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化十篇

时间:2023-04-03 01:39:49

综合文化

综合文化篇1

(一)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

大多数策划人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其功能与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策划人并不具备任何特异功能,他们的所做作为均来来源于自身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所以,不要神化策划人的工作水平,不要认为任何事物一经策划人经手,便能在短期内获得理想效果。实际上,策划人功能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人物,只有充分满足策划人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扰,才能实现策划人的功能与作用。基本条件的缺乏,会导致策划人无法在工作过程中,施展开拳脚,其功能与作用自然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二)会受到文化体制的约束

事实上,策划人的策划工作,必须遵守文化体制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我国大多数文化艺术策划人,在策划文化艺术活动时,往往会因为文化遗址的约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策划人的妥协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文化艺术活动策略的灵活性,进而影响到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有不少策划人在工作期间,由于受到文化体制的打压,许多创意无法得以实现,最终只能恪守陈规,继续沿用传统策划方式。从这一层面看来,文化体制制约了策划活动的顺利开展,对策划人创新精神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二、艺术文化策划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具备一定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一名合格艺术文化策划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文化艺术策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从本意上来看,文化其实是一种概念,一种思想;底蕴则是一种内涵,会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文化底蕴是策划人在进行策划活动中的指路明灯,是策划人区别于普通人的根本依据。

(二)艺术审美水平高

审美其实是人类透过情感与想象,感知、审度世界的特殊方式。而文化艺术策划人,则是凭借自身审美,制造活动,重现现实,表现情感,使受众在参与过程中,通过想象与审美,达到客体的相互对象化。众所周知,人类情感与想象力是艺术的主要来源。而策划人若希望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凝聚活动中心思想,实现社会意识的传递,首先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受众对文化艺术的主体产生共鸣,才能使受众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改变。

(三)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

策划是一种融合多种专业的行为,是策划人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策划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策划人本身业务能力的掌握情况。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是策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任何社会公益活动、文化艺术产业活动,若想要获得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出策划能力,做好前期策划工作不可或缺。身为一名合格的文化艺术策划人,不但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极强的创意、创新、组织等综合能力。

三、提高艺术文化策划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一)深刻地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

创意是否合理是决定策划活动是否能够赢得受众青睐、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作为各种创造性思维融合而成的最终产物,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策划人员的基本素质,直接反映出了策划人情商与智商。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文化策划人的综合素质,有必要使策划人深刻意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策划人应懂得如何利用抽象思维,灵活运用各类有限资源,模拟出策划的基本框架,然后通过精炼的语言或其他方法,突出策划的中心思想与实质内涵。一个具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是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的,明显区别于他人。同时,心音、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全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了策划人的意境思维。其实,从过去的种种文化艺术活动来看,策划是融合文化、艺术的主要手段。所以,身为文化艺术策划人,务必要将创意放在策划活动的首位。在开展现实工作时,勇于创新的,或从活动构思,或从活动形式,或从活动内容方面,充分融入创意理念,制造出充满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达到征服受众的目的。

(二)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文化艺术策划务必要与时俱进,保守、落后的思维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代受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避免失去消费者,成为市场发展的祭品。积极改变旧思想,勇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思维模式对职业素质要求的约束,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在策划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挫折与阻碍,大多数策划人在创新过程中,常常会因创新理念不被认同而感到气馁,长此以往,自信心严重受挫,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其实,在工作过程中,心态决定了工作态度。策划人应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始终相信自己,以尊重原则为创新的重要前提,敢于向权威与现实挑战,突破思维定时,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策划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弱点,消除畏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出创新精神,突破工作拼尽,开辟自己的事业道路。2.摒弃落后思想事实上,人类的创新活动其实是实现对原有事物上的再创造。虽然传统的东西过于恪守陈规,策划人受其影响,思维模式自然会受到一定限制。思维定势的积极面在于保持思维活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文化艺术策划人有必要适当摒弃落后思想,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突破常规思维模式,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知识,凝聚艺术主流思想,实现对思维方向的引领,进一步优化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效果。3.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策划人应清楚地意识到,成功需要经过不懈努力,一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只会逐渐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策划人应明确自身职责,了解新时期的时代背景给这个行业带来的严峻考验,通过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愿意付出,愿意投入,不怕吃苦,勇于进取,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为文化艺术事业做贡献。

(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策划人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懂得未雨绸缪,充分利用调研、实践等活动,不选学习,不断进步。众所周知,策划是一项汇聚智慧劳动、团队精神为一体的活动,需要雄厚的知识素养作为有力支撑。所以,策划人务必要在业余时间,多听、多看、多积累,多想、多问、多分析,多走、多做、多行动,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创新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进一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综合文化篇2

关键词:综合文化类杂志大众文化文化特征反应

我国目前共有各种期刊9000多种,而时尚休闲类、IT类杂志的增长是最快的,此类杂志期刊都属于综合文化类期刊,是普通读者自费购买最多、阅读频率最高、业余接触时间最长,因而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期刊。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综合文化类期刊所呈现的文化特征。

一、是提升还是迎合

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大部分是文摘杂志、妇女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志和时尚休闲杂志,此类杂志难以在涉及重大问题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我国的大部分杂志期刊缺乏的是精英文化视角,往往不能从提升文化精神的高度探讨套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以不流俗、不媚俗、坚持“可以呼唤出人的崇高感情、激发人的创造性”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有影响力的杂志,这种操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已经变得两难。那种仅仅迎合于人的情感泛滥、麻醉人的智力而获得“成功”的杂志比比皆是。而对消费文化的处理应有的合理吸收和处理,也变为一味的盲目迎合、推崇甚至倡导。是提升还是迎合?成了我国杂志期刊文化定位的难题。

二、非现实而又胜似现实的生活世界

从内容层面讲,杂志的影响力源自于它营造的时代价值和生活方式是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它所书写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观念、趣味与审美、情感与故事具有什么文化属性;对现代社会的特征如何体现。作为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文化类杂志在内容层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流行文化特征、商业特征、消费特征。

人们对于杂志的消费主要是文化的消费。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了社会的思想、观念、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内容。而综合文化类期刊传播的更多的是流行文化。比如其中的时尚休闲类杂志,它的内容充斥了连篇累牍的流行文化,好莱坞的“影视文化”、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文化”、夏奈尔的“服饰文化”。它们营造出来的热点人物、top排行榜、各式明星,以及围绕这些生活生存的价值观念、审美品味、情感故事无时不在影响着时代价值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结构正在经历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人们的需求正在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综合文化类杂志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三联生活杂志周刊》响亮的提出了办刊口号“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城市画报》的办刊定位是“体现知性而有品味的都市生活”。此类办刊宗旨反映了我国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色:过去的生活范式正在被质疑,应该倡导一种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来代替。不可否认,综合文化类杂志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提供文化享受、提供娱乐,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创造了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现实没有达到但又似乎唾手可及的,在这种非现实而又胜于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强有力的改造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行为、语言、观念、价值、生活发挥、生活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经过综合文化杂志提倡引导的流行文化现象,完全体现了这种虚拟现实世界的内涵,它们很快变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成为现代人思考、行为、生活的规范准则和价值参考。就像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助理巡视员张泽青所说:“杂志对生活的影响甚至已经进入了法治建设的层面,前一阵关于江苏省取消男女混住禁令的讨论,其起源就在于前两年杂志做的两性合租的话题。”从综合文化类杂志的内容,比如《吃出爱情》、《不需要男人负责》、《秋季彩状新色图鉴》、《减肥食品的NG和OK》等,不难看出综合文化杂志热衷的是传播流行文化。

