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5:50:33

汇率变化

汇率变化范文篇1

本国货币的升值对进口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本国货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本国货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

具体来看,汇率变动对于设备进口行业里的每一个分支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

1.对于国外设备具有极度需求刚性的企业不一定有益处

这类企业因汇率上升虽然可以得到进口价格方面的优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厂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趁机抬价的情况,本国汇率上升的变动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比如,今年我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改变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情况。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且铁矿石需求刚性,近两年进口矿石价格的涨幅较快,近两年铁矿石价格上涨迅猛且目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因此,在看到本国货币升值带来进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时,更要看到企业对特定货物的刚性需求。高额的进口成本不一定会使本国某些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减弱了汇率变动带来的竞争优势。

2.对于国外设备具有需求弹性的企业会有益处

汇率变动改变了一般设备的进出口态势。提高本国货币汇率后,增加了相对低价进口的机会和需求,扩大了本国的市场容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国货币升值之后,国外产品竞争力将持续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升,而国内低端产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国内市场,导致市场价格下滑。

3.对于外贸流通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

专业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流通公司,在国外设备相对降价的环境下,会在业务量增大的过程中获益。

4.对于设备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较小

设备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较稳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出口和进口直接挂钩,出口目的地较为明确,价格也较为稳定。虽然进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对升高,赢亏可能相抵,因本国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我国,很多企业大多已习惯了我国的现行货币机制,对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缺乏深度分析,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必然选择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企业尽管已通过各种渠道及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预感到人民币有升值的倾向,但由于对人民币参照国际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没能抓住时机扬长避短,预期避险措施滞后。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货币结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灵活性难以把握,这也是它们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不能灵活应对的重要原因和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总之,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可积极探索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方法,将各项应对措施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1、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发展变化,及时引导企业驱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给外经贸带来的影响,科学分析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化走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分析人民币升值,国家放宽了外汇使用、需求、兑换包括携带进出境等方面的限额,使得市场更加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在外汇市场上要给予企业、金融机构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时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金融信息。积极指导企业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并运用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深入调研对外贸易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对外经贸企业进行全面培训;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向企业介绍和推广规避汇率风险的成功案例,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企业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企业合理进口国外生产原料,尽量冲抵对外贸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减轻对原材料的需求压力。引进原料与外销相结合,合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口规模,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

4、推动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享有关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5、全力引导企业利用合同价格,共同担当风险。

6、引导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比如采用多币种结算、押汇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可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

7、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次人民币升值后,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国外客户在价格谈判中作出了让步。

8、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苦练内功,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本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中谋求快速可持续发展,是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国货币的升值对进口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本国货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本国货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

具体来看,汇率变动对于设备进口行业里的每一个分支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

1.对于国外设备具有极度需求刚性的企业不一定有益处

这类企业因汇率上升虽然可以得到进口价格方面的优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厂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趁机抬价的情况,本国汇率上升的变动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比如,今年我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改变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情况。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且铁矿石需求刚性,近两年进口矿石价格的涨幅较快,近两年铁矿石价格上涨迅猛且目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因此,在看到本国货币升值带来进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时,更要看到企业对特定货物的刚性需求。高额的进口成本不一定会使本国某些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减弱了汇率变动带来的竞争优势。

2.对于国外设备具有需求弹性的企业会有益处

汇率变动改变了一般设备的进出口态势。提高本国货币汇率后,增加了相对低价进口的机会和需求,扩大了本国的市场容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国货币升值之后,国外产品竞争力将持续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升,而国内低端产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国内市场,导致市场价格下滑。

3.对于外贸流通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

专业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流通公司,在国外设备相对降价的环境下,会在业务量增大的过程中获益。

4.对于设备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较小

设备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较稳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出口和进口直接挂钩,出口目的地较为明确,价格也较为稳定。虽然进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对升高,赢亏可能相抵,因本国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我国,很多企业大多已习惯了我国的现行货币机制,对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缺乏深度分析,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必然选择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企业尽管已通过各种渠道及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预感到人民币有升值的倾向,但由于对人民币参照国际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没能抓住时机扬长避短,预期避险措施滞后。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货币结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灵活性难以把握,这也是它们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不能灵活应对的重要原因和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总之,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可积极探索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方法,将各项应对措施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1、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发展变化,及时引导企业驱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给外经贸带来的影响,科学分析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化走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分析人民币升值,国家放宽了外汇使用、需求、兑换包括携带进出境等方面的限额,使得市场更加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在外汇市场上要给予企业、金融机构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时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金融信息。积极指导企业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并运用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深入调研对外贸易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对外经贸企业进行全面培训;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向企业介绍和推广规避汇率风险的成功案例,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企业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企业合理进口国外生产原料,尽量冲抵对外贸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减轻对原材料的需求压力。引进原料与外销相结合,合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口规模,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

