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09:13:40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1

论文摘要: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为了增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十五”期间必须大力发展高脂肪、高蛋白质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尤其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1种子的选用

1.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1.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3.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3.6耧播

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3.7麦地套种

夏播大豆地区,多在小麦成熟收割前,于麦行里套种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种,用楼式镐头开沟,种子播于麦行间,随即覆土镇压。

4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5施肥技术

4.1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叶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费。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打下基础。

根际追肥:根据各地区经验证明,根际追肥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块,大豆苗期生长较弱,封垄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大豆分枝期或开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大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在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底肥和种肥较多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生长健壮、比较繁茂时,可以不进行追肥,以免徒长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大豆幼苗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顷施尿素37~74kg,在垄测开沟,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叶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时,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至初荚期。主要的肥料有钼酸铵、尿素、硝酸铵,或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多用钼酸铵和尿素。

参考文献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国黑土地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大豆的种植以黑龙江省为主,素有北大仓之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夏季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气候都适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术和栽培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占决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视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黑土地上也要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轮作制、施肥制的各种栽培技术,贯穿从播期、密度、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灌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大豆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的双重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近年来对于大豆的高产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将各种模式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把大豆栽培这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免费论文。以下就分析了几种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阶段的技术重点:

1.三垄栽培模式

(1)三垄栽培比较适合低洼、易受涝的潮湿区域,是根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地区的土耕地层较薄,无法深层施肥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栽培模式。当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匀,植株不连贯而断垄的现象较多导致大豆的产量底下。三垄栽培提出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研制的耕播机械,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实施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技术要点。选种决定产量的有一个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这种易受涝的潮湿区域要选用

秆径有力、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种子的成熟期稳定,以保证品种的优质高产。免费论文。耕地时要将土壤耕细、整平、深松起垄,垄向垂直,等距垄宽,同时深入施加底肥。根据黑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在五月中上旬开始播种,采取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 cm为宜,播种、 镇压连续作业。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机垄底分层深施。

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根据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特点,推行了适合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抗击低温、干旱是的综合性高产技术。具体可以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

(2)技术要点。平播行间覆在选种时以中晚熟选择成熟期较晚、秆强、抗倒伏、有分枝、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地膜要以拉力较强的厚膜为佳,避免地膜透气性差带来的洪涝。大豆行间覆膜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同时对除草剂的有严格的要求。大垄行间覆膜宜应该选择在低湿地区且需要选地势平整,排水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国外同一技术基础上吸取三垄栽培技术中特点而创新形成的优质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以矮秆品种技术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的三种栽培模式。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结构,利用合理空间增加绿色面积。免费论文。增加植株中下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可以达到增产20%。

(2)技术要点。要选用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的矮秆种子。耕作深松为主,播种时间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垄适宜早播,大垄和平播的播种密度在45万~50万株/hm2左右,施肥要实行深层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除草和调控。

4.保护性栽培模式

(1)它又称大豆少耕免耕技术,是一种省工节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

(2)技术要点。深松技术要切实贯彻,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对土壤的渗入,减少蒸发量。在保护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秆的粉碎性和整体性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技术,对作物实施干预,人为保护。

5.结论

以上简要概括了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术要点。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将科学的方法整合配套,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更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

[2]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

[3]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通讯,2008(8)

[4]孙义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区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研究[J].物杂志,2006(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3

摘要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大豆;小垄双条;密植;产量;效益;影响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62-01

大豆是明水县的主栽农作物之一,近些年由于大豆的价格不断上涨,其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提高大豆栽培的产量和效益是目前明水县大豆生产中的主要任务。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增加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广和应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新的栽培模式[1-4],笔者于2007―2009年进行了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7―2009年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树人乡树人村试验地进行。属第三积温带,年平均积温2 300~2 500 ℃,无霜期125 d。试验地土壤为黑钙土,pH 值6.9,有机质含量3.0%,碱解氮含量166.5 mg/kg,速效磷含量19.1 mg/kg,速效钾含量189.8 mg/kg。供试材料选用适合明水县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抗病虫、高抗倒伏的优良大豆品种绥农14。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即小垄双条密植大豆(45 cm垄)(A);常规垄栽培大豆(65 cm垄)(CK)。

