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3:42:49

大豆

大豆范文篇1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90公斤,或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40~60公斤。药同种肥一同下地。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2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药剂拌种: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按种子量的1%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还可用“大豆微复药肥”拌种包装苗期喷施植物复合营养液;用火龙敌在大豆苗期叶面喷施可生根壮苗,间隔7~10天连喷2~3次。40%多菌灵+50%福美双,可使病指下降20%以上,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精耕细作,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

3大豆菌核病

3.1为害症状

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3.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

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

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

4大豆灰斑病

4.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4.2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参考文献

[1]《菌物研究》,-20063期--91--93

大豆范文篇2

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断根、断茎,枯萎死亡,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mm,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白色。幼虫体长3cm,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身体弯曲,多皱褶。蛹淡黄色。

1.2生活习性

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钻到表土层,咬食作物幼根,1头3龄幼虫可连续迁移为害多株幼苗。3龄幼虫约在7月下旬开始入土作茧化蛹。经20d左右蛹期后羽化为成虫。成虫越冬入土30~60cm,在第3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出现小幼虫,当年以2~3龄幼虫越冬。

1.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蛴螬3头/m2时,开始防治。

1.3.1农业措施。结合中耕除草,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3.2化学防治。①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kg/hm2,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②用5%甲拌磷颗粒剂30~50kg/hm2,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③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1形态特征

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

2.2生活习性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2.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幼虫0.5头/m2时,开始防治。

2.3.1农业防治。深翻灭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实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2.3.2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②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形态特征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3.3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①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其越冬场所是豆田,成虫飞翔能力很弱,不能远距离飞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种植大豆,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③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受害轻,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可减轻虫害。

3.3.2化学防治。当田间成虫盛发期,连续3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瓤每1cm分断成1节,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灵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mL/hm2,对水150~300kg/hm2喷雾1次即可。

4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卵椭圆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虫头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幼虫共有5龄,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作茧。茧长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黄色。

4.2生活习性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4.3防治方法4.3.1农业防治。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虫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4.3.2化学防治。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用2.5%敌杀死乳油300~450mL/hm2,或37%杀虫先锋乳油280~350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mL/hm2,对水150~250kg/hm2喷雾。

5红蜘蛛

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幼螨及成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叶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初呈黄白色斑点,以后渐变成锈褐色大斑,严重时全叶变黄卷缩,枯焦。造成植株枯死,减产严重。

5.1形态特征

雌性成螨椭圆形,体长0.4~0.6mm,红褐色,体背两侧各有黑褐色长斑1块,有时分隔成前后2块。雄螨体长0.25~0.35mm,体色红、黄、绿或黑绿色。卵圆球形,光滑,初产时无色,渐变暗红黄色。幼螨近圆形,有足3对。初孵时无色透明,取食后变为暗绿色。若螨有足4对,红色,体侧有明显块斑。

5.2生活习性

红蜘蛛1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枯叶、杂草附近的土缝、墙缝中吐丝结网,群集越冬。翌年4~5月开始活动,取食杂草,后迁移到大田危害。7月气温高干旱时繁殖快,迅速蔓延危害,到9月气温下降时,开始转到越冬场所,10月后越冬。

5.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每100株大豆有1株卷叶时,开始防治。

大豆范文篇3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90公斤,或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40~60公斤。药同种肥一同下地。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2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药剂拌种: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按种子量的1%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还可用“大豆微复药肥”拌种包装苗期喷施植物复合营养液;用火龙敌在大豆苗期叶面喷施可生根壮苗,间隔7~10天连喷2~3次。40%多菌灵+50%福美双,可使病指下降20%以上,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精耕细作,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

3大豆菌核病

3.1为害症状

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3.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

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

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

4大豆灰斑病

4.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4.2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参考文献

[1]《菌物研究》,-20063期--91--93

大豆范文篇4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625~3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2]陈存来,王金龙.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6):7.