4、推动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享有关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5、全力引导企业利用合同价格,共同担当风险。

6、引导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比如采用多币种结算、押汇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可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

汇率变化范文篇2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Abstract:TheexchangerateisanationalcurrencyconvertsChengLingastatemoneyratio,isourcountrytakesintheopeneconomytoaffectthewidespreadmacroeconomicsignal.inJuly,2005ourcountrycarriedontheRMBratetoformthemechanismreform,realizedtohadthemanagement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fromtheunitaryratesystem.ThisarticleformedthemechanismontheexchangeratethereformandtheRenminbirevaluationandtheinfluencehascarriedonthecomprehensivesummary.

keyword:Exchangeratesystem;RMBrate;Renminbirevaluation

引言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3.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3)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3)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汇率变化范文篇3

关键词:汇率变化;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应对策略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仍然影响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影响着众多参与进出口贸易行业的经营,对汇率变化进行探讨并探索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1人民币汇率变化基本情况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简称。人民币是货币,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与之交易的另一种货币是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因此,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讨论,通常是讨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小,但人民币汇率在固定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大,10年内最大汇率与最小汇率的差值为1.3372。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汇率变化仍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1影响进出口贸易利润。汇率变化代表着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额变化。从进口的角度来看,当商品价格不变时,汇率下跌意味着人民币购入的商品数量减少,内销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会有所降低。从出口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下跌意味着出口商品对外的价格发生变化,在商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利润也越低。汇率上涨同样对进出口贸易有不利的影响,对于进口贸易来讲,人民币汇率上涨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国内市场需求不变,企业必须降低售价,利润会降低;而汇率上涨意味着出口商品售价提高,其他国家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数量会相对减少,同样影响贸易利润。2.2影响进出口贸易经营策略。由于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利润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改变经营策略的方式规避汇率变化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营策略不稳定,很容易导致贸易纠纷。在人民币汇率上涨时,进口商品可能会被囤积,等待汇率稳定或降低时进行出售,则在汇率降低时,进口贸易会减少,部分中小型企业对汇率变化应对能力弱,可能选择暂时退出市场。同样,出口贸易必须进行大量的宣传或者进行市场开发,以保证出口利润的达成,这又影响了企业对外贸易的成本应用,甚至影响某一类产品的品牌价值。2.3影响进出口贸易市场发展。客观来讲,进出口贸易发展应是平衡的,或者,进口基本生产资源、出口成品,才能形成稳定的贸易利润。但由于汇率变化和我国生产特征,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原材料出口和廉价劳动出口始终高于高新产品出口,而进口贸易正好相反。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进出口贸易应对汇率变化影响的策略

3.1扩大进出口贸易利润来源。进出口贸易利润的以商品交易的形式出现,势必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因素,缺乏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导致经营问题。对此,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扩大进出口贸易利润的来源,简单来讲,即将利润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3.2及时调整进出口贸易经营策略。需要根据汇率变化去调整经营策略,经营策略的变化,应与外贸市场的环境相对应,即形成向外的策略调整,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调整企业经营状态。3.3加速人民币汇率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同时能够有效抵挡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例如,促进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程,这样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会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处理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整体实力,同时可以在进出口贸易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可以确保我国的自身利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利润、经营策略以及市场发展均有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应对汇率变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利润来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引导市场,这是保证我国汇率稳定、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博.浅谈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7(02):127-128.

[2]毕耀文.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7(02):108-110.

