以上三点注意事项,使用排除法解决。先把选项代入文中,结合本文的情景语境,可推测出它的大意,即赞美曾公亮的政治才能。据此,可排除C、D。“移书诘盗”为动词词组,表“文书,稽查盗贼”,中间不可断开;“报”相当于“曰”,下面是上报的内容,所以在“报”后要断句;“殆”译为“大概”,引出一句话;“之”“然”是代词,分别断开。

三、因“境”悟文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省高考卷多将两者合为一题考查,要求考生不仅要排除大体正确中夹杂错误的选项,而且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对文章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分析和判断,做到因“境”悟文。此类题型常见的解题策略有: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按选项找到切入点

首先应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倾向有个总体把握,形成“整体文意”。[2]如常考的人物传记类文章,要弄清作者记了哪些事,通过这些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选项中的切入点对选文内容要点进行比照、分析和概括。

2.对照内容要点,比较选项与文意之间的偏差

基于语境进行文意辨析,在上下文语境中常出现的雷区有:实词词义误用、虚词连接的语义关系或句间语义关系的曲解等;情景语境中常出现的雷区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在遇到此类题型时,要根据选项内容,确定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区间,在“整体文意”的指导下,比较选项与原文,找出偏差。

3.着眼全文,总结概括文章思想

在语境中根据命题指向,明确重点词义、句义以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语境重要信息,从而揭示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策略操作】(2016年江苏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举考试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参考答案】D

【策略解说】四个选项分别对应文章的第一段的上半部分、第一段的下半部分、第二段、最后一段。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的表述是“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勒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而选项的表述是“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结合情景语境,看出其曲解了原文文意,属“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四、因“境”翻译

很多考生在翻译中能做到将实词、虚词字字落实,特殊句式有所体现,但翻译出来的句子还是别扭。究其根本,是考生没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做到因“境”翻译。一般来说,“上下文语境”可以定位字词的翻译,调整特殊句式。“情景语境”则可为翻译规定一个大致方向,使翻译不跑偏。

【策略操作】(2016年北京卷)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举国而归齐矣

【参考答案】①楚国的老百姓就放弃了他们的耕作而捕猎鹿。

②(衡山国君)内心估量自己没有足够的兵器来应对两大橙耍就奉送国土,归顺了齐国。

【策略解说】①句所处的情景语境是齐桓公派人出重金急求楚国的生鹿,楚王便下令让百姓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全部财宝,于是楚国的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猎鹿。句中的“释”、“畋”为动词,译为“放弃”“猎捕”,需重点翻译。“即”“而”连接这两个动作表承接关系。②句所处的情景语境是齐国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衡山国百姓放弃农业,铸造兵器,结果衡山国被鲁、齐两国占领,衡山国君自量无法抗衡齐鲁两国,便举国归齐。了解了情景语境,便知本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衡山国君”,句中“量”“应”为动词,译为“估量”“应对”,要重点翻译。由此可见,“情景语境”起到定向作用,沿着基本方向,结合“上下文语境”便可定位推敲出其具体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对我国中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不可低估的,而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死角”,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要想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偏见,就要求教师以文本为依托,找出文言文常考题型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注释:

[1]卓立子.基于语境的文言文解题策略――201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扫描和解题策略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6,(4).