大豆范文篇5

关键词:玉米;大豆;栽培;技术

1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将目前的两个65公分小垄合并成一个130公分的条田(大垄),可减少50%的冲刷沟,有利保护农田建立土壤水库提高抗旱保墒性,扩大根系生长吸收面积80%以上。根重、大豆根瘤固氮量增加1-3倍。坡岗地条田要起的矮一些,垄沟要在要浅,可以抗大旱。

2条田要实行浅翻深松少耕法或免耕法

一是实行3-5年定期浅翻深松耕地;二是在秋季或春季将根槎和茎杆粉碎清除后,直接在原垄上卡种;三是因地制宜在秋季或春季或苗期进行垄沟垄体深松,破除板结层,采取以上耕法,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冬季和春季形成冻融交替,使土壤达到自然疏松状态的强大自然力代替部分机械耕作,进一步提高土壤的抗旱保墒保苗保肥保土保根增产效果,降低农机作业成本30%。

3条田要采取抗旱凹式播种法

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65公分小垄凸式播种法,不保苗、不抗旱、播后苗前化学药剂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差。将现有的圆盘式复土器更换成拖拉式复土器,在播种机施肥播种复土后,播种机的镇压轮在苗带上压出一条宽18-20公分,深2-3公分的凹槽,具有抗旱保墒、复土一致、出苗整齐、提高苗带内化学除草效果的作用,苗带内基本不用人工除草。条田凹式播种法可以抗御黑龙江十年九春旱带来的严重旱情。

4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杂草

4.1是采取条田凹式播种法,提高苗带内的化学除草效果。基本不用人工除草;

4.2是选用安全性高、杀草谱广的除草剂配方进行播后苗前封闭灭草。大豆和玉米间作时要选用对两种作物都安全的除草剂配方;

4.3是在苗期使用耘锄,在苗带之间和垄帮上浅松土除草;四是用人工铲除恶性杂草。

5玉米要超密植间作种植、大豆要合理稀植

5.1玉米超高产种植A、计划墒产3-3.5万斤,要采取玉米大豆4:4或6:6间种,小亩保苗5000-5500株,株距18-20公分,中间两行苗留的稍稀一些,边行适当密一些;B玉米计划墒产4-4.5万斤,要采取玉米大豆2:4间种,小亩保苗6500-7000株,株距15公分,间种的大豆选用“八一”农大三高科研所的87-13大豆,小亩保苗1.5--1.6万株。穴播法,穴距60公分,每穴保苗4棵苗。

5.2大豆超高产种植,计划墒产3.5-3.8吨,选用87-6、87-8、87-13大豆,小亩保苗1.4-1.5万株;计划墒产4-4.5吨,小亩保苗0.5-0.7万株。

6轮作种植优势互补

玉米超高产种植采取的是玉米大豆2:4、4:4、6:6间作种植,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一轮作换茬。一是有利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危害,二是能提高前茬作物残余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可以实行少耕免耕法,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玉米超高产要增加施肥量

玉米超高产种植计划墒产3-3.5万斤,施肥量要比常规法增加一倍以上,小亩施有机肥1000斤,化肥要施75斤左右,其中二铵40-45斤,尿素25-30斤,钾肥5斤。计划墒产4-4.5万斤,施肥量要增加一倍半以上,亩施有机肥1000斤,化肥95斤左右,其中二铵50-55斤,尿素35-40斤,钾肥5-8斤。

70%的尿素在拔节前进行根部施肥,干旱年份干旱地区可将全部化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

大豆超高产种植,计划墒产3.5-4.5吨,亩施化肥28-35斤,其中二铵20-25斤,尿素5-8斤,钾肥5斤。

选用抗病优质高光效品种

玉米超高产种植的品种可以从当地种植的品种中选择中熟抗病棒大优质高产品种,如龙单16、垦单5等。大豆高产连片种植可选用“八一”农大三高科研所的87-6、87-8、87-13、87-5大豆作为主栽品种。

玉米超高产间作大豆也可选用87-13、87-15大豆间作种植。

7用高科技促控玉米生长

在玉米生长的一定时期,使用高科技产品“玉米超高产生控剂”对玉米进行处理,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株型矮壮、棒大、促进早熟3-4天,这是玉米超高产栽培中一项关键性措施。具体使用方法是:7月18-20日,当玉米雄穗抽出4-5天前喷生控剂,亩用量60-70毫升,兑水40-50斤,单独喷,不加别的药。

大豆范文篇6

1.1环境条件,适用于10度以下积温2800度以上,无霜期150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大豆产区,以及10度积温2500度能上能下,无霜期135天以上的地膜春播大豆产区,产地3公里内污染,大气,灌水质量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大气,水质标准。

1.2选择中等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壤质量标准.

