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05:52:16

汇率风险论文

汇率风险论文篇1

关键词: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汇率风险收益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s),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被其他国家持有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各自的本国货币,比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现状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

在我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在60%-80%。在这样一种“美元独大”的币种结构下,美元汇率的变动成为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最主要汇率风险。从2002年到2004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已下跌了25%左右。由于美国严重的财政与贸易双赤字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善,很多国际专家认为美元贬值的局面目前仍难以扭转。美国经济学家罗高夫和奥伯斯特菲尔德认为,美国要消除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至少需要贬值20%-30%,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00亿-150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我国GDP的10%,如此之高的损失对于我国是很难承受的。如何有效地防范与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尝试通过在外汇储备管理中运用现资组合理论来化解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以1999年-2005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为依据,进行均值-方差分析,实证检验了进行不同储备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

防范汇率风险的投资组合实证研究

样本币种和样本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这七种主要的世界货币,研究的指标是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之间的实际外汇汇率。本文选择这七种货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一个投资组合中选取的风险资产越多,投资组合的风险则越小。因此,在这里选择了七种世界主要货币进行投资组合,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组合的汇率风险。第二,本文选择的七种货币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七种货币之间的相互变动基本上能够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变动趋势。第三,所选择的货币也主要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选择这些国家货币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

本文选择的样本是七种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实际的季度收盘价,选择的期间从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数据来源是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交易系统。选取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不是以追求和赚取短期价格波动收益为目的,而是强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不宜参与外汇市场的投机炒作,以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反映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为国家进行外汇储备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二,在选择数据时,更强调外汇汇率的最新变化,即欧元的启动。因此选择的起点是从1999年年底为起点,如果选择的数据时间过早,虽然可以反映汇率之间的长期变化特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同时,选择的时期过早也会降低投资组合对现实情况的指导作用,因为按照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是对投资组合起点的反映,而不是对投资组合终点的反映。第三,本文选择季度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年度数据量过小,不能反映出外汇汇率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增大,年度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外汇汇率变动的真正趋势。此外,年度数据时效性较差,国家根据年度数据进行外汇储备的阶段性调整,容易跟不上外汇市场变化的趋势而增加调整风险。

汇率风险防范的投资组合分析

计算平均收益本文在计算外汇收益率时,采用的是连续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即:ri=ln(Pt/Pt-1),存款投资风险我们用标准差来表示。通过对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可得以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第一,在计算不同货币的收益时加入了不同货币的存款收益,存款收益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外汇存款利率表中三个月的存款利率。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币种的存款收益对不同币种的总收益影响较大,同时也基于投资组合可以进行季度调整的考虑,如果进行调整可以获得适当的存款收益,如果不进行调整则可以进行自动转存而收益不变。

第二,外汇收益风险情况基本上反映了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美国经济长期低迷,经济增长缓慢,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开始下降,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现象,美元的平均收益率降低,仅为-0.3809%,欧洲经济出现全面复苏,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投资者对欧元、英镑和瑞郎的信心逐渐增强,导致这三种货币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平均收益均比较高。此外,澳元和加元也表现良好,平均收益较高,其中澳元的收益是所有币种中最高的,达到了1.2681%。

第三,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市场风险增加。虽然澳元的平均收益最高,但其汇率风险也最大,其平均收益的标准差最高为6.4472%。同时,近段时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趋势,美元的汇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导致美元收益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也说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更加频繁,需要及时关注和防范,通过对投资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来规避风险。

第四,从整体上看,英镑和加元成为良好的避险货币。英镑和加元的平均收益都比较高,而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季均标准差分别为3.6795%和3.6913%,是所有七种货币中最低的两种货币,这也反映出这两国的经济比较平稳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少,其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好。

第五,单一投资美元汇率风险巨大,需要进行投资组合化解汇率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可以防范非系统风险而不能化解系统风险,因为外汇市场不存在系统风险,所以通过不同币种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散资产的非系统风险,从理论上讲只要组合中包括所有的币种就可以完全化解非系统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非系统风险只存在于少数几种主要储备货币上,因此通过适当的投资组合是可以化解单一币种的汇率风险。

计算协方差矩阵协方差是度量两种资产收益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统计指标,正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同向变动;负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反向变动。本文根据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四种货币的协方差矩阵(见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第一,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存在负相关。这是由计算公式所决定的,因为美元的升值(贬值)则意味着其他货币的贬值(升值),美元与欧元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9,与加元的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为-0.58。美元与欧洲区的三种货币相关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7。

第二,其他六种货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欧元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2,这也反映了三种欧洲货币的一致性,也反映出欧洲经济发展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第三,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在风险资产中加入与资产负相关的资产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其中负相关越大,降低风险的程度越高。因此,在美元资产中加入上述六种货币的资产都会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而其中应该加大欧元在组合中的投资比例。

计算有卖空限制下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七种货币进行组合的有效前沿(见图1),从图1中可以得出:

第一,通过进行不同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外汇市场中存在的汇率风险。如果不进行投资组合而单一的持有美元,则平均收益将为-0.3809%,投资风险为4.7046%,通过进行投资组合后,在相同投资风险4.7046%的情况下,平均收益将达到1.1737%,远远高于单一持有美元的投资收益。

第二,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日元在组合中的比例极低,在风险为0.2044%和收益为0.3983%前,日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这说明日元在投资组合中,在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的作用有限。这与日元投资收益低风险有一定的关系,日元的平均收益为-0.3618%,投资风险为4.9854%。

第三,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欧元在组合中的比例很低,在风险为0.3067%和收益为0.4409%前,欧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欧元与美元的负相关系数最高几乎是完全负相关,应该能够充分的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原因主要是欧元的风险程度比较高,其风险为5.6370%,仅次于澳元,导致了欧元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较低,而与其风险和收益相近的瑞郎在投资组合比例中则较高。

第四,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并能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时,组合中所需的澳元投资比重则较高,而当要求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较低时,则组合中的澳元的投资比重为0,即当投资收益和风险低于1.0754%和3.2378%时,投资比重为0,这与澳元投资收益高和风险高相关,澳元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分别为1.2681%和6.4472%,是组合中投资收益和风险最高的一种货币。

第五,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英镑和加元在组合中的比例一直较高,成为投资组合中主要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合理,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投资组合的收益。

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可以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风险收益情况进行投资组合,这样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坚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我国是一个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在外汇储备资金运用管理上应该有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和创新。

本文实证证明,单一币种的外汇储备风险相当大。因此,多币种的外汇储备组合将是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一个创新选择。

在运用投资组合理论时,本文认为不仅需要对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化的历史数据给予充分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对外汇市场变化作出合理的市场预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使用投资组合理论,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汇率风险论文篇2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

汇率风险论文篇3

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面临贬值,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加大,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等一些汇率风险进行了探讨。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兑8.1l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对人民币7.4624元,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见下图)。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如何应对升值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升值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贬值风险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筹资以外汇计价部分资本金,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募集的外汇资金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此为第一类风险;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时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计算的,如中国建设银行引进美洲银行25亿美元、新加坡淡马锡公司l4.66亿美元,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这些外汇资本金会相对贬值,此为第二类风险;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此为第三类风险。

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将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不同币种搭配,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12)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三、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

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问不断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问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①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

