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1 02:27:06

综合调研报告

综合调研报告篇1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充分了解xxxx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作,发挥基层派出所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确保我所辖区社会稳定和营造社会治安依法治理的良好环境。我所对我所辖区镇、村组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委政府重视,切实加强了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作的领导

按照我县召的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党政领导负总责,把联动防范工作始终放在首位,研究布置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方案,年内、年末有检查考评。年初成立了调防一体化服务中心,使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得到了充实。拟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实施方案》、《平安创建实施方案》、《普法依法治理实施方案》、《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领导小组》、《禁毒工作领导组》、《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我辖区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作基础扎实,领导重视,管理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强政法、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运用法律能力

各镇始终坚持从强化基层领导入手,不断增强基层组织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感,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度,并落到实处。一是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对19个村的调解员进行了考查,分别作了调整充实,同时加强督促完善了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激发了各调解组织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加强,镇政府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将计划生育法,治安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等十三个法律法规,分别发到镇机关领导干部职工、村支书、主任、各村调解组及调解小组人手一册,同时对调整充实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让他们在基层工干作中,懂法、用法、掌握法律武器,充当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对联动防范维护社会稳定尽心尽责,将本辖区的民间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三、 健全社会治安联动防范机制

针对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村无专人干、村无专人管、街道没有专人抓,网络不健全的问题,我们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1、是推行平安协作组。根据农村实行一免两补政策以后存在的农民参与治安防范难组织的实际,我们在总结十户联防经验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平安协作组的防范模式,根据各自然村户数,按照每组户数控制在20户以内的标准,各小组推选一名中心户长,承担组织、监督小组成员治安防范出勤情况,调解组内的矛盾纠纷,大事小情的组织互助,治安信息的传递,技防设施的管理等职责。每个小组每天由1户参与全村的治安防范巡逻工作。同时,按照每个自然村设1名治安员的标准,在各自然村配备了专兼职治安员58人。具体承担平安协作组的组织管理、出勤考核和落实村防范措施的职责。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农民参加值班巡逻的周期延长了,看护范围扩大了,负担减轻了,解决了十户联防轮流频繁、难于组织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防范效果。

2、是成立村级治保会。我们将治安防范的责任做为村干部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来落实,成立了以村干部、治安员组成的治保会,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治安防范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措施不实、效果不好的问题。采取了村干部包村的办法,把治安防范的责任落实到人头。目前,我辖区已经重新完善了19个治保会,对不能较好履行职责4个村的治保会成员进行了调整。今年,我辖区治保组织共处理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老人赡养等方面的问题180余个。

3、是组建业余巡逻队。2012年,适应警务体制改革的需要,对原有的治安巡控队伍进行了规范,重组改制为护村队。目前,我辖区各镇都组建了护村队伍,总人数达到120人。今年又在xxxx社区成立了一只20人的红袖章义务巡逻队,护村队、红袖章义务巡逻队采用社区警务责任区民警管理考核的模式,由社区队长、村长任队长,具体由民警负责监督、指导和培训。通过实践看,这支队伍不仅对村、社区的防范组织和治安员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而且能够较好地将三级联防组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防范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一个村有平安协作组,村有治保会,乡有保安队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治安防范能力显著提高。

四、 调研中发现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下步工作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1、 对基层基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 辖区内的住镇机关配合不是很到位,有待于加强。

3、 上下联动上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 对下步工作建议

根据创建平安xxxx的总体目标要求,2012年我们在抓好常规性基础工作的同时,主要做好五件事:

1、要扩面。在巩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平安xxxx的工作范围,努力实现三个100%。一是要扩大创建面。不但要开展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还要延伸到平安街道、平安家庭、平安村组等各个层面,创安覆盖面要达到100%。二是要扩大普及面。在有线广播开辟平安xxxx,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全民创安意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送平安下乡村、进社区、入学校、入村组等活动,创安的知晓面要达到100%。三是要扩大参与面。充分调动综治成员单位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履行创安义务,创安参与面达到100%。

2、要补短。针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做好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在提高农村治安防范效果上下功夫。2012年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村防范队伍建设和三级联防机制的建立上。把社区警务队、乡镇护村队、农村联防员三支力量更加科学的整合在一起,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尽最大可能发挥好几支队伍的作用,提高防范效果。二是要加快技防措施进学校、村组、入农户的推进步伐。目前看,已经采取技防的村的发案数量和过去比明显下降,村民之间协作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3、要治乱。对问题突出的区域或部位进行集中治理,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发挥好综治成员单位作用,把行业治理和集中整治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要行使综治工作一票否决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

4、要除恶。组织镇司法、社区、村委会和公安等部门对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流氓、地痞、车匪、村霸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对有迹象的重点对象实行严密监控和教育管理,防止产生新的恶势力群体。对原有的重点对象和新发的恶势力犯罪要严厉打击。

5、要抓点。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选择多个不同侧面,抓出一批有标准社区、村组。同时,加强对综治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全面提高平安xxxx的创建水平。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范文(二)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能力,推动林区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本人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对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我局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效近年来,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委和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推进平安XX局建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综治领导机构、综治办事机构与林场(所)社区协管站和社区管委会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局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管理格局。具体措施是:以创建平安XX局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因社会矛盾增多而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局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利用基层综治工作机构、社区协管站和群防群治队伍进行排查稳控,使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安保和技防建设。在全国、全省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对拓宽警务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的管控、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校园技防设施投入六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落实。对校园技防建设工作中,我局党委政法委组织有关部门并请专业人员到全局5所中小学校实地进行了研究和测算,划定了监控区域,购置了先进的技防设备,在林业局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1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技防建设。

通过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局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淡薄。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综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综治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个别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抓综治工作上,创新精神不够,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技防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原因,技防覆盖面还不完善,特别是林场(所)、矿区、旅游景点的监控设施还没有与公安局达到同步联网。根据新时期防范工作的要求,技防设施覆盖网络还需进一步增强。四是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但一些基层单位因人员编制的问题,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综治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应采取的对策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就必须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从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有效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工作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责任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避免形式主义。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深入贯彻综治工作方针,实现综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按照《全市安全技术防范三年规划》要求,进一步在主要街区、繁华地段、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矿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安装适宜的技防设施并与公安局实现同步联网。要多方筹集资金,提高技防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社会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综合调研报告篇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测评调研报告

