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13: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1

会计电算化管理给边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内容发生变化原先边防部队会计人员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原始凭证、记账簿等手工记录反馈,因而内部审计的内容也是以会计文字记录为主。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后,传统的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会计原始凭证、报表等信息存储于系统当中,审计内容由纸质文件转为电子信息。日常的会计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能够大幅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记账造成的失误。但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一旦电子信息被他人非法篡改,就会出现系统中的会计信息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二)内部审计线索发生变化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边防部队的会计工作,杜绝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线索发现工作中是否存在漏洞或违规行为。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审计线索相对容易寻找,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各个步骤的工作都具备文字记录,并且有经手人的签字确认,即使发现问题也相对容易追查。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线索则会发生中断甚至消失,会计电算化并不能完全杜绝信息失真、假账的问题,从而造成审计数据难以取证。

(三)内部审计技术发生变化手工记账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采取抽查、顺查、逆查等技术方法,根据审计线索进行分析、对比、查证,直至发现问题。其内部控制更多地强调人的因素,审计结果相对直观,容易辨别。而边防部队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后,整体的技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审计内容与计算机系统结合,而且系统还要不断升级、维护,因而内部审计也需借助计算机软件、程序系统的辅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内部控制需同时关注计算机系统与人员两大因素,特别是出现数据篡改问题时,发现审计线索的技术难度更高。

(四)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提高会计电算化以及集中核算的发展,使边防部队的经济、管理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审计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原先审计人员主要集中于对原始凭证、手工记录信息的核查分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要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基层调查,无论是与基层的协调和沟通,还是对工作漏洞的发现,都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新形势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

二、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举措

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边防部队需要营造电算化审计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为会计电算化审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为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边防部队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新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有法可依。同时边防部队还应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针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发展,结合边防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流程,避免管理上的漏洞。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根据部队内控执行情况,给予综合分析评估。

(二)制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标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标准也需要上升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在现阶段,部队正在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与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难度明显增加,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就有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出现漏洞。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虽具有一定的数据转换功能,但转换的范围有限,这就更需要加强审计数据的规范管理,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实施。因此,边防部队应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审计标准,其中既要有数据标准化的规定,也要明确参与部队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对边防部队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难度的增加,如何加强对电子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分析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边防部队将内部审计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全过程,从系统设计和测评开始,就应有审计人员的参与,从而完善事前审计。在电算化系统开发设计时,审计人员应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并一同参与系统验收,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做出评价。日常开展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线索的管理,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监管。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2

