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虫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5:08:06

大豆虫害

大豆虫害范文篇1

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断根、断茎,枯萎死亡,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mm,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白色。幼虫体长3cm,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身体弯曲,多皱褶。蛹淡黄色。

1.2生活习性

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钻到表土层,咬食作物幼根,1头3龄幼虫可连续迁移为害多株幼苗。3龄幼虫约在7月下旬开始入土作茧化蛹。经20d左右蛹期后羽化为成虫。成虫越冬入土30~60cm,在第3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出现小幼虫,当年以2~3龄幼虫越冬。

1.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蛴螬3头/m2时,开始防治。

1.3.1农业措施。结合中耕除草,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3.2化学防治。①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kg/hm2,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②用5%甲拌磷颗粒剂30~50kg/hm2,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③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1形态特征

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

2.2生活习性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2.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幼虫0.5头/m2时,开始防治。

2.3.1农业防治。深翻灭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实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2.3.2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②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形态特征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3.3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①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其越冬场所是豆田,成虫飞翔能力很弱,不能远距离飞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种植大豆,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③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受害轻,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可减轻虫害。

3.3.2化学防治。当田间成虫盛发期,连续3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瓤每1cm分断成1节,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灵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mL/hm2,对水150~300kg/hm2喷雾1次即可。

4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卵椭圆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虫头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幼虫共有5龄,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作茧。茧长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黄色。

4.2生活习性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4.3防治方法4.3.1农业防治。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虫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4.3.2化学防治。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用2.5%敌杀死乳油300~450mL/hm2,或37%杀虫先锋乳油280~350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mL/hm2,对水150~250kg/hm2喷雾。

5红蜘蛛

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幼螨及成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叶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初呈黄白色斑点,以后渐变成锈褐色大斑,严重时全叶变黄卷缩,枯焦。造成植株枯死,减产严重。

5.1形态特征

雌性成螨椭圆形,体长0.4~0.6mm,红褐色,体背两侧各有黑褐色长斑1块,有时分隔成前后2块。雄螨体长0.25~0.35mm,体色红、黄、绿或黑绿色。卵圆球形,光滑,初产时无色,渐变暗红黄色。幼螨近圆形,有足3对。初孵时无色透明,取食后变为暗绿色。若螨有足4对,红色,体侧有明显块斑。

5.2生活习性

红蜘蛛1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枯叶、杂草附近的土缝、墙缝中吐丝结网,群集越冬。翌年4~5月开始活动,取食杂草,后迁移到大田危害。7月气温高干旱时繁殖快,迅速蔓延危害,到9月气温下降时,开始转到越冬场所,10月后越冬。

5.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每100株大豆有1株卷叶时,开始防治。

大豆虫害范文篇2

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断根、断茎,枯萎死亡,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mm,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白色。幼虫体长3cm,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身体弯曲,多皱褶。蛹淡黄色。

1.2生活习性

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钻到表土层,咬食作物幼根,1头3龄幼虫可连续迁移为害多株幼苗。3龄幼虫约在7月下旬开始入土作茧化蛹。经20d左右蛹期后羽化为成虫。成虫越冬入土30~60cm,在第3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出现小幼虫,当年以2~3龄幼虫越冬。

1.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蛴螬3头/m2时,开始防治。

1.3.1农业措施。结合中耕除草,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3.2化学防治。①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kg/hm2,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②用5%甲拌磷颗粒剂30~50kg/hm2,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③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1形态特征

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

2.2生活习性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2.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幼虫0.5头/m2时,开始防治。

2.3.1农业防治。深翻灭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实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2.3.2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②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形态特征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3.3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①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其越冬场所是豆田,成虫飞翔能力很弱,不能远距离飞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种植大豆,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③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受害轻,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可减轻虫害。

3.3.2化学防治。当田间成虫盛发期,连续3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是将玉米瓤每1cm分断成1节,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灵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mL/hm2,对水150~300kg/hm2喷雾1次即可。

4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体长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卵椭圆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虫头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幼虫共有5龄,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作茧。茧长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黄色。

4.2生活习性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4.3防治方法

4.3.1农业防治。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虫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4.3.2化学防治。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用2.5%敌杀死乳油300~450mL/hm2,或37%杀虫先锋乳油280~350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mL/hm2,对水150~250kg/hm2喷雾。