报告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新加坡第一,中国第二,排名在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排名倒数第一的是阿富汗,其次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分列倒数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

该报告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46亿,占世界的62%,GDP总量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1%。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真实现状,而且有助于有意愿投资沿线国家的企业甄别市场,规避风险。该报告采取综合发展指标和测评体系,并运用世界银行、联合国系统相关机构以及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

报告显示,政治和治理是关键因素。凡是国家政局不稳或者在国家治理方面存在比较大问题的国家,基本是该地区发展最落后的国家,综合发展指数表明,排在最后的四个国家分别是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和伊拉克,也正是这四个国家排在国家治理排序的最后面。其他综合发展水平排在最后10位的国家,大多也是在政治与治理方面排在最后10位的国家。由此而见,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当务之急与头等大事,应是尽力促进政局稳定,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改善治理水平。

经济发展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结构转型呈加速态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速上升,2017年已经占到GDP的22.4%,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制造业增加值从1990年仅占世界总量的17.8%增加到2017年占世界的40.3%,制造业比较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增长幅度(1960-20XX年间平均增长1.3个百分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样的结构转型正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2017年人均GDP的平均值为10274美元, 其中高收入国家18个,其平均的人均GDP水平为2576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22个,人均GDP为6560美元;中低收入国家23个,人均GDP只有661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水平是低收入国家的39倍。

在资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谷物出产率低,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此外,一些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性太强,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其中有10个国家的石油出口占其货物贸易总出口的比重超过了50%。如果这些国家单纯地、长期把能源储备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当其能源资源开采过度或国际市场上的能源价格波动过大时,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金融市场不太稳定。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开放程度相对较高,诸如新加坡、匈牙利、爱沙尼亚、捷克等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在150%左右,加上不少国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一旦出现市场波动,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就会随之波动,进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

报告提出建议,沿线国家通过实施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其他各种融资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济往来成本,实现大经济区的优势互补。与此同时,提升提供公共服务和私人部门发展的能力,改善治理体制,营造营商软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创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比制定国内发展战略和设计政策复杂得多,也会困难得多。对于参与的机构和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信息并不清楚,即便是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也不十分了解,这将给智库带来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空间。亟待一些智库和机构扎实梳理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库,对沿线经济体开展深度研究,并及时提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胡必亮告诉《财经》记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诸如粮食安全没有保障,能源依赖性太强,金融市场不稳定,城乡二元结构等严峻挑战。希望通过梳理各国的情况,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实际的咨询服务,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当地的政治生态、文化宗教、劳工签证、外汇管制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谨慎投资。

综合调研报告篇3

一、我矿煤尘治理的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我矿现有2个综采工作面,6各掘进面,开采煤层为3下煤层,自1997年我矿共进行了6次鉴定,煤尘爆炸指数最高为3上41.54%、3下44.35%、二水平16层煤44.56%,我矿的煤尘均具有强爆炸危险性,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达1000mg/m3,粉尘危害严重。为全面抓好综合防尘治理工作,我矿始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以建立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严格落实为根本,全面推动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再上新台阶,确保各项工作走在了同类矿井的前列。

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了矿井综合防尘管理职责。持续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根据综合防尘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把井下所有地点按照生产和辅助单位管辖范围,对综合防尘工作分片包干,挂牌管理,及时修订,并对各片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检查验收作了明确规定,使综合防尘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标准明确,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做到了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问,事事有标准。二是完善了综合防尘管理网络。构建了矿月度排查、专业旬排查、区队周排查、班组班中排查和岗位工种岗前排查的“五级防控”网络,并严细信息收集、、认领、落实、验收、考核、通报等“七个步骤”的管理,以职能部门严督导、责任单位严落实、责任追究严奖惩实现了综合防尘的可控、受控。并推行了专业部室管理人员、矿副总及以上领导定置定向综合防尘责任包保,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了监督检查流程。采取定期监察、突击监察、专项监察等九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织密检查网络,堵塞管理漏洞。并进一步细化规范了11种类型的安全质量隐患监督检查流程,将综合防尘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逐一明确了督察形式、重要督察地点及闭合流程,提高了综合防尘监察效能。四是完善了考核兑现机制。全面开展文明清洁型采掘工作面创建活动,对井下各采煤掘进区队划分了竞赛区域,细化了清洁型采掘工作面检查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台帐和记录,通防工区负责每旬一次检查验收,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并将检查评比情况进行全矿通报,对考核得分最高的采掘区队,奖励1万元,得分末位的区队对等罚款。同时矿专门设立2万元基金,用于对取得优胜矿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进行嘉奖,奖罚力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在近年来是少有的,充分证明了矿党政对我矿综合防尘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彻底根治煤尘的决心和信心。

二、抓住“三个源头”。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有体会:粉尘防治必须先从其产生的源头抓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再大的努力也是徒劳。为此,我们结合矿井特点,重点抓了三个源头:一是抓入井风流净化源头。我们在矸石山翻罐笼建立了矿车自动冲洗系统,所有矿车入井前必须冲洗干净,且所有装沙、水泥、石子的矿车下井前必须加盖防尘罩,杜绝矿车在运输途中产尘扬尘。在副井口、洗煤厂至矿西大门沿途及主要产尘点安装了自动卷绕冲尘器和旋转式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定期对路面、产尘点冲刷除尘。二是抓采煤生产源头。在采煤工作面实施了煤层长壁注水短壁煤体注水,使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多工序和回风巷五个工序的煤尘浓度平均降低了26%,较好的解决了综采工作面煤尘治理难题,并为矿井综采工作面粉尘控制提供了一条可靠有效的经验和途径。同时,我们安装了移架自动喷雾、随机自动喷雾、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等,并安装了粉尘浓度传感器和智能降尘系统,实现了粉尘浓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喷雾降尘。