1.3试验实施

播种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75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深松整地或平翻整地,耕翻深度20~22 cm,深松25~30 cm,耙平耙细,耙茬深度12 cm;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可以进行耙茬或旋耕,耙茬深度12 cm,旋耕深度15 cm,起成45 cm的小垄,或不起垄,达到待播状态。常规栽培的大豆采用常规方法整地。结合整地施优质农家肥22.5 t/hm2以上,播种时施种肥二铵105~150 kg/hm2、硫酸钾60~90 kg/hm2;或施45%大豆专用肥225~300 kg/hm2,施于种下6~8 cm。在大豆初花期用尿素10 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 kg/hm2、钼酸铵200 g/hm2(或其他叶面肥)溶于500 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在终花期初荚期喷第2次。5月4日播种,小垄双条密植大豆用2BT-3型播种机进行45 cm垄上双条播,或平播后起垄,双行间小行距12 cm,株距12 cm,保苗37万株/hm2,播后及时镇压。常规垄栽培大豆用2BT-2型或3型单体播种机进行垄上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2 cm,株距12 cm,保苗25万株/hm2,播种深度镇压后4~5 cm。

2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

由表1可知,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大豆由于密植受生物群落、温、湿、热、光等因素的制约而表现为各生育期均拖后,开花期较常规垄栽培大豆晚3 d,而结荚期和鼓粒期较常规垄栽培大豆晚2 d,成熟期较常规垄栽培大豆晚3 d。

2.2产量效益

由表2可知,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大豆株高偏高,但株荚数、株粒数及百粒重均较常规垄栽培大豆低,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大豆由于保苗株数较高,产量达2 875.5 kg/hm2,较常规垄栽培2 421.0 kg/hm2高454.5 kg/hm2。保苗株数增加,成本增加,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大豆效益为5 886.6元/hm2,较常规垄栽培大豆效益5 542.2元/hm2增加344.4元/hm2。

3结论与讨论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由于采用45 cm小垄栽培大豆,有效地增加了大豆保苗株数,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增加了大豆植株间的群落效应。因此,采用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大豆必须选择高抗病、高抗倒伏的优质大豆品种,以减少由于密植带来的倒伏、染病等灾害[5-6],导致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大豆生产的效益。

4参考文献

[1] 吴玉梅.庆安县大豆窄行密植平播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1):41-42.

[2] 武元春.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33.

[3] 董全中.伏秋旱对大豆密植栽培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6):116-117.

[4] 关文学,于海波,李春华,等.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产量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5.

[5] 张凤泉.大豆45 cm窄行密植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27,134.

[6] 高同彬,何付丽,赵长山.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J].大豆科学,2008(3):536-538,54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红豆杉;基本特性;引种栽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1红豆杉简介

1.1红豆杉的品种特性

红豆杉别名赤柏松、紫衫、紫松柏,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植物,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世界范围内有11种,中国红豆杉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等品种。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婉。它喜爱阴冷潮湿的气候。小枝到秋天变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冬芽鳞片背部圆或有钝棱脊;镰刀形叶子,二列式,长1.5~3厘米,比其他红豆杉属的更阔,末端尖而细小,叶底有两道黄间;花腋生,雌雄异株,雌花只有一个胚珠,下托鳞片数枚;扁卵形种子,两侧各有一不明显的棱脊,围有红色杯状假种皮。

1.2红豆杉的主要作用

红豆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园林绿化、美化环境和药用价值等方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药用价值,以茎、枝、叶、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特别是其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是世界上一致公认的抗癌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药物,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人类近20年来抗癌药物的重大发现。红豆杉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绿化欣赏价值。在我国对于红豆杉的需求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另外,通过大规模的人工繁育,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提供大量的优质苗木,对保护发展红豆杉资源、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促进红豆杉产业的全面升级,使紫杉醇的加工生产完全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紫杉醇企业原料来源、生产、分离、纯化一条龙,促进红豆杉产业开发走上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轨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紫杉醇的合法经营和持续发展。

1.3我国红豆杉的引种栽培现状

红豆杉属植物广泛分布与北半球,红豆杉的苗圃地选择是根据其分布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进行栽培,贵州,云南等一些山区是进行红豆杉引种栽培的优选区。进行育苗的圃地应该以靠近栽培地为宜,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水资源充足的地方进行红豆杉的引种栽培。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围绕红豆杉药用林基地建设,我国科学家加强了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及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高效栽培和良种选育研究,突破了优质苗木培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红豆杉药用林短周期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制订了相关的栽培技术规程,同时还筛选出一批幼林生物收获量大、紫杉醇含量高的品种,为我国红豆杉药用林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2红豆杉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2.1种子早春露地育苗技术要点