5红蜘蛛

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幼螨及成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在植物叶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初呈黄白色斑点,以后渐变成锈褐色大斑,严重时全叶变黄卷缩,枯焦。造成植株枯死,减产严重。

5.1形态特征

雌性成螨椭圆形,体长0.4~0.6mm,红褐色,体背两侧各有黑褐色长斑1块,有时分隔成前后2块。雄螨体长0.25~0.35mm,体色红、黄、绿或黑绿色。卵圆球形,光滑,初产时无色,渐变暗红黄色。幼螨近圆形,有足3对。初孵时无色透明,取食后变为暗绿色。若螨有足4对,红色,体侧有明显块斑。

5.2生活习性

红蜘蛛1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枯叶、杂草附近的土缝、墙缝中吐丝结网,群集越冬。翌年4~5月开始活动,取食杂草,后迁移到大田危害。7月气温高干旱时繁殖快,迅速蔓延危害,到9月气温下降时,开始转到越冬场所,10月后越冬。

5.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每100株大豆有1株卷叶时,开始防治。

5.3.1农业措施。在秋收后进行秋翻地。在晚秋、早春清理田园和路边枯枝落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5.3.2化学防治。用2%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73%克特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大豆虫害范文篇3

关键词: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在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的同时,大豆的各类病虫草害也不断增加。依据发生情况,采用农业栽培防治技术为主,采取选择良种与药剂拌种的措施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大豆的优质高产。

1大豆胞囊线虫病

该病又称为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积地绝收。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种植耐抗品种,可减轻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合理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如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轮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结线虫病

大豆根结线虫危害大豆根系,破坏根组织。被害根生长受阻、腐烂,病株地上部萎黄、矮小,严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导致产量严重下降。该病属侵染周期长、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当增施粪肥。药剂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可控制种苗期线虫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护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4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甚至可达80%,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大面积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成虫产卵高峰期(8月20日)叶面喷洒菊酯类农药,利用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虫。可用2.5%功夫乳油300mL/hm2、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20%速灭杀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按30~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5大豆豆荚螟

豆荚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豆食心虫相似,但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脱荚孔圆而大。应贯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选种抗虫品种,也可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在成虫盛发期可用1.5%甲基对硫磷剂22.5~30.0kg/hm2,喷粉灭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6主要杂草

杂草危害是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野燕麦等。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木,全体光滑无毛,生命力极强,被铲掉的植株曝晒数日不死,植株断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毛外,其他部位无毛。野燕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茎直立、光滑,靠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与大豆种子混在一起的杂草种子进行认真清除,小麦与大豆轮作,前茬小麦播前进行深翻,可深埋杂草种子。可用10%喹禾灵乳油600~105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除。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kg进行土表喷雾,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对狗尾草和野燕麦防除效果好。还可用乙草胺与赛克津混用,即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对以上杂草均可防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元.大豆农艺工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敖万立.豆类作物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大豆虫害范文篇4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

大豆中富含着大量的营养元素,对于提高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因此优点,大豆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农作物类型。但在目前的种植过程中,有较多农户在进行种植时依旧使用传统的种植手段,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达标,造成农户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大豆的种植产量及质量,需要对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探讨,制订防治方案,从而促进大豆的生产,提高大豆质量。

1大豆种植技术

1.1选择品种

大豆种植对环境的要求低,大豆是一种根系作物,因而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农户很容易实现大面积的种植,这也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大豆品种。多种多样的大豆种子,使农民在挑选的过程中不知所措。为确保大豆的种植质量,在进行种子挑选时,要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及温度等选择成活率高、容易种植的大豆品种,综合考量种植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挑选出更适合的大豆品种。此外,在挑选时,还要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防止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病虫害。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大豆种子,同时也能提高大豆种子质量。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同一地块土壤的种植条件不同,因此,要仔细了解土壤条件,充分利用土壤条件,提高产量[1-3]。

1.2种植方式

大豆产量提升的同时,其种植面积可以适当进行扩张。在进行耕种时,要考量大豆生长的条件包括光照、空气等,合理地规划种子的排布,不要过密进行种植,采用交叉种植的方式,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及大豆的产量。此外,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在同一时间内种植同样的农作物,会使土壤养分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造成土壤的贫瘠。在进行种植时,窄行密集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也得到实践,大豆的种植效果提高。窄行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产量,给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但窄行种植技术也存在缺点,只适用于种植周期较短、植株较矮的大豆品种,这就要求农户在进行种植前挑选大豆品种时,应及时了解大豆植株的生长过程及具体的表现性状,在种植大豆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大豆种植深度及水量,大豆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垄断分层种植技术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垄断分层种植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对大豆进行种植,通过机械播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在利用此技术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大豆种子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品种。此外,培养大豆的本体营养输送功能,确保大豆内部的营养运输,提高大豆质量。在大豆种植后,翻耕土壤,确保土壤疏松,使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空气。重视土壤条件,确保各环节能够满足大豆种植的需求。

