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07:54:34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1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比重发生了相互转化。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而在此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则是变成了主持人和引导者,继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完善品德,提高能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其典型特征:第一,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过程和工作的过程是一样的,强调的是一个行动过程的整体性。具体包括目标的设置、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具体过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信息的反馈等一系列步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参与,手、心、脑相互协调,情感、知识和能力互相兼顾,通过独立完成整体的工作计划和内容来让学生感受真正实际的工作状态和场景。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传授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创造设计出合理且科学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必须的能力。第三,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决定学生能否在行为导向教学中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通过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体会到与他人共同合作的成就感和集体的凝聚力,感受到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感觉。第四,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则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发性的探索和实践,达到提升能力获取知识的目的。

2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应用

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要在以职业行为分析作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拓展中职语文教学的范围,突破语文学科教材框架,使其与当代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行为导向方法。

2.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方式,就是组织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成小组,共同参与计划制订、分工或是共同完成一整个项目。将学生分组是为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独立学习以及组织的能力,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并在合作中竞争的辩证关系。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是同一专业的单一合作,也可是多种专业间多元的合作。单一合作型:同专业的项目教学的突出优势是,合作者间彼此较为熟悉,协调起来相对容易。例如:为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阅读,以小组形式分别写出多方面的阅读心得,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培养团队意识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多元型:项目教学的开展和实施通常要涉及到多种专业。譬如:教师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设计并完成一项市场调查报告,这个项目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理解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任务划分为不同模块并交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独立去完成。多元型项目小组教学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这样可以考验学生的团队交流合作意识。

2.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主要分为模拟情境教学和模拟设备教学两类。模拟情境型:根据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提示,为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直观感和现场感,教师设计出不同特点的教学模拟情境。例如:在进行书写法律文书以及与法律有关的应用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场法庭辩论,让学生在模拟实际中学会相关实用文体的书写规范,以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除了过程是模拟出来的,其他一切场景都与现实中的法庭一致。设备型:模拟设备教学,是中职等专业型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实践方式。如果能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模拟设备,其教学效果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训练教案写作能力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本真实的幼儿园教师的教案,在讲授完一些教案写作需注意的要点之后将真实的教案发给学生传阅,再布置课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动脑写教案。在模拟设备的实际训练中,既传授了相关语文知识,还可以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专业工作中,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指为了提升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情境,在相应的情境中安排学生扮演指定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参与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在角色的认知、了解、演绎以及变通等过程中,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要领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职业所需的品质、素质和气质。角色扮演法与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以“人”作为对象,后者则更突出“事件”。融入了丰富内涵的角色扮演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拓宽和延伸。角色扮演主要有虚拟情境型和课本剧型两种类型。虚拟情境型:是指通过模拟某一个特殊场景中的角色,来学习相关的语文课本知识,实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譬如:模拟面试现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实际求职应聘场景,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和应聘者,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课本上所学的相关知识,站在各自不同的角色立场进行对话和沟通。在这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规范写作如求职信等与应聘求职有关的文书,增强职业竞争意识,在交流沟通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会面临的问题相结合,综合提高学生能力。课本剧型:能被选进语文教材的大都是一些经过时间沉淀、有着很强故事性的佳作名篇。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把一些课本篇目改编成能够表演的剧本,并加上舞蹈、音乐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如《隆中对》、《孔乙己》等故事型文本,以及《威尼斯商人》等戏剧型的文本教学,在学生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个人的喜好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的表演。

2.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以某个案例作为基础,通过描述该案例中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是案例教学法所突出的特点。案例教学的过程是民主开放的,教师只作为问题探讨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管,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以学生的课堂参与为主。非专业型: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在教材或者是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是人物当作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判断该案例中人物、事物正确与否,以提高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的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课文《羚羊木雕》中的“我”以及父母两个角色为例,组织学生针对这两个角色进行自由的讨论、作文或是辩论,使学生加强对守约以及纯洁的友谊等传统美德和真挚情感的感知和认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专业型:虽然在中职教育中,语文科目仅作为基础文化知识教学,但教师应该对不同专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针对该专业设计一些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积累一些具有专业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分析。例如,同样是讲解合同文书,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收集一些建筑设计行业的常见案例;对于铁路运输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收集一些在铁路运输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3将行为导向教学运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缺乏灵活性,使得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到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更难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行为导向教学的应用,则能够很好地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取该教学理念,应用该教学方式,对于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种:

3.1有利于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和实践生活的融合

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和实践生活完美融合。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创设各类不同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情境来学习语文课本知识,再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换句话说,学生在课堂的锻炼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这种锻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与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提高学生适应整个社会的能力。

3.2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强调的是要提高学生实践的技能,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注重书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无需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题目、应付考试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3有利于创新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就业问题,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生在学校中必须学习如何提高实践的操作技能。然而以前的中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个实际情况,过分强调学习课本知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以往这种过时的教学模式,将是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

