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4:49:37

港口工程论文

港口工程论文篇1

1.施工前的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水运工程质量管理应该先从项目策划及决策抓起,因为这两个阶段的工作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发展方向。项目的策划阶段不仅要保障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而且要确保项目与投资目标相一致。项目决策阶段应该充分考虑投资效益、投资结构、投资方向、发展速度和水运规模等,同时进行经济的分析与比较,做出项目工程最优化方案。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质量项目管理中,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和工程管理,同时需要协调施工现场多个部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互不干扰的工作,确保项目能达到成本低、质量好、工期短的效果。但整个项目施工中包括施工现场、进度、材料、安全、质量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管理问题。所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各项管理制度化、网络化。同时项目经理还需要定期及不定期召开工作业务分析会,将各种业务分析报告和信息及时反馈给总公司,同时可以全面控制现场施工。在项目工程管理上需要做到“一过硬、二坚持、三检查”,“一过硬”是指产品过硬;“二坚持”是指坚持按规范进行施工、坚持按图进行施工;“三检查”是指复检、互检、自检。

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作为水运工程最后一道程序─工程验收,它是检验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现场工程师最重要的工作。在许多不熟悉工程项目验收环节的水运单位,现场工程师需要明白自身职责所在,需要严格按照《水运工程监管规范》、《暂行办法》和《暂行规定》中内容和程序进行验收工作及可协助其他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工作。

4.材料的质量管理。材料质量是决定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施工所用的材料需要严格把关,其主要材料包括以下几点:(1)需要对进货渠道进行把关,在订货、采购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2)对于收货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材料的检查和验收;

二、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1.成本预算的管理。项目的成本预算是关于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完工的一项重要条件,项目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和生产要素等相关因素,分析和计算出水运工程的总成本。项目成本的预算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对每一个工序的成本进行灵活的控制。从项目的成本预算到项目的实施,还需要将项目成本细化到管理职能、操作工序、施工工期等多个子项目中,这种细化的成本管理形式。可是使成本的核算、管理一直处在可操控的状态。在实行成本预算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成本控制良好的、按期或超额完成任务的个人和集体给以奖励。与此同时,对于工作完成较差的个人与集体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2.成本的组织管理。由于水运工程项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因此专业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必备条件。施工组织设计贯穿了整个施工项目的组织、经济和各项活动,特别可以将成本管理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按照项目组织设计文件,优化工艺技术和施工方法。同时,按照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人员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安全、成本、效益等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水运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3.设备管理。水运工程项目离不开大型及重型机械设施的使用,这些设备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施工。因此,加强船舶和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水运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需要认真做好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的工作,确保设备设施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操作设备设施。只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使用,才能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缩短项目施工周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4.材料管理。项目的材料成本占据项目成本预算很大比例,因此它是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施工材料在整个水运工程中使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具有较大的管理空间和节约潜力。所以,项目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核查材料的数量、运输费用、供应渠道、价格及用途,同时要能掌握材料在项目工程中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材料使用状况,有效的防止和控制材料的浪费。

三、水运工程安全管理

1.明确职责。我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负主要责任。因此作为水运工程监理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因为监理单位在施工合同的法律责任不同,其安全责任也会不同,所以监理单位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发现、制止和及时报告”的态度,才能保证水运工程的安全质量。

2.提高监理人安全意识。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的内容和性质配备相应数量的安全工程师,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了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控制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监理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从而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能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监理人员工作前需先熟悉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相关文件及了解合同中的监理要求和工作内容。制定并有效落实各类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如监理员、安全监理工程、总监代表、总监等。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监督控制措施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3.开工前安全监理重点审查内容。在开工之前,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设计中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重点审查,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标准。总包单位需严格审查分包队伍的资质,并对分包队伍的安全条款及安全管理规章就行严格控制,确保分包队伍与施工方签订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如遇台风、强降雨及大雾等恶劣天气时,施工方制定的的应急预案是否及时、有效及健全。制定的应急预案需明确应急管理责任,清楚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能否及时和迅速的做出应急响应,能够做到进行自救措施,准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监理单位还应监督施工方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及事故易发类型等应急预案救援演练,确保应急预案是否有效,并可以及时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订。

4.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编制工作。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施工工艺及项目类别等不同工程类型准确辨识危险源,确保工作安全的要点。安全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当中,必须准确辨识危险源,并对其指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并确保其内容的全面。重大危险源清单包含特定重大危险源和常规重大危险源,特定重大危险源具备易于忽视、未曾出现及隐蔽性等特点,因此监理单位应将辨识的重点放在在特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上。例如吊装重力式码头的模板、监控基床爆破夯实施工;码头墩台模板拆除、吊安和支立的监控以及大型砼构件、钢管桩的运输;监控高桩码头的沉桩过程等。