(一)内部审计对象及职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经济管理活动中纸质会计、统计及相关资料的审计,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后查错纠弊,不断促使企业内控更加完善,从而加强企业目标管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审计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获取方式也由传统的人工方式获取向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转变,人工方式获取审计数据和信息常用的纸质文件等逐渐被磁盘或光盘取代,使信息和传递与交流更加便利、快捷,实现了资源共享。审计的技术手段与信息的存储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后的查错纠弊和监督并重,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能够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高层提出更多合理的建议,从根源上预防、杜绝错弊现象的发生,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化环境增加了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由传统的人工方式向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转变,这就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适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存储这些数据的介质为计算机磁盘,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而人们往往过分相信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忽视了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数据输入错漏、作弊不留痕迹、不易按步骤追查等问题,这就增大了数据风险。而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成的企业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企业数据集中,如果对这种灵活性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风险的高度集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对数据都有备份,但通常保管并不完善,系统的恢复控制差,一旦信息系统遭到攻击,控制或改变了企业重要参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环境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理论与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审计监督,还要渗透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不仅要熟悉审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使用平台及网络环境等。内审人员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理念与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即便有着扎实的审计工作理论知识与技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很难将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打造一批掌握扎实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一)企业要提高重视,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能够及时预防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信息化进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务,因此企业高层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给予支持。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维护,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促使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强化内部审计,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强化内部审计,全面掌握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确定审计重点及程序。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控制审计资源,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以及信息化运用的方式和程度,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审计办公及现场实施软件。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将审计关键控制点植入信息技术控制系统,使现有的管理、业务以及财务等系统得到融合,实现审计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审计人员可以依托计算机系统实施审计监控,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规范性。随着各种适应性及操作性较强的辅助审计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审计部门借用辅助软件及其他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存在风险较大的环节,减少审计的盲目性,这样就缩短了审计现场工作时间,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3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介绍的管理审计主要指内向型管理审计,它以服务企业内部审计为其主要职责,是一种适应企业内部市场化发展需要的以内部管理鉴证为主要职责的综合性管理审计。 一、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委托代理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物质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内部市场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及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同样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无法识别代理人的真实禀赋,条件低劣的潜在代理人占据了经营者岗位。“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其它影响组织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我目标。目前,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一)随着内部市场化的推进,企业管理层次减少,在分权化的驱使下原事业部制转向内部的公司制。此时,一部分代理人(如各部门和单位的经营者)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如上级公司或企业)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公司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委托人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得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各种优惠等。 (二)随着分权化趋势的推进,以往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现象可能会在企业内部蔓延。各分权层次上的经营者以各种方式损害企业整体的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在各级分、子公司中盲目贷款,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等。 (三)随着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各下属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实行“自主式”管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由于“鞭长莫及”,一些代理人(下属公司)利用产权流动重组等手段,一方面从事次优化行为,另一方面借用各种名目,将国有资产转化为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一些代理人通过办大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 (四)在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组织结构“横幅变宽”,即扁平化趋势增强。原企业内部横向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需要。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项重要力量。本文组织结构间的协作关系转为内部的市场交易关系,企业内部相互间的管理难度加大。从委托代理角度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现象发生了,即由于代理人理性与委托人理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均衡利益、解决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博弈来寻找均衡。进一步讲,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企业监管机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四个因素:各种舞弊行为(包括次优化行为)对有关公司或人员带来的好处,内部市场化机制对这些部门与人员作弊行为的处罚,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能力,以及监管责任等。内部市场机制对作弊行为反映愈强烈,监管部门的能力愈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愈大,有关公司、部门或人员作弊的动机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观、全面地履行受托责任。反之,如果企业漠视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4

(1)会计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企业会计业务的主流程最大程度地标准化和规范化,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营销、采购、仓储、生产、质检、技术、设备动力等管理子系统直接传输到财务部门,经账务系统自动处理后,生成XBRL格式的会计数据,通过公共接口与企业内外部系统相连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数据。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且信息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在云平台。

(2)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与共享方式发生变化。

首先,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带来高度的信息共享。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时了解、使用会计信息。其次,采用通用的XBRL格式语言披露会计信息,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通过外部接口可直接为企业外部使用者诸如商业银行、税务机关、供应商、经销商等读取及进一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逐步融合。

随着云计算、网络技术发展,会计人员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管理角色也在转换。同时,内部管理需求将催生更多的管理模块,各部门从云平台抓取所需的会计信息,通过加工分析后提供给会计人员做更细致的管理分析,会计信息处理与管理会计的专业分析逐步智能化、一体化。

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1)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整体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经过调整,内部审计面对的不再是如山的凭证、厚厚的账册和成堆的会计报表,而是内外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历史的、滞后的、货币计量甚至会计分期的限制,提供实时的、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的、相关度高的各种会计信息;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还能提供跨期的或者任意会计分期下的会计数据。

(2)企业内部控制发生变化。

首先,内部控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在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工作,通过签章明确,通过职能分割、人员分工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下,通过授权控制,外加记账凭证签章明确。而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管理和业务一体化,岗位分工、授权控制、全面预算、文件记录等都以数据形式存在,而且,会计内部控制已经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部门。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层次、深度上需要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深化。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是电子签名、流程、表单以及其他终端输出。流程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对传统职责分离的控制审计在实际中很难找到审计线索,而是更多地依赖计算机本身的程序。企业如果对操作员的权限管理松懈,操作员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并进行不同的操作,岗位责任制控制将名存实亡。

(3)内部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

由于内部审计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审计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发生变化后,内部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大。首先,会计数据来源复杂、自动处理,如若设置与控制环节不够完善,出错后果更为严重,且不容易查对。其次,审计面对的内部控制风险测试的难度加大。不管是进行符合性测试还是实质性测试都很难把握固有风险的评估。比如在信息化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计算机系统“防火墙”受到破坏、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都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增加了固有审计风险。再次,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跟不上信息化技术发展而不能发现审计线索,不能发现财务报表实际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另外,企业管理系统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升级,也会增加审计检查风险。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数据,软件版本的更新、平台的迁移都会对新旧数据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带来检查风险。