汇率变化范文篇4

一、理论综述

(一)传导机制

汇率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是指汇率通过影响中介目标从而影响物价水平。汇率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分为直接传导机制与间接传导机制。

1.直接传导机制

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进口商品价格,而进口产品是物价指数的组成部分,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下降,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反之,人民币贬值,汇率上升,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在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水呈同方向变动。

2.间接传导机制

汇率对物价影响的间接传导机制较直接传导机制而言作用复杂且方向不明确。在间接机制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水呈同方向变动。

二、实证模型和数据

(一)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的61组月度数据。其中,CPI表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表示人民币汇率,F表示中国外贸依存度。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因为包含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模型会存在“伪回归”现象,即单从表面上看回归结果很好但结果是虚假的,这会导致结论无效。而通过平稳性检验,我们可以消除这种现象。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方法对CPI、E和F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CPI、E、F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平稳。

2.协整检验

“协整理论”说明一些经济变量虽然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平稳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叫协整关系。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CPI、E、F的时间序列都是I(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因此对CPI、E、F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T=(24.94821)(-3.433927)(5.053743)N=61,AdjustedR-squared=0.307881,F=12.90030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极易出现多重共线性,本文通过辅助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做E对F的回归,得出AdjustedR-squared=0.307881,并且单个变量的显著性很好,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拟合优度检验

该模型AdjustedR-squared=0.307881,说明两个变量人民币汇率、中国外贸依存度共同解释了物价水平30%的变动。

(3)显著性检验

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F=12.90030>F(1,60),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E的∣T∣=3.433927>Ta/2,表明人民币汇率是影响CPI的显著性因素;F的∣T∣=-5.053743>Ta/2,表明中国外贸依存度是影响CPI的显著性因素。单一变量和整体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两变量对模型较很好的解释作用。

(4)自相关检验

DW检验得dw=0.363719,0随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E和F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此可见,汇率与物价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结束语

在对2005.7~2010.7中61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

(1)汇率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化,且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显著

人民币汇率E与反应物价变化的CPI呈反方向变动。说明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水平上升;人民币贬值,汇率上升,物价水平下降。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

(2)中国外贸依存度对物价水平影响显著

中国外贸依存度F对反应物价变化的CPI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国外贸依存度越高,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效果越好;中国外贸依存度越低,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效果越差。

汇率变化范文篇5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3.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摘要: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我国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现了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就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汇率变化范文篇6

关键字:汇率,纺织出口,对策

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从1994年到2004年,这10年多算得上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其间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单位劳动成本持续下降,而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没有作出相应的调节和反应。加上世纪之交国内经济出现宏观紧缩,一般物价增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而实际汇率不仅没有升值反而贬值。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两年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失衡属性凸现,欧美等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非常大。

我们可以从国际经济学角度的一些观点来求得解释:

第一,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以来有10年多没有进行一定程度意义上的调整,而这10年多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和国力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就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最直接因素。

第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数量不少的国际权威机构或者贸易伙伴一直持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的观点,并且不少国家政府认为中国的固定汇率是人为操纵的,违反自由贸易的原则,这都无疑给了人民币升值以相当程度的压力。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分析来看,经济实力发生很大程度改变的情况下,这些观点也不是完全错误的。

第三,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国际收支不断改善的状态下,项目收支盈余不断增加,外汇储备水平较高。外汇节余过多本身也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见表1)。

第四,新世纪以来,包括东南亚国家的世界各主要货币对美元都有大幅度升值,而惟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也就是说,实际上人民币也跟随着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单就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变化,也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被低估了。

近几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超过10%的增长速度,在内需不足的背景下,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出口需求进行消化。政府努力提高内需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出口的调节,2007年7月商务部公布出口退税下调措施。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2005年汇改以后屡创新高,至2008年4月累计升值达到18%,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减顺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公告

2005/12/302008/4/30

1美元=8.0702人民币1美元=7.0002人民币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实现贸易顺差的主要产品,行业出口依存度达50%,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

一、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出口的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无利甚至亏损

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其生产所用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占比例高达90.46%。因此,国内资源等原材料的供给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我国多数企业都处于高投入式的粗放模式,随着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强劲的需求推动了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部分中小型纺织业出口企业的成本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纺织业出口企业是采用长期合同定价的模式,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成本的上升不能立即传递到产品价格,只能由自身承担。

(二)纺织品配额限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举步维艰

后配额时代,欧盟、美国相继以中国出口激增为由。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以达到阻止我国纺织品服装大量进入其市场的目的,其他国家则更多地采用反倾销手段。为规避汇率等风险,近年来,欧美客商的订单已向印巴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转移,纺织品出口清关率偏低,欧美客商的订单已向印巴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转移。据了解,欧美服装采购呈现向新兴纺织强国转移趋势,已有部分订单流向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三)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内部竞争无序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凸现汇率风险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同时,很多出口企业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尤其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往往不是和那些小企业合作,而是千方百计打压。