四、结语

港口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共生理论;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港口物流是现代经济流通中重要的环节,是整合了各种功能要素的节点之一,也经常是多式联运最重要的起始点和中转点。港口物流活动中涉及范围比较广,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各方参与者众多,形成了流通过程的一条竞争链,以港口物流为核心形成了整合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流程,因此,围绕港口物流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供需和业务关联,构成了港口产业集聚。各种业务活动及节点的关联性在资源配置、流程互补带动了整个系统成员和整体系统效益的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共生关系。

1 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共生关系研究,吴飞驰(2000)[1]将共生理论用来阐述企业之间关系,他对企业内外部共生力和基于共生力的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将企业的共生关系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孙天琦(2001)[2]对大、中、小企业的共生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小企业各有优劣,双方可以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展开合作。丁永波、周柏翔、凌丹(2006)[3]对企业共生界面进行了分析。王兆华(2002)[4]对企业的共生模式进行了分析。

对于集聚下的共生研究,罗哲(2005)[5]分析了集聚环境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发展的共生现象。龙昀光(2009)[6]将共生理论应用于技术联盟方面,对促进企业联盟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建议。雷延辰(2007)[7]将共生理论应用于高技术的集聚方面,分析了共生理论支撑下的技术创新,将“共生”作为创新的一个内容融入技术进步之中。

对于共生理论应用,1996年,Adl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symbiotic marketing中提出了共生营销的概念,并将共生的思想应用于市场营销之中。袁纯清(2002)[8]对共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用于分析我国小型经济和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另外,还有学者也将共生理论进行了现实应用,如宁钟、郭熙保(2001)[9]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规律之中。张旭(2004)[10]应用于城市规划方面;陈欣欣(2006)[11]利用共生关系来分析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肖琳(2009)[12]利用共生模式分析航运集群的发展;陈蜀威(2007)、张珊红(2008)[13-14]等将共生理论用于供应链方面;史安娜,南岚(2010)[15]分析了产业集聚下的港口物流共生问题,南岚(2010)[16]也构建了港口物流系统模型。

本文在分析港口物流业务流程基础上,拟构建共生视角下的港口物流系统,从而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港口物流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港口业务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2 港口物流共生内容

2.1 港口物流共生节点分析

港口物流共生节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港口物流服务商。主要有拖轮公司,理货公司,配送服务提供商,运输服务提供商,装卸服务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如保税、非保税仓储公司,关检服务机构即常说的“一关三检”。(2)物流配套供应商。主要有港务工程公司,修造船,燃料公司和水电服务等。(3)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主要有设计研究所,银行保险,劳务公司和相关培训服务机构等。港口整体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以上三大套的协调配合,形成了一种围绕港口运输为主的产业集聚下的共生关系,并且这种共生关系是以供应链的服务为主,核心是港口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即由港口物流服务商、物流配套供应商、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为共生单元的共生系统。

2.2 共生理论在港口物流中应用分析

(1)港口物流共生边界

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边界,边界在系统活动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将子系统区分开,另一个就是联系子系统。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也存在着系统边界,港口物流共生边界以系统的共生能量为边界,也就是系统作用范围。由于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各节点都是通过资源配置,服务延伸聚集在一起,因此共生能量的范围也就是服务延伸的范围可以认为是系统的边界,上下游企业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交换过程中将本身与服务对象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程度就是港口物流共生系统边界。服务在上下流之间的传递、能量的流转是共生系统存在的一种形态,而新能量的加入就构成了共生系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也是共生系统成长、共生节点成长的一个要素,具体从业务角度而言,则表现为各共生企业利益的增加,还可表现为服务层次的提高,系统边界的扩大。

(2)港口物流共生单元的表达

共生单元是共生系统中能量交换的基本单位,也是各共生节点的存在形式,在上面的分析中,有三个共生子系统构成了大的共生单元:港口物流服务商、物流配套供应商、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每个共生子系统中又有多个共生单元,如港口物流服务商。主要有拖轮公司,理货公司,配送服务提供商,运输服务提供商,装卸服务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如保税、非保税仓储公司,关检服务机构等单元。各种共生单元根据服务对象,服务作用及自身功能进行分类形成了一个基于功能的共生集聚网络。根据共生单元的特性,一个企业可能存在于多个共生单元中。一般由质参量和象参量来描述共生单元,质参量描述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象参量描述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在港口物流中,各个共生单元的质参量都不相同,如运输企业的质参量主要包括货运周转能力、货物送达能力和送货服务水平等;运输企业的象参量主要包括了货运量、货运密度、货运周转量等。

(3)港口物流共生关系层次

共生关系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换和能量流转,共生关系层次是描述共生单元在共生关系中相互之间合作、竞争和互补的关系。现实表现为港口物流共生单元在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前提下的主次关系,一般以某个大企业为主体,联系多个中小型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大企业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如将保险、金融、劳务、能源进行外包,这些主从关系是以异质为前提,而港口物流共生中的竞争表现为同质服务提供的共生单元。从分层的角度来看,港口物流的共生关系可以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支撑层。核心层是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主,由港口物流提供商引导;中间层是各种产业配套,如服务培训、设备维护等;支撑层则是基础服务提供者,如生产作业、办公等各种最基本日常运转流程。