4结束语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2

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指引,以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导向教学主要包括材料的采集、计划的策划和方案的制订、执行、检测、评价等全套的行为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及时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修改制定的计划,让教学方法更加完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色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运用开展项目、展示案例等方式,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把握好方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2)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求按时完成制定的行为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单单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而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依据正确的思路来学习知识。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并且直接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建筑知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上课,一边理论解说,一边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2)采用仿真情景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是制造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在真实的、轻松的情景中讲解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采用引导问题法。引导问题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和决策行为为对象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它的宗旨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针对案例中产生的问题,来共同讨论其解决的方法,教师再对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的扩招效应持续释放及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走低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提升论文学术水平、提高指导成效,成为保障本科教学顺利进行和优秀人才培养目标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框架内,从师生毕业论文指导管理情境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分析。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1毕业论文指导符合领导情境,为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1)领导内涵角度。一方面,指导教师作为领导者,必须有学生(被领导者)的追随,若无学生的密切配合,则这一管理情境毫无效率可言;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拥有影响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行为的能力,如教师拥有教学环节赋予的制度权力指挥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因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的优势而产生的专长权力能为学生毕业设计指明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师表、优秀的道德、人格魅力等感召权力。(2)领导作用角度。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模式也是符合领导情境的。首先,教师须发挥指挥作用,通过其专业素养判断每个研究主题的毕业设计方向,结合不同学生的特性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协调作用,形成团结互助的合作团队,还要为学生的数据搜集、调查研究等协调校内及社会资源;再次,教师在此过程中还需发挥激励作用,以保证毕业设计中学生全过程积极进取的动力。

1.2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特性印证了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1)毕业论文指导中主体的重要性。学生与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与关键的两大主体,学生为当然主体,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应然主体,应承担起主导作用,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恰好能将这两大关键主体纳入同一框架开展情境研究。(2)毕业论文指导对象能力提升的渐进性。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生命周期理论所关注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为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论文撰写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与积累中、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逐步形成与提高的。这一分化、渐进的过程,正好需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3)毕业论文指导情境的多样性。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素养、写作意愿、配合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不仅能贴合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情况,而且能针对不同指导情境进行区分式管理,实现指导效能的提升。

2毕业论文指导方式范式解析

2.1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划分依据

按照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大领导维度,分别各自冠以“高”和“低”两个层次,组合形成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如图1的上半部分所示。其中,工作行为这一维度主要考察的是指导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以工作为中心,界定自己与学生的工作任务及角色,以完成教学目标。而关系行为这一维度主要衡量的是指导方式,关心和尊重学生情绪与意愿,并建立相互信任的指导关系的程度。

2.2四种不同毕业论文指导方式

(1)命令型指导方式(高工作行为—低关系行为)。这种论文指导方式决策权集于教师一身,由指导教师进行师生双方的角色分类,指导过程中偏重于工作行为,即注意力放在毕业论文本身。围绕该工作,教师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任务分解与指挥,采用单向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而明确的指导。(2)说服型指导方式(高工作行为—高关系行为)。在这种指导方式下,高工作行为意味着教师要对其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详细指导。除此之外,高关系行为意味着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创造相对轻松指导氛围的同时,双向沟通使得学生更能在心理上接受并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向。(3)参与型指导方式(低工作行为—高关系行为)。此类指导方式要求指导教师较少进行命令式指挥,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双向沟通并提升学生自主决策权。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期间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推进与沟通。(4)授权型指导方式(低工作行为—低关系行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分解与敦促工作将不会以更为具体而细致的形式出现,同时,师生间仅就需要的问题进行探讨,否则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学生将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真正的实然主体,教师的授权式管理方式会促使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3毕业论文指导情境类型的判别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本文将毕业论文指导对象——准毕业生的科研成熟度定义为:学生个体配合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毕业论文撰写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

3.1情境判别的权变因素分析

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成熟度被进一步分解为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这两大要素。工作成熟度度量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能力、综合技能等方面;心理成熟度指的是学生配合教师指导工作、主动投身毕业论文撰写的意愿与动机。这两大要素各有高和低两个层次,组合形成了以下四种截然不同的学生成熟度阶段(即四种领导情境),具体如图1的下半部分所示。