在运输巷、主回风巷等地点设计安装了全封闭挡尘帘,将煤尘集中后进行消除,减少了粉尘污染和人工降尘范围、周期。三是抓掘进生产源头。巷掘进工作面实施了短壁快速注水,通过注水前后粉尘浓度的对比,打眼、扒装等工序的粉尘浓度均降低了30%以上,特别是放炮工序粉尘浓度降低了42.32%。炮掘工作面安装了放炮远程喷雾、扒装机自动喷雾,综掘工作面安装了湿式振弦除尘风机、湿式振弦除尘风机,并坚持正常使用。另外,在井下大巷、采区进回风巷、主要运输上山等地点安装了红外线自动喷雾、微震动喷雾、隔爆水槽自动加水装置,统一了管路的安装标准等。通过以上措施,降低了矿井井下粉尘,消除了煤尘爆炸隐患,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确保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三是加大“三新投入”。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投入,积极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除尘技术,重点对雾化效果好、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的风水联动喷雾、组合喷雾进行广泛使用,大力提高了综合防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近两年,自主设计和推广应用的推拉式全封闭捕尘帘、转载点全封闭喷雾帘、皮带运输巷微震自动净化喷雾帘等100余项创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综合防尘和通防质量标准化的提升,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矿综合防尘管理存在的问题此次调研,我们共计座谈党员群众3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4份,通过整理,提出制约我矿综合防尘管理的问题有如下几条:1、各别基层单位对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防尘设施新技术的使用上图省事怕麻烦,使很多防尘设施在现场使用效果不太理想。2、我矿井下防尘管路长达56610米,管路老化严重,特别是南、北翼皮带机道、采区回风巷等地点的管路锈蚀尤为突出。3、冲刷煤尘难道大,特别是冬春季节,巷道特别干燥,现有冲刷周期满足不了防尘要求。4、我矿开采的煤层孔隙率低(只有4%左右,在所有孔隙中,微孔和过渡孔占84%左右),煤质坚硬(f=2.5~3)、煤体原始含水率低(约为1%)、煤体润湿性差等原因,只是常规防尘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5、工作面短孔注水在检修班进行,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打眼、封孔、注水等工作,煤体润湿时间短,注水工序和注水参数有待优化。

综合调研报告篇4

一、社会综合治税成效显著

我市自20*年7月份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以来,通过建立涉税信息采集传递平台,委托平台,考核奖惩平台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税收征管向多部门,多税种,多行业,多领域延伸,一年来共采集有关涉税信息5600多条,经过筛选,利用有价值的涉税信息2200多条,利用涉税信息新增税款420万元,签定发票控管责任书10多份,通过强化发票控管新增税款360万元。

二、我市社会综合治税的基本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为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夯实基础。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理解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去年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以来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对全市社会综合治税进行了统一部署。市、镇、村均专题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宣传发动,把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作为增加财政收入,营造公平税赋大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建立起“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新格局。在思想认识上强调我市实行综合治税是基于4方面的需要:一是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需要。近年来,我市为了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对财政收入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地税税源基数缩减没有新的税源增长点,因此最大限度的挖掘地方税应当是保证我市可用财力持续稳定增长的方法之一。二是目前税收征管形势的要求。随着结算方式日益多样化,分配手段日益多渠道化,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越来越隐蔽,税收征管方式难度越来越大,而地税部门税源零星分散,易漏难管,又无充足的征管力量,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个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三是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的需要。《税收征管法》第5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部门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四是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但是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应当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通过综合治税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领导重视、组织体系初步建立,确保了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有序开展。为加强对全市综合治税的领导,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建立了如皋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综合治税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核查各镇、各部门和单位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的情况。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财政、地税、国税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机构常设在地税局,负责根据领导组的决定,具体组织实施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分类处置相关部门及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负责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各镇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及协调相关镇属单位、村(居)委会联动开展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下设社会综合治税办公室,由财政所长任主任,国、地税分局长任副主任,具体落实综合治税工作并配备专人明确为信息员。相关部门、单位领导也十分重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建立工作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专人为联络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督察的工作机制。

2、整体联动、措施扎实,为社会综合治税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1)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必须借助有关部门的行政权力,离开各部门的配合协作,税源控管将无从谈起,更毋论应收尽收,不疏不漏。为此,我市综合治税领导组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先后与市建工、国土、工商、公安、交通、经贸等多个部门、单位建立了联系制度,将各部门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监控的任务和职责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同时,各基层国、地税分局与各镇及部门也签定了综合治税责任书,从而全面构建了从市到乡镇的部门配合协作网络体系,实现了涉税信息资源共享,获得了大量的涉税信息,为监控税源、加强征管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如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配合,建立税务登记信息与工商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协作,大力推广电子申报,完善实时划缴工作。地税四分局根据土管所、供电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四月份对辖内22个砖瓦厂2004年度纳税情况与用电量进行比对,核实其实际营业额,清理补征税款40余万元。柴湾镇财政所利用同业税负水平的基础数据,将发现的宠物玩具企业税收异常情况反馈到税务部门,组织清查,取得显著效果。

(2)明确职责,强化各项监控措施。

面对工作头绪多,协调难度大,落实任务重等困难,各相关部门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在工作部署上逐一做到事事有人抓,落实有反馈,实现了税源控管延伸到多税种、多行业及征管盲区。如在综合治税工作中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货物运输、出租车的营运情况监控;国土部门加强对土地转让、使用情况的监控;建设部门加强对基本建设情况的监控;房管部门加强对房屋交易监控等,形成了信息处理及涉税信息的控管岗位前移,大大提高了对以往征管盲区的信息掌握。对符合代扣税款条件的,签定了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法、规范。白蒲镇建立了企业税源监控、契税、民营建筑、企业用地、农村运输拖拉机、房屋出租、个体屠宰七本台帐,切实为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基础。常青镇综合治税办公室注重对规模税源动态分析,出具书面报告与国地税沟通,加强了税源监控力度使税收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3)舆论引导,宣传到位,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我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各镇利用宣传标语、发放综合治税宣传材料、黑板报、召开村居民大会、税收宣传月等形式进行综合治税宣传,扩大综合治税的影响。在税务征收大厅,通过发放税收政策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的形式,大力宣传税收征管、综合治税相关政策,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使得纳税人对税法能理解透彻、能有深度的掌握,不会因不懂政策而出现申报的漏洞。如丁堰镇通过宣传使人们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偷抗骗税心理和行为减少了,真真从内心认同纳税光荣、偷税可耻。今年上半年该镇主动到纳税大厅开票131户,开票金额907.81万元,征收税收34.76万元(主要为建筑、运输、租赁)。