四、人民币汇改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后,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如上图所示,人民币在汇改之后,一直处于单边上升通道。因此会导致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上升,会增加银行受损的可能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出口类企业),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银行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会增加,直接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会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盈亏起伏,这也就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过去长期在固定的汇率环境下经营,外汇风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待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制度、技术、人员、体系等尚未经历过弹性汇率的检验。同时,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很多出台制度和政策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但在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如交行在业绩公告中就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公布实施后,由于缺乏市场化的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有限,汇率风险将对本集团盈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汇率风险论文篇4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外汇期权交易除具备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外汇期权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仅限于期权费;(2)外汇期权交易可对未来发生与否的不确定的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因为期权交易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外汇期权的执行与否,必须视约定价格的计价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而定。

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进口商事先采用的是外汇期权交易,那么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就可能通过放弃履行期权,而使其损失仅限于其所预付的期权费。但如果采取外汇期货交易,那么到期时就必须实际履行期货交易业务。如果外汇期货发生亏损,也就必须用现货的盈利来弥补这种亏损,这样套期保值的作用便大打折扣了。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近年来,外汇期权交易发展很快。投资者为了更好地回避汇率风险,大多采取外汇期权与外汇期货混合操作的方法,从而为汇率风险的回避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汇率风险论文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汇率风险收益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s),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被其他国家持有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各自的本国货币,比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现状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

在我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在60%-80%。在这样一种“美元独大”的币种结构下,美元汇率的变动成为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最主要汇率风险。从2002年到2004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已下跌了25%左右。由于美国严重的财政与贸易双赤字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善,很多国际专家认为美元贬值的局面目前仍难以扭转。美国经济学家罗高夫和奥伯斯特菲尔德认为,美国要消除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至少需要贬值20%-30%,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00亿-150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我国GDP的10%,如此之高的损失对于我国是很难承受的。如何有效地防范与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尝试通过在外汇储备管理中运用现资组合理论来化解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以1999年-2005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为依据,进行均值-方差分析,实证检验了进行不同储备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

防范汇率风险的投资组合实证研究

样本币种和样本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这七种主要的世界货币,研究的指标是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之间的实际外汇汇率。本文选择这七种货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一个投资组合中选取的风险资产越多,投资组合的风险则越小。因此,在这里选择了七种世界主要货币进行投资组合,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组合的汇率风险。第二,本文选择的七种货币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七种货币之间的相互变动基本上能够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变动趋势。第三,所选择的货币也主要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选择这些国家货币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

本文选择的样本是七种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实际的季度收盘价,选择的期间从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数据来源是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交易系统。选取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不是以追求和赚取短期价格波动收益为目的,而是强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不宜参与外汇市场的投机炒作,以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反映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为国家进行外汇储备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二,在选择数据时,更强调外汇汇率的最新变化,即欧元的启动。因此选择的起点是从1999年年底为起点,如果选择的数据时间过早,虽然可以反映汇率之间的长期变化特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同时,选择的时期过早也会降低投资组合对现实情况的指导作用,因为按照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是对投资组合起点的反映,而不是对投资组合终点的反映。第三,本文选择季度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年度数据量过小,不能反映出外汇汇率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增大,年度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外汇汇率变动的真正趋势。此外,年度数据时效性较差,国家根据年度数据进行外汇储备的阶段性调整,容易跟不上外汇市场变化的趋势而增加调整风险。

汇率风险防范的投资组合分析

计算平均收益本文在计算外汇收益率时,采用的是连续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即:ri=ln(Pt/Pt-1),存款投资风险我们用标准差来表示。通过对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可得以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第一,在计算不同货币的收益时加入了不同货币的存款收益,存款收益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外汇存款利率表中三个月的存款利率。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币种的存款收益对不同币种的总收益影响较大,同时也基于投资组合可以进行季度调整的考虑,如果进行调整可以获得适当的存款收益,如果不进行调整则可以进行自动转存而收益不变。

第二,外汇收益风险情况基本上反映了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美国经济长期低迷,经济增长缓慢,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开始下降,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现象,美元的平均收益率降低,仅为-0.3809%,欧洲经济出现全面复苏,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投资者对欧元、英镑和瑞郎的信心逐渐增强,导致这三种货币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平均收益均比较高。此外,澳元和加元也表现良好,平均收益较高,其中澳元的收益是所有币种中最高的,达到了1.2681%。

第三,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市场风险增加。虽然澳元的平均收益最高,但其汇率风险也最大,其平均收益的标准差最高为6.4472%。同时,近段时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趋势,美元的汇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导致美元收益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也说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更加频繁,需要及时关注和防范,通过对投资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来规避风险。

第四,从整体上看,英镑和加元成为良好的避险货币。英镑和加元的平均收益都比较高,而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季均标准差分别为3.6795%和3.6913%,是所有七种货币中最低的两种货币,这也反映出这两国的经济比较平稳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少,其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好。

第五,单一投资美元汇率风险巨大,需要进行投资组合化解汇率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可以防范非系统风险而不能化解系统风险,因为外汇市场不存在系统风险,所以通过不同币种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散资产的非系统风险,从理论上讲只要组合中包括所有的币种就可以完全化解非系统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非系统风险只存在于少数几种主要储备货币上,因此通过适当的投资组合是可以化解单一币种的汇率风险。

计算协方差矩阵协方差是度量两种资产收益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统计指标,正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同向变动;负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反向变动。本文根据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四种货币的协方差矩阵(见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第一,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存在负相关。这是由计算公式所决定的,因为美元的升值(贬值)则意味着其他货币的贬值(升值),美元与欧元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9,与加元的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为-0.58。美元与欧洲区的三种货币相关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7。

第二,其他六种货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欧元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2,这也反映了三种欧洲货币的一致性,也反映出欧洲经济发展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第三,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在风险资产中加入与资产负相关的资产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其中负相关越大,降低风险的程度越高。因此,在美元资产中加入上述六种货币的资产都会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而其中应该加大欧元在组合中的投资比例。

计算有卖空限制下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七种货币进行组合的有效前沿(见图1),从图1中可以得出:

第一,通过进行不同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外汇市场中存在的汇率风险。如果不进行投资组合而单一的持有美元,则平均收益将为-0.3809%,投资风险为4.7046%,通过进行投资组合后,在相同投资风险4.7046%的情况下,平均收益将达到1.1737%,远远高于单一持有美元的投资收益。

第二,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日元在组合中的比例极低,在风险为0.2044%和收益为0.3983%前,日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这说明日元在投资组合中,在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的作用有限。这与日元投资收益低风险有一定的关系,日元的平均收益为-0.3618%,投资风险为4.9854%。

第三,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欧元在组合中的比例很低,在风险为0.3067%和收益为0.4409%前,欧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欧元与美元的负相关系数最高几乎是完全负相关,应该能够充分的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原因主要是欧元的风险程度比较高,其风险为5.6370%,仅次于澳元,导致了欧元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较低,而与其风险和收益相近的瑞郎在投资组合比例中则较高。

第四,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并能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时,组合中所需的澳元投资比重则较高,而当要求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较低时,则组合中的澳元的投资比重为0,即当投资收益和风险低于1.0754%和3.2378%时,投资比重为0,这与澳元投资收益高和风险高相关,澳元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分别为1.2681%和6.4472%,是组合中投资收益和风险最高的一种货币。

第五,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英镑和加元在组合中的比例一直较高,成为投资组合中主要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合理,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投资组合的收益。

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可以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风险收益情况进行投资组合,这样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坚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我国是一个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在外汇储备资金运用管理上应该有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和创新。