3.2毕业论文指导对象科研成熟度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不成熟阶段,M1)。M1阶段学生主要特征为低工作成熟度与低心理成熟度,这部分学生尚不具备毕业论文撰写所需的能力,同时在主动配合教师指导和毕业论文撰写意愿方面观念较为薄弱。第一,能力欠缺,这类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综合素质方面可能有所偏失;第二,依赖心理强,这类学生容易将毕业论文责任与风险向指导老师转移,出现问题时倾向于推诿教师;第三,存在短视投机隐患,少数学生可能会出现抄袭、数据造假、论文等学术不端倾向。(2)第二阶段(初步成熟阶段,M2)。M2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充分具备论文写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但他们饱有学习的热情,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工作,写作意愿强烈。第一,独立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未接受系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即便有一定学年论文、课程论文、实习报告等锻炼机会,但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技巧方面尚不成熟;第二,缺乏学术自信,初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加上参考文献与指导教师的“学术光环”产生一定权威效应,使得学生对于接受指导与论文写作较为拘谨;第三,学习热情饱满,愿意并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并付诸行动。(3)第三阶段(比较成熟阶段,M3)。学生M3阶段初步具备论文写作的知识、能力等要求,但自主学习与动手的意愿并不强烈。第一,理论基础较好,这部分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较好,理论功底较为扎实;第二,学习能力较强,这类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积累,接受课堂与教师的引导,加上自身学习经验的调整与摸索,已经自发形成一套较优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第三,受非论文因素影响,这类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毕业设计自身能力与素质禀赋,但因考研、求职、公务员考试、实习等缘故,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并不够。(4)第四阶段(成熟阶段,M4)。学生M4阶段不仅具备一定毕业设计相关的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等,而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具备一定独立科研能力,这部分学生除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论文撰写技能等方面自身条件较好外,甚至部分学生本科阶段已经对外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第二,对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有一定要求,许多已经成功保送相关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来奠定和适应未来研究工作,部分意向就业的优秀准毕业生也希望在毕业设计这一最后教学环节能有出色表现,对将来求职的理想工作岗位有所助益。

4权变式毕业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提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据学生成熟度的不同所划分的四种管理情境。如何将二者有机地加以匹配,即为不同的管理情境选择相对应有效的指导方式,成为该理论应用中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由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如图1的上、下部分匹配情况所示。

4.1模式一:对M1阶段的学生采取命令型指导方式处于M1不成熟阶段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任务既束手无策又不情愿,此时选取命令型(即高工作—低关系行为)指导方式最为有效。第一,提升学生论文意识,对这部分学生提升科研道德观,以往届不合格论文成果为案例,在指导初期打消学生短视投机的心理倾向;第二,确认角色与划分任务,指导教师要以高工作行为来教导学生文献的搜集与利用、文献综述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拟定、论文框架的起草与修改等,来弥补学生低工作成熟度的欠缺;第三,明确师生责任界限,指导教师需与学生确认各自的权限与责任范围,对责任推诿与依赖行为事先预防和事后控制。

4.2模式二:对M2阶段的学生采取说服型指导方式对于M2初步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毕业论文相关任务,此时应选取说服型指导方式(高工作—高关系行为)。教师应做好论文工作的划分与确认工作,采取高工作行为,比如帮学生指定合适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的教导、划分阶段任务等;另外,适当情感激励,对学生暂时的能力欠缺表示理解,教导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等,这种高关系行为的投入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并激励其不断学习与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

4.3模式三:对M3阶段的学生采取参与型指导方式针对M3较为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有能力,但对教师指导较为懈怠,任务完成较为拖沓与被动,这种情景下应选取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行为)论文指导方式。第一,提升论文意识,指导工作合理计划,针对非论文因素,也要根据学生求职、考研、考公务员等时间因素,制定更合理的安排,以取得学生的配合;第二,榜样激励,选用历年毕业设计成功案例,尤其是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在求职、、考研等方面取得的优势,使学生明确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

4.4模式四:对M4阶段的学生采取授权型指导方式当学生位于M4成熟阶段,他们既有能力又主动配合论文指导工作,实践较为认真、主动、积极,教师应选择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行为)论文指导方式。第一,在原则范围内给予一定创新余地,对学生创作意愿的充分尊重也能极大地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前沿理论与方法的导入,如对M4成熟阶段学生适当拔高要求,指导其开展一定基于前沿方法的研究;第三,榜样与示范作用,指导教师不妨将这部分学生设置为团队的小组长,将教师的指导理念转化为学生立场的思想,更利于其他同学在其标杆示范作用下,理解教师的意图。本文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的高低组合界定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四种典型指导方式,针对学生成熟度的不同划分了四种不同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境,建立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成熟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观意识等内部因素,以及教师的思想教育、学校组织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激发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关爱,促使低成熟度的学生向更高阶段成熟度方向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状态、管理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指导战略。

参考文献:

[1]姜海滨,王婵.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4(7):87~88.