红豆杉根据地域分布,8-11月采集红色果实,长江以北地区可用草木灰或细沙拌擦,洗净阴干,胚根需经过30天左右25℃以上的高温才能打破休眠,长江以南地区需进行变温处理,可将去除种皮的种子拌上湿沙,早春播种60天后种子即可萌芽出土。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肥沃,通风凉爽,周围开好排水沟。秋季播种可随采随处理随播,春播时先将沙藏种子取出催芽,出苗后遮阴,选阴雨天间苗移栽,去密留稀、去弱留强,小苗移栽20天后,进行中耕除草;杂草要早除,中耕要浅锄。多施水肥,量少次多,先稀后浓;浇水可浇跑马水。

2.2红豆杉扦插育苗技术要点

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从健壮幼树上,剪取一年生壮枝,剪成15cm~20cm左右的枝段,除去下部叶片,浇透水,待水湮干后,再用湿土封土陪垄2cm~3cm。为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可在上年秋季准备次年扦插的枝条上每隔15cm环剥0.5cm~1cm伤口。天气过热需增加遮阴或喷水降温,采用自动间歇喷雾效果更好。红豆杉深冬大棚地热增温扦插育苗,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可对苗木进行周年生产,利用营养钵育苗。追肥以根外追肥为主,少施勤施,叶面喷施。扦插苗因树干歪斜、树形欠佳,应及时整形修剪,若培养大苗要肥大水足,促苗旺盛生长。

2.3红豆杉盆景栽培养护要点

花盆以选用通透性较好的陶盆、木盆为佳,盆土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pH值为5~6.5的微碱性的壤土。新购进、移栽盆景要浇透水,不宜用茶水和漂白粉过重的自来水浇红豆杉。红豆杉喜阴,宜室内摆放,不宜放置阳光直射之阳台或房间。施肥以腐熟饼肥、生根壮苗剂等有机肥为佳,红豆杉盆景一般没有病虫害。根据盆景长势,1~2年换一次盆,换盆时要浇透水,将盆景带全土球取出,浇兑入适量生根壮苗剂的定根水,换下的盆可选择小一规格的盆景循环使用。

3红豆杉引种栽培的效果

红豆杉引种栽培的效果具体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红豆杉引种栽培的环境效果,红豆杉引种栽培的医学效果,红豆杉引种栽培的经济效果等诸多方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其效果。供大家参考。

3.1红豆杉引种栽培的环境效果

从环境效果来看,红豆杉是一种绿化效果的林业植物,对于改善环境具有有效作用,国内各中小企业园林建设争先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红豆杉多为灌木形,四季常青,主根不明显,侧根明显,萌发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红豆杉适应能力很强,可在多种条件和气候下生存。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十分适合中种植红豆杉,因此,从红豆杉自身特点来看,我国十分适合种植这种适应能力强并且环境效益高的植物。

3.2红豆杉引种栽培的医学效果

红豆杉作为一种具有十分良好的抗癌效果的植物备受世界瞩目,全世界的范围内,红豆杉的需求量每年都在递增,已经出现过需求无法供应的情况,在我国国内,其紫杉醇年产量还不到100kg,而需求量又特别大。

3.3红豆杉引种栽培的经济效果

红豆杉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是真正的“黄金树”。红豆杉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世界范围内需求量很大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在红豆杉的引种栽培过程中,成本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点问题,红豆杉的种植成本比较大,其中主要的投资为苗木费,其次是管理成本费。但是其回本的时间快,而且经济效益相当乐观。不但可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保障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结语

无论是红豆杉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其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必要性都表明,红豆杉在我国的引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发展前景广阔。

但是,红豆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从红豆杉的药用价值被发以来,对其巨大的需求和商业利益的驱使,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前所未来的红豆杉资源开发热潮,导致野生红豆杉被大肆乱砍滥伐,天然红豆杉资源几近枯竭。

不管怎么说,红豆杉资源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环保生态专家的高度重视。尽管中国是世界红豆杉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可利用的资源仍十分有限,加之近年来毁灭性的乱砍滥伐,特别是经历1994年长达6个月的红豆杉洗劫,使原来就十分稀少的树种近乎灭绝,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红豆杉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加强对野生资源保护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途径,通过人工培育繁殖红豆杉,保护珍稀红豆杉基因,解决红豆杉资源匮乏的问题,紫杉醇的生产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红豆杉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各国政府和专家共同的责任和研究的目标。曼地亚红豆杉在北京的成功引种和大规模繁育、种植,为我国珍天然的红豆杉基因找到了很好的保护伞,为红豆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杨彦成,刘超.红豆杉引种栽培效果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2010(06).

[2]廖建良,徐平,宋冠华,蔡伟烈.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65-67.

[3]徐平,廖建良,周纪刚.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引种栽培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2001(04):24-25.

[4]李燕,方岩,王明秀.引种地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2,(05):475-477.