汇率风险论文篇6

[论文摘要]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交易风险。跨国公司应如何根据一些指标、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管理的方针,成本控制型或利润创造型,通过选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或其组合进行风险管理以降低交易风险,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 与Timme(1992)指出, 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 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转贴于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 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 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着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着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汇率风险论文篇7

关 键 词:外汇衍生品;汇率风险暴露;上市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1-0013-06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汇率变动日益频繁,理论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营, 进而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冲击。国外已有的文献通过对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汇率波动是导致银行业绩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并且对银行的市值和股票收益率产生负面影响(如,Choi et al,1992;Chamberlain et al,1997)。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逐步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过渡,市场化定价机制日渐成型,国内外金融资产价格体系逐步接轨。当前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经济资源和金融资产价格,正成为广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的重要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汇改也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序幕。从汇改至2013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涨达34% ① ,同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上升2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更是提高了37% ② 。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汇率变动将导致其面临汇率风险, 并且汇率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一项重要的市场风险。 李雪莲等(2010)、王相宁和王敷慧(2012)的实证研究证明,自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暴露,Wong et al(2009)对我国上市银行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汇率风险暴露也越大。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探索建立了国内的外汇衍生品市场。 就该市场的演进路径而言,2005年8月央行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据此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人民币外币掉期交易业务和远期外汇业务;2007年8月央行了《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 ① ;2011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历史性地推出了人民币对外汇的期权产品。随着国内经济对外开放不断加强,与全球经济融合持续加深,2012年我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量高达2.58万亿美元,是2006年的40倍 ② 。

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扮演着多重角色。商业银行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进而对冲汇率风险,降低风险暴露。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充当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做市商,并且基于对汇率走势的研判而从事套利、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交易,在改善收入结构的同时,又可能加大汇率风险暴露水平。我国金融体系与发达成熟的经济体存在着巨大差异,国内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金融资源配置上扮演核心角色。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外汇衍生品是否对其面临的汇率风险暴露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向如何?影响的规模会有多大?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新形势下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认知,而且有助于切实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和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1. 被解释变量

考察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必须选择合理、恰当的汇率风险暴露指标,这是能否有效开展实证检验的基础。目前对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度量,主要有现金流量法和资本市场法。

现金流量法是通过测度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或经营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作为其面临的汇率风险暴露程度。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或经营收入的观测值相对偏少,因而限制了现金流量法的应用和推广,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也相对较少, 主要包括Martin and Mauer(2003)、Lee and Jang(2011)等。

资本市场法最早由Adler and Dumas(1984)提出,其思路是用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对同期的汇率变动进行回归,估算出股价对汇率的敏感程度作为估计企业的汇率风险暴露。Jorion(1990)在Adler and Dumas(1984)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整个股票市场收益率这一控制变量, 以此代表与汇率变动无关却会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 从而避免了伪回归的问题。 其模型的形式设定为:Rit=?琢i+?茁1i Rm t+?茁2 i Rst+?着it。其中,Rit代表第i家样本公司在第t期的股票收益率,Rm t代表整个市场收益率,Rst代表汇率的变化,?茁2 i 表示第i家样本公司股票收益率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外汇风险暴露系数。Jorion(1990)的两因素模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针对外汇风险暴露研究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此模型展开。

据此, 本文在测度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这一被解释变量时,运用Jorion(1990)的模型进行测度, 其中整个股票市场收益率Rm t用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而人民币汇率变动Rs t则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变化表示。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样本银行因股票临时停牌而带来的数据缺损问题,本文借鉴了Aysun and Guldi(2008)的研究思路, 运用每周的收益率数据来估算样本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

2. 解释变量

在已有文献中, 表示衍生品使用这一变量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虚拟变量,即当观测期内样本银行使用衍生品时,赋值为1,否则为0。在涉及衍生品使用的国内实证文献也往往采用这种做法(如,郑莉莉、郑建明,2012;郭飞,2012等)。然而虚拟变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对样本的对冲程度进行衡量, 对冲1%风险暴露的样本与对冲100%风险暴露的样本在实证检验中的影响相同,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因而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产生偏差甚至是错误。 二是对冲比率,即衍生品合约名义本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近年来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主要运用对冲比率来衡量衍生品使用这一变量, 以此提高实证检验的精确性。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要求,商业银行计量和披露衍生工具的信息包括名义本金和公允价值。 笔者通过整理我国上市银行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时发现,上市银行均能够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财务报告附件中详细披露衍生品的种类、 名义本金和公允价值, 这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上的保障。Pantzalis et al(2001)和Zhao and Moser(2009)指出名义本金是衡量衍生品交易的一个理想指标。 此外Triki(2006)认为由于衍生品的公允价值易受被对冲资产价值波动以及合约存续期的影响,因而公允价值不适合作为实证研究的变量。据此,本文借鉴了Carter and Sinkey(1998)、Brewer et al(2000)和Pumanandam(2007)等的研究思路,运用对冲比率来代表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衍生品的使用程度, 因此将期末外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作为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地检验外汇衍生品对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在实证模型中包含以下控制变量:

(1)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必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产生影响,需要对金融危机这一突发事件的影响进行控制,而这一因素在已往的实证文献中却被忽略了。本文采用虚拟变量的方法对2008年这一特殊年份这一因素的赋值为1,其余年份赋值为0。

(2)行业竞争。有研究发现,行业的竞争程度会影响到企业的汇率风险暴露。而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强弱程度,目前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H统计量、P-R法和勒纳指数等。鉴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本文采用CR4(行业前四名)作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量。

(3)银行特征变量。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影响汇率风险暴露的银行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是资产规模。不同规模的银行在经营策略、业务布局、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而面临的汇率风险亦会不同,Wong et al(2009)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 银行规模与外汇风险暴露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在研究中需对资产规模影响进行控制,参照国内外的普遍做法,在实证模型中对总资产取自然对数形式。

二是成长能力。 一般而言, 银行的商业机会越大、成长性越高时,对外融资的需求往往会越强,通过风险管理能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和较高的信用等级,从而提高融资的便利性;银行的成长性越高,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通常会越低。据此,本文将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衡量成长能力的控制变量, 而将利率增长率作为检验模型稳健性的替代变量。

三是流动性水平。De Necolò et al(2010)指出流动性水平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银行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之间通常是高度统一的, 通常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就会降低。为此,在实证模型中将流动性比率作为控制变量之一, 同时用存贷比率作为检验模型稳健性的替代变量。

四是资本充足率。 当银行投资中自有资金占比越高时,一旦经营失败银行股东就损失得越多,因而道德风险就降低,银行投资就更审慎,资本充足水平就是通过这种“风险共担效应”来影响银行风险水平。因而,在本文实证模型中用资本充足率代表资本充足水平。

(二)模型设定及样本选择

依据上述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本文构建如下实证分析模型,模型中变量的说明见表1。

FEit=?琢i+?酌1Fxdit+?酌2Y08t+?酌3CR4t+?酌4Sizeit+?酌5Growit+?酌6Liqit+?酌7Capit-1+?着it

考虑到实证样本的可获性和客观性, 本文选择了在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① 。由于2005年7月份我国启动了人民币汇改,加之国内首款外汇衍生品合约(远期外汇业务)于2005年8月才正式推出,因此本文选择2006年至2012年作为实证的观测期间,并且以年度作为观测频率。同时,由于这16家银行上市时间存在差异,本文剔除了被解释变量中存在缺损的观测值,因此最终实证研究的观测值共计87组。由于每个时期的样本数量存在差异, 实证研究模型属于非平衡面板。从数据本身来看,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能够有效克服我国银行开展衍生品业务时间较短的局限,提升估计和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增加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三、实证过程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②