3企业内部审计的适应对策

3.1认真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评估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内审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应该借助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进行网络安全评估。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安全评估工作:

(1)评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记录来源于原始业务数据,网络开放性、数据共享性使得内部人员对原始数据的修改或删除可以不留痕迹。内部审计机构配合网络安全公司首先要梳理明确业务流程,然后对被测试系统做系统分析,分析其架构、软件体系以及程序部署等,再对被测系统做系统安全分析,进行安全建模,明确本系统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最后需要剖析系统,确认有哪些攻击界面,根据测试方案进行测试。

(2)评估与企业外部对接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银企互联的技术已应用于企业委托收款与支付环节,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实现了银行和企业财务系统的平滑对接,企业通过财务系统中的操作可以直接完成银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调度。网上银行业务环节既有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有操作控制的安全问题。数字证书、电子银行口令卡都是在企业管理系统内部共用的环境下使用,恶意的攻击侵入与无意的错误操作都有可能发生,导致企业财产受到损失。内部审计机构要配合网络安全公司对重点部位或者系统关键点实行渗透测试,渗透测试考虑的是以黑客方法,从单点上找到利用途径,主动发动攻击侵入系统,以测试系统关键部位是否安全,这种测试可以更直观地帮助企业提高认识,也能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3)制定防范措施。

经过安全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企业整体系统架构、安全编码、安全测试、安全测试覆盖性、安全度量等多个因素有全面的认识,清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威胁所在,协助网络安全公司提出解决方案,修补漏洞,参与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当企业管理系统或者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更新升级时,做数据备份的同时还需要重新评估整体安全性,进行必要的实质性测试,否则会带来不可知的检查风险。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降低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是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健全与否,控制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内控措施包括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1)程序控制方面主要选择理想的审计软件或者对现有的审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需要。

理想的审计软件应该是一个会计信息化系统评测、审计技术分析、内部绩效评价与考核等多种功能技术的集合体。它可以与管理系统直接对接,为子系统提供评测,直接取数,对财务数据开展分析、测试、计算处理、稽核,可以自动生成一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经过对审计项目参数设置,提供绩效考核各种指标。内部审计注重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评价指标考核的全程监控,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2)制度控制方面主要做好权限密码管理,针对数据异常错误和联网传输问题采取相应具体措施。

包括:分配设置责任中心和操作权限密码,降低约束机制失效可能性;提高网络通信效率和效果,降低软件出现异常错误的可能性等。企业信息化初期建设阶段,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风险,随着试运行结束,在磨合期段后段,注重控制的流程、内控漏洞防控。

(3)在内部绩效考核审计方面注重实时、全面、增值,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提高管理水平转变。

第一,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内控制度审计,重新设计考评制度,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改进内控管理服务。第二,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要优化考评流程,实时、动态地考评被审计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第三,根据企业的内审环境,建立一种类似平衡计分法的评价模式,对照预算指标、安全生产目标等方面的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

3.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会计信息化带来新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熟练掌握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并运用到实际审计业务中。内部审计人员同时要熟悉会计准则和技术,必须理解管理原则,从而认定和评价偏离良好经营惯例情形的重要性和重大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运用。

(2)拓展内审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依据、审计技术,熟练使用各种审计软件,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财务会计与企业管理软件,适时补充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新型会计工作模式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培训活动,成为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3)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5

现阶段完美适宜医院内部审计的软件相对而言依然欠缺,部分审计软件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往往表现的华而不实,实际应用效果欠缺,无法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审计人员即时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旦审计软件丧失了即时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必然会严重制约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作用。在普遍应用的软件中,当前主要应用的审计软件主要是“数据访问”、“数据筛选”、“统计分析”这些十分落伍的常规功能,倘若需要进行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开展预警系统以及实施财务分析等需要高水平的审计工作辅助时,这些软件便不能够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在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凡是事及需要审计部门与医院其他的职能部门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时,其审计报告自然也要和其有关的职能部门展开传达。但是,沿用地依然是纸质传送,尚未做到起码的信息化,由于纸质传送形式上十分罗后,这也就使得审计部门的速度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增加无意义的成本。