(四)出口收汇时间长加大汇兑波动风险

自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18%,且一直没有停止飙升的步伐。对于我国纺织业出口企业而言,收汇时间越长,那么承受的汇兑风险也是越大的。如我国某纺织品出口企业向美国出口一批商品,应收回货款1000美元,在1$=7.9RMB时,可兑换出7900元人民币;在l$=7.6RMB,只能兑换出7600元人民币,而对于国内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原材料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收到越多的美元只能产生更多的汇兑损失。

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出口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我国纺织出口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纺织企业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出口低附加值的商品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明显与中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精神相悖。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1985年广场协议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正是在货币升值之后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如今年5月1日,联想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此举使得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

(四)有利于优胜劣汰,理顺市场竞争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良莠不齐的企业以竞相压价等为主要竞争手段,而汇率的调整,势必使竞争力差的企业淘汰出局,从而理顺竞争机制,改变企业的市场形象。因此,汇率的上调无疑会使有技术、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得到巨大的实惠,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市场知名度。另外,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降低进口技术的价格,我国企业可以以低价进口外国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降低贸易壁垒。

三、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

(一)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从2005年汇改至今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18%,而对于欧元在2007、2008年却处于贬值态势。针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出口企业在结算中尽可能地选择其他的非美元货币,如欧元结算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灵活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要采用出口押汇、进口延期等贸易信贷方式,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尽量减小汇率变动风险。同时,要加快外汇结算速度并尽快结汇,注重本外币资金置换,尽可能增加美元负债。

(三)改进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各纺织品出后企业应该将此轮人民币升值当作自己改变现状的动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的同时注重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培育品牌,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一些企业。如雅戈尔集团、丽水艾莱依等企业,通过聘请国外设计师,与国外知名品牌合等途径,提升产品品质和自主品牌。有些积极参加国内外著名展销会,扩大自身品牌知名度;而宁波申洲针织集团决定斥资3300多万美元到美国没有设限的柬埔寨建立纺织工厂,今后的产品从柬埔寨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

(五)出售企业,抽回资金转行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形势下,“出售企业,抽回资金转行”对于那些没什么竞争力的中小纺

织品出口企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2]厉以宁等.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1991.

[3]杨长江.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调整趋势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汇率变化范文篇7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全球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吸收外资是影响中国国际经济的两个重要环节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为中国带来更加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与更多的岗位就业机会,这样的技术溢出与劳动力溢出的附带作用给予中国更大的发展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大力鼓励中国吸收外资,由中国FDI年度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FDI的数据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实际吸收FDI高达12600100万美元。而人民币汇率方面,1994年前中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而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实行前些年浮动汇率不断上升,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些许下降。由于投资与交易时必然会遇到外资与人民币转换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基于理论或是基于实践,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吸收外资必然是存在影响的。

二、人民币汇率变化与FDI的概述

1.人民币汇率概述。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相兑换的比率,各国汇率的标价方法各不相同。由于标价方法的不同存在差异,可以将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汇率是采用直接标价法的,这样的汇率对本币升降而言更直观。而中国一般采用间接标价法,也就是说在中国,汇率上升时,外币是相对而言升值的。汇率按照指标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其中名义汇率没有考虑到物价等因素,是国家直接公布出的汇率水平。而实际汇率则是考虑到了物价等因素,实际汇率在学术研究中会减少误差更为准确一些。而实际有效汇率是指考虑到了物价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各国货币购买力的一个体现。相比较而言,实际有效汇率可以更为科学准确的对汇率以及本国货币的价值或者波动的情况进行一个反应。2.FDI概述。FDI即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国外的企业与法人对于我国直接的投资。我国吸收外资可以具体分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它的间接投资。由于我国的FDI是在国家统计局可以查询到具体准确的数据的,并且我国吸收外资中的绝大部分的份额均是外商直接投资。所以在本文的探讨中,则仅考虑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很多,譬如直接在中国开办全资企业,或是通过中国合作企业经营的方式进行投资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收外资的数额必然会逐年增加,这对于中国的经济也是一种促进的作用。中国吸收外资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并且还会为中国带来一些外溢效应,比如说增加了就业并且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技术等。