[5]肖腊兴,李志良,叶岸青,罗万业,黄巧明,丁文恩.红豆杉属植物的引种及产物累积研究[J].绿色科技,2012,(06):104-106.

[6]马明东,刘跃建.红豆杉资源及开发利用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04,(01):21-25.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大豆;产量;栽培;效益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26-2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吉林省长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二号试验场。地势平坦,黑钙土且土质肥沃。试验用大豆品种是吉育47,玉米品种是郑单958。试验肥料是大豆专用肥,农博士控释肥。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三个小区。

1.2.1 处理①区 面积333m2。大豆栽培株距0.5尺,成双行栽培,保苗6600株,折合公顷保苗20万株。肥料使用大豆专用肥,折合公顷用量375kg。

1.2.2 处理②区 大豆与玉米混种。面积333m2,采用大垄种植模式。使原来的三垄变成两垄,在大垄中间种玉米,株距3尺,双株,保苗725株,折合公顷保苗2.2万株。在玉米四周种植大豆,成三行栽培,株距0.75尺,保苗4950株,折合公顷保苗15万株。肥料选用农博士控释肥,免追肥,不铲不趟,用量20kg,折合公顷用600kg。

1.2.3 处理③区 清种玉米。面积667m2, 保苗4000株,折合公顷保苗6万株。

1.3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计设三次重复。成熟时从处理①、处理②区中每小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20株大豆进行生育性状综合分析。最后计算出每小区的大豆与玉米的实际产量,并折算成公顷产量进行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形态性状的影响

表1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形态性状

处理 密度株

/万株 株高

/cm 主茎

节数 底荚

高度 分枝数

/个 节间长度/cm 茎秆重

/g 茎粗

/cm

① 20 84.6 18.2 9.3 1.1 5.1 7.8 0.517

② 15 80.5 18.6 7.2 1.6 4.8 9.3 0.675

从表1看出,不同栽培模式,其形态性状有很大差异。在处理②区中,其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茎粗都高于处理①区。其中底荚高度、节间长度、株高,处理①区大于处理②区。从其形态性状分析,处理②区比处理①区更具生长优势。

2.2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大豆产量性状分析

表2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性状

处理 单株荚数/个 每荚粒数/个 单株

粒数 单株

粒重 百粒重 理论产量kg/ hm2 实际产量kg/ hm2

① 28.4 2.90 82.1 16.97 20.8 3426.18 3141.45

② 29.8 2.93 86.5 18.33 21.28 2787.06 2553.64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处理①区中,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都低于处理②区。这就说明处理②区由于改变大豆传统种植模式,为大豆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育空间,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3大豆产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表3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结果

处理 I II III 平均产量 差异显著性(LSR)法 0.05水平0.01水平

① 3063.90 3111.30 3249.00 3141.45 a A

② 2371.95 2717.21 2571.86 2553.64 b AB

从表3中的产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可见,处理①区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②区(0.05显著水平)。但是处理②有混种的玉米,因此采用处理②区栽培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其群体的增产潜力。

2.4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性状

处理 密度/万株/ hm2 穗长

cm 穗粗

cm 行数 行粒数/个 穗重

g 百粒重g 理论产量kg/ hm2 实际产量kg/ hm2

② 2.2 18.5 5.1 15.2 38.5 206 35.6 4583.29 4263.75

③ 6 17.6 4.7 14.8 37.2 193.25 35.1 11594.8 10320.56

从表4可知,由于降低玉米保苗数,其处理②区中的玉米性状,如穗长、穗粗、行粒数、穗重、百粒重等都大于处理③区中的玉米性状。从实际公顷产量看,处理②区中玉米产量达到处理③区玉米产量的40%。但处理②中是混种,包含大豆的产量。因此它更具优越性。

2.5 不同栽培模式对公顷效益的影响

表5 不同处理小区按公顷效益的分析

处理 投入 产出 净利润

种类 用量kg / hm2 单价/元 小计 种类 公顷产量/kg 单价 小计

①区 大豆专用 37555 2.412 900 大豆

豆种 660 3141.45 3.8 11937.51

人工费 1000

其他 200

合计 2760 11937.51 9177.51

②区 控释肥 600 3 1800 大豆 2553.64 3.8 9703.83

豆种 40 12 480

玉米种 15 10 150 玉米 4263.75 1.3 5542.88

人工费 1000

其他 500

合计 3930 15246.71 11316.71

③区 控释肥 600 3 1800

玉米种 30 10 300 玉米 10320.56 1.30 13416.73

人工费 1500

其他 500

合计 4100 13416.73 9316.73

从表5中,可以看出,以处理②区公顷净利润最高,其次是处理③区,处理①区的效益最低。因此,无论是种植大豆,还是种植玉米,以大豆和玉米混种之效益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大豆与玉米混种,可以极大提高单位效益,是种植大豆的良好栽培方式。究其原因,就是:

(1)大豆与玉米混种,太阳辐射能利用比清种增加了,两种作物种植在同一地块上,高矮形成了通风透气的走廊。通过走廊,一方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另一方面,光线可以直接照射到高株作物的下部,同时由于矮秆作物的反射,田间漫射光大大增强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由此,创造了增产的先决条件。

(2)发挥了边行优势。充分发挥了水、肥、气、热等综合优势,在高肥力下,其大豆产量高于清种产量。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7

2.做麻花的百万富翁央视

3.如何掌握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要领王春萍,宋龙臣

4.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刘新海

5.低产田改造培肥增产技术石国基

6.优质高产长粒型水晶米水稻——丰优早15号王景和

7.无公害荠菜多季栽培技术姜群,黄叶飞,崔松

8.马兰营养成分利用和栽培技术要点王福祥,孙公江,莫江玉

9.大棚草莓与苦瓜套种技术唐黎标

10.依丽沙白甜瓜棚室栽培技术王淑娟,柴新民

11.论棚室黄瓜高产技术贾照明,谢志民

12.蔬菜新品种——砍瓜张晓彦,黄松

13.红掌栽培六要林云甲,高秀真

14.树状菠菜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庄程彬

15.花椒芽苗菜假植生产技术农信

16.木本珍贵芽菜——天绿香骆文福

17.地黄丰产栽培技术徐胜忠,厉海荣

18.三七栽培加工技术邢作山,徐长华

19.杨树菇高产栽培何成勇,张亦诚

20.香菇典型催蕾技术春来

21.白灵菇迟出菇或不出菇的原因与预防丁湖广

22.玉米全株栽培白灵菇新技术戴荣华

23.台湾金平菇如何栽吴凡

24.怎样栽培袖珍菇李玉娈

25.沼液拌料养猪好赵梅花

26.五种"种植——小规模养猪"模式陈莉萍

27.土鸡放牧饲养技术沈慧

28.羔羊当年出栏育肥法梅丽

29.冬季大棚养肉鸡管理技术高鹤兰,李连任

30.牧师鸟的饲养管理林云甲,高秀真

31.如何让鹌鹑冬季不歇产郭玉洁

32.浅谈鲤鱼复养技术王成红

33.蜈蚣饲养管理方法与技术东方涛

34.蝼蛄饲养新技术黄萍

35.鹅肉制品的几种加工技术刘玲

36.家庭自制美味糖果爱校

37.苹果加工技术韩素芹

38.常见辣椒(甜椒)病害防治陈效丽,李永慧,陈英勋

39.如何对中药材进行叶面追肥尹平孙

40.影响化学除草剂药效发挥的主要因素贾照明

41.生物肥料的特点与应用赵洪池,赵文双

42.南方鲜枣花期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夏树让,傅国军

43.开发米糠健康食品大有前途李玉东

44.发展山葡萄生产大有可为柴新民,王淑娟

45.专家看好肉鹅养殖张梦云

46.开发观光农园正当时杨松平

47.怎样选准养殖项目才赚钱李泽相

3.水稻强化栽培示范成功模式孔庆洲,孙庆玺,张连弟

4.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陈富强hHTTp://

5.水稻反常现象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张会玉,张艳舶,郑永凯

6.水稻空秕粒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张艳舶,张会玉,郑永恺

7.超级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吕志友,杨忠生,刘雪峰

8.优质超高产早熟抗寒水稻——寒优7号王景和

9.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张忠俊,任凤清,孙修敏

10.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对策张忠俊,任凤清,孙修敏

11.简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孙淑云

12.微量元素与大豆的生长发育高丽娥,李光,冯慧梅

13.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综合措施周传武,陈富强

14.高产早熟优质长粒水稻——早优二号王景和

15.糖用甜菜"三高"栽培技术张忠俊,任凤清,孙修敏

16.林冠下大叶芹移栽技术鞠洪胜,田玉芹,崔光军,徐长伟,张俊凤

17.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特荐柿子珍品范仲先

18.温室番茄剪枝再生新技术刘海东,韦艳红

19.东北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杨先延,卢显云,徐宝喜,张绪成

20.鸡树条荚蒾的栽培技术鲍海波

21.杜鹃中的新品——石楠杜鹃兑宝峰

22.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木本蜜源植物——火炬树丛立辉,杨先延,杨彦泽

23.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屈春超,石连宏

24.重视与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马世信,陈建东,王志,孔繁刚,王金城

25.育成牛和青年牛及干乳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姚兴焱,赵鹤仙

26.成年羊育肥工作中的技术要点石连宏,屈春超

27.怎样提高长毛兔的产毛量马艳梅,汤化成

28.牡丹鹦鹉的饲养管理林云甲

29.池塘养鱼安全越冬管理关键技术卢火香,敖礼林

30.鲫鱼当年养成新技术/蝎的养殖技术/开发蟾蜍意深远/菜园巧养蚓、龟、蟾增效

31.鹿茸的采收与加工童建松

32.国外马铃薯保鲜技术李群

33.调味品辣椒的制作加工薛志成

34.水稻赤枯病的防治金成仙,巩存来,白桂俊

35.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防治李省,董广林

36.稻稗的发生及防治袁明

37.大豆疫病的综合防治周传武

38.大豆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赵金满,杨忠生,刘雪峰

39.大豆蚜虫防治技术佟岩,张凤娟,杨桂荣

40.玉米大斑病的防治金成仙,巩存来,白桂俊

41.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防治齐淑华,闻国栋