1.3施肥灌溉

在大豆种植时,定期观察了解大豆的生长阶段,对大豆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工作。充分了解土壤养分需求,若土壤养分流失,在种植大豆时,补充一定的有机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此外,在进行灌溉时,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浇水灌溉或点滴灌溉,保证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定期进行浇水和施肥,能促进大豆作物的健康生长。在对大豆施肥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分层施肥灌溉技术,对于不同深度的大豆,要选择不同的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确保大豆在生长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养料,促进大豆的生长。

1.4田间管理

大豆在不同的阶段下有不同的生长表现,其田间管理也有所不同。种植户在进行种植时,要对田间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大豆幼苗期间,了解大豆的养料情况及种苗情况,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切实考虑是否进行补苗、补种。在大豆分苗期,对大豆的生长情况及时分析,根据大豆苗的生长情况,分析大豆是否缺乏肥料或养料,如缺乏应及时地进行补充。在大豆成熟期,喷洒一定的农药,提高大豆苗的抗倒伏能力,此外,还要对大豆苗进行水分补充。田间的管理情况要根据大豆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分层式管理,提高大豆的生长环境质量,促进大豆作物生长,提高经济收入[4-6]。

2大豆主要病虫害

在目前大豆种植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会对大豆造成侵害。其一是蚜虫。在大豆种植期间,对大豆为害最大的虫害是蚜虫。蚜虫主要在大豆的顶叶以及幼嫩枝叶上为害较大,且为害范围较广。大豆蚜虫经常会导致大豆苗叶卷曲,失去继续生长的能力。此外,蚜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上这类虫害,会大面积传播,影响其他健康的大豆苗木生长,这对大豆苗来说危害极大。其二是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大豆苗的幼苗处,发生时间大都集中于高温潮湿的夏季,这就要求种植户在冬季结束及夏季来临前,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其三是根蛆。这类病虫害主要是靠汲取大豆根部的营养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这种病虫害产生的排泄物严重腐坏大豆苗的根部,使大豆苗丧失生长能力,其传染性强。其四是食心虫。该类病虫害主要从大豆的豆荚边缘处进入豆荚,为害大豆。此类虫害繁殖能力较强,传播速度较快,会造成大面积的豆荚毁坏,从而降低大豆质量。

3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技术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利用农业防治技术,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防治目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农业防治是减少大豆病虫害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主要是通过农作物交替种植的方式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在进行耕作的过程中,深翻土壤,大豆根系容易进入土壤深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豆的抗性,从而提高大豆的抗虫、抗病能力。此外,在耕地的过程中,可以杀死在土壤中休眠的害虫,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从而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另外,在大豆种植期间,要适时施肥,同时要施足底肥。根据大豆生长速度对大豆进行施肥。同时注意施肥量,保证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满足所需肥量,提高大豆的成活率。

3.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是一种天然、绿色的防控技术,在进行害虫的捕杀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生态环境中害虫的天敌进行相应的防治。大豆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为害大豆的害虫了解后,可以选择大豆害虫的天敌,在农田进行投放。通过绿色、无污染的模式保护大豆幼苗。生物防治技术是对昆虫进行一定的控制,通过生物链中天敌或相关的干扰物质,对害虫数量进行控制,针对不同的害虫所选择的天敌种类不同。例如大豆蚜虫,相关农田种植者可以使用瓢虫对其进行控制。在利用生物抑制剂的过程中,可以在田间投放相关的害虫抑制激素控制害虫的数量。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最大限度减少害虫的数量,对大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3化学防治技术

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化学药物产生的效果明显,在进行化学药物防治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情况以及病虫害的类型对症下药,不可盲目地进行防治[7-9]。

4结语

在大豆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对大豆的品种以及种植环境进行严格把关,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大豆的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林楠.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9):31-32.

[2]郭丽娜.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种子科技,2016,34(7):51.

[3]朴钟元.浅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9.

[4]刘丽丽.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3):30-31.