3、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为社会综合治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工作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强考核督查。经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如皋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多措并举、奖惩结合、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实绩,促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市政府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列入对各镇(开发区)、相关单位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记入年度考核总分。对密切配合、监控得力、协税护税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年终由市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对依法接受委托税款的单位由地税部门根据代扣税额严格按税法规定支付手续费;对因控管不力,造成税款流失的,由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今年4月份市综合治税领导组对2004年度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如城镇等三个先进乡镇,计经委、统计局等七家先进单位和8名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6月份,丁堰镇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对提供有价值、高质量信息的供电、土管、城建、企服站、三河、皋南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全面履行义务的部门,由财政所按照实际入库税款给予5%的手续费。通过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较好地调动了各单位参与、支持综合治税工作的积极性,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二、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乡镇、部门对综合治税的认识不统一,措施不扎实导致综合治税工作开展不平衡。

(1)思想认识不统一。部分单位、同志思想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观上对搞好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和方法仍然把握不清,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加强财源建设,营造公平税赋环境,促进我市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少数镇领导简单理解综合治税仅是做的形式工作,可有可无,因而在工作上没有主动性,敷衍了事;还有的积极性是高的,但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未能真正理解其实质所在;部分单位及同志认为综合治税是税务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在联动中对综合治税工作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意识;少数基层税务征管人员对综合治税工作依赖性过大,认为政府提出综合治税具体工作就应该由基层政府多做,工作存在扯皮现象;个别单位存在“有义务无责任,有责任无压力,有压力无动力”的现象,工作不到位,甚至不作为。

(2)措施不够扎实。有的单位综合治税工作已经较为深入规范或正走向规范化,但也有少数单位综合治税工作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工作。一是部分镇仅有台帐或仅建立体系应付检查,而没有具体落实综合治税的措施;在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少数镇干部不能正确理解社会综合治税的含义。二是部分单位、部门措施有所落实但是力度不够大,操作程序不够规范,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工作不主动,没有创新理念。个别单位仅局限于签签文件,打打电话,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思想。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我市综合治税工作开展极度不平衡。如2004年在涉税信息传递数上较多的如城、白蒲等镇均达到500多条,九华等镇利用信息较多约300多条,而有的乡镇涉税信息传递少的仅有5条,在信息利用上有的镇还是空白。

2、社会综合治税氛围不浓,社会参与的共识尚未普遍形成。

(1)宣传工作长期性不足,群众参与力度不够。我市在社会综合治税宣传发动上缺乏长期性,仅满足于会上讲、挂标语、黑板报和为迎接检查而进行的突击应付,虽然面上宣传有声有势,但不能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群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没有形成“千斤担子,大家挑”的共识。部分群众难过“人情关”而拒绝提供涉税信息,认为都是本乡本土的熟人何必出力不讨好破坏了人际关系。总之由于群众没有正确理解综合治税的意义,造成了大量的税源信息在不经意间流失。

(2)部分纳税人的共识没有普遍形成,出现了政府部门“一头热”的现象。自我市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以来,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都将该项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形成浓烈的齐抓共管氛围,与此对比,我市不少企业负责人却只顾自己利益,对综合治税不闻不问,甚至少数企业会计盲目听从于老总而不顾《税法》、《会计法》的规定做了数本帐册,一本专门针对税务机关查帐而设。有的企业车间机器轰轰运行,产品畅销但在帐面上却做亏损。没有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意识。

3、在操作中漏洞较多,创新不够,税源流失日益突出。

社会综合治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镇和相关部门创新理念不够,在具体操作中硬搬模式,没有因地制宜形成“一镇一策”,甚至因为没有“创新堵漏”而造成税源流失。(1)在招商引资中部分市外大企业仅把生产车间投资到我市,并没有成品和销售,造成这部分企业没有税收,这不但影响了我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不同程度的浪费了招商引资成本。(2)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出现了原有的企业申请注销或“脱壳”经营,注册成立新企业或“三资”企业享受减免政策,国地税部门仅进行了核实而没有针对这一现象形成合力,创新征管机制,查漏补缺。(3)招商引资的投资企业落户我市在办理征用或租用土地协议上没有明确营业税的缴纳主体,因而在征收租金营业税和不动产销售营业税上出现推委现象。(4)在征收管理中存在“唯任务”的思想。认为一些税种比较零星,管理费时费力,形成了只看重大税源如增值税而忽视零散税源管理的现象等。

4、考核奖惩落实不到位,导致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进展缓慢。

我市虽制定了《考核办法》,但各镇、部门实际情况影响了考核奖惩的落实程度。一是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影响了考核的不到位,部分镇、部门认为综合治税工作仅是表面工作,不必耗人耗力而影响到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成绩。二是少数镇由于政府财力拮据,对在社会综合治税中的先进个人只有口头承诺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三是对少数偷漏税的企业惩罚“轻不着边,重不到位”滋长了其漏税恶习,也影响了主动交纳税款企业的积极性。四是考核力度不大。对由于涉税信息不准确,传递不及时或受托部门单位对税源监控不力,不按要求代扣税款影响财政增长的没有动真碰硬,追究责任。以上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市社会综合治税进展缓慢。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工作的深化,首先需要认识的深化。认识上的提高,必将推动工作更好地开展。针对我市各镇、各部门对综合治税工作认识的不一致,进展的不平衡,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运行中,出现了经营多元化、收支隐蔽化、分配多样化、偷逃税智能化的新特点,税源控管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税收面广量大、零星分散、易漏难管,征管力量相对不足,征管手段比较滞后,更增加了税源控管的难度。实行社会综合治税,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税收源头控管,是从源头上控管税源的一项长期的治本之策。最后,实行社会综合治税也体现了依法治税的重要指导思想。总之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反复灌输综合治税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头脑中形成了非抓不可的“三个观念”,即:加强综合治税工作是增加财政收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税是均衡税负、确保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强综合治税是完善税源监控、加强税收征管的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变表层为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健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

综合治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综治协调是整个工程的基础,要夯实这一基础。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领导小组都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通报社会综合治税进展情况,并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各类重大问题。二是打破瓶颈,健全联动机制,首先要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处理涉税方面事项不得隐瞒,要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供税务部门参考;其次协助税务部门抓好税收征管,通过委托代扣、联合办公等手段,在一些关键环节卡住口子,促进税收应收尽收;三是做好税收工作的保障。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公检法部门,为税务部门提供司法保障,对少部分抗税,偷税的企业要严打,对部分违规避税的企业要严查。