港口物流共生关系在这种协作和竞争中不断发展,而共生关系的稳定也主要取决于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协作关系,共生单元能量相加要远远大于单独企业的能量,其差值可以看作是共生关系的优化值。可以看出,良好的协作关系能够建立长久的共生关系,也能有效降低各共生单元之间的交易费用,扩大了共生能量,提升系统整体共生的品质。

(4)港口物流共生环境

共生系统模拟生命体的成长,必须与生存环境适应,并且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汲取养分不断壮大自身。港口物流与外部环境的共生主要有:港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交换。自然环境为港口空间结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等因素;经济环境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市场需求、行业互动、产业链、经济集聚等因素;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等。由于港口的天然特征,现代港口物流共生环境必须考虑当地政策和地理环境,合理规划港口及港口物流发展,用足区域政策,不断优化、规划好地理环境,营造适合生存成长的港口物流共生环境。

3 港口物流共生体系推动策略

(1)理清共生单元,推动协作与竞争同步发展。在港口物流活动中有很多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形成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共生单元,要通过各种形式规范约束这些共生单元,促使良性竞争和协作,并对共生单元进行筛选,不断增强各单元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强化共生关系,定位各自角色。以市场引导为主,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实施“区港联动”,开拓港口腹地物流市场,延伸各种到门通关、落地检放等综合服务。在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定位企业共生角色,围绕自身核心能力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形成从共生单元到共生系统效率提高,打造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共生单元在相互协作中延伸服务、提高效率的核心竞争链。

(3)规划共生环境,营造港口物流共生氛围。共生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作用,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协调物流产业与临港工业、区域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完善各种港口配套设施,从资金、技术、土地等各方加强对港口物流系统支持,发挥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同时以低成本高质量服务推动流通,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4 结 论

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综合各种要素单元,目的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通过共生理论能有效分析上、下游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在港口物流链中所处的角色和各自服务定位,并能揭示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共生环境的支撑下能不断增加共生系统能量,降低共生系统交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共生理论对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分析有助于理清复杂的物流活动,规范合理化竞争形成不断优化反馈的能量递增循环,提升港口物流系统优化服务能力,强化了港口物流的区域辐射功能,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飞驰. 关于共生理论的思考[J]. 哲学动态,2000(6):21-24.

[2] 孙天琦. 准市场组织的发展与“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组织结构研究[J]. 金融研究,2001(10):1-12.

[3] 丁永波,凌丹,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联盟企业共生条件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10):129-130.

[4] 王兆华,武春友,王国红.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比较研究[J]. 软科学,2002(2):15.

[5] 罗哲. 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29-34.

[6] 龙昀光.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研究[D]. 兰州: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雷延辰. 技术共生创新[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袁纯清.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J]. 改革,1998(2):101-105.

[9] 宁钟,郭熙保. 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68-71.

[10] 张旭.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 陈欣欣. 港口可持续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 肖琳. 航运集群共生发展模式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 陈蜀威. 共生现象的合作博弈方法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张珊红. 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港口工程论文篇3

中国港口杂志社理事会

沿海港口吞吐量与能力适应性发展评价和展望

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

阳光文化照耀着日照港向国际强港迈进

常德传“中国式管理”为港口企业带来全新动力

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在连云港港启用

港口企业应重视农民工管理工作

吉林省港口“十一五”规划的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舟山市重大港口项目“十二五”期间布局规划研究

建设芜湖航运枢纽要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宁波港临港物流场站的扩建与统筹布局

2010年三季度长江航运保持景气状况

港口运输生产小幅回升——10月份港口运输生产简评及后势展望

十月份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统计

十月份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企业客货吞吐量统计

十月份沿海、内河其他规模以上港口客货吞吐量统计

十月份长江干线主要港口企业货物吞吐量统计

十月份全国港口铁路运送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暂部分)

十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统计

后危机时代呼唤港口经济理论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到黄骅港综合港区调研

全球经济下滑环境下 上港集团的应对实践

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

崛起渤海岸边 助动区域经济

发挥连云港港“连接南北 沟通东西”枢纽作用

港口企业面向后危机时代的战略选择

亚太港口共谋复苏合作与发展——首届APEC港口服务网络港口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阳光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新里程碑——日照港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给我们的启示

应对危机 创新发展——记协集装箱分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

以港兴市热情与产能过剩关系之探讨

准确把握港口发展的好与快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动下的泛北部湾港运物流业走向

向莆铁路建成后海西港口腹地拓展探讨

嘉兴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十大问题及对策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管理的难题与动力

吴淞口邮轮码头建设促进上海邮轮母港大发展

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好——10月份港口运输生产简评

秋江水凉谁先知

海峡两岸开启海运直航新时代

马祖—马尾海上客运航线首次延伸台湾本岛

做小要做小而精 求大切莫片面追求吞吐量大——在“2008全国中小港口发展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南京港轮驳公司成功拖航30万吨级“峨眉山”号浮船坞