[5]李红丽.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21(5):53-54.

[6]李金凤.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0(15):77.

[7]康蓉蓉.简析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2):29-30.

[8]张静.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32):70-71.

大豆虫害范文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种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其种植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大豆的种植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病虫危害也是影响我国大豆种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豆的产量,就要对大豆的种植生产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大豆种植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窄行密植技术以及垄体分层技术两种。(一)窄行密植技术。窄行密植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植株高度较小的大豆,这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此种技术并不适用于植株较高的大豆,所以在选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先对种植大豆的类型进行充分了解。为了保证该技术的种植质量,要在各个方面对技术进行完善。例如,在选择肥料的过程中,应对钾、氮、磷的含量比例进行有效控制,不同年龄段的植株所用肥料的比例也就不同。另外,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的深浅程度也是影响最终种植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要保证大豆种植的深浅程度一致,还要保证深浅程度在有效的范围之内。种植深度过浅大豆会由于营养吸收不到位生长受到阻碍,种植深度过深,大豆的正常生长会由于土壤的压迫受到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该种技术种植大豆的过程中,要对肥料的配比以及大豆种植的深度进行足够重视。(二)垄体分层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垄田下部分浇水施肥的方法进行营养供给,该种种植方式能够对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的密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种植密度过密或者过疏的情况。同时,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机器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时要注意对大豆种子进行严格的挑选。例如黑龙江地区,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利用对土壤的深层输送的方式提高营养物质的运输效率,最终达到对化肥进行综合利用的目的。在播种过程中该技术利用机械播种,该种播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大豆的成活效率。另外,保证土壤的疏松程度,能够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到大豆的根茎中,进而提高大豆的种植质量。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农业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包括根瘤病以及灰班病等,常见的害虫包括蚜虫以及食心虫等。为了保证大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顺利生长,需要在进行大豆播种之前对种子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子类型。例如,在黑龙江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所以在选种过程或者中应选择耐寒性较强的种子。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对种子的抗病虫害性能进行严格检测,选择防治性能较高的大豆品种。另外,还要对大豆携带的物质进行检验,避免大豆种子在种植过程中携带有害病原体。另外,在选择大豆种植区域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迎茬种植以及重茬种植,进而提高大豆的种植质量。另外,提高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措施还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在播种大豆的过程中,要对播种的土地类型进行全面检测,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以及播种方法。第二,在大豆生长阶段的初期,要对大豆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将携带病毒的大豆及时清理。第三,在大豆施肥期间进行施肥,避免在其他时间段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方式不仅会导致施肥效果降低,同时还导致大豆对营养不能够进行充分吸收。第四,对大豆种植的时间进行科学选择,同时提高种植土壤中的通透性。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病虫害的防止效果。在收割大豆的过程中,应首先清理掉带病的大豆植株,并对土地进行及时翻种。这种方法能够将隐藏在土地中的病虫翻置到土地表面,在阳光的暴晒之下,降低病毒的存活率,最终达到提高大豆种植效率的目的。(二)化学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利用化学防治技术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的防止方法是利用化学试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在对大豆进行选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大豆对病虫的防止效果,可以通过药剂包衣的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另外,由于大豆生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对大豆进性防病虫害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大豆中病虫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一旦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发生,就要对其进行化学试剂处理。例如,在大豆出现蚜虫以及斑病的过程中,可以选择1500克,浓度为40%的灭病危胶试剂进行处理。在大豆中存在食心虫时,可以选择600毫升,浓度为2.4%的溴氰菊乳油进行处理。在大豆种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可以使用42千克浓度为800倍的甲霜灵溶液进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选择适合的化学试剂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随着人们对大豆种植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大豆的种植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大豆虫害范文篇6

论文摘要介绍大豆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即合理轮作、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耕作、施肥、地下病虫害防治及适当增加播种密度等。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1.2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

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1a、重茬2a、重茬3a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不同生态区间比较,西部风沙干旱区、中西部盐碱土区减少幅度较大,东部低湿区与中南部黑土区减少幅度较小。

1.3重迎茬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加,降低产量严重。

1.4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富锦、虎林、龙江、海伦、讷河、宾县调查,迎茬百粒重平均为18.2g,比正茬降低了2.7%;重茬百粒重平均为18.0g,比正茬降低3.7%。迎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了39.7%、41.6%;重茬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106.8%。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a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种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之后。“油见油、三年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产量降低。