[2]彭规荣,王正平.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风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114~117.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研究 应用前景

1“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概述

近十年来,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2015年,文教授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该理论体系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POA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主要指“三个学说”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假设;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文教授强调指出,在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需要教师“适当地发挥中介作用”。POA理论体系具有几个方面的亮点值得业内同仁的借鉴:一是“产出导向法”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二是“产出”(production)和“输出”(output)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强调产出的过程(producing)还强调产出的结果(product),包括说、写、口译和笔译,而后者仅指说和写;三是POA首次提出“学习中心说”,强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挑战的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产出导向法”研究概述

POA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三个学说”、“三个假设”和“三个阶段”,分别说明了中高级外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支撑和实现方式。具体地说,前者是后两者的指导思想,中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后者则是前两者的实现方式。一年多以来,国内关于POA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文(2016)研究POA教学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指出POA教学理念和体验式教学理念具有“共性”,通过将体验式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顾琪璋(2016)研究POA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的提升,指出POA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目前,POA理论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张文娟2015,欧阳娟2016,扈玉婷2016,李军2016),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涉及到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分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基础教学。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蒋芳等(2016)将POA理论体系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原则和路径;笔者认为,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3“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前景

POA理论体系的目标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有效学习的发生。虽然POA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但是此法中的理论体系并不排除其他外语学习者和广大中初级外语教学工作者。首先,各层次外语教学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外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宏观来讲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微观上讲是教会学生用外语做事。根据POA理论体系中的“学用一体说”,无论学生外语水平高还是低,都应该能用所学外语做事,其差别仅在于做事的复杂程度;其次,无论哪一层次的外语教学都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文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且讲究效率的教育形式。”POA理论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充分论证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应该成为各层次外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第三,各层次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都是为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服务的。POA理论体系中的外语课堂教学流程充分论证了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方式,也阐明了教师作为“中介”的具体作用。POA理论体系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层级水平、教学目标以及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49.

[2] 罗文.“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6(11):103.

[3] 顾琪璋.“产出导向法”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提升研究[J].教育评论,2016(6):139.

[4] 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11):10.

[5] 欧阳娟.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0.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秘书实务;课程教学

G712.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被德国人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二元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元是企业实训场所,侧重于传授职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让学生解决“怎样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课程教学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具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秘书实务是技工院校文秘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而行动导向法注重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秘书实务的教学,将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学校培养模式与企业脱节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溯源和内涵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溯源。所谓行动导向,是适应于劳动过程导向的学习过程,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主要源于人们对职业人才要求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是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同学习者一道学习,并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最后进行评估,其实质上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关键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用脑、心、手相结合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或者说是学习行动的“导演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师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想。

(三)行动导向教学采取的主要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驱动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文本引导法等。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可能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秘书实务教学与企业接轨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提出的哲理。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秘书实务的教学目标,就是将秘书专业知识从抽象理论延伸至具体实践的过程。而现行教学过程中,部分理论授课教师由于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不知用人单位秘书岗位需要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或知识陈旧,而一些实际操作如公务接待、会场布置、办公设备使用等必需的理论专业知识却没有学深学透。加上受技工院校生源质量的影响,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二)教学方法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近年来,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办公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秘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秘书工作由原来以手工操作和纸笔为主的办公方式向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办公方式转变,特别是当前流行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的使用,对企事业单位秘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日常办公软件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技术,仅靠教师在课堂讲解或者演示的教学手段显然无法实现。因此,必须拥有逼真的实验室或实训室,甚至与企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跟班学习、上岗操作,真正适应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工作需要。

(三)秘书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模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秘书的职业定位己逐渐从事务型向智能型转变,从“偏重动手”向“既动手又动脑”转变,这就要求秘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秘书工作技巧,也能适应社会,善于动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企业的秘书要分别掌握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保险、税务等方面知识,财务秘书需要掌握财务方面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秘书需要掌握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等。

三、运用行动导向法推进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从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看,必须围绕秘书岗位的关键能力,明确秘书实务课程培养目标。秘书作为上司的“左臂右膀”,随着时展的要求,其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对于秘书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在知识方面,一般企业要求秘书具有文秘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文书写作、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财务等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外语基础;在技能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及软件;在工作经验方面,一般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企业运作规则;在职业素养方面,能够与上司和谐相处,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具有较强执行力和保密意识。秘书实务作为技工院校秘书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企业的需求,突出秘书职业特点,结合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围绕秘书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秘书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秘书实务课程的建设,将课程按秘书核心能力分为秘书接待、沟通协调、会务服务、事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信息调研工作等项目,从而在教学中推进各项目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核心技能,适应当前企业对秘书工作的要求。

(二)从秘书实务的教学方法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思路。要运用行动导向法推进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首要的前提是要明确课程改革的思路。根据秘书职业的特点,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要突出“三个改变”,推进“三个转型”。突出“三个改变”,即是:改变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秘书实务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逻辑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以秘职业活动为主线,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秘书工作实际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从人才培养方向看,必须根据秘书职业岗位的要求,准确进行秘书职业定位。秘书作为传统职业之一,要在文字、调研、信息、督促和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其岗位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文电处理,包括收发文、上呈下达以及撰写会议通知、会议纪要、日常信件和报告、方案等材料。二是会议服务,主要安排商务会谈,做好会务相关工作。三是接待工作,做好接待访客,安排商务旅行,做好预订服务等工作。四是档案管理,秘书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做好文书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确保资料完备、检索方便,及时为领导提供服务。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秘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是高级白领,是领导的参谋、助理,做的是传达领导指令、协调矛盾、检查督促的工作。至于让他们从事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接打电话、接待来访等琐碎工作,他们认为简直是委屈了他们。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却是很多秘书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大事不会做,小事又不愿意干,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导致招进来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需要,增加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因此,能否熟悉掌握秘书实务技能,是秘书称不称职的具体体现。