42.果树病虫害"十种"物理机械防治新技术王伯华

43.母猪哺乳期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鄂海波,杨庆有

44.奶牛皮肤真菌病的防治杨庆有,鄂海波

45.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王伟东,郝忠秋

46.特种仔野猪拉稀怎么办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夏维兵

47.绵羊的药浴及注意事项郭福金,谭义

48.联合收割机部分零件损坏的预防及其保管措施刘相国,张继山,赵春蕾

49.联合收割机安全作业及养护措施张继山,刘相国,赵春蕾

50.拖拉机田间作业驾驶操作技术的具体掌握赵春蕾,吴凤武

51.诌议如何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宋代芳

52.攀援植物在集安市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刘静,赵伟东,徐艳龙,张绪成

53.阿城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张春媚,吴春德

54.如何正确的保养电脑冷玉杰,张亚华

55.关于建设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和对策曲晓东,鲁巍

56.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田保国,宋凤兰,耿卫萍

57.关于污染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几点建议刁永莉,刘海燕

1.让科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老五

2.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高度评价PVC寒地沼气池技术

3."留守"妇女实现"家庭就业"张珂,田尧

4.一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弯路"皮曙初,袁志国

5.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领胡正磊,刘翠生

6.浅议PH值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敖宏

7.兰西县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刘丁己

8.论大豆育种的高产选型张清河,马长山

9.重视土壤酸化消除土壤板结张治国

10.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冷宝华

11.无公害高油大豆生产中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徐玉梅,李猛,陈玉芹

1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张延军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免耕种植;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07

大豆包括黑豆、青豆以及黄豆,属于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禽畜重要饲料之一。大豆富含大约40%的蛋白质,不仅可作为副食品,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将黑豆经过加工后可用来治疗风湿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理想食品。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当前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农户增产增收、培肥土壤、改革耕制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思路和关键措施。通过三年多的种植实践研究表明,在气候正常的环境下,吉林地区种植大豆,可以保证农产品产量稳定,对促进吉林地区的农业发展以及粮食总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栽培技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我国的相关研究,针对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并且对其经济效益进行重点分析。

1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1科学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

农户在开展种植之前,一定要科学选择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以及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例如吉林地区相关科研部门所研制出的特殊大豆品种:特豆5号、特豆3号以及特豆1号等。

1.2播种前工作

在播种前进行晒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发芽率以及发芽势,主要目的在于让播种后出芽快且出芽整齐。但需要注意的是,种子不得在夏天中午的强光下进行晾晒,防止晒破种皮。

1.3大豆播种

大豆要抢时以及抢湿播种,保墒增湿、稻草覆盖,保证出苗。大豆播种地应该选择具有适宜含水量土地,过干不利于种子出苗,而过湿则会导致种子的烂种、烂根以及黄叶现象。土壤应该以手抓成团、不干不湿以及落地松散为好。除此之外,土地应该疏松,才能利于大豆的出苗以及根瘤菌活动。在整地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进行翻耕,在播种前再进行1次浅犁耙,并将其做成长度为1.2~1.4米的平畦。

1.4适时播种

当气温在12℃以上时便可以进行播种,一般来说,播种应该争取早种,原因在于适当早种能降低干旱的影响。并且也增加了生育天数,有助于产量的提高。但若过早播种后遇低温天气,则会导致发芽缓慢,从而导致成苗率低,最终导致种子的烂胚、烂芽以及烂根等不良情况的出现。而过迟播种则会缩短生育期,进而影响其产量。