3、健全与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参与力度。

我市在推行综合治税的同时要切实贯彻落实《考核奖惩办法》。一是奖励激励。除依照税法规定及时支付手续费外,协调政府财政部门设立综合治税专项奖励基金,年终根据各镇、部门税款入库和提供有效涉税信息情况确定奖励比例、金额,并直接拨付。同时,设立涉税举报奖励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地方税源的监督。二是考核考评。将信息采集、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委托税款情况,进行量化、细化,列入各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对领导重视、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在评先选优,双百分考核中优先考虑。三是责任追究。对在推进综合治税工作中控管不力、造成税收流失的。将在目标责任书考核中扣分,并取消其评先选优资格。对不依法代扣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按照相同数额或相应比例,扣除下一年度财政经费。

4、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形成浓烈的综治氛围。

综合治税的顺利开展和最终取得实效都离不开各部门在工作中的摸索与创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1)要创新宣传方式。一是扎实开展“争当诚信纳税人,共同参与社会综合治税”的税收宣传月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可以将综合治税政策编成剧本发送到民间艺人手中,让他们在老百姓中广泛演出。二是开展正反典型宣传。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依法诚信纳税典型宣传。另一方面结合如皋警方栏目加强对典型偷漏税案件的曝光,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纳税人,震慑违法犯罪分子。(2)创新工作方式。一是国地加强税合作,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创造式的制定协作制度和办法,国、地税局各有不同的分工,没有健全的合作制度作保证,就难免在合作中造成与对方的工作计划发生冲突,或者超越职能范围。因此,国、地税局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配合协作的层面、手段进行详尽的协商,对合作中经常涉及到的税源监控、日常检查、协助征收等工作进行全面明确和细化。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合作效能的充分发挥。二是大力推行“社区综合治税”。可确定“依托社区管理优势,全方位加强税源控管,积极创新综合治税机制”的工作思路,形成依靠政府领导,以社区、居委会综合治税体系为依托,以实现地方税源的有效监控为核心的社区税源控管新机制,促进税收稳定增长。

综合调研报告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建机制

1、健全组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并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学习实践工作,并把该工作纳入全局绩效考核工作之中。从而,健全了组织,加强了领导,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促进了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2、认真学习,提高素质,促进创建。我局坚持每月一日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领导能力、业务水平,提高了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和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学习中,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民主生活会,真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局十分重视队伍的自身建设,制定了学习制度,确定了学习教育日,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学习、职工年度教育学习等一系列学习计划,每周按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政治理论或业务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业务理论,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履行职能,热情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局作为质量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用科学的分析研究和严格的检验数据,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质量分析报告和决策依据。同时,要高举质量振兴的旗帜,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规范和服务,促进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提高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与贡献率。一是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协同XX政府相关部门,争取XX政府早日出台品牌建设政策意见和X长质量奖,并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政策意见、X长质量奖兑现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鼓励企业认真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在有条件企业逐步开展贯彻卓越绩效国家标准;三是在各行各业倡导开展“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活动,着力提高我市(县)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

2、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加大名牌培育力度。一是履行好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继续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二是继续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重点行业的领域与范围;三是要充分吃透政策的变化,用活用足政策,争取获得更多的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

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在我市(县)XXX、XXX、XXX等行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这批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在专利转化为标准,技术创新项目标准化上有所突破。通过相关标准制定,使企业已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转化为相关标准内容,占据同行业标准制高点。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今年底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

4、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力度,促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协调农、林、水等相关部门,整体推进全市(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继续加强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重点抓好我市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以及种子种苗质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地方标准的研制。

5、弘扬地方特色优势,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挖掘本地区传统特色名优产品的优势,做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工作。

6、发挥职能优势,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县)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地方标准的统筹管理,加大对已的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的推行力度。二是要加强对节能产品的质量监督。贯彻实施能效标识国家标准,积极开展能效标识专项监督抽查。三是要切实抓好能源计量工作。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主要监管部门配合支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对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和能源计量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并做到量值准备和计量的过程监控;组织宣贯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区域性产业的节能降耗问题。四是要加大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力度。

7、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要继续做好半年度的质量分析,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努力争取上半年完成2007年质量状况白皮书的编撰和工作。

三、加强教育管理,树立队伍形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十分注重自身建设,从加强教育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质检队伍的形象。

1、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上级部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部署,我局高度重视,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列入全年总体工作计划,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通过集中学习、观看专题电教片、上党课、大讨论专题培训等,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执法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我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抓好政治学习,我局制度定了专门的学习制度,规定了学习日,还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学习、职工年度教育学习等系列学习计划,年度有要点,阶段有重点,政治学习计划明确。通过政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思想工作,使每位干部职工都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调研报告篇6

根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各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分别走访了34个村,先后召开座谈会34个,个别访谈60人(次),走访群众100多人,全面了解了各村近年来组织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收集和梳理了有关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村近年来组织工作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全镇组织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各村能够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克难奋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气场强烈。各村对组织工作都非常重视,广大干部对组织工作非常关注,基层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普遍认可,组工干部精神面貌较好。二是紧贴中心、思路清晰。各村都能够紧紧围绕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组织工作,结合实际超前谋划、主动站位,实现与中心工作的高度对接、深度融合。三是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各村在推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实施,能以重点工作推动引领带动各项工作。四是探索创新、亮点纷呈。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进一步提升了全镇组织工作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各村紧扣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认可,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二、各村近年来探索创新的主要特色亮点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全镇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氛围比较浓厚,探索力度大,有力破解了一批组织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成效比较明显。

(一)干部工作

演武岗村推行了干部日常管理台账,按照“一柜一档”、“一类一卷”、“一人一本”、“一天一记”、“一月一报”、“一年一评”的要求和“年初任务分解、每天工作纪实、分月工作小结、支书审签把关、业绩内容公示、适时抽查通报、年终评议归档”的操作程序,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

(二)基层组织建设

李寨村、俄庄村、陈寨村大力实施了以“能人和退休干部”为作为乡贤纳入村两委班子的重要工作。重点从外出务工经商、乡土能人、退休老干部中选聘村主职干部力度,全镇目前已有3名“回归支书”。乡贤支书们积极带动村两委班子配合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尤其是组织工作,不仅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很好地推动了村两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自身建设

演武岗开展“组织工作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支部、了解支部;公开支部工作、通报工作情况,使人民群众了解村党支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中栗岗村开展以学政策、学业务,比技能、比绩效的“双学双比”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村干部业务能力。李寨村推进村组干部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研中发现和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这次调研比较系统全面,掌握了解了许多基层实际情况,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共性有个案,原因也多种多样,经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工作