中国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续力量——全国中小港口发展论坛述评

我国东部又一深水海港——洋口港通航

世界危机寻突围 精细管理求发展——记协集装箱分会四届一次会议暨中国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

我国沿海港口30年来发展浅析

长江港口3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当前我国港口船舶供应市场为何还不能正常开放

邮轮经济将在中国蓬勃发展

我国原油运输及原油码头建设的发展趋势

广州港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及展望

必须抓紧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提高秦皇岛港核心竞争力

关于福建港口物流发展的构想

两岸海运直航港航资源供求分析

港口工程论文篇4

港口空间是一类高度极化的开放型经济地域系统。港口作为大型运输设施,对于周围区域的引力作用是动态变化的。在港口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区域进行着信息、物质、能量的流动与交换,从而通过其所联系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复杂要素对沿海区域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空间作用。从时间上来讲,在港口形成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港口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空间效应是不同的,当港口与腹地空间联系成为不同尺度沿海区域主要联系方向时,港—腹经济地域系统形成,港口对于区域的空间影响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空间上来讲,由于沿海港口自身及其所处区域的功能、结构、类别不同,这种空间作用对区域产生的影响也就千差万别,从而产生具有区域特性的空间效应。

一、地理学对港口空间研究的重点

1.港口区位论

区位论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加上港口建设和港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由此产生对港口选址和临港工业布局问题的研究。现代空间视角的港口研究始于德国学者高兹(E·A·-Kautz)1934年所著的《海港区位论》,后来胡佛提出了最小运费模式,认为港口、铁路枢纽作为转运点,是发展工业的理想区位。Hoyle和Pinder主编的《城市港口工业化与区域发展》一书,把港口发展、城市扩张、工业发展以及区域开发的交互作用作为研究的共同主题。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自由港或许多国家在其主要港口设置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免税区等类似于自由港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于港口空间的研究也始于对区域角度港口区位选择的关注,杨吾扬在《交通运输地理学》一书中从港口的分类与布局、地域类型、港口与城市及腹地的关系等角度,较早对港口地理学进行了系统阐述;陈航、郑弘毅等分别结合上海、宁波等地港口建设情况,论述了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角度港口选址的经济地理学基础对选址过程进行区位分析;董洁霜、范炳全以区位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尝试用区位势研究港口与区域交互作用的方式、作用量、作用的机遇或概率,分析港口区位潜在的发展条件以及增强、改善和提高港口与区域的交互作用和港口区位潜在发展条件的机制。

2.港口空间体系、布局及其运输网络

港口体系一直是港口地理学研究核心。国外学者对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模型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从单纯腹地扩展、陆向腹地渗透、海向腹地吸引、重叠腹地争夺等研究的不断变化以及从港口体系的集中化研究向分散化研究、从海港体系研究到集装箱港口体系研究的转变。Taaffe提出了海港空间结构演化六阶段模型;Hayuth演绎出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五阶段模型。随着区域港口竞争愈演愈烈并逐渐演变成腹地空间袭夺,Mayer率先探讨了港口间的陆向腹地竞争,开始从区域角度认识港口腹地竞争。Baird最早发现港口体系存在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分化,20世纪末,Baird通过欧洲港口,建立了枢纽港的发展模式。

在国内,郑弘毅指出港口建设引起海港吞吐量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区域空间格局将产生新的消长过程,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王铮论述了港口枢纽——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认为这些“港口”作为葩嵌,活化空间,决定了区域的经济性质;一些交通运输地理学者将港口体系、空间布局与运输网络联系起来,探讨港口作为地理枢纽对区域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陈航提出了海港地域组合的概念并进行阶段划分,金凤君、王成金团队侧重于集装箱港口网络与枢纽区位分析。他们阐明了中国集装箱的空间组织模式—轴辐侍服网络的基本特征,探讨全球港口的运输联系格局和主要空间系统,分析世界集装箱港口网络形成与国际贸易网络的耦合机理。此外,王成金还深入分析了秦汉时期以来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发展过程与空间特征,总结出中国港口分布格局的基本发展规律;韩增林研究团队重点关注集装箱枢纽港及其运输网络的形成演化机理、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问题。他们提出集装箱枢纽港发展指数和集装箱中转站发展指数的概念,探讨中国集装箱港口空间布局和运输通道,分析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的成长模式,并出版专著《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布局研究》;曹有挥及其研究团队侧重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格局的研究,提出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一般演化模式,揭示推动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形成演化的内在动力,对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提出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机制。

3.港口城市空间成长规律及港—城空间相互作用

港口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AHP-fuzzy theory;港口选址;模糊理论;方案选优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363-02

一、概述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一路一带”建设的有序开展,港口作为海陆交通的枢纽,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其数量正迅速增加。港口建设不仅投资大、工期长、施工困难,并且对自然、社会、经济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港口的选址方案合理与否便显得尤为重要。

