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22:06:44

自学能力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篇1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

自学能力论文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而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也能体会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也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根据下面的开头讲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1)那一回。(2)我们清楚地记得。(3)八年来。

2.小组交流。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自学能力论文篇3

论文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2]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3]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下激发学生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性和活动性作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如作业可以是背诵、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其次,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来维持他们的志向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部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自学能力论文篇4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www.133229.coM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2]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

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3]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习形式上下激发学生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性和活动性作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如作业可以是背诵、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其次,提高志向水平。教师要以榜样和英雄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让学生体验成功愉悦来维持他们的志向水平。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部因素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尊重等精神方面的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自学能力论文篇5

一、教师要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及手指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上多发表自己对于曲目的看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学习新曲目时,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曲家生平、作曲风格、创作背景及主要思想感情。学生对曲目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有表情的、准确的范奏。通过感受音乐,学生在接下来的弹奏中会更容易抓住曲目特点,演绎出富有感情的音乐。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布置适合他们程度的课外曲目。

也可以让具备预习能力的学生,课下通过网络去搜索影音资料,或相关书籍查阅曲目资料。通过这一自主预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产生寻找答案的乐趣。在接下来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将预习的内容,跟教师进行交流。对于正确的,尤其是具有学生自己独到见解的思想,教师要给予极大的肯定以及诚恳的鼓励。学生课下做足了功课,那么课上会更容易、轻松地学习曲目。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读谱习惯以及掌握高效的练琴方法

1.读谱方面。

首先,弹奏每一首曲目前,教师都要提醒学生看好谱号、调号、拍号。而有些曲目的开始以及曲目进行中关于以上三点会做改变,这一点教师要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关于曲目中的临时变化音记号以及重升、重降记号,教师应确保学生已明确这些记号的用法,以便正确地弹奏出来。对于加线较多的音,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识谱。其次,节拍、节奏、时值方面,要严格遵照曲谱来演奏,比如同样是三拍子,不要将四三拍和八三拍速度演奏成一样。对于较复杂的节奏,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加练习,直到学生能读准节奏,进而弹准节奏。音符的时值不要弹的过长或过短,休止符也不要忽略。最后,乐谱中出现的表情记号、表现符号、音乐术语和指法,教师应向学生逐一讲解这些符号、术语的含义。乐谱中标记的指法是长期实践得来的,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弹奏去感受指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当然,有的学生手小,不适合使用乐谱中的指法,那就将合适的指法重新标记在乐谱上。

2.练琴方面。

每一首曲目都应分手、分乐句、分声部练习,而且最开始一定要慢速去弹奏,这样眼看谱、脑分析、口唱谱、手弹奏、耳听音,就有充足时间反应。慢速能够较从容、细致地将表情、语气弹奏出来后,就可以一点点将速度调整到曲目规定的速度。关于重点、难点,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上已经掌握了如何弹奏,才能保证课下的练习可以顺利进行。练琴过程中,学生如遇到了易错、易停顿的地方,应拿笔标记上,将这个地方慢速反复练习,直到非常连贯,和前后乐句衔接顺畅。关于以上读谱及练琴的要点,教师要做到长期、有条理的教授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课下的练琴情况,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主动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于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使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容易产生自信心。

三、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意识

自学能力论文篇6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自学能力论文篇7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立足于语文课堂,就语文自主学习中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创设了许多学生质疑的情境,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本篇课文中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而且是教学生提出问题。要真正掌握知识深层的东西,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疑”。

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时说:“学民主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其次,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在这方面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做法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个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最后,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或眼神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赞许,学生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更勇于质疑。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会疑”。

中国有句古谚语:“授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学生敢疑,更应该会疑,要使学生认识到会疑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一开始学生提问经常找不到切人点,会提出一些诸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再“质疑问难”,那些经过努力,或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或与同学可胸闷的疑难,则不必再提出。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从题目来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只听半句》这一课时,我首先从题目人手,设计了这样的引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疑问:谁“只听半句”?“只听半句”后果怎样?