据统计,样本银行在不同观测期内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在方向上和程度上是存在差异的,但平均而言样本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为-0.67, 即人民币升值1%将使银行的股价下降0.67%,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上市银行受到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这与李雪莲等(2010)、陈晓莉和高璐(2012)、王相宁和王敷慧(2012)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样本银行在资产规模、成长能力、流动性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国内上市银行既包括了大型国有银行(四大行),又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这也体现了实证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以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较低,说明上文设定的实证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元共线性问题,因此可以认为上文实证模型设定是恰当的。此外,仅从相关系数来看,外汇衍生品与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之间呈现弱的正相关关系。

(二)回归模型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检验该系数显著性的稳定程度,本文采用逐步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来展示模型回归结果,同时实证研究借助目前广泛运用的计量软件Eviews7.0完成,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否添加控制变量,外汇衍生品对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均产生了正效应,而且系数的显著水平至少达到10%;同时就系数的大小而言,系数处在8至15.4之间,平均为11,即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 银行汇率风险程度系数平均提高约0.11。 考虑到本文实证的观测期内人民币汇率处于上升通道中,因此可以得出“外汇衍生品的使用显著地改善了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程度, 有效缓解了因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负面冲击”的结论。 这一实证结果实质上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也是基本一致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是从对冲汇率风险的角度。 伴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日益增加, 而外汇衍生品为银行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外汇衍生品还能综合反映各种市场信息和未来预期, 具备独特的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向的优势。因此,通过外汇远期、外汇互换、外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银行可以在不改变已有资产和负债的前提下, 短期内完成对汇率敞口的管理,更好地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锁定相应的融资成本和资产收益, 促进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

二是从提供风险管理的角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2006)对我国10个省市323家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汇改后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大大增强,企业正在将外汇衍生工具作为管理汇率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发展势头良好。郑莉莉、郑建明(2012)对我国上市非金融企业的研究也表明,汇改以来企业在外汇衍生品的使用方面, 无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衍生品的名义本金规模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国内商业银行作为外汇衍生工具的主要提供者,在为工商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有助于改变商业银行以信贷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 大大改善了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结构。

(四)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运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 一是调整样本的观测期间, 选取2006~2010年和2008~2012年这两个子期间对实证模型进行重新估算,结论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二是替换模型的控制变量,将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营业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这三个控制变量同时替换为营业收入(取自然对数)、净利润增长率、存贷比率,检验发现原有结论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本文实证结果是稳健和可靠的。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期间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运用Jorion(1990)的两因素模型估计汇率风险暴露, 同时通过整理样本银行年报中涉及外汇衍生品的相关信息, 从外汇衍生品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其对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外汇衍生品对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因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负面冲击;二是就影响的程度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银行汇率风险程度系数平均提高约0.11。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稳步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

与国外金融市场相比,我国外汇衍生合约的品种偏少。2006年8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市了以人民币汇率为标的的期货、期权合约;2009年12月纳斯达克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期货产品;2010年11月南非证券交易所上市了人民币对兰特期货;2011年8月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了雷亚尔对人民币期货;2012年9月香港证券交易所也推出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期货产品。 相比之下, 境内的外汇期货市场建设则显得滞后,至今还未形成相关的合约品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外贸结构(2012年我国与欧盟、 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14.13%、12.54%和8.52% ① ),因此建议国内尽早推出人民币对美元、 欧元和日元的外汇期货合约, 随后有选择地推出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期货合约,从而努力建设一个品种丰富、运行高效、功能完备的外汇衍生品市场。

(二)加强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我国外汇衍生品属于典型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场外合约 ① ,合约的日常交易缺乏透明度。然而近期发生的“债券黑金”事件暴露出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缺乏公开透明,容易成为利益输送的温床 ② 。对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精神,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框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尽快制定一部全面规范包括外汇衍生品在内的场外衍生品交易的法律,将整个场外市场统一纳入监管框架。

二是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改进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强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合作协调,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发挥监管协同效应。

三是完善上海清算所作为场外市场中央对手方的功能,授权其负责对外汇衍生品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风控、信息披露等重点环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提升相关基础设施的技术系统功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从而完善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Adler,M. and B. Dumas. Exposure to Currency Risk: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J]. Financial management,1984,13(2):41-50.

[2]Aysun,U. and M. Guldi. Increasing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Exchange Rate Exposure[R].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Working Paper No. 06,2008:1-45.

[3]Brewer,E.,B. A. Minton and J. T. Moser. Interest-Rate Derivatives and Bank Lending[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3):353-379.

[4]Carter,D. A.,and J. F. Sinkey.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by End-users:The Case of Large Community Bank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1998(1):17-34.

[5]Chamberlain. S,J. S. Howe.,and H. Popper.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 S. and Japanese Banking Institu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21(6):871-892.

[6]Choi,J. J.,E. Elyasiani,and K. J. Kopecky. The Sensitivity of Bank Stock Returns to Market,Interest and Exchange Rate Risk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2(5):983-1004.

[7]De Nicolò G,A. G. Dell.,and L. Laeven. Monetary policy and bank risk taking[R]. IMF Staff Position Note SPN/10/09,2010.

[8]Jorion P.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J]. Journal of Business,1990,63(2):331-345.

[9]Lee,S. K.,and S. C. S. Jang.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of US Tourism-Related Firms[J]. Tourism Management,2011,32(4):934-948.

[10]Martin,A. D.,and L. J. Mauer. Exchange Rate Exposures of US Banks:A Cash Flow-based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5):851-865.

[11]Pantzalis,C. Simkins B. J. and P. A. Laux. Operational Hedges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of U. 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4):793-812.

[12]Pumanandam,A.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at Commercial Banks:An Empirical lnvestigation[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7(6):1769-1808.

[13]Shapiro,A. C.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6:121.

[14]Triki,T. Research on Corporate Hedging Theorie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 Date[J]. ICFAI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3):14-40.

[15]Wong,T. C.,J. Wong.,and P. Leung. Th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of Chinese Banks[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9,20(2):174-182.

[16]Zhao,F. and J. Moser. Bank Lending and Interest-rate Derivatives[R]. Working Paper,2009:1-33.

[17]陈晓莉,高璐.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外汇风险暴露——基于汇改后数据的经验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12(4):141-152.

[18]郭飞. 外汇风险对冲和公司价值: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12(9):18-31.

[19]李雪莲,刘梅,李健.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统估计及其规避之浅见[J]. 现代财经,2010(12):23-29.

[20]王相宁,王敷慧.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J]. 金融论坛,2012(2):30-37.