其次,大众媒体的生存状况决定了杂志文化的商业性。仅仅依靠杂志的销售是无法实现盈利和发展壮大的,杂志的生存与其他大众媒介一样必须依靠广告。任何一种杂志,最醒目最引人注意的版面无不是品牌广告,而且时尚休闲类杂志的广告比重占全刊13%以上,最高达到26%。读者在接受杂志倾心打造的各种新观念、新主张时,对各种品牌广告营造的消费文化氛围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时许多广告都是国际大公司的广告,往往站在国际、全球的视野背景上进行讨论宣传,在精美、华丽、宜人的图片和极富诱惑性的广告语言中,新鲜事物、新颖生活、全新理念与流行资讯、流行意识相配合一一传到受众,而且更具影响力。

最后杂志还传达了消费文化的特征。以《时尚》杂志为例,在发刊词中它表示,它将是时代的风尚,努力反映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观念带来的冲击,侧重体现消费文化的传播……是消费领域足以折射人的全方位的关照。它表达了一种历史合目的性发展的深切愿望,不仅从一个方面表达了对改革开放、对“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具体支持,同时也以文化的方式在实践层面相应了走向市场的雄心壮志。应该说《时尚》确实践约了当年的承诺。并且在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它引领消费和时代风尚的初衷。它与当前方兴未艾的商业主义意识形态不谋而合,与主流意识的不期而遇使得时尚休闲杂志获得了合法性。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是消费社会,大量生产的同时又大量消费,物品的使用性价值已经超过了物品的交换性价值,生产不再是由物品的交换性来引导,而是由使用性的消费所获得的利润来引导,消费性已经毁灭了交换性,社会成了消费社会,人的奋斗是为了物的消费,某种夸饰性的生活形成了社会的规则,这种夸饰性的消费完全越过了个人的生活需要,成为某种时尚,引导人无限的追求。时尚休闲类杂志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即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的需要,而是在满足被制造和刺激出来的欲望,引领大众不断地追求它们倡导的时尚生活,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众多的时尚休闲杂志的内容中,其资讯性,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和服务性越来越强,不断地制造流行语和流行话题,配合刊登的各种品牌产品的信息,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理念,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而又神似日常生活的情景,从而在社会与读者中形成一种新的符号、新的意义、新的消费文化。

三、虚拟世界中欲望的满足

从当代杂志文化的特征,可以这样认为,现代杂志的内容诉求已经不仅仅是编辑的艺术,不仅仅是拥有独有的视角、独特的审美就能观察和表达世界,而是编辑、广告、发行等相关专业人员,与社会和市场进行碰撞和调和、妥协与反抗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编辑与市场合谋的艺术。

因此,对杂志传播的文化,大众的接受方式已经异于对传统文艺传达的文化的接受方式。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接受是一种审美的方式,它的关键在于对世界的总体关照、对人心灵领域的透析、对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一种由距离感而获得的美感。人们对杂志文化的关注,主要却是对自身欲望的关注。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信息过于丰富的时代和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人们看杂志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休闲娱乐的满足。具体可这样说,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是“反映”式的,欣赏对象是通过过滤的现实的结晶,是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有相对完整而统一结构的世界;而对杂志文化的接受是“反应”式的,接受的对象是现实的延伸,这种内容不再是现实的提炼结晶,而是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中的展示,读者可以凭借幻想跻身其中来获得享受。

例如,综合文化类杂志的成功,是因为走情感路线定位而获得大量读者群的,无论是大人物的琐事,还是小人物的不平凡,都是俘获读者忠诚的妙方。对此类文章的阅读,无疑起到一种情感补偿性的作用,因为作品表现的生活与读者现实中的生活同质同构的,读者在阅读之时,完全是一种同步的心理,他们关注的是自身的情感是否在同质同构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实现,或者自身被刺激出来的欲望能否在虚拟场景中得到满足。后一点在时尚休闲杂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即使不能拥有杂志所传达的生活观念与方式,不能占有杂志刊登的名牌消费品,但是通过阅读,可以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在幻想中经历自助欧洲旅游的最佳路线,了解名牌给自己带来的身份地位的满足。此类杂志文化的接受是一种直接刺激性的满足,不再是通过观照客体来拓展个人经验过程的求知,不再是通过观照客体,获得知识和修正内心即成认识图示的,人们不再抽身其外,与之保持适当距离,获得审美的享受,而是列身其中,通过对杂志传播的文化反复消费,将隐抑的欲望释放出来,获得当下的强烈刺激与一种替代式的满足。

注释:

《论时尚杂志畅销的时代特征》,红尘着,《新闻界》,2005年第1期。

《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时尚>杂志解读》,孟繁华,河北学刊,2004年7月,第4期。

参见《消费社会》,鲍德里亚(法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综合文化篇3

一、高超的制陶技术

齐家文化时期,陶器的制成过程已经具备了选土、淘洗、制坯、修整、装饰和烧造的完整工序。陶土在制作成陶器之前大部分要经过淘洗,使陶土颗粒均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制作方法多为手制,有些陶器的内或外表面可以看到制作者清晰的指纹印痕。泥条盘筑是其主要的制作方法,触摸或观察其陶器内表面可以看到泥条层层叠起的千年遗痕,当然,成型之后为了消除这种制作痕迹或减少壁厚,以及出于减轻器重的目的,也会对器壁进行抹平或刮削,有的陶器在制作工程中要使用慢轮,以起到定型和修整的作用。器物表面,特别是内璧,有使用陶拍(见图一)进行打压定型的特点,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器璧密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拍打或按压在器表制造出精致的花纹。陶器定性之后和烧制之前,对素面陶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打磨或涂抹泥浆做成的红色、橙色或白色的陶衣,这也是齐家文化陶器制作中常见的一种美化方法。

从烧制技术来看,齐家文化时期已经掌握了氧化焰和还原焰的烧窑方法。其进步的制作工艺在前人研究中即已提及。就其陶质而言,齐家文化陶器可分泥质与夹砂两种,泥质陶中又有红陶和灰陶之别,而以泥质红陶居多,并因陶土成分含量和烧制火候的差别,有浅红和橙黄色的区别,也见有少量的黑陶。夹砂陶中又有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之分,且以夹砂红陶占多数,白陶较为少见。夹砂的陶器一般用于蒸煮,掺合的砂粒能起到增加耐热程度的作用,在烧灼时不会因为骤变的高温而导致破裂,因此这类陶器的外表面经常会发现有烟熏的痕迹,泥质陶器则一般用于盛放或饮食之用。

二、多样的造型设计

齐家文化陶器类型多种多样。安特生在其《甘肃考古记》中,已将齐家文化陶器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一是,缀有席纹或压成篮纹的灰陶;二是,领及耳甚至多部满缀压成之美丽花纹的灰陶;三是,浅灰黄色陶,高领,经磨光,带大双耳的陶瓶。