二、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

1.实现现代化人才建设

确保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能够顺利实施,人才建设工作必不可少。面对当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属性,医院可通过以下几点着重建设促进自身内部的审计信息化创建:第一,积极地进行事关信息网络层面的储备资源教学,让现今在职的一些审计人员能够正确了解、掌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明白正确应用审计软件的相关环节操作;第二,要择取符合医院现实条件的人才实施有关数据库、软件编程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等相关的技能知识训练,最大化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使之成为不但具备信息技术,而且也了解审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第三,医院管理者需要不畏繁琐的甚至有些机械式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敢实践、敢创新,在审计工程项目里,分析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新局面,进而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提升专业人才的审计能力。第四,医院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聘请来自医院外部的专业人才协助促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对于每一个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都应当以关注医院内部审计前途、命运的高度进行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功能理解,要明白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够基础地具备计算机技术必然会丧失进行审计的资格。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故而要因此形成紧迫感与激发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深远意义的认知[1]。

2.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规划化

在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的职责规划中,一些审计工作人员通常都没有严谨的规程可供遵循。为了能够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健康、稳定发展,必然要构建起健全的相关指标,使之规划化、制度化。各个省市的审计厅与卫生行业内部审计协会可在充分权衡医疗机构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背景之下,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理念,制订出相应的审计工作准则与趋向。如此一来,医院内审人员只要在进行计算机审计过程中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对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正面示范作用。

3.设计专业的审计软件,实现信息共享

有些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成本花费尽管是“乐观”的,并且表露一种愿意在此投入支出的态度,却往往无法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本质原因主要在于,制订信息化软件的负责人并未认可的权衡与明白所做事情的根本性目的,同时,也并没有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发展。对此,医院在研制审计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关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内部审计协会一齐展开统一的规划,利用专业人士的力量并且按照医疗行业的标准,探索出符合医院模式的审计模式[2]。通过国家审计部门审核承认的审计软件作为前提,再和软件公司合作研发自身医院的专用的内部审计软件。但在软件研发阶段,还应当重点关注一下几点:第一,以遵循契合当前的内部审计准则为开发的第一原则,充分地权衡如今信息化的行业发展方向;第二,保证开放阶段审计专家的主导地位,并让软件公司的设计进程跟着审计专家的思路前行,不可本末倒置;第三,所研制而出软件应当具备优秀的开放性,进而可以满足医院内部的整体需求;第四,软件研发过程中,应当考虑必要的推广条件,软件需要具备极为便捷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医院务必要推进创设关于内部审计的信息管理工作。例如可以成了内部的数字化审计平台,把这个平台和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进行系统对接,相互整合。这样一来,就能够即时全方位地得到审计人员需要的审计数据和资料,极大地缩减了成本支出。医院内审工具能够展开实时审计,不但能够弥补事后审计中普遍存在的线索不全的重大缺陷,也可以全面地提升审计工作的现实效率,做到无纸化传递。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 军队 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建设

文化之于军队,犹如车之轮,鸟之翼,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伴随着我军日益现代化,必然会出现日益繁荣的军事文化。审计文化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能,发展审计事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军队审计文化是适应军事经济和军队文化要求,以文化管理为根本手段的思想理念和制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军队审计干部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促进军队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大力弘扬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我军特色、引领新风正气的军队审计文化,不断推进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军队审计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军队审计文化基本内涵

1、军队审计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审计文化就是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是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军队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姓军,我军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党的重托、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利益。军队审计文化必须植根于先进军事文化的沃土之中,必须维护党的利益、保持军队性质本色和履行历史使命服务。军队审计文化是军队审计理念、价值体系、军队传统和军人作风,表现为全体审计人员的整体精神、共同价值观、统一行为准则,对审计人员产生重要影响,是军队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反映。先进的军队审计文化,能够对审计人员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把全体审计人员的兴趣、目标、追求、需要及行为统一起来,使审计人员振奋精神,把工作热情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