汇率风险论文篇8

关键词:汇率波动;进出口;外汇风险;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17830;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1-0084-05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元、英镑等主要货币呈现有升有贬的特征,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呈现出明显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兑欧元则是一个贬值的态势,人民币兑日元和英镑是一个波动态势,可以说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结构性波动而不是单一的趋势,可见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结构性特征。

汇改以来,我国进出口企业已深切地感受到汇率波动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而且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因为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欧元、港元、英镑等关键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将会日益加大,走向趋势也更加复杂,所以对汇率波动的企业影响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便帮助企业深刻认识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下从国外、国内学者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国外学者有关汇率波动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国际上众多学者就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从汇率波动的风险或企业价值角度进行的研究

Smith等(1981)把汇率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为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形式。研究发现,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直接风险暴露)能够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做到有效的管理。Miller等(1998)认为汇率波动的企业经济风险是企业价值对外汇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反映,他们运用企业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美元对多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并提出了应对策略。Bartram(2004)以德国公司抽样来研究汇率风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认为汇率风险是否与公司价值存在线性关系和考察的汇率变动是双边还是多边汇率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取决于公司的外销比例、公司流动资金量的控制措施、公司所处的行业等。Dominguez等(2007)探讨汇率变动和公司价值的关系,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八家上市公司,发现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存在汇率风险,与以往的研究文献最显著的不同是发现采用贸易加权算出的汇率有可能低估了风险暴露的程度。

Fraser等(2004)、Bartram(2007)对上千家美国非金融公司外汇风险与企业股票价值、现金流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少数的公司与至少一种外汇汇率波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和收益与汇率波动没有呈现出一定的关系,但总体来说,对现金流和股价的影响比较相似并且和企业的行业特性有关。Muller等(2007)通过对1993年1月到2003年1月亚洲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25%的公司风险暴露与美元波动有关、22.5%的公司风险暴露与日元汇率波动有关,流动资金比较少的企业受到的汇率波动影响也比较小。

(二)从汇率波动对企业竞争力及企业出口额的影响角度等进行的研究

Grauwe(1988)认为,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是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决定的,汇率波动对企业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Obsffeld(2002)认为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相对价格上,在不同类工业商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Velazquez―Hemandez(2002)研究了汇率风险暴露下厂商的出口决策行为,特别是比较了套期保值与没有套期保值厂商的区别。

一些学者从汇率变动对贸易量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麦金农等(1999)认为汇率波动与贸易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弱,Tenreyro(2004)也认为汇率风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Bohara等(2001)则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刺激国际贸易,而Choudhry(2005)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减少出口贸易。

还有一些学者对不同行业企业的汇率波动效应进行了研究。Campa(2004)运用西班牙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反应,发现沉没成本假设在企业进出入某行业中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进入市场的沉没成本大于退出市场的沉没成本,而汇率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即使考虑滞后的因素,汇率对总贸易量的影响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小的,数据显示本币10%的贬值对出口的促进只有1.4%。Cheong等(2005)运用英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数据分析了汇率波动、贸易量、产品价格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当有意外的汇率波动时,出口商为了弥补风险,可以采用提高出口价格的方法,但实际上出口商宁可贸易额减少,也不愿直接提高价格,每个出口商的反应程度取决于其货物贸易市场的性质。Bolkesjo等(2006)研究汇率对森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1989年1月至2004年11月主要森林产品的月度进出口额,结果发现:从短期来看,出口对汇率波动非常有弹性,而进口弹性则是中性的;从长远来看,进出口弹性都在下降,但仍然比较大(出口和进口都为0.5),可见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是对称的假设是难以被否定的。Veronica(2006)利用1987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乌干达制造业每月产出数据对汇率波动与制造业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本国货币贬值,对总生产量及食品、烟草、饮料、木材和其他工业产出产生负面影响,各个行业的非一致反应模式表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比重比较大的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Mallick等(2008)分析了印度20世纪90年代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印度各出口行业出口价格对印度货币卢比兑其关键货币汇率波动的反应,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企业成功应对了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只有少数企业利润及竞争力由于汇率波动有所减少。Wong等(2008)主要研究汇率波动对按SITC产品类别划分的马来西亚前5名的电力出口企业出口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马来西亚的电力出口方式和出口需求产生非常不利影响,这也促使政府、企业共同努力使马来西亚电力企业向高科技工业化过渡。而Muller等(2006)、Francis等(2008)研究认为尽管汇率变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在理论上成立,但对美国产业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关于汇率波动风险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不同产品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没有获得一个一致验证的结论,这充分说明了汇率波动影响企业

经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国内学者有关汇率波动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针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及避险策略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汇改以前我国学者对汇率波动影响关注的焦点在企业的不多,因为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而且企业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企业没有自,但2005年汇改后汇率波动使企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基本上也是从贸易额的变化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方面的研究

杨帆(2005)把众多学者计算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国进出口弹性之和小于或接近于1,明显不符合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另一类则正好相反,认为我国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基本符合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卢向前等(2005)用自回归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ML条件成立,并且存在J曲线效应。

姚大庆(2007)从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经济学模型人手,从理论上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王根蓓(2008)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汇率调整、定价模式与代表性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首先,汇率调整对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产生不确定的结果;其次,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和进口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决定汇率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程度与方向的基础因素;最后,证明了当出口加工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且可以自由选择计价货币时,本币的升值会提高其盈利能力。

封思贤等(2008)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类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变化的反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各国或同一国的不同时期,其国际贸易收支的产品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贸易构成的差异和不同商品汇率弹性的巨大差异是上述争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吴武清等(2008)利用1990年1月至2007年8月间月度数据从时间序列数据的季节效应分解、自回归建模和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三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经济影响,揭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还发现汇率波动的增加会减少出口贸易的增速;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对出口的解释能力为20%-30%。曾寅初等(2007)也把汇率变动造成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应收账款造成了贬值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量减少,这种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来自山东省胶东地区企业层面的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都比较显著。

(二)汇率风险方面的研究

陈龙江等(2007)从汇率水平和汇率风险两个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讨论了汇率影响出口的净效应,得出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带来负面效应,而升值过程中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则反而有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正效应的结论。

陈六傅等(2007)通过分析发现,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实际汇率风险对企业出口都存在正面或负面冲击,但负面冲击更具显著性。冲击程度在各企业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各类企业风险意愿类型、风险规避能力以及出口产品质量等因素有关。张辰利等(2007)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外汇风险进行解析,在明确外汇风险的构成(外汇暴露、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持有期)的基础上,对外汇风险的概念做出相对完善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对外汇风险的衡量及组成要素的针对性管理的探讨。

栗书茵(2007)通过分析2005年度与2006年中期上市企业各行业汇兑损益对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润的影响,发现汇率的波动远大于汇改之前,由此给企业形成的汇兑损益将会更加不稳定,在此基础上得出汇兑损益和企业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企业控制外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的相关措施。陈仲常等(2007)认为汇率变动直接影响汇兑损益,而汇兑损益又是影响外币借款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汇率变动对借款成本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任再萍等(2008)通过对上市企业从2001年到2006年12个半年间汇兑损益的分析,以及运用重复抽样技术(bootstrapping)计算出行业的风险价值VaR并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企业本币升值背景下外汇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应对措施。

可以看出,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学者才更多地关注与研究汇率波动的企业影响效应,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极大地丰富了汇率波动的企业影响理论。

汇率风险论文篇9

在2006年A股公司的中报披露中,巨额汇兑损益频频出现,汇兑损益对公司利润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国航为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47亿元,当期汇兑收益2.06亿元,扣除汇兑收益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当期的利润将不到900万元。