层次分析法 (AHP) 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1]。它能将难以定量分析的总目标分解为可精确化、定量化的子目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模糊理论(Fuzzy Logic)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L.A.zadeh(扎德)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模糊理论是根据模糊集合(fuzzy set)为基础,存在产生模糊现象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以处理概念模糊不确定的事物作为研究目标,并通过模糊数学将其量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讯息参数。它通过模拟人类作判断的特征来处理决策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全、且难以量化的问题。

二、不同类型港口选址决策主要因素分析

港口选址涉及较多因素,其大致可分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城市条件和技术条件四个方面。

1、自然条件包含的子因素有:气象条件、海象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海象中,风力及风向对船舶航行和港区作业都有较大的影响,而海浪海流和潮汐也与码头港池安全有密切联系。此外港口选址还应注意到最基本的陆域地形地质和水域水深条件。广阔的水域,富余的水深,优良的地址是建好港的必要条件。

2、经济条件包含的子因素有:腹地范围、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新建一座港口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区位优势、未来发展趋势从而确定港口腹地范围。因受其地质地形,气象海象的影响,港址方案的不同,工程造价也会有较大差别。港口的建设,应尽量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腹地的延伸,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聚集辐射能力。

3、城市条件包含的子因素有:基础设施、多式联运联接便利性、环境影响。港口基础设施包括港址所在地区供电供水通讯的能力。港口作为交通的枢纽,其只有与铁路、公路、航线、内河航道、管道线路等便利的联接才能确保港口运营的顺利,增加港口盈利能力。任何工程都必须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技术条件包含的子因素有:施工方案、施工条件、进度计划。施工方案应结合港址的实际地质地形、气象海象等自然条件,整合工程施工队所拥有的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分析出现的技术难题等要素而做出决策。

三、基于AHP-fuzzy theory的港口选址综合评价步骤方法如下[1]:

步骤一: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通过对港口选址的信息广泛采集,进行比较、筛选、分析处理,根据系统各层级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层次分析结构模型[2]。层次结构的递阶层次分别为: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底层(方案层)。根据结构分析模型构建港口选址的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如下表1

步骤二:建立评价体系各层次的比较判断矩阵和计算各因素的权重.

由于港口选址评价中各个因素程度不同,采用九标度法[4],如表2:

通过两两矩阵元素的比较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在由运算可得到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的各个权重

步骤三:一致性检验

使用AHP法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非常重要,用于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关系。

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他的一致性指标CI,根据计算公式[4]:

(为判断矩阵中的最大特征向量,n为矩阵阶数) (1)

由一致性指标表[3](表3),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CI、RI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记为CR,根据计算公式:

CR=CI/RI≤0.10 (2)

表示符合一致性,否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步骤四:层次总排序,方案优选[4]

最后将所有指标对方案层进行总排序,先对各项因属进行等级评定确定评价集V=(差,较差,一般,好,很好),在通过专家评级方法,对二级每块指标

进行评价,评估统计出各项指标的模糊选择,模糊矩阵为R,在按照建立的Fuzzy模型计算评价矩阵。

对于Ⅱ级的评价体系:

(3)

对于Ⅰ级的评价体系:

・Si (4)

S是评价结果的向量,它反映了该方案总体上对评价语系V中各个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最终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根据权重最大的确立此港口的评价等级。

四、古雷港港口选址分析

漳州古雷港区是福建重点发展的港口,古雷港区某液体化工码头有若干个备选方案,我们需要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文章以古雷港为南二港口为例,分析其综合选址因素,为漳州古雷港发展前景和能力预测与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1)根据《古雷港区泊位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厦门港古雷航道总平面布置图》、《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古雷液体化工码头工可评估报告》以及对古雷港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由系统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如下五组判断矩阵。

关于港口选址的因素条件两两比较矩阵

关于“自然条件”的两两比较矩阵

关于“经济条件”的两两比较矩阵

关于“城市条件”的两两比较矩阵

关于“技术条件”的两两比较矩阵

(2)一致性检验

根据公式(1)(2)可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检验一致性可知,结果符合标准

(3)上述通过AHP方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各项指标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接下来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取评价集数据,对专家的评估模糊结果,依据公式(3)(4),从而建立Fuzzy模型进行计算。数据见表4

运用公式(3)对各项指标进行模糊计算,获得综合模糊评价。例如对于自然条件:

同理可以计算出:

接着运用公式(4)对Ⅰ级指标的模糊计算结果:

(4)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出结果

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综合权重最大的0.3301,据此推断古雷港综合竞争力“较好”,并根据上诉分析得出该港址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较好,而“城市条件”与“技术条件”相对较弱,为此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发展力度,实施政策优惠,项目建设引进更为专业的工程施工管理团队等措施加以改进。