三、人民币汇率变化与FDI的关系

由于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是间接标价法,所以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的时候,也就是说外国的商品相对于中国的商品价格有一定的上涨,那么就是说国外的购买力相比较而言有一个上升,那么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时,国外会加大对于中国的投资,那么相对而言中国吸收FDI也会有一个提升,反之亦然。那么理论上来讲,二者是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的。选取1994年~201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吸收外资的数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REER代表人民币实际汇率,而FDI则是代表中国吸收FDI的情况。FDI的单位为万美元。图1994年~201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吸收FDI的情况由图可知,自1994年~2016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吸收FDI的情况整体也是呈现一个上升趋势。选取1994年的数据开始,是因为1994年人民币进行了第一次的汇率改革。以前的人民币是实行固定汇率的制度,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民币汇率不能再一成不变,所以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浮动汇率的改革。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发现,1994年~1998年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而此时的中国也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该时间段内的中国吸收FDI也呈现一个较为缓慢的上升趋势。所以在1994年~1998年人民币REER与FDI呈现出正相关的变动。1998年~2000年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期,而人民币此时的REER必然会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与此对应的我国吸收FDI的数额也是有了一个下降。而后人民币REER有了一个相对而言的上升趋势,于此同时的中国吸收FDI也呈现了同向的变动。并且在2005年的第二次汇率改革后,我国吸收FDI可以看出有一个急剧的增加,并且这样的增加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但是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必然不能幸免。全球的经济都处于一个萎缩的阶段,所以中国吸收FDI在2008年后持续了数年均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观察该段时期的人民币REER先是处于一个下降趋势,但是很快又恢复上升趋势,所以该段时期内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是非常明确。但是总体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而2014年至2016年全球的经济有所缓解,并且进一步得到发展,对中国吸收FDI的数据又有所上升,而与之同时的是人民币REER的上升趋势,所以二者亦然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其中2015年,人民币加入了SDR,中国的汇率更近一步有了市场化的性质,比较早年间的固定汇率,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的有利。根据人民币REER与中国吸收FDI1994年~2016年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除个别关系不明确的时期,基本二者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与理论分析的较为一致。

四、政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经济相互影响能力很强,每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对于吸引外资是一个最为直接的影响。结合中国“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方针以及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后续的发展中必然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保障人民币在市场经济中的稳定波动,并能够加强开放程度,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我国应该给予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更大自由,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向,但是也不能完全放任自由,应该将政策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人民币的汇率稳定。由于众多政治发展原因,或许会有一些政治国家立足本国利益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做出被动调节,对此我国首先应该保障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政治稳定与领先,这样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作用。在吸收外资方面,我国就早些年而言已经有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中国于2017年开始鼓励创业,那么对于外资的创投资金的吸引亦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我国政府应该针对各地区与各行业的不同,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入我国。特别是高新产业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急速发展,不论是新能源汽车或是5G行业,外资投资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高新技术与就业的机会。所以我国应该更进一步完善外资投资的渠道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外资投资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腾华,李婧.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30(2):78~83.

汇率变化范文篇8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引言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3.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务员之家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汇率变化范文篇9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Abstract:TheexchangerateisanationalcurrencyconvertsChengLingastatemoneyratio,isourcountrytakesintheopeneconomytoaffectthewidespreadmacroeconomicsignal.inJuly,2005ourcountrycarriedontheRMBratetoformthemechanismreform,realizedtohadthemanagement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fromtheunitaryratesystem.ThisarticleformedthemechanismontheexchangeratethereformandtheRenminbirevaluationandtheinfluencehascarriedonthecomprehensivesummary.

keyword:Exchangeratesystem;RMBrate;Renminbirevaluation

引言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3.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3)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3)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汇率变化范文篇10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名义汇率和进口价格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国内价格既受汇率和进口价格的影响,又受国内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长期来看,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汇率、进口价格以及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汇率、进口价格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有显著影响,而对生产者价格的影响更大一些。短期内,汇率和进口价格波动仍然对生产者价格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相比生产价格而言,汇率的短期波动对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更持久。