3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3.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1a。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3.2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大豆重迎茬,各种病虫害很多,比如灰斑病、苗核痫、食心虫等,一年一更换品种,新品种抗病力很强,选择种植抗线一号等抗病性强、增产效果好的品种品系。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3.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耕种。

3.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

一般地块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施用20t/hm2以上。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发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及肥料品种。

3.5搞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一般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进行包衣,或用质量分数为35%乙基硫环磷或质量分数为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

大豆虫害范文篇7

关键词: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增产措施;黑龙江勃利

黑龙江省勃利县耕地面积约11.33万hm2,每年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县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探讨对策,对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一是轮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可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营养消耗不均衡,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1]。二是品种选择不当。农民自留种、良种与良法不配套等现象较为突出,品种退化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机肥与无机肥,N、P、K的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视不够。有机肥的施入量明显减少,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不良,严重制约大豆产量的提高。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一旦发生病虫害,农民存在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六是整地标准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使犁底层上移,不抗旱、不耐涝,不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

2提高大豆产量的措施

2.1科学合理轮作

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及其他大田作物,为轮作倒茬创造条件[3]。尽量实行3年以上(含3年)合理轮作,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常采用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蔬菜、大豆—小麦—薯类、玉米—杂粮—大豆等轮作方式。

2.2保证整地质量

要推广以深松为主,松、耙、旋、翻相结合的整地方法。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6~22cm,要求耕深一致,立垡、回垡率小于5%,无大坷垃和暗坷垃。深松深度在25cm以上,不翻转土层。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秋耙茬,耙深12~15cm,耙平耙细;对前茬是玉米、高粱等茬的地块,要捡净或粉碎残茬,机械灭茬时,灭茬深度为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春整地的地块,要顶浆打垄,整地镇压一次作业完成,达到待播状态。

2.3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平原区域主要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它既具有植株分布合理、绿色面积大、群体光合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便于管理的优点。在坡岗地等区域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等技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保墒能力,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4选择优良品种

大豆品种要年年更新,保证品种的纯度和品种特性,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在品种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依当地生育期选择品种。选择在当地正常年份无霜期前5~7d成熟的品种最为适宜,以保证在无霜期内正常成熟。二是根据栽培技术模式选择相应的品种,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如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选择抗倒伏的矮杆、半矮杆品种;三是依当地自然条件和投入水平选择品种。不同的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同,如绥农8号与合丰25相比较,前者是喜肥品种,若施肥投入不足,就不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作用,无法获得较高产量;后者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十分严格,施肥偏多或偏少都能获得稳产。

2.5科学施肥,培肥地力

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及特点,平衡施入营养元素,既要协调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氮、磷、钾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4]。由于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入量明显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结构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施入化肥的氮、磷、钾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失调,造成土壤污染严重,这些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要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具有无污染、无公害、养分齐全、抑制土传病害及促早熟等特点,同时可以活化土壤,增加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

2.6病虫草害防治

要立足“防重于治,防早防小”的原则,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保技术。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做到早发现、早准备、适期防治,以降低成本,保证防效。应克服2种错误倾向:一是打太平药,造成极大浪费;二是病虫害严重时再打药,结果增加投入,防效不好。三是改进跑、冒、滴、漏、药剂损失严重的落后防药机械,提高施药技术。

3参考文献

[1]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等.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2-44.

[2]谷洪军,孙伟国,王忠玉,等.汉枫缓释肥料与大豆专用肥的对比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34.

大豆虫害范文篇8

关键词大豆;产量;限制因素;增产措施;黑龙江勃利

黑龙江省勃利县耕地面积约11.33万hm2,每年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分析限制勃利县大豆产量的因素,并探讨对策,对实现大豆稳产、高产,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一是轮作不合理。重迎茬是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可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营养消耗不均衡,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1]。二是品种选择不当。农民自留种、良种与良法不配套等现象较为突出,品种退化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三是施肥结构不合理,施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机肥与无机肥,N、P、K的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求[2]。四是培肥地力重视不够。有机肥的施入量明显减少,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不良,严重制约大豆产量的提高。五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一旦发生病虫害,农民存在侥幸、等靠心理,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危害,影响产量及品质。六是整地标准低。深松、旋、耙、翻等整地形式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使犁底层上移,不抗旱、不耐涝,不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

2提高大豆产量的措施

2.1科学合理轮作

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及其他大田作物,为轮作倒茬创造条件[3]。尽量实行3年以上(含3年)合理轮作,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常采用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蔬菜、大豆—小麦—薯类、玉米—杂粮—大豆等轮作方式。