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不断进展,对齐家文化陶器类型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按其功能来说,可大体分为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两大类,其中生活用具数量居多。可做饮食用具的有罐、瓶、杯、壶、豆、盘、碟、碗、盆、钵、盉等;可做蒸煮用具的有鬲、甑、甗、鼎、斝等,陶罐用支脚撑起也兼具炊具的作用;瓮、罐等器物多用于盛放谷物或饮食之用;陶罐是陶器中兼具多种功能的复合型用具,因此,在遗址中陶罐的数量多见也是不足为怪的;另外,器盖也是齐家文化中常见的陶器类型,可以说明齐家文化时期,人们对饮食卫生也是相当讲究的。在以上所列诸类器物中,经过磨光的薄体大双耳罐和双耳折肩罐是齐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以上器型以平底器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圈足器。这与当时人们良好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器物可以放置在几案或平整的地面上,而不至于倾倒。袋足器则多见于鬲、甗、斝、盉等,起蒸煮或盛放之用,不但有效的增加了器物的受热面积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有些遗址上还发现有数量不多的尖底器,这算是远古文化的依存,也是旧有生活习惯的沿留。

生产工具包括造型款式各异的纺轮,用于陶器制作加工的陶拍(垫)等,对于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等更多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揭开其蕴涵的秘密。

另外,齐家文化陶器中,陶球或具有多种综合。匠心独具的陶塑器型(见图二),不但展示了其高超的制作技能,亦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其他,诸如响铃等具有很强玩味性质的陶器,也展现了齐家人丰富多样的生活内容。

三、丰富的图案纹饰

齐家文化陶器表面有丰富的图案纹饰。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种,在素面的陶器上拍压而成的绳纹或蓝纹,其中竖行绳纹最为常见,斜行的纹样尚属其次;第二种,多种形式的刻划纹饰,包括锥刺纹、篦纹、戳印纹、指甲纹等,多见于罐体颈部和双耳处;第三种,附加堆纹,以在罐形陶器的口沿外侧居多;第四种,多样的镂空款型;最为吸引人的还是具有多样艺术特色的彩陶,彩陶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红色次之,就彩绘施加的部位而言,多位于颈、肩和上腹部,彩色纹饰以几何纹饰居多,多采用单线条或方格及条带装纹饰组合而成,具有自然洒脱、和谐对称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意蕴美。

齐家文化绚丽多姿的陶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4000年前齐家人多样的生活用具,也为我们透露了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信息,显示了齐家文化的深厚魅力和西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明。

参考文献

[1] 宋涛.齐家文化的科学技术[J].丝绸之路,2000年第S1期.

[2]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西汉水流域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 1959年03期.

[3] 安特生著.甘肃考古记[M].乐森璕译.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

[4] 钟侃等.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的齐家文化遗址[J].考古, 1964 年05期.

综合文化篇4

一、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是理化文书物证检验中常用的分析分离技术.近年来,由于气相色谱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色谱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法庭科学,成为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之一.

色谱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方法,即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这一原理而工作的.在两相相对运动时,这些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会反复多次分配,从而达到使不同的物质得到较完全的分离的目的.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称作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称作液相色谱.固定相装在管柱中的叫柱色谱,固定相作成薄层的则称作薄层色谱.若利用滤纸做固定相,成做纸色谱.目前根据色谱法制成的色谱仪器,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下面气相色谱仪为例进行说明。

自从1955年气相色谱仪投入市场后,最初几年主要是用于易发挥性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随着选择性检测器的发展和完善以及裂解器,程序升温控制器等一系列附加功能部件的问世,使得气相色谱法的用途更加广泛.尤其是和其他手段的连用,不仅弥补了它本身的缺陷,而且向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1、原理.气相色谱法又称气相层析法,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是重要的,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

2、特点.气相色谱有其本身特有的优越性:高速度,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等.

3、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1)气源.气源是气相色谱仪载气和辅助气的来源,可以是高压气体钢瓶,也可以是氢气,氮气发生器以及空气压缩机。

(2)进样系统.增充柱进样系统有常压气体进样,液体进样,毛细管柱进样系统有分流进样系统,不分流进样系统,柱头进样系统,其中热烈解色谱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

(3)色谱柱.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而固定相是色谱柱的关键.气——固色谱柱常用的固定相不多,有分子筛,硅胶,高分子小球,碳分子筛等.

(4)检测器.

(5)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句路和数据处理系统是记录色谱保留值和峰高或峰面积的设备,一般常用的是记录仪和色谱工作站.

(6)柱箱.柱箱控温在气相色谱系统中要求最高.

5、应用.气相色谱仪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分析有机物,尤其是容易挥发的物质.例如:墨水,在墨水中的染料相同时,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根据色谱图的峰数,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高比等鉴别相同染料墨水的不同配方或不同厂家的墨水;纸张,将纸张中的饿植物纤维,胶料等高分子化合物裂解成易挥发的低分子碎片,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一般可根据得到的纸张裂解色谱图的峰数,保留时间,峰高比等进行纸张的比对检验.

二,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是仪器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该法利用仪器分析物质产生的光谱波长与强度来确定物质所含的成分与含量.光谱分析是基于下列一些现象:光的发射,吸收,散射,荧光,磷光以及化学发光而进行工作的.

(一)x射线分析法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是研究分析鉴定物质尤其是固态物质结构和元素组成的最普遍,最有用的电磁波.X射线分析法的真正发展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的.由于电子技术,高真空技术的发展,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下面将介绍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

1、原理

X射线荧光分析:进行x射线分析,首先要有x射线发射源,获得x射线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x射线管.

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内原子,离子或分子有规则的排列在三度空间,晶体中原子间距离与x射线的波长属于同一数量级,因此晶体可作为x射线的光栅产生衍射现象.

2、仪器结构

(1)x射线荧光光谱仪

x射线照射样品时,样品激发出各种波长的荧光x射线,必须将它们按波长分开,分别测量不同波长的x射线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光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波长色散型;另异类是能量色散型。

(2)x射线衍射仪

x射线衍射仪由x射线源,样品,衍射线接收测量系统和衍射图处理分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3、x射线的安全防护

x射线对人体组织会造成伤害.人体受x射线辐射损伤的程度与辐射量及部位有关,眼睛和头部容易受伤害.对x射线的防护是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牢记的。

4、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在法庭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印泥成分的分析.利用质子诱导x射线分析法能非破坏的鉴定附着在纸上的印泥样品,日本科学警察研究所黑木健郎分析7种印泥的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出10种元素.以所有样品中都检出的Pb的特性x射线强度作为文书物证检验学基准,比较其他各元素的特性x射线强度,结果能鉴别这7种印泥。

(二)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属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通常简称为分子光谱.早在1923年,斯迈克尔等著名物理学家就预言了单色光被物质散射时可能有频率改变的散射光,印度物理学家拉曼于1928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这种散射,因而以拉曼的名字命名为拉曼散射,相应的散射光谱亦称为拉曼光谱。

目前拉曼光谱技术以其光谱信息丰富,样品不需制备,可进行微量,微区,非破坏性,原位分析等的优点,在法庭科学文书物证检验领域显示出独特的应用前景。

1、基本原理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是利用激光来照射被检物质时发生散射现象而产生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所进行的分析方法。

拉曼散射效应.一单色光射入透明介质,在透射和发射方向以外所出现的光称散射光,分子引起的拉曼散射就是散射光之一,它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两种光谱同属分子光谱,都能够提供分子振动频率的信息,但产生两种光谱的机理有本质区别.拉曼光谱是分子对单色光的散射所产生的光谱,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即分子对红外光源的吸收所产生的光谱。

2、仪器

由于拉曼散射光十分微弱,它的强度知识瑞利散射线强度的百万分之一,所以拉曼光谱仪必须以尽可能强的光照射式样,或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然而在发现拉曼散射效应后的30多年时间里,这是难以达到的,使得拉曼光谱仪发展非常缓慢.