以今年中报为例,在不考虑金融类公司的条件下,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占据了汇兑收益的前三位,G振华、G包钢和G长安则占据了汇兑损失的前三位。航空公司的汇兑收益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外币借款以及以外币核算的融资租赁项目,因为其主要固定资产飞机的制造商均为国外企业。在汇兑收益的前20家公司中,航空公司占据了6席。与此相反,由于海外市场在产品销售中具有重要地位,G振华存在大量的以外币核算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因此而成为汇兑损失的大户。类似的原因也使日用电器制造行业的格力、美的、科龙的汇兑损失名列10名以内。

因此,汇兑损益的实质就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重新估值,这和我们手中房产或股票的升值和贬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内容换成了公司外币性的资产或负债。虽然这种收益或者损失可能并没有立刻实现,但毫无疑问它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它将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房产的升值和我们的努力无关,汇兑损益也并非公司自身的经营绩效,这完全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企业价值、对公司股东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确定性,甚至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识别企业外汇风险科目、利用会计报表分析企业外汇风险并探讨其管理方法、设计外汇风险控制机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一)梳理企业外汇业务方法的一般方法

论文的研究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首先要解决处理外汇风险的一般会计方法,提示企业对外汇风险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再从财务的角度对目前采用的一些规避风险的方法和特殊会一计处理进行分析。

(二)初探外汇风险避险机制

本论文通过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对外汇风险的研究,是对外汇风险规避方而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会计、财务理论的完善和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提供了规避风险,防范风险的方法。最后,文章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水平、制定管理策略、选择规避途径等分析过程提供方法和安个的参考,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管理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

企业外汇风险的研究必然要求根据客观的经济业务来理性进行分析和测算及管理,所以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尽可能联系实际。在行业分析中,涉及到规范研究的部分,也尽量避免价值判断与状态描述混在一起。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运用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会计角度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在影响研究方面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并辅以例证分析

四、文献回顾

以下三个方面中,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部分基于本论文汇率行为这个外汇风险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考虑;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竞争地位及企业未来现金流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1、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

Flood,R.P.andN.Marion认为:一国货币受攻击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外政策的不协调。对内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追求高的经济增长,对外实行盯住汇率制度造成货币购买力平价(价值)的严重不等,从而为投机者提供了升值或是贬值的预期。也有学者认为:货币危机的发生于国内的政策失误有关,也可能与金融体系的乘数效应和信息传导不流畅有关。认为一国当局是否放弃其名义汇率,取决于央行捍卫汇率制度付出的成本和收益,放弃后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心理预期等三个因素。

2、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Dewenter(1995)研究了美国国内企业被收购时,汇率变动对所有者权益及收购当期应付资金的影响,其中考虑了竞标特征,竞标者国籍和汇率变动情况,发现汇率波动对被收购企业现金流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大,作者解释为汇率的影响可能更多与被收购企业未来的成本和收入风险以及市场前景关系大,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无关紧要。Abrams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被收购时,企业规模越小,有利的实际汇率变动对被收购企业而言收益越大,从而增加了所有者权益;Servaes却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关系。

3、丁剑平(200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只有在区域化和国际化后才能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央行干预汇市行为加剧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从而加剧了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人民币升值必然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黄有光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食品,药材,旅游等影响不大,因为这些行业缺少弹性,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利大于弊,从长期看,预计对中国大多企业财务状况影响不大。郑文通、牛昂、姚刚,刘宇飞分别介绍了Var方法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但大多是方法论的介绍。马杰在“人民币行为研究与外汇风险管理”博士论文中,将Var方法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外汇风险管理.

4、目前研究的不足

以上研究更多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从总体和宏观上研究外汇风险等状况,由于模型自身风险的问题以及国内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等原因,国内企业在现实经营中难于利用以上方法准确、适时、全面地对外汇风险进行测算和管理,至于其他从更微观角度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详细测算,从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国内没有对这领域的权威研究。至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方法方面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经营战略,生产运营机制等方面来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但这些管理方法都缺乏详细分析和测算的基础,不成系统。

第二章汇率行为的风险效应

在浮动汇率的时代,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对汇率波动所带来风险认识不足、对汇率风险的防范不足或防范能力太弱,他们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汇率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多年来一直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又多以美元结算与计价,因此,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甚至于对汇率风险熟视无睹,将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视为“不可抗拒力量”。因此,当我们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后,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每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一、我国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过程

(一)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二)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国务院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由此可见,接近浮动汇率制度的现状将大大增加我国企业外汇业务的风险。

二、汇率行为的风险性质

一般来说,公司因汇率变动而必须承担的风险有三种:一是折算风险;二是交易风险;三是营运风险。

(一)折算风险又称为会计风险,它是因每会计年度结算时,公司必须编列合并财务报表,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国外,就得承受折算风险,就得先将子公司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转换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再进行合并。由于合并报表的编制涉及到汇率的折算,因此报表上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变化。由于折算风险是因会计上处理而产生,因此同一公司在不同会计准则下,有可能承担不同程度的折算风险。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折算上基本上以现行汇率法与时点法并用。

(二)交易风险是指公司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可能会因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动。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定经常会与贸易伙伴或金融机构签订各种合约,不论签订的是哪一种合约,只要以外币作计价单位,则此合约就会带给公司额外的交易风险。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有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就要承担交易风险。

比如,企业与外国贸易伙伴进行赊销或赊购,从报价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其间经历三个阶段的风险,报价风险(卖方以外币报出单价,到双方签约为止);订货风险(从签约开始,到交货为止);收款风险(从交货开始,到货款收齐为止)。公司真正承受交易风险是从签约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为止。而且交易风险的原因,还包括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投资,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等。如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外币计价的长期投资的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尚没有列入财务报表中的以外币计价的销货承诺和购买承诺、尚未交割的外汇远期合约等都构成了公司交易风险的原因。

(三)营运风险是指公司非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有可能因非预期的实质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价值。一家公司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则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会影响公司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营运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国经济因素的相对变化而引起实质汇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情势,因此营运风险又称竞争性风险。营运风险与交易风险合称为经济风险。

实质汇率的改变会引起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因而会改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公司在面对本国货币实质升值时,就得判断这种升值是长期或短期的,以此来决定是保住价格以维持利润还是以牺牲利润来保住市场占有率。如何来管理因实质汇率变动所带来的营运风险,一般来说是采取多元化策略。如产品市场多元化、生产地点多元化、原料来源多元化等。其中还有自然避险、外币转换及外汇交换等多种方式。

第三章以财务会计的思想规避外汇业务风险的理论研究

一、控制折算风险

对手折算风险一般采用资产和负债配比的方法进行控制,但是有时为消除折算风险,却带来交易风险,从而形成两种风险无法同时消除的局而,因此,应付折算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外汇风险管理中致力于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而对折算风险,只需在财务报表中说明本期合并盈利受折算风险影响而升降的金额即可。

对于折算风险的管理,尽管对不同的管理者来说,目前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因为不少人认为积极地规避折算风险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但如果要管理折算风险,至少有三种方式,一是资金管理;二是资产负债表避险;三是远期合约避险。在这里,我们先分析前两种方式,后一种方式在交易风险中再讨论。