2.2保证整地质量

要推广以深松为主,松、耙、旋、翻相结合的整地方法。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6~22cm,要求耕深一致,立垡、回垡率小于5%,无大坷垃和暗坷垃。深松深度在25cm以上,不翻转土层。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秋耙茬,耙深12~15cm,耙平耙细;对前茬是玉米、高粱等茬的地块,要捡净或粉碎残茬,机械灭茬时,灭茬深度为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春整地的地块,要顶浆打垄,整地镇压一次作业完成,达到待播状态。

2.3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平原区域主要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它既具有植株分布合理、绿色面积大、群体光合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抗旱抗涝、增加地温、便于管理的优点。在坡岗地等区域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等技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保墒能力,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4选择优良品种

大豆品种要年年更新,保证品种的纯度和品种特性,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在品种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依当地生育期选择品种。选择在当地正常年份无霜期前5~7d成熟的品种最为适宜,以保证在无霜期内正常成熟。二是根据栽培技术模式选择相应的品种,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如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选择抗倒伏的矮杆、半矮杆品种;三是依当地自然条件和投入水平选择品种。不同的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同,如绥农8号与合丰25相比较,前者是喜肥品种,若施肥投入不足,就不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作用,无法获得较高产量;后者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十分严格,施肥偏多或偏少都能获得稳产。

2.5科学施肥,培肥地力

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及特点,平衡施入营养元素,既要协调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氮、磷、钾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4]。由于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入量明显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结构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施入化肥的氮、磷、钾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失调,造成土壤污染严重,这些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要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具有无污染、无公害、养分齐全、抑制土传病害及促早熟等特点,同时可以活化土壤,增加肥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

2.6病虫草害防治

要立足“防重于治,防早防小”的原则,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保技术。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做到早发现、早准备、适期防治,以降低成本,保证防效。应克服2种错误倾向:一是打太平药,造成极大浪费;二是病虫害严重时再打药,结果增加投入,防效不好。三是改进跑、冒、滴、漏、药剂损失严重的落后防药机械,提高施药技术。公务员之家

3参考文献

[1]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等.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2-44.

[2]谷洪军,孙伟国,王忠玉,等.汉枫缓释肥料与大豆专用肥的对比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34.

大豆虫害范文篇9

(一)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1、重迎茬的影响

单株根瘤鲜重和大豆单株结瘤的个数随着连作的条件迅速降低,导致大豆的茎、叶以及植株根中的含氮磷量,尤其是磷的含量,也因此减少,在大豆重迎茬种植过程中,根腐病是最常发生的,所以,在大豆栽培中对其根部的病害的发生给予重视,研究其中的规律并提出防治的方案。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大体的趋势是正茬<迎茬<重一年<重二年<重三年,不论是土壤中孢囊数还是根部寄生孢囊数轮作地的大豆孢囊线虫的病感和病品种都大大低于重茬,大豆重迎茬对于大豆根潜蝇的发生的影响一年比一年加重,要防治大豆苗期病虫害以及地下病虫,用种衣剂防治,增产的效果最明显,甲拌磷、吡虫灵等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2、落荚和落花的问题

大豆花荚的普遍脱落对大豆的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大豆花荚脱落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大豆正常发育的比例不调,从而压制了其生殖与生长。此外,当大豆枝繁叶茂枝和株间郁闭的时候,叶片的光合作用由于受到遮阴而被削弱,光合的产物随之减少,花荚需求的养分不够,所以引起了花荚的脱落。在生长时痒痒过弱的条件下,养分积攒的越少,则花和荚也越少,这时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花荚也会因为养分不够脱落。对此,我们应当在栽培时保证密度合理、科学施肥、及时灌水,以保证养分的供应合理,使营养与生殖生长相互协调。同时也能通过喷洒三碘苯甲酸来抑制大豆生长,使大豆生殖器官中有机质供应、生长素含量增多从而来确保增花增粒保荚。

(二)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玉米栽培的关键环节选种与施肥,因此,我们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玉米的产量。

1、选种

对于刚刚购买的玉米种子需要进行发芽试验,一般要保证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般农户购买的种子大小都是不同的,同时混杂的也很多,甚至还有一些病虫颗粒。虽然小颗粒的种子也可以发芽并出苗,但是小粒的种子普遍植株较为弱小,在生长的后期,小粒种子的产量一般连大粒玉米种子产量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有些小粒种子出现不结棒等问题,大大拉低了玉米的减产幅度。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种子的选择,尽量选择颗粒大且饱满的玉米种子。