2.从字词方面质疑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诗,用“望”而不用“看”,是因为“望”在表达“看”的意思时,重点强调的是“往远处看”。诗中作者还没看见“瀑布”就从老远听见它的声音,这“瀑布”还在远处,所以用“望”,表达“往远处看”的意思。

读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可能注意不到此处用词的细微之处。为使学生了解“望”这个词的含义及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望”而不用“看”,教师可以这样设疑:

对比这两句话: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回去查字典,了解“望”与“看”在意义上的差别,进而感悟到作者行文走笔时用词是多么准确。学生明确了这一点,质疑的目的就达到了。

3.从重点句段方面质疑

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质疑:“同一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三次,你有没有疑问?”刚一说完,学生的疑问便脱口而出:“为什么同一句话要在文章中出现三次?”“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通过阅读、讨论、评价,让学生在宽松合作的环境中自行解疑,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养成习惯,使学生好疑。

自学能力论文篇8

那么,如何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种可行性操作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

母语是最美的,语文课堂品质具有天然的审美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感兴趣。而对语文知识和内容感兴趣的课堂,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情绪就会产生,就会感知语文知识的“温暖和力量”,它能够让人实现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会反感一些语文基础性知识,觉得它们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学生怀着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兴趣、迫切需求获得语文素养的渴望,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新颖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思考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索、获取各方面语文知识。

例如,学习鲁迅的名作《孔乙己》,其中有一段写孔乙己喝酒付钱时的动作,第一次短衣帮取笑孔乙己时,他边说边“排出了九文大钱”,有些同学不理解这个“排”字,我就特意叫了一个小个子同学走到讲台上来示范这个动作,虽然,他也“排”出了“几文大钱”,但做得很吃力(因为讲桌比较高),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排”的很轻松,是因为人家个子高,符合他“高大的身材”,证明作者写的真实:“九文大钱”一个一个“排”过去,他是为了显示给短衣帮看,可见他的虚荣心,通过这个“排”字可以了解到他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人物形象。学到课文最后,有学生对孔乙己“坐着用这手走来”不理解,我便又叫一位学生上来模拟这个动作,告诉他必须“坐”着“用手走”,表演完后我问他有何感觉,这个同学回答感到手上特别吃力。我便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学生想到孔乙己的腿断了,用不上力,所以,力量都用到手上了。可见,丁举人心太狠了,同是读书人,只不过丁举人考中了科举,而孔乙己没有考中,竟然残忍的把孔乙己的腿真给打断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科举制度造就的都是什么人才?通过情状模拟,学生对这篇小说的主题也加深了理解。

这样的语文课堂情境设计,唤醒了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耕植。

二、巧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惑就会思维活跃,就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和解疑的内驱力,就会在想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时,调动起自身的各项能力,例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就会养成多问、好问、深问的学习品质,这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最后一课》时,老师用课文最后一段中“法兰西万岁”一语进行课堂设问在《最后一课》的末尾,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会用颤抖的手写下这五个大字?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纷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老师顺势再现场招聘“小秘书”,课外书查找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这一小小的设问立刻掀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且不着痕迹地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课文背景,为后面热莸钠肺鲎隽撕芎玫钠痰妗

当然,课堂上如果学生能独立地自主提出问题,那么课堂的学习效果会更佳。例如学习《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有学生问“移山会破坏生态环境,愚公搬家不是更容易吗?他这样挖山不是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环境吗?”又如读《背影》这篇散文,有人问:“作者二十多岁上火车怎么还要父亲送,还要让父亲去买桔子?”这些针对作品情节、人物、主旨、语言等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表扬,学生今后质疑、发问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这种课堂生态的设计成功,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将得到增强,学生课堂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因此,学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课堂配置的时间和空间要有足够的保证。时间太短,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太少,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容易走过场:学生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不同的意见就不能被发表,就不能引起共鸣: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就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场面。

自学能力论文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学习策略;学习动力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阿布文.托夫勒曾提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知识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等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传统的由教师讲解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理念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中进行着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正逐步生起。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构主义就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斯指出,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应该学到学术知识本身,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首先,学生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等;其次,学生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并做出自我检查评估;最后,学生能修正和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1.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知识出现并要求人们掌握。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学校里接受终身受用的教育。为了能够在社会中有一立足之地,人们不但要积累大量的信息,更要不断地自我发展与提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现代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外语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独立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全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社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2.自主学习是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