(1)色散型激光拉曼光谱仪.传统的色散型激光拉曼光谱仪使用的是可见辐射,故它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基本类似,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样品室,单色器和检测器四个部分。

A、激光光源.对光源最主要的要求是应该具有高单色性,并且其照射在样品上时候能产生足够强度的散射光,激光是拉曼光谱仪的理想光源.

B、样品室.样品室的功能是使激光聚焦在样品上,产生拉曼散射,并使其聚焦在单色器的入射狭缝上.

C、单色器.激光照射到样品上后,除了产生所需要的拉曼光外,还有频率十分接近于拉曼光的瑞利散射以及其他一些杂散光,特别是瑞利散射,它的强度十分大,相比之下拉曼散射就非常弱,对拉曼光谱构成严重的干扰.

D、检测器.拉曼光谱仪的检测器作用是把它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由于拉曼散射光信号非常弱,因此要求检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E、特殊附件.激光拉曼光谱仪可以通过配置显微镜,光纤探针等特殊附件,对一些微量,或者不均匀样品,不便直接取样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2)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傅立叶变化拉曼光谱仪以近红外激光为激发光源,并引进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傅立叶变化技术,是从9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拉曼光谱测试仪器。

A、光源。

B、样品室.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有一系列适用于不同需要的样品池,所有样品池豆科被置于一标准样品板中。

C、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的重要组成之一.

D、特殊的滤光器.拉曼光谱的特点是拉曼效应极其微弱,拉曼散射的强度仅为激发光强度的109分之一左右,样品在激光的照射后所产生的拉曼散射处于强大的激光背景噪音之中。

E,检测器.

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

(3)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也是拉曼光谱仪的新发展,它具有三维分辨能力,即可对一些样品做光学切片,其纵向分辨能力独具优越性。

3.应用

拉曼光谱结束被用在法庭科学中的时间并不长,在我国也是近年才开始利用拉曼光谱仪开展理化物证文书检验工作.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信息量大,谱图容易辨认,差异性区分明显,分析速度快,且对样品无需制备,可进行微量,微区,原位的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

以文书检验的种属认定为例,在文书材料检验中,大量遇到的是要对文书上的墨水,油墨,印泥,印油等进行比对检验,以鉴别文书是否被篡改.检验时,只要将检材或样本直接放在拉曼光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显微镜找准被测物质,即可测试其拉曼光谱,最后对所获得的拉曼光谱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程序简单,仪器操作方便。

三,其他仪器分析法

分析测试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飞速发展.除了上述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外,原理与其相异的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核磁共振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应用也非常广泛。

下面以显微分光光度仪为例:

显微分光光度仪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光电分析仪器.它是集分光光度仪与显微镜的功能于一身,显微镜部分为分光光度仪部分提供了放大的样品图象,使得被分析的样品的尺寸可以非常小,而分光光度仪部分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测量光强度变化的光学仪器.因此:"显微分光光度仪"成为无损的检验微量物证的有效仪器。

(一)原理

从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样品的化学结构根据光学原理,照射在不透明的涂料表面的光,受到了表面材料的影响.具体的情况有如下两方面:

1、一部分入射光还没有进入材料的表面,就被反射掉,这种表面反射的光的波长成分与入射光波长的成分接近,几乎没有变化。

2、这部分入射光透过物体的表面,在穿过色料颗粒时,一部分被色料选择吸收,而另一部分则向四周散射.当然还会有一小部分被涂料表面散射掉的散射光。

(二)显微分光光度仪的结构

目前使用的显微分光光度仪绝大部分是国外生产的,尽管各厂家的仪器性能有差异,但是其主要构造不外乎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显微镜部分,分光光度仪部分,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出系统有打印机,彩色照相机,彩色tv显示器。

(三)显微分光光度仪应用的特点

1、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技术是一项无损,微量的测量技术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微量物证,不需要对检材进行任何预处理.这一特点是很优秀的.因为保护从现场或嫌疑人处提取的微量物证不被破坏,在刑事科学检验中十分重要.因为现代刑事物证鉴定都是采用系统检验.即对于一个物证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要按照先无损,后破坏;先宏观,后微观;先物理,后化学的原则,进行系统检验.显微分光光度检验方法是无损检验方法,同时又是物理检验方法.因此应该最先进行显微分光光度检验.例如:在对文检案件的检验中,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可以直接的将可疑文书或书证等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就可以对可疑字迹的笔画及可疑点进行测量.这样就可以不破坏检材,又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2、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准确的,客观的检验技术因为人眼分辨颜色的主观性很强,在不同观察者之间,或在不同的条件下,即使由同一个人得到的认定颜色的结论也不一文书物证检验学致这是因为人眼看颜色是由人的视觉细胞对颜色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四)应用

把显微分光光度仪应用到文书真伪的检验中,可以说是传统文书检验技术的一次分跃.世界上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有美国,瑞士,俄罗斯,日本,中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文检工作者应用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技术对各类有问题的文书进行了检验.在国内,由于近年来国内的经济纠纷案件数量急剧地增加,涉及到的金额越来越大,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智能化,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额的损失有许多疑难案件,如不采用新的先进技术,而依赖传统的文书检验技术是很难解决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圆珠笔字迹的始笔点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应用这一特性,可以准确的检验利用同一支圆珠笔进行的添改字迹.另外应用显微分光光度仪,通过测量可疑文书上的公章的印文印泥的成分,然后与标准样本上相同印文的印泥成分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判断待检文书上公章的盖印时间.这样就解决了检验文书制成时间这一长期另人棘手的难题。

(五)具体分析

1、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添加字迹因为在原文书上添加字迹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一般多见于变造,伪造借据,收据,合同,发票等.特别多见是在原文书上的金额树木字的前后添加几个阿拉伯数目字.这种案件的特点是作案方法简单,方便,而且危害性大,欺骗性大,不容易检验.送案人对于这类案件,往往要求检验可疑文字是否是后添加字迹.以及要求确定添加笔画的先后顺序.对于这类案件,利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是非常有效的.其测量方法简称为三字测量法.即对可疑文字及在它前后紧挨着的两个非可疑字迹共三个字笔画墨水的光谱和颜色参数进行测量,然后对结果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可疑文字笔画的各光谱曲线及颜色参数与两个非可疑字迹的光谱曲线和颜色参数差别明显,而两个非可疑字迹笔画的各种参数和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就可以认定可疑字迹是后添加字迹.其检验原理是因为如果用同一支笔,按正常顺序连续书写的字迹,是在同样的书写条件下书写的,所以笔迹的力度,笔尖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式等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测得的光谱参数和颜色参数及光谱曲线等也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是在事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添加的字迹,或用了不同的笔添加了字迹,这时的书写条件很难保证与原文书书写条件一致.即使是用同一支笔,由同一个添加字迹,由于添加字迹往往是在原文书的金额数字前后或日期或在文书的结尾,开头等处添加.所以一定要受到原文书书写条件的限制,使得被添加字迹排列得过密,而使整个文书的布局发生了异常的变化,破坏了原文书的书写格式.连字迹的笔顺有改变了.此外,罪犯为了添加字迹,只能改变原来的书写习惯和风格,在紧张的心态下,其运笔的力度和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字迹的书写连续性往往被破坏.对于添加字迹的异常表现,可以通过显微分光光度仪对字迹笔画的测量揭示出可疑文字是否是后添加字迹。