2、施肥

在进行施肥之前,首先要做好土壤的化验工作,了解土壤的营养成分和酸碱性,为科学施肥打下良好的基础。玉米在苗期至抽雄的期间的施肥是非常关键的,在施肥之前,也要根据玉米的具体需肥情况来配比出专用肥,从而保证玉米的更好成长。

3、病虫害问题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玉米在苗期的病虫害也对玉米的产量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对玉米的苗期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以玉米蛀茎夜娥、旋心虫等等虫害和以串珠镰刀菌作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要防治对象,同时兼防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一些地下害虫与灰飞虱、蚜虫等一些传播病毒的害虫,以及君子兰菌病、缺锌症等一些种子传播过程当中的病害。在进行防治时,要立足于农业防治来选用抗病的品种,时刻坚持防御为主,综合进行治理的原则。

二、大豆、玉米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分析

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推广与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主要依靠新技术的引进而得到不断的发展,所以,要想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大豆与玉米等农产品的增收,必须要重视先进的新兴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推广体系,良好的健全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能够为农业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推广体系,才能给广大的农民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进一步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根据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指出农业的生产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在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栽培中,新品种的研发与引进以及一些全膜覆盖、测土配方进行施肥等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更快发展与改革。

三、总结

大豆虫害范文篇10

关键词:大豆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种植方式

大豆机械化种植是通过一系列机械化操作来保证大豆增产、增收的先进技术[1]。农户结合种植需求使用机械化技术,从整地环节入手,优化生长阶段的管理,强化栽种质量,增强土壤肥力,在后续收割环节实现机械化,节约工时和化肥,有效把控整体成本,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为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大豆优质化生产。

1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的价值

在新时期下,农业种植已迈入高速前行阶段,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技术也得到农户青睐,凸显出技术价值。

1.1大幅降低种植成本

机械化种植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节约种植时间,有效控制大豆种植参数,从而降低了管理难度,更好地提高了经济效益[2]。

1.2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在栽培过程中结合天气、地质等因素,选用机械化灌溉设施,配以专用设备来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从而应对降水量不足造成大豆减产的情况,使之得以稳产。

1.3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使用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为大豆的生长创造优质的环境,例如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大豆同步出苗,保持间距合理,实现丰产。

2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应用范围

2.1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

地膜覆盖技术特别适用于北方地区,应用该技术能够保证大豆尽快出苗,提高生长速度[3]。进行地膜覆盖时应使其边缘深入土壤,以免在大风或降雨天气出现脱落,农户可利用机械化的加工设备加固地膜保证种植生产的顺利进行。2.2深耕操作技术的应用范围大豆种植前还需对土壤进行处理,最好选在麦茬地,还应考虑排水性和地势是否平整,减少迎茬情况。让大豆籽粒被土壤完全包裹,使其发芽后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土壤中的养分,加快生长速度[4]。农户对土地进行深松操作,保证耕翻深度在20cm并呈均匀性,让地面平整,不带土块。目前,农户可借助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来完成定量化深施肥操作,避免烧苗情况,还可选用无人机进行生长调节剂和化肥等的叶面喷施作业。

2.3播种器栽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大豆种植应将培植深度控制在5cm左右,保持苗间距在20~30cm,若进行人工操作则很难保证精准性,同时需较多人、物力成本,故应选用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在种植设备中增设播种器,使大豆的栽种间距能够满足最佳距离,同时将栽种深度控制在种植的标准范围内,减少种植误差,保证其健康生长。

3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

3.1重视整地环节,增强土壤肥力

在进行大豆种植时,中耕深松环节能够给大豆带来优质的生长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农户应对种植范围的土质情况进行采集和科学分析,结合机械化种植技术来确定中耕深松的操作时间,准确指导后续作业。农户可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标准化松土操作,消灭地块中有竞争性的植物及杂草,实现高效且快速的作业。对于耕层垄沟深度,农户可以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完成精准把控,使土壤的渗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使土壤具备较强的蓄水功能。农户在实际操作时,应重视整地环节,通过有碾压功效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大面积整地,减轻劳动力,减少劳作时间,控制了成本,也使土壤能够给大豆提供充足养分,助力其生长,保证增产。同时,农户在耕深作业时应结合实际需求选用窄深松铲的方式,不伤害大豆根部且强健其根部,达到增收的目的。实际操作时,种植人员将土地翻耕与施肥环节结合,先对所需的各类肥料进行合理铺排,然后将其置于地垄处,再进行翻土操作,最后将肥料进行完全覆盖。这样不仅增强了土壤的整体肥力,也保证了大豆的播种及后续健康生长。