2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抗逆性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如:石大豆2号,新大豆1号,8号等品种。

2.2选择达到国家优质种子标准的大豆品种。

2.3种子处理:用2.5%适来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4土壤处理:在联合整地机一次性作业完成前,每亩用氟乐灵100克-120克混土除理.

2.5播种时间:春播大豆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每亩用种量7-8公斤以条播为主。

2.6密度:行距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留苗1.5株左右。

3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大豆齐苗后按规定株苗留,拨除弱苗,杂草。

3.2中耕除草.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劳累过度同5-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10-12厘米,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15-18厘米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7-8厘米。

3.3施肥:①基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1.5吨,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②追肥。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鼓粒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每亩用二氮钾100-150克间隔10天左右喷施2-3次。

3.4灌水。在大事生育过程中,应适时灌水,前期以不旱为主,中后期特别是在开花鼓粒期应及时浇水,全生育期浇5-6次水。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①霜霉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②根腐病,用金纳海每亩20克全株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次即可。③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或病毒a600倍液喷雾,连续喷2-3次。

4.2虫害防治:①大豆蚜虫和食心虫防治,每亩用5%来福灵乳油2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②棉叶病的防治:用2.0%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阿拉万每亩25毫升可有效防治。

大豆范文篇7

关键词:进口政策;相应对策;大豆产业

一、我国大豆产业进口现状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表现出我国本土大豆行业发展缓慢,竞争力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较弱,进口的大豆严重干扰我国本土大豆产业市场,我国大豆所用榨油业遭受到很大的困境。目前,我们大豆的问题是产业所需大豆供给不足,从我国进口的粮食上来看,大豆的不平衡性太大。我国改善农业结构,这是维持国家粮食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生产情况。我们国家自古需求的主要粮食之一就是大豆,在中国的东北黑土地带是主产区,是含有优质且大量的蛋白质种子的农作物。大豆在国内最常用来制作各种大豆制品、榨取植物油,用来酿造酱油和提取植物蛋白质。据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统计,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25.6万公顷,总的产量为1350万吨。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从古至今大豆一直是中国人主要食物之一。大豆在中国有渊源的历史和广泛的种植面积。中国人也极为擅长这种农作物。(二)进口情况。2019年我国的大豆进口情况比之前有很大的增长,这个情况很大可能是因为各处压榨厂要赶在人们的消费旺季的到来前尽量补充库存。自1995年开始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前我国的大豆产业是用来出口挣钱的,但是我国几十年来逐渐演变为大豆净进口国。自从十几年前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入世贸组织原本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坏的结果就是大豆的进口海关税降为3%,大豆油的关税降为9%,截至到2019年,我们国家本来本土的大豆年产量在1300万吨左右,我国本土产大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榨油业的需求。我国的大豆产业进口量持续呈线性增长。

二、我国大豆产业进口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内部的大豆产量。2018/19年度(十月到第二年9月)大豆产量预计中国为1310万吨,与去年的预测一样,上年为1160万吨。数据库存数据从1240万吨上调至1330万吨。国内大豆总用量预计为1.027亿吨,低于去年预测的1.13亿吨,去年为9540万吨。(二)进口依存度大,市场过于集中。中国的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大于89%外国的进口大豆主宰我国国内市场。在我国的主要的大豆播种区黑龙江的大豆预测种植面积大概减少了我国大豆使用对进口大豆的高依存度,和我们中国大豆产量减少呈现出相关性。我们国家的大豆产业的进口依存度每年越来越高,尤其是这六年来,中国需要的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八成之多,我国在2014年的对外依存度在86%左右。(三)外资严重渗透大豆产业。公开数据显示,自1996年起,进口大豆在中国兴起,每四年进口量就增加了一个阶梯。大量进口不仅很抑制我国本土大豆产业,更多的是,从原料开始,外资已经控制加工到相关的饲料和食品业。大豆和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0%,对于我国的粮食产业来说,已经拉响警报。国产大豆陷入减产、丧失定价权的困局,这其中的市场选择习惯,相关政策调整影响对整个大豆产业很大。