2、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涂改字迹有效因为利用涂改原文书上的某些字迹,企图获得某些私利的案件,也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这类案件的特点是改写后字迹的笔画显得很生硬,不流畅.这是因为罪犯为了借用原文书上某些字的笔画,改写成自己需要的字,所以难免生硬.其相应的笔画顺序和运笔都有了异常.这些异常有时用肉眼也可以发现,但是如何证明是添改字迹,这时使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

3、显微分光光度仪检验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因为形成印章印文的材料,诸如印泥,印油等的成分和颜色以浓度的经时变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中间不应该出现跳跃.在不更换印泥或印油时,印泥,印油中的不稳定成分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公章是一个单位权利的象征,通常要有专人的保管使用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单位的公章的印泥,印油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可信的所以利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测量单位公章的印泥,印油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的确定其盖印时间。

综合文化篇5

关键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发展趋势

引言:

2005年4月4日挂牌成立东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八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工作方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综合执法的概念与必要性

1、综合执法的概念

综合执法是行政综合执法的简称,综合行使包括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在内的权利。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或一个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事项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法定的权利的管理活动。综合执法具有综合性、长效性、简易性、有限性、独立性等特点。

2、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第一,我国的文化市场存在着很多的隐忧,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盗版盗印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还有很多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将一些庸俗低级的产品推向市场。调查显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购买盗版产品的比例高达70%,并且存在着学历越高购买盗版比例越高、收入越高购买盗版比例越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第二,广义上的文化市场包括娱乐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文化本身是一种内在的价值不适合商业经营,因此,文化市场本身就具有文化的非市场性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精神与物质文化的碰撞要求政府对文化市场进行一定的引导,以社会效益为重。第三,文化市场因为非自然垄断、外部不经济等情况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行行政调节,提高文化市场的管理效率改革文化市场的执法模式。最后,文化市场发展的规范性呼吁综合执法,文化产品一般涉及多个部门,如音像制品的进出口属于文化部门管但是又是出版物由新闻部门管,如果各自为政就会出现执法扰民、政策打架的现象。多部门执法交叉的问题也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要想这一类的问题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推行文化综合执法。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分析

1.行政效率的基本理论

行政效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展开的行政活动与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其中的效果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效果。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扩展了效率的内涵,将效率优位向绩效优位转移,注重服务效率的考察。

行政效率主要有效益要素、经济要素、时间要素三大要素,要求行政部门要改善行政产出的质量,降低行政费用,节约行政开支,还要注重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

2.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设计原则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主要遵循合理配置运转协调、积极稳妥审慎推进、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四个原则。合理配置、运转协调原则要求行使执法权的主体层级不宜过多,省级执法主体主要负责督查工作,设置市、区两级执法机构为宜。综合的领域也不宜过多,不宜与差别较大的其他领域合并,在相近相同的领域内调整为宜。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的原则要求综合的项目不宜过多集中的幅度不宜过大,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力。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针对实际情况和需要展开执法工作。统筹安排、综合考虑的原则要求将综合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几种模式

(1)文化市场独立综合执法模式

独立综合执法模式主要以曾经的上海为代表,设立文化稽查总队,受文化局、新闻出版总局等行政单位的委托,对于文化市场、旅游、体育、网吧等独立承担执法巡查工作。这样的执法模式有其成功之处,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行政管理机构与执法机构存在着脱节现象。因为是委托执法而不是授权执法,因此执法主体与执法资格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执法过程中一旦产生问题需要行政复议,文化稽查总队执法主体资格的问题就为行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2)文化市场非独立综合执法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在试点时期就使用的该执法模式,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四局合一,统一行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权。四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几个市场进行统一的执法。实践证明,这种执法模式的效果很好,不存在执法主体资格等问题,能够有效保证行政执法的效率。

(3)文化市场大综合执法模式

大综合执法执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沈阳,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市、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全方位的行政执法工作,包括交通、工商、城管、文化、广电、出版等。这样的执法模式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相分离,避免了部门保护主义,效率、编制、人员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这种执法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性质各不相同的领域简单地放在一起进行执法,会导致执法人员对于部分领域不了解,存在很多问题。

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的发展趋势

以城市为主体的综合执法,城市不仅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还包括发展较快的县一级城市,都要实行综合执法,一个城市只能拥有一支文化市场的执法队伍。执法市场主要是文化市场,包括网吧、娱乐场所、印刷厂、书店、报刊亭等,查处出版物的侵权盗版行为以及扫黄打非工作,对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只能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最后要处理好授权还是委托的问题,在不太成熟的地区最好采用委托的形式,在行政体系比较成熟的地区采用授权执法。

五、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选择的对策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的选择要综合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辩证把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行政管理要与行政执法相互脱离,强化权力制衡的原则。推行授权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将文化执法从其他行政管理权重独立出来。最后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强化精简高效,避免交叉执法,明确各部门的权责,不断完善执法体制,做到依法治世。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世界,文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内在发展动力,发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但是,文化与市场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行政的力量去调节管理。本文介绍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相关概念以及我国实行文化市场执法以来所采用的一些综合执法模式,并对未来执法模式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武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06)

综合文化篇6

关键字:商业综合体 文化意象 时尚意象 公共意象

中图分类号:DF4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业综合体是一种现代商业建筑形式,其通常以当代城市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基础,在一组或一幢建筑范围内营造出一个综合性商业服务环境,此乃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原则。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建筑不以规模大小或内部功能为界定标准,而是以建筑群或单幢建筑内部功能组合的整体性和彼此互动关系为界定标准。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选址通常为服务半径最大、与城市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闹市区,其建筑形象往往能直接影响到或反映出某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商业综合体是现今中国城市风貌形成的关键推动力。本文就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展开讨论,以期优化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思路。

一、从时尚角度剖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时尚意象

所谓时尚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以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内容为载体,体现自身特性、表达时代特征、塑造形象竞争力、传达信息、协调现代社会生活与消费场所个性化间的关系。时尚是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代表性特征,同时时尚也是当代社会和谐共存与个性化消费的必然要求。针对时尚的本质,《时尚的哲学》曾这样描述:“时尚通常仅被特定人群的少部分人所接受和运用,而该特定人群的大部分人始终走在接受时尚的路途。如果某一时尚被大众所接受,其必然会丧失其本质,其中时尚的发展壮大会与时尚的独立性相互抵消,即时尚的发展壮大必然引起其自身的灭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消费文化空间形式的一种现实表象,其必然存在诸多时尚意象的特征,但建筑是一种 “商品”的特殊形式,其时尚意象的表达手法必须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存在某种特殊性,具体情况如下:

(一)商业综合体是商品摆放与商品销售的空间,则必须通过最大化展示消费品的自身特性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要求突出产品的 “附加价值”或产品的符号性。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选择某些灵活性的空间形式,以便满足装修与装饰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及市场变化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使用效能的需求。其次,商业综合体必须能使商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被充分展示出来,具体做法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示招贴画、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影像等广告,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

图1-1BCE商业综合体

(二)商业综合体的另一时尚意象表达形式为建筑造型,其中商业综合体时尚意象的营造对建筑风格没有特定的要求,即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皆可营造出适宜的时尚意象。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应为:以建筑造型的塑造为手段,营造出极富戏剧感和时尚感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感受,其具体做法如下:采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把商业综合体的局部区域设计成尺度较大的空间形式,由此通过独具魅力的建筑结构营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见图1-1);采用彩色涂料、金属或玻璃等材料的组合,由此形成质感强烈的建筑表皮,消除或加强建筑体量,并营造出某种时尚意象;采用绿化形式的立体组合,把商业综合体打造成一个森林般的绿地环境,由此营造出一种生态型的空间氛围。

二、从情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情感意象

所谓情感意象,它是指商业综合体所承担的“闲暇”消费功能,即商业综合体能够为城市居住者营造出一个释放情感的情绪化氛围。当代商业综合体是商品交易与流动的消费空间空间和城市大众情感宣泄的情感空间,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可以为城市大众提供物质消费的场所和闲暇时光消费的场所。商业综合体的情感意象继承了城市传统文化中“节日”的某些意象,而我国城市需要严肃的审美情绪与审美能力及基于“节日”意象的集体情感宣泄氛围。尽管当代商业综合体的社会协调功能已被大幅度削减,但商业综合体必须承担城市大众情感协调空间。正因如此,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往往设有游戏厅或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亦或把大型游乐设施整合到商业综合体内部。这样一来,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可为城市大众同时提供购物场所和休闲场所,此正如帕克所言:“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集传统与礼俗为一体的整体,是传统感情与思想的结晶。”

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可为城市大众提供静思审美的空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内部通常设有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其通过与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其他设施相融合,更能被城市普通大众所接受,由此体现出更大的艺术社会价值和更高的使用效率。总体而言,商业综合体是顺应城市生活感性需求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以消遣性、娱乐性、休闲性为属性;以诉诸直观、、情趣为目的。

三、从公共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公共意象

所谓公共意象,它是指城市生活经商业综合体连接到一起,由此产生的社会公共活动、社会交流行为、公共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现象。现代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大众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其已成为城市空间和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成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较大,其内部往往设有公共空间,此类核心空间通常以内部街道、广场形式表达出来。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皆具备如下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城市公共生活态度及对该商业综合体的整体感受(见图3-1)。

图片说明: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由一座透明体的过街天桥把伊顿中心与另一购物中心连接到一起,由此把多伦多伊顿中心与加拿大著名的百货公司彼此贯通,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所具备的两大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

图3-1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

针对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意象的表达手法,本如下阐述:

(一)突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秩序性、整体性、愉悦性、识别性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自身应当具备超长的尺度、充沛的光照、鲜明的色彩等诸多能够激起大众兴奋感的特征,其中公共空间活动的安排必须满足如下内容:可关注的条件,即视线角度方面可确保公共空间与商业综合体整体结构保持畅通;可关注的对象,即雕塑或音乐喷泉等人工景观与商品宣传或文艺表演等人类活动。与此同时,现代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须突出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把公共空间安排到建筑物的某一侧面,由此以半开放或灰空间的界面形式实现向城市过渡,此种设计手法提高了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紧密程度及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二)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要求突出人性尺度的部分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核心通常为聚会或观演等大型交往活动的场所,而商业综合体应考虑为人们私密的交流行为营造一种适宜的空间形态,此乃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其具体条件包括:随处布设座椅、设置可沐浴到阳光的挑台、充分利用绿化空间边缘等。实践证实,上述条件皆对创设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生活的多样性非常有利。由此可见,现代商业综合体是一种能够激起兴奋情绪的空间形式,其可为城市大众营造出一种悠闲、舒适的空间氛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属公共空间,其与传统的街道与城市广场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被定性为具备明确社会所属权的公共空间,亦属被私有化的公共空间,且其对城市公共生活的实际意义是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标准。

四、从地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地域意象

所谓地域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通过多种地域特征表达手法来实现城市空间历史脉络的延续、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然受到地域性特征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是地域性文化与全球性文化交融共存环境中确保城市独特风貌的关键所在,这正如内斯托所言:“任何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其建筑物皆为不同历史阶段空间形态的交叉连接,其体现着某种互文性。”

图片说明:浙江宁波天一广场地处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其主要由一个中心广场和十个大型商业区组成。天一广场的设计采用了城市设计理念,且特别注重周边环境与整体效果的相互协调。天一广场四周的主体建筑主要由一些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低矮建筑群组成,由此形成了浙江宁波独特的风格和符号系统,此乃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创作手法。

图4-1浙江宁波天一广场

一般而言,社会对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作用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地域意象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具体表现为:众多商业综合体被选建到传统商业地段,且该地段已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则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或考虑此地段的空间信息,即采取一种基于空间历史延续性的创新手法;城市建筑类型经长时间的沉淀已经成就了独特的符号系统和风格,尽管此类建筑符号有悖现今社会大众的需要,但完全可采用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建材和新手法,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见图4-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其直接关乎到所在城市的商业运行水平、公共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等。研究证实,若从文化价值角度考虑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价值,从文化意象角度设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必会得到很大改观,同时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商业运行效率的提高等皆可由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伟荣.新城市主义导向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蜀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为例[C].//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41-45.

[2] 罗尔夫·蒙海姆,周勇.分离或是结合?关于购物中心融入城市中心争论的经验主义研究成果[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4):13-18.

[3] 张荩予.城市中心区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塔楼竖向交通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2.

[4] 陆蕴华.浅论面向地铁时代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5] 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DOI:10.7666/d.y1700545.

综合文化篇7

本文简述了生物学现代综合演化论,探讨了社会综合演化论的基本观点。从社会综合演化论视角出发,分析了教育学与文学的研究主体和理论流变,论证了其演化特性。

【关键词】

演化;现代综合演化论;社会综合演化论;教育学;文学

1生物综合演化论简述

现代综合演化论(也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1)种群(而非个体)是生物演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突变为生物演化提供材料。(3)自然选择主导着演化的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适应环境的基因类型不断地被淘汰掉,这就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此外我们认为物种所处环境多是渐变的,短期稳定,长期多为周期性变化。环境的稳定性需要稳定的基因遗传,突变所带来的变异往往不适应环境,多为有害性。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物种螺旋式演化。

2社会综合演化论概述

拉兹洛认为,广义进化是一个“有序而连续的过程”[1]。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受现代综合演化论的启发,我们主张社会综合演化论(简称社会演化论),其主要内容是:(1)社群(而非个人)是社会演化的基本单位。(2)社群中的变异和突变为社会演化提供原材料。(3)社会环境的选择性主导着社会演化的方向。(4)对某一特性的固着,是形成社会思潮流派的基本条件。(5)社会思潮往往是多种思潮并存,螺旋式周期性演变。