用资金管理的方式来规避折算风险,重点在于必须正确预测出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如果预期所在地货币升值,则要增加所在货币的资产减少该地负债。如果子公司位于强势货币的国家,则应减少该种货币持有的负债;反之,如果子公司位于弱势货币国家,则应减少以该种货币持有的资产。由于跨国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资金移转,因此可以透过改变资金移转的方向、金额及时间来减少折算风险。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商品买卖交易,也可以透过这些商品的买卖来规避部分折算风险。如子公司所在地的货币将要贬值,则子公司卖产品给母公司时,其移转价格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要尽量压低,反之亦然。另外,公司应尽量以强势货币作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货币。当然,货币的强势与弱势都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只有密切地关注该货币变化及合理预测变动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资产负债表避险的基本精神是要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净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零,即要使将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将承受风险的负债。这样一来,不管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化都不会导致折算风险。

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控制外汇交易风险

为了衡量交易风险,公司可以试着将交易风险数值化。公司一旦衡量出其承受交易风险的程度,便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规避交易风险。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有,远期合约、货币市场、期货合约、选择权合约。采用远期合约避险是管理交易风险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但远期合约外汇交易也有一些不足,它要求在签订外汇买卖合约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外汇金额、收付期限与交割日期。一旦合约签订就得按时、按量进行交割。但公司经营上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公司完全按照合约的要求来做是困难的。

我国外汇市场可以给企业提供的防范汇率风险的业务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继我国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后,对当前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完善和发展。它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所谓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银行办理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币种涵盖了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清算货币;远期结售汇的期限从1周至6个月,共有15个档次。客户选择的余地相当大,基本上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能适应各种贸易方式的要求。

例如某企业出口一批货物到美国,4月份接到订中,6月份发货,7月20口收到25万美元货款,6月份1美元=8.13人民币。企业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可在6月份与银行签订1个月的远期结汇业务,约定于7月20口将25万美元以8.13价格卖出。该笔业务可以使企业在6月份将1个月以后收到的美元货款以8.13的价格卖出,从而锁定换汇成本,保证利润空间,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采用货币市场规避交易风险就是将未来要做的外汇买卖,提前于目前完成,以便于锁定即期汇率。如,一家公司将在一年后收到2亿美元的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的风险,公司可以与银行签订一年期远期外汇买卖合约,将汇率锁定。到期时,企业按约定的汇率结算,从而减少人民币可能升值的交易风险。至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人民币的产品,但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些外汇避险工具会陆续推出。

公司除了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运用管理上或经营上的策略来规避交易风险,即操作性避险。如报价策略,如果一家公司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公司就得考虑以哪一种货币计价最合算。一般原则是尽量以强势货币为赊销的计价货币,以弱势货币作为赊购的计价货币。

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策略。公司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即该外币预期会升值,则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外汇风险分摊。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当然,其他的方式还有风险冲销等。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将有更多的选择防范汇率风险。

三、公司的内部治理

建立一套有效的汇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规范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保证,是风险防范的决策中心。

(一)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层次设计

为了保证对汇率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并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令执行工作。在建立的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中进行权限设定、分工,在管理中相互牵制和配合。汇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本节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兼顾中国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显示,仅将管理的层面设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总经理和决策委员会组成,主要是负责根据汇率风险的不同性质,进行整体调控、环境判断,接受风险评估结果和评估数据,对风险处理和控制做出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重要政策的制定,比如,如果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和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外汇风险的重心应放在如何防范经济风险上;如果管理目标是评价短期经营业绩状况,则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应成为汇率风险管理的重点。授权比如对外汇业务的重大改变和新的业务创新,对各项外汇业务的操作程序的合理安排,实施指令,尤其是经济风险,同时监督重要政策的实际实行情况;另外,调度企业本身资金配合金融工具的交易,降低流动性风险,制定衍生性商品交易处理程序及相关之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明确指出所面临之外汇相关风险种类及因应之方法。第二层次是财务主管和精通汇率知识的财务人员,是风险性质分析和风险测算的具体执行人,主要是涉及风险管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可以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

(二)激励与约束关系问题

对汇率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倡将激励放在第一位,将约束放在第二位,约束服从激励的需要。从第一层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其拥有期权,所以汇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天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不存在太大的激励和约束方面的问题。而对汇率风险起关键作用的第二层次来说,激励和约束至关重要。从企业现实的操作层面上说,第二层次应该采用财务主管负责制的原则,全盘对风险性质的分析和测算方法的采用负责,风险责任明确化和指标化,面对中国企业现实中激励不足的问题,考虑如果第二层次风险管理人员的部分奖金等能采用与公司主要外币业务的外币,根据汇率的变化调整外币工资的分发量,可能从客观上能够促使这些管理者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研究。

(三)内部审计来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参与外汇风险管理,其任务主要包括对如上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以及风险测算和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重点应审查各层次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胜任情况,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权限设定、分工是否科学合理等。风险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主要从本文角度主要涉及是否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并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等,在年末应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将预测的外汇风险报告表同当年实际的外汇风险状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等,最终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审计委托人。

四、建立更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机制

虽然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模式的研究上起步较晚.但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建议我们的准则制定机构应将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纳入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体系之中。

VaR全称是ValueatRisk,是假设金融工具的报酬率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衡量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的置信区间和特定的时间区间内,计算一个机构由于汇率、利率、商品或股票价格波动而造成证券组合资产的最大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市场风险的综合性度录。例如,某一银行面临其证券组合在持有期为24小时、置信度为95%时的VaR值为5000万美元,其含义是指,该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最大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的概率仅为5%。仅仅这一个数字就可以概括出银行所而临的市场风险及其逆向的可能性。同时,股东和经营者也可以抓此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另外.VaR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投资组合管理用来说明杠杆作用和分散效果。由于其在量化风险和动态监答方而的独特优势.短短的几年内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接受。早在1996年,美国《风险》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92%的银行使用或计划使用VaR技术来分析风险暴露头寸。

第四章案例分析

案例1—企业应积极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达到避险目的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韩元持续暴跌,当时,中国的一家运输企业负有巨额韩元政府贷款,贷款期限12年,利率为韩政府优惠固定利率。面对动荡的韩国金融市场,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保证其韩元贷款的安全,成为该企业当时的头等大事。这家企业采用优惠固定利率,汇率成本在1美元兑850韩元。如何在较低价位用美元购买韩元,用于归还韩元贷款,或者说,如何锁定汇率风险,是其在债务期间需主要控制的风险来源。根据以往经验,韩元大幅贬值的不可控性十分明显,如何应对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判断能力,为此这家企业选择中国银行为其韩元债务提供保值方案。

中行为该企业制定了三套可选择方案:

方案一:提前还款。好处:在韩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用美元购入韩元,结清该笔债务。弊端:采用该方法既需要客户当期支出大笔美元,又使得客户无法享受到该笔贷款的优惠利率。

方案二:用美元买韩元,存入中行,用于偿还该贷款。好处:由于当时韩元存款利率高于该笔贷款的借款利率,客户可以获得利差收益。弊端:还是需要客户当期拿出一笔美元。

方案三:货币调期。好处:把韩元汇价锁在较低水平,这样既可减轻偿债负担,又不必当期支付美元。只不过货币调期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叙做难度大,对交易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当时国内银行中只有中行可以开展该种业务。

综上分析,鉴于当时的市场情况,在企业与中行交易员进行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选择韩元/美元的货币调期对其债务进行风险管理。为了将客户的韩元汇率锁在相对低点,努力为客户节约外汇资金,中行的交易员将客户的韩元债务汇率锁定在1美元兑1800韩元。在叙做此笔货币调期后,韩元改变趋势走高,由1美元兑1700韩元、1600韩元、1500韩元逐级走升,在1998年3月底回到1美元兑1400韩元左右并趋于稳定。