(四)从当前秘书毕业生的能力看,必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秘书人才。一是坚持校内校外“两个结合”建立实训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校内建立秘书实务的实训中心,利用学校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现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在组织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文艺演出、校运会等大型活动时,适当安排秘书专业的学生参与策划方案,参与接待和会场的布置工作,帮助他们在实践动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企业联系,建立秘书毕业生实训基地,真正参与企业秘书实际工作。这样做,既为学校节约了培养成本,也为企业储备人才和学生今后的就业开辟了道路。二是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计划书教学法,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五)从师资队伍角度看,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秘书实务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必须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秘书岗位顶岗锻炼,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秘书专业理论培训班,以提高其理论水平,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以确保行动导向法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得到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0一、引言

在我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翻译学科的发展对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师生角色、翻译文本选择、练习形式等方面分析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介绍德国职业教育及外语教学所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完整行为模式,结合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翻译教学,构建理想的翻译教学模式,已达到培养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之目的。二、传统的翻译教学1. 传统的翻译教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知识传授,如:词汇辨析、语法技能、翻译技巧等等;以德语教学为例,多数高校选择在三年级后开设翻译课程,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语言文化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多数属于被动词汇,大脑当中可调动的积极词汇量少;对于语法体系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但尚不能自如应用;专业知识仍显不足,对于实用性文本缺乏相应专业词汇储备。对于翻译技巧及翻译理论知之甚少,加之受初级阶段教学翻译模式的影响,受缚于对比语法的视界而非认识双语文本转换机制及其功能和效果的关联。[1]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教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基础教学翻译的翻版和延续,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未得到发展和提高。2. 传统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所选择的翻译文本文体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与实用性,如新闻报道,文学小说等。无法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大量外国企业进驻我国,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法律合同、商务函电、广告、使用说明书等实用文献的翻译是市场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3. 割裂的进行翻译技巧的训练。4. 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严肃的课堂氛围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作为知识传授型的传统翻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过分执着于所谓的翻译方法或技巧,学生也常常对此抱有迷信,要求教师总结方法、讲授技巧,殊不知,如果不理解某一方法或技巧的使用条件、具体情境和潜在效果而盲目效仿,"法"就可能失效,"巧"也会灵光不再。[2]相比之下,加大对不同实用性篇章的整体翻译训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三 行为导向教学法

通过对传统翻译教学、翻译学科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翻译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翻译人才关键,也是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目的与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翻译教学的基本要求,可堪利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并以此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提倡"心,手,脑"并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情感,和心里三者的和谐统一。[3]行为导向和任务导向作为教学法和方法论的重要概念对于外语教学可谓影响深远。早在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提出主动学习的理念,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丁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述了语言学习中的行为目的。[4]

行为导向及任务导向(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包含以下方面:1. 最终产品是目标,过程是途径;2. 激发学习自主性;3. 强调合作,相互支持,取得进步;4. 过程和方法是开放性的,给出方向,但没有标准答案。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即认知、情感等能力;翻译被称作不完美的艺术,即"译无定法"和"译无最好,只有更好",符合行为导向所提出的过程和方法的开放性。四、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总让人感到压力重重。首先,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目标相对明确,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为以后能顺利就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的授课而言,不可能与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项目形成具体的、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一般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不少学生甚至认为语、数、英之类的基础文化课可有可无。其次,中职类学校的生源素质是有目共睹的,整体水平较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上语文课时,学生常常会“听不懂”或因基础差难以产生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以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为职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 ,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 = 用心 + 用手 + 用脑(职业活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灌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趣,学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学生厌学。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地运用了这一个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

例如在教授《荷花淀》这篇课文前,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我先在网上下载一些抗日题材的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南京大屠杀》、《太阳731》等影片片段给学生看,使这些知识面较窄的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看后开始讨论感想,让学生产生一种同仇敌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然后引入课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上小小说《永远的蝴蝶》这篇课文前,我也收集了两个材料,先让学生欣赏《梁祝》这首名曲,并告诉他们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接着又听另一首流行歌曲《两只蝴蝶》,同学们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听完后导入新课,提问“蝴蝶”在中国象征着什么?学生很快就理解代表着“爱情”,并迫切想知道什么样的爱情可以成为永远的爱情?因为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这方面的话题又特别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并举手发言,故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头脑风暴教学法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发现很多教室里老师在很努力地讲课,而下面却倒下一大片,学生几乎都睡觉了。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为改变现状,我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