1.5 合理密植

一般来说,株行距为2厘米×30厘米,每穴2~3粒。在播种的过程中药注意穴或畦沟底要平,种粒要分散,且回土不宜过深,一般来说在3~5厘米即可。

1.6施肥与田间管理

要尽量选用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如果遭遇旱情,为了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要尽量提高干物质含量,使用磷酸二氢钾。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农户要注意鼠害防治,同时还要注意锈病。如果豆叶呈现锈斑状枯黄,要选择药剂及时治理。

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缺水状况,轻则影响其生长速度,导致植株矮细,叶小分支少,从而形成小老苗;重则会导致植株干枯或者旱花滑株,或者导致旱荚无豆而收。若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出现多日无雨天气,导致泥土面出现干白状况,则需要及时进行灌水或者淋水等工作。若长期下雨,田间畦沟会出现长期积水的状况,从而会导致烂根烂叶以及叶片发黄等不良状况的发生。此时便需要及时地排出畦沟积水,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或者减轻烂根烂叶的发生。

1.7 收获

当大豆的叶片出现脱落以及变黄,茎荚转色、豆粒与荚壁开始分离,并且在手摇植株的过程中出现响声时便可收获。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分析

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农户经济创收以及粮食增产,通过相关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吉林地区通过大面积的示范生产结果证明,大豆的生育周期为80~85天左右,每年平均产量为1500.4 公斤/公顷,每公顷实现增收6000余元人民币,对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2.2社会效益分析

吉林地区在采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后,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科学利用春季种植耕地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免耕种植以及秸秆覆盖,起到增产增效、降低成本以及省工省力的效果,实现农民收入的创收,进而更加容易被农户接受。经过大面积推广后,还有助于调整农业结构,缓解大豆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吉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种植基地,采用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农户增收,粮食增产,对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思慧,曹金锋,高广居,孙文元.高油大豆新品种沧豆五号选育及应用[J].杂粮作物,2004,(06).

[2]刘春红.试论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4).

[3]富健.高油大豆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

[4]倪丽.高产春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9

论文摘要 总结了广石绿大豆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广石绿大豆1号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优质高产广石绿大豆1号是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克山绿大豆为母本,绿仁黑大豆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7年F6代决选,品系代号为广97-468,1998~2002年进行所内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示范,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主要在黑龙江省克山县、九三分局、讷河、内蒙古等地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无限结荚习性,白花、尖叶、灰色茸毛。株高90cm,籽粒大小均匀,百粒重20g。病虫粒率低,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19.78%,品质优良,在适应区生育天数113d,需活动积温2 180℃,适宜黑龙江省第3~4积温带种植,是一个早熟、高产、优质、特用型绿大豆品种。

2产量表现

1998~2002年所内鉴定平均产量2 848.4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1.2%。2003~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示范,2003年产量2 899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1.4%;2004年产量2 653.1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0.0%;2005年产量2 866.4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2.9%,不但高产,而且稳产性也好。

3栽培技术

3.1选茬整地

选不重不迎的麦茬或玉米茬为好。有深翻基础的麦茬或玉米茬,及时用重耙(耙深12~15cm)耙碎、耙平,每耕层直径5~10cm土块不超过5块/m2。没有深翻的麦茬或玉米茬,要在上年秋天进行伏秋深翻20cm以上,翻垡要严,耕幅耕深一致,不重不漏,耕堑要直,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按要求全部秋起垄,垄向要直,50m垄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5cm,垄距误差不超过1cm,垄幅结合线误差不超过±3cm,起垄后及时镇压1次。

3.2施肥

3.2.1底肥。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 500kg/hm2,结合整地一次施入,也可破垄夹肥。

3.2.2种肥。化肥做种肥,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45 kg/hm2、硫酸钾30kg/hm2。种肥分层施,距种子5cm处施总施肥量的1/3,距种子10cm处施总施肥量的2/3,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3.2.3追肥。大豆生长较弱时,结合铲2遍地追尿素75 kg/hm2,也可在大豆初花期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500kg/hm2叶面喷施。

3.3播种

3.3.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在适应区5月5~10日播种。

3.3.2播法与密度。采用“垄三”栽培法,保苗25万株/hm2左右。

3.3.3播种深度。播深镇压后达到3~4cm。

3.4田间管理

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者深趟一犁不上土(也叫拉墒沟)。

做到三铲四趟,后期拔1遍大草。

3.5化学除草

3.5.1土壤处理。在大豆播后出苗前,用90%乙草胺乳油2 000~2 500mL/hm2+氯嘧磺隆80~100g/hm2对水450kg/hm2喷雾。

3.5.2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二至四叶期,防除禾本科杂草,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hm2或12.5%拿扑净机油乳剂1 250~1 5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5%虎威水剂1 000~1 500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3.6病虫害防治

3.6.1灰斑病。花荚期使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kg/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

3.6.2大豆食心虫。封垄好的地块用敌敌畏熏蒸,封垄差的地块用功夫或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姚卫华.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通报,2007(5):9-11.