3综合演化论在教育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教育活动体现着综合演化论的规律。从综合演化论视角看,学科教学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教学环境为条件,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教学内容,而这“只是教学的表层价值和工具价值,过好的教学生活才是其深层价值和本体价值”[2]。教育者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创新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则促使课程和教学向适应社会变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演变特性要求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研究教育活动。例如,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教学艺术,“同时,教学艺术本身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3]。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契合综合演化论的特征。如关于学习过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获得新的经验,这最终符合演化论“适者生存”的规律。苛勒、桑代克、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认知派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过程跟基因组合形成新的基因链相似,都是主动构建新结构的过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强调“学习者中心”,提倡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意义学习。他们强调学习者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体现了“有机体要适应环境”这一规律。建构主义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在互动中学习)和情境性(在情境活动中学习),重视内部要素和系统环境的影响,这些都跟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类似。作为学习理论的变式,这四大理论在竞争中共存。另外,“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4],教学方式也是这样。例如,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5],这也符合“有机体要积极适应环境”的演化规律。教育学的理论发展也多是螺旋式演变的。例如,关于人的发展,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等,环境决定论的主张者则有荀子、洛克、华生等。古往今来,同一时期内总有学者过分强调遗传或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在不同时期,跟以往理论相似的理论不断地被提了出来,这符合综合演化论中的“多种变异共存、周期性演变”的规律。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类似于综合演化论中的“主体的自身变异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相结合”的理论主张。

4综合演化论在文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综合演化论的规律也体现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文本体现着作者的思想,作者思想和写作技巧的变化为其文学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可能,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作家创作的方向。这都符合综合演化论的基本模式。文学流派的发展具有演变性。文学文本为文学流派演化提供材料,而社会环境主导着文学思潮演化的方向,同时期内多种思潮并存,长期多表现为螺旋式演化,社会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使得文学思潮具有这种周期性特征。下面我们以中国现代诗歌为例,来谈谈文学领域里的演化现象。如同物种演化那样,诗歌的演变有其偶然性。“语言的使用本质上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6]。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发展具有偶然性。敬文东教授认为“诗歌直面事境,……只是偶然的产物”[7]。事实上,中国新诗走过了一条螺旋式演变的道路,展现出综合演化论的特征。中国新诗具有现代性,但也遗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因。王泽龙教授曾从自然的意象、感物兴会的意象、意境化的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影响[8]。历时角度看,从奠基时期郭沫若的自由诗到拓展时期新月派的格律诗,再到戴望舒等人的自由诗,中国新诗在扬弃中逐步发展。共时角度看,中国新诗多呈现出浪漫派、写实派、现代派诗歌多种共存、一种居于主流的局面。何种流派居于主流,这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的选择。例如,关于诗歌杨四平教授曾指出“黑暗的时代可能产生光彩的讽刺”[9]。

5结论

生物学中的现代综合演化论强调了突变、选择和隔离在演化中的作用,据此提出的社会综合演化论,注重了对社群变异、社会环境的选择性、社会思潮的竞争合作共存性、社会螺旋式演变的研究。在此视角下本文简要分析了教育学与文学的研究主体和理论流变,发现了其符合综合演化论的演变特性。

作者:武文刚 单位: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颜泽贤.复杂系统演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王爱菊,徐文彬.教学生活的品性及其彰显[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2.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07):20.

[5]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

[6]武文刚.顺应理论角度下的社交指示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7]敬文东.中国当代诗歌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08.

综合文化篇8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语文 自主性 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教育内容之一,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相对独立存在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合作,突出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合作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研究发现,同类型的智力启发最容易接受。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学习环境比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不仅可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将整个综合性活动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制定研究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讨.把合作深人到认识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中。如:《走进信息世界》一课,要求学生“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研究报告比较花时问,也是比较有趣的。于是,我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文中的研究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自己策划活动方案,自主搜集活动资料,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活动,整理出有价值的材料,撰写出研究报告,进行汇报、总结、展示。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设计活动环境、布置黑板报、开展系列活动。整个过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策划。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在评价中注重学习探究和个人独特情感的体验。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富有个性的学生使整个活动始终充满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结合实际,体现资源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组织形式还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特别是开化,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相对而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也比城里的孩子丰富。实际上,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开化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融入语文学习。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如:在小学语文《成长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既可以从书籍、报刊等方面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义可以了解身边的人物,甚至自己的成长经过。这样不仅能拓展学习资源,而且能触及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深处.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绝佳时机.而教育资源也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面之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可谓应有尽有。资源的开放使学生的阅读更具个性化.也必将带来更为开放的创造与活力。

三、注重过程,强调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重实践,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可是,在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存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既是改变语文学习方式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如小学语文四上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综合展示活动,就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人们对他的态度等。这样,“巾华灿烂文化”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无一不流动着思维的灵感,无一不体现着自我独特阅读的真情实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他们的思想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使他们的思维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碰撞与升华。

总之,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崭新的教学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观点值得探讨。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向规范,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运用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综合文化篇9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不易明确界定的事物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数学方法。模糊数学诞生于1965年,它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30多年来,模糊数学理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理论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模糊评价能获得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有关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时,首先需要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持评价指标体系整体的完备性, 内部的独立性;(2)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要有可测性和可比性;(3)凸现评价指标中的人文要素,充分渗透教育评价中的人为因素;(4)评价指标中评价等级的划分不能过细。

具体来说,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步骤如下:

1.确定评判的因素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性质特征, 确定评价关系中因素集为:。

2.确定评判的评价(评语)集。设评价集为:。

3.建立从U到V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对每个因素作出单因素评价,由于有m种不同的评价等级(或评语),对每一因素的评价结果为评价集V上的模糊集,写成模糊向量为。上述评价结果满足归一化条件,向量的各分量之和为1,即对每一个i,均有:。

所有单因素评价构成U到V的模糊关系

即:

4.确定指标权重。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依据重要程度所占的比重。因素集中各因素对被评判事物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赋予各因素一个权重,则因素的权重分配集A可以看成是因素集U上的一个模糊集,记为:。其要求满足归一化条件:,且0

5.作出评判结果。用指标权重向量与单因素评判矩阵R相乘得评判结果:。

6.得出评判结论。对B集作归一化处理,即用B集中各分量之和去除B集中的各个分量。第i个评价等级对的隶属度为在综合评价结果中所占的份额。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用B中隶属度最大者所对应的那个评判等级作为评判对象的等级,这即为综合评判的结论。

二、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主要从企业文化发挥功能的方面来考虑。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行为准则、企业经营哲学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重视顾客需求、重视股东利益、重视员工利益、员工参与管理、重视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企业冒险精神、企业革新意识、企业创造力等。

2.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风貌的一种外在体现,主要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环境、企业精神、企业品牌、企业信誉、企业作风、企业历史传统、员工素质等。

3.企业行为准则。企业行为准则是用来指导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制度、规范、机制等的总和。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机制、领导机制、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

4.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一种指导思想,是企业一切活动所刻意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理念、企业工作重点等。

由此建立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下: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文化评价

现以某企业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评价。

1.确定企业文化评价因素集。企业文化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选取上表中的四个因素作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的因素集U:

={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行为准则,企业经营哲学}。

2.确定企业文化评价的评语集。由于对企业文化各因素的评价比较模糊,设置对各因素评价的评语集V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3.建立从U到V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企业选取一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共10人)组成企业文化的专家评判组,由其对该企业文化进行评价。在专家组成员对该企业文化进行较深入了解后,由专家独立地对该企业文化的评价因素给出评价等级。