这笔货币调期交易由于将韩元汇率锁定在相对低点,仅本金一项就为企业节约670万美元;且美元在当时属于低息货币,企业与中行叙做调期交易后,需要支付的美元利率还低于韩元的优惠利率,这样,企业又节省了利息支出360万美元。

由此可见,通过及时了解市场有效的避险工具并积极使用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实际业务中规避外汇波动的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稳健。

案例2—更完善的披露的机制需要类似var此类的风险计量模型

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2003年根据中航油后来法庭上的陈述和媒体的报道,总结中航油事件的过程,从2004年第一季度起,它有一些亏损,随着商品价格日益加大,也不断的攀升,中航油希望2004后下年油价可以下来,但是实际上到2004年10月25日的时候,原油创下了原油的最高点,当时它有巨额的亏损,公司被迫进行了停仓,进入了破产的边缘。比较有趣的就是在10月底以后,原油价格很快的回落了,但是这已经不是中航油可以预见到的历史。对中航油这个公司而言,它税前的盈利实际上是6700万新币,它损失是五亿五千万。如果中航油执行了比较保守的估计使用var风险计量模型的披露,让投资者更早的了解到公司处于高风险的资产运行情况,悲剧可能就能避免。

中航油是新交所的上市公司,它不仅隐瞒了近一年中期权交易出现的巨额亏空,甚至在2004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利润会比2003年有巨大的增长。新交所对此不仅没有察觉,而且还将中航油评为“最具透明度企业”。这无疑是对新交所的监管能力的莫大讽刺!

信息披露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世界上各大证券交易所相比,新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最低的。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信息披露的重点是企业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属于表外业务。以期权为例,投资者在购买期权后,获得的只是标的资产的或有权利,在收入实现制的会计准则下,这种或有权利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何披露信息,便成为监管中的难点。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难题最先出现在银行业。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鉴于商业银行大量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传统的会计信息无法及时披露其市场风险的缺陷,要求以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来计算其市场风险,并要求银行定期计量和披露VaR。鉴于BCBS对银行监管上的成功经验,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市场风险披露规则,要求所有从事衍生金融资产交易,名义本金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必须选择包括VaR在内的四种方式,定量地披露公司所暴露的市场风险。如此重要的信息披露规则,在时隔7年的新交所仍是一片空白。如果当初巴林银行采用VaR来计量市场风险,并及时披露信息,巴林银行可能不会倒闭。如果新交所要求中航油以VaR计量其市场风险并披露其VaR,中航油可能也就不会捅出这么大的娄子!可以认为,对于中航油事件,新交所也难咎其责。

综上所述,对于银行,证券公司等持有大量外汇资产的上市公司,对于其风险资产的有效披露则更加存在其存在的价值,var等先进的对资产重新估值的方法应当大量推广,有关部门也应当统一模型的参数设计、假设前提,使模型计算出的结果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汇率风险论文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外汇风险 防范 管理

在1937年布霄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汇率波动频繁。因此,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中会遇到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的不规则变动而引起国家、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遭受损失。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的变化和外国政府采取管制等原因所导致的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的损失。本文分析的外汇风险是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变化给外汇持有者和外汇交易者所带来的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理论

(一)外汇风险的分类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同时各自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会引起本币和外币的市场供求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汇率的变动。外汇风险根据其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储备风险这四种。

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为基础货币的国际贸易中当交易到结算期时,山于汇率波动造成了以本币为标准的价值衡量发生变动;折算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金项目的金额浮动。它仅仅只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并不是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报告成果;经营风险是指企业预测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的产品、服务等的成本发生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无法预测;储备风险是指把外汇作为一种资产储备起来,同时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引起该资产价值的波动。商业银行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会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因此.在现如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储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尤其值得重视的。

(二)外汇风险的构成及其管理原理

外汇风险是由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本币和外币存在相互折算的比率。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外汇风险也就越高。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由三个方面构成:

(1)积极地消除或避免引起外汇风险的货币因素或者时间因素

(2)科学合理地调整货币或时间因素的基本框架;

(3)为了抵消外汇风险可以使用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针对存在外汇实行一个与之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上三个原理是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基本依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外汇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重视外汇风险的防范,通过外汇风险的防范使得企业的外汇损失达到最小,从而努力实现企业短期收益的最大化。外汇风险的防范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在一定的管理成本范围内,通过防范使得汇率变动给本币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只有这样的防范措施才是有效的、可行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则在各行业的推进,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的改革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从而使得现如今的汇率制度越来越灵活,外汇交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更加严重。

1 商业银行的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都在加大

新的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将外币作为基准货币按照外币来计价和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的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也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将交易账户和银行的外汇风险合起来就构成了商业银行要面临的外汇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所面一临的外汇风险加大,提高了银行受外汇损失的概率

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账户,同时还可能通过影响银行的客户的外汇资产,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的波动比较频繁而且波动的幅度较大,凼此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来说其外汇资产的风险也在随之增加,盈利状况难以估计,导致其向商业银行的偿债的能力减弱,进一步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提高。此外还是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的整体运转能力。

3 外汇衍生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在不断加大

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需要银行具备良好的定价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有

效地管理这些外汇衍生产品的风险,这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交易期限不在受管制,同时银行还可以进行自主报价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相关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管理现状

1 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董事会作为最高的管理决策层,它承担着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从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相关政策以及外汇管理的具体程序,到这些战略规章制度的审批实施董事会都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充分的了解外汇风险。只有这样董事会才能够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进行管理决策。而现实中很多的银行高管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无法对本行的外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这种情况下,董事会难以发挥其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职能。

2 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还需规范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专业化水平较低,与国际专业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制定专业化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规范外汇风险管理的程序,要积极的将这些规章制度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外汇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执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战略战术。

3 外汇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较弱

外汇风险如果无法有效地进行衡量,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跟国际上的同类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衡量外汇风险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衡量标准和方法较落后,早在上世纪10-80年代使用的外汇风险敞口这一风险计量工具,如今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使用。同时,外汇风险的监控能力也很弱。这些方面的能力都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只有从源头上改进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以及监控方法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外汇风险管理。

4 外汇风险的内部控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国有些商业银行至今未建立专门负责外汇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独立部门,大多数是由其审计部门同时兼职负责。而内部审汁人员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体系没有全面、科学合理的认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一方面影响了审计的准确度,同时也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效果不太显著。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如果不是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的工作人员很难以发现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巾的潜在外汇风险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因此,在实际巾内部审计部门几乎没有人员同时具备专业的外汇风险审计能力。

四、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管理的措施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很大的挑战。我们只有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儿点建议:

1 商业银行的高层管人员要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高层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除了中行以外,其他的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的时间较短。由于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管制较多,在实际中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中没有执行。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机制着手,强化高管人员和外汇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还需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相关程序。

2 逐步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使外汇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尽快制定自上而下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反馈政策与程序,做到权责分明、组织结构清晰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程序有系统的了解,保证各种外汇风险的及时发现和识别以及计量等,进一步的制定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3 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由于汇率的变化时难以预测的,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来确保市场信息的传达,保证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安全的输送到银行,为银行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综上所述,浮动利率的实施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利弊都有,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积极的应对这一变化才能更加有效地立足于市场,也才能够进一步的实施走出国门的战略。

参考文献

[1]何飞平,新汇率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06年20期

[2]刘杰,浅谈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与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