例如在教授口语表达训练《讨论》过程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而且首先在座位编排上进行改变,让学生有一个适合的环境讨论。因为按照我国传统的座位“秧田”式这种座位,学生们只能前后左右进行讨论,效果不明显,而且有些学生兴趣不高,甚至你讨论你的,他睡他的觉,漠不关心的样子。故在讨论之前,我叫学生重新编排座位,有时编排成圆桌型,学生们围成一圈,有时编排成会议型,有时又编排成半弧型等等,学生们发现座位发生了改变,一下子来了兴趣,甚至开始兴奋起来。当分组讨论话题时,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围在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来,再也没有学生想睡觉或者做别的事了。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后,促使学生对某一《讨论》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取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让本组的一个代表阐述小组的意见,各小组在阐述时又进行打分制比赛,教师再进行点评。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室都处于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3、行为导向教学的常用方法――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之一,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倾向。然后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较快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由于心里紧张及一些行为习惯不好落选了。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讲授到口语表达训练《面试》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教学。首先,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资料,如面试时的仪表礼仪,谈话时考官会问些什么问题,甚至面试时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等等。等到授课时把班里简单布置成一个招聘会现场,让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两个小组扮演招聘公司主管,两个小组扮演来应聘的人员。然后,开始表演招聘过程,扮演招聘公司主管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应聘人员从教室外面进来,从敲门到落座再到提问,学生们完全进入到角色之中。而作为组织和引导活动的我,从头到尾观察学生们的角色扮演,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敲门礼节、问候礼节、仪容仪表礼节、谈话礼节等等,并一一示范给学生们看,最后再点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即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使学生真正体现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虽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由其所教学的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着难以代替的优势。因此,继承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内核,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需要面对的课题。我个人认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因材施教。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我们的学生要一下子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期间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且操作的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比较吻合,否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2、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但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这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这种转变,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增加了。所以,必须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精炼的、具有丰富营养的、高质量的水,只有这样,才能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年,1期

[2]杨国立《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 新课程研究,2009年1月,138期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学校《中医内科学》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实习为主要手段,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课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一、教学团队

行为导向教学的学科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团队应包括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我校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团队的具体构成为:行业专家的纳入标准是要求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诊疗工作10以上,指导中医学实习生5届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内科医师;主要工作任务是提出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步骤。专业教师的纳入标准是要求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教学主管领导的引领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人员的纳入是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均有深入研究,并具有中、高级职称;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二、实施过程

1. 理论教学。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课文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和评定。卡片展示教学法是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将学生引入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总结和形成最终结果。以“肺病证”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出一些引导问题,比如正常呼吸是多少?肺病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诊断?如何辨证论治?将所有学生分成6组,利用课余时间准备,遇到问题时组内学生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咨询教师。上课时每组派1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台分享该组所负责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及时纠正其错误,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另外,其他各组学生在课后需上交相关作业。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重点和难点章节如“感冒” “哮病”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让每组学生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制成卡片,各组交换学习,每组组内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教学。

针对不同实验过程,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仿现实情景中由学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病案书写”为例,实验室环境完全模拟医院病房的环境,分医生办公室和病房,情景真实。教师先进行整个操作过程的一般示教。每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整个过程都严格模拟临床情景进行,这3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和接诊医生。教师课前设计多种案例,让各组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予以巡查、指导。实验课结束前,教师抽查1个小组的病例书写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各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3. 整体训练。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前提,通过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学生完成所有章节学习,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教师设计一个完整的病例,让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某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抽取6名学生组成一个治疗小组进行诊疗,诊疗正确,病情好转,实验结束;如诊疗错误,则病情恶化,实验失败。在该组学生进行诊疗的同时,其他学生通过监控系统观看操作过程并给予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结果,并根据多位临床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共有l0个项目,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3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行动导向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适应医生工作角色快,临床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四、教学反思

1.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深入角色,培养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程序化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显著地缩短了学生临床工作适应期。

2.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行业能手又是教学专家。为此,教师授课前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熟悉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建立班级反馈小组,定期座谈,寻找授课过程中需要完善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梅刚,河源市卫生学校;漆冬梅,河源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2).