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关于漳州港古雷港区南2#液体化工码头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古雷港区掩护条件良好;悬移质含沙量低,港池、航道回淤量少;地质地层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港区拥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港区建设可促进漳州石化产业发展、完善福建省石化产业布局,同时为保证进出港船舶安全运行,应抓紧解决古雷作业区本项目港池以北一定范围内的水产养殖设施的搬迁问题等。这与综合评价结果拟合较好,证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可借此分析方案存在的缺陷,并加以优化。

五、结论

虽然还有部分工程风险因素未能被量化评估,但通过算例可以证明,其最终结果仍能比较客观地反应工程实际。此为AHP-fuzzy theory层次分析法的一大优点,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再通过两两因素比较,确定较为准确的相对重要性权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以辨识评判结果的逻辑合理性。最终运用模糊计算获得综合模糊评价。除此之外,此方法还具有科学、简便、工作量小、消耗人力物力较少等优点,因此,其不仅适用于港址选择,若将评价指标做一变化,同样适用于其他大型工程的选优决策。

但对于权重的确定,目前大多由专家凭经验给出,存在人为主观性较大的缺点,可能导致评判结果的出入,为此可在专家评估环节中,多邀请经验更为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价,扩大样本空间,收集更为准确的工程因素分析数据,利于工程评价,方案选优。

对于AHP-fuzzy theory层次分析法今后可在工程适用范围和如何减小人为主观性方面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琳,黄黎平,叶芬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港口选址评价[J].中国水运,2006(09):29-31.

[2]王振,李学工.基于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J].水运工程,2011(02):81-85.

港口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项目化改造 高职 港口物流课程教学 应用

[作者简介]杨清(1973- ),男,湖北监利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广西 南宁 530226)招耿春(1972- ),女,广西浦北人,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广西 北海 5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2012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课题“面向港口物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GA4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49-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如“能力本位法”“工作过程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迥然相异于我国传统教学思维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不长,水平不高,而企业和行业急需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发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无独有偶,目前,仿照德国“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而创设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改造法”由南向北,在我国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的浪潮,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于类似港口物流等社会操作性强、校内模拟实训难度高的专业,势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项目化改造的内涵

1.项目化改造产生的背景。相比本科而言,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操作能力强,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表层上的教育理念并未深入到实质性的办学举措中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混淆不清,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之生源质量不高,我国高职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另辟途径,开创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和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如是,项目化改造教学法应运而生。

2.项目化改造的思路。项目化改造是对课程教学的变革,授课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颠覆性改造,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梳理,参照企业工作流程,划分工作岗位,依照现实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出不同的项目,以项目为基础实施教学。改造不是改变,其既不是对原有教材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也不是照搬照抄企业工作岗位规章制度,它在把当今企业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需求进行升华,把职业外语、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融入职业技能的同时,对未来职业技能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突出能力目标是项目改造的本质,课程项目化改造要求围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设计操作性强的各种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增强操作能力,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相互协作和沟通的能力,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港口物流专业课程与项目化改造的密不可分性

1.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众所周知,高职很多专业课程属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一是往往因理论说教繁多,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学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是假设这些课程按照现有课本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便组织教学,教师将无从下手,因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专业教材还是在模仿本科教材编写的思路,以理论知识为主,逻辑思维强调循序渐进。港口物流专业课程属于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因此,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一种突破传统的崭新教学模式必将取而代之。

2.港口物流专业课程的特殊性与项目化改造的理想结合。对比“能力本位法”“工作过程导向法”“任务驱动法”而言,项目化改造法无疑是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与前三者相似,项目化改造教学也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为载体,但是,项目化改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华,项目化改造立足企业工作岗位基本要求,它把港口物流现实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真实的港口物流岗位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岗位工作过程来源于港口物流企业但是不局限于现有企业的水平,它把当今港口物流企业对技能的基本要求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对技能的预测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衔接国家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外语融入其中,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数个可操作性强的具体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三、项目化改造在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对港口物流企业进行工作岗位调研。课程项目不能够无中生有,也不能够凭空想象,课程项目来自于企业工作岗位,项目标准出自于正常经营企业的行业标准,所以,授课教师必须事先选择规模适合、经营状况良好、能够代表当前毕业生就业区域范围内发展水平的港口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港口物流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卡口检查员、调度员、堆场理货员、外轮理货员、港口机械操作员、港口机械维修员、港口机械操作指挥手、报关员、报检员、港口物流业务员等,不同区域的港口物流企业工作岗位大同小异,但是工作岗位标准却因当地的生产发展水平大相径庭。因此,调研者既要对当地港口物流行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调查,也要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甚至国外港口物流岗位的发展现状,重点放在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上。