三、对策建议

我国的粮食安全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国大豆产业的产量,同时也是传统农业产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这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很多,大豆的价格在市场上不断下降,反而进口大豆的价格很少,使国产大豆的境况变得越来越艰难,使我国的大豆市场陷入困境。(一)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优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盛产大豆的生产国家,但是我国依然没有在国际大豆及其产业的市场上打出优势品牌。经过调查欧州等西方国家的调查表显示,这个调查表显示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大豆消费的转基因大豆西方国家包含着疑虑甚至排斥的态度,我国要抓住这次的绝佳机会,我们要增强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欧盟以及日韩市场对优质纯绿色农家大豆、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我们要一举奠定中国非转基因绿色大豆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二)合理利用世贸规则,控制大豆进口。我们一定要合法并且合乎情理的使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规则来限制大豆进口,我们要采用技术性、环保型贸易壁垒等手段,这些手段都是合理合法的。同时,我们中国国内海关应尽快推出并输出大豆进口检验检疫制度,这种行为的优势可以保护我国本土大豆。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口到我国百姓的餐盘产品的安全性和保护我国非转基因绿色本土大豆的市场。(三)实施政府主导型产业扶持战略。我国政府要下达较为严格的种子保护,尽量不要转基因大豆来污染我国非转基因绿色大豆。使用严格而且卫生环保的生产制度,尽量增加机械种植,学习西方科学的种植水平,营造一个我国本土的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有机、安全、放心、美味、营养的品牌,不仅要满足于我国国内的食物,我们更要使我国民族产业在世界上立足。

本文主要写中国大豆进口产业的现状和对策。政府、企业该有的做法。政府加强对大豆进口的限制,政府公平分配资源。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生产“绿色”产品,加强本土品牌意识。未来几年要解决我国产出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中国一直以低价占进口大豆及相关,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国内大豆市场很容易被国外大豆所占领,国家政府要努力对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柯.中国国产大豆的开创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学习对外合作新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

[2]郭雅茹.我国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品牌的发展.[J].新华社.2018年.

大豆范文篇8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625~3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2]陈存来,王金龙.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6):7.

[3]董兰香,孟爱民,刘翠玲.高油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8):12.

[4]赵星月,张友忠.淮北地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6):36.

大豆范文篇9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如巨丰、中黄13号、皖豆24、豫豆25号、中豆20号等。巨丰大豆在江淮丘陵地区已种植多年,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耐水肥,生育期比其他大豆品种略长,茎杆粗壮,高抗倒伏;荚果饱满紧凑,皮色微黄透明,种脐色淡,商品性较好,作为夏大豆种植产量一般为2625~3375kg/hm2。中黄13号也是较好的夏大豆品种之一,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出油率也较高,可以在我地扩大种植。

2科学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做到普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氮肥,一般大豆产量3000~3750kg/hm2,要求施土杂肥30.0~37.5t/hm2。大豆虽然属豆科作物,但要高产还应在苗期补充适量的氮素肥料,生产上一般施磷酸二铵150kg/hm2、钾肥150kg/hm2、硫酸锌15kg/hm2、硼肥15kg/hm2作基肥。播种前1kg种子用1~2g钼酸铵拌种或用0.05%~0.10%钼酸铵溶液在苗期至开花前喷施。

3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夏大豆全生育期短,适播期易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影响,往往不能按时播种下地。因此,前茬收获后要尽快整地、施肥、播种下地,干旱时要抗旱抢种,连阴雨天气抓住降雨间隙抢种,争取6月上旬一播全苗,抢茬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江淮丘陵地区夏大豆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方式均可,密度为4.50~5.25万株/hm2左右,播种量45~60kg/hm2左右。做到科学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温度、光照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势。