[2] 仲文祥.由德国“行为导向教学”引起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 B/S结构;毕业论文;信息化;;Access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性训练。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完成专

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但当前不少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资料整理、资源共享、选题、论文撰写及指导、格式检查等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系列问题。而且传统毕业设计中的毕业论文管理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都是教师和学生单向沟通。

1 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开发环境

当前高校毕业生毕业设计环节与毕业生实习、找工作等环节相互交织,导致他们与指导教师之间经常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将设计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其优势在于基于B/S结构的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网上操作,打破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克服传统管理方式下指导教师与学生必须见面交流或打电话交流等存在的不足。该信息化系统主要完成对毕业生选题的管理、教师指导课题至最终给出论文成绩过程的管理以及管理员对学生和教师信息的管理等。

该信息化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三层体系结构图

其中表示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即客户端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应用层实现业务功能,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一层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同时它又通过调用数据层所提供的功能来访问数据库;数据层位于底层,以为接口,主要处理应用层对数据的请求。数据层可以对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该信息化系统运用 3.5+CSS+C#技术,以Visual Web Developer 2008为开发平台,基于B/S结构,使用IIS构架Web站点,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通过访问数据库。

2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该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工作流程图

管理员首先在登录界面登录系统,通过系统的身份验证后,进入管理员界面进行操作。管理员主要进行公告公布,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密码修改等操作。同时可以查看系统各类数据,提取及整理数据,将结果向上级报告。

学生用户与教师用户的功能相对应,先选报指导教师和相应课题。如果该学生未被所选报的指导教师选择,可改选其他指导教师。若被指导教师选择为所指导的学生,将不能再改报其他指导教师。选报指导教师成功的学生可以在该指导教师的课题方向中做出选择,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选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学生的选题,或指定该学生做某方向的课题。课题选定后学生方可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撰写论文后上传论文,并查看指导教师的点评,重新修改论文以及重新上传论文。论文通过后,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自己的论文成绩。

该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并选择其提供的课题,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课题的被选择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生及其课题。使学生的论文选报工作灵活、高效。同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及论文指导水平,否则可能面临没有学生选报的尴尬处境。这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在整个系统中用户登录模块首先进行身份(管理员、教师和学生)验证。当身份验证成功后,分别进入不同的模块进行相应操作,具体的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

图3 功能模块图

3.2 数据库设计

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在进入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学生表、教师表、管理员表、系统公告表和系统状态表等。数据库主要约束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库约束关系图

3.3 功能实现

3.3.1 登录功能

首先用户通过登录界面选择相应的身份进行登录,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相比较,如果正确无误则进入相应身份的操作页面,如果错误,将进行提示。

本系统主要分三类用户类型,将三类用户登录界面合而为一实现,只需选择不同的用户类型即可。实现代码如下:

if

(Roles.FindUsersInRole(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ToString().Trim(),user_no.Text.Trim()).Length>0)

{ RegisterStartupScript("","alert('登录成功!')");//清空文本框

Session["logid"] = user_no.Text.Trim();

Session["Roler"] =DropDownList1.SelectedValue;

if (Session["Roler"] =="管理员")

Response.Redirect("ManagerMain.aspx",false);

if (Session["Roler"] == "指导老师")

Response.Redirect("TMain.aspx", false);

if (Session["Roler"] == "毕业生")

Response.Redirect("SMain.aspx", false);

user_pass.Text = user_no.Text = "";

}

3.3.2 管理员功能的实现

管理员界面的功能包括公告、学生用户管理、教师用户管理、分组管理等。

导航菜单是一个系统的导航图,用户能快速、熟练地使用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导航菜单。导航菜单使用C#、CSS、图片等技术实现,能够点击展开或收缩。并在右侧显示相应内容,便于操作。

3.3.3 教师功能实现

教师界面包括查看系统公告、学生信息、学生选报情况等,教师在此界面下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等操作,修改密码、课题方向和添加个人信息等。

3.3.4 学生功能实现

学生主界面包括查看教师信息,课题选择、论文提交、查看点评、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等功能。

4 总结

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选题、网上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等工作,使得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进行选题。同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既提高选题质量和效率,确保选题的公平、公正、合理,也为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整个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聂强,邹赛,刘忠利.基于信息平台整合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信息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142-146.

[2]洪建峰.基于Web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3]刘芳,牟廉明.基于UML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55-58.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作文升格 作文评改 交互评改 精心修改

作文升格似乎是近几年作文教学的热点,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作文评改形式,让学生通过交互点评,精心修改,获得作文等级的提升。它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把发现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交还给学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并且,由修改入手,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作文升格教学很有研究的价值。

首先,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认真研究了教材和学情:

一、按照必修教材的编排,现阶段我们进行的是议论文的序列训练,而非综合提升。所以,教学的方向应该是议论文的一个训练点。

二、学生经过前面的序列训练,能够写基本符合要求的议论文,但在说理的深度和层次上还做得不够,存在事例的堆砌和重复论证的问题。这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的欠缺,这是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瓶颈。

再次研究教材,我们找到了纵向展开议论的角度,希望用它作为突破口,解决学生的难点。纵向展开议论指的是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地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结构方式上称为层进式结构,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如果学生学会运用纵向论证,既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可能会有效解决目前作文中的问题。

第一次教学回顾

议论文升格训练――纵向展开议论

环节一

学生预习教材《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的内容,分析范文是如何展开议论的。并明确什么是纵向议论,与横向议论有何区别。课堂交流。