1、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方法不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各村在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创新,比如演武岗村探索推行村干部日常管理台账,但从全镇来看,真正简便易行、管用有效、能够长期坚持的干部日常管理的办法还不多、还不够。究其原因,一是操作相对繁琐,存在形式主义。比如有的村在干部日常管理中要求做到“一天一记”、“一月一报”、“一年一评”,程序繁复,且大部分村干部日复一日都是干同样的工作,天天记而没有新意,有流水帐之嫌。二是考核过于呆板,存在机械主义。吏治为天下第一难,不同时期考核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如果用一把尺子量,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仅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干部反感。三是结果运用不力,存在虚无主义。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把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关键或重要因素,导致干部日常管理指挥棒“失灵”而无法长期坚持。

2、村干部队伍老化严重,存在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

全镇共有村干部共236人,55岁以上有16人,35至55的有198人,35岁以下有22人,大部分干部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占比太低。

(二)基层组织建设

1、“最美+”评选活动开展不够平衡,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调研中发现,虽然“最美+”评选活动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但有些村没有党员群众参与,仅仅是村主职干部或个别操作人员按上面的程序要求走了过场,把结果挂在墙上,没有把“最美+”评选过程当作党员群众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过程,没有真正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深。部分村干部没有深刻认识到“最美+”评选对党员群众教育引导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仅仅作为迎检的一部分,被动应付而没主动作为。二是宣传不够。对活动没有全面深入细致宣传,基层干部群众不熟悉、不认知、不接受,参与活动不积极主动。三是组织不力。有的村怕麻烦,没有把全体党员群众发动起来,而是敷衍了事,应对检查。四是结合不紧。没有把“最美+”评选与党员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争创过程和结果对党员群众没触动、没影响,争创不争创一个样,创多创少一个样,导致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2、村级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与“阵地要筑牢在群众心中”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村级阵地只发挥了办事功能,老百姓不办事不登门,有时甚至跑好多趟才找得到人、办得成事,“服务中心”服务不到位。分析原因,一是管理服务没到位。虽然每个村都明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员,但很多管理员都是村干部兼任,村干部主要精力还是家务事,群众办事要先找村干部再到村部。有的虽然坚持值班制,但管理员对电脑、远教设备或办事程序、政策不熟,服务质量不优。二是阵地建设不合理。有的村阵地选址不合理,没有在村子中心,群众办事要走几里地,参加活动更不方便。三是活动经费有欠缺。开展活动就要有经费,而很多村集体经济薄弱,根本无钱办其它事和开展活动。四是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村干部把阵地建设当作“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的目的不是发挥阵地的作用,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重建轻管、有建无管思想严重。

3、远程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功能没有得到体现。调研中,绝大部分村虽然远教设施齐备,但大都成为摆设,偶尔点击播放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主要原因,一是播放内容不对路。远教播放内容主要侧重于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党性教育本身吸引力不强,而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群众想看想学的没有,播放的看了又用不上,或者看了一遍又记不住,导致党员群众“懒得看”。二是播放时间有冲突。白天有很多不错的节目,但农民群众白天都要干农活,只有雨天、夜间或重大节日才有空闲时间。三是播放方式不灵活。远教播放主要在村部、在室内,播时群众不知道,或者群众想看没有播,信息不对称,没有在室外广场用投影播放效果好。四是播放对象有差距。现在农村绝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386199”部队,本身文化程度偏低,对很多播放内容看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致使远程教育得不到长期坚持。

(三)乡贤工作

1、各村乡贤工作仍然存在效果不优、氛围不浓等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各村乡贤工作都在积极探索,很热闹,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用人主体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二是客观条件制约严重。三是乡贤工作的投入保障仍然不足。乡贤工作必须要有大气魄、大胸襟、大投入、大保障,但现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人才投入保障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导致人才工作后劲不足。

2、乡贤工作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乡贤工作必需要有项目支撑,但从目前看,各村在争取乡贤项目上仍然显得被动,效果也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乡贤工作理念不新。乡贤优先的思想和“抓乡贤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等新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乡贤工作视野不宽,创新不够,精力不足。二是政策钻研不透。对上级有关乡贤政策、乡贤项目缺乏深入研究,抓不住关键,突不出重点,只能按上面要求被动申报,缺乏主动作为。三是推进落实不力。对争取到的项目往往是资金到位便完事,缺乏跟踪督办,缺乏把项目抓落实抓出成效的韧劲,乡贤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支部自身建设

1、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良传统需要强化。2018年换届以来,全镇村干部队伍人员有不小变动,一部分年轻同志加入到村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但部分同志对村干部的要求理解不深,对优良传统认识不够、坚持不够,迫切需要教育强化。二是基本技能需要提高。现在村部一定要成为多面手,但从现状看,很多干部都不同存在“能力短板”现象,有的甚至不能适应岗位需要。三是工作作风需要改进。虽然社会整体对村部评价比较高,但也助长了部分村干部的优越感、虚荣感和飘浮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

2、自身建设主题活动针对性不强,参与率不高,效果不明显。近些年来,全镇各村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但总体看,存在名词多、花样多、要求多,落实少、参与少、反响少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客观讲,各村确实忙,本职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时间搞活动。二是认识不够结合不紧。既没有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与做好本职工作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脱离组织工作,活动与工作两张皮,缺乏生命力。三是督导缺失虎头蛇尾。重活动方案的制定轻推进落实,有部署无检查,有开头无结尾,每次活动都是轰轰烈烈动员,悄无声息结束,导致有些村对每年开展活动的名词都记不住、记不准。

综合调研报告篇7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服务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备情况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计划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19.2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16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2000年我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568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100%计算)由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146万1吨,有效灌溉面积由1978年的6.74亿亩增加到2000年的8.08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70%。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978年51亿元增加到1999年357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为2.67%)。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1978年的6000亿斤增长到1996年的10000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1999—200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770.7万公顷(11561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62.6万公顷(939万亩)、469.8万公顷(7047万亩)和238.3万公顷(3575万亩)。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1193.2亿斤,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78.2亿斤、924.2亿斤和190.8亿斤。