5田间管理

5.1苗期田间管理

大豆播种后,墒情较好田块,用90%乙草胺1200~1500mL/hm2,对水450kg/hm2,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效果很好,大豆三叶期后中耕灭茬不影响其效果。在大豆苗期,如连阴雨天气多,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还有杂草,禾本科杂草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或5%的精喹禾灵等进行处理;阔叶杂草可用氟璜胺草醚、克莠灵等防除。苗期及时间苗、补苗、匀苗、定苗,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行之有效地方法和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4.50~5.25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在下午4时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5.2中后期田间管理

夏大豆在中后期生长阶段,要重点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抗旱和排涝等工作。大豆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蚜虫、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芫青、蛴螬等,地下害虫应该在苗期以辛硫磷、毒死蜱毒土或直接土壤处理为好;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螟根据病虫情报掌握在1~2龄幼虫盛期用甲维盐加吡虫啉效果较好。大豆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锈病、病毒病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可于苗期或发病初期用代森锌加水灌根;锈病、丝黑菌病在发病初期用己唑醇加水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好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钝化治疗。同时,做好抗旱和排涝工作。夏大豆开花、鼓粒期,需水量最多,如发生旱情,必须及时浇水,后期遇雨水较多,应该做到排水顺畅,雨停田干。中后期,为了养根保叶,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期,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喷1%的尿素和0.4%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夺取大豆的丰产丰收。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使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最佳收获期为大部分叶片脱落时。收获后,晒干储藏,及时腾茬,以安排下茬作物。

参考文献

[1]马志武,裴德明.夏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20.

[2]陈存来,王金龙.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6):7.

大豆范文篇10

我县宜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强的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如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号等。目标产量为2400kg/hm2,产量构成:18.0~22.5万株/hm2,45~55粒/株,百粒重24~26g。

2精细施肥与播种

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和杂质,使种子达到大豆一级良种的指标,即: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为13%。用微量元素作种肥,大豆注重钼肥和锌肥的施用,可用钼酸铵5g,硫酸锌15~20g对水200g拌种5kg,还可再加200g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要在24h内播种,以防菌种失去活性。我地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播90kg/hm2左右。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机械条播,不仅效率高,进度快,有利于抢时抢墒,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利于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播深以5cm左右为宜。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60cm,窄行20cm,株距12~14cm,留苗18.0~22.5万株/hm2。

3加强田间管理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暴雨,表土已形成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要毁掉重种,若能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有望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效果都不好。方法:一是人工锄,二是用耙破除。

(2)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苗。断垄25cm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断垄25cm以上者,应补苗或补种。补苗越早越好,最好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应于下午4时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水。补种也应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除杂草,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苗高15~17cm进行第2次,开花前进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浅、第2次深、第3次再浅为原则。除草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①播后芽前除草剂。可使用乙草胺,使用时严格掌握药量和用水量,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水量;如墒情较差,比较干旱,一定要加大水量,但药量不需增加,一般用水600~900kg/hm2。②苗后除草剂。15%的稳杀得750~900mL/hm2除单子叶杂草,25%苯达松水剂4500mL/hm2除双子叶杂草,防除菟丝子及单子叶杂草可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3375~3750mL/hm2对水450~750kg喷雾。

(4)肥水调控。大豆开花结荚期酌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开花鼓豆期遇旱浇水,雨多时注意防水排水。苗期如雨水较多,开花前用20%的多效唑450~600mL/hm2对水600kg,适当化控防徒长。

(5)预防大豆落花落荚。落花落荚是大豆生产中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大豆花荚脱落的主要原因:生长发育失调;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植株群体光照恶化;病虫危害;暴风雨袭击等。主要预防措施:①培育和选用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②细致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足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③合理密植,并搞好植株株行配置,保证在较理想的群体状态下,使个体发育健壮,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矛盾。④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促使苗壮,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多积累光合产物,满足花荚的营养需要,减少脱落。⑤依据大豆生育特点,花荚期旱时要灌水,涝时要及时排水。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⑦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现营养生长过旺,喷施生长调节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的状况,从而减少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