3.2借助先进技术,提高栽种质量

技术不断进步,播种器械也呈现出多样化。农户可在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中配以所需的播种器械来完成栽种作业,同时借助调整方式来提升播种的整体作业质量。农户在进行播种器与机械化技术结合时,需要对播种器所具有的参数作调整,结合种植标准将大豆籽粒播种至地下5cm左右并保证不少于3cm,帮助大豆能够在土壤的包裹中健康萌芽。实际操作时,农户需将大豆单次播种的数量控制为2~5颗,亦或者根据土地情况、大豆籽粒生产质量等来确定。农户还应对大豆出芽率进行精准化测量,设定播种参数,待调整完毕后再将播种器安置在机械化种植设备中。针对间距的控制,农户可在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的辅助下更为精准的把控,为保证播种器与机械设备相匹配,可通过凸轮设施来进行参数调整[5]。播种器在插入土壤后将大豆籽粒进行深放,随着车辆的移动能够将播种器带出,待车辆移动至恰当位置后再将播种器进行插入与播种作业,通过机械化操作来完成整条地垄的播种作业。农户根据凸轮参数的调整让大豆种植环节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提升整体的栽种质量,保证后续增产。

3.3优化生长管理,保证利用成效

在大豆的实际种植中,农户应对生长过程进行机械化生产管理,重视病虫害防治,借助科学手段来应对病虫害暴发情况。同时,改善大豆的整体生长环境。以往通过人工监督大豆的生长情况,保证其健康生长。但遭遇病虫害时,一旦人工控制不到位则会暴发增长。因此,可通过机械化设备来精准应对病虫害的发生,避免其蔓延。例如,在大豆生长时突遇病虫害,部分农户没有好的物理防治措施,同时缺乏生物防治技术,只能利用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时可借助机械化设备来完成大面积的农药喷洒,增加防治成效[6]。此外,先进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气候环境,对机械化种植技术及配套设备的使用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修复自然环境,全面研究种植区域,满足大豆各阶段的生长需求,在科学方式下对大豆生长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在干旱气候,农户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组建灌溉体系,采用地垄滴灌喷灌方式进行持续性供水,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将对不利于大豆生长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改善种植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彰显机械化设备在大豆种植中的优势。

3.4关注收割操作,提升大豆质量

先进的理念使农户通过机械化的施肥方式来助力大豆生长。首先,科学全面地检测耕层土壤所含的营养成分,根据所获得结果来完成肥料的科学配比。其次,在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中,巧用分层施肥手段,秉承着“下多上少”的原则,严格控制氮肥的实际使用量以及磷、钾肥或生长调节剂等的辅助配比。最后,在机械化手段下实现定量化设施作业,解决以往烧苗和烧种的问题[7]。在大豆收获时期,农户应通过机械联合收割的方法切实保证大豆的品质。①细致检查机械联合收割设备的滚筒纹杆,对有问题的滚筒纹杆进行及时更换,调整好其与凹板的间距,以提高收割的整体质量。②选好收割时机,在豆荚发黄时进行收割,保证植株落叶已达到80%。③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联合收割机设备,有针对性地改装脱粒装置,或者以轴流式脱粒装置来代替滚筒式脱粒装置,使大豆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8]。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豆的种植呈现出机械化。机械化种植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精量和单粒下种操作,而且可有效提高播种质量,节约种子用量,提高出苗率。在大豆生产实践中,农户选用配套技术来满足大豆的大面积种植需求,让其在等距种植中吸收光和肥料,提高其种植质量,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郭向阳,黄廷杰,孙建强.大豆高质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集成对比试验报告———以蒙城县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59.

[2]史宏.适应大豆机械化收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9-10.

[3]刘金良.浅谈种植密度对机械化收获大豆底荚高度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71.

[4]倪有亮,金诚谦,陈满,等.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12):17-25.

[5]李林.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前景探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8):99.

[6]谢明.大豆高效优质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1):45-46.

[7]李以文.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66.