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1996年以来,受粮价持续下跌和农资、机械和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实际出售粮食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种粮效益明显下降。据湖北省农业部门测算,2000年粮食作物每亩成本纯收益率为1%,亩均税后收益为3.26元(其中水稻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绿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县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度种植水稻亩纯收入约200元,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种植沙梨、蔬菜等经济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及60%左右的纯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二是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2000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近两年粮食主销区省份大幅度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01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01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97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今年一些省区开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护价,通过粮食购销公司补贴收购部分粮食,但补贴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给17个粮食主产县按每公斤补贴6分钱汀购3()亿斤优质粮,对其他县区不下达订购补贴任务,这些地区就相应地自主调减丁粮食种植。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近两年全国因生态建设退耕,调减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7699,5万亩,减少刊现在的6000万亩,其中退耕39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9.5万亩,退耕还湖约79.5万亩)。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四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90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投资比重没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1990—2000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8。1亿亩,成灾面积3.9亿亩,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48%,抗灾率仅为52%,与80年代水平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灾损失粮食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600亿斤。近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趋于下降。全国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由多年稳定在1.10—1.13亿公顷(16.5—17亿亩),减少到警戒线1.07亿公顷(16亿亩)以下。2001年为1.06亿公顷(15.9亿亩),2002年预计为1.05亿公顷(15.7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复起来代价很大。例如耕地的减少,2000年耕地占用2349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44.5万亩,生态退耕1144.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867万亩,灾毁耕地93万亩),耕地补充436.5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276万亩,废弃地复垦99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万亩),占补相抵,2000年耕地实际减少1912.5万亩。从1999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粮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投入粮食生产的各种要素会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一)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早刚性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粮食需求总量为1062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985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69斤;饲料粮需求量4108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及损耗,人均需求量为786斤。

2、201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3、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分品种来看,今后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稻谷需求略有上升,小麦需求持续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粮食总量的比重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来粮食产需缺口较大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01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90—2001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

(三)影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目前国家资源未能有效的补贴到农民,在粮食流通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无有力的保护措施,不解决粮食的比较效益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资源紧张。我国耕地数量和水资源不足而且不断缩减,是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1.59亩,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即使现有耕地总是稳定,随着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农业用水也严重紧缺。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小,干旱半干旱面积比重大。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水田和水浇地为7.91亿亩,仅占总耕地的39%。全国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是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由于体制不顺、科技与生产、科研与推广脱节、经费不足、机构重叠、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各类试验、示范等科研推广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由于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基本农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全国已有1000万公顷(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7.3%,’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数千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由于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影响,难以估计。

四、建议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国情,要从长远战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藏粮于库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依法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部门分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造成破坏粮田、滥占耕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耕地和水足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要树立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就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观念,建立健全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体系,依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减少国家对耕地的低价征用和高价出让,避免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实施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粮食产品成本高、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逐步增加的粮食进口势必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我们应在WTO规则框架内,利用政府补贴弥补完全市场调节的缺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

近些年来,粮食作物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仍比较缺乏。要树立储备科技就是储备生产能力的思想,加大粮食作物科技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集中人才,大力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对良种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的补贴制度,加强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特别是国内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没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直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粮食主产区选建500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些基地县,形成年产粮食5000—6000亿斤的生产能力,保证每年提供2000—2800亿斤商品粮。

(五)建立国家粮食预警体系,及时调控粮食市场版权所有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食市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家应建立粮食预警体系,确定粮食警戒线,进行指标监测。同时对粮食预警进行立法,确保粮食供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综合调研报告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建机制

1、健全组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并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学习实践工作,并把该工作纳入全局绩效考核工作之中。从而,健全了组织,加强了领导,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促进了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2、认真学习,提高素质,促进创建。我局坚持每月一日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和领导能力、业务水平,提高了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和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学习中,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民主生活会,真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局十分重视队伍的自身建设,制定了学习制度,确定了学习教育日,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学习、职工年度教育学习等一系列学习计划,每周按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政治理论或业务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业务理论,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履行职能,热情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局作为质量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用科学的分析研究和严格的检验数据,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质量分析报告和决策依据。同时,要高举质量振兴的旗帜,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规范和服务,促进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提高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与贡献率。一是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协同XX政府相关部门,争取XX政府早日出台品牌建设政策意见和X长质量奖,并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政策意见、X长质量奖兑现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鼓励企业认真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在有条件企业逐步开展贯彻卓越绩效国家标准;三是在各行各业倡导开展“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活动,着力提高我市(县)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

2、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加大名牌培育力度。一是履行好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继续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二是继续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重点行业的领域与范围;三是要充分吃透政策的变化,用活用足政策,争取获得更多的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

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在我市(县)XXX、XXX、XXX等行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导这批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在专利转化为标准,技术创新项目标准化上有所突破。通过相关标准制定,使企业已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转化为相关标准内容,占据同行业标准制高点。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今年底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

4、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力度,促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协调农、林、水等相关部门,整体推进全市(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继续加强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重点抓好我市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以及种子种苗质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等地方标准的研制。

5、弘扬地方特色优势,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挖掘本地区传统特色名优产品的优势,做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工作。

6、发挥职能优势,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县)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地方标准的统筹管理,加大对已的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的推行力度。二是要加强对节能产品的质量监督。贯彻实施能效标识国家标准,积极开展能效标识专项监督抽查。三是要切实抓好能源计量工作。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主要监管部门配合支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对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和能源计量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并做到量值准备和计量的过程监控;组织宣贯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区域性产业的节能降耗问题。四是要加大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力度。

7、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要继续做好半年度的质量分析,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努力争取上半年完成2007年质量状况白皮书的编撰和工作。

三、加强教育管理,树立队伍形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十分注重自身建设,从加强教育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质检队伍的形象。

1、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上级部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部署,我局高度重视,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列入全年总体工作计划,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通过集中学习、观看专题电教片、上党课、大讨论专题培训等,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执法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我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抓好政治学习,我局制度定了专门的学习制度,规定了学习日,还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学习、职工年度教育学习等系列学习计划,年度有要点,阶段有重点,政治学习计划明确。通过政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思想工作,使每位干部职工都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调研报告篇9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xx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xx河水环境现状

xx河流经贵阳市xx区党武乡、石板镇、xx乡和xx镇等乡镇。在xx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xx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xx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xx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xx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xx河环境治理对策

综合调研报告篇10

综合信息工作是宣传文化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的重要切入点。近期,按照省委宣传部要求,xx宣传部围绕“做好新时代下宣传文化系统综合信息工作”这一主题进行调研,总结近年来综合信息工作的经验做法,查摆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路举措。