关键词:名义汇率、进口价格、货币供给、通货膨胀

一、引言

在1990年代后期,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增长和低通胀并存的发展阶段。许多学者认为工业化国家通货膨胀水平下降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所导致的。汇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一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说来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体,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波动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小国开放经济来说,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完全传导到国内经济中。而对于大型开放经济来说,一方面,国内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规模较大,国内价格水平波动对国际市场价格也有较强的影响力。半开放经济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价格有向国际价格水平收敛的趋势,另一方面国内因素仍然对价格水平有显著影响。

在经验研究方面,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频率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woo(1984)认为从1971年到1984年,美国汇率波动对除去食品和能源外的进口品价格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这些产品的国内消费者价格影响不大。Feinberg(1986)发现从1977年到1983年,由于德国马克贬值8.4%使得国内可贸易品的生产者价格相对GNP平减指数升高了2%。Leith(1991)通过对波茨瓦纳的研究证实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冲击基本会完全传导到该国国内价格中去。Dellmo(1996)却发现,虽然瑞典是个开放的小国经济体,但是进口价格波动对瑞典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却相当的弱。Kim(1998)利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从长期来看美国汇率与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Jonathan(1999)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汇率和进口价格对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货膨胀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自1995年以来用间接标价法表示的中国名义有效汇率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以1995年1季度为基期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显示,2001年到2002年之间人民币升值20%-30%,截至2004年3季度,人民币仍然比1995年升值11%。就进口价格而言,其波动趋势基本与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趋势相反,从1995年1季度到2002年1季度之间下降了40%,截至2004年3季度仍然下降32%。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汇率和进口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对中国国内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在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进口价格指数与国内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一个直观的猜测是汇率和进口价格的波动在不同程度上对国内价格造成了冲击。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正是汇率和进口价格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有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有,影响到底有多大。

由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渐进展开的,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内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对汇率和进口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卜永祥(2001)较早的研究了汇率对中国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发现名义汇率、国外价格、国内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采用半开放经济模型,除了分析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外,我们还要考察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下文在结构上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模型的设定,第三部分是数据说明和计量结果,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计量模型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首先从长期来看,包括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在内的国内价格和汇率、进口价格以及货币供给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其次,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的短期波动是否会引起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短期波动。我们可以通过检验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和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来确定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和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如果协整关系存在,我们还可以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

借鉴卜永祥(2001),我们将模型设定如下。以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为例,假设这三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表示为两部分。在没有发生扰动时,各变量之间将保持长期的稳定关系。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和其他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表示为,

(1)

(2)

(3)

其中、、、和分别表示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汇率和货币供给的自然对数,、、为对应的常数项。

如果发生扰动,各变量将偏离上述稳定关系。定义、和分别为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对各自稳定关系的偏离,

(4)

(5)

(6)

综合上述结果,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中,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所对应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7)

(8)

(9)

其中、和分别为上述方程的随机扰动项。以方程(8)为例,如果显著,则意味着可以把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和生产者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解释为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是生产者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如果、和中至少有一个显著,则可以认为相应的变量在短期是生产者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方程(7)和方程(9)中的系数可以进行类似的解释。

三、数据说明及计量结果

(一)数据说明

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选取从1994年1季度到2004年3季度的数据。对于没有公布的季度数据,我们采用对月度数据进行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到。在本文中汇率选取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IFS)公布的季度数据。进口价格指数来自海关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季度同比增长率,我们根据夏春(2002)提供的方法计算出进口价格以1994年一季度为基期的定基比增长率。由于中国没有公布生产者价格指数,我们选取《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公布的“生产资料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作为替代。自2001年第3季度起,《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停止公布生产资料企业购进价格指数,改为“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我们发现从1999年到2001年之间,“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中的“投资品”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企业购进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相当吻合,因此从2001年第4季度起,我们用“投资品”价格指数对原序列进行衔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是通过得自《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的同比数据计算得到的。货币存量数据选取IFS公布的中国季度M2数据。将上述指数序列统一换算为以1994年1季度为100的定基比指数序列,并对定基比指数序列取自然对数。通过对各对数序列自相关系数的研究发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序列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因素,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季节调整。把上述序列用图1表示,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口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具有如下关系。

自1995年以来用间接标价法表示的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以1995年1季度为基期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显示,2001年到2002年之间人民币升值20%-30%,截至2004年3季度,人民币仍然比1995年升值11%。进口价格从1995年1季度到2002年1季度之间下降了40%,截至2004年3季度仍然比1995年1季度下降32%。在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进口价格指数与国内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图1)中国国内价格、名义有效汇率和进口价格走势图