高考语文论文篇6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质量;认识;管理;文档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80-0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将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4年所学英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学校来说,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可以说,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1、就业的冲击。目前人才交流市场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冲击最大。而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在第7学期就开始找上作,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离,学习成绩下降。第8学期一开学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论文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因此求职择业对学生在校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冲击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规章制度不健全。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无要求更无检查;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教师从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到毕业论文写作结束,其精力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英语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已经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他时间还要用于科学研究和自我充实。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使部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较少、精力不够。4、学生重视不够。由于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考虑毕业论得如何,学生由此认为毕业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忙于择业又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因而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工作已经落实,毕业论文成绩无关紧要,应付了事,东拼西凑,甚至抄袭而成,论文质量可想可知。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1、提高认识。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要通过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教育,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研与工程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各类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针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先后完善了《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及进程安排》、《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制定了《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及相关规定》。3、在教师方面,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指导教师,并对指导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及相关规定》对选题、指导、定期检查、评分、答辩、总结等各环都明确的规定。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严格按照《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检查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评价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中的评分要素,逐项逐条地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在对论文质量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论文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衡量后,给出论文答辩成绩。4、毕业论文后期文档应该科学、规范管理。对于毕业论文的后期文档管理工作,建议由专人负责制。包括收集答辩过程中的一手资料,按照答辩名单和顺序,收缴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打印版和电子版,并按年级和班级归类成论文设计集,并要附有编号和目录、页码,刻成光盘长期保管。对于被评为优秀的论文,可汇编优秀论文集,起示范作用。并将这些资料和往届毕业论文分类保存,以便后面的复查和借阅。

结论:总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整个英语本科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与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它使学生通过在整个大学本科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训练,从而获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技能和素质。它需要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言语技能训练,需要指导教师的资深引导,也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与论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密不可分的。院系应该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有效实施教学管理的改革,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等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高考语文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课堂值日报告,有效性,思考

 

一、引言

英语课堂中的值日报告环节作为同学们实践英语、体验英语、交流英语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实践也证明,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并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的有效性对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对此,笔者就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有效性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以期对课堂值日报告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前英语课堂值日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重视的普遍度还不够。由于笔试还是现行的学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课堂形式的表面活跃,视角只停留在个别优等生身上,而缺少对学生普遍度的关注,以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值日报告重视不够,精心准备的动力不足,总以为是一种形式,是老师硬派的任务,感到报告的好坏也无关紧要,因此持有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2、选择摘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词汇难、句法复杂、语速快、发音不准确不清晰、内容不熟悉等。在调查中,他们也提出,容易听懂、能让听众有所收获、能引发热烈的讨论的报告才是吸引人的报告。

3、表现形式手段较单一。现在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组织形式大多为个人独立进行,其形式过于单一化。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把英语值日报告作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认为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花几分钟时间练习相关内容,有的老师虽然也让学生进行这个活动毕业论文提纲,但也只是限于你讲我听这一单一形式,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意识不强,还习惯于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以致这一单一化的形式还大有市场。

三、提高英语课堂值日报告有效性的措施办法

英语课堂值日报告不是一种简单的英语课前准备活动,而是一种长期的积淀。它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应具有较高的组织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回顾近年来笔者在抓英语值日报告环节中的经验与教训,感到要提高英语课堂值日报告的有效性,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在调整认识更新观念上先行一步。认识的深度决定有效的程度,观念的更新带来思路的创新。一方面,要合理改善或重新建构评价体系。如把英语口试纳入到每一学期的考试当中,学生就对英语值日报告有了关注度,思想上的弦就会紧绷起来。如果师生们思想上重视了,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原动力,就为成功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把控搞好预想设想,确保心中有数,确保语言输入和语言吸收渠道畅通,特别是要搞好鼓励和激励,抓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工作,增强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应相互尊重,搞好配合互动,切实利用好这个锻炼提高的平台,在准确把握报告语言的难度、提高报告内容吸引力方面多作思考磨砺。同时,要注意英语值日报告不是一项短期能见成效的活动,而是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知识和语言积累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抱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所选内容的帮助指导。值日报告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所选内容有失偏颇,要么生疏,要么难懂,听者情感认同度不高。为保证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在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值日报告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不同,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广泛收集语言素材,关注社会热点新闻话题,谈论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人和事,通过新鲜和有趣的报告内容提高值日报告的针对性和吸引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在词汇、结构、篇章以及语言、语速、举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纠正,增强学生对值日报告展示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语言形式,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飞跃。