2、军队审计文化内容

(1)审计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的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的灵魂。同审计文化的其它要素相比,审计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活动中信守的、具有继承性和舆论性的审计行为原则和审计行为规范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它从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赢得社会对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的尊重和信赖。诚实守信,敢说真话,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就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加强审计项目廉政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审计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廉洁从审规定落到实处。要加强军队审计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加强新时代军队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又超越审计实践。一方面,审计实践孕育了审计文化,审计文化随审计实践的产生而形成,随审计实践的发展而成熟,随审计实践的深化而完善。审计环境的变化,必将引发审计目标、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变化,进而促进审计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同时,审计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对审计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1、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促进军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军队审计文化是由审计自身的历史传统、行业特点、人员素质、审计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与审计同时存在的一种文化。军队审计文化既有社会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有军队这个特殊领域的个性。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加强军队审计文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推动审计事业良性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筑牢“防波堤”。为此,必须加强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追求高尚的审计精神,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实现军队审计事业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

2、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廉政文化的本质要求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化支撑。军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发展军营廉政文化既是纯正部队风气、实现“三个确保”的现实课题,也是当好先进文化建设表率的重要任务,而军队审计文化则是廉政文化的“重头戏”。不可否认,当前“官本位”“潜规则”等消极腐败思想文化在军内滋长蔓延,少数干部受不正之风、享乐主义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混乱,继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建设军队审计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使廉洁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

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中谈到:“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加强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这样的“心”和“手”。当前社会发展对审计干部所引起一系列思想冲击,少数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全体审计干部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入手,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把全体干部职工凝聚为一体,把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激发出的内心的热情转化为审计管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成为审计干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抓审计干部培养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百年大计,所以需要军队审计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塑造新时代军队审计文化的基本思路

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使审计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入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把审计文化建设同审计部门开展的其他各项工作整合起来,将审计文化核心理念贯穿渗透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1、用创新的理论发展审计文化

军队审计文化的持续发展,应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新时代,既要把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审计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核心,与日俱进,为我所用,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加强审计理论和业务工作研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审计署为全军审计工作的领导机关,加强对全军审计理论和工作研究的领导、指导、统一确定课题、分配任务,把握理论研究主方向。二是要定期召开军队审计研讨会,总结年度审计成果,交流传授理论研究方法,提高审计理论研究质量。三是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针对审计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善审计方法。

2、用信息化载体展示审计文化

近年来,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无论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还是对审计信息的集合共享,都有了长远进步,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还较好地缓解了审计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对审计工作发展至关重要。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硬软建设上求突破,要确定“技术推动、需求牵引、建用并举、军民融合、统一设计、上下联动”的指导思想,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软件开发运用为核心,确保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一要利用好已开发研制的成果,推广预算审计软件、装备审计软件,基建审计软件,有重点地开发一些项目审计软件,力争经常性审计项目都有软件;二要实现审计信息管理网络化,把军队审计信息管理的终端计算机设备连接成一体化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智能分析、搜索引擎等手段,实行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及面向社会的统一提供和采集、集中管理、互相交换、有效利用、严格审核监督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新的具有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的自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网络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备、配套的数据库,才能实现信息化。审计部门要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包括审计数据、财务数据、装备数据等。通过适用的软件、畅通的网络,科学的数据中心,达到业务工作自动化,数据采集快速化,信息处理电子化,提高审计部门监控军事经济的能力。

3、科学的规划推动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当把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同审计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努力探索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切实从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以《审计法》修订为契机推进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随着国家《审计法》的修订与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工作也进入积极论证研讨阶段。军队审计体制改革应以此为契机,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突破点,以增强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为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并以此推进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健全军队审计组织体系。现行军队审计双重领导体制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派出机构”的设置为军队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军队审计应以《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为契机,在军队审计组织体制方面明确增设军队审计“派出机构”的有关规定。二是拓展军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后勤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如军队保险、住房、军队采购、后勤保障社会化等等,与之相适应,军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将新增的审计内容在《条例》中加以规范,为现阶段军事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提供法律层次上的保证。

(注:本文属2014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安、刘便廷、张璇:顺应时展塑造新时期军队审计文化[J].军事经济研究,2007(11).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信息化 建设研究

0 引言

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工作不够全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不够完善等困境,对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

1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境

1.1 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

理论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信息系统的安全以及数据分析等两方面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却发现,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还缺乏标准性,不仅造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局面,甚至还造成大量的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1]。