[2] 姚卫华.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3] 姚卫华.优质大豆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7(6):41-42.

[4] 姚卫华.浅谈大豆持续高产稳产的几点做法[J].上海农业科技,2007(4):85-86.

[5] 姚卫华.大豆“八改”栽培法[J].中国农技推广,2006(10):31-3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合理密植;方式

大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用油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一直以来其高产高效都是相关种植人员研究的重点,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后,我国的大豆粮食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下面就会这一工艺进行分析。

1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概念

1.1 这一种植技术是在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基础上适当的减小行距,扩大株距,促进群密度的增加,利用现代化的空间,改善植株群体的布局,使其更加合理与科学,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实现了我国大豆密植的种植产量与效率。下面就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该技术的推广价值。

1.2 大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分析

大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从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等方面与禾本科作物有很大差别。

1.2.1 从形态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茎秆直立,叶片细而长,与主茎角度小,互相遮荫少,透光好,有利于光能利用。

大豆是具有分枝的作物,分枝与主茎的角度大,叶大而密,结实器官散生主茎和分枝的各节上,叶片互相遮荫,不能充分发挥叶片的功能,容易造成营养器官徒长和结实器官脱落。

1.2.2 从生长发育方面看

禾谷类作物营养生长期长,生殖生长期短,开花迟,花期不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错生长的时间短,开花时干物质积累达总干物重的70%以上,营养生长为向生殖生长转化作了充分准备,与生殖生长比较协调。大豆自身的特性,使其光能利用率不如禾谷类作物高,因此,在栽培上通过合理密植,保证充足的日照和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十分重要的。

2 可行性合理密植的理论基础

大豆牛产的产品是籽粒,其产量构成是:产量=单位面积保苗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也可以说.产量=密度*单株粒重。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分别增加密度和单株粒重都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当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可见,合理密植是统一大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不断提高大豆产量的中心环节一大豆合理密植既要考虑群体的充分发展,也要考虑单株生长发育过程巾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所以合理密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单位面积的保苗株数,另一个是植株在田间的分布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种植方式,如穴播、条播、垄上双行等距点播等。

3 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优势

一直以来,大豆都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不仅满足我省大豆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全国大豆的供应,甚至远销海外,我省的大豆在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近年来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关部门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大豆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次创新。

3.1 密植新品种的研制促进产量的提高。

3.2 与我省的土壤情况十分相符。

3.3 大垄密植技术的产量增加。

3.4 田间管理。

3.5 收获期的管理。

4 大豆合理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4.1 “垄三”栽培的种植方式

“垄三”是以垄作为基础,实行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主体的技术。在播种方式上,“垄三”栽培实行的是机械垄上等距点播,66-70cm垄宽垄上双行,小行距10-12cm,株距因品种而宜,一般18-20cm。

4.2 窄行密植栽培的种植方式

大豆窄行密植可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

4.2.1 平作窄行密植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其行距和密度要根据采用的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行距为15-35cm,公顷下种45-65万粒。

4.2.2 垄作窄行密植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它既保留了平作窄行密植裁培的植株分布合理,群体光合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等优点。

4.3 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的增产能力

目前除去品种、施肥及管理上的原因,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不合理也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采用大豆综合高产技术时,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豆栽培技术,是提高我县大豆增产能力盼重要途径之一。

4.3.1 因品种、因地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不同品种要求密度不同。

4.3.2 合理的播种方式

大力推行垄上双行机械精量播种,小行距为10-12cm,这样植株的田间分布有利于群体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如果没有机械的要采用人工等距点播的方法。要垄上双行、拐子苗(狗咬纹),播幅在15公分左右。

4.3.3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均、苗壮

(1)整地在整地时要做到细碎、平整、无大坷垃。(2)选种种子要进行精选,去掉病粒、霉变粒、虫食粒,保证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要用大豆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3)播种要适时播种,做到早晚适宜、墒情适宜。我县播种最佳时期在4月20-30日。

结束语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推广空间,其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同时对土壤的质量改善,新的种植模式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推广,促进我省经济乃至全国经济效益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会之,李会来,李丽萍.合理密植,挖掘大豆增产潜力[J].科技向导,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