一、综合信息报送工作情况

近年来,xx宣传文化系统高度重视综合信息报送工作,强化人员队伍、健全规章制度,突出信息质量,紧紧围绕宣传文化系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作法打造信息精品,全区信息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干好工作的压力和动力。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工作组织网络、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显得更加重要。每年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会、调研信息工作会,都以书面形式向部长办公会汇报会议情况和贯彻落实举措,以期推进工作落实。信息报送专网系统,构建大宣传、大舆情格局等工作,都是经批示后推进落实的。

2.不断完善信息报送组织网络。建立纵到底、横到边、覆盖广、渠道畅的信息工作网络,是确保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纵向上,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舆情信息工作网络,指定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具体信息员,明确任务分工,真正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党委政府各个环节,确保信息工作做好、做实。横向上,与网络办、文化局、社科联、党校、广电局等单位加强信息工作联系,确保重大信息及时报送。同时,定期举办宣传文化系统信息工作培训班,先后对近千人次进行信息工作集中培训,全区信息报送能力显著提高。

3.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保障。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举措。建立考核制度,将信息工作,特别是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强化考核导向;参照省委宣传部作法,建立全市信息报送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及时采用、及时反馈,强化工作导向。

4.围绕重大工作突出质量保障。快速及时、关注领导关注是信息工作的关键所在。今年,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后,通过信息群第一时间收集基层反映,形成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向上报送,确保工作措施第一时间展示、工作效果第一时间反映。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对宣传信息的认识不到位。一是信息工作意识淡薄。许多单位部门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的同志认为宣传信息工作不是宣传工作的主业,不能直接带来什么明显的成就和收益,不如迎接检查、举办活动这样的“实活”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全年未报送信息,面上工作开展不均衡。二是工作标准 “一般化”。就目前来看,基层上报区委宣传部80%的信息存四多四少问题。就是工作性、动态性的信息多,专题性、经验性的信息少;反映一般情况的信息多,领导关心和急需的综合调研性的信息少;报送工作成效的信息多,有针对性反映存在问题的信息少;注重信息数量的多,有深度、高质量的信息少,缺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一些单位报送的信息存在着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草率写应付的现象。有的材料结构混乱,不得要领;有的信息报送时效性不强,时过境迁。另一方面,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大势、大事报送的还不多。单位大多报送一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性、日常活动性的信息缺乏深度和精准性。对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基层工作创新等重点工作,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没有能够得到全面及时反映。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无助于领导掌握规律。三是“大信息”观念尚未形成。在宣传文化战线内部,还有的同志存在信息工作是研究室、舆情信息科的事的思想,不注意收集整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注重对各自工作战线经验的总结提炼,不注重对各类典型的挖掘培养和提升,缺乏深刻、有价值信息的报送。同时,大宣传、大舆情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极大地影响有价值、有深度、有代表性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报送。

2.宣传信息工作机制建设不到位。近年来,信息报送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但分值不高,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由于信息工作考核奖励不到位,以致单位或科室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信息来源渠道不通畅,信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从事信息工作,影响了信息整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调研指导不够。往往只是下达调研任务,采取书面方式调研的情况居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的情况不够。二是工作保障不够。与其他工作相比,多数单位对调研信息工作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少。三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激励督促机制。现行机制将调研工作与个人提拔任用、职务晋升、职级待遇挂钩等方面规定较少,不利于激发具体同志的积极性。四是信息来源不对称。从事综合信息工作的同志大多很少有时间到业务科室和基层座谈了解情况,造成视野不宽、信息不灵,经常有思路而苦于无素材,有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相关科室和基层单位恰恰又是信息发源地,但他们往往不善于捕捉信息亮点,总认为所做工作是份内事情,没什么信息价值可言,因而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被错过时机、白白流失。

3.宣传信息工作队伍建设不到位。一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严重。部分单位承担调研信息工作的同志除信息调研外,还承担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社科普及、领导综合文稿撰写等工作,工作一忙、任务一多,往往疲于应付,很难静下心来专心撰写调研信息材料。二是兼职信息员培训比较缺乏。基层信息调研业务培训机制还存在缺失的问题,一些基层信息员缺乏撰写调研信息的技能和经验,导致虽有写作欲望,但功底不够。由于缺乏调研信息工作专业技能培训,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导致调研工作很难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水平。三是存在畏难发愁情绪。综合信息工作耗精费神、清苦枯燥,经常“爬格子”、做“夜猫子”,点灯熬油,冥思苦想,默默无闻,而且还不一定有收获和成绩。因此很多人不愿吃这份苦,受这份累。许多同志谈起写材料,直喊头疼,感觉无处下笔,从内心深处置自己于不行的境地,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干脆避而远之。

三、对策建议

1.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塑造“从上到下”重视宣传综合信息的工作氛围。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以管理模式创新带动思想认识聚焦,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科室共同参与”为重点的宣传信息工作领导格局通过领导提要求、压担子、布任务等方式,层层落实工作要求,提升全员参与宣传信息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形成各级宣传部门和宣传系统单位共同重视、共同抓好宣传信息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宣传文化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宣传战线下大力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真正重视和加强调研和信息,充分运用调查研究成果,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举措,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三是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宣传信息工作必须为现实工作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宣传思想文化中心工作,以及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和上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要围绕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体融合发展、重大宣传、舆论引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工程”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综合信息提报,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要善于结合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和宣传工作特点,深入挖掘“亮点”信息,多为领导提供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信息,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决策、服务推动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2.健全制度机制,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大信息”格局。建立信息网络,宣传系统舆情部门为龙头,各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上下一体、领导带头、骨干为主、全员参与的调研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数据资料库,通过建立数据资料库来丰富各单位的调研资源,以利于调研成果的索引、查找、利用和管理,最大限度搞活各单位有限的调研资源,挖掘基层调研工作潜力;建立上下联手、内外结合、联合攻关的调研机制,实行联合攻关,集中集体智慧,不断完善和提高调研成果质量。二是建立宣传战线领导抓调研信息的长效工作机制。将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作为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撰写,关心指导调研工作,经常与骨干促膝谈心,给任务、出点子、指思路、提建议,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三是健全信息工作例会制度。宣传部门定期召开信息工作会议,学习上级关于信息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交流信息采编经验,通报信息采用情况,明确信息报送要点。对一些重要的综合性信息,采取会商研究的办法,确定编报内容、时间和要求,既避免信息资源流失,又提高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