1.2 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工作不够全面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综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存储技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也是内部审计走向信息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来分析,对风险控制不够全面,例如,数据丢失、篡改、被盗取等严重威胁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再加上内部审计信息化数据传输接口存在不统一现象,造成大多数据很难完成相互之间的转换,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1.3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的巨大的挑战[2]。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内部审计必须要完善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的岗位以及行业较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出现差异,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功能性不够全面,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效率。

2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2.1 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标准性是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一种约束的方式,更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因此,要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首先,要掌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的主要工作环节,再对各个环节运行的标准化体制进行建设,例如,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审计技术、审计过程、审计证据收集、系统后期的维护等。其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对系统自身提出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而且,要在建设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内部审计系统,当然,必须要在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来完善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

2.2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主要以电子版数据为主,相比于传统纸张记录的数据来说,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同时还便于查找和调用,但是,由于电子版数据具有可篡改、可删除、恢复难等特征,也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3]。首先,要根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的特点以及需求,对内部审计系统建立风险预警,同时要重视对系统中的重点业务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统一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的预测和分析,一旦发现风险因素,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再次,如果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到企业中之后,也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内部审计信息归入企业风险管理中,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对内部审计的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内部审计信息安全作为首要的审计工作。最后,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监控等体系,可以充分应用到计算机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实践的安全性。

2.3 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信息化平台功能

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涉及面较广,为了避免出现功能不全面的现象,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不断的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功能[4]。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应向着综合化应用平台发展,不仅要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更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外部查证、预警功能等,同时还要结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完善相应的功能,例如,网络办公自动化、审计业务、审计决策、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等,在拓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要建设人力、财力、物力、营销、供应、产品等多项数据综合调查分析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重大的作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部审计也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本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并对提出几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认清形势 提振精神 奋力推进湖北审计信息化实现新跨越――湖北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在黄石召开[J].审计月刊,2012(08).

[2]黎素琴,朱华,曾力伟,张志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深圳移动公司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信息平台的案例分析[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C].2014.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审计文化,部队审计文化,建设方向

审计文化对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现役部队长远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好的审计文化不仅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为现役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为部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加强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研究,是部队内部审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是公安现役部队在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是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包括审计理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

服务大局是审计文化的主要表现。服务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审计监督的重要工作方针,也是构建审计文化的起点和基石。审计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公安现役部队中心任务,始终强化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服从服务于部队中心任务为导向,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监督与服务、原则和变通的关系,始终将工作思路与部队中心任务保持一致,加强形势研判,科学谋划实施,保障部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个方面。形式上的独立性体现为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尤其是组织、人员配置、经费保证上的利害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思想上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保持超然性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依赖、屈从于内外压力和影响的精神状态。

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操守,也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元素。遵循规范作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求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理性,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始终遵循规范程序的约束,这样才能将因疏忽或失职而导致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另外,在审计文化中,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保证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基石,奉献是整个审计价值体系和审计职业荣誉的道德基础,是审计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还有就是进取,进取包括审计事业的进取及审计人员的进取。审计事业的进取是指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发展步伐,积极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用。审计人员的进取是指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胜任审计岗位需要。

二、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审计文化能够培育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激发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为审计人员自身建设提供动力和指导

首先,能够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审计文化能够把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同心、和谐一致的团队,创造出良好的气氛,使审计人员提升组织凝聚力。其次,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创新力。审计文化能够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价值观念的革新和变化,培养审计人员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及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展现审计工作蓬勃生命力。再次,能够发挥引导和矫正作用。审计文化建立在审计群体价值目标之上,集中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具有道德、精神层面的“软约束”, 这种无形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审计人员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矫正自身存在的偏差,树立起良好的审计形象。

(二)为审计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理念和支撑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推进审计工作实践的文化,实质目标是为审计事业发展服务。审计文化渗透于审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培育优良的审计作风、增强审计集体凝聚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软性感染力。良好的审计文化能够构建出积极上进的审计氛围,促进审计人员依法严审、务实勤审、创新强审、文明从审,不断提高审计实践创新发展水平,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提供理论保证

审计理论是审计活动中遵循的依据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属于审计文化的中间层次,它通过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体现独特的审计文化。公安现役审计成立以来,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办法、审计指南及操作流程,在审计制度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理基础,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保证。