三是要给实施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表明,英语值日报告是一种集综合性、灵活性和交际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相当于课前的热身运动,实施的形式对报告的实效性有着直接影响。要基于让每位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其创造力毕业论文提纲,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在强调增强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培养合作精神的前提下,可采取个人独立进行讲述、两人合作或多人分组进行功能性对话以及进行戏剧性表演、游戏等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教师应灵活把握采用。如在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胆量与自信,提高写作能力、口语能力、应变能力方面,建议侧重于个人独立讲述进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把握好语言情境,培养实际交际能力打好基础方面,建议采取两人合作或多人分组的形式进行;为在一定场景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综合因素,建议渗入情境表演形式。总之,形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感,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由灵活、形式多样为原则。

四、结语

英语课堂值日报告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实现课堂到课后延伸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它的独特性和潜在力。如果在开展过程中各级不能高度重视,内容形式呆板,师生缺乏配合,就不能达到真正目的,其实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挖掘它,把握它,运用它,定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Brown,G.&G.Yule.Teaching the SpokenLanguage[M].北京:人民

高考语文论文篇8

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①,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②.要其何以成,何以败③?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④,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⑤.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⑥.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⑦,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⑧,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⑨,颓然丧矣⑩;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11;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而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12,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13,以为是殆幸运儿14,而天有以宠彼也15,又以为我蹇于遭逢16,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17,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18.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19,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20.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21,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①林:汇集.

②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

③要:概括地推究.何以:为什么.

④居:占.

⑤相间:互相穿插.迭乘:交替地呈现.以:而.

⑥要:概括地推究.

⑦固:必然,一定.吾欲云云:我要怎样怎样.

⑧易易:非常容易做.

⑨及:等到.骤:很快地.尝:尝试,经历.猝:突然.

⑩颓:倒塌,此指精神上失去信心的样子.

11再:第二次.

12盘根错节:树木根干枝节回绕交错.以喻事情的繁难复杂.

13艳羡:非常羡慕.

14殆:大概是.

15有以:有所以,意为有意.天有以宠彼:上天有意宠爱他.

16蹇:跛,引申为艰难、困厄.

17庸讵(jù):岂,怎么.

18判:分开,区别.

19兼旬:两旬.旬:十天.

20参伍:交相错杂.

21冒:顶着.逆:逆风恶浪.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②,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③,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④.”成败之数⑤,视此而已.

①“譬如为山”二句:见《论语·子罕》.篑(kuì):盛土的竹筐.

②平:填平.

③“有为者”五句:见《孟子·尽心上》.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以八尺为一仞,汉制以七尺为一仞.

高考语文论文篇9

我是七(10)班的杨xx,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绿色校园,从我做起。

达尔文曾说过: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惠特曼也曾说过: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是啊!同学们,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洒落校园时,我们身处郁郁葱葱的树林,耳边是悦耳动听的鸟声,你心中有何感想?当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着尘土和黑岩,嘈杂的喧哗声充斥着你的耳朵时,你又会怎么想?

这是个不必回答的问题,谁不想仰望蓝天,俯瞰绿地,谁不渴望那郁郁葱葱的草地?谁不愿坐在草地上享受阳光?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身处幽静的环境?谁不想自己的家干净、清幽而充满温馨?而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三千多名同学的家园。

绿,生命的颜色,绿,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绿色,便有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同学们,想让校园变得绿色,我们应该做到两点:一是环保,二是节能。

如今,“环保”在每个学校都是热门话题。有些同学会说:“环保离我们还很远,是一个大工程,我做不到。”其实要做到环保并不难,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稍加注意,就可以为环保做出一点贡献。比如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生活垃圾应分类放置,以便再回收利用。

其次是节能。对于个人来说,节省更多的费用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在学校,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用电。平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无人使用的水龙头还在“哗啦啦"地流着水,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日光灯还是辛勤地在工作着。节能对我们可真是百利而无一害!

高考语文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双效度分析;教学启示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