2.把教材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设计项目。质量优良的教材是进行项目化改造,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保障。所以,授课教师事先必须对教材精挑细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操作项目丰富、逻辑顺序丝丝入扣的教材作为项目改造的首选教材,然后,根据港口物流工作岗位调研结果,对教材进行项目化改造,归类整理教材中能够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内容,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职业外语融合到每一个项目中,使整个教材形成独立而又关联的数个串联项目。这样,项目化改造后的教材不再是静态的概念、原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系统归纳,而是动态的操作规范的工作项目指导方案。比如,港口物流教材进行项目改造,可以围绕货物入港、货物出港两个工作流程进行项目设计,货物入港依次分为卡口检验、场地存货、调度、卸货、理货、报关、报检等工作流程;货物出港依次为调度、卸货、场地存货、理货、报关、报检、卡口检验等工作流程,依据以上工作流程就可以设计出完整的训练项目。比如,可在货物入港过程中设计港口物流业务员市场开拓、卡口检查员操作、调度员操作、集装箱货运站理箱员操作、堆场理货员操作、外轮理货员操作、外轮理货长操作、港口机械操作员操作、港口机械维修员操作、港口机械操作指挥手操作、报关员操作及报检员操作等项目。

3.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教学的精髓之处在于“课堂工厂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学习内容岗位化”。教师首先选定一个工作流程,把学生分成数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承接一个工作项目任务,比如货物入港流程教学时,学生可划分为卡口检验项目组、调度项目组、理货项目组、港口机械卸货操作项目组、港口机械维修项目组、报关项目组、报检项目组等,学生轮番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接受学习任务,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查找、调查、搜集、整理项目知识,讨论并确定项目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同时,教师可采取示范操作、港口现场观摩、实训室模拟操作等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严禁事必亲躬,越俎代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训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才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组织港口物流项目教学时,要注意三点:其一,项目分类要有层次性。一定要精心准备拓展项目,拓展项目要体现港口物流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操作与知识探索的前瞻性。其二,项目训练呈现循环反复性。学生在不断反复操作中熟悉技能,总结技能,进而反思技能。其三,项目具有串联性。教师一定要设计至少两个互相串联的项目,港口物流串联项目如入港与出港,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探索反向操作的空间,课堂操作只需要训练入港流程,出港流程作为学生自选项目进行自我提高训练。

4.以综合技能考核进行课程项目评价。项目改造法实施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应用能力,加强技能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创新能力,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期末一次性笔试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试,考核形式与平时所学互相割裂,必将致使课程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势必与项目教学的既定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要构建与项目教学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时间安排上,可以采用阶段式,当一组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组织课程考核;在考核方式选择上,不要拘于形式,只要有利于反映学生能力水平方式皆可,例如,指定项目操作、自选项目操作、拓展项目操作、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等。

四、项目化改造对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

1.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能力。目前,项目化改造的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行业工作岗位的现有技术标准如何科学界定。虽然标准来自于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但并非对现有标准的生搬硬套,教师要以现有标准为基准,结合自身对行业的掌握程度对技术标准进行重新改造。二是行业工作岗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准确预测。高职教学不同于企业师徒之间的传帮带教,前者是学习与研究的双向过程。所以,项目改造既要着眼现在,也要面向未来,通过项目学习,既要培养学生对现有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要培养其不断改进技术和发展技术的能力。因此,项目化改造对港口物流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港口物流专业教师进行项目改造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的行家里手,也是技能操作的能工巧匠,教师要达到如此水平,必须对专业理论学习毫不懈怠,还须走进港口物流企业进行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人才。

2.对教材进行项目化改造的得心应手能力。教师进行项目改造要依据教材但不能够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把握教材时要收放自如,在项目改造时要得心应手。教师要形成这样的能力绝非一蹴而就,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与积累,才能心有所思,行有所动。所以,教师在平时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勤学苦练,打牢基础。

3.组织项目教学的灵活多变能力。项目调查是前提,项目设计是核心,项目执行是关键。项目化改造最终的成效来源于学生执行项目的程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师进行同一项目教学的效果是迥然相异的,这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只有深谙组织理论知识,反复锻炼组织活动教学,总结组织活动教学得失,才能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做到驾驭自如,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港口工程论文篇7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

(一)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认真领会普法工作精神,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社会意义,根据普法工作要点和港口发展新的需求,切实增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自觉性,提高港口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港口法制建设新情况、新经验、新成效,增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营造社会各界支持、理解、配合港口行政执法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加强执法理念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四项理念宣传教育活动,把和谐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理念贯穿于依法行政的全过程,围绕便民利民、信息互动、法律法规宣传等,增强执法对象自律能力,提高执法效率。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一)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港口执法体系。完善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行为规范。把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与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港口规划建设管理、港口招投标管理、港口经营管理、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港口规费征收管理、港口工程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做到执法必严的同时,注重执法的合理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管理能效。

(二)切实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积极组织行政执法文书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应用行政执法文书的水平,进一步规范我局各类行政执法文书,以提升我局行政执法文书的说服力、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和评查标准,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规范执法记录,提高案卷质量。

(三)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完善行政权力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依据的梳理工作,完善执法流程,细化职权分解,并确保及时纳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局所有行政职权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质量。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