国际间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使国际语言英语的学习由为重要,英语可以说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钥匙。众所周知,我国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的英语教师人数不足,导致英语课的班额也在不断增加,100多人挤在阶梯教室里上课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其次,在校期间的外语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生必须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来获取大量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各种语言能力;此外,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来老师和学生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多学生的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学生要想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要依靠课后大量的自学和实践,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

3.自主学习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各类英语考试的重点已从对英语知识记忆方面的考查转移到了综合能力运用方面。所以,学生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和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最终达到学习的目标。如果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他们在其它方面同样也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调节,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与发展。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策略,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待于开发的。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讲述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渗透自主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尽快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1.提高学生自身的认识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愿的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是兴趣。兴趣的产生大致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众所周知,每个人都会被新鲜的事物和奇异的现象所吸引,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有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试,师生的角色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教学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的环节。课堂气氛要活跃,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觉得英语课有趣,逐步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协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英语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2.培养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兴趣产生的第二阶段是乐趣。我们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进一步的认识,期望了解的更多,这时的兴趣就有了持久性、专一性和坚持性。当我们的兴趣和理想、远大目标结和起来的时候,乐趣就发展成志趣,也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有了志趣就会产生动力。动力是驱使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内部力量,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源泉。建立志趣最好的方法是用事实说话,老师可以用身边的人和事,循序渐近地开导学生,讲诉近期毕业生成功的事例,使他们学有目标,有志向,在心里建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学习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旺盛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进行主动自觉地、自愿地、能动的学习。

3.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学习的钥匙

我们在大力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促进”者,他的教学职责就是提供一种“促进”,为学生的学习进行良好的服务。同时,教师又是领航人和启发者,他们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像是一把钥匙,它的正确恰当与否就决定了能不能打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情景式教学,给学生创造实践英语的机会,真正使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采用联想和扩展式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启发和鼓励学生去发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学习环境,并且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我能学”的目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已经成为人一生当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局限于学校里的学习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任何形势下都始终保持不败的地位,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Cohen,A.LanguageLearning:InsightsforLearners,Teachers,andResearchers[M]NewYork:NewburyHouse,1990.

自学能力论文篇10

一、激发学习动力

1、创设情境,课前激趣

当学生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要采用适当形式去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在农村学校中的普及运用,为我们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教《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时,我先出示海伦.凯勒的画像,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她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一一回答后,接着简价海伦.凯勒的经历,最后引入学习内容。这么一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回忆起有哪些和海伦.凯勒有相同经历的名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如在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时,我先给学生播放韦唯演唱的歌曲《爱的奉献》,优美的旋律,温馨的画面,动人的情感,渲染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此外,像讲故事、背古诗、唱歌曲、成语接龙等形式的运用,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制定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学到什么,怎么学?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我让学生经过预习,根据每组课文的寻导读、课前的预习、课后的思考学习,本组课文的《读写例话》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了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2)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祖国山河之美。这样,在学习之前,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与自己的内在需要一致。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转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朝着目标主动学习。

二、引导自主学习方法

1、教给学生方法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第二小节运用了比较和排比的手法赞美了桂林山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这两个小节的描写和结构十分相似,教师可以引导讲读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用类似推理的学习方式引导讲读第三小节,概括出第三小节的表达方式的特点。经常这样的训练,学生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点拨质疑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时对所学知识的某一部分内容或词句有疑问或难以理解,他们会表现为无所适从,束毛无策,出现思维停滞的状况。此时,老师及时采用恰当的方法点拨,可以重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三、自主评价的方法

1、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2、一分为二,客观评价

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3、及时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同学们做出评价,教师侧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4、延时评价策略

在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指出后,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通过暂时延缓评价,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教学中延时评价为同学们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符合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四、组织合作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意志品质、思想情感都要得到发展。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我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和竞争意识的作用,如同桌讨论,小组议、全班共同议。每次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前我都明确交代讨论、读书的内容、要求。合作探究之时,我特点关注后进生,给予辅导。合作探究之后,我进行小结、点拨,使学生乐于参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并会参加与这类形式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