(二)单位根检验

协整和误差修正是建立在各序列同阶的基础之上。在本文中我们运用扩展的迪基-富勒AugmentedDickey-Fuller(ADF)方法来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标准AIC(Akaikeinfocriterion)和施瓦茨标准SC(Schwarzcriterion)。我们分别对对数序列和对数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检验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各变量及其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

变量ADF

统计量时滞临界值AICSC单整

阶数

1%5%

水平值-2.6506-3.617-2.942-8.649-8.301

一阶差分-3.2488-2.632-1.951-8.652-8.248

水平值-2.1303-3.607-2.938-5.015-4.802

一阶差分-2.7426-2.630-1.951-5.117-4.806

水平值-2.5821-3.593-2.932-6.992-6.868

一阶差分-3.3534-2.624-1.950-6.923-6.708

水平值-1.98812-3.658-2.959-5.537-4.890

一阶差分-3.2991-2.620-1.949-4.212-4.128

水平值-2.6434-4.217-3.531-6.228-5.926

一阶差分-5.9263-2.624-1.950-6.093-5.921

ADF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所有对数序列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水平上,我们可以认为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各对数序列都是1阶单整的。

(三)协整关系检验

对于上述五个具有同阶单位根的时间序列,可以利用Johansen的方法来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Johansen(1988),Johansen和Juselius(1990),对于一个向量,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包括该向量的一阶差分、一阶差分的滞后值以及水平值的一期滞后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根据最大特征根检验和迹检验来判断构成向量的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给定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如果最大特征根检验和迹检验的统计量超过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在本文中,模型形式采取“不含确定性趋势,而均衡修正项带截距”的模型。协整关系检验见表(2)、表(3)和表(4)。

表2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迹统计

(TraceStatistic)迹统计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

(Max-Eigen)最大特征值统计临界值

协整方程数目5%1%5%1%

没有60.55029.6835.6531.53120.9725.52

至多1个29.02015.4120.0425.27914.0718.63

至多2个3.7413.766.653.7413.766.65

表(2)显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无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还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2个协整方程。

表3生产者价格、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迹统计

(TraceStatistic)迹统计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

(Max-Eigen)最大特征值统计临界值

协整方程数目5%1%5%1%

没有74.99147.2154.4640.64327.0732.24

至多1个34.34829.6835.6519.86520.9725.52

至多2个14.48315.4120.0410.34214.0718.63

至多3个4.1413.766.654.1413.766.65

表(3)显示无论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认为生产者价格、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1个协整方程。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迹检验认为存在2个协整方程。

表4消费者价格、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迹统计

(TraceStatistic)迹统计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

(Max-Eigen)最大特征值统计临界值

协整方程数目5%1%5%1%

没有92.48447.2154.4642.88227.0732.24

至多1个49.60329.6835.6527.29020.9725.52

至多2个22.31315.4120.0422.29514.0718.63

至多3个0.0183.766.650.0183.766.65

表(4)显示无论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消费者价格、名义汇率、进口价格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3个协整方程。

(四)误差修正模型

在确定了上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本文参考可决系数()、AIC和SC等标准,将进口价格误差修正模型滞后阶数设为7,而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误差修正模型的滞后阶数设定为4。表(5)和表(6)显示了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

表5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1)进口价格

()()

(2)消费者价格

()()()

(3)生产者价格

()()()

从长期来看,进口价格和名义汇率负相关,而和国内货币供给正相关。消费者价格、生产者价格与进口产品价格、货币供给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名义后效汇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对于消费者价格指数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要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比较这三组均衡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名义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最强,而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最弱。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的弹性为-1.1402,由此可见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还是相当敏感的。生产者价格对名义汇率的弹性大于消费者价格对名义汇率的弹性,原因之一可能是进口产品在生产资料中所占的比重更大。这一点能够通过生产者价格对进口价格的弹性大于消费者价格对进口价格的弹性而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就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而言,生产者价格对货币供给的弹性最大,进口价格最小,但是彼此之间相差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存货价格对货币的供给非常敏感造成的,见宋国青(2002)。

表6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

-0.4216

(-6.074)

-0.2117

(-4.007)

-0.4712

(-2.293)

-0.0486-0.1759

(-2.593)(-2.163)