(四)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审计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公安现役审计系统人员、制度、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三支部队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和谐警营”,努力主动作为,强化监督,维护部队的财经秩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及大量的、有效的、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使上级党委和广大官兵理解、支持、信任审计,提高对审计的认识 ,从“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积极为审计工作造桥铺路,无论是在审计硬环境(办公设施、配套设备、各类库室、审计文化场所),还是软环境(技术手段运用、审计软件建设、党委首长重视)上都能够给予便利,使审计工作在和谐环境中顺利开展,更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三、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建设方向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培育过程。目前,公安现役部队对审计文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审计文化体系框架尚未形成,审计价值体现还须进一步提升。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必须要立足于公安现役部队发展实际,着眼于科学长远建设,将审计文化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蓬勃发展。

(一)把握大局科学定位,提升审计工作价值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监督的服务内向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将审计工作放在部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准确定位审计部门的职责使命,着眼于部队中心任务及官兵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原则,尊重科学,讲求效率,认真履行职责。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充分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注重发挥服务和咨询作用,关注公安现役部队行政效能, 拓展审计视角,逐步实现从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从单纯的监督检查向促进改善部队风险管理转变,努力提升审计服务建设价值。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审计人才战略,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二)树立务实审计的理念,培育公安现役审计文化价值体系

要注重实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公安现役审计制度体系。审计法律法规,为公安现役审计工作设立了准绳,是规范公安现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底线。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起系统、民主、科学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并随着内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清理和修订,同时,要通过宣传典型、督导检查、奖惩机制等,确保制度执行和落实到位。同时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内涵。公安现役审计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现实的反映,还应是未来的导向。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公安审计先进文化成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公安审计理念、公安现役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以公安现役审计文化的“软实力”促进现役部队的“硬发展”,更好地为推动公安现役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审计工作发展,推动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近几年,随着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公安现役部队的组织建设及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工作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发展需求,及时转变审计目标职能,更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职能,推进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使审计机关作为审计项目管理主体的作用更加的明显。紧密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更贴近实际、更具有 活力的审计体制文化既是公安现役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以完善法规制度为基础,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管理、机关管理、人事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就必须加快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审计文化发展规范化进程。通过相关制度明确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内容,规范审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式和程序。要及时补充更新切合审计文化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相关审计纪律、廉政风险防控等办法措施,努力做到按章办事。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氛围

审计宣传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转换审计成果、服务领导决策、扩大审计影响、塑造审计形象等有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公安现役部队学习审计、了解审计、宣传审计的氛围并不浓厚,部分人员不清楚审计的职能任务。对此,审计机构和人员要紧扣部队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彰显审计特色。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审计监督在维护部队财经法纪、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在宣传方式上,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建立审计网页或开设专栏,创建审计业务交流阵地,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重要活动,提高审计监督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要进一步推进审计公开,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营造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宫军.审计文化影响力与审计文化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2]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会计研究,2011(03).