环节二

比较两篇习作(例文一为病文,例文二为范文),分析在纵向展开议论上有何优劣,并分别打分。

环节三

教师指导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PPT出示作文提纲,一共五则材料,学生先读然后分析总结)

1.分论点之间形成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纵向顺序。

2.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行文思路。

3.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方法。

环节四

小组合作,运用方法,从纵向议论的角度修改例文《幸福从何而来》,使之升格。

环节五

交流升格方案。

课后讨论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讨论。

大家首先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从感性认识到方法指导再到实践提高,教学推进的过程比较清晰。

(2)老师对升格方法的指导很细致,用直观的具体的例子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升格的要领。

有老师指出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容量很大,学生的讨论交流时间不充分,特别是升格实践的时间太短,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在环节二中,教师的意图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例文的问题所在,但是,这个环节的推进十分困难,需要改进。

(3)本节课教师的牵制还是很重,特别是环节三,几乎成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而后面学生似乎只是在教师的灌输下操练了一下教师总结出的方法而已,课堂生成不够。

(4)学生能不能纵向展开议论与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直接关联,教学中必须时刻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点拨他们的思路。

结合老师们的意见和自己的反思,我得到几点启发:

一是作文升格课更需要教师精选作文材料。学生对作文的评判往往流于表层,例如语言、事例论据等,而对议论文的逻辑与思辨往往缺乏认识。这不就是学生的难点吗?范文在语言与论据方面不够完善,缺乏导向,所以学生一时无法比较高下。

二是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如果环节二与环节三调换顺序,学生首先了解纵向议论的基本形式与方法,这是理论上的“知”,而升格实践就是具体的“行”,根据经验,人们的知与行之间往往是有距离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教给学生精辟的理论,他们也很难写出精美的文章的原因。所以,让学生先掌握理论、方法,再比较点评作文的得失,就是在搭建“知”到由“行”的桥梁,为进一步修改打基础。

三是教师的指导要把握好“度”,既要有力度与效度,又不能过度。作文升格本来就是一种学生的实践活动,老师一定要在紧要处指点一二,更重要的是让实践的主体――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生成。

第二次教学回顾

环节一

回顾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教师用检测的形式点拨思路。

PPT1(由点到面)

PPT2(由表及里)

PPT3(由浅入深)

环节二作文升格

1.比较两篇作文(例文一是学生习作,例文二为高考范文),学生评分,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法,然后全班交流。

2.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从纵向议论的角度修改这篇作文,一人执笔记录,要求能尽量成文。

3.全班交流修改方案。

4.学生给升格作文评分,并说明理由。

5.学生谈谈升格收获。

环节三教师总结(PPT)

(纵观全局思路清晰理清层次前后有序)

环节四以“追求”为话题,拟写纵向议论的提纲。

第二次课后讨论

这节课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不仅积极发言,而且思路各不相同。有老师认为:

(1)整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流程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2)课堂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了知识与能力的生成。

(3)教师在升格前的检测既是复习也是指导,是一种思维方法的点拨。

但也有老师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1)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后,老师的提炼还不够精粹,没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还不够。

(2)在课堂的交流中老师应该用投影展示一下自己的升格作文,既是示范也是强化指导。

第三次教学回顾

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我又试教了一次,以求提高升格指导的有效性。

环节一全班交流修改方案

课后讨论

这次课后讨论的共识是:

(1)老师指导恰到好处,特别纵向的思维方法的指导很清晰,学生学得很明白。

(2)学生给老师的升格作文评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3)教师的升格作文解决了升格后作文存在的说理不充分的问题,是站在新的高度对升格的进一步指导。

遗憾之处是:学生在评完了教师的升格作文后,老师能顺势引导学生要养成“频改”的习惯,指出这是作文“入妙”的途径就更好了。

学生的反馈是,这堂作文课一点也不枯燥,并且,在合作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纵向议论,掌握了好几种展开纵向议论的方法,希望以后的作文评改课都能这样上。

教学反思

通过三次授课,我对作文升格教学有了由浅入深的理解:

(1)作文升格教学就是学生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自主修改作文,以求升格。

(2)作文升格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自主修改,以求升格。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强调课堂的生成。

(3)作文升格教学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之上,还要关注生生、师生的合作,在合作中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求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形成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这种理解的深入,我对作文升格教学中教师的“导”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作文升格教学中,教师要有指导的力度、效度与高度,同时要适度。不仅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更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这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这段话中,能很明显地看出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要求注重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学生的难点,是“紧要处”,当需精心指导。

回顾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修改。教师精心选择高考范文,学生在比较中能更好的发现习作的得失,并且获得升格的启示。

(2)引导学生探究升格的要领。纵向展开议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引导的核心始终放在思维的点拨和深入认识事物的方法总结上,这就是学生升格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