通过专家对上述四个因素的各个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如下结论:就企业价值观而言,认为其优秀的专家为2人,良好的为3人,中等的为4人,及格的为1人,不及格的为0人。

则对影响企业文化的“企业价值观”因素的各等级评语隶属度分别为:0.2,0.3,0.4,0.1,0。也可写成模糊向量=(0.2,0.3,0.4,0.1,0)。

同样对其他三个因素的评价结果设为:

=(0.1,0.2,0.4,0.2,0.1);

=(0,0.3,0.4,0.3,0);

=(0,0.2,0.5,0.1,0.2)。

上述评判结果均满足归一化条件,向量的各分量之和为1。

由上述四个单因素评判结果,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4.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该企业文化的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程度,设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如下表所示:

上述权数满足归一化条件:0.4+0.3+0.1+0.2=1

各因素的权重集可表示为因素集U上的一个模糊集:

或者写成模糊向量的形式:A=(0.4,0.3,0.1,0.2)

5.做出评价结果。专家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这一结果表明11%的专家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优秀,25%的专家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优良,42%的专家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中等,15%的专家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及格,7%的专家认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及格。

6.得出评价结论。综合评判结果B集的向量的各分量之和为1,满足归一化条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B集中隶属度最大者(0.42)所对应的那个评判等级“中等”应作为该企业文化的综合评价结论。即:该企业文化等级为中等。

四、结论

综合文化篇10

关 键 词 :中国画 综合表现 文化属性 表现形态

当代艺术的多向性发展,逐渐显现了综合表现观念的特殊魅力。打破传统束缚,突破表现困惑,就需要立足于综合表现的认识观念上,走出画种的狭隘认识,在广义的文化属性认识中,拓宽审美视域,推进其表现形态的现代性发展。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画种,秉赋着浓郁的文化特性和独特的精神意蕴。然而,无论是出于国际间、区域间的文化界别需要,还是民族意识的文化自觉,“中国画”概念的指涵,即是包括“文人画”在内的“卷轴画”传统。尽管徐悲鸿的改良主义,使其具有了“面对现实、再现生活”的表现功能,但单向性的表现观念,仍无法使其摆脱传统规则的束缚和形态表现的困惑。

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艺术思潮,使中国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实验水墨”画派的产生与引自日本的“综合材料”表现体系,虽然出于艺术发展的现代自觉,但尚缺乏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入认识和文化属性的秉赋。

综合表现的认识观念,是基于原发性美术形态的实物结构和文化属性认识,来唤起文化意蕴和精神表现的,材料技术的认知,实验方法的运用和综合表现手段,为多向性表现形态的摸索,提供了多重可能性;它所触及和引发的多向性思维方式,个性主体的表现精神,使形态表现的现代意识自觉,获得多向而广阔的自由空间。

单向性认识观念的束缚和表现困惑,来自于传统的画种规则,最鲜明的两个例子就是古典写实主义和传统卷轴画体系。打破观念束缚,就需要走出画种的狭隘认识。美国当代艺术家路易斯·内韦逊说道:“尽管我们淡化规则,但我们也知道,好的艺术是打破规则的。”

工业革命触及和引发的观念认识,彻底改变了艺术的发展方式。现代艺术的自觉性变革,使传统“学院派”的单向性表现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个性的解放和充分自由的表现,在形态表现上产生了横向的放射式发展。现代艺术的平面自觉意识,不仅在形式构成体系的建立上,而且在表现需要上,发现了古代各种美术形态的价值存在,原始的、宗教的,包括民间、儿童和疯人艺术,均纳入现代艺术家们的审美视域。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认识观念不断发生着快速而重大的改变,继现代主义而起的后现代主义,更宽泛地容纳了包括写实主义在内的一切艺术形态,这使国际间、区域间不同文化属性的艺术,在多元发展方式中,获得了自身形态的多向性探索和现代性文化自觉。

现代艺术的平面自觉与“卷轴画”的平面属性,有着更直近的内在关系,然而卷轴画体系因缺乏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基础,致使其表现形态束缚于临、仿传承方式中。笔墨表现与材料工具的传统属性关系,严格束缚于包括写实主义在内的单向性表现观念,这使中国画表现形态的现代性转换充满束缚和困惑。

基础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表现形态。我们有理由认为,形式构成体系基础上的表现观念,是实现中国画现代表现形态的认识基础,打破传统束缚,突出表现困惑,就需要在现代基础的认识上实现观念的转换。

形式构成基础与实验表现方法是现代艺术带来的重大成果。认识观念的重大改变,使现代艺术家们在形式的需要中,找到诸多惊人的发展。那些原始、原发、原创性的众多形态迹存,那本于文化属性的实物结构表现,为综合表现的多重需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参照。

转贴于

“中国画”概念的广延,是实现其表现形态现代性转换的重要前提。相对于“卷轴画”传统形态,中国画的现代性发展,就要建立在以文化属性为基点,以卷轴画形态与综合表现形态相并存的发展方式上。广义中国画的现代指涵,就是基于民族文化立场的多向性形态的发展方式。

综合表现形态是以材料认识、实验方法、形式的物质结构和文化属性的认识观念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中国画的综合表现形态,需要立足于自身文化属性及其形态的充分认识上,从形式、形制到符号、造型;从材料技术到表现手法,在实物的发现和实验的表现方式中,触及精神意蕴的表现思路,引发表现形态的多重可能性。

实验手法中唤起的精神和想象,由材料认知引发的复合技术手段,使二维平面的形态表现拓展为立体多维的实物结构形式。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空前的解放,这也使个性主体的表现需要产生了对文化内蕴的认识渴求。综合表现的认识观念,经由物质结构性的形态探索,在更深层面上实现了文化属性多重表现。那么,综合表现中的文化属性认识,就成为中国画现代表现形态中最根本的立场和出发点。

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我们保留了极丰富而完整的历史实物资源,那蕴藏其中的浓郁文化气息,感知不尽的艺术特性,不胜枚举的实物形态、材料技术和表现手法,均渗透着综合表现所需要的文化精神和意蕴趣味。文化属性的内秉和精神意蕴的表现,就是现代表现形态探索的审美核心。美国艺术家戴维·史密斯说道:“在没有任何传统的艺术中,什么也不会有。”无论是二维平面的还是立体多维的形态,或是材料技术和表现手法,都需要源自文化属性的深入认识和现代性领悟。

国际文化圈中的多元发展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不同文化属性内秉的特殊价值和地位。然而,文化属性的现代语言方式,需要通过多向表现形态的引发,才能获得现代性的充分表述。可以说,中国文化特殊的魅力远大于其现有的形态发展,“中国画走向世界”的呼声,尽管出于自身文化特性的意识自觉,但人们对其现有的表现形态尚缺乏足够的现代性认识。

综合表现的文化属性认识,决定着其形态的内蕴精神;中国画的形态,就需要在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意识上,以广义中国画的现代指涵,认识和研究多种多样的传统美术实物资源,以触及综合表现的多重需要。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现代的”,正由于现代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在现代表现形态的探索中实现形态上的横向展开。中国画的综合表现形态,就是在实验方式的探索上,向自由而多向的广阔空间推进,在国际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上,实现同步或超越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