内部审计文化论文篇10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凑效。近几年,我市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熏陶、约束、凝聚和监督功能,连续组织了廉政征文、廉政寄语、廉政书画等系列评比活动,让广大审计人员都参与进来,在全系统营造了“廉荣耻辱”的良好氛围。实践也表明,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不能没有文化的力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廉政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基础,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紧密相联。我国廉政文化基础深厚,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孔子《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管子》“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等经典论述,还有以戏剧、故事等形式反映“包拯”、“于成龙”等廉吏甘守清贫、一生为民的廉政事迹,对我们后人教育和激励作用非常大。建国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作为共同的政治追求,赋予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把廉政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形成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今年1月9日,总书记又提出了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倡导八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既发挥着防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又肩负着自身清正廉洁和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审计力量与任务矛盾相当突出,广大审计人员长期奋战在审计一线,经常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审计人员身心比较疲倦。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文化等影响,如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文化理念逐步向各个领域渗透,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市场经济折射的文化阴影时时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廉政文化是审计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戏剧、小品、文学、广播、电视、电影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做人办事的道理和价值判断传递给审计人员,让审计人员调节心身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二)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审计机关反腐倡廉的有效举措。反腐倡廉工作需要标本兼治。多年来,我们审计机关从加强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建立了审计纪律“八不准”、党风廉政责任制、廉政承诺制等多项制度,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行为,在审计法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法治要与德治相结合。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审计人员“思想阵地”,让审计人员从文化层面上提高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的理性判断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把廉政观念转变为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保持审计机关“清新”的氛围。(三)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法指出:审计监督是一种独立监督,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然而,现实中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达到目的,请客、吃饭、送礼等消极腐败现象时时在诱导审计人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审计人员始终绷紧廉政弦,做到谈钱不乱心,见利不越轨,筑牢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审计独立性;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保持审计严肃性;坚持恪守宗旨、文明诚信,提高审计服务力,让审计成果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检验,以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审计机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结合实际,着力寻求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的结合点,与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在教育的内容和领域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突出以下四方面:(一)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革命风格、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可以解决审计人员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防腐体系构建工作中,我们要将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其中一大重要方面,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渗透廉洁、高效审计理念。如在局域网上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不定期刊登古今廉文、历史优秀文化等知识。“清明节”、“七一”期间,组织全体人员到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传统教育,让审计人员了解历史,珍惜当前,做好本职,以传统文化学习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夯实审计人员的思想根基。(二)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曾经有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人的欲望的制约力,80%来自于道德,而来自于法制的作用只有20%。这说明,从主观的角度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着这个人对自己欲望的制约能力(即自制力)。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 设,需要审计人员树立“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职业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要通过讨论、交流发言、网上论坛、知识竞赛多种方式宣传廉政文化理念,让审计人员在所思、所想、所言中提高职业道德标准,自觉地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基本情操。(三)增强审计人员宗旨观念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从文化层面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融入审计人员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切实增强审计人员“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树立民本审计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认真履行职责,为人民掌好审计监督权,用好审计监督权。(四)提高审计人员腐败成本意识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腐败是审计工作高压线。审计一旦受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原浙江省委书记在全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曾告诫我们,要细算三笔“腐败成本”账。一是经济账:为不义之财放弃已有优厚待遇不值得;二是法纪账: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贪赃枉法必将受到法律严惩;三是良心账:对不起组织、人民和家庭,将受道德和良心的审判。腐败不仅给自身造成终生以洗脱的罪名,而且造成一些家庭的破裂,伤痕是无法或很难弥补的。从现实看,由于审计部门是执法部门,审计人员一旦腐败后果会更加严重,给不法分子、违法乱纪人员提供了有机可乘,给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开展正常性地观看廉政小品、图片展、播放廉政教育片、发送廉政短信等廉政文化建设,让审计人员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而久之,就会“热衷钱财梦,毁去身前身后名”。并积极清除和克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那种“笑廉不笑贪”的“羡腐心态”,以廉为重,以廉为本。(五)弘扬先进典型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遏制腐败的无形力量。为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新风尚,大力宣传廉洁从审的模范事迹,并充分利用刊物、网络、文艺作品等大众传媒,大力弘扬先进,尽可能地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面、辐射面。去年,我们树立了黄岩区审计局干部王平先进典型,局党组作出了全市审计系统向王平同志学习的决定,王平的先进事迹在中国审计报、台州日报作了长篇报道。树立身边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让广大审计人员切身体会到了审计人的浩然正气,也感受到廉政勤政先进离我们不远,就是我们身边,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环境。三、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几个结合(一)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廉政思想,深入研究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审计署、浙江省省审计厅领导关于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发展和丰富廉政思想和廉政理论。同时,要以优秀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实践活动,将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各个领域,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二)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审计机关廉政文化是与审计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产物。既要对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发扬光大,又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的关键时期,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等要与时俱进。在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上,要根据不同时期审计队伍建设现状,赋予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新的职责,培育出合乎新时代特征的,服从服务于审计工作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新型廉政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上,可以采取给审计人员及其家属寄发“廉政短信”、“廉政卡”,组织审计人员读“廉政文”、听“廉政课”、唱“廉政歌”、看“廉政戏”,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带头述“廉政职”、找干部谈“廉政话”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三)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统筹规划,将其置于审计工作发展大局,做到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载体的丰富性,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又要着眼当前,从不同群体、对象实际出发,研究创新载体,做到面上有规划,点上有实践,特别是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把审计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主旋律,它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方法,也是审计机关加强政治文明、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力度,创新举措,丰富载体,提高质量,为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工作创造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