(一)积极推动开展“全省交通运输五项执法行动”。2013年,我局将把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全省交通运输五项执法行动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开展统一执法、严格执法、阳光执法、智能执法、文明执法等五项执法行动,积极组织文明执法大讨论,先进执法经验征文,加强执法形象建设等活动。通过统一执法行动,整合执法资源,进一步提升港口行政执法全面履职、综合管理的意识能力;通过严格执法行动,严正执法作风,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提升港口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合法合理的社会形象;通过文明执法行动,推进执法文化建设,培树执法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港口行政执法形象统一、文明廉政的内在素质,使得港口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更加公正,更加文明。

(二)开展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采取“分散与集中,书本与网上,讲座与论坛”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定期督查考核。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上级政府和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全年我局公务员学法时间累计不少于40小时,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天。

(三)加强执法人员资质管理。严把执法人员领证关,做好行政执法证管理台账,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使用的管理、监督、检查。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换发、注销、备案工作以及新进执法人员领证前培训组织工作。

(四)组建专业化的港口执法队伍。积极争取设立港口执法支队,做好交通运输部新式IC执法证推广工作,统一执法标识、车辆、制服,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四、严把规范性文件质量,进一步强化科学决策

(一)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严格落实《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对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进行细化。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后评价和清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市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后评价办法》,坚持实施规范性文件5年有效期制度。按照要求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面提高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和规范率。

(三)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讨论,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公示、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论证和集体决定制度。试行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价制度及违法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

(四)编制港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汇编。我局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主要收编了2007年以前港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截止目前,部分法律法规已经重新修改,同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也需要纳入汇编,我局将在2013年开展相关汇编工作。

五、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务水平

(一)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考核真正成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职能转变、落实工作责任的重要手段。

(二)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十项禁令”、《省交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若干规定》及《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制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纠正执法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塑造港口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港口工程论文篇8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成功企业及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港口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强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分析,提出了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07(6).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2007(27).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2004(7).

港口工程论文篇9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成功企业及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港口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强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分析,提出了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港口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特色资源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地方特色资源正是对这一课程改革目标的最好诠释。下面以“‘三废’检测处理——洋口港生态环境调查”为例谈如何在化学课外校本课程中引进洋口港生态资源。

一、课程资源开发背景

洋口港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北翼,目前规划以港口物流为依托,将化工、能源等临港工业作为洋口港主导产业群,这必然影响洋口港生态环境,涉及工业“三废”的检测处理。

二、课程资源开发目的

1.强化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正确使用,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2.让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亲身探索与体验,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道德和科学思想,培养对地区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三、课程资源方案实施1.准备阶段(1)深入调查洋口港地区的化工和能源企业的“三废”检测处理情况。(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废”的防治措施。2.实施阶段(1)组建小组。组建三个小组,依托“洋口港”特色资源,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必忠分别针对“废液”“废气”“废渣”的处理提出具体研究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善计划。(2)收集资料。走访洋口港地区企业,获得“三废”排放的相关数据,同时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理论支持。(3)整理讨论。整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小组之间深入讨论,整合分析。(4)实验验证。就相关研究内容,设计特定实验验证。(5)归纳研究。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

四、课程研究成果展示

1.“废液”处理(1)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和物理化学法。(2)适用范围:物理法主要用于分离废液中悬浮物质;化学法主要适用有毒有害废液处理;生化法主要对有机废液的处理;物理化学法主要适用分离废液中的溶解的物质,回收有效成分。2.“废气”处理(1)方法:吸收处理法、吸附燃烧法。(2)适用范围:常见无机物废气HCl、Cl2、NO、NO2、SO2、NH3等用适当的酸性、碱性液体吸收;常见的有机物废气根据成分、性质不同对于极易吸附的如苯、羧酸类和硫醇类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对于燃烧热值高的有机物可以高温炉进行燃烧产生热量综合利用。3.“废渣”处理(1)方法:焚烧填土法、综合利用法。(2)适用范围:废渣经回收除毒后,可燃性废渣可以焚烧处理,产生热能;残渣用作铺路和建筑材料或填土处理等综合利用。

五、课程资源研究收获

第一,通过“三废”检测及防治处理的调查研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对相关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二,自从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畏惧化学的状况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动力。第三,充分挖掘洋口港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龚育之教授曾说过: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而这一点与“洋口港”文化不谋而合。在《化学工业原理——洋口港化工生产调查》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访企业,参观生产流水线,撰写调查报告,把工艺流程引入实验室研究,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药品选购、仪器的订制、装置的搭建……学生们突然感觉兴趣全无,没了主心骨。笔者在了解情况后给学生讲述了“范公堤”的由来,讲述了当时筑堰挡潮、围海造田的种种壮举来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获得一种科学精神的熏陶。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系统地学习化学课本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而“洋口港”特色资源的开发,除了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对教师、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角色发生了改变,变成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好伙伴;另一方面学生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去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

作者:张必忠 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育部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