-0.4053

(-3.020)

-0.2339

(-1.942)

-0.2963

(-2.125)

0.3198

(2.020)

0.3040

(1.758)

-0.5124

(-3.573)

0.9485

(3.704)

-0.4875

(-1.687)

0.45150.10610.2660

(1.985)(3.440)(1.794)

0.1068

(2.917)

0.5193

(2.656)

0.0881

(1.743)

0.1155

(2.383)

0.8774

(2.474)

-0.1265-0.01190.0044

可决系数

0.89520.95490.8032

统计量

4.6585224.90894.8025

对数似然函数113.4979185.4428146.1657

赤池信息标准(AIC)-5.17132-8.8133-6.7456

施瓦茨标准(SC)-4.14922-8.0371-5.9699

在表(6)中,、和的系数都是显著的,且系数均为负值。根据本文第二小节的介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表明在本文中所考察的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是存在的。同时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表明从长期来看进口价格、消费者价格和生产者价格有向稳定关系收敛的趋势。当某一变量在期偏离稳态关系时,误差修正项的负系数使得方程的因变量在当期朝着抵消这种偏离的方向变化。

就汇率的短期波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而言,我们发现在短期内名义汇率波动与进口价格波动、生产者价格波动以及消费者价格波动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这与长期内名义汇率同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事实刚好相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了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导致在短期内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上涨。就名义汇率短期波动的影响力而言,名义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造成的影响最大,而对消费者价格造成的影响最小,这与长期内名义汇率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相对影响力是一致的。

就进口价格的短期波动而言,进口价格波动对其自身波动的影响最强,持续时间最长,进口价格波动的滞后7期值仍然显著。进口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仅有滞后一期值是显著的,这表明了进口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是短期性的。进口价格波动在短期内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波动是负相关的,而且进口价格波动对生者价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VECM)模型研究了名义汇率和进口价格对中国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汇率、货币供给是进口价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汇率、货币供给和进口价格又是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就短期来看,汇率、进口价格是导致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货币供给仅是导致消费者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对生产者价格的影响不大。

为了全面认识汇率和进口价格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我们把货币、汇率和进口价格的影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名义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最强,而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最弱。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的弹性绝对值大于1,由此可见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还是相当敏感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汇率弹性分别达到0.40和0.29。生产者价格对进口价格的弹性大于消费者价格对进口价格的弹性,分别达到0.41和0.35。由此可见生产者价格更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名义汇率短期波动的影响而言,名义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造成的影响最大,而对消费者价格造成的影响最小,这与长期内名义汇率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相对影响力是一致的。进口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波动影响期限较短,而且对生者价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1994年到2004年之间,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而进口价格对生产者价格的影响又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各变量的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也服从上述规律。虽然在本文中,我们没有发现在长期内存在从国内通货膨胀指向汇率和进口价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就我们所研究的样本时间内,国内价格对名义汇率和进口价格的长期影响并不显著。但是短期内国内因素对名义汇率或进口价格的冲击可能存在,并且相当显著。当然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卜永祥,200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金融研究,第三期,78-88页。

宋国青,2002,《利率与通货紧缩》,载成思危,2002,《成因与对策:透析中国的通货紧缩》,经济科学出版社。

夏春,2002,《实际经济时间序列的计算、季节调整及相关经济含义》,经济研究,第3期,36-94页。

Dellmo,Hans,1996,“RelationshipsbetweenSwedishProducerandImportPricesandtheCPI”..SverigesRiksbankWorkingPaperNo.29.

FeinbergRobert,1986,“TheInteractionofForeighExchangeandMarketPowerEffectsonGermanDomesticPrices”,The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Vol.35,No.1,pp.61-70.

LeithJ.Clark,1991,“TheExchangeRateandthePriceLevelinaSmallOpenEconomy:Botswana”,JournalofPolicyModeling,13(2),309-315.

Johansen,Soren,1988,“Statisticalanalysisofco-integrationvectors”,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s,12,231-254.

Johansen,SorenandJuselius,Katarina,1990,“Maximumlikelihoodestimationandinferenceonco-integration–Withapplicationtothedemandformoney”,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s,52,169-210.

JonathanMcCarthy,1999,“Pass-ThroughofExchangeRatesandImportantPricestoDomesticInflationinsomeIndustrializedEconomies”,BISWorkingPaper,No.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